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寻找理想》 |
范文 | 《寻找理想》(通用2篇) 《寻找理想》 篇1[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在了解文本思路的前提下筛选提取信息;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筛选提取信息的基本思路,学习写批注、写感想片段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追求集体的幸福和荣誉”的崇高理想。 [ 教学重难点 ] 1) 读懂文本,理解文中作者对有关理想的看法。 2) 使学生正确的理想,并产生为之终生奋斗的动力。 [ 教学难点 ] 读懂文本, 理解文中有关理想的看法。 [ 教学安排 ]两课时 [ 课前准备 ] (1)师生搜集有关作者巴金资料了解作者。教师搜集关于老人理想的资料整理制作课件备用。 (2)组织学生搜集了解当年10个学生给巴老写信的相关资料。 (3)组织学生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指导下反复研读课文,完成对课文每一部分的划分。 (4)本文是巴金应“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面对“金钱潮”产生困惑所发出的呼救而写的一封回信,文章用平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浅白而深刻的道理。也许我们在理想的确立上也存在困惑,阅读课文思考文章题目“寻找理想”是什么意思?作者希望孩子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交流所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 巴金“追寻理想”简历 巴金,少年时在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1923年赴上海读书毕业后,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1928年冬回国,主要作品有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东渡日本。1936年后,投身抗战,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当年10个学生给巴老写信的相关资料。 3.小结:从上述材料中,我们看到巴老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遭遇过挫折、打击和失败,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我想,凡是有志青年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巴老是怎样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呢?从他那里,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奋斗我们能获得怎样的启示呢? 二、理解文本 师:看课后练习第一题,在全文内容中,你最急于阅读的两个内容是哪两个? 生: (思考,小声说话,几个表达) 师: 较为趋同的想法是“我的理想”“我的追求” 两个内容,我们就从这两个内容的阅读开始。请看书,先读“我的理想”的段落。 生: (朗读课文) 师: 读“我的理想”,肯定是想知道巴老的理想是什么吧。读后,你有答案了吗? 生: 巴老的理想是“把个人的生命联系在群体的生命上面”。 生: 巴老的理想是“追求集体的幸福和繁荣”。 师: 大家不再举手了,是认可两个答案了吗? 生: (思考,交头接耳) 生: 第二个答案好。因为这一句话才是本段的中心句. 师: 这一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大家同意吗? 生: (看书,点头) 师: 点头不算完,要说说为什么这一句话才是本段的中心句? 生: 本段先分后总,先分说自己20、30年代和现在所表达过的理想,后总说一生的理想。 师: 说的好,回到答案上来,“集体”一词是什么意思,要诠释一下。能否在本段中找一个词来替代? 生: (在课文中找词语,惊喜地)人类。 师: 好。一起高声地将答案读一遍。 生: (高声朗读)追求人类的幸福和繁荣。 师: 大家知道了巴老的理想,还想知道巴老是怎样追求理想的。读“我的追求”段落,看看我们能获得什么? 生: (读第8段) 师: 做个游戏:选:选学生读某些句子,要求所读句子有一个集中的内容,其他同学听读,谈谈你对作者追求理想的过程有什么认识,行吗? 生: (读1-3句) 生: 作者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战胜了困惑和挫折。 生: (读4、5句) 生: 理想一直指引作者一心向前。 生: (读6-8句) 生: 晚年的作者仍然受理想的洗涤、鼓舞,为理想而奋斗。 师: 同学们说的好,这三句话完全可以概括出巴老一生追求理想的辉煌历程。 师: 读了以上两节内容,我们对巴老一生的崇高理想以及追求理想的辉煌历程有了了解,现在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想想,相互说说。 生: (交头接耳) 师: 让我们来看看名家是怎么看的。 《巴老著作光盘前言》 柯 灵 巴金老人刚刚在医院里渡过九十三岁的寿辰,国家有关党政领导和他的老朋友,对他作了亲切的慰问与祝贺。中国古代著名的诗圣甫,一生潦倒,曾经咏叹“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由来已久。巴老为文学尽瘁,为理想献身,如蚕作茧,蜡炬焚心,丝尽泪竭,甘之如饴,数十年如一日;而盛名高寿,集于一身,真可以说是稀有的人端。 巴老从来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猎取;文学的生命在于立诚,而不在于夸饰。我曾将巴老的生平归结为两个字:一个是“真”字,“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笃实坦荡,表里如一。 一个是“爱”字,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由,爱一切美好和崇高的事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把心交给读者。他像一个虔诚的宗教徒,奉待自己的信念,虽九死而不悔。 文章千古事“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词,不托飞驰之势, 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论文,有此一说。虽已不免陈言生锈,却也合乎事实。作家是时代的产儿,如果他真正忠于时代,忠于艺术,又推动了时代,推进了艺术,日月奋逝,文采流传,这就是所谓艺术永恒的秘密。 商海风涛,席地卷天,价值失衡,道义失重,老辈风范,五四传统,已如凤毛鳞角,越显得难能可贵了。上海图书馆新馆建立,借助于崭新的科学成果,将巴老的等身著作、音容笑貌制成光盘,使读者如相晤对,如亲謦亥,并得便于什袭珍藏,广为流传,垂之久远。这在我国出版文化事业中还是一个创举,意义深远,自不待言。敬抒衷曲,聊代前言,并志欣喜。 生: (读上文,若有思) 作业: 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下你对巴老一生的崇高理想以及追求理想的辉煌历程的看法,采用给巴老写信的方式,字数200左右。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谈到理想,不少同学也和10名写信少年一样有困惑。在上次课中,不少同学就表示对文中“我的迷惑”的内容感兴趣,我们来一起研读。 二、 研究探讨 师:巴老在寻找理想中有什么困惑?读出来了告诉大家。 生:(读书,思考) 师:有答案了吗? 生:是“理想究竟是什么?” 生:是“理想是不是虚空的东西?” 生:是“理想究竟在哪儿?” 师:这些都是巴老在寻找理想过程中的困惑。再读,说说产生这些困惑的原因是什么? 生:(读书,思考) 生:是“眼前五光十色的景象”。 师:“眼前五光十色的景象”怎么理解? 生: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师:注意: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有很多呀,文段中的“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指的是什么,要结合文段内容才能准确回答。 生:社会上的“向钱看”的不正之风。 师:巴老是这个意思吗?我来读一段话,大家想想怎么表述才准。(读第5段“这几十年来-----定风珠也会变成风信鸡”一段) 生:应加上“不择手段”。 生:还应加上“十分厉害”。 师:很细心。请完整表述写在边逢作为批注。 三、 课堂训练 师: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直采用筛选提取重要信息的方法解读文本,大家有所体会吧!下面做一个当堂练习: 【多媒体展示四】课堂练习:读“我的希望”(第9段),说说作者对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希望?(分条表述)。 生:(读文段,思考,在课堂练习本上做) 师:完成后就近讨论。 生:就近讨论,提出疑问。 师:我来读,同学们提取信息。读“亲爱的同学们----千万要珍惜你们宝贵的时间。” 生:希望青少年认识到青春的美丽与使命,懂得珍青春时光。 师:好啊!读“只要你们-----就永远不会迷途。” 生:希望青少年树立为集体为祖国奋斗的崇高理想,不迷途。 师:为集体为祖国奋斗的崇高理想,概括得好!读“理想不抛弃-----光辉之中。” 生:希望青少年苦心追求理想,不停止追求。 师:苦心,摘取文中重点词,好!读“不用害怕------就不会给黄金潮冲倒。” 生:希望青少年勇敢地、充满自信地追求理想,在黄金潮面前不动摇。 师:勇敢地、充满自信地分别从“不用害怕”、“不要看轻自己”中来,不动摇从“站得稳,顶得住”中来,太好了!在练习本上修改答案。 四、 教师小节及布置作业:理解探究第三题 《寻找理想》 篇2青年是人类的希望,也是我们祖国和人民的希望。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寻找理想》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欣赏。 《寻找理想》阅读原文: ①小朋友们,不瞒你们说,对着眼前五光十色的景象,就连我有时也感到迷惑不解了我要问,理想究竟是什么?难道它是虚无缥缈的东西?难道它是没有具体内容的空话?这几十年来我们哪一天中断过关于理想的宣传?那么传播黄金疫的病毒究竟来自何处、哪方?今天到处在揭发有人贩卖霉烂的食品,推销冒牌的假货,办无聊小报,印盗版书,做各种空头生意,为了带头致富,不惜损公肥私、祸国害人这些人,他们也谈理想,也讲豪言壮语,他们说一套,做另外一套对他们,理想不过是招牌、是装饰、是工具他们口里越是讲得天花乱坠,做的事情越是见不得人“向前看”一下子就变为“向钱看”,定风珠也会变成风信鸡在所谓“不正之风”刮得最厉害、是非难分、真假难辨的时候,我也曾几次疑惑地问自己:理想究竟在什么地方?它是不是已经被狂风巨浪吹打得无踪无影?我仿佛看见支流压倒了主流,它气势汹汹地滚滚向前然而即使在这个时候我也没有理由灰心绝望,因为理想明明还在我前面闪光 …… ②理想,是的,我又看见了理想我指的不是化妆品,不是空谈,也不是挂在人们嘴上的口头禅理想是那么鲜明,看得见,而且同我们血肉相连它是海洋,我好比一小滴水;它是大山,我不过一粒泥沙不管我多么渺小,从它那里我可以吸取无穷无尽的力量拜金主义的“洪流”不论如何泛滥,如何冲击,始终毁灭不了我的理想问题在于我们一定要顶得住我们要为自己的理想献身。 …… ③亲爱的同学们,我多么羡慕你们青春是无限地美丽,青年是人类的希望,也是我们祖国和人民的希望,这样一个信念,贯串着我的全部作品理想就在你们面前,未来属于你们千万要珍惜你们宝贵的时间只要你们把个人的命运同集体的命运连在一起,把人民和国家的位置放在个人之上,你们就永远不会“迷途”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不用害怕,不要看轻自己,你们绝不是孤独的!昂起头来,风再大,浪再高,只要你们站得稳,顶得住,就不会给黄金潮冲倒。 ④这就是一个81岁老人的来迟了的回答。 《寻找理想》阅读题目: 1.贯穿本文的是“_________”,本文何能找到自己的理想,并能坚持到底是针对什么而说的?从文中找出语句回答。 2.文章题目“寻找理想”是什么意思? 3.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怎样理解? 4.最后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5.你从选文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有没有“寻找理想”的愿望和经历?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寻找理想》阅读答案: 1.针对“不正之风”刮得厉害、是非难分、真假难辩的时候如而说的。 2.在“向钱看”的社会风气中,如何才能找准理想,不迷失方向,经受住种种挫折和考验,最终实现理想。 3.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的坚定信念作者终生对理想执着的追求,使他感觉理想是那么“鲜明”,“看得见”他视理想为生命,所以说是“血肉相连”。 4.结束语,呼应开头。 5.启示:理想从来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我们不停止追求,并不断奋斗,理想就一定会实现。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