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
范文 |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精选3篇)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篇1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首歌词,由蒋荫棠创作。讲述的是西汉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间克服种种困难,顽强不屈的故事。歌词取材于历史故事,歌颂了苏武不辱使命,气节坚定的可贵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能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苏武受到的苦难,产生对苏武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苏武身体和心理上所收到的苦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播放歌曲《苏武牧羊》,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对苏武的了解。(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人。汉天汉元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没有成功,又把他迁到北海边牧羊。苏武19年不肯屈服。汉始元六年才被遣回朝。)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旄”、“茄”的读音要读准。“匈”字的写法不要丢掉一竖。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理清文章的思路。 讲述的是西汉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间克服种种困难,顽强不屈的故事。歌词取材于历史故事,歌颂了苏武不辱使命,气节坚定的可贵品质。 从结构上讲,本课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在北海边经受的身体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坚定的态度。 (2)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心灵上受到的残酷的折磨和他坚贞不屈的态度。 四、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自由读文,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动,哪些内容让你崇敬?边读边做批注。 2、汇报交流。 3、读第一小节。 (1)、理解“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毡”指的是什么? (2)、找到一处对比。“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3)、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身临其境”为基础,首先使学生感觉到苏武经受的折磨是常人所难以忍受的,再了解此时苏武的坚定态度,学生才能产生对苏武的崇敬之情。 (4)、想象一下,苏武还会遭受哪些折磨? 4、读第二小节。 (1)、理解“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是什么修辞方法?(对比) (2)、“匈奴”是什么意思? (3)、产生对苏武的敬意。有感情地读,感受苏武所遭受的心里的折磨。 5、讨论: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小练笔: 根据所了解的资料,写一写苏武的故事,想象一下他回来时的情景。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给课文加小标题。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教学准备 歌曲伴奏带、录音机,投影仪,学生搜集的材料,挂图,视频材料(《汉武大帝》中李陵去北海劝解苏武段)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欣赏歌曲《苏武牧羊》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板书课题:苏武牧羊) 二、预习检查,初读课文 1.学生分小组在课前预习基础上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 (1)字 ①会认的字:匈、(单)、郎、刑、玷、污、窖、毡、羔、昭 ②会写的字:匈、奴、臣、郎、污、羔、忠、贞 要求:读准字音;会写的字,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下下紧凑,下面稍大;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的宽窄。 (2)词 匈奴单于旌节旷无人烟 2.想想课文主要说了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苏武是怎样的一个人?把描写苏武言行的句子找出来细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体会苏武的品格。 2.结合自己找出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的理解。(把找出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指导点拨)重点句子、词语的指导: (1)“我身为汉朝使者,让我投降,就是玷污了我的使命,绝对办不到。” (在言语上感悟苏武维护民族尊严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2)渴了,就用手接着从门缝里飘落进来的雪花止渴,饿了,就撕下身上的羊皮毡片充饥。 (在行动上感悟苏武为守节而表现的贫贱不能移的民族气节和坚强的意志) (3)苏武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的使臣,念念不忘没有完成的使命,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带着旌节返回到故乡。 (在情感上感悟苏武热爱自己的国家,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 3.拟小标题,理清脉络 本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下面请同学们给文章的情节添加小标题,以此把握文章的脉络。 (1)学生各自提出自己概括的小标题。 (2)全班进行讨论筛选,评选出最佳小标题。 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参考小标题: 1.互派使者,释放使臣。 2.出使匈奴,祸及汉使。 3.含雪吞毡,矢志不渝。 4.北海牧羊,忠贞如一。 5.汉匈和好,请还苏武。 6.历尽艰难,发白归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让学生讲《苏武牧羊》的故事。让学生思考苏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苏武牧羊》。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文讲的是汉朝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作者是怎样写这个人物的呢? (以顺叙为主,按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二、明确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 2.体会苏武身上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 三、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1.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2.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学生讨论: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对单于劝降和北海牧羊的生活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两部分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而苏武始终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4.学生仔细研读单于劝降苏武这部分内容。 (1)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学生分别总结苏武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分组讨论、探究、总结) 四、学生总结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1.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2.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前面的总结中已经谈及) 3.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 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3.学生讨论、分析、总结。 (1)张胜投降。 (2)苏武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4.教师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忠贞不二。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 5.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了苏武的性格特征,我们为这样一个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动。同时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详略得当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 五、课后作业(任选一项) 1.搜集一些外交官(古今中外皆可)的资料,为他们写一篇小传,要求兼顾历史真实性和文学性,可适当运用《苏武牧羊》里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字数在600字以上。 2.“假如我是苏武” 假如你是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匈奴有骄横的单于,你的一个部下参与了匈奴亲王的谋反,身为汉使的你会怎么做?你会怎样处理这种复杂的外交局面? 苏武牧羊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苏武受到的苦难,产生对苏武的崇敬之情。 2.能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3.认识3个生字,学会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味词句,使学生真切体会苏武威武不屈的精神。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入 今天我们进入《苏武牧羊》的学习,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你查找的关于苏武的资料和信息。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排除读音障碍; 2.理解难度词语; 3.读准音词,再读全篇。 三、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的苏武在北海边经受的身体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坚定的态度。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心灵上受到的残酷的折磨和他坚贞不屈的态度。 四、整体朗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请大家自读课文,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苏武十九年的牧羊生活呢? (苦、艰难、生不如死等相关词语) 二、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苏武生活的穷困与愁苦,你对他的处境有怎样的感受? 三、苏武的哪些经历让你感到心酸?找出来并谈一谈你的体会。 相机指导:相机引导 1.“雪地又冰天”雪落地而不化,可见天气已经寒冷,而又结冰,可见天气(十分寒冷),而牧羊又在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我们学过《第一场雪》,文中提到,西。。。,可见天气(特别寒冷)。在这样的天气里,就是锦帽貂裘,也难以抵抗寒风的侵袭呀,可是我们的苏武,那个并没有料知自己会被扣押的苏武,他穿着什么呀?难以御寒的布衫,他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九年,228个月,6935天,别说一天,每一秒都是痛苦的煎熬!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心酸。 2.这“难中难”仅仅是雪地与冰天,也就罢了,苏武又随时面临着什么的威胁?一个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渴了只能吃雪,饿了只能吞毡,这么冷的天,如果能喝上一口热水,对于苏武来说,过分吗?这么冷的天,吃上一口娘做的家常饭,过分吗?悲,我们的苏武,只能吃冰冷的雪,冰冷的雪,怎能帮助他御寒?我们的苏武,他只能吃难以下咽入肚后难以消化的毛毡!这根本不能称做食物的东西,怎能帮助他御寒?同学们,苏武只是一个普通人啊,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啊,而不是一块没有知觉的石头,他的感觉并不迟钝,这一切,怎能不让我们感到心酸? 四、想象一下,历尽难中难,他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屈服了吗? 1.这就是苏武,一个怎样的苏武? (虽然历尽了……,但是他却一心想着……;虽然历尽了……,但是他却一心想着……) 五、身处异乡的苏武,当听到匈奴吹着的音乐,会想些什么? 那是不能与母亲相见的愁苦,这愁苦整整十九年。这十九年里,没人知道,苏武的头发已如娘亲一样雪白。那是与妻子不能相见的愁苦,这愁苦整整十九年。尽管思亲如此愁苦,但我们的苏武却任……(生接读) 六、加上了一个“任”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再加上一个任字,可见这时的情景,虽然苏武的处境让我们感到心酸,但他的精神却让我们感到敬佩。 七、带着心酸,怀着敬佩,让我们伴着音乐,读一读全篇课文。 八、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九、板书设计 苏武牧羊 穷苦 坚贞不屈 (心酸) (敬佩)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