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四上《火烧云》教学设计 |
范文 | 四上《火烧云》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四上《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1《火烧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2、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 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读后反馈: a、指名分节朗读。 b、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 c、出示图片(投影)并作归纳,理清文章思路。 教师归纳: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光亮的晚霞之中,色彩繁多形态多变。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 三、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1、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 2、晶读,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的美?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个“„„了”的句式,写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万物都改变了自己的颜色,也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欢乐愉悦的心情;第3自然段,作者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词语写出了色彩的纷繁;4、5、6三个自然段,分别用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图写出火烧云瞬息万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 3、通读全文,要求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 4、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背下来。 四、讨论和练习 作者在写火烧云的颜色时说“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颜色多得无法形容) 四上《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2认知目标: 1、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 火烧云的图片和动画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内容 第一教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 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学课文 (一)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感兴趣的问题,试试自己能解决多少问题。(允许同桌或小组讨论。) (二)检查、反馈、交流 1、通过自学,你已经会读哪些生字和词语了(指名中下生读一读)根据朗读情况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檀"读tán,不读tái;"寿"读shòu,不读sòu;"彤"读tóng,但“红彤彤”是读 第一声。 2.会读还要会写,把这些生字工工整整地在旁边写一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或要提醒同学们的,请你把它写到黑板上来。 3.同学们学得不错,想不想跟着录音轻声读一读课文呀?(播放课文录音) 4.火烧云很美,课文写得也很美,请你再读一读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完后指名几位同学读。 (三)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快速默读课文。结合回答板书:上来、变化、下去 2.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霞光、颜色、形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课文的基础。 三、认识火烧云 1.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提醒学生不能一概搬抄,添加适当的词语,使回答完整) 2.全班齐读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①"烧"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不可以换成"红"?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 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②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避免重复、点题、与后文照应,写出火烧云动感。"烧"字用得贴切,在句子中有扩展、蔓延的意思,既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是红色的,又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和气势。导: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3.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提醒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完整而准确地说)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通过词语的变换,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四、感受霞光 1.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板书: 大白狗--红,红公鸡--金,黑母鸡--紫檀色,白胡子--金) 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是霞光照在地面上使颜色在变)这些颜色为什么变得不样?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 )变成的了。"的句式说一说。 4.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霞光映照地面的景色这么美,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你的心情怎样,你又想说什么呢?说得真好,你们能把这些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学生尽情地朗读后,指名读一读,齐读) 5.作者不是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你觉得这样写好吗?(这样写不仅准确细致地描绘了霞光的颜色,而且描写了霞光映照在地上的生动景象,具有渲染烘托的作用和先声夺人的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霞光"这部分的内容,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二教时(公开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火烧云上来时,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颜色都变了,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之中。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你瞧--(出示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二、学习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部分 ①: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自由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板书:颜色、形状) ②: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火烧云颜色变化特别快。)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快,而且还很多。) ③:都有哪些颜色?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红通通、金灿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 (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的图片。) ④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导: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举例),你还能用其它几种形式来说说天空中的颜色吗? 导: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学生自由发言--) ⑤: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6)、火烧云颜色除了多这个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四个一会儿) 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呢? (三)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①:读读4~6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自由读) (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很多。) 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像马、狗、狮子。) 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特别快。)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从"一会儿"、"忽然"体会到的。"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接着正在") ②:你们知道吗?作者在描写马的样子时,描绘得精彩,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 (第二句话中少了"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再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书上为什么选用第一句?(自由读) 生:"马是跪着的"是看到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是作者想象到的。 ③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4~6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自由读) 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三个自然段。我们先读第四自然段,怎样读呢?我来提问题,你们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咱们一起读书。 师: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板书:出现) 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一匹马, 师:它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样子) 马头向南,……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变化) 过了两三秒钟,……尾巴可不见了。 师:消失了吗?--(板书:消失) 看的人……变模糊了。 (写狗和狮子的两个自然段,教师也这样引读。) 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顺序来写的。) 作者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啊! ⑤想象一下,火烧云还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与同桌一起练习说话,一会儿我们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 1.默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孩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留恋、惋惜)谁能把孩子们那种留恋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导:是呀,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记录了下来。让我们随着录音再一次去领略一下吧。(播放课文情景朗读) 【设计意图】:在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想象,把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以及作者那优美的文字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四、请学生配音 播放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录像,请三位同学分别为"马"、"狗"、"狮子"这三部分内容配音。 五、总结课文: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了火烧云绚丽缤纷的色彩和千姿百态的形状,相信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们的脑海中了。 是呀,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就会发觉我们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美丽。下面就请大家欣赏我们身边的美景(出示图片){目的有二:一是结合课本中“泡泡处”的提示,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学会积累、做个有心人;二是为下一节课的口语交际做准备}。同学们,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美好的心灵不断地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 教学反思: 一、 这是我到新的学校第一节公开课。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经过专家和领导的点评,找出了本节课不成功的原因。 1、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没做到因材施教。 且至今天为止,我虽已和该班孩子共同学习了13天,但对孩子的知识层面和接受水平了解不够,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不敢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互相讨论、大胆尝试,没能因材施教;对教材把握不准确,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却安排了两课时(公开课讲的第二课时)。 2、教学方式转变不到位。 我忽视了初中和小学两阶段学生年龄特点的差异、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学生理解水平的差异、学习要求及侧重点的差异(同样是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似乎更注重情感领悟更关注人文信息,而中学语文课,更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没能及时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要求;没调整好教学思路;没把握教学特点。从而导致本节课课堂容量过大,讲述内容过多,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许多知识只能一笔带过,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 3、没充分发挥学生主导作用。 没体现出学生是探究者,没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整节课总是我牵着学生来走。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自主感和责任感 4、最后的图片展示纯属画蛇添足,目的性不是很明确。 四上《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3北京史家胡同小学 特级教师 杨丽娜 一、教材分析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散文。从美学的角度看:全文结构完整统一,段层错落有序;内容丰富充实,更富于变化;语言有韵律有气势,瑰丽动人。因此,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鉴美的能力。 这篇课文共七个自然段,按火烧云变化来安排材料的。全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写火烧云上来时,天空中的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都改变了颜色。 第二段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在不断变化着。 第三段写火烧云下去了。 全文紧紧抓住“变”来写的。 首先写出火烧云上来时,它的霞光使小孩子的脸、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子……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了本来的色彩,染上了一层神秘的颜色。抓住了五个“变”字,可以使学生理解晚饭过后人们看到“火烧云上来了”那种惊喜的心情,体味老人“笑盈盈地看着他的小猪”以及乘凉人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那开心的祝愿话的情感。从而感受到是火烧云这种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生活的情趣。 接着写了火烧云颜色与形状的变化。变化之快、变化之多,是火烧云的特点。 课文第三段用了“一会儿……一会儿……”说明了变化快,又暗示了色彩繁多。这四个“一会儿”构成一组排比句,可见天空颜色变化气势壮观,令人陶醉。课文中使用了三种方法表现色彩的繁多:“红彤彤”“金灿灿”突出了“烧”时色彩的光亮;“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是两种色彩的融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是以拟物的方法,更生动、更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中的色彩在天空中都有。学习这一段时,抓住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想象,可以使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瑰丽,激发学生的情感。 课文第四至第七段写火烧云形状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马是跪着的”,“那条狗十分凶猛”,“一头大狮子……也是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这些描写将火烧云如马、如狗、如狮的形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一会儿……变模糊了”,“忽然……也不见了”,“接着……看不到了”这些词句,反映了“马”、“狗”、“狮”变化匆匆,来无踪去无影的特点。 最后写火烧云下去了。“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这一拟人句说明了火烧云好像在故意逗弄孩子们,也表现了孩子们对变化莫测的火烧云迷恋的情感。课文最后一句“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做为全文的结尾,与开头一句“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形成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同时也再一次显示了火烧云变化的神速,说明了火烧云是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它留给人们的是欢乐与美好,迷恋与向往。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品味句子的意思,体味思想情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1.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这是一句开心的祝愿话。老人的胡子是银白的,在火烧云霞光的照射下,变成了金黄的,长金胡子的人是没有的,乘凉人用这句话表示对老人的美好祝福,充满了幽默与风趣,也表现了乘凉人喜悦心情。 2.“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这句话一连用了四个“半”,不是表示左一半为紫,右一半为黄,也不是二分之一的紫,二分之一的黄,而是“紫”与“黄”,“灰”与“百合”色的混合体。其中紫色与黄色的多与少,浓与淡,又可以形成许许多多的新调合的色彩。由此可见火烧云颜色变化很多。 3.“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这句话中的“恍恍惚惚”是模糊不清,看得不真切的意思。天空恍恍惚惚的,是太阳落下去了,火烧云就要消失了的缘故。正因为如此,所以火烧云的形状是模糊的,既像这个,又像那个,这全凭人们的想象。然而这种自然现象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又是瞬息万变的,因此是似像非像的,很快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部分词语的意思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笑盈盈:盈,充满。脸上充满了笑容。课文指喂猪的老头儿看见自己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那种高兴喜悦的样子。 恍恍惚惚:看不真切,模糊不清。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课文指日落时的云霞。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1.理清作者成文的思路,了解文章的段落层次,是学习本文的重难点之一。 课文分三大段: 第一大段(1—2自然段)讲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第二大段(3—6自然段)讲火烧云变化着。其中第三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变化快、变化多。第四、五、六自然段讲火烧云形状变化快、变化多。 第三大段(第7自然段)讲一会儿火烧云下去了。 课文第二自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是承接上文,点出这个火烧云是傍晚时的,太阳西落,首先照红了西边的天空,然后蔓延到东边。“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半句既点明了什么是火烧云,又引起下文,具体写天空中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在教学中可重点分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帮助学生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本文的另一个重点与难点。(详见教材分析)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火烧云刚上来时的情景以及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分段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指定课文。 三、教学前准备 幻灯片4张 自制幻灯卡片2张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安排三课时 (二)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自学生字、初读课文,置疑问难,学习分段。 第二课时:分析理解内容。 第三课时:指导背诵、片断练习,完成作业 。 五、教案(第二课时) (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口头作文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背诵课文。 (二)课前准备: 幻灯片4张 幻灯卡片2张 板书设计 六、教学提示 1.教学中可使用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2.本课文质兼美,应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与手段,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朗读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朗读可以进行思想教育。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3.课后可以让学生仿照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写法,写一片断,把读与写紧密联系起来。 四上《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4《火烧云》一课在描绘火烧云变化的情景时,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加强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并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 一、抓住重点,创设氛围,感受美。 《火烧云》重点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形态的变化。教学时,教师可先从整体入手,设计这样的问题: 1.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作者这种感受的? 然后让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课文,边看挂图思考。之后让学生谈谈(先同桌谈,后指名谈)听完老师范读后对火烧云的感受。这样学生就能掌握课文的重点部分,初步领略到火烧云变化奇妙的景象美。 二、反复品读,突出重点,欣赏美。 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赏析描写火烧云美丽景象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美。 1.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景。教师可引导学生解答: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是通过描写哪此景物来表现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变化?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感受。 2.重点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的色彩美。①指导学生品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挂图体会“极多”和四个“一会儿”都是讲颜色多、文化快的。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重点句进行赏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②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两个重点句,边看插图,边体会,更真切地感受火烧云色彩变化美。 3.启发学生欣赏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指导学生品读第四、五、六自然段(先读后理解,再有感情地朗读),并结合挂图领会“一会儿”、“忽然又”、“接着又”等词语的用法,明白这都是讲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的。然后品读第四自然段:“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在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这是写火烧云变化快、开头多,突出了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接头指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让他们想想哪些词句表明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最后让学生自学第六自然段。 4.归纳全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使学生明白这既是描写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之美,又是表达作者对美丽景色的热爱之情。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相融合,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三、训练说写,落实重点,创造美。 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色的热爱。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品赏,充分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形状之美。通过落实说、写训练,使学生在说、写训练中创造美。 1.先引导学生读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的句子,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仿照着说。先同桌说,再指名说。这样就形成了信息的多向交流与反馈,使学生对火烧云颜色、形状美的认识更加深刻。 2.指导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把曾看见过的美丽景色写下来,然后同桌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这样逼真,给我们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呢?通过说使学生懂得只有像本文作者那样,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才能写出这么形象生动、语言流畅、景色优美的好文章来。 (此文获“第二届全国小学课堂教学征文大赛”二等奖。) 四上《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5思路: 《火烧云》是一篇状物物抒情散文,主要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人们看到火烧云时欣喜的心情。全文描写细致动人,情趣横生,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熏陶,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上乘之作。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色,抓住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和生动的艺术形象,寓美育于读讲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高尚情操。 一、抓住一个“奇”字,想象情景美 课文1-2两节写火烧云上来时,地面和天空的景象。作者描绘了火烧云神奇美 妙的霞光,令人心驰神往!教学这两节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一个“奇”字,启发学生思考: 1、火烧云的霞光有哪些奇妙的地方? 2、人们的心情怎样? 3、什么是火烧云?为什么用“烧”而不用“红”? 二、抓住一个“多”字,领略色彩美 课文的第三节主要描写火烧云的颜色纷繁艳丽,变化万千,教学时,启发学生 思考: 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特点?表现在什么地方? 2、“还有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你能说出来吗?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的色彩? 三、抓住一个“快“字,体味形态美 课文的'第4-----7节主要写了火烧云的万千姿态及其无穷变化。教学时抓住三幅画面动静相间的美,启发学生理解火烧云少纵即逝的神奇变化。 四、抓住一个“变“字深悟情感美 课文一直在“变“中描写火烧云,由霞光之美写到色彩美,再到姿态美,而这三种美都是美在变化中,有静态美,有动态美,从而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片段,做到读写迁移,激发美好情感。 四上《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要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点: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导入课题 1、齐读课题; 2、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3、出示什么叫火烧云 二、自由朗读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 三、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生字词。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哪个字难写,凶的部首是什么。出示多音字。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请用“——”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4、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了?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齐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给人一种动态变化之美。 5、文中的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的?(夏天的傍晚)(你从哪里看出来?(晚饭过后;乘凉) 6、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第一自然? 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小结:这段话写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 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的?(“笑盈盈”) 请你们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7、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请你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回答。 “一时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火烧云在不断发生变化。 8、小组合作探究 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请在3至6自然段中选择你喜欢的一段,小组内齐读,然后说说你读后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1、我们小组读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我眼前仿佛看到了火烧云颜色非常(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____一样的___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2、火烧云就课文中这几种颜色吗?你从文中的哪句话看出来?(还有些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3、除了这些颜色外,还会有哪些颜色呢? (苹果绿、桃红、玫瑰紫、石榴红、杏黄、秋叶黄、黄瓜绿、草莓红、橘黄、橄榄绿……) 4、四个“一会儿”构成了一个什么句?你从四个“一会儿”体会到了什么?(火烧云变化非常多,非常快。) 5、你能用四个“一会儿”说一句话吗? 6、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7、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你能用一个四字词来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师:你真会用词。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二)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1、读了课文4-6自然段,我们体会到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多而快。 《火烧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形状多?请用标出来。变化快?用双横线画出来。 形状(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小结: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3、过渡:火烧云还会有哪些形状?(动物、植物、人类等) 4、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概括吗? (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三)火烧云下去了 小结:因为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如此之多,如此之快,所以作者说“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能用一句话赞美火烧云吗?(火烧云真是五颜六色,变化多端啊!) 2、你在自然中还发现了什么奇特的景物?(钱塘江大潮、雨后彩虹、海市蜃楼...) 3、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这样逼真?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展开丰富的想像,才能把作文写得更好。 3、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进行描述的,这个孩子就是儿时的萧红,谁知道萧红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萧红(1911~1942)〕是我国现代文学颇负盛名的女作家,原名张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1928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中读书,1933年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1935年出版代表作《生死场》,鲁迅亲自为这篇中篇小说作序。1936年去日本养病,抗战爆发后回国投入抗日战争。1942年因患肺病,在香港去世。 五、达标测评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顺序,具体生动地描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特点,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赞美之情。 板书:上来了(红) 颜色——五颜六色 火烧云形状——变化万千 下去了(一会儿工夫) 四上《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7一、教材分析 《火烧云》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而后又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态,向我们勾勒出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过程;学情方面,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够扫除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针对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手,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字词教学,整体感知,精读第一段”的基础上,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独立自学、合作交流、读中感悟等过程体会作者在写作上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逐步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另外结合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我把“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作为教学的重点;把“学习作者运用仔细观察所得,展开丰富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理念 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议、写等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实现“本真语文”的课堂回归。 三、教法学法 虽然说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的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根据课程标准中年级学段目标,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法:朗读体会法,点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法是: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在《火烧云》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准备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复习引入,回忆美(3分钟) 1、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课时,我精心设计开场白吸引学生注意,并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看着画面背诵课文1自然段。 2、引导学生一边回忆课文内容,一边想:“你能用哪一个字来概括火烧云的特点?”学生会想到“变”字。这时,我就提出统领全文的问题“火烧云的变化很多,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它们分别有哪些变化?” 3、导入新课,学习课文2-7段。 (设计意图:再现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激起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多元对话,品味美(20分钟) 1、自读感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 课文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是怎样变化的? 文中哪些词句使你兴奋,令你心动?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个段,有滋有味地读读,还可以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2、组内交流,同伴互补。 3、小组代表汇报,顺学而导,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元对话。(教师相机板书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在汇报的过程中,重点研读第2、3自然段,体会课后第3题中重点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第二段主要是品味“烧”字。 “烧”字用得十分精妙,具有多方面的表达功效。 (1)描绘色彩。火烧云刚出现在天空时的颜色是红的,但作者不用“红”字,而用“烧”字。这样既表现了晚霞如火焰般的红艳,又避免了与后面的“红通通”一词相重复。 (2)描摹动态“红”只表示色彩,是静态的;“烧”表示动作,给我们一种动态的感觉。“烧”突出云色彩的变化。后文所写的火烧云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都与“烧”相关。 研读第三段:分两个层次感悟火烧云色彩多、变化快。 A、激发想象,丰富感受。 首先,让喜欢这段的学生齐读,其他学生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并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然后,按顺序罗列表示颜色的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红彤彤、金灿灿是ABB式的词语,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是两种颜色搭配在一起,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是一种实物加一种颜色构成的,更形象化。)接着回忆平常看到过哪些颜色的云?在汇报交流时,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黑漆漆、紫茵茵、白茫茫,雪白、玫瑰红等,教师相机板书。 B、抓重点词语“一会儿”,领悟神韵。先用笔把文中的四个“一会儿”加上着重符号,再指名配合表演(老师说动作,学生做),感受“一会儿”表示时间短,变化快。并用“一会儿?一会儿”把学生的表演叙述出来。 4、然后用(连续放映的动画课件)展示火烧云色彩变化无穷,美不胜收的景象,配上教师感情朗读,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火烧云奇丽无比,变幻莫测的特点。最后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之精妙绝伦。 3、自学4-7段,理解体会火烧云形状的神奇。 体会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快。抓住“一会儿、忽然、接着又来了”等词语理解; 感悟火烧云形状的神奇。抓住描写“马、狗、狮子”的句子体会。 展开大胆想象。利用悠扬的钢琴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在动人的音乐旋律中放飞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设计意图:此外在本环节,为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学生理解的自然景物美同时,为学生创设一次次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机会,让学生从中感悟到作者的描写方法即创作之美。) 【三】、总结升华,热爱美(6分钟) 1、教师总结:作者首先介绍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使我们产生一种置身于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的感觉;接着描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在非常具体的描写中,我们似乎已看到火烧云的变化,体会到火烧云的瞬息万变与美妙无穷;作者运用丰富的想像力描写火烧云颜色、形状极多,变化极快的特点,把这一自然现象轻巧而清晰地描绘了出来。 2、情感提升:从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呢?(板书: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要求学生通过个人展示、集体朗读或背诵2-7段;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情感趋向高潮的契机,作此总结,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对文章的结构有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对文章的情感有全面而深入的体会,学生也会抒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从而突出重点。) 【四】、学以致用,创造美(10分钟) 1、教师提问:本文所描写的火烧云变化多、变化快,所具有的色彩美,大概连绘画大师也难以用笔墨来渲染。作者是怎样把火烧云的动态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呢?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抓住景物特点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准确地描写景物的变化。 3、布置作业:观察大自然中其它自然现象(如彩虹、流星雨等)或者读一读相关的书籍,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尝试写一段话,发表在班级博客上。 (设计意图:布置通过观察或读书的作业,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自然现象;意在体现以生为本和学生学习的高度自主性,让学生将心中的“美”延续、拓展,我们的大语文观要无时无刻地向学生渗透,让他们逐步懂得从生活中感受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本课板书设计如下: 火烧云 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耀 颜色——多、变化快——天空什么颜色都有 热爱自然 形状——变化快——马→大狗→狮子 热爱生活 火烧云下去了——什么也看不清 (设计意图:这个板书,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又能恰如其分地落实教学重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以上是我对这课教学的一些设想,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四上《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8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火烧云的形成和特点,以及引申出的诗歌和联想。本节课是一篇科普性质的文章,旨在让学生了解火烧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是一篇文学性质的文章,通过诗歌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火烧云的美丽和神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火烧云的形成和特点,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火烧云的美丽和神秘,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火烧云的形成和特点,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到火烧云的美丽和神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图片、诗歌。 2.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火烧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云彩,引导学生对火烧云产生兴趣。 2.新课讲解(20分钟) (1)教师通过课件和图片,讲解火烧云的形成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火烧云的基本知识。 (2)教师出示一些词汇,让学生认读并理解词汇的意义,如:云层、高空、气流、颜色等。 (3)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美丽和神秘,通过诗歌的引导,让学生体会火烧云的诗意和意境。 3.课文理解(10分钟) 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和内涵,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4.课文分析(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组织方式和表达方式。 5.课文拓展(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与火烧云相关的诗歌和图片,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6.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和体会所得感受。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科普和文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火烧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火烧云的美丽和神秘。通过诗歌的引导,让学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凑,需要适当增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上《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9学完本课,收获还是不少,虽然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但它接近学生的生活,孩子们比较熟悉云霞的出现。鉴于此种情况,在授课间,我应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朝霞和晚霞引入课题“火烧云”。结合图面与孩子们所见过的云霞变化去适当的释题。我设计了语言,引发自然界的奇丽。比如:清晨的太阳出来或者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天边的云彩通常是通红的一片,像火烧的一样,人们把这种云叫做火烧云。不过怎样去理解课文内容,针对本课语言的特色倒是不必要,只要认真地读,从读中感悟语言的优美。从语言中体会作者的文笔之妙,生动、具体、形象、优美,从色美、形美的火烧云变化中去感悟作者的观察力度,从而增强积累与反馈,学习作者观察方法与想象能力,以致于一种学习能力。从学生作业情况看,学习效果很不错,如果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方向,那本人有如下反思: 一走进文本背景 由于本课是自然界的一种奇丽的景象,因为自然的奇丽,也引发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书写它们。火烧云就是其中之一,因此,让学生通过资料了解课文背景还是有必要的。比如,作者萧红的生平,文学成就,主要作品,炎烧云的成因。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成的。这些颜色的光的波长不一样,红色光波最长,橙色光波其次,紫色光波最短。空气的分子和空气里飘浮着无数细小的灰尘和水滴,它们都能够把太阳的各色光线分散开来,这叫做散射作用。太阳光中的光波长越短的,像紫色光就很容易被散射开来;波长越长的像红色,橙色光就容易散射。(资料) 二议议主题倾吐感悟 本课是写景的散文,学生应该掌握作者的思路结构。本文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火烧云的奇妙景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表达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赞美!只要用好手中的笔,准会涂抹出一幅幅多彩斑斓的美丽画卷,使人置身于其中,仿佛让人走进神秘般的童话世界,如醉如痴。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的,但只有真诚和富有情感的人才能发现它。”也就是只要我们睁大好奇的眼,就会发现;美就在身边。 三阅读感悟妙笔生花 本文多处运用了排比,想象,合理的想象使文章生动优美。在写作中,想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写作文时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与写作方法。一篇文章,加上合理的想象就会更加生动,形象,所表达的事物也更为具体,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会更加鲜明,深刻。《火烧云》这篇课文,作者大胆合理地运用了想象。比如:把火烧云的形状想象成马、狗、狮子等活灵活现的动物,读起来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表。那么,怎样在写作中有效地发挥想象的功能呢?这是本人必须要在本文中渗透的一种习作实践。这个环节,我准备了下水习作,将自己在飞机上所见的云描写了一段:我从未见过的美!云,白得有些深厚,像被刚弹过的棉团,铺满了天空;顺着瞧,就是一床巨被,斜着看,又像一个巨湖的底,云被与天幕紧紧相依;时而弧形成180度,平视向前,一望无际的云棉厚厚的,就是天山上的白雪,是平毯似的,要是你能感觉云在流动;一会儿就成了连绵起伏的白色小丘,一座连一座,又随着小丘的断开,刹时又是万马奔腾,那跑在最前面的马正昂首长嘶,几秒钟后又不是马了,又是一只长嘶的羊,在它的肚皮下好像有一只小羊在吮吸奶水哩!瞧,天又开口了,远处的云层突然高涨,像黄河冲击的巨浪,太美了!…… 接下来让学生写写“早晨的雾”“夜晚的天空”“秋天的田野”等素材。在学生习作的点评中,引导学生首先要知道人的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得来源于人的知识和经验,多参加社会实践,写作素材本身就源于生活之中,然后想象的内容要合乎情理,要与现实事物有密切联系。这样想象的事物才会鲜明,生动。例如:写秋天的枫叶时,会想象到燃烧的火;写草地会想象到绿色的地毯,写春天的花儿,会想象到可爱的小姑娘等。 四综合训练学习领先 本文在写作上,作者就是从整体入手,然后,采用了不同的结构方式,积累有关气象谚语,与云有关的诗句,词语。如:“鱼鳞天,不雨也风颠”“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有雨山戴帽,无雨去拦腰”“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与云有关的词语:(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并根据成果纠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确实可以改变教与学的不协调现象。 四上《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3.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了解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用具 投影片,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了解课文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按照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注意生字的写法. "盈,"是后鼻音,读作yíng,不读yīng; "茄"读作"qié",不读jiā; "揉"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盈"的上半部" ","又"不能忽视; "庙"是"广"字头,撇要大,必须包住"由",这叫半包围结构. 3.启发发言,讨论词义,检验查字典的能力.同学们可以互相补充解释词语.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各色云霞. 紫檀:常绿乔木,木质坚硬,带红色,可做贵重的家具或美术品.紫檀色,和紫檀木相似的颜色. 高寿:长寿的意思. 恍恍惚惚:不真切,不清楚. 笑盈盈:满脸笑容的意思.盈,充满.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威武:本课指力量强大的样子. 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带紫色条纹.百合色就像百合那样的颜色. 金灿灿: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颜色,鲜明耀眼. 4.出示投影片,注意字音词义.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对的(√). (2)出示以下各字,请同学口头组词. 檀——紫檀色 檀香 檀树 紫檀 猪——小白猪 肥猪 野猪 猪圈 寿——高寿 长寿 寿面 寿辰 模——一模一样 模范 模型 恍——恍恍惚惚 恍然大梧 霞——霞光 红霞 霞光万道 彩霞 庙——孔庙 庙会 庙门 神庙 烧——烧火 烧水 火烧云 威——威武 威风 国威 威严 蹲——蹲下 蹲坐 蹲着 半蹲 (3)区别字形,辨析词义,然后组词. 形相近,音相同的汉字有很多,必须正确区分,把握字义. 教师指导学生把形相近,音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区别字形,辨析字义是掌握这些字的好方法.最后通过组词加以验证,会使学生记忆牢固. 须(必须) 跪(跪下) 偏(偏远) 需(需要) 脆(干脆) 遍(遍布) 低(低头) 根(树根) 伸(伸展) 底(到底) 跟(紧跟) 申(申请)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按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的是日落时的火烧云,主要讲了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及变化.) 2.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 通读全文是正确划分段落的基础,然后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懂自然段间的关系. 分段之前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日落时的火烧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课文的哪部分讲到了这一点 " (课文的第3,4,5,6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的样子.) 第1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吗 (不是火烧云,是火烧云到来之前的霞光.) 最后一个自然段还在讲火烧云吗 (这个自然段讲火烧云不见了,看不清了.) 现在请同学们考虑本文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应该按什么顺序分段. (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来写的,因此应该分为三段.) 教师板书"三段",学生讨论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这一段没有直接写火烧云,而是通过写霞光照射下人和动物显出各种美丽的颜色,从侧面描写绚丽多彩的火烧云的,并告诉我们这是晚上太阳要落山时的火烧云,也就是说火烧云就要来了.因此,这段的段意应该是:写天上的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这一段主要是先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又写了火烧云的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因此这段段意应该是:具体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 第三段(第7自然段)这一段写到火烧云越来越恍惚,变化极快,几乎看不清楚了,说明火烧云就要消失了.因此,这段段意应该是:火烧云退去时的景象. 通过这样的分析,请同学说出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巩固对本文结构的认识. (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的到来,出现,退去的顺序写的.) (三)请同学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理解火烧云的变化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三)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注意积累好词好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用具 (一)幻灯机,录音机,小黑板. (二)火烧云幻灯片. (三)有条件可以播放火烧云的录像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对火烧云的认识.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齐读课题,并以课题为题.请同学讨论,以达到了解学生对火烧云认识程度的目的. 什么叫"火烧云" 你见过火烧云吗 你见过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 当时心情怎样 (火烧云是日落或日出时天空出现的红色云霞,色彩非常美丽.) 2.明确结构,抓住特点. 已故作家萧红通过仔细观察对火烧云做了生动的描绘,语言精练准确,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呢 (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写的.) 板书:到来前 出现时 消退后 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抓住火烧云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哪一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 (作者抓住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写的,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 (二)以读促讲,启发想象. 1.学习第一段.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 读一读,想一想.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 板书:霞光照耀 "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 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霞光使"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须"都在颜色上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情具体描写了火烧云出现前的景物.) 火烧云到来之前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同样的景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 提示同学把"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须"的颜色变化前后的情况对比着想象. (由于霞光照在它(他)们身上,使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是因为底色不同,所以变化之后的颜色也不同.) 指导朗读,体会火烧云到来之前人们的喜悦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画出说明火烧云出现的句子: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想一想火烧云是什么样子 (火烧云是红通通的,好像着了火.) 板书:红通通 像着火 (2)理解"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这句话中的"烧"是什么意思 可以换成别的词吗 为什么 ("烧"是烧火,着火的意思.在这句话中,任何字都不能替换"烧",因为"烧"既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颜色和动态,又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气势,而且还与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更重要的是"烧"字在这里点了题.) ("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一直"说明火烧云的面积大,而且是运动的,"烧"字本身就给人一种跳动的感觉.)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火烧云的动感和美丽.(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准确地概括火烧云的特点. (这个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极"是什么意思 "极多"又是什么意思 ) ("极"表示程度深,多到了极点."极多"就是很多,十分多,特别多,非常多.) 课文中连续出现的"一会儿"说明什么 ("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说明火烧云的变化不仅多而且也很快.) 板书:多 快 火烧云变化多主要是讲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请同学们根据小黑板上的问题,边读边想. 出示小黑板: 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②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要求学生高度概括出颜色多,变化快.然后具体说明. (颜色多表现为:火烧云不单是红色,还包括金,紫,黄,灰,百合色等说得出名的有九种,"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茄子紫",以增强学生对火烧云颜色多的认识. (变化快表现为:"一会儿……一会儿……"说明各种颜色交替出现,持续时间都很短,转换频繁而迅速.)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一会儿",不一定读得很快.为背诵做准备. 板书:颜色 变化 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的颜色特点. (绚烂多彩,五光十色,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板书:色彩斑斓 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火烧云的形状怎样呢 请一位同学改动小黑板上的问题,要求同学们用学习描写火烧云颜色部分的方法自学描写火烧云的形状部分. 出示小黑板,做如下改动: 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②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作者描写了马,狗,狮子的形象,但很快就不见了.) 板书:形状 变化 (3)教师在同学们自学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合上书,看幻灯片,把同学们带入火烧云的情景中,让他们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这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有帮助. ①出示描绘火烧云变化各种形态的幻灯片.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提问:图上画的像什么 (马,狗,狮子.) 教师把一种形状定格在幻灯机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描述图意,尽量按照作者描写马,狗,狮子的方法来说. 提示:作者是按照怎样出现→什么样子→怎样消失来写的. 教师出示幻灯片也要有技巧,不能把幻灯片放在幻灯机上就完了,这样反映不出各种形状的变化.教师应该拿着幻灯片在幻灯机上演示.比如马,一开始是"天空出现一匹马",可以把幻灯片放在幻灯机上,"那匹马大起来了",这时教师要抬高幻灯片,投影幕布上的"马"就会真的变大,实际上是幻灯片离镜头近,图片被放大了.紧接着"那匹马变模糊了".幻灯片继续抬高,投影幕布上就会模糊一片.这样演示既形象逼真,也符合作者"怎样出现"——"天空出现了一匹马","什么样子"——"马是跪着的","怎样消失"——"那匹马变模糊了"的写作顺序. 其他的形状都可以这样演示,同学们记住了火烧云的形状,对课文的内容就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好处. 利用幻灯片出示一段话:火烧云一会儿像马,一会儿像狗,一会儿像狮子.真是形态万千,变化多端. 请同学读一遍之后,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哪种写法好.发散思维. (书上的内容写得生动具体,因为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也就是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也就是为什么像.因此火烧云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③指导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想象天空中出现的其他动物,人物或植物,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及说话能力. 如果学生在练习时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或做以下提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小白兔,( ),过了几秒钟,( ); 很快又来了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的拐杖( ),又不见了. ④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形状的特点. (形态万千,形状各异,变化多端,千姿百态……) 板书:形态万千 (3)小结第二段,使学生对第二段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火烧云的颜色色彩斑斓,火烧云的形状形态万千.作者细致地观察了火烧云,抓住了变化极多这个特点,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怎么像",使人感到火烧云不仅美丽,而且非常神奇.遗憾的是火烧云不能像一幅画可以长久保存. 板书:奇 3.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齐读第三段,想一想,此时的火烧云又具有什么特点 (火烧云在迅速变化中消退了.)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样 ("恍恍惚惚"就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若隐若现,虚虚实实.因为火烧云变化极快,所以人们的肉眼就会有这种感觉.) 这时人们的心情怎样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火烧云消失时,人们非常留恋.从"揉揉眼睛","沉静了一会儿","可是","偏偏不等"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请同学们带着留恋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板书:留恋 (三)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1.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板书来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通过讨论完成.作者在写火烧云的过程中,始终抓住火烧云的特点,从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观察.观察火烧云的颜色,作者抓住了颜色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一个"极多"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不单是红色,而是色彩斑斓;四个"一会儿"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转瞬即逝.观察火烧云形状时,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形状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一匹马","一条大狗","一头大狮子"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多,这一点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美;"两三秒钟","正在……就","忽然","一转眼"等词语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一点又具体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作者只有通过细致观察才能把握得这么准确. 2.启发学生讨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体会. 提示学生抓住两点:一是观察事物要抓重点;二是观察事物时,既观察静态,也要观察动态,做到静动结合. (四)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四上《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11【教学目标】 1、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4、会补充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变化的吗? 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 (板书:颜色、形状) 二、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我们先学习描写火烧云颜色的一段话,找出这一段,请一位同学朗读第3自然段,大家思考: 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读后回答。 (颜色变化快) 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我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的。) (板书:一会儿……一会儿……) 你能通过朗读能读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吗? (一会儿……一会儿……) 颜色变化还有什么特点? (颜色变化多)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每一句都要说自己的感受,再通过朗读表现。 (评价语: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了火烧云颜色的多。火烧云的颜色的确太多了。你的朗读让我见到那么多的颜色。颜色什么都有……) 在第3句交流中: 哎!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特点? (植物加颜色) 在学生说到“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时,读一读。 (板书:……都有……没见过……) 好,我们来看一看图片,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说说这些颜色。 (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录像。) 先用“abb”式来说。 并展示: 绿莹莹、黄澄澄、黄扑扑、金闪闪、红艳艳…… 用“半a半b”式来说。 用“植物加颜色”来说。 (苹果绿、桃红、玫瑰紫、石榴红、杏黄、秋叶黄、黄瓜绿、草莓红、橘黄、橄榄绿、柠檬黄、枣红、香蕉黄、草绿) 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真会用词。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感情很充沛。凭借段落结构,自己试着背一背。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段落结构。) (学生自由背) 谁愿意带着感情给大家背一背? (全班同学举手) 既然这么多的同学都愿意背,那么我们一起背诵这一段话。 (学生有感情地齐背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刚才我们欣赏了火烧云五彩缤纷的颜色,现在我们来感受一下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 哪几自然段是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 (板书:像马、狗、狮子) 1、读中发现: 在4~6自然段中,你喜欢哪一段呢?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段,有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想一想,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 第4自然段中: 我从“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正在……就……”这些词中,知道了火烧云变化得快。 我知道了火烧云的样子像马,动作很逼真,还知道了它的变化过程。 我从“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这句话中看出,人们很喜欢火烧云。 让喜欢这一自然段的同学和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 第5自然段中让同学交流好读懂什么后全体男生朗读。 第6自然段: 我学的是第6自然段,我从“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是那么大,也是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这句话中知道作者很善于观察,能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联系起来。 我看出,作者很喜欢火烧云,她看的时候很开心。 我知道火烧云形状变化得很多。…… 读第6节可以齐读。 (评价语:你很细心。你的关注点就是和别人不一样。你的想法很独特。) 2、自主研究,合作学习: 这三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⑴ 相同点: ① 结构相同,都先写出现了,像什么,后来又变化了,不像了,便消失了。 (板书:出现、变化、消失) ② 描写时看到的和想到的相结合。 ③ 都写出了作者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欣喜之情和火烧云消失时的遗憾心情。 ⑵ 不同点: ① 开头的连接词使用不一样。 ② 描写的火烧云的形状不一样。 ⑶ 小结: 同学们研究得真不错!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动静结合的写法,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火烧云在天空中快速而神奇地形状变化。 让我们也来想象,火烧云还有可能会变成什么? (小白兔、小绵羊、花、草、树木、老爷爷、老奶奶) 可以是植物、动物、人物、世界万物…… ⑷ 仿照课文的第4~6自然段,我们把它写下来。 写几分钟后大家交流: 生: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一座座山峰,高低不平,连绵起伏,犹如珠穆朗玛峰一样雄伟、壮观。可一眨眼的工夫,就离我们远去了,而且越去越远。 生:这时又跑来了一只大花猫,猫的身上全是彩色的斑点。我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点点。它趴在空中,好像在撒娇,想让人抱一抱它。 (学生沉思) 师:当它看见那边出现了一只小老鼠,猛地跑了过去,猫和小老鼠都看不清了。 生:快看啊,不知从哪里钻出了一群小猴子,那些小猴子的脸红红的,眼睛圆圆的,跳来跳去,仿佛运动员在认真地跳鞍马。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变成了一只小兔。 生:小兔是躺着的,看上去就像躺在沙发上一样悠闲。过了两三秒钟,小兔站起来了,伸了伸懒腰。这时,小兔的四肢变得更长了,变得模糊了。 生:再看那边,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还在空中不停地舞动着。只见那条“巨龙”张着大嘴,鼻子翘着老高,一双铜铃般的圆眼,放射出紫色的光,还挺神气呢!可我还没有尽情欣赏,“巨龙”就赶回“龙宫”去了…… (鼓掌) 你们的想象太丰富了,说的真棒!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 (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四、学习“火烧云下去了” 师:刚才同学们概括那么多的词语表达了对火烧云形态变化多的感受,那么,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从第7自然段找一句话来回答。 生:读“一时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师:美好事物的存在总是那么短暂,但作家却能将这瞬间的美丽化作永恒,想想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 (引导学生概括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 五、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能不能说一句赞美火烧云的话呢? 生:火烧云真是太美丽啦! 生:火烧云不但绚丽多彩,而且变幻莫测。 生:我爱火烧云,它给我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六、质疑问难,妙在延伸 师:学到这儿,你还想对火烧云作哪些进一步的了解呢? 生:为什么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么多? 生:为什么火烧云只出现在早晨或傍晚? 生:火烧云上来时,为什么地上的人和小动物的颜色发生变化呢? 师:你们提出的问题很好,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些疑问?查阅百科全书等工具书。《变幻的天空》一书介绍了有关火烧云的知识,下课可以请教它。 七、自主设计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最想给自己设计一个什么课外作业? (实践、书面的或口头的) 1、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背诵; 2、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 3、上网查找有关火烧云的知识; 4、利用早晨或傍晚时间观察我们这个地方的火烧云; 5、画一画美丽的云…… 【板书设计】 火烧云 一会儿……一会儿…… 颜色 变化多 一会儿……一会儿…… ……都有,……没见过…… 马 形状 变化快 狗 (出现 变化 消失) 狮子 …… 四上《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12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模(moó mú )一样 笑盈(yíng réng ) 红彤( tóng tōng )彤 二、 多音字组词。 zháo ( ) sì ( ) 着 似 zhē ( ) shì( ) 三、照样子写词语。 红彤彤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半灰半百合色 四、课内知识完成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火烧云是所以得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用上“应接不暇”写一段话: 五、下面的句子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a、火烧云红彤彤的。 ( ) b、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 ) c、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及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半灰半百合色。 ( ) 我爱家乡的傍晚 站在院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高大而挺拔的杨树,像一个个身高力大的战士,整齐而威严地站在公路旁。树上的叶子,被秋风一吹,黄叶子飘飘悠悠地落下来,好像仙女搬金花。在院门外的篱笆下,一盆盆的菊花争芳斗艳,显得生机勃勃。 远处的田野上,铺金又叠翠,令人心醉,到处是丰收的景象。棉花白似雪,颗粒饱满的高粱红似火,沉甸甸的稻子像铺了一地金子……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农民伯伯在田里辛勤地劳动。深秋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在空中飘飘荡荡。好一个秋高气爽的美景。 1、第一自然段共有( )句话,分别写了( )、( )、( )。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照样子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3、作者是按( )的顺序观察的。 四上《火烧云》教学设计 篇13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3.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了解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用具 投影片、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了解课文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按照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注意生字的写法。 “盈,”是后鼻音,读作yíng,不读yīng; “茄”读作“qié”,不读jiā; “揉”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盈”的上半部“ ”,“又”不能忽视; “庙”是“广”字头,撇要大,必须包住“由”,这叫半包围结构。 3.启发发言,讨论词义,检验查字典的能力。同学们可以互相补充解释词语。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各色云霞。 紫檀:常绿乔木,木质坚硬,带红色,可做贵重的家具或美术品。紫檀色,和紫檀木相似的颜色。 高寿:长寿的意思。 恍恍惚惚:不真切,不清楚。 笑盈盈:满脸笑容的意思。盈,充满。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威武:本课指力量强大的样子。 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带紫色条纹。百合色就像百合那样的颜色。 金灿灿: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颜色,鲜明耀眼。 4.出示投影片,注意字音词义。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对的(√)。 (2)出示以下各字,请同学口头组词。 檀——紫檀色 檀香 檀树 紫檀 猪——小白猪 肥猪 野猪 猪圈 寿——高寿 长寿 寿面 寿辰 模——一模一样 模范 模型 恍——恍恍惚惚 恍然大梧 霞——霞光 红霞 霞光万道 彩霞 庙——孔庙 庙会 庙门 神庙 烧——烧火 烧水 火烧云 威——威武 威风 国威 威严 蹲——蹲下 蹲坐 蹲着 半蹲 (3)区别字形,辨析词义,然后组词。 形相近、音相同的汉字有很多,必须正确区分,把握字义。 教师指导学生把形相近、音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区别字形、辨析字义是掌握这些字的好方法。最后通过组词加以验证,会使学生记忆牢固。 须(必须) 跪(跪下) 偏(偏远) 需(需要) 脆(干脆) 遍(遍布) 低(低头) 根(树根) 伸(伸展) 底(到底) 跟(紧跟) 申(申请)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按一定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的是日落时的火烧云,主要讲了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及变化。) 2.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 通读全文是正确划分段落的基础,然后理清文章的脉络,弄懂自然段间的关系。 分段之前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日落时的火烧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课文的哪部分讲到了这一点?” (课文的第3、4、5、6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的样子。) 第1自然段讲的是火烧云吗? (不是火烧云,是火烧云到来之前的霞光。) 最后一个自然段还在讲火烧云吗? (这个自然段讲火烧云不见了,看不清了。) 现在请同学们考虑本文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应该按什么顺序分段。 (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来写的,因此应该分为三段。) 教师板书“三段”,学生讨论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这一段没有直接写火烧云,而是通过写霞光照射下人和动物显出各种美丽的颜色,从侧面描写绚丽多彩的火烧云的,并告诉我们这是晚上太阳要落山时的火烧云,也就是说火烧云就要来了。因此,这段的段意应该是:写天上的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这一段主要是先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又写了火烧云的形态,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因此这段段意应该是:具体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的变化。 第三段(第7自然段)这一段写到火烧云越来越恍惚,变化极快,几乎看不清楚了,说明火烧云就要消失了。因此,这段段意应该是:火烧云退去时的景象。 通过这样的分析,请同学说出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巩固对本文结构的认识。 (这篇课文是按照火烧云的到来、出现、退去的顺序写的。) (三)请同学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理解火烧云的变化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三)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注意积累好词好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用具 (一)幻灯机,录音机,小黑板。 (二)火烧云幻灯片。 (三)有条件可以播放火烧云的录像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了解学生对火烧云的认识。 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齐读课题,并以课题为题。请同学讨论,以达到了解学生对火烧云认识程度的目的。 什么叫“火烧云”?你见过火烧云吗?你见过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当时心情怎样? (火烧云是日落或日出时天空出现的红色云霞,色彩非常美丽。) 2.明确结构,抓住特点。 已故作家萧红通过仔细观察对火烧云做了生动的描绘,语言精练准确,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呢? (课文是按照火烧云到来前、出现时、消退后的顺序写的。) 板书:到来前 出现时 消退后 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抓住火烧云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哪一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 (作者抓住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来写的,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这一特点。) (二)以读促讲,启发想象。 1.学习第一段。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及周围的景物是怎样的?读一读,想一想。 (火烧云出现之前,天空布满霞光,周围的人和动物在霞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 板书:霞光照耀 “霞光”使哪些景物发生了变化?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霞光使“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须”都在颜色上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情具体描写了火烧云出现前的景物。) 火烧云到来之前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样的景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 提示同学把“小孩”、“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须”的颜色变化前后的情况对比着想象。 (由于霞光照在它(他)们身上,使颜色发生了变化。但是因为底色不同,所以变化之后的颜色也不同。) 指导朗读,体会火烧云到来之前人们的喜悦心情。 2.学习第二段。 (1)默读,画出说明火烧云出现的句子: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想一想火烧云是什么样子? (火烧云是红通通的,好像着了火。) 板书:红通通 像着火 (2)理解“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这句话中的“烧”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别的词吗?为什么? (“烧”是烧火、着火的意思。在这句话中,任何字都不能替换“烧”,因为“烧”既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颜色和动态,又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气势,而且还与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更重要的是“烧”字在这里点了题。) (“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中的“一直”说明火烧云的面积大,而且是运动的,“烧”字本身就给人一种跳动的感觉。)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火烧云的动感和美丽。(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在课文中找出一句话准确地概括火烧云的特点。 (这个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极”是什么意思?“极多”又是什么意思?) (“极”表示程度深,多到了极点。“极多”就是很多、十分多、特别多、非常多。) 课文中连续出现的“一会儿”说明什么? (“一会儿”这样,“一会儿”又那样,说明火烧云的变化不仅多而且也很快。) 板书:多 快 火烧云变化多主要是讲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请同学们根据小黑板上的问题,边读边想。 出示小黑板: 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②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要求学生高度概括出颜色多,变化快。然后具体说明。 (颜色多表现为:火烧云不单是红色,还包括金、紫、黄、灰、百合色等说得出名的有九种,“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茄子紫”,以增强学生对火烧云颜色多的认识。 (变化快表现为:“一会儿……一会儿……”说明各种颜色交替出现,持续时间都很短,转换频繁而迅速。)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一会儿”,不一定读得很快。为背诵做准备。 板书:颜色 变化 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的颜色特点。 (绚烂多彩、五光十色、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板书:色彩斑斓 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火烧云的形状怎样呢?请一位同学改动小黑板上的问题,要求同学们用学习描写火烧云颜色部分的方法自学描写火烧云的形状部分。 出示小黑板,做如下改动: 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②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作者描写了马、狗、狮子的形象,但很快就不见了。) 板书:形状 变化 (3)教师在同学们自学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合上书,看幻灯片,把同学们带入火烧云的情景中,让他们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这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好词好句有帮助。 ①出示描绘火烧云变化各种形态的幻灯片。 教师一边演示一边提问:图上画的像什么? (马、狗、狮子。) 教师把一种形状定格在幻灯机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适当的修辞手法描述图意,尽量按照作者描写马、狗、狮子的方法来说。 提示:作者是按照怎样出现→什么样子→怎样消失来写的。 教师出示幻灯片也要有技巧,不能把幻灯片放在幻灯机上就完了,这样反映不出各种形状的变化。教师应该拿着幻灯片在幻灯机上演示。比如马,一开始是“天空出现一匹马”,可以把幻灯片放在幻灯机上,“那匹马大起来了”,这时教师要抬高幻灯片,投影幕布上的“马”就会真的变大,实际上是幻灯片离镜头近,图片被放大了。紧接着“那匹马变模糊了”。幻灯片继续抬高、投影幕布上就会模糊一片。这样演示既形象逼真,也符合作者“怎样出现”——“天空出现了一匹马”,“什么样子”——“马是跪着的”,“怎样消失”——“那匹马变模糊了”的写作顺序。 其他的形状都可以这样演示,同学们记住了火烧云的形状,对课文的内容就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好处。 利用幻灯片出示一段话:火烧云一会儿像马,一会儿像狗,一会儿像狮子。真是形态万千,变化多端。 请同学读一遍之后,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哪种写法好。发散思维。 (书上的内容写得生动具体,因为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也就是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也就是为什么像。因此火烧云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③指导学生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想象天空中出现的其他动物、人物或植物,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及说话能力。 如果学生在练习时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或做以下提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小白兔,( ),过了几秒钟,( ); 很快又来了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的拐杖( ),又不见了。 ④启发学生用合适的词形容火烧云形状的特点。 (形态万千、形状各异、变化多端、千姿百态……) 板书:形态万千 (3)小结第二段,使学生对第二段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火烧云的颜色色彩斑斓,火烧云的形状形态万千。作者细致地观察了火烧云,抓住了变化极多这个特点,不仅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像什么”,还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怎么像”,使人感到火烧云不仅美丽,而且非常神奇。遗憾的是火烧云不能像一幅画可以长久保存。 板书:奇 3.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齐读第三段,想一想,此时的火烧云又具有什么特点? (火烧云在迅速变化中消退了。)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 (“恍恍惚惚”就是模模糊糊、看不清楚、若隐若现,虚虚实实。因为火烧云变化极快,所以人们的肉眼就会有这种感觉。) 这时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火烧云消失时,人们非常留恋。从“揉揉眼睛”,“沉静了一会儿”,“可是”,“偏偏不等”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请同学们带着留恋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板书:留恋 (三)总结全文,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1.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板书来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通过讨论完成。作者在写火烧云的过程中,始终抓住火烧云的特点,从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地观察。观察火烧云的颜色,作者抓住了颜色多和变化快的特点;一个“极多”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不单是红色,而是色彩斑斓;四个“一会儿”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转瞬即逝。观察火烧云形状时,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形状多和变化快的特点: “一匹马”、“一条大狗”、“一头大狮子”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多,这一点写出了火烧云的静态美;“两三秒钟”、“正在……就”、“忽然”、“一转眼”等词语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一点又具体地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作者只有通过细致观察才能把握得这么准确。 2.启发学生讨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体会。 提示学生抓住两点:一是观察事物要抓重点;二是观察事物时,既观察静态,也要观察动态,做到静动结合。 (四)结合板书,练习背诵。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