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
范文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精选17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1| by: 比卡秋林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预设: 1、重点感受“救护车夫”,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 2、整合文本,在反复的感悟和融情的想像中发展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 教学主线: 跨越时空整合文本,将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与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经删改的语句融合对比颂读,铺设“周晔的泪——小孩的泪——车夫的泪——青年的泪——巴金的泪”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 教学过程: ①出示鲁迅的照片。 一、回想画面,呈现主旨,一锤定音。 师: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周晔的思绪,再次走近鲁迅先生,走进先生的内心。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学生自由谈) 师:是啊,先生的…先生的…都是来自他那颗博大的爱心。 (板书:爱) 师:就是这样的一位先生却离我们而去了,周晔再也不能与伯父“趣谈《水浒》”、“笑谈‘碰壁’”了,她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关怀了,这让她怎能不悲痛万分呢?(停顿)谁来读读周晔内心的感受? ②(多媒体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掉下来。) (指名一生读,学生鼓掌) 师:掌声说明了一切,她读得非常的用心。我在感受着你的朗读,我发现当你读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的时候,你读得很轻、很慢,你是在表达周晔失去伯父的那份悲伤之情,是吗? (板书:周晔) 生:齐读一遍。 师:此时此刻,让我们的思绪跟随着周晔的思绪飘回到往日与伯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她也许会想到些什么呢?“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再读。(板书:泪) 师:就在此刻,站在伯父的灵柩前,小周晔的思绪飘呀飘,飘到了往日与伯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她可能会想起些什么呢?(学生谈) 生:伯父是个那么好的人,老天为什么这样对待他呀? 师:不公平,内心的愤恨。 生:她会想到伯父关心她,爱护她的场面。 师:比如说是哪个场面呢? 生:伯父教育我读书要认真的场面。 生:想到伯父送给我两本书《表》、《小约翰》时的情景和伯父教育我的话。 师:你知道这两本书的来历吗? 生:《表》、《小约翰》都是外国作家写的,是鲁迅先生翻译的。 师:这两本书都是鲁迅翻译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他在百忙之中翻译过来让我们中国千千万万的孩子也能看到世界上的优秀儿童作品。你知道这件事情后又想到写什么呢? 生:鲁迅先生很了不起。他能把外国的儿童作品在百忙之中翻译过来让我们中国孩子看。 师:那么,你知道这件事情后,得到鲁迅先生关怀的仅仅是他的侄女——周晔一人吗? 生:不是,还有千千万万的孩子们。 师:孩子们知道如今失去了一位关爱他们的友人,怎能不伤心落泪呢?当时,有一位青年,就是《鸟的天堂》的作者——巴金,他为我们记下了一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③(多媒体出示: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抽噎着。)(指名学生读) 师:巴金是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幕。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生齐读。 二、救护车夫,重锤敲击,酣畅淋漓。 师:除了孩子,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先生的关爱?朗读第四大段,放开声音,自由地读,把最能震撼你心灵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师巡视了解。) 生:他没有回答我,只是用粗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鲁迅虽然半天没有动半天没有说话,但他的神情却在告诉我们,他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也非常恨旧中国那么的冷漠和黑暗。 生:“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扎好绷带。”在那时鲁迅也算富贵人,他对劳动人民却是半跪着。 师:结合插图读,把目光集中在鲁迅先生身上,说说先生的哪个动作最能打动你的心? 生:半跪着。 师:“半跪是怎样的呢? 生:(动作演示)半跪着就是一脚弯曲一脚跪在地上。 师:你曾经在生活中半跪过吗?有什么感受? 生:(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半跪的感受:难受、辛苦) 师:(感情朗读)在一个北风怒号,冰冷的夜晚,只见伯父仔仔细细地洗着那位车夫的伤口,一点一点地敷着药,一圈一圈地包扎着。在这北风怒号,冰冷的夜晚,鲁迅先生就这样半跪着好长一段时间。 师:你——感觉到了吗?在课文中划出能证明鲁迅先生半跪了好长时间的语句。 生:从“黄昏到天黑了”时间的变化说明鲁迅先生半跪的时间长。 师:联系课文前后的内容来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的方法,非常好。 生:“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看着,突然感到阵阵的寒意……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从脚和手都麻木了可以看出时间长。 师:我是站着的也感到手和脚麻木了,何况伯父是半跪着呢!同学们,我们要知道现在面对着这位素不相识的黄包车夫,半跪了很久的可是当时的大文豪,受全国人民爱戴的鲁迅先生。这一跪,你觉得跪出了什么? 生:人们对他的尊敬。 生:鲁迅对劳动人民的爱。 师:这一跪跪出了对劳动人民的爱。(板书:爱) ④(多媒体出示这两句话) 师:现在我们把目光投向周晔,哪些描写让我们久久不忘呢?(师范读“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慈祥而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的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生:两次出现了“清清楚楚”。 师:两次出现“清清楚楚”,周晔当时清清楚楚的是什么呢?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生:伯父不再有那种愉快的表情了,他的神情与动作都有了变化。 师:同学们,在“趣谈《水浒》”、“笑谈碰壁”中,伯父谈笑风生,而此刻变得如此严肃,他——在想什么呢?请用笔写下鲁迅可能想到的,写在句子后面。 生:可能会想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不公,旧中国的黑暗和旧中国政府是多么的腐败。 生:旧社会这么的黑暗,这么的冷漠无情,别人有豪华的车子和华丽的衣服可有些人连一双鞋子都没有。 师:他联系车夫,运用了对比,把鲁迅内心的情感真诚地流露出来了。 师: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再一次走进那个冰冷的夜晚吧。 ⑤悲伤的二胡音乐响起,学生齐读全段。 师:就是这样一位鲁迅先生,离我们而去了,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当时他只有56岁。从此以后,劳苦大众再也得不到他的关爱了,这怎能不让人伤心落泪呢?在吊唁的人群中,出现了一张饱经风霜的面庞,他或许就是那位车夫。 ⑥多媒体出示: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又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涸的眼角滚落下来。 指名读,学生齐读 (板书:车夫) 三、拓展延伸,悲欣交集,凝成博爱。 师:今天我们感谢周晔,感谢巴金,为我们记下了这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作为一名热血青年,巴金自己也深情地写到—— ⑦多媒体出示:我的眼睛是不会受骗的,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好多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出来。) (师深情范读) (板书:泪) 师:现在,把所有的泪联系在一起,把所有的泪融合在一起,把所有的泪夹杂在一起,请你面对鲁迅的仪容仔细的想一想,鲁迅的逝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伤心落泪呢? 小提琴名曲《沉思曲》缓缓而起,同时出现鲁迅像,音乐循环播放。 全班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师:当周晔夜里读书的时候,她可能会想到:(齐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 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师:当许许多多的孩子手捧《表》和《小约翰》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想到: (齐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师:当黄包车车夫光着脚在街上跑着的时候,他可能会想到:(齐读)的确, 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师:此时此刻,我们也深刻地明白了:(齐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 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每读一遍,师煽情一下,再读) 师: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千千万万的人在缅怀他,今天老师选择了著名诗人臧克家《有的人》献给大家: ⑧多媒体出示:《有的人》(著名诗人:臧克家) 师:配乐感情朗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师:让我们一起,带着对鲁迅先生无比的思念,用心来感受这首诗吧!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2王渊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 3、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 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3、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什么叫“恍然大悟”?“我”当时有没有真的“恍然大悟”?从哪里看出来? (作者年轻小,不鲁迅先生话的含义) 2、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错了,在座的人为她天真,幼稚的解说而感支好笑) 3、引导学生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的黑暗;“容易碰壁”说明革命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很深.这个句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实生活在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没有丝毫的自由,革命者外外遭受迫害的社会现实,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不怕挫折的乐面主义精神.) 4、作者回忆了这个小故事是想说明什么? 二、学习第四段,讨论: 1、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两只手……”、“地上淌着一滩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车夫家里穷,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说明他要拼命挣钱养家糊口.车夫的处境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 2、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不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示鲁迅什么感情? (“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给”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3、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吧一口气”是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4、小结:这个故事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受伤车夫,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 三、学习第五段. 1、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阿三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既是对开头照应,又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中心作用) 板书设计 :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鲁迅其人 他的事迹 他的品格 作业 设计: 一、抄词. 追悼 正月 爱抚 逝世 搞不清楚 张冠李戴 愉快 碰壁 微弱 咳嗽 饱经风霜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 )李( ) 囫囵( )( ) ( )然大( ) 三( )半( ) ( )经风( ) ( )声( )哭 难以( )受 接连不( ) 三、阅读句子并作答.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文中“这句话”指:“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此以后,我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⑸“我”听了这句话,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2、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碰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句是_____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这段话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来……扎好绷带. ⑴这片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段中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七个动作词. ⑶这段话说明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__的文章.通过作者回忆的四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鲁迅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3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加上恰当的小标题,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3、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思想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上册的后半学期,学生以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已能够初步养成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对人物描写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鲁迅先生的文章有许多陌生的词语,加之一些词语的表达形式与现代的表达习惯不同,所以,需要老师提前安排查阅资料。 教学重难点: 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得含义深刻的词句,并在小组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解读课题 1、板书课题提问:谁知道伯父是什么?你管谁叫伯父? (设计意图:让学生区别地方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的差异。) 2、这篇课文说的伯父是谁? 3、鲁迅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加个先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先生是对有学问、有道德人的一种尊称。) 4、指导读课题。(要求:按老师的提示读课文。) (1)、谁的伯父是鲁迅先生? (2)、我的什么人是鲁迅先生? (3)、我的伯父是谁呀? (设计意图:利用问题指导读课题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运用多种方检查识记情况)。 2、学生相互提醒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3、课文可分为几部分?(让学生明白空行的标记与作用) 4、读了这篇课文,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评价鲁迅,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作者是怎样评价鲁迅先生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捕捉课文信息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作者选了生活中的哪些事例来评价伯父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 2、小组合作交流,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加上小标题。 3、全班展示交流,小结板书: 谈水浒论碰壁救车夫劝女佣 4、课文除了写鲁迅先生的这四件事,还写了什么?(受到爱戴)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精炼学生语言。)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随机点评,并范读重点语句。 2、出示句子: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身痛哭。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1)指导学生理解“追悼”,后边的这些话就是对它的解释,老师读前面的话,你们读后面的话。 (2)“追悼”就是通过我们刚才读的那些形式:送花圈、致敬、痛哭、送挽联,这些活动来纪念他怀念他,这些活动就是追到的内容,指导再次朗读。 3、周晔此时是什么心情?出示句子学生练习自由朗读。 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伯父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我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泪珠就一滴一滴掉下来。 (1)学生自由朗读,谈体会。 (2)指导比较”吊唁“与”追悼“两个词的异同。 (3)、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吊唁”和”追悼”两个词相同之处,都有表示对死者怀念的意思,可”吊唁”比”追悼”有多了一层意思。人们到殡仪馆吊唁,除了向死者表示怀念外,还表示对家属的慰问。 4、小结:“吊唁”和“追悼”都是我们通过读书读懂的,通过读书体会出来的。所以,只要我们多读书,联系课文就能把意思读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结合语境学习理解词语,读懂意思,并在读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五、课堂小结 1、谈话:通过学习你们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受到那么人的爱戴吗? (1)学生自由发言。 (2)、引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初步感知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 2、老师小结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从全文内容来看,第一部分明确提出问题。后面各部分以具体事例作答;以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序,先写结果,后写原因。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4教材简析:本课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周哗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作者回忆并记叙了她对伯父的印象最深的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精神。 教学要求 1.学会“唁、浒、囫、囵、佣”5个会认字和“鲁、悼、浒、囫、囵、搞、摊”7个会写字;学握“追悼、水浒传、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各部分的内容并拟定小标题,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了解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淡“碰壁”一事和救助黄包车夫后鲁迅先生的神情的描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读通文本。 2.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加以概括。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导语:我们曾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 2.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读课题。 3.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认识鲁迅先生。(明确: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4.介绍作者及背景。 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哗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录,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5.解题: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鲁迅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亲属怀念之情,又带有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意。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读提纲,学生自学课文。 ⑴认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读读记记,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 ⑶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⑷试着用简短的语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⑴识字学词,理解词义。 ①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教师重点指导:“唁、浒、囫、囵、悼”等的读音,“囫囵”一词的字形。 ②理解词语。 殡仪馆:供办理丧事的地方。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了,比喻颠倒了事实,认错了对象。冠,读“guān”,帽子。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⑵说说文中作者同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五件事) 第一部分主要写伯父去世了,人们在万国殡仪馆追悼鲁迅先生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作者与伯父谈《水浒传》和伯父送书给作者的事。 第三部分写伯父讲“碰壁”的事。 第四部分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的事。 第五部分写鲁迅先生关心她家的女佣阿三。 ⑶按顺序逐个部分再读课文。用简短的语言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①教师指导拟定小标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根据每段段意概括出最简短的话和词语作小标题;二是从每段中摘出最能表达中心的句子或词语作小标题。拟定小标题必须抓住每段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②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一、深切的怀念 二、谈《水浒传》 三、讲“碰壁”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或:一、沉痛悼念 二、谈读“水浒” 三、笑谈“碰壁” 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 三、沉痛悼念,深受爱戴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说说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的崇敬与爱戴。) 2.交流: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里? ⑴来吊唁的人多——数量多,不同职业,不同年龄。 ⑵送来的花圈挽联多。 ⑶来吊唁的人悲痛——失声痛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4.过渡:当时年幼的“我”知道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吗?(不知道、不完全明白。) 出示句子:“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⑴抓住“呆呆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体会“我”失去伯父时的悲痛心情。 ⑵了解“我”对伯父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原来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参加追悼活动后,觉得伯父跟一般人不一样,而是受人民崇敬与爱戴的伯父。) 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我”的悲痛之情。 四、课堂小结 1.谈话:那么,你们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爱戴吗?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引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初步感知鲁迅先生的品质。 2.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他得到了这么多人的爱戴。从全义内容看,这第一部分是明确地提出问题。后面各部分是以具体事例做答;从叙述顺序看,全文是“倒叙”,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明写结果暗写原因。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了解具体事件,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为什么伯父鲁迅先生会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出示文章中心句(即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2.教师导言:这节课,我们结合具体的事件来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二、了解事件,体会品质 ㈠谈《水浒传》。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2.理解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忆好。” 鲁迅先生对作者的爱护、教育,不乏风趣,暗含批评——不能那样囫囵吞枣地读书。 3.讨论: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羞愧”是因为伯父年纪比“我”大,而比“我”记性好。 ⑵“悔恨”是后悔自己读书囫圈吞枣,结果张冠李戴。 ⑶“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是因为“我”听出了伯父的话中之意,伯父说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说自己读书比“我”认真。伯父说这话是在婉转地批评“我”的学习态度。教育“我”读什么书都不能马马虎虎的。 4.临去时伯父为什么要送两本书给“我”? 送书给作者,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5.议议: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对待学习认真严谨,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6.有感情地朗渎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㈡谈“碰壁”。 1.默读课文部分内容。 2.说说: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因为年幼时的“我”天真无知,错误地理解伯父所说的话的含义,在座的人为“我”天真幼稚的解满丽感到好笑。 3.理解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当刚黑暗的社会。 ⑵“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同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同民党反动派非常害怕,不许鲁迅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 ⑶这句话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统治的憎限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这是鲁迅先生受到那么多人爱戴的根本原因。 4.议议:作者回忆这个小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 是为了说明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抨击旧社会,和旧社会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㈢救助车夫。 1.快速默读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2.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为什么这么冷的天,那位车夫还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⑴体会车夫伤势严重。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两只手捧着脚……地上淌了一摊血” “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⑵体会:车夫生活的悲惨。 “脚上没穿鞋”光着脚是由于家里穷,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 “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是因为他要拼命挣钱来养家糊口。 3.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什么情感? ⑴动作词: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 ⑵这些动作词,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热爱。 4.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呢? ⑴“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的憎恨的思想情绪。 ⑵“叹了一口气”是鲁迅先生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带来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5.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热情救助车夫这一件事,其中先生严肃的表情,无声的动作,显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表现了他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的深爱与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 ㈣关心女佣。 1.默读课文第五部分内容。 2.说说: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学生自由回答。) 3.通过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劳动人民,平等待人;还看出他那忘我的战斗精神。 4.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5.体会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既是对文章开头的照应,又是全文的中心句;既是第五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认识写法 1.教师小结: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作为一个长者,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作为一个革命者,他为人民说话,为劳苦大众呐喊而四处“碰壁”;作为一个先生,他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同情劳动人民。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⑴通过具体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⑵前后照应,篇末点明中心。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捕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语句。 2.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内容,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5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教师说词语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 2、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二、学习课文,讨论交流 1、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几件事?用小标题的方式注在旁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自读自悟。选自已最感兴趣的一件或两件事读读,圈画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可以画出来一会儿交流。 [在初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件或两件事”进行精读训练,体现了因材(才)施教。这样处理教材(不求所有学生全面解读教材),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比较充分的阅读时空,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与习惯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2、集体交流:你学习了哪件事?你的体会是什么? 3、交流:谈《水浒传》 (1)谈《水浒传》这件事,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最深,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 (3)伯父鲁迅先生送书给我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什么? (4)鲁迅先生关心的仅仅是我吗?他关心的是——(青少年) (5)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的人。 4、交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1)文中还写了他对谁的关心?(车夫、女佣) (2)他是怎么救助车夫的?圈画出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词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找出描写鲁迅神态的句子,说说你从鲁迅严肃的表情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3)适时渗透读相关的语句。 5、交流:说“碰壁” (1)你是怎么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参考资料: 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3)分角色朗读对话,加深体验。 (4)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的人。 6、你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提出来交流交流吧。 7、拓展:从收集的资料和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你觉得鲁迅先生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爱国、惜时、爱书如命等)。通过交流介绍,丰实人物特点。 四、扩展阅读,课后延伸 1、鲁迅先生逝世后,许多人怀念他,许多人写了文章来纪念他,如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臧克家的《有的人》。同学们课外可以去阅读。 2、鲁迅先生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章,同学们课外可阅读由鲁迅先生在百忙中翻译的童话《表》和《小约翰》,也可看看《鲁迅散文集》及《鲁迅小说集》等,它将会使我们更加了解鲁迅先生的。关注拓展,激发兴趣。让学生课内阅读点燃的星星之火,到课外阅读中去熊熊燃烧。 六、课后练习 1、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2、选读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作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6通过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现将教后反思如下: 1、我在授课时由于心情过于着急,因而给学生提问不够清楚,致使学生回答问题不到位; 2、我本来是想采取“先扶后放”的方法来学习本课,但是在我扶的过程中,却把学习第一件事的方法一同打包撂给学生,从而使每步学习方法没有很好地渗透到“笑谈《水浒传》”这件事当中,为学生学习下文没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3、上完本课,我发现我自己过于粗线条,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错字没有及时指出,还如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没有作出正确、中肯的评价。 总之,上完这节课,我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回扬长避短,再接再厉,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创新型教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7【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1.鲁迅像; 2.生字生词卡片; 3.抄写《思考·练习3》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从今天起学习第六组课文。这一组有哪几篇课文?重点训练哪一方面的能力?请同学们先把“导读”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各自阅读“导读”) 2.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出示鲁迅像)这就是鲁迅先生。 二、检查预习 许多同学课前都预习了课文。我出几个题目检查一下,看看预习得怎么样。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侄女儿)你是怎么知道的?(从题目上知道鲁迅先生是作者的伯父;课文中又说“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可以看出作者是女的。把这两处联系起来,就知道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儿。)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五段)你是怎么知道的?(段与段之间空了一行) 3.在预习中发现哪些不懂的地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记号。(学生可能提出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暂不讨论,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研究解决。) 三、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读完一段就说一说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同桌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 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只要抓住主要内容就行,暂不要求语句简洁。)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大家思考:“我”为什么惊异了?(板书“惊异”) 2.讨论。 “惊异”是什么意思?(惊奇,诧异。)“我”对什么事情感到惊奇、诧异?(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奇、诧异。)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生齐读“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痛到极点。)伯父得到这么多的人爱戴,是什么原因呢?作者当时年纪还小,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同学们现在可能也还不大明白。我们读懂了后面的几段课文,对这个问题就会比较清楚了。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自学第二至五段。要求是读读课文,想想“思考·练习1”中的三个小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读准翘舌音“愁”“章” 2.指名朗读第一段。这一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后面的几段。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提出自学要求:各自朗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辅导。 3.讨论。 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听到“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怎么说?(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体会伯父的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委婉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我”听懂了伯父话里含着的意思,所以觉得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伯父好像是开了一句玩笑,就使“我”从此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从这件事情,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孩子,善于启发教育孩子。)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四、五段 1.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第二段的?(第一步,想想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步,联系具体内容理解比较难懂的重点句子;第三步,通过这件事,体会鲁迅先生怎么样;第四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按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三、四、五段,教师巡视辅导。 四、讨论第三段 1.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鲁迅谈“碰壁”。) 2.鲁迅是怎样谈“碰壁”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生读“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3.“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起来?(体会“我”自以为明白了,实际上只是从表面上理解伯父的话,并不明白话里含着的意思,所以引人发笑。)那么,鲁迅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你们弄明白了吗?(体会“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4.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鲁迅生活的时期,正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期。鲁迅先生用笔揭露国民党*。*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各家报纸发表他的文章,而且要逮捕他,暗杀他。鲁迅先后更换了100多个笔名,巧妙地坚持用笔进行战斗。许多关心鲁迅的人都劝鲁迅躲一躲,不要出门,鲁迅仍坚持参加各种活动,而且有时出门不带钥匙,意思是随时准备牺牲。自读课本中有一篇《视死如归》,讲的就是这个内容。 5.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先各自练习,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讨论第四段 1.这一段讲的是件什么事?(鲁迅热情帮助受伤的黄包车车夫。)鲁迅是怎样帮助受伤的黄包车车夫的?把讲这一内容的部分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你们觉得鲁迅帮助受伤车夫的态度怎么样?(很细心,考虑得很周到。) 2.帮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81、本节课教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主要理解体会“救护车夫,关心女佣”两个部分。 2、通过两个小故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先生的“博爱”之情, 3、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主要阅读本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而节选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来参读,通过对照融合,从而以周晔的泪引出小孩的泪、青年的泪、老人的泪,形成这样一条感情主线,提升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对“博爱”之情的更深理解。 4、这篇课文是周晔对逝去的伯父的怀念,以泪体会爱,拓展学生的知识,使学生不仅能认识课文中的鲁迅,更能认识一个社会中完整的鲁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9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阅读,使学生读懂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四件事,并能简单说一说。 3.通过理解内容,使学生初步知道鲁迅是怎样一个人。 4.通过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 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能在小组里讨论。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了本课,你会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先看课题,你知道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吗? (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1.读生字组词(自读、指名读、比赛读) 仪 悼 逝 餐 枣 搞 冠 骂 嚼 悟 摊 奥 咳 嗽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悼:dào 餐:共16笔 嚼:20笔 奥:注意上部 嗽:注意右边 冠:多音字组词 3.小声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四个字的词可划下来。 各色各样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 4.通过课前的预习,谁说说你对本课词语的理解 学生说意思,并能迅速读一读原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三)认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 2.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板书:深受爱戴、畅谈读书、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3.与同学交流,看看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小标题,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概括的? 4.默读课文,你认为有哪些含义深刻而且你又不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四)提出疑问 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作者的疑问:“父伯死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悼念他呢?”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找到中心句:“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并引出最后一自然段)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听写本课的生词 2.抄写文中四个字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抓含义深刻的重点词句,联系上下理解意思,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初步练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知道作者惊异那么多人来悼念鲁迅先生,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什么? 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板书:深受爱戴 回忆了伯父几件事?板书 (二)带着问题,各小组合作学习 读一读课文的第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么样?(找重点句) 板书:关心青少年 小结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 (三)用此方法,深入探究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请同学轻声读伯父和“我”谈碰壁的故事,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的问题。 1.学生读书找疑,画批思考。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了解情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2.各小组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做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 3.各组汇报:抓往①“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②“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碰壁吗?”③“恍然大悟”。等词句进行体会。 教师点拨:鲁迅的鼻子真的是被墙壁碰扁的吗? 另有所指,“黑洞洞”指什么,“碰壁”又是什么意思?要理解这句话,就得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投影出示小资料,学生阅读,读后再谈理解 小资料: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再读原句,结合资料谈体会。现在我们明白了(恍然大悟) 4.小结:这个故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描写人物,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也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请同桌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发挥想象表演出当时的情景。 (四)过渡 鲁迅先生对敌人怀着满腔仇恨,对劳动人民怀着无比热爱之情,请同学们用学习上段的方法,来学习鲁迅和“爸爸”救助车夫的故事。 学生默读课文,找疑难问题,学生出声读,思考,教师深入小组给予具体帮助,将默读训练落到实处,各小组互相质疑,合作解答。教师巡视,对能力较弱的小组重点引路,教给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引导他们解决重难点,鼓励探索创新。 抓住“饱经风霜”“扶、洗、敷”等一系列动作体会鲁迅关心车夫(劳动人民)的品质。自由读体会。 重点解决: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叹气?抓“按”字体会,表现鲁迅先生沉重的心情。 点拨: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经过讨论我们理解了这几天车夫无法拉车挣钱,他们家就没有吃的,伯父给他钱让他买吃的,还给他药,让他自己换药。 看,伯父想得多周到呀!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喜欢哪段就读哪段(自由读,——指名读)适当的地方老师范读指导。 (五)自己快速读第四个故事,谈谈体会。 (六)总结全文 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概括课文的中心,你们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这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鲁迅先生虽然去世了,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他的灵魂永生,让我们像他一样,做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板书)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读背背鲁迅名言,还可以搜集一些有关鲁迅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10《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札记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八一路小学 刘桂芳 今天我在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揭题部分,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课文的题目中,“伯父”是一个称呼,“先生”也是一个称呼,为什么这里要用两个?本来在我的预想中,学生对这个颇有价值的问题能挖出一些内涵来。但问题抛出来后,学生竟没一点反应,这是我没想到的。 见学生对此没有反应,我并没有急着自己解答,而是稍停顿后,我在题目中的“伯父”和“先生”这四个字下加了着重号,并在读课题中特别强调了“伯父”和 “先生”这两个词的音量,之后,我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和发挥:伯父是什么?是指父亲的兄长,有血缘关系的:而先生,通常是对年长的受人尊敬的人的称呼。经这样一点拨,学生一下茅塞顿开,课堂发言热烈起来 从这一生成我发现:为了激发学生思考,老师光精心设计问题还不够,问题提出后,老师还要营造问题氛围,搭建问题台阶,凝聚学生思维合力,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头脑震荡,这样,这些好问题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福建省福州市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 张春霞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育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使学生逐步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要做到这点,就需教师改变教育观念,使自己成为课堂的指导者和鼓励者,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去口诵心惟,在阅读的实践中学会自己如何学习。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我从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入手,进行教改尝试。 下面是我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的做法: 一、预习指导 学生在课堂内进行: 先通读一遍,将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分别做上记号。查字典,给生字注音,查出不懂的词的义项,用铅笔批在课本上,留待思考决定。默读一遍,找出文中的人物、事件(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等),并弄清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明白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知道事件的先后顺序,互相的联系与人物的关系,并试着给课文分段。再读,思考重点词语、句子和课后习题,把一时无法理解的记下来,并且想好提问的问题。 老师巡回走动,观察学生,强调学生的读要眼看、口诵、耳听、心惟、手写。这时,学生主要是个人活动,个人查字典,个人读,个人思考,使每个人读到、想到、写到,逐渐学会查字典的技能,养成读、思的习惯。 二、启发讨论 师生共同释题: 学生一看到这个课题,就知道课文的内容一定是围绕着鲁迅先生这个人物来写的。“为什么呢?”我问学生。学生说:“课题中‘我的伯父’,指的就是鲁迅先生。”“那么,为什么还要加上‘我的伯父’这四个字呢?这不是重复了吗?”我又问。学生动了动脑筋,有的说:“在这四个字里,有两个词应该注意:一是‘伯父’,它表明了作者和鲁迅先生的关系,这篇文章一定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或侄子写的。”有的说:“一个是‘我’,它告诉我们这篇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我的伯父四个字,把意思说明确了,不是重复。”学生的理解很好。通过研究课题,他们弄懂了课题的含义,对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老师引路开头之后,下面主要是学生的问题。以前,学生有疑问,常常是一股脑提出来,老师记不住,学生也记不住。老师只有采取引导的办法,学生才能把能解决的问题尽量由自己解决,真正不能理解的才提出来。同时老师还要鼓励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抓住关键处。 有的学生问:“老师,伯父说他自己的记性好,又没有批评‘我’,‘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呢?”有的学生问:“鲁迅先生明明知道侄儿把张三的事说到李四的身上,也不批评,却说自己的记性好。这是为什么?” 我觉得这两个学生提的问题有价值,就组织学生围绕它去读书,去思考。一位学生发言:“鲁迅先生说自己的记性好,里面就含有批评的意思。你想,我这么大年纪的人都记得很清楚,你小小的年纪,记性还不如我,这不是说明你不用心吗?”有的学生说:“这比批评还厉害,所以‘我’羞愧、悔恨、难受。”还有的学生说:“直说怕‘我’受不了,说明伯父很仁义。”这位同学的话刚完一个学生立即纠正说:“不能说‘仁义’,应该说伯父很慈爱,教育人很有办法。” 学生说清楚了,老师就不用再重复。这一段问题基本解决了,我叫学生把这一段再读一遍,使学生获得完整的印象。 下一段,我请学生解释“恍然大悟”一词。好几个学生都争着起来解释这个词。但我要学生解释这个词的用意不仅是要理解它、掌握它,更想通过它引起学生的疑问:“我”是否真正恍然大悟了呢?有火星就会燃起熊熊烈火。学生顺着这个词读“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发现“我”没有悟对,于是有学生发言说:“伯父说的‘碰了几次壁’的‘壁’还有别的意思。” 我进一步引导:“‘壁’还有什么别的意思,还是只有别的意思?” 学生议论开了。我请大家结合“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这句话来理解“壁”的含义。 学生们又争着发言,有的说这个“壁”是黑暗的旧社会,有的说这个“壁”是反动派的统治,有的说是封建势力,还有的说是旧习惯……基本都说到点子上,我一一点头给予肯定。接着我说:“鲁迅先生的话很深奥,含义很深,小孩子当然不容易理解,因此,当时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了,”突然一个学生打断了我的话:“他们不是笑话‘我’,笑‘我’太不聪明了,而是笑‘我’当时天真的样子。”接得太妙了。这充分说明学生的思路和老师的思路已经合拍,老师的引导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了。 下一段,学生们根据课后的习题的提示,注意力都集中在鲁迅先生救护、资助车夫之后脸变得严肃这一点上。我要求学生根据“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叹一口气”来想象鲁迅先生的内心活动。 一个学生说:“我想鲁迅先生当时是这样想的:这个社会是这样的不公平。大冷的天,车夫还光着脚在马路上奔跑,不然,家里的人又得挨上一天饿了。怎样才能让车夫穿上鞋子,让他的家人吃上饱饭呢?怎样才能把这黑洞洞的墙壁推倒,让人们见到光明呢?咳,这些话对小孩说得清楚吗?以后她会明白。” 还有一个学生对课文的行文提出了意见。他说:“‘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过他们……’这一小段不应该分开,应接着‘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这一句。起初,我并不知道她问鲁迅先生一个什么问题,看了上一自然段才清楚,分开不如接着。” 我赞扬了这个学生勤于动脑,进一步补充说明了应接着的道理。 最后,我请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的想的得多呢? 好几个学生都说鲁迅先生不顾自己的病,三更半夜写文章,反劝阿三多休息,不要干重活。我要学生把课文的前部分读一读、想一想。这时候课堂上只听见嗡嗡的读书声和低低的谈话声。这是学生们在边读边议。过一会儿,有人举手了,两个、三个、十个、二十个……好了,可以全班讨论了。 有的说鲁迅先生救护车夫,还给他钱,让他在家休养几天,连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车夫,为车夫的事想了很多;有的说鲁迅先生想到的是要砸烂四周黑洞洞的墙壁,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并的说鲁迅先生如果待人不好,不替大家说话,就得不到工人、学生的拥护;送挽联、送花圈的有这么多人,就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接下去,师生共同讨论课后的思考练习。 我认为越是开放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就越高。我在备课时,除了深钻教材外,还总要设身处地从孩子们的角度考虑对课文的理解,设想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可能提不出来,自己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 总之,课堂教学绝不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活动的中心也不是教师的讲解。恰恰相反,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实践活动是课堂的中心内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反复阅读,自己去发现问题,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新知,并逐步形成自我学习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11(片断一)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yí tǐ( )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zhūi dào( )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wàn luán( )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aì fǔ( )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1、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2、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年纪( ) 去世( ) 追悼( ) 惊异( ) 爱戴( ) 来来往往( ) 3、片断从哪几方面写出了伯父鲁迅先生得到了很多人爱戴?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一句写人们心情十分悲痛的句子。 5、写人们送来的挽联多的词语是( )和( ) 写人们送来的花圈多的词语是( )和( ) 6、请找出一句排比句画上“﹏﹏”。 7、作者年纪虽小,但伯父鲁迅先生去世了,她也十分伤心,片断是从她的心理和神态二方面写的: a、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抒发了自己对伯父鲁迅先生的深切________和__________之情。 (片断二) 就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写出这个故事的小标题:_______________ 2、写“我”读书态度不好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写“我”读书方法不对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 写“我”因读书态度和方法造成后果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 3、表示“囫囵吞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示“张冠李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迅先生关心后代的成长,非常亲切、和蔼和委婉,你看他的动作:_____神态:_________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的意思是:( ) ①鲁迅在夸自己年纪这么大了记性还这么好。 ②鲁迅在取笑小周晔的记性不如他好。 ③鲁迅表面是夸自己记性好,其实是委婉地批评“我”读书不认真。 7、用“——”画出一句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8、伯父的话有没有让“我”受到教育呢?你从哪个句子看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临走时,伯父送“我”两本书,说明伯父对“我”的_____________,到现在“我”还保存着,说明“我”对伯父的__________________。 (片断三)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____你不知道_____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______笑着说______我小的时候_____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_____也是又高又直的______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写出这个故事的小标题:___________ 2、给片断中的横线上加上标点符号。 3、用“———”画出一句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鼻子碰扁了”暗示鲁迅先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迫害。“几次”说明了他多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周围黑洞洞的”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容易碰壁”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恍然大悟”是说作者一下子明白了,但在座的为什么还会“哈哈大笑起来”呢,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断四)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 ”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写出这个故事的小标题:____________ 2、找出一句描写天气和环境的句子画上“———” 3、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黄包车夫很痛苦。 4、最能点明黄包车夫脚伤得很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黄包车夫生活困苦艰难。 6、缩句。 ①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六个动词写出了伯父和爸爸对车夫的救护是非常尽心细致的。它刻画出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________, 他蹲着的形象,你看了以后能想起一句鲁迅先生真实写照的名言吗?大家都会因这句话而感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找出一个反问句画上“﹏﹏﹏”,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是因为: a、“我”的问题让伯父鲁迅先生很不高兴。 b、伯父刚刚救助了车夫,很累,不愿意回答。 c、伯父想到还有更多像车夫一样的劳动人民,心情十分沉重。 10、_____________这个词出了两次,说明了鲁迅忧国忧民的神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1、“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句含义是:( ) a、他在感叹“我”年纪还小,不懂事。 b、显示出鲁迅先生对黑暗旧社会的极端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2、从这个故事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伯父和爸爸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主要是抓住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片断五) 伯父逝世以后,我见到他家的女佣(yōng gōng)阿三。阿三是个工人的妻子,她丈夫失了业,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 )的像隔着雾。她跟我谈起伯父生前的事情。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 )地写文章(zhāng jāng)。有时候我听着他一阵阵( )地咳(ké gé)嗽(shòu sòu),真替他难受。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用“∨”号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 2、按原文,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成语。 3、写出这个故事的小标题: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全文的中心句,它在这里起到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作用。进一步表达了“我”对伯父鲁迅先生____________和________之情。 5、根据理解选择填空。(疾苦、生活、健康、成长、命运)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的________和______想得少,而为年轻一代的______,祖国未来的_______,劳动人民的_______而想得多,所以,他去世了,却得到了很多人的爱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12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体会伯父说的含义深刻的话语。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其人。 3、了解人们对鲁迅的怀念。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 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勉励作者要认真读书) 5、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什么品质? 小结:这个小故事讲鲁迅跟“我”谈《水浒传》从中启发教育“我”要读书,反应了(对待学习认真严肃,关心下一代)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3、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思考并讨论. 1、什么叫“恍然大悟”?“我”当时有没有真的“恍然大悟”?从哪里看出来? (作者年轻小,不鲁迅先生话的含义) 2、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作者天真无知,把伯父的话错了,在座的人为她天真,幼稚的解说而感支好笑) 3、引导学生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的黑暗;“容易碰壁”说明革命者随时都会遭到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鲁迅先生在旧社会经常碰壁,说明受迫害很深.这个句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既真实生活在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没有丝毫的自由,革命者处处遭受迫害的社会现实,又表现了鲁迅先生幽默的性格和勇于跟黑暗势力进行斗争,不怕挫折的乐面主义精神.) 4、作者回忆了这个小故事是想说明什么? 二、学习第四段,讨论: 1、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并议一议,这么冷的天,那位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两只手……”、“地上淌着一滩血”、“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车夫家里穷,连一双鞋都买不起.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说明他要拼命挣钱养家糊口.车夫的处境的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缩影) 2、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不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表示鲁迅什么感情? (“扶上”、“蹲着”、“半跪着”、“夹出”、“洗”、“敷上”、“扎好”、“掏出”、“给”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3、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严寒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憎恶的思想感情.“吧一口气”是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造成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4、小结:这个故事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受伤车夫,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恨. 三、学习第五段. 1、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阿三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既是对开头照应,又是全文中心句,点明中心作用) 板书设计 :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鲁迅其人 他的事迹 他的品格 作业 设计: 一、抄词. 追悼 正月 爱抚 逝世 搞不清楚 张冠李戴 愉快 碰壁 微弱 咳嗽 饱经风霜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张( )李( ) 囫囵( )( ) ( )然大( ) 三( )半( ) ( )经风( ) ( )声( )哭 难以( )受 接连不( ) 三、阅读句子并作答.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文中“这句话”指:“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句话表面在夸自己,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此以后,我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⑸“我”听了这句话,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2、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碰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这句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这句是_____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这段话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来……扎好绷带. ⑴这片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段中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七个动作词. ⑶这段话说明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__的文章.通过作者回忆的四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鲁迅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1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 《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导”字,也就是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只一个传递信息、讲书本知识复制给学生的人,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促进者。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憎恨黑暗的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文中有许多重点的句子在教学时要注意点拨学生理解。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重点句的含义,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揣摩鲁迅先生的内心的心理活动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体悟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 1、先让学生说说体会,然后引导咀嚼两个“清清楚楚”: 这里连用了两个“清清楚楚”,小周晔当时“清清楚楚”的是什么?(伯父的面庞) 2、还记得上节课,在“趣谈《水浒》”“笑谈碰壁”中,鲁迅先生是如坐春风、谈笑风生,现在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了呢?(学生谈感受)此刻,鲁迅先生可能在心里想些什么? 生: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 生:这都是社会的黑暗造成的。 生:现在的社会怎么这么黑暗呢? 生:现在的社会这么黑暗,不知道以后我的孩子还会不会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 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局限,这时,如果教师不作适当的点拨,学生的理解就只能在这里停滞不前了。于是,我就顺势做了引导:从你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中,你一定对鲁迅有了很深的认识,你觉得在面对旧社会的黑暗时,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一位战士。 生:他用笔写文章来和反动势力做斗争。 师:对。他是一个积极斗争的。即使“碰壁”了也不放弃希望的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此时此刻,他回想些什么? 学生再思考,再发言。 生:从他的叹声中,我想象鲁迅先生可能想:唉,我这一辈子还没有完成我的事业。只有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生:他想,我们应该怎样把这个黑暗的社会推翻呢? 生:他想,我们老一辈没有推翻旧社会,一定要教育下一代,把革命进行到底。 生:他想,我们决不能再让下一代过这种痛苦生活了。 生:他想,这个社会太黑暗了,下一代将来一定要推翻这个腐败无能的政府。 生:他想,我已经老了,希望寄托在这些娃娃身上,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叶圣陶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孜其如,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14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课型】精读课文 【学习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学习课时】两课时 【内容导航】 上一课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一起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读通文本。 2、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加以概括。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 【自学引导】 1、我能收集有关鲁迅的资料,把重点内容做简要记录。 2、解题: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 3、自由读课文,我能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弄清楚。 (1)给下面的注音,并把它读三遍。 悼( )冠( )咳( )嗽( )唁( )浒( ) (2)把生字读两遍,分辨字型,书写易错字:挽 囫 囵 枣 嗽 (3)通过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殡仪馆 追悼 挽联 吊唁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黄包车 饱经风霜 4、再读课文,我知道作者同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合作探究】 1、按顺序逐个部分再读课文。用简短的语言给各部分加小标题。 (1) (2) (3) (4) (5) 2、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说说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体会到什么? 3、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里?品读有关句子。 4、当时年幼的“我”知道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的原因吗? 5、理解“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我”的悲痛之情。 6、鲁迅先生为什么受这么多人爱戴吗?他是个怎样的一个人?找文中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当堂测评】 1、抄写生字新词。 2、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继续学文,了解具体事件,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自学引导】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认真读每部分内容,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再读一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合作探究】 ㈠谈《水浒传》。 1、理解句子:“哈哈!还是我的记忆好。” 2、讨论: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3、临去时伯父为什么要送两本书给“我”? 4、议议:这个小故事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㈡谈“碰壁”。 1、说说: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2、理解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3、议议:作者回忆这个小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 4、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㈢救助车夫。 1、画出描写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为什么这么冷的天,那位车夫还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⑴体会车夫伤势严重。 ⑵体会:车夫生活的悲惨。 2、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什么情感? 3、事后鲁迅先生为什么脸上变得那么严肃,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呢? 4、议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 ㈣关心女佣。 1、说说: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2、通过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3、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五)说说文章的写作方法。 (六)总结课文,设计板书。 【当堂测评】《练习册》中的题目。 【拓展延伸】读课后的阅读链接。 【知识链接】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笔坚持社会正义,反抗强权,保护青年,培育新生力量。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经典链接】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15《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1945年写的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我以“悼念”这条明线贯穿全课,辅以“关爱”这条暗线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那种博大的胸怀。综观整堂课,具体体现在,用“悼念”把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内容联系起来,把文本和扩展内容结合起来。以反映鲁迅先生高尚品质的“深受爱戴”“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为小标题,将课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 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救助农夫”这一个小故事浓墨重彩,从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那几个动作入手,通过对“半跪”的分析,让学生说出了哪个动作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让学生想象,通过想象让画面动起来。让学生去寻找鲁迅跪了多长时间,让学生有了一种震撼。然后通过设计情境,自然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劳苦大众的同情。最后反复诵读两个“清清楚楚”的句子,体会鲁迅先生当时忧国忧民的神情和给周晔留下的极其深刻的印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共分五部分,我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程式,由课文开头向末尾讲,而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疑问“为什么伯父深受众人的爱戴”入手,从追悼会引出生前的四个故事,最后再讲第一段。这样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将部分和整体有机地衔接起来,整个教学过程重点突出,安排紧凑,气氛活跃,效果显著。这样,随着学习过程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地对“伯父为什么得到众人的爱戴?”这一问题越来越明白,答案会越来越丰满,越来越完整,最终得出:因为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所以伯父深受众人的爱戴。 这节课基本上克服了满堂课串讲串问的弊端,做到了“以读为本”,比较重视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16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遇到了以下问题: 1.教学应当是“预设与生成相益得彰”的: 但在教学中,我只顾着讲教学设计步步为营地进行实施,对教学现场学生提出的一些疑问,以及产生的认识和感悟,没有做到及时捕捉,只是轻描淡写、蜻蜓点水地点到,甚至忽略不计,没有使之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更没有被用作新的生成资源。 2.“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由于学生基础的差异,知识水平和思考角度不同,对于这个问题的感悟也就处在不同的层次上,但是,我拘泥于寻求惟一的答案——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缺乏敏锐的洞察和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没有真正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学行动中去。 因为上述原因,本课的教学显得教条而不灵动。 其实,课堂上即时呈现的动态生成资源是格外可贵的,因为它反映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在以上的生成资源面前,倘若能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根据学生的不同感悟,组织教学,学生不才能不但读懂、悟透,而且更有兴趣,课堂也会更有活力,更具生命气息。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永远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应变能力,锻炼教学智慧,增强教学技艺和魅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篇1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畅谈读书、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告诉我们伯父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表达了对伯父深切的敬爱之情。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抓住涵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并感悟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之后通过朗读表达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一"质疑问题",强调教师的点拨、点化。 对于学生探索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首先应组织学生讨论,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教学‘‘畅谈‘碰壁’’’这一段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有什么问题,先和同桌商量一下,解决不了的,再前后四人讨论,任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讨论。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发扬协作的学习精神,做到思维互补。而在学生解决不了问题时,及时地加以点拨,点拨不够,还需点破、点化。其中‘‘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理解这个句子是很困难的,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生活很远,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句子的含义,这是恰当的引导、启发和点拨。这里我及时向学生资料,了解社会背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准确的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鲁迅敢于同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品格。学了‘‘谈《水浒传》’’这个故事后,学生只懂得鲁迅对侄女的关心和爱护,还不能理解他对广大青少年的关心和帮助,这时我适时地给学生出世补充介绍鲁迅关心爱护青少年的品格。 二、强调求实、求活、求新。 “激疑拓展”就是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获得创造的成功。在课结束前,我设计了一个启发学生想象的拓展训练:假如你现在在万国殡仪馆里,你想对鲁迅说些什么?让学生给鲁迅写副挽联或写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因为通过前面两个故事的学习,教师对一些必要的课外资料的补充介绍,学生对鲁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鲁迅的敬佩之情也随着课文的深入学习而越来越厚,情到深处不吐不快,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激活。他们在想象的过程中进行着创造性思维,体验着创造成功后的喜悦。 只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多引导学生根据阅读自己发现问题,找出答案,学生之间限度地开展互说互评。答案模式也可多样化,拓宽多样思维。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