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三顾茅庐导学案
范文

三顾茅庐导学案(精选3篇)

三顾茅庐导学案 篇1

  《三顾茅庐》导学案(课前预习)

  一、扫清拦路虎。

  读准并写好下面的词语。

  辅助        晌午         诸葛亮      三顾茅庐

  策略        蜿蜒起伏     茅塞顿开    秀丽宜人

  二、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三顾茅庐:

  茅塞顿开:

  蜿蜒起伏:

  三、熟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资料搜集。 

  搜集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理清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之间的关系。

  《三顾茅庐》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揭题解题,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刘备是三次拜访诸葛亮。

  4、学习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

  学习过程:

  一、揭题解题。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顾”、“茅庐”的意思。

  2、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时代背景。

  二、展示自学成果,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学生自由上黑板教学生字。

  3、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文中有几位人物?主要写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

  三、理清文章脉络。

  1、你读懂了什么?

  2、谁来告诉大家哪三次拜访?自然而然地理清文章脉络

  四、学习“一顾”、“二顾”。

  1、读第一段,划出刘备言行的句子。

  2、交流。

  3、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读第一段。

  4、谈谈你对“一顾”、“二顾”中刘备的印象。

  《三顾茅庐》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张飞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2、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学习过程:

  一、复习展示,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是什么?

  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习课文。

  (1)如果对张飞感兴趣,找出描写张飞的言行的句子。

  (2)如果对刘备感兴趣,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神态的句子。

  2、研读刘备、张飞的句子。(按学生回答的顺序讲)

  (1)研究刘备的同学交流。

  按学生交流的情况,重点落实字词句,要具体讲,认真读,读出感情。

  学生另外找出的有关刘备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读读就可以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刘备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尊重人才   求贤若渴)

  (2)研究张飞的同学交流。

  用同样的方法,读读议议,可以看出张飞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粗鲁)

  (3)小组讨论:文章主要是写刘备,但同时也把张飞写进去了,这是否多余?

  交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点拨,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

  (4)对比朗读,愿意朗读张飞的读出他的莽撞无礼,愿意朗读刘备的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

  3、刘备“三顾茅庐”值得吗?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体悟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找出文中写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的打比方的句子,讨论比喻句的深刻含义。

  三、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1、你知道诸葛亮的故事吗?讲一讲。

  2、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其它什么故事?

  四、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尤其是这篇课文的有关章节,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顾茅庐导学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3、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活动方案】

  活动一: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自由读课文2~5小节:

  1、划出能体现刘备诚心诚意的句子。

  2、用心读一读这些句子。

  3、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读完这些句子的感受。

  活动二: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1、自读课文,理解下面两句话:

  (1)、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提示: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小组交流)

  (2)、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2、把课前搜集到的关于诸葛亮用兵如神的小资料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活动三:体会隆中的人杰地灵。

  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1)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2)讨论:这里的景色描写是为了衬托什么?

  (3)试着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色。

  【检测反馈】

  1、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用“来到…… ,只见…… ”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三顾茅庐导学案 篇3

  课题

  8、三顾茅庐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教师

  李娇娇

  学习

  内容

  学习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两个多音字。

  3、感知课文大意,按事情起因、经过、经过给课文分段。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两个多音字。

  课前

  准备

  学案卡

  学

  习

  过

  程

  一、知识链接:(先自己完成,在二人小组交流)      

  1、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最聪明的人大家知道是谁吗?

  师  诸葛亮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各诸侯国都想请他出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三顾茅庐》来了解诸葛亮是怎样被请出山的。(板书:三顾茅庐)

  二、设问自学:(先自己完成,在二人小组交流)

  1、读课题,说说“顾”、“茅庐”的意思?

  2、谁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诸葛亮盛情难缺,答应了。

  3、指名说一说自己的姓名?诸葛亮姓啥名谁?这就是复姓我们知道的有(公孙 诸葛  司马  东郭  欧阳  令狐)

  4、学生以小组自己的方法自学本课生字?

  三、交流释疑(先自己完成,在四人小组交流)

  1、(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重点理解“半晌”“青翠欲滴”“茅塞顿开”等词语的意思

  统一中国                    蜿蜒起伏  

  清澈见底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半晌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如鱼得水          辅助              邀请

  重点提醒两个多音字,多音字“着”“塞”

  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3、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以事情发展情形为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略写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没有见着。这一部分简要交代事情:两次拜访,都未见着。同时必须重视的是刘备拜访的态度和目的:诚心诚意,辅助自己。这一部分也为第三次拜访定下基调。

  第二部分(第二至四自然段):具体叙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层次分明地展开:先写出发之前。突出了关羽、张飞和刘备的不同态度,显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为下文具体描写作了铺垫。其次写见面之前。隆中的优美自然景色映衬了诸葛亮的高雅不俗;接着写刘备在半里多远处“下马步行”,适值诸葛亮午睡未醒更不敢惊动,继而是阶下等候满含恭敬,最后才堂见面,这儿环环连接,突出了刘备的求贤谦恭之态。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叙写刘备对诸葛亮的亲密之情和敬重之意,反映了刘备贤才的正确认识好真诚态度。这一部分其实不是“三顾茅庐”的直接体现,却是带来的良好效应,所以不宜详写,略作点染就顺势收篇了。

  四、巩固提升(先自己完成,在四人小组交流)

  《目标练习》知识达标 1、 看拼音  写词语

  五、拓展延伸(先自己完成,在四人小组交流)

  《目标练习》中

  1、写出下例词语的反义词

  2、搭配词语

  板书

  8.三顾茅庐

  茅   葛    恭

  两次  未见着

  求贤谦恭

  真诚态度

  教学

  反思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