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天上的街市》同步训练 |
范文 | 《天上的街市》同步训练(精选16篇) 《天上的街市》同步训练 篇1一、基础训练题1.对中心思想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b.作者由现实生活联想到美好的天街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c.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告诉读者那不过是缥缈的幻想,表达了自己郁闷的感情。d.作者大胆改造牛郎织女的故事,说明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2.不属于这首诗的特色的一项是( )a.联想自然 b.想象丰富 c.意境美妙 d.语言铿锵3.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街灯和明星极为相似,互相比喻,使联想自然。b.“缥缈的空中”是说天空摇晃不定。c.写实为想象作了铺垫。想象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d.诗人之所以想象天上的自由幸福,正因为当时人民苦难深重。二、课内语段阅读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4.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郭开贞,诗人、学者。代表诗集《________》《星空》等。5.这首诗有写实,但更多的是想象。请指出诗中的想象部分。6.想象部分是用哪个字来统领的?7.想象的东西诗人却说得很肯定,说得似乎确有其事,请说说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8.诗中牛郎织女的故事跟传说中的大不一样,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9.请你展开联想想象,运用修辞方法,把“遥望”、“繁星”、“闪烁”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词语顺序不拘)(4分)(福州·2002卷)10.阅读冰心的《纸船》,完成诗后练习。(苏州·2003中考题)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1)下边句子中的“/”和“加粗字”分别表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哪一句不恰当?( )a.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b.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c.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d.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2)作者用叠纸船、漂纸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假如诗人的母亲在梦中见到了这只小船,她会想些什么?试以“母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人常常用写梦境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冰心明知纸船无法漂到母亲的身边,却希望它能进入母亲的梦中。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类似这种写法的诗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1.a 2.d 3.b二、4.郭沫若 女神 5.后三节诗是想象部分。 6.“想” 7.这是由诗的主题决定的。用肯定无疑的说法,就是要表达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坚定追求和赞美,同时也是对黑暗统治下没有自由和幸福的现实生活的坚决否定和抨击。 8.因为诗人要表达的是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没有自由和幸福的,当然不能照搬。引用传说(又何止是传说),又不能拘泥于传说,一切依主题的需要而定。9.此题意在培养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10.此题意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认识诗歌语言的意境美。(1)此题考查学生对重音的理解。诗歌朗读的重音是本句强调的内容。c句的“我”和“叠着”在前面都已经出现,不应该是本句的重点。本句的重点应该是“不灰心的”“每天的”,所以重读应该在这两处。答案是:c。(2)此题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只有在理解中心——作者用叠纸船、漂纸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的基础上才能揣摩出母亲的心理。另外要注意答题时要站在母亲的角度来表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3)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与梦相关的诗句均可。 《天上的街市》同步训练 篇2【学习目标】 1、读诵诗歌,理解诗意。 2、学习联想、想像的写法。 3、珍视自由幸福的生活。 【学习重点】 读诵诗歌,理解诗意。 【学习难点】 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 1、作者介绍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后来又创作第二部诗集《星空》,话剧《屈原》等。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2、写作背景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诗人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收入《星空》集中。 3、给下列词语注音。 (1)缥缈(piāomiǎo)(2)珍奇(zhēnqí) (3)闲游(xiányóu)(4)灯笼(dēnglóng) 【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4、朗读诗歌,标划诗歌的节奏重音,圈出偶句押韵的韵脚,体味诗歌的音乐美。 (学法指导:参照课后练习一读节奏重音,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写出你发现的韵脚:星灯,市奇,广往,游走 5、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A、在诗人眼中,天上的社会是光明的: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B、在诗人眼中,天上的社会是富足的:第二诗节 C、在诗人眼中,天上的生活是自由的: 第三诗节 D、在诗人眼中,天上的社会是幸福的:第四诗节 6、诗人在诗中描述的牛郎织女的生活状况和神话中的完全相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对表达这种情感有什么作用? (学法指导:请结合作者写诗的背景和词义来谈。) 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定然”,必定,表示肯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探究活动三】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7、诗人在第1诗节中由远远的街灯想到什么?第2、3、4节又分别写到了什么?这些东西天上是真的有吗? (学法指导:从诗歌中找出诗人想到的事物,区别哪些是本来就有的,哪些是诗人创新的。) 街灯想到明星,明星想到街灯。互喻联想写实。天街-珍奇,天河-牛郎织女,提灯闲游。想像创造写虚 【探究活动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8、(任选一个续写,择优推荐)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美的源泉,下面,我们来做这样的一个想象训练: 仿照示例,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续写下边的句子。 [例]甜蜜的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住他,它已经跑了。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月光照在地上,好像 2、牵牛花开放了,好像 3、不信,请看那滴露珠, 4、不信,请看那抹晚霞, 《天上的街市》同步训练 篇3【教学目的】 1、领悟诗歌表达的中心。 2、掌握联想和想象的特点,体会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赏析语歌的语言。 2、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 【教学难点】 领悟诗歌表达的中心。 【教学方法】 读:反复朗读诗歌,初步理解文意。 讲:学生用自身的语言讲述“天上的街市”。 悟:根据诗歌提供的信息综合理解诗歌的主题。 析:赏析诗歌的语言。 练: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课件):几张图片。 请同学们欣赏几张星空的图片,面对美丽的星空你想到了什么呢? 2、(出示课件:课题)引入课题。 3、作者简介(出示课件):作者肖像和介绍。 二、读诗歌 1、(出示课件:Flash 动画、录音朗读)学生听录音朗读。 2、(出示课件)学生个人朗读竞赛。 3、奖励优胜者一首音乐,现场配乐朗诵。 4、学生齐读。(出示课件,节奏、重音划分) 三、讲诗意 1、学生用自身的话描述“天上的街市”。 要求语言流畅,重点突出,发挥想象。 2、(出示课件)教师归纳:“天上的街市,商品琳琅满目,人民自由生活” 四、悟主旨 1、考虑问题: ⑴ 作者为什么要改变“牛郎织女”的故事。 ⑵ 作者为什么写“天上的街市”而不写“人间的集市”? 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讨论回答。 2、教师归纳:(出示课件)表达对实际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五、析语言 1、(出示课件:语言是诗歌美丽的外衣……) 同学们认为诗中哪些词或句子使诗歌打扮得更加迷人,说说看。 2、(出示课件)例句:一朵(颗)流星。 六、练手法 1、(出示课件)问:什么是联想和想象?本文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 2、(出示课件)想象练习:三题任选一题 3、(出示课件)联想练习:看雕塑。 七、小结 1、本课内容: ⑴ 激情朗诵。 ⑵ 领悟主旨。 ⑶ 赏析语言。 ⑷ 联想和想象。 2、课外练习:写一首诗《人间的集市》,描述我们实际中的美好生活。 《天上的街市》同步训练 篇4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2、理解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3、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听过牛郎织女的传说吗?那位同学来给大家讲讲。(请学生讲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传说中牛郎织女生活得很凄惨,很不幸。但是,在我国有一位诗人,它通过自己的想象创作了一首诗歌,在他笔下,牛郎织女过着另一种生活。这位诗人就是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而他创作的这首诗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天上的街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一起来品味诗中美妙的意境。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1、全班齐读诗歌。 2、指导学生给诗歌第一小节划分节奏和重音。 3、学生尝试独立划分后三节的节奏和重音,课件展示正确划法,学生对照改错。 4、请学生尝试有感情配乐朗读诗歌,并请学生评价。 5、全班再次有感情朗读诗歌。 (三)研读赏析: 1、诗人有远远的街灯一次想到了什么? 2、天上的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从那些语句中能看出来?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诗歌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追求理想的感情,但是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呢?(引入背景介绍) 1919年5月4日,发生“五四运动”。仁人志士热血沸腾,认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希望,但“五四运动”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黑暗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国,目睹现状,他一度兴奋激动变为苦闷感伤,但他并为失望,依然执著追求,他凝望星空,写下了这首诗。 (四)问题探究: 1、在这首的第一小节,诗人为什么会由街灯想到明星?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2、诗歌的后三小节运用了什么手法?前后两种手法有何不同? (五)拓展延伸: 仿照例子,发挥想象和联想,续写下面的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教学反思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先生的名篇,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以此加强朗读指导。同时适当介绍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艺术中的作用。在这节课开始的时候,我首先和学生回忆了蒲松林的《山市》,让学生开始展开联想,然后我便引出了这堂课要学的课文——《天上的街市》。接下来为学生配乐范读诗歌,然后指导学生划分诗歌节奏,找出重音。继而让学生齐读然后学习小组比赛朗读,然后自读,我从旁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读、自由读、录音读、配乐读、评点读等让学生感悟,学生“美文美读法”简单赏析诗歌,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谈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这种自读自悟中学会了如何读诗,并读出了诗中蕴含的情感。之后让学生用之前学习的复述牛郎织女故事,旨在让学生比较民间故事中悲剧结局和诗中的幸福结局,体会了作者的感情时穿插介绍了文章的背景,使学生对情感的体会更为深入。最后总结时回顾了“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并进行了练习,充分培养了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作业则让学生把练习仿写句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创造性的理解。所以,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 在这一节课教学设计上,我重视学生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语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与领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联想、想像的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在课上,我鼓励学生尝试活学活用,用在《散步》学习的“美文美读法”进行赏析:“我觉得美,美在 ”。语文学习小组中,A组B组C组的几位同学同学分别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都能在说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句式美,情感美。 我还注意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去钻研诗歌,进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老师参与其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参与到学生的情感和思想之中,分享学生的收获。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以后每一次教学都要注意在课前对学生有足够了解,在设计时更多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最优的教案,在上课时自己要全身心投入,有情况要及时调整,力争在课堂上多角度、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天上的街市》同步训练 篇5【教学分析】 本诗写于1921年,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此时的郭沫若,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感到极大的愤怒和伤感,但他并没有绝望,仍执着的寻求光明和理想。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本班的学生积极性很高,非常乐意举手回答问题,具有强烈的探索能力。学生很喜欢读书,对作者有所了解。 【重点难点】 朗读训练,体会文字的节奏感与和谐美;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诗歌表达的中心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2.自然的联想、丰富的想像。 3.赏析语歌的文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幻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作者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作者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二、作者简介(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作者、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等。《女神》是中国新文化运动诗坛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三、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21年,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此时的郭沫若,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感到极大的愤怒和伤感,但他并没有绝望,仍执着的寻求光明和理想。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 街灯/ 明了, 好像/ 闪着/ 无数的/ 明星。 天上的/ 明星/ 现了, 好像/ 点着/ 无数的 / 街灯。 我想那/ 缥渺的/ 空中, 定然有/ 美丽的/ 街市。 街市上/ 陈列的 / 一些物品, 定然是/ 世上没有的/ 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 天河, 定然是/ 不甚/ 宽广。 那/ 隔着河的/ 牛郎织女, 定能够/ 骑着牛儿/ 来往。 我想/ 他们/ 此刻, 定然/ 在天街/ 闲游。 不信,请看/ 那朵流星, 是他们/ 提着灯笼/ 在走。 五、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解读全诗。 (一)、先出示联想、想象的定义。(透影) 联想:是指由某人或某事而想到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两事物之间必须具有相似点和相关点。 想象:是指在头脑中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来的新的事物形象。 但想象的内容总是来源于现实生活。 (二)、研讨与赏析: 1、作者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 2、作者看到明星景象时产生了那些想像? 3、作者所想象的天上的街市是个怎样的世界?(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 1、作者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接着作者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街灯联想到明星;明星联想到街灯。) 2、想到天上(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的)物品 (浅浅的)天河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闲游) 3、光明、美丽、富饶、自由、幸福的世界。 (三)、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明确: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六、探究。 1、作者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作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他们骑着牛儿来来往往,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2、作者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作者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是浅浅的,也不很宽广。作者这样写是借想象牛郎织女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来反衬当时人间社会的痛苦,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大众苦难的同情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七、品析文字 文字是诗歌美丽的外衣,诗歌需要文字富有表现力,节奏和谐,富有音乐性。同学们认为诗中哪些词或句子使诗歌打扮得更加迷人,说说看。 例句:一朵(颗)流星(“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如:在第一节诗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 明确: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又如:在短短的16行诗中,反复用了四个“定然”的作用:使人感到作者的形象真实可信,形象鲜明;表示作者坚信那样理想的世界是一定会有的。 八、完成有关联想和想象的题目。 1、根据示例, 请同学们经过四至五步联想,使两个意义很远的词联系起来。 ①雪花 茶 ②钢笔 月亮 ③夏夜 鲜花 示例: 木头 足球 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足球 2、(老师、爸爸或妈妈……)的眼睛(生气、思考或高兴……时)像 _________________ 3、充分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根据提供的情景,编一则小故事. 海豹 高原 啤酒 九、拓展、迁移 你知道关于月亮的哪些传说?试展开想象:将来的某一天,假如你成了中国的宇航员,也登上了月球,见到了传说中的吴刚、嫦娥,你将会…… 十、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比较、罗列本诗与巴金的《繁星》之异同。 《天上的街市》同步训练 篇6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诗歌,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创作手法,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在感情的朗读《天上的街市》3遍,并争取背诵。 2、收集诗人的有关资料及牛郎织女的故事,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3、收集荷花的古诗、名言等相关资料,了解荷花的象征意义。 先学研究 1、在感情的朗读《天上的街市》3遍,并争取背诵。 2、收集诗人的有关资料及牛郎织女的故事,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3、收集荷花的古诗、名言等相关资料,了解荷花的'象征意义。 课前演说 朗读自行编辑的《现代诗歌精选十二首》 温故知新 一星期前组织学生读汪国真的诗歌,体味诗歌的联想和想象的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读 注意事项: 1、轻松的语调 2、柔和的声音 3、舒缓的速度 4、注意停顿和重读 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通过各种读的方式加深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 二、品 1、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2、诗人看到明星景象时产生了那些遐想? 3、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 以以上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理解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想像与联想。 三、思 1、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这首诗写作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2、最后一节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小组收集到的资料,思考这首诗歌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怎样的关联,从而理解这首诗歌的主题意义。 四、写 由老师的这些摄影作品你会联想想像到什么?请试着写写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1、展示以前组织学生写的诗歌作品。 2、学生看摄影作品进行创作。 3、学生现场创作,挑选优秀作品进行交流。 4、发放广州诗友会同题诗《莲》资料,课外组织学生读一读。 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同步训练 篇7天上的街市 洪里初中朱继胜 学习目标: 1. 联想想象的学习及应用。 2. 理解诗歌的内涵。 3. 朗诵诗歌,读出诗味。 学习重点、难点 朗诵诗歌,读出诗味;理解诗歌的内涵。 学习方法:导出理论,了解内容,把握背景,读懂诗歌;紧扣感情读出诗味。 学习过程: 一、 回味《卖火柴的小女孩》,理解小女孩的现实遭遇与美丽幻想之间的关系。 现实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人疼爱,感受不到丝毫的快乐。而幻想中却拥有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这些美丽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抨击。 交流考试成绩不理想地的心理。 小结:丑的现实能激发人们追求美的理想。 二、 教师范背诗歌,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三、 小组自由朗读,讨论交流诗歌的美。 景美:璀璨的街灯和明星(实景) 美丽的街市 (虚景) 情美:牛郎织女的生活 小组自由朗读体会、交流,并闭目想象其美丽画面。 四、 讨论交流诗歌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的区别。 1、 学生简要讲述牛郎织女神话传说了解其生活。 2、 与诗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对比。 神话传说:天河阻隔,七夕相会 诗中: 骑着牛儿来往,在天街闲游 五、 阅读历史书目录,了解中国近代史,出示作者的相关材料。 近代中国自1840年以来,长期处于战乱之中。社会黑暗,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诗人作为一个热血沸腾的有志青年,目睹这一现状,他的内心里现在会想什么? (附作者介绍) 六、 历史背景、诗中美景、导语 材料三者相结合,讨论作者在诗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 朗诵诗歌,找出诗中最能体现出作者这种思想感情的词,并加以分析。 八、 听录音朗读,想象诗中绚丽的画面,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九、 轻声跟读,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感情,读出诗味。然后自由朗读并交流朗读体会。 十、 作业 :营造你心目中的天上街市。 板书设计 :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丑的现实——————————美的理想 明星、街灯——————联想———————— 美丽的街市 以丑写美 想象 黑暗的社会——————反衬—————— 牛郎织女的生活 诗人批判当时黑暗的社会,向往和追求自由幸福的新生活 《天上的街市》同步训练 篇8《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于10月24日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后来被后人广为流传。下面就让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天上的街市》阅读题答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天上的街市》阅读题原文①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②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③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④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天上的街市》阅读题题目1.诗中哪些部分是实写?哪些部分是想像?两者有什么关系? 2.诗中反复出现“定然”有什么作用? 3.“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中的“点”能否改成“亮”或“闪”?为什么? 4.最后一节说“那朵流星”,为什么不说“那颗流星”? 5.诗歌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天上的街市》阅读题答案1.第①节是实写,第②③④节是想像、虚写,实写是为想像作准备的,想像是对实写的升华。 2.强调肯定,表现诗人坚信天上街市的美好,反映了他对理想的执著。 3.不能,“点”说明有点灯人,暗示天上的街市有幸福的人们生活。 4.用“朵”更能突出流星的美丽,暗合流星像花的比喻。 5.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天上的街市》同步训练 篇9目标要求: 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2、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精炼传神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精炼传神的语言。 教学方法: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背景画面和音乐)看到这幅画面,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灿烂星空总是能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浪漫的诗人往往会借助种种想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首极富想象力的诗:《天上的街市》。 (出现课题及作者,教师同时板书。) 二.诵读 1.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2.点一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点评。师问:为何要这样处理。 3.师配乐范读: 4.交流怎样读好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把握诗的感情基调,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处理好抑扬顿挫的节奏,努力读出自己的理解,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 5.全班齐读 三.探究: (一)走近文本——梳理内容,感悟主旨。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的活动。比如:在 的时候,诗人看到了 ,又想到了 。 2.在诗人的想象中,天上的生活是怎样的? 3.你知道牛郎织女的传说吗?在这首诗中,作者将这一传说作了怎样的改动?(从中寄托了怎样的理想?) 如果学生需要,可适当介绍写作背景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诗人陷入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第一次发表在1922年《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后来收入《星空》集中。 (二)咬文嚼字——品味诗歌的语言美:(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欣赏一首好诗一定少不了要品味它精炼传神的语言。古人用“红杏枝头春意闹”表现春天的情趣,而其中的“闹”字更是神来之笔。) 1.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小组讨论)(或者用启发学生去换词丢词的方法体会这个词在这里的特殊含义或表达效果。) 2.师生配乐齐读全诗 3.试着背诵这首诗。(给出画面和音乐,背完一行,出现一行。) 四.拓展延伸——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诗人由无数的街灯联想到无数的明星,由明星想像出天上的街灯,想到了天上有一个陈列着珍奇物品的美丽的街市,想到了牛郎织女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美的源泉,下面,我们来做这样的一个想象训练: 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 牵牛花开放了,…… 2. 笼中的小鹦鹉,…… 3. 月光照在地上,…… 4.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目标: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学习诗歌不可以不读,读是理解的基础。关键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去读,包括朗读和默读。读的不深入也就谈不上对诗歌的鉴赏。熟读乃至自然的成诵,我想,这应该是教学一首诗的最高境界。 板书设计: 自由 幸福 天 上 的 郭 街 沫 市 若 街灯 明星 《天上的街市》同步训练 篇10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有童话《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话《女娲造人》;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寓言四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我试图加强朗读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探究调动学生想像思维。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欣赏诗歌的兴趣。 2、知识能力目标 品位诗歌语言,理解诗中所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提高诵读能力。 3、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诗歌的思想内容; 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选取适当的角度,品位诗歌语言,感受诗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品位语言,感悟诗情;联想和想象的训练。 教学难点 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领会诗人的创作意图。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启发想象,导入新课 1、(出示星空画面) 师: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你独自站在窗前,抬头仰望那深邃的夜空,面对繁星点点,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根据画面自由想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2、师:夜空是神秘的,是亲切的,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就对浩瀚飘渺的夜空情有独钟。他不仅用眼睛去眺望夜空,而且还用心灵去感受夜空,他以大胆的想象、奇特的构思,融天上地下为一体,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天上的街市》。诗中描画了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了自己美好的理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品位探究,体会诗情 有人说,诗歌是文字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就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 (课件展示欣赏诗歌的四个步骤) 第一乐章:朗读感知——感受诗歌音乐美 1、(课件展示配画配乐的诗朗诵) 教师引导:要求学生边听边看,体会本诗的感情基调。 提问:诗中表现的是怎样一种情绪? 2、学生活动:带着自己的理解,集体朗读全诗。 第二乐章:研读体会——感受诗歌语言美 1、教师引导: a、帮学生确立研读本诗的三个角度:精当的用词、诗句的含义、联想与想象的运用。 b、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了解讨论情况并给予指导。 2、学生活动: a、根据教师提供的三个角度,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读品位诗歌的精妙之处,印象深刻的地方可做记号,写体会。 b、小组内交流心得体会,包括疑难问题。 c、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研读成果。 第三乐章:联想想象——感受诗歌图画美 1、教师引导:(诗歌画面回放) 美丽的语言,会把人带进美妙的意境,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诗中的画面,静思片刻,用最细腻的笔触描绘你心中的“天上的街市”。(可依诗歌想象,也可自由想象) 2、学生活动: 根据诗情画意,联想与想象自己心中的“天上的街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写,可画,可唱,可演,并向全班同学展示。 第四乐章:吟诵品位——表现诗歌内涵美 1、教师引导:经历了诗歌欣赏的三个阶段,相信大家对这首诗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其中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你能饱含深情的朗诵这首诗吗? 2、学生活动:配乐朗诵,自由结组,明细分工,共同完成整首诗的朗诵。 3、集体吟诵,与前面的集体朗诵做比较。 (三)延伸拓展 用同样的方法自学郭沫若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下节课交流自学成果。 (四)结束语 (五)作业 朗诵并背诵《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同步训练 篇11一、【说教材】: 1、 教材地位: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有童话《皇帝的新装》《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话《女娲造人》;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寓言四则》。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像丰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我试图加强朗读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探究调动学生想像思维。 2、 教学目的: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③ 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难点是: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二、【说教法】: 1、 结构、层次:从教师教学角度主要设计为六个环节(引导入境—明确目标—指导朗读—提问探究—小结巩固—练习提高)。 2、 思路、理念: 引导入境尽量简洁明快自然得体。 明确目标为的是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并有利于学习活动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指导朗读,重在学生体验,新课标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所以朗读指导重在示范,不在理论解说。同时这是重点之一,而且是下一环节的基础,要视学生情况舍得花时间,学生朗读训练形式要多样。 提问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伙伴间的互动互生是最接近‘最近发展区’的。”因此,这环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许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勇于提问质疑,讨论争辩。 小结巩固要做到紧扣要点,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整合。 练习提高,安排图景和文字的联想和想像,目的是引导学生作联想、想像的训练。要求学生最好不作同类事物的联想,还要要求所联想的事物应该是美的。借此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趣。 3、 手段及依据:教学手段方面,设想运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做到实用、有效,不搞花样。仅提供配乐朗诵以供模仿学习,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点作资料参考,图片画面的运用也仅为激发联想想像而设,坚定语文课堂“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立场。 【说教学程序】 1、 过程总体框架及各板块的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按教师活动分六步: 引导入境(1分钟) 明确目标(1分钟) 指导朗读(15分钟) 提问探究并质疑(15分钟) 小结巩固(5分钟) 练习提高(8分钟) 2、 教学环节设计 引导入境:(1分钟)课件屏幕出现文字,教师口述引出“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让我们跟随着郭沫若先生一起步入那《天上的街市》,去感受那份美丽、那份新奇吧!” 明确目标:(1分钟)课件屏幕出现,学生读出明确“学习任务: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②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师解说指出:这首诗很美,“美是需要发现的”请同学们从学习任务入手,带上三个问题去发现诗中的“美”,问题是a、如何有感情地朗读? b、怎样联想和想像?c、诗歌表现的是怎样的情感? 指导朗读(15分钟)学生先个人试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再听读感觉情感基调和节奏重音,接着教师屏幕显示朗读要点并提醒心境体验和眼神运用,学生再听配乐朗诵跟读并核准节奏和重音,然后组织齐朗诵、小组内齐朗诵、男女分组朗诵等形式。 提问探究并质疑(15分钟)分两步, 先探究内容。问题是a.全诗共四个小节,你能指出哪些是写实,哪些是想像吗? b.你能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吗? 再探究情感。先围绕问题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是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然后再学生提问质疑,同学间互相释疑。 探究过程中提醒学生利用好课前准备的资料,并根据需要提供有关“作者简介”“诗歌背景”“联想和想像” “牛郎织女图片”等。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 小结巩固(5分钟)先齐朗诵诗歌一遍,再请学生概括自己对于这首诗歌的理解。最后老师作结“老师认为:这是一首极美的诗。首先,全诗语言优美亲切,节奏舒缓,极具音韵美;其次,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又具意境美;还有,就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情感非常的美。” 练习提高(8分钟)如果探究讨论热烈可安排为课外作业。安排两题:a、由两副烛光图片引发联想和想像,b、课后练习,仿例续写。 3、 突破重点、难点的手段和方法:以上设计主要是形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学习梯级,为学生设计一个“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学习过程”;其次,辅助运用多媒体提供配乐朗诵以供模仿学习,提供资料参考,用图片画面作引导,增强直观感受;另外,学生间的交流,也是突破重点、难点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说学法】: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培优转差 从学生学习活动来说,这节课是四个板块: 一是朗读感悟,感受音乐美。培养朗读能力,更多关注基础薄弱学生,落实本课最基础的目标。 二是探究内容,理解意境美。培养信息搜索和概括能力,以中等学生为基准,达成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隐性目标。 三是探究写法,领悟情感美。通过语言分析、信息整合,提高中等及中等以上同学的分析理解能力,让基础薄弱学生有基本的情感体验。 四是模仿学习,拓展思维,培养想像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听说读写” 为训练主线,学生通过朗读、模仿续写、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拥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思维形式。 学生接受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是:朗读的技巧和探究的方式。 【板书】突出“美”: 音 韵 美 意 境 情 感 上一篇:《天上的街市》说课稿 下一篇:《天上的街市》说课稿(3) 《天上的街市》同步训练 篇12一、下列黑体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灯笼 闲游 物品 陈列 缥缈 流星 a.lóng yióu wù liè miǎo lióu b.lǒng yóu wù liè mǎo liú c.lǒng yoú ù lèi mǐao líu d.lóng yóu wù liè miǎo liú 二、选择同音字组词。 1.a.珍 b.真 c.贞 d.针 (1)坚( )不屈 (2)( )奇 (3)( )才实学 (4)如坐( )毡 (5)( )洁 (6)如数家( ) 2.a.接 b.街 c.阶 d.皆 e.揭 (1)啼笑( )非 (2)( )段 (3)( )头巷尾 (4)交头( )耳 (5)( )晓 (6)草木( )兵 3.a.娴 b.闲 c.衔 d.贤 e.嫌 (1)负屈( )冤 (2)( )弃 (3)任人唯( ) (4)游手好( ) (5)( )静 (6)( )情逸致 4.a.游 b.尤 c.犹 d.由 e.邮 (1)记忆( )新 (2)( )资 (3)怨天( )人 (4)( )刃有余 (5)( )衷 (6)听天( )命 5.a.谦 b.牵 c.签 d.千 e.迁 (1)事过境( ) (2)( )辞 (3)顺手( )羊 (4)( )真万确 (5)抽( ) (6)( )肠挂肚 6.a.慎 b.甚 c.蜃 d.渗 (1)谨小( )微 (2)幸( ) (3)海市( )楼 (4)欺人太( ) (5)( )水 (6)不求( )解 三、用下列字做声旁各组成四个字。 1.交 4.青 2.令 5.吉 3.肖 6.扁 四、判断下列各组形声字结构分类的对或错。对的画“√”,错的画“×”。 a.鞭 词 躬 岖 ( ) b.笼 露 落 震 ( ) c.闻 哀 辩 裹 ( ) d.堡 贷 悠 整 ( ) e.裁 颖 旗 糜 ( ) 五、为下边句中黑体字选择正确释义。 1.浅:a.从表面到底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小 b.程度不深 c.时间短 d.颜色淡 (1)她今天穿了件浅绿的上衣。( ) (2)这本书的内容很浅,很好懂。( ) (3)河里的水很浅,刚刚没过脚腕。( ) (4)我们彼此相处的日子还浅,不很了解。( ) 2.深 a.从水面到水底,或从上到下,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b.程度高 c.时间久 d.颜色淡 (1)洞庭湖的水很深。( ) (2)王教授有很深的学问。( ) (3)他画的颜色太深了。( ) (4)夜深了。( ) 六、在每条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反义词,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1.买 2.天南 3. 惊 怪 4.是 5.厚今 6.忆 思 7.始 8.此起 9. 征 战 10.甘 11.破旧 12. 昏 暗 七、用“/”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b.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d.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八、选择正确答案。 1.与全诗不同的一项( ) a.我想他们此刻, b.定然在天街闲游。 c.不信,你看那颗流星, d.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对本诗中心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 b.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精神。 c.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的生活,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d.通过描绘天街美好生活,表达了作者郁闷的感情。 3.运用联想的一项是( ) a.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c.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d.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九、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性、精炼性、音乐性。( ) 2.诗歌可以分为情诗、叙事诗、格律诗、自由诗。( ) 3.想象是作者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 4.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 5.本诗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和天上的街市是想象,后来又写到浅浅的天河和牛郎织女自由自在的生活是联想。( ) 6.郭沫若,四川省东山县人,原名郭开贞,沫若是笔名。他是现代中国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 ) 阅读 一、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1.这节诗采用了互喻的方法,由 联想到 ,又由 联想到 。 2.“街灯”与“明星”有什么相似处? 3.诗中两次出现“明”,词性相同吗? (1)明星 (2)明(了) 4.诗歌讲究韵律,请写出这节诗的韵脚。 韵脚: 二、 爸爸的老师 任溶溶 我的爸爸是数 人人都知道他, 你们要是还不知道, 因为还没有长大。 有天早晨爸爸起床, 像有什么要事, 谁知他跟妈妈说道: 要去看望老师。 我的爸爸还有老师, 你说多么新鲜! 这老师是怎么个人, 我倒很想见见。 我一个劲儿地求我爸爸, 带我去看看他。 爸爸对我眼睛一眨, 说一声:“唔,好吧!” 可是爸爸临走以前, 对我反复叮咛, 要我注意这个那个, 当然我都答应。 我一路想这位老师, 该是怎么个人。 他一定是胡子很长, 满肚子的学问。 他当然比爸爸强, 是位老数学家, 如果不是老数学家, 怎么教我爸爸? 可是结果你猜猜看: 爸爸对谁鞠躬? 这事要让同学看到, 叫我都要脸红。 鞠躬的如果是我, 那还不算稀奇, 困为爸爸的这位老师, 就是我的老师! 可我都念三年级了, 她却教一年级。 我的爸爸向她鞠躬, 你说多么有趣! 老师看着爸爸, 就像看个娃娃: “你这些年非常努力。 成绩的确很大。” 你想爸爸怎么回答? “这得谢谢老师! 我全*着您的指点, 知道二二得四。” 于是我才恍然大悟, 不管什么专家, 都有一年级的老师: 曾经教导过他。 1.诗中写了几个人?他们的身份是什么? 。 2.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 ) a.歌颂爸爸不摆架子,尊敬老师的品质。 b.赞扬老师甘为人梯的精神。 c.表达了“我”学习爸爸的决心。 d.抒发尊敬老师,不忘师恩的感情。 3.这首诗押的什么韵? 《天上的街市》同步训练 篇13教学重点:1、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3、体会本文语言的朴素、节奏的和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指名学生概述这故事)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生活啊。同学们一定希望牛郎织女在天河中自由地骑着牛儿来往吧!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早在80多年前(1921年10月)就凭借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这种美好愿望写进了自己美丽而迷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 作者简介 见课下注释① 三、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统治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 熟悉诗歌,指导朗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运用电脑课件或透影片,把天上街市的美丽境境界再现出来,力求把学生导入神话般的迷人的境界中去,共同朗读,共同欣赏。) 1、 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2、 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明确: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 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象/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 分析、解读全诗。 (一)、先出示联想、想象的定义。(透影)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关系或具有相似关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讲解第一节诗。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诗人仰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明确: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找同学来说说。 明确:街灯联想到明星。 明星联想到街灯。 (3)、在第一节诗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 明确: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三)、讲解二、三、四节诗。 (1)、一个“想”字总领第二、三、四节诗,诗人想到了什么? 明确:(美丽的)街市 (珍奇的)物品 (浅浅的)天河 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闲游) (2)、请同学分辨这是联想还是想象。 明确:课文第二、三、四节诗运用了想象。 (3)、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明确: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六、 全诗齐读这首诗。、 七、 试着背诵这首诗。 八、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四:背诵并用毛笔正楷字抄写。 九、 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联想:街灯 明——闪 明星 明星 现——点 街灯 想象:街市(美丽的) 物品(珍奇的) 天河(浅浅的) 牛郎织女 来往 闲游 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天上的街市》同步训练 篇14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②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③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难点是: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欣赏古诗《迢迢牵牛星》 请问:⑴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故事?是通过哪些词语或句子表现出来的? ⑵诗中的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生活?,是通过哪些诗句表现出来的? 今天,我们将跟随郭沫若先生闲游天上的街市,去那里拜访牛郎织女,看看他们现在过得怎样? 2、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天上的街市》就是选自诗集《星空》,借助丰富的联想,奇特的想象,为我们展现出具有童话色彩而又瑰丽动人的'——天上街市图。 二、新课学习 ㈠诵读美。 1、朗读示范。 2、朗读实践。(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画面) 3、配乐朗读。(背景音乐:《沉思曲》) 从刚才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幻想的抒情小诗。 ㈡欣赏美。 1、想象画面美。 ⑴全诗共4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想象的? 明确: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虚)想象的。 ⑵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象的内容及想象过程。 明确:①诗人想象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②想象过程 2、领悟情感美。 ⑴诗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和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①牛郎织女的故事 ②不同: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被无情的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⑵这种想象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助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美。 这首诗的语言也非常优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诗句押韵、和谐。 ⑵用词准确。 ⑶语气亲切。 ⑷表达信心很坚定。 三、拓展延伸。 《天上的街市》同步训练 篇15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天上的街市》同步训练 篇16教学设想 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以此加强朗读指导。同时适当介绍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艺术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品读作品的诗情诗味 2、了解本诗想象丰富的写作特点,拓展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天上的街市》,与诗人共同进入神奇美妙的星空世界。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 三、学习方法: 1、诵读品味(音读、意读、情读) 2、想象理解 四、音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不读漏、不重复,停顿正确,力求流利。 (一)正音正字: (1)隔gé(2)甚shèn:很、极(3)缥缈piāo mia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4)陈列chénliè:把物品摆出来给人看(5)珍奇zhenqí:稀有而珍贵 (6)闲游xiányóu(7)灯笼deng·long(笼罩long)(8)宽广kuanguáng (9)数:shu(数一数)shu(数字)shuo(数见不鲜) (二)读出音韵 韵脚:○1星(xing)灯(deng) ○2市(shi)奇(qi) ○3广(guang)往(wang) ○4游(you)走(zou) 五、意读 1、朗读。 要求:边读边领会作者诗中所写的内容,做到从读书中见人物、从读书中见形态。 2、请一位同学以简练的语言陈述诗的内容 3、品读全诗 这是一幅充满了联想与想象的梦幻图景。 (1)诗人从夜色中眺望远远的街灯,他联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明确:由人间远远近近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联想到天上璀璨的明星,联想到它们好像是无数的明星洒落到了人间,而遥望星空,那缀满天际的明星又多么像是人间地上的街灯! 在作者的视野中,地上有星一样的灯,天上有灯一样的星,它们都在黑夜里远远近近的闪着无数的光亮,自然由此产生了联想。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板书:街灯=明星}联想) (2)什么是联想?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的双方要有类似的地方,有一定的联系,才能由此及彼,联想开去。 (3)由这天上的街灯,诗人发挥了他大胆的想象力,他奇思妙想想到了什么? 明确: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牛郎织女 (板书:→街市→物品→人}想象)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