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北京教案 |
范文 | 北京教案(精选15篇) 北京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3. 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7段,积累描写色彩的词句。 教学准备 师生一起搜集北京的风景名胜图片。 教材简析 北京,在每一位炎黄子孙心目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歌颂北京的文章数不胜数。本文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 课文先用“壮丽而辉煌”五个字写总体感受,然后从层林尽染的秋林和风格各异的建筑两方面,以细腻的刻画,展现了北京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优美。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词句,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本课的重点在“色彩”,要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受到情感的熏陶。 建议1~2课时完成。 解读与提示 * “四季常青”是本课出现的第一个描写色彩的词语。一个“飘”字,表现出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红色的海洋”“红彤彤”写出了北京城在作者心目中色彩单调的印象,反衬了后来北京色彩的丰富。 “壮丽而辉煌”,是对北京色彩的总体感觉,在课文第4~8段中,作者用详尽的笔墨,从北京的秋林和建筑两方面具体描写了北京的色彩。“偏见”:片面的见解,不公平的见解,成见。 * 第4段用细腻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秋天的树叶,学习这一段时要和课后第2题联系起来。第一句是总写句,概括了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受,作者用了“征服”一词。征服:本义指用强力使别的国家、民族或自然屈服,在这里指北京的树叶令作者感到心旷神怡。第2、3、4句具体地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绿色”时“又惊又喜”的感觉。教学时要紧扣作者的感受,作者“惊”的是居然在绿色中又呈现出“千百种奇妙的色彩”,一连串“AABB”式的词语(“深深浅浅”“闪闪烁烁”“团团簇簇”)点缀在句子中,语言显得靓丽;作者“喜”的是北京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十分“和谐”。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协调。第5、6句则用了两个比喻表现了银杏树叶的曼妙。裱制:用纸、布等衬托、装饰字画、书籍等。“纷纷扬扬”突出了树叶的轻盈,“黄绢裱制的小扇面”突出了树叶表面的细腻、光滑。尽量多朗读,以读代讲,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北京之美和作者被“征服”的惊喜。背诵这一段时让学生理清层次,逐层背诵。 * 第5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香山红叶的色彩,金黄、橘红、曙红、猩红、赭石……引导学生在读句子的基础上,抓住两处省略号展开想象,还有哪些颜色。在想象中让香山红叶的色彩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富起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所说的被“征服”的原因。这段中提到的“黄栌”是落叶灌木,花黄绿色,叶子秋天变成红色,木材黄色,可制器具,也可做染料。 * 第6段是对第4、5段的一个小结。三个“并非”,是对第4段中“征服”一词的再度照应。 * 通过对第4、5、6段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然风光方面,体会北京色彩纷繁而又和谐的美。而在学习第7、8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文景观方面,体会北京色彩凝重、深沉而又热烈明快的意蕴。 * 第7段展示了北京城中“古迹”与“现代建筑”两种不同风格对立而又和谐的美。第1、2句突出了“黑灰色”的长城“凝重而又冷峻”,“朱砂色”的故宫“深沉而又威严”。第3、4、5句突出了新楼宇和立交桥色彩的“热烈明快”之美。“拔地而起”的本义指山从地面突然高起,在这里指楼宇高高矗立。“纵横飞扬”形容立交桥纵横交错,造型美观的样子。教学这段应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和课后第3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抓住“紧贴”“不断”“寻找”等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内心的喜悦、激动。 * 第8段是对第7段内容的小结,和第6段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 第9、10、11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课文第1、2、3段相照应。要注意抓住这种写作方法,体会层次清楚、线索明晰的结构美。“毫不犹豫”:非常坚决,不迟疑,不动摇。从文中体会到作者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 在教学生字“裱”“褪”时,注意提醒学生认准“衣”字旁;书写“栌”字时,右边要注意和“户”字区别。 “砂”与“沙”在字义上有细小的区别:“沙”指的是细小的石粒,如“风沙”“沙土”,而“砂”指的是颗粒比沙稍大的石粒,如“砂岩”“砂矿”。“朱砂”指的是一种红色的矿物,可做颜料和药。 * 课后第1题: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北京的色彩,在想象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第4、7段,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 课后第2题: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时把握线索,理清层次,同时,也提示在背诵第4段时可按写作顺序逐层记忆。由此启发学生在背诵第7段时也可以先拟出层次。 * 课后第3题:注意对学生读书习惯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品词赏句,体会情感。可让学生通过换词或去词等手段进行对比,感悟、理解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紧贴”“不断”“寻找”表达了“我”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毫不犹豫”表达了“我”的自豪(为首都北京感到自豪)。 * 选做题:目的是丰富学生色彩描绘的词语,积累语言。 教学设计之 一、紧扣题眼,初步感知 1. 读课题,找准题眼“色彩”。 2. 默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概括北京的“色彩”的句子。 启发学生在首尾段落中,找总起句和总结句。 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3. 根据总分结构,理清课文层次。 二、紧扣题眼,体会理解 1. 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北京“壮丽而辉煌”的色彩的? (第4、5、6段从“自然风光”,第7、8段从“人文景观”) 2. 自读描写“自然风光”的部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3. 自读描写“人文景观”的部分,对比古迹与现代建筑的不同色彩与风格,进一步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三、紧扣题眼,深化主题 1. 再读勾画出的概括全文的句子,想一想: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 2. 理解“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含义。 北京教案 篇2教材分析: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是学习分数、小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必须切实学好。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其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母去除分子,得出小数商。二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数转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成小数;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只能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得出的小数商再按四舍五入法则根据要求保留小数的位数。教学时要讲清“=”和“≈”使用的道理。 学情分析: 在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应始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尝试和探索,通过交流、辨析和比较,逐步明确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基本方法。如在教学例9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0.5与3/4的大小。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比较,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比较。至于如何把分数化成小数,要启发学生应用前面学习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思考,并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 教学目标: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2、能力目标:在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总结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化小数的基本方法以及小数化成分数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小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1、通过直观形象的课件展示,让学生主动探究分数化小数,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教学过程: 一、媒体运用、任务导学、明确任务 最近,和我们同一学年的明明和欢欢,遇到了一些关于分数和小数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助解决吗?(愿意)同学们非常乐于助人,要想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老师先来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 (出示幻灯片) 2、填空 (1)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5= (2) 0.9 表示( )分之( )。 0.07 表示( )分之( )。 0.013表示( )分之( )。 4.27 表示( )又( )分之( ) 二、课堂探究,自主学习 1、同学们对分数和小数的这些知识掌握的真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和欢欢,遇到了什么难题? (出示灯片)学校手工课上教同学们编中国结,欢欢编的中国结用了0.6米红绳,明明编的中国结用了3/5 米的红绳,谁用得红绳多?为什么?(指名读题) 师:要想知道谁用得红绳多,实际就是求什么?生:比较分数和小数大小 怎样比较分数和小数大小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探讨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板书课题) 师: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用智慧解决问题,有没有信心?让我们一起看合作要求。 探究要求 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先独立思考,把方法记录下来,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2、学生试做,指名板演汇报。 (1)因为3/5=3÷5=0.6,所以欢欢和明明用的红绳一样多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用三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下面就请第一名同学汇报 (1)根据小数的意义,在线段图上找到0.6,明确就是6/10 师:他是根据分数与小数的意义,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实在是太棒了 (2)下面就请第二名同学汇报 生:因为0.6= 6/10= 3/5,所以欢欢和明明用的红绳一样多。你能说说理由吗?生1:利用小数的意义,因为0.6里有6个十分之一,表示十分之六,就是6/10,约分后是3/5。 师:他是根据小数的意义把小数化成分数,再与分数比较大小,他这种方法非常好,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掌握了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 三、合作探究 师:那老师再出几道,1,2,3位小数,你能用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做出来吗? 合作要求 1、把 0.3,0.15,0.543化成分数, 你发现了什么? 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生1:一位小数----十分之几,两位小数---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千分之几…… 生2: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3、师:谁来总结一下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和注意点。(出示灯片) 生:小数化分数,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师:老师相信大家运用这个规律,在做小数化分数的时候会做得更快,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快速地做下面的题 (1)(出示灯片)练一练:把“0.07,0.24,0.123,1.05化成分数。用作业本试着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小数化分数的方法,那么分数又该怎样化成小数呢? 下面就请第三名同学汇报 (2)因为3/5=3÷5=0.6,所以欢欢和明明用的红绳一样多 师:他是用分数化小数(板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谁能说说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遇到除不尽的,怎么办 4、利用分数化小数的算法,探究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1)出示灯片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的,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2)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刚才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做下面一组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出示灯片)练习题:把3/4,1/2,4/7化成小数。汇报 四、交流展示 师:刚才我们总结了分数化小数,小数化分数的一般方法,但有些分数的分母比较特殊,用什么巧妙的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呢? (灯片)交流讨论:请观察下面几个分数分母的特点,你能找到更巧妙的方法把他们化成小数吗?想好后组内交流。 把9/10,43/100,7/25化成小数。 生1:象9/10,43/100,这样,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直接化成小数。 生2:象7/25,这样,分母是10、100、1000 ……的因数的,可以通分化成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再直接化成小数。 师:刚才同学们总结了分数化小数的两种特殊的方法,再加上之前我们总结的分数化小数一般方法,一共有三种方法,谁来说说分数化小数的三种方法? 出示灯片:方法(齐读) 希望大家在做分数化小数的实际做题的过程中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的选择恰当的方法,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五、反馈拓展,拓展提升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帮助小朋友们解决了问题,而且还学到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接下来老师就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是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基本题型 (1)数学书99页1题 学生观察图,结合分数和小数的意义思考并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请学生说一说每个图中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2)数学书99页3题 学生先独立连线,然后集体交流方法。可以将小数化成分数,然后与下面的分数比较;也可以将分数化成小数,再与上面的小数比较。 2、灵活题型, 有三位同学进行登山比赛,从山下到山顶,甲用了 3/4 时,乙用了0.8时,丙用了3/25时,你能比较出哪位同学登得快吗?先试着做,然后汇报 小结:当分数和小数比较大小时,一般都把分数转化为小数来比较大小简便。 3、知识拓展,100页,你知道吗? 师:同学们,其实有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些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同学们想知道吗?请你自学教材第100 页的“你知道吗”,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灯片)思考 (1)通过阅读,你了解了什么? (2)7/8,7/25,7/40,7/9.7/30,7/44,这些分数哪些能化成有限 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 六、总结 今天你学到哪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七、评价检测 练习十九6题7题 北京教案 篇3(一)课型定位:(重点课) (二)本课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面积、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研究的。这节课的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用字母表示数》是简易方程的起始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学习代数知识的起始,因而本节课有着特殊地位。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的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及简单的数量关系。 (四)微课设计过程: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及目的 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来描述事物具有概括的意义。 体会字母和数一样,可以参与运算,用运算符号把字母和数联结起来的式子可以更简洁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通过实例感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及优越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特殊方法。 练习设计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 让学生从最容易理解的加法数量关系开始,初步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方法,从而自然的促进学生由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通过叙述字母式子所表示的意思和独立用字母式子解决问题来进行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通过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儿歌,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见到你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经常念的一首儿歌: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我们先来念前半句,来点节奏[出示:画面] 师: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青蛙两张嘴, 师:怎么不读了? 照这样下去,能读得完吗? 你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师:同学们都是用文字表述的。能不能用字母表示呢? 师:这句话能不能代替这首儿歌呢? 如果n是3,( )只青蛙( )张嘴;如果n是8,( )只青蛙( )张嘴; 如果n是10,( )只青蛙( )张嘴;如果n是100,( )只青蛙( )张嘴; 师:这里的n还可以表示那些数? 师:n的威力可真大,能表示这么多不同的数!可以换个字母说一说吗? 师:可以说:a只青蛙b张嘴吗?为什么? 青蛙只数与嘴的只数相同,用同一个字母就能表示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师: 我们用n只青蛙n张嘴一句话就概括了这首说不完的儿歌。 既然用字母表示数这么简明、方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摆三角形 电脑演示:用小棒摆三角形。 师:同学们用小棒摆过三角形吗?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 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6根) 摆3个呢?(9根) 摆4个呢?(12根) 怎么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板书) 摆1个三角形,需要小棒根数用算式(13来表示,)2个,23, 3个,33, 你想摆几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你能象这样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吗? 当摆a个三角形时,需要用多少根小棒? 请同学们填写完表格。 2)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自己怎样填写表格的。 3)让学生自己上来讲述填写的原因。 摆一个三角形要3根小棒 三角形个数 需要小棒根数 1 2 3 ...... ...... a 4)教师引导: 师: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每个算式都3)为什么要乘3呢?知道三角形个数,怎样算小棒根数?(三角形的个数3=小棒根数) 当摆a个三角形,需要用多少根小棒? 字母a表示什么?含有字母的这个式子a3,又表示什么? 式子a3可以看出小棒根数是三角形个数的几倍? 表格中有一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小结:哇,字母式真奇妙!一个式子就概括了表格中所有的算式,而且能看出小棒根数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 当a是100时,需要多少根小棒?当a是10000时,需要多少根小棒? 5)介绍乘法的简便的写法。 a3还有更简便的写法,请打开书86页自学。 这里的.表示的是乘号,读作3乘a,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 (板书) 6)练一练: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a8 12y ab 反问:8+a可以写成8a吗?为什么?(只有乘法才可以省略乘号。) 练习: 1只手有( )个手指, 2只手有( )个手指, 3只手有( )个手指,...... t只手有( )个手指。 (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你是怎么想的? (二)妈妈年龄 出示情境图:(妈妈对淘气说:我比你大26岁。) 题中的你指的是谁?(淘气)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当淘气1岁时,妈妈多少岁?(27岁)你是怎么想的?(1+26) 当淘气b岁时,妈妈又是多少岁? 妈妈比淘气大26岁 淘气的年龄/岁 妈妈的年龄/岁(写算式) 1 ...... ...... b 教师把巡视到的学生的不同答案:b 、b+26 、26b让学生讨论,哪个对,为什么?学生说自己的观点。 引导:那么知道了淘气的年龄,怎样求妈妈的年龄呢?(淘气的年龄+26=妈妈的年龄)b表示什么?b+26又表示什么? 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妈妈的岁数,还可以表示两个人之间的年龄关系:妈妈比淘气大了26岁。 4)渗透字母的取值范围。 当b=20时,妈妈多少岁了?当b=30时,妈妈多少岁? b还可以表示哪些数? b可以等于200吗?为什么? 看来用字母表示数,有时候字母的大小也是有限制的。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与淘气正在逛超市,让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星期天,笑笑与淘气一起去超市。笑笑带了a元,淘气带了30元,他们一共带了( )元。 2、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一个作业本要y元,笑笑买了4本,要用( )元。 3、一个书包要k元,一个文具盒的价钱是一个书包价钱的一半,淘气买一个文具盒要( )元。 4、笑笑有50元钱,买书包用去b元,还剩下( )元。 5、部分商品价格: 乒乓球拍 a元, 圆珠笔b元, 书包c元。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请列出算式。 (1) (2) (3) (4) 师:请把你提的问题的算式写下来。 (找些有代表性的式子板书,根据这些式子让学生说说提了什么问题。)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小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数,还能表示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课前,我们的儿歌还只是念了一小段,现在我们一起来把它念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 ...... 观察一下,眼睛只数与青蛙只数有什么关系?(2倍) 腿的只数与青蛙只数又有什么关系?(4倍) n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师:这首儿歌,我们终于把它补充完整了。 生:三只青蛙三张嘴......(让学生自己读这首儿歌,直到学生停下来。) 生:几只青蛙几张嘴;无数只青蛙无数张嘴...... 生:n只青蛙n张嘴。 生:可以表示1、2、3、4、5...... n可以表示任何自然数。 生:a只青蛙a张嘴...... 生:不一样,一个3表示三角形的个数,另一个3表示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 填写表格。 生:摆一个三角形要用3根小棒,摆a个三角形就用a3根小棒。 生:摆一个三角形要用3根小棒始终不变。 学生进行自学。 练习。 (淘气) (妈妈比淘气大26岁,淘气比妈妈小26岁。) 学生写算式,交流讨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练习。 生:(齐读)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学生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 电脑演示。 电脑演示,结合实例加深理解。 按点: 如果用字母来表示青蛙的只数,这个字母可以是: A.n B.y C.m D.a E.任意一个字母 电脑演示,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 电脑演示,结合实例巩固。 按点: 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跟小棒,摆若干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A. n4 B. 4 a C. 44 电脑演示,巩固自学结果。 电脑演示,巩固练习。 电脑演示,结合实例巩固。 电脑演示,巩固练习。 (五)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意义 方法 优点 北京教案 篇4一、教学要求 1毖岜究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蹦苷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绷私饪挝哪谌荩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二、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的美景。有庄严美丽的天安门,有宽阔肃穆的天安门广场,有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北京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 课文配了三幅图,一幅是雄伟、庄严的天安门;一幅是现代化建筑立交桥;一幅是美丽的北海公园。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描绘首都北京优美风景、名胜古迹的图片或投影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1笔蹲纸萄А 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中,“央、雄”是后鼻音,“瓦”读第三声。要求认识的字中“矗、似、厦”是翘舌音,“拼、案”是前鼻音。注意指导以下生字的字形。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瓦,一共四画。 雄:左边的笔顺是。 碑:右边的笔顺是卑。 “阔、交、油、阴、优”,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偏旁和部件记忆字形。 瓦: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阔:“门”要写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笔画较多,要写紧凑。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右边的“卑”不要写错。 迹:先写“亦”,后写走之。第四笔是“竖钩”,不是“竖”。 (三)词句教学 “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 这句话讲了天安门在北京的位置和它美丽的特点。可以结合课文的插图或投影片,让学生了解这里的“中央”是指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心地段。“庄严”是指天安门给人的观感是庄重而严肃的。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抓住“许多”、“又宽又长”来理解,就知道北京的马路不但多,而且宽阔平坦。反映了北京的交通四通八达。 “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理解这句话,可以结合看插图或投影片,边读边想象北京的绿色风貌。 “立交桥”是立体交叉桥的简称,一般建在繁华拥挤的交叉路口。这种不用民警或交通灯指挥的上下几层立体交叉桥,可以避免交通堵塞。“草坪”指立交桥四周平坦的草地。“花坛”指立交桥四周种植花卉的台子,这些花卉是拼成图案的,非常美丽。 “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名胜”指有古迹或优美风景的著名地方。“高楼大厦”即指高大的楼房。这句话告诉我们北京不但是风景优美的古都,而且是现代化的大都市。 (四)朗读、背诵指导 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要注意指导。如: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背诵三、四段时,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看图背诵法。 如背诵第三段,可以借助课文中的第二幅图,根据图上景物的提示进行背诵。 (2)问题提示法。 如背诵课文第三段,教师提问:北京有许多什么?道路两旁有什么?北京新建了许多什么?立交桥四周有什么?各种车辆怎样?用问题来帮助学生背诵。 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想的好办法进行背诵。 (五)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第三题是读词语,并用这些词语练习说话。学生可以用一个词语说一句话,也可以用几个词语说一段话。 第四题是抄写句子,要先读句子,然后抄写。 (六)扩展活动 1比醚生收集关于北京的诗歌或歌曲,开展“我爱北京”的诗歌朗诵会或演唱会。 2笔ι共同收集关于北京的图片或照片,举办一次图片展览。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出示识字学词学句(一)第一课中的几幅图,提问:这些建筑物叫什么?它们在哪里?接着,教师用导语将学生再次带入首都北京,领略这个美丽的大都市。 (二)创设情境,以游览北京的形式学习课文。可以按课文叙述的景点为旅游路线,先由老师带领学生“旅游”,按课文内容进行解说,在“游览”中学生可以提问题。“游览”完毕,把学生分成小组,或学生自由组合再进行“游览”,小组内的同学轮流担任导游。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课文内容。 (三)情景交融,指导朗读。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首都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课文中有的句子比较长,要注意指导句间的自然停顿。 (四)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课文三、四段。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六)完成课后练习。 (七)布置扩展活动。 《北京》综合资料 北京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 教学方法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法、质疑问难。 教师教具、学生学具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幻灯出示:北京行政图。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城市的地图吗? 3.师:是的,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让我们把课本打开,同学们试着把课文读一遍,并画出生字。 2.师:读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幻灯出示词语。) 3.请“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1.再读课文 (1)师:同学们,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2)师:请一位同学来试一试,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北京的哪儿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3)师: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总结: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字音要读得准、注意停顿。) 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师:现在你们最想去哪儿看看? (1)教学第二自然段。 生:我想去北京的中心看看。 (放幻灯片,展示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画面和第二自然段文字。)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让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理解“中央”“庄严”“矗立”等词的意思。 小组选出代表配乐比赛朗读第二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我还想去看看北京的马路。 师:好,刚才是老师带领大家去参观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这一次,老师让大家自己去看看北京的马路。 幻灯出示北京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师: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放幻灯,出示自学要求: 1.说说从画面看到了什么。 2.读读这一自然段。 3.说说读懂了什么。 4.问问不懂的问题。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自学讨论。 分小组汇报自学的四个要求。 理解“绿树成阴”“川流不息”等词的意思。 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3)教学第三自然段,拓展知识。 生:我还想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 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用“有……还有……”“到处……到处……”说话。 放幻灯,播放北京各种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 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教师放幻灯,配上相应的图画。“游客”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四、课外延伸 师: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收集来的关于北京资料告诉大家。 师:此刻,你最想对北京说什么? 总结:北京,首都,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 五、集体配乐齐读全文 北京教案 篇6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朗读课文,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 2、营造浓浓的奥运氛围,在诵读中感受奥运会闭幕式的盛况,初步体会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与不舍。 3、学习几个生字:京环机员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范读,感知大意 1、出示“鸟巢”图片 认读“鸟巢”,说说为什么加上双引号。 2、谈谈对北京奥运会的印象。 3、板书课题:再见了,北京! 指名读,指导读出感叹号的语气。 4、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 5、听老师把文章读一遍。(在《我和你》处放音乐) 6、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知道什么呢? (二)自由练读,读准读通 1、给课文标上小节号,自己练习朗读,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读不好的地方停下来,多练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 2、出示词语 biǎo míng chǎng péng 表演几名场上朋友 yuán ào huán 运动员奥运会五环旗 wéi mù huǎn 落下帷幕缓缓降下 xióng rán shāo xī 熊熊燃烧渐渐熄灭 pāo 礼花四起抛向天空 (1)指名分行读 (2)分组读 (3)齐读 (4)去掉拼音自己练读,不会的可以快速看一下课文。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指名分句朗读,相机指导,纠正 (2)师生配合,共同朗读课文 4、词语搭配 奥运圣火缓缓降下 五环旗渐渐熄灭 北京城落下帷幕 奥运会礼花四起 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相机提问: (1)能给“渐渐”换个词吗?怎么读呢?再齐读。 (2)五环旗是奥运会的会旗,你们见过吗? 出示五环旗图,一起按顺序说说五环的颜色。 小结:这五环呀,就代表了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 (3)奥运会落下帷幕是什么意思呢? (4)齐读答案。 (三)精读第一节,感受留恋与不舍 1、过渡:五环旗缓缓降下,奥运圣火渐渐熄灭,这些都告诉我们,第29届夏季奥运会真的就要结束了!现在,就让我们回到一年前的8月24日晚(出示),回到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现场(出示鸟巢图)——这是哪里呀?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个夜晚,鸟巢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读第一节,把你最喜欢读的一句话好好读一读,等会儿我们比比谁读得最好,我们奖励给他最大的福娃! 3、汇报交流 ●表演台上,几名外国运动员登上“飞机”舷梯,他们深情回望着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以微笑告别北京。 (1)还有哪些同学也喜欢这句? 出示缺少“深情”和“微笑”的句子,指名填。 (2)从这两个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3)补充图片,介绍外国运动员对北京的夸赞和对中国的喜爱! 小结:看来,不仅是这几名运动员舍不得离开北京,还有很多外国运动员都爱上了北京,不想离去呢! (4)感情朗读,读出不舍。 ●场上仿佛又响起了《我和你》的歌声: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 (1)我猜,喜欢这句话的同学一定也很喜欢《我和你》这首歌吧!这可是我们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呀!会唱吗?一起跟着音乐唱一唱! (2)真好听!这简简单单的歌词,唱出了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出示) (3)是呀,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可是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村里,我们都是一家人!现在北京奥运会即将结束,一家人就要分开了,同学们舍得吗? (4)出示:带着无尽的留恋与不舍,高达8米的圣火渐渐熄灭。 连奥运圣火都舍不得一下子熄灭,而是? 感情朗读。 (5)“熊熊燃烧”“缓缓降下”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吗? 4、齐读第一节。 (四)学写生字 1、出示会徽:知道这是什么吗? 它像什么呢?它还像我们的一个汉字! 对照会徽师范写“京”,别写别赋予“京”每个笔画以人的特征。 生在桌上写一个。 2、出示:环机员 自学,说说怎么记住。 3、描红、临写。 北京教案 篇7教材简析: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讲读课文。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在于词语句子的理解。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赏图引题,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北京的风光。 2、配乐播放北京风光图。 问:欣赏完北京风光,你们想说什么呢?(生谈感受) 3、多美的景色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风光,你们想进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写北京夜景的课文。(板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观看CAI课件,直观感受北京风光的美。从而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样的?可用文中的词语表述。 2、配乐播放北京夜景图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小朋友们,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吧!你们看……。。 3、你们感受到北京夜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回答) 4、作者感受到的美是否跟我们一致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把课文通读顺,读后标自然段序号。 5、交流标自然段情况,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观看北京夜景图,让北京亮丽的夜景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并在此基础上谈感受,为学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把北京想象成什么?(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指名读本自然段,其余学生观看相关夜景图片,感受“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3、谁能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呢?(指名读,齐读)相互评价后悟出应把“亮”和“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重读。 4、质疑。(理解“夜幕降临”)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到东西长安街走走。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一共有几句?分别写了哪儿的美景?(指名回答,相机出示长安街、天安门城楼、广场四周的夜景图片以及相应的句子) 2、多美的夜景啊?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再结合图理解词或句子的意思。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重点借助图片理解:“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轮廓”等词语以及相关句子的意思。例如:理解“华灯高照”时先引导学生从课件图片中找到长安街,再找到整齐排列在路边的灯树,引导学生懂得像图上那样高大而放着光芒的灯就叫华灯,它们居高临下地照射着路面就叫高照。 4、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三)学习3—6自然段。 1、指名分段读3—5自然段,其余生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哪儿的夜景?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出示学习提示: (1)按自已喜欢的自然段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2)自由朗读学习内容,找出你觉得美的地方,并说说美在哪? (3)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 (4)美美地读一读选择的内容。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师相机点拔突破难点) a、交流提示(2) b、观察立交桥夜景图感受“道道彩虹” c、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橱窗、广告、霓虹灯并感受它的美。理解“绚丽多彩”“繁华”等词语。 d、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倒映”“银光闪闪”并指导读好长句:“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银光闪闪,十分动人。”,以读代讲。 4、指名读:你喜欢北京哪儿的夜景,请你读一读 5、配乐齐读3—5自然段 6、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欣赏了北京的夜景。感受到北京的辉煌、亮丽。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最后一个自然段应当怎样读呢?(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图文结合,自读自悟,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利用精美图片理解词句含义,避免了枯燥说教。)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思维、强化感受。 同学们,国家强盛了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今天我们了解到祖国首都的夜景是那么的辉煌亮丽,看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我想,此时大家的心情一定和我一样激动。小朋友们作为国家的小主人,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世界各地的朋友说些什么? 出示:我想对祖国说————————————————————————— 我想对世界各地的朋友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个性化语言,拓展思维、激发创新。) 五、齐唱歌曲,升华主题。 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生活在美丽富饶的中国。同学们,让我们齐唱一曲>。 (设计意图:用歌声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首都之情,把教学推向高潮。)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 简评: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以读为主,并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主要表现在: 1、运用多媒体技术,缩短时空的距离。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北京了解甚少,教师通过展示优美的北京风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北京夜景的亮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2、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谈感受,朗读课文谈感受,发展学生个性化语言。 3、以读代讲,注重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图文结合理解词句含义,突破难点。 4、恰当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朗读和背诵 北京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 积累字词,了解通讯的特点 2、 体会作者在记叙和说明中的感情,了解立交桥的发展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功能。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说明性语言和描写、叙述性语言的区别。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板书: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导出“桥”字,让同学们说出桥的含义,然后再板书“立交桥”三个字,设置悬念,走进文本。 二、检查预习 1、 给黑体字注音 窥见 匝道 并行不悖 雨后春笋 徜徉 迥异 鸟瞰 俨然 姹紫嫣红 疏浚 栓塞 偃旗息鼓 苜蓿 老妪 惬意 2、 解释下列词语 并行不悖 雨后春笋 昭苏 姹紫嫣红 徜徉 偃旗息鼓 三、熟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划分结构层次。 全文共 18 段,可分为三部分。 (一) (1—2) ,叙写作者孩提时的所见水上桥。 (二) (3—14) ,具体描绘京城大地的立交桥。 (三) (15—18) ,赞美京华大地的立交桥。 四、研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本文的题目是“北京立交桥” ,可作者却从“护城河桥”说起,假如把它删掉行不行? ——①从亲身经历说起,有亲切感。 ②引起读者联想、比较。 ③从水上桥写到陆地桥、陆上桥显得自然。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主体,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一) (3—4)叙写京城第一座立交桥。 (二) (5—8)叙述京城立交桥建造的速度和宏大的规模; (三) (9—14)描绘四座立交桥的各自风格、特点。 (2)提问:作者在文中说到大型立交桥共 61 座。所提到的共多少座? ——提到桥名 10 座,详细描绘 5 座。 (2) 阅读 10—13 段,完成表格。 桥名 使用比喻句 桥的作用 建国门立交桥 建国门桥如苜蓿叶 跨越时间 节油养车 保障安全 美化环境 西直门立交桥 西直门桥如满月、盘龙 三元桥 三元桥开阔、舒展、豁亮 玉蜓桥 玉蜒桥组成一只巨大的蜻蜓 (3)集体朗读 14 段,要求有感情、有节奏。板书 桥之多 桥之美 桥之用 (4) 、提问:作者写路口堵塞现象时借用了什么术语? 作者借用医学术语“动脉栓塞” ,形象生动道出了写于交通堵塞的现象,运用比较法来赞美立交桥的巨大 作用。 五、小结课文: 1.教师简述“通讯报道”的特点: ——通讯,也叫“通讯报道” ,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事件的新闻体裁。通讯以叙为主, 还可插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 2.中心思想: 本文报道了北京立交桥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描述了立交桥的雄伟壮丽的风姿,热情赞颂了党的改革开放 的方针政策。 3.在记叙文中插入一些必要的说明,可以把事情讲得更加清楚,可以把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加明白。 4.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为内容,以记叙为主要手段。为了使记叙的事 情通俗易懂、清楚明白,离不开必要的说明和恰当的描写。 说明文是以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内容,以说明为主要手段。为了使说明的对象形象、生 动、准确、需要简明的记叙、生动的描写。我们读文章、写文章,都要认真分析,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要求。 六、拓展练习 用说明性语言和记叙性语言,分别描写一个熟悉的事物,比较表达效果的不同。 北京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吗?说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课件1、2)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我会读”下面词语。(课件3) 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 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 三、学生自主识字。(课件4) 1、重点认读以下生字:央、市、旁、城 2、教师范写,学生再写。 四、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了北京哪些美丽的地方? 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想一想,课文中描写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天安门:庄严、美丽,宽阔的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看图理解“矗立”的意思)(课件5、6、7) 柏油马路: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课件8) 立交桥:许多、有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的花坛,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课件9) 名胜古迹和公园、高楼大厦:许多、风景优美。全城到处是绿树,到处是大楼。(课件10、11、12)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练习(课件13)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图片、文字等) 板书设计: 北京 天安门庄严、美丽 柏油马路宽、长、绿树成阴 立交桥许多、川流不息美丽 名胜古迹、公园风景优美 北京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认读8个字 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重、难点: 体会修建半边井的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懂得要关心周围的人。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 查阅的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材料,幻灯片。 学生准备 课本、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读生字。 二、学习生字生词 学习多音字放假 寒假 请假 假如 假设 提出不懂的词语,其他同学通过字典帮助解释。钦佩:敬重佩服。钦:敬重。 难怪:怪不得。表示明白了某种情况的原因,就 不觉得奇怪了。 乖巧:讨人喜欢。 学生和老师一起读认读字,写多音字,并给多音字组词。 通过字典帮助解释。 让学生认读 认读字。扩展知识,学习词语。 三、熟读课文 1、我给大家介绍半边井的知识,从哪里来的? 2、我们看看爷爷是怎么说的。 3、原来半边井是因为有一半井口露在墙内,所 以叫半边井。为什么要把一半井口露在墙外呢? 4、那是不是只有我家有半边井啊?你从哪里看 出来的? 5、这些人家挖半边井,让穷人从井里免费挑水, 你觉得这样好不好?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什么? 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文章最后说,鹿港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谁知道鹿港为什么是个有人情味的地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了解鹿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游客在巷子里 走来走去? 为什么会盯着围墙下瞧个不停? 是爷爷说的过去鹿港有些人家比较穷困,没有能力雇工人挖井。为了让他们也有井水喝,有些人家就把自己家的井 挖在围墙下,井口一半在墙内,一 半露在墙外。这样一来,那些没有井的人家,也能来挑水喝了。 因为有些人家没钱挖井,没水喝, 所以把井口露在墙外面,让他们也喝到水。 不是。“有些人家就把自己家的井挖在围墙下,”肯定不止一家有半边井。 好。体现了人与人的互相帮助, 互相关爱。 从很久之前,鹿港的人就互相帮 助,互相关爱。现在还在延续这种 关爱。 指名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通过连环问题,引 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四、作业 1、复习1-7 课生字,听写。 2、熟读所学课文,并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3、复习巩固所学知。 北京教案 篇11说教材: 《舞动的北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20__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和图案的象征意义,以及会徽面世后,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与赞扬。申奥的成功,会徽的诞生,使我们更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所以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熟读课文,了解20__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体会灿烂的中华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和谐合作的教学模式。 说教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说学法: 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弄清“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理解“会徽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等内容。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生交流:你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世界上最大型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20__年奥运会在哪里举办?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与体验 通过出示中国申奥成功、会徽揭幕仪式等视频。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并进一步引发回忆曾经经历过的激动场面,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朗读感悟作充分的铺垫。激发学生热爱日益强大的祖国。从会徽的揭幕引出课文最后一段人们对会徽的反应,既打破了逐段分析的常规教学,又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 三、自主、合作、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记号画出表示会徽图案和象征意义的句子;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会徽是怎么样的?图文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知识,又锻炼了说话能力。这种“以读促讲,以说代讲”,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我设计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国文化?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这个“开放性”的学习方法较“人性化”。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以说代讲法等,使学生愿学、乐学,突出了教学重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我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 四、指导朗读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在读中掌握会徽的大气而又别致,充满了动感与活力,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让学生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五、总结全文 通过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回顾,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外延伸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到20__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们是东道主,请想像一下,到那时该怎样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呢?从现在起你打算为北京奥运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比如:欢迎外国朋友语言不通怎么办?我们要办成绿色奥运,那我们的环境该怎样,等等。这样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北京教案 篇12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词语;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北京教案 篇13一、教学对象分析: 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北京,但学生对北京的了解是比较全面的。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话介绍北京。本课中有许多好词和优美的句子,学生配以形象的图片,录象,文字介绍是很容易理解,但要指导孩子进行词语的积累。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三、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自已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攻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分享资料,导入新课; 1、20__年的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呀? 2、学伴分享资料:与学习伙伴分享课前收集的关于北京图片和文字资料,说说自己对北京的印象。 3、板书课题,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二、初读感悟 1、小组练读课文。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2、课件“识字通”:进行组词练习,巩固字形。 3、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并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 三、朗读感悟: 1、我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一、五段都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小声自已读课文,自已体会。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众哪几个方面讲了北京的美丽? 3、利用网络进行自学探究: 拓展阅读资料:关于北京的图片和文章。(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方面,通过在网络中查找资料,理解课文中的词语,从而读懂课文内容。 四、再读抒情。 1、用自已喜爱的方式读,读出喜爱与赞美。 2、展示读,选出自已读得好的,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评。 第二课时 一、朗读欣赏: 1、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红墙、黄瓦,读到京剧、茶馆,读到胡同、四合院。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北京的美。 2、老师范读,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已的感觉。 3、学生读,老师欣赏。 二、交流学习体会,感情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部分朗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同学间互相补充,重点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等词语,并进行词语积累。 3、练习背诵自己认为写得优美的文段。 4、表演背诵,同学评议。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认读课后的四字词语。 2、观察课件的范写,发现书写中的要点和难点。 3、点拨,范写,学生描红,互相评议。 四、拓展阅读,打写创作: 网上收集介绍北京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某一专题(如奥运、古今北京等),进行资料处理,制作北京专题ppt,进行评议。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分析: 课时 媒体类型 作用 第一课时 校园网bbs 资料分享,了解北京 课题网站:“识字通” 打写组词,巩固字词 课题网站:“资料城”(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理解探究,赏析词句 第二课时 录像:介绍北京 引入学习,激发兴趣 互联网 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校园网bbs 制作专题ppt 七、教学流程图: 北京教案 篇14一:活动目标; 1幼儿大胆想像,能跟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多种运动项目的姿态. 2自由合作,体会成功,感受做中国人的自豪. 3激发幼儿爱运动,爱福娃,爱国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图片若干,音乐若干 2各种运动器具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引出福娃,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设计运动员造型 1幼儿入场做热身运动 2出示认识5个福娃 3讨论,欣赏,模仿运动项目动作 中间部分:惯穿游戏,幼儿根据各种音乐作运动员造 1听音乐.做游戏,摆运动员造型 2欣赏音乐,尝试匹配与音乐风格相符合的运动 3听音乐,集体表演 结束部分:选择道具进行组合表演,体验合作的成功感 1幼儿选择体育用品合作表演 2合影留念。 北京教案 篇15教学要求: 1、把词语补充完整练习,背记并书写。 2、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汉语的丰富,体会字序的变化与词语意思的关系,进行词汇积累,丰富语言。 4、培养学生把握句子主要意思的能力。 5、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6、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7、习作练习。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一至四题。 教学过程: 一、巩固、掌握常见的四字的词语。 1、默读中独立完成,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填。 二、学生汇报,并订正。 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三、根据词语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搭配。 1、读例子,体会字序变化与词语意思的关系。(有什么变化、从中感受到什么) 自己写几组。 2、读给大家听。 3、进行缩写句子练习。 (1)学生读句子,独立完成。(2)学生反馈。(3)针对学生缩句的情况,采取对比的方法加以指导。(4)读缩写后的句子。 四、作业: 把一——四题写在练习本上。 教学反思:对于缩句的练习,学生能找到句子的主干,但是往往是缩的不到家,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上,师生总结出方法,以便能更好的完成此项练习。对于调换位置后,词语的意思不改变的这类的练习学生说出的较少,需要教师补充,有些词语不好判断意思是否相同。如:喜欢——欢喜上楼——楼上。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