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序言》教案
范文

《<宽容>序言》教案(精选11篇)

《<宽容>序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整体感知全文内涵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全文主旨。

  2、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能对课文思想内容进行适当的阐发、评价、质疑,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引导学生鉴赏和吸收本文的构思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把蕴含于文中的哲理运用于学生熟悉的历史上的或身边的真实例子,培养他们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提要(分)——概括(总)——综合归纳(析)的方法,以期把握文章主旨。

  2、培养学生对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内容的解释能力。

  3、把握并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并把它用之于学习、生活。

  [教学设想] 本文为课内自读课文,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分析评价、鉴赏吸收”,故教师拟以点拨为主,采用cai(电脑辅助教学)的手段提高课堂密度,引发学生自主性。本课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辅助课件采用powerpoint 编写。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对“宽容”一词是如何理解的?(学生回答),那么大家说我们人与人之间需不需要宽容呢?的确,宽容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宽松和谐,宽容可以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理解信任,宽容是一种 胸怀,我认为它更是一种境界,为了让我们彼此的心不足遥远,让我们永远握住宽容的双手吧!刚才我们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宽容,那么在整个人类思想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如何对待新生事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房龙,在他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中去体验宽容。

  二、介绍作者房龙及其作品

  房龙--大象风格的历史写家。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多才多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画画,他著作的插图均出自于自己之手。作品有《宽容》、《房龙地理》、《人类的故事》、《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

  《宽容》一书主要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思想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并谴责反动分子镇压新思想的罪恶行径。介绍这一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本文的中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图片,复述故事。

  2、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

  提示:至于故事发生的地点很明确是“无知山谷”。显而易见,作者的意图讲故事发生的环境闭塞、贫穷、落后,因而造就了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麻木不仁的无知的人们。故事发生的时间,从序言的最后一小节不难看出“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这更增强了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值得品味。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文中塑造了哪几类人物?每类人物在故事发展部分各体现了什么特点?

  提示: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人物:一个是守旧老人,他尊崇律法,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此他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另一位就是与守旧老人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敢的先驱者,他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他不顾迫害,又回来告诉人们他自己的发现。面对审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惧。历史证明,他是对的,终究得到了人们的尊崇。第三类人就是生活在无知山谷的无知人们,他们愚昧、无知,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

  2、文中形成对立的两个人物,“先驱者”和“守旧老人”是两个具体的形象吗?为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这两个形象?(讨论)

  提示:“序言”中“先驱者”与“守旧老人”,不是指具体的人,而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先驱者”象征着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而“守旧老人”则象征着传统的过时的带有偏见的祖宗律法,它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因此对这两者我们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当然对新的思想、真理我们就提倡思想自由,实行宽容政策,而对那些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扼杀真理的态度应坚决反对并彻底摒除。这正是作者通过这一寓言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也正是《宽容》一书的精髓。

  (以上各题逐步明确,合成一张电脑幻灯片。)

  五、精读课文,深入挖掘。

  (分组讨论后,请数名学生发言,允许不同见解的存在,能从不同角度阐发课文所含的哲理。)

  1.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知识的小溪”指的是什么?“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什么?“小溪”为什么是“缓缓地流着”?)

  2.无知山谷里的村民们既然过着“幸福”的生活,“大家都和睦相处”,为什么“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呢?

  3.“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作者为什么要写人们杀死了漫游者,而不写守旧老人呢?

  4.“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人们想说什么?作者为什么不让他们说出来?)

  5.对于敢于离开山谷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说说“敢于离开山脚的人”“屈服和失败”的原因。)

  六、品读课文,领悟提高

  1、.“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这句话出现在第一部分开头和结尾,之后在笫八部分结尾作者又写道“人们又过着幸福的生活”。请问:“宁静”是一种什么状态?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第一部分中提到的幸福和第八部分结尾提到的幸福是不是一种幸福?为什么?

  2、学习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以上都通过课件展示)

  七、回顾总结,加深学生印象。

  上一篇:《爱的教育》译者序言·教学设计1

  下一篇:《宽容》序言教案5

《<宽容>序言》教案 篇2

  《宽容》序言教案1

  学习目的

  —、充分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与“守旧老人”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并能对文中的抽象内容加以阐发,理解文中含蓄的思想。

  二、深入思考文中为什么不能够“宽容”的原因?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品味、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三、分析文体的特点,注重写作文体的创新。

  教学设想

  本文是——篇自读课文,且又是一篇序言.在讲渎这篇课文时,充分体现它自读课文的特点,让同学了解,把握这篇文章的大意;它不同于—‘般的自序,而是以一种新颖的形式,以诗化的语言通过叙述一个寓言故事来表明《宽容》—书的主旨,它倡导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让同学们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同时,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其内在含意。同时,展开思想的翅膀,以具体可感的历史知识来丰富文章的内涵,来阐释课文的主旨。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体味诗化般的语言美,理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掌握文章

  第二课时:再次朗读课文,揣摩、分析文章的语言,理解其内在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配乐朗诵课文。

  二、理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三、联系历史的发展,深入理解,把握宽容的内涵

  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用“宽容”造一句话。“宽容”一词的意思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导入作者介绍)“宽容”一词的含义是宽大有气量,计较或追究。作者房龙用《宽容》为书名,详述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畅言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了反动分子镇压新思想的罪恶行径。这本书.最初出版于1925年,1940年重版,在1940年准备出版此书第二版时,正是法西斯势力在全世界猖獗之日,这是对他的“宽容”理想的严重打击。由此也看到,我们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是多么地需要宽容。

  房龙,荷裔美国人,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喜爱。他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早已有了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

  下面我们来阅读、品味这篇文章,欣赏一下房龙的文章特色

  二、配乐朗诵课文。

  三、理清思路,概括文章大意。

  1. (第一小节)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

  2. (第二至第四小节)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

  3.(第五至第九小节)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走进新的世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

  4.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本文的主旨: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

  四、联想历史事例,举出禁锢思想,排除异己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注意结合课文中作者的思想,也可以谈谈对作者的理解、认识。

  例子不拘多少,在于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发展中确实需要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避免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的做法。如中世纪中葬身火海的布鲁诺,二次大战中屠杀犹太人的法西斯暴行……

  五、找出体现人们所生活的环境特点的词语,分析其内在含义并进行总结。

  词语:宁静的无知山谷  知识的小溪缓缓地流着  需求浅薄的村民  绰有余裕  守旧老人  神秘莫测的古书  神圣而不可亵渎  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冷落等。

  这是—个无知、愚昧、闭塞的环境。统治者是“守旧老人”,村落是“无知的山谷”,人们的视野狭窄、知识浅薄,他们可怜的一点点知识像一条窄窄的小溪,流经的地方是深邃破败的溪谷,根本没有新知识的汇流,它流得那么缓慢,与死水无异.可是,人们却很满足.他们满足自己狭窄的生存空间,满足自己原始的生活方式,满足于这“宁静”的死水般停滞的生活,满足于这种麻木不仁的“幸福”生活。

  可悲的不仅是他们满足于这种闭塞、贫乏、落后的生活,更可悲的是他们尊奉“守旧老人”,以一部千年古书为经典、法律。他们把固执与偏见视为天经地义,神圣不可亵渎,而且用律法规定,不得离开山脚一步,使自己封闭在令人窒息的世界里,迷信和闭塞导致落后,使人们拒绝任何新知,并且走上极端,把真理视为异端,把先驱者一棍子打死。

  结论:封闭导致落后,开放重获新生。历史的进步要靠知识的进步,要靠真理的发展。

  六、作业:朗读课文。

  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从文中找出叙述先驱者的词句,先驱者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先驱者是山民中的精英形象,是山谷里多少代人试图找到通往外界出路的探索者代表。作者对他的正面描写不多。但他的事迹却震撼人心。无知山谷尽管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用律法和迷信把人们禁锢得死死的。但是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追求真理的努力不可阻挡的,严酷的律法挡不住,岩石高墙也挡不住。早就有一些男男女女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敢于提出问题,“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先驱者更是杰出的代表。他为真理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他是“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他给人们的启示是: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而他的行为更是使人们感到探索者、先驱者的可贵、可敬。

  三、“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讨论分析,这样的事不再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教师总结:真理开初在少数人手里,如果像无知山谷那样,对先驱者不但不予保护鼓励支持,反而倒行逆施,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也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学术自由是思想发展的绝对必要的条件。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传统观念不是神圣的,对于新的思想,必须采取宽容政策,容许其发展,让实践来检验真理性。只有这样,真理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迅速发展。而这样的悲剧也才不可能发生。

  四、揣摩语言,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知识的小溪”指的是山谷里人们的文明程度仅像一条小溪。

  “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无知山谷历史悠久,封闭落后,走向衰落。

  “缓缓地流着”是说无知山谷发展非常缓慢。

  2.“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屈服和失败的原因:一是守旧老人用“律法”进行镇压;二是群众受守旧老人的欺骗,助纣为虐,反对“敢于离开山脚的人”;三是“敢于离开山脚的人”太少,孤军奋战。这三个原因,使“敢于离开山脚的人”最终“屈服和失败”。

  3。“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人们为什么“恐惧”?由于人们害怕“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

  为什么“失望”?由于特大干旱使得半数以上的人死亡,活着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而律法却说“不行”,因此人们彻底失望。    ·

  为什么“失望”会带来“勇气”?为了求得生存,人们终于产生了叛乱的勇气。

  4.“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

  在不知不懂的情况下,应当怎么办才不至于事后内疚呢?不盲从守旧老人、紧跟他充当打手,对于先驱者的新知,即使一时觉得无法接受,也要采取宽容的&g。

  5.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

  这样的事将不要发生,仅仅是希望,实际上还是要发生的,至多发生得少一些。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镇压创新者;有些善良的人们为认识所局限,有意无意地难免伤害创新者,所以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以表示人们的心愿。

  五、郁达夫说过: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分析总结其“魔力”何在。

  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引人思考。作者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典型化了。虚构成一个寓言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比实际的历史事件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强烈,因而更带普遍性。读这个故事能唤起许许多多联想,觉得那些专制主义者的嘴脸跟守旧老人何其相似,那些愚民的嘴脸跟山谷中人何其相似,而历史的演变跟这个故事又何其相似。故事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地阐述了道理,不仅不枯燥,反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六、如有条件,在课堂上阅读《宽容》片段。

  布置下一课书的预习。

  板书设计

  《宽容》序言

  环境:愚昧  落后  闭塞  无知

  守旧老人:顽固  迷信  专制  残忍

  先驱者:勇敢  探求  不畏惧死亡

  启示:提倡思想自由,对异见宽容

  上一篇:《宽容》序言教案2

  下一篇:《〈宽容〉序言》教学实录

《<宽容>序言》教案 篇3

  《宽容》序言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本序言的独特写法。

  2、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与“守旧老人”这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2、培养对课文中抽象内容的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

  1、学习文中对“宽容”的理解。

  2、学习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先驱者精神。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的中心观点。

  2、领悟课文中蕴涵深意的哲理。

  教学难点

  明确本文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自读,讨论并评价,理解文中蕴涵的哲理,达到借鉴吸收的目的。

  教具安排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言

  1600年,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布鲁诺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反对天主教的地球中心说,震动了教会的统治,被天主教视为异端,最终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

  这种新旧思想、观念的斗争,可以说,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地上演着。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宽容〉序言》,要讲述的正是一个关于这种斗争是怎样的势不两立,如何激烈的故事。

  二、简介作家作品

  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

  他多才多艺,能说会写10多种文字,会拉小提琴和绘画,其作品的插图全部出于自己的手笔。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在20年代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也为中国青年所喜爱。

  著名作品有:《宽容》、《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

  《宽容》初版于1925年。在此书中,房龙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

  三、序言

  序言介绍书的思想内容或写作意图以及写作过程、写作背景。这篇序言写法奇特。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斗争的故事,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意图。

  四、述故事情节

  问:这篇序言的写法很有特点,像是散文诗,又像是寓言。现在我想先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来回顾一下这个寓言,大致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回答,经老师点拨后明确:)

  在一个无知的山谷,有着一群守旧的人们,他们固守着传统,愚昧、落后、固执,决不允许新生力量的出现,面对一位敢于向外边的世界探险,寻求解放和自由的青年,他们不予理睬,反而加以残酷的镇压,最终青年被残忍地杀害,而这些愚昧的人们也最终遭到了自然的报应。

  五、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归纳故事蕴涵的哲理

  1、故事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1)守旧老人: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尊崇古老的律法,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可以任意决定他人生死,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 顽固、虚伪,仇视一切革新,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而他们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最终遭到人们谴责。

  =》象征旧事物、旧律法,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

  (2)问:文中的漫游者原本也只是普通村民,本可以和其他人一样,任凭“日月流逝,年复一年”,“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过着所谓的“幸福生活”,可是后来他的命运却发生了改变,他遭到了什么样的境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如果由你来为漫游者立个碑文,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明确:)

  漫游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象征新思想、新事物。

  (3)在鲁迅先生笔下,经常会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么一类人,在这个故事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群体呢(——村民们),他们有什么特点?

  村民们:他们愚昧、无知,迷信古人,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但是真理上不可抗拒的,一场生存危机,迫使人们推翻了传统秩序,走上了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悔悟,认识到先驱者是对的,这才懂得尊重智慧。

  =》从愚昧、无知走向悔悟、寻求幸福。

  2、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发生地“无知山谷”有什么特点?)

  明确:至于故事发生的地点很明确是“无知山谷”。显而易见,作者的意图讲故事发生的环境闭塞、贫穷、落后,因而造就了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麻木不仁的无知的人们。他们仅维持最低的生存需要,不但不觉匮乏,反而心满意足。更可怕的是迷信,极端的迷信,一部千古经书,几个守旧老人,可以镇守一方水土,一方人心。

  展开:大家想一想,一个封闭、无知的社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追往者,思来者。纵观中国历史,封闭只能导致落后,甚至灭亡。如何才能使这样的社会获得生机呢?不闭关锁国,不夜郎自大,而是勇敢地、大度地开放大门,融入世界文化,自立于民族之林,它就有无限强大、蓬勃的生命力。

  3 、说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从序言的最后一节中不难看出:“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4、讨论,归纳本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文章主旨。

  问:为什么在“将来”后面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呢?(“希望”显然只是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福和心愿),这就让我们不禁要问: “这样的事”为什么过去发生了、现在发生了,将来还有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将来不再发生,作者为什么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

  明确: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要镇压创新者的;有些善良的人们由于传统的束缚,认识的局限,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创新者,这就意味着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否定、镇压异见,不仅会造成先驱者的悲剧,还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上的曲折。许多历史事实都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找到影子,(哥白尼-日心说《天体运行》,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广场,孔子,司马迁等)而次此后发生的事件也像这个寓言故事的重演, 怎样才能使真理顺利发展,先驱者不被迫害呢 ?这就需要思想自由,宽容异见。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扼杀真理。这正是作者通过这一寓言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放幻灯)这也正是《宽容》一书的精髓。

  展开:a、思想自由,宽容政策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真理畅通无阻的必要条件,十年浩劫,从反面  证明了这一点。

  b、大家说一说,人与人之间需要不需要宽容?为什么呢?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都是告诉我们宽容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宽松,和谐;宽容可以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理解,信任。宽容是一种胸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为了使我们彼此心灵的距离不再遥远,我们要彼此宽容。)

  六、借鉴吸收,发散思维

  1、问:在《拿来主义》里,鲁迅先生强调对外来事物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本文讲述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深思,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提示:组织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明确: (1)、提倡宽容质疑;

  (2)、反对禁锢压制;

  (3)、贫穷、落后、反动的根源在于无知、愚昧和闭塞;

  (4)、人类追求真理的脚步是不可阻挡的,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但真理的发展是曲折的,所谓“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要勇于创新(先驱者的精神是可敬的,创新需要勇气和自信);

  ……

  2、辨证地理解“宽容”

  穿过那无知的山谷,趟过那缓缓流动着的小溪,房龙先生以这样一个广泛的意义上的 “宽容”一词简明涵括了我们常说的自由、民主、理性,《宽容》的另一种版本的名字就叫《人的解放》。房龙强调说,在现今的世界上,对宽容的需要超过了其他一切。他让我们看到,现代的不宽容,无非“用机关枪和集中营武装起来”以代替“使用地牢和缓慢燃烧的火刑柱”的中世纪的不宽容,历史不见得有什么进步(可以美攻打伊拉克为例适当展开);所以如今的我们依然反对战争,崇尚和平,反对恐怖,向往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宽容。

  于是我们倡导宽容。可是,我们要一味地宽容吗,让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宽容》。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只要人类社会在发展,宽容与不宽容是同时存在的。

  试问:在什么时候我们会有不宽容的原因呢?

  首先,在遥远的古代,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注定了人们要有“不宽容”的精神,这是必须的,因为人类要生存。

  纵观中国历史,在朝代的更替中,对旧制度的冲击决不能抱以宽容的态度。饥饿导致革命,这个过程中必然最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从康梁维新到辛亥革命,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历史证明:积极的革新、革命,其根本动力来自于对现实的不宽容。

  我们再将目光转到现在。在面临全球化经济的今天,一个国家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国家内部的改革、对外的开放必不可少,一个个旧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一批新兴工业正在迅速崛起,市场经济来不得一丝一毫的宽容。将之扩大到生活和学习中,这里的不宽容不仅体现在对强者的不屈服,还表现为对自己的不满足,敢于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说来,发展就要有对已不宽容、不松懈的态度,要有敢于挑战的勇气。

  房龙先生坚信“宽容一统天下的日子定会到来,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进步”。思想的束缚、战争的暴虐、种族的歧视等等,都在呼唤宽容,我们渴望那和平安详的日子,生活中的宽容会让你平和安详,而发展中的不宽容会促进社会的进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二者都需要存在。

  七、课堂小结

  最后,我想以我们的同乡林则徐的诗句做为这堂课的小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八、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讲述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哲理,采用的文学形式也很特别,熟读和理解课文之后,请结合历史事件或自己的生活实际(生活和写作)写写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写作和哲理)

  上一篇:《宽容》序言教案5

  下一篇:《宽容》序言教案3

《<宽容>序言》教案 篇4

  邱龙涛

  教学目标 

  1、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

  把握与评价故事中的哲理。

  教学难点 

  1 、 在整体感知全文内涵的基础上,把握故事蕴含的哲理。

  2 、培养学生对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内容的解释能力。

  教学设想 本文为课内自读课文,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分析评价、鉴赏吸收”,故教师拟以点拨为主,采用CAI(电脑辅助教学)的手段提高课堂密度,引发学生自主性。本课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辅助课件采用Powerpoint 编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课文,明确文章特点及学习要点。

  1 、导语 : 唐朝的唐太宗曾经说过一段很有名的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也如一面见兴替,知得失的镜子,它折射出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这就是房龙的《宽容》序言。

  介绍房龙及其作品《宽容》。房龙是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多才多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画画,他著作的插图均出自于自己之手。且有追求,有坚定的信念。介绍这些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并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宽容》一书主要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思想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为什么要对异见进行宽容呢?序言作了含蓄的回答。介绍这一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本文的中心。

  2 、 学习“自读提示”明确:本文用寓言故事形式写成(CAI显示)。本文学习要点是理解与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在预习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

  二、细读课文,思考问题,归纳故事蕴含的哲理。

  1、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

  提示: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形象:

  一类是守旧老人,他们尊崇古老的律法,实现着我即法律的训条,任意决定他人的生死,他们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此他们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最终遭到人们的谴责。“守旧老人”则象征着传统的过时的带有偏见的祖宗律法,它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

  另一类就是与守旧老人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敢的先驱者,他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勇于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冒着死亡的威胁,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他不顾迫害,又回来告诉人们他自己的发现。面对审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惧。历史证明,他是对的,终究得到了人们的尊崇。“先驱者”象征着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

  第三类形象就是生活在无知山谷的无知人们,他们愚昧、无知,迷信古人,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但是真理上不可抗拒的,一场生存危机,迫使人们推翻了传统秩序,走上了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悔悟,认识到先驱者是对的,这才懂得尊重智慧。

  2.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发生地“无知山谷”有什么特点?)

  提示:至于故事发生的地点很明确是“无知山谷”。显而易见,作者的意图讲故事发生的环境闭塞、贫穷、落后,因而造就了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麻木不仁的无知的人们。他们仅维持最低的生存需要,不但不觉匮乏,反而心满意足。更可怕的是迷信,极端的迷信,一部千古经书,几个守旧老人,可以镇守一方水土,一方人心。大家想一想,一个封闭、无知的社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追往者,思来者。封闭只能导致落后,甚至灭亡。如何才能使这样的社会获得生机呢?不闭关锁国,不夜郎自大,而是勇敢地、大度地开放大门,融入世界文化,自立于民族之林,它就有无限强大、蓬勃的生命力。

  3 、说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4、讨论,归纳本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文章主旨。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否定、镇压异见,会造成什么灾难呢?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上的曲折。怎样才能使真理顺利发展,先驱者不被迫害呢 ?这就需要思想自由,宽容异见。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扼杀真理。这正是作者通过这一寓言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放幻灯)这也正是《宽容》一书的精髓。

  展开:思想自由,宽容政策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真理畅通无阻的必要条件,十年浩劫,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刚才要大家思考的问题:怎样才能使这样的事情减少发生?答案找到了没有?“宽容”。对,宽容可以使这样的事情减少发生乃至不发生。

  大家说一说,人与人之间需要不需要宽容?为什么呢?

  宽容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宽松,和谐;宽容可以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理解,信任。宽容是一种胸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为了使我们彼此心灵的距离不再遥远,让我们紧紧地握住宽容的双手吧!

  三、理解含蓄,抽象的语句。

  这篇序言同一般的序言不同,既像一个寓言故事,而叙述的笔调又像散文诗,又像哲理散文,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但一些比较含蓄,比较抽象的语句又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70页,结合练习二,我们来理解课文中含蓄抽象的语句。要注意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

  1 、这里的“知识的小溪”是指无知山谷的文明程度(智慧,创新思想)仅仅像一条小溪,浅陋贫乏。这里的“深邃破败”象征无知山谷古老守旧,没有知识的更新机制,没有新知识的汇流,心如死水,了无生气,“缓缓地流着”,说明这里的文化发展非常缓慢,社会停滞不前。理解了这句话,更加深了我们对无知山谷那种闭塞,保守,愚昧,单调的特点的认识。

  2 、守旧老人用“律法”无情镇压。无知的人们助纣为虐。先驱者孤军奋战,力量单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人类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严酷的律法挡不住,岩石高墙也挡不住。早就有一些男男女女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敢于提出问题,“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先驱者更是杰出的代表,他为真理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探索者、先驱者是可敬。

  3 、是害怕“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因此“恐惧总是伴随着人们”。由于特大干旱半数以上的人死亡,活着的人只有把希望寄托山脉那边,而律法却说:“不行!”。因此人们彻底失望。为了死里逃生,人们终于产生了叛逃的勇气。所幸绝路逢生,人在死与生的进退关口总能爆发生命的最大能量。(置之死地而后生)

  4 、句中省略的内容应是不会盲从守旧老人去杀死先驱者。这里作者不只是要表现无知山谷的人们对先驱者的歉意和敬意,还隐含着更深刻的道理。对于先驱者的新知,要解放思想,虚心学习,即使一时不能接受,也要采取什么态度?宽容态度。而宽容正是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本文的主旨。

  5、许多历史事实都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找到影子,(哥白尼-日心说《天体运行》,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广场,孔子,司马迁等)而次此后发生的事件也像这个寓言故事的重演,这更增强了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值得品味。

  这样的事将来不再发生,作者为什么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

  明确;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要镇压创新者的;有些善良的人们由于传统的束缚,认识的局限,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创新者,这就意味着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我们希望”只是人们良好的心愿。如何让这样的事情减少发生呢?那就是宽容。文章正是这样含蓄的语言形式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五、自由品读,加深理解。

  六、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

  写一篇小作文,谈谈《宽容》序言给自己的启示。

  [1]

《<宽容>序言》教案 篇5

  《宽容》序言教案3

  教学目标:

  1.联系人类的演进,理解、宽容新事物;

  2.把握故事的哲理,学习思维的深刻性;

  3.理解文体的特点,探求事物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

  ①试分析作者刻画的类型形象;

  ②试概要故事反映的历史规律;

  ③试评析先驱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6) 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多才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和绘画,他的著作插图均出自于己手,善于撰写通俗历史著作,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早有的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

  《宽容》一书主要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解放思想,宽容异见。本文以散文诗(哲理诗、寓言诗)形式为书序。

  二、解题 导入新课

  “宽容”一词的含义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房龙以其为名,他所说的 宽容又是指什么呢?

  陆地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广阔的是人 的胸怀。 (雨果)

  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的谷粒。

  往事如烟俱忘矣,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无欲则刚。

  三、提问 你是怎样认识这篇文章的,可以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也可以自己另拟题目自行发言。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2、概括文章五个片段的内容。(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3、文中塑造了哪几类人物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 他们的言行告诉我们什么哲理(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4、无知山谷诸意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 (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5、概要故事反映的历史规律 (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6、讨论先驱悲剧的社会根源 (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7、给我们的启示、文章的主旨(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8、宽容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9、“宽容”有没有什么限制?(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10、文章采用寓言式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11、历史上这样的悲剧还有吗?(讨论)然后展示课件

  上一篇:《宽容》序言教案4

  下一篇:《宽容》序言教案2

《<宽容>序言》教案 篇6

  《宽容》序言教案2

  导入:

  历史学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回忆他看到的一本书时的情景说:“那天下午,我发痴似的,把这部史话读下去,车来了,在车上读,到了家中,把晚饭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读,一直读到天明,走马观花地总算看完了。”他还说:“这五十年中,总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书吸引我了。”(幻灯片显示)

  郁达夫也曾说过:“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是谁的笔如此神奇,能写出如此吸引人的文字来?(简介房龙)他能说写十种语言文字,拉得一手小提琴,他的文笔特色就是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其作品主要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幻灯片显示)他还善于画画,他就常为他自己的作品自绘插图,这边就有他在《宽容》一书中的自画插图。(幻灯片显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他为《宽容》一书所作的一篇令人耳目一新的序言。

  说到序言同学们有谁了解?看来你们对一本书目录前或后的几页不屑一顾,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序言,翻开课本66页。序言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他人所作的序,一般介绍或评论书本的内容。另一种是自己所作的叙也叫自序,一般说明写书的目的或写书的经过(幻灯片显示)

  那么《〈宽容〉序言》这篇文章是哪一种序言?(——)既是自序,它说明的是写书的目的还是经过?(——)既是经过,那么这篇序言说明了写《宽容》一书的哪种目的?(——)看课文注解1,即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

  那么这篇序言采取了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这个目的?(——),对,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那么作者叙述了怎样一个寓言故事?(——)(根据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来概述)

  写了在无知山谷中,人们遵循着千古不变的权威过着贫乏却自足的生活,不愿追求新生,一天有一个探索者敢于反抗权威,走出了山谷发现了新世界,并把这个希望带回给村民,但村民却在守旧老人的带领下,按照律法处死了探索者,结果观念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改变?人们认识到了守旧老人错了而探索者对了?(一次大旱灾)对在发生了一次大旱灾之后,人们延着探索者开辟的道路走向新生,最后人们忏悔,纪念探索者。

  那么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无知山谷)那么故事中的无知山谷又有什么特点?(——)封闭保守知识贫乏。书上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些特点?(——)(分析开头三句 )

  这篇文章除了寓言故事的独特写法外,还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式?(——)还采用散文诗的写法。

  那我们品味诗歌一般从意象入手,那我们来找找这篇文章中有哪些意象形象的说明了山谷的特点?

  “知识的小溪 ”为什么不说成知识的大江、知识的大河?这说明了无知山谷的文明程度(智慧、创新意识)仅像一条小溪一样浅陋贫乏。“深邃破败”说明了什么?(——)引导:《我与地坛》中地坛为何会破败?(没人修葺)那溪谷为何破败?——没有知识的汇流,没有知识的更新机制,古老陈旧。

  知道了故事发生的特点,那么我们来看看生活在无知山谷中的人物的特点?

  你们说说守旧老人有什么特点?点拨,可以联系一下食古不化的老者,两者有何联系?(保守、顽固)课文中有哪些语句说明守旧老人的保守顽固?(——)“对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只会照搬照抄书本的东西,一点也不敢违背,是不是保守顽固?到最后面临生存威胁时“还抱怨自己的命运不济,诅咒孩子们忘恩负义”到最后还不知变通,认为他们违背古书所记载就是忘恩负义!

  我们再来看看这么一句“守旧老人们并没有灰心。他们预言说,一切都会转危为安,至少那些最神圣的篇章是这样写的。”他们说会转危为安不是说他们有一些行动措施可以化解危机,而只是说书上是这样说的,是不是很愚昧无知。(幻灯片显示)

  了解了守旧老人,我们来看看村民,生活在无知山谷中的村民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村民们饮毕牲口,灌满木桶,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尽享天伦之乐”这么贫乏的生活条件,村民却心满意足,尽享天伦之乐?这说明了村民怎样的性格特征?(麻木)。“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这句话说明了村民怎样一个特点?只遵循古老的权威性的东西,不看他们的实际价值,这说明了村民的愚昧无知!

  村民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盲从,也就是没有自己的思想,盲目跟从守旧老人,盲目的遵从律法?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看课文78页。(——)“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幻灯片显示)

  了解了村民,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个敢于走向新生的探索者。课文中具体描述了探索者的外形,有哪位同学可以找出来,请他为我们朗诵出来?

  “外面一片漆黑,一个人正在爬行。他手上的指甲已经磨破。他的脚上缠着破布,布上浸透着长途跋涉留下的鲜血。”这一段外貌描写体现了探索者怎样一种精神?(——)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探索者还有一个可贵的精神是坚持真理,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具体体现?(——)“漫游者由于饥渴,身体还很衰弱。老者让他坐下。他拒绝了。他们命令他闭嘴。但他偏要说话。”(幻灯片显示)

  那么这样一个敢于怀疑,不畏艰险,勇于牺牲,坚持真理的探索者,他的结局怎样呢?(死亡)那么他为什么会死亡我们来看文章中的最后一句!

  这边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幻灯片显示)

  作者说这样的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同学们能否举例一下,古今中外有哪些悲剧是由不宽容所造成的?(——)点拨:我们先来想想,谁被罗马教皇烧死在鲜花广场(布鲁诺)那么布鲁诺是因为什么而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坚持日心说)那日心说是由谁提出的?(哥白尼)正由于这种思想的不自由,哥白尼到临死之前才敢把他的日心说供诸于众,除了这个悲剧,同学们还知道其他的吗?那好,我这边再举一个例子(幻灯片显示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由于人类的不宽容,这座高达30米,号称“女王”的巴米扬大佛在2001年阿富汗战争中被化为了永恒的灰烬。(幻灯片显示)

  有这么多悲剧,那么作者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幻灯片显示)

  (——)点拨:提倡宽容,呼吁宽容,那么作者呼吁宽容的对象是谁?(——)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统治者。因为作者呼吁的是全世界的宽容,人与人之间的宽容。作者认为造成不宽容的条件是由于陈旧的律法,封闭的环境,贫穷落后造成的人的狭隘自私。正如房龙自己对宽容的注解为“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应有耐心公正的容忍。(教参中倒数第二页)

  作者为何要加上“我们希望”,而不用肯定语气,不说因为提倡了宽容,不宽容的事就不再发生了?(——)点拨:因为社会总是不断发展,旧思想和新思想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总会存在,所以守旧者总会压迫创新者,阻挠创新者,而人们往往因为认识的局限而有意无意的伤害创新者。所以这里仅仅是希望,只是希望这样的事少发生,“我们希望”这四个字仅是表达人们的希望。(幻灯片显示)

  我们知道在科学的角度上我们必须提倡宽容,宽容异见,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提倡的宽容是不是无条件的?要不要原则?(幻灯片显示)(学生自由讨论)

  汪国真《宽容与刻薄》已很好的解答了这个问题?(幻灯片显示)(学生配乐朗诵)

  看来在生活中要有博大的胸襟去理解、包容、宽容别人,但宽容不等于放纵。 作者邮箱:

  上一篇:《宽容》序言教案3

  下一篇:《宽容》序言教案1

《<宽容>序言》教案 篇7

  学习目的

  —、充分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与“守旧老人”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并能对文中的抽象内容加以阐发,理解文中含蓄的思想。

  二、深入思考文中为什么不能够“宽容”的原因?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品味、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三、分析文体的特点,注重写作文体的创新。

  教学设想

  本文是——篇自读课文,且又是一篇序言.在讲渎这篇课文时,充分体现它自读课文的特点,让同学了解,把握这篇文章的大意;它不同于—‘般的自序,而是以一种新颖的形式,以诗化的语言通过叙述一个寓言故事来表明《宽容》—书的主旨,它倡导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让同学们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同时,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其内在含意。同时,展开思想的翅膀,以具体可感的历史知识来丰富文章的内涵,来阐释课文的主旨。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体味诗化般的语言美,理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掌握文章

  第二课时:再次朗读课文,揣摩、分析文章的语言,理解其内在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配乐朗诵课文。

  二、理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三、联系历史的发展,深入理解,把握宽容的内涵

  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用“宽容”造一句话。“宽容”一词的意思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导入作者介绍)“宽容”一词的含义是宽大有气量,计较或追究。作者房龙用《宽容》为书名,详述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畅言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了反动分子镇压新思想的罪恶行径。这本书.最初出版于1925年,1940年重版,在1940年准备出版此书第二版时,正是法西斯势力在全世界猖獗之日,这是对他的“宽容”理想的严重打击。由此也看到,我们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是多么地需要宽容。

  房龙,荷裔美国人,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喜爱。他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早已有了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

  下面我们来阅读、品味这篇文章,欣赏一下房龙的文章特色

  二、配乐朗诵课文。

  三、理清思路,概括文章大意。

  1. (第一小节)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

  2. (第二至第四小节)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

  3.(第五至第九小节)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走进新的世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

  4.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本文的主旨: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

  四、联想历史事例,举出禁锢思想,排除异己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注意结合课文中作者的思想,也可以谈谈对作者的理解、认识。

  例子不拘多少,在于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发展中确实需要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避免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的做法。如中世纪中葬身火海的布鲁诺,二次大战中屠杀犹太人的法西斯暴行……

  五、找出体现人们所生活的环境特点的词语,分析其内在含义并进行总结。

  词语:宁静的无知山谷  知识的小溪缓缓地流着  需求浅薄的村民  绰有余裕  守旧老人  神秘莫测的古书  神圣而不可亵渎  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冷落等。

  这是—个无知、愚昧、闭塞的环境。统治者是“守旧老人”,村落是“无知的山谷”,人们的视野狭窄、知识浅薄,他们可怜的一点点知识像一条窄窄的小溪,流经的地方是深邃破败的溪谷,根本没有新知识的汇流,它流得那么缓慢,与死水无异.可是,人们却很满足.他们满足自己狭窄的生存空间,满足自己原始的生活方式,满足于这“宁静”的死水般停滞的生活,满足于这种麻木不仁的“幸福”生活。

  可悲的不仅是他们满足于这种闭塞、贫乏、落后的生活,更可悲的是他们尊奉“守旧老人”,以一部千年古书为经典、法律。他们把固执与偏见视为天经地义,神圣不可亵渎,而且用律法规定,不得离开山脚一步,使自己封闭在令人窒息的世界里,迷信和闭塞导致落后,使人们拒绝任何新知,并且走上极端,把真理视为异端,把先驱者一棍子打死。

  结论:封闭导致落后,开放重获新生。历史的进步要靠知识的进步,要靠真理的发展。

  六、作业:朗读课文。

  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从文中找出叙述先驱者的词句,先驱者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先驱者是山民中的精英形象,是山谷里多少代人试图找到通往外界出路的探索者代表。作者对他的正面描写不多。但他的事迹却震撼人心。无知山谷尽管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用律法和迷信把人们禁锢得死死的。但是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追求真理的努力不可阻挡的,严酷的律法挡不住,岩石高墙也挡不住。早就有一些男男女女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敢于提出问题,“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先驱者更是杰出的代表。他为真理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他是“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他给人们的启示是: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而他的行为更是使人们感到探索者、先驱者的可贵、可敬。

  三、“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讨论分析,这样的事不再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教师总结:真理开初在少数人手里,如果像无知山谷那样,对先驱者不但不予保护鼓励支持,反而倒行逆施,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也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学术自由是思想发展的绝对必要的条件。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传统观念不是神圣的,对于新的思想,必须采取宽容政策,容许其发展,让实践来检验真理性。只有这样,真理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迅速发展。而这样的悲剧也才不可能发生。

  四、揣摩语言,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知识的小溪”指的是山谷里人们的文明程度仅像一条小溪。

  “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无知山谷历史悠久,封闭落后,走向衰落。

  “缓缓地流着”是说无知山谷发展非常缓慢。

  2.“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屈服和失败的原因:一是守旧老人用“律法”进行镇压;二是群众受守旧老人的欺骗,助纣为虐,反对“敢于离开山脚的人”;三是“敢于离开山脚的人”太少,孤军奋战。这三个原因,使“敢于离开山脚的人”最终“屈服和失败”。

  3。“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人们为什么“恐惧”?由于人们害怕“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

  为什么“失望”?由于特大干旱使得半数以上的人死亡,活着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而律法却说“不行”,因此人们彻底失望。    •

  为什么“失望”会带来“勇气”?为了求得生存,人们终于产生了叛乱的勇气。

  4.“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

  在不知不懂的情况下,应当怎么办才不至于事后内疚呢?不盲从守旧老人、紧跟他充当打手,对于先驱者的新知,即使一时觉得无法接受,也要采取宽容的&g。

  5.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

  这样的事将不要发生,仅仅是希望,实际上还是要发生的,至多发生得少一些。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镇压创新者;有些善良的人们为认识所局限,有意无意地难免伤害创新者,所以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以表示人们的心愿。

  五、郁达夫说过: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分析总结其“魔力”何在。

  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引人思考。作者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典型化了。虚构成一个寓言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比实际的历史事件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强烈,因而更带普遍性。读这个故事能唤起许许多多联想,觉得那些专制主义者的嘴脸跟守旧老人何其相似,那些愚民的嘴脸跟山谷中人何其相似,而历史的演变跟这个故事又何其相似。故事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地阐述了道理,不仅不枯燥,反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六、如有条件,在课堂上阅读《宽容》片段。

  布置下一课书的预习。

  板书设计

  《宽容》序言

  环境:愚昧  落后  闭塞  无知

  守旧老人:顽固  迷信  专制  残忍

  先驱者:勇敢  探求  不畏惧死亡

  启示:提倡思想自由,对异见宽容

《<宽容>序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进行赏析性阅读――找到切入点,进行深入探讨。

  2、透过本文主旨,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

  3、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能正确、全面、透彻的看待问题。

  二、难点:此篇序言很特别,像散文诗,又像是寓言。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虚构的故事中包蕴着怎样的深刻意味,学生不容易做到透彻理解。

  三、 资料:

  作者: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人。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其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新知书城有《人类解放的故事》、《圣经的故事》、《太平洋的故事》、《美国的故事》。还有一本关于房龙的书《房龙图话》,学生可作浏览了解)。房龙的书在中国早有译本,对中国整整一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如历史学家曹聚仁、作家郁达夫等)。

  四、 教学程序:

  (一) 课前利用早自习听课文录音,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

  (二) 阅读此类文章的切入点:

  1、 问题讨论式深入课文,把握形象――学会就文本本身对以下形象作分析:

  无知山谷、守旧老人、村民、漫游者。

  (1)无知山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形象意义何在?

  封闭、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望。就的一切被迷信着,被维系着。新的一切被排斥着,被残害着。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定律。

  (2) 守旧老人是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

  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实施所有传统对一切革新的镇压的代表,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

  (3)村民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在无知山谷里死守者愚昧的人群。他们迷信过去,死守律法,胆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纣为虐,对漫游者加以迫害。 

  (4)教师范读写漫游者回到无知山谷至被处死的几段,学生讨论:漫游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

  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2、 讨论式挖掘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结局:真理大白于天下,人们终于醒悟。走出绝望的封闭,人们终于在痛悔之中内疚。在一切旧的秩序、规律、律法、习惯、信仰全都烟消云散的时候,人们终于崇尚智慧,过上了真正的幸福生活。

  意义:勇敢终于战胜胆怯,进取终于战胜封闭,智慧终于战胜愚昧,一切新的进步的事物,最终要登上历史舞台,以胜利而告斗争的结束!生活就这样继续,历史就这样推进……

  (三) 扩展理解:回顾历史,发其所感。(自由发言)

  (四) 结句:

  文章结尾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新与旧的斗争,将永远继续。只是我们之中,或许有人将是那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许我们只是大众的一员,那么,在面对新的思想,新的事物的时候,我们是否该有宽容的胸怀?(谈认识,谈感想)

  [1]

《<宽容>序言》教案 篇9

  学习目的

  —、充分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与“守旧老人”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并能对文中的抽象内容加以阐发,理解文中含蓄的思想。

  二、深入思考文中为什么不能够“宽容”的原因?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品味、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三、分析文体的特点,注重写作文体的创新。

  教学设想

  本文是——篇自读课文,且又是一篇序言.在讲渎这篇课文时,充分体现它自读课文的特点,让同学了解,把握这篇文章的大意;它不同于—‘般的自序,而是以一种新颖的形式,以诗化的语言通过叙述一个寓言故事来表明《宽容》—书的主旨,它倡导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让同学们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同时,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其内在含意。同时,展开思想的翅膀,以具体可感的历史知识来丰富文章的内涵,来阐释课文的主旨。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体味诗化般的语言美,理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掌握文章

  第二课时:再次朗读课文,揣摩、分析文章的语言,理解其内在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配乐朗诵课文。

  二、理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三、联系历史的发展,深入理解,把握宽容的内涵

  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用“宽容”造一句话。“宽容”一词的意思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导入作者介绍)“宽容”一词的含义是宽大有气量,计较或追究。作者房龙用《宽容》为书名,详述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畅言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了反动分子镇压新思想的罪恶行径。这本书.最初出版于1925年,1940年重版,在1940年准备出版此书第二版时,正是法西斯势力在全世界猖獗之日,这是对他的“宽容”理想的严重打击。由此也看到,我们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是多么地需要宽容。

  房龙,荷裔美国人,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喜爱。他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早已有了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

  下面我们来阅读、品味这篇文章,欣赏一下房龙的文章特色

  二、配乐朗诵课文。

  三、理清思路,概括文章大意。

  1. (第一小节)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

  2. (第二至第四小节)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

  3.(第五至第九小节)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走进新的世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

  4.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本文的主旨: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

  四、联想历史事例,举出禁锢思想,排除异己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注意结合课文中作者的思想,也可以谈谈对作者的理解、认识。

  例子不拘多少,在于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发展中确实需要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避免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的做法。如中世纪中葬身火海的布鲁诺,二次大战中屠杀犹太人的法西斯暴行……

  五、找出体现人们所生活的环境特点的词语,分析其内在含义并进行总结。

  词语:宁静的无知山谷  知识的小溪缓缓地流着  需求浅薄的村民  绰有余裕  守旧老人  神秘莫测的古书  神圣而不可亵渎  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冷落等。

  这是—个无知、愚昧、闭塞的环境。统治者是“守旧老人”,村落是“无知的山谷”,人们的视野狭窄、知识浅薄,他们可怜的一点点知识像一条窄窄的小溪,流经的地方是深邃破败的溪谷,根本没有新知识的汇流,它流得那么缓慢,与死水无异.可是,人们却很满足.他们满足自己狭窄的生存空间,满足自己原始的生活方式,满足于这“宁静”的死水般停滞的生活,满足于这种麻木不仁的“幸福”生活。

  可悲的不仅是他们满足于这种闭塞、贫乏、落后的生活,更可悲的是他们尊奉“守旧老人”,以一部千年古书为经典、法律。他们把固执与偏见视为天经地义,神圣不可亵渎,而且用律法规定,不得离开山脚一步,使自己封闭在令人窒息的世界里,迷信和闭塞导致落后,使人们拒绝任何新知,并且走上极端,把真理视为异端,把先驱者一棍子打死。

  结论:封闭导致落后,开放重获新生。历史的进步要靠知识的进步,要靠真理的发展。

  六、作业:朗读课文。

  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从文中找出叙述先驱者的词句,先驱者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先驱者是山民中的精英形象,是山谷里多少代人试图找到通往外界出路的探索者代表。作者对他的正面描写不多。但他的事迹却震撼人心。无知山谷尽管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用律法和迷信把人们禁锢得死死的。但是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追求真理的努力不可阻挡的,严酷的律法挡不住,岩石高墙也挡不住。早就有一些男男女女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敢于提出问题,“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先驱者更是杰出的代表。他为真理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他是“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他给人们的启示是: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而他的行为更是使人们感到探索者、先驱者的可贵、可敬。

  三、“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讨论分析,这样的事不再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教师总结:真理开初在少数人手里,如果像无知山谷那样,对先驱者不但不予保护鼓励支持,反而倒行逆施,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也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学术自由是思想发展的绝对必要的条件。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传统观念不是神圣的,对于新的思想,必须采取宽容政策,容许其发展,让实践来检验真理性。只有这样,真理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迅速发展。而这样的悲剧也才不可能发生。

  四、揣摩语言,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知识的小溪”指的是山谷里人们的文明程度仅像一条小溪。

  “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无知山谷历史悠久,封闭落后,走向衰落。

  “缓缓地流着”是说无知山谷发展非常缓慢。

  2.“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屈服和失败的原因:一是守旧老人用“律法”进行镇压;二是群众受守旧老人的欺骗,助纣为虐,反对“敢于离开山脚的人”;三是“敢于离开山脚的人”太少,孤军奋战。这三个原因,使“敢于离开山脚的人”最终“屈服和失败”。

  3。“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人们为什么“恐惧”?由于人们害怕“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

  为什么“失望”?由于特大干旱使得半数以上的人死亡,活着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而律法却说“不行”,因此人们彻底失望。    •

  为什么“失望”会带来“勇气”?为了求得生存,人们终于产生了叛乱的勇气。

  4.“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

  在不知不懂的情况下,应当怎么办才不至于事后内疚呢?不盲从守旧老人、紧跟他充当打手,对于先驱者的新知,即使一时觉得无法接受,也要采取宽容的&g。

  5.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

  这样的事将不要发生,仅仅是希望,实际上还是要发生的,至多发生得少一些。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镇压创新者;有些善良的人们为认识所局限,有意无意地难免伤害创新者,所以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以表示人们的心愿。

  五、郁达夫说过: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分析总结其“魔力”何在。

  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引人思考。作者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典型化了。虚构成一个寓言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比实际的历史事件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强烈,因而更带普遍性。读这个故事能唤起许许多多联想,觉得那些专制主义者的嘴脸跟守旧老人何其相似,那些愚民的嘴脸跟山谷中人何其相似,而历史的演变跟这个故事又何其相似。故事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地阐述了道理,不仅不枯燥,反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六、如有条件,在课堂上阅读《宽容》片段。

  布置下一课书的预习。

  板书设计

  《宽容》序言

  环境:愚昧  落后  闭塞  无知

  守旧老人:顽固  迷信  专制  残忍

  先驱者:勇敢  探求  不畏惧死亡

  启示:提倡思想自由,对异见宽容

《<宽容>序言》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1)培养憎恶与摒弃旧思想,支持与追求新思想的感情;

  (2)用提要—概括—综合归纳的方法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3)培养对抽象的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内容的解释能力。

  教学设想:这篇课文形式上是散文诗,或者说是哲理诗、寓言诗,虽是序言,但具有诗的特质,有渗透着作者主观情思的意象,有能引人身临其间的意境,有鲜明生动的语言,也有着启人睿智的哲理。深刻的思想与尽可能完美的形式结合,使得这篇序言成为人类文化中的瑰宝。这样一篇文章,可分析之处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也比比皆是。但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离开原文架空地分析、讨论,最好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原汁原味地品味诗中的意象与意境,进入作品的时空,与房龙一起驰骋想像,从而参悟其中深刻的哲理。因而,指导学生阅读、朗读,教师进行范读,也就成为教学过程 中重要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解题

  体重200英磅、粗壮结实的荷裔美国人亨德里克·房龙,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多才多世,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会画画,他著作的插图均出自于自己之手,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他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早已有了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

  历史学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回忆说,20年代他在候车时偶然买到《人类的故事》中译本,于是——

  那天下午,我发痴似的,把这部史话读下去,车来了,在车上读,到了家中,把晚饭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读,一直读到天明,走马看花地总算看完了。这50年中,总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的书那么吸引我了。我还立志要写一部《东方的人类故事》。岁月迫人,看来是写不成了;但房龙对我的影响,真的比王船山、章实斋还深远呢!

  郁达夫在林徽音译本《古代的人》的序言中分析了房龙的写作艺术,认为他的方法“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房龙的笔,有这一种魔力,但这也不是他的特创,这不过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用以讲述科学而已。”

  二、明确“自读目标”

  三、初读课文,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

  第二部分(2—4)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

  (2)一个敢于离开山谷的漫游者回来后即将受到审判。

  (3)漫游者向大家介绍外面美好的世界,并愿意带领大家前去。

  (4)守旧老人以旧的法律煽动人们杀死了漫游者。

  第三部分(5—9)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走进新世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

  (5)无知山谷发生了特大干旱,饥嚎遍野。

  (6)半数以上的人在饥寒中死去,律法还必须遵守。

  (7)在失望中爆发了叛乱,人们投奔陌生的世界。

  (8)人们沿着先驱者开辟的道路找到了绿色牧场,认识到以前的错误。

  (9)人们建起智慧老人的大厦,立碑纪念先驱者。

  第四部分(10)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四、再读课文,找到作者的情思,归纳文章的主旨

  在诗歌中,作者的情思是寄寓于意象之中的。

  意象                                         哲理

  宁静的无知山谷——沉寂愚昧                        无知愚昧的地方

  永恒的山脉    ——长久封闭                        人们怠惰、胆小

  知识的小溪    ——知识贫乏                        自私、易满足, 

  需求浅薄的村民:                环境              这是产生贫穷与

  心满意足地享乐    ——怠惰                    落后的根源

  为得不到果实而恐惧——胆怯

  他们只需一点儿食物——自私

  守旧老人

  “对着神秘的古书苦思冥想”

  “摇着头”

  “低声倾吐着恶狠狠的词句”                        应该容许别人有行

  “是它(法律)的执行者”        旧世界的统治者    动和判断的自由,

  “叫喊着,‘他死有余辜!’”                         宽容的政策才能使

  “并没有灰心”“预言说”         旧思想的维护者    真理得到发展

  “不行”

  “无力地抗争着”

  “强迫他把他们带走”

  漫游者(先驱者):

  “指甲磨破”“脚上缠着破布”

  “身体衰弱”                     新世界的探索者    人类追求真理的力量

  “拒绝(坐下)”“偏要说话”                          是不可阻挡的,探索

  “我已以找到幸福的曙光。跟      新思想的传播者     真理的先驱者是可敬

  我来吧,我带领你们奔向那里。”                     的。

  本文的主旨: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

  五、三读课文,欣赏“序言”的形式

  这篇序的形式新颖,让人在阅读全书内容之前,就受到了情绪的感染和思想的启迪。一部作品的序言可以用多种形式来写,仅以房龙几部作品为例:

  作品名称                           序言形式

  《宽容》            散文诗(哲理诗)

  《人类的故事》      书信体,写给汉斯和威廉的信

  《人类的艺术》      第二人称,娓娓而谈地《告读者》

  《房龙地理》        引一封学习地理有困难的学生的信,然后说:“如同以往一样,我接到你们的命令就迫不及待地去完成。我转过身来说:‘亲爱的,这就是!’”

  《与世界伟人谈心》   致青少年们,虚构了一个对话的场所——谈心晚会

  六、开阔思维

  1.引导学生举出历史上或身边有关坚守真理与宽容的例子,培养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主张,并树立为真理斗争的精神。

  提示:A意大利著名科学家、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生活在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统治的时代,他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极力坚持科学真理、捍卫真理而被判处刑,烧死在罗马。

  B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世人嘲笑;爱因斯坦最初提出光量子论,遭到几乎所有老一辈物理学家的反对,甚至连最早提出量子概念并第一个支持狭义相对论的普朗克也反对他的理论;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及革命活动遭到各国政府的嫉恨。但他们都没有妥协,反而坚持真理,维护真理。

  C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有一个题为“对不起,老师”的节目,讲的是文革时期一个学生不明政治,揭发老师致使老师遭受迫害,而自己又一直内疚,终于在他事业成功的时候勇敢地向老师道一声“对不起”,得到老师宽容的故事。其实宽容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精神。

  2.学习本文你会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A历史的进步要靠知识的进步,要靠真理的发展。B真理的发展是曲折的,因此我们应提倡思想自由,实行宽容政策,保证真理的发展有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C探索者、先驱者的精神是可敬的,因此在学习上要有怀疑精神、创新精神、献身精神。

  六、小结

  人类需要宽容,而懒惰、无知、自私就不会有宽容!个人的不宽容,不会制造监狱,也没有刽子手;而官方的不宽容,一旦发起脾气,便可以置无辜人于死地,也从不做任何反悔补救的事。

  宽容就如同自由,只是一味乞求是得不到的,只有永远保持警惕,才能拥有。

  附:                 宽容与刻薄  汪国真

  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

  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

  对待别人的宽容,我们应该知道自惭;我们宽容地对待别人,应该知道自律。

  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

  如果别人已不宽容,就不要去使劲儿乞求宽容,乞求得来的宽容,从来不是真正的宽容。

  如果你还要想宽容别人,就不要等到别人来乞求,记住一句老话:给永远比要令人愉快。

  [1]

《<宽容>序言》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序言”文体知识,理解本篇序言的独创特点。

  2.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及形象的典型意义。

  3.思考“宽容”在现实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与“守旧老人”这两个形象及形象的典型意义。

  2.理解本篇寓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思考“宽容”的深刻内涵及在现实中的意义。

  教学关键: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及文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16XX年,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叛处死刑,烧死在罗马。

  布鲁诺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反对天主教的地球中心说,震动了教会的统治,被天主教视为异端,最终将布鲁诺处以极刑。

  这种新旧思想、观念的斗争,可以说,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地上演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宽容>序言》,看看这种斗争是怎样的势不两立,如何地激烈,并进而想想我们该怎样对待新思想、新事物。

  三、解题

  1.解题

  《宽容》是一部很能体现作者写作风格的书。本文是房龙先生为自己的作品《宽容》所写的一篇序言。

  序言有两种:一种是为别人写的,多为介绍和评论书的内容,叫他序;一种是为自己写的,也称自序,多为说明写书的目的和经过。

  2.本文与一般的序言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本序言与一般序言写法不同,采用散文诗的形式,借助寓言故事写成,别具特色,发

  人深省!有人评论说:“它是一篇空谷传响的散文诗,也是一则深婉不迫的寓言,思想意义的多层性、多重性让后来者常读常新。”

  三、整体感知,分析理解

  1.这既是一篇寓言故事,请同学们概述故事情节。

  无知山谷——孤独漫游者——理想的家园——寒冷的冬天——英雄纪念碑

  2. 朗读课文第一节。

  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人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找到文中体现人们生活环境特点的词语,分析人们的生活状态。

  故事发生的地点很明确是“无知山谷”。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这句话出现在第一部分开头和结尾,之后在第八部分作者又写道“人们又过着幸福的生活”,请问:“宁静”是一种什么状态?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第一部分中提到的“幸福”和第八部分提到的“幸福”是不是一种幸福?

  “宁静”本是指环境、心情安静,在这里指无知山谷里村民的那种封闭、守旧的生活状态。前后的“幸福”不是一种幸福,前面是指村民们安于“饮毕牲口,灌满木桶,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尽享天伦之乐”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对于愚昧落后的村民来说是幸福的,但不是真正的幸福。后面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那是用先驱者的生命换来的,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让人感到真正满足的一种生活。

  3.在这样的环境中,漫游者的命运会如何呢?

  请大家观看同学们表演的课本剧节选《漫游者之死》。

  讨论: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提示: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形象:

  ①守旧老人:顽固、残忍。(守旧专制)

  ②漫游者(先驱者):追求真理、光明,蔑视传统、专制,献身精神。(开拓创新)

  ③无知山民:愚昧、无知,迷信古人。

  4、先驱者为什么是悲剧结局?

  ①生活在沉寂、保守、愚昧、闭塞中

  ②面对的是律法的严惩、守旧老人的镇压

  ③无知山民的愚昧麻木、助纣为虐

  ④先驱者太少、孤军作战

  5、讨论:这样的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本篇中“宽容”,应该指什么?文中那些语句体现出来的?

  提示:故事发生的时间,从序言的最后一节中不难看出:“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这更增强了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不过将来”后面为什么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

  这样的事将来不再发生,仅仅是希望,实际上还是要发生的,能减少一些就算好了。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镇压创新者的;有些善良的人们由于传统的束缚,认识的局限,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创新者,所以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以表示自己的愿望。

  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初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人们想说什么?作者为什么不让他们说出来?

  想说“不会杀死他了”。悲剧已经发生,说后悔的话有什么用呢?重要的不是后悔、内疚,而是将来不要再后悔、内疚,这句话有揭示中心的作用。即告诉人们:只要不盲从、不打击,对于先驱者的新知识,要解放思想,虚心学习,即使一时不能接受,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就永远不会后悔、内疚。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否定、镇压异见,会造成什么灾难呢?

  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上的曲折。怎样才能使真理顺利发展,先驱者不被迫害呢 ?这就需要思想自由,宽容异见。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扼杀真理。这正是作者通过这一寓言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放幻灯)这也正是《宽容》一书的精髓。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四、借鉴吸收、发散思维

  1.在历史上,有无数推动历史进程的先驱英雄,你能举出另外一些例子吗?

  (提示:商鞅变法被车裂,王安石变法遭贬谪,谭嗣同变法被杀头,布鲁诺捍卫真理被烧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遭到嘲笑,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论被一致反对,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学说而一生贫困交加。)

  勇敢终于战胜胆怯,进取终于战胜封闭,智慧终于战胜愚昧,一切新的进步的事物,最终要登上历史舞台,以胜利而告斗争的结束!生活就这样继续,历史就这样推进……

  思考:怎样才能使这样的事情减少发生?答案找到了没有?“宽容”。对,宽容可以使这样的事情减少发生乃至不发生。

  2、那天下午,我发痴似的,把这部史话读下去,车来了,在车上读,到了家中,把晚饭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读,一直读到天明,走马观花地总算看完了。这50年中,总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的书这么吸引我了。   

  ——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

  郁达夫说过: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讨论:《宽容》这本书的魅力何在?让曹聚仁等一代人如此爱不释手、如醉如痴,经久回味?学了《<宽容>序言》,同学们应该知道答案了。这篇课文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又从中学到了什么?宽容在我们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思想内容方面:

  ①贫穷、落后、反动的根源在于无知、愚昧、闭塞,历史的进步,要靠知识的进步,要

  靠真理的发展。

  ②人类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但真理的发展也是曲折的。

  要使真理发展畅通无阻,就要保证思想自由,就要采用宽容的政策,为真理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③探索者、先驱者的精神是很可敬的,因此在学习上要有怀疑精神、创新精神、献身精

  神。

  ④当我们一时不能分清是非的时候,要首先抱着宽容的态度去了解事物。

  ⑤“在其真相肯定永远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显示他的品格。”

  现实意义:思想自由,宽容政策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真理畅通无阻的必要条件,十年浩劫,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

  思考:大家想一想,一个封闭、无知的社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追往者,思来者。封闭只能导致落后,甚至灭亡。如何才能使这样的社会获得生机呢?不闭关锁国,不夜郎自大,而是勇敢地、大度地开放大门,融入世界文化,自立于民族之林,它就有无限强大、蓬勃的生命力。

  东方对西方文明的宽容或者西方改变了对东方文化的漠视,体制与体制之间不再对抗或体制内部成员的相互依赖,诸如此类现象能得到迅速实现。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宽容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宽松,和谐;宽容可以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理解,信任。宽容是一种胸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为了使我们彼此心灵的距离不再遥远,让我们紧紧地握住宽容的双手吧!

  七、布置作业

  阅读汪国真《宽容与刻薄》,写一篇感想。

  宽容与刻薄 

  汪国真

  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

  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

  对待别人的宽容,我们应该知道自惭;我们宽容地对待别人,应该知道自律。

  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

  如果别人已不宽容,就不要去使劲儿乞求宽容,乞求得来的宽容,从来不是真正的宽容。

  如果你还要想宽容别人,就不要等到别人来乞求,记住一句老话:给永远比要令人愉快。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紫罗兰)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宁静、无知”点明这是一个无知、愚昧、保守、闭塞的环境。

  文中有一句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的流着。”这里的“知识的小溪”是指无知山谷的文明程度(智慧,创新思想)仅仅像一条小溪,浅陋贫乏。这里的“深邃破败”象征无知山谷古老守旧,没有知识的更新机制,没有新知识的汇流,心如死水,了无生气,“缓缓地流着”,说明这里的文化发展非常缓慢,社会停滞不前。理解了这句话,更加深了我们对无知山谷那种闭塞,保守,愚昧,单调的特点的认识。

  显而易见,作者的意图是讲故事发生的环境闭塞、贫穷、落后,因而造就了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麻木不仁的无知的人们。他们仅维持最低的生存需要,不但不觉匮乏,反而心满意足。更可怕的是迷信,极端的迷信,一部千古经书,几个守旧老人,可以镇守一方水土,一方人心。

  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0: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