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 |
范文 |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通用15篇)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 篇1教学目的 阅读目标 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了解序言的写作体例。 情意目标 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 点拔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媒体设计 1. 拟采用图片和文字投影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2. 有条件可在课前播放有关介绍达尔文的影视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投影 达尔文头像 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进化论之门。 二.解题: 1.板书课题 投影 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1)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3)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序言。 (4)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3.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请一位学生读浅释1,教师补充。 投影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 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骏马征服 《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摘自《辞海》(1999年版) 投影: 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通常指生物办的进货理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得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摘自《辞海》(1999年版)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A.速读课文 a.画出文中结论性的语句; b.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B.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位同学回答; C.教师板书并明确。 整理成书的过程(1) 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3) 内容过简的原因(3) 物种由演变而来(4) 基本观点 介绍研究的方法(5) (4—7) 家养变异的作用(6) 强调观点的正确(7) (解说:通过速读,整体感知文章并初步筛选出文章的关键句及主要观点;通过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全文;通过简洁的段意概括,意在培养学生提炼观点、准确表达的语用能力。)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1)请一位学生说出其所画的关键句,而后集体加以确认。 明确:什么是关键句?有哪些类型?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为: A、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 如:第1段“……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2段“……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 第4段“……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 如:第4段“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总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5段“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这个过渡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 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C、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层次。 如:第4段、第6段、第7段都反复说“生物的各,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2)如何筛选关键句? 明确: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3.欣赏品味 思考: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学生讨论,圈点。 明确: 第1段,从“远航”(1831年)到“现在”,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几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2段,“华莱斯先生……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并结合注释4,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3段,指出本书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虚的精神。 第4段,“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5段,“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7段,“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板书:长期考察,实事求是,谦虚审慎,决不轻率,亲身实践,不避缺陷,毫不动摇。 4.课堂训练 印发以下材料(或投影),课堂讨论完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982年,英国伊丽莎白皇家学院的科学家加德纳提出了一种新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a),鸟类和哺乳动物并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b)的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起源于共的祖先—“哺乳鸟”。这一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是2.25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出来的,因而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比爬行动物更接近。与众不同的是,加德纳提出这一学说时,并不像以往的动物进化研究者那样主要依据古代动物的化石资料,而是依据对不同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比较。 画横线的句子中,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各是什么? 1.认为(a) 2.认为(b) 提示:本题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回答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从本质上说,就是理解关键句的含义,把握两种不同学术见解。要正确回答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可以借助句子结构分析。画线句子是复杂单句,作为谓语“认为”所认定的内容是“鸟类和哺乳动物并不像伎观点所认为的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哺乳鸟’。”“认为(a)”所认定的内容包括“不像”、“而是”两个侧面,也就是从否定和肯定这两个角度说的。“认为(b)”所认定的内容正好是“认为(a)”所否定的内容。可见“认为(b)”所认定的是“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 5.课堂小结 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求得知识,以丰富自己,不断完善看书的知识结构。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而且通过对作者说明性导言的阅读,使我们在整体感到遗憾知文章内容和思路的基础上,学会了如何发现关键语句,懂得了正确理解关键语句对理解文章的作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阅读实践。 四.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 2.《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请加以思考。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片段。 附:课堂板书设计 : 整理成书的过程(1) 长期考察 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实事求是 (1—3) 内容过简的说明(3) 谦逊审慎 物种由演变而来(4) 决不轻率 基本观点 介绍研究的方法(5) 亲身实践 (4—7) 家养变异的作用(6) 不避缺陷 强调观点的正确(7) 毫不动摇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 篇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及筛选关键语句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辨析绪论与序言。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他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两者的内容一定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3:解释下列词语 琐屑: 。 审慎: 。 趋向: 。 札记: 。 二、研习课文 1.通读全文和注释。 (1)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 (2)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2、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语句。 解说:1、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 。 2、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3、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4、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5、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5-9节,找出各段的关键句。 二、研读课文 1、 第5段的关键句是-----------?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6、(1)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2) 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7、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物种起源》绪论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二、研习课文 第二题 1.解说: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1)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 2)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3)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 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4)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整理成书的过程(1) 第一部分: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4) 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3) 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4) 第二部分(5--9)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3、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明确:“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总结: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整理成书的经过”,表现达尔文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4、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促使达尔文提前出版《物种起源》的两个原因是:一是尽管研究工作将近结束。但全部 成尚需更多时间,而自己渐感体力不支(主观方面);二是因为华莱斯通过独立研究 了几乎和达尔文一样的结论,达尔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客观方面)。 总结: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表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精神。 5、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内容过简的原因) 作者还提到,“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本书所述及的,仅仅是我得到的一般结 论”可以从这些语句中看到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 第二课时 研习课文 1、 第5段的关键句是-----------? 明确: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同一层次、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桃花与梅花同属蔷薇科,家猫与东北虎同属猫科,人与金丝猴同属灵长目。 生物胚胎间的关系: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差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古生物学的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明确: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明确:“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在科学研究上决不轻率、精益求精的精神。 6、(1)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2) 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明确:这两句话举了两个事例,来否定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 7、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明确:a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 篇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琐屑、审慎、变异、遗传、趋向、札记、付印、断言”等词语。 2.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能力目标 1.筛选文章主要观点、概括要点,整体把握文意,感受科技说明文严密的逻辑性。 2.揣摩语言,体会科技说明文语言的简明性。 德育目标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谦虚审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正确认识文章的科技内容。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说明性文字阅读的兴趣。 ●教学方法 1.讨论点拨法。课堂教学以讨论为主,但因本文专业性强,学习不太容易,教师酌情给予点拨引导。 2.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设计,利用电视画面、图片激发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氛围。 3.换位阅读法。教师虚拟情境,为纪念达尔文诞生190周年,出版社决定出版《物种起源》中文译本,要求学生根据本文提供的材料为本书写一篇序言。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阅读课文,逐段概括大意,筛选关键信息,理清行文脉络,整体把握文意;仔细品读课文,学习作者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家一定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物种起源》导言。 二、解题 1.提问:请同学们谈谈什么是导言? 明确:“导言”即“绪论”也称“引言”,是学术论著或一篇文章开头的话。一般说明全书的主旨和内容及有关问题等,作出介绍、说明。这篇课文是科学论著的导言,以介绍研究和写作经历,说明发表原因,以表明自己的著作言必有据,没有妄下结论;然后说明自己研究的思路,阐述立论的根据,点出主要观点。并扼要介绍了《物种起源》一书的内容和联系。 2.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多媒体出示图片和文字投影(情境创设),文字书写“纪念达尔文诞生190周年大会”,作为会场背景;投示出达尔文的画像,激发学生进入角色。 投影文字书写:“190年前,上帝按照特定的目的创造万物”的物种不变论像个幽灵盘旋在欧洲大陆的上空,愚弄着芸芸众生。就在这时候——18XX年,英国一个医生的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当时谁也没过分注意的小生命——达尔文。但正是他,在1859年发表了举世震惊的《物种起源》,敲响了“物种不变”的丧钟,确立了被马克思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明”之一的生物进化论。今天,我们隆重集会,纪念他的190周年诞辰,纪念这位生物进化论学说的创始人。 我们该向他学习什么呢?相信同学们读了他的《物种起源》导言后会明白的。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画出文中结论性的语句,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阅读全文后讨论、互相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两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更正。 解说:通过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并初步筛选出文章的关键句;通过讨论交流,整体把握全文;通过简洁的段意概括,筛选关键语句准确表达。 四、具体研习课文1~7段,筛选关键语句 1.出示投影,阅读1~3段,回答问题。 (1)第1段文中的“那时候”指_____________年,“现在”指_____________年,“这个问题”指____________。 明确:1831 1859 物种起源问题 (2)从第一段文字看,达尔文的科学研究经过了_____________个阶段,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四 出洋考察阶段、撰写札记阶段、充实札记阶段、继续探讨阶段 (3)作者介绍研究“物种起源”问题及写作《物种起源》一书的经过,目的何在?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 b.告诉读者出洋考察给自己很深的印象,才引发对问题的研究。 c.让读者了解“导言”的写作要求,必须介绍写作经过。 d.使读者知道书中的结论不是自己“轻率”得出的,而是经过严肃认真的研究。 明确:d;作者从“远航”到“现在”,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20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的严谨、审慎态度,长期刻苦钻研——对真理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4)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明确:“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5)提问:第二段有哪两个方面说明《物种起源》要早日发表? 明确:一从主观方面说:《物种起源》作为进化论的绪论部分的研究工作“将近结束”;进化论的全部研究计划的完成需要更多岁月,由于体弱多病,要早日出版。二是从客观方面说:华莱斯写了关于生物进化的论文,迫使达尔文早日发表自己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 (6)第2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 2.请同学们速读4~7段,画出关键句。 提示:突出地体现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的结构特点的句子是关键句。 从内容上看,中心句是关键句,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 从结构上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 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这是作者着力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同时也显示脉络层次。 根据提示明确: 第4段的关键句:“……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第5段:“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第4、6、7段都反复说:“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这是总结进化论学说的基本观点) 五、欣赏、品味1~7段 提问:这篇文章1~7段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即关键语句,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的文字。 学生思考,并自由发言,集体交流。 学生甲:第1段的关键语句,从“远航”(1831)到“现在”(1859年),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及对真理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2段的关键句有“华莱斯先生,他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们完全相同”(这是指英国的自然科学家,1858年他写了一篇关于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的科学论文寄给达尔文。达尔文于当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华莱斯的论文同时在林奈学会的杂志上发表)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生乙:第3段的关键句有指出书本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逊的精神。 第4段关键句有:“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做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学生丙:第5段关键句有:“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6段关键句有“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生丁:第7段,关键句有“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长期考察 实事求是 谦逊审慎 决不轻率 亲自实践 不避缺陷 毫不动摇 教师总结: 从文字的表层意义的阐明深入到文字的深层含义的探究,从了解伟大的科学家的基本观点、理论深入到追求他的精神世界,人格魅力,可以看到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这是值得我们青少年借鉴、学习的地方。 六、多媒体播放简介有关达尔文创作《物种起源》的经过的片断,及简介《物种起源》的意义 了解、明确:关于生物界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由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科学基础,对以后生物学上的成就和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达尔文通过环球考察,搜集了大量有关动植物演变和发展的科学资料,指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也就是遗传、变异和选择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认为生物经常发生的细微的不定变异,通过累代的选择作用,适者生存,并逐渐累积有利的变异发展成新种。不适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就被淘汰。他总结了用人工选择方法获得家畜和农作物新品种的实验成果,进一步论证了自然选择学说。进化论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给形而上学、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的打击,在推动现代生物学的进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达尔文学说给予很高的评价,说《物种起源》是划时代的著作。 七、课堂小结 课文1~3段介绍《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并且作了一些札记”,为写成此书作好了准备,再经过两年的研究、充实,才于1844年“写成了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从这里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严谨审慎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同时说明促成本书出版的原因及本书的性质、存在的缺陷以及今后的打算。从而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研究和理论著作的实事求是和严肃审慎的态度。 八、布置作业 找出本文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哪几段。筛选作者阐明的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两个主要观点,及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意义及获得的认识的关键语句。 写好演讲稿:我为《物种起源》写导言。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 篇4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2.初步了解“序言”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能力目标: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德育目标: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 准确把握信息,筛选关键语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 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 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播放视频:达尔文与《进化论》) 二、解题: 1.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1)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我们学习。 (3)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4)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3.关于“导言”。 导言即绪论。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三、检查预习 由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根据情况肯定、纠正和补充达尔文的科学事迹。 达尔文学说是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由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一书奠定科学基础,以后为生物学上的成就加以论证和发展。达尔文通过环球考察,搜集了大量有关动植物演变和发展的科学资料,指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即遗传、变异与选择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认为生物发生的微细的不定变异,通过累代的选择作用,适者生存,并逐渐累积有利的变异发展成新种。不适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就被淘汰。他总结了用人工选择方法获得家畜和农作物新品种的实验成果,进一步论证了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学说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给形而上学、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打击,在推动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达尔文的学说给予很高评价。(播放视频: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四、研习课文 1.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和注释。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 (2)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明确: (1)本文需要注意的词语。 琐屑:细小而繁多。 审慎:周密而谨慎。 趋向:①动词,朝着某个方向发展;②名词,事物发展的动向。 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 探讨:研究讨论。 传布:广泛散布。(也可以放到第二课时课首检查用) (2)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位同学回答; 教师板书并明确。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一、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筛选关键语句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句子,它集中地体现了文章的意旨,表示文章的思路,连缀文章的结构。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集中体现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明主要事理的语句。从结构来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度句显示出文章的层次推进。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也是关键句。 二、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完成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1)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A. 物种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 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2)辨析选择题,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以下三种看法由幻灯片打出。) ① 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 “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 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3)按要求筛选文中语句。 ①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 ②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义。 ③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 教师要明确: 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的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作者的两点认识: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三、根据课文中提供的信息,口头对达尔文作一个整体的评价。 引导:第一段的关键语句,从“远航”(1831)到“现在”(1859年),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及对真理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二段的关键句有“华莱斯先生,他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们完全相同”(这是指英国的自然科学家,1858年他写了一篇关于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的科学论文寄给达尔文。达尔文于当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华莱斯的论文同时在林奈学会的杂志上发表)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三段的关键句有指出书本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逊的精神。 第四段关键句有:“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五段关键句有:“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六段关键句有“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七段,关键句有“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概括: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板书。 1.长期考察 2.实事求是 3.谦逊审慎 4.决不轻率 5.亲身实践 6.不避缺陷 7.毫不动摇。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而且通过对作者说明性导言的阅读,学会了如何发现关键语句,懂得了正确理解关键语句对理解文章的作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阅读实践。 五、布置作业 1.《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请加以思考。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 篇5 教学目的  1. 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 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二、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  1.   点拔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三、 媒体设计  1.   拟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2.   有条件可在课前播放有关介绍达尔文的影视片。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筛选重要信息 一、 导语 设计  (将书打开到插图——达尔文头像)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进化论之门二.解题:  1. 板书课题      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1)  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  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3)  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序言》。  (4)  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 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也可暂时不讲,留待概括课文内容说用) 3. 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请一位学生读浅释1,教师补充。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 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 《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摘自《辞海》(1999年版)      [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得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摘自《辞海》(1999年版)  三.研习课文  1.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A.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教师再用幻灯片打出本文需要注意的词语。       琐屑:细小而繁多。审慎:周密而谨慎。趋向:①动词,朝着某个方向发展;②名词,事物发展的动向。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探讨:研究讨论。传布:广泛散布。(也可以放到第二课时课首检查用)  a.画出文中结论性的语句;  b.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B.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位同学回答;  C.教师板书并明确。                          整理成书的过程(1)      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3)                内容过简的原因(3)                              物种由演变而来(4)       基本观点       介绍研究的方法(5)      (4—7)      家养变异的作用(6)                           强调观点的正确(7)  (解说:通过速读,整体感知文章并初步筛选出文章的关键句及主要观点;通过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全文;通过简洁的段意概括,意在培养学生提炼观点、准确表达的语用能力。) (又:可以联系“导言”体裁谈内容) 2. 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完成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1).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A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本题把课后练习一换了一个说法,训练学生对作者观点的把握能力。(请学生参看P14补白)     (2)辨析选择题,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职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以下三种看法由幻灯片打出。) ① 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 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 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 (3)完成课后练习二的筛选要求。教师要明确—-     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的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作者的两点认识: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练习三 四、 作业 : 1、 第5段“因此”中“此”、第6段“理由”、第7段“这些关系”指什么? 2、 完成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 教学步骤 : 一、 检查作业 情况。 1、 词语解释 2、 代词指代内容(上课时作业 1) (1)第五段开头的“因此”指代什么内容?       明确:指代第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本题旨在训练学生对有关信息的全面把握能力,思考时必须联系上下文,还要对文中相关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并能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输出。 (2)第六段开头,“根据上述理由”具体指什么理由?     明确:第五、第六两段都是针对“家养变异”的问题来说的。作者把这一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原因应是“家养变异”对于研究物种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这样的合理谁想后,我们就可以把“家养变异的意义”作为本题的答案了。说完整了应是:家养变异可以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3)用幻灯片或电视屏幕打出下面几句话和相应问题(括号中的答案可以随讨论进程显示)。     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     “这些关系”指的是(某种生物和邻种)的关系,它决定着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 解答本题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某种生物和邻种分布状态的强烈反差在句中是次要信息。而“某种生物和邻种”才是重要信息,它们构成了决定地球每一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的关系。  二、教师介绍长句的知识及分析长句的方法。     首先完成练习4。练习4训练学生对长句中信息的总体把握和辨析,答案是2、3、4、5,而1、6在原句中找不到相关的信息点。 长句容量大,信息丰富,也显得庄重,适用于详尽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阐述道理,多用于书面语,特别是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 分析长句时,首先要注意寻找主干(主、谓、宾),剔除枝叶(定、状、补)或分清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偏正、并列、转折等),以达到对句子大意的把握;其次要注意“枝叶”在句中的作用,它们往往在程序、时间、范围、条件、数量、位置等方面对句子主干进行限制,从而使长句严密而周到,很多时候,“枝叶”在句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去掉它们会使句意大变。 三、从文中选出几个长句,分别运用找主干法和划分层次法进行分析。 1.        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在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明确:这句话共有三个分句,①、②两个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复句;第②个分句是个偏正关系短语,中心词是“关系”,它做第③个分句“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的主语。 2.        如果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明确:这是一个长单句,虽然有关联词语“如果”,但它所领起的内容二一直到“归因 于外界的条件”,在句中做主语。 3.        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明确:这是一个复句,第一层在“根据”后边,是转折关系,第二层在“仍然”前边是假设关系。‘     教师归纳:用这两种方法,主要是从主体上把握句意,而对句中细微之处的分析则必须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表意功能。     四、学生依照练习四、五中的句子分析,再从文中找出类似的长句(屏幕随同显示),从信息筛选、挖掘的角度进行讨论分析,过程如下: 1.        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引导学生筛选出相应的词语。  ①写作前三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搜集整理、研究。 ②搜集过程中的关键:耐心、全面(各种)。③说明了估计的谨慎:也许、一些。 2.        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审人,还是不可避免的。     提问;作者既然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为什么还会有错误出现?     学生回答后归纳:句中“力求”二字不可忽视,它对后文起了限制作用,是“极力追求”的意思,它在句中一直修饰到“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所以,会有错误出现。 3.        又如格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化,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用幻灯打出对本句的四种理解,选择正确的一项: A.以槲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解释的。 B. 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柳寄生就是一个例证。 C. 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以及它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植物的槲寄生的构造和相互关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 在研究槲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它和其他生物的关系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正确答案:B项。解答本题需要把各选项的信息与原文中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辨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A项中“又难以解释的”在原句中找不到对应点,原句主要意思是“仅仅以……来解释……,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C项与原文的不同是把原文中的“或”变成了顿号,这一改意思大变,“或”表示选择关系,用在本句中和“仅仅”相联系,表示只选其中心,而顿号表示并列关系,用在本句中表示三个方面不可分割,那就与原意大相径庭了。D项的错误与A项同样,而程度又甚于A项,就更不对了。 4.        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但这是这里所不能办到的。     提问:本句中“事实”与“证据”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一个?     明确:不能。因为事实是指一般的感性材料,而“证据”是指材料中足以反映事物本质的例子,两个词联用,体现了作者的周密。     提问:“叙述”和“比较”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一个?     明确:不能。“叙述”能使人了解得比较全面、具体,但还不能表现本质;“比较”能使人鉴别感性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以掌握事物的本质,体现了作者的严谨。 5.        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提问:把本句中“线索”一词换成“证据”会有什么不同效果?     明确:因为本句中有“还不够完备”的话,所以作者只说“提供线索”,说明作者是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换成“证据”,句意就变成了可以提供带规律性、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这句话也能鲜明地体现出作者的严谨、周密。     另一方面,作者在这句话中又用“一切”“最”两个词语表现了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 五、 归纳本课所学内容。      这节课,我们主要针对文章中的一些长句作了相应的训练,理解长句,不能简单停留在懂得大意了,而应深入挖掘句中关键词语的丰富信息,还要注意一些修饰性词语如“必须”、“最”、“应该”、“可能”等,对于关键词语在程度、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作用。   六.布置作业 :     1、《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请加以思考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片段 [1]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 篇6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2.初步了解“序言”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能力目标: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德育目标: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 准确把握信息,筛选关键语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 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 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播放视频:达尔文与《进化论》) 二、解题: 1.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1)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我们学习。 (3)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4)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3.关于“导言”。 导言即绪论。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三、检查预习 由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根据情况肯定、纠正和补充达尔文的科学事迹。 达尔文学说是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由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一书奠定科学基础,以后为生物学上的成就加以论证和发展。达尔文通过环球考察,搜集了大量有关动植物演变和发展的科学资料,指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即遗传、变异与选择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认为生物发生的微细的不定变异,通过累代的选择作用,适者生存,并逐渐累积有利的变异发展成新种。不适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就被淘汰。他总结了用人工选择方法获得家畜和农作物新品种的实验成果,进一步论证了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学说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给形而上学、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打击,在推动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达尔文的学说给予很高评价。(播放视频: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四、研习课文 1.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和注释。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 (2)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明确: (1)本文需要注意的词语。 琐屑:细小而繁多。 审慎:周密而谨慎。 趋向:①动词,朝着某个方向发展;②名词,事物发展的动向。 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 探讨:研究讨论。 传布:广泛散布。(也可以放到第二课时课首检查用) (2)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位同学回答; 教师板书并明确。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一、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筛选关键语句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句子,它集中地体现了文章的意旨,表示文章的思路,连缀文章的结构。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集中体现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明主要事理的语句。从结构来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度句显示出文章的层次推进。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也是关键句。 二、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完成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1)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A. 物种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 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2)辨析选择题,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以下三种看法由幻灯片打出。) ① 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 “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 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3)按要求筛选文中语句。 ①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 ②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义。 ③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 教师要明确: 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的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作者的两点认识: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三、根据课文中提供的信息,口头对达尔文作一个整体的评价。 引导:第一段的关键语句,从“远航”(1831)到“现在”(1859年),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及对真理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二段的关键句有“华莱斯先生,他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们完全相同”(这是指英国的自然科学家,1858年他写了一篇关于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的科学论文寄给达尔文。达尔文于当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华莱斯的论文同时在林奈学会的杂志上发表)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三段的关键句有指出书本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逊的精神。 第四段关键句有:“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五段关键句有:“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六段关键句有“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七段,关键句有“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概括: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板书。 1.长期考察 2.实事求是 3.谦逊审慎 4.决不轻率 5.亲身实践 6.不避缺陷 7.毫不动摇。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而且通过对作者说明性导言的阅读,学会了如何发现关键语句,懂得了正确理解关键语句对理解文章的作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阅读实践。 五、布置作业 1.《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请加以思考。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 篇7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2.初步了解“序言”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能力目标: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德育目标: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 准确把握信息,筛选关键语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 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 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播放视频:达尔文与《进化论》) 二、解题: 1.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1)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我们学习。 (3)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4)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3.关于“导言”。 导言即绪论。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三、检查预习 由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根据情况肯定、纠正和补充达尔文的科学事迹。 达尔文学说是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由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一书奠定科学基础,以后为生物学上的成就加以论证和发展。达尔文通过环球考察,搜集了大量有关动植物演变和发展的科学资料,指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即遗传、变异与选择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认为生物发生的微细的不定变异,通过累代的选择作用,适者生存,并逐渐累积有利的变异发展成新种。不适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就被淘汰。他总结了用人工选择方法获得家畜和农作物新品种的实验成果,进一步论证了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学说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给形而上学、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打击,在推动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达尔文的学说给予很高评价。(播放视频: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四、研习课文 1.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和注释。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 (2)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明确: (1)本文需要注意的词语。 琐屑:细小而繁多。 审慎:周密而谨慎。 趋向:①动词,朝着某个方向发展;②名词,事物发展的动向。 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 探讨:研究讨论。 传布:广泛散布。(也可以放到第二课时课首检查用) (2)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位同学回答; 教师板书并明确。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一、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筛选关键语句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句子,它集中地体现了文章的意旨,表示文章的思路,连缀文章的结构。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集中体现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或阐明主要事理的语句。从结构来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度句显示出文章的层次推进。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也是关键句。 二、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完成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1)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A. 物种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 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2)辨析选择题,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以下三种看法由幻灯片打出。) ① 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 “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 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3)按要求筛选文中语句。 ①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 ②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义。 ③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 教师要明确: 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的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作者的两点认识: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三、根据课文中提供的信息,口头对达尔文作一个整体的评价。 引导:第一段的关键语句,从“远航”(1831)到“现在”(1859年),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及对真理的追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二段的关键句有“华莱斯先生,他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们完全相同”(这是指英国的自然科学家,1858年他写了一篇关于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的科学论文寄给达尔文。达尔文于当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华莱斯的论文同时在林奈学会的杂志上发表)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三段的关键句有指出书本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谦逊的精神。 第四段关键句有:“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五段关键句有:“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六段关键句有“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七段,关键句有“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概括: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精神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板书。 1.长期考察 2.实事求是 3.谦逊审慎 4.决不轻率 5.亲身实践 6.不避缺陷 7.毫不动摇。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而且通过对作者说明性导言的阅读,学会了如何发现关键语句,懂得了正确理解关键语句对理解文章的作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阅读实践。 五、布置作业 1.《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请加以思考。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 篇8一、教学目的 1.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 2.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方法。 2、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设想教学方法 1. 点拔引导,通过对疑难点的点拔,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讲练结合,通过练习提高文本阅读的可操作性。 四、媒体设计 1. 拟采用多媒体授课的方式,以扩大课堂的容量。 2. 有条件可在课前播放有关介绍达尔文的影视片。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筛选重要信息 一、导语 设计 (将书打开到插图——达尔文头像)大家一定还记得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进化论之门二.解题: 1.板书课题 辨析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与否。 (1)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我们学习。 (3)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序言》。 (4)我们学习《物种起源导言》。 2.关于“导言”。导言即绪论。书的前面有一篇导言,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也可暂时不讲,留待概括课文内容说用) 3.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 请一位学生读浅释1,教师补充。 [查理·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m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 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 《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摘自《辞海》(1999年版) [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得科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摘自《辞海》(1999年版)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A.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教师再用幻灯片打出本文需要注意的词语。 琐屑:细小而繁多。审慎:周密而谨慎。趋向:①动词,朝着某个方向发展;②名词,事物发展的动向。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探讨:研究讨论。传布:广泛散布。(也可以放到第二课时课首检查用) a.画出文中结论性的语句; b.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B.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文章结构和段意的理解,请一位同学回答; C.教师板书并明确。 整理成书的过程(1) 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3) 内容过简的原因(3) 物种由演变而来(4) 基本观点 介绍研究的方法(5) (4—7) 家养变异的作用(6) 强调观点的正确(7) (解说:通过速读,整体感知文章并初步筛选出文章的关键句及主要观点;通过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全文;通过简洁的段意概括,意在培养学生提炼观点、准确表达的语用能力。) (又:可以联系“导言”体裁谈内容)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完成对文中信息的筛选。 (1).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A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本题把课后练习一换了一个说法,训练学生对作者观点的把握能力。(请学生参看P14补白) (2)辨析选择题,在第4段中,作者以啄木鸟、职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以下三种看法由幻灯片打出。)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 (3)完成课后练习二的筛选要求。教师要明确—- 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的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作者的两点认识: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练习三 五、作业 : 1、第5段“因此”中“此”、第6段“理由”、第7段“这些关系”指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中一些长句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 教学步骤 : 一、检查作业 情况。 1、词语解释 2、代词指代内容(上课时作业 1) (1)第五段开头的“因此”指代什么内容? 明确:指代第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本题旨在训练学生对有关信息的全面把握能力,思考时必须联系上下文,还要对文中相关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并能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输出。 (2)第六段开头,“根据上述理由”具体指什么理由? 明确:第五、第六两段都是针对“家养变异”的问题来说的。作者把这一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原因应是“家养变异”对于研究物种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这样的合理谁想后,我们就可以把“家养变异的意义”作为本题的答案了。说完整了应是:家养变异可以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3)用幻灯片或电视屏幕打出下面几句话和相应问题(括号中的答案可以随讨论进程显示)。 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 “这些关系”指的是(某种生物和邻种)的关系,它决定着地球上每一种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 解答本题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某种生物和邻种分布状态的强烈反差在句中是次要信息。而“某种生物和邻种”才是重要信息,它们构成了决定地球每一生物的“命运”和“变异趋向”的关系。 二、教师介绍长句的知识及分析长句的方法。 首先完成练习4。练习4训练学生对长句中信息的总体把握和辨析,答案是2、3、4、5,而1、6在原句中找不到相关的信息点。 长句容量大,信息丰富,也显得庄重,适用于详尽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阐述道理,多用于书面语,特别是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 分析长句时,首先要注意寻找主干(主、谓、宾),剔除枝叶(定、状、补)或分清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偏正、并列、转折等),以达到对句子大意的把握;其次要注意“枝叶”在句中的作用,它们往往在程序、时间、范围、条件、数量、位置等方面对句子主干进行限制,从而使长句严密而周到,很多时候,“枝叶”在句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去掉它们会使句意大变。 三、从文中选出几个长句,分别运用找主干法和划分层次法进行分析。 1. 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在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明确:这句话共有三个分句,①、②两个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复句;第②个分句是个偏正关系短语,中心词是“关系”,它做第③个分句“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的主语。 2. 如果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明确:这是一个长单句,虽然有关联词语“如果”,但它所领起的内容二一直到“归因 于外界的条件”,在句中做主语。 3. 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明确:这是一个复句,第一层在“根据”后边,是转折关系,第二层在“仍然”前边是假设关系。‘ 教师归纳:用这两种方法,主要是从主体上把握句意,而对句中细微之处的分析则必须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表意功能。 四、学生依照练习四、五中的句子分析,再从文中找出类似的长句(屏幕随同显示),从信息筛选、挖掘的角度进行讨论分析,过程如下: 1. 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引导学生筛选出相应的词语。 ①写作前三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搜集整理、研究。 ②搜集过程中的关键:耐心、全面(各种)。③说明了估计的谨慎:也许、一些。 2. 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审人,还是不可避免的。 提问;作者既然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为什么还会有错误出现? 学生回答后归纳:句中“力求”二字不可忽视,它对后文起了限制作用,是“极力追求”的意思,它在句中一直修饰到“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所以,会有错误出现。 3. 又如格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化,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用幻灯打出对本句的四种理解,选择正确的一项: A.以槲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解释的。 B. 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柳寄生就是一个例证。 C.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以及它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植物的槲寄生的构造和相互关系,必然是不合理的。 D. 在研究槲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它和其他生物的关系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正确答案:B项。解答本题需要把各选项的信息与原文中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辨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A项中“又难以解释的”在原句中找不到对应点,原句主要意思是“仅仅以……来解释……,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C项与原文的不同是把原文中的“或”变成了顿号,这一改意思大变,“或”表示选择关系,用在本句中和“仅仅”相联系,表示只选其中心,而顿号表示并列关系,用在本句中表示三个方面不可分割,那就与原意大相径庭了。D项的错误与A项同样,而程度又甚于A项,就更不对了。 4. 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但这是这里所不能办到的。 提问:本句中“事实”与“证据”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一个? 明确:不能。因为事实是指一般的感性材料,而“证据”是指材料中足以反映事物本质的例子,两个词联用,体现了作者的周密。 提问:“叙述”和“比较”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一个? 明确:不能。“叙述”能使人了解得比较全面、具体,但还不能表现本质;“比较”能使人鉴别感性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以掌握事物的本质,体现了作者的严谨。 5. 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提问:把本句中“线索”一词换成“证据”会有什么不同效果? 明确:因为本句中有“还不够完备”的话,所以作者只说“提供线索”,说明作者是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换成“证据”,句意就变成了可以提供带规律性、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这句话也能鲜明地体现出作者的严谨、周密。 另一方面,作者在这句话中又用“一切”“最”两个词语表现了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 六、归纳本课所学内容。 这节课,我们主要针对文章中的一些长句作了相应的训练,理解长句,不能简单停留在懂得大意了,而应深入挖掘句中关键词语的丰富信息,还要注意一些修饰性词语如“必须”、“最”、“应该”、“可能”等,对于关键词语在程度、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作用。 六.布置作业 : 1、《琐忆》中鲁迅曾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怎样理解这句话?请加以思考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片段。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 篇9【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2、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及筛选关键语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 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的一句名言。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观点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 二、解题: 1、辨析绪论与序言。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他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两者的内容一定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见《学习与评价》p1 页 2、由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根据情况肯定、纠正和补充达尔文的科学事迹。 达尔文学说是生物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由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一书奠定科学基础,以后为生物学上的成就加以论证和发展。达尔文通过环球考察,搜集了大量有关动植物演变和发展的科学资料,指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即遗传、变异与选择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认为生物发生的微细的不定变异,通过累代的选择作用,适者生存,并逐渐累积有利的变异发展成新种。不适于外界环境条件的就被淘汰。他总结了用人工选择方法获得家畜和农作物新品种的实验成果,进一步论证了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学说是人类对生物界认识的伟大成就,给形而上学、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打击,在推动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达尔文的学说给予很高评价。 四、研习课文 1、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和注释。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 (2)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2、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语句。 解说: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1)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 (2)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3)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4)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3、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整理成书的过程(1) 第一部分: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4) 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3) 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4) 第二部分(5--9)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4、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明确:“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总结: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整理成书的经过”,表现达尔文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5、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促使达尔文提前出版《物种起源》的两个原因是:一是尽管研究工作将近结束。但全部 成尚需更多时间,而自己渐感体力不支(主观方面);二是因为华莱斯通过独立研究 了几乎和达尔文一样的结论,达尔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客观方面)。 总结: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表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精神。 6、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内容过简的原因) 作者还提到,“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本书所述及的,仅仅是我得到的一般结论”可以从这些语句中看到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情况 二、阅读5-9节,找出各段的关键句。 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1、 突出地体现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的结构特点的句子是关键句。 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2、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3、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同时也显示脉络层次。 三、研读课文 1、第5段的关键句是-----------? 明确: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同一层次、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桃花与梅花同属蔷薇科,家猫与东北虎同属猫科,人与金丝猴同属灵长目。 生物胚胎间的关系: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差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古生物学的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明确: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明确:“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在科学研究上决不轻率、精益求精的精神。 6、(1)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2) 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明确:这两句话举了两个事例,来否定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 7、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明确:a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四、科技类说明文阅读训练(补充) 五、课堂小结: 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看法。文章语言准确严密。充分显示达尔文审慎的科学态度。 六、布置作业 完成讲义练习 板书设计: 整理成书的过程(1) 第一部分: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4) 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3) 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4) 第二部分(5--9)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 篇10教学目标 学会筛选主要观点,学会筛选关键语句。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解题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物种”即生物的种,指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起源”即生物是怎样产生的。       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又写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天演论)。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它是研究生物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       ……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 8.速读课文 a.画出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b.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五 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1  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2  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3  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七 文章赏析   第四段的5句话之间关系如何?全段说明了什么观点?   第一句为假设复句,是全段中心句。它的后半句用“是……而不是”并列,强调自己的观点。第二句是双重假设复句,补充第一句。第三句是单句,提出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第四句是转折复句,通过事例否定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第五句再举一例,与上句并列,作用也与上句相同。    全段可以分为两层,说明生物的种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  2  第五段三句话各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句为过渡句,表明第五段与上文构成因果关系,并提示了问段的主要内容.  第2句是本段关键句,说明作者是怎样研究物种变异原因的.  第3句是对全段内容的小节,强调这一类研究的重要.  3   第六段的关键句在何处?它阐明了什么观点?    第2句为关键句.它阐述了由家禽变异研究得到的两个列论:一为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二为人类选种的力量是伟大的。    这一研究为作者研究物种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异提供了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4 第七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一段共有九句,分为三层。    第1句至第5句为第一层,间接说明研究物种起源和变异有重大意义。    第6句和第7句为第二层,说明创造论是错误的。    第8句和第9句为第三层,说明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5 本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表现在何处?  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关联词语的恰当运用,使复句内部的各种层次表现得既准确又严密,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性。(可以第7段为例)    其次,修饰、限制性词语用得恰倒好处,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可以第4段第4句、第7段第6句为例)    再次,动词、形容词使用准确,有利于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第1段、第3段、第7段为例)  6    文章怎样体现了达尔文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第一段:“深刻的印象”“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加以充实”“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二段:“华莱斯先生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   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三段:“还是摘要的性质”        “详尽地刊出”避免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         可以看出达尔文严肃、审慎的态度和谦虚的精神。  第四段:   “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可以看出达尔文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五段:“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                 价值的重大”      可以看出达尔文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六段:“很不幸”“不得不简略”        可以看出达尔文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七段:“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深信”“我又确信”            可以看出达尔文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由此可见达尔文具有崇高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八    总结:  (一)    《物种起源》的深远影响  1  马克思:这本书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的根据。  2  恩格斯:这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  3  李卜克内西: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烦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一个革命,马克思自己在世界喧嚷的中心所准备的也是这种革命,差别只在杠杆是应用于另一点而已。  4  进化论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学论据。    (二)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               文章内容      人格魅力  1    整理成书的过程——刻苦钻研的精神  2    提前发表的原因——实事求是的精神  3    内容过简的说明——谦逊审慎的态度  4    物种由演变而来——严肃认真的态度  5    介绍研究的方法——亲身实践的精神  6    家禽变异的作用——尊重事实的态度  7    强调观点的正确——毫不动摇的决心    (三)《〈物种起源〉导言》的特色(说明文) 1.内容有很强的科学性、概括性以及专业知识性。 2.语言准确而严密,尤其擅长运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严谨的意思。 3.充分体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作业 [1]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 篇1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2.初步了解“序言”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能力目标: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德育目标: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课文解读 文章整体感知 文章介绍了作者创作《物种起源》的经过和付梓原因,说明了自己关于物种起源的观点,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充分体现了一个科学家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精神。导言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语言周密严谨,有极强的逻辑性。 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至第三段是第一部分,交代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提早发表的原因,说明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 第四至第七段是第二部分,介绍《物种起源》的内容体系。 概念解释——物种、变种和变异 物种:生物分类的某个单位,种是种类的意思,在生物的分类中采用几级分类单位,一般是种、属、科、目、纲、门等,种就是物种。同一属的不同物种就是相近的物种,例如老虎和狮子都属于豹属、猫科、食肉目、哺乳纲,脊椎动物。 变种:指变异比较显著的个体或个体群。变异比较显著的个体群就相当于变种(物种以下的分类单位)例如,东北虎和华南虎就是两个变种。 变异: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和区别。变异在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中是普遍存在的。例如马,有躯体壮大适宜于曳重的品种,也有躯体骏健适宜于快跑的品种。小麦,有无芒的品种,也有有芒的品种,有短芒的品种,也有长芒的品种,至于金鱼和菊花的品种,那就更加繁多了。 关键句的类型和筛选方法 什么是关键句?有哪些类型?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为: 1.从内容来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如: 第一段“……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二段“……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 第四段“……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如: 第四段“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总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五段“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这个过渡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 第七段“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3.从出现的频率来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层次。如: 第四段、第六段、第七段都反复说“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如何筛选关键句? 明确:1.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 2.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欣赏品味本文的语言 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请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例如: 第1段,从“远航”(1831年)到“现在”,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几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2段,“华莱斯先生……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并结合注释4,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3段,指出本书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虚的精神。 第4段,“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5段,“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7段,“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本文对阅读《物种起源》一书有什么作用 第一部分,以远航考察、采集标本、整理材料、修改札记等一系列过程来证明自己对物种起源问题研究的科学态度,使读者知道本书产生的坚实的研究基础,了解它的内容的可靠性。摘要发表的两个原因的交代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个原因的说明使读者了解,本书为何会出现不完备的情况,避免产生误解;第二个原因的所述内容从侧面进一步说明内容的可靠性。而第三自然段中关于著作不完备性的说明,是要求读者以审慎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阅读本书,更是对于阅读方法的直接指导。 第二部分对于内容和体系的扼要介绍,使读者对于书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这样可以防止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倾向,同时,能明白《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和研究的重点是什么,不至于被众多的材料所淹没,拣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能力训练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札记( ) 琐屑( ) 胚胎( ) 槲寄生(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b.XX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的命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范围宽泛,充分体现了作文命题的开放性和创新性特点。 c.这次活动的宗旨是展现京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以此来推动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晚会上,他们神情自若,舞姿潇洒,谁能相信他们不是年过花甲甚至年逾古稀的老人呢。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回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 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②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作这些琐屑的陈述,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 地下结论。 ③同义词中最值得研究的是那些非严格意义的同义词,因为它们同中有异,使用的时候就必须有所 。 a.搜集 草率 分别 b.收集 轻率 分别 c.收集 草率 区别 d.搜集 轻率 区别 4.恩格斯认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明是( ) a.达尔文的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 b.达尔文的进化论、牛顿万有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 c.剩余价值规律、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 d.达尔文的进化论、牛顿万有定律、剩余价值规律。 5.课文第五节中“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这句中的“这个问题”是指( ) a.解释寄生植物的结构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 b.获得动物由家养变异的知识。 c.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 d.大量的遗传、变异是可能的类选种的力量是伟大的,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积累起来。 6.关于物种起源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物种或变种的起源问题,我们仍有很多地方不能解释。 b.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种变异,都是这同种的后代。 c.现在在马来群岛研究博物的华莱斯先生,他对物种起源问题所得的一般结论,和我完全相同。 d.创造论,即每一物种都是上帝创造的。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有些物种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有些物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 b.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 c.本书所讨论的任何一点都可以引用事实来作证,而第一论点显然往往会引到一些与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 d.1844年达尔文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写成他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纲要。 8.填空。 达尔文,英国人, 的奠基人,曾以 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舰“贝格尔号”作历时 年的环球旅行,在 和 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进行综合探讨,形成了 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 》一书。提出以 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不仅说明物种是 ,对生物 也作了正确的解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主义的 、目的论和物种 ,并给宗教以一次沉重打击。 二、阅读下边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①稍具动物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哺乳类和鸟类是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类群的动物,哺乳动物属于哺乳动物纲,鸟类属于鸟纲,这两个纲的动物无论在形态结构上还是在生理特征上都有很大的不同。②从起源上说,鸟类和哺乳类都源于爬行动物。③然而,哺乳动物起源于3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化出来的一支,而鸟类则起源于2.6-2.4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化出来的另一支,这一支除了进化成今天的鸟类,还进化成今天的蜥蜴、蛇和鳄等动物。④因此,鸟类和蜥蜴、蛇、鳄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而与哺乳动物却没有直接的共同祖先。 1982年,英国伊丽莎白皇家学院的科学家加德纳却提出了一种新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a),鸟类和哺乳动物并不象传统观点所认为(b)的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而是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哺乳鸟”。这一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是2.25亿年前从古代爬行动物中分出来的,因而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比鸟类和爬行动物更接近。与众不同的是,加德纳提出这一学说时,并不象以往的动物进化研究者那样主要依据古代动物的化石资料,而是依据对不同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比较。加德纳提出,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之间存在着22个引人注目的共同特征,而且在动物界中,只有这两个纲的动物才具有这些特征。例如,这两类动物都是恒温动物,体内有调节体温的机制。此外,在心脏、头骨、脑的结构上,在蛋白质分子结构、生理和行为上,鸟类和哺乳动物都具有显著的共同特征。根据这些共同特征,加德纳推论:这两类动物一定有共同的祖先。 加德纳的学说一提出,在学术界就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一部分生物学家认为这个学说站不住脚,加德纳提出的证据并不可靠,他那种完全不依靠化石资料的方法也不足取。而另一部分生物学家却十分推崇加德纳的学说,一位法国古生物学家甚至描绘出设想中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共同祖先——一种热血恒温的、身上同时长有羽毛和毛发的树栖食虫动物:“哺乳鸟”!于是,在这一本来被人认为早已解决了的问题上,研究动物进化的科学家们展开了争论。1984年8月在伦敦自然历史和地理博物馆,300位来自英国、美国、欧洲大陆的专家学者聚会,对加德纳的学说进行了研究和讨论。讨论会不仅探讨了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在进化起源上的关系,而且还对当前动物进化研究中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传统的动物进化观点与加德纳的学说究竟谁是谁非?在伦敦的讨论会上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似乎为时尚早。然而,多数科学家乐观地认为,在这样重大的动物进化理论上,学术界出现“裂缝”,传统观点面临挑战,这都是好事。它将促使动物进化的研究出现新的学派和新的进展。 1.下边的句子是从第一段中摘出的,指出它在原文中的位置(原文中已用①②③④标出句码)。( ) 传统的动物进化理论告诉我们,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关系,远不如鸟类和爬行动物那样密切。 a.本段①句前面 b.①句和②句之间 c.②句和③句之间 d.④句后面 2.在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两个“认为”所认定的内容各是什么? 认为(a): 认为(b): 3.下列论断中的三项,两种学说在看法上有分歧,把它们选出来。 a. 地球上存在过“哺乳鸟”。 b. 鸟类和哺乳动物有共同的祖先。 c. 在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之间才具有共同特征。 d. 鸟类和哺乳动物之间的共同特征大于不同特征。 e. 鸟类和哺乳动物应分属于不同的纲。 f. 鸟类与哺乳动物的关系比鸟类和爬虫类的关系近。 g. 鸟类起源的时间早于哺乳动物起源的时间。 h. 哺乳动物起源的时间早鸟类起源的时间。 4.加德纳的研究方法与传统研究方法的不同是: a. 传统观点借助归纳,加德纳借助演绎。 b. 传统观点主要用化石资料推论,加德纳用现代生物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推论。 c. 传统观点依据动物分类方法,加德纳则依据现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 d. 传统观点依靠事实推导,加德纳利用想象建立学说。 参考答案 一、1.(略) 2.b 3.d 4.a 5.c 6.a 7.b 8. 8. 进化论 博物 五年 动植物 地质 生物进化 《物种起源》 自然选择可变的 适应性 神造论 不变论 二、1. b 2. 认为(a):从“鸟类和哺乳动物并不象”到“‘哺乳鸟’” 认为(b):分别起源于两支不同的古代爬行动物 3. a f h 4. b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 篇12教学目的 1.分析说明、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法。 2.筛选课文信息,提取课文关于《物种起源》出版的内容要点。 3.体会达尔文对科学的态度以及对物种起源的看法和观点。 4.体会本文语言的正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重点:筛选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关键词语 教学难点 :表述本文信息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整体与分段阅读相结合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 同学们,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家知道,人类科学史上有几次重大的发现,你能说说都有哪几次吗?对了,在自然科学上有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社会科学上,有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达尔文对自然界的进化历程持怎样的观点,《物种起源》一书又是怎样写成的。 二.作者与作品介绍 达尔文出生于英国鲁兹巴利镇一世代名医家庭,祖父、父亲都是生物学爱好者,祖父提倡生物进化论观点,生物进化思想深刻影响了达尔文。达尔文在爱伦堡大学学医和剑桥大学学神学时,却特别热心研究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 达尔文年轻时证实生物许领域处于“神创论”、“物种不变论”与“进化论”的激烈斗争时期,他大学毕业后,由于汉斯罗教授的推荐,1831年他以自然学家的身份参加一艘军舰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他在这次旅行中,考察了沿途大陆沿岸动植物、地质地貌,收集到不少资料。他惊人地发现“物种是逐渐变化的”,物种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自然选择”的过程,而不是“神创”的“不变的”。 1836年达尔文回国后,以进化论观点整理、研究科学考察中获得的资料,又花了14年进行科学实验,收集研究资料,撰写自己得出的结论,他为了弄清物种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选择了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科学实验方法;他细心总结育种专家、园艺家和他自己饲养动物栽培植物获得的实验经验,逐渐形成了人工选择的新理论,用“生存斗争”的观点来解释生物进化。 达尔文在写《物种起源》时,由于英国生物学家华莱斯年轻时也做过环球科学考察,他也得出了与达尔文相同的结论,写出了一篇论文寄给达尔文,达尔文感到震惊,他于是决定把华莱斯的论文同自己的原稿提纲 《物种起源》同时发表。本文即为当时发表 《物种起源》时的导言。 《物种起源》发表后震动世界。达尔文还有《动物和植物在驯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等名著。 本文语言准确、严密,作者讲究选词,讲究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谨严的内容。本文采用以说明为主,结合叙述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三.预习诊断练习。 1.指出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 A 琐屑 审慎 变异 遗传 B 趋向 扎记 搜集 轻率 C 博物 窜入 亲缘 狭隘 D 累积 信奉 胚胎 槲寄生 2.下面三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精细”和“冷静”、“耐心”和“专心”、“完备”和“完善”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1)A 精细的研究 B 冷静的判断 答:“精细”表明研究得细心,一丝不苟。“冷静”则表明这个判断是经过冷静思考而不是凭一时冲动作出的。如果互换则造成定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2)A 如果 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B 这样,在五年的时间内,我专心思考这个问题…… 答:材料往往繁多复杂,而且每一种材料的搜集要付出辛勤劳动,所以应用“耐心”作“搜集”的状语,至于思考问题当然应该“专心”即专注思考,如果互换就不大准确。 (3)A 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 B 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 C 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 D 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答:“完备”有完善齐备之意,“完善”则是完美无缺的意思。两者语意范围不同。 3.在下文括号里填入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生活在过去的地质时代的无数生物的相互关系,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 )许多事实现在还是不清楚,( )在未来长期内( )还弄不清楚,( )我们经过了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 A 虽然 而且 也 但是 B 虽 但 却 但是 C 即使 而且 也 可是 D 然而 并且 也 可是 四.整体阅读,概括内容。 1.本文是关于《物种起源》一书的序言,从内容看,它包含了几个方面? 答:两个方面,即关于《物种起源》出版的说明和《物种起源》一书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2.作者对《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作了哪些方面的说明? 答:主要作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说明。一是成书过程;一是付梓原因;一是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3.关于出版的说明,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试具体说明这样说明的优点? 答:作者按照层进的顺序进行了说明,成书是“过去”之事,付梓是“现在”正在做的事,存在的问题算是对出版本书的一个客观评价,而未来的打算还是一种想法,这样的说明可以让读者清晰地看到自己研究的整个历程,有助于表明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严谨的工作作风。 4.从作者的说明来看,《物种起源》一书在理论上有哪些突出之处? 答:一是取得了研究物种的起源的初步结论;二是让人们看到了研究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方法和意义。 5.作者在研究物种起源中得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首先发现了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进而发现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但非唯一条件,在研究的基础上,彻底否定了创造论的错误观点。 6.本文有许多语句实际上起了过渡或总结提示作用,请在书上画出这些语句。 7.根据前面的分析,试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写出各个段落层次的大意。 四.巩固性练习。剖析下列长句,了解其中所提供的信息,按提示填空。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出一些结果。 a.这句话表达了写作前( )的过程。 b。强调了( )。 c。说明了( ),用“ ”和“ ”等词语也体现了这种心理过程。 (2)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个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 A 既说( ), 又说( ),足见周密。 B 既说( ), 又说( ),足见严谨。 (3)我经常获得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A 说“还不够完备”但可以( ),充分说明( ),足见严谨。 B 因为“还不够完备”,所以只说( ),而不说( ),足见周密。 五.作业 :继续预习课文,仔细弄清各段中的语言信息。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课时内容(略) 二.阅读分析第一、二段。 1.作者叙述成书经过的目的何在? 答:“为了要表达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是为了表现自己决不是枉加推测,而是经过实地考察才得出的结论。 2.从作者的叙述来看,其写成《物种起源》一书经过了几个阶段?阅读课文,联系预习提示和写作背景,完成下表。 3.下列说法与第一段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我能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远航主要是因为我是博物学者。 B 在南美洲我研究了生物的地理分布状况,研究出了现代生物与古生物的关系。 C 远航南美洲以后,我一直在探讨出版《物种起源》的问题。 D 达尔文回到英国以后,搜集了有关材料,取得了很多正确的结果。 4.文中反复提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问题? 答:指前文所提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 5.下面是课文第二段,里面有些词语已被抽取,请把适当的一组填进去。 现在我的工作( )结束;[ ]全部完成[ ]需要( )的岁月,[ ]我的体力( )感不支,[ ]不得不先将这个摘要付印。现在马来群岛研究博物的华莱斯先生,他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这[ ]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 )原因。 (1)在文中小括号里填入恰当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A 已经 一些 颇 主要 B 已经 更多 渐 一个 C 将近 一些 颇 主要 D 将近 更多 渐 一个 (2)在上文方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A 虽然 还 但是 所以 也 B 但是 并不 并且 然后 就 C 但是 还 并且 所以 也 D 虽然 并不 但是 然后 就 6.从第5题所填词语可以看出,说明文的语言必须要注意( )、( ),这样做才能增强说明文的( )性。 7.第二段的说明体现了达尔文对待科学的怎样的精神? 答:达尔文因为体力的原因而不得不先将摘要付印体现了对科学事业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虽然如此,他还是没有放低对科学结论正确性的要求,这恰好体现出他作为一位博物学者的严肃的治学态度。 三.阅读分析课文第四段。 1.本段共有5句话,试判断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 ②和①的关系是( ) A 转折关系 B 递进关系 C 并列关系 D 承接关系 3.这个语段提出的观点数目和观点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个观点: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由别的种演变而来。②生物的变异未达到完善的地步,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B 三个观点: ①生物的种是演变而来的,否定了创造论。 ②生物的中是演变而来的理论由于种种原因,仍然难以令人满意。③肯定外部环境是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C 两个观点:①生物的种是由以前的种演变而来的结论难以令人满意。②肯定外部环境是引起生物变异的唯一原因。 D 四个观点:①生物的种是由以前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②生物的种是演变而来的理论往往令人难以满意。③外部环境和气候、食物是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④外部环境不是引起生物变异的唯一原因。 4.为了证明“外部环境是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所用论据是( ) A 动物方面的啄木鸟。 B 植物方面槲寄生的实例 [1] [2] 下一页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 篇13一、教学目标 l、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说的内容。 (2)了解序言的写作体例。 (3)通过筛选重要信息和关健词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2、能力目标 (1)辨别和筛选文章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 (2)筛选文章的关键语句,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情感目标 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筛选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语句。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说明性文字的阅读兴趣。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在以前的语文教材里,我们曾学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恩格斯运用类比的表述,肯定了马克思的一个伟大发现,同学们还记得那个表述吗7(通过旧知引发思考)它就是:"正如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恩格斯通过这样的类比,充分肯定了这两个发现的划时代意义。其中达尔文所发现的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指的就是他的进化论学说,也就是《物种起源》一书的思想精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这篇《物种起源导言》,去大致了解一下生物进化论的几个主要观点。 1、作者简介 达尔文(1809一1882)是"进化论"的创始人。出生于英国一位名医之家,1825年进爱丁堡大学学医,1828年进剑桥大学学神学,但他从小就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1831年至1836年,由于汉斯罗教授的惟荐,以自然科学家身份,随英国皇家军舰贝格尔号环球航行。五年间,他考察了许多地方,对各种生物进行了搜集研究,从此确定了他一生的事业。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甚嚣尘上的"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的传统观念,成为划时代的巨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关于"导言" 导言,亦称绪论,是指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用于说明自已撰写著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扼要地说明书中阐述的观点和结论,使读者先得到一个总概念,帮助理解整部著作。 (二)整体感知 一、[思考]课文哪些段落中概括表述了作者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 [明确]文章的第四、五、六、七小节。 据此,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节)说明《物种起源》一书的写作经过和摘要发表的有关情况。 第二部分(4-7节)扼要介绍《物种起源》一书的内容体系。 二、积累词语。 博物: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 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 琐屑:琐碎,细小而繁多。琐,细碎。屑,碎末。 遗传: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等由上代传给下代。 趋向:朝着某个方向发展。 信奉:文中指相信并奉行。 归因于:归结原因到(某方面)。 渐感不支:渐渐感到(体力或精力)支持不住。 不足为奇:不值得奇怪,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多指事物或现象很平常。 (三)知识要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一、默读全文,画出本文每一自然段中能概括本段主旨的核心句。 [提示]第1段:"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2段:"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原因"。 第3段:"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 第4段:"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第5段:"要解决这个困难问题,应当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 第6段:"我把家养变异的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 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二、[思考]根据上述文章的核心句,本文作者行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点拨]全文7段的行文思路是这样的:先陈述自己研究的历程,表明没有轻率地下结论,接着用华莱斯先生的研究印证了自己结论的可靠性,然后才水到渠成,说出自己的观点。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生物进化论是对 "物种不变论"和"神创论"的根本否定,是生物界的一次革命。显然一开头就宣布自己的观点,读者是不容易接受的。因此作者先谈《物种起源》写作的有关情况,说明自已的著作言必有据,读者才会相信其正确性,才会接受下文的那个全新的观点。 三、第4段为何要强调“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呢”? [点拨]本题强调的是整体把握和连贯思索,只要注意到第7段中作者对创造论的态度,便可找到答案:实质上是对创造论的否定,因为"创造论"就认为每一物种都是由上帝创造的,也就是分别创造的。 四、[思考]"又如槲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化,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这段话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提示]"又如槲寄生"是举例,是材料,是"啄木鸟"之后用来证明观点的又一个材料。达尔文用这样的事例来说明,把生物进化、变异 "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五、文章5、6两段讲到了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价值和结论,请分别加以概括。 [要点]研究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研究价值——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和最可靠的线索。 研究结论——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看到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六、文章第7段讲了关于物种起源,还有许多需要弄清楚的问题。请从文中归纳出这些问题。 [要点]1、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2、对于生活在过去的地质时代的无数生物的相互关系,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 七、小结。 (1)本节主要进行了对文章中关键语句的筛选,那么,什么样的句子才是文章的关键句呢? [明确]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的结构的特点。其类型有: A、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如:第1段"……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2段"……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 第4段“……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 如:第4段"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总提句清晰地 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 第5段“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这个过渡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 第7段 "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 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C、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一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脉络层次。 如:第4段、第6段、第7段都反复说"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 的","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2)如何筛选关键句? [明确]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 第二课时 一、几个难句的理解 (1)"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要点]这是一个假设关系复句,前后两个分句都是复杂的单句。"关于物种起源问题",是一个前置状语,指明了思考对象;"对于生物相互间亲缘关系……等等事实",指明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我们可以推想得到,生物的种……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复杂单句,"得到"与后一句"生物的种……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是同位宾语,而后一句宾语又是一个并列关系复句,这段话在表明自已观点的同时,否定了"神创论"的观点。 (2)"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我从事本题研究的初期,就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当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果然没有使我失望,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所以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 [要点]这个段落是由一个句群构成。“因此”一词,表明本段内容与上段内容构成因果关系,内容结果由上段而来。"本题"与"这个"指代的内容一致,都是"生物变异相互适应的原因 和方法",即研究目的;"这类"指代的是"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最后一句中的"它",指代的是"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这段活内容紧承第四段,重在说明作者是怎样研究物种变异的原因的。 (3)"我们将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同样,或者更其重要的,是我们将看到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然后,我们将讨论物种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要点]这段话表明了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从分号前后的内容可以看出来,认识之一是:物种的大量变异是可能的;认识之二是:人工选种在物种变异中有重大作用。而"然后,我们将讨论物种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异"一句,则是说明在人工选择之外的另一物种变异条件:自然选择,它也叫自然选种。 二、文章第一部分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对阅读《物种起源》一书有什么作用7 [要点]第一部分,以远航考察、采集标本、整理材料、修改札记等一系列过程来证明自已对物种起源问题研究的科学态度,使读者知道本书产生的坚实的研究基础,了解它的内容的可靠性,摘要发表的两个原因的交代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第二个原因的所述内容从侧面进一步说明内容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第一个原因的说明使读者了解,本书为何会出现不完备的情况,避免产生误解。而关于著作不完备性的说明,是要求读者以审慎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阅读本书,更是对于阅读方法的直接指导。 三、[讨论]为什么在表述观点之前要写这些内容? [明确]前三小节是对这部分的写作和出版过程进行一些说明,目的是告诉读者自己的研究是审慎的,而出版是仓促的,书中的观点是正确的,而书中的材料还不是十分充足,希望读者对他的观点不要持怀疑的态度。 四、[思考]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的文字。 [要点]第1段,以"远航"(1831年)到"现在(1859年),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多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2段,"华莱斯先生……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结合教材课文注释,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3段,指出本书的缺陷,"还是摘要的性质";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 "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逊的精神。 第4段,"仍然难以令人满意"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5段,"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6段,"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7段,"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 持真理的精神。 五、本文的作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具有严谨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请体会下列句子及加点词语是如何体现"导言"的用语是严谨而准确的。 (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2)"……写成当时我认为是正确的结论的纲要。从那时候起,一直到现在,我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始终没有间断。" Q)"他对于物种起源问题所得到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 (4)"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的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 (5)"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 (6)"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7)"我经常获得动物因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要点](1)a·三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搜集,整理,研究。b·强调了搜集过程中的关键:"耐心"和"各种"。c·因为是想到,还未得到事实的证实,所以估计是相当谨慎的,"也许"、"一些"这两个用间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2)准确地反映了一个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地探索真理的精神" (3)不把问题说得绝对化,在明确肯定的同时稍稍留有余地。 (4)“事实”是一般感性材料,“证据”是这些材料中特别具有典型意义、特别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例子,"叙述"是了解的第一步,能使你知道得比较全面、具体,但还不能暴露本质;"比较"能使你鉴别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能使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掌握事物的本质。这句话说得精确而严谨。 (5)"窜入"用得准确而又生动,它说明了在这项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错误的出现很难避免。 (6)这个双重否定句用得很有表现力。第一,它加强了语气,肯定了物种变异这一认识;第二,它增强了文章论辩的气势,"不是不变"是对 "不变"论的有力批驳。 (7)说 "还不够完备",但可以"提供线索",而且是"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充分说明是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研究成果,足见严谨。 因为"还不够完备",所以只说 "提供线索",而不说提供带规律性的结论之类,足见周密。 6·小结。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而且通过对作者说明性导言的阅读,学会了如何筛选关键语句,懂得了正确理解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的作用,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后的阅读实践。 [1] [1]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 篇14本课是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的第一篇课文,本专题多为说明文,重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学生学会从文章中筛选提取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2、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 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 整理,回答:1. 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一、导入新课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的一句名言。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观点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 二、解题: 1.辨析绪论与序言。 绪论即导言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2.关于《物种起源》 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2、由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根据情况肯定、纠正和补充达尔文的科学事迹。 四、研读课文 1.理清文章思路 ①、【指导学法】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a/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b/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c/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d/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 ②、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写作经过 (1—4) 第二部分(5--9)介绍著作内容及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2、阅读1---4节【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阅读第2段,思考: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 【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写作态度?】 3、阅读5-9节 第5段的关键句是-----------?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物种起源》的深远影响 4、品味语言 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不仅体现在他对科学的研究上,还体现在他的作品语言的运用上。 分析文中典型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想一想这些加点词语对体现达尔文的人格魅力有神表现作用。 五、科技类说明文阅读训练(补充) 巩固训练,培养筛选归纳概括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 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看法。文章语言准确严密。充分显示达尔文审慎的科学态度。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整理成书的过程(1) 第一部分: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 (1—4) 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3) 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4) 第二部分(5--9)介绍著作内容及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高中二册2课《物种起源》导言 篇15教学目标 学会筛选主要观点,学会筛选关键语句。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解题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物种”即生物的种,指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起源”即生物是怎样产生的。       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搜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后又写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进一步充实了进化学说的内容。    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天演论)。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它是研究生物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       ……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 8.速读课文 a.画出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b.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五 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1  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2  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3  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七 文章赏析   第四段的5句话之间关系如何?全段说明了什么观点?   第一句为假设复句,是全段中心句。它的后半句用“是……而不是”并列,强调自己的观点。第二句是双重假设复句,补充第一句。第三句是单句,提出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第四句是转折复句,通过事例否定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第五句再举一例,与上句并列,作用也与上句相同。    全段可以分为两层,说明生物的种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  2  第五段三句话各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句为过渡句,表明第五段与上文构成因果关系,并提示了问段的主要内容.  第2句是本段关键句,说明作者是怎样研究物种变异原因的.  第3句是对全段内容的小节,强调这一类研究的重要.  3   第六段的关键句在何处?它阐明了什么观点?    第2句为关键句.它阐述了由家禽变异研究得到的两个列论:一为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二为人类选种的力量是伟大的。    这一研究为作者研究物种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异提供了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4 第七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一段共有九句,分为三层。    第1句至第5句为第一层,间接说明研究物种起源和变异有重大意义。    第6句和第7句为第二层,说明创造论是错误的。    第8句和第9句为第三层,说明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5 本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表现在何处?  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关联词语的恰当运用,使复句内部的各种层次表现得既准确又严密,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性。(可以第7段为例)    其次,修饰、限制性词语用得恰倒好处,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可以第4段第4句、第7段第6句为例)    再次,动词、形容词使用准确,有利于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第1段、第3段、第7段为例)  6    文章怎样体现了达尔文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第一段:“深刻的印象”“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加以充实”“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二段:“华莱斯先生的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   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三段:“还是摘要的性质”        “详尽地刊出”避免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         可以看出达尔文严肃、审慎的态度和谦虚的精神。  第四段:   “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可以看出达尔文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五段:“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                 价值的重大”      可以看出达尔文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六段:“很不幸”“不得不简略”        可以看出达尔文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七段:“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深信”“我又确信”            可以看出达尔文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由此可见达尔文具有崇高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八    总结:  (一)    《物种起源》的深远影响  1  马克思:这本书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的根据。  2  恩格斯:这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  3  李卜克内西: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烦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一个革命,马克思自己在世界喧嚷的中心所准备的也是这种革命,差别只在杠杆是应用于另一点而已。  4  进化论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学论据。    (二)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               文章内容      人格魅力  1    整理成书的过程——刻苦钻研的精神  2    提前发表的原因——实事求是的精神  3    内容过简的说明——谦逊审慎的态度  4    物种由演变而来——严肃认真的态度  5    介绍研究的方法——亲身实践的精神  6    家禽变异的作用——尊重事实的态度  7    强调观点的正确——毫不动摇的决心    (三)《〈物种起源〉导言》的特色(说明文) 1.内容有很强的科学性、概括性以及专业知识性。 2.语言准确而严密,尤其擅长运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严谨的意思。 3.充分体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1]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