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汇总
范文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汇总(通用16篇)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汇总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央、瓦”等14个生字,会写“央、交”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好的部分。

  3、积累好词,了解北京的变化,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2。

  【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3。

  【课前准备】

  新北京图片及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提问: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她的首都在哪里?

  2、播放北京的有关介绍片段,激发学生了解北京的兴趣。

  3、板书课题,揭示本堂所学内容进入新课。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注意看准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记住它。

  2、同桌互考生字,难记的交流认字方法,看哪组能最快记住所有的生字。

  3、学生交流认字过程中最难记的字,并启发学生自己想方法记忆。

  4、重点字教师提示并讲解:

  似:在“似的”一词中,字音为 shi。

  厦:在“大厦”一词中,字音为 sha。

  阔:读音为三拼的“kuo”,而不是“ko”。

  5、读生字并组词。

  6、根据字形组合猜字谜,学生复记生字:

  “庄”、“阔”、“周”、“似”、“拼”、“案”、“厦”、“坛”。

  7、“土”还有哪些字:

  ⑴ 区别“坛”、“城”并练习书写。

  ⑵ 自学城市的市怎样写。

  8、掌握笔顺写“央”字。

  三、 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再认生字

  1、再自读课文,看谁能读得最流利。

  2、小组接力读,开展竞赛。

  3、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边读边体会,并争取把它背下来。

  四、巩固本堂所学

  1、全班抽认生字卡。

  2、小火车抽认生字并组词,学生判断正误。

  3、判断正误。

  4、听写所学四个要求会写的字并注音:

  “中央”、“花坛”、“城市”。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

  1、开火车抽认生字卡。

  2、重点字抽认。

  二、课文,理解内容

  1、自己读课文,最喜欢哪儿就多体会体会,并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它。

  2、走入北京,让我们细细地品味和欣赏新北京的美丽:

  第二自然段:

  ⑴ 齐读该段,提问:你了解了北京地什么?

  ⑵ 你能把你了解到的画下来,再当小导游介绍给大家吗?

  ⑶ 看着图再读,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天安门的美。

  第三自然段:

  ⑴ 自己读该段,边读边想:这一段给我们介绍的是北京的什么?

  ⑵ 听老师读,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些什么?觉得怎样呢?

  ⑶ 自己反复再读读,把你觉得美的地方勾出来,并想想它的样子。

  ⑷ 体会读。

  ⑸ 课后读一读。

  第四自然段:

  ⑴ 请人读,边听边想:北京还有什么?(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

  ⑵ 老师介绍:

  是啊,北京有闻名世界的故宫、万里长城,这些宏伟壮丽的名胜古迹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北京有风景如画的颐和园,山水相映、美不胜收,到处是绿树,鲜花争奇斗艳到处盛开,就像一个美丽无比的大公园,令人留恋忘返,北京处处是凌立的高楼,一片繁荣的现代都市景象,你喜欢北京吗?

  ⑶ 激发情感再读此段。

  3、品读全文:

  ⑴ 首尾段齐读,中间段落分组读。

  ⑵ 体会感情反复品读末段。

  三、扩展活动

  展示收集资料,谈谈你所理解的北京的新变化。

  四、写字教学

  1、教师提示:

  “旁”第6笔是横钩。

  观察“国”、“图”指导写方框。

  2、学生练习。

  3、书空听写。

  五、试着背诵课文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汇总 篇2

  教学目标:在读的过程中,学会11个生字,认读3个字。认识“角字旁”。并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学习生字的音、行、义、用。利用熟字记生字。会读本课的词语和句子。有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了解生字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利用电教媒体巧出生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熟练掌握熟字记新字的方法。并通过字、词、句及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任务

  1、知识: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情感:初步理解词语意思,能感受到课文描绘的春景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能力:培养观察美、评价美、表述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春天来了,你看到了那些春天的信息?

  (学生可以通过唱歌、展示图画或图片、展示实物、背诗、读儿歌等方式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二、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1、老师也把春天请进了教室,我们一起来欣赏春天的美景吧!

  2、看了录像,你能用“我最喜欢春天的-------------,因为-----------”的句子说一段话吗?

  三、自主协作学习,游戏熟识字词

  1、识字

  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3课也是和春天有关,认识了本课11个生字朋友,他们会为我们描述出更美的春景呢!

  (1)(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请小朋友自由练读本课生字,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同桌请教。

  (2)哪个同学来为我们提示容易读错的字呢?

  (3)这些生字可想和同学一起玩了,我们来玩字卡游戏吧!(摆长龙,叫字排队,送字回家)

  (4)相信同学都和生字交到了朋友,就让我们来开开生字快车吧!(游戏字卡快车)

  2、读词语

  (1)游戏:生字我们都读熟了,大家一定能读懂智慧博士送的信了吧!(送信读词卡)

  (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3)这些词还能联成四字词语呢,同学们能找出来吗?

  (4)重新排列四字词语,齐读。

  四、读文悟情,排疑解难。

  今天,我们学的这课就是由这些四字词语组成的。

  1、同学们打开书,做好正确的读书姿势。

  2、读书:齐读、范读、个别读、比赛读。

  3、谁有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我们讨论。

  4、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八个词语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5、感情朗读,读出春的美。

  五、词语扩展

  1、除了这些四字词语,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呢?

  2、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请同学们来读一读。

  3、齐读、领读、个别读。

  六、总结课文内容,布置作业

  这课为我们描述了冰雪融化,树木吐绿的春天的景象,课后请小朋友走进大自然再仔细的观察观察,把你看到的画一画、写一写。

  教学反思:由于正直春季来临,学生的实际经验非常丰富,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

  板书设计:

  3、春回大地

  河水解冻

  我们爱春天小鸭戏水

  杨柳吐绿

  百花争艳

  第二课时(3月15日星期四)

  教学目标:

  利用熟字记新字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识字、了解生字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的前半部分,回忆学生字的方法。

  二、运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部件的方法独立学习生字,由字连词再连成句。

  三、汇报。(学困)

  东牙鸟

  冻芽鸭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田格:找到关键笔画

  (2)描写一个

  (3)比较、练写

  五、自己练习:

  练习写两个

  六、作业:

  扩词练习。

  教学反思:在指导书写中,我改变了以前的教学方法,注意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生字在田格中所占的位置、字的结构和运笔的变化。利用投影和板书,通过全班评、同桌互评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对自己和对他人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评价能力,让写字的学生有了成就感。也让学生主动反思自己写的字,发现自己字的个性,对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经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现在,班内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漂亮、工整的字来。

  板书设计:

  3、春回大地

  解苏醒蜂蜜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汇总 篇3

  课题动物时装表演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和义务教育本质、

  2、构建灵活开放的语文教材体系,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以及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3、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渗透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健康的个性和爱美的情趣。

  4、利教利学,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教师与学生的创新,发长提供广阔的空间。

  5、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动物时装表演》一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4册第3单元第6课的内容。这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课文、通过一场时装表演,介绍了五种动物的皮毛及作用,说明动物为了生存,都有自我保护性能和特殊性能,使人感到大自然中动物十分奇妙,有趣。

  学生情况: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几种动物都比较熟悉,但对于它们皮毛的作用还不甚了解。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采取启发、合作、体验的整合学习资源的教与学的方式。

  教学准备:

  技术准备—设计制作课件,课堂演示使用的电脑设备等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查找资料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认知:

  1、能读写指定词语

  2、在讨论中了解动物的皮毛各有各的作用

  3、复习字词

  4、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

  1、对大自然中的动物产生兴趣

  行为:

  1、自觉爱护动物、

  2、见到同学或小伙伴不爱护动物行为能劝阻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间,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听音乐响起,森林里好不热闹!那里有什么事?

  (生:时装表演)

  师:这个时装表演一定很精彩,你想不想参观呢?板书课题

  小松鼠正带领远道而来的小白兔也赶来看表演了,但要通过一道读词语的智力闯关才能进得去,谁能帮帮它们?(出示词语课件,)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约17分钟)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发现动物时装的作用]

  1、动物时装表演开始了,(出示思考课件,)你发现都有哪些动物参加了时装表演?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的时装?轻声读一遍课文,边读边用笔圈出来、

  2、学生读后回答上面的问题(板书五种动物名称)

  3、(出示课件)

  (1)你喜欢的那个小动物的时装是什么样的?用笔划在书上。

  (2)它的时装有什么好处?

  读读描写那个小动物的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

  [设计意图: 围绕上面两个问题了解每个小动物的时装](根据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因学定教)

  ① 孔雀:出示句子“孔雀穿着五彩缤纷的时装,在乐曲声中舞蹈、”体会孔雀时装的“五彩缤纷”。

  ② 北极熊:(出示北极及北极熊图片)指导读“它生活在北极,不穿着厚袍子就会冻死、”知道北极熊的时装为什么是“雪白的皮袍”。

  ③ 刺猬:刺猬的时装有什么好处呀?体会比喻句,练习:刺猬团成一团,活像————

  ④ 青蛙:为什么想在稻田里找到青蛙却不容易?体会青蛙的保护色

  ⑤ 变色龙:

  (1)(出句子)“它一会儿站在岩石上变成灰色,一会儿站在树叶上变成绿色,一会儿钻进花丛变成红色、” 你想告诉我们什么?应该怎样读出来?(读出变成了什么颜色可以;读出在什么地方变换颜色可以;读出变换速度快也可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读后放课件看图,给直观感受。

  (2)变色龙为什么能变换体色?(放光盘)延伸课外知识。

  四、回归整体(约3分钟)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观点,提出希望]

  1、再读全文,每个小动物的时装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好处?再读全文,回忆一下。

  2、最佳时装竞选开始。

  (1)看竞选词“我是( ),因为我的时装( ),

  所以我的时装是最佳时装、请大家选我一票、”自己先想想,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2)请5名同学扮演5个小动物,把自己时装的优点说出来,赢得小动物们的选票。

  3、讨论:小动物们能评出最佳时装吗?让学生“七嘴八舌”充分发表意见、只要有道理,什么结论都可以、

  五、总结及课外延伸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

  是呀,小动物们的时装各有各的好处,对自己来说,都是最佳时装,自然界还有很多动物的时装也很有意思,你还能向大家介绍哪个小动物的时装有什么好处?(时间若不允许,延伸可在课下)

  作业:搜集有关动物时装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背诵第二自然段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汇总 篇4

  1.学生汇报搜集关于春节来历的资料。

  2.学生汇报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

  (二)出示北京春节童谣,导入课文

  1.齐读童谣。

  相关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导入课文。

  师:这就是北京的春节的写照。很有特色是吧,也想到北京去过个春节是吧。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3.认识作者: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二、整体感知,理清过程,了解写作顺序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2.北京的春节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二)反馈检查:

  1.学习生词,指导书写。

  2.解决疑难。

  3.交流对北京春节的感受。

  (三)浏览课文,理清顺序。

  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顺序。

  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将北京的风俗写清楚的?(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索))。

  3.思考2: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上年货儿童放假新年的“彩排”除夕以前除夕元旦光景初六开张元宵)

  3.学生汇报。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5.完成表格

  三、品读感悟,细赏风俗,体味特色文化

  1.品读“腊八”

  (1)学生汇报表格填写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感受风俗特色,领悟作者语言的特点。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A换词理解“农业展览会”。

  B联系腊八粥的材料理解“农业展览会”,体会老舍语言的朴素与幽默。C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腊八粥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独具北京传统的一种文化。

  ②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A引导抓住“翡翠”、“色味双美”,体会作者叙述的精妙。

  B指导学生联系资料谈谈北京关于吃饺子的风俗。

  2.品读“二十三”

  (1)学生汇报表格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感受风俗习惯,领悟作者语言的特点。

  四、小结,布置作业

  (一)教师总结延伸。

  (二)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构思如何开展调查“民风民俗”的活动。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汇总 篇5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喜欢的词句。

  3、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

  二、课前准备

  图片投影、生字词卡片、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新旧迁移引入新课

  1、(投影出示:二年级上册中《北京》一课的有关图片。)大家还记得这些美丽的地方吗?咱们再来回忆一下《北京》那一课中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背诵与图片相对应的句、段。

  2、多美的景色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风光,你们想进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写北京夜景的课文。(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样的?可用文中的词语表述。

  2、 配乐播放北京夜景图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小朋友们,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吧!你们看..

  3、你们感受到北京夜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回答)

  4、作者感受到的美是否跟我们一致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把课文通读顺。

  5、交流认读生字。

  6、分自然段读课文,划出课文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点?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把北京想象成什么?(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 谁能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呢?(指名读,齐读)相互评价后悟出应把亮和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重读。

  3、 质疑。(理解夜幕降临)

  (四)复习巩固

  (五)写字

  五、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

  灯 光 长安街:华灯高照

  的 的 环形路:道道彩虹 明 辉

  海 世 王府井:焕然一新 亮 煌

  洋 界 故 宫:银光闪闪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汇总 篇6

  一、指导思想:

  《北京的胡同》属“综合实践”学习领域。本可把美术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以北京胡同的文化为题,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探索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多学科的指示综合的解决灵活的运用多学科的指示综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北京的胡同是北京人组祖辈辈生存的地方,他是北京地方文化重要内容,每一条胡同里都蕴藏着丰富的美术和人文的教育资源。

  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对“胡同文化”的综合探索,可以让学生拓展美术的视野,以美术的角度观察北京的民居建筑特色,发现其中的美,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此外,通过综合性探索活动的锻炼,也可以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创造性的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北京胡同的历史、民俗、名人典故等受到人文教育,丰富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价值,发展学生热爱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背景:

  1、学生情况:

  我校三年级两个班的学生都是住校生,班里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孩子们居住在北京的某某小区里;一部分学生是从外地来京的,大都居住在北京的周边地区。这些孩子对北京胡同的了解太少了,更不用说让他们去表现北京的胡同了。再者三年级的学生初次进行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探索活动,作为教师,知道应该具体,准备应该充分,达到让学生了解北京传统文化的目的。

  2、教学方式说明:

  本课重点是认识北京胡同文化和民居建筑艺术的特征,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录像片段,通过多媒体来拓展课堂的时空,观看北京胡同的景观,了解北京胡同历史的变迁、趣闻轶事、名人典故、邻里社情等文化的内容。

  教学中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学校入手,了解“打磨厂胡同”的历史与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胡同文化概念的内涵。其次借助教师精挑细选的有关胡同的照片,让学生欣赏胡同的景观,发现并体验北京胡同的独特意境。接下来,学生分小组讨论书中的图片,从中发现北京胡同建筑的不同形制和结构,与环境的搭配结合、美术形式的装饰等的特色,体验不同的审美感受。此后课中多次播放了胡同的录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通过看、听、学、演、说等形式,对胡同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技术准备:

  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古城风貌的特征,其中记录下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本课的综合探索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综合实践能力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学前期,教师准备了大量胡同的实际景观照片、录像《古都深巷》、CD《吆喝》、课件、歌曲磁带、并查阅了《北京的胡同》一书等资料,借助这些资源来满足上课需要。

  三、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对北京胡同的观察、了解,初步认识北京民居建筑的艺术特征,培养学生发现、表现美好事物的能力。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北京的胡同,感受北京胡同的独特风貌,激发学生对北京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对故乡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北京胡同历史、文化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并表现胡同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录像、照片、动画、音乐、歌曲)环境布置。

  学生准备:北京胡同的图片资料、表现工具和材料。

  六、教学进程:

  (一)辨认胡同,拉近距离。

  1、出示照片:打磨厂胡同照片

  教师:你认识这条胡同吗?对,这就是我们前门小学所在的打磨厂胡同,这条胡同里有著名的老字号同仁堂、有地下城、有我们美丽的校园,可你知道这里早先是什么地方么?为什么又叫打磨厂胡同呢?

  (二)动画激趣,了解历史。

  1、播放动画:大刀说话,配清朝人打铁的背景。

  大刀:让我来告诉你们吧!这里原先是清朝官家的兵工厂,像我这样的大刀就是在这里打磨出来的,胡同也因此得名打磨厂。

  教师:原来小小的胡同里还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去了解、发现的地方。今天王老师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北京的胡同,用心去感受她、发现她。

  2、出示课题:北京的胡同

  (三)欣赏胡同,感受意境。

  1、播放录像:胡同环境及解说。

  教师:同学们王老师就是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的,胡同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令我留恋。

  2、演示课件:胡同照片(配乐)

  教师介绍:夏季里,禅会在院门口的大树上叫个不停。

  婆娑的树影里,露出青砖灰瓦。

  幽静的小巷深处,有一位会讲故事的老奶奶。

  残破的院墙,显示着北京胡同的古老与沧桑。

  教师:同学们,其实胡同中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有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发现的地方。你能在书中的照片中找一找吗?

  (四)分组讨论,发现细节。

  1、学生打开书,看书中胡同的照片:

  2、分组讨论后汇报:精美的石刻、门墩、门环、门簪、护门铁。

  3、教师归纳:细节成就美丽,北京城的每一条胡同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种美。

  (五)听、看、学、演,呈现老北京。

  1、播放录像:这钟声唤起人们对老北京的回忆。

  2、出示课件:图片配吆喝声

  3、教师:早年间,老北京的胡同里可热闹了。

  4、学生看、听:磨剪子磨刀的、卖豆汁的、送财神的、卖蝈蝈的

  5、学生尝试叫卖并表演:卖蝈蝈的

  6、教师:老北京的胡同里一年四季从早到晚,都会有抑扬顿挫、清悠委婉的叫卖声,就像一首独特的交响曲,反映出胡同里老百姓的生活。看过了老北京人的生活情景,让我们再来看看现如今居住在胡同里的北京人是怎样生活的。

  (六)情景再现,体验人情。

  1、播放录像:北京人生活的片断(贴窗花,放风筝,遛鸟)(配乐和歌)

  2、学生欣赏,发表看法。

  3、教师:胡同里的北京人生活得很悠闲、很惬意,他们邻里和睦,亲如一家。

  (七)解说胡同,提供网址。

  1、播放录像:胡同及解说

  2、教师:北京的胡同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每条胡同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内容,可以登陆这些网站,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3、课件:提供网址并进入网站

  4、教师:今天我们走进了北京的胡同,谁能谈谈你们的感想?

  (八)作品欣赏,构思创作。

  1、出示课件:展示表现北京胡同的绘画作品。

  2、教师:你们还想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北京的胡同?

  3、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4、教师:想法很好,胡同不仅可以从历史、景观方面来表现,还可以表现胡同里的人和事。

  5、出示课件:两幅表现胡同里人和事的绘画作品。

  (九)多种形式,表现胡同。

  1、学生以绘画、泥塑、剪贴、出小报等不同形式表现北京的胡同。

  2、学生展示作品,贴在老师创设的胡同情景上。

  3、评价:你能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十)胡同变迁,展望未来。

  1、教师:北京的胡同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有些胡同被维修保护起来,如鼓楼大街,有些胡同被改造为四合院式的住宅楼,如菊儿胡同。还有些胡同被变成了漂亮的小区,不存在了。北京的胡同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呢?

  2、课件展示:鼓楼大街、菊儿胡同、新建小区

  3、学生谈感受。

  4、教师:通过胡同的变迁发展,可以看到北京城日新月异的变化相信我们的首都北京会变得更加美丽、繁荣!

  5、音乐歌曲:《我爱北京》

  师生同唱,声音渐小······

  (十一)板书设计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汇总 篇7

  教学目标:

  认知:1.知道生活中快乐的事很多,要积极地体验快乐。

  2.知道快乐地生活有益于身体健康、学习进步,有益于与人和睦相处等。

  3.知道生活中常会有一些让人不快乐地事情,知道一些使自己和别人从不快乐中解脱出来地方法。

  情感:1.体验生活中地快乐,产生积极乐观地情绪。

  2.愿意快乐地生活,并愿意与大家分享快乐。

  行为:1.努力做到快乐地生活,把不快乐变成快乐。

  2.尽力帮助别人快乐起来。

  重点:明确快乐对人身体健康地影响。

  难点:学会使自己快乐地方法。

  教学准备:《快乐歌》磁带、故事录音、方法录音。

  一、设疑引学:

  1.日常生活中,你有过哪些表情?表演出来给大家看看,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

  2.画一画:生活中,你哪一种表情比较多,画出来。

  二、解疑引学:

  〈一〉明白快乐的好处

  1.通过观察,我发现咱们同学生活中还是笑脸多一些。快乐的事一定不少,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学生说一说。

  2.请你观察大家这时的表情,并画下来。

  3.说一说此时的心情。

  4.放录音:故事《快乐鸟的故事》学生说说快乐生活每一天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体会。

  5.教师放录音:《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二〉学会使自己快乐的方法

  1.生活中不全是快乐的,也有不快乐的时候,你能不能把不快乐变成快乐呢?

  2.小方就有这样的本领,常常把不快乐变成快乐,你们想不想学学?

  3.学生表演。(小方第一次说出自己的想法,剩下两次让其他学生猜。)

  4.如果小方不能把不快乐变成快乐,会怎么样?其他学生说一说事情会怎么样发展下去及有什么不好?

  5..生活中你遇到过不快乐的事情吗?你是怎么把它变成快乐的事情的?心情是怎样的?说出来同大家一起分享。

  三、释疑应用。

  1.试一试。

  小薇常常不高兴,你看,她又哭了,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她快乐起来,试一试。

  2.欣赏〈快乐歌〉。

  四、课堂延伸:每天记一件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课间与同学分享。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汇总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多音字组词练习,使学生区别多音字的不同用法。

  2、通过照样子组词练习,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

  3、通过把词语连接成句的练习,引导学生自己感悟组成一句通顺的话,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4、在认识修改符号的练习,为使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造句、习作打下基础。

  5、阅读短文的练习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初步学习状物的一些写法。

  6、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7、学习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小物件。

  教学重点: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习作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利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造句或习作。

  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区别多音字的用法,并进行组词。

  2、通过照样子组词练习,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积累词汇的能力。

  4、通过把词语连接成句的练习,引导学生自己感悟组成一句通顺的话,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巩固本单元的词语。

  教学难点:

  扩大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以及语言积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词语。

  二、第一题:多音字组词

  1、出示:干发倒数(说说它们都有哪些读音?)

  2、口头组词。

  3、填写在书上括号内,每个字组两个词语。

  二、第二题:照样子组词语

  1、指名读题和例题,了解题目要求。

  2、词语接龙。

  3、照样子自己完成。

  三、第三题:连词成句

  1、指名读题和例题,了解题目要求。

  2、自读自悟。

  3、小组交流。看谁写的又多又正确。

  4、汇报连句的结果,评议。

  四、作业:积累本册中学过的多音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修改符号,自己试着用一用。

  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修改符号。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修改符号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前在我们造句或是文的时候总是出现丢字、错字等情况,今天老师教你几招,学完之后,你们就不会再为写错字、丢字,然后从写而发愁了。

  我们一起认识三种常见的修改符号。

  二、出示例句。

  1、指名读一读句子,思考:句子的毛病出在了哪里?

  2、汇报。

  3、教师:如果有几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但又同时出现我们就要删掉其中的一个,就要用到删除符号。如果出现了丢字、丢词等情况时,我们就会用到增加符号。如果有错别字的时候我们就能用到更换符号。

  4、每人发一张修改条,把其中的错误用修改符号修改。

  5、汇报,展示。

  三、阅读短文:

  1、默读短文,借助字典学习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其余学生思考:介绍了小瓷象哪几部分?

  3、汇报说出每一部分都什么样?

  4、作者是怎样把小瓷象介绍具体的?(小组讨论交流。)

  四、作业:把今天的感受写一写,出现问题用修改符号解决。

  第三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学生要把自己的欢乐或烦恼讲清楚,对于欢乐,大家共同分享;对于烦恼,同学们要给与热情的'帮助与鼓励。指导学生先理解题意,然后进行准备,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同学交流。

  2、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养成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

  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过程:

  一、明确交际要求:朗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要求。

  (把自己的欢乐或烦恼讲清楚,对于欢乐,大家共同分享;对于烦恼,同学们要给与热情的帮助与鼓励。学生选择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二、选择交际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内容,是讲快乐,或是讲烦恼。

  (小组学习,学生要学习表达于倾听)

  三、进行交际活动:先小组进行听说练习,同学之间互评,在选代表向全班做汇报。

  四、进行交际: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五、课堂:

  第四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把自己喜欢的小物件的样子,用语言文字文字表达出来。

  2、对习作进行点评,让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

  3、培养学生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习惯。

  4、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把观察到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让学生在点评中认识自己习作的缺点,然后进行修改。

  教学难点:

  把小物件的样子描写具体。

  教学准备:

  提前准备好的小物件。

  教学过程:

  一、习作:

  1、朗读题目,理解题意。

  2、学生观察自己的小物件,说说它什么样?为什么喜欢它?

  3、全班交流。

  二、指导书写:动笔写下来,进行习作。

  三、修改习作:

  1、写完后读一读自己进行修改。

  2、请一人读习作,然后全班进行点评。

  3、同桌互相读习作,互提意见,进行修改。

  四、板书:

  语文实践活动6

  写样子:先整体后部分;

  顺序:从上至下从下至上。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汇总 篇9

  教学内容:

  【造型表现】初步认识、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认识、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过程方法: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情感态度: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教学难点: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课 题:色彩滴染

  课 时:2课时

  课业类别:造型表现课

  教学目标:知道红、黄、蓝是颜色的三原色;三原色混合会引起色彩的变化;三原色混合变化的规律是:红色+黄色=橙色,黄色+蓝色=绿色,红色+蓝色=紫色。运用书中提示或者自己独创的色彩滴染方法创作出美丽的作品,自主探究三原色混合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探究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的滴染方法创作出美丽的作品并知道颜料三原色的概念,了解三原色混合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滴染方法有效地控制画面效果。

  学生准备:生宣纸、彩色水笔墨水等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汇总 篇1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2、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北京是个怎样的城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2、你印象中的北京是怎样的?

  3、现在,我们就去看看课文是怎样写北京的的。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把课文试着读一遍,并划出生字。

  2、读准生字的字音,教学生字书写“优、央、阴”

  3、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出示词语)

  3、轮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指导朗读

  1、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2、各组轮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也可以派代表读,读后评议

  3、指导: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要读准字音,要注意停顿。

  四初步感悟

  1、现在,你觉得北京是一个 的城市。

  2、出示第一自然段,学习“庄严”。了解课文的总起句,中心句

  3、思考:作者找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

  4、指名回答,板书: 天安门

  美 柏油马路

  立交桥

  名胜古迹

  公园

  高楼大厦

  五、朗读小结

  北京是美丽的城市,我们下节课更深地走近她。

  六、作业

  巩固字词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北京的美丽。

  理解词语

  学习方位

  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课外联系拓展北京知识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

  北京是美丽的,你最喜欢哪里呢?

  研读课文

  学习天安门

  指导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方位教学。

  理解词语“中央、庄严、矗立”等词

  指导朗读。

  柏油马路、立交桥

  积累词语“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指导朗读

  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

  理解“名胜古迹”,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

  北京不仅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古都,而且是现代化的大都市。

  请你当导游,带领大家游览参观一个地方。

  指导背诵

  拓展

  你还知道北京有关什么情况,和大家交流。

  教师展示图片。

  总结作业

  背诵课文

  完成练习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汇总 篇11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

  2.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三)情感目标:

  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二)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2.搜集各地过春节的民风民俗。

  【主目标要求】:

  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写作的顺序。

  4.了解老北京春节前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激发兴趣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汇总 篇1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6个新词,会写10个生字。能用部分词语说话。

  2.使学生知道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词、学句,背诵课文,体会北京的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对北京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建筑,很多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的体验,这对他们理解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增加了难度,成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图片或CAI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你去过北京吗?你心中的北京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北京看一看。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画出带生字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3.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在每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

  4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分几个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北京的什么?

  四、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13个生字。

  2.认读6个新词。

  用图片或CAI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等词。

  3.把含有新词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你认为哪些字最难认,你是怎么记住的?

  5.重点指导。

  矗、似、

  厦的读音。

  6.你认为@隆字最难写?

  重点指导:

  央:第三笔为长横。

  优:右半部分为尤。

  城:左半部分为土字旁。

  7.指导写字。

  (l)看清每个字的结构及它们在田字格中的布局。

  (2)练习写字,完成“我会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率、词。

  2说说北京是怎样的一座城市。

  二、引导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l)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中讲了一些什么?“首都”是什么意思?

  2.学习第2自然段。

  (l)指名读第2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向我们介绍了北京您哪些建筑物?画出描写这些建筑物的词语。

  (3)出示“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结合理解“庄严”、“宽阔”、“矗立”等词语。相机简介天安门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4)指导朗读。

  读下面较长的句子,读出对天安门的赞美。

  天安门前面店打宽阔的广场。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3.学习第3自然段。

  (l)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3)比较句子,把句子中不同的地方画出来。

  北京有柏油马路。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4)“许多”、“又宽又长”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说明北京马路多,街道宽阔平坦,北京很大,交通很方便。)

  (5)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马路两旁的?(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6)课文是怎样描写立交桥和它四周的景物?

  (理解:“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的花坛”、“川流不息”等词语。)

  (7)看插图结合学习词语,让北京美丽的市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

  (8)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写北京的什么美?

  (9)指导朗读。

  ①读出赞美之情。

  (许多、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绿毯似的、图案、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等词语要重点读。)

  ②注意读好较长的句子。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10)小结:这一自然段写了北京的市容美。

  4.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一句话讲的是什么?

  (3)你知道哪些关于北京的名胜古迹和优美的公园?

  (4)出示有关的名胜古迹、公园和高大建筑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风景优美”、“高楼大厦”、“许多”“有……还有……”。

  (5)指导朗读。

  (6)小结:这一自然段写了北京的风光美。

  5.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l)齐读。

  (2)这一自然段中的两个感叹号说明了什么?“真”说明了什么?

  (3)读最后一自然段课文,读出对北京的赞叹和热爱。

  (4)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6.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美丽的北京,你爱北京吗?请同学们听课文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抽读13个生字,给生字组词。

  2.抽读10个会写字,说说在课文中的词语。

  3.抽读6个新词。

  4.从哪些地方看出北京美?你喜欢北京吗?为什么?

  二、指导用“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说话。

  1.读一读词在课文中的句子。

  2.仿照词在课文中的用法自由说话。

  3.指名说、评议、订正。

  三、分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四、齐读全文。说一说五自然段的先后顺序。

  五、指导背诵第3、4自然段。

  1.自由小声朗读。

  2.同桌互背互评。

  3.指名背诵、背后评议。

  4.集体背诵。

  六、课外延伸。

  课外收集北京的图片或照片,举办一次图画展览。

  板书设计:

  10 北京(热爱)

  天安门———庄严

  广 场———宽阔

  纪念碑———矗立

  柏油路———多、宽、长、美

  立交桥———多、美

  名胜古迹——多

  公 园———优美

  高楼大厦——多

  课后反思:

  这一课真的好难讲,处于小城市的孩子怎么也无法感觉到北京的现代化气息,以及大都市的美丽。再加上学生因为放假,提前的读书准备不好,所以在读起来好犯难。本来的计划是这样的,让学生看两副图并找出相关的段落来读。可是学生就是读不好,速度比平时要慢几倍,就是平时读得好的学生也是嗑嗑巴巴的,我有点生气了。可是怎么办呢,读不好,就学不下去了,如果直接学生字,好像又不扎实。只好让学生在自己读,读给同桌听,在小组里评优秀推荐给全班,全班同学再评一下由谁来领读。最后一步是让小组成员帮助本小组一位读得较弱的同学读好课文。我觉得这本应该是课前的功夫如今全用到课上来了,所以课进行的很慢,不能按正常的进度进行。也可能正是因为反复的读,反复的读,学生要认的字掌握的非常的好。由此我想到两点:一,课前准备一定要有。让学生把课文读熟,并把已经会认的字划出来。其实这是一个小技巧,因为学生的好胜心理,他们会想办法在课前多认几个字,这样既能增强他们认字的主动性,又能让课堂轻松一些。二,只有在课文中识字或者说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生才能更容易记得住。平日这句话只是一句理论,通过今天的读我深深的体会到了。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汇总 篇13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和桥有关的歌曲,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人类丰富的情感生活。

  2. 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根据歌曲情绪的变化区分歌曲中不同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1. 听辨出歌曲中的主歌和副歌。

  2. 分辨出主歌和副歌的不同。

  教材分析

  《北京的桥》是1991年由阎肃作词,冯世全作曲的歌曲,歌曲运用民族调式,借鉴京剧唱腔的一些特点,通过对北京千姿百态的桥的歌唱,歌颂了北京这座文化古都的变化。

  歌曲由前奏、主歌、副歌以及尾声组成,前面有男生的伴唱,简单的衬词,豪爽洒脱的演唱,烘托出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气氛。经过一段紧拉慢弹间奏引出了独唱的主歌部分。二声部的女生轻声伴唱,引出副歌。副歌是一个散板唱段,穿插着活泼的间奏,在歌唱与伴奏的相互烘托、相互映衬之中,对北京由衷的歌颂和赞美之情流露无余。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随《在阿维翁大桥上》伴奏复习演唱歌曲。

  教师:你们去过北京吗?知道北京有哪些著名的桥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出示北京的桥图片。

  师:北京有很多的桥,有古老的金水桥、卢沟桥,还有现代的桥梁,三元桥、四元桥。有这样一首歌曲,名字就叫做《北京的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里都唱到了北京的哪些桥?

  二、欣赏歌曲

  1. 初次聆听歌曲《北京的桥》。

  学生回答:高粱桥、三元桥……

  2. 提问:歌曲的前奏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前奏有点像京剧的音调,除了有乐曲的伴奏,还有一个男生伴唱……

  教师提问:这个前奏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前奏给我们一种喜气洋洋、生机勃勃的感觉……

  3. 复听歌曲《北京的桥》。

  教师提问:歌曲有主歌和副歌之分,副歌一般是歌曲的高潮,你能听出来吗?当你听到副歌的地方马上举手表示。

  学生自由回答。

  4. 提问:同学们知道主歌是什么演唱形式吗?

  学生:男生独唱……

  5. 教师出示《北京的桥》曲谱再次聆听歌曲《北京的桥》。

  教师:你再来听听这首歌曲,仔细听听歌曲副歌和主歌的演唱形式一样吗?这种形式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副歌有女生的伴唱,男生与伴唱的结合,表达出了对北京由衷的爱。

  教师小结:这首歌曲通过对北京千姿百态的桥的歌唱,歌颂了北京这座文化古都的变化。

  6. 教师:你们还听出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了吗?比如在音区、旋律等方面。

  学生:歌曲的旋律比较婉转,有一些装饰音,听起来有京歌的音乐风格。

  7. 欣赏《北京的桥》视频。

  8. 出示国内的桥图片。

  教师:我们来看看我们祖国其他著名的桥。

  三、知识拓展

  1. 教师:同学们,你们听了这首歌曲,一定对北京很好奇,想看看北京的其他风景吧,咱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故乡的北京》)

  2. 教师:看了北京的风景你们也想去看看北京的样子吧,希望你们有机会也能够到北京亲眼看看北京的桥,看看首都的变化。而现在,你们能说说自己家乡的桥和家乡的变化吗?

  学生自由回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希望你们长大以后也能够为自己的家乡做出贡献,让自己的家乡越来越美丽!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汇总 篇14

  教学内容: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能熟练、正确地将小数化分数。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分数化成小数

  把分数化成小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就可以化成小数,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注意用≈)。

  例1:4分之1=( ) 2又5分之1=( )

  10分之9=( ) 1又5分之4=( )

  二、小数化分数

  把小数化成分数:先看是几位小数,用10,100,1000……做分母写成分数,然后再约分成最简分数。

  例2:把一条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问题:你能用小数和分数分别表示出每段绳子的长度吗?

  ①3 ÷ 10 =0.3( m )②3 ÷ 10 = 3/10( m )3 ÷ 5 = 0.6( m )3 ÷ 5 = 3/5( m )0.3=3/100.6=3/5

  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所以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

  练习:

  1 、填空。

  (1) 0.7 表示分之() , 写作 (2)0.09 表示分之() , 写作 (3)0.125 表示分之,写作 。

  (2)0.3表示( )分之( ),写作 。

  2、0.07=7/( ) 0.04= 24/( )=/( )0.123=( )/( )

  小结方法: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 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注意约分的要约分。

  知识点:

  如果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只含有2或5这两个质因数,它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课堂练习:

  1、把小数和分数相等的用线连起来.

  0.1250.280.550.0711/201/87/10014/50

  2、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090.250.120.40.150.450.840.234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汇总 篇15

  第一课时

  有多少张贴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6的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独立整理6的乘法口诀,并与同伴交流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整理和应用6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图,你发现了有多少张贴画?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体验感悟

  1、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

  2、组织学生记忆6的乘法口诀。

  3、用二种方法计算6乘7的结果。

  四、实践应用

  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P79的第1题到第5题。

  2、找朋友游戏,设计成卡片,分发给学生,是朋友的两人走到前台。

  3、灵活应用,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算出用几个圈,再组织交流。如学生没想出方法,师可适当引导。

  五、小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想一想,6的乘法口诀还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教学板书:

  有多少张贴画

  1×6=6一六得六

  2×6=12二六十二

  3×6=18三六十八

  4×6=24四六二十四

  5×6=30五六三十

  6×6=36六六三十六

  6×7=42六七四十二

  6×8=48六八四十八

  6×9=54六九五十四

  第二课时

  一共有多少天

  教学目标:

  1.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每一句口诀含义,初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利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编制口诀,初步体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记忆7的乘法口诀教学准备;初步建立估算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你们都过过生日吗?笑笑的生日也快到了。看:投影P80的插图,笑笑多么高兴!你们猜猜还有几天就是笑笑的生日?淘气为什么那样高兴?

  2、四个星期、五个星期各是多少天?

  二、问题探究

  1、你能根据填写的表,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

  2、提问:你是怎样编7的乘法口诀的?组织学生交流。

  3、组织学生记忆口诀。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完成P81第1、2、3题。巡视并指导。

  2、第4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说完整图意,再列出算式。

  3、开放性题,第4题,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再全班汇报交流。

  四、实践应用

  “口诀对猜”游戏 “口诀游戏车”

  五、小结

  说说这节课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对自己、同学、老师的评价是什么?

  你还有更好的建议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想吗?

  教学板书:

  一共有多少天

  1×7=7一七得七

  2×7=14二七十四

  3×7=21三七二十一

  4×7=28四七二十八

  5×7=3五七三十五

  6×7=42六七四十二

  7×7=49七七四十九

  第三课时

  买球

  教学目标:

  1、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2、经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

  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教学难点: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应用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淘气和小明都是体育爱好者,他们来到体育用品商店。 看:(投影P82的插图)“你会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帮他们算算吗?”

  二、问题探究

  1、你能编出8和9的乘法口诀吗?

  2、如何记忆这些口诀呢?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口诀记忆,根据乘法意义记忆;根据相邻两句间联系记忆。

  3、引导学生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看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吗?”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对口令;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

  2、第4题,让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答(1)(2)题,第3题在小组中提出问题,并解答。

  3、第5题,要求学生先看算式有什么特点,再利用口诀计算,体验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四、实践应用

  1、小组玩“对口令”游戏(第3题)

  2、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3、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教学板书:

  买球

  8×8=64八八六十四

  8×9=72八九七十二

  9×9=81九九八十一

  第四课时

  做个乘法表

  教学目标:

  1、是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2、各小组准备一套1~9的乘法口算卡片

  教学重难点:

  自主整理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这段时间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整理乘法口算卡片活动,整理时想一想,把哪些算式排在一起,为什么这样排?经过系统整理,把乘法表填完整。

  3、引导学生观察乘法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二、实践应用

  1、找出乘数是3的乘法算式,并填一填,先独立做,然后小组内交流。如×=18的只需要填出一道,其余的通过交流获取。

  2、说说淘气做的乘法表,他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帮他填完整吗?学生填,校对。

  3、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横着看,竖着看。

  三、练一练。

  完成1到5题作业,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

  说说这节课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精选北京教案模板汇总 篇16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2.师:同学们,你们看,还记得这是什么?是啊,咱们的中国就像一只大公鸡挺立在世界的东方。你再仔细瞧瞧,这标着五角星的地方是哪里呢?3.师:是的,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初读课文,读通读懂。

  2、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读词语:个别读--小老师带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

  1.再读课文(1)师:同学们,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2)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好,请5位同学来试读课文,其他同学请思考:作者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物?(课件出示)

  (3)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略)

  (4)再请5名同学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仔细听一边认真想,你对北京总的印象是什么?

  (5)出示文章1自然段。个别读-齐读,理解“首都”一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师:北京的确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里曾经有我们的老祖先周口店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北京我们可以看到红墙、黄瓦,京剧、茶馆,还可以看到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落。徐老师先带你们到北京的中心――世界闻名的天安门广场去看一看。

  (1)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北京的中心

  ①师:看着课文的第一幅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②师:让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的。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③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图片和第二自然段每句话文字,深入理解课文。)

  朗读:个别读--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北京的天安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好吗?

  (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3)欣赏天安门视频看看北京的马路*师:刚才是老师带领大家去参观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这一次,老师让大家自己去看看北京的马路。请先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和同桌讨论讨论。

  (出示第三自然段文字。)*学生汇报(重点理解词语:柏油马路、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

  *朗读: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观看立交桥的视频

  (4)教学第四自然段,拓展知识。*师: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呢。听我来读一读第4段。同学们边听边找出这个自然段中,北京还有哪很美呢?*分句读:个别读--齐读*用“有……还有……”“到处……到处……”说话。

  四、总结升华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和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我们的首都太美了,它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让我带着对祖国首都的热爱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五、(机动:回顾全文,播放课文视频)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