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
范文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与思路:《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属于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达到读准目标。

  2、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同时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

  4、背诵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5、仿照本文写法,写一篇个人小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上学期我们已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导诵读。

  1、学生试读。

  要求:让学生在试读的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ì) 辄(zhé) 吝(l n) 褐(hè) 箪(d n)

  汲(jí) 俦(ch u) 觞(sh ng)

  2、听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诵读。

  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节奏。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边翻译边画出疑难,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最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环堵萧然,不蔽风雨。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四、作业 布置: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检查背诵。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本文是陶渊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写的一篇自传,记叙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鲜明形象。

  那么,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1)、教师设计好板面:让学生将有关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板演在黑板上。

  (2)、学生分组交流: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

  结论:通过对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师:如果说第一段是传,那么第二段就是评论性的文字。

  2、齐读第二段。

  要求:让学生找出本段中评价五柳先生的语句。

  师:那一句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让学生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加深理解。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第一段那些照应?

  生:“闲静少言,不谋名利”。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这句话再次强化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评价人物形象。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已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提示:喜欢或不喜欢)喜欢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我喜欢他“闲静少言,不谋名利”。不喜欢他“性嗜酒”。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还喜欢他“造饮辄尽”的豪爽性格。不喜欢他“闲静少言”。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和“常著文章自娱”,不喜欢他“性嗜酒”。

  ……

  三、拓展迁移。

  师:作为语文老师,我非常想成为你们的朋友,可作为朋友,必须知其人,又知其心,我非常想了解你们,你们愿做我的朋友吗?

  生:愿意。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在日记上写一篇“自题小像”,介绍一下自己,让我了解你,成为你的朋友。好不好?

  生:好。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当堂展示。

  四、小结: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 布置:

  学生推荐作业 : 1、在读书笔记上默写全文。

  2、继续完善“自我介绍”的短文。

  课改课例:

  《五柳先生传》的课堂实录

  设计理念与思路:《五柳先生传》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作,属于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要把握住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也就是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因此,就《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我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节课主要任务是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达到读准、读懂的目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第二节课学习文章的语言、结构、写法,体会作者的所表达的情感。着重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达到读准目标。

  2、翻译课文,重点掌握与文章有关的词语。同时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3、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

  4、背诵全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

  5、仿照本文写法,写一篇个人小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上学期我们已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史上我们也学过,你能来介绍一下他吗?谁来试一试?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作者简介及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指导诵读。

  1、学生试读。

  要求:让学生在试读的同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嗜(shì) 辄(zhé) 吝(l n) 褐(hè) 箪(d n)

  汲(jí) 俦(ch u) 觞(sh ng)

  2、听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本文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诵读。

  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节奏。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师巡回指导。指导学生边翻译边画出疑难,四人一组进行交流。最后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班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环堵萧然,不蔽风雨。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补充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

  四、作业 布置: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检查背诵。

  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本文是陶渊明借五柳先生之名,写的一篇自传,记叙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鲜明形象。

  那么,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一段。

  要求: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1)、教师设计好板面:让学生将有关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句子板演在黑板上。

  (2)、学生分组交流: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

  结论:通过对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物形象。

  师:如果说第一段是传,那么第二段就是评论性的文字。

  2、齐读第二段。

  要求:让学生找出本段中评价五柳先生的语句。

  师:那一句最能体现其精神风貌?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让学生翻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加深理解。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第一段那些照应?

  生:“闲静少言,不谋名利”。

  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这句话再次强化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在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评价人物形象。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已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提示:喜欢或不喜欢)喜欢哪些方面?不喜欢哪些方面?(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我喜欢他“闲静少言,不谋名利”。不喜欢他“性嗜酒”。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还喜欢他“造饮辄尽”的豪爽性格。不喜欢他“闲静少言”。

  生:我喜欢他“好读书”和“常著文章自娱”,不喜欢他“性嗜酒”。

  ……

  三、拓展迁移。

  师:作为语文老师,我非常想成为你们的朋友,可作为朋友,必须知其人,又知其心,我非常想了解你们,你们愿做我的朋友吗?

  生:愿意。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在日记上写一篇“自题小像”,介绍一下自己,让我了解你,成为你的朋友。好不好?

  生:好。

  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当堂展示。

  四、小结: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

  五、作业 布置:

  学生推荐作业 : 1、在读书笔记上默写全文。

  2、继续完善“自我介绍”的短文。

  [1]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 篇2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五柳先生传》全文173字,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却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五柳先生传》虽说是作者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它着重刻画的是一种人物精神,一种“陶渊明精神”,是陶渊明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全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学习,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是:

  1、我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我能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我能学会本文的写人方法,运用本文语言特色。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预习案中安排了文体及作者简介等文学常识和重点实词的检测内容,探究案中安排了一个合作学习、两个探究学习的活动,训练案设置了仿写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小组作用,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后,给各组小组长3分钟检查预习情况;出现问题的小组组长汇报情况,组际解决问题后,教师检测,目的是让学生温故知新。

  第二环节,各小组按要求完成导学案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各小组完成导学案的“合作学习”内容:熟读文章并理解文意,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章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各小组完成“探究学习一:请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和志趣等的语句,分析其形象。小组讨论后汇报,即“性格、爱好、生活”等。探究其“爱好、生活”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矛盾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将讨论集中到以下方面:“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家境贫寒为什么还“嗜酒”?“常著文章”为什么“自娱”?并由学生合作探究解答。诱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到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探究的过程中抓住学生见解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总结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等后,提出问题:五柳先生是谁?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比对,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学生对人物的褒贬,反映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也反映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为了在文本思想内涵和学生价值取向二者间架起一座桥梁,我安排了“我眼中的五柳先生”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习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三层次:各小组完成探究学习二:请从文中找出含有“不”的否定句,并分析其作用。学生品味语言,教师在广泛听取发言后,总结“不”是本文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

  第三环节:结合本文问题特点,出示“老舍自传”,学生对比学习,并模仿本文的语言特点,为自己写一段自传。写个人小结,

  这也是为了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既培养了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也把课堂气氛掀向了高潮。

  五、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思想性格、爱好志趣、生活状况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及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用了结构式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为切入点,以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之“志”为重要支撑,将文本内容的丰富性与结构式板书的直观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板书设计: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 爱好志趣 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率真放达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安贫乐道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晏如也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 篇3

  五柳先生传练习

  【同步达纲练习】

  1.选出加黑字拼音有误的一项

  a.欣然xīn 吝情lín  萧然xiāo

  b.嗜酒shì 短褐hè   俦 chóu

  c.辄zhá   屡空lǚ  衔觞shāng

  d.好读书 hào 宅边zhái以乐其志1è

  2.在横线上填写所缺的句子。

  ①好读书        ;每有会意                    。

  ②                ,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

  ③不戚戚于贫*,                    。

  3.解释下列句中加黑字的含义。

  ①亦不详其姓字。②亲旧知其如此。

  ③或置酒而招之。④颇示己志。

  ⑤环堵萧然,不蔽风日。③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5.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①性格:                                              

  ②生活:                                                 

  ③志趣: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馇(zhān,稠粥)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二岁而孤  孤:孤儿

  b.往往馇粥不充    馇粥:稠粥

  c.遂大通六经之旨  旨:美味

  d.常自诵曰        诵:背诵

  2.比较“之”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之南都人学舍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d.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3.对“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时夜里暗,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b.或者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泡一点面。

  c.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d.或者夜里昏暗,就用水泡一点面。

  4.如果将这则短文中的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证明一个什么观点?

  5.本文记叙的中心是:

  【课文难题点拨】

  1.“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

  2.解释句中加黑的字。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②造饮辄醉(就,总是)

  ③环堵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

  ④短褐寰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⑤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忧愁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1.c  2.见课本   3.①详细地知道②旧交,旧友。③备办,置办④很⑤冷清⑥体会意旨4.见译文5.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创新能力训练】

  1.b  2.c  3、c  4.略5.范仲淹发愤苦读,胸怀大志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 篇4

  陶渊明为什么要托名五柳先生为自己作传呢?

  对于陶渊明托名写自传,自从有了沈约与萧统的“实录”“自况”之说以来,历代论者多多,其看法却大都与此相同,这儿无须赘述。然而,陶渊明为自己作传,何以要采用托名呢?笔者曾查阅许多资料,皆语焉不详。可这又是在教学中必然会遇到并且必须得解决的实际问题。联系陶渊明的生平和性格志趣,笔者认为,这和他归隐之后的生活现实与久藏在心底而始终未能实现的理想壮志冲突有很大关系。此外,也与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直接去写,在多层面展示自我形象方面会受到种种限制有关。

  陶渊明的家乡是靠近庐山的江南农村(今江西九江西南),他在田园生活到29岁才出仕。江南农村特有的秀丽风光陶冶了他率真洁净、无拘无束的品格,直至终老也没有改变。他虽然“性本爱丘山”,但并不甘心终老田园。青年时代的他也曾经“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渴望自己也能像先祖那样有所作为。但是,他所生活的那个“八表同昏,平陆成江”的乱世,使他“大济于苍生”的理想始终没有实现的可能。他既没有高贵的门阀可资凭借,又“性刚才拙,与物多忤”,尽管也曾不止一次进入仕途,但总觉得“志愿多所耻”,每次都很快就辞官归隐。几次出仕与归隐的经历,暗含着他的理想壮志屡次碰壁。每当他愤慨于官场的污浊黑暗时,心中就不免燃起对乡居生活的怀念。终于,在41岁那年,他毅然拂袖归田,矢志躬耕,直至终老。他的后半生,基本上就是在静谧闲散和贫病中度过的。这里,没有暴力,没有虚假,也不会再去为“五斗米”而躬上凌下,矫情伪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在闲适、愉悦的田园中,他“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这种淳朴天真、和谐自然的境界与他从小就熟悉、喜爱的田园情景十分相近,从而使他流连其中,难以舍离,也因此而使他暂时忘却了政治上的失意和生活的贫困。然而,田园毕竟不是世外桃源,归隐本非他的素志。他本是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自然灵长,况且早年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具有侠义风骨,别有远大抱负,如今被迫走上归隐这条路,他的内心深处不愿,更不甘。“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既是他义愤填膺的呐喊,也是他痛苦心迹的自然流露。但现实如此,他也无可奈何,只能在躬耕之余,饮酒、读书、著文,坚守他“但使愿无违”的崇高气节。胸中有块垒,不吐不快;心中有高趣,不抒不行。可是不慕荣利、不求闻达的性格,又使得他不便直说,也不愿直说,于是便巧用“托名”,借五柳先生以“自况”,以为他人作传来寄意。这样,既能从容自如地从各个侧面展现自我,“颇示己志”,坦露心声,又避免给人以“王婆卖瓜”之嫌,可谓一箭双雕。

  既要假托,又要让人觉得确有其事,于是“虚晃一枪”的写法在所难免。比如开头的“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似乎这真地是另一个人,而非我陶渊明自己。再如,古人写传,传末要加评论,如《史记》里的“太史公曰”。但那是给别人立传,《五柳先生传》的“赞曰”,实为陶渊明的“自赞”,是他的自我评价,却也写得好像与己无关而作纯客观的评论。这都是本文不同于其他传记文章的独到之处。但是,我们通过文中所记叙的几个典型事例——“好读书”“性嗜酒”“家贫”“著文章”等,不仅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个不同于流俗、情操高洁的作者自我形象,而且透过人物的喜怒哀乐,还可以进一步窥视到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以及对知识分子的迫害。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大意,以及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2、熟练背诵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人的方法。

  3、分析陶渊明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

  4、分析重点语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和“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体会作者高尚的节操人格。

  教学重点:体会学习本文的写人的方法,学习通过分析人物遭遇,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情感志向。

  教学难点 :体会分析重点语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和“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两句话的含义。

  教学步骤 :

  一、读文,谈话入课,析题。

  1、质疑。

  2、为谁作传,他为什么称为“五柳先生”?

  3、我们学过五柳先生写过的诗文吗?

  二、新授:

  1学生背诵《归园田居》,指出作者抒发的志向。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诗歌抒发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和高尚的节操,表现在“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由此进入时代背景的介绍: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社会上充满了虚伪和欺诈,这就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3、引入到对写人手法以及人物性格等特点的分析。提问:陶渊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看看文章是从几个方面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生活和志趣的。请读课文,完成下表:

  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志趣 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

  生活 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穿:短褐穿结吃:箪瓢屡空

  人物态度 自娱,颇以示志 忘怀得失 晏如也

  精神风貌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四、难点的突破。1、谈话引入难点句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

  忘食”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陶渊明的爱读书的喜好,还可以从中得到启

  发,学习到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师生共同分析。

  2评价分析陶渊明对于贫困生活的态度:“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首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次,这句话原本是谁评价谁的?第三,作者

  在这里使用这句话,有什么深意?由此,引导学生对陶渊明精神面貌的深入理解。【五柳先生是一个:自得其乐,安贫乐道,品德高尚的隐士。】

  五、根据表格总结全课:

  1、 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3、 他生活过得怎样?

  4、 他耐得住这样的贫穷?

  学生齐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仿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板书】五柳先生是一个:自得其乐,安贫乐道,品德高尚的隐士。

  六、思维延伸:

  读了本文,你现在懂得陶渊明为什么在自己的传记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不点明自己的住址了吗?

  七、布置作业 :学习了本文对于人物的写法,依照本文,为自己或你熟悉的人作一个小传。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教学方法: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课时安排:安排一课时。

  -、介绍作者,导入  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词句。

  四、理解词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翻译这个句子:

  ①亦不详其姓字(  ).                 ②因以为号焉(  )              ③不求甚解(  )_                    ④造饮辄尽(  )_               ⑤环堵萧然(  )_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   )_

  ○6不戚戚于贫贱(   )_               ○7不汲汲于富贵(   )_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泽课文大意(2-3人);思考。

  ○1 “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2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润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3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木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4“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木一样的。“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5“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 “欣然”是高兴的样子,  “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五、引导讨论以下问题:

  (l)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明确: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明确: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台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六、总结全文。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 篇7

  众所周知,阅读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最有效的办法只有两条: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这篇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训练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以便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和收获!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文后各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 )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4、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5分)

  5、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3分)

  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1、(1)处所 (2)到,目 (3)同类,辈

  2、(1)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3、B

  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5、喜欢。因为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

  不喜欢。虽然五柳先生对当时混乱、丑恶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但他却选择了逃避,借酒消愁,安于现状。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

  1.学习五柳先生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德和情趣

  ⑴、破房、破衣、陋食——自得其乐。

  ⑵、文静而不多言谈——寻求真知。

  ⑶、嗜酒旷达——不矫情、不放肆。

  2.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

  理解古人的性情品德

  教学过程 :

  1. 简介“传”文体的特点。

  2. 简介作者。

  3. 简介此文写作的背景。

  4. 教师范读课文。

  5. 应注意的字词

  辄(        )吝情(        )短褐穿结(        )箪(        )晏(        )黔(        )汲汲(        )俦(        )衔觞(        )欤(        )

  6. 分析课文结构

  ⑴、(1节)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家境、习性及其志趣。

  ⑵、(2节)用史传的结尾格式加了一个赞语,集中陈述了传主安贫守节的性格特征和卓尔不群的理想。

  7. 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应注意如下词语:

  何许:何处 许,地方,处所。

  详:详细地知道。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表决定,相当于“矣”。

  (依史传体例开头介绍传主的性字、籍贯。)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

  招之:邀请他。

  造:到……去。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家境、习性、卓尔不群的志趣)

  8. 讲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急迫追求的样子。

  极:推究。

  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

  俦:类。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9. 板书

  性字、籍贯——无性字、无籍贯 

  家境  ————贫寒

  习性—————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             好读书    (不求甚解,求真知、会意于精神)   卓尔不群 

  志趣    好喝酒    (任性旷达、不矫情、不放肆) 

  好写文章   (颇示己见、忘怀得失)

  10. 布置作业 

  略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字词;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教学方法: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课时安排:安排一课时。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词句。 

  四、理解词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翻译这个句子: 

  ①亦不详其姓字(  ).                 ②因以为号焉(  )              ③不求甚解(  )_                    ④造饮辄尽(  )_               ⑤环堵萧然(  )_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   )_ 

  ○6不戚戚于贫*(   )_               ○7不汲汲于富贵(   )_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泽课文大意(2-3人);思考。 

  ○1 “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2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润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3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木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4“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木一样的。“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5“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 “欣然”是高兴的样子,  “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五、引导讨论以下问题: 

  (l)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明确: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明确: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台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六、总结全文。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1.学习五柳先生甘守贫*、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德和情趣 

  ⑴、破房、破衣、陋食——自得其乐。 

  ⑵、文静而不多言谈——寻求真知。 

  ⑶、嗜酒旷达——不矫情、不放肆。 

  2.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古人的性情品德 

  教学过程: 

  1. 简介“传”文体的特点。 

  2. 简介作者。 

  3. 简介此文写作的背景。 

  4. 教师范读课文。 

  5. 应注意的字词 

  辄(        )吝情(        )短褐穿结(        )箪(        )晏(        )黔(        )汲汲(        )俦(        )衔觞(        )欤(        ) 

  6. 分析课文结构 

  ⑴、(1节)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家境、习性及其志趣。 

  ⑵、(2节)用史传的结尾格式加了一个赞语,集中陈述了传主安贫守节的性格特征和卓尔不群的理想。 

  7. 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应注意如下词语: 

  何许:何处 许,地方,处所。 

  详:详细地知道。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表决定,相当于“矣”。 

  (依史传体例开头介绍传主的性字、籍贯。)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 

  招之:邀请他。 

  造:到……去。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家境、习性、卓尔不群的志趣) 

  8. 讲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急迫追求的样子。 

  极:推究。 

  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 

  俦:类。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9. 板书 

  性字、籍贯——无性字、无籍贯  

  家境  ————贫寒 

  习性—————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             好读书    (不求甚解,求真知、会意于精神)   卓尔不群  

  志趣    好喝酒    (任性旷达、不矫情、不放肆)  

  好写文章   (颇示己见、忘怀得失) 

  10. 布置作业 

  略 

  教学目的:

  1、熟读全文,掌握生字的读音,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以及他消极避世的思想。                 

  3、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追求高雅的志趣。 

  教学重点: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难点:从正反两方面来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教学设想:从读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通过引导学生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并贯穿写人的方法,从而延伸到运用语言的目的上。 

  教学模式:感知 - 品析 - 延伸 

  教具准备: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回忆古诗《〈归园田居〉(其三)》,引出作者陶渊明。 

  2、 就《桃花源记》一文提问: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感知 

  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正字音,理解语句的意思。 

  三、品析 

  1、 引导学生分别从生活、爱好、性格等方面来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2、 结合图片,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 

  3、 讨论:对五柳先生性格中的一点或两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任选两题或三题) 

  1、 背诵全文。 

  2、 完成课后练习三 

  3、 给自己或他人写一篇小传。 

  4、 以好朋友的身份给他写封信和他聊一聊,表达你对 

  他的看法。 

  附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生  活                贫  穷 

  爱  好                读书  嗜酒  著文章 

  性  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精  神                安贫乐道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 篇10

  文本解读: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向人们展示了他不求名利,甘于贫困,期望以诗、酒自乐的情怀。学习本文,首先要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所以引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意义也成为本文的学习目标之一。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还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领悟陶渊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优美的文言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

  3.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

  教学重难点:

  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嗜(shì)酒   辄(zhé)尽     吝(lìn)情     短褐(hè)

  箪(dān)食   汲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②每有会意    ③亲旧知其如此   ④造饮辄尽

  ⑤期在必醉          ⑥短褐穿结    ⑦衔觞赋诗       ⑧以乐其志

  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⑩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⑾赞曰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明确:1、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

  2、①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

  ③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④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三种爱好,领会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说起五柳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加深对先生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1、放录音或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课文朗读节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1、教师组织学生反复诵读文字,疏通文义。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3、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四、小结。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了解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五柳先生”,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了解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二、预习:

  试背课文(齐背)。

  三、深入探讨课文。

  1、学生朗读读文,分小组探讨: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因为他不追求荣利,他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他没有志趣。读书、饮酒、写文章就是他的志趣。

  (2)教师提问:他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2—3名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但他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陶

  (3) 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赞语的含义?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

  (5)再次熟读课文,画出表现五刘先生性格的语句,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是否喜欢“五刘先生”,理由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填空。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具有隐者心境的五柳先生。

  (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2、五柳先生是怎样读书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读书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五、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我们也认识了这位隐逸者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相信同学们一定在做人方面有所领悟。

  六、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 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

  七、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 篇11

  《五柳先生传》学习要点

  本文作者陶渊明。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著有《陶渊明集》。

  通读全文,掌握生字的读音和词义,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一、读准字音

  嗜酒( ) 短褐( ) 辄( ) 箪( )

  汲汲( ) 衔觞( ) 俦( )

  二、解词

  每有会意 会意:体会书中意旨。

  期在必醉 期:希望。

  箪瓢屡空 屡:多次。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处所。

  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不汲汲于富贵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三、学习本文,思考下列问题。

  1、从原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柳先生的衣着是什么样的?

  短褐穿结

  译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钉。

  (2)五柳先生的居住条件是什么样的?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并不能遮挡风和太阳。

  (3)五柳先生的饮食是怎么样的?

  箪瓢屡空

  译句:常常贫困到缺吃少喝的地步。

  (4)五柳先生的称呼从何而来?

  宅边有五柳树

  译句:(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2、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

  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3、找出文章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情趣的语句。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

  志趣: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4、从表达方式看,本文既有叙述,又有议论。想想,全文哪些段落属于叙述?哪些段落属于议论?

  本文共两段,第一段是叙述,第二段是议论。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中学语文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短篇传记,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指导思想】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种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说到底也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训练的结果。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也是需要训练的。一方面要有老师的指导(训),另一方面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练)。但训练方式不是大搞题海战术,而是要集中体现在三两个精炼的课堂提问中,通过师生互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标”试行以后,语文教学中增加了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而且提出了初中生要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前,打开学生的思维,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就必须启发学生,引导探究。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发现质疑,积极思维。最后结果是否与教师的预想吻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启发思维探究的过程,答案可以丰富多彩。

  回归“人文”是“新课标”的另一面重要旗帜。值得指出的是,人是社会的人,也是历史的人,人文精神除了横向的相通,还有纵向的传承。而“文学即人学”,要深层探究一篇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与精神风貌,就离不开从纵、横两方面进行印证。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触发点,比较,迁移,打开一道口子,让神秘的天光照进来,激发出学生超越教材的感悟,从而领悟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实现人格与情感的升华。

  【教学设想】

  1、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文的真实情境,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体验故事,进行自主感知,自我感悟,形成语感,陶冶情操

  2、 从读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通过引导学生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并贯穿写人的方法,从而延伸到运用语言的目的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理解有关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学生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品析词句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点拨下进行探究五柳先生的形象,了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法及特点,学习运用朴素洗练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志趣。启发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

  2、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和对有关语句的理解

  3、迁移训练,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 制作多媒体课件

  2、 搜集有关陶渊明的相关资料

  3、 请学生提前了解陶渊明其人,回忆以前学过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东晋末年,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其三),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进入文本

  (1)、研习课文。

  1、让学生听录音,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节奏。

  和读课文,明确节奏。

  学生边随录音轻声诵读课文边标划节奏。

  如三字短句:好\读书晏如\也

  如四字短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如复杂长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ān) 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瓢(piáo)  屡(lǚ)  娄(lóu)  欤(yú)

  让学生联系自己对传记的已有了解,同本文比较一下,明确传记的一般写法和特点,教师适当点拨。

  要点提示:传记开头一般介绍传主的姓名、籍贯,然后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揭示其性格、品行等,最后对所记之人和事作一评价。

  3、课文疏通

  要求:

  重点字词——准确、多音字认识、归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一些简单句式

  ㈠解释字词

  嗜:喜欢,特别爱好

  辄:就,总是

  吝:吝惜

  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古时贫贱人所服

  箪:用苇、竹编制的用来存放事物的器具

  汲汲:形容心情急切,努力追求(汲:取水于井)

  俦:朋友、伴侣

  觞:酒杯

  ㈡解释词句

  详:详细的知道

  翻译: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因而

  翻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辄:就,总是

  翻译:他一来就要把酒全部喝光

  萧:冷冷清清

  翻译: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翻译: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戚戚:忧愁的样子

  翻译:不为贫贱而忧虑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翻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㈢多音字注音

  传、好、期、号、乐、少等

  ㈣一词多义

  之、言、意、得、其、甚、志、去等

  ㈤翻译句子

  1)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3)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4)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针对文中没有注解、学生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4、课文翻译

  1) 全文翻译

  2) 翻译、学习时注意下列问题:

  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体会朗读感情轻微变化

  要点提示:第一段:写五柳先生的生活(包括性格、志趣等)

  ——描写、陈述——舒缓陈述的语调

  第二段:赞语(对五柳先生精神风貌)

  ——评论——赞叹抒情的语调

  (2)、寻读探究。

  1.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要点提示:

  可见家居环境清静、淡雅、简朴

  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

  2. “嗜酒”说明了什么? 他为什么“常著文章自娱”?

  借酒醉获得心灵的平静,体现了他的率真放达的天性。

  淡泊名利。他实际上有痛苦,但能从读书、饮酒、写文章当中得到解脱和乐趣。

  3. 教师引导: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信息的理解、辨别、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其中最基础的就是迅速、准确地抓住文中关键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抓“眼”的能力。包括抓“题眼”、 “文眼”、 “字眼”、“词眼”、 “句眼”、 “段眼”等。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寻找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并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

  通过朗读和讨论,明确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

  品味“不”字,初识人物性格志趣。讨论: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以填空的形式逐句分析。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具有隐者心境的五柳先生。

  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小结: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3)、品味细节,再识人物性格志趣。

  1文中所写人物生活细节,突出有四: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先生专志乐学。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可见先生洒脱不羁。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可见先生安守贫贱。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可见先生高雅脱俗。

  (解说:阶段小结,顺势找出文章主旨句,明确人物思想: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本文虽然不足二百字,但所选取的事例都很典型,所以虽是寥寥几笔,便把 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描绘得惟妙惟肖。那么,本文选取了几个事例?其典型性表现在哪里?

  [同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3、概括态度,体会多面写人法。

  文中态度概括有六:对读书的态度;对作客的态度;对家境的态度;对著文的态度;对得失的态度;对贫富的态度。如许种种态度,即从多层面表现人物。而每个层面所用笔墨都简约洗练,正是点到即止,速写传神。

  例: 第一段后面写以诗文自娱,那么前一句写“环堵……晏如也”又是什么意思?

  要点提示:文中描述“环堵……”意在突出“家贫”,用意仍为表明其安于贫困的性情。虽然衣食不周,但五柳先生经常写文章以自娱为乐,并沉浸其中,以至于忘记了世俗的欢乐与忧愁,而且愿意以此享尽天年。

  通过作者的细致描绘,一个淡泊名利、安于贫困、率性放旷的隐士形象,便完整而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4)、抓取典故,体会类比写人法。

  文中用典有四:

  “屡空”“黔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别以学者、隐士、百姓类比,烘托凸现人物。

  要点提示:

  ①是文中的亮点、美点,9个“不”字几乎网尽人物性格志趣;②是①的补充,让学生进一步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更全面认识人物。③既为①②的总收,又是难点的突破;④是难点的进一步开掘。以上四环节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的选点突破能力。

  (5)、品读探究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后世多有“不求甚解”者,断章取义,拿此句来做遮羞布,掩盖其无知的真面目,同学需注意不能踏入歧途。

  2、“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6)、悟读升华

  1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去感受本文语言的精妙之处和选材的精当。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杨延芝曾说:“金银出于矿铅,未洗炼者不足重也。”孙联奎也说过:“不洗不净,不炼不纯。”本文正是简洁洗炼的典范。写人物、抓住特点,寥寥几笔,栩栩如生。

  本文语言清新自然,个性鲜明,袒露心声,毫无雕琢之痕,没有半点做作之处,请你从中找出体现这些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有何妙处?

  [注重让学生谈自己的具体感受。]

  2、结合全文,五柳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从对其讨论的情况不难发现:五柳先生是一位淡泊名利、安于贫困、率性放旷、志向高洁的隐士。他虽然生活窘迫,却乐观豁达,以酒、诗自娱,可谓超凡脱尘、与众不同。(列出示意图)

  (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

  3、假如你也来评价一下自己,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向哪些现象说“不”,向哪些现象说“好”?

  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发言,从而领悟文章的精神内涵,升华情感,培养健康个性、健全人格。

  小结:对于很多事物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无论评价别人还是评价自己都应如此。特别是评价自己,一方面要“人贵有自知之明”,看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陶渊明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式的自我评价便是很好的例子。而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我们应该做到心明眼亮。

  (三)作业

  1、以一种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的评价方式,写一篇200左右能体现个性,抒发感情的自传.

  2、背诵课文。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的:1、熟读全文,掌握生字的读音,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以及他消极避世的思想。                

  3、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追求高雅的志趣。

  教学重点: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难点 :从正反两方面来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教学设想:从读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通过引导学生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并贯穿写人的方法,从而延伸到运用语言的目的上。

  教学模式:感知 — 品析 — 延伸

  教具准备: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 回忆古诗《〈归园田居〉(其三)》,引出作者陶渊明。

  2、 就《桃花源记》一文提问: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感知

  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正字音,理解语句的意思。

  三、品析

  1、 引导学生分别从生活、爱好、性格等方面来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2、 结合图片,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

  3、 讨论:对五柳先生性格中的一点或两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 (任选两题或三题)

  1、 背诵全文。

  2、 完成课后练习三

  3、 给自己或他人写一篇小传。

  4、 以好朋友的身份给他写封信和他聊一聊,表达你对

  他的看法。

  附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生  活                贫  穷

  爱  好                读书  嗜酒  著文章

  性  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精  神                安贫乐道

  作者邮箱: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2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