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赠汪伦 |
范文 | 赠汪伦(通用14篇) 赠汪伦 篇1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具学具 生字卡片 教 学 过 程 检查预习 情景创设 导入新课 一、揭题导入 1、出示《25、古诗两首》,齐读。 谁知道是哪两首诗?生交流。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赠汪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新课传授 探索研究 二、理解课题,介绍诗人及汪伦、诗的背景 1、“赠”是什么意思?(送给) 2、谁写诗赠送给汪伦?(李白)你了解李白吗?指名交流。 那汪伦又是怎样一个人呢?谁来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 3、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原因。 生自由读,交流。 三、初读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读词检查。 (2)、指名读诗,其他学生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了解诗意:你读懂了什么? 四、精读诗句 1、过渡:那么,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自由读,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的?把有关的内容画出来。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4、指名交流,补充。 (1)一、二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①“欲”什么意思? ②“踏歌”什么意思?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2)、三、四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两人感情深厚? (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你是怎么体会的? (“深千尺”:说明了什么?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 “不及”:什么意思?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 “送我情”:这里把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我”的情深作比较,让我们感觉到水深不及情深。 ②谁能用“即使……也”这个关联词把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交流。 ③感情朗读。 5、配乐背诵。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人的歌。此时,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用背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五、拓展小结 1、世间离别情万中,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老师还找了一些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师读其中一首。 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一些离别诗,我们在班会课上比一比谁找得多,谁读得好? 上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后反思 赠汪伦 篇2一、教材分析: 《赠汪伦》是六年级语文的一篇课文,它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 二、学生分析: 一方面学生对古文学精华——诗歌,充满热情,爱读、爱背,能在“读百遍”中悟其难以言传之真情。另一方面学生即将毕业,面临分别,六年的同窗情谊真是说不完,道不尽。正是处处寻求倾吐机会! 三、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止是形成知识体系,还要构建语言能力。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并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认知与能力:能有感情地读背《赠汪伦》,能借助注释说说诗的大意。 过程和方法:了解李白与汪伦之间的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一些赞颂友情的篇章,感受真挚友情之可贵。 情感和态度:能以自己的方式真诚地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情谊。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读议中感悟对友情的珍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朋友的情谊。 六、板书设计: 送 李白 汪伦 赠 乘舟欲行 踏歌送行 水深 情重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板书 “友谊”, 问看到这个词脑中会浮现出哪些情景? 2、课件出示《伟大的友谊》一课部分词句,师生共同回味,有感情朗读。引出友谊的伟大,为世人所称颂。 【以已学课文导入,起到课未始,情已发的效果】 3、制作动画课件,以故事简述李白与汪伦的友情。 【这样不仅扩展了阅读,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李白和汪伦之间友情的深层认识。】 (二)学习《赠江伦》 1、学生自读诗歌,自悟诗情 【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初步感悟诗情。】 2、交流自己读明白的内容。 3、师生补充内容后将此诗连起来用白话文来说说。 4、深入理解后两句诗,引导学生用上关联词和变换句式说一说。 5、师生共同有滋有味读一读全诗。 (此时是体会诗情后进入意境的吟诵。) 6、背一背。 (三)拓展学习 1、课件出示部分课前搜集小诗,指导有感情朗读。(《送朱大入秦》—孟浩然、《送友人》—李白、《别董大》—高适,另有几散文和几句格言。 【这样不公扩展了阅读,而且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2、引导学生读读背背说说唱唱,课前布置自己搜集的有关赞美友情的诗歌、散文、格言、歌曲等。 【多种形式的唱、听、说,以达到学科的有机整合,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四)尝试创作 引导学生想象毕业在际,用诗用文用曲或用画等形式,送给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愿友谊地久天长。 (从情感迁移到创作迁移,临近毕业,给好友留下自己的深情正是学生所盼望的,课堂上创造这么一个学习与学生的生活需要融为一体的好时机学生怎不跃跃欲试?这也不正是大语文观的体现吗?) (五)作业 1、将课堂上所想(写)或课后再创作的诗歌文章、话语等,工整地抄写,制成精美的卡片,送给自己的好友。 (综合实践型的作业设计即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更突出语文的人文性。) 2、搜集1-2两篇赞美友谊的诗歌或散文,读一读,背一背。 本教案特色 一、抓住契机,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联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有思想会联系的生活中人。所学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学生们爱读诗,而诗歌所反映的友情主题与即将毕业分别密切联系。学生当然兴趣盎然,朗读的铿锵与抒情的奔放,无疑是这天设时机让心灵之花自然绽放。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抓住契机进行珍惜纯真友情教育是本教案的一个成功之处。 二、重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设信任的氛围,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体验,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深情厚谊。“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让兴趣爱好不同的同学能各展其采。在课堂上开辟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天地。新课程说:“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实践能力。”作业设计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控究性学习和卡片制作技能等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扩大阅读量,暂不求甚解 “好读书,不求甚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我国古文学家的经验,本教案也尝试在多种阅读材料的吟诵中感悟思想感情。在不断的诵读中引发情感的共鸣,最终达到在言传中意会,在意会中言传,开成终身发展的语文能力。 赠汪伦 篇3赠汪伦(人教国标本教案、教学实录) [浅注] 踏歌:踏歌本是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拉手而歌,用脚踏地为节拍。后来也指“行吟”,既漫步而歌。桃花潭:在今安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简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 这首诗以叙事开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写李白离开桃花潭时情景。此时人以登舟船也就要开了,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边走边唱的走了过来。 “忽闻”,说明李白并不知道会有人来送行;“踏歌”,写出送行这边走边唱从岸上走来的神态。他是谁呢?这句诗中并未直接写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点明,原来是友人汪伦。 三四两句叙事抒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句用的是说话的语气,礼拜说:桃花潭的潭水纵然有千尺那么深,却总及不上汪伦送我的这翻情谊呵!”千尺“形容极深强调潭水极深,意在表明妄伦和自己的友情更深。这里用”深千尺“来和”送我情“相比,而且加上不及两字,显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关于李白和汪伦的交往还有一段故事。据说汪伦曾经写信邀请李白:“说先生喜欢游赏吗?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欢饮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高兴的去了。结果汪伦告诉他:“‘桃花’是潭水名这里并无桃花;‘万家’是一家酒店店主人姓万,并无很多酒店。”李白大笑。汪伦款待李白几天临行时还赠了不少礼物,亲自送行。李白感其感情,写了桃花潭绝一首。这段故事见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虽属传说,未必真有其事,却颇风趣。 赠汪伦 篇4电视上正播放着一个外国影片: 上课铃响了,孩子们相继安静下来,老师走进教室布置了一个研究任务……放学了,几个孩子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讨论着如何分工完成老师布置的研究小课题……看到这样的片段,我忽然想起我这份还未构思好的教案。于是便有了把“探究”活动提前到课前、延伸到课后的想法。 赠汪伦(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积累,体味古诗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重点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2、体会诗人与朋友的深厚友谊,能有感情地朗读。 3、会背诵、默写古诗,并尝试把古诗改写成100-200字的短文或写一首送别诗。 4、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重点、难点: 以自我探究及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深入理解古诗,体会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安排: 一、课前的前瞻性自我探究 课前让学生自己选择恰当的方式查阅古诗的写作背景,深刻地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查阅诗人有关情况,包括他的生平、经历、主要的成就等。可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也可以到网上查找资料。 二、课内的小组合作探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2、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教师注意指导读准音。 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多少有关他的知识? 4、学生展示交流以上两个问题的探究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具体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有个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连忙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留别。 5、“赠”是什么意思?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1、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理解古诗的意思。(充分利用工具书,书本中的注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巡回关注每个小组的合作探究情况。 2、集体交流小组学习探究成果。 (1)、在说这整首诗的意思的时候,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 将欲行:就要出发了。闻:指听到。踏歌:用脚步打节拍,边走边唱。千尺:系虚指,极言潭水之深,是夸张的说法。(可以引导学生举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写法来帮助理解这一词) 不及:比不上。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我很快就要坐船离开这里了,忽燃听到岸上有人用脚步打着节拍,边走边唱的声音。虽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却比不上汪伦为我送行的情谊深。 (3)、一、二两句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主要写什么?(主要是叙事,展示一幅离别送行的画面。) 第二句诗用桃花潭来比喻汪伦的感情,以水深比喻情谊深。还用了夸张的写法。 (4)、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在诗中起了什么作用?(比喻、夸张为了说明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 3、小结 ①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珍视友情。) ②诗人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假如你和你的好友也要经历这样一次送别,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呢? ③利用多媒体,视听动画情境,配乐朗诵这首诗。 ③游戏活动,再现情境。(让学生扮演李白和汪伦,进行配乐诗表演) ④背诵、默写古诗《赠汪伦》 (三)、了解其他类似的诗 1、这是一首什么诗?(送别诗) 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送别诗(附录二) 3、总结并提出课后延伸拓展练习的要求 三、课后的延伸性拓展练习 1、搜集李白的其它诗,与同学交流学习。 2、尝试把古诗改写成100-200字的短文或仿写一首送别诗。评出当代小李白。 附录一: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有《李太白集》。 附录二:送别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高适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赠汪伦 篇5【教材内容及对象分析】 《赠汪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第六组课文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叙事抒情佳作。主要叙述李白离开桃花潭时,他的好友汪伦来送别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这首小诗,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洋溢着浓郁的诗意。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能力,如朗读、理解等,但不同的学生对李白和汪伦之间友谊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谊”这个主题上产生共鸣呢?因而,我决定把抓住情感这个切入点作为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诗词的教学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或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根据对教材的理解,结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着手,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 精读一首《赠汪伦》,拓展延伸一组送别诗,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3 懂得珍惜人间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大家知道,文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心灵独白。那么诗更是如此。所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所以,我把领会古诗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 诗歌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潜入诗词意境,陶冶情操。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预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同时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李白与汪伦的相关资料,整个教学过程就利用读、想、悟、诵、唱等方式来达成。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开课前,老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以前课内外背诵过的古诗题目,通过抢答比赛吟诵古诗,其中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都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那么,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1、在学生兴趣盎然抢答过后,自然引出对诗人李白的介绍:刚才我们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呢?(由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 2导入课题: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咱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 板书:赠汪伦,强调“赠”的读音应是平舌。生齐读课题。 3有谁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以前学过的古诗赠刘景文感知)那赠汪伦又是什么意思? 4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他们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对汪伦的了解。 5、接着,师出示多媒体,讲李白与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资源共享,相互交流资料,从而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他们真正地走近诗人,体验其人、其情,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古诗 1、 回忆学法:我们以前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古诗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出示: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文的学习步骤) 2、 今天咱们就继续用这个学法来学习这首古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范读,一边想想脑子里会出现什么画面?(师读后,学生用“我仿佛看到了……”的句式交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对诗歌的意境有一个初步的感知能力,为以后的诗歌教学和写作打下基础。) 3、 生初读古诗,并注意提醒学生,在读的过程当中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就作个记号。并利用诗下面小枫叶啊,查字典啊,或与同学交流的方式读通课文。(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 (再通过展示读,师生对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等方式检查学习效果。) 4、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习,思考的最好方式。在学生熟读了全诗后,引导学生质疑,并就学生所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四人小组结合资料与注释自学后汇报交流。目的在于培养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长远的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 5、检查自学情况: ⑴ 学生可能对文中“踏歌”一词较为陌生。解释“踏歌”并在师生之间做情景表演。 ⑵ 表演过后,师提问:大家都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那,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别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不但把他送出家门,送出村口,送上船,而且还用这样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与汪伦的深厚情谊。(板书:情深) ⑶ 除了从踏歌相送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深情外,你还从哪些诗句看出他们那浓浓深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诗句(三、四句),并用多种方式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深情厚谊。 (4)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去,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在那短短的十几天里,他们过得非常愉快。然而,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正要离开的小船上,看着那幽深的潭水,更加触动了他的离别情怀。同学们,有谁知道桃花潭里的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到底有什么关系吗?(引导孩子感知水深喻情深) (板书:水深——情深) (5)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 (学生根据自己平时与好友,与亲人分别的经历,想象自己就是李白,老师是汪伦,述说对汪伦的情谊,进一步体会诗情。) (6)是呀,纵然桃花潭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他的情谊深啊!这真是水深,情…… (更深) 板书:更 三.三诵古诗 此时,学生对古人的友谊已有了一定的体验,在此基础上,通过配乐引导他们三读古诗,再次将情感的体验推向高潮。 (1)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李白,站在将要离岸的小船上,忽然看到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的心一定会为之感动,你会脱口而出……(一读古诗) (2)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二读古诗) (3)同学们,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李白反复吟唱着感触之言,渐渐的远去了……(三读古诗,引导学生重复诵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诵读,让古诗的情感层层深入,达到读中悟情的效果。) 四,多元化诵读古诗 (1)同学们,你们听过歌曲《春晓》吗?(播放儿歌《春晓》)今天,我们也换一种朗读古诗的方法,你们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 (2)师用平仄韵味吟唱古诗。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样的读诗的方法吗?你们想学吗?(欣赏并学唱儿歌古诗《赠汪伦》)并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 (设计意图: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多元化诵读古诗,激发孩子阅读记忆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五.拓展延伸 ,内化“情” 通过学习一首送别诗,可以延伸学习积累一组送别诗,达到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1、同学们,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自古以来,描写友情的诗作,数不胜数。像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2、引导学生朗读一组描写送别的诗作 (1)诗人高适在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身怀绝技却无人赏识的音乐家董兰庭,写下了千古佳作《别董大》 课件出示《别董大》(齐朗读) (2)元二是王维的好朋友,王维借酒为他饯行,送友人西出阳关…… 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齐朗读) 这组送别古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在一两周内完成背诵积累。 3、最后,师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齐声背诵全诗,达到复习巩固和情感升华的目的。不会背的学生,可以朗诵。 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一份美好的情感。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配乐齐背诵古诗《赠汪伦》结束全课。) 【 板书设计】 赠 汪 伦 水深——情更深 板书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能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这节课,我的板书尽量做到简洁,用最简洁、明确的词句概括体现诗句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赠汪伦 篇6一、古诗导入 孩子们,这两首诗,你还记得吗?《早发白帝城 》《望庐山瀑布》。 这两首好听、熟悉的诗歌,都出自同一个人之口,那就是李白。 二、简单介绍李白 李白是我国著名的大诗人, 被人誉为“诗仙”,写下了许许多多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又一著名诗篇。 三、点题 1、齐读课题。 2、出示“赠”,谁能读准这个生字? 3、赠是什么意思,给它组个词。李白把这一首诗赠送给汪伦。 4、读词语“汪伦”。 5、汪伦非常崇拜李白,为了认识他,就给李白写了一封信:“先生,你喜欢游玩吗,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你喜欢喝酒吗,我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信后马上就赶到汪伦家里。当他询问起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的时候,汪伦笑着说:我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离我家十里外有个桃花潭;‘万家酒店’是因为有位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罢哈哈大笑,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汪伦盛情款待,与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即兴吟诗一首-- 《赠汪伦》。 四、初读 1、自由读读,读准每个字音。 2、学习词语:踏歌 潭水 小舟 欲 (1)踏歌:用脚打着拍子唱着歌就叫踏歌,踏歌要用脚,所以它是——足字旁。 (2)潭水:潭为什么是“三点水”呢? (3)小舟:古人说的小舟就是现在说的船。 (4)欲:将欲行就是快要出发的意思,那李白乘舟将欲行的意思呢? 3、指导书写:乘 4、再读诗句,读出节奏。 五、品读诗句: (一)品读一句 1、看到汪伦来送行,李白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指导朗读。 3、拓展诗句: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指导朗读。 5、伴随着这一路的歌声,大诗人李白似乎又回到了那几天与汪伦朝夕相处的欢快时刻,还记得当时,我们在一起游山玩水,在一起——(学生想象) (三)品读第二句 1、是呀,短短几天的时间,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开心,那么高兴!李白在离别之时,情不自禁地吟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领会写法 桃花潭的水真有千尺,83层楼那么深吗? 这就是李白,当平常的语言无法表达他当时激情时,就会运用大胆地、夸张地想象,因为如此,才会有我们前面吟诵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读) 正因为那丰富、夸张的想象,才会有今天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因为丰富、夸张的想象,才会有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也正因为丰富夸张的想象,才会有今天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不及,比不上。即使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即便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就算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 4、是呀!简简单单的一个“不及”,却道出朋友间那比潭水更深的情谊。 5、指导朗读。 (四)设境朗读全诗 (1)此时,你就是那一代文豪李白,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 (2)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 (3)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让我们再次吟诵这流传千古的诗句吧! (五)拓展朗读 1、望着踏歌相送的汪伦,我们似乎又看见了那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似乎又听见了他那深情地吟唱着我们已经熟悉的诗歌……《送孟浩然之广陵》 2、我们还仿佛看到了那以酒相送的一幕……《送元二使之安西》 (六)背诵 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样美好的情。让我们闭上眼睛,(音乐)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背诵) 赠汪伦 篇7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培养语感,熟读成诵。 3、理解重点词语,了解古诗大意。 4、根据古诗编故事,感受朋友之间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根据古诗编故事。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复习古诗导入新诗。我们班的同学有很强的记忆力,我们来展示一下吧,齐背诵第二单元的古诗两首。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歌。请读课题,特别读准“赠”。联系“赠刘景文”说“赠汪伦”的意思(用“赠”说话练习——李白写了一首诗送给汪伦)。 2、激趣。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他有两大爱好——喝美酒,游山水。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自读正音,熟读成诵 1、自由朗读古诗,把生字圈出来,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学习生字。 (1)指名读,齐读。 (2)这些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舟”是翘舌音,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从象形字的角度记住“舟”。范写书空“舟”字。 (3)你们觉得还有哪个字最难写?教师范写“乘”字,学生书空笔顺,提示“乘”的书写要点。 3、把生字放回古诗读。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有同学愿意跟着读吗? 4、学生自由读,男女生接龙读,分组读。多种形式熟读成诵。 三、编故事,了解古诗意思 1、同学们太厉害了,不仅会读诗了,还会背诵了,那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 唐朝时有个叫汪伦的人。他特别崇敬李白的才学,总想找机会和李白接近。可是有什么办法能让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到自己家乡来一趟呢?他想了好久,才想出一个好办法。人们都知道李白喜欢喝酒,汪伦就给李白写了一封热情的邀请信。信上是这样写的:先生您喜欢游山玩水吗?我们家乡有十里桃花;先生您喜欢痛饮美酒吗?我们家乡有万家酒店。 李白看到热情洋溢的邀请信,便高高兴兴地去了。 李白转了半天,没看到十里盛开的桃花,也没看到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很纳闷,就问汪伦,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不是桃林,而是此地有一处潭水,名叫桃花潭,方圆十里;万家酒店并非是有一万家酒店,而是酒店的主人姓万。” 李白听了,不禁哈哈大笑。对于汪伦这个善意的玩笑,李白丝毫没有责怪,还是住了下来,随着汪伦一起四处游玩,喝酒聊天。时间过得很快,李白因为有事情要离开了,怕汪伦挽留,他悄悄地—— 谁知道接着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学生续编故事。 (1)明确故事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而一个动听的故事还要把在讲事情的时候能说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板书:时、地、人、事(看、听、想、做)。 (2)再读读古诗,后面发生的故事就都在古诗里。 (3)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个故事的四要素。 (4)试编故事。 清晨,李白悄悄坐船正准备离开。忽然,听到从岸上远处传来踏歌声,李白看到汪伦带着村民为他送行。村民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听着动人的歌声,看着质朴的舞蹈,回想起这次游玩的经历,那热情的邀请信,那甘甜的美酒,那清澈的桃花潭,李白被汪伦的情谊深深感动了。他心想:就算是桃花潭水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厚意呀。于是,拿起笔墨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预设引导: ①为什么是清晨?(因为是悄悄离开,所以是清晨) 为什么是河边?(理解“舟”和“将”的含义) ②除了李白还有谁?(汪伦,还有村人;了解踏歌) 发生了什么事情?(汪伦带着村人踏歌为他送行) 他是悄悄离开的,并没有告诉汪伦,但是汪伦却知道了,他感到?那能否把“忽”字换成“才”或“又”? 前两句连起来读。 ③他听到了什么?(踏歌声和挽留声) 想到了什么?(热情的邀请信,美酒,桃花潭) 这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深深感动,觉得汪伦的情谊深厚,连深千尺的桃花潭都比不上;理解“深千尺”是夸张,理解“不及”的含义) 会怎么做呢?(写诗送给汪伦。) 3、再读古诗,指导诵读,体会李白和汪伦深厚的情谊。 “李白乘舟将欲行”,读出不舍之意;指导读“忽闻岸上踏歌声”,读出惊喜的感觉;指导读“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夸张意味和“不及汪伦送我情”中蕴含的深情厚谊。 四、巩固 1、配乐读诗。 2、检测重点词语的含义。背诵古诗。 五、小结 同学们觉得李白的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能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好,说明你们都读懂这首诗了。知道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吗?以后我们还可以用编故事的方法来读懂古诗,又轻松又有趣。 附板书: 李白 赠 汪伦 将 忽 不及 赠汪伦 篇8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古诗大意,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揣摸意境,探寻即兴创作的灵感来源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情感探寻李白创作此诗的灵感之源 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情景创设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情,导入新课。 1.播《送别》同学们,听到这歌声,我们就会想到这样一副动人的画面:两个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告别的情景。今天,我们就将学习一首千古流传的离别诗。它就是大诗人李白的《赠汪伦》 (板书:赠汪伦) 2.读课题,释题、质疑 让学生读准"伦"(iún)的字音,明白"赠"即送,一般在分别离别时用。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汪伦是谁?为何写诗送汪伦?) 3.简介当时的背景 李白一生既喜欢写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信中写到“此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儿,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指十里外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指一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被汪伦的幽默风趣逗哦得哈哈大笑。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日子里,汪论盛情款待李白,并帮他游历了当地的名山胜陪他一起饮酒作诗,他们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接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临别的时候,李白写了一首诗赠送给汪伦。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他们的深情。 4.按要求自学(打出自学要求) 5.检查交流 抽生读,齐读(提要求: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读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诗的哪几句读懂的?(李白乘船要走时,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合着脚步的节拍唱歌的声音。)齐读这两句。你能说出它的意思吗? 板书:“踏歌送行”。 “踏歌声”书上是怎么说的。打出送行灯片音乐《送别》 我们现在无法看到这是一种怎样的舞蹈,也无法听见这是一种怎样的歌声,但是老师查阅资料,知道这是当时当地最隆重的舞蹈,是很多人在欢天喜地的时候,在良辰佳节的时候,在迎送宾客的时候跳的舞,唱的歌。同学们。我们再来读这两句。一边读,一边想像有很多老百姓穿着节日的盛装,踏着欢乐的鼓点,为李白送行的场景。 此时此刻,李白的心情怎样,(万分激动)板书激动 抓住“忽”字体会。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这种激动的心情,请大家再读,看看是哪个字?这个忽字仅仅表示突然吗?为什么会是突然呢?(李白意想不到,出乎意料,)就在李白将欲行的一刹那,岸上响起了踏歌声,这是李白根本就没有想到的,看到当地的民众用如此隆重的仪式为李白送行,李白此时是万分激动啊。因为他明白这是汪伦特意为他安排的。此时,李白会想到些什么(想起这些天来,汪伦对他的盛情款待,想起汪伦对他的无微不至的关照,)所以诗人不禁发出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教学三四句 说意思。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桃花潭的水比不上汪伦的情谊?水真的深千尺吗?体会深千尺是夸张的写法。可以联系旧知;1古诗中的树量多虚指。2回忆学过的《望庐山瀑布》和《夜宿山寺》,体会李白的夸张的浪漫风格,从而感受夸张的好处。进而触摸用形象的桃花潭深千尺的水来比喻难以言状的感情。这样非常准确而形象。说明什么?板书深情厚意 放音乐《二泉映月》 (领读:李白乘船将要离开的时候,忽闻岸上踏歌声,生接着读下两句“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是啊,纵然桃花潭水深千尺,也不及汪伦送我情 简介激情: 古时候,交通极为不便,人们出门,全靠步行和乘船。如果上京赶考,往往提前一个月甚至几个月就动身。所以,汪伦想到,此次离别,恐怕不会有再见面的时候了,不像现在,有电话电子邮件qq聊天可以互通信息,此次别离,也许今生彼此杳无音信,从此天各一方,人海茫茫,难以相见所以此时的汪伦会怎么向李白道别呢? 小结板书:相见时难别也难,踏歌声声君相送,往昔镜头浮心海。这份情谊,怎叫人忘怀?所以诗人万般激动灵感突现,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赠汪伦》老师情不自禁的范读此诗 孩子们,拿起书来,尽情吟颂吧。(放音乐) 孩子们,你能把自己刚才的感受传送给大家吗 指明读,齐读,配乐背诵 四.作业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友情诗。其实,历史上文人墨客书写友情方面的诗文很多,老师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略) 赠汪伦 篇9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吗?哪位同学能够起来为大家背一首他的诗呢?(第六册《独坐敬亭山》,第七册《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赠汪伦”(板书题目)。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交流。 二、学习《赠汪伦》 1.讲述诗歌写作背景。 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2.教师范读。 3.指名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l)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2)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①指名试讲:你是怎样理解诗的前两句的? (先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然后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重点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并体会感情。 师:谁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情”指“情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仅仅表现在“送别”上吗?前面听了老师对这首诗写作背景的介绍,你们知道汪伦对李白的情谊还表现在哪里? 生:表现在汪伦写信热情地邀请李白来桃花潭作客。 生:表现在汪伦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师: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可用上什么关联词来翻译呢? 生: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还可用“就算…也…”“纵使…也…”) 师: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作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村民踏歌相送。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动呢?大家请再想想,如果采用不同的语气来翻译这两句,比如可用感叹句或反问句的形式,能不能更好地表达李白此时的激动心情呢?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呢? 生: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吗?不,远远比不上。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谁来说一说,这里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生:用“桃花潭水的深”来比喻“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师:这里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为的是表现什么? 生:表现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情谊深。 生:表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师:谁能把这种感情谈出来?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指导朗读、背诵。 ①指导停顿,读中表达情感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配乐朗读 ③背诵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默写《赠汪伦》。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赠汪伦》。 2.集体背诵。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李白写的又一首表现朋友相送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黄鹤楼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绝景”之称,历代诗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诗篇。 孟浩然,是唐朝一位很有名的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可指名背诵孟浩然的诗,如《春晓》。 之:往,去。 广陵:地名,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汉朝时称“广陵”,隋唐时称扬州,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 (提示: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学古诗,记下不懂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①故人西辞黄鹤楼 “西辞”,如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拱手。 第一句点明送别地点。 ②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三月,过去人们称之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湿度增大,远望去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景色。 第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 在黄鹤楼这样的千年胜地,又正值繁花似锦的春天,朋友们正应愉快地聚会,可“故人”却要辞别远去了。这两句在叙事之中流露出惜别之情。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渐向前移动,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见了,老朋友不见了,只有江水层层涌向天边,李白仍呆立江边。 ④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5.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6.练习背诵。 四、总结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五、作业 1.课外阅读李白、孟浩然写的其他诗。 2.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完成一幅古诗配画。 第三课时 -、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学习《回乡偶书》 1.解题:理解“偶”和“书”的意思。 2.简介作者及背景。 贺知章,证圣元年进士,时年三十六岁,直到天宝三年回到久别的家乡,当时已是八十四岁的人了。久别归来,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喷涌而出,随手写下了这不朽之作。 3.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讲的是什么事? 4.学生读熟古诗,借助课文注释和查字典自学诗句。 5.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6.当“小老师”,上台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台下同学可以对“小老师”发问,“小老师”答不上或答不对的,可由台下同学回答或补充、更正。无人答对的由教师引导、帮助。 7.教师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大了才得以重返故里,虽乡音未改,但两鬓早已如霜,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怀。 8.指导感情朗读并练习背诵。 四、作业 熟读三首古诗并背诵。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和查工具书理解诗句。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扮演小老师上台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台下同学对小老师发问。教师通过介绍背景、赏析语言、观看画面、反复吟诵等方法,引导学生读懂古诗,进入意境,体会感情。 探究活动 课后组织学生根据古诗内容,自己编故事、演故事。从而进一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赠汪伦 篇10教学目标及重点 1.感悟古诗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挚 2.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诗 3.随文识字训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相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愿意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吗?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做好朋友呢? 2.好朋友之间就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才能使你们之间的友情更加真挚,更加深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友情有关的古诗,大家齐读课题-----赠汪伦。 二、初读古诗 整体感悟 1.作者简介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以前我们学过很多李白的诗,你能简单的介绍一下李白吗? 2.解释题目 大家看,题目中的“赠”就是送给的意思。例如某同学转学,宋老师赠给他一本书做纪念。这首诗就是李白作为一份礼物赠给汪伦的、写给汪伦的一首诗。大家再读课题。出示词语:汪洋大海。师解释 3.范读古诗 李白究竟为汪伦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呢?现在就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古诗,边听边想,看看你的头脑中都浮现了哪些画面?指名回答。(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李白与汪伦离别的场景,描写离别场景的诗叫---板书:送别诗) 4.生自由读古诗 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书中的拼音,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一定要做到读准字音,熟记字形。 5.指名读古诗 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 6.指导朗读 孩子们,古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诵读古诗时一定要讲究停顿,板书|,大家读到划线处要稍微停顿一下 ,大家再练一练。 7、多种形式展示读 谁想试一试?小组展示读(板书重点词做标记“将、忽、深、及”)男生读、女生读 三、细度古诗、理解感悟 (一)前两句疑难解析 1.孩子们现在请你默读古诗的前两句,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的意思? “舟”板画:舟的字理演变,舟就是指小船。乘就是坐的意思。例如乘车、乘飞机就是坐车、坐飞机的意思。乘舟就是坐船的意思。 出示词语:“乘风破浪”板贴,大家齐读词语,师解释意思。 2.“闻”的本意是指用鼻子闻一闻,在这里“闻”是听到的意思,出示词语“百闻不如一见”板贴,大家读词语,师解释意思。踏歌声:是指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节拍。) 3.你们真了不起,读懂了这么多词语的意思。大家再读前两句,找出你不理解的字词。哪个词不懂,大胆的说出来?“将欲行”师解释:(将:即将、将要。行:离开。将欲行的意思就是即将要离开,但是还没有离开。) 4.当李白坐船要离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汪伦一边用脚打节怕一边唱歌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李白送行,这能说明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感情怎样? 5.重点理解词语“忽”: 忽是什么意思?忽然突然的意思。孩子们,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即将分别,当你坐在火车上,随着汽笛的鸣叫,火车马上就要开走了,就在这时,你的好朋友忽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6.指导朗读前两句 当李白忽然听到汪伦的歌声时,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大家再读前两句,用心去体会一下李白当时惊喜的心情。 7.解释前两句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什么意思? (二)后两句理解感悟 1. 欣赏桃花潭图片,理解“千”尺 这就是李白诗中的桃花潭水,课件图片桃花潭水: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桃花潭水吗?“深千尺”这里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千”和“百闻不如一见”中的“百”都是虚指词,不表示具体的数字,在这里千尺表示水很深很深。 2.出示词语:“桃李满天下”读词语,师解释 3.重点理解“不及” 不及就是不如的意思,出示词语:及格。这里是拿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李白的情意做比较。虽然桃花潭水很深很深,但是也不如---- 即使桃花潭水深千尺,也不如----- 纵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不如----- 4.这两句,在诵读是一定要读出汪伦对李白的一片深情厚谊。谁想试一试?全班读 5.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6.(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李白为什么说汪伦对自己的情意如此之深呢?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李白是唐朝非常有名的诗人。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希望能和李白成为好朋友。可自己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小村民,想见到李白都不容易,怎么才能和李白成为好朋友呢?于是汪伦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的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桃花是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但并没有桃花。万家酒店呢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虽然汪伦是用计策将李白骗来,但是李白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一片真情所深深的感动了!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对李白盛情款待,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游览,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分别时,汪伦踏歌相送,于是李白日后便写下了这首--《赠汪伦》。) 7.看画面想像 课件出示画面:现在李白与他的好朋友就要分别了,今日一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大家想一想,此时此刻 ,他们的心中会想些什么?正因为感情深厚,所以离别时才觉得留恋,舍不得! 8. 大家看“情”什么偏旁?树心旁是心的变形,和我们的心情有关。这有几个词语:亲情、友情、真情、深情,齐读,师解释 9. 同学们你们记住这些生字朋友了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句子猜词的小游戏,老师说一句和这个词语相关的一句话,你猜一猜是哪个词? 10.配乐真情诵读 如果我们把这些生字朋友送回到古诗中,你们还认识它们吗?大家齐读古诗,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厚友情。 四、知识拓展 1.送别诗拓展 《赠汪伦》是一首送别诗,我们学过了很多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是送别诗呢? 2.师朗诵(友情) 孩子们,珍贵的友情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心朋友,那么对待朋友,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阳光;只要心中有情,就会有宽广的胸膛。老师写了一首诗歌题目是<友情 >,师诵读诗歌。 友 情 友情是一朵清香的茉莉花 洁白的外衣是永恒的主题 友情是旅途里的驿站 等候你疲惫时停靠的港湾 友情更是一本好书 教会你获得珍贵的财富 真正的友情是没有贫贱之分, 没有权贵之分, 只要我们彼此播下的是真情的种子, 那么我们收获的必将是真情的果实。 赠汪伦 篇11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中朋友之间的友谊,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视频教材,配乐旋律一段。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个诗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欣赏古诗。 1.观看视频,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中的两个好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李白到好朋友汪伦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喝酒,作诗,两人非常开心。几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伦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边送李白。 2.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古诗,请幼儿欣赏。 师:故事里有一首小诗,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地来听一听。 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谁? 师:其实,这是一首赠别诗。是李白送给好朋友汪伦的诗。接下来,我给小朋友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3.出示图片,讲解古诗大意(译文口语化)。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岸边有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拍子,告别的声音。李白转过头去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汪伦啊。李白非常感动,他觉得,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义深。 4.在初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欣赏古诗。 师:意思明白了吗?好,老师再来念一念,这一遍,请小朋友自己用心记一记,等一下,我们自己也要来学习这首诗。三、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诵读。 师:你记住了哪一句诗?请你念一念。 1.教师指导学习单句古诗。 师:好,接下来,请你们跟着小胡老师,整首古诗一起学一学,念一念。 2.请幼儿集体朗诵。 3.请幼儿分组朗诵。 4.请个别小朋友朗诵。 5.配乐齐朗诵。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提问: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间要怎样相处呢? (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不可以打打闹闹,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结束语:好了,请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户外活动吧! 附古诗: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篇12一、教材分析 这两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以估量。 也许,孩子们会对“乡音无改鬓毛衰”觉得难以捉摸,却对“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出会心的微笑;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却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 《回乡偶书》里那个老人家,面对故乡的小顽童,在感叹时移世易之余,涌现在心头的或许是那鞍马困顿的人生旅途,是那故乡的清风明月,是那童年时听到的儿歌、吹起的牧笛,是“少小离家老大回”时急切的足音……贺知章一生仕途顺利,年逾八十告老还乡时,玄宗皇帝亲自作诗送别,还将镜湖赐给他,太子和百官为他饯别,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描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划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知章一生临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孩子们在读这两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一定会与贺知章、李白一路同行……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客、何”等8个生字。会写“舟、乘”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三、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舟、乘”等6个字。 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诗中的真情实感。 四、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诗文,让学生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五、教学时间: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回乡情境图,老师简述图意。 2.揭示课题。 3.播放配乐古诗朗读录音。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读。听听对方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诗句是不是读通了。 3.学生质疑,同学之间互相答疑,教师作点拨、讲解。 4.理解诗文:这首诗写自己回到久别的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离乡之久,回乡之晚。(语速放慢)“无改”读得昂扬一点。“衰”读得起伏一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比较:“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笑”能不能改为“请问客从何处来”?(读出儿童的天真浪漫来。) (三)熟读成诵,入情入境 1.教师范读,学生模仿朗读。 2.指名读,分小组读,教师指导读出感情。 3.配乐练习读。 4.你觉得能读好了,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5.指名读。学生评议。老师适时点拨。 6.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7.这么美的是你能不能很快背下来?背诵《回乡偶书》。 a)自由背。 b)同桌互背。 c)谁愿意背给大家听。 d)配乐有感情地诵读。 8.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请你想象一下,你当时的心情会怎样?你当时看到的、听到的,和想象中的一样吗? 9.再背一遍。 (四)认读生字,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学生集体认读。再用游戏形式巩固认记这些生字。 2.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音 客 何” 先认读,再交流记字方法,最后有重点地指导书写。 客:宝盖儿不要写得太宽,横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何:左窄右宽,左高右低。书写“何”字右边的“可”字时,横要长些,“口”尽量向左,竖钩的起笔处不要写在横的末端。 音:字的第二横应当写长一些,突出主笔。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可以评议写字情况。 (五)拓展练习 “我”回到了故乡,见到了亲人,会说些什么? [第2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播放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的课件,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这节课,我们学习另一首古诗《赠汪伦》。 (二) 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习要认的字。 (1)指名读。 (2)开火车读,齐读。 3.同桌互相读全文。听听对方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诗句是不是读顺了。 (三)熟读成诵,入情入境 1.自己试着按节奏读。 2.指名读。 3.理解诗文。 (1)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谁来送行了? 李白心情怎么样? 比较:“忽闻岸上踏歌声”中的“忽”字能否换成“才”和“又”?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惊喜“忽闻) (2)第二句:桃花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和汪伦的友谊有多深? 4.有韵味地读一读,读出诗人与朋友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5.你觉得能读好了,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认真欣赏,再谈谈你的感受。 6.表演:你在一位好朋友家玩,离开的时候,好朋友非常舍不得你走,送了好远的路才分手,这时,你最想说什么话呢? 7.指名读,学生评议,老师适时点拨。 8.学生自由背诵。 9.学生自荐背诵本课的两首古诗。 (四)指导写字 1.自己边读边画出要求会写的生字读一读。出示要求会写的几个生字:舟 乘 汪 2.指名读。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3.教师范写“舟”,注意提示笔顺。再范写“乘”,的撇捺要伸展开。注意指导把字写美观。 4.练习写字。老师检查写字情况。 (五)拓展活动 诵读表演:将这两首诗改编成小情景剧,当堂排练演出。 七、资料袋 1注释 踏歌古代的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舞蹈时成群结队,连臂踏脚,配以轻微的手臂动作。现在,苗、瑶、纳西等民族还有这种舞蹈。到这些地方参观游览时,一般都会有这种表演,游客也可以参与其中,现学现跳。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多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衰疏落。 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2典故:《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汪伦非常敬佩大诗人李白的才华,特别想请李白到他家住一段时间,但是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请到李白。李白这个人不怕皇帝、不怕官、不爱钱,一生喜欢的就是游山玩水、喝酒、写诗。汪伦根据李白的个性特点,写了一封请帖送到李白手里,上面写着“太白先生: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不妨择日光临寒舍共赏桃花,共谋一醉。” 李白一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八个字,眼睛都瞪大了。心想,世上竟有这样的地方?便应邀来到汪伦家。 到了汪伦家之后,每天,汪伦只是陪李白渴酒,向李白请教作诗的学问,带着李白在村子周围看看,连“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提都不提。李白急了,反复要求去赏“十里桃花”,去“万家酒店”。汪伦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对李白说:“这些地方你都去了。”李白被搞得摸不着头脑。 汪伦说:“‘十里桃花’,就是离我家十里外的山坡上的一棵桃树。‘万家酒店’就是我们天天都去喝酒的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 这天,李白要继续他的行程了。正当船缓缓开动的时候,汪伦来到岸边,依依不舍地给大诗人李白送行。 李白深受感动,觉得这才是最真挚的人生友情。情动之下,一首《赠汪伦》便脱口而出。 赠汪伦 篇13设计内容: 李白的《赠汪伦》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赠别诗。前两句正面叙事,后两句即物起兴,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这首诗为学生想象的自由驰骋提供了依据。我们不妨指导学生把这首古诗改写成现代文,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动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的场景,透过字里行间品味诗人的情感,学生写出的习作定会别有情趣。本次课外习作设计适用于小学5、6年级的学生。 导写过程: 一、进入诗境,品味诵读 1、同学们,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的古诗文,能吟诵一首你最欣赏的古诗吗?能谈谈你最崇拜的诗人吗? 2、有崇拜李白的吗?能吟诵几首他的诗吗?据说李白有一首诗是因为他爱饮酒爱游玩而被人“骗”了一次才写出来的,知道是哪首诗吗? 3、欣赏《赠汪伦》的配乐动画,教师激情旁白关于这首诗的传说。 4、欣赏了这感人的场面,聆听了这美丽的传说,你想说点什么吗?能带着这种感受诵读这首诗吗?引导学生诵读诗文,感受诗情。 二、设身处地,想象体验 1、“李白乘舟将欲行” (1)播放《赠汪伦》配乐动画,并让画面定格。教师引导:一千二百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安徽泾县,桃花潭边,桃红柳绿,桃花渡口,桃花灼灼,诗人李白就要登上小船离开这里了。你就是李白,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学生可能会说到的景物有小草、桃花、潭水、鱼儿、青山等。教师通过比较学生的语言,指导学生把话说得具体些、生动些。教师相机点拨提升:看到这些,诗人触景生情,那拂堤杨柳仿佛在喃喃自语、依依不舍。这些景物在诗人的眼里带着一种怎样的情感啊!能说说吗? (3)播放“饮酒赏月”的动画,教师深情诉说:看到这些,李白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眼前又浮现出那一幕幕与汪伦相处的情景: 饮酒——引导学生想象两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教师相机介绍下面情况,以供学生展开想象:在李白的眼中,汪伦是个机智风趣、好学上进的年轻人,志趣相投、相见恨晚,两人可称忘年交;在汪伦的眼中,李白虽然诗名满天下,却从无狂妄自大之态,是一位风度翩翩、学识渊博的学者,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 赏月——李白对月亮极偏爱,写了许多有关月的美妙诗句,如《静夜思》、《古朗月行》、《峨眉山月歌》等。可引导学生将它们应用到这一情境中,汪伦吟诵这些诗句并表达自己的赞叹之情。 游玩、下棋、垂钓、吟诗、登山…… 2、“忽闻岸上踏歌声” (1)这时,船夫催诗人李白上船,李白会怎么说、怎么做? (2)汪伦不见了李白,心情怎样?会怎么做?此时此刻,你就是汪伦,会唱些什么呢?能写几句歌词吗?请你用脚踏着节拍,唱一唱,唱出汪伦那盛情的挽留和美好的祝福吧! (3)听着这动人的歌声,李白激动万分,不能自已。他跳下船头,快步迎上前去,紧紧地握住汪伦的手……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 (4)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送别诗句。(出示送别诗句)在这分别的时刻,李白和汪伦也会有这样的心情吧?如果你是李白,你会怎么说?如果你是汪伦,会怎么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李白上了船,船渐渐地远去了,泪水迷糊了眼睛,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首诗——师生齐声吟诵《赠汪伦》。 三、激发表达,改写古诗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到桃花潭边,一起经历那情深意切的送别场景,难道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那就让我们拿起笔,把这感人的一幕写下来吧! 2、今天,我们就来改写《赠汪伦》这首诗。你打算怎么写?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以哪个角度来写,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等。 3、你打算给自己的习作拟一个什么样题目?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点评。 4、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把我们刚才所说的、所体验到的、所感受到的一切写下来,让这深厚的友情在我们的笔尖流淌、倾泄。有信心吗? 5、学生改写古诗,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展示作品,交流评析 1、谁愿意把自己写的作文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点评。 2、欣赏了这个同学的作文,可以说说你最欣赏或最感动的地方,也可以说说你个人的看法或建议。 3、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对话,与诗人畅谈,获得的是语言的滋养、情感的熏陶、友情的珍爱。能用一句话来谈谈你这节课感受吗? 赠汪伦 篇14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赠”。 过程和方法目标: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的友情的思想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谈悟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幻灯片1) 一、 交流课前收集的李白资料: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让你们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 师:孩子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播放幻灯片1 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 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 师总结:(播放幻灯片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他爱游山玩水,留下了近千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 二、 故事导入: 师:有同学想知道李白和汪伦的故事,现在老师讲给你们听。 三、 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播放幻灯片3) 1、自由练读,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古诗,在读中学会“赠”字。 3、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评价学生,鼓励学生。 师:刚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师适机赞美: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谁愿意来挑战他?) 师:李白乘船要离开的时候,听到汪伦踏着节拍唱歌的声音,他满脸惊喜地转过身来,所以第二句诗该读出“惊喜”的语气。(范读) 四、 在具体的诗境中理解词意和诗意,感受朋友间的浓浓情谊。 1、感悟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播放幻灯片4 师:欲是什么意思? 师:连字成句,说说整句意思。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踏歌的声音。) 师:你还知道那些含有“欲”字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欲把西湖比西子。) 2、师总结:在这些诗句中“欲”都是将要、想要的意思,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古诗时,如果遇到“欲”字可以试着把意思带到诗中理解。 3、指导朗读。师:请把依依不舍的感情融入文字,深情朗读。 4理解第二句:忽闻岸上踏歌声。 师:闻是什么意思?踏歌是什么意思? (闻就是听到的意思。踏歌就是一边用脚打着节拍,一边唱歌。) 师:理解整句诗的意思。前两句古诗连起来理解意思。 师:你还知道哪些含有“闻”字的诗句?(柴门闻犬吠。) 5师总结:在这些诗句中“闻”都是听到的意思,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思考归纳总结。 6、指导朗读前两句古诗,在读中感悟诗人恋恋不舍,又饱含感激之情。 7、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播放幻灯片5 (1)不及:比不上。 (2)让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和前面的两句连起来,理解整首古诗的意思。 (3)指导学生把李白和汪伦的深厚感情带入文字融入诗句。 这首诗后两句该这样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应该读重音,才能表示汪伦对“我”的情意深。(指名反复试读) 师:千尺是多深?1米=3尺,1千尺=333.3米……。我们教室的高是4米,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 师: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 (桃花潭并没有那么深,这是‘夸张’的写法。) 那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里又用了‘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比作桃花潭的水深。“不及”就是“比不上”,先突出这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意深,以此表现情意的深厚。看看图中二人抱拳相向,就可体会他们依依惜别的深情了。 那么“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深千尺”也应读重音。) (4)诵读整首古诗。(男女分别读,闭上眼睛读,站起来读,摇头晃脑读……. ) 五、创设情境,让诗句走进生活。 同学们,你们马上就要毕业了,面对着朝夕相处的好朋友,诗中的哪两句最能表达你对她的感情?名字可以换成你朋友的名字。 六、课外延伸,一首离别诗引出一组离别诗。(播放幻灯片6---8)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的古诗中,还有那些事离别名句。 七、课堂总结: 老师希望这些千古留芳的名句,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灿然开放。让我们记住这些美好的感情吧! 八、布置作业:(播放幻灯片9) 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加入你想象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 板书设计: 赠汪伦 唐李白 依依不舍 深情厚谊 《赠汪伦》教学反思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四年(755),是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到泾县,游桃花潭后和友人汪伦分别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曾经做过县令,辞官后居泾县桃花潭,家有别墅。他豪爽好客,同李白等诗人相友好,常有诗文来往。李白这次来访汪伦,汪伦以美酒招待他,李白临别时写增此诗。我在教这首诗时从以下做。 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学生大都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于是,紧接着复习,我设置了这样的过渡语:“由于李白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喜欢亲近大自然,安徽泾县桃花潭的汪伦便诚邀李白去做客。”接着,我便有声有色地讲起《李白“受骗”桃花潭》的故事。当讲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与“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并无万家酒店”这些内容时,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语气“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说者的语言旁白了一下。学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伦的巧妙机智所吸引。到后来,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写诗怎样答谢汪伦。 二、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赠汪伦》这首诗本身较浅显,诗意较明朗,现在有讲故事时的旁白作范例,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更是如鱼得水。因而,当我出示教学挂图,让他们说说哪一个是李白,哪一个是汪伦并说明理由时,学生摆出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当我要求他们说出诗句意思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还在领会“忽闻”的基础上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的好朋友汪伦来送我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趁势引导学生说:“别具一格的邀请,与众不同的送别,深深感动了李白。因此,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学生不约而同地朗读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理解了“不及”的意思后,诗句大意也就迎刃而解了。在领会了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以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对比选用了“即使……也……”的关联词语连接诗句意思。 三、诵读感悟,体会感情 借助故事引路与学生的自学理解,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难度已经不大。因此,我便布置学生结合诗句回忆故事,模仿当时李白吟诗的语气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反复感悟。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对两句诗进行比较,说说在写法上有何不同,共同的目的又是什么?学生发现叙事是为抒情作准备的,如果没有叙事中的“忽闻” 而受感动,就不会有抒情中的“不及”进行对比。最后他们都能抓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体会,领会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名诗诵读,课外延伸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在课前我也布置了大家收集这类诗,这时请同学们将你们所收集的计拿出来和同学们分享。结合学生交流的情况,学生一起来诵读一首离别诗。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