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赠汪伦教学设计 |
范文 | 赠汪伦教学设计(通用16篇) 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1『设计意图』:《赠汪伦》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5课第二首古诗。它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借助课文的插图阅读,让学生 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并巧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灵活掌握要认和要写的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会认“赠”等6个生字,会写“舟、乘、汪”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珍惜友情。 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珍惜友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古诗,导入新诗。 板书课题,教师范写“汪”字,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汪”字作为本课要写的生字,它又在题目中出现,在板书课题时就让学生掌握写法。 (课件显示《赠刘景文》)齐读,找出两首古诗题目的共同点。理解“赠”是“送”的意思,理解课题《赠汪伦》即李白写一首诗送给汪伦。 『设计意图』:从复习古诗入手,不仅加深对古诗的记忆,还理解“赠”就是“送”的意思,在不知不觉的读中,学生就明白了题目的意思 2、激趣。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通古诗,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充分感知是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基础,切忌走过场,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学习要认的字。(课件显示生字) 1、指名读。(评读) 2、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5、去拼音读。 『设计意图』: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要认的字,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垫定了基础。 四、品读古诗,体会古诗的真情实感。 1、讲故事。 古诗的背景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美酒和美景给了他无穷的灵感,写出了很多千古名句。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给学生讲一个简短的古诗背景故事,能让学生更易地理解诗意。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讲完故事师顺势范读。 齐读古诗。 2、品读第一行。 (1)指导看书本上的插图,问:船上的是谁?岸上的是谁?你是从哪行诗看出来的?指名答。(课件显示:李白乘舟将欲行) 『设计意图』:一幅图就是一个故事,一幅图就是一篇文章,指导学生看图,有助于学生自主理解诗意。 (2)指名读。齐读。 (3)指导写字。(乘、舟、汪) a、了解词语“乘舟”,并给“乘、舟”另外口头组词。 b、师让学生观察了解“乘”是“禾”与“北”的巧妙组合,再范写“乘”字;学生说“舟”字的笔顺。 c、学生在书本上描红、写字。 d、评价。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每节课都让学生写一写,但不要写得太多,根据本节课设计 的内容,故写三个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乘”,感受汉字的妙处,激发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的愿望。由于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故在指导书写中,师范写最难的“乘”字,生说“舟”字的笔顺,“汪”字放手让学生观察去写,这体现了一个从难到易的教学过程。 (4)学习“欲”字,说一说记住“欲”字的方法。说说李白乘舟将要干什么? (5)李白将要走了,他与汪伦相见恨晚,刚结下深厚的友谊就要面临分离,你说他的心情会怎样?用上这样的心情读读这一行。(指名读,小组读。) (6)这时李白心里会想些什么?把李白的不舍之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李白将要离开的那种不舍之情。通过不同方式反复朗读,在听和读中让学生理解、鉴赏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个人情感。 3、品读第二行。 (1)汪伦是用什么方式为李白送别?指名答。 (2)(课件出示:忽闻岸上踏歌声)指名读,齐读。 (3)学习“踏”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踏”字,什么是踏歌? (踏歌是古代的一种舞蹈,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边歌边舞的一种歌舞形式。) (4)练习。理解“闻”的意思。从这行诗看,应该选哪个?(课件显示)闻:a用鼻子闻b有名望的c听见 (5)汪伦用这种隆重的方式为李白送行,从这里可以感受到汪伦对好友李白的感情怎样?试着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男女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4、品读三、四行。 (1)重友情的汪伦让李白有什么感慨指名读三、四行。(课件出示) (2)学习“潭”字,说一说记“潭”字的方法。桃花潭有多深?试着把桃花潭的深度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3)练习。 即使桃花潭有千尺深,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深。 板书:水深情更深 (4)指名读;齐读。 (5)分别是伤感的。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同桌练习说一说。 (6)再读、引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同学们,如果你是李白)当你登上小船准备离开,回想起汪伦每天热情款待,一起饮酒作诗,望着眼前深深的潭水,一定会感叹齐读三、四行。 即将分别,李白正想到以后天各一方,不知何时再见。此时,忽然听见汪伦在岸上踏歌为自己隆重地送行,低头看着清澈的潭水,诵道齐读三、四句。 『设计意图』: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让学生通过美读、熟读,升华朗读情感,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让学生的语感得以深化、内化,达到真正意义的积累。 五、背诵。 1、自由背3分钟。 2、指名比赛背,小组比赛背。 3、配乐齐背。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并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解决背诵的学习任务。 六、完成课后练习。 七、拓展小结。 1、《赠汪伦》这首诗让我们感受了好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你有好朋友吗?你是怎么对待朋友的? 2、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老师读一首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别董大》。 『设计意图』: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每次的离别都是为了下一次的相聚,在离别和相聚中,友谊一次次的变得更深厚齐诵《赠汪伦》 作业: 找一些离别诗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外多积累知识,进一步感受诗情、诗美,感悟诗人们深沉的情感。 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水深情更深 『设计意图』:板书简单明了,易于让学生理解诗意。 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的: 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达到会背,会默写。 3.欣赏李白的诗(小学生必背古诗中的)。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机,写好的书法作品:李白的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 1.出示图画,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录音: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和《赠汪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二、自读自学,领悟诗意 1.检察预习,你查了什么资料,了解了什么知识? 2.自读古诗,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连起来说说诗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怎么写的?你从哪里体会出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 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 配乐有感情朗读,提高兴趣,体会感情。 四、表演诗意,创造理解 表演诗中描绘的场面,创造性地理解古诗,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扩大阅读,欣赏古诗 先回忆学过的李白写的诗,感情朗读。 然后欣赏小学生必背古诗中李白的诗,是老师事先写好的书法作品,扩大阅读面,激起兴趣,为课后题奠定基础。 (附课后选做题:举办一次书法比赛。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写成书法作品,比一比谁写得好。) 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认识6个字,会写4个字。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6个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搜集送别诗 课文内容分析: 古诗《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李白游安徽泾县桃花潭时,结识了汪伦并成为朋友。李白临走时,汪伦前来送行,不但没有伤感的情绪,反而是欢欢喜喜唱歌相送。只有最了解李白豪放性格的人才会这样做,因为,李白把汪伦看作最好的朋友,写下了此诗,以表达两人之间的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 了解他吗? 课件(1):出示李白画像 4、学生交流资料。课件(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板书课题。(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学生读课题。认读“赠”,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6、谈对题目的理解。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原因。 生自由读,交流。 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出示四个生字,学生指名认读。 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价字音。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画出来。 2、同组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前两行: a、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b、踏歌声: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 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c、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d、你们见过这种送别方式吗?平时家里来了课文,你是怎么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e、指名读前两行。 后两行: a、深千尺:有一千尺那么深。 真有那么深吗?(夸张,说明桃花水很深。) b、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从中你感觉到些什么? c、自由读后两句,读出两人深深的情意。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4、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5、出示背景图,想象情景,进行表演。 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们来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练习,指名演。 6、配乐背诵。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人的歌。此时,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用背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五、拓展小结 1、世间离别情万中,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同学们也找了许多。交流送别诗。 2、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让我们紧紧握住手中这根友谊的绳索,让它为我们放飞友谊的航船。齐诵《赠汪伦》。 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水深、情更深 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读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2、知道学生背诵这首古诗,会默写这首古诗。 3、启发学生按故事内容编故事,表演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辅导学生读懂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赠汪伦》古诗课件;《送别》磁带;送别诗6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揭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5《古诗三首》,齐读课题。 2、古诗是我国2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出李白的古诗? 3、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4、以故事引入《赠汪伦》这首古诗。 二汇报预习成果 1、你们想听一听李白写的《赠汪伦》这首古诗吗?谁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2、通过预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不懂问题。 三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 (1)准确流利、朗读古诗; (2)根据注释、研究问题; (3)理解诗句、感情朗读。 2、组内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古诗; (2)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①赠:送。这首诗是李白送给汪伦的,表示李白对汪伦的尊重。 ②忽闻:出乎李白的意料。闻见其声,非常惊喜。 ③踏歌:用脚踏地打拍子,同时唱歌。 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怎样送?可李白走了,汪伦用这种特殊方式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请学生谈感受,读诗句并进行表演。 过度:到这样热情的送别方式,情不自禁地抒发这样的感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④深千尺:夸张,形容桃花潭水很深。 千尺有多深?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夸张)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还学过他的哪些古诗也用到了夸张的手法?(学生来背以前学过的有关古诗) ⑤在这里还有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比作桃花潭水的深度,先突出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谊深,来表现情意的深厚。)指导朗读后两句。 ⑥第一行诗写的是“李白”,而第四行却变成“我”,这是为什么呢?(“李白”是别人对他的称呼,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来自称“我”便于直接抒发感情,更显出感情的真挚。诗的前两句是叙述这个故事,后两句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叙事时李白将自己冷静地置于第三人称,而汪伦的突然出现和特殊的送别方式使李白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转换成“我”是感动之余情到深处的结果。) ⑦指导朗读全诗。 (3)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可以纠正或补充。 四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一首诗就是一幅生动的画。看图,想象李白与汪伦道别的场面,此时此刻你想他们会说些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2、表演。总结李白和汪伦之间深情厚谊。 3、配乐朗读,在读中想象朋友相送的情景,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赠汪伦》这首古诗用“桃花潭水深千尺”夸张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李白对汪伦的赞美和感激。“不及”二字巧妙地将无形的情谊转化为生动的形象,很自然地把水深情深联系起来,表达了他们两人真挚纯洁的深情。 2、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用生动地比喻,恰到好处的夸张,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像《赠汪伦》这样的送别诗还有很多,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6首,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古诗。请大家现在以小组形式自学吧!看哪一组形式最新颖,表演得最精彩! 自学方式:(1)配画设意境;(2)配乐表演、朗读; (3)吟歌唱诗…… 3以小组的方式汇报自学成果。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学习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的写作方法,自己创作一首送别诗。 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5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培养语感,熟读成诵。 3、理解重点词语,了解古诗大意。 4、根据古诗编故事,感受朋友之间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根据古诗编故事。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古诗导入新诗。我们班的同学有很强的记忆力,我们来展示一下吧,齐背诵第二单元的古诗两首。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歌。请读课题,特别读准“赠”。联系“赠刘景文”说“赠汪伦”的意思(用“赠”说话练习——李白写了一首诗送给汪伦)。 2、激趣。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他有两大爱好——喝美酒,游山水。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自读正音,熟读成诵 1、自由朗读古诗,把生字圈出来,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学习生字。 (1)指名读,齐读。 (2)这些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舟”是翘舌音,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从象形字的角度记住“舟”。范写书空“舟”字。 (3)你们觉得还有哪个字最难写?教师范写“乘”字,学生书空笔顺,提示“乘”的书写要点。 3、把生字放回古诗读。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有同学愿意跟着读吗? 4、学生自由读,男女生接龙读,分组读。多种形式熟读成诵。 三、编故事,了解古诗意思 1、同学们太厉害了,不仅会读诗了,还会背诵了,那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 唐朝时有个叫汪伦的人。他特别崇敬李白的才学,总想找机会和李白接近。可是有什么办法能让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到自己家乡来一趟呢?他想了好久,才想出一个好办法。人们都知道李白喜欢喝酒,汪伦就给李白写了一封热情的邀请信。信上是这样写的:先生您喜欢游山玩水吗?我们家乡有十里桃花;先生您喜欢痛饮美酒吗?我们家乡有万家酒店。 李白看到热情洋溢的邀请信,便高高兴兴地去了。 李白转了半天,没看到十里盛开的桃花,也没看到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很纳闷,就问汪伦,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不是桃林,而是此地有一处潭水,名叫桃花潭,方圆十里;万家酒店并非是有一万家酒店,而是酒店的主人姓万。” 李白听了,不禁哈哈大笑。对于汪伦这个善意的玩笑,李白丝毫没有责怪,还是住了下来,随着汪伦一起四处游玩,喝酒聊天。时间过得很快,李白因为有事情要离开了,怕汪伦挽留,他悄悄地—— 谁知道接着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学生续编故事。 (1)明确故事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而一个动听的故事还要把在讲事情的时候能说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板书:时、地、人、事(看、听、想、做)。 (2)再读读古诗,后面发生的故事就都在古诗里。 (3)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个故事的四要素。 (4)试编故事。 清晨,李白悄悄坐船正准备离开。忽然,听到从岸上远处传来踏歌声,李白看到汪伦带着村民为他送行。村民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听着动人的歌声,看着质朴的舞蹈,回想起这次游玩的经历,那热情的邀请信,那甘甜的美酒,那清澈的桃花潭,李白被汪伦的情谊深深感动了。他心想:就算是桃花潭水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厚意呀。于是,拿起笔墨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预设引导: ①为什么是清晨?(因为是悄悄离开,所以是清晨) 为什么是河边?(理解“舟”和“将”的含义) ②除了李白还有谁?(汪伦,还有村人;了解踏歌) 发生了什么事情?(汪伦带着村人踏歌为他送行) 他是悄悄离开的,并没有告诉汪伦,但是汪伦却知道了,他感到?那能否把“忽”字换成“才”或“又”? 前两句连起来读。 ③他听到了什么?(踏歌声和挽留声) 想到了什么?(热情的邀请信,美酒,桃花潭) 这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深深感动,觉得汪伦的情谊深厚,连深千尺的桃花潭都比不上;理解“深千尺”是夸张,理解“不及”的含义) 会怎么做呢?(写诗送给汪伦。) 3、再读古诗,指导诵读,体会李白和汪伦深厚的情谊。 “李白乘舟将欲行”,读出不舍之意;指导读“忽闻岸上踏歌声”,读出惊喜的感觉;指导读“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夸张意味和“不及汪伦送我情”中蕴含的深情厚谊。 四、巩固 1、配乐读诗。 2、检测重点词语的含义。背诵古诗。 五、小结 1、同学们觉得李白的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能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好,说明你们都读懂这首诗了。知道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吗?以后我们还可以用编故事的方法来读懂古诗,又轻松又有趣。 2、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现在我们也到了该分别的时候了,你们要对老师说什么呢?你们说我该用今天学的那一句诗来回赠给你们呢? 那我也送一首诗给你们吧。 老师课罢将欲行, 忽闻身边惜别声。 香雪芳菲飘十里, 恰似同学送我情。 附板书: 李白赠 汪伦 将 忽 不及 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3 懂得珍惜朋友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 2、 领会古诗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懂得珍惜朋友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田字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 2、你们以前有没有学过李白的古诗? 3、那你能告诉老师你们都学过哪些呢? 4、老师今天带来两首古诗,请大家大的读出来。(出示ppt)《赠汪伦》、《古朗月行》。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古诗,有助于同学们记忆古诗。 二、学习古诗,理解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谊深 1、诗人李白写过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出示ppt)下面请同学来读课题。 2、一起书空课题。(师板书课题)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赠的拼音,我们也把拼音写上,zèng,后鼻音。还有生字“汪” 的拼音。 师:(ppt介绍)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自由的读古诗,注意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 3、理解诗句。 师:(ppt出示李白)这是谁坐在船上?诗人李白将要做什么呢?是谁来送他? 师:汪伦怎样来呢?请同学们读以下诗句。(pp:出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师:李白将要走了,汪伦怎样呢? 师:他怎样来送别,从哪个字可以中可以看到李白不知道他来的。 师:从“忽”字中可以看出他没有告诉他白,他怎样来呢? 师:解释踏歌。(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 老师想请我们班会跳舞的同学出来表演,李白要走了,你用什么方法来李白。 生出来表演。 师:她们踏着歌声来送李白,这时李白的心理会想到什么?(ppt) 师:那他当时的心理想什么?假如我是李白,我心理很感动,汪伦踏着歌跳着舞来了。 师:这时李白想到了什么呢?(ppt示) 师:此时此刻李白想到了什么? 师(板书):水深情更深。 师:请同学们再带着李白对汪伦的情深再读这句诗。 师:同学们自由拼读黑板上的生字。 师:下面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古诗,自由读古诗。 师:请一小老师上来示范读。 师:读得真棒,我们把掌声送给她,下面我们学着小老师同桌互读。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李白的《赠汪伦》,下面老师带来了《赠汪伦》的古诗新唱,会唱的跟着唱。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诵读,让古诗的情感层层深入,达到读中悟情的效果。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三、指导写字,学生写字。 1、师:刚刚听到我们班的同学动听的歌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学习的生字宝宝,先来观察它的结构、部首,想想怎样记。 师:在课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汪”字,下面一起来学习“乘”字,说说注意点,它由哪些字组成呢? 师:我们一起书空“乘”、“舟”,边书空边说注意点。 2、生练习写字,师巡视。 3、师生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采用了自主写字的方法,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四:背诵复习巩固 1、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会了这首古诗,现在有谁能把这首古诗背下来吗 2、 生背古诗 3、我们还记得这个学期学习的三首古诗吗? 4、一起背古诗。 5、巩固练习。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汪伦的古诗,这首古诗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师:这首古诗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多元化诵读古诗,激发孩子阅读记忆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五、总结拓展 1、师:老师还找来了一些朋友之间的送别诗句,我们一起来看看。(ppt) 2、师:假如你的朋友要远行,你们也可以把其中一句诗送给你的朋友,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朋友之间的送别诗句,可以延伸学习积累,达到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板书设计 李白 赠汪伦 水深 情更深 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①古诗趣背复习;②《赠汪伦》诗句;③自学提示;④《赠汪伦》意境动画演示;⑤送别诗6首;⑥学习提示。 学具(课件) ①《赠汪伦》诗句和重难点名词注释;②古诗学法概括;③扩展自学送别诗6首(图文加重点词语解释)。 学习方法: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 教师提供学法和学习资料,点播助学、培养能力。 2.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自学互助。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 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 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1. 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泥融飞(燕子)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 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 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 ②白发三千丈 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 (缘愁似个长) 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 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 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 学习古诗 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 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 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 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 检查自学情况: ① 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 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设计意图] 中年级识字教学虽不是重点,但对难记的字教师必须强化,帮助学生记忆。 ③ 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师:有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 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传统的"要你学"改变为"我要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 配乐背诵 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 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6首,供你们自学欣赏,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2.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设计意图] 整首诗的学习采用"自学--初步理解、释疑--加强理解,诵读--体悟诗情,背诵--积累语言"四大步骤,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便于进一步扩展学习。学生汇报时,其他学生边看边听,既培养了认真倾听的习惯,又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 五、 引导课外练习。 这节课先交流到这里,语文课外活动时再继续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 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8一、古诗导入 孩子们,这两首诗,你还记得吗?《早发白帝城 》《望庐山瀑布》。 这两首好听、熟悉的诗歌,都出自同一个人之口,那就是李白。 二、简单介绍李白 李白是我国著名的大诗人, 被人誉为“诗仙”,写下了许许多多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又一著名诗篇。 三、点题 1、齐读课题。 2、出示“赠”,谁能读准这个生字? 3、赠是什么意思,给它组个词。李白把这一首诗赠送给汪伦。 4、读词语“汪伦”。 5、汪伦非常崇拜李白,为了认识他,就给李白写了一封信:“先生,你喜欢游玩吗,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你喜欢喝酒吗,我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信后马上就赶到汪伦家里。当他询问起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的时候,汪伦笑着说:我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离我家十里外有个桃花潭;‘万家酒店’是因为有位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罢哈哈大笑,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汪伦盛情款待,与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即兴吟诗一首-- 《赠汪伦》。 四、初读 1、自由读读,读准每个字音。 2、学习词语:踏歌 潭水 小舟 欲 (1)踏歌:用脚打着拍子唱着歌就叫踏歌,踏歌要用脚,所以它是——足字旁。 (2)潭水:潭为什么是“三点水”呢? (3)小舟:古人说的小舟就是现在说的船。 (4)欲:将欲行就是快要出发的意思,那李白乘舟将欲行的意思呢? 3、指导书写:乘 4、再读诗句,读出节奏。 五、品读诗句: (一)品读一句 1、看到汪伦来送行,李白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指导朗读。 3、拓展诗句: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指导朗读。 5、伴随着这一路的歌声,大诗人李白似乎又回到了那几天与汪伦朝夕相处的欢快时刻,还记得当时,我们在一起游山玩水,在一起——(学生想象) (三)品读第二句 1、是呀,短短几天的时间,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开心,那么高兴!李白在离别之时,情不自禁地吟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领会写法 桃花潭的水真有千尺,83层楼那么深吗? 这就是李白,当平常的语言无法表达他当时激情时,就会运用大胆地、夸张地想象,因为如此,才会有我们前面吟诵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名读) 正因为那丰富、夸张的想象,才会有今天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因为丰富、夸张的想象,才会有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也正因为丰富夸张的想象,才会有今天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不及,比不上。即使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即便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就算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 4、是呀!简简单单的一个“不及”,却道出朋友间那比潭水更深的情谊。 5、指导朗读。 (四)设境朗读全诗 (1)此时,你就是那一代文豪李白,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 (2)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 (3)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让我们再次吟诵这流传千古的诗句吧! (五)拓展朗读 1、望着踏歌相送的汪伦,我们似乎又看见了那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似乎又听见了他那深情地吟唱着我们已经熟悉的诗歌……《送孟浩然之广陵》 2、我们还仿佛看到了那以酒相送的一幕……《送元二使之安西》 (六)背诵 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样美好的情。让我们闭上眼睛,(音乐)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背诵) 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9教学设计: 《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古诗教学新的尝试,把《大纲》要求掌握的另外6首送别诗,归纳整理,并提供相关图画及重点词语的解释,以一带六扩展阅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量,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内容,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授课地点:计算机教室 教学目标: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①古诗趣背复习;②《赠汪伦》诗句;③自学提示;④《赠汪伦》意境动画演示;⑤送别诗6首;⑥学习提示。 学具(课件) ①《赠汪伦》诗句和重难点名词注释;②古诗学法概括;③扩展自学送别诗6首(图文加重点词语解释)。 学习方法: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师提供学法和学习资料,点播助学、培养能力。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自学互助。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1.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泥融飞(燕子)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 ②白发三千丈 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 (缘愁似个长) 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古诗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设计意图] 中年级识字教学虽不是重点,但对难记的字教师必须强化,帮助学生记忆。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师:有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 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传统的"要你学"改变为"我要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配乐背诵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6首,供你们自学欣赏,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2.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设计意图] 整首诗的学习采用"自学--初步理解、释疑--加强理解,诵读--体悟诗情,背诵--积累语言"四大步骤,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便于进一步扩展学习。学生汇报时,其他学生边看边听,既培养了认真倾听的习惯,又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 五、引导课外练习。 这节课先交流到这里,语文课外活动时再继续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 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所描绘的场景,感受诗的意境,感悟李白汪伦之间浓浓的朋友情、离别情。 2、学会诗中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会默写《赠汪伦》。 4、能够根据古诗,练习编写歌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和教具、学具】 1、课前一周,让学生收集有关朋友的流行歌曲,要求:记住歌词,会哼旋律,基本会唱。 2、录像机或vcd机、录音机、投影仪。 3、《烟花三月》mtv碟片;南斯拉夫电影《桥》插曲,歌曲《朋友》(周华健)等有关朋友的歌曲录音,配乐的古诗朗读磁带。 4、古诗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情境创设 利用vcd,播放吴涤清演唱的歌曲mtv《烟花三月》(提醒会唱的同学跟着唱。) 评析:在课前播放根据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改编创作的歌曲mtv《烟花三月》,可以渲染气氛,创设学习古诗的情境,再现古诗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激趣,上课导入 1、谈话:刚才,上课前,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 2、由歌曲联系到古诗:谁知道这首歌和哪首诗有关?谁会背?诗的作者是谁? 3、简介作者──李白。 4、复习背诵李白的其他诗歌:我们还学过李白的哪些诗?能背吗? 5、揭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学习李白很有名的一首送别诗──《赠汪沦》。(板书课题) 三、自读,初学古诗 1、出示古诗内容,学生自由轻读古诗,要求: ⑴ 自学诗中生字,读通古诗。 ⑵ 对照课后“注释”试着弄懂诗的大意。 ⑶ 提出自己什么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 2、指名朗读古诗: ⑴ 注意生字“伦”(lún)的音、形。 ⑵ 理解“赠”及诗题的意思。 3、学生齐读古诗。 四、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 ⑴ 图上谁是李白,谁是汪伦?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李白、汪伦) ⑵ 从图上可以看出他们在干什么?(告别) 2、指名读通古诗。 3、引导学生质疑:说说诗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质疑,请理解的同学解答释疑,教师及时鼓励,表扬问得好的,答得妙的同学。) 评析:学生乐于提问题,更乐于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个环节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4、教师着重指导理解“忽”: ⑴ “忽”是什么意思?(忽然) ⑵ 谁忽然听到谁的踏歌声?(李白听到汪伦的“踏歌声”) ⑶ 汪伦为什么在岸上踏歌?(为李白送行)—→你见过送别的场面吗?说说你见过的送别场景。—→“忽然”说明什么?(注意引导:汪伦踏歌为李白送行出乎李白的意料。) ⑷ 体会诗句中“忽”字该怎样读?—→指名试读诗句;—→指导读好“忽”(短、急促);—→再指名读好“忽闻岸上踏歌声”。 评析:通过指导对“忽”字的理解和朗读,读出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深情厚谊,可以感悟古诗用词的精当,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语感。 5、理解“不及”和“千尺”,着重指导理解“千尺”。(板书:桃花潭 千尺) ⑴ “千尺”是什么意思? ⑵ 像“桃花潭水深千尺”这种带有“千”、“百”、“万”的数字诗句,你还知道哪些?让学生找出来读读,背背。 ⑶ 投影出示:危楼高百尺 飞流直下三千尺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句中带点部分的词是什么意思?这些诗句都采用了什么手法?读这些诗句时要注意什么? ⑷ 指名读好数字诗句。 ⑸ “桃花潭水深千尺”采用了什么手法?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名读) 评析:新知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学习新知的过程也是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在这里,教师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积累,掌握学习方法。 6、齐读古诗。 7、自由讨论诗句的意思,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质疑,体验情感 1、同学们,学到这儿,《赠汪伦》一诗学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针对学生的问题,由学生之间自由解答。) 2、在学生回答完所有的问题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老师有一个问题:汪伦为李白踏歌送行时唱的是什么歌?(估计学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评析:特殊问题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这个环节中,“汪伦送行时唱的什么歌”这个问题必然会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巧妙地引出学生的课前歌曲的积累。 老师导语:你们不知道吧,我知道,你们想听吗?(打开录音机) 3、播放歌曲录音: ⑴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插曲《啊,朋友再见!》。 ⑵ 周华健演唱的《朋友》。(提醒学生跟唱) 评析:只听录音,避免视觉干扰,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引导学生参与:现在同学们说说汪伦还会唱些什么歌?(指名唱一些关于朋友的流行歌曲) 5、谈话小结:刚才,我们听的、唱的当然不是汪伦当时唱的歌,但表达的情感却和汪伦当时的情感是一致的,想想这些歌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板书:朋友情) 6、现在,谁能把这首诗后一句改一下,直接点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投影出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朋友送我情。(板书:不及)—→先指名读,然后齐读。 评析:教师利用歌曲,活跃了课堂气氛,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通过情感迁移达到理解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欣赏,背诵古诗 1、出示插图,诗文,放配乐的古诗录音,学生欣赏。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评议,范读) 3、学生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指名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5、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境,有感情地背古诗。(配乐) 评析:在情境中欣赏、诵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利于背诵,而且记忆深刻。 七、作业,发展练习 1、课外阅读、收集表现友情这一主题的相关古诗。 2、根据古诗《赠汪伦》,编一首送别的歌词,提醒学生可以模仿《烟花三月》。 ⑴ 朗读自己创作的歌词,集体评议。 ⑵ 随意练唱自己创作的歌词。 评析:诗是一幅画,诗是一首歌,音乐与诗歌是相通的。巧用音乐是本课的特色。从听由古诗改编的歌到自己编歌词,从理解到创作,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能力,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教学简评】 《赠汪伦》这首诗通俗易懂,表现了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深情厚谊。但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友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激发学生体验汪李之间的友情上。根据这首诗的语言特点,首先陆老师首先在课堂上做到了文本与学生直接对话,让学生读了古诗之后,带着自己的疑问、理解与同学对话、老师对话。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正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理念和精神,也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感悟、积累和迁移。教学中,陆老师注重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和积累,学会举一反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拓宽语文阅读渠道。尤其值得一体的是,本课的教学中,陆老师充分运用了音乐的渲染作用。课始用歌曲mtv导入,阅读过程中进行配乐诵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运用以友情为主题的歌曲,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汪李之间的友情,一首首文质优美的歌词,既是学生理解汪李之间感情的催化剂,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巧用音乐,打通了学生课内学习和课余生活的联系。 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11一、教学目标设计 认知目标:学会诗中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会默写《赠汪伦》。 情感目标:了解古诗所描绘的场景,感受诗的意境,感悟李白汪伦之间浓浓的朋友情、离别情。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饱含着朋友之间深厚的情意。我把理解古诗大意,想象意境,领会诗人情感,确定为教学的重点,体会诗人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特点及相应对策,学法研究) 这首诗安排在小学第八册,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学到了不少古诗,对古诗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方法,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探究能力。在教学上文本与学生直接对话,让学生读了古诗之后,带着自己的疑问、理解与同学对话、老师对话。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正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理念和精神,也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让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根据这首诗的语言特点,在课堂上做到了文本与学生直接对话,让学生读了古诗之后,带着自己的疑问、理解与同学对话、老师对话。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注重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和积累,学会举一反三。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尤其是音乐的介入,更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汪李二人的友情,诗人的离别之情,还打通了学生课内学习和课余生活的联系。因而在教学中采用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五、教学媒体设计 有关本首古诗的多媒体课件,包括《烟花三月》mtv碟片;南斯拉夫电影《桥》插曲,周华健歌曲《朋友》等有关朋友的歌曲录音,配乐的古诗朗读、古诗新唱乐曲。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课前情境创设 利用vcd,播放吴涤清演唱的歌曲mtv《烟花三月》(提醒会唱的同学跟着唱。) 二、激趣,上课导入。 1、谈话:刚才,上课前,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 2、由歌曲联系到古诗:谁知道这首歌和哪首诗有关?谁会背?诗的作者是谁? 3、简介作者——李白。 4、复习背诵李白的其他诗歌:我们还学过李白的哪些诗?能背吗? 5、揭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学习李白很有名的一首送别诗——《赠汪沦》。(板书课题) 三、自读,初学古诗 1、出示古诗内容,学生自由轻读古诗,要求: (1)自学诗中生字,读通古诗。 (2)对照课后“注释”试着弄懂诗的大意。 (3)提出自己什么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 2、指名朗读古诗。理解诗题意思。 3、学生齐读古诗。 四、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 (1)图上谁是李白,谁是汪伦?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图上可以看出他们在干什么? 2、指名读通古诗, 3、引导学生质疑:说说诗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4、教师着重指导理解“忽”,再指名读好“忽闻岸上踏歌声”。 5、理解“不及”和“千尺”,着重指导理解“千尺”。 (1)“千尺”是什么意思? (2)像“桃花潭水深千尺”这种带有“千”、“百”、“万”的数字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6、齐读古诗。 7、自由讨论诗句的意思,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质疑,体验情感 1、同学们,学到这儿,《赠汪伦》一诗学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2、老师有一个问题:汪伦为李白踏歌送行时唱的是什么歌? 你们不知道吧,我知道,你们想听吗? 3、播放歌曲录音:前南斯拉夫电影《桥》插曲《啊,朋友再见!》。周华健演唱的《朋友》。 4、引导学生参与:现在同学们说说自己还会唱些什么歌?(指名唱一些关于朋友的流行歌曲) 5、谈话小结:想想这些歌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六、欣赏,背诵古诗 1、出示插图,诗文,放配乐的古诗录音,学生欣赏。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学生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境,有感情地背古诗。(配乐) 5、唱古诗。 七、作业,发展练习 1、课外阅读、收集表现友情这一主题的相关古诗。 2、根据古诗《赠汪伦》,编一首送别的歌词。 在课前播放根据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改编创作的歌曲mtv《烟花三月》,可以渲染气氛,创设学习古诗的情境,再现古诗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这首诗意思浅显、通俗易懂,学生完全可以根据文中注释用以前学过的连词解句的方法弄懂诗意。所以,我在此处没有过多讲解,完全以学生小组.自学,汇报补充为主。 学生乐于提问题,更乐于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通过指导对“忽”字的理解和朗读,读出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深情厚谊,可以感悟古诗用词的精当,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语感。 新知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学习新知的过程也是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在这里,教师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积累,掌握学习方法。 特殊问题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这个环节中,“汪伦送行时唱的什么歌”这个问题必然会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巧妙地引出学生的课前歌曲的积累。 只听录音,避免视觉干扰,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利用歌曲,活跃了课堂气氛,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通过情感迁移达到理解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情境中欣赏、诵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利于背诵,而且记忆深刻。 把音乐融入语文课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充分感受他们二人的情谊,就会激发情感的共鸣,悟文而移情,读文而抒情,情动辞发,真情感人。 巩固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拓宽阅读范围,使课内延伸到课外 七、版书设计 赠 汪 伦 汪伦 朋友情 李白 桃花潭-------------------千尺 不及 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12学情分析:我担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学生基础差,识字量少,没有主动认字的积极性。学生手中没有阅读材料,知识面窄,如果发给他们一本新书,没有一名学生会主动翻看,只有老师说:“打开书读一读”。他们才会翻开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没有阅读兴趣。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只要感兴趣,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采取多种学习方式。下面我讲讲自己在《赠汪伦》这首诗的教学中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艺宝库中的瑰宝,大家都已经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那么,你们愿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吗?(通过这样的导入,既是对以前所学古诗的复习,又能让学生在感受学习成果的欢快心情中去学下一首古诗) 二、交流资料 师: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交流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取长补短) 三、学习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就作记号。 2、指名朗读 3、同桌互读 4、在小组内朗读,选一名组员参赛读,评选第一名(通过选第一名,激发朗读兴趣) 5、在小组内说一说古诗的意思,然后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6、提出问题:桃花潭里的水深与汪伦送作者的情谊到底有什么关系?这首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古诗) 7、指导背诵,采取自由背诵、同桌互相背诵、指名背诵、比赛背诵等多种方法来背诵,以达到背诵良好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人间最美的是真情,因为真情才使得这些送别的诗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下课后,请大家搜集一些送别诗,建议下次班会时,搞一个诗歌朗诵会。 五、板书 赠 汪 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叙事 整体体现水深、情深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抒情 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13【教学内容】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教材解读】 《赠汪伦》这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以估量。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孩子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一定会与李白一路同行……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却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但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因而,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谊”这个主题上,找准一个情感释放的切入点是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能力: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学会想象诗境,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学会背诵古诗的多种方法。 3、情感态度: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诗导入,激发兴趣: 1.对诗。(《静夜思》、《秋浦歌》、《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2.介绍李白 (二)、自主备学,理解内容。 备学建议: 1、自主朗读,查找工具书,尝试了解诗意。 2、圈画批注,梳理问题。 (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写下来。 将自己读不懂的内容画出来。) (三)、第一次分享:分享收获,汇报问题 指名读古诗。 你读懂了什么?告诉大家。 3、在备学过程中,你提出了哪些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适时整理并板书。 (四)、师生分享,二次备学:自主合作释疑,品悟诗意 (1)这些问题我们怎么才能解决呢?有什么好方法?(查资料) (2)学生查资料,师巡视、帮助,分发教师准备的资料。 (3)找到相关资料来解决黑板上的问题了吗? 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交流) (五)、全班分享:各抒己见,寻找共识。 (4)咱们先来看这几个问题。(圈画几个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问题。) 如:桃花潭在什么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踏歌”指什么?汪伦是个怎样的人?李白和汪伦是怎样结识的? (5)刚才大家借助资料的阅读很快解决了一些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只是帮助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还远远不够,要想真正读透这首诗,还要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让我们在已经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再来看余下的几个问题,能解决吗? 如:汪伦来送李白,为什么让李白出乎意料? 桃花潭真的深千尺吗?李白为什么赠诗给汪伦? …… (6)读好整首诗。 (六)、资源分享,深化体悟:诗歌配画,体悟诗境 (1)欣赏诗配画 (2)你喜欢哪幅?能简要说说你的理由吗? (七)、课堂实践,创意分享:内化体验,想象表演 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已经仿佛看到了汪伦和李白告别的情景。 想象一下,李白正要离开桃花潭,忽然听到岸上踏歌的声音。李白抬头一看,啊,是汪伦送行来了!李白和汪伦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同桌一人扮李白,一人扮汪伦,先相互说说。(同桌相互练习对话) 请同桌到前面表演。 (八)、总结升华,浓郁诗韵: (1)汪伦十里踏歌相送(板书:送),李白感受真情,作诗相赠(板书:赠),这一“赠”一“送”(板书:→←),怎一个“情”字了得?[板书:情] (2)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好这首诗 (九)自主作业,迁移拓展。 (1)自学其他的离别诗。 (2)如果有兴趣,建议同学们开展一次“离别”组诗欣赏会。朗诵这些古诗,谈谈自己对这些诗的见解或比较不同诗人写的离别诗风格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展开想象根据古诗的意境画上诗配画。 [板书设计] zèng 赠 汪 伦 赠 送 情 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14[设计理念] 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仿照译句写一个片断。教师朗读上一学年一学生模仿《赠汪伦》写的一首诗: 赠外婆 吴岑岑 岑岑乘车将欲行, 忽闻窗边叮咛声。 秋时朝阳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十四、学生开始作业 。 邮编:215233 联系电话0512——63877152 联系地址:江苏省吴江市八都镇中心小学教科室 联系人:钱金明 e-mail: 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15教学设计: 《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在教学过程 中,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古诗教学新的尝试,把《大纲》要求掌握的另外6首送别诗,归纳整理,并提供相关图画及重点词语的解释,以一带六扩展阅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量,并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和内容,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授课地点:计算机教室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①古诗趣背复习;②《赠汪伦》诗句;③自学提示;④《赠汪伦》意境动画演示;⑤送别诗6首;⑥学习提示。 学具(课件) ①《赠汪伦》诗句和重难点名词注释;②古诗学法概括;③扩展自学送别诗6首(图文加重点词语解释)。 学习方法: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生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教师提供学法和学习资料,点播助学、培养能力。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利用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自学互助。 教学过程 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1.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泥融飞(燕子)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②白发三千丈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缘愁似个长)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古诗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设计意图] 中年级识字教学虽不是重点,但对难记的字教师必须强化,帮助学生记忆。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师:有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 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些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传统的“要你学”改变为“我要学”,营造了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配乐背诵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6首,供你们自学欣赏,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2.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设计意图] 整首诗的学习采用“自学--初步理解、释疑--加强理解,诵读--体悟诗情,背诵--积累语言”四大步骤,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便于进一步扩展学习。学生汇报时,其他学生边看边听,既培养了认真倾听的习惯,又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 五、引导课外练习。 这节课先交流到这里,语文课外活动时再继续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 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16[设计理念] 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 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仿照译句写一个片断。教师朗读上一学年一学生模仿《赠汪伦》写的一首诗: 赠外婆 吴岑岑 岑岑乘车将欲行, 忽闻窗边叮咛声。 秋时朝阳暖如火, 恰似外婆送我情。 十四、学生开始作业 。 邮编:215233 联系电话0512——63877152 联系地址:江苏省吴江市八都镇中心小学教科室 联系人:钱金明 e-mail: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