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南州六月荔枝丹公开课教案
范文

南州六月荔枝丹公开课教案(精选2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公开课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知识。

  掌握以引用古诗文为主的说明方法。

  整体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能力目标:

  筛选信息,把握基本特征。

  选择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品味生动、精确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作者敢于质疑,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

  形成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二、学习重点

  1、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技法。

  2、引用古诗文的作用。

  3、合理、严谨的说明顺序。

  三、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归纳

  四、学法指导

  把握特征,梳理文脉。

  筛选信息,质疑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荔枝知之甚少,缺乏直观感性认识,更谈不上深层次的体悟。以本为本乃是破解难题的根本途径。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南州六月荔枝丹

  贾祖璋

  (二)出示目标

  1、掌握荔枝的形态及内部特征

  2、分析引用古诗文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4、品味缜密准确的语言

  投影显示上述目标,学生齐读目标

  (三)出示学法

  筛选信息,抓住特征;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拓展提升。

  (四)研讨目标

  第一、解决第一个问题

  投影显示目标: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荔枝的基本特征?

  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勾画与荔枝特征有关的语词。讨论,小组展示:

  1、外部:外壳(粗糙);颜色(深红或紫色);形状(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大小(直径三到四厘米);重量(十余克到二十余克)

  2、内部:膜(白、轻、薄、艳);肉(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核(长圆形,表面光滑而色棕褐,无核)

  3、生长:花期(二月初到四月初);产地(我国);古籍记载;习性(喜温暖)

  生小结:从外部到内部,再到生长情况等方面介绍荔枝,具体、生动、准确。

  第二,解决第二个问题

  投影显示目标:

  1、本文运用哪些方法进行说明?

  2、最突出、最典型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分析其作用。

  回顾旧知:初中学过几种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子、举数字、打比方(比喻)列图表、分类别、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等。

  要求:浏览课文,就第一个小问题进行讨论。小组交流意见,形成本组结论:

  展示:

  举例子:20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所得,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

  举数字: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荔枝大小通常直径三到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

  打比方:心脏形,有细长如指形的“龙牙”,有圆小如珠的“珍珠”。

  接下来就第二个小问题进行研讨:

  扫读文本,自主学习,思考。将用得最多或者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找出来。

  明确:引用古诗文

  要求:学生将文中引用的古诗文勾画出来,小组推荐代表有感情地朗读。

  小组讨论:引用这些古诗文有什么作用?

  展示: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结构特点。

  “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成片荔枝树林的景色。

  “南州六月荔枝丹”——荔枝的产地、成熟期、颜色。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膜的轻、薄、艳。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不耐贮藏、运输。

  要求:再读文本,分析引用古诗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提醒:注意标题,开头,中间,结尾。

  组内争议,组间交流。

  展示:

  以诗句为题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引起阅读兴趣。

  开头引用白居易的文章,概括介绍以前对荔枝的总体印象,引发质疑。

  中间部分针对荔枝的几个特征(外壳、颜色、膜、不耐贮藏、习性)引用诗文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说明。

  结尾引用苏东坡的诗句点出荔枝的发展前景。

  师小结:引用古诗文,使文章的语言丰富多彩。文章富于文学性、趣味性。体现科学小品文艺性的特点。同时,文中引用古诗文也使得文章的结构脉络异常清晰:总——分——总

  第三、解决第三个问题

  投影显示目标: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

  要求:浏览课文,回顾第一个大问题,讨论。

  明确:先说果实,后说花期、产地、古籍记载、习性,是先主后次。就果实来说先外部后内部,是从外到内,由表及里。

  师小结:抓住荔枝的基本特征,整体上从主到次。具体到果实上,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尽管材料多却组织得井然有序,详略得当,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第四、解决第四个问题

  投影显示目标:品味精确的语言。

  学生浏览课文,找出用词精确的语句加以解释。

  展示:

  大多数是深红或紫色……也有淡红色的,又有黄荔,淡红色而略带淡红。

  荔枝大小通常直径三到四厘米。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

  师小结:语言的精确性体现了科学小品的科学性、严谨性。准确地介绍了荔枝的基本特征。

  (五)自主互动

  再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自主交流解决。

  问题组:本文还有那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互动展示:作诠释,引用史料。

  (六)探究拓展

  投影显示:请同学们写一段有关荔枝的文字,把文中引用的古诗文连缀起来。比一比,看谁写的又快又好!

  (七)课堂总结

  投影显示: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特别是引用古诗文按照从主到次,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顺序,准确、生动地介绍了荔枝的基本特征。体现了科学性与文艺性相结合的文体特点。让我们多角度、全方位了解了荔枝的科学知识,受益匪浅!

  (八)布置作业

  投影显示:介绍一种你最喜爱的水果,突出引用的说明方法。

南州六月荔枝丹公开课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2.以引用为重点,学习用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3.从课文引用的材料中,在思想认识上受到一定的启发教育

  4.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5.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

  本文的结构方式。

  教学难点:

  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释题导入: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此题内涵丰富: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六月(公历七月);鲜果的色彩丹,绚丽如丹。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二、作者简介:

  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

  三、通读课文,注意字词:

  字词正音:

  缯zēnɡ:古代丝织品的通称

  瓤ránɡ:瓤子醴lǐ:甜酒囊nánɡ:口袋

  酪l&agra一ve;o:用-乳-汁制成的半凝固状食品

  勃bó:烟起貌莆pú:福建莆田县

  词语补释:

  龟裂jūnli&egra一ve;:呈现许多裂纹。(龟甲ɡuījiá)

  幅员:领土面积。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劳民伤财: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使动用法)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不了了之:把问题放在一边,就算了事。了:完成。了(第二个):了结、结束。

  逼真:⑴极象真的;⑵真切。

  绚丽:灿烂美丽。

  渣滓:⑴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⑵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

  造化:⑴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⑵福气、运气。

  四、指导自读:

  1、结合注释阅读全文,标出读不准音的、不懂意思的、难写的字词,查词典解决,做到能读、会写、懂意思;

  2、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细读课文,弄清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特色,对文章有进一步的理解;

  3、写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4、划出课文中引用的部分,思考它们的表达作用;

  5、提出疑问。

  五、编写全文提纲,弄清顺序,理解脉络:

  通过这个结构提纲,使学生明确:《南州六月荔枝丹》介绍荔枝这种水果的生态特点,因此从生理特性写起,写到它的生活习性,并且以生理特性为主,生活习性为次,这是文章总的说明顺序。写荔枝的生理特性,主要是写果实的特点,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由表到里,即从外部形态写到内部结构,一层一层,从外壳一直写到内核,条理非常清楚。

  第10段说明荔枝的花,在分段处理上有一些分歧,如课文的练习,把它归入内部结构,这显然是不恰当的。因而有的就把主体部分分为“果、花、产地、习性”四大段,这种分法可以参考。

  (列提纲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要充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提出问题:

  背诵(或抄录)。《荔枝图序》全文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一团一团一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批把,壳如红缮,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提问:白居易写荔枝,从树形、树叶到花、壳、实、味等等,写得比较全面,而课文的第1段为什么只引用了其中“壳如红缯,膜如紫绢,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四句?

  引文是为写作目的和说明内容服务的,引用哪些文句,必须有所选择。第1段里所引4句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这篇文章所要说明的重点。这一段把自己幼时对荔枝干的认识同白居易对荔枝的描写进行对比,通过比较提出问题,为下面进行具体说明开了路。这篇说明文的开头同《景泰蓝的制作》不一样,不是用平实、简洁的语言而是写得比较生动,这就是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二、研读课文:

  1、本文在介绍荔枝时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的?那部分是作者介绍的重点?

  果实(重点)

  2、作者在介绍果实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外部形态 -- 内部结构

  好处:符合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规律,便于读者理解。

  3、作者对荔枝外部特征的介绍是从那几方面介绍的?

  4、看书第二段,作者是用哪个词来描写荔枝外壳的? “粗糙”。

  5、那么,什么叫做“粗糙”?

  不光滑,不精细。

  6、用“粗糙”这个词来描述荔枝是否准确?

  准确(不准确)

  7、想一想比如草莓、核桃、卢柑、猕猴桃等果实的表面能否用“粗糙”这个词来形容?

  可以。

  8、大家说,只用“粗糙”这一个词能否把荔枝的外壳说清楚?换句话说你头脑中出现了荔枝的模样了吗?

  没有。

  9、这只是初看荔枝时对荔枝外壳总的认识。你们看看为了把荔枝和其它果实区别开来,作者抓住荔枝的那些特征来介绍的?采用了什么方法?

  特征--龟裂片、片峰。

  方法--下定义、打比方

  10、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准确、形象、简明。

  11、荔枝的外壳已经说清楚了,作者为什么又在最后补充了一句话?

  更准确、更令人信服、不片面、不绝对。

  12、由此可见要说清楚一个事物至少要具备几个条件?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有一定的说明方法。准确简明的语言

  13、为什么一定强调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主要、最本质的方面。只有把握了事物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特征往往是呈多方面的,从不同角度看特征不止一个这就要根据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进行重点说明,以便是读者对被说明事物有个深入、细致、全面的了解。

  14、从这个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作者是从不同方面来写荔枝的外部特征的,这里有没有不是荔枝的外部特征的地方?重量。

  15、既然不是外部特征,可为什么又在这里出现了呢?

  因为同种事物重的个头肯定也大,写重量是为了说荔枝的大小,因此也是必用到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6、在写荔枝颜色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这句话说的是否准确?为什么?

  准确。有了限制词:成熟、大多数、或,使荔枝的颜色具有普遍性。使说明语言准确的方法之一是-----加限定词,使其具有普遍性。

  17、根据上面所讲的阅读第四段文字,在介绍荔枝形状时哪些词语不能少?为什么?

  “或”、“通常”、“有的”、“显隐随品种而不同”。修饰限定作用.

  18、明白了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和说明语言的准确运用,现在我们来实践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手里的卢柑,尽量用准确的语言介绍卢柑的“外部形态”。(学生活动)

  19、为了使说明事物更准确起见,还可以借助一些资料。下面是百科全书上一段关于柑果的介绍。

  柑果:又称橙果。浆果的一种类型。外果皮坚韧革质,中果皮疏松髓质,有纤维束布其间,干燥果皮内的“桔格”就是这些纤维束。内果皮膜质分为若干室,室内充满含汁的长形丝状细胞,是原来子房内的表皮一毛一发育而成的。这是果实的食用分,如柑、橙、桔、柚等的果实。

  20、这段文字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介绍的?

  外--内(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

  21、本文在介绍荔枝的内部构造时是怎样介绍的?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22、荔枝的内部构造是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写,这部分介绍在结构上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贮藏”不应放在这个结构里。那么它应放在哪合适?有关资料。

  荔枝花————10

  有关内容

  栽培史、产地——11

  古代荔枝谱 ——12

  习性、生长北限—13

  23、有关内容有这麽多,是不是随便放一个位置就行?应把它放在哪?

  不行。放在“栽培史、产地”处。

  24、可见,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前面说的三个条件外,还应该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查阅有关资料。

  三、小结: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要查阅有关资料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