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有关秋天教学设计
范文

有关秋天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有关秋天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动、持久性较差。本课设计时注意到这些,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特色】

  教师教,重在"引导";学生学,重在"自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让学生练习边听边看,还要边记,由于是选择自己的所爱,所以特别感兴趣,画面出示句子的一刹那,让学生体验成功。]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自读感受,注意字音,尝试读好。并且安排他们体验"老师"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在比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叹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问题,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有关秋天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

  2.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

  难点:在感受秋天的美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秋天》。上节课我们整体疏通了课文,认读、书写了生字新词,现在老师先来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课件出示考题:课文的生字、新词以及课文朗读)

  [设计意图]利用典型练习题来检测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效果和复习情况,便于学生复习旧知识,并以此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学习中。

  二、课文学习

  (一)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点三名学生分别读课文的3自然段。

  教师提问: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那么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呢?(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2.指导学生理解第一自然段句子: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来抓住秋天的特点:天气—凉了,树叶—黄了、落了以及落的姿态,大雁—往南飞。指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凉”。

  教师指导学生对文中叠词“一片片”进行词语拓展训练。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句子: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来抓住秋天天空的特点:天空—蓝、高。

  教师指导学生对文中词语“那么……那么……”进行说话拓展训练。

  2.指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句子: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抓住大雁往南飞的特征来体会秋天季节的特点。可顺便介绍一下物候的知识。教师指导学生用文中词语“一会儿……一会儿……”进行说话拓展训练。指导学生在朗读这个句子时,语速要快。因为“一会儿……一会儿……”在很短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所以读的时候语速要快点。

  (三)课外拓展,思维延伸

  教师提问: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除了课文里说的,你还知道哪些呢?(学生交流,教师总结)

  秋天到

  八月秋天到,天转凉,风变爽,蟋蟀把歌唱。

  九月秋收忙,鱼虾肥,瓜果香,田野翻金浪。

  十月寒霜降,枫叶红,菊花黄,大雁排成行。

  [设计意图]在解析文本、朗读指导、读写结合等环节中,充分运用图文、视频、讨论交流的策略,使学生积极进行观察、思考和总结,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巩固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一片片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通过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学习,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观察并初步体会秋天的特点。

  五、课后作业

  1.观察秋天,感受秋天,把你眼中的秋天画出来,分享给家人和同学。

  2.搜集有关秋天的诗歌。

  [板书设计]

  秋天

  秋之美 秋之果

有关秋天教学设计 篇3

  活动目的:

  1、培养儿童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引导儿童经历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的快乐。

  2、初步掌握秋天的自然常识,引发儿童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问题的探究兴趣,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提升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尝试用观察、搜集资料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秋天的美,热爱大自然,关注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秋天,搜集一些和秋天有关的资料:树叶、诗歌等。

  2、课件,资料袋等。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观察秋天景物的变化,这样,对于学生上课的介绍才能正确引导观察,有生活实际经验,使学生感悟到秋天是农作物成长、成熟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猜谜入秋,发现美

  1、 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猜谜语,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天气凉,树叶黄,大地穿上金衣裳”打一季节。

  2、 导入:老师这有秋天的录象(放录象)随着镜头的推进,一幅北方金秋宜人的风景图展现在眼前。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3、 秋天到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落叶的金秋时节,共赏秋天的美!

  (板书:5、秋天)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不是只讲儿童身边的生活。课上,不仅引导学生介绍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课件欣赏了其他地区的美丽秋景,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童心识秋,感受美

  (一)了解秋天的特征

  1、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大自然里许多植物的颜色悄悄发生着变化。我们在北方,看到树叶变黄了,就知道秋天来了。那么你还知道秋天有什么变化呢?

  2、 学生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3、 (播放课件)(片片树叶徐徐下落,出现几行小字:“翻开日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便是秋分,从此雨水减少,气温开始下降,凉风习习,秋高气爽,秋天向我们走来了……)

  (出示秋天人和动物变化的课件)在这金色的秋天里,当你在校园里嬉戏,在小区里散步,在道路两旁行走,到郊外秋游,你和图中的小朋友是否有同样的发现?

  (1)青蛙躲到哪里了?

  (2)人们穿上厚衣服了。

  (3)好久没看到燕子了。

  4、你还有哪些发现?比如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二)将“我眼中的秋天”整理后做成采集卡

  师:请你把自己在秋天里的各种发现记录下来,根据个人的积累情况,按发现的时间、地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了解秋天一些花草树木和动物、人类的变化,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表达与概括能力,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校内外结合起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富有开放性。]

  (三)创设情境,感受秋天的美

  想不想看看秋天什么样啊?

  (播放秋天课件《落叶》)体会秋天人们带来的遐想和无限情趣。

  (画外音)秋风刮来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枯黄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坐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做小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秋风伯伯来信了,催我们快回南方去。”

  [设计意图:借助媒体,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课上,我不仅引导学生介绍了自己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幻灯片欣赏了其他地区优美的秋景,并配上《秋日的私语》的音乐,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童声诵秋,欣赏美

  1、师:小朋友们的发现可真不少,老师带来一首儿歌,作为你们的奖励(出示儿歌:秋天到,天气凉,菊花开放橘飘香,树叶落,草变黄,片片红叶染山冈。)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秋天真美啊!股金中外有很多人赞美过秋天,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夸秋天

  可以帖图片,可以说成语,可以读古诗。

  3、小结:听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赞美,秋姑娘可开心了。她为大家准备了美味可口的果实(出果实)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会得到礼物

  摸摸猜猜,猜对了送果实。

  [设计意图:体现和语俗的结合,丰富学生的语言,强化了知识。]

  四、巧手描绘,创造美

  下面我们就来个秋天的作品展示会,来表达对秋姑娘的谢意。

  1、小朋友,你们准备制作什么作品呢?

  学生自由发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学生可以画,可以写,可以唱,可以跳,可以捏,可以拼,可以拍,只要学生说到的恰当的方式,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最后教师适时引导,今天在我们的教室里,可以做什么呢?

  让学生选择能够现场完成的方式,比如画画,做树叶贴画能来完成。

  2、展示活动成果

  同学们的作品真是丰富多彩,谁愿意展示给大家?学生到前面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边学边做是品德与生活课所积极倡导的,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和体会秋天美景和秋天的特点的基础上,他们是乐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的,这一环节恰好创设了这样一个空间,让孩子们有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平台]

  五、课后延伸,延续美

  小朋友,秋天是美丽的,我们不仅要去发现美、欣赏美,更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课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爱秋行动,让秋天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时间可以在学校其他活动或者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的延伸。布置课后的继续发现收集和积累作业,就是把品德与生活课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实践和想象能力,从而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有关秋天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②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与赏析

  ①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布置作业 

  ①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点  评

  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

  课前安排有绘画和有微机特长的同学参与课件或画片制作,极富创意。制作的前提是吃透课文内容,并且要融入自己的想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他们都有一种被认同的喜悦,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刺激和鞭策。教师只做点拨,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新鲜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从教学流程看,开头用秋瑾和宋玉的文句精心导入  ,在感情上与《秋天》一诗形成鲜明的反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过程 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诗歌。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研读赏析部分设计看图想像、描绘画面、体会意境的环节,激发独特的体验与感受。拓展延伸部分进行比较阅读,将本课学习引向纵深。安排摘抄写“秋”的诗文,并做点评,是培养学生养成做摘抄的习惯,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特色鲜明。

有关秋天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好。

  4、能用“……像……”说句子。

  二、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演示课件:演示课件,出示相关内容的风光图片: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板书:秋天。

  (生动形象的画面,将学生带入了美丽的秋天,激发学生更多了解秋天的欲望,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启发谈话。秋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就让我们在这迷人的景象中走进《秋天》吧!(板书课题)(导语运用得很好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进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话平台:

  (一)自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句话自然段?

  2、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2、小组合作读,要求读正确。

  (自主读书是一种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引导有目的地读,与人合作地读,会提高读书的实效性。)

  (二)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认读。

  2、借助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读。

  3、小老师领读。愿意当教师的同学到前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同学认读。

  4、交流识字经验。把自己好的识字记字方法讲给同学听。

  5、多方式检查读。组词、说句,进行巩固练习。

  (多识字有助于学生提早阅读,但不可加重学生的负担。在识字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激发识字的兴趣,学习好的识字方法,进而全面提高识字的能力。)

  (三)朗读

  1、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范读,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3、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多种方式地朗读,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在轻松的氛围中,相互促进。)

  (四)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当、塘、稻、梧、桐。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特点,交流写时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同桌互相评价。

  (观察与分析字形是写好字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这种能力要逐步地加以培养。在此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5、展示好字,及时表扬与鼓励写的好的同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轮读课文。

  二、精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挑战读,向你认为读得好的同学挑战,看看谁读得更好。

  (教师的范读为学生提供例子,不能让学生机械的模仿,应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逐步获得富有个性的朗读感悟。)

  三、诵读:

  1、(去)课件出示秋天的画面,启发学生谈感受。

  2、师引读课文:天那么高,那么蓝。蓝天下……稻田旁边……一片一片的黄叶……有的落到……有的落到……稻田那边飞来……

  3、同桌互相提示背诵。

  4、背诵展示。比一比谁背得有感情。

  (背诵是学生对语言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要加强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背诵。)

  四、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铺、爬、旁、蓝、望。学生认读。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同桌评价。

  (要加强学生之间写字互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五、创意作业: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们也搞一个“颂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学习伙伴那样画秋天,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写句子、儿歌、小诗赞美秋天等等。在班会上我们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有关秋天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文章中的生字新词。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新诗的美。

  教具准备:秋景的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一年四季,季节更替,转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让我们跟着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

  2、(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展示秋景)教师范读全诗。

  3、学生自由谈:看了秋景,听了写秋的诗,你对秋天有了怎样的印象呢?

  二、初读诗歌,理清诗歌的脉络。

  1、学生自读全诗,边读边标出诗歌的小节来。

  2、指名读全诗,相机正音。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

  明丽 酿造 烦恼 羊肠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韧 井井有条

  4、再读全诗,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

  三、作业:

  1、描红课后生字,小组给出评价。

  2、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读来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好吗?小组轮读课文。

  二、进入新课

  1、精读感悟,体会秋天各样的美

  (过渡:跟着诗人我们走进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欢秋天的什么风景呢?读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读完课文后学生自由谈,教师相机板书:秋风、秋阳、秋色、秋实、秋香(可以打乱顺序)

  重点品读:

  a、秋风:

  (1)你为什么喜欢秋风?指名学生答。(秋风像个淘气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韧的梳子……)

  (2)“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个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风在一点一点擦拭脚印,掩盖夏的痕迹。)

  (3)能把你的喜欢用读表达出来吗?(感情朗读这一小结,师生共同评价。)

  b、秋实:

  (1)秋天里,有哪些果实成熟了?都是什么样子的?(稻穗、向日葵、苹果、葡萄……)

  (2)自读第三到五小节,感受丰收的喜悦。

  (3)汇报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赛读,看谁先背下来。

  (5)在看到累累秋实的时候,我们还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颜色呢?(红、黄、紫。。。。学生可以想象补充课文中没有的颜色。)

  2、回归整体,感受诗的韵律美

  (1)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呢?(写得美,读起来上口……)

  (2)你觉得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谈,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重点指导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流畅明快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美。

  3、再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三、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四、作业:

  1、背诵全诗。

  2、课后收集写秋天的诗,古诗,现代诗都可以。

有关秋天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通过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秋天的美丽。

  表达中应用已有知识储备的词语,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表达,使表达清楚、具体。

  教学重难点:

  能够发挥想象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地表达出眼里的秋天。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秋天的图片、画报、照片以及描写片段。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诗句导入

  同学们,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词》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意思就是说从古至今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看来秋天在诗人眼里有别具一格的美。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仔细思考,积极举手发言。

  刘禹锡

  1小时前来自唐朝的iphone客户端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小时前

  说秋天

  师:大家先来说一说,什么信号告诉你秋天来了?

  生:树叶变黄了。

  师:那可不一定,在秋天可不是所有树的.叶子都会变成黄色,想一想我们之前学过的《树之歌》。

  生:枫树的叶子变成了红色。枫树秋天叶儿红。

  师:那秋天里动物会有哪些变化呢?(出示大雁南飞、小鸟搭窝图片)

  生:大雁往南方飞去了,因为北方的冬天很冷。

  师:想一想我们之前学过一篇课文,也与秋天有关。

  生:《秋天》

  师:怎么描写大雁的呢?

  生: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师:同学们,你们看课文中这么好的句子是不是可以积累下来,写到作文里呢?

  师:再看看下一幅图片。

  生:小鸟在衔树枝准备搭窝,准备过冬啦。

  生:小松鼠也在找过冬的食物。

  师:许多小动物都在准备食物度过漫长的冬天,因为冬天很冷。

  师:那植物呢?刚才我们说了树叶的变化,想想还有什么呢?

  师:我们还可以想一想之前学过的课文《四季》。

  生: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师:看看这幅图,农民伯伯丰收了。

  师:在秋天,稻谷成熟了。还有很多好吃的水果。

  生:有石榴、柿子。

  生:还有菊花也开了。

  师:老师这里有几张菊花的图片请你们欣赏一下。

  师:秋天到了,小朋友们有哪些变化呢?

  生:穿上了长袖长裤。因为天气冷了。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那你们眼中的秋天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师这里有些词语你们来看一下。(出示ppt词语:美丽的、金色的、丰收的、甜甜的……)

  学生自由讨论。

  我笔写我心

  学生动笔写作文。第一段点明主题。第二段写秋天的景物。(可以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也可以按类别写,如:动物-植物-人。)第三段用几个词概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有关秋天教学设计 篇8

  研究性学习名称

  秋天

  所需时间

  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走进大自然寻找秋天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景,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学生的劳动意识。

  2.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观察生活的能力,良好的听说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运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和群体合作能力。

  【情境】

  1、多媒体播放何其芳的《秋天》中三幅美丽的图画: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感受秋天的美景。

  2、教师展示校园秋天的照片。(播放钢琴曲《秋日的私语》)

  【任务】

  1、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综合性学习,在广阔的天地中观察、收集“秋天”,着重强调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倾听、观察、捕捉、感悟秋天,并运用拼、剪、贴、画、朗诵、歌舞等方法整理“秋天”。

  2、组织开展活动,要求人人参与,人人活动,将生活、文字、能力与创新融为一体,体现综合性。

  3、学习中要培养孩子的自信;交流时,要引导孩子有礼貌、态度大方,认真倾听、积极表演。并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过程】

  【活动准备】

  教师:1.与家长、任课教师及学校领导取得联系,让他们知晓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具体操作,保证孩子能充分地参与活动。

  2.给学生交代安全注意等事项。

  3.课件。

  学生:学习之前,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安排,完成学习的前期工作,在野外采摘野花、树叶、小草等,收集有关秋天的词、句,勾画心中秋的景色,改编歌、舞表达自己对秋的喜爱之情。

  步骤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寻找秋天

  1、.师:孩子们,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它正等着我们去寻找呢!你们知道到哪儿去找秋天吗?(引导孩子讨论,自主选择,决定参观路线和计划,自由结合分组。这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2、孩子讨论后,决定到校外附近的田野去寻找。

  3、学生寻找秋天

  师:今天老师和孩子们先到田野里去寻找秋天,孩子们要仔细观察,你们可以用眼睛看,可以用耳朵听,也可以用手摸,还可以采摘自己喜欢的花、草和漂亮的树叶。孩子们,一路上要团结合作,注意安全。看到孩子们那迫不及待的心情,老师非常高兴,我们一起来唱《溜溜歌》好吗?(好)

  说明:师生在歌声中愉快地融进秋天的大自然中,学生有许多表现,也有许多发现。教师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活动,并适当给予引导。

  设计目的:这一活动目的在引导儿童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花、草、树、小动物,结合观察情况,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征。

  步骤二:组织自主活动,感悟秋天

  一.诉秋:

  1.学生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秋天。如:田野里、果园里、花园里、山坡上处处都有秋景,注意指导学生把语句说完整。

  2.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喜欢的秋天实物。如:野花、树叶、果实、小草、秋景图片等。

  设计意图:这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也让孩子表达了对秋天的情感。

  二.赏秋

  成果展示:

  1、采拼。用自己采摘的.野花拼出一幅自己最欣赏的图形。(用简短的文字给图形取名。)

  2、剪贴。将剪和贴结合,用采摘的树叶和小草,贴出表现秋天景色的图形(要有特点),也给其取名。

  3、朗读。将课前收集的描绘秋天的诗歌、词句等予以朗读。

  4、写话。写一段介绍秋天景象的话。

  5、画秋景图。用彩色笔勾画美丽的秋天。

  6、表演歌舞。小组可以将自己学过的曲子改编成赞美秋天的歌曲或者舞蹈,在小组展示。

  设计目的:这一活动,意在给学生充分想象的自由,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孩子设计出自己的作品,体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充分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过程”,还有“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音乐、美术、手工的沟通”。

  班上交流,进一步体验创造的快乐。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互相学习,互相评议,互相交流和欣赏。老师相机点拨引导。

  设计目的:此活动为培养孩子在探索与求知中的大胆和自信,让孩子体验创造的快乐。

有关秋天教学设计 篇9

  【设计理念】

  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动、持久性较差。本课设计时注意到这些,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拉他们走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娱、自悟中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特色】

  教师教,重在"引导";学生学,重在"自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画面激趣谈话导入  。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2、(画面)这里的风景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学生根据画面上的红色枫叶、金黄的稻田、往南飞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画面上出示课题:秋天

  [利用多媒体生动逼真的有声画面,激起学生的兴趣,轻松的谈话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进入课堂,并且自己揭开了题目。]

  二、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听读课文,要求看清哪三种动物在说话,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说的?记住它说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画面出示学生说到的某个句子)

  [让学生练习边听边看,还要边记,由于是选择自己的所爱,所以特别感兴趣,画面出示句子的一刹那,让学生体验成功。]

  三、自读感受角色体验

  1、初读课文,(可以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要求读准,读通,模仿刚刚听的录音朗读。

  2、(让小老师上台)点好画面,读自己选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画面也相应点出)领读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读要求。

  [充分给予学生时间,自读感受,注意字音,尝试读好。并且安排他们体验"老师"这个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学习兴趣浓了,学习积极性高了。]

  四、比较异同感悟语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欢这一句的小朋友读,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画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边上,出示"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因为天空是瓦蓝的。")学生比较异同,你认为哪一句好,为什么?

  2、后两句与上面教法相似。

  3、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图画"

  4、你认为秋天是怎样的?为什么?小组交流。用"我认为秋天……我喜欢秋天"说话。你也可以注意观察周围之后再与老师、同学交流。

  [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叠词、形容词的美妙,在比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叹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问题,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五、创设情景表演巩固

  1、(画面、配乐、头饰)分角色朗读,给时间准备。

  2、上台表演,巩固课文内容。

  [机械的背诵学生没有丝毫兴趣,创设有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头饰的情景,学生兴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巩固课文的任务。]

有关秋天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要求: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画,先跟同学说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修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抓住秋天景物的重点,按照一定顺序具体描写秋天的景物一至三处片段。

  2、由片段到篇章,完成整篇写秋天景物的作文的写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找秋天,寻找写作素材。

  这次作文,我们不是选一幅或想象画一幅秋天的画,而是组织同学们游览我们的家乡,观察秋天的景色,因为这里有山区,有平坝,有河流,有湖泊,更有果园,有红叶,还有茂密的树林,时髦的农家小院,精彩的神话故事……景物比较齐全,内容比较丰富。同学们在大自然中这尽情地观察,有了素材,就有了说和写的基础。

  (这一过程是寻找写作素材,做好作文“有米下锅”的准备。)

  二、组织学生画秋天,训练学生选择写作材料。

  在山上,同学们看着秋天美丽的景色:山上的果园,平坝上的田野,近处的湖水,天空飞行的小鸟等等尽收眼底,美不胜收。同学们欣喜地寻找秋天的特点,看着秋天的迷人的景物,个个高兴异常,他们挥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自己找到的秋天。

  (这一过程是巩固感知的表象,学会选择材料,为作文打下基础。)

  三、组织学生说秋天,训练口语,为写作做进一步的准备。

  1、组织小组同学分别看自己的秋天图,再用自己学过的美词佳句,相互说一说自己画的秋天图,看谁说得好,说得形象具体。同学相互评议、修改,最后推荐代表,准备在全班汇报。

  2、汇报秋天图。

  学生对着自己的画,用自己的语言,结合学习过的美词佳句,描绘着秋天。他们带着激动的心情描绘,对秋天图有说出不完的欣喜和赞美。

  (这一过程是进行口语训练,让说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好作文前的思想和语言文字的准备。)

  四、运用学习认知、迁移规律,教给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参与写秋天的写作训练实践。

  (一)老师出示事例课件,引导学生总结写景物作文片段的方法。

  1、内容

  秋天的果园

  我爱秋天的果园,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枝头。红艳艳的大苹果,高高地挂在树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穿着鲜红醒目的红裙子,缀满枝头。黄澄澄的柿子,又圆又大,好象一个个玲珑小巧的灯笼。石榴咧着嘴笑,露出了红宝石般晶莹的籽。亮晶晶的葡萄,好似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珍珠,又

  仿佛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玛瑙,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使我垂欲滴。农民伯伯在果园里面摘水果,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简评,写的果园片段好在那里?1、用“总——分”的结构形式来写秋天的果园图的。第一句是中心句:我爱秋天的果园,累累的果实挂满了枝头。

  下面几句话围绕着中心句来写:苹果、柿子、石榴、葡萄,农民。条理清楚,结构紧凑。

  2、有重点地选择苹果、柿子等水果,分别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让水果有了人的灵性和特征,美!

  (1)红艳艳的大苹果,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穿着鲜红醒目的红裙子。(拟人)

  (2)黄澄澄的柿子……石榴咧着嘴笑,露出了红宝石般晶莹的籽。(拟人)

  3、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具体更生动:

  (1)红艳艳的大苹果,高高地挂在树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穿着鲜红醒目的红裙子,(比喻)

  (2)黄澄澄的柿子,又圆又大,好象一个个玲珑小巧的灯笼。(比喻)

  (3)亮晶晶的葡萄,好似一串串闪闪发光的珍珠,又仿佛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玛瑙,(比喻)

  4、使用“叠音词”,使片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

  “累累”“红艳艳”“高高”“黄澄澄”“亮晶晶”“一串串”“闪闪发光”“一颗颗”等。

  5、动静结合,使秋天果园图更有生机与合力,有动态的美。

  前面描写的几种水果都是静态描写,写得有生机,形象生动,运用了动词:“洋溢”“笑容”“眯”。

  (二)由扶到放写片段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按照上面介绍的写作方法,去写秋天美景图的片段。

  2、学生写出秋天图的片段后,对照秋天图,看看像不像画的图画,请小组同学帮助检查,看是不是图文合一,内容一致。秋天美景片段在你的笔下到底美不美,请同学们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进行修改。

  3、各小组选出优秀作文片段全班品评和欣赏,老师做指导,提出修改意见,使之更加完美。

  4、在学生写好一个片段后,再让学生回忆,参观的秋天的其他景物,用同样的写作方法再写一个或者两个不同的秋天的景物片段,完成作文由段到篇的文章内容的准备工作。

  (这一过程是教给学生作文片段的技巧和方法,有条理地写具体、写生动、写形象、写感人作文片段是本次作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写好作文的片段,掌握认知规律,由扶到放写片段。)

  (三)由片段到篇的完成,升华主题:添加过渡、开头、结尾,点名中心。

  1、教师:同学们写的每个秋天图景的片段都很美。但是我们如果将几个片段(如:秋天的天空、田野、果园等)放在一起,也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还需要加上开头和结尾才行。每个自然段之间还需要过渡。

  2、教师指导,要求学生用学习过的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写过渡句(段)。用学生学习过的前后照应的方法写开头、写结尾,表达作者的心情。

  3、教师指导,学生写,之后出示课件:

  过渡递进过渡承上启下:不但……而且……

  不仅……而且……

  开头总起开头引出下文我爱家乡的秋天,家乡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凉爽的季节,家乡的秋天是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结尾总结全文点名中心家乡的秋天是美丽的,我爱家乡美丽的秋天,更爱创造美丽秋天的家乡人民。

  4、认真仔细地把完整的文章读一读,体会秋天的美丽与可爱,体会作文的篇章结构。

  教师出示文章结构板书:总——分——总。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

  (这一过程是教给学生写好一篇完整作文的方法,教给学生写作文的开头、结尾的方法,领会文章结构的写作方法,使作文更加紧凑、完整。)

  五、评比展示《秋天美》图画和《我爱秋天》的作文

  将班上同学的秋天图和《我爱秋天》的作文进行展示,请每一位同学欣赏图画和作文,评选出最佳秋天图画和最佳《我爱秋天》的作文,进行表彰鼓励,以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并将优秀的作文推荐到校外报刊杂志去争取发表。

  (这一过程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观、绘画、写作中找到学与玩的结合点,让学生有学习写作的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2、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4、缺乏想象力。

  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第三是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等。

  3、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我们还可以用导语激趣,创设情境激趣等等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是指导学生作文迈向成功的基点。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2、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4、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观察图文和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和看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和看中学写,读看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有关秋天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中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  重点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三、教材分析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学情分析

  一年四季,各具风韵,秋天亦有她独具的风味,作者描绘了三幅秋天图画,写了一个别样的秋天。灵动的的语言、优美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优美的意境。学生自学,就能品味出文中的清静、明媚、快乐。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五、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2)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3搜集有关写秋的美文或诗词。

  六、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比较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国着名女诗人秋瑾诗中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今天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着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4.指名朗读。

  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

  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以培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然后小组内推选一名同学在班内举行朗读比赛。

  (三)、问题探究,品味赏析

  (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歌写的是“乡村秋景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4)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谈理由。

  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美文。

  (五)、课堂小结

  1.概述课文内容

  《秋天》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中各幅小画面,以及画面的各个意象和谐统一,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柔的特点无一不达到极致。诗不长,只有三节,每一节独立构成一幅画面,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多景致皆收于笔下。

  2.写作技法

  (1)语言生动、形象、凝练

  (2)构思新奇、虚实结合

  (六)、学生展示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名句

  1、.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2、.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6、.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7、.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

  八、反馈矫正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丁丁(    )  (2)肥硕(    )

  (3)鳊鱼(    )  (4)乌桕(    )

  (5)栖息(    )  (6)寥阔(    )

  (7)枯涸(    )  (8)清洌(    )

  (9)芦篷(    )  (10)梦寐(    )

  2.填空

  (1)本诗作者________,四川万县人。现代________、________,代表诗集________等。

  (2)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秋天的________的感情。

  3.品味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下地飘出幽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默写出你所掌握的写秋的古诗词(不少于3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熟读李清照的《怨王孙》体味诗中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中老,清露洗、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背诵何其芳《秋天》的基础上,试根据诗的意境作一幅画,或写一篇叙事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略

  2.(1)何其芳  诗人,评论家《预言》

  (2)热爱与赞美

  3.“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共同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形、声兼具的画面。

  [能力提高]

  4.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参考答案: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6.对秋天的喜爱的赞美。

  7.略

  九、课后反思

  通过上这节课,学生不仅得到了文学的熏陶,对于感知大自然的美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在学习这节课时,突出了拓展训练,我想体现的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整体感知与深入探究的结合,从书本向生活,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应该多对学生进行表扬,赏识,多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在老师的赏识之下有了更积极的表现,学习的也更主动。理解和宽容创设一个更开放的环境,学生也踊跃地大胆地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风彩。

  教师的感情应该更饱满,语言应富有激情,在这堂课上,还未能很好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以后在教学中应当解决的一个问题。

有关秋天教学设计 篇12

  无锡市安镇中学  林逍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对诗中充满诗意的秋景进行赏析,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这首诗歌是何其芳早年的作品,诗歌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和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清远,故确立以上三个目标。)

  [教学重难点]

  1、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诗中的美景,并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节奏把这种意蕴表现出来。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诗的内涵和意韵,并逐渐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故诗歌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朗读这一环节。)

  2、品味诗中一些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意思。

  (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是有限的,故这一环节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2.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读,能帮助理解词义,能帮助再现情境,能帮助领悟诗歌内涵,能充实认知结构,能提高语言水平。首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初读、听配乐范读、配乐试读和配乐朗读等多个步骤,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接触到全身心地投入,去感悟诗中美景;然后学生通过互助探究的形式,深入感悟诗歌的深层意韵;最后通过对美国诗人狄金森《秋景》一诗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在思想上有一个升华。

  [教学过程 ]

  一.课前准备:

  媒体出示:课题、作者姓名等,背景为美丽的秋叶图,背景音乐为《秋日私语》。

  (课前就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期学生在一上课就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和积极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精心导入  :

  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杜甫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同学们知道哪些写秋的诗歌吗?(生说)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何其芳的《秋天》到底是悲秋的呢?还是喜秋的呢?

  (用古诗词导入  新课,让学生调动本身的知识储备,并了解到新的诗句,还营造了一种学习诗歌的氛围,以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赏读诗歌,领悟美感,把握作者的感情。

  1.学生齐读全诗。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评价,并正音。

  (让学生再次初步感知诗中的意境,教师发现学生预习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2.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并配以不断变幻着的美丽的秋景图。播放前,请学生注意朗读的语速、节奏、停顿等。

  (这不仅是对学生听觉、视觉的陶冶,更是给他们的心灵以美的熏陶。)

  3.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轻声的自由朗读。

  4.请几位学生试着配乐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5.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那么这首诗是悲秋的还是喜秋的呢?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后,形成了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如果能被他们自己清晰地意识到,就能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四.互助研讨,感悟诗歌深层意韵。

  1.媒体出示:

  品味下列划线词语,并在学习小组中讨论:

  (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答案:形象地描绘出丰收之景。)

  (2)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答案:采用了拟人手法,意味隽永。)

  (3)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答案:既写渔船上的实景,又写了秋天的来无影去无踪。)

  2.学生在小组中研讨。

  3.各小组派代表参加全班研讨。

  (合作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这三个词的运用,是这首诗的精妙所在,学生理解了这些词的妙处,就能真正感悟到诗的精妙之处了。这也正是学习这首诗的难点,学生通过研讨、合作和探究,能解决超出他们现有能力的一些问题。参考答案可以出示,但千万不要作标准答案,只可起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五.概括提升。

  1.全诗由三小节构成,三小节分别描绘了三个相对独立的画面,请给这三幅图命名。

  2.学生回答后,命名:“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点击相应文字,媒体出示:相应的美丽的秋景图。

  (概括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学习本诗后,在头脑中形成了三幅生动的画面,把这些画面再抽象为三个短语又是一个提升的过程。)

  六.比较阅读

  媒体出示:

  秋景

  [美国]  狄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粟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1.齐读《秋景》一诗。

  2.小组中讨论两位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

  3.师生共同研讨答案。

  (该环节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由意象上升到思想和内涵上,让学生意识到:同一题材的景色,可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去表现。)

  七.赏读课文,领悟美感。

  再次由媒体出示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配乐朗诵中再次去感受诗中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意韵。

  八.布置作业 

  1、学生课后诵读课文,并将自己的配乐朗诵录下来,教师对学生交上来的录音作品作出评价,评出名次,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全班播放好的录音。

  2、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

  (语文教学的阵地不仅仅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轻松地去进行语文学习,让学生感知到:“生活处处有语文”。)

  [资料链接]

  [配套课件]

有关秋天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的:

  1 、知道秋天的一些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2 、能按一定顺序看懂图意。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知道秋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准备:

  录音机、幻灯机、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夏天过去,秋天就来到了3 我们的身边。秋天到了,天气、动物、植物都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块儿去看一看。

  学生齐读课题:秋天

  二、讲授与讨论

  看图

  1 、出示幻灯,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告诉老师,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幅图是秋天的景象?

  2 、指名按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秋天的景象。

  初读课文

  1 、同学们真聪明,作家叔叔也观察了这幅图,还把它写下来了。

  2 、请看书,听录音。

  3 、自己读一读课文。

  学习课文

  1 、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 )看图:谁能告诉老师,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2 )有多高?有多蓝?能不能用另一个词把“那么”换一换?

  (3 )指导读。

  (4 )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

  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过渡语:在高高的蓝天下,有什么呢?我们向远处望,看见了稻田。

  2 、请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1 )看图理解“一眼望不到边”

  (2 )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作者要把熟了的稻子比作金子呢?

  (3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然后齐读。

  指图过渡:现在我们往近处看,谁能说说近处的景物?(生甲:稻田旁边有池塘,池塘边上有棵梧桐树} 还有些什么?{ 生乙:地上有小蚂蚁和落叶,池塘中有小鱼}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咱们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3 :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1} 想想春天的梧桐树是什么样的,秋天来了,梧桐树有什么变化。{ 树叶黄了,叶子落了}

  {2} 梧桐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我们一齐读一读下面这句话:

  a 、一片一片的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b 、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3 )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4 )填空:当黄叶落下来后

  (  )把黄叶当作(  )。

  学生口头填空,先填课文中的,然后扩展,自由填。

  (5 )教师导读最后两句。

  过渡:小鱼把黄叶当作伞,蚂蚁把黄叶当作运动场,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呢?

  4 、男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1 )秋天来了,燕子有什么变化?

  (2 )燕子把黄叶当作什么?

  (3 )电报是什么?燕子为什么把黄叶当作电报呢?

  (4 )指名朗读。

  看图小结

  秋天来了,天那么高,那么蓝;稻子熟了,黄灿灿的;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开始一片一片地往下落;燕子也准备飞到南方去过冬了。在我们身边你也会发现许多事物在悄悄地变化。

  六、作业

  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秋天的变化。

有关秋天教学设计 篇14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14 秋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1、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2、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①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二、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1、合作探究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讨论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2、图画描绘:出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

  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3、研读赏析

  a.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由远及近的顺序。

  b.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并说说你的感受。

  例:◆优美语句赏析,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吗?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4、互动释疑:学生提问,小组全班相互解决

  三、联系生活,体验延伸

  以海盐的秋天为生活舞台,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四、教师小结,课外拓展

  1、教师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2、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①写海盐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③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