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期待”中“悦读”《假如》教学案例 |
范文 | 在“期待”中“悦读”《假如》教学案例(通用15篇) 在“期待”中“悦读”《假如》教学案例 篇1【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及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期待”指的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阅读期待源自接受美学,它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对新的阅读内容进行内心的预想。学生的阅读期待是阅读的先导,它直接关系到阅读的热情、阅读的质量及品位。 综观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语文课上,学生预习课文比精读课文更有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有兴趣。“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小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预习了课文,他们就知道了课文大概情节,“阅读期待”得到了满足,这时,老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要精神,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原因。加上现在的课外读物很多是快餐式的卡通式的,形象性强,情节性强,文字浅显,很容易使学生获得阅读的愉悦,而语文课,要学的并不是这些内容,阅读要有思维的参与,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而思维是痛苦的,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大幅度地缩水。再加上语文课,老师有太多的“干涉”,只想牵着学生跟自己走相同的思路。许多孩子只能把自己的“期待”暂放一边。如此被动的参与思维,他们怎么能乐起来。 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这种期待现象,利用阅读期待,转变学生“要我学”为“我想学”“我要学”的心态,在“期待”中“悦读”,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文本中去,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地想读书,在阅读中倾听作者的心声,品味遣词造句的精妙,从而提高阅读的能力,拓宽阅读的空间。 【案例描述】: 片段一:导入 师:课前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好听的故事,题目叫-----《神笔马良》。 出示生字“良” 仔细看老师写这个字。 生拼读 师:在哪见过它? 生:我的作业本上有很多老师打的良。 师:对作业本上,老师打的优良,良就是好的意思,但他只是一般般的好,比他更好的就是“优”,我们可以给他组词“良好、优良”。这节课老师要看看,谁的表现是“优”谁的表现是“良” 师:我们知道马良有一枝神笔,画什么,什么就变成真的。马良用它帮助了许多穷人,这样神奇的笔,你想要吗? 生齐喊:要! 师:有个小姑娘她也非常想拥有这样一枝神笔,并把她美好的愿望都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叫《假如》。假如她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会画些什么呢?翻开课文108页,第23课《假如》,自己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生自学课文 片段二:体会“风中的小树”,学习句子:“小树在寒冷的北风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生初读整体感知文本后 师:小姑娘用神笔帮助了小树、小鸟、西西,那他们都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先去看看那棵小树。 (课件出示小树图片配风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快被冻死了。 生:我看了风刮得很大,小树都被吹弯了腰。 师:课文里是怎么写小树的? 生看书后回答: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课件出示句子:小树在寒冷的北风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师:能演一演吗? 师:冬天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站在窗外被吹的摇摇摆摆,浑身发抖。 生起立表演,师生角色对话 师: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生:我好冷啊。 生:风太大了。 师:小树小树你缩着身子,在轻轻叹息什么? 生缩着身子,一脸无奈:唉——好冷啊! 生皱着眉头:唉——可恶的冬天! 生缩着身子跺着脚:唉——寒风快冻死我了,真希望冬天快点过去。 师:你就是那棵寒风中的小树,能把你的动作和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1读:语气较平淡。 师:我给你配上风声,你再来试试看。 生配风声读,比刚才好多,读出小树的寒冷。 师:现在是冬天的感觉了,我想你肯定感受到小树的寒冷了。还有谁想读? 生2读 师:真好,我仿佛看见了一颗浑身发抖的小树。 生3读: 师:你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那个寒冷的冬天。多可怜的小树啊!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生配风声齐读句子。 片段三:感受“不幸的西西” 学习句子“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出示西西图片 师:他叫西西,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小男孩,他活泼可爱很喜欢运动,平时他最喜欢—— 出示句子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师:想想自己在操场上玩耍的情景,再读读这句话。 生1高兴地读。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开心。 生1:下课了我可以在操场上和同学玩游戏,心里特别开心。 生2:兴高采烈地读 师:我看出来了,你读得眉飞色舞,为什么这么读? 生2兴奋地说:放学后,我和好朋友在操场上踢足球,我们队赢了,我心里觉得特别爽。 师:是啊,能在操场上如此痛快地玩,真是一件高兴的事,西西也是如此。(话锋一转)可是一场无情的车祸夺去了西西的双腿,从此西西站不起来了,失去双腿的西西从此—— 出示句子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师: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生:感觉挺惋惜的。 生: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开心地在操场上玩耍了,我感到很难受。 师又出示句子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师:读一读,现在你的心里又是怎样的感受? 生:读到再也不能,我想到西西从此永远都站不起来了,永远都不能像我们一样了,我心里非常伤心。 生:我都想哭了,多可怜的西西。 师:是啊,这就是中国文字的奇妙之处,加上“再也不能”竟然能带给我们如此大的感受。 引读句子: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师:以后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里,只有轮椅陪着他。 下课了,当我们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时,西西—— 师:星期六,小朋友高兴地和爸爸妈妈到动物园,游乐场玩耍时,西西—— 师:下雪天,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地堆雪人,打雪仗时,而西西—— 师:坐在窗前的西西,多想—— 生:他多想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玩。 生:他多想能拥有一双好腿。 生“他多么想可以出去和我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师:可是西西他能吗? 生:不能! 再读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片段四:拓展写话,释放情感 师: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不幸的人,不幸的事,你看 课件出示:被污染的小河、双目失眠的儿童、贫穷山区的孩子、饿瘪了肚子的熊猫、渴得厉害的地球妈妈…… 师:一个有爱心的人,随时随地都会想着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帮助谁? 师:小组合作,各挑选一个,仿写: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 画————————。 小组交流: 第一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山区的孩子画许多衣服和食物/让他们不用在寒冷的北风里挨饿、受冻。 第二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被污染的小河画清清的水,让它恢复以前的明净。 第三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双目失明的孩子/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也能看见这美丽的世界。 第四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自己/ 画一对神奇的翅膀。 飞向痛苦的心灵,献上一份快乐。让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拥有爱!都永远开心! 小组展示:配乐朗诵 作业:观察自己身边,谁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它),然后再仿写一段。 【案例分析】: 上述几个片段中,我利用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期待中,一次又一次主动积极地进入文本,感受、朗读、品悟,从而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激发兴趣,诱发阅读期待 我以“良”字教学切入,这个字作业本上常见,联系知识经验,理解了良的意思,并以这个字组织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良”就是好的意思,但他只是一般般的好,比他更好的就是“优”,我们可以给他组词“良好、优良”。这节课老师要看看,谁的表现是优,谁的表现是良”还是二年级的学生,课堂的纪律还须经常提醒,通过这样暗示性、期待性的语言,激励学生能好好表现,让学生在老师对他的满怀期待中进入学习。 从阅读心理看,阅读是期待产生,期待实现,同时又产生新的期待这样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比如见到标题)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他要对这个信息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揭题后,学生自然会质疑,“假如她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会画些什么呢?”正是这种询问、猜测、期待,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因而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就被引向了课文内容。于是我指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满怀期待中投入阅读,在这种内力的驱动下,学生初读兴趣盎然。 二、巧牵路线,再造阅读期待 在学生初读课文入情后,教师需倍加珍视,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只要教师巧妙地牵住学生的阅读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惭惭地涌动起来。 教学实践说明,如果学生的“期待视野”超越了教学内容的水平,即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对阅读就会失去兴趣,如果“期待视野”远低于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要求过高,学生也会无法接受,阅读就会遭到冷遇。课堂上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学生就会分心,课堂上就会出现骚动。教学当第一次阅读期待得到满足后,学生已经明白了小姑娘用神笔给谁画了什么,知道了这个答案,这是他们往往对课堂不再有初读时那种积极的兴趣,预料到这一点,我及时调整,过渡提问: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小姑娘用神笔帮助了小树、小鸟、西西,那他们都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小姑娘的帮助呢?这样,学生的思维和教学内容之间构成了一种协调的张力平衡, “期待视野”与教学内容水平相当,相互沟通,又一次强烈地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冲动,在新一轮的阅读期待下不断地扣击文本、反思文本。 三、创设情景,引发阅读期待 创设情境,即带领学生进入一种教者设置的与阅读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中。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找准感情基调,将学生沉睡的情感唤醒,积极营造充满真情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探究课文的,从而为阅读提供强大的动力。 教学中,我通过看图听风声,把学生带进了寒冷的冬天,让学生看图说话,对课文内容相当于先进行了预测与猜想。进行了口语表达训练后,我问学生课文是怎么写小树的?又让学生回到文本,一个“缩”一个“叹息”与自身刚才的用词进行比较,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然后又创设情景,师生角色对话,把自己就当成那棵风中的小树,一次次的对话交谈中,角色的扮演中,学生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与孤独。这样的情景氛围一定要融于真个课堂,当学生不能读出小树的寒冷时,我没有评价,也不指导该怎么读,而是让学生再听风声,在呼呼的北风中,他自然就读出了那种味道,读出了他自己真切的感受。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知识层次较低,阅读能力也很有限,他们的“期待视野”大多只停留在主要内容上。而我们知道,阅读教学只讲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材中有不同的情感期待着我们去体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等待我们去挖掘,这些精髓依赖于教师的分析、提问、灌输是不能为学生所汲取的。在学习 “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这个句子时,我巧妙地创设情境,联系自身,构建一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学生的心。我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西西的不幸,先引导让孩子自己联系平时在操场上玩耍的情景,快乐地读“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然后话锋一转,一场无情的车祸夺去了西西的双腿,从此西西——“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一个“不能”,一个 “再也不能”,强烈的对比中,孩子动容了。再通过排比句式感情引读在我们开心玩耍时“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字里行间无不感受着西西的不幸,和我们无限的同情,有几个孩子哭了。孩子们那颗纯真善良的心,在此时被激发。 四、解放课堂,催生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它成为学生阅读的动力,使学生投入到阅读中去。这就提醒我们,学生产生了阅读期待,我们教师不是要去给这个期待以答案,而是要通过阅读期待引导学生投入到文章内容中去,让学生在热切的期待中探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把读的权力还给学生,给学生读的自由,没有干涉,没有强加,学生在课堂上像蜜蜂一样自由地采集“花蜜”。只有在这样一个自主、宽松的环境里,学生才会不由自主的产生“期待心理”。也只有带着自己的期待、愿望的阅读,才能自由的走进文本,畅游于故事情节中,语言文字中。 如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延时评价,留给学生解读文本的空间,给孩子们一个充分自我感悟的机会。读小树可怜时,一个学生读不出小树的可怜,我没有评价,也没有指导他该怎么读,而是让他再听听风声,在情景的创设中,他感受到了,也读出来了。读“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一句时,我也是引导孩子联系自己平时在操场上玩耍的情景,再想想该怎么读。孩子很好地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并说出了这样读的理由。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了,而是能够表达自己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了,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读书最高境界,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他们在创设的阅读期待中,尽情展现自己,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从他们的发言中,我看出他们的阅读是有效的,他们已经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孩子们在期待中,不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阅读升华了文本。他们的交流诠释着悟性,释放着灵性,再现着创造性。 五、拓展文本,延伸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一种“没有答案的阅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期待视野乃是由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构成的主观知识经验系统。期待视野下的阅读不是机械的接纳文本,而是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空白,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填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 一篇扣人心弦的文章应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涟漪,达到“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新的欲望。因而阅读期待绝不能局限在课堂所呈现的文本上,必然延伸到课外学习以及生活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文本的一个空白,“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个省略号引发了孩子无限的爱心。课件出示:被污染的小河、双目失眠的儿童、贫穷山区的孩子、饿瘪了肚子的熊猫、渴得厉害的地球妈妈、……感受这个世界不幸的人与事,激发同情心。然后模仿课文诗歌形式仿写,“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画————。——————。”这样的写话训练,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激发了关爱他人的情感,也内化了诗歌的语言。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只是让小组合作写。课后又布置孩子们,观察身边谁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它),然后再仿写一段。开放性的作业,把学生的期待视野引向教材以外。利用这样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写作,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仅学语言,而且运用语言。 实践证明,强烈的阅读期待不仅能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思维的空间,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提升阅读品位。阅读因为期待而充满希望,阅读因为期待而充满美好!把“阅读期待”成为阅读的动力,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成长的摇篮。让我们从“阅读期待”开始,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悦读吧! 另有一篇类似的: 《假如》教学案例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束,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案例描述】: 片段一:导入 师:有一个故事,妈妈小时候听过,奶奶小时候听过,奶奶的奶奶小时候也听过,你们想听吗?播放动画片《神笔马良》出示生字“良”。 仔细看老师写这个字。 生拼读 师:在哪见过它? 生:我的作业本上有很多老师打的良。 师:对作业本上,老师打的优良,良就是好的意思,但他只是一般的好,比他更好的就是“优”,我们可以给他组词“良好、优良”。这节课老师要看看,谁的表现是“优”谁的表现是“良” 师:我们知道马良有一枝神笔,画什么,什么就变成真的。马良用它帮助了许多穷人,这样神奇的笔,你想要吗? 生齐喊:要! 师:有个小姑娘她也非常想拥有这样一枝神笔,并把她美好的愿望都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叫《假如》。假如她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会画些什么呢?翻开课文第23课《假如》,自己从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生自学课文 片段二:体会“风中的小树”,学习句子:“小树在寒冷的北风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生初读整体感知文本后 师:小姑娘用神笔帮助了小树、小鸟、西西,那他们都遇到了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先去看看那棵小树。 (课件出示小树图片配风声) 师: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快被冻死了。 生:我看了风刮得很大,小树都被吹弯了腰。 师:课文里是怎么写小树的? 生看书后回答: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课件出示句子:小树在寒冷的北风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师:能演一演吗? 师:冬天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站在窗外被吹的摇摇摆摆,浑身发抖。 生起立表演,师生角色对话 师: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生:我好冷啊。 生:风太大了。 师:小树小树你缩着身子,在轻轻叹息什么? 生缩着身子,一脸无奈:唉——好冷啊! 生皱着眉头:唉——可恶的冬天! 生缩着身子跺着脚:唉——寒风快冻死我了,真希望冬天快点过去。 师:你就是那棵寒风中的小树,能把你的动作和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1读:语气较平淡。 师:我给你配上风声,你再来试试看。 生配风声读,比刚才好多,读出小树的寒冷。 师:现在是冬天的感觉了,我想你肯定感受到小树的寒冷了。还有谁想读? 生2读 师:真好,我仿佛看见了一颗浑身发抖的小树。 生3读: 师:你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那个寒冷的冬天。多可怜的小树啊!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生配风声齐读句子。 师:面对他们的无奈,你会怎样帮助他们呢? 生:我会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生:我会用棉花包住小树的树干。 师:老师听了很感动,小树听了也一定感动极了。你们真是一群有爱心的孩子,我替小树谢谢你。 片段三:感受“不幸的西西” 学习句子“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出示西西图片 师:他叫西西,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小男孩,他活泼可爱很喜欢运动,平时他最喜欢—— 出示句子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师:想想自己在操场上玩耍的情景,再读读这句话。 生1高兴地读。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开心。 生1:下课了我可以在操场上和同学玩游戏,心里特别开心。 生2:兴高采烈地读 师:我看出来了,你读得眉飞色舞,为什么这么读? 生2兴奋地说:放学后,我和好朋友在操场上踢足球,我们队赢了,我心里觉得特别爽。 师:是啊,能在操场上如此痛快地玩,真是一件高兴的事,西西也是如此。(话锋一转)可是一场无情的车祸夺去了西西的双腿,从此西西站不起来了,失去双腿的西西从此—— 出示句子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师: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生:感觉挺惋惜的。 生: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开心地在操场上玩耍了,我感到很难受。 师又出示句子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师:读一读,现在你的心里又是怎样的感受? 生:读到再也不能,我想到西西从此永远都站不起来了,永远都不能像我们一样了,我心里非常伤心。 生:我都想哭了,多可怜的西西。 师:是啊,这就是中国文字的奇妙之处,加上“再也不能”竟然能带给我们如此大的感受。 引读句子: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师:以后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里,只有轮椅陪着他。 下课了,当我们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时,西西—— 师:星期六,小朋友高兴地和爸爸妈妈到动物园,游乐场玩耍时,西西—— 师:下雪天,小伙伴们兴高采烈地堆雪人,打雪仗时,而西西—— 师:坐在窗前的西西,多想—— 生:他多想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玩。 生:他多想能拥有一双好腿。 生“他多么想可以出去和我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师:可是西西他能吗? 生:不能! 再读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片段四:拓展写话,释放情感 师: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不幸的人,不幸的事,你看 课件出示:被污染的小河、双目失眠的儿童、贫穷山区的孩子、饿瘪了肚子的熊猫、渴得 厉 害的地球妈妈…… 师:一个有爱心的人,随时随地都会想着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拿它来帮助谁? 师:小组合作,各挑选一个,仿写: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 画————————。 小组交流: 第一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山区的孩子画许多衣服和食物/让他们不用在寒冷的北风里挨饿、受冻。 第二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被污染的小河画清清的水,让它恢复以前的明净。 第三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四川的小朋友画许多房子,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家里不要住帐篷。 第四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汶川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妈妈画出他们的孩子,让他们不再哭泣。 小组展示:配乐朗诵 作业:完成小诗。 课后反思: 上述几个片段中,我利用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期待中,一次又一次主动积极地进入文本,感受、朗读、品悟,从而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因此,上课伊始,我播放动画片《神笔马良》让学生也产生一种想拥有一支神笔的愿望,然后我问:“假如文中的小朋友也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什么?”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文中看看啦。 二、点燃火焰,生命涌动 有个心理学家指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学生将小树和小鸟的可怜体会的 入木三分的时候,我顺势利导让学生说说面对他们的无奈你会怎样帮助他们呢?学生一句句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心中的爱。那作者又是怎样帮助他们的呢?再让学生走进文本,感知、理解文本。 三 创设情景,引发阅读兴趣 创设情境,即带领学生进入一种教者设置的与阅读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中。将学生沉睡的情感唤醒,积极营造充满真情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探究课文的激情,从而为阅读提供强大的动力。 教学中,我通过看图听风声,把学生带进了寒冷的冬天,让学生看图说话,对课文内容相当于先进行了预测与猜想。进行了口语表达训练后,我问学生课文是怎么写小树的?又让学生回到文本,一个“缩”一个“叹息”与自身刚才的用词进行比较,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然后又创设情景,师生角色对话,把自己就当成那棵风中的小树,一次次的对话交谈中,角色的扮演中,学生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与孤独。这样的情景氛围一定要融于真个课堂,当学生不能读出小树的寒冷时,我没有评价,也不指导该怎么读,而是让学生再听风声,在呼呼的北风中,他自然就读出了那种味道,读出了他自己真切的感受。 在学习 “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这个句子时,我巧妙地创设情境,联系自身,构建一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学生的心。我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西西的不幸,先引导让孩子自己联系平时在操场上玩耍的情景,快乐地读“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然后话锋一转,一场无情的车祸夺去了西西的双腿,从此西西——“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一个“不能”,一个“再也不能”,强烈的对比中,孩子动容了。再通过排比句式感情引读在我们开心玩耍时“西西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字里行间无不感受着西西的不幸,和我们无限的同情,有几个孩子哭了。孩子们那颗纯真善良的心,在此时被激发。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记得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诗人。是的,儿童充满想象力、创造力。在儿童的心灵里,有赤子般的真情,有火山喷发般的力量。因而阅读绝不能局限在课堂所呈现的文本上,必然延伸到课外。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文本的一个空白,即课文后面的省略号,来引发孩子无限的爱心。课件出示:被污染的小河、双目失明的儿童、贫穷山区的孩子、四川地震后的场面......让学生感受这个世界不幸的人和事,激发同情心。然后仿写,“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这样的写话训练,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也内化了诗歌的语言,这是多好的积累语言,习作的机会呀,我怎能错过。 五、赞美激励,享受成功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不断对孩子的点滴成功给予充分的鼓励。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快乐,激发参与的信心,让课堂涌动生命的活力。 总之,整个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长久保持,做到乐学。 在“期待”中“悦读”《假如》教学案例 篇2活动目标 1、感受儿童诗的意境和韵律,尝试仿编儿童诗。 2、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诗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中各种树的贴纸。 2、挂图《假如我是一棵树》。 3、音乐磁带或CD(见小班上册)。 活动过程 一、表演朗诵诗歌,感受诗的意境。 1、教师:我们学过一首诗歌,叫《假如我是一棵树》,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再来朗诵这首诗歌吧。 2、播放背景音乐,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二、尝试仿编诗歌。 1、引发思考。 教师:假如你是一棵树,你愿意做诗歌里的哪棵树?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替换原有诗歌中的句子。) 2、幼儿互相讨论,用替换原有诗歌里的树、树的特点的形式尝试仿编诗歌。(教师巡回指导,倾听了解幼儿的仿编情况。) 3、分享交流。 教师:谁愿意来朗诵自己创编的诗歌? 四位扮演不同树种的幼儿,按照诗歌里的顺序分别朗诵自己创编的诗歌。(教师协助幼儿完整朗诵,可分别为幼儿贴上树的贴纸以示区别。)教师:你喜欢他们编的哪一句?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另请四位幼儿朗诵他们创编的诗歌,其它幼儿学说创编的好的诗句。 三、给儿童诗配画。 1、尝试将自己的想法画出来。 教师:假如你是一棵树,你愿意做一棵什么树?你会做些什么事情?请你把它画下来。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把想要创编的诗歌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2、分享交流。 教师:请你给好朋友看看你的画,让他猜一猜你仿编的诗歌。然后把仿编的诗歌朗诵给好朋友听。 在“期待”中“悦读”《假如》教学案例 篇3【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小树,太阳,小鸟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谈个性化感受 同学们,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你知道那枝神笔有什么特殊的作用么? 马良用这枝神笔为老百姓画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使他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想有一枝这样的笔?有位小朋友和你们的想法一样,那么,他要用神笔来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23课《假如》中看一看吧。 1、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诵,比比看谁听得最认真。(师范读) 2、听完朗诵,你有什么想法? 3、指名答。 4、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小作者用神笔画了些什么?(自由读课文) 5、指名答,师贴出相应的图画。 二、识记生字,谈个性化识记方法 1、你喜欢这篇课文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顺,并画出生字。 2、四人小组自学生字: ⑴ 读一读,相互提醒易错的生字。 ⑵ 想办法记住这些字。 3、汇报交流: ⑴ 抽读卡片,检查自学。 ⑵ 提出难记生字 ⑶ 学生针对难记生字,谈个性化识记方法。 ⑷ 在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 同学们,如果我把这些生字放在句子中你还能认识么?(出示句子) ①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 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② 让小树在冬天 也能快活地成长, 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③ 鸟妈妈再也不用 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 让小鸟呆在家里 苦等待,饿得哭泣。 ④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 画一双好腿, 还( )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⑤ 他再也不会只坐在屋里 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而是和我们一起 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⑸ 指名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读完后学生评价。 2、指导停顿: 今天咱们学的是一首小诗,和课文不一样,要能读出音乐美、节奏感。比如,第一行后虽没标点,但也要稍稍停顿。 3、自己练习,体会: 4、理解内容,指导感情: 感觉一下小作者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画这样一个太阳?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叙述:冬天到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正在这时,天空出现一轮红红的太阳,温暖的阳光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温暖如春,小树不冷了,在阳光下快活地成长。 如果你是这棵小树,你会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你觉得这一小节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5、试着练练。 6、指名读。 7、四人小组自学后两小结:读一读,议一议,弄清作者为什么画谷粒和双腿,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想办法读出感情。 8、指名读,检查自学成果。 9、选出读得好的小组介绍经验: 教师相机总结:读课文时,可以把重点字词加重语气,可以加上动作读,可以把自己想成小作者进入情境读,还可以想着诗中描绘的画面读。 10、学生练习。 11、男女赛读。 12、教师引读。 四、感知升华,扩展延伸,发展学生语言 小作者极其渴望有枝神笔,但却不是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见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用来干些什么? 小结:前面我们学过这样一句话:“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吧! 【评析】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我采用整体性阅读,适当点拨教学法。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每小节仍从整体入手,通过“读读—说说—议议—读读”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具体过程操作如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谈个性化感受: 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精华,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辟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学初始我先请学生听配乐朗诵,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接着自读课文后了解主要内容,提出问题:① 作者用神笔画了什么?② 为什么要画这些东西?以此引导学生概括文意,把握全局。在学生逐段概括时,我以简笔画的形式把大家概括的内容展示于黑板,既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又能感受诗中所蕴涵的图画美。 2、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交流个性化识字方法: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任凭教师无休止的“填鸭”,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先四人小组自学生字,相互提醒易错的生字,再向小组成员讲一讲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比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把它看成一幅画,培养个性化识字方法。接着全班汇报交流,先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自学成果,对于易读错或记忆有难度的字在全班交流,共同识记。最后组词,把生字放在句子中认读,进一步巩固字的音形义,突破重点。 3、细读课文,感悟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 这首小诗语言浅显,内容简单,学生极易理解,因此教学时使学生整体把握小结内容后,我把重点放在感情朗读上。先以问题激发学生情感:你喜欢这首小诗吗?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感情。带着这些问题开展自学,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读一读,议一议。一定程度后全班交流,自学小组以齐读方式展示自学成果,接着相互评议他们读得好在何处,(请优胜组介绍感情朗读的经验,此时教师可做适当点拨与总结),如何带着表情去读,可想象着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读,可把自己当成小作者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总之把学生读得精彩之处加以总结,学生用上这些方法继续练读。最后教师引读,达到背诵,从而解决又一重难点。 4、升华感知,扩展延伸,发展学生语言: 在学生充分阅读,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后,再引导学生回到整体,说说此时的想法与感受,比如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中受到什么样的启发,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爱心,并产生关爱他人的愿望,从而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最后扩展延伸,说说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干些什么?让学生尽情想象,畅所欲言,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培养爱心。 总之,整个设计我注意把学习的自主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在“期待”中“悦读”《假如》教学案例 篇4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学习目标分析: 1.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学习重点分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难点分析: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入题 口语三分钟训练。(神话故事:神笔马良) 二. 初读,学习生字,了解大意。 1.师导:马良的这支笔可真神奇,画什么,什么就变成真的,假如你有这样一枝神笔,你最想画什么? 2.揭题。 同学们的愿望都那么纯真而美好,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去看看另一个小朋友的愿望,她写了一首小诗《假如》,齐读2遍。 3.大声读课文,借着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4.小黑板自主识字----同桌互读----开火车领读----齐读生字。 5.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用“寻”和“食”组词说句子。 6.指导书写这两个生字。(“寻”有长横,“食”指导笔顺。) 7.轻声读课文,想象:善良的小作者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了什么? 8.小组说说。 9.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给小树画太阳 给小鸟画谷粒 给西西画好腿 三.分小节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导:冬天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的站在窗外,被风吹的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此时,你是什么心情? 2.导读小黑板上的词语:寒冷的北风,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指导带着感情读读这些词) “那么小树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啊?(阳光,温暖,关心…..) 这位小女孩是怎样帮助小树的? 3.读一读第一小节 4.指导朗读: 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于是,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太阳好温暖啊。这样,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的成长)谁带着快活的语气读一读? 5.指名读----评价-----再齐读。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引读:同学们,当你十分饿了的时候,在家等妈妈,你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小鸟的心情和你一样,所以他只能在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地哭泣) 2.指导用同情的语气读这两个词。 3.指导读第二小节。 “小作者想到小鸟的可怜就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高兴)那就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第二小节。 4.指名读----学生评----师生接力读,读出感情。 (三)学习第三小节。 1.导:同学们,西西是不幸的,因为她失去了双腿,然而他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像作者一样善良的人在关心着她。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西一定会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快乐的追逐游戏,让我们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吧! 2.指名读,读出深情。 3.齐读。 (四).学习第四小节。 1.想想小作者只画了这些吗?你怎么知道的? 2.假如你有一只神笔,你想给谁画什么?为什么?(指导用“我要给……”说句子。) 3.从这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师小结: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真的很感动,因为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爱心,都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愿!(板书:爱心。并画出大爱心图。) 四.合作练读,感悟全文。 1.合作读。 2.配乐朗诵。 同学们,我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献出我们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吧! 五.指导看着板书背诵。 在“期待”中“悦读”《假如》教学案例 篇5活动目标 1、学习围绕"假如我是——"主题,大胆地、连贯地讲述自己的愿望。 2、尝试大胆想象讲述自己想当什么人,想做什么事。 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积极表现自己。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里与家长讨论过有关"假如自己是谁''的事情,对这个方面的话题并不是非常陌生。 2、人手一张纸,一支记号笔。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谈话主题。 教师:现在,我们都是小朋友,以后,大家会慢慢地长大,长大了你想做什么呢?假如你是,你想做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想当的人物,以及想做的事情,让小朋友与同伴交流,教师在幼儿讲述过程中,注意倾听幼儿讲述的情况,引导幼儿围绕话题交谈。 2、教师采用平行示范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 教师:大家想一想,自己长大了,要做什么人?假如你是xx人,你想做什么事呢?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在集体面前自由讲述。 教师:假如我是宇航员,我要驾驶着宇宙飞船上天去旅行,我要到月亮上去荡秋千;我要到太阳上去吃烧烤;我还要到其他的星球上去探险。去探索宇宙更多更多的秘密,那时侯,我是多么开心、多么神气呀!小朋友,你想去吗?那就让我这个宇航员带你们去旅行吧。 3、通过提问,幼儿尝试比较连贯地想象并讲述。 教师:假如你是谁,你想做什么事?实现了你心中的愿望后,你心里感觉怎样?鼓励幼儿根据教师讲述的线索,想象自己想成为一定的角色,做出自己想做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感受和体验成功后喜悦的心情。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讲给大家听听。 教师鼓励大家敢于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请5名幼儿讲述。 4、丰富幼儿的词汇和经验。 教师:当你完成了你想做的事情后,你的心情会怎样呢?除了"开心"你还有哪些感受呢?(鼓励幼儿想出:兴奋、神气、自豪、快乐……)5、进一步扩展幼儿的话题,巩固已有的谈话经验。 教师:你除了想做刚才你说过的事情外,假如你还是,你还想做什么呢? 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线索,进一步谈谈自己的想法。 6、启发幼儿尝试把自己想象的内容记录下来再进行讲述。 教师:小朋友,你们都有许多非常好的想法,你们可以先用笔画下来,画好后,再讲给同伴听。(幼儿尝试绘画并讲述)活动建议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拓展想象空间,启发幼儿将自己想象成各种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并尝试进行讲述。 教学反思 1、这节课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孩子们创编了很多优美的句子如“假如我是一名超人,我要飞到外星球,和外星人一起玩游戏”、“假如我是医生,我要医治好多好多的病人,让他们健康地生活”“假如我是老师,我要和我的学生一起唱歌跳舞,一起游戏”等等。大部分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兴趣很浓厚,整个活动中的气氛很活跃,只有极少部分的幼儿有些害羞,不善言谈。 2、在整个活动中,我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同时可以让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活动中,通过不同职业的鲜明对比,激发幼儿的思维以及想象能力,培养幼儿说的技能,同时,让幼儿对社会各种职业有一定的了解,萌发热爱劳动者的情感。 3、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注重拓展想象空间,举一反三,启发幼儿将自己想象成各种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并尝试进行讲述。 在“期待”中“悦读”《假如》教学案例 篇6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结束,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教学目标: 1、认识“良、缩”等生字,会写8个生字中的4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朗读过程中,注意诗歌的节奏性。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在朗读过程中,注意诗歌的节奏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你知道那枝神笔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吗? 2、马良用这枝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实现了他心中的愿望。你们想拥有这样的神笔吗?有一位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非常渴望拥有马良的神笔,因为她想用马良的神笔做许多许多的事,她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假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 1、请小朋友听一听课文录音,比比看谁听得最认真。(播放视频) 2、刚才大家听录音时专注的神情,老师看出了你们也非常喜欢这篇课文。请小朋友们轻轻把书翻到108页,在读书之前,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温馨小提示:(大屏幕出示) 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向老师或周围的同学请教 ③把圈出的生词多读几遍,用心记一记 3、学生自由读文 4、检查识字 (1)课文中藏了好多淘气的生字宝宝,现在它们连着词语从课文中跳了出来,你能在拼音宝宝的帮助下叫出它们吗?(自由练习后指名领读) (2)没有拼音宝宝的帮助,你还能正确地叫出它们吗?(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顽皮的生字宝宝又单独跳到小朋友们的面前,谁能当小老师来领读、男女生比赛读 (4)交流识字方法 (5)巩固识字:摘苹果的游戏 5、检查读文 三、再读理解 1、小声再读课文,思考:(大屏幕出示) ①“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②假如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文中的小作者都想做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汇报,板书 3、再读小作者的三个愿望 4、小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下节课我们再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四、写字 1、出示生字 2、认读、组词 3、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容易写错的地方提醒大家 4、指导书写“哭、食” 5、练习书写 在“期待”中“悦读”《假如》教学案例 篇7《假如》是一篇文字优美、情感丰富的儿童诗,主要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弱势群体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这首诗歌在写作特色上,结构相同,结尾用省略号留有悬念,便于想象,语言通俗,朗朗上口。本课教学,我注重情境创设,以“师情”激“生情”,以“语境”创“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品读、领悟。 1、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亲”。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凭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 本节课我努力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如在教学第一、二小节时,通过多媒体,创设“小树在寒风和大雪中受冻”、“小鸟在鸟窝里孤零零地大哭”两个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调动多种感官,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小鸟的孤单。这样,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 2、引导想象,升华情感。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发展学生创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在教学第一小节时,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换位思考。“你就是寒风中的.一棵小树,你会怎么样?”在第二小节中,让学生发挥想象,“鸟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它会飞过哪些地方?会遇到什么困难?”通过想象,感受鸟妈妈的艰辛以及小鸟等待妈妈的焦急,在想象中帮助学生理解了小鸟急切需要食物的心情。 3、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适合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而且这篇课文的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干些什么?让学生尽情想象,畅所欲言,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培养爱心。 在“期待”中“悦读”《假如》教学案例 篇8【教学目标】 1、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良、食”,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自主、合作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地读,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 1、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第一节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难点】 读悟结合,体会情感。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 你们都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谁来给我们简单讲讲。 听完故事后,你们觉得马良的神笔神在哪儿? 马良用神笔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你们想不想也有一枝马良这样的神笔呢? 一、故事导入,情感铺垫。 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来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她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就叫做——《假如》。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大家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想听听小姑娘的心愿吗?师范读。 你们想读吗?你可以学着像老师这样读诗歌,注意把诗歌读通顺,找到藏在诗歌里的生字宝宝,把它们读准来。 2、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词语,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 (2)、“还”字还有另一个读音,你知道吗? (3)、那些带拼音帽子的生字宝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4)、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 (5)、它的小伙伴也走了,我们把它们也送回家吧。读单字。 3、学写字 (1)、屏幕上还有两个生字宝宝(良、食)不肯离去,它们说想考考大家能不能写好它们。看看这两个字宝宝,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不能给我们提醒一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师范写,学生练写。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可爱的字宝宝已经跳回了课文中,让我们再去读一读诗歌,看那个小朋友许了哪些愿望。 2、你能把课文里的小朋友的愿望连起来说一说吗? 四、读悟结合,体验情感。 这么多的心愿你想实现哪个,就请你把那节诗读一读。(以下教学环节随机) (一)、学习第一节 图1:一棵光秃秃的小树在寒风中独立。 2、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击课件,随机出示与图相对应的句子。 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3、请你们也来做一做这棵小树吧!创设情境。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你在叹息什么? 全体小树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4、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多么惹人怜爱,这位小女孩怎么帮助小树的? 有了这红红的太阳,它就能 ——快活地成长。 5、小朋友,你想和这样有爱心的人交朋友吗?你真的愿意去帮助寒风中的小树吗?那谁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读出来?指名读 6、那我们一起把心里话读出来吧:齐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看!鸟窝里的小鸟儿在干什么呀?(课件出示小鸟图) 2、此时的鸟妈妈到哪儿去了呢? 理解:“遥远”“寻食”。想像说:鸟妈妈会飞到哪些遥远的地方去呢? 小鸟在家等得多—— 理解“苦苦” 3、朗读指导。 4、善良的小朋友是怎么帮助小鸟的,请你来读出他的帮助。 (三)、感悟读第三小节。 1、谁最想帮助西西,指名读,读的怎样? 没有好腿的西西过得怎么样? 当我们在运动场上玩单杠时,西西呢? 当我们在花园里捉迷藏时,西西呢? 当我们在操场上玩滑板时,西西呢? 引读“他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有了好腿呢?你能读出不同的感受吗? 2、我们来一起有感情读读第三小节,让西西感受到我们和作者对他的爱! (四)、学习最后一小节 小朋友的愿望只有三个吗?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指导朗读。 (五)、配乐诗朗诵。 小朋友的帮助让小树不再寒冷,让小鸟不再挨饿,让西西不再可怜,你想对这个小朋友说什么?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歌,读一读这美好的祝愿。 五、拓展想象,升华情感 假如有一天,马良的神笔真的到了你的手中,你会为谁画呢?能学着课文的样,也来当当小作家吗? 六、总结 你们写得多好啊,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孩子都和文中的小作者一样都有一颗美好善良的心灵, 希望你们能将爱的种子撒遍周围,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美好。 教学反思: 时隔一年又上二年级的课,这时的我已经升到四年级了,怕自己适应不了低段的教学,我提前15分钟去班上和他们见面。这个班的孩子很可爱,热情地和我交谈,我也尽量用孩子气的语言接近距离。 这次上课我最大的感触是,生成的课堂更精彩。以前上课,我总是用心背熟自己的教学设计,包括课堂用语,可能语言流畅些,但自己太关注教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生成。这节课,我更多地关注来自学生的声音。当一个孩子质疑:“西西又不是这个小朋友撞残的,为什么要去帮助他呢?”时,我抓住了这个学生的质疑来调整教学设计,决定在第一课时先教第三节,这正是学生最需要的学习啊! 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关键词句去理解课文,感悟情感。虽然是低段的教学,我认为语文教学决不能忽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决不能重人文而轻工具。所以,我采用调动学生的情感经验的方法来理解小鸟的“苦苦”等待,用创设情境,对比引读的方式来体会西西的“不幸”,先感受沉重,激发帮助的欲望,让学生用心读出不同的感受。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的朗读进步了。 但是,这节课也有不少遗憾。学生积极性不是很高,发言面不广,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光是口头的表扬还不够吧。而且这首现代诗,颂扬帮助他人的情感,如何唤醒现代小孩对他人的关心,激发他们的情感,还要采取很多手段。比如多用直观的图片来刺激,用音乐来渲染。诗歌的朗读对于低年级的小孩也是难点,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确实不容易。开课时,我试图用自己动情的范读去打动他们,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示范诗歌朗读要有节奏,要求他们学着这样读。但是,效果并不如我预期。杨老师建议范读时配乐,应该会更富有感染力吧。其实我也想过,考虑到下面的环节也有配乐,就放弃了,还真应该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还有教学第三节时,我提问:“西西是个怎样的孩子?”孩子没答到点,我又换问:“西西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孩子才答到。这样的问题设计太窄,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陈校长建议问:“你读懂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应该更有益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我想,教学还是经验说话,对于教材的把握、教案的设计、学情的考虑、课堂的调控,都是我要努力学习的。 在“期待”中“悦读”《假如》教学案例 篇9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培养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启发学生爱他人、关爱环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朗读要随感情读出变化来感悟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 设计理念: 以读代讲、读中领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本课利用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中充分调动学生对本文的感悟,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体现合作意识,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感、人格的目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动画,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课题:马良到神笔后他用神笔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呢? 2、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是有关马良神笔的。你们想知道课文中的小女孩用他的神笔干什么吗? 3、板书课题:《23、假如》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2、同桌相互学习生字的读音、字形、结构。 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情况。(利用不同形式认读) 4、巩固学生识字。(出示水果树,每种水果里藏有生字。)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式读) 4、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感情基调。 四、复习要写的字,指导书写 1、复习步骤:记住字音,认识字型,扩词,用词说话 2、小组交流。 A、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B、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注意重点的提示 4、评议学生的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二、再读课文,感悟语言。 1、指名学生读课文。(接龙读) 2、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诗中的小朋友要实现哪些愿望? 3、分组学习 A、课文用三节写了作者的三个愿望,你最喜欢哪个小节?在组内读一读。B、在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小组交流。C、你认为这一小节中哪个句子,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5、交流自学情况 6 、感悟句子 A、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B、扩展说话:我要给——(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出示句子) 7、感情朗读课文。 想一想:“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朗读时应该怎样读?(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A、读懂了你喜欢的小节,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把他读好?B、多种形式朗读。C、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2、同桌相互读读背背。 四、扩展活动 小组讨论:课文中最后一段没有说为谁画什么,你能仿照课文发挥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写出你的愿望,像课文里的小诗歌一样。回家在把你写的愿望画出来。 在“期待”中“悦读”《假如》教学案例 篇10一、说教材《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 二、说理念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标1、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点】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四、说教学流程 通过回忆故事引入,导入课题,再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同桌互助,合作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生学会了生字词语后,再读诗歌,边读边想:小诗人给谁画了些什么?初步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接下来,再分节学习诗歌,通过看图,想象,朗读,感悟诗歌的情感,在学习第三小节时,通过观察图片,展开想象,根据课件提示回答,西西没有一双好腿,他不能,非常。和有了一双好腿,西西可以,他是多么。进行对比,再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西西没有一双好腿,是多么的伤心,有了一双好腿,又是多么的开心。从而感受到小诗人关爱他人的善良的心。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情感:虽然我们没有马良那样的神笔,但是我们都有助人为乐的善良的心,有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们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最后以欣赏歌曲结束教学。 五、说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教学,按照我设计的环节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背诵课文,通过学习,激发了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时间没有安排好,前面在导入和识字教学上花费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朗读感悟,情感体验这一环节时间太紧,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小作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在让学生仿写诗歌时,没有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发言。还有,课堂生成没有有机进行引导。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力争取得进步。 在“期待”中“悦读”《假如》教学案例 篇11【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提问引入:同学们知不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最喜欢马良什么?你知道他用神笔画了些什么吗? 2.师:是啊!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作者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23课“假如”。(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两遍。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字教学 1.范读。师:你们想知道诗的内容吗?先听老师读一遍。我读书前,你有什么悄悄话告诉我吗?(让学生逐一说出朗读时的具体要求)你们要边听边思考:假如有什么?(待学生回答后)师:课文中几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2.整体感知,识字读文。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语。 师:你们也想像李老师这样读吗?我相信你们比老师读得好!不过,现在有几个小淘气在和你们捉迷藏,你们能找到它们吗?请大家一边读书一边用铅笔勾出生字词语。 (2)说出生字朋友的名字。 师:这几个小淘气都找到了吗?你们的这些小淘气朋友叫什么名字呢?请看课后“我会认”里的生字。请把每个生字朋友的名字叫三遍,你刚才读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3)送生字”回家”。 师: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蹦蹦跳跳地又回到了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快!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在做什么呢?谁愿意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4)找“朋友”。 师:你们在课文中都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那么离开课文你还认识吗?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找朋友”,一个同学读、一个同学找,找到一个领着大家读两遍,并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 师:9个生字都找到了,你们仔细看看有些字是好朋友,组在一起是个词。现在从这9个生字中找朋友组词。(寻食、健康)文中说:“谁到哪里去寻食?”在文中找出含有“健康”的句子读一读。 (5)识记生字朋友的样子。(小组讨论交流) 师:9个生字朋友都认识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不然的话你会叫错朋友的名字,多不好意思啊!请四个人为一组讨论一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6)与生字广交“朋友”,并送“朋友”回家。 师:这些可爱的小淘气可以交许多朋友(组词),请你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小淘气帮它找朋友,再把你找的朋友送回家。(就是用组成的词说一句话) (7)凭借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读文感悟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共写了几小节?写了小作者的几个美好的愿望?(待学生读文回答后)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2.小组内互读。 师:在这三个小节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抽人读)请大家在小组中读一读,四个人每人读一小节,看看谁是最佳小小朗读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 二、有感情朗读课文 1.小组内交流。 师:在你读的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假如你是小树(或小鸟、西西),你心里会怎么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感悟句子。 师:读读句子。你喜欢哪个句子,能说说为什么吗? 我要给小树画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我要给小鸟画许多谷粒。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3.拓展说话。 师:你能用”我要给……”说一句话吗? 4.创设情境诵读这首诗。 (1)第一小节。师:马良的神笔可真好啊!能画出这么美的画。请女生看图,男生读第一小节。 (2)第二小节。师:你们喜欢可爱的小鸟吗?会学鸟叫吗?男生小声学鸟叫,女生轻声读第二小节。 (3)第三小节。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与这首诗有关的画面(抽人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5.赛读。 师:你们敢跟李老师比比吗?我读两行,你们读两行。一、二组与三、四组赛读;男生与女生赛读;学生边读边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读。 6.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7.指导背诵,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三、拓展活动 1.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些什么呢? 2.大家说得真好,我相信你们会画得更好对吗?请你用小画笔把你们的美好愿望画出来,能写的小朋友呢,把你的想法像书上的格式写一写。 3.抽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画的什么?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注意下边有老师和同学,你该怎么说? 四、指导书写 1.复习要写的字。记住字音,认识字形,扩词、用词语说句子。 2.小组交流。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重点提示: 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双:左边的“又”写得稍窄些,捺变点。 食:上面的“人”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笔是点。 操:右上方的三个口要写得扁而小,不要超过横中线。 场:右半边不容易写好,加强范写指导。 五、总结 师:如果我们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附:板书设计 :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假 如 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有神笔)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 …… 在“期待”中“悦读”《假如》教学案例 篇12【说教材】 本次习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习作。要求写想象内容,围绕“假如我会变”,展示学生的童心、童趣和梦想。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幻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孩子们的想象是他们聪明才智的表现。中年级的学生习作就是要不拘形式,自由表达。习作要求是: 1、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故事。 (要求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 2、在故事里,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 (自由表达,大胆想象) 3、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改一改。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2、初步掌握写想象作文的方法,并能通过一定的课外阅读来丰富课堂写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指导学生在想象中能够编一个故事。 【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是想象作文,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想象作文的过程无疑是创造思维的过程。因而,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幻想,善于联系,敢于质疑。要重视学生的创造劳动;在想象作文的过程中,对有突破性见解的学生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 【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2、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写作要求以及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美好心愿。 【说过程】 (教学思路、教学策略、板书设计)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同学们,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指名回答。 2、师:我的心愿可多了。我想穿越时空去会古人,揭开古老的历史的谜底”;我想登上时光穿梭机,到未来去看一看;我真想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钻到他的脑子里瞧一瞧,我更想拯救在死亡线上挣扎绝症病人…… (学生作文的运思过程已不再是审题──立意──选材──组材的习惯套路,而变成了发现问题(表达心愿)──联想──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同时,本课的教学理念,即让孩子说自己关注的问题并展开想象,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不约束学生。让孩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3、同桌说说自己的心愿。 4、这么多心愿能实现吗?(不能)谁说不行,看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西游记》动画剪辑片断: 同学们,还记得《西游记》中孙悟空和二郎神斗法的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重温这个精彩的场面吧!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二、学生自由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口头作文 1、想想: 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和孙悟空一比高下呢!咱们也来变一变呢?想一想,你也在变,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一粒药丸,福尔摩斯……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美好愿望,你变成了什么?(拓宽写作的思路) 2、指名说说: 我的愿望是什么?我变成了什么? 教师随机点拨:变的人可以是现实中的风云人物(国家领导、运动员、歌星等)、身边的人(亲人、同学)社会上的(清洁工)、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历史的(伽利略、毛泽东)科幻人物(蓝猫、外星人)、动物、植物等等。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食品卫生、穷人、自然灾害等等。 (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还有一双想象的翅膀。写想象习作,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联想甚至是幻想。小学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善于想象和幻想,是小学生最宝贵的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将变得斑斓多彩,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不受任何限制,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想想: 我变成了以后,干了什么事情。 (加深立意的深度) 4、请4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你们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自己变成了什么?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听清之后,你也可以给他提问题,来帮助他把变了后干了什么事情的过程丰富起来,好吗? (小组合作学习,在交流中拓宽思维的深度,丰富“变”的过程。在口语交际中使学生感悟到习作的思路。“说清楚”,为“写明白”奠定基础。) 5、小组选代表交流: 同学们交流得非常愉快,谁愿意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分享呀? 6、其他同学倾听──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教师注意点评:学生思维的广度及深度。 7、教师小结: 其实,说出你的心愿,你变成了什么,然后干了什么,把这些连起来就是一篇很生动的想象作文了。 (渗透习作思路。) 三、写作 (学生在乐曲中完全放松,展开想象,沉浸其中。) 同学们,大家想象丰富多彩,各有千秋。拿起笔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灵感稍纵即逝,把你想到的快写下来吧!你可以给文章,自己加个小题目。 四、写完后,读给爸爸或妈妈听,听听他们的意见,修改一下 (改和写同样重要,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板书】 (教师根据学生的述说,随机板书) 我想变 想象丰富 在“期待”中“悦读”《假如》教学案例 篇13教材简析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良、食”等生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地读,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初步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积极,乐于和同学交流识字的方法,大方自信汇报自己的识字感受和收获。 2.初步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 1.通过自主、合作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地读,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初步有所感悟。 教学难点 积极,乐于和同学交流识字的方法,大方自信交流自己的识字感受和收获。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讲个故事,题目是《神笔马良》。课件出示:神笔马良图 马良是一个人的名字,跟老师一起读:liáng.从前有个叫马良的孩子,他很喜欢画画,可是家里太穷了连支笔都买不起。他常常想:要是自己能有一支画笔该多好啊!后来,有个白胡子老人送了一支画笔给他,而且那支笔还是一支神笔呢!马良只要画什么他面前就会出现什么。从此,马良就用这支神笔为穷人画了很多需要的东西,像可以帮助人们耕田的牛马等。帮助了很多人实现了他们的心愿。 2.小朋友们,你们想要一支马良的神笔吗?大家一定是有很多心愿想实现。有一个小作者也跟大家一样,有很多心愿想要实现。他把他的心愿都写进了一首诗歌,题目是《假如》。课件出示:假如(板书并齐读课题) 3.假如是什么意思?谁能给它找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板书:如果、要是) 4.“假如”的“假”我们读第三声,我们还学过它另外的一个音是“jià”。给它组个词语是“寒假”的“假”。(板书:假如、寒假) 5.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多音字。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神笔马良》的故事,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 二.读诗歌,识字 1.现在让我们一看作者在《假如》中写了哪些心愿吧!谁来读一读“朗读要求”。 课件出示 1、用喜欢的方式,正确地朗读课文,并标出小节。 2、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3、读完后跟你的小伙伴一起打败生字宝宝。 2.请大家打开书,按照大拇指宝宝的要求朗读诗歌。 3.大家可真厉害啊,这么快就完成了。瞧,生字宝宝都跑到我们的屏幕上来了,小伙伴们赶紧来认一认吧! 课件出示:寻找、马良、双腿、操场、粮食、不幸、哭泣、身体、窗前 4.有哪些小伙伴能一起来挑战呢? (正音“良、双、场”后鼻音,“食”整体认读音节,翘舌音。) 5.看样子生字宝宝带上拼音难不倒大家,那我们去掉拼音你还敢来挑战吗? 课件出示:寻找、马良、双腿、操场、粮食、不幸、哭泣、身体、窗前 我们一起来开火车,几号火车开起来?(两组开火车认读,教师指读) 6.大家都会认了,那你还能用新认识的词语宝宝说句子吗,喜欢哪个词语就说那个。 7.会认会说话,我们单独见到它们的时候也要认识。现在我们一起来点兵点将认认它们。 课件出示:寻 良 双 食 操 场 哭 体 8.大家都认得这么好了,那你们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的啊? 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字 “寻”字,横山加个寸,要提醒学生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横山中间一横短,寸字横写在横中线上。 “良”字,“很”字去掉偏旁头上加一点 。“食”字人字头个良,良字捺变点。在书写前重视食和良字的最后一笔的不同。 “哭”字,上窄下宽,可用拆字法,分解为两个口和“大”再加一个点;也可想象“哭”字的两个口像一双眼睛,一点是一滴挂在眼角的眼泪。写时,中间的横笔在横中线略上一些,一点在右“口”之下。 8.有了这么多好的记字方法,相信大家都记住了。那我们一起来玩高速闯关和喜羊羊摘苹果的游戏。。课件出示 9.大家真是太棒了,把这些生字宝宝都打败了。会认还要会写,现在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两个字。(写“良、食”。)大家先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字都有一个“良”字)这两个“良”字是一样的吗?(不一样,第一个“良”字最后一笔是一捺,而“食”字下面的“良”字最后一笔是一点。)我们一起来写(小小手,跟你写)注意:“食”字的“人”字头要写得舒展一些。最后一笔是点,不能写成捺。谁能给这两个字找找朋友?(良好、优良;粮食、食物) 10.下面请大家在书上写好这两个字。写好了的就伏好休息一会。 11.这些字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后,再让学生看清整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描红、仿写,最后可听写。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自学生字,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主识字的能力。写字是低年级的重点,随文识字更能理解词义。连词造句,培养说话能力。 三.读诗歌,找心愿 1.刚刚的生字宝宝跳啊跳,跳到我们的诗歌中去了,你还能把它们认出来吗?那谁能来读一读它的朗读要求。课件出示:认真地朗读诗歌,找出小作者的心愿。 2、小作者有哪些心愿,谁能来说一说?你在哪一节找到的?给我们读一读这一节。如果大家也找到了作者的这个心愿,那大家也一起读一读。男孩子们、女孩子们分别读一读第二、三个心愿。 3、这一节中也有一个多音字,是“还”。它还有一个读音是“ hái”。给它们各自找个朋友。(板书:还书;还有)课件相机出示:3节诗歌对应的图文 4、小作者写到的这三个心愿中你喜欢他的哪个或哪几个心愿?把你喜欢的那些心愿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以读促思,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挖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情知体验,培养学生读书能力。 四、课后作业 朗读整首诗歌 在“期待”中“悦读”《假如》教学案例 篇14设计意图 1.“诗化心灵”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净化美化学生心灵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读为主线”的思想。学生口念成诵,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想象着美好动人的图景,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延伸课文内涵,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教学中,我想体现如张志公先生所说的:“语文教学,要带领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来”就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回”就是从思想内容又回到语言文字上,我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多角度互动对话,并利用板书的变化,在对话中,带领学生进入文本,触动心灵,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情感,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3.在积极倡导新课改大潮的今天,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在第四届全国阅读教学赛课会上曾说:“语文教学一定由“死”变活,由“封闭”走向“开放”,但牢记语文是语文,不忘自己的使命,防止过于热闹浮华再蹈,费时多而收效微的覆辙”明确指出语文课要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模仿、想象说话训练等理解、感悟字词的精妙与意蕴。 4、升华感知,扩展延伸,超越文本,情感升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带领学生走进文本,领会作者的爱心,学生自然产生关爱他人的愿望,从而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最后扩展延伸,说说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用它来做什么?让学生尽情想象,畅所欲言,进一步发展语言,培养爱心。最后让学生说说如何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使学生情感升华,最后再激情寄语,使学生的情感超越文本,高潮迭起。 5、课程资源 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设想也将变成一纸空文。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开发和利用好这无所不在的课程资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由此,我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借助课件及音乐资源等进行直观教学,帮助理解文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亲和力,洋溢着快乐与情趣,也是为了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 教材简析 《假如》是二年级上册的一首清新感人的儿童诗,小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适宜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美好愿望,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认读9个生字及8个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书、感悟、体验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点: 1、 识字和写字; 2、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难点: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课前准备 cai课件 第一课时 一、了解《神笔马良》的故事。 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在“期待”中“悦读”《假如》教学案例 篇15全文共6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授导型教学设计--假如没有灰尘。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第2自然段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3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4至6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1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6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独立的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导入课题时,先让说说灰尘在人们的眼中是怎样的?然后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4—6自然段,从填表中弄明白灰尘的特点、用途及说明方法。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尤其是表格的设计体现了授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把握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最后请学生用一段话回答课文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设问:“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这样让学生自己得出事物的两面性。 教师教学准备: 1、全面分析课文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阅读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课堂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 ②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③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领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些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可以说,从室内到室外,从城市到野外,从平原到山区,从沙漠到海洋,只要有空气的地方几乎处处都有它们的行踪。猜猜它们是谁?猜得很对!板书:灰尘。 2、在人们的眼中,灰尘是怎样的呢? 预设生:在人们的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你概括能力真强!(教师板书: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危害健康) 3、难怪文中作者周元桂这样说到——出示诗句:“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已经预习了,你能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吗?(“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勿”是“不要”的意思,“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4、是啊!这就是灰尘,它散落在窗台桌面,污染环境;漂浮在空中,如影相随、传染疾病,所以人人都讨厌它。假如没有灰尘,这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补充板书:假如没有)下面,我想检查一下大家自学情况,请看大屏幕— 二、课前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 尘埃直径削弱散射单调勿用来源 依附较高饱和性能湿漉漉古往今来晚霞朝晖 闲云迷雾彩虹日晕气象万千调节气候 2、指名读文,教师正音。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预设生:课文主要讲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过渡: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灰尘的?快速打开书50页— 三、课中引导自学,深入探究文本 ①先默读3—6自然段思考:灰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和作用的? ②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教案《授导型教学设计--假如没有灰尘》。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2、交流反馈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细小削弱阳光列数字、作比较、作假设不加选择地散射七色光不会使天空始终呈蔚蓝色举例子、作比较、作假设具吸湿性调节气候,气象万千举例子、作假设★课件出示: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庞然大物”是指庞大的东西。这段话首先运用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灰尘的大小,接着又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的事物更加具体、真实、生动。 ★课件出示: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这段话先写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变弱,因而光线柔和、不刺人眼;接着又运用假设,说明没有经过灰尘散射的阳光非常强烈,使人睁不开眼睛。通过对比说明,突出灰尘的重要作用。(板书:阳光变柔和) ★指名读课文第5段,谈谈朗读体会。略(板书:天空不会始终蔚蓝) ★课件出示: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汽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而形成闻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地漂浮。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严重的是,天空中难以形成云雾,也难以形成雨、雪来调节气候。从地面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逐渐增加,大气中的相对湿度不断上升,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此外,由于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折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 这段话从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这一特征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板书:调节气候气象万千) 过渡:有了灰尘,大自然才有绚烂的朝霞夕阳,有浪漫的晨雾冬雪,有清丽的野花秀木等迷人景象,真是气象万千,美不胜收啊!假如没有灰尘,这世界?——请同学们快速 ①划出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读一读,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课件出示: a、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b、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由于只存在气体对阳光的散射,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 c、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就多么单调啊! 预设生:读了这三句话,我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由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要正确认识。(板书:危害大作用广) ★小结: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②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举例说明。 交流反馈: 预设生:风清凉刮倒火水用发洪水又会怎样?火用处火灾…… ★小结: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板书:两面性)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吧!齐读课文。 过渡:要想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请你阅读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这本书吧。只有去读整本书,知识才能得到有效的积累。(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有空去阅读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 四、课外自学,巩固课内 小练笔: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假如没有灰尘 污染环境阳光变柔和 传播疾病天空不会始终蔚蓝 危害健康调节气候气象万千 危害大→两面性←作用 教学反思 授导型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己活动,从而发现知识、获取知识,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尽量让教师的“讲坛”变成学生的“学坛”。我想,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应该遵守这一原则。 虽然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很清晰,能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较好地补充文本的空白,使学生拓宽其知识面,跟学生很好地进行互动,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交流知识。但学生的概括能力还达不到很好的要求,出现不够精确的情况,原因在于全班交流时,学生读的还不够,导致说的还不透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