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借助多媒体教《村居》 |
范文 | 借助多媒体教《村居》(精选14篇) 借助多媒体教《村居》 篇1教师自编多媒体课件,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常规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效率是很有意义的。下面谈谈我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在《村居》一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景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由于学生对古诗的语言不太熟悉,所以难以很快领略诗歌所展现的优美画面。如果此刻进行逐字逐词的讲解,课就会上得索然无味,也不利于学生的感悟和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于是,我在上课伊始,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孩子们在放风筝……诗句的朗诵随着画面同步出现。 声音和图像的结合给学生强烈的印象,烘托出热烈的气氛,学生不再有畏难的情绪,从而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分步教学 动画的整体展示,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接着,我挖掘课件的信息资源,促进学生逐句理解诗意。 首先展示“草长莺飞二月天”的画面,先是动画设计小草从地里长出来,然后黄莺飞过天空,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对画面的观察说说自己的理解。接着是“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画面,重点体现春天蒸腾起的烟雾,帮助学生理解“醉”字的含义。第三句由学生自己理解。最后展示“忙趁东风放纸鸢”的画面,突出孩子们高兴的神情。 多媒体提供的形象资料,促进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随后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寓情于景,就把自己的感受尽情地抒发出来。 三、拓展想象 多媒体课件还能起到“投石引路”的作用,给予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如诗中的“二月天”在动画上没有得到相应的画面体现,是由“草长莺飞”联想到的,“儿童散学归来早”也是“忙”的前提,都需要学生展开想象,开启思维,以了解内容。 四、形象识字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可以适时进行识字教学。例如,在课件中,“趁”字的字音、字形结构、笔画顺序,意义等都以形象的手段展现出来。我选取读音键,学生可以听到“趁”字的标准读音;“醉”字比较难写,多媒体课件中的活动拆分又可使学生学起来既直观,又生动。 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能将抽象的文字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借助多媒体教《村居》 篇2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本册的最后一篇课文。它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恬淡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正确认读“翁媪”、“卧剥”、“莲蓬”等三个词语。 2、能根据课本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翁媪”、“无赖”、“相媚好”的意思。借助课本插图,把握词的大体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想象词描写的田园风光的情境,感受乡村生活的静谧美好。体会词人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诵读诗文,读出诗的韵味。 2、词画结合,通过想象等策略,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四)、教学难点 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等词语的意思,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二、设计理念 1、诵读古诗词,让学生从中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2、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实施多元评价,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 三、教学过程: (一)、了解词人 板书:辛弃疾。了解辛弃疾吗?(小结学生回答并适度补充:辛弃疾不仅是位著名的词人,他还是位勇敢的将军。在辛弃疾生活的年代,金兵占领了国家的北方,辛弃疾参加了抵抗金兵的军队。但后来,他被投降派陷害,下放到南方的上饶农村,在这期间,他写了好几首描写农村风光的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在那个时候。) (设计理念:课堂是向两头开放的,学生带着问题或者带着信息走进课堂,这既可以检测学生的预习,又可以为全词的教学提供必要的背景介绍。)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简介词的标题,并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标题。(归纳朗读好词的标题要点:词牌和题目之间有适当的停顿;语速不要太快。) 3、看到“村居”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或想象中的村居。) 4、过渡:那么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读全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几个难读的词语的读音。读准词语读音后将词语带进句子读。翁媪重在读好后鼻音;卧剥重点读好多音字;莲蓬重在了解为押韵的需要而改变声调。) 3、指名学生读全词。 (设计理念:把词的每个字的字音读正确,是诗词诵读的前提条件。字音教学要有所侧重,懂得因“字”施教。字音教学不是孤立的,要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 (四)、读好词的节奏 1、句子“醉里吴音相媚好”划分正确和错误的两种节奏,让学生在比较中初步了解诗词节奏划分的一把规律。 2、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词,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重点指向节奏的把握。) 3、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标题,男生读一句,女生接读一句。 4、学生个别展示读。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是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从而初步掌握诗词节奏划分的技能。这一教学过程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 (五)、读出感悟,体验词境 1、默读全词,圈画出能看出翁媪感情的字词。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词眼“醉”。 2、齐读带“醉”所在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翁媪的意思。 3、提出主问题:翁媪为什么会陶醉呢? 4、学生读、思、交流。 (1)、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除豆苗里的草,体会大儿子的勤劳。 (2)、二儿子在编织鸡笼,体会二儿子的能干。 (3)、引导学生看插图,想象小儿子剥莲蓬的`样子,体会小儿子的可爱与顽皮。联系语境了解词语“无赖”的感彩。 (4)、分角色扮演,翁媪对话,体会翁媪内心的快乐与幸福。 小结: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五口之家。(板书:一醉人和睦。) (设计理念:诗词教学其实就是“还原“,将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形象,引导学生把文字还原为”画“,或者是“话”(人物的对话)。还原的过程就是大体理解诗意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训练的过程。) (5)、品读因风景优美而陶醉。引导学生将写景的文字还原为画面,感悟村居的风景宁静而优美。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读出风景的美。(板书:二醉风景美。) (6)、给村居图取名字。 (7)、思考:作者作为一个曾经上马杀敌的将领,为什么不去描写抗金的将士,而要去描写这样一个静谧美好的村居生活呢?(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感情,向往宁静恬淡的村居生活。) (设计理念:诗歌重形象,没有形象就没有审美。诗歌重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沟通想象和情感的是想象,想象把把形象还原为画面,从而“入境”,入境才能体会诗歌蕴含的感情,所谓入境入情。) (六)、吟诵、背诵 1、过渡:看到这么美的村居图,陶醉的不仅是翁媪,是作者,还有我们,大家想不想把这首词读得更好? 2、回忆电视中吟诵的镜头,师生小结吟诵的特点:有节奏,有韵味,摇头晃脑。 3、学生吟诵展示并进行吟诵接力。 4、学生自由背诵。 5、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指名让学生看着插图,将插图还原为词。(背诵) 6、全班一起背诵。 (设计理念:由于古诗词的语言非常讲究声音快慢缓急、抑扬顿挫,吟诵就是根据作品音节安排的特点来读,这种形式能充分显示出作品原有的音乐性特点。) (七)、小结全文,拓展迁移 1、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和谐幸福的五口之间,一道欣赏了一幅静谧美好的村居图。 2、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辛弃疾的词更是宋词中的精品,下课后我们要从网上找辛弃疾的词来读。 推荐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3、作业设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选择) (1)、改写《清平乐村居》,要求把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写具体,写出词的意境美,题目自拟。 (2)、欣赏辛弃疾的其他词作,欣赏作者词的魅力,走进作者内心,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延伸诗人其他作品,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一堂课上好后,学生带着许多新的问题或者新的任务离开课堂,课堂教学结尾变成了问号式,省略号式,这不仅仅是任务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续,也是学习的延续。) 借助多媒体教《村居》 篇3【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及春天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1: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 2、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 (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 (板书课题) 4、(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是什么意思? 师:在文中指“早晨”。 5、齐读“春晓”。 “春晓”的意思就是──? 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启发学生质疑) (出示卡片理解诗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范读。 2、自读。 3、指读。 4、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诗句,在这基础上体会诗情。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前两句: ⑴出示图2:诗人本在干什么?诗中哪个词表示睡觉的意思? (眠) 正音。 你怎么看出来它表示睡觉?“春眠”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睡起来会睡得怎样? (很香) 那“春眠”的意思就是──? (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 ⑵(指“觉”)这个字读什么? 再读。 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这儿是什么意思? (觉得) ⑶“晓”呢?跟诗题中同一个字,是解释为“天亮”呢,还是“早晨”? (天亮) ⑷指说第一句的意思。 (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 ⑸指导读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师范读、指读、齐读) ⑹诗人睡得很香,朦朦胧胧中听到什么? (鸟叫声) 你从哪句看出?“闻”什么意思? (听到) “啼”是一个生字。齐读。意思是什么? (叫) “啼鸟”解释的时候倒一下,为“鸟啼”,就是──? (鸟叫) 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 (到处听到鸟的叫声) ⑺看图1,想想可能有哪些鸟在叫?这些鸟在唧唧地欢叫,我们来听一听。 (放录音,听鸟叫) 练说:( )的鸟叫声 再来说说第2句的意思,把( )填的词放进去。 ⑻想想这时候诗人的心情怎样? (喜悦)练读:处处/闻啼鸟。 ⑼请大家把自己当作诗人,闭上眼,睡觉。 师述:“睡着,睡着,朦胧中听到鸟的叫声,一声,两声(放鸟声)你睡意全消,睁开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触景生情,于是哼出了两句诗: 借助多媒体教《村居》 篇4村居(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 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赏析: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教材分析: 这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风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正在春光中陶醉。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绘出了明媚的乡村春景,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春天 春天来了,大自然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象。瞧,春天多美呀! 1、欣赏春天的美景图片(出示大屏幕,配乐) 2、看到这么美的大自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有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呢?(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3、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将自己在春天里的所见所想用一首首脍炙人品的诗记录了下来。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随着清代诗人高鼎,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板书课题:村居 4、简单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做好记号。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风筝上的生字读准,让风筝飞起来吗?(指名认读幻灯片风筝上的生字) 重点指导读“莺、趁”。 3、同学们真能干,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把它们收回来吧! 4、进行自学,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 5、互相交流。 6、师指导记字方法:编顺口溜、熟字加偏旁、熟字减偏旁、形近字对比等。 三、品悟古诗,感受春天 1、让我们随着生字宝宝回到课文,再读读古诗吧! 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色?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师引:美丽的二月,草芽儿长出来了,杨柳绿了,鸟儿也叫起来了,这样的景色美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一、二句。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2)播放画面: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好吗? 3、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想去做什么呢?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 指名读、齐读。 5、设置情境谈话: (1)小山村孩子,你们村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说。 (2)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最喜欢去做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你能读读这首诗吗?(读出孩子的快乐、欢畅) 6、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快乐的心情,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齐读古诗) 7、古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呢!听,多美的歌声。(出示大屏幕,播放古诗新唱《村居》) 师带领学生拍手齐唱古诗。 四、背诵全诗,欣赏美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师检查,指名试背。集体配乐吟诵。 4、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老师为你们喝彩,奖励一首歌给我们听。让我们在动听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歌曲:《春天在哪里》) 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同学们可以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美。 五、课外活动,寻找美 1、美美地把古诗读给家人听。 2、读课外书,查查还有哪些写春天的古诗。 3、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你身边的春天是怎样的?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借助多媒体教《村居》 篇5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诗《村居》,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齐板书课题,尤其要注意“居”字的写法。谁来说说这首诗是谁写的?题目村居是什么意思?对了,这首诗写的就是高鼎爷爷住在乡村时的所见所闻。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跟随着高鼎爷爷一起去乡村看一看。 点评:适时进行写字指导,同时,引导学生充分用好教材,学习全面地捕捉相关信息,让高效课堂植根于扎扎实实的教学活动中,这是教者给我们的示范和提示。 二、授新: 1、轻声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板书:春景、读文) 第一句: 2、接下来我们要深入理解古诗,和高鼎爷爷进行心灵的对话。首先来看第一句,一边默读一边用笔写出你的理解,可以是字意,可以是词意,还可以是整句诗的意思。 点评:作为教师,不只是把学生引入一个独特的境界,鼓励他们自主地尝试实践,而且时时不忘方法的指导——轻声读,及时写出自己的理解。这样做学生才能“轻负”,学习才能高效。 3、说说你的思考成果。(生汇报) 4、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可见大家都是爱动脑、爱学习的好孩子。但是老师告诉同学们,古诗很简短,用词极其精炼,往往一个字一个词却有着一字千金,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学习古诗贵在品词(板书品词),要结合生活实际来品。比如第一句诗“草长莺飞二月天”,老师就觉得“草长”这个词特别有味道,我就是这样品的:这小草怎样长呢?(师作手势)慢慢长,越长越高,越长越多,充满活力。我就这样来读(师范读)——草长,要读出草长的活力。另外,草长还可以从颜色、数量来品。你看,这样一品,这词语就活了、动了。好,请同学们再次读读第一句诗,抓住你喜欢的词品一品,看你有哪些新的发现。 点评:在小学阶段,自学+交流应该是常见的有效做法。杨老师俯下身子,转换角色,和学生一起品读诗句,既是方法的示范,更是情感的交流。假如我就是课堂中的一员,肯定会在老师的鼓动下跃跃欲试。 5、生汇报: ①草长: △小草会在哪儿呢?(房前屋后、草坪、草原、山坡)到处都是小草,目不暇接,读出草的多…… △小草什么颜色呢?绿色、嫩绿嫩绿、那么鲜嫩可爱,读出草绿…… △一阵风吹来,还有青草味儿呢?闻一闻,清香扑鼻,读出草香——一起来,先闻——再读—— ②莺飞:你还品出哪个词的意思? △黄莺会在哪儿飞呢?(天上)那么高那么远,读出莺飞的高远—— △它还会在哪儿飞呢?(树林里、田野上、屋檐下、小河边)到处都有黄莺的身影,读出黄莺的多—— △黄莺会怎样飞?(边飞边唱)唱歌可好听啦!读出它的高兴— 快速的飞,急着回家看宝宝呢!读出它的飞快—— 慢慢的飞,在欣赏美景呢!读出它的陶醉—— 点评: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结果,对此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预设,与其说是学生在交流自己的感受,不如说是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欣赏春天的美景。他们一定看到了鲜嫩而有色有味的小草,看到了可爱而有影有声的黄莺,他们也一定在尝试通过朗读来表现那种情景、来抒发自己喜爱的感情。 6、每一个词我们都读得这么有诗意,整句诗连起来该怎样读?谁来试试。 7、真美!老师也想读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看看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师范读) 师读。 8、睁开眼睛,我读得好吗?对,要学会赞美别人、欣赏别人。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诗意悟情:9、诗人能描绘出这么美的画面,可以看出他对春天有着怎样的感情?(板书悟情) 方法总结:10、会学习的孩子总是找方法。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学习过程:首先读文,了解主要内容,接着逐句品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最后悟情,看看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个三步曲就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自己看着黑板再说一遍。 点评:我们常说教学时要“授之以渔”,但具体该怎样做?杨老师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引导实践——发现总结——学习提升。学习方法的教学不要总是“渗透”,响亮地提出来,也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同时要注意学段特点,做到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循环上升。 第二句:一位专家说过这么一句话,请同学们大声跟我说一遍:大多数人都愿意学习,但是不愿意复习,更不愿意练习,所以没有出息。相信同学们都不愿做这样的人。接下来请同学们练习使用这学习方法,自己学习第二句诗。 1、说说你品出了哪个词的意思? ①醉:沉醉、陶醉。什么醉了?(杨柳)杨柳的杨字是个生字,一齐看看田字格中是怎样写的,左右结构,左边窄一些,右边宽一些,最后两撇潇洒一些,这样写就好看多了!自己在田字格中描两遍。 ②杨柳为什么会醉?(醉春烟,读诗句找)春烟是什么呢?(春天河水蒸发产生的雾气)朦朦胧胧、似纱似雾,读出这种朦胧美——(春烟) 拂堤③醉了的杨柳又是什么姿态呢?(从诗句中找,拂堤杨柳) 拂堤什么意思?(轻拂着堤岸)让我们用手轻拂着自己的头发,另一只手臂什么感觉呢?(轻轻的、柔柔的、舒服)读出这种感觉来,拂堤杨柳—— 诗人醉④让我们的目光再次锁定在醉上,想一想,到底是谁醉了?(诗人自己) 诗人为什么会醉呢?(景美)杨柳拂堤,春烟蒙蒙、绿草如茵、黄莺展翅,面对美景,谁人不醉,谁能不醉,何物不醉呢?让我们读出景亦醉人人亦醉的美好境界吧!大组接读醉春烟(师引)——一组、二组、三组、四组、齐读。 ⑤至此,品词还未结束。让我们的思维再聚焦在“醉”,从这个“醉”上你还看出高鼎爷爷是个怎样的人?(热爱春天,赞美春天)所以说高鼎爷爷才会发现美,歌颂美,所以这些文字在他的笔下才那么美,那么有生命、有感情、有温度。 2、让我们把“醉”字再放回到诗句中,连起来读读第二句(生读) 点评: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了方法,就要给学生机会去实践,这个过程也是学习巩固、形成能力的过程。灵活的写字指导,抓住重点词去品味,学生学得充实有效。特别需要一提的是,老师抓住了一个“醉”字,引导学生展开了那么多的联想和想像,于是,学生的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一扇豁然洞开的、美妙奇异的场景。看一看,想一想,读一读,学生也会沉醉其中。 3、谁来说说河边的美景。 4、杨柳醉了,诗人醉了,我们也醉了!忽然一阵欢笑声传来,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插图,继续运用三步曲来学习最后两句。 最后两句:1、谁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展示给大家?(生朗读) 忙:你这样读是想告诉大家什么呢?想象一下,孩子们会忙些什么?怎么放? △忙着找伙伴,结伴放风筝,读出着急的心情——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边跑一边放风筝,很多的孩子在放风筝,有的叫、有的跳、有的笑、有的唱,兴高采烈,好不热闹,读出热闹的场面—— △风筝飞上了天,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孩子们欢呼雀跃,他们放飞的不只是风筝,还是自己的快乐、理想和希望,读出这种感情—— 点评: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也是学习的好方法。 2、一提到放风筝,就把老师的思绪拽到了孩提时代,一曲风筝歌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同学们想听吗?掌声在哪里呀! 总结回首:3、让我们思绪再牵回到课文中,一首诗四句话28个字,却给我们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美(板书美),充满情趣的美,那就让我们一回首,入情入境体会美!(板书美)放碟片(欣赏春景)此情此景让我们禁不住想美美的再读一遍这首诗。—— 3、如果说春天是四季的开始,万物蓬勃生长,那么儿童以及我们每位同学就是人生的春天,人生的开始,未来充满了希望。可见高鼎爷爷诗中的景和人选材是多么的巧妙!让我们站起来,再读一遍这首诗,体会如诗的魅力!(师生带动作读) 点评:由自然的春天到人生的春天,由诗中的人物到现实的学生,整体朗读,整体感知,情景交融,妙趣横生。 4、二回首,好曲不厌百回唱,如诗不厌百回读,让我们二回首,熟读成诵积累美!(板书美)比一比,看谁最先背下来。 一生背。 隔壁李奶奶也吸引过来了,谁愿意背她听呀?(奶奶乐得合不拢嘴呢!) 爸爸妈妈最喜欢听自己的孩子背书了!一齐来背背,要正确流利有感情。(自己给自己鼓掌,真了不起) 点评:其实,不用刻意安排这个环节,学生的背诵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老师创设了特殊的情境,学生更愿意来展示,这样做,也照顾到了学习的不同个体。 三回首:5、春天的美,春天的醉,早已被古代的文人墨客收藏在诗词里。让我们三回首争先恐后展示美。(板书美) 老师也不甘示弱,看看我找的吧! 初读好诗如获良友,重读好诗如逢故知。把你喜欢的诗句写在课文旁边。(停下来,老师真不忍心打断同学们) 点评:适度的拓展,学生的便视野开阔了,学习成果也扩大了。 四回首6、毛爷爷说过,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也就是说,学以致用最重要。(今天晚上请同学四回首)让我们四回首,妙笔生花歌颂美!(明天早上我们再共赏) 结束语:7、美就在我们的眼睛里,美就在我们的心灵中。让我们变成美的使者,不断发现美、传承美、歌颂美! 村居板书 三步曲:读文品词悟情 长、飞醉 春景美美美美…… 忙 整体感觉:高效课堂要从认识开始,要从领导做起。身为主抓业务的副校长,杨赞鱼老师更知“身教重于言教”的意义,她凭借着深厚的语文功底和多年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通过一首小诗的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做法。希望广大小学语文老师能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大胆实践,用我们各自的智慧来装点灵宝教育的春天! 借助多媒体教《村居》 篇6设计意图 古诗《村居》选材于幼儿园大班早期阅读课程《幸福的种子》系列活动。古诗语言精练,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幼儿学习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幼儿对语言文学的兴趣和敏感力。 活动目标 1.通过配乐欣赏、赏画吟诗来感受诗中山村热闹的春景。 2.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古诗《村居》,根据图片理解古诗的内容。 3.学习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绘画形式表现古诗《村居》,根据图片理解古诗的内容。 难点:学习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 1.背景音乐 2.PPT 3.笔、纸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照片,引入古诗《村居》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幼儿春天时在幼儿园活动的照片) ——你们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幼儿园的大树和小草都有了什么变化? ——这些照片让老师想起了一首古诗《村居》。 2.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古诗《村居》。 ——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古诗。(教师朗诵古诗) ——你在古诗中听到了什么?(第一遍)(草、杨柳、儿童……) ——听得真仔细,这首古诗到底说了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这一次,你听到了什么呢?(二月天,教师可以追问:你觉得二月天是什么意思呢?) 3.播放 PPT,幼儿边看古诗画面边听教师朗诵古诗,再次完整感受古诗,并理解古诗大意。 ——小朋友们都听到了古诗中的很多内容,那你猜猜看这首古诗是写什么季节? ——对,写的是春天的山村美景,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播放 PPT 古诗画面)(柳树、小草、小鸟、儿童、风筝) ——请你来说一说第一句古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是什么意思?(幼儿尝试逐句理解古诗,教师加以补充更正) ——古诗《村居》描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春景,早春二月,村子里的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早早的回家,赶忙趁着东风使劲吹的时候,把风筝放上蓝天。 4.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古诗《村居》。 ——这样一首美好的古诗,我们可以用什么美好的画面去展示这首古诗呢?(逐句请幼儿用笔画出来) ——好了,我们一起看着你们画的古诗把这首古诗朗诵出来吧! 5. 幼儿尝试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诵古诗。 ——这首古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那古人是怎样朗诵古诗的呢? ——(教师起立模仿古人摇头晃脑朗诵古诗)古人朗诵古诗和我们平时念儿歌有什么不同?(幼儿谈论交流) ——对的,念儿歌比较欢快,有节奏,而朗诵古诗我们要慢一些,要有感情、有韵律,还要摇头晃脑。 ——现在我们也学着古人有感情、有韵律的朗诵这首古诗吧。 6.延伸活动。 ——我们也趁着在这美丽的春天出去放风筝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兴趣比较浓,活动目标基本实现。古诗第二句“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醉”让幼儿理解起来就有些困难,因此,我让幼儿模仿醉酒的人摇头晃脑两手左右摆动,感受“醉春烟”。整首古诗 中最能引起幼儿共鸣要数后两句,由于他描写的就是幼儿的生活与游戏,就能使幼儿产生共鸣感。幼儿对于绘画展现古诗《村居》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从幼儿根据每一句诗画的一幅画,不看诗就知道画面描写的是哪首诗。 不足之处: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表达要及时的鼓励和肯定,教师对于古诗的解 释注意通俗易懂,语言儿童画,朗诵示范要注意语言的节奏韵律。自己对古诗教学也缺乏经验,在教学方法策略上应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需要适时调整,做进一步改进。 借助多媒体教《村居》 篇7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读一读。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借助多媒体教《村居》 篇8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村居》所描绘的情景。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村居》所描绘的情景。 2、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生活的美好感情。 预习提纲: 导入揭题——读诗,学习字词——学习《村居》——小结作业 一、导入揭题 1、回忆读过的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指名背给大家听一听。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两首描写春的诗。读题。 二、读诗,学习字词 1、出示两首诗,介绍作者。 2、自读全诗,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指读读好“鸢”“拂”。齐读 三、学习《村居》 1、小组讨论自学《村居》。要求: 每个人先自学,反复读诗句,看看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没读懂;再小组讨论,自己的理解说给大家听,看看是否和大家一样,不理解的请教同学;最后,结合小组智慧,把自己组的理解写下来。 2、自学,讨论。 3、再读诗。思考讨论: (1)、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疑问? 4、读诗、背诗。 四、小结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 3、把《村居》的内容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一听。 借助多媒体教《村居》 篇9【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3、通过读懂课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祥和而宁静的意境,感受农家生活快乐、惬意、悠闲、和谐。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能看图描述。 【教学重点】在多层次阅读过程中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相媚好”,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能看图描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古典音乐(古筝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灿烂的明珠,在宋代,词的创作达到了巅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谁来读课题? 2、正音:乐(yuè) 齐读课题 (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读课题时,中间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3、读到“村居”,我们就会想到农村,在你的印象中农村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指名说) 4、设疑:辛弃疾的词中究竟描写了怎样的乡村,怎样的人家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初读感知,诵读正音。 1、幻灯出示整首词,自由朗读,把每个字读正确,读响亮。 2、指名2-3名学生读。(同学们注意听了, 老师请一个同学读的时候,你们也要在心里跟着读)相机正音:翁媪 莲蓬 卧剥 3、指导朗读: (1)词和诗一样,要读出节奏来,只有把节奏读正确,才有独特的音韵美, 这首宋词有上下两阕,两阕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咱们一起来试着读一读。(出示划分节奏的词) (2)此也可以排列成诗的格式来读,你看——(幻灯出示),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来比一比,看谁读的节奏感美。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品悟词意。 1、(出示插图与句式提示)这首词朴实易懂,联系插图及注释,哪些词语、句子你自己能读懂?你从中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这个句式,发挥你们的想象:读着 ,我仿佛看到(听到) 。 (自由品读,一边读,一边看着图想象每句话的画面。) 生交流(预设): ▲感悟人和 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1)古诗词的语言和现代语言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豆田里的杂草。 (2)中儿是指——?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表达训练:如果用上多么......多么 ......这个词,你会怎么夸? 小儿调皮可爱。 (1)品“亡赖” ①“亡”与现在的“无”同音同义,是古汉语的读法。 ②这句话中的“亡赖”在生活中听说过吗?你觉得文中的“亡赖”是什么意思?(相机板书:亡赖)具体表现在哪里?(卧)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顽皮的小儿子剥莲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从剥莲蓬的姿势中可以体会到小儿子怎么样?(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天真活泼 调皮可爱) 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子,剥莲蓬时的表情、言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指导朗读:小儿那无拘无束 调皮可爱的样子实在让人喜欢,那就把咱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感悟景美 (1)读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相机板书:茅檐 青青草)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溪边的一棵小草,潺潺溪水从你身边流过,读出你的感受。 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农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那就让我们走进画中,听他们聊聊吧! ▲感悟情真 (1)理解“翁媪” “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一对年老的夫妻)。 (2)理解“吴音” 师相机讲解“吴音”:辛弃疾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在江西上饶,上饶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吴音”就是吴国的地方话。这老两口在用当地方言聊天呢。 (3)理解“相媚好” 边看图边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相机板书:相媚好) (二)提炼“醉”字,渐入词境。 引导学生感受“醉”之“陶醉”。(师:多么温馨、悠闲自在的生活!老两口怎能不感到满足和幸福呢!这儿的“醉”仅仅是喝酒后的“醉意”吗?它还指什么意思?(陶醉)这老两口为什么而陶醉了?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读着首词,其他同学联系上下文一边听一边想。 (5)交流 (6)指导朗读:这对老夫妇醉了、作者被眼前的村居生活陶醉了,我们读书的时候,是谁在陶醉? 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4、配乐朗读整首词。 四、生成画面,描述词境。 1、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户农家的生活画面。同学们默读这首词,把这些画面在心中理理顺。 2、交流看到的画面 师:我请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词,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象,你按顺序分别看到了什么画面。出示句式:我看到这样的画面 ,词中是这样写的' 。 ▲风景图 你先看到了什么画面?在这首词里是怎么写的?不看书,你能把这句话说一说吗? ▲相媚图 你接着看到了什么画面?老两口恩恩爱爱,这首词中是怎么写的? ▲三儿图 最后你会看到什么画面? 3、你看,我们用想画面、说画面的方法,就可以试着把整首词的内容给记住了。请同学们看着这幅插图,同桌之间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 4、交流。 5、景美,人更美,在你眼中这是什么样的村居生活? (和谐美满的村居生活 快乐的村居生活 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居生活) 五、简介作者,深悟词情 过渡:同学们把作者辛弃疾的感受都说出来了,这户人家住的虽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看到这一家幸福安宁的生活,其乐融融的场景,作者辛弃疾也深深陶醉了,创作了这首词。辛弃疾大家了解吗? 1、出示作者资料,介绍词人辛弃疾以及他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领会作者对农村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2、体会诗人情感:读完这段资料,我想你们一定明白了辛弃疾为什么如此陶醉。此刻,看着这安宁祥和、温馨和谐的村居生活,辛弃疾感慨万千,他会想什么呢? 3、齐诵全词(让我们把这份心声融入到我们的朗读中吧!) 4、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那惬意、悠闲、和谐的村居生活也一定记在我们心中了。我们来试着背一背这首词,能背的同学就尽量背,记不住的也可以看着书读。(出示画面师引背) 六、总结课堂,巩固延伸。 1、现在这村居生活和谐美好的画面就像这首词中的那条小溪缓缓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流淌永远——永远—— 2、出示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首词有感情地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结合词的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写下来。 板书设计: 清平乐 · 村居 ~~~茅檐~~~溪~~~青青草~~~(景美) ~~~相媚好~~~ (人和) ~~~无赖~~~ (情真) ~~~醉~~~ 借助多媒体教《村居》 篇10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并且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词,背诵古词。 2、通过反复吟诵古词,读懂古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词描写的景色,感受古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以及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词上阕从景到人的描写顺序,下阕从远及近的表达顺序的写法。 4、在诵读中,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诗词的情感,感受中国经典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吟诵古词,读懂词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词描写的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评价设计 1、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看预习单、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移情体验、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词句,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懂词的意思和意境;借助词中的诗眼和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通过反复吟诵古词,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经典诗词的情感,感受中国经典文化的魅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描写辛弃疾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及关于辛弃疾的小故事,制作课件。 2。搜集有关词的资料及课文插图 学生准备:按照预习单的要求预习,并且完成预习单。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词,感知秋色 (一)初读古词,感知词意 大家都预习了《清平乐·村居》,一定被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深深陶醉,让我们记住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你们一定想了解这位了不起的词人,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回到宋朝去看看词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出示课本图片),老师引入课题: 1、简要介绍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清平乐”是词牌,规定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村居”是题目概括了词的有关内容。(学生回忆我们还学过哪些古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清平乐六盘山》学生说出词牌和题目)。辛弃疾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作者一生始终关心恢复大业。他向往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这更加激发了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因此他创作了《清平乐村居》。 2、板书:《清平乐村居》 3、自由读诗,做到读正确。 4、检查能否读得正确流利。 重点指导: A、“清平乐”中乐读“yue”不读”le”“卧剥”的“剥”读“bao”不读“bo”。“锄”是翘舌音。 B、纠正“翁媪”的读音。 5、逐句默读古词,思考古词大意:每句词描写了什么景物,整首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不理解的词句用问号标出。 6、小组合作学习。每首诗由一位同学说说每词的大意,描写了哪些景物,对于疑难的地方全组同学交流。不能解决的疑难由小组长记录下来。 7、指导提示学生读好每句词的节奏,师范读并出示课件。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8、小组汇报交流不理解的生词,教师相机指导出示:茅檐:茅屋。醉里:酒后微醉。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时在江西上饶,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翁媪:老年夫妻。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顽皮。 9、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整体感知词意。教师小结,成新课堂上部分题目,当堂达标。 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古词,品味意境 师讲故事导入:低矮的茅屋前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边长着郁郁青青的小草。不知谁家一对老人正在用好听的吴地方的方言在亲密的交谈。大儿子在小溪东面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可爱的是顽皮的小儿子,正趴在溪头剥着莲蓬吃呢。 (二)诵读《清平乐村居》 1、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问:(1)你感受到了什么? (2)这句应该如何来读? 这句写出了简朴的乡间生活,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引导学生读出这种感受来。 3、师:请大家轻声朗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思考: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仅仅是酒让这老两口醉了吗?这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学生朗读,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诵读这一句。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读后交流,在图中,我们看到两位老人在聊天,那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展开想象,然后小组讨论一下。 4、学生交流了老两口聊天的内容, 学生汇报: a、老伴啊,今年我们的收成看样子是不错了,等到秋后,给大儿子把婚事办了吧,也了了我们的一翻心事。 B、小儿子不能老在家里玩,等过几天把他送学堂里读书吧。 C、老伴啊,你现在做的菜越来越好吃了。不知不觉我酒就喝多了。 5、师小结:大家讨论的很好,想象的也挺棒。这户人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是“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也过的和和睦睦,让人羡慕:翁媪之间是“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这对白发夫妻简直陶醉了。作者辛弃疾在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却一生始终关心恢复大业。他向往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此情此景不由的让这位一辈子征战沙场的词人一改激情豪放的创作风格,创作出了这首田园风格的词《清平乐村居》。 6、创设情境,感情诵读。 从这首词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农家生活的向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让我们一起满含激情的来读一读这首词。(播放古筝音乐,教师范读后)学生朗读,能背诵的同学试着背诵。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交流,你还知道辛弃疾的其他诗词吗?教师出示: 《破阵子》,序: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让我们把两首词放在一起读一读。同样是辛弃疾所作,在风格上是迥乎不同。 2、请再读这两首诗,体会两大诗人的不同心境。(对比朗读,感受诗人不同的心情带来的不同感受。) 3、拓展感悟:辛弃疾一生征战沙场,可惜抱负无法实现,在退隐上饶以后,看到了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以及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轻松和谐的画面。不由的写出了这首词,抒发了他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向往。 (四)练习设计 1、背诵古词。 2、继续搜集阅读辛弃疾的词,想一想他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五)板书设计 26清平乐村居 上阕环境 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下阕叙事 附预习单: 26、《清平乐村居》预习单 班级: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读写生字词练习。书写生字词语(用习字册),并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然后读正确。 二、读书练习。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三、思考 1、一边读词一边思考:这首词那些景色?想一想,在书上画一画。 2、请你也来搜集辛弃疾的词,写下来,读一读。 3、收集有关辛弃疾在什么情况下写得这首词,并读一读。 4、记下你的收获。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词”是五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的独特的文学形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词人、主题探索、融情诵读、激情延伸、对比诵读来完成教学。本课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文本的学习基础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的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课堂中将《清平乐村居》的学习置于文化的大的背景下,重在熏陶引领——引入文化因素,给学生以传统文化的.熏陶;重在渗透文学教育,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一扇浏览文学宝库的窗户, 让他们进入一个富有魅力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文学作品是有情感的,是有温度的,应设身处地的站在词人的角度,体味词人酸甜苦辣的生活,更好、更准地把握诗词韵感。 不足之处:对词人的情感理解上,不够到位,由于学生对辛弃疾的创作的背景了解的不深入,对词的情感感悟上还需加强。 使用建议: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迁移旧的知识来学习这种新见文体,是摆在课前的值得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想了好久,决定发挥教材优势,迁移原来学习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借助多媒体教《村居》 篇11【教材简析】 《清平乐 村居》是《清平乐 村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编排的,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一首田园小令,好似一幅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赏心悦目的感觉,抒发了词人对村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和劳动场景,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图景,二老融洽,孩子孝顺,老有所养,少有所事。在写景方面,作者把茅檐、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组合成一幅清新的画面,淳朴、自然;在写人方面,作者把一家老小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开篇以素描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悦,接着由远及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真活泼的神态。 词的上阕长短句相间,而下阕句式整齐,每句韵脚相同,节奏感强。词的上片开篇写景,构成了清新优美的农村环境,为人物出场作了巧妙的铺垫。紧接着描写了白发翁媪醉里欢容,谈笑相悦,其乐融融的温馨生活。词的下片描写老夫妇三个儿子的活动。 【学情分析】 此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生活阅历较浅,知识积累还不丰厚,因而不容易理解这首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的】 根据本教材特点及学生特点,我确立本课教学目标为: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4.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的熏陶。 【设计思路】 本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景,下片叙事。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悠闲美好的乡村家庭生活画卷。在教学时,教者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感知、感悟全词。真切地领会词的意境美、情感美。领会“醉”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能融入课文,感受村居生活的宁静祥和之美;理解“相媚好”,体会诗词意境。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辛弃疾的资料。 2、辅助本课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预设流程】 1.开门见山,了解宋词。 2.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3.精读课文,品悟词意。 4.赏读课文,体验词境。 5.吟唱课文,追溯词源。 6.拓展延伸,词韵袅袅。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了解宋词 1.师:板书 居 ,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家。同学看到家会想到什么? 居然之家,安居乐业 2.居住在这样的地方,说着这样的话?板书 吴音,想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作者当时被贬居住在江苏上饶,当地的方言就叫吴音,是一种温柔绵软,婉转动听的语言。大家对南方话有什么看法?或听到的南方话是怎么样的? 3.师板书“村居”。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想到了什么?(预设)(就是“农村人家”的意思)生:(清)高鼎古诗《村居》以及田园生活画面。师小结:同学们能联系生活浮想联翩,老师真佩服你们。但今天我们学习的“村居”不是诗,而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师板书“词”。和“诗”一样,“词”也是一种文学体裁。说白了,“词”就是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配乐而唱的诗,因先有乐,后有词,所以也称“曲子词”。《村居》就是这首词的题目,而为“村居”所配的乐曲是…师板书“清平乐”,师:谁来读一读?生读。师点拨乐的读音。“清平乐”也就是词牌名。词牌名很多,也很美,比如 “虞美人、 “满江红”等都属于词牌名。那么,认识了词,再让我们响亮地读一读这首词的全称吧!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生读:《清平乐 村居》。 4.师:了解了课题,接下来我们应该解决什么?生:作者。 师:你说得真好!谁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生:辛弃疾。师板书作者。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所查阅的关于作者的资料?生介绍,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词人。(播放画面) 师:接下来,我们将轻松地走入课文,去用心品读这首清词丽句。 二、初读课文,感知词韵 1.师:谁来展示读一读?生读,注意上下两片之间的停顿。请男女同学分别读上、下两片。生再齐读。师板书剥。读bao音是指去掉外皮或外壳。比如,去掉香蕉皮就叫剥香蕉;去掉大蒜皮则称为剥大蒜;去掉桔子皮就称为剥桔皮;去掉莲蓬的外皮就叫生:剥莲蓬。好,齐读。生齐读。生书写“剥”字。 2.师:这首词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读时两片之间要略有停顿。细心的小朋友们,我们从诗与词的外形上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生:诗句字数相同对仗工整,而词句字数或长或短,这是为了吟唱时和所配的曲调押韵。因此,词还有一个小名叫长短句。有趣吧? 3.师:再请生读课文,看着屏幕读。一生读。师强调“蓬”作为韵脚的读音,这是古诗词中和仄、押韵的需要。应该读蓬音。如:“小、草、好、媪;东、笼”。生齐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三、精读课文,品悟词意 感悟景美 (1)读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出示小溪图) (2)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你看到一条什么样的小溪? (3)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溪边的一棵小草,潺潺溪水从你身边流过,读出你的感受。 师:有谁读懂了别人没读懂的?生:茅檐低小就是茅屋低矮小巧。生:溪上青青草就是溪边绿草茵茵。 师:那么看着那一丛丛青翠的小草,你打算怎么读这句话?生读。 师:周围绿草茵茵,那么你知道小溪什么样吗?生说:清澈、潺潺、淙淙。 师:小溪里会有什么?生:有小鱼、莲花和莲叶,并散发着清香。 师:屋矮檐低,门前溪流潺潺,岸边碧草如茵,清水碧草相映生辉。这么美丽的居住环境多么令人陶醉啊!我们来读读整首词好吗?生齐读。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草色遥看近却无。 感悟情真 (1)理解“翁媪” “翁媪”分别是图上的哪位老人呢?看看画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一对年老的夫妻)。 (2)理解“相媚好” 边看图边想象,他们会聊些什么呢?听着他们聊天的内容,看着他们聊天的样子,你能体会出这里的“相媚好”是什么意思吗?(相机导出图片) (3)提炼“醉”字,渐入词境 引导学生感受“醉”之“陶醉”。(师:多么温馨、悠闲自在的生活!老两口怎能不感到满足和幸福呢!这儿的“醉”仅仅是喝酒后的“醉意”吗?它还指什么意思?(陶醉)这老两口为什么而陶醉了?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读着首词,其他同学联系上下文一边听一边想。 (4)指导朗读:这对老夫妇醉了、作者被眼前的村居生活陶醉了,我们读书的时候,是谁在陶醉? 让我们一起陶醉在村居的情景中。 师:谁还想说你读懂了什么?生:翁媪(一个老公公,一个老婆婆)。 师:现在,老师把两位老人家请出茅屋。你来对照画面,读词中的句子。生:“白发谁家翁媪。”师:齐读。生齐读。 师:我们看看这对老夫妻在做什么?生:在聊天。 师:怎样聊天?生:喝酒、带着醉意,醉就是带着醉意。师板书“醉”字。 师:请你读出文中的句子。生:醉里吴音相媚好。 师:播放词句:请齐读。 师:老夫妇不仅喝醉了,而且还被自己的幸福生活陶醉着。 师:“相媚好”是什么意思?生:相亲相爱亲亲热热的样子。师板书相媚好。 师:老两口操着吴音相媚好,那你知道他们在用当地方言聊什么吗?生自由想象答。师:说不定看着儿子大了想给儿子说房媳妇呢,也说不定在回忆自己年轻时谈恋爱说的悄悄话呢。补充: 师:孩子们长大成人已经能帮父母耕田持家,老两口喝点小酒,说说笑笑,享受着天伦之乐。多么温馨幸福的画面呀!虽然生活清贫,但一家五口其乐融融,沉醉其中,就连路过的作者也被深深陶醉。让我们也带着醉意,感受这醉人的生活画面吧!师引读“醉里吴音…”生齐读。 感悟人和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1)古诗词的语言和现代语言不一样。“豆”是庄稼,真正锄的应该是豆田里的杂草。(相机导出图片) (2)中儿是指——?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儿子怎样?怎么夸他们? (3)表达训练:如果用上“多么——多么 ——”.这个词,你会怎么夸? 小儿调皮可爱。 (1)品“亡赖” ①“亡”与现在的“无”同音同义,是古汉语的读法。 ②这句话中的“亡赖”在生活中听说过吗?你觉得文中的“亡赖”是什么意思?(导出小儿剥莲蓬图)具体表现在哪里?(卧)从“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 个顽皮的小儿子剥莲蓬时还会有哪些姿势?从剥莲蓬的姿势中可以体会到小儿 子怎么样?(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天真活泼 调皮可爱) ③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子,剥莲蓬时的表情、言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指导朗读:小儿那无拘无束 调皮可爱的样子实在让人喜欢,那就把我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四、赏读课文,体验词境 1.师:读着看着,看着想着,这首村居就是描写一家五口生活的画面。请默读,想象画面。生默读。 师:假如你就是作者,路过这座小山村,请问,首先你看到了什么画面?生:茅屋、小溪。师:书上是怎么写的?生读诗句。 3.师:哪一句或哪一字连起了整幅图?生:“溪”字。 师:仔细看书这三个“溪”字有什么不同?+ppt声音生说。师板书:溪上、溪东、溪头。 师:看到这几个表示地点的词,你想到什么?生:说明这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把周围的景物串连起来。 师:你真是个有想象力的孩子。三个“溪”字串成了词的脊梁。词人沿“溪”而行,周边的景物尽收眼底,心情陶陶然,脚步飘飘然。 4.师:如果此时,你与词人一道漫步溪边,看到这户人家老人在饮酒聊天,青年在辛勤耕作,小儿在卧剥莲蓬…说不定你也诗兴大发想吟词一首呢!请你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来点评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吧!生:温馨的村居。和谐的村居。无忧无虑的村居。充满亲情的村居。美好的村居。温情的村居。令人向往的村居。富有诗意的村居。清新秀丽的村居。和睦的村居… 师:村居生活多么安宁和谐!田园风光多么清新动人!用一个字来形容,村居生活怎么样?生:美!师板书“美”。 师:是啊,村居生活人美、景美、情更美。让我们吟出大词人对村居生活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吧!怎一个“醉”字了得。 《清平乐 村居》起!生读。 五、吟唱课文,追溯词源 六、拓展延伸,词韵袅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布置作业】 这首村居描绘的是一户农家的生活画面。同学们默读这首词,把这些画面在心中理理顺。看着这幅图画,用自己的话写一篇文章。 【教学反思】 《清平乐 村居》,作者将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媪、三儿这些人物景象巧妙地结合在一副画面里,赋予了这些乡村平常景物以新的意境,构成了淡雅、质朴的艺术境界,恰似一个美丽的桃花园,令人神往。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将这首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初步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在学生对全词大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我又引导学生深入读悟,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词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词中描述的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有趣。在感受到“趣”的时候,鼓励学生把这首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下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恰当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这首词的意境之美。 借助多媒体教《村居》 篇12预设目标: 1、教育学生要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2、展开丰富的想象,扩充古诗的内容,能口头作文,或是书面写作。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及诗歌(古诗、儿歌、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趣味拼图,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出示:柳树 太阳 房子 云朵 孩子 风筝 燕子 游戏:智力拼图 1.让学生点击鼠标,移动图片,将以上事物拼成一幅图画。 2.给这幅图取名。(例如:美丽的春天等) 3.你喜欢春天吗?能用一个词,或者一首歌,或是一首古诗,也可以是儿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吗? 二、学习《村居》 有一位诗人,他也和同学们一样,特别喜欢春天,于是,写了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想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当中,有谁的小脑瓜最聪明,能读懂读好这首诗。 1.出示《村居》:说说,看到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问的问题? 自学古诗,要求:读通古诗。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难记的字,在古诗中做上记号。 2.再读古诗,要求:能找出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并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景物?并相机学习相应的诗句。方式:学习小组合作,探讨。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所得。 指导朗读古诗。同学们把春天说得那么美丽,让老师听一听,你们朗读得是不是也非常得美。朗读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指名读——齐读)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并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朗读光用劲是不行的,还得读出自己的感受。】 3.朗读得真不错!有同学说,老师我觉得单是朗读还不能把自己心里的快乐给表达出来,我还想动动自己的小手、小腿,给这首古诗配上动作,你们愿意试一试吗?(自由活动——指名表演比赛读——评价) 【熟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最佳方法。让学生个别读、小组读、同桌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活动中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配上肢体语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在自己的头脑中能模模糊糊地创造出古诗所特有的意境。并且也适合低年级学生爱动的习惯。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之一。正确地使用评价,尤其是学生之间的评价是极为重要的。】 三、拓展《村居》 1.朗读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你觉得屏幕上的图画还可以添加上那些景物,可以使它变得更美?(绿绿的小草,各种颜色的花朵……) 3.擂台:今天老师想在这里摆一摆擂台,看看谁能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一下我们美丽的春天,你们有谁愿意试一试吗? 【将古诗和口头作文结合在一起,以学古诗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的。设计擂台赛,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勇气,另一方面也给优等生创造机会,将学生闪光的东西呈现出来。学习语文需要有动力,学习语文也需要有想象力。而这一切需要教师的给予学生发展的机会和时间。语文课,更要照顾好学生的情绪,设计不同层次的“智力游戏”,刺激学生的大脑,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去学习,更主动地去探索。】 四、课外作业: 1.朗读古诗比赛。 2.收集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进行交流。 3.合作给古诗配画。 借助多媒体教《村居》 篇1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介绍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板书: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初读,整体感知: 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 3、学生再练读。 4、指名读。 三、细读,理解词意: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 2、逐片讨论: ⑴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提示:檐、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⑶配乐朗读。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板书: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大儿 中儿 小儿 无赖 借助多媒体教《村居》 篇14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卷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该。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