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
范文 |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通用17篇)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1一、原文填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读书,_________________;每有会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醉而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蔽风日;短褐穿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______,以乐其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葛天氏之民欤? 二、文学常识 《五柳先生传》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名 ________,自号_________,谥号__________,_______(时代)著名_________,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重点字词释义 不知何许人: 不知何许人: 亦不详其姓字: 亦不详其姓字: 因以为号焉: 因以为号焉: 每有会意: 每有会意: 亲旧知其如此: 亲旧知其如此: 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曾不吝情去留: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箪瓢屡空: 箪瓢屡空: 晏如也: 以此自终: 以此自终: 不戚戚于贫贱: 以此自终: 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若人之俦: 若人之俦: 衔觞赋诗: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以乐其志: 【词类活用 】 不详其姓字: 亲旧知其如此: 以乐其志: 【一词多义】 许: 以: 之: 言: 其: 【理解性默写】 1.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提到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作者以古贤自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引用黔娄之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5.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暗示他是一位隐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翻译】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5.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课文理解】 1.概括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2.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2教学目标 : 1.学习五柳先生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德和情趣 ⑴、破房、破衣、陋食——自得其乐。 ⑵、文静而不多言谈——寻求真知。 ⑶、嗜酒旷达——不矫情、不放肆。 2.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 理解古人的性情品德 教学过程 : 1. 简介“传”文体的特点。 2. 简介作者。 3. 简介此文写作的背景。 4. 教师范读课文。 5. 应注意的字词 辄( )吝情( )短褐穿结( )箪( )晏( )黔( )汲汲( )俦( )衔觞( )欤( ) 6. 分析课文结构 ⑴、(1节)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家境、习性及其志趣。 ⑵、(2节)用史传的结尾格式加了一个赞语,集中陈述了传主安贫守节的性格特征和卓尔不群的理想。 7. 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应注意如下词语: 何许:何处 许,地方,处所。 详:详细地知道。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表决定,相当于“矣”。 (依史传体例开头介绍传主的性字、籍贯。)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 招之:邀请他。 造:到……去。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家境、习性、卓尔不群的志趣) 8. 讲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急迫追求的样子。 极:推究。 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 俦:类。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9. 板书 性字、籍贯——无性字、无籍贯 家境 ————贫寒 习性—————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 好读书 (不求甚解,求真知、会意于精神) 卓尔不群 志趣 好喝酒 (任性旷达、不矫情、不放肆) 好写文章 (颇示己见、忘怀得失) 10. 布置作业 略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322.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教学准备 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思想。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对译。有些句子如“曾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不宜过细。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不宜讲得过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贯穿文章始终,教师可设计表格,引导学生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填出内容。这一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人方法,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 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幻灯片显示。) 给下列字注音: 嗜(shi4) 辄(zhe2) 吝(lin4) 褐(he4) 箪(dan1) 汲(ji2) 俦(chou2)觞(shang1)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三、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四、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五、齐读课文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资料链接一、关于作者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按:《归去来兮辞》和《五柳先生传》一向被视为姊妹篇,前者作于4XX年作者弃官归田之日,以乐天知命为主旨;后者作于420年之后,以安贫乐道为主旨,可以相互比较。 2.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大)。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二、补充注释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2.好读书。 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曾写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5.黔娄。 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持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4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语文教学以新课程理念和语文课标为依据指导。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2)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3)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二、内容与学情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长春版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短小精美的文言作品。作者陶渊明运用记传体,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表明自己特立独行、不与世俗苟同的内心情怀,通过对自己的志趣、爱好体现出一名高洁的隐士不凡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 教学本课,重在指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手法,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以点拨为主,多练习朗读。分析课文引导学生从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通过讨论,感悟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教学本课,我确定了两方面的学习重点:一是对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文言常识等双基知识进行落实;另一重点为通过对传记文章的写法的解读,即把握文中从传记任务的籍贯、性格、志趣、爱好等方面的具体情形,来感悟到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的高远。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语文的人文性,让语文课有着朴素的语文味。 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认知情况:课前我让学生做了朗读、解决字词工作的预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眼前的学生在学习中犯有不深入文本、学习应付被动的劣性,况且一贯对文言文学习有畏难心理。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差,预习、习题巩固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可以说学习经常是临时突击,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的认知及感悟能力是有限的。 三、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有关的文言词语的含义。 2、了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特点。 3、学习运用朴素洗练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志趣。 4、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3、4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4及对陶渊明读书方式不求甚解的领会。 教学方法:讨论 、朗读 四、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预习) (一)导入: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中,东晋时期的历,只涉及到两个人物,一个是书法家王羲之,另一个人物是诗人陶渊明。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有这样一句话;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已。由此可见陶渊明在历的崇高地位。今天我们来学习《归去来辞》的姊妹篇《五柳先生传》。 (二)学生熟读课文,初悟文章。 1、学生出声反复读文章,三遍以上。 2、教师范读,正音,规范朗读停顿节奏。学生齐读,看诵读情况。 3、学生有感情再读,教师了解学生领会情况。 (三)解决字词问题,进一步领会内容。 1、把握实词的音形义。 2、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重点以及记忆方法。 3、翻译全文。 (四)结合文体知识、作者介绍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1、介绍文体知识:本文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之名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 (大屏幕)传记文,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它的内容是真实的。 之后教师举例介绍传记文章的特点。 2、学生了解陶渊明的常识知识以及东晋时代的社会情况: 学生先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之后教师提炼要点: 资源:(大屏幕)陶渊明,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的隐士。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 (五)布置思考题:阅读本传记后,思考: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 (六)作业:1、翻译全文并练习背诵课文。 2、整理本文字词及文学常识。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5教学目标 : 1、检查背诵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 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步骤 : 一、检查背诵 二、分析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句话讲了什么? ——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不知何许人”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宅边有五 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了一个字号,与当时讲究门第的世风背道而驰,表现了他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的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 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 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3、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 ——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也说明陶渊明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5、“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6、“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学笔法加的品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三、总结全文 1、归纳中心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写作特点 ①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②多用否定句。 思考:找出文中否定句,想想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③体会课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并默写 2、口头作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 作者邮箱: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6目的要求: 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重点句子。 2、了解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学习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风貌 2、品头论足说陶潜,由古及今话隐士。 教材分析: 《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我们要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教具准备:U盘 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的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 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的生活: 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过去的一些人把他当作一位完全脱离现实的飘然静穆的典型,这是不对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他的生活除了物质的贫困外,还有另一面。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诗人在困苦之中,醉心文学创作,写了《饮酒》等组诗,他的文学创造达到高潮。公元427年,一个伟大的诗人,在贫病中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他给我们留下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为后代许多正直、进步的人士所景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辄zhé吝 lìn 褐 hè 箪dān 汲jí 俦chóu觞shānɡ 从原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柳先生的衣着是什么样的? 短褐穿结 译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钉。 (2)五柳先生的居住条件是什么样的?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译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并不能遮挡风和太阳。 (3)五柳先生的饮食是怎么样的? 箪瓢屡空 译句:常常贫困到缺吃少喝的地步。 (4)五柳先生的称呼从何而来? 宅边有五柳树 译句:(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5、“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6、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词句精析: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翻译:他安闲宁静,很少说话,不贪慕荣华富贵。 2、好读书,不求甚解。 翻译:他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解词:造:到;辄:就;期:希望、愿望 翻译:到(别人家里)喝酒就要尽兴,一定要喝醉。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翻译:粗布短衣打着补丁,常常贫困到乏食的地步,却安然自若。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翻译: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翻译:从这话来看,他应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 7、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翻译:一边喝酒,一边做诗,用来使自己的心情愉悦。 文章精解: 1、《五柳先生传》中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睹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号。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闲适沉静,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书的大概意思,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他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特别喜欢喝酒,但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席请他喝。一喝酒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从不客气。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挡狂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平时难以吃饱,可是他却总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常以写文章自娱自乐,用文章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这样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评价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喝酒作诗, 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是上古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远古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 教后反思: 师:成语“世外桃源”出自东晋田园诗人 写的《 》一文,后常用来借指 。 明确:陶渊明 桃花源记 幻想(想象、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师:除《桃花源记》外,我们在初一时还学过陶渊明的一首诗,谁能背诵一遍呢? 生:(背诵)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师:通过以上两篇诗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陶渊明是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你们想更多地了解陶渊明吗?那么让我们一起去采访一下“五柳先生”吧!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7教学目标 :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教学方法: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课时安排:安排一课时。 -、介绍作者,导入 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词句。 四、理解词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翻译这个句子: ①亦不详其姓字( ). ②因以为号焉( ) ③不求甚解( )_ ④造饮辄尽( )_ ⑤环堵萧然( )_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 )_ ○6不戚戚于贫贱( )_ ○7不汲汲于富贵( )_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泽课文大意(2-3人);思考。 ○1 “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2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润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3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木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4“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木一样的。“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5“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 “欣然”是高兴的样子, “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五、引导讨论以下问题: (l)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明确: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明确: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台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六、总结全文。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8众所周知,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这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训练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以便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和收获!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5、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1、(1)处所 (2)到,目 (3)同类,辈 2、(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3、B 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5、喜欢。因为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 不喜欢。虽然五柳先生对当时混乱、丑恶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他却选择了逃避,借酒消愁,安于现状。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9教学目标 :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教学方法: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课时安排:安排一课时。 -、介绍作者,导入 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词句。 四、理解词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翻译这个句子: ①亦不详其姓字( ). ②因以为号焉( ) ③不求甚解( )_ ④造饮辄尽( )_ ⑤环堵萧然( )_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 )_ ○6不戚戚于贫贱( )_ ○7不汲汲于富贵( )_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泽课文大意(2-3人);思考。 ○1 “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2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润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3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木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4“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木一样的。“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5“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 “欣然”是高兴的样子, “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五、引导讨论以下问题: (l)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明确: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明确: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台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六、总结全文。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10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初中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相信同学们完成之后,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5、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1、(1)处所 (2)到,目 (3)同类,辈 2、(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3、B 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5、喜欢。因为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 不喜欢。虽然五柳先生对当时混乱、丑恶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他却选择了逃避,借酒消愁,安于现状。 这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是由查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11五柳先生传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1.选出加黑字拼音有误的一项 a.欣然xīn 吝情lín 萧然xiāo b.嗜酒shì 短褐hè 俦 chóu c.辄zhá 屡空lǚ 衔觞shāng d.好读书 hào 宅边zhái以乐其志1è 2.在横线上填写所缺的句子。 ①好读书 ;每有会意 。 ②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 ③不戚戚于贫*, 。 3.解释下列句中加黑字的含义。 ①亦不详其姓字。②亲旧知其如此。 ③或置酒而招之。④颇示己志。 ⑤环堵萧然,不蔽风日。③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5.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①性格: ②生活: ③志趣: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馇(zhān,稠粥)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二岁而孤 孤:孤儿 b.往往馇粥不充 馇粥:稠粥 c.遂大通六经之旨 旨:美味 d.常自诵曰 诵:背诵 2.比较“之”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之南都人学舍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d.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3.对“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时夜里暗,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b.或者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泡一点面。 c.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d.或者夜里昏暗,就用水泡一点面。 4.如果将这则短文中的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证明一个什么观点? 5.本文记叙的中心是: 【课文难题点拨】 1.“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 2.解释句中加黑的字。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②造饮辄醉(就,总是) ③环堵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 ④短褐寰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⑤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c 2.见课本 3.①详细地知道②旧交,旧友。③备办,置办④很⑤冷清⑥体会意旨4.见译文5.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创新能力训练】 1.b 2.c 3、c 4.略5.范仲淹发愤苦读,胸怀大志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12教学目标 :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教学方法: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课时安排:安排一课时。 -、介绍作者,导入 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词句。 四、理解词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翻译这个句子: ①亦不详其姓字( ). ②因以为号焉( ) ③不求甚解( )_ ④造饮辄尽( )_ ⑤环堵萧然( )_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 )_ ○6不戚戚于贫贱( )_ ○7不汲汲于富贵( )_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泽课文大意(2-3人);思考。 ○1 “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2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润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3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木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4“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木一样的。“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5“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 “欣然”是高兴的样子, “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五、引导讨论以下问题: (l)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明确: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明确: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台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六、总结全文。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13每次考试的时候,阅读理解题目都是占有很大的分数比例的,要是平时不好好练习的话,很有能丢掉这些宝贵的分数,下面小编为了大家能够考到好成绩,特地整理了《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希望同学们好好练习! 《五柳先生传》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五柳先生传》阅读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博学善属文 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 B.亦时相赡 赡:赡养老人 C.未尝有所造诣 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 D.而畜素琴一张 畜:蓄养 5.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陶潜自幼就怀有高尚的品格,博学善文,受到乡邻的重视。 B.陶潜笔下五柳先生的性情、行为及处境是他自己的写照。 C.为了有隐居之资,陶潜先后担任了祭酒、参军、县令等职位。 D.陶潜简慢自尊,因为不愿束带拜见都邮,隐居不仕,写下《归去来兮辞》。 6.将下列从文言文阅读文段和课文中选出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分) 答: ②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3分) 答: 《五柳先生传》参考答案: 4、A(B赡:供给,C造诣:去(的地方)D畜:存,储存)5、C(为了有隐居之资错误) 6、①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什么地方的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或所以就以此为号)(何许、以为,各1分,大意1分) ② 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不久)就自己辞职回家了。(亲、堪、解归,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或所以就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 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辞职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弯腰,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 不久,被征召做著作郎,他没有去任职。既拒绝了州里和郡里的人前来拜见,也就从未去拜访过这些人,所去过的地方只是田里和家里,以及到庐山游览观光而已。 刺史王弘很钦佩仰慕他,至于(陶潜的)酒啊米啊,用光的时候,(王弘)也会经常供给他他的亲朋好友,有时带着酒菜前往陶潜住处,他也从不推辞,每喝醉一次,就感觉很舒适。他不经营生意,家务事都委托给儿子仆人。从没有生气的时候。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时不喝酒,也不停止写诗咏叹。他曾经说,在夏天的月夜,得空闲时,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突然扑面而来,感觉自己象羲皇。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存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陶潜宋元嘉年中去世,享年63岁,文集流传于世上。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14《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展示画像 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谁知道有关他的故事轶闻?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师板书) 二、研读课文 1.自读质疑 教师引语: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习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 2.听读体会 教师引语:看见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 学生听教师范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3.齐读感悟 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4.寻读探究 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 学生交流,教师只听,不作评价,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即可。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与讨论,了解"五柳"名字的来历,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立传,"好读书"、"性嗜酒"、"家贫"、"著文自娱"及东晋的历史背景,能从中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及追求即可。 5.品读交流 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读。 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13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 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 ③"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晏如也。"重点理解"晏如"。 ④"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理解"戚戚"、"汲汲"。 6.熟读成诵 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 三、能力拓展 教师引语:东晋以后,很多文人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中国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下面,我们再看一篇《老舍自传》。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遥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奖券,以得未彩为荣也。二十七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请一生朗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课堂设想:只要能体会到作者的自赏、自嘲、自得、自乐即可。 教师引语:其实,同学们也可以学习这种自赏自嘲的笔调,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学生展示自我并交流。 如:生1:喜欢足球,却被称为臭脚。 生2:每每迟到,总被老师耻笑,一笑了之。 生3:不戚戚于分数,不汲汲于名次。 四、课堂收束 这堂课即将结束了,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之旅上会有更多收获。网络、书店、图书馆,都是学语文的好去处,有收获,可以告诉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诉我。 五、作业 :整理自己的小传,写在作业 本上。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15【教材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中学语文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短篇传记,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指导思想】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说到底也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训练的结果。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也是需要训练的。一方面要有老师的指导(训),另一方面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练)。但训练方式不是大搞题海战术,而是要集中体现在三两个精炼的课堂提问中,通过师生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标”试行以后,语文教学中增加了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初中生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打开学生的思维,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启发学生,引导探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发现质疑,积极思维。最后结果是否与教师的预想吻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启发思维探究的过程,答案可以丰富多彩。 回归“人文”是“新课标”的另一面重要旗帜。值得指出的是,人是社会的人,也是历史的人,人文精神除了横向的相通,还有纵向的传承。而“文学即人学”,要深层探究一篇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与精神风貌,就离不开从纵、横两方面进行印证。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触发点,比较,迁移,打开一道口子,让神秘的天光照进来,激发出学生超越教材的感悟,从而领悟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实现人格与情感的升华。 【教学设想】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文的真实情境,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体验故事,进行自主感知,自我感悟,形成语感,陶冶情操 2、 从读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通过引导学生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并贯穿写人的方法,从而延伸到运用语言的目的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理解有关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品析词句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点拨下进行探究五柳先生的形象,了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法及特点,学习运用朴素洗练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志趣。启发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 2、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和对有关语句的理解 3、迁移训练,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 制作多媒体课件 2、 搜集有关陶渊明的相关资料 3、 请学生提前了解陶渊明其人,回忆以前学过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东晋末年,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进入文本 (1)、研习课文。 1、让学生听录音,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节奏。 和读课文,明确节奏。 学生边随录音轻声诵读课文边标划节奏。 如三字短句:好\读书晏如\也 如四字短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如复杂长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ān) 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瓢(piáo) 屡(lǚ) 娄(lóu) 欤(yú) 让学生联系自己对传记的已有了解,同本文比较一下,明确传记的一般写法和特点,教师适当点拨。 要点提示:传记开头一般介绍传主的姓名、籍贯,然后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揭示其性格、品行等,最后对所记之人和事作一评价。 3、课文疏通 要求: 重点字词——准确、多音字认识、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一些简单句式 ㈠解释字词 嗜:喜欢,特别爱好 辄:就,总是 吝:吝惜 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古时贫贱人所服 箪:用苇、竹编制的用来存放事物的器具 汲汲:形容心情急切,努力追求(汲:取水于井) 俦:朋友、伴侣 觞:酒杯 ㈡解释词句 详:详细的知道 翻译: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因而 翻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辄:就,总是 翻译:他一来就要把酒全部喝光 萧:冷冷清清 翻译: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翻译: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戚戚:忧愁的样子 翻译:不为贫贱而忧虑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翻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㈢多音字注音 传、好、期、号、乐、少等 ㈣一词多义 之、言、意、得、其、甚、志、去等 ㈤翻译句子 1)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3)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4)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针对文中没有注解、学生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4、课文翻译 1) 全文翻译 2) 翻译、学习时注意下列问题: 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体会朗读感情轻微变化 要点提示:第一段:写五柳先生的生活(包括性格、志趣等) ——描写、陈述——舒缓陈述的语调 第二段:赞语(对五柳先生精神风貌) ——评论——赞叹抒情的语调 (2)、寻读探究。 1.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要点提示: 可见家居环境清静、淡雅、简朴 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 2. “嗜酒”说明了什么? 他为什么“常著文章自娱”? 借酒醉获得心灵的平静,体现了他的率真放达的天性。 淡泊名利。他实际上有痛苦,但能从读书、饮酒、写文章当中得到解脱和乐趣。 3. 教师引导: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 通过朗读和讨论,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 品味“不”字,初识人物性格志趣。讨论: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具有隐者心境的五柳先生。 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小结: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3)、品味细节,再识人物性格志趣。 1文中所写人物生活细节,突出有四: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先生专志乐学。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可见先生洒脱不羁。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可见先生安守贫贱。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可见先生高雅脱俗。 (解说:阶段小结,顺势找出文章主旨句,明确人物思想: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本文虽然不足二百字,但所选取的事例都很典型,所以虽是寥寥几笔,便把 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描绘得惟妙惟肖。那么,本文选取了几个事例?其典型性表现在哪里? [同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3、概括态度,体会多面写人法。 文中态度概括有六:对读书的态度;对作客的态度;对家境的态度;对著文的态度;对得失的态度;对贫富的态度。如许种种态度,即从多层面表现人物。而每个层面所用笔墨都简约洗练,正是点到即止,速写传神。 例: 第一段后面写以诗文自娱,那么前一句写“环堵……晏如也”又是什么意思? 要点提示:文中描述“环堵……”意在突出“家贫”,用意仍为表明其安于贫困的性情。虽然衣食不周,但五柳先生经常写文章以自娱为乐,并沉浸其中,以至于忘记了世俗的欢乐与忧愁,而且愿意以此享尽天年。 通过作者的细致描绘,一个淡泊名利、安于贫困、率性放旷的隐士形象,便完整而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4)、抓取典故,体会类比写人法。 文中用典有四: “屡空”“黔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别以学者、隐士、百姓类比,烘托凸现人物。 要点提示: ①是文中的亮点、美点,9个“不”字几乎网尽人物性格志趣;②是①的补充,让学生进一步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更全面认识人物。③既为①②的总收,又是难点的突破;④是难点的进一步开掘。以上四环节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的选点突破能力。 (5)、品读探究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后世多有“不求甚解”者,断章取义,拿此句来做遮羞布,掩盖其无知的真面目,同学需注意不能踏入歧途。 2、“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6)、悟读升华 1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去感受本文语言的精妙之处和选材的精当。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杨延芝曾说:“金银出于矿铅,未洗炼者不足重也。”孙联奎也说过:“不洗不净,不炼不纯。”本文正是简洁洗炼的典范。写人物、抓住特点,寥寥几笔,栩栩如生。 本文语言清新自然,个性鲜明,袒露心声,毫无雕琢之痕,没有半点做作之处,请你从中找出体现这些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有何妙处? [注重让学生谈自己的具体感受。] 2、结合全文,五柳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从对其讨论的情况不难发现:五柳先生是一位淡泊名利、安于贫困、率性放旷、志向高洁的隐士。他虽然生活窘迫,却乐观豁达,以酒、诗自娱,可谓超凡脱尘、与众不同。(列出示意图) (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 3、假如你也来评价一下自己,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说“不”,向哪些现象说“好”? 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发言,从而领悟文章的精神内涵,升华情感,培养健康个性、健全人格。 小结:对于很多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无论评价别人还是评价自己都应如此。特别是评价自己,一方面要“人贵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式的自我评价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们应该做到心明眼亮。 (三)作业 1、以一种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的评价方式,写一篇200左右能体现个性,抒发感情的自传. 2、背诵课文。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16教学目标 :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教学方法: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课时安排:安排一课时。 -、介绍作者,导入 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词句。 四、理解词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翻译这个句子: ①亦不详其姓字( ). ②因以为号焉( ) ③不求甚解( )_ ④造饮辄尽( )_ ⑤环堵萧然( )_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 )_ ○6不戚戚于贫贱( )_ ○7不汲汲于富贵( )_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泽课文大意(2-3人);思考。 ○1 “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2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润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3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木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4“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木一样的。“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5“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 “欣然”是高兴的样子, “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五、引导讨论以下问题: (l)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明确: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明确: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台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六、总结全文。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篇17教学目标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及其生活态度。 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3、掌握一些与文章意思相关的词语及文言常用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教学准备 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 2、回忆已经学过的与陶渊明有关的内容,包括生平、诗文等。 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贯穿文章始终,教师可设计表格,引导学生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填出内容。这一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人方法,而且也可以引导学生背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过的与陶渊明有关的内容 简介: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做过几任小官,后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如《桃花源记》,《饮酒诗》等。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式文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生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词,同时进行翻译。(以学生自行翻译为主,师补充为辅) 附译文: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知道他的姓氏名字。(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先生”作称号。(五柳先生)爱好闲静很少讲话,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死抠字眼,每当有心得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特别喜爱喝酒,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备了酒招待他,他到亲友家去喝酒,(总是)一饮而尽,希望能喝醉,喝醉以后就回去,(却)不会舍不得离去。(他)家里四壁空旷,(房屋破败得)遮不住风雨太阳,(他穿的)粗布短衣也是穿洞打补丁的,放食物和水的器具常是空的,但他感到安然自在。(他)常常写文章自己(娱乐),(文章)颇能表达自己的志趣。(他)没有得失之念,就这样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有句话:不忧愁于贫贱,不追求于富贵。仔细体味这句话,这五柳先生就是黔娄一类人吧?过着饮酒写诗,以抒发他的志趣的生活。(他是)无怀氏的百姓吗?是葛天氏的百姓吗? 同时掌握重点字词的翻译。 1、先生不知何许人 2、因以为号焉 3、不慕荣利 4、好读书 5、每有会意 6、欣然忘食 7、性嗜酒 8、或置酒而招之 9、造饮辄尽 10、期在必醉 11、曾不吝情去留 12、环堵萧然 13、不蔽风日 14、晏如也 15、不戚戚于贫贱 16、不汲汲于富贵 17、因以为号焉 18、曾不吝情去留 三、深入探究 1、师:这篇课文是一篇传记,那么写传一般会涉及到哪些方面。 明确:性格、思想、爱好、生活等 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涉及到这些方面的内容(要求从原文中找出)。并说说这些内容写出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 爱好: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思想: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具体理解文中词句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四、合作探究: 1、结合课文练习一思考,如果五柳先生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你是否会去喜欢他,说说你的理由。(无固定答案,生自由发挥) 2、有人说,这篇课文其实就是陶渊明写的自传,你认可这一说法吗,或者说你能在文中找到陶渊明的影子吗?请你说说理由。(要求结合曾经学过的陶渊明的文章来说) 五、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六、齐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