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理 想 |
范文 | 理 想(通用15篇) 理 想 篇1导语 :这是著名诗人流沙河对理想的礼赞。诗人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优美的诗句讴歌了理想,激励我们为理想而奋斗。让我们把这首诗,牢牢记在心中;让我们时时高唱理想之歌。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是珍珠,一颗缀联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古,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与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依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地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身,/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果;/理想抽芽,揄扬必有浓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 想 篇2○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理 想 篇3流沙河 理想,多么诱人的字眼!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理想是什么?读了这首诗,你对理想的内涵也许会有新的理解。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研讨与练习 一 朗读这首诗,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探究下面的问题。 1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2诗人说:“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你同意这些说法吗?与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3你能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吗?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二 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方,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试模仿第一段也写几句。 三 举行一次朗诵比赛,比一比,看谁朗诵得最好。 读一读,写一写 蜕 饥寒 离乱 缀连 远行 倔强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窃 诅咒 浓阴 海天相吻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彩虹,经过与雷电激战之后才出现; 理想,经过与困难搏斗之后才诞生。 (谚语) 回首昨天,应该是问心无愧的; 面对今天,应该是倍加珍惜的; 展望明天,应该是信心百倍的。 (谚语) 理 想 篇4导语 :这是著名诗人流沙河对理想的礼赞。诗人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优美的诗句讴歌了理想,激励我们为理想而奋斗。让我们把这首诗,牢牢记在心中;让我们时时高唱理想之歌。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是珍珠,一颗缀联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古,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与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依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地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身,/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果;/理想抽芽,揄扬必有浓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 想 篇5罗源 [知识与技能] 1练习诗歌的朗诵。 2学习比喻、顶针、拟人修辞在诗歌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讨论,仿写,体会。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作者对理想的解释和对有理想的人的赞美。 2萌发树立远大理想的感觉。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预习,听写。 范读(听录音),齐读,一人一句开火车读,结尾齐读。 分析第一、二小节诗的含义、修辞。 第一小节: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运用了比喻、排比、顶针的修辞。顶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应该揭示其特点,并且举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 第1、2个比喻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 第4句中的“黎明”比喻什么? 第二小节:理想有时代性。 第12和34句之间为何是句号而不是分号? [作业 ]:模仿第一、二小节写8句诗,要运用三种修辞,内容自定。 听写改错。 第二课时: 齐读。 分析第三至第十二小节。 三: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历史的发展。 “历史的脊梁骨”如何理解? 四:理想的实现要经历多次的挫折和失败。 与《在山的那边》相同的诗句是哪些? 五:理想给人力量。 指出每一句写理想给人何种力量? 与34句含义相同的古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联系书后背诵篇目 六:理想是崇高的。 如何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七:有理想的人常感寂寞。 如何理解“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八: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不幸”指哪些? “大写的人”指什么样的人? 九:理想使人重新做人。 十:对理想要执著。 “玷污”和“被扒窃”如何理解? 十一: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 [作业 ]:做课程探究。 第三课时: 交流仿写的诗。 十二: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比喻的内涵。 结尾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与本诗结尾含义相同的《在山的那边》的诗句是哪些? 记忆附录中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讲课程探究。 [作业 ]:预习 作者邮箱: 理 想 篇6——我心中的梦 泰日中学 初三(4)班 执教:杨莉莉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各种形式来表现学生们的美好,使大家懂得树立的重要性。 2、同时联系实际,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明白为实现应不怕苦去努力奋斗拼搏的道理。 3、培养学生在公众面前表达自我的能力。 二、活动主题的说明: 1、活动针对初三部分学生在面临人生的转折点时,出现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对未来的迷茫),行为上的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消极的对待学业),设计了这堂课。 2、本堂课的特点是以小品的形式贯穿整个过程,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最后以学生签名留言结束。在轻松、上进的气氛中,使每位学生都有感悟,并通过留言加深印象。 3、本班学生尤其是男同学性格内向,不敢在公众面前讲话,所以,通过这次主题班会,给他们一次锻炼的机会。 三、活动准备: 1、布置作文:你的是什么?产生的原因?为实现你采取了哪些措施? 2、上述材料收集起来进行综合处理,选出有代表性的内容,编成小品等形式予以表现。 3、准备两首歌曲:一首表现对实现的渴望;一首表现为实现需奋斗拼搏。 4、准备一面写满同学的旗帜。 四、场景设计: 用各种彩带布置教室,使其充满轻松快乐的气氛。同学们座位围成山形,增加亲切感。 主持人:殷秋芬、孙俊(小品中的主角) 五、活动过程 : 殷:“——我心中的梦”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孙:(背着书包上场,嘴里唱着)最近比较烦、比较烦…… 殷:咦,孙俊,最近怎么老听你唱这几句?什么事让你这么烦? 孙:别提了。自从开学以来,整天被作业 包围着,快把我累死了。昨天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我的》又害我想了一晚。真搞不懂,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现在要它何用? 殷:你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一个人有了,也就有了奋斗的目标方向。当你独自走在漆黑的路上找不到出路时,就是一盏探路灯,为你指明方向。有了它,才会发愤图强、力争上游,与困难对抗。你听,同学们已在畅谈起他们的来了。 (同学们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有简单的几句话;有诗朗诵;有小品表演;有机器人灭火表演;有小组唱) 殷:歌声唱出了对美好的渴望。不过,要达到的彼岸,可得费一番功夫呢!(相声:《我的》) 殷:看了以上的节目,你有何感想? 孙:主持人,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李华的英语成绩那么好?因为他曾经对我提起过,他的是成为一名外交官。是驱使我们努力学习的动力。 殷:对啊,有,就有进步,有作为。 孙:其实,我也不是没有。不过,我的有时是教师,有时是医生,有时又是其他的…… 殷:在实现的道路上,并非是一帆风顺的。面对挑战,没有坚强的毅力,没有刻苦拼搏的精神,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下面这个小品也许就是你的镜子。 (张洁等人表演小品) 殷:相声和小品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反映了大家学习生活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孙:看了这些节目,我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有很多感触。 殷:我们还是先请张洁——小品中的主人公来说说吧! 张洁:小品中我所扮演的那位同学,是美好的,可在为实现的道路上,总是半途而废。应以扎实的知识为后盾。 周丽花:从小品中,可得到启示:做任何事都得细心。(其他话略) 方芳:相声给我的感触很深:的确,我也曾像程群那样为了自己的暗暗下决心:一定为了自己的脚踏实地的学习。但是,总会遇到许多挫折,而我总是逃避。通过相声,让我懂得了“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正意义。从现在起,我要化为行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面对挫折用意志战胜它,我相信我一定能实现。(其他同学的发言略) 殷:同学分析的真好!同学中存在着各种不良现象:作业 马虎,遇到难题就放弃,体育课上碰到长跑就纷纷想办法逃避。这些都表明大家怕吃苦。没有顽强的毅力、怕吃苦可是人生路上的大敌。 孙:人应该有坚定不移的。我们必须用十二分的努力去争取实现它。在这中间,挫折会像恶魔一样挡在你面前。我们要用顽强的坚韧精神去克服它。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最终达到我们心中的梦。为了表达这种想法,我想演唱一首《真心英雄》。同学们和我一起唱,好吗?(全体演唱) 殷:最后请班主任杨老师给大家做总结。(略) (同学在旗帜上留言鼓励自己。) 理 想 篇7青岛 郑卫国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的意义(1) {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的重大意义。 提示:a.使人积极乐观。b.使人斗志顽强。c.使人永远年青。d.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并为实现自己的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点 评 本教案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精神方面,着力将课文表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意识。在语文素养方面,抓住了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重在品味和赏析诗歌形象化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符合新课改的精神。阅读过程注重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易于接受;问题的设置,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前后贯通,相互照应,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得到鲜明的体现。本教案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与表达能力,且兼顾了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 的综合。 理 想 篇8流沙河课型:讲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能力目标:模仿课文的写法,写短小的诗句。 (仿写)情感目标:树立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教学重点:朗读训练,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教学难点:反复朗读这首诗歌,讨论、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方式:朗读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2、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 2、 正音、正字 蜕 饥寒 离乱 缀连 远行 倔强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窃 诅咒 浓阴 海天相吻 3、释词 寂寥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4、学生默读,感知课文内容: (1)理想究竟是什么? (2)理清文章脉络 (带领学生边读边理清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第2节,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第3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第4节,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 第6节, 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第7节,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第8节, 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第9节,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第10节,要把理想视为生命。第11节,正反对比,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探究此诗脉络) 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2、3两节 “理想的历史意义”;4、5、6、7节 “理想的人格意义”;8、9、10、11节 “理想的人生意义”。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四、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从哪可以看出来? ( 学生默读后小组讨论,回答,互相补充) 要点: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五、作业: 抄写字词 完成学探诊第六课1-8题 第2课时一、语段赏析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文章的主题? ( 同学自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代表回答。 不求一致,重点是赏析语言。) 二、语言运用 1、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2 、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三、质疑和交流:1、 学生质疑,互相交流。教师积极引导,生生互动。 2、 谈谈学习本课受到的启发。 言之成理即可。 3、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四、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五、作业:1、完成学探诊第六课10-15。 2、仿写练习: 例句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板书设计: 理想(流沙河)脉络: 总----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分----2、3两节 “理想的历史意义”; 4、5、6、7节 “理想的人格意义”; 8、9、10、11节 “理想的人生意义”。 总----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教学反思:初一学生读这首诗,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他自己的人生体验,另一方面也需要联系一些典型事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强调朗读的重要性,要多读,多理解基础上的有感情的朗读。 理 想 篇9○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的重大意义。 提示:a.使人积极乐观。b.使人斗志顽强。c.使人永远年青。d.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并为实现自己的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点 评 本教案突出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人文精神方面,着力将课文表现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意识。在语文素养方面,抓住了诗歌教学的主要特点,重在品味和赏析诗歌形象化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方面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符合新课改的精神。阅读过程注重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易于接受;问题的设置,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前后贯通,相互照应,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得到鲜明的体现。本教案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注重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与表达能力,且兼顾了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 的综合。 理 想 篇10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2、了解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细致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感受等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学生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冬去春又来,又是一年春柳绿。看,蓝天上那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嬉戏,引动许多的人仰望天空。每逢这个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到他放入空中的风筝。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刘老师,继续学习22课《理想的风筝》。 二.交待学习任务: 复习: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身残志坚;乐观幽默。 这节课进一步体会刘老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这理想的风筝又是什么? 板书:22 理想的风筝? 刘老师 ? 三、学习第三件事(表现刘老师热爱、关心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 出示:轻声朗读5—6,抓住刘老师言行神态去体会他是个怎样的人? “极好”(讲课的老师,听课的学生)(男.女.分读) 关心学生: (1)他便静静……微仰着头……细细的听…… (学生读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谈体会或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2)他就吃了一惊的瞪大眼睛,关切……细声“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补助点头。 (3)课文从两个角度写了刘老师对同学的提问。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学,面对老师的鼓励与关爱,内心会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更深切的看见这可敬的刘老师。 (4)喜欢哪种情况就读哪种情况。 (5)投影:(老师边说边投影) ①这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你们读读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受呢?) ②填写: (提问同学的、关心同学的)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想起来,(关心鼓励同学的样子)依旧那么清晰、亲切。 过渡:刘老师的课及对学生的态度,虽然事隔三十年,却使我已经……亲切(生齐读)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四、学习第四件事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想:作者主要回忆了那两个情景? 把打动你的情景读读,想想这情景为什么打动你。 (1)放风筝 (2)故意撒手……(对命运的抗争,对困难的挑战,他觉得自豪、幸福. 生命的力量是什么?(生命的态度、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过渡: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时我深深感动。…… 五、处理11、12自然段: 1、想想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2、结合全文想:这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3、为我们放飞一架架理想的风筝的刘老师又是怎样一个人? (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六、总结 我们认识了一位可爱、可敬的刘老师。让我们也和作者一样带着对刘老师无限的爱戴与思念。其读最后一段。 结尾: 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躺在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但我坚信我的刘老师他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柱,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向人们展示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讲课 热爱工作 听讲 22、理想的风筝 放风筝 热爱生活 追拐 理 想 篇11教学目标 一、知识 1、了解人类追求社会理想的过程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产生; 2、理解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 3、运用相关知识把实现崇高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 二、能力 1、培养学生从具体事例和材料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寻找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创设价值取向情境,通过设问和学生参与,感受作为一个青年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社会理想; 2、教师提供相关素材,出示背景资料,探讨人类追求社会理想的过程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产生; 3、引入讨论: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如何才能实现?从而发现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 回忆旧知识 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指人生的奋斗目标 2、理想的分类 ①按性质分: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 ②按内容分: 社会理想、道德理想 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社会理想──最根本、主要作用、基础、归宿 ③按奋斗的时间分:远大理想与具体理想 3、我们通常所说:“青年人应该有理想”是指什么?──是指具有科学、崇高的社会理想 思考:作为一个青年人,你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导入新课: 启发事例之一: 出示图片:(学生辨认)马丁·路德·金 介绍生平: 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著名黑人领袖,1929年1月15日出生于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15岁时,金以优异成绩进入摩尔豪斯学院攻读社会学,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使它登上了“自由世界”盟主的交椅,可国内黑人却在经济和政治上受到歧视与压迫。为争取社会平等与正义,金立志作一名牧师,于是先后就读于克拉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于1955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到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基督教教堂作牧师。 马丁·路德·金积极参加和领导了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运动。1955年12月,蒙哥马利市警察当局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为由,逮捕了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金遂同几位黑人积极分子组织起“蒙哥马利市政改进协会”,号召全市近5万名黑人对公共汽车公司进行长达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斗争胜利,从而揭开了持续10余年的民权运动的序幕,也使金锻炼成民权运动的领袖。 1963年8月23日,金率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为全美国的黑人争取人权。他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渴望黑人获得平等和自由,引起巨大的反响。 马丁·路德·金一生坎坷不平,曾多次被捕或遭行刺;他也赢得了很高的赞誉,1964年,金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金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的洛林汽车旅馆中被人暗杀,终年39岁。他的遇刺触发了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巨大风暴,在全美及全世界引起了极大反响。美国政府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为“全国纪念日”。从1987年起金的诞辰被定为联合国纪念日之一。 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演讲稿(节选)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奋起,实现其立国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一个非正义和压迫的热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会改造成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小女儿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皮肤的颜色,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 …… 启发事例之二: 出示图片:(学生辨认)纳尔逊·曼德拉 辨认提示:音乐声起──《光辉岁月》(beyond乐队)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它生命里仿佛带点唏嘘/ 黑色剪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 年月把拥有变作失去/疲倦的双眼带着希望/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 可否不分肤色的界线/愿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 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是因他没有分开每种色彩/ 年月把拥有变作失去/疲倦的双眼带着希望/ 介绍生平: 纳尔逊·曼德拉(1918—现在),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部落酋长家庭。获法学学士学位。1952年至1956年在约翰内斯堡当开业律师。曼德拉自幼性格刚强,崇敬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长子而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 曼德拉1944年参加主张非暴力斗争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全国副主席。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为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的禁令。1961年,他领导罢工运动,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国”;此后转入地下武装斗争,被任命为非国大领导的军事组织“民族之矛”的总司令。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为无期徒刑。 在狱中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未改变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 1991年7月当选非国大主席。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同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作出的贡献。 谈一谈: 1、作为一个青年人,你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2、你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用词组概括) 教师归纳: 那将是一个没有饥馑、没有战乱、没有强权的社会。 介绍“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也叫乌托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前出现的带有空想性质的社会主义学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而出现。最早见于16世纪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所著《乌托邦》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康帕内拉的《太阳城》。19世纪初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开始显露,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而盛行。以法国的圣西门、傅利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主要代表。 他们尖锐批评资本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种种弊病进行分析,力图找出资本主义罪恶的根源;提出了未来社会的一些积极主张和设想,首次将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产体系提出,论证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组织和劳动生产率将优越于资本主义;并预见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特点,如消灭城乡对立,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国家的消亡及妇女解放等。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不能阐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本质,未能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找不到能成为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它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是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介绍“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和继承其科学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科学性不仅在于他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而且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总结了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与验证。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在于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就是要使自己从资本主义奴役下解放出来,彻底埋葬雇佣劳动制度;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条件,就是要使自己获得彻底解放,必须消灭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阶级差别,消灭产生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一般目的即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 回忆:人类社会演进的历史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其初级阶段) 教师提问:共产主义社会什么样? 一、物质产品、精神财富极为丰富,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 二、生产资料的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 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四、三大差别彻底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 五、阶级彻底消灭,政党、国家最终自行消亡 教师归纳: 所以说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最高理想,是人类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国际歌》音乐声起──出示歌词)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板书: 7-3-2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1、人类对理想的追求 (1)古人追求的社会理想 (2)共产主义理想的产生 (3)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最科学的理想 想一想: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如何才能实现? 回忆:量变质变辩证关系 教师归纳: 要重视量的积累──即首先实现共同理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回忆:三步走战略 背景资料: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邓小平提出的设想,大会确定了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分析:小康→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 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努力奋斗,特别是经过九十年代以来的加速发展,到1995年,我国经济提前实现原定XX年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到XX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XX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的xx大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XX年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党的xx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全面规划──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党中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基于对国情、民情的深刻洞察而作出的重大部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在达到新的高度。 板书: 2、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1)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 (2)共同理想的实现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课后作业: 请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憧憬三十年后的祖国面貌,设想一下那时的你在做什么。(一千字左右) 理 想 篇12一、班会目的: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最初的梦想,一个远大的梦想。尤其是年轻的一代,更应该激扬青春,为自己的理想不懈奋斗。但是在现实的中学生活中,很多同学却迷茫了,迷失了自己。探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了前进的目标,失去了学习乃至个人成长方面的动力。通过开展此次班会,旨在帮助大家托起梦想,为自己的未来绘制一幅理想蓝图,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同时增进班级同学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二、活动意义: 通过此次班会的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理想对于自己人生的重要性,进而寻找到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三、班会形式: 综合型(讨论与艺术表演相结合) 四、活动前准备: 1、班级同学讨论,结合同学们的实际问题,初步拟定班会主题。 2、班级干部讨论商定,确定班会主题,即青春、理想、奋斗。 3、围绕已定的主题,动员大家积极参与进来,搜集资料。制备幻灯片,下载制作视频等。 4、做好策划,落实好时间地点等活动前准备工作。 五、活动过程(歌曲《梦想缤纷》上课前在教室播放,渲染气氛) 主持人开场白 甲: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有了理想,人生才会有奋斗的目标,才会有前进的方向。 乙: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理应心中有理想并能为实现理想而奋斗拼搏。尤其是我们高一的学生,高中毕业后我们将面临人生观的又一次重大选择。在这关键的时刻,我们就更需要从现在起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甲: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过好人生的“选择关”,我们特地举行了这次“青春、理想、奋斗”主题班会,以引导同学们确立奋斗目标,并树立发扬拼搏精神实现理想的信念。 环节一:剪辑10多所大学图片 通过投影剪辑10多所大学图片,引起同学的共呜,每个人从跨入高中的第一天起,或许都有最初的梦想——考上理想的大学。 环节二:《三个泥水匠的故事》 通过主持人带来的《三个泥水匠的故事》,让同学们意识到梦想的重要性。 环节三:学生小品表演:《梦醒时分》 同学们通过小品表演,及主人翁的觉醒,明白任何理想都不能通过白日梦成真,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呢?我有一个理想,今天我们的演讲将把未来照亮! 环节四:学生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除了以上精彩的演讲,还必须来点实际的,在实际行动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四人说唱《我们的精彩》给出了答案。 环节五:学生四人说唱《我们的精彩》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像今天所说的这样,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加油! 环节六:手语舞《怒放的生命》,表演者:全班同学 歌词进取向上,给人以力量,手语舞让人分享到每一份成功背后都需要努力付出,由衷地感受到了一种向上的希望和对生命的热爱。 环节七:背景音乐——《最初的梦想》 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心形小卡纸,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理想,并收集起来挂在学生一起手工制作的理想之树上 环节八:总结发言 1、班主任发言 2、学生代表发言 3、实习老师作总结发言 环节九:全体同学演唱《明天会更好》 激扬青春,放飞梦想!为自己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理 想 篇13在你的心目中,你认为什么是理想的阶梯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理想的阶梯》阅读题目及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理想的阶梯》阅读原文①青年最爱谈理想,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 ②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③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刻苦奋斗。 ④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许多科学家、文艺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天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巴尔扎克用如痴如狂的拼劲,每天奋笔疾书十六七个小时,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 ⑤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人生七十古来稀,三分之一要睡去,再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三十几年,一万多天。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可是,有人甚至从未想过遮挽一下时光呢。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⑥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高尔基从小饱尝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血泪的鞭笞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Ww W.x kB 1.c Om ⑦奋斗,是改变现实的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让我们在通往理想的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有删改) 《理想的阶梯》阅读题目16.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其作用是 。(4分) 17.第⑤段划线句采用 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 。(4分) 18.本文围绕中心论点 ,告诉我们,想要实现理想,应该做到:(1) ;(2) ;(3) 。(8分) 19.下列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例举各种现象,指出缺乏奋斗是青年的通病,旨在引出论点。 B.第③段通过马克思的事例,揭示了理想与奋斗之间的辩证关系 C.第⑥段表明理想能激发人奋发向上的前提是必须有艰苦的环境。 D.上文所例举的三个事例与第①段形成照应关系,所以缺一不可。 20.下列荀况的这段话可作为第 段的论据,理由是 。(3分)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理想的阶梯》阅读答案16.(2+2分)反问 强调人生的成就都是靠珍惜时间创造出来的,证明了“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一分论点。 17.(2+2分)引用论证 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希望人们能珍惜时间。 18.(8分)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刻苦勤奋 珍惜时间 迎难而上(抄原句扣1分) 19.(3分)C 20.(1+2分)第③段 这段话的核心要义是“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有所成就”,与第③段的“刻苦勤奋”是相一致的。 以上是第一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理想的阶梯》阅读题目及答案,欢迎进行学习参考! 理 想 篇14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进一步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掌握识字的方法。 2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和小伙伴都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 初步树立自己的理想。 3、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学重点:体会课题的含义,初步树立自己的理想。教学难点: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至六自然段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趣揭题。春天到了,同学们最近到过北区金水湖公园吗?看到哪些户外活动?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放风筝)你见过什么样的风筝?(例举各种各样的风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风筝相关的新课文: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预习检测。1、新课字、词检测。(提出难写的字,指导写“翩、竖、薇、舞”等。 读词,指名读、开火车读。)2、本文的作者是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这篇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我和小伙伴在放风筝)(三)图文结合,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1、指名逐段按序朗读课文,其它同学认真听,看你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又能发现什么漏洞?(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师根据评点情况,板书生字并正音。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师:回顾了课文,那文中提到了哪几种风筝?分别是谁扎的?生思考汇报,师板书,填入相应内容:(做成表格,七行三列) 谁 放什么风筝 理想 我 水兵帽 水兵 小薇薇 蝴蝶 昆虫学家 二喜 瓦片 当建筑大师 双胞胎 双体花瓶 …… 根子 竖琴 音乐家 芳芳 她自己 还没确定自己的理想 5、看课文插图,找出相对应的风筝。6、为什么他们放飞的风筝不一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从文中找一句话来回答。)7、他们各自的理想分别是什么?(填入上表)8、小伙伴们按照自己的理想,扎出了各种各样的风筝,放飞到蓝天中。整篇课文都在写风筝,可课题却为什么叫“理想的翅膀”呢?(因为这些风筝代表着“我们”的理想,它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而让“我们”的理想飞上天空,越飞越高的风筝,就是“我们”理想的翅膀。)9、让我们带着这份憧憬齐读最后一段。小结:小朋友们都在放飞着自己理想的翅膀,他们从小都树立了自己的理想,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这些小朋友们一样,树立自己美好的理想,展开理想的翅膀去天空中飞翔。(四)课堂检测1、文中哪一句话可概括第三至第六自然段的意思?(“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理想的翅膀。”)2、根据文意填空:文中的我放飞了__________风筝,因为我长大了相当__________。小薇薇的巧手做的是__________风筝,因为她想像她爸爸一样,当个__________。未来的__________二喜放飞了__________风筝。那__________风筝是双胞胎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最棒的要数__________根子的__________风筝了。最有意思的是__________的风筝,她的理想太多,直到现在也没有决定长大干什么,所以只好放飞__________风筝,到天上去想。(五)拓展延伸1、理想展现,仿写句子:你们的理想多姿多样,都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呢?现在咱们就一起来听听吧!例:我想放飞__________的风筝,因为我爱__________,我长大了相当一名__________。2、要想让象征自己理想的风筝越飞越高,现在应该怎样做呢?(小组讨论)(要想实现理想,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从现在开始,就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理想。)(六)布置作业理想名言积累。1、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2、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3、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了。 ——雨果4、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理 想 篇15第11课 放飞理想 知识点:创作故事连环画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金山画王创作故事连环画。 2、对所学金山画王的绘画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二、教学重点: 创作故事连环画 三、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新课。 1、欣赏教材中《龟兔赛跑》连环画。讲一讲《龟兔赛跑》的故事。 2、学生进行连环画的创作。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主题,然后发挥想像,创作故事连环画。 3、学习外部图片的输入方法。 4、学生自由进行创作练习。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讲解。 5、学生创作完成以后进行展览和讲评。比一比谁的故事最形象,最精彩。 6、大显身手 创作《刻舟求剑》寓言故事连环画。 7、聪明驿站 (1)学习金山画王中图片的输出方法。 (2)了解“暗房”的。 8、你知道吗 了解图片的不同格式。 9、课堂小结。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