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比尾巴》教学设计及说明
范文

《比尾巴》教学设计及说明(精选12篇)

《比尾巴》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1

  教材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 10 课《比尾巴》

  教学过程:(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1、抽签、猜谜、贴图

  师:今天,老师把你们的老朋友给请来了,(出示手偶)瞧,他是谁?(生:蓝猫)(模仿蓝猫的声音)“小朋友们好,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这里有个神奇的谜语盒,里面有许多条谜语,我请一组的小朋友来摸,你摸到哪条谜语,就读给大家猜。”

  第一组六名同学抽签,让其他小组同学猜。

  红花头上戴,彩衣不用裁,清晨唱支歌,千门万户开(公鸡)

  脚像小扇子,嘴像小铲子,下水捉鱼虾,不湿小花褂。(鸭子)

  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兔子)

  脑袋聪明,手脚灵巧,喜欢爬树,最爱吃桃。(猴子)

  花冠头上戴,锦袍披身上,尾巴像扇子,展开很漂亮。(孔雀)

  小老鼠,真奇怪,降落伞,随身带。(松鼠)

  学生答对哪个小动物,教师贴哪个小动物图片,动物身上带有生字。(手偶:“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聪明,以后我要找更多的问题来考考你。”)

  (说明:把握儿童心理,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手偶蓝猫吸引学生注意力,又用蓝猫的口吻让孩子们自己抽签读谜语让大家猜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举,同时,检测学生识字读句的能力,根据语言描述进行揄,猜想等思维能力。)

  2、师:大家看,这么多小动物聚在一起,谁能猜出它们要干什么?

  生 1 :开运动会。

  生 2 :比美。

  生 3 :这些小动物要比尾巴。

  师:你怎么猜得这么准?

  生:我预习课文了。

  师:你的这种学习习惯可真好。

  (帖字:比尾巴)

  师:(领读)比尾巴(巴在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师:这些小动物比尾巴的结果怎样呢?把书翻到第 10 课,自己练习读课文,要求放声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这些小动物比尾巴的结果怎样?

  (生读)

  师:谁能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

  生:猴子的尾巴长(贴字:长)

  兔子的尾巴短(贴字:短)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贴字:一把伞)

  公鸡的尾巴弯(贴字:弯)

  鸭子的尾巴扁(贴字:扁)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贴字:最好看)

  2、认识生字。

  师:大家看,随着小动物的图片和尾巴特点,黑板上出现了许多字,哪些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

  生:红色的生字,共 12 个。

  师:你认识哪些字?同小组比比谁认识的字多。

  (同小组交流自己认识的生字)

  师:哪些同学这些字全认识?

  (许多同学举起手来)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

  (指生教读)

  师:这个小老师真不错,老师奖励给你一颗大红星。(贴在小老师的脑门上)

  师:我想考考你,老师指哪个生字,你读哪个生字,看谁读得又快又对。

  师:我们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好吗?老师手中有音节卡片,小朋友们手里拿的是三张不同的生字卡片,当老师把音节举起来问:“小朋友,我问你,我的朋友在哪里?”谁手中拿的生字和老师的音节相对应,就把这个字举起来说:“老师我告诉你,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声把这个字读一遍。

  (师生共同做“找朋友”的游戏)

  师:大家对生字的字音掌握得很好,如果能记住生字的字形就更好了,你记会哪个字,就告诉你同组的小朋友,你是怎么记的?

  (生交流识记方法)

  师:谁愿意说说你会记哪个字,是怎样记的?

  生 1 :我会记“把”和“松”,“把”是“扌”旁加“尾巴”的“巴”,“松”是“木”字旁加“公鸡”的“公”。

  生 2 :我会记“公鸡”的“公”字,“八”字头下面是撇折、点。

  生 3 :我会记“鸭”和“短”,“鸭”是“甲”加上“鸟”字旁。“短”是“矢”字旁加“豆子”的“豆”。

  师:对,“鸟”字旁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偏旁。“甲”和“矢”我们都没学过,你怎么认识的?

  生:我在书中看到的。

  生 4 :我会记“尾”,“尸”加“毛”,“尸”也是妈妈告诉我的。

  生 5 :我会记“猴”字,“犭”旁加“时候”的“候”。

  师:“时候”的“候”和“猴”的右半部完全一样吗?课你查查资料。

  (说明:识字中采用自主体验式的识字方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和小组同学的交流中自主识字,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记诠字形,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的引入,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师生合作的乐趣。)

  三、朗读课文。

  师:我们既能读准这些生字的字音,又能记住字形,再读课文一定会更流利的。

  师:你喜欢这篇课文吗?谁愿意给大家读一遍。

  指生读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 1 :我认为他读得很好,声音响亮,读得又流利。

  生 2 :我也认为他读得很好,尤其是问句的语气读得特别好。而且我也能像他这样读。

  师:那好,请你也读一遍。

  (生读)

  师:刚才我们是读完 3 句问句,再读 3 句答句,用这种三答的方法在小组内练习读,男生问,女生答。

  (生练读男生问,女生答)

  师:愿意让老师同你们合作吗?老师问一句,你来答一句好不好。

  (师读问句,生读回答的句子)

  师:下面在小组内自由选择小伙伴,用一问一答的方法来读一读。

  (学生用一问一答方式练读)

  师:哪一对小伙伴愿意给大家读一遍。

  师:接下来我们举例小组赛读,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可以一问一答,可以三问三答,可以一个问几人答,也可以男生问女生答,最好边读能边做动作。各组生讨论一下你们想怎么读。

  (各小组开始商量)

  比赛开始:

  师:各小组读得都不错,尤其是第 6 小组特别突出,你们给大家表演一遍好吗?

  (第 6 小组 1 人问, 5 人答, 1 问 1 答,边读边做动作)

  (奖励第 6 小组每人一颗星)

  (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多形式,多角度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同时,在朗读过程中积累语言,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

  1、给动物添尾巴。

  师:正当同学们高高兴兴做游戏的时候,有几个小动物却很伤心呐。(生:为什么它们很伤心呢?)(屏幕示题卡)因为它们的尾巴不见了,你愿意帮助它们添画一个漂亮的新尾巴吗?那就拿出你们的小画笔,快快行动吧!画完之后每小组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一起,大家互相评一评,选出一张最好的作品,交给老师,老师要从八个小组中选出前 3 名。

  (生添画、评选)

  (大屏幕展示前 3 名作品)

  师:各小组选送来的作品都不错,尤其是这几张尤为突出。大家看:小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生:小马的尾巴像小辫。

  师:你能用书中一问一答的方式说吗?

  生:谁的尾巴像小辫?小马的尾巴像小辫。

  师:小牛的尾巴呢?

  生:谁的尾巴细又长?小牛的尾巴细又长。

  师:小鱼的尾巴呢?

  生:谁的尾巴像小扇?小鱼的尾巴像小扇。

  2、师:除了这节课我们学到的这些小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自己的特点呢?把你收集到的动物图片在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交流)

  师:谁能用我们这节课学到的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你收集的图片中动物尾巴的特点吗?

  生 1 :(举起图片)谁的尾巴大?豹子的尾巴大。

  生 2 :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生 3 :谁的尾巴小?小猪的尾巴小。

  ……

  生 6 :老师,我能把刚才大家介绍的用 3 问 3 答的句式说。谁的尾巴大?谁的尾巴小?谁的尾巴像剪刀?豹子的尾巴大,小猪的尾巴小,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3、师:这些小动物的尾巴除了有自己的特点,还有自己的作用呢?课下同学们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我们下节课交流。

  (说明:拓展延伸的层次,有梯度,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了学以致用,并达到了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

  (说明:这节课,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在教师采用“情境(谜语导入 —— 自主体验识字 —— 合作分享朗读 —— 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真正实验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根据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强,喜欢猜谜语的特点,教师先设情境,用手偶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后采用猜谜的方式激起学生学习欲望,为朗读课文做好了铺垫。识字中教师采用自主体验式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学生在和小组同学的交流中自主识字。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会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乐趣。朗读课文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自主读、指名读、三问三答、一问一答、男生问女生答、小组赛读、边读边做动作等多种朗读方式,设计了小组合作,男女生合作、师生合作、自由选择伙伴合作的精神,充分激发了朗读个体户,提高了朗读能力。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动物图片,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给动物画尾巴淡化了学科边缘,将美术引入了语文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比尾巴》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2

  【教学目的】

  通过比尾巴,让同学们了解动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热情。

  【教学形式】

  寓教于游戏之中,采用和谐开放的教学,以小表演、小演讲为主要形式。培养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他们在宽松环境中学习知识。

  【课前实践】

  1、参观动物园;

  2、看有关电视节目;

  3、听爸爸妈妈讲有关动物的知识;

  4、收集有关动物的儿歌或者自编儿歌。

  【教具准备】

  《动物王国》多媒体课件、 动物图片、 动物尾巴图片、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比尾巴”的活动,邀请每个小朋友都去参加,大家愿意吗?让我们都当一名裁判员,去看看它们怎样比尾巴。

  2、要当好裁判员,就得会说动物的名字。请大家读一读老师手上的音节词。

  (kong que  ya zi  hou zi  tu zi  song shu  gong ji)

  指名读;再齐读;把六个音节词贴出来。

  3、出示课题:比尾巴。

  齐读;解释:“比”在这里是比较、对比的意思。 看到课题,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

  (谁比尾巴?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小动物们知道我们要参加它们的活动,可高兴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小动物们是怎么比尾巴的。

  二、学文识字

  1、感知全文。

  (多媒体出示课件)请大家一边看电视,一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动物?(生答: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过渡:小动物们分成两个组比尾巴,你们想先参加哪一组的活动呢?(一、二节的动物为一组,三、四节的动物为一组)

  2、新授:出示图一(hou zi)

  ⑴ 要当好裁判员,就得认识动物。(出示图一):你认识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吗?

  ⑵ 看图:猴子的尾巴是怎么样的?(长长的)

  ⑶ 对了:(出示课件)谁的尾巴长?(齐读)

  ① “?”是什么标点符号?应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疑问)

  ② 学生练读:指名读、范读。

  ③ 那么谁的尾巴长呢?(猴子)

  ⑷ (出示课件)猴子的尾巴长。(照应:指上行,这个问人家的,这个是回答的,两个句子刚好是一问一答。)

  ⑸ 指导学生朗读:自由找朋友读。

  3、出示图二、图三。(tu zi song shu)

  ⑴ 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tu zi song shu)

  ⑵ tu zi和song shu的尾巴是怎么样的? (板书:短 一把伞)

  ⑶ “伞”是指什么?

  ⑷ (出示课件):一、二节课文。(自由找朋友读:你们喜欢读哪里?请向大家展示。小组对读、男女比赛读)

  ⑸ 头饰表演三种动物。

  4、现在,大家跟着音乐唱儿歌,做动作,轻轻松松,好不好?

  5、学习课文三、四小节。

  ⑴ 刚才,大家学习第一、二小节的时候,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板书:看 读)

  过渡:对了,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我们继续学习三、四小节。

  ⑵ 出示三幅图:(gong ji ya zi kong que )

  ① 图上画了什么动物?

  ② 它们的尾巴是怎么样的?(板书:弯、扁、好看)“好看”是什么意思?

  ⑶ 对了,我们一起打开书本读一读三、四小节。(男问女答,师问生答)

  三、游戏巩固

  1、全班加动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课件):播放几种动物的叫声:哪些小动物的尾巴不见啦?(小组比赛:贴图)动物们可着急了,你们说说怎么办呢?

  4、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动物们找尾巴,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5、前几天,老师布置了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到大自然中观察,收集动物图片、儿歌、玩具等。现在请小朋友把收集到的资料给你同桌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再到班上交流。(要求:你收集到了什么动物?它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6、现在我们一起来猜猜动作。(小组比赛:一个组的代表做动作,请另一个组的同学猜,并说出尾巴的特点。)

  7、学生做动作唱《比尾巴》儿歌。

  8、学生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画,并想办法写上动物的名字。(可以是一种动物,也可以是多种动物。不会写的字可请家长帮忙。)在四人小组中出示自己准备好的自己画的动物画,带领小组同学认读名称,并讲动物尾巴的特点。再交换画,互相边认字,边说尾巴的特点。

  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并领大家读动物的名字。再把画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把动物的名称读一读,讲一讲尾巴的特点。

  四、总结

  动物的尾巴多种多样!这有待大家多观察、多看书、掌握更加丰富的动物知识。人和动物共同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今天,我们认识动物,就应该关心动物、保护动物。要知道,关心动物就是关心我们自己,保护动物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比尾巴》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3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并且用适当的语言把它们串起来,如,一开始,我采用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大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比赛,邀请每个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项什么比赛呢?”一下子把同学们的吸引力给集中了,同学们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我,很想知道答案。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一个问题:到底有哪些动物来“比尾巴”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了课文去解决问题。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在教学时,除了老师范读、录音范读之外,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音扬上去,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练习,同座位互相学习等办法去解决难点。

  不足及改进措施:

  1、课文中“一”字,我说成是多音字,这个应该是“一”的变调,所以在表述上应该注意。

  2、“谁”的读音我给学生纠正了,但是我自己又有口误读错了,有待改进。

  3、感觉课程的设计还是欠缺孩子们的特点。

《比尾巴》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4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美丽的森林图)在这片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好多小动物,它们每天一起生活,一起游戏,过得可开心了。听说今天它们又聚在一起了,它们会干什么呢? bǐ wěi bɑ

  2、看,原来它们准备──(出示课题:比尾 巴)。指导读好轻声。3、平常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这三个字呢?

  二、初读课文,巧记生字

  1、师范读课文:马上就要比尾巴了,请你竖起耳朵听好,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呢?(多媒体随机出示相应的动物图)

  2、谁来亲切地叫叫它们的名字?(随机出示相应的词语)

  3、个别读;齐读。(教师及时正音、教学生字。) 字音:“松鼠”一词中的“松”是平舌音,“鼠”是翘舌音,较难读,应重点指导。字形:可以用形旁表意的方法来记“鸭”字:“鸭”的右边是个鸟字旁(用红色凸显现偏旁),你知道“鸭”为什么是鸟字旁的吗?(指名回答)其实很早很早以前,鸭子也跟鸟儿一样,是在天空中飞的,后来人们把鸭子捉来,关养在家里,慢慢地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公”和“松”是一对形近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再来看看这两个字,“松鼠”的“松”和“公鸡”的“公”(多媒体闪烁这对形近字),你发现了什么?“鼠”字比较难,但很有特征,多读几遍就可以了。

  4、开火车去图片读词: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了,没有了图片的帮助,你还认识它们吗?

  5、把六种小动物分成两队(多媒体重新出现图片):小动物们听到你们亲切的叫声,可高兴了。瞧,它们又回来了。不过,我一直在想,这么多小动物挤在一起比有点乱,所以把它们分成两队,你能用上“(   )、(  )和(   )一起比尾巴。”来说一说吗?

  6、学生自由读课文:那小动物们是怎样比尾巴的?现在请你好好读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然后读通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出韵味

  1、学习第一、二小节

  ⑴ 教师过渡:我们先来看看这一队小动物是怎么比的?(多媒体出示第一小节)

  ⑵ 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师范读、齐读等方式有层次的读好这一节。

  ① 指导读好轻声“谁的”:“谁的”和“尾巴”一样读轻声,读的时候把前面的“谁”读重,“的”字读得又轻又短,好象藏在喉咙里。并随机教学:“短”──前鼻音;“把”──利用前面已学的“巴”字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② 指导读好问的语气:刚才我们读了这几句话后,发现它们的后面都有“?”(多媒体红色凸现“?”)那你能读出问的语气吗?生自练;指名读;师范读。根据学生体会和听师范读得出结论:读问句的时候,句子最后几个字的音像爬楼梯一样往上爬高。齐读。

  ③ 指导读好“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个句子的停顿。

  ⑶ 师过渡:到底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老师问,你能答吗?

  ① 师生一问一答。(多媒体出示第二小节)

  ② 同桌小朋友你问我答。

  ③ 指名表演对读。

  ④ 男女同学对读。

  ⑷ 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① 读着读着,老师心里有了疑问:松鼠的尾巴怎么会像伞呢?看,(多媒体演示松鼠从大树上落下的情景)这只松鼠要从这么高的大树上落下去,全靠它的大尾巴。要是没有大尾巴,会怎么样?

  ② 学生想象,体会松鼠尾巴的作用。

  ③ 师小结:是啊,松鼠的尾巴真是一把轻巧实用的降落伞啊!你们看──(多媒体再次演示松鼠像降落伞一样从大树上落下的情景。)

  ④ 指导读好这句话:读好停顿;读出松鼠拥有这样了不起的尾巴而高兴、自豪的心情。

  ⑸ 齐读第一、二小节。

  2、学习第三、四小节

  ⑴ 师过渡:瞧,猴子、兔子、松鼠在一起比得多开心呀,我们再来看看公鸡、鸭子、孔雀又是怎样比的?

  ⑵ (多媒体出示第三小节)

  ① 指名读。随机教学“扁”──前鼻音;“最”──平舌音。

  ② 齐读这一小节。

  ⑶ 过渡:刚才我们花了好长时间来读第一小节,现在读几遍就会了,进步真快,相信下面会读得更好。

  ⑷ (出示第四小节)

  ① 齐读这一小节。

  ② 理解“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我们知道公鸡和鸭子的尾巴也挺好看的,这里为什么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呢?(出示孔雀图)学生看图体会,教师描述。

  ③ 指导读好“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⑸ 背诵第三、四小节。

  3、齐读全文;评比朗读明星。

  四、总结全文,拓展迁移

  1、通过今天这堂课,我们知道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的尾巴形状各不相同。其实,在大自然中有很多动物的尾巴还有特殊的作用呢!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或者有什么作用?指名学生说。

  2、出示课前搜集的小动物图片,让学生学着“谁的尾巴(   )?(   )的尾巴(   )。”的句式编一编。交流。

  3、学生选择三种小动物,学着课文的样编一编。交流。4、游戏巩固生字 :这节课,小朋友读得认真,学得认真最后,我们再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五、书写生字。

  【反思】

  一、总结成功点

  1、基础目标待强化,分散识字

  针对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我认为集中识字比较枯燥,而且不容易“消化”,即学生记不住。而且根据这文本的特点,前面出现动物名字时已有一部分生字需学习,我就带领学生先学习,重点落实“鸭”(鸟字旁)、“松”和“公”的比较(八字头),还有一部分生字出现在课文中,我就采用随机教学法,一一落实。课文内容把一个个生字词联系了起来,如“短”“把”,在让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既教了新偏旁“矢”字旁,又联系前文的“巴”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 “把”。生字词容易为儿童理解、接受,一节课下来,学生大部分就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本课全部生字。二、指导方法练朗读,扎扎实实。

  2、具体指导,教给朗读方法。

  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准“谁的”,念轻声,读出问句的语调,读好“谁的尾巴像把伞”要有停顿等。如“谁的尾巴长”重音是“谁”,连读“谁的尾巴”,读出问句的语调。同时要求学生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表演。

  3、由扶到放,运用朗读方法。

  在学习1、2两小节时,花了好长时间教学生读好。在学习3、4节时,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齐读,用了很少的时间,真正实现由扶到放的事半功倍。

  4、形式多样,强化朗读训练。

  在朗读中,教师不但运用了指名读、自由读、范读、齐读、同桌分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而且让学生评议,评后再读,强化了朗读训练,培养了朗读能力。三、教学体现开放性,兴趣盎然。

  最后环节,我在学生学完课文后明白动物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基础上,让他们说说自然界还有哪些动物的尾巴长什么样或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学生说得很兴奋。这时候我抓住时机出现一些有明显特征的动物,如鱼、燕子、牛、马、老鼠等,叫学生同桌合作学课文样编一编,学生兴趣盎然,编得不亦乐乎,想象得很有趣,听课老师都为他们叫绝。我想这一设计是成功的。我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凸显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机会,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当然,我即时的鼓励性评价,激起了全班学生上台交流的欲望,师与生、生与生的信息处于良性动态交流之中。

  二、留下的思考

  我在试教《比尾巴》这课时,总感觉学生兴趣不是很大,尤其是学到后面三、四两小节时,学生懒得读,连书也不愿意拿。我当时想:是不是因为别的班不适应,状态不佳?如果是因为教学设计不够新颖有趣,那该如何设计?我们一年级的老师都说只能这样上上了。我自己也想不出好办法,于是,只改动了一些细节问题。结果今天上了后,留给大家的仍是这一问题:学生学着学着就开小差,读书的劲提不起来。现经竺老师一点拨,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竺老师说我们应该要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来营造课堂氛围,这是教学的一门艺术。像这课就可抓住“比”来进行教学,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增强阅读的趣味性。我想后应该采取如下教学比较好。

  师:大家看看,有哪些动物参加了比赛呢?(出示动物图形)

  生说动物。

  师:刚才,小动物们说要请小朋友们做评委呢!大家看,谁的尾巴长?

  生:是猴子。

  师:哦,是猴子,为什么说它尾巴长?说一说猴子尾巴的用处。

  生说。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猴子的尾巴又细又长。我们再来看看谁的尾巴短?

  生说。

  师:大家再看一看松鼠的尾巴。

  生说。

  师:“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生:“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说,他们从自己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着手,产生观察的欲望,教师加以引导,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自然地调动起来。在原来的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用心地去想,去观察,直接出示课文内容,使学生的思想处于懒惰状态。

  总之,教学无止境。我需要不断实践、思考、追求。

《比尾巴》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5

  【设计意图】

  现今是信息化的时代。我想网络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将更能体现语文教材的特点,使语文教学更形象化,使学生能更直观更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小动物的特点的比赛,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网络进行教学,为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动画,本篇课文用动画的形式一一呈现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动物的特点,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为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可围绕课文的重难点,按“导入,新课探究──小组交流讨论,自主编儿歌──拓展思维,网络探索”进行教学。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六种小动物“比尾巴”,让学生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上互联网,可查寻、收集各种动物尾巴的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并通过使用相关教学软件,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并能根据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自编儿歌。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并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了解其作用,并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上互联网,可查寻、收集各种动物尾巴的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并通过使用相关教学软件,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并能根据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自编儿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森林里动物王国的小动物可多啦,有小猴子、小白兔、小松鼠……今天,他们聚在一起要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瞧,比赛的牌子都挂出来了,(出示“比尾巴”字卡)你知道它们要举行什么比赛吗?(指名读,齐读,“巴”要读轻声。)

  2、小朋友们,这些小动物想请咱们一(3)班的小朋友做小裁判,你们愿不愿意?

  二、新课探究

  1、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

  2、学生汇报。

  3、师课件出示图片,并请学生齐读动物的名称

  4、邹老师也非常想知道这些小动物的尾巴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你们愿意告诉邹老师吗?邹老师来问,你们来答,好不好?

  5、 以三问三答的形式,同桌互读,男女互读,个人读(注意语气:问句要语气上扬,答句降,表肯定)

  6、 找出一对反义词。长──短 ,并且说说自己还知道有哪些反义词。

  7、 再听课文录音,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 小结:小裁判们可真不错,把各种动物的尾巴的特点都评比出来了。

  三、课外拓展,自编儿歌

  1、课件出示其它的小动物,并根据动物尾巴的特点自编儿歌。

  2、学生汇报,并请学生评评谁编的最好?

  3、向别的小组和老师介绍自己编的儿歌。

  四、网上冲浪,扩展知识

  1、除了我们课文中介绍的六种小动物外,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特征?

  2、进入动物世界的网站,请学生欣赏各种小动物的尾巴及各种动物尾巴的妙用。

  3、同桌交流,汇报收获。

  五、小结

  今天的网络课同学们了解了许多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平时,我们也要多看课外书、上网找寻资料,积极去了解和爱护我们的小动物,好吗?

  【板书设计】

  猴子      长

  兔子       短

  松鼠     像把伞

  【课件及网页制作】

  一、素材准备

  1、图文板块

  ⑴ 动画显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理解动物的尾巴特征。

  ⑵ 有关动物尾巴的文字资料。

  ⑶ 各种动物尾巴的图片资料。

  2、录音板块

  课文朗读录音,配乐朗读的优美音乐。

  3、录像板块

  各种动物生活的小画面,突出其尾巴的特点及其妙用。

  4、网站连接板快

  连接有关动物尾巴的图文资料。向学生营造一个更开阔的学习天地。

  二、预想效果

  通过网络和《比尾巴》的专题学习网站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直观地感知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网络学习,浏览、下载资料,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能根据动物的图片自编儿歌。

  【教学后记】

  一、课后所得

  网页设计以课文为依托,搜集整理了大量关于动物尾巴的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素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知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及妙用。在这里,信息技术作为语文教学的协作工具,教师言语不多,依托网络起到了移情入性的作用。

  二、不完善之处

  在运用各种手段收集资料中,充分体现了网络教学的优势,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却削弱了。因为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对查找资料还不会。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待提高,并要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比尾巴》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6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不少特级教师以此作为做课范例,许多青年教师也把它作为参加优质课大赛的最佳选材。听说潘晓曼老师要讲此课,我想,这篇课文最好讲,但要讲得有创意不容易。听完这节课后,我从内心发出了赞叹:新颖独到,颇具匠心。把这节课实录下来,是我的一种冲动,更是一种责任感。至于我的评析,只能算是一种肤浅的认识。不过,有了实录,读者读后会比我有更多的收获。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除了喜欢学习,还喜欢干什么﹖

  牐犐:帮妈妈洗碗,给爸爸倒茶。

  牐犑赫媸歉鲂⑺车暮煤⒆印S忻挥胁煌的爱好呢﹖

  牐犐:打乒乓球,跳绳。

  牐犐:看电视动画片。

  牐犑合不犊词裁炊画片呢﹖

  牐犐:《孙悟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牐犑何掖庸愣顺德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动画片,喜欢看吗﹖

  牐犐:(齐)喜欢。

  牐牐熓Ψ拧缎”诨⒔栉舶汀返亩画,但没有声音

  牐犑汉每绰皓t

  生齐答:好看

  犇忝蔷醯煤芡昝懒寺皓t老师觉得还差点什么。

  生:动画片里的角色都没有说话。

  牐犑憾裕我这次来是想聘请同学们做配音演员,给这个动画片配好音。

  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潘老师抓住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以动画引入学习,以当配音演员为“诱饵”,造成学习的悬念,孩子们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师:要配好音,演员得先读好剧本(课文),现在我们把课文读好。

  熒兴趣高涨,纷纷练读

  牐犉溃号死鲜花了15分钟,通过赛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们读出情,读出味,读出角色。以读代讲,没有烦琐的提问,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又使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和语言,为当动画片的配音演员作好了准备。

  师:刚才我们读了剧本,现在可以表演吗﹖

  熒齐答:可以牨鹱偶保要表演好,当好配音演员,先要记好对白才行。

  煶鍪就队白帜

  犘”诨ⅲ好挥形舶投嗄芽茨摹犗蛩去借一条尾巴呢﹖

  牐犘”诨ⅲ盒∮憬憬悖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牐犘∮悖翰恍邪。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牐犘”诨ⅲ夯婆2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牐犂匣婆#翰恍邪。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牐犘”诨ⅲ貉嘧影⒁蹋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牐犙嘧樱翰恍邪。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牐犘”诨ⅲ郝杪瑁我的尾巴断了,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他们都不肯借给我。

  妈妈: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

  牐犘”诨ⅲ何页鲆惶跣挛舶屠病

  牐犑合衷谇胪学们读这些对白,一边记,一边还可以加进自己的想像。

  熝生记对白,非常投入

  牐犉溃号死鲜κ呛⒆用茄习的贴心人。她没有急于让孩子们表演,当配音演员,而是在孩子们读好剧本的基础上,重点让孩子记对白。在此过程中,给予时间保证,又给予了自由发挥想像的空间,而不是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并当配音演员。谁当小壁虎﹖谁当妈妈﹖谁当老黄牛、小鱼、燕子﹖

  熝生争先恐后,上台佩戴头饰

  牐牐熓Ψ庞场缎”诨⒔栉舶汀返奈奚动画片,学生分角色表演配音

  牐犑赫饧肝煌学多有意思啊,当上了配音演员,把课文的话变成了自己的话,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比尾巴》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见过壁虎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壁虎借尾巴》。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图画独立读课文:

  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字的读音,注意平翘舌音。

  2、分小组互助读书:

  把课文读通顺。

  全班交流:

  你们小组新认识了什么字?是怎么认识的?

  (学生没说到的,教师帮助)

  3、出示词语(带拼音):

  小壁虎 借尾巴 蚊子 一条蛇 逃走 难过 姐姐 新尾巴

  ⑴ 指名读,齐读。

  ⑵ 去掉拼音再读。

  4、出示生字卡片:

  开火车读生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借到了吗?

  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2、指名回答: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相机贴出小鱼、老牛、燕子的图片。

  四、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很难看时,它心情怎样?

  (伤心、难过)

  那就请你们难过地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难过。

  (指名读、齐读)

  2、小壁虎先向谁借了尾巴?

  (自由读第三段)

  学生比赛读小壁虎说的话,比比谁读得最好。

  3、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它很有礼貌?为什么小鱼不把尾巴借给它呢?

  (出示:小鱼的尾巴要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请你们用手做做拨水的动作。

  小结:

  如果尾巴没了,小鱼就会淹死,所以它不能借给小壁虎。

  4、分角色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

  (教师范读,男女分角色读。)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要写的生字。

  2、学生观察特点,并说一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找好朋友,把认识的生字读给对方听。

  2、看图说说小壁虎向__________借尾巴,结果________________。

  二、继续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四、五段:

  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2、全班交流读懂的问题,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读老牛与小燕子说的话:

  想想为什么他们都不借尾巴给小壁虎。

  4、教师利用挂图,帮助学生了解动物尾巴的用途:

  ( )的尾巴要用来( )。

  (学生用黑板上的图片边摆边说)

  5、指导学生读好老牛、燕子的话(注意各自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

  小结延伸,拓展交流: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多伤心呀!它还会去向谁借呢?他们会怎么说呢?

  (仿照课文续说)

  学生借助收集来的资料,分小组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的用途,并演一演。

  6、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难过,他该怎么办呢?

  (师引读第六段)

  7、结果怎样?为什么?

  三、指导朗读

  优生范读,学生自由读,男女比赛读。

  四、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1、分角色朗读全文,喜欢谁就读谁说的话。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表演。

  3、指名小组上台表演,全班评议。

  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再分角色朗读全文。

  2、布置课后作业──编故事:

  小壁虎长出了一条新尾巴,它高兴极了,它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呢?朋友们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来讲给家长听。

《比尾巴》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8

  一、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十课。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课文抓住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认识12个生字和2个偏旁“八、鸟 ”。学会写“云”,学习新笔画“撇折”。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句。3、情感目标:了解一些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激发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问句。

  三、学情分析: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校门,自控能力较差,表达能力还很稚嫩,语言也不丰富。因此,课堂上不能死板的进行教学,要设计灵活多样、新颖的活动,激发起学习欲望。教学中,以游戏“为动物做裁判”活动贯穿整堂课,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增强课堂情趣。

  四、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以识字、写字、朗读为主,培养阅读能力。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展示动物图片,各种游戏,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激发学习热情。课堂上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充分的自渎、朗读、对读……让学生在读中认字,感悟理解课文,理解字词,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针对学生喜欢游戏这一特点,我创设了去动物王国为小动物做裁判这一环节,让学生在上课开始就对这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识字教学这一环节中,我主要采用多种读、认的形式,使学生学会自学。同时,设计了游戏“猜一猜”,让学生在玩中学,从中巩固12个生字的认读。

  本课教学难点是读好问句。教学中,我首先范读课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再让学生模仿读,从中体会问句的读法。当通过各种形式认字,确定学生已经扫清生字了,我再引导学生认识问句,体会问句的读法,最后达到读好问句的目的。

  为了使“为小动物做裁判”这一情境贯穿始终,在结尾处我设计了为跑掉尾巴的动物加上尾巴,说说动物尾巴的作用,说出比赛结果这些环节,使学生把自己当成学习主人,对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和欲望。

  五、教学流程:

  第一、设计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力量,是开启儿童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上课前,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请大家跟随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摸摸你的小鼻子,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黑头发,摸摸你的小圆脸,摸摸你的小尾巴”使学生多种感官得到刺激,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说出动物有尾巴,自己没有尾巴。接着,教师读出动物王国的来信:“中心小学一年一班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小猴子淘淘,今天我与小伙伴进行一场特殊的比赛—-比尾巴,大家谁也不肯认输,都认为自己的尾巴最好。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愿意为我们做裁判吗?”,鼓励学生为比尾巴动物当裁判,从而导入新课,引出课题,“比尾巴”。强调“巴”读轻声。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增强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首先演示课件,出示六只小动物图片,使学生说出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比赛。这时教师板书主要内容。然后鼓励学生谈一谈“你眼中这些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上面观察和练说的基础,学生要课文就不难了。为了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我首先进行课文的范读,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安排学生自由读文,圈画出生字。当学生对生字已掌握了,就检查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抽读……使全体学生都处于读的训练当中。再让其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同时教学新偏旁“八”“鸟”达到认字的目的。

  第三、精读课文、理解词句。这一环节开始,充分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鼓励说:“刚才小朋友说的真好,现在老师把生字宝宝放进课文里,请你们用百灵鸟那动听的声音再读一读课文。”首先让其练读,再指名读、两名对读。让学生评一评。引导学生认识课文结构:三问三答式,知道问句的读法,读好问句。接着指导读一二小节,找出反义词:长—短,用“好像”说话.然后指导学生摘掉拼音读文。通过师生对读等形式培养朗读能力。

  第四、指导写字。首先出示课件“云”让学生数出笔画数,再书空“云”交待新笔画“撇折”,最后在田字格中范写,指导学生练习书写,达到写字的目的。

  第五、练习拓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过渡语:“动物王国跑出一群小动物,它们跑呀跑呀,高兴得连尾巴都跑掉了,聪明的小朋友,你愿意帮它门把尾巴找回来吗?”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起积极性。当学生画完喜欢动物的尾巴后,在进一步引导其说出动物尾巴的作用,达到联系生活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第六、总结汇报。课堂结尾再一次提醒学生做一个认真公平的裁判:“聪明的小朋友们,知道这场比赛的结果了吗?”指导汇报。这时教师相机板书:长、短、像把伞、弯、扁、最好看,总结全文。最后鼓励学生:“:小朋友们学习认真努力,学会了12个生字,真了不起!”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灵活地设计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自学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从而达到认字、识字、写字和朗读训练为一体的教学目的。

《比尾巴》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种笔画和5个偏旁。

  2、会认9个字。

  3、正确朗读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背诵课文。

  4、知道课文写了哪几种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学会6个生字,认识3种笔画和5个偏旁。

  教学难点: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朗读疑问语气的句子。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发现学习、实践创新教学法。

  教学准备:收集动物图片、CAI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介绍自己。谁有胆量向在座的同学、老师介绍自己的姓名、年纪?

  2、引入课题。刚才谁最有胆量?他们两个谁高?谁最胖?我们刚才对这两个同学进行了什么?今天我们就让动物们比一比它们的尾巴,好吗?(板课题:比尾巴)

  二、小组赛读课文。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哪个小组把课文读得最好。一个小组读,其它组评议:读得怎样,为什么?最后老师评出优胜组,并说出原因:读准了字的读音。

  三、学习课文。

  (一)

  1、看CAI课件,问:看,这边开来了什么?大家快上车,快坐好,我们出发了!(配合音乐)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动物园里有什么?仔细看那些动物,你们发现什么?你是和谁比的?

  2、为什么你们不把这些动物和花、草、树木相比?

  小结:比较要和同一类事物相比才行的。出示生字卡片:比

  2、出示生字卡片“巴”字,组成什么词语?下巴在我们的哪里?

  (二)指导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看课件读第一节,你发现了什么?有问号该怎么读?老师示范读第一句,你会读第一节了吗?指导读出句子的疑问语气。

  2、看课件第二节,告诉我们什么?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句号怎么读?老师示范读第一句。你会读第二节了吗?指导读出肯定的语气。

  3、你会朗读后面的内容吗?一定要注意什么?(疑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肯定句读出肯定的语气)学生自由朗读。

  4、理解四会字:长、好、把、伞。第三课还要我们会写哪些字?它们可以组成什么词?读词组:一把伞。看课件中的刀、尺、扇说一词,指导运用量词“把”字。课件出示“一把x”还有什么东西用上“把”这个量词的。指导学生积累量词。

  四、编儿歌巩固课文。

  1、看课件编儿歌。看课件:大象和肥猪、跑马和小兔(小兔和乌龟比,谁快?)。引导编写儿歌。附:

  比鼻子比快慢

  谁的鼻子长?是谁跑得快?

  谁的鼻子短?是谁跑得慢?

  大象鼻子长。马儿跑得快。

  小猪的鼻子短。小兔跑得慢。

  2、自由编儿歌。你还能编其它比一比的儿歌吗?

  五、指导书写六个生字。

  1、看课件书空、说说“比、巴、长、好、把、伞”的笔顺,怎么记住?

《比尾巴》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10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3个偏旁“、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教材说明

  本篇短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读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

  练习朗读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读好问句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猴子、兔子、公鸡、牛、马、鱼”等动物的图片,将动物尾巴剪下来,制成活动贴图。

  2学生可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搜集有关动物的文字、图片资料,留心有关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本课12个生字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松、最、鼠”的平、翘舌音,认识“短、公、鸭”这三个生字中包含的新偏旁、新笔画。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这些生字音、形、义的联系。

  (1)加强当堂板书。教师板书既增强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学生强化了对生字的认识。

  (2)本课有不少表示动物名称的生字词,如“猴、松鼠、公(鸡)、鸭(子)”。这些生字可利用图片帮助认识,使学生将生字与生动、形象、有趣的图画相结合。

  (3)利用字族认字。如生字“巴、把”“公、松”。在认识基本字“巴”和“公”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把”的“扌”、“松”的与字义的联系,从而认识“把”和“松”。

  (4)根据汉字构字特点认字。

  以上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可组合使用。通过给学生提供多种线索,帮助学生更快地认识这些生字,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写字

  本课写字教学,可让学生在自己描红的基础上,点拨学生发现书写三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从上到下。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之处:“云”字第二笔横要写长一点,落在横中线上;“公”上面的“八”的开口度要适中;“车”最后一笔“丨”要压在竖中线上。

  (三)词句

  本课词语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反映动物尾巴特点的一些词,如“长、短、一把伞、弯、扁”,还有“最”。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片或实物,帮助学生领会词义。如看看图上鸭子的尾巴,或者摸摸玩具鸭子的尾巴,学生就不难领会“扁”的意思了。其他几个反映动物尾巴特点的词也可采用此法进行教学。

  2通过比较,帮助学生领会词语的用法。如“最”,若单纯地讲词义或用法,很难说得清。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描写的六种动物放在一起比一比,看看谁的尾巴最好看,由此领会“最”的意思和用法。

  3联系生活实际,在拓展引申中学会运用词语。学生在弄懂了“长、短、弯、扁”等词的意思后,教师可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什么东西长?什么东西短?“扁”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和“弯”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

  本课句子的教学要与重点词语的教学紧密结合。一般来讲,重点词语的意思弄懂了,整个句子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了。如“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这一句,学生明白了“最”的意思,也就明白了整句话。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句比喻句时,不必告诉学生这是比喻句,也不必让学生说出“松鼠的尾巴”与“一把伞”什么地方像。只要将“松鼠”的图片与“一把伞”的图片或实物放在一起让学生看一看,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就行了。

  (四)朗读

  本篇课文整体的朗读基调是轻松、欢快、俏皮的,就好像两个小朋友在一问一答,做猜谜游戏。因此,在安排全文的朗读时,除了让每位学生自由读外,还可安排同桌、男女生、小组等不同形式的对读。在朗读指导中,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可先引导学生读准句子中易读错的字,如“谁”,再提醒学生读好一些词语中的轻声,如“谁的、尾巴”等,最后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问句末尾词语的升调,如“长”“短”“一把伞”等。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训练。

  (五)实践活动

  本课课后安排了一项“读读画画”的练习,目的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巩固及拓展学生对动物尾巴特点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掌握,更好地将游戏活动与学习语文紧密结合,这项练习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出示去掉尾巴的动物图片(除课后练习中提示的,教师还可补充一些)。

  2出示动物尾巴的图片(顺序打乱)。

  3请学生自由、任意地选取一种动物的尾巴给动物安上,并要求学生说话:的尾巴。谁说得好、说得多,就将这个小动物的图片奖励给他。在说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注意保护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可多复制准备一些动物图片以备奖励。

  4请学生用彩笔给书后“读读画画”中的小动物添画上尾巴。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本课教学设计着力体现重视朗读训练。同时根据教材实际和低龄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一)趣味揭题,学习生字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我们每个小朋友做裁判。它们比什么呢?

  2教师当堂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请同学们再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教师巡视,因材施教,注意读书习惯的培养。)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得是否达到了要求。

  5评议、讨论。

  (1)指导朗读问句。

  (2)课文中讲了哪些小动物比尾巴?

  (出示文中六种动物的图片,板书动物名称,认读生字,注意结合图画帮助学生认识生字的偏旁。)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句

  1指导读第一、二节。

  (1)谁愿意学一学老师的样子,出题考考大家?请你读读课文第一节,其他人听他问句的语气读得像不像。

  (2)谁会回答这些问题?请你读读课文第二节,其他人听他答得对不对、好不好。

  (3)看图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学习相应词句。

  2指导读第三、四节。

  (1)请同座位以对读的方式练习朗读三、四两节课文。

  (2)学习反映动物尾巴特点的词句。

  3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做做手势,把动物尾巴的特点表现出来。

  (四)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以分组对读、男女生对读的方式朗读全文。

  2尝试背诵。

  3完成课后“读读画画”练习。

  (五)复习生字词

  (六)练习写字

  ◆[2004

《比尾巴》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11

  人教版语文第一册《比尾巴》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了解字词的意思。(随课文情境认识9个生字,浅浅感受形声字的组字规律,培养学习汉字的兴趣。)

  2、学习朗读问话的句子和回答的句子。

  3、通过看图学句认识图上的6种动物,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对动物的尾巴产生一定的兴趣)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读问句及一问一答对读

  难点:读好问句

  三、课前准备

  课件 大赛评委的挂牌、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森林王国中的动物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比赛呢。可是他们既不比跑步也不比唱歌,比什么呢?赶快拼拼。

  bǐ wěi ba

  比 尾 巴

  指名读。注重轻声读法指导。除了尾巴,我们的身体上还有“嘴巴”、“下巴”,这时“巴”都要读轻声。(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巴”字读轻声地规律)但是它单个字的时候又读作“巴(bā)”。仔细看看这个巴字,你在哪个字里见过它。(这也是对已学生字的反刍。)出示“爸”,那谁的数学学得最好,能用减法来记住巴字。(减一减的方法是学习形声字的一种基本方法,本册中这个字是第二次用到,第一次是“做”减去单人旁就是“故”,老师在这里及时巩固减一减的方法非常有必要。)

  出示“比”:这个“比”字可有趣啦,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小结:比字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就是说一个人是不能比赛的,两个人才算有对手,可是你看两个人比赛的时候也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第一个匕字把长长的脚缩了回来,让出一点地方给第二个匕字。

  (汉字是图画文字,通过引导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比较发现,让孩子感受汉字字形上的特殊内涵,更受到中国文化内涵的熏陶。)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又从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出发,先让学生试读、齐读,然后教师再重点指导轻声的读法,这一设计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创设情境,学习生字。

  1、 这样特别的一场比赛,你们想去观看吗?好,那就请各位小朋友在观众席上坐好了!听,音乐声响起了(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小动物们进场了,他们雄赳赳气昂昂地都出来了。小朋友可以一边看一边大声喊他们的名字。(快乐奔放的音乐,惟妙惟肖的fash动画,俏皮可爱的小动物,无一不是小朋友们喜爱的,这里形成了一个小高潮,把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全都集中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了)。

  2、 现在小动物们早已站好队,等候大赛主持人宣布运动员名单。可是主持人刚才打来电话说他生病了来不了。所以要在我们小朋友中间选出小主持人。主持人将在我们在座的小朋友中产生。

  看,这就是比赛名单。只要你能正确、大声地朗读,就能成为小主持人了。来,请拼音朋友帮帮忙,也可以请旁边的小朋友帮帮忙,赶紧自己练一练吧!(要当小主持人了,小朋友当然愿意去读,在这里老师不仅关注学生是否能读正确,更关注培养学生愿意读、喜欢读的兴趣。)

  指名读。给达到要求的小朋友贴上“顶呱呱”,这是小主持人的标志。

  正音:松鼠。(平翘舌音是桐乡人学普通话的一个难关,老师要反复指导练习。)

  去掉拼音,你还能叫出这些选手的名字吗?指名。

  学习生字。

  小朋友真了不起,都成为出色的主持人了呢!瞧,好多生字宝宝也急着出来要和大家打个招呼。

  出示生字:猴、松、公、鼠、鸭

  在读生字“松、公”时启发: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从字形、字音上比较两个字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设想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比如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生字“爸、巴、把、公、松”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同时有层次地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情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学到方法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

  3、写字指导。

  公鸡老写不好自己这个“公”字,还想请你们帮助把它的名字写好,你愿意吗?怎样写好这个字呢?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字,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笔画撇折。

  学生书空3遍。写“公”字的时候呀,上面这个“八”时候要先撇后捺,撇低捺高。撇折就好像一个跷跷板,稍稍往上翘一翘,然后这个点像坐在跷跷板上的人往下压。这样下面的就可以保持平衡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看范字,感知感悟,学会会主动观察,细心书写。教师的示范指导同样也非常重要,不仅要渗透写字笔顺规律,还要注意间架结构,平衡松紧,在平时的写字中培养汉字书写的审美意识。在教师巡视打五星时,自己的字得到肯定后会有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又会变成一种动力,从而激发他们今后主动、自觉地观察字形、练习写字。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问句部分

  1、宣布完了比赛名单比赛就开始了。这场特别的比赛,到底在比什么呢?(出示六个问句)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最好看?

  2、赶快拼一拼读一读,有哪些比赛项目?(学生自由拼读句子)

  3、这里有个生字有点难读,我们来拼一拼。谁,谁呀,是哪一位呀,这是在问别人,所以小朋友们看,谁字总是和小问号在一起,表示问别人问题,很想知道答案。你哪个比赛项目最想知道答案呢,就赶紧来问一问同桌吧!(通过形象浅白的语言让学生了解问句的形式。)

  4、同桌互相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问句的形式虽然孩子们是第一次碰到,但是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离孩子的生活很近,只要通过练习孩子们就能掌握了。)

  5、学习生字:(课件显红几个生字:短、把、扁、最)这里也有四个生字宝宝想和大家打个招呼,你们认识他们了吗?

  指导把字:咦,看着这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一定会发现刚才学的“巴”字又出现了。)出示“巴—爸、把”,看,巴可喜欢交朋友了,它和不同的偏旁组合就变成了不同的字,而且听听,他们的读音还差不多呢。(渗透字根与形声字关系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形声字的规律,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形声字的能力。)

  (二)学习回答部分

  1、关于这几场比赛,小动物们想请我们当评委,帮它们公正地、认真地、仔细地评一评。

  请用“我认为....的尾巴....” 句式说话。如果同意评委的评选结果,就掌声通过。(这里又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孩子们兴致勃勃的来当评委,评得有道理就可以得到其他孩子热烈的掌声,还戴上了评委的牌子,小动物也戴上了金牌,这对于他们来说真是一件自豪的事情。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比较分析了动物尾巴的特点,理解了“长、短、扁”等词语的意思,学会了说话。玩中学,学中玩,这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形式。)

  (出示第二部分句子)看,比赛结果出来了,你能公布一下吗? (自由读—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准确的当总裁判—齐读)

  师:你们都同意这样的评选结果吗?如果不同意,请说说理由。

  四、多种形式读课文。

  有一位作家也参加了比尾巴比赛,他把这次比赛的结果写成了一首儿歌,发表在了我们的语文书上。快打开书本读一读吧。

  自由读——男女生对读

  2、听歌巩固 (在歌声中结束)

  还有一位聪明的小歌手把这首儿歌编成了歌曲,我们一起跟着唱起来吧。

  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就是本着这一理念展开教学的,首先自始自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并且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的自主实践,努力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比尾巴》教学设计及说明 篇12

  一、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认识图上的动物,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2、学会本课6个生字,2个词语。认识3个偏旁、1种笔画,会认8个生字。

  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习用问答式朗读儿歌。背诵课文。

  4、教育学生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

  二、教具准备

  录音机,动物图片,电脑,课件

  三、教学时间 2 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用电脑显示动物图片: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在看图片之前老师提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问:谁能说出图上小动物的名字?)(一张一张图片显示)

  2、看完图片后同学们发现它们的尾巴的形状有没有什么不同?(长、短、伞)既然它们的尾巴各不相同我们来比一比好不好?(板书课题)

  3、同学们注意(黑板展示翻开65),自己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分了多少小节。(4)

  (1)第一节提了几个问题?(3)(1、2组同学读一读)(谁)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三个问题的句末都是什么符号(?)——问号,用在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读的时候,语气要上扬,句子末尾的词(长、短伞)要重读。(听录音,自己练习,找同学读)

  (2)你们知道答案吗?自己从课文中找一找。找到的同学举手。

  (3)从哪找到的?(第二节)(3、4组同学读一读。指导学生做一些动作,加深对“长、短、好象一把伞”的理解。)(猴子-长,兔子-短,松鼠—一把伞)(读的时候注意回答的句子要平缓、肯定。)

  (4)讲了几种动物?(3)(把没有尾巴的猴子,兔子,松鼠贴在黑板上),同学们看看这些动物怎么了?(缺少尾巴),好!请三个同学上来帮忙找尾巴。(奖红花)

  (5)你们看这三只小动物长上了尾巴多神气,多高兴呀!你们高兴吗?同学们把书合上,小眼睛?(看黑板)找两个同学上来表演背诵下面同学认真听他们的语气,然后从中选一个最好的奖励他,下面同学集中精神听,能说出他好在哪里的也有奖励。

  (6)我们来背一背好吗?一、二组背第一节(注意问问题时语气要上扬,句末的词要重读);三、四组背第二节(回答的句子要平缓,肯定)。(看哪两组背得好)

  (7)现在我们来学习第3、4节。同学们轻声朗读,并想想电视上出现的问题,应该怎么回答。

  电脑显示问题:

  a 、 第三节提了几个问题?分别问了哪几种动物的尾巴?它们的尾巴怎么样?

  b、答案在哪里?自己找。

  a、( 谁 )(3个),(公鸡,鸭子,孔雀),(弯,扁,最好看)

  (9)找两个同学一问一答的对话。(注意问句:语气要上扬,答句:语气平缓,肯定)(下面的同学认真地听,选出一个读的最好的)

  (10)找三个同学上来帮这三个动物找尾巴。

  (11)前两节女同学问一句,男同学就答一句。后两节男同学问一句,女同学答一句。(看女生呢?还是男生读的最神气。)

  (12)发印有缺尾巴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加上去。评出画的最好的几个表扬。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