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珍珠鸟》教学实录 |
范文 | 《珍珠鸟》教学实录(精选17篇) 《珍珠鸟》教学实录 篇1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十分美好而动人的故事。作家冯骥才用细腻的笔触生动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重点写了“我”是如何呵护小鸟从而取得了小鸟的信赖。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全文描写细腻,情感真挚。 这篇略读课文既是学生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的好教材,又是引导学生感知和欣赏美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思想感情的好材料。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随着阅读面的不断扩宽,有了一定的初步感知语言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第五组读写例话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懂得了如何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他们对散文学习的障碍主要在于含蓄语言的理解上。但他们又具有好胜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因此,他们敢于探索、积极思维、合作交流的互动气氛容易形成。只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完全可以培养起来。 三、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 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五、教学难点: 品味课文的语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文章细致生动的描写。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具:一张有百花盛开、百鸟争鸣音画效果的vcd和歌曲《奉献》录音带,一些制作好的幻灯片。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1)、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2)、借助字典解决字词,熟读课文。 (3)、准备好值得探究的问题。 七、教学时间: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 3、精读理解,合作探究。 4、品读感悟,拓展延伸。 5、欣赏歌曲,激发情感 。 课堂实录: 师: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其中一个重要的是诚信。什么是诚信呢? 就是互相忠诚、互相信赖。其实不单是人与人的交往需要它,就是人与动物交往也需要如此。下面先请欣赏一组配乐的画面:百花盛开,百鸟争鸣。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也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的生态环境。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的存在,给人平添了多少情趣!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色彩和情趣。尤其在有些作家的眼里,鸟岂止是人类的朋友,简直就是疼爱有加的儿女。不信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曾经是专业篮球运动员的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珍珠鸟》。 师:读了课题后,你最想了解什么? 生:我想了解珍珠鸟是什么样的。 生:我想知道作者是怎样对待珍珠鸟的。 生:我想弄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师:好!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师:在阅读课文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自学字词的情况 。 生:巢 、 藤蔓 、 覆盖、幽深、 瞅瞅、掀开、 雏儿 、享受、啄 、 咂 师:学得不错。老师还想考考你们:如何进行快速阅读呢? 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首先要眼睛看得快,由原来一字一词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第二要由眼入脑想得快,脑子要跟着眼睛的看进行思考,弄清楚眼睛看的文字说的是什么。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 生:我为鸟儿做的事有:重新为它们加工鸟巢;按时添食加水;按捺自己的好奇心决不轻易打扰它们的生活。 师: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生:文章写了珍珠鸟与“我”由害怕、陌生到亲近的过程。 师: 四人小组学习交流:划出文中交代“我”的举动的语句,并找出写在“我”的举动下鸟儿的反应的语句。 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些语句,一位同学读“我”的举动,另一位读在“我”的举动下鸟儿的反应。 生:“我把笼子挂在窗前。”“我让吊兰的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 生:“珍珠鸟就……格外轻松自在 了。” 生:“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生:“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生:“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生:“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生:“我不管它。” 生:“就是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生:“我不去伤害它,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生:“蹦到杯子上喝茶,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 生:“我不动声色地写,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 生:“啄着我颤动的笔尖,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生:“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 生:“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生:“我轻轻抬一抬肩” 生:“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 ” 师:从这些举动中,同学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从这些举动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的人。 生:总之是个爱鸟,又会养鸟的人。 师:还有哪两位同学想来读一读这些语句?要读出作者爱鸟的思想感情。 师:你们能理解为什么珍珠鸟与“我”从害怕到亲近了吗? 生:是“我”的爱心和耐心使珍珠鸟相信“我”不会伤害它,它才会逐渐跟“我” 亲近的。 师:请同学们提出值得品味和探究的语句,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 。 生:我想进一步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生:正是有了信赖,才拉近了小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由此推出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理解与尊重,人间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师:对!这正是充盈并激荡在作者胸怀的一股强烈的感情。 生:正当我们陶醉在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中时,我们也会想到一些我们不愿看到的伤害鸟儿的画面。正是我们人类的残忍和贪婪使我们失去了鸟儿还有许多动物对我们的“信赖”,甚至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师:同学们,怎样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认为是“爱”!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爱的颂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小结反思: (1)、“导定向”:在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自主认定了学习目标。接着,在自主阅读课文之前,我首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回顾了进行快速阅读的主要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个学习方法去读,这样引导学生认识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对训练学生继续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很有效。 (2)“导运作”:认识珍珠鸟在“我” 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突破了这一教学重点。 (3)、“导激励”:为了感悟本课优美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思想感情,我首先用一组百花盛开,百鸟争鸣的配乐画面,向学生展示了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也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的生态环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不仅注重用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入情入境,更注重用富有情感性、启迪性的教学语言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发学生的深思。这些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不仅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更激起了学生情感的震颤,使学生真正理解了人与动物的密切关系,激发了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才能促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诸方面充分得到发展。这正是我校配合实施素质教育而开展的,通过美育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自觉育美”课题的精神所在。 附板书: 珍 珠 鸟 怕 人 挂在、蒙盖 轻松自在 信少 扒 开 伸出、瞅 不 掀 开 探出脑袋 不 管 它 不飞出去 不伤害、微笑 蹦来喝茶、蹦来蹦去 不动声色、抚 啄笔尖、手指 停 笔 睡着了 赖轻轻 一抬 肩 没醒、呷呷嘴 亲 近 人 《珍珠鸟》教学实录 篇2冯骥才的叙事抒情散文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本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传神细腻的描写,准确生动的用词,记叙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亲近人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道理。 文本写的非常有趣,但就其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我班的有些学生而言,在理解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我们决定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确立为:通过朗读文本,赏析好词好句来理解文本的中心,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想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首先要引导学生从感受文章所表现的情趣入手——小珍珠鸟怎样一点点地由对环境的熟悉逐步转变为对人的熟悉,最后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同时,“我”怎样使小珍珠鸟对“我”消除戒心,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作者通过本文中想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和揭示的人生哲理。 在让学生发现“我”与小珍珠鸟亲近的过程——也就是本节课的主要情节时,由于教师的问题过于琐碎,使得学生难以有一个相对较为完整和独立的思维空间,而且整个过程都是由教师在概括小结,没有寄予学生应有的信任。此环节过程如下: 师:“我”为珍珠鸟做了什么?能让它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生:因为我没有去伤害它。 师:为什么说我没有伤害它呢? 生:因为珍珠鸟经常打扰我的写作,我都没有责怪过它。 师:在这之前,我是怎样对待珍珠鸟的呢?看看前面的文章。 生:我知道了。是在文中的第三小结:“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的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 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师;非常好,这也是我所想要的。 《珍珠鸟》教学实录 篇3课型: 阅读课 教学思路: 美读熏陶——探究说话——品味领悟——创作运用 教学目的: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人鸟和谐相处,相互信赖 2、领悟“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 3、激发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4、品位语言,学习作者对珍珠鸟细腻、人性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 教学难点: 文章中融注喜爱之情的描写笔法。 教学准备: 珍珠鸟的图片和一曲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欣赏音乐,了解珍珠鸟的习性。 二、课文美读 1、 自由诵读———要求读的准确流畅 2、 接力赛读———要求读的字正腔圆 3、 选点精读———要求读的有情有景 三、合作探究 1、 本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你能用简洁语言概括吗? 2、 作者对小鸟的神态、动作描写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你喜欢这些句子吗?说说看,谁说的多,用句式:我喜欢……,是因为……。说话 3、 “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是怎样照顾它的?你能把与之相关的语句说出来吗?小鸟还怕我吗?说出相关的语句? 4、 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了呢?你能以小鸟的口吻对作者说一句话吗? 5、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四、 阅读视角 补充几则相关的材料,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引导他们体验反思,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人与自然要和平共处。 《珍珠鸟》教学实录 篇4《珍珠鸟》作家冯骥才的散文创作,描述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珍珠鸟由一开始对人的惧怕,然后一步步转变为和作者人鸟相依的完美境界,使得作者有感而发:信赖往往创造完美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的一篇美文,要在一课时的时间内完成,如何做到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味那一种情谊,那一种境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必须的思考之后,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让学生紧紧抓住小鸟在和我不一样相处阶段的不一样表现,以及我对小鸟细致、体贴的照顾这条脉络来研读文本,体会小鸟这种变化并不是意味着它改变了自己的鸟性,而是由于信赖,信赖往往创造了完美的境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我首先经过检查预习来了解学生的学文情景。然后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谈谈各自读文的感受。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十分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特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有了理解的基础,就能够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 二、细读课文,理解“真爱”。 经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终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完美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完美的境界吗?这时,我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我是怎样赢得珍珠鸟信赖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起初,作者为珍珠鸟营造了一个舒适而又温馨的家,鸟儿才传出“笛儿”般的叫声。之后,小鸟出生了,可作者却不惊动它们,鸟儿才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那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鸟儿胆子越来越大,时常接近“我”,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沟通,是零距离的接触。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写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是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完美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完美境界的幸运。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品味、交流。在“尊重——理解——宽容——沟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终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 三、赏读课文,感悟“信赖”。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本事,经过欣赏,获得情感陶冶、心灵净化。 在串读课文引读到第14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音乐,在优美的旋律中,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引导:“此时,你是否已经读懂了作者的心声,谁来谈一谈?”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信赖来创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完美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信赖’是相互的,‘信赖’是要付出的。如果我们对别人充分信赖,那么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出很多完美的境界……”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咱们的生活中,信赖无处不在。 《珍珠鸟》教学实录 篇5教材特点: 《珍珠鸟》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现代散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生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保护动物,珍视生命,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冯骥才的《珍珠鸟》为我们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唱出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的爱的颂歌。 学习这篇散文,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引发他们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还能让学生领略到散文的语言美,学习文章描写细腻、诗意浓郁、哲理深刻的语言风格。 学生特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不少散文,有一定的诵读和初步感知的能力。但该班学生的起点较低,语文水平不高,估计会对含蓄的语言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同时自主探究的能力有限,对某些问题可能理解得不深刻。但该班学生也有好胜心,也有想象力,对和动物有关的文章和话题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只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思考、合作交流,教学目的是可以实现的。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学生实际,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根据新教材散文教学的特点,突出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获得知识积累与高尚情感的熏陶感染。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人鸟和谐相处,相互信赖 。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培养关爱自然,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融注喜爱之情的描写笔法。 课前准备:学生:1、看资料,了解作者,了解珍珠鸟 2、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欣赏一组画面(配乐):青山巍巍,流水潺潺,百花盛开,百鸟争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当代作家冯骥才的美文《珍珠鸟》。 二、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为了鸟儿,“我”有哪些举动? 2、随着“我”的举动,鸟儿有什么反应? 3、从这些举动中,可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请以小鸟的口吻对“我”说一句话。 三、美读欣赏 学习技巧 朗读、分析、品味词句或段落(配画面、配乐朗读)。 四、合作探究,重点研讨 (针对课文最后一段研讨,然后请学生看一组图片,以触发更多联想,谈自己的想法。) 问题组: 1、你认为产生“信赖”的基础是什么? 2、若把结尾改为:“珍珠鸟多可爱啊!我们要爱护珍珠鸟!”好不好? 3、文末的感受仅仅指人与鸟的关系吗? 五、 拓展延伸,表达心声 请学生看图片、读资料,体验反思,为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写一句广告词。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六、欣赏歌曲,激发情感 (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七、布置作业(二者选其一) 1、写一则关于《珍珠鸟》读后感或随笔。 2、请你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像作家一样,写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课堂实录片断 三、美读欣赏 学习技巧(朗读、分析、品味词句或段落) 师:谁先来读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我读第3自然段(配画面、配乐读第3自然段),“我”知道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为了不打扰它们,就让它们生活在用吊兰蒙盖的鸟笼里,使它们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生活在大自然里一样,给它们创造了一个舒适、安全,无拘无束的生活环境,所以它们的叫声就格外轻松自在,一点也不紧张、害怕了。 生:第4自然段也是:作者给小鸟创造了特别美好的环境,小鸟才会从绿叶中伸出鲜红的小嘴。 师:对!万绿丛中一点红,清新美丽!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为鸟儿营造的绿色的环境,很美。我们把这段齐读一遍吧! 生:(配画面、配乐齐读第4自然段)。 生:“忽然有一个更大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我觉得这句中的“探”字用得好,写出了珍珠鸟胆小,它在试探有没有危险。 生:“呦,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我觉得这句中的“小”字用得好,写出了对珍珠鸟的喜爱。 师:你说的太对了!文中有十几个充满爱意的“小”字。 生:我找的是第7 自然段,写小珍珠鸟外形很漂亮,长得又胖乎乎的,显得很可爱。 生:是红嘴红脚,灰兰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整个身子好象一个蓬松的球儿,细腻的绒毛摸上去软绵绵的,很舒服。 师:你摸过? 生:没有,是我从作者的抚摸中感受到的。(众赞叹) 师:这就叫感悟! 生:我找的是第8自然段,这段用了“飞”、“落”、“站”、“啄”、“撞”、“逃”这些动词,写出了小珍珠鸟的活泼、调皮的特点。 师:噢!动作轻盈,活泼又有点儿胆小。 别的同学有没有其他的感受? 生:我喜欢 “神气十足”这个词。写出小鸟很顽皮很可爱。 师:对!这是写小鸟的表情。 生:我从 “只”字体会到珍珠鸟开始的时候胆子并不大,只敢在鸟笼四周活动,活动范围很小。 师:很有见地!再读读三个“一会儿”,又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珍珠鸟开始淘气了。它发现没人伤害它,没人管它,胆子就大起来了。 生:我从三个“一会儿”发现珍珠鸟非常活泼,就像天真好动的小孩子一样,作者是不生气的,反而很喜欢它。 师:你还能体会到作者的喜欢之情,了不起!读书就要这样,从那些含义丰富的词语、句子中间,体会言外之意、言中之情。 生:我喜欢第11自然段,这段是从小鸟的动作、神态写小鸟可爱。 生:还有“我”的神情,“我只是微微一笑”。 生:还有鸟儿的心理,鸟儿“放开胆子”。 师:鸟儿已放开了胆子,这几个细节虽然用词不多,但是小鸟的心理和“我”的心理都出来了,好。 生:我喜欢 “蹦来蹦去”这个词。 师:“蹦来蹦去”这个词,特别活泼,很有动感。 生:这段写珍珠鸟的胆子尽管大了,可还是很小心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说明珍珠鸟其实是在观察我,如果我要抓它或者伤害它,就马上飞走;如果没有什么动静,就喝茶了。我觉得小珍珠鸟很可爱、很好玩。 师:作者也是这么想的!(众笑)你看它像个娇憨顽皮的小孩儿,居然懂得看人的脸色行事,真是聪明的鸟! 生:第12自然段中写珍珠鸟甚至啄我的笔尖,可以看出珍珠鸟完全没有了戒心。 生:这段中的“抚一抚”用的好,我体会到作者是很喜欢珍珠鸟的,他的动作很轻柔。 生:我从“友好”这个词看出珍珠鸟也喜欢上了主人,它是很喜欢地啄,不是狠狠地啄。 师:这个“啄”表示亲切!就像老师拍拍你的肩膀一样(师亲切地拍了拍学生的肩膀),我不是要打你,而是表示我的友好!(众大笑) 生:还有第13自然段也是写小珍珠鸟的动作。 生:还有第14自然段(该生读,老师给配乐、配画面。读得很好,其他学生鼓掌),小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像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子,玩累了,就趴在“我”肩上睡了,一点儿也不害怕。 师:人鸟相依,情谊浓浓。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分析得也很好!作者正是从小珍珠鸟的外形、动作、神态来展示它的可爱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喜爱之情。全文诗意浓郁,充满了人情味。 师:那麽,我们从作者这里可以学到写作方面的哪些技巧呢? 生:要仔细观察。 生:观察时要有感情。 师:作者就是在关爱之情的驱使下仔细观察,才更喜欢珍珠鸟。 生:作者写作时用了许多好词好句。 师:对!要精选词语,精心描绘。 生:作者是从小珍珠鸟的外形、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展示它的可爱的。 师:是的,可以多角度展示其形象。 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这些写作技巧,用你的生花妙笔,去描绘多姿多彩的生活! 教学反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活动去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来,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讨论质疑,合作探究,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冯骥才的《珍珠鸟》是一篇充满浓郁诗情和深刻哲理的散文,它通过对人鸟之间相亲相爱的奇特画面的细腻描写,唱响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爱和信赖的颂歌。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首先在课前引导学生充分预习课文,扫清子词障碍。并运用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运用资料,了解作者、作品,了解那美丽的珍珠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具体教学过程中,情境导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为本节课奠定了深厚的感情基础,同时又暗示了课文主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听读全文,理清课文内容,感知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情感。研读课文精彩部分,重在品析课文优美生动的语言,在品析中受到美的熏陶,领悟其中深刻的哲理。再结合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拓展延伸,引导他们体验反思,激发他们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第一次讲这节课后,同事们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其中最大的不足是“美读欣赏,学习技巧”这个环节展开的不充分,好象在走过场。仔细考虑同事们的意见,我认识到,课文课程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及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情感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语文课上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文本身就有语言形式上的美,并从中可以展开想象,感悟作者美好的感情,并结合生活实践受到美的感染,从而培养审美的情趣。 因此,第二次讲这节课时,我更加重视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在合作探究中丰富语言的积累,读中感悟、体会、学习,这节课中学生感受到了人与鸟儿之间和谐统一的美,感受了冯骥才温柔细腻的情感,培养了发现美、感受美的乐趣。学生细心品读课文,被人对动物的关爱之情笼罩着,与作者一起悉心体察着。他们热烈地交流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交流着自己情感的体验。“发出一声尖细又娇嫩的叫声”、“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这个小家伙能轻易地由笼子里钻出身”……学生读着这些句子,被那轻柔的声音,满脸的微笑,爱怜的眼神传达出了的美好情感感染着,他们从“挨近”、“蹦”、“俯下”、“喝”、“偏”、“瞧瞧”、“跑到”、“绕”、“蹦来蹦去”等一系列动作中,从人与鸟的亲密接触中,体会到作者温柔的爱意。我也趁机巧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学生的心灵自然地进入了一个美好的境界,人与鸟相依相赖,和谐自然。引发学生对自己生活中这种境界的思考和追求。最后,请学生看图片、读资料,体验反思,独立创作。以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力求体现主动参与,合作互动的教学境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但由于教学时间调控不当,致使学生在读文时读得不够充分,后面的体验反思、发表感想、展示作品没有充分展开,使学生未能淋漓尽致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教研组活动时,同事们建议我在内容设计上作一下调整,把“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个内容放在预习时解决,以防贪多嚼不烂。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学到了许多。今后,我将继续努力钻研、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珍珠鸟》教学实录 篇6教学时我注重以读为本,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首先播放珍珠鸟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品读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句子,体会珍珠鸟的可爱。在此基础上,紧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学生研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 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让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如在教学课文第 6 自然段时,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这多像一幅画啊,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有了更深的感悟。 不足之处: 课上的提问过多,过碎,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品读,教师不舍得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珍珠鸟》教学实录 篇7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描写珍珠鸟的外貌及语言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课文内容,明白小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体会小珍珠鸟的心理变化过程。 (2)认真阅读课文,学会揣摩句子蕴含的深刻含义,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上下文,感受作者热爱生活领悟生活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雏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体会作者是如何爱护鸟儿的。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学习作者热爱生活,感悟生活的品质。 二、教法与学法 本课主要有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法2.创设情境法3.自主学习法4.讲授法 此外、辅助使用了多媒体演示法、谈话法等等。 三、教学工具。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它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看,(屏幕珍珠鸟图)板书课题16*珍珠鸟。同学们喜欢吗?好,请同学们用充满喜欢的声音齐读课题。大家悦耳的声音,传递给老师这样一个信息:同学们都是富有爱心,心地善良的孩子,对小鸟一定怀有深深的喜爱之情,那想不想听听珍珠鸟的叫声?(播放附有珍珠鸟叫声和珍珠鸟简介的图片。) (2)学生介绍作者。(师出示课件)这篇文章的作者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丽的画。 (3)学习自读提示 师:同学们课题中有个什么符号?生:星号。那么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就要先来读自读提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8页读读自读提示看看提示里要求我们这篇课文要学习什么? 作者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相处的呢?我们一起来走进这篇课文。 师:课前大家生字词都预习好了吗? 师:我来检查一下。 课件出示生字词 垂蔓 葱茏 瞅瞅 雏儿 画框 嚓嚓 蜡 嗒嗒 细腻 眼睑 眸子 咂咂嘴 流泻 找三四位同学读,同学们评价一下这几位同学读的怎么样? 大家是不是都想来读一下?齐读 注:雏儿是小儿幼儿的意思,这是一个儿化音,要在音节末尾音上附加卷舌动作。 课下请同学们写写记记这些词语,好吗?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我们该怎样来读呢?请大家推举一位我们班朗读最好的同学来说说该怎样读这篇文章? 生:我认为应该用情来读,用一种喜爱的感情来读。 师:是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篇文章如果有了情感,就有了灵魂。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就要设想自己是文中的人物,由文入情,就会达到与与作者神气相通,心心相应的境界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想了解的内容?或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用你最喜爱的语气来读一读。 生自由择读 师:好,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接力赛读,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最能读出播音员的水平。 (师播放轻音乐,学生生进行接力赛读。) 师:谁能用最简洁的话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我喂养了一对珍珠鸟,他们有了雏儿,这只珍珠鸟由害怕我到亲近我的过程。 (三)自由朗读课文,研读体会重点句子。 勾画出其中你最喜欢的句子,美美的读一读。并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来说一句话 (生读书勾画) (1)第13自然段,文中的作者为小鸟营造了一个温馨而舒适的家,“小家伙”“竟然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人与鸟的彼此的信赖已经达到了一种何等的境界啊!多么让人羡慕啊! (2)第8自然段,“起先……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这段用了“飞”、“落”、“站”、“啄”、“撞”、“逃”这些动词写出了小珍珠鸟的活泼、调皮的特点。并且这一段连用了三个“一会儿”这样的排比句。 (3)第7自然段,写小珍珠鸟外形很漂亮,长得又胖乎乎的,显得很可爱。 胖乎乎的,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里的比喻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4)“它先是离我较远,……发出‘嚓嚓’响。”是因为小鸟和我关系太融洽了,好的让我也想养一只这样的小鸟 (5)同学换下角色用小珍珠鸟的语气来读第10自然段? 渐渐我胆子大了,就落在主人的书桌上。我先是离他较远,见他不来伤害我,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他的杯子上喝茶,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他的反应。他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我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他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6)13自然段,。小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玩累了,就趴在我肩上睡了,一点儿也不害怕!是因为我觉的小鸟象一个淘气的孩子 (7)我喜欢第四段里的这句“却是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是因为写得很好看! (8)第10自然段,因为这一段让我觉得作者对小珍珠鸟的细心照顾得到了回报,小珍珠鸟的可爱也给作者带来了享受。这一段的小珍珠鸟特别既可爱又淘气! 作者正是从小珍珠鸟的外形、动作、神态来展示它的可爱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四)研读文本悟情明理,质疑。 投影仪展示: 1、“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是怎样照顾它的?你能把与之相关的语句说出来吗?小鸟还怕我吗?说出相关的语句? 2、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了呢?你能以小鸟的口吻对作者说一句话吗? 3、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规范要求: (1)四人小组选择同一个问题; (2)小组成员独立学习;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提常规要求:大声发言是对自己的展示,用心聆听是对别人的尊重。 3.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点拨指导。 4.交流体验: (提常规要求:大声发言是对自己的展示,用心聆听是对别人的尊重。) 点拨重点: 问题一:“我”是怎样逐渐得到大鸟的信赖的? 脉络: “我”在窗前的吊兰下给大鸟安了个丛林一样的家。它们便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并伸出鲜红的小嘴。 是一种非常怕人的动物,鸟在我们面前是心存戒备的。可我们在文中看到的却不是惊弓之鸟,而是一只快乐、自由自在的小鸟,它是那样的淘气、放肆,丝毫没有顾忌。看看“我”为小鸟都做了些什么?是怎样一步步取的小鸟的信赖的? “我”不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给予它们空间和尊重,它们便安心地生儿育女了。小鸟飞出笼子了,它们起初还有些担心,总是“生气地叫一声”。后来见“我”不伤害雏儿,便到天色入暮才呼唤孩子。最后,完全信赖“我”了。 问题二:“我”是怎样逐渐得到雏儿的信赖的? 5.回归中心: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引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美好的境界) 6、揭示作者的心声。 信赖是一种接纳,是一种包容。是一种气度,是一种胸襟。有了它,不仅人与人之间可以相互沟通,人与动物之间也可以相互信赖!有了信赖,我们的生活中定会多出许多美丽而温情得故事。我想这就是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心声。 名家引路:出示冰心奶奶的话,学生感悟。 (大屏幕示:冰心的话:“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散文。头起得‘头’起得‘带劲’,这‘劲’中有无限的喜乐;‘收’得有‘味’,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 出示冯骥才的话,学生感悟。 (作者冯骥才的话:“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娇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 过渡:在课文中,作者的那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都浓缩成了一句话,就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7、拓展练笔: 其实美好的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鸟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想想生活中那些信赖创造的美好,用“信赖是……”的句式,写写你的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一点启示。 反馈:指名分享,教师随机将同学的内容打上屏幕。然后同学齐读自己的练笔。 五、归纳积累,扩展延伸阅读。 补充几则相关的材料,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引导他们体验反思,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人与自然要和平共处。 (1)1928年3月,纽约繁忙的百老汇沃尔克大街上,一只名叫“小黑人”的母猫阻塞了交通,因为它有5只小猫需要救护。警察詹姆斯·卡德莫尔拦住了过往的汽车和行人,让“小黑人”把5只小猫一一叼过了马路。当时没有一个人、一辆车因为这而诅咒。有人拍下了这一动人的情景,题名为《为小猫让路》。 (2)辽宁省宽甸县军民村有一位叫黄丽杰的妇女,五年前(1999年)她用准备买蔬菜种子和大棚薄膜的300块钱救下了一只差点成为人口中食的受伤的大雁。她和丈夫精心治好大雁的伤,大雁不愿离开他们,就呆在了他们家里。他们给它取了个名――雁宝(自己的儿子叫忠宝),还买来大白鹅和它做伴。从此雁宝成了他们家庭的正式成员,并且和那六只大白鹅日久生情,生下了许多小雁。黄丽杰一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雁专业户。 (3)北京有一位老太太,她收养了100只流浪猫,从此这些猫咪有了温暖的家,不c再风餐露宿;老太太也因为有了这些猫咪做伴而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生活充实而愉快。 总结:他们都是富有爱心的人,他们都懂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从而谱写了一曲曲人和动物的赞歌。传为一段佳话,成为一段美谈。 《珍珠鸟》教学实录 篇8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4、学习想象的读法、运用比喻句的写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信赖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课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珍珠鸟的挂画和投影。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突出文章主题,对小动物的喜爱;表扬学生,拉近师生距离。) 课前打开完成的预习学案。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珍珠鸟》 二、预习展示 整体感知:通过预习,你觉着作者对珍珠鸟怎么样呢?说完整。(关心、喜爱、爱护)(板书:关爱)珍珠鸟对作者又怎么样?(板书:信赖)作者。“信赖”什么意思?(靠近、信任、依靠) 三、精读感受 (一)生读第一二三自然段。(3分) 1、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一至三自然段,看从哪些语句看出“我”非常关心、喜爱珍珠鸟,把这些语句画出来,再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生默读标画,然后同桌交流) 2、集体展示 (1)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我”非常关心、喜爱珍珠鸟呢?读一读你标画的语句。学生读句子,你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有的还可以问:你怎么从这里感受到的。重点指导读好“真好!……鸟。”(是啊!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非常喜爱它们,心里特别高兴!所以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谁再来读?) “瞧……红嘴……球儿。”(出示这句话的课件)(如果学生不说这里,老师让学生读一读,你觉着这个小家伙怎么样?再读出自己的感受。)(是啊!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它太漂亮、太可爱了、太好玩了!谁再来读?) 其他地方,学生能找出来,读一读就行了。 (2)感悟写法 ——让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好处:(我把这句话换换行不行,大家读一读?出示课件:它好肥,整个身子胖乎乎的。引导学生说出突出了它好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你能用上打比方的句子突出事物的特点吗?小猫的眼睛又圆又亮,好像一对玻璃球。(老师评价:小猫的眼睛真够圆的,也真够亮的。)——你能不能仿照这句话,(课件出示:它好肥……)说一句打比方的句子,突出事物的特点呢? ——用打比方的方法就能突出事物的特点,我们再来读这句话,再来感受一下这只珍珠鸟好肥的特点。“它好肥……” 过渡:下面我们都来默读第四——六自然段,看一看,后来小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信赖我的? (二)生读四——六自然段 1、默读课文,看一看后来,小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信赖我的。画出有关的词句。(等学生画的差不多完了后,再安排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什么) 2、谁能抓住有关词句,来说一说小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信赖我的。 3、再仔细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小珍珠鸟为什么会这样一步一步信赖我呢?好好体会一下。 4、学生汇报:是由于作者的关爱。教师点拨,你从哪里看出是由于作者的关爱它才逐步信赖作者的呢? 5、激情总结:尽管珍珠鸟是很怕人的鸟,但是在我无声地关爱、无形地宽容和亲密地爱抚下,它还是变得越来越淘气,越来越可爱,一步一步挨近我,逐步信赖我。 6、谁来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随即指导:我们要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想象着你就是作者,这小家伙就在你的眼前,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板书想象)并随着范读——原生继续读。 过渡:小家伙完全放心了,它一步一步挨近我,逐步信赖我,甚至与我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引读)白天——傍晚——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谁来读第六自然段? 7、一生读第六自然段。 A、激情配乐范读:现在,小家伙完全信赖我了!点击课件,配乐范读。“有一天……梦呢!”(读出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关爱和小鸟对作者的完全信赖以及由此产生的美好境界。) B、下面请同学们都来用心的读一下这一段。想象着自己就是作者,此时小家伙就落在你的肩上,读得轻一点,别惊跑了它。 C、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充分读,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D、同学们此时此刻,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怎样的呼唤呢?(出示课件)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这种境界真是太美了!小鸟真是太幸福了!我太幸福了! E、作者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积累运用,升华情感:(想一想,写下来。然后找不同的学生说) 是啊!正是在作者的爱心呵护下,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他们共同创造出了人和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板书:美好的境界) 信赖,能创造美好的境界,同学们回想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人和动物之间,还是人和人之间,还有什么也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呢? ( 关爱、理解、尊重、交流 ),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想后可交流) (让学生说充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五、全文总结 信赖,能够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关爱、理解、尊重、交流,都能创造美好的境界。(板书……)无论是人与动物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如果多一些关爱和信赖,多一些理解和尊重,都能够友好相处,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板书设计: 珍珠鸟 关爱→信赖 美好的境界 《珍珠鸟》教学实录 篇9《珍珠鸟》说课稿 范峥峥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珍珠鸟》一课是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人与动物”为内容专题编选课文。这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都各自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与动物”的关系,阅读这五篇课文,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的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 2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把握全文感情基调,领会作者的情怀,分析“我”与“珍珠鸟”建立相互信赖关系的过程和原因。 (2) 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和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学习和积累描写动物或自然的方法,以读为主,读写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朗读、默读、快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引导。把“读与写”有机联系起来,开展“读动物,写动物”的活动。 (3) 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教学重点: (1) 展示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2) 提高对课文的感悟能力及拟人化语言的运用。 4教学难点: 对人与动物之间信赖关系的理解。 二说教法 对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采用“读——赏——联——议——悟”的教学组织方式。 (1)读: 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这是一节课最基础的部分,让学生通过带着问题读课文,筛选有关信息,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人与鸟”之间的关系。 (2)赏: 本文词汇丰富,对动物的描写精当、传神,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及时积累、总结,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同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领悟、赏析并学习“拟人化”的手法也是教学目标中的一点,所以应到学生赏析文章中优美的词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3)联和议: 联系现实,拓展课文学习的范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或自己阅读过的相关材料,以拓展教学空间和教学内容。学生就“人与动物”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信赖的创造等话题展开议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并进行课外延伸,锻炼了学生说和议的能力。 (4)悟: 最后由学生总结自己的感悟与心得,积累阅读方法,丰富自身情感。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如展示珍珠鸟的图片及课文主要内容的图片,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提供帮助等。 在教学设计时,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通过快速阅读筛选关键信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和基本内容。教学互动流程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愿望,引导学生在互助、合作的学习中互相启发,并获得新的感受。并力求做到读、写、说的结合。在阅读和讨论活动中,强化“说”和“写”的训练。 三说学法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1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学会快速阅读,并掌握在快速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2学会赏析优美语句和语段。学会赏析语句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对文句的赏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这也是给学生语文基本功的一个锻炼。 3学会联系实际,并有所感悟。这是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能培养学生说和议的能力。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这种新的学习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之得到不断地强化和训练。 四说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由“人与鸟”的关系导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自己与鸟儿之间的难忘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为了调动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以丰富学习课文的阅读经验;并将阅读课文与理解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而且提示本文学习的重点是“人与鸟”的关系。 2整体感知: 结合几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多媒体课件出示:(1)归纳我为珍珠鸟做了哪些事?(我的举动)(2)珍珠鸟对我有什么反应?(3)我从和珍珠鸟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 让学生筛选课文中的有关信息,这几个问题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逐渐明白人与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种彼此信赖的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我想利用这几个问题能让学生对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感情基调有个初步的把握。 3阅读赏析: 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学习任务,内容需要形式来表达。因此,还要在阅读过程中分析和欣赏作者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精彩之处。让学生大胆地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在课文中加批注,表达自己对语句的鉴赏评析。欣赏并学习课文的优秀的表达技巧,如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对动物各种描写方法的学习,及融情于景、融情于动作、融情于场面的写法等。 4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展望未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历,谈论对学习了本文之后的感悟。(1)人和动物有没有不和谐的因素呢?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2)今天,我们如何把“信赖”放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中,为自然、为社会、为人类创造出更美好的境界呢? 这个设计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感悟“人与动物”的关系,体会文章的精彩之处。 5自结: 可围绕“如何批注”、“如何赏析”、“如何描写动物”、“如何联系现实”等方面,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本文的收获。 6作业布置: 学习本文拟人化的手法,写片段作文,以某一动物为对象,字数300字。 (这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板书不附) 《珍珠鸟》教学实录 篇10一、教学背景 《珍珠鸟》是人教版第九册教材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冯骥才以细腻亲切的语言,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悉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全文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性化的语言和笔调,亲近小鸟、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博爱之情,信赖、尊重、和谐的人文之举,洋溢于字里行间。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活泼,文质兼美,浅显易懂。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要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可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其思维在互动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华。 二、教学实例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1、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想认识吗?(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读了课文后谈谈,你对珍珠鸟有了哪些了解。 (板书:怕人——亲近) 3.对照板书,生成问题:此时你脑海中产生了那些疑问? (梳理学习目标:珍珠鸟是怎样从怕人到亲近人的?他和作者的感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生变化的?) (二)细读课文,理解“真爱”。 1.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学生与文本对话。 动笔读书:划出文中描写珍珠鸟活动变化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习小组交流后汇报,师生与文本对话。 抓住文中许多吸引人的描写处,用多种形式品读,想象感悟,从珍珠鸟逐步亲近作者的活动变化,感受作者细腻的关爱。 (板书:鸟笼四周、书桌、肩上) 假如你现在就是作者,看到可爱的小珍珠鸟,你会怎么做? (指导品读) (三)鉴赏课文,品味体会。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 2.结合插图,让学生边读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 探究:珍珠鸟怎敢在“我”肩上睡熟?“我”为什么不动了?在“我”眼里珍珠鸟就像什么?假如你就是作者,看,小珍珠鸟现在就落在你的肩头,你有怎样的感受? 3.配乐诵读,品味体会。 (四)再读课文,评价“信赖 ”。 1、回顾课文,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板书:信赖) 2、作者说的仅仅是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吗? (五)阅读拓展,升华理解。 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吗?(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冯骥才创作的灵感和当时的感受) 推荐文章:《不经意的背弃》 三.教学反思 (一)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 本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大胆质疑,生成问题。然后再围绕学生生成的重点问题,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二)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在体验中学习。 本教学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让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 《珍珠鸟》教学实录 篇11课前:整理收集小学教材关于“鸟”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感悟人鸟和谐的美妙画面。 一、复习导入 1、音乐背景(停顿30秒左右),引读课文: 真好!…… (教师暗示学生打开课本,可引读或范读课文1~2自然段,同时出示舒适而温暖的巢。) 2、过渡: 作者为珍珠鸟精心设计了这个舒适而又温暖的巢,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三个月后,这对珍珠鸟有了他们的雏儿!听,你听到什么了?(尖细而又娇嫩的鸣叫)那么,你们想知道这只小珍珠鸟是什么样子吗? 二、引导对比,点出问题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一画描写小珍珠鸟样子的句子,再读一读,这是一只怎样的珍珠鸟?先画再读最后说: 一学生反馈。 (读──说:可爱) 好!你能读出它的可爱吗?指名读。 我从你的读书声中,还体会到了,你非常? (喜欢珍珠鸟。) 你能读出你的喜爱吗?再指名读。 你喜欢,其实作者更喜欢!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只小珍珠鸟的可爱和你们对它的喜爱! (齐读。) 出示句子:“瞧,多么像它的……球儿。” 2、但是,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它的胆子很小: 再读课文第3自然段,哪句话写出了它的胆小? 出示句子: 过不多久,忽然又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再读读这句话,哪个词看出它的胆小了? (探。) 范读,指名读好这句话,师:多么胆小的珍珠鸟呀! 3、但是,随着这只珍珠鸟逐渐长大,看,我们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出示:书中插图。) 你看到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插图内容。 师引读:对!这一天,…… (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 4、落到我的肩上、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还不停地咂嘴,而我们刚刚还在说,它…… (害怕、胆小) 出示(两句话): 过不多久……探出来。 不一会儿……做梦呢。 读到这,你有怎样的疑问? 生:珍珠鸟怎么不怕我了?珍珠鸟是怎样一步步向我*近的?…… (注意答案的不唯一性,只要意思正确就可以,可以选择两至三个学生说。) 师:是呀,我也想知道,珍珠鸟是如何一步步向我*近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 三、品悟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提醒大家特别关注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 反馈词语:起先 随后 渐渐的 后来 (幻灯片:相机加点。) 2、师直接读: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指“只”。) 谁能像老师这样读?(一个)──其余同学仔细听,这个“只”让你感受到什么?(再指名读)──感受到什么了? 反馈:活动的范围小,还很害怕,距离我远远的,似乎已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躲进笼子里…… 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起先,…… 3、引读: 随后…… 自己再去读一读,看看能不能像我们刚才一样,抓住一些关键词,去体会体会。 反馈:屋里飞来飞去──活动范围变大。 3个“一会儿”──淘气,可爱,调皮。 (其实这个特点句子里还有一个词可以看出来呢?──神气十足。) 指名读,读出小珍珠鸟的可爱、淘气、调皮! 师:此时此刻,我们似乎看到了这只可爱的小家伙就在屋里(引背),注意,这时候的作者可不像你们这样,他可能在? (生:继续写字、笑眯眯的看着他……) 对,正是由于作者绝对不会去打扰它,它在一步步向我*近,瞧:渐渐地,它胆子大了…… 4、引读: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反应。 师:用我们刚才的方法,圈画一些关键词,看看自己能够从中读懂什么? 反馈: 越来越近:先、然后、再。 想一想:作者我会有什么反应呢? (微笑着看看它、继续写作、不打扰它喝茶、用目光和它打招呼……) 正是因为我从不去惊扰它,它也越来越相信我了,让我们再读一读这段话。 5、过渡: 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 师:自由读最后两句,注意圈画。 问:从这些圈画的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反馈:索性、啄、抚一抚、友好。 (鸟对人的放心,人对鸟的喜爱。) 师小结:没有作者的友好,哪来鸟儿的友好!没有作者的宽容,哪来鸟儿的自由!没有作者的关爱,哪来鸟儿的信任! 6、小结: 你看它,起先只在……(活动范围很小),随后……(活动范围逐渐变大),渐渐地竟然落到了…,蹦到了…(范围更大了,距离我也越来越近了),后来,索性啄我的……(距离我更近了) 其实,拉近得不仅仅是珍珠鸟和我的空间距离,更重要的是…… (彼此心与心的*近。) 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这一段,再次感受我与珍珠鸟心灵的逐渐*近。齐读。 看着老师给你的提示,自己试着背一背。 出示: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 ,随后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渐渐地 ,竟然 。它先是 ,见我 ,便 ,然后 , ,再偏过脸 。后来 , ,索性 , 。我用手 ,它 ,反而 。 7、过渡: 如今,珍珠鸟已经把我当成他的朋友了!引读:白天……傍晚……此时的珍珠鸟和作者已经──难舍难分了! 小家伙每天和我朝夕相处,与我建立了越来越深厚的感情,直到有一天, 指名读: 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做梦呢! (教师手指此句话。) 再次出现幻灯片:第六自然段。 你有没有在谁的怀里睡得这么熟这么香过?为什么睡得这么香? 生:妈妈的怀里(温暖的怀抱,安全的港湾,保护神……) 此时,小鸟把我的肩膀当成了?(温暖的家、安全的港湾、我已经成了它的保护神……)因为信任,所以依赖! 师:轻点!别打扰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不一会儿…… 8、好一幅人鸟相亲的美好画卷!好一片温馨和谐的美好境界! 师读,出示: 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学生。)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学生。)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呼唤:信赖,一定能…… (引读。) 四、总结 其实,不仅仅在人与动物之间需要信赖,人与人之间也需要?哪怕是动物与动物之间也需要?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信赖,才创造了这美好的境界。 出示:幻灯,背景音乐。 师煽情:看着这一幅幅和谐的画面,相信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已经把信赖深深铭记,让我们共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境界。 《珍珠鸟》教学实录 篇12教学目标: 1、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悟信赖,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2、学会观察,学习描写,倾注情感,提高感悟和写作的能力。 3、唤醒关爱,联系生活,引发思考,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作品丰富温柔的情感和富有哲理的语言; 2、领悟文章中展示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唤醒学生内心的爱,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学习作者对珍珠鸟细腻、人性化的描写,并在描写中倾注喜爱之情的手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美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悟信赖,培养阅读、鉴赏能力。 2、学会观察,学习描写,倾注情感,提高感悟和写作的能力。 3、唤醒关爱,联系生活,引发思考,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 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收集带有鸟的诗句,都准备好了吗?现在我想请大家来个背诗和唱歌游戏,背的诗句或唱的歌词里面必须有“鸟”出现,各种鸟都可以,如喜鹊啊,乌鸦啊,黄鹂啊,老鹰啊等等。想到的自己站起来,时间为两分钟,准备好了吗?开始!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吴均)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孟浩然)/) 确实,我们的生活和鸟类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人和鸟之间还有很多美丽的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著名作家冯骥才和一只珍珠鸟之间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品读词语,悟“喜爱之情”(5分钟) 1、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珍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结合文中的描述来回答吗? 2、珍珠鸟淘气、美丽、可爱、娇小还胆小,冯骥才可喜欢它了。在作者的眼里,珍珠鸟就像可爱的孩子。文中,他用了三个带“小”的词儿来写珍珠鸟。 (出示:“小脑袋”、“小红嘴”、“小家伙”) (1)听老师读这三个词儿。(师读出“儿”化音)交流:什么感觉? (2)指导读词、品词。 3、课文中还有四处地方称珍珠鸟为“小家伙”,请大家读读。 (出示)“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不一会儿,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1)把“小家伙”换成“珍珠鸟”,再读读,看看有什么不同? (2)昨天我们已经认识了珍珠鸟,但是它很害羞,不敢跟大家见面,今天谁来用甜美的朗读把它唤出来?(指名读1——3自然段) (3)听了你的朗读,珍珠鸟迫不及待要跟你交朋友了。(出示画面:你好啊,我叫珍珠鸟,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三、咀嚼文本,品“鸟之信赖”(15分钟) 1、这只珍珠鸟不仅是你们的朋友,还是作家冯骥才的好朋友呢,不信,你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珍珠鸟是怎样从胆小到胆大,一步一步信赖“我”的呢? 2、交流 (1)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谁能用响亮的声音来为我们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出示:“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听了你的朗读,我似乎看到了这只可爱的珍珠鸟。谢谢你!我们能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呢?注意这个“只”字。(我体会到珍珠鸟开始的时候胆子并不大,只敢在鸟笼四周活动,鸟笼就像它的家,一有危险就可以躲到鸟笼里去,躲到它的父母边去) 很有见地!读书就是要这样,读出言外之意、体会言中之情。 再读读这三个“一会儿”又有什么发现?(我发现小珍珠鸟开始淘气了,它发现没有人伤害它,胆子就大了起来。/小珍珠鸟非常活泼,就像天真好动的小孩子一样,在哪儿都待不住) 你们再看看每次都落在哪里?这些地方都很高,为什么?(在高一点的地方玩耍,如果主人来抓它,它可以及时逃走,高处比较安全,我看小珍珠鸟还是有点胆小。) (2)珍珠鸟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想象一下,一会儿它又去干什么了呢? (出示)一会儿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 (3)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小家伙的神气、调皮。 (4)瞧,这小家伙还会说话呢!——整天呆在笼子里真无聊,出去遛遛吧。这么高大的木盒子是什么呀?(落在柜顶上)哈哈,我都成了巨人了,可以创吉尼斯纪录了。哟,这么多书啊,看来这个主人挺有学问的,(站在了书架上)嘿嘿,看我多神气,再给我戴个博士帽就更帅了。咦,那是秋千吗?让我也来玩一玩,哈哈,真是太有趣了。这个主人真好说话,明天我还来玩。 3、有趣吗?读读下面几段话,你也来当一回配音师,让珍珠鸟开口说话吧! 出示想象话题: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在想:……(咦,主人整天在写什么呀,让我去看看。) 出示想象话题: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它仿佛在说:……(主人啊,我玩了这么久,有点口渴了,我喝点你的茶,你应该不会生气吧!主人,你的茶真好喝,冰冰凉凉的。) 出示想象话题: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仿佛在说:……(朋友,写文章类累了,休息一下吧,把笔给我,我来帮你写。) 出示想象话题: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会想:……(好温暖,好舒服啊) 出示想象话题: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它仿佛在说:……(主人,我们交个朋友吧,来,我握握手!) 4、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想象。我们一起再把这有趣的画面读出来。师引读:起先……随后……渐渐地……先是……后来…… 5、在我无声的关爱和精心的呵护下,小家伙放心大胆地、一步一步地接近我、信赖我,甚至和我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引读第五自然段)白天——傍晚—— 四、融情入境,感“美好境界”(10分钟) 1、有一天,出现了这样一幅让人怦然心动的画面。(出示人鸟相亲图,配上轻音乐《摇篮曲》)在这幅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2、是啊!小家伙睡熟了!你能小声告诉我吗?它把我的肩头当成了什么?(温暖的巢、妈妈的背、宝宝的摇篮……) 3、小珍珠鸟玩累了,闹够了。它飞到作者的肩上,呀!这多像妈妈的摇篮,好舒服呀!摇啊摇,摇啊摇,小家伙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它梦见了什么? 生:小珍珠鸟梦到自己与主人在屋里捉迷藏,一起嬉戏。 生:小珍珠鸟梦到自己帮主人写文章,主人看了,连声称赞,说它有文采。 生:小珍珠鸟梦到主人就是它的父母,它在主人的怀里撒娇,要小虫子吃。 4、这真是一幅至真至纯的画面。瞧,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呀!你能给这幅画取一个动听的名字吗?简单地说说理由。 (参考:温馨的境界、知心朋友、甜美的梦境、幸福的一家,温馨的一家,美好的境界,浓厚的友谊,和谐之家,甜美的梦,依赖,宽容,理解,朋友,友情,情,爱,梦!) 5、同学们给这幅图起了这么多富有生活气息,又融入自己独特感受的名字,真是了不起!的确,此情此景感人至深,谁能用你的朗读赞美这美好的境界?(出示第六段)别忘了,这小家伙就在你的身上。(指名读) 指导朗读:读了这样一幅图,小家伙可要被你惊醒了,吓飞了,应该怎么读呢?别忘了,小家伙就在你们的肩上睡呢,再读。 6、好一幅人鸟相亲的美好画卷!好一片温馨和谐的美好境界! (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引读:看着这肩头的小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呼唤:……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们也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呼唤:信赖,一定能…… 五、拓展升华,抒“感觉滋味”(7分钟) 1、“我”是一位作家,珍珠鸟原是一只怕人的鸟,因为“我”付出了爱,所以珍珠鸟信任我,在这一间简陋的书房里,我们共同创造了美好的境界!老师读了这篇文章,深有感触,写下了一点感受:(配轻音乐) 信赖缘于一份关爱,一份呵护,也缘于彼此间的尊重和宽容。只要我们心中充满了爱,善待身边的每一种生灵,就会看见它们出自天性的自由和欢乐。也许有一天,我们漫步原野,会有飞倦的小鸟在我们肩头歇脚;会有美丽的蝴蝶在我们发上扇动翅膀;会有可爱的梅花鹿,从远方的小山上向我们欢快的奔来……让我们用宽广而细腻的胸襟去拥抱地球上那些可爱的生灵,让爱与我们相伴而行…… (播放一组人与动物和谐友好的画面)(配乐《让世界充满爱》。) 2、同学们和我一样,一定对“信赖”又有了许多新的感受。谁来说说你对“信赖“的一点感觉、一点滋味? 3、听到同学们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感言,老师非常感动,这儿有三句话,老师想作为礼物送给大家。 生齐读格言: ①信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②信赖,能创造奇迹。 ③信赖,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光明。 ④信赖,给世界增添一抹温柔的色彩。 4、总结:是啊,只要有信赖,我们相信不仅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你、我、他都能创造出更多美好的境界。 作业设计: 文中意境很美,请从以下的标题中选取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片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具体描绘,要写出美感,写出深情,写出蕴味。 《珍珠鸟》教学实录 篇1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要爱护动物、善待生命。 教学重点: 了解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人”的变化过程,并探寻其变化的原因。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秀文化传统,诚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什么是诚信呢?就是互相忠诚、互相信赖。其实不单是人与人的交往需要它,就是与动物交往也需要如此。下面先请欣赏一组配乐的画面:百花盛开,百鸟争鸣。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也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的生态环境。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的存在,给人平添了多少情趣!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色彩和情趣。尤其在有些作家的眼里鸟岂止是人类的朋友,简直就是疼爱有加的儿女。不信吗,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曾经是专业篮球运动员的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散文《珍珠鸟》。 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课前预习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找出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5、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三、展示交流 1.学生自主汇报字词: 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较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呷呷嘴 “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赖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它们由怕人到能与我和睦处,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 3.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四、反馈检测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给字注音 巢chao 蔓 man 驳bo 瞅瞅chou 雏儿chur 啄zhuo 呷呷xia 睑jian 眸mou 3、画出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五、板书设计 7 珍珠鸟 怕人 不怕人 信赖 美好的境界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 1. 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划出文中交代"我"的举动的语句,从这些举动中,你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4、找出在“我”的举动下鸟儿的反应。 5、文章的结尾有何深刻含义?又有什么特点? 二、导入 播放珍珠鸟的视频画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曾以他的笔触流泻下了一时的感受,还记得是什么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展示成果,汇报交流。 1.检查自学情况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3、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 (2)“屋里飞”: 自由读,指名读。 (3)“喝茶水”: 它的这一系列举动,确实有了很大变化。看来大家越来越了解它了,它先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鸟。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鸟。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鸟。 (4)“啄笔尖”:同桌合作朗读这一段。 (5)“肩头睡”: (冯骥才先生的话:“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的。无论有多么忙,我还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冯骥才将呵护小鸟看得比写作更重要) 指名读本段。 四、品读感悟,拓展延伸 学生分组赏读文章,思考: 1、文章开头为何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怕人"是珍珠鸟的突出特点,由于"我"对鸟儿的爱护、尊重,鸟儿才会有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任我这样的变化过程。这为下文做了铺垫,前后形成对比也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2、文章的结尾有何深刻含义?又有什么特点? (这句话富有深刻的哲理,不仅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也是如此,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这种结尾特点叫做卒章见志。) 3、既然人与动物尚能如此,那我们人与人要创造这种境界应该如何? (要点:彼此尊重 真诚相待 相互信赖) (二)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是彼此创造的: 1、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因为是“我”精细呵护它们的缘故)画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归纳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2、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 四、反馈检测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的事,写下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7.珍珠鸟 大鸟信赖探脑袋 珍珠鸟————————————人屋里飞 小鸟爱喝茶水 啄笔尖 肩头睡 《珍珠鸟》教学实录 篇14《珍珠鸟》一篇精美而可爱的散文,阅读的时候,我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温柔的情谊,细腻的心思,人与鸟之间暖暖的信赖。 这篇课文是采用赏析品味的方式来讲解的,经过赏析精彩语句来表现中心,揭示主题。 一、初读课文,感受小鸟的可爱 首先播放珍珠鸟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我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十分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真实而可贵,是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根据这些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品读课文,感受完美境界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本事,经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自我喜欢的、能表达作者喜爱之情的句子,在小组之内讨论交流,而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在班级内依次交流自我的句子,组与组之间不能重复。 例如,第十一自然段,学生分析“挨近、蹦俯、喝茶、偏……”一系列动词写出了珍珠鸟的形象,表达作者喜爱之情。这时,我适时引导:运用了什么描述?学生立马回答“动作描述,写出了珍珠鸟的顽皮可爱”。这样经过句句分析解决文章重难点,还能提升学生的本事,让他们融进语文的学习中。 三、研读课文,感受人鸟之情 经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终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完美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完美的境界吗?显然,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研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那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笔尖”,而“我”却只是“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完美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完美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完美境界的幸运。 四、拓展提高,引起学生情趣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有意思的环节,“假如你是一个小小摄影师,需从课文资料中选择一处画面拍下来,你最想拍哪一幅?为你要拍的画面拟一个精彩标题。”学生对这个环节很感兴趣,经过小组讨论找到了自我喜欢的画面,并且取了一个精彩的标题,如“万绿从中一点红”“味道不错”“人朋鸟友”……让这节课在结束之余到达了一个小高潮。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毕竟,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教师,经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现的丰富表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课文,找出描述珍珠鸟可爱、表现人与鸟相互信赖的句子、词语,感知语言中蕴含的感情色彩。最终,经过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信赖”的理解。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地整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进取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这一节课留给自我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的提高。 《珍珠鸟》教学实录 篇15教学目标: 1、了解珍珠鸟外形特点,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珍珠鸟和我相处的情况,了解珍珠鸟对我的逐步信赖,明白信赖能创造出美好境界这一道理。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学语文课文《珍珠鸟》(齐读课题) 2、现在请大家比较两个句子,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感情? 出示句子: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学生自由读,谈体会) (小结: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珍珠鸟,迫不及待地把喜爱之情告诉大家。所以第二句好) 3、过度:在作者的精心照顾下,珍珠鸟不仅生活得非常幸福,愉快,而且已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了,请打开书本,认真阅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小鸟的可爱表现在哪里?把收获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后回答:声音可爱尖细又娇嫩,动作可爱探,外形可爱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 师小结:说的真好,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都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一起来朗读这一段吧! 4、过渡:小珍珠鸟一天天长大了,它也成了我的好朋友,那么,它又是怎样一步步地走进我的生活,并对我产生友好的呢?(出示第4自然段,同桌互相读,并出示学习方法。读完后,互相交流,有哪些收获? 表示时间的词有:起先、渐渐地、先、然后、后来 (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说明了什么?) 设想:如果你是珍珠鸟,你为什么靠近我? 小结:这就是我对珍珠鸟的喜爱,鸟儿对我的亲热,没有爱,哪来我对鸟儿的体贴入微?没有爱,哪来我对鸟儿的不伤害呢?同样,没有信任,鸟儿怎么回这么快的亲近我,把我当成好朋友呢? 5、过渡:这小家伙越来越信任我了,越来越喜欢我了,慢慢地和我越来越近,引读“白天……晚上…… 6、提问:“小珍珠鸟的父母为什么要再三呼唤呢?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呢? 7、这就是人与鸟儿相互信任换来的美好一幕,瞧,有一天,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请同学们自读第六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画一幅画,看图上的插图与脑海中的'画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 8、它睡的好熟呀!,连作者也没有想到,这小家伙居然落到我的肩头,此时此刻,它已经把我当成什么了?这小家伙梦见什么了呢? 学生交流 9、正因为我对珍珠鸟的喜欢、爱护,也使得它对我更加信赖了,学到这里,你想说什么呢? 指名说。 10、是啊!作者也和大家一样,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内心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还可以怎么读呢? 解释信赖。美好的境界指什么? 11、总结全文:多么可爱的小家伙,作者笔下的雏鸟真像一个活泼淘气、天真无邪的孩童,它的外形惹人喜爱;我们的相处更有趣味,从远离我到走近我,蹦到杯子上,俯头喝茶;再到趴在我的肩膀上睡着了,还不停地咂嘴,人给鸟儿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鸟儿也给人们的精神增添乐趣,而这些只有从彼此的信赖中才能得到;最后,老师想借伟大的儿童作家冰心的话与大家共勉:我爱我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父母,也爱雏鸟的父母! 《珍珠鸟》教学实录 篇16教材说明: 《珍珠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学习这个单元,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个单元以写动物为内容。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与人类应共享生存空间。阅读文章,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珍珠鸟》的作者冯骥才就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想象,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欣赏优美段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和谐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一首节奏舒缓配有鸟叫的音乐、一段配有音乐的自然风光的VCD。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激趣导入 :同学们,听了音乐(配有鸟叫的音乐)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们都愿意与鸟交朋友,可鸟是否愿意与我们交朋友呢? 2、探求新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看他是如何与鸟成为好朋友的。(出示课题,powerpoint幻灯片) 3、出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本课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出示powerpoint幻灯片) 4、交流资料:同学们都查找了有关本课作家、作品及珍珠鸟等资料,请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训练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是自主获取知识的表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巢 瞅 雏 呷 垂蔓 眼睑 眸子 流泻 斑斑驳驳 生意葱茏 2、归纳“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 重新为它们加工鸟笼;按时添食加水;按捺住好奇心不轻易打扰 3、从哪些句子看出鸟儿对“我”有怎样的反应? 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赖我 4、“我”从和鸟儿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将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组内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至少一个) (此题较灵活,但应注意深入引导)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1、找出文章主旨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拓展理解:就这个主题,谈谈你自己的感悟。(信赖能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也能创造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生活------的和谐之美;信赖,根源于真诚、爱心、尊重、理解、平等、坦诚------) 四、欣赏、质疑的探究学习 1、欣赏:作者是怎样把珍珠鸟写得如此可爱的呢?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你最喜欢哪一段,找出来,把你的感受、你喜欢的理由写在书的扉页;再有感情的朗读,细细的品味。(老师准备了合适的音乐,给朗读的学生配乐;先小组朗读,然后全班展示。)(如第8小节中的:“飞啄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这又像一个淘气 而又听话的乖孩子。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伏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然后,“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到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居然也懂得看脸色行事。作者用人性化的眼光看待无知的小鸟,把人对动物的关照之情笼罩全篇。) 2、质疑:对文章的某个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等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小组合作、探究质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五、训练想象、强化表达 作者与小珍珠鸟之间的信赖,使他们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可大珍珠鸟却总是生气地呼唤自己的孩子回到笼子里,这是一个很容易激发学生想象的情境,设计:如果你是大鸟、小鸟,你会怎么想?这一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换位思考、合理想象、心理描写,强化了在读中训练表达,说与读、读与写的结合) 六、归纳积累、课外延伸 是啊,一只本是怕人的珍珠鸟,因为信赖,变得与人亲密、友好。信赖是一座桥,让人们彼此心灵沟通,真情相融;信赖是一把火,能融化心中的冰,照亮你前行的路;信赖是一缕缕阳光,普照万物,使自然更美,人类更美-------唯有了信赖,人与自然才会更和谐。可如今,放眼看去,河流污染、草木枯黄、水土流失------我们的地球妈妈正无力地呻吟着,面对此情此景,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一段美丽的山水风光VCD,配合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并引发思考------课外延伸拓展) 七、作业 : (八)结束语 今天,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这是信赖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其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你、我、他都能在自由的天空中创造出美好地境界。正如韦唯的歌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就让我们在爱的歌声中结束这一节课吧。(播放歌曲) 板书设计 小珍珠 我 怕人 提供环境 接近 不去惊动 亲近 不去伤害 信赖 教学反思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能以学生为本,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注重了课内外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我不仅仅立足于传授知识,更想让学生体验一种求知的方法。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中极力挑逗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的消极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积极主动状态,学生融入了情感、融进了课堂,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教学效果较为乐观。当然,不足之处还很多,如:对学生关于主题的理解启发还不到位;学生提出疑问的方法还没完全掌握,提得过于浅显,这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关于大鸟、小鸟的想象,学生说得不错,如果能落在笔上就更好了------总之,这堂课不论成功多于失败,还是失败多于成功,带给我的收获是非常大的。 《珍珠鸟》教学实录 篇17《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核心。在阅读课上如何自主、合作、开放的氛围,让新课程理念得到充分体现?结合我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进行了点滴尝试。 教学片断: 师:通过朗读这一段(第四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小珍珠鸟开始很胆小,只敢在笼子四周活动。 生:我也发现小珍珠鸟胆子很小,它害怕飞得远了会受到伤害,所以活动范围很小。 师:很有见地。 生:我发现了珍珠鸟开始淘气了,它发现没有人伤害它,没有人管它,就胆子大了起来。 生:我从三个一会儿发现珍珠鸟非常活泼,就像天真好动的小孩子一样,作者不会生气的,反而很喜欢的。 师:你还能体会到作者的喜欢之情,了不起! 生:我发现珍珠鸟的胆子是慢慢变大的,不是一下子就大的。 师:你看到了胆子变化的过程,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生:(读第四句)到这里,我觉得珍珠鸟的胆子才真正变大了,它再也不怕主人了。 生:珍珠鸟甚至“啄”我的笔尖,可以看出珍珠鸟完全没有了戒心。 生:(读第五句)我体会到作者是很喜欢珍珠鸟的,他是很轻地用手抚一抚珍珠鸟的毛的。 生:我还从“友好”这个词看出珍珠鸟也喜欢上了主人,它是很喜欢地啄的,不是狠狠地啄的。 师:这个“啄”表示亲切!就像老师拍拍你的肩膀一样(师亲切地拍拍学生的肩膀),我不是要打你,而是表示我的友好! 师:同学们刚才的读书体会很深刻,都知道了小珍珠鸟的胆子是慢慢变大的,为什么小珍珠鸟的胆子会越来越大?我们知道珍珠鸟可是一种怕人的鸟啊,请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小组自由进行讨论) 生:是作者没有伤害它。 生:小珍珠鸟的胆子越来越大是因为“我”对它的信赖,我对它的友好。 生:我想用书上的一句话说:‘信赖,不就能产生美好的境界吗?’ ……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审美体验是个体行为,是旁人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学生对一篇文章的体验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以学生原来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自悟自读中感受阅读乐趣。整堂课的教学始终以学生自读自悟为本,并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实现了读中自得自悟的教学理念,另外,注意把课内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好地领悟了文章的含义,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求得发展。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也反思了自己过去课改的理解。以前,“放”出去教的课文总担心学生这样学不会,那样学不扎实,还担心一经“放”出去,“收”不回来怎么办,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了一句空话:学生们花了很多时间,学得苦,学得紧,教学效果却不好。这次尝试,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所具有的主体能动性及丰富的创造潜力,使他们在教学教程中展现出让人敬重与钦佩的活力,而是是这种富有生机的活力与创造力,才使课堂教学连续成新的发现、新的感觉、新的收获和新的经验,从而成为教师生成新的课程经验的重要基础。自主、开放是语文学习的快乐之源,创设自主合作、开放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使阅读课堂成为发扬学生个性的天地,这样的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