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秋天》教学实录
范文

《秋天》教学实录(精选16篇)

《秋天》教学实录 篇1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一首诗歌《秋天》(板书)。那看到秋天这两个字每个人的头脑中都会出现一幅画面,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秋天吗?

  生:我喜欢秋天,因为菊花盛开了,叶子变黄了,是个金色的季节。

  生:秋天果实都成熟了。

  师:是啊,秋天不仅是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个收获的季节。现在周老师就带大家到秋天的田野上去看一看,再次领略秋天的迷人风光。

  (播放秋天田野视频录象)

  师:大家刚才欣赏的是摄影师用他的镜头记录下秋天的美丽,那我们的儿童作家王宜振先生看到秋天田野的美丽景象后忍不住有感而发,也用他手中的笔描述了秋天田野的丰收景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诗歌《秋天》。

  师:现在请大家大声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轻声地问自己,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秋天,你认为“秋天是个(……)的季节。”

  生:

  师:真不简单,读书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是最宝贵的,而且我们只读了一遍就能把七个小节的诗歌概括成一个词语,这叫会读书!但是,这样读书对学习语文、对欣赏诗歌、对感受秋天还不够。我们必须走进语言文字深入到字里行间去读,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这样才能真正读出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师:这就是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的读书方法——诵读想画面。我在这样品读诗歌的第二小节后,有了和大家不一样的感受:活泼可爱、香气袭人

  (课件出示教师在诗歌第二小节上做的一些笔记,:如在关键词语下面点着重号,在诗歌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等。)

  师:周老师读书有个习惯,遇到好的诗文喜欢一遍又一遍的朗读,并在感受深的地方做一些笔记。大家看看,能猜猜我为什么在“打滚”等词语下面点着重号吗?

  生:我想老师是喜欢这几个词语。

  生:我认为老师在读这几个词语时觉得秋风想个调皮的孩子,因为我发现你在旁边做了批注:秋风像个调皮的孩子,活泼可爱。

  师:那这里的“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老师想提示大家,我们读书不仅要读眼前的文字,还要注意和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合加深理解。所以在我被桂花的香气陶醉的同时就想到了这个民间俗语“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说的一点都没错啊!

  师:刚才我们完成了阅读的第一步——理解语言文字表面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就应该走进语言文字,有感情的朗读把我们的感情读进去。大家看,为了帮助大家朗读,我还带来几个符号给大家认识,请看----

  (出现在加诵读符号的第二小节)

  生:我猜黑点是要读重一点。

  生:我想波浪线应该是这个字要读的长一点。

  生:小三角是表示停顿吗?

  生:小弧线的意思我不太懂。

  师:好聪明的学生啊,你们理解的很有道理。这四个符号分别代表重音、停顿、延长、连接(依次板书解说)。他们是帮助我们在朗读时更好的把握节奏表达感情。来,请大家小声跟老师读一次,感觉这些符号的作用。(领着学生读第二小节,用手势指挥提示学生感受符号的作用)

  师: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看看你在读的时候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生:我刚才仿佛看到调皮的风孩子在田野里打滚。

  生:我从老师的朗读中感受到作者对秋风的喜爱。

  生:作者把秋风写活了。

  师:说得真好,你们刚才已经发挥你们的想象能力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了,这是很重要的一步——用想象来补充语言文字的内容。就是应该展开想象走进作者描述的情景中,把作者没有写出来的感情读出来。

  师:大家看,这个活泼可爱的秋风娃娃就这么轻轻地一吹,吹走了夏天的烦闷,吹消了夏天的躁热,为大地送来一个美丽而又忙碌的秋天。作者在3、4、5、6小节就向我们描述了秋天田野的景象,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刚才的读书方法,从这四个小节中选择一小节大声朗读、体会。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学生自由练习学习3、4、5、6小节,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特别是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理解诗歌。)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的学习收获展示给大家。

  生:我选择的是第3小节(朗读,有声有色,突出关键词语)。“低头弯腰”这个词让我仿佛看到向日葵成熟了,颗粒饱满沉甸甸的;还有在我读到“香”这个词时就好象看到田间小路上到处弥漫着菊花的香味,真是美极了。

  师:说的真好,那可不可以把你陶醉的样子通过朗读再表现一次,可以再夸张点。

  (生再读,读到“香”加上了陶醉的动作显得更动情)

  师:对,就要这样读书,惟有这样陶醉才能读出真感情!你给了老师一个启示,我们读书不应该只用眼睛读,还应该用鼻子闻一闻啊!啊,好香好香!还有同学受到启发用其他感官读出点什么来吗?

  师:是啊,蝉声消了,我们的耳朵变安静了,夏天走了,我们的世界变得——安静祥和!

  生:我选择的是第5小节(朗读)我从“乐”字想象到玉米在夏天闷了很久,秋天成熟了终于可以出来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一定特别开心;“笑”字是高粱看到人们喝着用它酿制的美酒感到很兴奋忍不住要高歌。

  师:我听出来了,秋天在玉米高粱的眼里是一个欢乐的季节! 那老师请大家想想,这个季节最欢乐的是谁?

  生:农民。

  师:女同学,请用你们甜美的声音把玉米的欢乐读出来——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

  师:说的好!这一曲酒歌不仅唱出了玉米高粱成熟的喜悦,更唱出了农民丰收的甜蜜!男生起立,把你们高兴时高歌一曲的动作夸张的表演一下。

  生:这样的(做一动作:高昂着头,手势很有气势)

  师:就这感觉,请男生读“高粱红着脸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

  (男生齐读“高粱”一句)

  生:(朗读第4小节)我从“嚷”字读出果园里的水果都好象很急切的想告诉人们他们成熟了,好热闹

  师:哦,你已经来到了果园里,是吗?那大家一起跟他走进果园,你都看到那些水果成熟了?

  生:苹果、鸭梨、橘子、香蕉……

  师:这么多的水果成熟了,挂在那高枝上“嚷”,你们听到他们在说什么了吗?

  师:那老师来读“嚷”,你们把他们怎样嚷给接上——苹果嚷着冷了

  生:要穿红袄

  师:葡萄嚷着冷了

  生:要披紫袍

  师:橘子嚷着冷了

  生:(梢一楞,很快反映过来)要穿黄袄(要披紫袍)

  师:这就是诗,不经意中我们已经吟出一句了。只要你愿意,诗歌就在你身边流淌。

  生:(朗读第6小节,重读“井井有条”“蓬蓬勃勃”)

  师:刚才你在读“井井有条”、“蓬蓬勃勃”时很投入,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吗?

  生:我觉得秋风轻轻吹过田野,就像一把大梳子,把田野梳得很整齐。

  师:能描述田野都有那些东西显得很整齐吗?

  生:有金黄的稻子、火红的高粱。还有果树上挂着苹果、鸭梨、山查,高低错落,非常美丽。

  师:说得真好!

  师: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现在让我们用两只眼睛看“蓬蓬勃勃”,你还能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农民辛勤劳动

  生:我看到农民的汗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师:理解的真好,这里作者不仅是在赞美秋天,更是在赞美劳动人民!让我们一起带着对劳动的热情赞扬来朗读这一句。

  师:刚才因为大家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符号和方法,所以老师给了大家符号提示,其实每个人读书的感受都不会相同,所以感情的表达也不会一样。现在请看这个小节,(出示第三小节诗歌原文),你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师:还是那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是最宝贵的!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诗歌的第一小节,把你的感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

  生:因为秋天的苹果红了,把太阳映衬的更红更娇。

  生: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金色的季节,所以太阳也显得更红了

  生:秋天的果实都成熟了,苹果甜,稻子香……空气里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香甜,所以作者在赞美空气时也是在赞美秋天的美好。

  师:大家已经是在用心读书用情感悟!让我们一起朗读这节诗歌。走在秋天,周老师的心情越来越好;走在秋天……

  师:是啊,这样美丽的季节这样迷人的季节让作者忍不住去赞美!去歌颂!大家看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照应开头抒发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现在请大家静静地听老师读,看看你能听出作者不同于第一节的感情吗?(自由朗读体会)

  生:我还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留恋,他希望把秋天留驻。

  生:黄叶是秋天的象征,作者珍藏黄叶就是要珍藏秋天。

  师:理解的真好,请一个同学把这样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读,体会)

  师:秋天已经越走越远,但我们的课堂却秋意盎然!大家看,听棵老师都被你们感染了,为了感谢他们能这样耐心地分享我们学习的快乐,老师提议,让我们共同合作,把诗歌的美把我们的快乐通过艺术朗读传递给大家!(课件出示对诗歌的角色分配提示)

  师:为了让我们充分感受诗歌的艺术美,我们需要做角色分配——需要四个男生四个女生领读。来,先自己推荐。

  (师生合作美读诗歌)

  师:其实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正是因为善于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及时表达自己的感受,才留下了那么多的优秀诗文供我们欣赏。现在请回忆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还有那些描写秋天的?

  生:《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生:《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老师也知道一首《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诗人面对的都是秋天但心情不同,眼里的景物也就不同,有写秋天露水的,有写秋天红叶的,也有写秋天夜晚的……

  师:我还给大家带来了现代著名诗人郭小川的《秋歌》之一(媒体出示),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对生活的热爱使得这些诗人有这样的佳作流淌,我们学习语文就应该这样多情善感。那相信大家对秋天也有了自己的感受,我建议现在让我们安静下来,试着写两句诗,可以仿照课文的诗句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生动笔写,老师巡视了解。大约五分钟)

  师:我发现已经有诗句在流淌,可以读给我们听吗?

  生:走在秋天,秋天的小鸟越飞越高  走在秋天,秋天的天气越来越好

  师:仿照第一小节,真棒!

  生:柿子挂在枝头,像一个个红灯笼  鸭梨挂在枝头,像一个个金葫芦

  生:秋风像调皮的孩子,他在田野里打滚,他在小路上奔跑,他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 轻轻涂掉……

  生:秋风像一个魔术师。他把苹果变红了,他把橘子涂黄了,他把葡萄抹紫了

  师:我听人说过:孩子天生就是诗人,今天我是相信了——你们的诗句真美!

  生:夏姑娘走了,求姑娘来了。她来到果园里,给苹果涂上美丽的腮红,给猕猴桃抹上黄色的眼影……

  师:哇,大家看,这是自己的创造,我们写作文其实就这样简单,只要大胆想象大胆表达就会有奇迹诞生!

  师:同学们,徜徉在这秋天的田野上,我们目不暇接我们留恋忘返,在这里,我们与活泼可爱的秋风娃娃一起奔跑,我们与鲜艳可口的水果孩子一起歌唱;我们感受着玉米高粱成熟的喜悦,我们品尝着农民大哥丰收的甜蜜;我想说,秋天,是一个……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美丽的季节——秋天!

《秋天》教学实录 篇2

  师(板书课题):昨天我们已经读过这一课了,大家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北大荒。

  生:美丽的北大荒。

  生:火红的北大荒。

  师:为什么用火红?

  生:因为秋天的时候,北大荒的榛树叶子是火红火红的。

  生:诱人的北大荒。

  生:金黄的北大荒。因为秋天到了,那里的大豆成熟了,成了金黄色的。

  师:大家用一些词语来赞美北大荒,可作者呢?用了一句话来赞美北大荒。师出示: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齐读!

  师:大家再思考一下,文中从哪些方面着手描写了北大荒的美。

  生:从三个地方分别写了北大荒的美,是天空、小河、原野。

  师:这三个地方各有特点,他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生:天空是一碧如洗,小河是清澈见底,原野是热闹非凡。

  师:三个地方,各有千秋,我相信大家也肯定有自己最爱的地方。好好地把这三小节读一读,再把这三个地方比一比,看看你最喜欢哪个地方?并且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地方会令你喜欢?

  生自读课文,师不停地巡视倾听交流。

  (陆陆续续地有人举起了手)

  师大致了解学生的选择:选择小河的大约占了一半,选择天空的很少,只有不至十人,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原野!

  师:大家各有所爱,都有自己的理由。现在我是一个到北大荒旅游的人,我站到三叉路口,我不知道要到小河那里看看,还是要到天空那里,或者是要到原野那里。你们能否向我介绍一下各自的特点,或者通过你们的读,或者通过你们的介绍,看看哪一组介绍的好,能把我这个游客吸引走!

  (听完我的介绍,学生都显得异常兴奋,都摩拳擦掌,又捧起书准备起来!)

  师:那一组先来介绍。

  生:我们小河先来。老师,你先闭上眼睛,我把小河的美读给你听,你想一想,看看美不美?

  (把我平常叫他们闭着眼睛想象画面的方法都用上了,不错!)

  生朗读这一部分。

  生读好后,急促地问:“有没有看到一幅美的画?”

  师:看到了一点,但还不太清晰,谁能通过语言再补充介绍一下。

  生:你知道吗?那里小河的水可清了,连水里的鱼都看得到。

  生:那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还有很多鱼了,他们在水里游来游去的,特别快活。你看到他们那么快活,你也一定会高兴起来的!

  生:要是你口渴了,还可以喝一口那河里的水,还甜了。

  师:说的让我心动了!还真有点想去。不过我怕上当,你们谁再读一篇,让我再想象一下,看能否想出来?

  生朗读。

  师:我想起买东西时的一句话:货比三家不吃亏。今天我也要把你们三家比一比,看看究竟哪个好,最后再定夺。下面请喜欢天空的来向我介绍。

  生:你先把眼睛闭上,你看到的天空一定很美!

  生朗读这一部分。

  师:还有没有语言帮助介绍的。

  生:老师,你看,天空的颜色可丰富了。有银灰,还有橘黄、血红、绛紫,还有仙女了!

  师:真有仙女吗?可不许出虚假广告,欺诈客人。

  生:是没有仙女,可有像仙女一样好看的流云。

  (另一生迫不急待地站起来)生:老师,还是我读,你好好地听吧!肯定很美!

  生自由地朗读起来!

  师:不错!不错!是很美,你们介绍得也美!不过我还是要看看原野,说不定那更美!谁来介绍?

  生:我们原野上还有演唱会呢。你听,风吹动着高梁,高梁在唱歌了,旁边的大豆还在笑着,因为歌声好听啊!

  生:我们这里不仅美,而且特别热闹!还有好多人了,大家都来看榛树叶子,火红的榛树叶子都把人们的心燃烧起来了。

  生:我们两个一起读,你听,一定非常热闹。

  生读。

  师:确实很美!原野美,原野热闹,小河美,河水清,天空美,天空诱人。其实我已经在你们的带领下,把这三个地方都玩过了!

  师:所以作者在游玩过这三个地方后,发出了一声感叹:再次齐读最后一句话。

  师:这个地方确实太美了,我也发出了一声感叹。师读最后一句话。

  [在此片段的处理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让学生变成主人,通过学生的读说来吸引老师,设计新颖,学生兴趣浓厚。再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师:其实,北大荒除了一个美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呢?请大家再把文中的第5小节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自由读第5部分。

  生:金黄的北大荒。

  师:这个词还不能完全概括出北大荒的另一个特点,再想想。

  生:有宝物的北大荒。

  师:北大荒有什么宝物呢?

  生:粮食!老师,你说过的,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是北大仓了,粮食肯定非常多。

  生:那里的大豆也是宝物,大豆很多很多,能卖很多钱的。

  生:山岭上有树,那也是宝物。

  生:还有草,也是宝物。

  师:所以说这是富饶的北大荒。师板书。

  师:北大荒,不仅景色美,更重要的是为祖国奉献了那么多的宝物,所以作者最后强调:

  齐读最后一句话。

《秋天》教学实录 篇3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地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品味本课词句,展开想象意境,训练感情朗读。

  【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词语的认读

  几缕流云  橘黄  绛紫  五彩斑斓  映照  顿时

  一碧如洗  脸庞  赞美  热闹非凡  挺拔   漾起

  2、揭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北大荒的秋天》

  二、学习课文

  [自主学习]

  1、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北大荒的秋天究竟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用了一句话来概括的?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交流后出示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2、是啊,北大荒的秋天确实很美。那到底美在哪呢?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在读的同时别忘了用手中的笔画一画文中吸引你的地方。

  3、大家都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了,请大家将自己所喜欢的轻声读一读,多读几遍,注意体会语句的美感。

  [合作探究]

  4、看着同学们读得美美的感觉,我想:北大荒的景色真的是把你们给迷住了!下面就请你把迷你的北大荒美景和你的小组成员读一读,说一说,再和大家一起聊聊此时北大荒留给你的印象。

  [交流展示]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这篇课文。读了课文,大家都说北大荒美,它到底美在哪呢?(相机教学)

  感受原野之美

  生:我发现它的原野很美。

  师:你能级大家读一读吗?

  生:读。

  师:读得真好。这段话中哪个词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板书: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非常热闹。

  师: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热闹非凡的呢?

  生1: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来车往很热闹。

  生2:下课时的操场上同学们一起玩的时候很热闹。

  生3 :公园里,小朋友玩这玩那的很热闹。

  师: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呢?你们听到声音了吗?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这几句话,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吗?

  生再读课文。

  师:你“听”到声音了吗?

  生1:(我听到大豆在欢笑。)能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吗?。

  师: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难怪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秋天,(大豆摇铃千里金。)

  这里的“铃”指的就是豆荚,大豆摇铃摇来什么?(丰收、喜悦、快乐、财富)

  带着这样的感觉谁来读读这一句?

  师: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2:(我听到高粱在唱歌。)

  我们书上的插图就画了挺拔的高粱,它们乐呵呵地在演唱,会唱些什么呢?

  它们多快乐呀!谁能像它们一样乐呵呵地读读这句。

  师:在作者的笔下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拟人,这样写多有意思呀?我们一起来读。

  师:而此时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又是怎样的景色呢?谁来说一说?

  生3: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师:看到那么美的榛树,看到原来的荒原变成了良田,人们的心情怎样?(生: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让我们满怀激情的读读这一句: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师:这一段话先概括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再从大豆、高粱、榛树具体展开写出了怎样热闹。下面我们来合作向朋友们介绍一下这热闹的原野,好不好?(生:好)我向大家介绍原野的特点,你们帮我补充介绍一下我为什么这么说,让大家都知道我这么说的理由,好不好?(师生合作练读第四自然段)

  师:刚刚我们同学说下课时的操场上很热闹。谁能用“下课了,操场上可真热闹呀!”为开头说一段话。

  生1:下课了,操场上可真热闹呀!同学们有的踢球,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玩得真开心呀!

  生2……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我们的课堂可真活跃。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原野的热闹非凡。

  (师生齐读)

  感受天空之美

  师:北大荒的原野可是真的热闹呀!除了这,还有哪吸引你们呢?

  生1:我觉得天空也很美。

  师:美在哪?

  生1:天空一碧如洗,很漂亮。

  师:一碧如洗的天空确实美呀!(利用课件展示一碧如洗的天空)天空还美在哪?

  生2:流云也很美,有许多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

  师:读读这段,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颜色的词。

  生3:银灰、橘黄、血红、绛紫。

  师:这么多的颜色,想象一下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照着“银灰、橘黄、血红”这三个词的样子,前一个字代表什么东西,后一个字表示颜色,也来说说你想象中的流云。

  生:火红、雪白、金黄、碧绿……

  师:这么多的颜色,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生:五彩斑斓)。这么美的流云就像是——(生: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个句子挺长的,谁能读好?指导朗读。

  师:我们一起来也来照着句子说一说: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就变成一道(  )、一道(  )、一道(  )、一道(  ),就像是(         )。

  指名读,指导读好这个句子,注意顿号的停顿和“转眼间”这个词语的指导。

  感受小河之美

  师:除了原野热闹,天空美之外,还有哪儿美?

  生:小河也很美,像条蓝绸子。

  师: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是那么的美妙,而那儿的小河又别有一翻情趣。哪句话写出了小河的美,你能找到吗?

  生: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师:“如同”在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小河比作了蓝绸子。

  师:多美的画面呀!小河静静地流淌着,它默默见证着北大荒的变迁,这是一种静静的美,(指名读、指导朗读)。

  师:活泼的小鱼游来了,它打破了这样的宁静,带来了另一种美。

  生: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师:小鱼多调皮,它顶着水游过来,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看着欢快的小鱼,荡漾的河水,你的心情又如何?(生:快乐)此时随着水波荡漾的还有我们的心情,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水波一圈一圈漾出去。小鱼的出现,使小河有了勃勃的生机。让我们一起来读。(指导读出欢快的语气。)

  师:如果说,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静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和谐。(我们一起来读。

  (3)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看似常见的天空、小河在作者的眼中有了别样的美丽,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感受物产之丰

  师:北大荒的天空流云似锦、小河动静相宜、原野热闹非凡,其实美还不仅仅局限于此,

  引读: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同学们读得可真好,不单单是田野、山岭、江河,就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谁来说一说什么叫“沉甸甸”?

  生:就是很重很沉。

  师,如此多的收获,北大荒可真是物产丰富呀!难怪作者要赞叹到: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那么多的美景,你能不能以“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为总起句来说一说,可以是书上提到的,也可以是你想到的。(例: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它的天空湛蓝,流云五彩 ,河水透蓝,大豆金黄,高粱黑红,榛叶火红……那里到处听到人们爽朗的笑声,丰收的歌声……)

  生:……

  [自我完善]

  1、总结: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但是解放后,经过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已变成了良田。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东北的大粮仓。处处皆风景,美景看不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扎根荒原、辛勤劳作,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美,用他们的双眼发现了美,使得昔日的茫茫荒原变成了今日的塞北江南,也让北大荒的秋天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用心聆听课文配乐朗诵,在自己的脑海中放一场电影,把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物产尽收眼底。

  2、北大荒的秋天真的是美呀!这儿的天空(一碧如洗),这儿的小河(清澈见底),这儿的田野(热闹非凡),这儿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北大荒已不再是北大荒了,而变成了北大仓。

  就让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

  3、北大荒的美景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心田,下面请大家动手画一画北大荒的秋天,愿意画什么地方就画什么地方。可以画清澈见底的小河,可以画原野上的热闹非凡,可以画可爱的豆荚,可以画火红火红的榛树,也可以画流云的色彩斑斓……

  三、拓展延伸

  1、读了《北大荒的秋天》,你是不是也动心了?大家也去观察一下家乡的秋天,把你的收获写成一段话。

  2、推荐阅读《可爱的草塘》

  3、最后让我们再次由衷地赞美一下北大荒的秋天,同时也赞美一下我们的家乡!

  【板书设计】                    天空    一碧如洗

  景色优美   小河    动静相宜

  原野    热闹非凡

  北大荒的秋天  

  物产丰富  “大豆摇铃千里金”

  【作业设计】完成《补充习题》的相关作业

《秋天》教学实录 篇4

  《秋天》赏读 ——国标本苏教版语文第七册

  《秋天》是一篇儿童诗,它也具有儿童诗特有的艺术特点。

  一、 浓郁的儿童情趣

  这是儿童诗有别于成人诗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打滚、奔跑”如儿童嬉戏,秋天来了,天气渐渐的冷了,所以苹果嚷着要穿红袄,葡萄嚷着要穿紫袍,两个“嚷”字的使用,更加切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二、 鲜明的形象性

  儿童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认识事物的方法是直观的,具体的。因此,给儿童写的诗要求更形象、更有趣味。所以,作者没有采用静止的抒情,因为那样会让孩子感到厌倦,作者把秋天打扮成一个跃动的孩子,他在“田野里打滚”,在“小路上奔跑”,还抓起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涂抹掉”。这一段,通过“打滚、奔跑、抓、涂抹”等动词的运用,给我们一个生机勃勃的秋天。

  作者以“走在秋天”为引子,移步换景,抓住了秋天的典型景物,如“红苹果、紫葡萄、秋风、桂花、稻穗儿、野菊花、玉米、高粱”,并把这些景物拟人化,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三、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

  儿童诗不但承担着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任务,也承担着语言训练的任务,如诗入画的语言,更能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如“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这段话中,将秋风比作梳子,把秋光比作汗珠,即准确,又精炼,结构却非常的单纯,情感也十分的强烈,不仅仅是说秋风,更让人想起了劳动者的形象,使他们的辛勤耕耘,才有了金色的收获。

  作者没有平面的叙述现实生活,而是精心设计了情文并茂、文彩斑斓的诗句,把平平常常的意思说得很有实感,如“玉米举着红樱笑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优美的语句再加上贴切的比喻,让人赏心悦目。(在教学时也不妨让学生说说玉米夏天的烦恼,高粱酿造出了什么样的歌。)

  此外,在节奏和韵律上作者也有规律的安排声音的抑扬顿挫,大致整齐地安排音步,作者采用“ao”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体现出了节奏感,一种欢快之情洋溢而出。

《秋天》教学实录 篇5

  一、说教材

  1、单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的预设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依据以上几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说教法

  1、教学的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所以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3、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讨论质疑法、诵读法。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4、说学法

  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要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按“引——读——品——写”进行教学。其中我把教学的重点突出在“读、品”环节;在“写”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引入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很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和无尽甜蜜的思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读

  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学生齐读)

  2、录音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给出诵读方案,学生分组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设计意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品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①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②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归结出诗文的感情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诗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请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配乐录音),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这是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描绘的图景,了解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若学生理解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自己头脑中的图景加以引导。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诗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研

  找出你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的语感训练,让学生养成发现美的习惯。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从各个方面比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的各种方法技能,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积累更丰富的学习经验。

  (六)、布置作业:

  1、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2、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设计意图: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查找资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洞察力,及时练习写作是对学习的知识加以运用。

  (七)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突出主题,使学生一看就懂。

《秋天》教学实录 篇6

  一.目标:

  1. 在初步跟唱歌曲的基础上,启发幼儿较有情感地演唱歌曲,秋天(第二教时)。

  2. 感受乐曲的优美,熟悉2/4节奏型。愿意在音乐伴奏下感受音乐。

  3. 初步学习用歌声和不同的动作表现出秋天树叶飞舞的意境。

  二、 重点和难点:

  幼儿在表现乐曲中尝试和同伴共同感受优美的气氛,体会和同伴相玩的乐趣。这是一段非常优美动听的旋律,乐曲所要表现的是秋天落叶飞舞在空中,此起彼伏的美景。让幼儿了解秋叶落地、飞舞空中是本课的重点;而根据不同的音乐形象鼓励幼儿大胆在音乐伴奏下表现音乐、表现节奏是本课的难点。

  三.准备:

  1.录音机、磁带、蛙鸣筒一个。

  四、 设计思路

  最近各个班级都在进行秋天的主题活动,我班也不例外,通过观察我发现:要引导他们参加音乐活动并且对音乐活动有浓厚的兴趣这并不难,然而要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肢体语言表现歌曲的意境美则需要长时间地培养与不断地给予感受。就一个“树上的落叶被风吹落”来说,并不仅仅通过一个集体活动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较长时间,在多种手段、多种刺激下才能形成。因此在课前我让他们到操场上观察落叶,本课我还设计了通过游戏、舞蹈的形式来不断体会。另外鼓励幼儿根据不同音乐形象大胆表现音乐、表现落叶飞舞是本课的难点,因为这就要求幼儿把平日里的生活经验模仿到动作,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并在音乐伴奏下加以展现。它需要幼儿一种经验,更需要一种勇气。而事实上如果幼儿能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那么音乐活动的真正魅力就体现了。

  五.活动流程:

  1. 熟悉乐曲、感受乐曲的节奏、尝试用舞姿表现乐曲优美的意境,幼儿教案《秋天(第二教时)》。

  孩子们跟着音乐节奏与老师一起进入音乐厅,鼓励孩子用肢体语言表现出秋叶落地的优美意境,并小声跟唱歌曲。

  2. 回忆歌曲,继续学唱并用肢体语言表现出秋天的落叶。

  (1) 听前奏回忆歌名。完整演唱一遍。

  (2) 熟练正确有感情地演唱。老师和幼儿共同听赏乐曲,感受乐曲优美,回忆这首乐曲的名字叫“秋天”,讲的是小树叶飘落离开大树妈妈的故事。

  (3) 启发幼儿边唱边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秋天的落叶。

  A. 教师唱歌,幼儿扮演小树叶飞舞。(秋天,小树叶是怎样到处飞呀飞的?启发幼儿边说边做出动作;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唱歌,幼儿边唱边舞,启发和别人做得不一样。)

  B. 教师扮演树妈妈,边唱边将小树叶从树上洒落下来引导幼儿观察落叶的意境。(可引导幼儿,落叶是怎样从树上掉下来的啊?慢慢地,动作很美地)幼儿伴唱。

  3. 游戏:扫落叶

  增加幼儿练唱的兴趣和体验秋天树叶飞舞的意境。

  A. 幼儿扮演小树叶唱完歌后,蹲坐在地上做睡觉状。

  B. 听到蛙鸣筒从高到低,表示刮风了,小树叶又边唱边各自飞舞,音乐停,小树叶又蹲到地上做睡觉壮。

  C. 教师扮演清洁工,在音乐伴奏下,完成扫落叶,被扫到的“小树叶”跟在教师身后,一个拉着一个,按节拍走动,表示装入垃圾车内(两遍)

  D. 随教师边唱边走出大厅。

《秋天》教学实录 篇7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自然段。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能力,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完整的句子,不顿词、断句,重视对翘舌音、三拼音节的复习巩固,从而能使学生准确地拼读音节。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 汽

  天( ) ( )水 空( ) (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5)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课件出示:一片( ) 一片( ) 一片( )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秋天》教学实录 篇8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②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与赏析

  ①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布置作业 

  ①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点评

  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

  课前安排有绘画和有微机特长的同学参与课件或画片制作,极富创意。制作的前提是吃透课文内容,并且要融入自己的想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他们都有一种被认同的喜悦,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刺激和鞭策。教师只做点拨,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新鲜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从教学流程看,开头用秋瑾和宋玉的文句精心导入  ,在感情上与《秋天》一诗形成鲜明的反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 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诗歌。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研读赏析部分设计看图想像、描绘画面、体会意境的环节,激发独特的体验与感受。拓展延伸部分进行比较阅读,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安排摘抄写“秋”的诗文,并做点评,是培养学生养成做摘抄的习惯,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特色鲜明。

《秋天》教学实录 篇9

  一、【设计理念】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动、持久性较差。本课设计时注意到这些,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设计特色】

  教师教,重在"引导";学生学,重在"自主"

  三、【教学流程】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让学生练习边听边看,还要边记,由于是选择自己的所爱,所以特别感兴趣,画面出示句子的一刹那,让学生体验成功。]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自读感受,注意字音,尝试读好。并且安排他们体验"老师"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在比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叹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问题,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四、反思

  课上过去很久了,某些原因,反思及时地写出来。有时候思想的火花是转瞬即逝的,错过了也就永远错过了。所以觉得自己对于自己的这节课写不出什么了。

  激情四射的去上课,一直在心中告诉自己,自己的`地位必须摆正,做好导读,千万不要插手太多,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美德意境,一个不留神,还是讲多了,过了。

  在第一节的时候,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把秋天和夏天做比较,主抓红日,空气等意象。谈得有些过了,让学生反而在诵读体会中表现得少了。

  在讲到把夏天的脚印轻轻的涂掉时,学生提出了疑问。我不回答,反问:“为什么用涂这个字?究竟是怎么涂得?”我们先把这个问题搁置,接着看后面的内容。三四五小节学生采取自读自学的方式,找出比喻的地方,如何去比喻,为什么去比喻,说得还蛮像回事。其实这里面有些很有趣的东西我没有提出来,后来在读云姐姐的贴还有其他老师的贴时,发现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当时却没有及时的发现并提出,太遗憾了。

  最后两个小节,比较的简单,学生和我讨论了一下珍藏黄叶,秋天向我们微笑。我忽然想起了古文中秋的意象,但对于孩子来说难,就说得比较的少,但是还是情不自禁的谈到了悲秋主题,并和这一课做了比较,告诉孩子们要有乐观向上精神。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

  本诗的学习我们进行的课时较多,我重点完成了一项:当堂指导背诵。为孩子们减轻了课下的负担。看了学生的部分习作,我想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压力也太大了,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为他们减轻压力,不要让课业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在背诵这方面,我要努力把功夫下到课上。

《秋天》教学实录 篇10

  今天,我和学员们一起怀着激动的心情坐在南宁市秀田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聆听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师执教《秋天的怀念》。于老师中等个子,头发花白,带着一副眼镜,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朴素、儒雅和谦恭。听完两节课,让我感受多多,回味无穷。于老师的课就像他的人一样,是那样的朴实、真实、自然。他在课堂上的双基的训练,朗读的指导,细节的处理都是如此的简简单单,扎扎实实,真真切切,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位老人是在用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深情演绎语文的激情,在用自己对语文的理解诠释本色语文的内涵。

  一、扎扎实实教生字

  (投影出示生字)瘫痪侍养捶打诀别

  师:通过预习,生字能读准了吗?

  生:能。(生齐读)

  师:这里有一个字要特别注意它的笔顺。请同学们跟老师书写“捶”字。

  (边写边提醒学生注意笔划,生跟老师书写。)

  师:生字能读了,词语会吗?这里有一个词语“诀别”,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永别

  师:请大家在文中找到有“诀别”一词的句子,好好读读,再想想是什么意思?

  生:读句子后回答。“诀别”的意思是最后一次见到;指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见着。

  于老师的生字词教学扎实、有效。“诀别”二字的字意推敲,“捶”字的书写,于老师都是那么的'执著耐心,一丝不苟。于老师说:“字是人的第二张脸”,于老师规范的书写为每个孩子作出了表率,他在黑板上板书的每一个字都是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写的。现在的孩子为什么都非常马虎、粗心呢?与老师有没有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现在借助多种手段让孩子识字、思考问题,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不多,而且有时为求速度写得飞速。试问:学生如何能让学生注意到这种认真的好习惯呢?听了于老师的课,我深切地体会到:语文教学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都要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的教学。脱离了这一根本,即使上出的课十分精彩,那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表面文章而已。

  二、反反复复读课文

  在两节课中,几乎全部都在朗读,方式也多种多样,尤其是于老师的范读,真的是声情并茂。不仅学生,连听课的老师们都被他感染了。后来才知道,于老师的每一篇文章,自己至少要读上七八遍。想想自己,真是惭愧。于老师反复引导学生朗读,一定让学生自己从读中去体会人物语言、人物思想,这是一种执着。

  在训练学生朗读时,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字,于老师都要训练到位,十分认真。一上课,于老师问的是:“什么时候拿到课文的?读了几遍?是朗读吗?”第一个了解的是学生读书的情况。在学习完生字词后,他请了四位同学读课文。每位学生读完他都会及时指出:“‘望着望着’这里的轻声读得很准。大家一起读读这句话。”“‘娘儿俩’这个读音对南方小朋友要求很高,慢慢来。大家跟我读。在一起读读这句话。”……一篇课文在课堂上的第一遍朗读,就在这样指名读,正音,再读,齐读的过程中达到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很扎实,作为公开课也很朴实。接着,于老师便范读课文。特别是最后母亲临死前说的一句话,更是充满感情,非常难受的,一口气读出来:我还有一个……生病的……儿子……和……一个……未……成年的……女儿。读完后,要求学生字字入目,一个标点也不要放过地读课文,读出味来。

  三、真真切切品母爱

  在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后,于老师开始引导学生品词品句,首先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带着思考读母亲。“秋天的怀念,不说也知道怀念的是母亲,为什么作者要怀念他的母亲?读懂一个人无非是听其言,观其形,察其色。注意母亲言行色的描写,凡是描写言行色的句子都划下来。不动笔墨不读书。圈圈画画,留下的是你的思考,留下的是你的收获。静心读书。”在于老师的一番引导之下,学生展开了自主学习。在交流时,于老师是先让学生读自己所划的句子,然后聚焦到几个细节描写的关键词“躲”、“挡”“笑”,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母爱是理解,是呵护;是宽容,是平等;是惦记,是牵挂。然后用同样的学习方法知道学生读作者。整个过程就是读、感悟、再读、再感悟。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在初读的基础上着力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重在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于老师引领学生在诵读中走进文本,在品味中体验情感。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对课文产生了独特的感受、理解与体验。

  看于老师的课,让我想起了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的本色语文理念。不过,我也明白,于老师的“简单语文”并不“简单”,反观自己的课堂,值得学,值得研究的东西很多。精读之,熟思之,记忆之,笃行之!我将记住名师的课例,用以指导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我相信,只要我们热爱教育,善待学生,有着一颗爱心,我们一定能把语文“教出味儿来”。

《秋天》教学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2、认识三个偏旁,会认十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识三个平偏旁,会认十个生字。

  2.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你们想看看吗?让我们一起瞧瞧吧!

  2.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 (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三、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10个词语。学生开火车读。

  2.请字宝宝到黑板上。

  3.去掉拼音再读一遍。

  4.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加一加、小儿歌等方法)

  5.游戏 摘苹果

  四、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师: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2.树叶黄了。

  师: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3.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4.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3)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5.齐读第1自然段。

  师: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3)拓展小知识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3.齐读第3自然段。

  四、总结

  师:孩子们,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走进秋天去感受秋天的变化吧!伴随着音乐让我们一起读一遍课文来结束这堂课吧。

《秋天》教学实录 篇12

  教学目标:

  1.体验并表达秋天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展示学习实践的成果。

  评价任务:

  1.欣赏秋天的独特视角和独特感受。

  2.用富有创意的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激发兴趣(2分钟)

  (展示教师寻找到的秋天,激发学生的表达积极性)

  二、自由分组(2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或小组的成果,分成摄影组、绘画组、雕塑手工组、实物采集组、文学作品组。拥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成果的同学,可参加多个组的展示。小组选出组长。

  三、评选展示(40分钟)

  由组长主持小组成员对本组作品进行评选。(15分钟)

  要求:小组内人人都展示,要有成果、有文字,由完成人独立展示讲解。小组成员为每件成果评分。师巡视指导。

  每组选出三件成果进行全班展示。(25分钟)

  一件展示结束,本组其他成员可补充或提问。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规定展示后,自由展示。每个成果组评选出一件最佳成果。

  (每名同学展示后,师根据该同学的成果,适当提问、评价。引导学生表达获取的过程、彼时的思考、感受,选择这种成果展现的优点等。可结合美术的透视、生物的植物结构等知识,启发学生运用学科知识探究自然。)

  评选出一定数量的创意奖。

  (课间休息)

  四、感受表达(25分钟)

  分享了大家的成果,我们看到了一个韵味十足的秋天。下面,我们大家每人快速写出不少于50字的文段,表达自己现在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时间5分钟。生写作。

  【学生完成后,不评价,不展示。请收集文学作品的学生展示收集的文学作品,体验作者对秋的感受和表达。随后投影老师收集的文段范例,并简单评价分析】

  A段(写景):

  晴朗的天空中朵朵白云,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享受着凉爽的秋风。

  秋天是什么颜色?秋天是金黄色的。瞧,那金黄的玉米娃娃脱了绿衣,露出了那珍珠般的脸蛋。还有那金黄色的大柿子对我微笑,馋的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秋天是什么颜色?秋天是火红色的。看,枫树爷爷的枫叶们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给大地妈妈铺上了火红色的棉被。

  秋天是什么颜色?秋天是透明的。雨娃娃争先恐后的跑出来玩耍,它们落在蜘蛛网上,滚动着透明的身子,好像在玩跳跳床,开心极了!雨娃娃尤其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它们闪烁着透明的身子,美丽极了!

  B段(记事)

  在黄昏里,在不远处的袅袅炊烟里,抱着又圆又大的地瓜,那心情是多么的“爽”啊!在用枯叶烧起的黄豆稞里,寻觅着无尽的秋香,我敢说那是这世界上最美味的豆香!

  (A段写景。运用排比段,采取反问句,描写秋天的美景。内容很重要,形式也重要,要用适当的形式来表达。B段记事。写了秋天里的趣事以及感受,回味悠长。要明白,寻找秋天,其实是寻找心灵的感受,或者是自然给予的感动和顿悟。带着自己的心情去感受自然,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心情。)

  【激发表达欲望: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或者凡夫俗子,面对秋天,记录下自己的独特感受,留传下来许许多多生动的文学作品,是我们人类的文化瑰宝。读过他们的作品,回看自己的习作,在“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景致中,在相同的感受激发之下,他们的感受和表达让我们一次次因心灵的相通而会意,因自己表达上的欠缺而惭愧。在拍案叫绝,大呼“我怎么没想到呢”之后,我们应该做的,是学习借鉴,化为己有。】

  生修改自己的文段。小组内展示阅读。小组推荐阅读。部分学生谈听到同学们表达之后的感想。

  师选择一篇,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创作修改的过程,肯定好的做法,修正不足之处。

  五、秋天的艺术展示(15分钟)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艺术作品,并朗读自己的推荐辞。采取自由展示的方式进行。

  六、总结归纳(4分钟)

  根据评分结果,公布每组最佳成果,评选最佳创意成果。总结本次活动的成绩,指出不足。

  七、布置习作(1分钟)

  以《寻找自己的秋天》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教后反思

  本次综合实践课,正值国庆长假,老师布置任务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安排活动。从学生寻找的结果看,很多同学都真正的走进了大自然之中,用心感受了秋的韵味和气息,观察了秋天的自然万物。上课展示,只是对学生成果的分享,不追求其完美化、艺术化等指标,而着重于对学生实践过程的分析,对学生思考、取舍、制作等行为的肯定和纠差,更是为学生观察事物、体验感情、训练表达提供平台。基于这些思考,本次上课一是重视课前任务的布置,二是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在课堂上,学生所展示的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和水平如何但是其中都蕴含了他们实践体验后的思考,都是他们动脑的物化,都是他们情感的代言。特别是实物组,一位同学拿着妈妈收获的玉米,虽是常见之物,然而他的浓浓深情,令全班同学感动。在展示后,突出提升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表达能力这一重点,安排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展示后的片段训练和修改,让学生在比较重获得提升。从课堂的表现看,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仿写文段,对于学生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整堂展示课,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成果并不重要,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了热爱自然地情感,锻炼了语言表达、文字表达的水平,已经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不足之处在于,任务布置没能考虑农村学生的实际,有些要求学生难以完成。上课中发现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有待训练,在对景物、情感、事件的表达上有很大的差距。

《秋天》教学实录 篇13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图中的意义,能从图中看清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使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结合用数学的过程,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对学生进行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活动重、难点:理解图意,掌握解答方法。

  活动用具: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

  一、欣赏秋色,激发兴趣。

  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学生欣赏。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美丽景色吗?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同学们一起去郊游好吗?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出示图1

  课件出示图1背景,

  师:学生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现大括号和问号并闪动。

  师:这表示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学生先想一想,然后相互说一说。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强调:图中告诉我们有四个小朋友在捕蝴蝶,有两个小朋友在观察小虫子,问号是让我们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教师边讲边加上手势。

  教师进一步鼓励:谁能完整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多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师:加法算式怎么列?

  师:4、2、6表示什么?

  2、出示图2

  课件演示:7个向日葵,大括号。

  师:大括号表示什么?

  课件接着演示:摘了3个。?个

  师:谁能将这幅图的意思完整说一说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这幅图告诉我们有7个向日葵,摘了3个,让我们求还剩几个?谁来告诉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师:7、3、4在图中各表示什么?

  3、课堂小结

  同学们表现真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日常中问题。

  三、自主探索,巩固提高

  1、重点提示尝试练习

  让学生独立看书,尝试完成第47页的“做一做”。

  教师强调:同学们要认真观察着两幅图,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解答呢?

  2、因人而异个别指导

  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进行个别化指导,参与到学生中间。对于失败的同学鼓励他们找一找失败的原因,认真订正。

  3、相互交流人人成功

  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流做题方法,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争当小老师。

  四、课堂总结(略)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内容。这是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教材第一次出现这种形式的内容,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启发引导,由扶到放,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亲身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解决问题。只就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作指导。主次把握得好,突出了重点,攻克了难点。

《秋天》教学实录 篇14

  教学目标:

  1、会认“秋、色、黄”等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秋天的美。

  课前准备:

  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里大自然中有哪些颜色。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副很美丽的图画,你们要仔细看,看后告诉大家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师:这副画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秋季)画里描绘的秋天景色美不美呢?美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

  二、板题,读题

  师(过渡):秋天真美啊,秋天的颜色真多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秋天的颜色》。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两遍。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老师范读,同学们认真听感受一下秋天美的色彩。

  2、学习生字词。

  (1)老师读得好不好?那我们也像老师这样来读一读。请大家打开书本24页,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来。(学生读课文,划生字词,师巡视辅导)

  (2)刚才同学们自学时找出了生字词,老师也把它们找出来,你会读了吗?谁来拼读。(指名读,齐读)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生字的读音。(学生自由发言)

  (3)秋姑娘把词语里的生字娃娃请出来,你们认识吗?(出示字卡,请小老师考同学;开火车读。)

  3、读通课文。

  师(过渡):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把生字娃娃学会了。我想读课文应该没问题了吧?

  谁能读给大家听听呢?(指名读,小老师点评)

  四、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挂图)观察图,图上有哪些景物,它们是什么颜色?(指名回答结合板书,相应贴出词卡黄色、红色、绿色、白色、蓝色)

  2、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在图上找到这些词卡的朋友,贴在它们的身上。

  3、结合挂图指导朗读。

  师(过渡):“同学们真厉害,帮稻谷、棉花、苹果、松树、天空找到了朋友,它们可开心啦,高兴得说起了话。(稻谷说……棉花说……)

  4、编诗。

  师:谁来当当小诗人像这样编一编。(指名说。)

  5、秋天的颜色真多啊。课文中藏着一个表示颜色多的词宝宝,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五颜六色)谁能用五颜六色说一句话?(指名回答)

  齐读最后一句话。(小朋友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

  6、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稻谷、棉花、苹果、松树、天空说话。

  7、秋天可真美啊,把你觉得最美的一句读给你的好伙伴听一听,可以离开座位。

  8、接下来,我们再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的美。

  五、作业

  把你最喜欢的一处秋天景物画下来,然后说说你画的景物是什么颜色的,你为什么喜欢它,下节课告诉大家。

《秋天》教学实录 篇15

  【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选取了《春》、《济南的冬天》等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由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诗歌分为三节,篇幅不长但精粹优美,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等诸般景致尽收笔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极具画面感的秋景图。诗歌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热情高,学习习惯趋于良好,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对美的事物有所感触和追求。但他们对诗歌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对诗歌的意象、意境把握还不够到位。(结合具体班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结合预习,读准字音,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幅画面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圈点、诵读、赏析的方法,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诗歌悠远的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培养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揣摩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准备】

  (一)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二)课前准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秋(3分钟)

  师:同学们,看过了春天的繁花似锦,感受过夏季的烈日炎炎,伴随着季节的变迁,现在的我们走入了什么季节?(生答:秋天)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别样的秋天。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杜甫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但也有喜秋颂秋的,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现在考考大家,你所知道的关于秋的诗句还有哪些?

  学生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对古诗中的“秋”都不陌生,我们一起来看两首。

  教师投影:古诗中的“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四年级下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三年级上册)。

  师:读完古诗中的秋,我们再来品一首现代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秋天》到底是悲秋还是喜秋呢?带着好奇,让我们走进何其芳的《秋天》。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从所处季节导入“秋天”,学生说熟悉的关于秋的诗句,回顾古诗中的“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由古诗到现代诗,自然地引入课堂教学内容。

  二、读秋

  1.知其人,熟字音。

  课件展示《秋天》的作者和重难点字词,学生了解作者,熟记字词。

  2.教师范读,揣摩朗读技巧。

  师:下面先由我来读一遍这首诗,同学们注意听。(配乐范读)

  教师提问:读好一首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两到三个学生回答。(声音响亮、抑扬顿挫、停顿、节奏感、读出感情等。)

  教师总结:的确,读好一首诗要做到有节奏感,要抑扬顿挫,要有感情,速度要放慢,总之,要全身心地投入。下面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以及我们说的小技巧。

  3.学生朗读,交流点拨。

  请一个学生朗读(或自告奋勇)。

  师:他读得怎么样?请大家给他评价一下。

  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4.全班齐读。

  师总结:同学们都注意了抑扬顿挫,以及停顿、重音。但是,在感情的投入方面做得还不够。我们说,读文章时一定要投入,要有激情,要对内容有深入的理解。也许是我们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那么再让我们走进《秋天》,细细品味其中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学习习惯正在养成,对字词和朗读等基本功的要求要到位。一开始的范读让学生认准字音,再配合学生的朗读和评价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同时也为诗歌的深入品读做好铺垫。

  三、品秋

  (一)农家丰收图

  1.概括画面。

  师:第一节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明确:农家丰收图:幽谷伐木,篓装瓜果、割过稻子的镰刀——秋在农家。

  2.删词换词,朗读品味。

  删去或替换诗中的一些词或短语,比较着进行朗读并思考:你觉得哪一个版本更好?为什么?(修改后的版本:震落了清晨的露珠,伐木声飘出幽谷。放下割过稻子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的瓜果。秋天在农家里。)

  师:有人对第一节做了一些改动:去掉或者替换了一些词和短语。请同学们朗读一下。学生朗读修改后的第一节诗歌。

  师:请再读一下原诗。

  学生齐读诗歌的第一节。

  师:品读一下,你觉得哪个版本更好?

  学生回答。(引导:原诗更有诗意。)

  师:那同学们再看一看,诗意表现在哪里呢?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补充完善,等会儿请同学来说说为什么去掉或替换这些词会有损诗意。

  3.小组探究,共话诗意。

  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小组间交流补充,教师归纳小结。

  【参考】可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整体上,从诗歌的意境赏析诗歌,如果去掉或替换这些词语,就感觉不到浓浓的诗味,诗歌的意思表达不够完美;局部或细节方面,从诗歌的语言方面赏析,去掉了“满”和“披”就体现不出清晨露水之大,去掉了“丁丁”这个拟声词,就体现不出伐木的声音,不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飘”字使听觉的声音视觉化,贴切传神地写出伐木声穿越深谷传入人们耳中的过程,使人们不仅可以听到伐木声,而且似乎能看到声音飞向远方,像白云般轻盈飘逸?;从诗歌的写作技巧方面,“饱食”“满披”等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从作者的情感方面,表现出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齐声朗读第一节,要求读得比之前更上一层楼。

  (二)雾霜归渔图

  师:学了刚才的赏析技法,让我们小试牛刀,来看诗歌的第二节,大家分小组探究。先抓住某一点去欣赏,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完善。

  小组代表发言,先概括画面(霜打渔图:江面撒网,轻摇归桨——秋游渔船),再借鉴第一节的赏析方法从细节方面品味。

  (若学生分析到冷雾和白霜,则点明它们是诗歌里的意象,是能够浸染着作者某种感情的东西。再简要说说能体现特定情感的典型意象,比如表现思乡的“月亮”,表现离别不舍的“柳丝”。)

  师:诗中的雾和霜,都是能体现秋天特色的意象。还有“游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秋天写活了。以及(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下面我们再看第三节。

  (三)牧女思恋图

  模式基本同上。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补充:可以从诗歌语言、意境、写作技巧、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赏析,进一步体会诗歌之美。

  教师小结:梦寐在牧羊女的眼睛里的,不仅有更辽阔的草野,更清冽的溪水,还有夏天那不绝于耳的悠扬的笛声。忽然停止了,牧羊女似乎有些伤感,有些失落,而这些都是淡淡的。最后一幅画面将我们从外在的景物引入了人物的内心情感,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羊女淡淡的愁绪和思念,而她究竟在想什么呢?我们无法明确,但也是这种不确定带给了我们朦胧的诗意美感。我们可以将这幅画面命名为“牧女思恋图”。

  (四)共话诗人眼里的秋天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对这首诗的精彩赏析,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如画的诗意境界。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调动了大量的感官,描写了农民丰收的喜悦,渔民打渔的悠闲,以及牧羊女梦寐的悠远。可以说,在诗人何其芳的眼睛里,秋天,应该是这样的,你想用哪些词语或短句概括一下呢?

  学生畅所欲言。(活泼的,调皮的;凉爽的,幽静的;丰收的,快乐的;宁静的,悠远的;可爱的,迷人的;耐人寻味的,闲适的;柔美的,清净的,清甜的;如诗如画的,多姿多彩的,五彩缤纷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歌的细致赏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悠远的意境。将赏析第一幅画面的过程、角度作为参考,之后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通过发言锻炼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基本掌握诗歌鉴赏技巧。

  四、悟秋

  齐读美国诗人狄金森的诗《秋景》,与课文相比较,感悟两首诗共同表现出的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师:回想今天学习的这首诗,你的脑海中有没有浮现秋天的画面呢?你有没有什么收获或者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可以是关于诗歌的,可以是关于秋天的,可以是学生说说感受或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两首诗歌的对照,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进一步体会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谈收获和感受则是让同学们抒发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融入情感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其实每个季节都有它的魅力,而生活中的美也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愿意去接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在你的心中定会涌起更多的诗情,生活,也会因此而美好。希望我们都能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作业布置】

  1、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

  2、(任选一题)

  A.选取原诗你喜欢的一节,把它改写成小文章,150字左右;

  B.你曾亲密接触过秋吗?用最具感情的语言描绘你眼中的秋。

  【板书设计】

  秋天

  农家丰收图

  雾霜打渔图

  牧女思恋图秋在农家

  秋游渔船

  秋驻眼里

《秋天》教学实录 篇16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有条件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说秋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绚丽。同学们,现在我们这儿正值秋天,你能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也可以用学过的诗句表达),学生发言后,老师补充:在劳动者的眼里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喜庆的日子。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秋天》

  二、 读秋

  1、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语段朗读。教师出示朗读要点: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2、学生配乐试读,其他学生评价。

  3、听录音朗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填空式,课件出示)

  三、 品秋

  1.找出诗中共描写了几种景物?

  2.思考这几种景物组成了几幅画面?

  3、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想像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这幅图画,并给这幅图取个名。

  4、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5、通过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 唱秋

  好的诗就是一首歌,听《春天在哪里》,小组合作把《秋天》改写成歌词《秋天在哪里》然后唱歌。

  五 写秋

  秋你曾与秋有过亲密接触吗?请用你最具感情的语言,描绘你眼中的秋。

  六、作业:

  摘抄以秋为内容的文字,并做点评。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