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观舞记》教案
范文

《观舞记》教案(通用13篇)

《观舞记》教案 篇1

  《观舞记》课文

  我应当怎样地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的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但是,朋友,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不向你吐出我心中的“咿哑”?

  我不敢冒充研究印度舞蹈的学者,来阐述印度舞蹈的历史和派别,来说明他们所表演的婆罗多舞是印度舞蹈的正宗。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内行地赞美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是怎样地“本色当行”。

  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的飞动的“美”!

  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

  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的一闪!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了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一段一段的舞蹈表演过(小妹妹拉达,有时单独舞蹈,有时和姐姐配合,她是一只雏凤!形容尚小而工夫已深,将来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发现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较精采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我实在描写不出,只能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来包括了。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这众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他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卡拉玛和拉达还只是这棵大榕树上的两条柔枝。虽然卡拉玛以她的二十二年华,已过了十七年的舞台生活;十二岁的拉达也已经有了四年的演出经验,但是我们知道印度的伟大的大地母亲,还会不断地给他们以滋润培养的。

  较使人惆怅的是她们刚显示给中国人民以她们“游龙”般的舞姿,因着她们祖国广大人民的需求,她们又将在两三天内“惊鸿”般地飞了回去!

  北京的早春,找不到像她们的南印度故乡那样的丰满芬芳的花朵,我们只能学她们的伟大诗人泰戈尔的充满诗意的说法:让我们将我们一颗颗的赞叹感谢的心,像一朵朵的红花似的穿成花串,献给她们挂在胸前,带回到印度人民那里去,感谢他们的友谊和热情,感谢他们把拉克希曼姐妹送来的盛意!

  《观舞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语句,熟读课文,了解印度舞蹈的艺术瑰丽,体会比喻和排比句的作用。

  ★态度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价值观: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吸取精神营养,开阔胸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展开想象,领略印度舞蹈的艺术之美。

  2.品味语言,感受魅力所在。

  计划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老的民族造就古老的文化,古老的文化是记录人类文明历史的宝库。本学期

  我们感受了来自迅哥儿家乡带有呢土气息的乡村戏剧——“社戏”,那月下神形兼备的绘画艺术——“竹影”。还有那巧舌如簧的高超表演——“口技”,这一切无不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历史的进步。今天,的冰心女作家又给我们带来一场美幻绝伦的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不相信?还是让我们先睹为快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运用自己喜爱的朗读方式,自主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之后,让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3.教学小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一次观赏印度舞蹈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古老的印度

  舞蹈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三、课文探究

  (一)探寻“舞蹈美”

  课文中作者说到:“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到的飞动的‘美’!”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的表演是一种“飞动的美”,同学们,我们也是欣赏者,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她们姐妹俩的表演,但是印度舞蹈的美已尽在作者的笔下了,请仔细研读文中有关卡拉玛姐妹表演的语段,请同学们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们的”这一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现自主阅读,勾画圈点。

  小组前后四人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全班交流。

  教学小结:

  本文就是从卡拉玛姐妹俩的身体、服饰、神态、心灵等方面来写这印度舞蹈

  “飞动的美”。

  (二)探寻“语言美”

  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俩那“飞动”的印度舞蹈美,这一感受让我们久久不忘!这都源于作者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现在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你认为写得最精妙的句段,体会一下这些语段的“精妙”所在。

  1.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寻找“精妙”句段,仔细体会。

  2.全班共同交流,教师倾听引导。

  小结:这一篇文章作者注重将“视觉效果”与自己的“主观感受”相结合,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比喻句,使文章的语言摇曳多姿。

  四、质疑解惑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对于文章内容,尤其是对一些富有深意的句子的理解,你还有什么不懂吗?请提出来,我们一同来解决。

  学生质疑,全班共同解决。

  五、布置作业

  1.本单元我们曾学过另一篇有关舞蹈的文章,那就是《安塞腰鼓》,请同学们比较一下本文与这一篇文章的异同。点拨提示:从内容、语言的表达、主题、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可以表格的形式写出探究结果。

  2.积累本文自己不懂的生字词,摘抄本文中出现的关于对歌舞描写的精彩故事文。

  教学反思

  《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是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形象生动地表现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尽可能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激发了读者的想像空间。使读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时,仿佛身临其境地欣赏了舞蹈艺术所特有的形体美,以获得语言和舞蹈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首先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其次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教师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以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宗旨。指导学生学习这样的文章循其形、入其境,品其情,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美;深入文本,发挥想像,通晓文章的情理,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强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

  1、创设情境,以舞导入: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2、配乐朗读,整体感知:本文语言质朴、明朗而优美蕴含着深厚的感情,轻声朗读比大声朗读或默读更容易让学生入境,获得丰富的真实感受。故让学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交流阅读感受有利于构建一个生生互动的立体教学网络。

  3、品读课文,集体探究:扣住文中的重点语段,引导学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鉴赏美表达美,整个过程始终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得提升审判品味。

  4、合作交流,阅读探究: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引导学生从民族文化底蕴、教育与培养、刻苦训练、用心投入等方面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迁移拓展,课堂延伸:充分利用影视资源,激活课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积累语言: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先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学习本课的感受,再由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引导,并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这样才能真正使课前、课中和课后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

  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课程资源,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以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付诸实践的教学思路贯穿课堂始终;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开拓其思维;对学生多给予肯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最终让新课标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观舞记》教案 篇2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对比赏读是本设计的特点。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写观舞后的感受,两篇课文虽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也有许多相通之处。若以《安塞腰鼓》的学习为基础,将本文与之进行对比赏读,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审美层次。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1、 简介作者。

  2、 简介印度舞蹈。

  二、诵读全文

  三、对比赏读

  以小组为单位,试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本文与《安塞腰鼓》的异同。(也可以不局限于此)

  1、 选材(写作对象)。

  2、 语言风格。

  3、 主旨。

  教师在学生研讨、交流的基础上,作一些必要的归纳总结。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差异较大,不能厚此薄彼,而应引导学生明白语言风格与作家本人、写作对象的关联。两篇文章在修辞方面的突出特点,应结合具体语言作重点分析,如《安塞腰鼓》的排比,《观舞记》的比喻。

  四、摘抄、朗诵并背诵一些精彩句段。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感悟、积累、模仿是本设计的特点。这篇通俗却又美丽如诗的散文,阅读难度不大,学生通过感悟、积累、模仿三个程序的自学,定会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二、诵读全文

  个人朗读、默读全文至少三遍。

  三、品味优美的语言

  从文中找出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妙处。

  四、 妙句摘抄

  将文中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句子摘抄下来。

  五、 模仿运用

  放一段优美的舞蹈表演录象,让学生观看后马上用语言描述出来。若时间够用,可以立即在班上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课文比较,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通过不同艺术形式的比较,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是本设计的特点。同样是以舞蹈为题材,诗人、画家、作曲家、雕塑家的表现形式与散文家究竟有何不同?不妨把其它门类的作品各找一幅来,通过比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二、熟读课文

  三、同题材艺术作品展示

  将学生收集的有关舞蹈的诗歌、绘画、音乐、雕塑(图片)等方面的作品进行展示。展示之前提醒学生,在欣赏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的时候,分析它们的主要特点。

  四、分析、比较

  让学生畅谈各种艺术作品的特点。学生虽然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应该相信学生会有一定的艺术直觉。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艺术门类多种多样,各具特色。语言艺术虽不如绘画、雕塑那样直观,也不像音乐那样抽象,它也可以较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各种感官能力,还可以充分地发挥人的想象力等,因而具有恒久的魅力。

  在分析语言艺术的魅力时,要紧扣本文。

  五、朗读课文

  [资料整合平台]

  课文扩读材料

  高山和流水(节选)

  赵丽宏

  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很少有人不被他的激情所振奋。即便是那些对音乐没有多少了解的人,也能在他气势磅礴的旋律中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力量,感受到一种居高临下、俯瞰大地的气概。就像读杜甫的《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音乐家把心中的音符倾吐在乐谱上时,灵魂中涌动着多少澎湃的激情?贝多芬的其他曲子,也有相似的特点。我很难忘记第一次听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的印象,当钢琴高亢激昂的声音突然从协奏的音乐中迸出时,我的眼前也出现了流水,不过这不是莫扎特的那种缓缓而动的优雅的流水,而是从悬崖绝壁上倾泻下来的飞瀑,是从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上一泻千里的急流,这急流挟裹着崩溃的积雪和碎裂的冰块,它们互相碰撞着,发出惊天动地、惊心动魄的轰鸣。我无法理解,这样的音乐,为什么会有《皇帝》这么一个别名,不喜欢皇帝的贝多芬,难道会喜欢用《皇帝》来为这样一部激情镪然的作品命名?如果用《阿尔卑斯山上》作为这部钢琴协奏曲的名字,该是多么贴切。在莫扎特的音乐中,似乎很少出现这样强烈而激动人心的声音。如果是莫扎特的河流,他不会让流水飞泻直下,也不会让那些冷冽的冰雪掺和在他的清澈的流水中,他一定会寻找到几个平缓的山坡,让流水减慢速度,委婉地、迂回曲折地向山下流去。这样的流水,当然也是美,不过这是另外一种韵味的美。

  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我很自然地联想起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它们以宽广深沉的大地为基础,以辽阔的天空为背景。它们像自由不羁的苍鹰俯瞰着大地,目光里出现的是大自然的雄浑和苍凉,是人世间的沧桑和悲剧。只有那些博大的灵魂,才可能描绘这样气势浩大的景象。

  然而,贝多芬的山峰决不是荒山。他的山峰上有蓊郁的森林,也有清溪流泉。他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便是倒映着晴朗月色的高山湖泊,他的那些优美的钢琴三重奏,便是清澈的山涧,在幽谷中蜿蜒流淌……当钢琴跌宕起落,震天撼地时,他的山峰便成了洪峰汹涌的峡谷,轰然喷发的火山。

  使用建议:赵丽宏以其敏锐而细腻的心去捕捉贝多芬的灵魂,一如冰心在流动的身影中去捕捉舞者的灵魂。对艺术的感悟,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同时也能展示作家的个性。这则短文,放在课文学习的起始、中间或结尾部分皆可,教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观舞记》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为主

  2、 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 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词句

  2、 欣赏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 预习作业

  1、 熟读课文

  2、 课后的字词(下节课检查)

  3、 搜集作者简介

  二、 课上

  1、 视频播放《千手观音》片断2—3分钟

  在开始今天的课之前,先给大家放一段视频。看完后,请大家告诉我,通过这段视频舞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你的'感受。

  2、 导入

  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如果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就会感到词语匮乏、捉襟见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析冰心的《观舞记》,看看她是如何来描写舞蹈场面的。

  3、 作者

  课前已经布置大家搜集作者的资料了,课上交流,看看你都找到了哪些资料。

  总结:1900-1999 谢婉莹 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小桔灯》、《寄小读者》、《繁星》、《春水》 冰心散文的特点,我们课上品味。(补充诗歌):以写作小诗著称中国新诗界,受泰戈尔的影响大,捕捉刹那的感受与思索,展示对爱、对人生真谛的执著追求。隽永清丽、内容丰富

  “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课下可以找相关的文章来读一下

  4、 对字词的检查(读、写)

  5、 留时间学生诵读课文,划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用一个词形容一下你读完文章后的感受 →“飞动的美”

  6、 抓住“美”的线索,展开赏析

  (1) 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在哪? 找出描写舞姿优美的句子,划出

  动作、服饰、神态、心灵等

  (2) 为什么美? 为什么会表现出如此美妙的舞姿。找出相关的句子,分析

  A、情感美(表演美)

  Eg.“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舞蹈的优美,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是身心的浑然一体。

  B、文化艺术美(内容美)

  Eg.“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 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的土壤中,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历史文化的内涵,舞蹈就不会如此美妙动人;艺术上的交流,增强了了解和沟通。

  C、语言美

  Eg.排比、比喻 134(总领全文、概括)、136、137 增强语势、哪些方面、突出内容和情感;将……比作……、生动形象、…… 的特点 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采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尽可能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享受。

  三、 作业

  观看《千手观音》,仿照《观舞记》写一篇小文章300—400字 印象最深的舞蹈场景。

《观舞记》教案 篇4

  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过程与方法:

  讨论交流,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

  体会学习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教学难点:

  结合语境,体会词语的深刻含义。

  使用媒体:

  多功能讲台。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一张图片,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展示图画)。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

  2、预习检查:读准下列字音:

  嗔视、叱咤风云、颦蹙、尽态极妍、本色当行浑身解数、变换多姿。

  二、产生问题: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

  3、为什么第17小节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4、第19小节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三、自主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以上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提高:

  1、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2、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主要是用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急转。”“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

  3、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是不够的,还要心灵的完全投入,使自己也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才能达到美的境界。

  4、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五、当堂训练:

  1、《观舞记》选自____,作者____,原名_____,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献给印度舞蹈家______。

  2、在中国,最著名的表演“孔雀舞”的女演员是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说说所填词的特点。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____的舞步,______的铃声,_____般慢移,______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4、解释词语:

  本色当行、颦蹙、粲然、叱咤风云、嗔视、尽态极妍、惊鸿。

  5、秒笔生花:你见过大海吗?你见过高山吗?请以“观海”或“观山”为题,写一段文字,用上排比、比喻的修辞。

《观舞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合作探究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欣赏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教学难点:

  1、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2、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

  课前准备: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数段标序

  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以舞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带有异国风情的舞蹈,请大家用心观赏这段舞蹈,看后说说你观后的感受。(多媒体播放,学生谈感受)(出示幻灯片)

  印度是一个舞蹈的国度,无论在哪里,你都可以看到舞蹈者的身影。无论男女、无论老幼,只要有一块空地,大家聚在一起,鼓一敲,就可以跳起舞来。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印度的舞蹈,那就是“会说话”。人们不是用口,而是在用身体和表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一篇散文——《观舞记》。相信学习此文后,你会有所收获。(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

  (二)、检查预习(出示幻灯片)

  1、为下列词语注音:(出示幻灯片)

  2、解释下列词语(出示幻灯片)

  3、作者简介:关于冰心,你都知道哪些(出示幻灯片)

  (学生抢答,师生共同纠正。教师适时予以鼓励)

  (三)、整体感知————感受美(出示幻灯片)

  1、学生有感情地快速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你能给大家谈谈你初读的`体会吗”(学生谈体会,畅所欲言)

  2、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从文段中找出一个词语回答) (学生齐答,出示幻灯片)

  (四)研读赏析————品读美(出示幻灯片)

  听朗读,小组合作探究:(出示幻灯片)

  1、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飞动的美”的(出示幻灯片)(学生快速回答)

  2、文中哪些地方分别从身体、服饰、神态等方面来表现她们姐妹的舞蹈美的(出示幻灯片)(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回答)

《观舞记》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

  二、初读,整体感知:

  在第一遍阅读时,一般采用默读的方法来通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全文,语速稍慢)

  想一想,文章饕?戳耸裁茨谌菽兀壳肽闶宰庞米罴蚪嗟挠镅运邓当疚闹饕?谌荩?绻?苄丛诒始潜旧显蚋?谩?BR>——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再次阅读文章。在这次阅读时,我们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笔来,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

  1,先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共22小节)

  2,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三、研读课文:

  1,正音正字。

  2,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

  ——第2——6小节

  ——第13——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四、阅读探析:

  (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

  1,思考题一:

  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思考题二:

  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印度舞蹈主要表现神和人的故事,模拟自然界生物的姿态。(在第17、18节)

《观舞记》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二、初读,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全文,语速稍慢)

  想一想,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

  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三、研读课文:

  1、正音正字。

  2、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四、阅读探析:

  (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

  1、思考题一:

  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考题二:

  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17、18节)

  3

  问题一:

  为什么第17 自己”?

  能达到美的境界。

  问题二:

  第19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朗读第19小节)

  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4、多媒体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

  ——虽然现在印度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宗教势力极大,所以也有人说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内容也都受此影响,多以表现

  宗教为主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也同样如此,例如第18小节中提到的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印度的`宗教中都有其象征意义。所以

  五、练习:

  延伸思考一:

  引用原文说说,为什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能那么样地打动人心?

  ——第19、20小节原文:“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还会不断地给她们以滋润培养的。”

  延伸思考二:

  这篇文章的文字很优美,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能否结合自己的感受或学习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冰心奶奶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样打动人心?

  ——我个人认为,首先可能是

  其次是她在文学以及其他方面坚持不懈的学习,许多宝贵的养料。

  三是由于她的勤奋。一直笔耕不辍,坚。

  六、比较阅读:美。

  七、结束语: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珍惜、热爱、学习、弘扬

《观舞记》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

  2、品味文中描写舞蹈的语句,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

  3、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用优美的语言,巧妙的修辞手法表现视觉形象,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用优美的语言,比喻、排比的手法表现视觉形象。

  2、品味并积累文中精妙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以舞导入,欣赏“美”

  让学生欣赏一段带有异国风情的舞蹈,然后用一、二句话来描述这段舞蹈,或谈谈观后的感受。

  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姿,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可要我们用语言把它描述出来时,许多同学就犯难了,为自己语言的匮乏而感到苦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冰心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的一篇散文——《观舞记》,学习作者是如何将这种美好的`艺术享受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找出文中记叙作者观舞的段落,然后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特点——飞动的美。

  2、课文描写“飞动的美”的是哪几个段落?(16-18段)

  研读课文,品味“美”。

  指读第13、16自然段:

  指名让学生朗读,学生说说是从那一方面来写舞蹈“飞动之美”?

  (形体、衣饰)

  (二)品读17段

  1、朗读描写舞蹈内容的语句。

  2、思考:本段描写中,是从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卡拉玛舞蹈“飞动的美”的?(神态)

  3、边读边思考:作者是如何借助于语言来表现出舞者神态、舞姿方面的特点的?

  出示改写语段,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品读。

  改文:她的双眉笑颊表现出无尽的哀愁喜乐,在垂睫张目间,又能表现出耐人寻味的娇羞盛怒,同时,她的点额抚臂,画眼描眉的动作,挺身屹立,按箭引弓的动作,也都表演得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

  品析与朗读相结合,老师指导朗读。

《观舞记》教案 篇9

  【学生分析】

  本文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卡拉玛姐妹的舞姿优美,冰心先生的语言同样美不可言,因此,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应该是一次美的巡礼,七年级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这正是教师进行审美教育的绝好机会。但是作为涉世不深又缺少生活经验的少年,他们的审美能力必然有限,获得的美感往往停留在直觉。因此教师的适当引导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建议】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但审美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它既有人对形象的直觉认识,又有在这种直觉中产生的情感,还有渗透在这种情感中的道德感和理智。面对审美能力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教师的正确引导非常关键。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及审美活动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特定情境,引发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与文本作最直接的情感交流;逐步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语言,从感知层深入到体会层,不仅领略外在美,而且把握其中的意蕴,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及文化修养。

  此外,优秀的外国文化也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精神财富,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借助工具书识记生字词,会读会写“清扬”等字词,能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运用“嗔视、息息相通”等常用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接受美的熏陶。

  3、通过鉴赏与模仿、借鉴,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审美需求

  1、由已学的课文《安塞腰鼓》引入,请学生尝试学写《观〈雀之灵〉》。

  2、观舞(杨丽萍《雀之灵》),记舞。

  3、交流作品,小组推荐。

  4、全班展示各小组推荐的佳作。(作者有感情地朗读或全班传看)

  5、比较鉴赏:引入课文《观舞记》,看看是冰心先生写得好还是我们写得好?好在哪儿?

  (让学生置身特定的情境中,带着一种对“美”的憧憬和急于领略“美”的审美期待,进入文章的情感世界,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让这种共鸣,转化为学生的自觉审美的“催化剂”,使学生产生审美追求,主动去寻美访胜,采撷珠宝,从而深潜到文章所构筑的内部世界,领悟文章所营造的美学意境。)

  二、品析语言,展开审美活动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卡拉玛姐妹舞蹈的特点。

  2、细读课文,赏析揣摩:

  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卡拉玛姐妹舞蹈之美的语段,精读品析。

  (让学生充分地读,各种方式地读,在读中体味。)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

  ⑴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⑵这篇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找出你认为写得精妙的句段,细心体会并加以积累。

  (引导学生品析文中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揣摩文章的遣词用句,品析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丰富内涵,深悟文中深层意蕴所包含的情感美、艺术美、哲理美,从而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同时体味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3、精读思考,理解本质:

  思考:“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怎样理解?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去理解:

  “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是因为卡拉玛的身心已经完全融入舞蹈之中,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而正因为发自内心所以她深深地打动内心,所以“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可见,真正的艺术,不在于技巧之高,而在于心灵之美。

  (让学生通过对美的形象的感受,对美的本质认识,去领悟人生意义和美学价值,从而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对比学习,借鉴应用

  1、对比自己先前写的“观《雀之灵》”与课文,说说自己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儿?哪些地方还写得不够好,可以从课文中借鉴哪一点来修改?

  2、修改习作。

  3、交流,展示。

  四、拓展延伸,巩固审美体验

  (两种方案可选一)

  1、课文开头作者写道:“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影。”作者遗憾的是她“什么都不是”,今天让我们来弥补冰心先生的遗憾,让我们用诗篇,用画笔,用音符来展现卡拉玛姐妹曼妙的舞姿。如果你也不能,那就请收集有关印度舞蹈的诗歌、图片、音乐等等。(办一期板报来展示以上作品或资料)

  2、老舍先生说:“观察事物,必须从头到尾,寻根追底,把他看全,找到他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括。”观察如只注意一鳞半爪,那就只会在记忆中留下破碎不全的事实,难以形成质地优良的写作材料。观察事物,不管是观察环境还是观察人物,都要既注意整体,又注意局部,还要注意细部;都要捕捉特征,按一定的顺序;都要既观其静态,又了解其变化。多角度、多侧面地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就能采集到丰富的写作材料,把握全貌。

  对此,冰心先生的《观舞记》可作生动的说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16、17段进行体会。

  显然,这里描绘的'是飞动的美,而这种飞动的美描写得如此活灵活现,除高超的语言修养外,还有扎实的观察本领:

  ⑴观察有序。从头部的长眉、妙目到手指到腰肢,自上而下。衣服、装饰,从髻上到腰间,也是自上而下。

  ⑵观察细致而全面。“双眉颦蹙”、“笑颊粲然”、“侧身垂睫”、“张目嗔视”、“点额抚臂”、“画眼描眉”、“挺身屹立”、“按箭引弓”,种种情态尽收眼底,而这些情态又在瞬息之间变化,六个“忽而”准确地传递了这方面的信息。如果没有敏锐的目光和敏捷的思维,要看得那么全面,辨别得那么细微,是不可能的。

  ⑶观察有独特的发现。一般说,观看舞蹈,多注意舞姿、舞步,四肢的舞动是重点。而这儿不仅写“四肢”,更写“五官”,是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讲说优美的诗歌故事。“无限的哀愁”、“无边的喜乐”、“低回宛转的娇羞”、“叱咤风云的盛怒”等等都是通过面部表情的观察,作者独特的发现。而“花朵”、“褶裙”、“铃声”和“四肢五官”揉成为美妙的整体,刻画出诗句里的悲欢离合。

  正因为有这些独特的发现,因而材料充实,形象丰满,构成了飞动的美。独特的发现不会送到你的身边,而是靠用“心”观察,用“心”感受与体验。

  让学生去这样有序地、细致而全面地、有独特的发现地观察并描写某一事物。

《观舞记》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课文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观舞记》。

  2、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丰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欣赏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课型设计:品读、比较阅读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舞蹈片断

  在激越的舞蹈面前,我们常常感到言语的匮乏,但是作家却用他们高超的语言艺术描绘出他们曾目睹的美丽。我们曾在刘成章先生的指引下,领略了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的壮美,今天,我们又将在一位女性作家的指引下,去观看异域他乡舞蹈的魅力和风采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正音:

  颦蹙 粲然 嗔视 咿呀

  2、解释:

  尽态极妍:

  叱咤风云:

  3、内容理解

  a、本文作者是 ,观看的是 (国籍)舞蹈,表演者是 。

  b、作者观看舞蹈后觉得这舞是 (用原文中词语填空)。

  c、回忆一下,作者是从 、 、 、 等方面来描述舞蹈的美。

  d、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写舞的,两篇文章都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安塞腰鼓》主要表现了 之美,本文主要体现了 之美。

  e、将下列句子序号填入句中相对应的横线上,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观舞记》》。

  1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她们的轻捷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2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他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3我就要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4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F、假如我是诗人, 。假如我是画家, 。假如我是作曲家, 。假如我是雕刻家, 。

  “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忘怀了自己”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她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

  B 她是舞者,不应该忽略观众。

  C 她全身心地投入,忘记了一切。因为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参考:冰心 、印度、卡拉马姐妹 ;飞动的美;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比喻、排比、壮美、柔美;4213、B

  三、局部品读

  面对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作者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出来的呢?

  细细阅读文章12——18节。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

  1,分组朗读,用“ 美,你看”的句式叙述出来。

  卡拉玛形体美,你看她低头合掌,抬起头来……

  卡拉玛舞姿美,你看……

  卡拉玛衣饰美,你看……

  2,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诗意美

  齐读17小节,将散文句式改为诗歌形式读。

  3,点评式品读,感受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这部分文字非常优美,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读一读,用“ 好,好在”句式进行点评,赏析。(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点评)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整理学生点评

  用词方面:

  “真是光艳地一闪”中“闪”用的好,好在它以人视觉上感受写出卡拉玛美艳的形体。

  句式方面: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中吹起、敲起、唱起用的好,好在它们节奏渐快,语势增强。

  修辞方面: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写的好,好在排比句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蛇舞一段写的好,好在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美读17、18两小节

  四、质疑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阅读当代诗人艾青先生的诗歌《给乌兰诺娃》或者高尔斯华绥《观舞》,这也是作者在欣赏了一场优美的舞蹈表演后的所思所感。

  六、结束语:

  作者多处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多角度描绘

《观舞记》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

  1.积累字词,以课本“读一读,写一写”中的为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本文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在朗读中学生就不仅能品味揣摩到文字的美,也可掌握一些生字词的音、形,故确立第一、二个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模式,要以发展学生主体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宗旨,故确立第三个教学目标 。外国优秀的文化是人类进步、文明的精神财富。应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开阔胸怀,故确

  立第四个教学目标 。)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录像机(带)、投影仪。

  〔设计思路〕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初一正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引导还很必要。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可创设特定的情境,以朗读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语言为“切入口”,逐步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自己的人生启迪。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杨丽萍的《孔雀舞》。)

  师:请同学们用心欣赏这段舞蹈,然后说说你们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鼓励。)    

  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时,却似乎捉襟见肘,为语言的匮乏而苦恼,但大家别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老人的《观舞记》,相信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会有许多收获的。

  (能否开个好头,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有声有色的画面,能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语 的设疑,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冰心会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舞蹈艺术呢?这样学生就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开始本课的学习。)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    

  朗读后谈初读体会,各抒己见,教师不要作硬性评定。

  思考问题: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

  由此问引出:姐妹舞蹈之“美”。    

  (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放手让学生自读,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搜集相关信息。通过各抒己见让学生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激起主动说话的欲望。音乐的陪衬熏陶,如催化剂一般,渲染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1.师: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飞动。)

  2.师:这种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得到生动的描绘?(16、17、18三个自然段。)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然后指名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示范读16自然段,接下来男女生分角色读17、18自然段。初一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分角色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朗读的语感。)    

  3.(教师抓住学生情绪高涨这一契机。)师:此时此刻,让你对这三个自然段作一个选择,你最喜欢哪一自然段?为什么?

  (学生大多会回答17自然段。但教师不能否定其他学生喜欢16、18自然段。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应以正面的肯定、鼓励为主。

  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对17自然段进行小组研讨,让学生体会语言特点,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17自然段。

  学生合作研讨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的情绪进一步高涨,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产生更多的心得,朗读时感情就更充沛、真挚。本课的教学重点“生动的语言描写”及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得到了突破。)

  4.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四、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同学们,欣赏了这精美的描写,我们不由得在钦佩卡拉玛姐妹舞技的同时,也深深钦佩冰心的语言。所以,学会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去描绘生活美,应该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要求。  

  仿照作者的语言特色,来扩写下面一段文字: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谷香绕湖飞。”    ’

  要求: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恰当的修辞加以扩写,使之成为一段优美的文字。

  (教是为了不教,学就是为了会用。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有了感悟再来动笔写,就能真正让知识成为自己思考的结晶。)

  资料链接  

  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观舞记》教案 篇12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

  二、初读,整体感知:

  在第一遍阅读时,一般采用默读的方法来通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全文,语速稍慢)

  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如果能写在笔记本上则更好。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再次阅读文章。在这次阅读时,我们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笔来,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

  1,先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共22小节)

  2,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三、研读课文:

  1,正音正字。

  2,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

  ——第2——6小节

  ——第13——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四、阅读探析:

  (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

  1,思考题一:

  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思考题二:

  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印度舞蹈主要表现神和人的故事,模拟自然界生物的姿态。(在第17、18节)

  3,在自读过程中,有没有感到的不理解的语句?

  问题一:

  为什么第17小节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是不够的,还要心灵的完全投入,使自己也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才能达到美的境界。

  问题二:

  第19小节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朗读第19小节)

  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4,用多媒体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

  ——虽然现在印度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宗教势力极大,所以也有人说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内容也都受此影响,多以表现宗教为主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也同样如此,例如第18小节中提到的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印度的宗教中都有其象征意义。所以……

  五、练习:

  延伸思考一:

  引用原文说说,为什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能那么样地打动人心?

  ——第19、20小节原文:“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还会不断地给她们以滋润培养的。”

  延伸思考二:

  这篇文章的文字很优美,值得我们一读再读。能否结合自己的感受或学习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冰心奶奶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样打动人心?

  ——我个人认为,冰心老人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首先可能是她从小就对文学怀有极大的兴趣,观察或写作时能全身心地投入。

  其次是她在文学以及其他方面坚持不懈的学习,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吸取了许多宝贵的养料。

  三是由于她的勤奋。从她十几岁开始发表文章到她逝世,一直笔耕不辍,坚持写作近八十年。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六、比较阅读:

  下面,让我们来阅读当代诗人艾青先生的诗歌《给乌兰诺娃》,这也是作者在欣赏了一场优美的舞蹈表演后的所思所感。

  再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选段,看看他怎样用语言来描绘音乐的美。

  七、结束语:

  同学们,生活和艺术是分不开的,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写作或舞蹈离得很远,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珍惜、热爱、学习、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可能创造出更优美的现代文明。

  八、家庭作业 :

  1、  反复诵读课文。

  2、  摘抄本文中优美语段,做一点语言积累。

《观舞记》教案 篇13

  《观舞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自主朗读、合作探究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欣赏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教学难点:

  1、欣赏优美生动的对舞蹈艺术的语言描写。

  2、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

  2、师生上网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舞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资料助读:师生交流介绍作者

  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谈初读体会(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时以轻音乐陪衬。)

  3提出思考题:此文是写给谁的?作者为何要送给他们?(由此问引出:姐妹舞蹈之“美”。)

  三、品读课文,集体探究。

  1、师: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飞动。)

  2、师:这种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得到生动的描绘?(16、17、18三个自然段。)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然后指名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示范读16自然段,接下来男女生分角色读17、18自然段。初一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分角色朗读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朗读的语感。)

  3、师:此时此刻,让你对这三个自然段作一个选择,你最喜欢哪一自然段?为什么?

  (学生大多会回答17自然段。但教师不能否定其他学生喜欢16、18自然段。

  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对17自然段进行小组研讨,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让学生体会语言特点,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讨论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然后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17自然段。

  4、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四、迁移拓展,课堂延伸

  同学们,欣赏了这精美的描写,我们不由得在钦佩卡拉玛姐妹舞技的同时,也深深钦佩冰心的语言。所以,学会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去描绘生活美,应该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要求。

  仿照作者的语言特色,来扩写下面一段文字:

  “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谷香绕湖飞。”’

  要求:用一些精致的形容词,恰当的修辞加以扩写,使之成为一段优美的文字。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生活和艺术是分不开的,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写作或舞蹈离得很远,也应当时时刻刻注意观察和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珍惜、热爱、学习、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可能创造出更优美的现代文明。

  六、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

  2、摘抄本文中优美语段,做一点语言积累。

  【板书设计】

  形体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 服饰 飞动的美

  心灵之舞 神态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