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赤壁赋学案 |
范文 | 赤壁赋学案(精选2篇) 赤壁赋学案 篇115. 赤壁赋学案 ◎课前自主 【走进作者】 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 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 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 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 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识记积累】 字音: 属(zhǚ ) 窈窕( yǎo tiǎo ) 少( shǎo ) 焉酾( shī ) 冯( píng ) 倚歌而和( hè )之 袅袅( niǎo ) 嫠( lí )妇 愀(qiǎo)然 缪(liáo) 舳(zhú)舻(lú ) 槊( shuò ) 糜( mí ) 扁( piān )舟 渚( zhǔ ) 通假字: 1.举酒属客 :“属”通“嘱”,这里指劝人饮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御,驾。 3.山川相缪:“缪”通通“缭”,盘绕 词类活用: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 2.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走。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使动用法,使……正。 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4.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5.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6.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课文初探】 1. 作者在这一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抒情方式是什么? 2. 作者在这四段中阐述的哲理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堂上演练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壬戌之秋( )( ) 歌窈窕之章( )( )扣舷而歌之( ) 苏子愀然( ) 舳舻千里( )( ) 酾酒临江( ) 举匏尊以相属( ) 挟飞仙以遨游(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 ) 举酒属客( ) 白露横江( ) 纵一苇之所如(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倚歌而和之( ) 山川相缪( ) 正襟危坐( ) 固一世之雄也 ( ) 哀吾生之须臾( )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相与枕藉乎舟中( ) 山川相缪( )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 ①《赤壁赋》(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岁赋其二。 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b.赵尝五战于秦。 c.寄蜉蝣于天地。 d.其势弱于秦。 4.指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画线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何为其然也?( )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何以战? 5.下列不同于其他句式的一项是( ) a.而又何羡乎? b.而今安在哉? c.何为其然也? d.故凡愚者莫我若也。 【文段精析】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 ③扣弦而歌之 ④倚歌而和之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逝者如斯。 逝:往。 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应。 c.方其破荆州。 方:当。 d.固一世之雄也。 固:固然。 3.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顺流而东也。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4.下列对于这段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方其”以下八句,先从曹操兵力的强大和地盘的扩张写出了声势和气派,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出曹操“一世之雄”的形象。从文意看,这八句都是为“而今安在哉”一句蓄势。 b.选文第一段紧承上段的泛舟赏景之“乐”展开,突显一个“悲”字。悲的原因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c.选文第二段中作者以“变”与“不变”两者相提并论,注意到事物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但实际上作者要阐明的主要是“不变”这一层意思,并以此表现豁达乐观的态度。 d.选文第二段,作者结合景物特征,巧妙地批判了“客”的观点。但仔细看来,作者所阐述的“不变”只是宇宙万物无穷无尽,并未涵盖人生,以此来驳“客”的观点,稍显牵强。 5.翻译下列句子。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课外文段】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立,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三国志•王粲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以谦名公之胄 胄:后 b.诏除黄门侍郎 除:授予官职 c.仗大众,志兼天下 兼:兼善,兼济(使……受益) d.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典:掌管,主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① 年既幼弱,容状短小。 a ②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①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 b ②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① 乃之荆州依刘表 c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①文武并用,英雄毕立。 d ②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粲才能突出的一组是( ) ①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②才学显著,贵重朝廷 ③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④年既幼弱,容状短小 ⑤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 ⑥魏国既建,拜侍中 ⑦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a.①②③⑤ b.①③⑤⑦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⑦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粲出身名门,才貌双全,少年得志,历仕汉魏二朝,直到进入朝廷的政治中心。 b.王粲在政治上依附曹操,曹操父子也倚重王粲。 c.当时袁绍、刘表都是地方割据势力,他们不能得天下的原因之一是不能重用人才,而曹操则与他们相反,这也是曹操能统一中国北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d.在曹操政权建立之初,王粲给魏国订立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拓展提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慷慨 kǎi 缔结 dì 镌刻 juān 粗犷kuàng b. 方遒 qiú 漪沦yī 啮啃niè 发酵jiào c. 希冀 yì 纨绔 w án kù 信笺 jiān 怪嗔chēn d. 江渚 zhě 愀然 qiǎo酾酒 shī 功亏一篑 k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殷勤 罗琦 斑斓 推心至腹 b.河畔 脉膊 寒喧 淋漓尽致 c.琐碎 鞭笞 书藉 分道扬镳 d.絮聒 万籁 漫溯 素昧平生 3.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还没有弄清楚,你是想让我去你那儿呢?还是你来呢?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不仅是经济方面的事,而且牵连到思想品质。 d.我说:“对不起,这么晚打扰你。” “没关系,”他笑着说:“我习惯晚睡。”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疾病。 ③有关夏收的物资供应、运输等方面的工作,他们也制定了 的措施。 a.窜改 驱除 响应 b.篡改 祛除 相应 c.窜改 祛除 响应 d.篡改 驱除 相应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助纣为虐。 b.他虽然是第一次,但由于写的都是那天耳濡目染的事情,因此写得生动,新鲜,现实感强。 c.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d.北大荒虽然天荒地老,但经过农垦战士的开发,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不能否认《大雪无痕》不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优秀的电视剧。 b.通过“三讲”教育,使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 c.我校的高考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市教育局的表彰。 d.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参军之所以光荣,是因为它能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⑴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⑵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8.把下面的长句改成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愿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 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的机器人。 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某市森林公园决定公开招聘一名高级管理员。几轮测试之后,1000名应聘者中有三人因分数相等同时进入复试,总管招来他们说:“有一只小山羊跑到了三号林区,你们一齐出发,谁抓住了这只山羊,谁将被录用。”三人奉命来到三号林区,甲首先发现了山羊,已用物击伤了山羊,丙抓住了受伤的山羊。 1、请你预设一下招聘结果,然后写一篇文章。或依材料写招聘故事,或引发联想写成散文,或阐发观点夹叙夹议……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2、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不少于800字。 15.赤壁赋 【课文初探】 1.答:①所写景物有:清风、明月、星星、江水、白露、小舟。 ②湛蓝的天空,明月高悬,群星闪烁,一阵清风从江而拂面而来,一叶小舟在白雾迷茫的江面荡悠悠行驶。③宁静,幽美。④表达作者喜悦快乐的心情。⑤借景抒情。 2. 答①“逝者如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曾以一瞬”,说明运动是绝对的,“而未尝往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我皆无尽也”说明静止是相对的。说明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哲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作者认为:从相对静止的角度看,我们的品质没有变,这里的山水不变,我们应该尽情享受,急时行乐。表达作者旷达的胸怀,快乐的心情。 ◎堂上演练 1.壬戌rén xū 窈窕yǎo tiǎo 舷xián 愀qiǎo 舳舻zhú lú 酾shī 匏páo 挟xié 2.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属(通“嘱”,指劝人饮酒) 横(弥漫,充溢) 纵(任) 如(往) 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 倚(循,依) 危(端正) 固(本来)须臾(片刻)曾(竟)一瞬(一眨眼) 适(指享有) 枕藉(互相枕着垫着) 缪(通“缭”,盘绕) 3.b b 4.d 5. d 【文段精析】 1.a(①“于;②“乎”均为“在”;③补足音节,无实义;④代“客”。) 2.b(b.适:享有。) 3.d(a.西、东:名作状;b.东:名作动;c.侣、友:意动。) 4. d(d.错在“但……稍显牵强”处,实际上本段也涉及了人生,认为变与不变,无论宇宙还是人生,都是相对的。) 5. (1)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 (2)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d(d.错在“但……稍显牵强”处,实际上本段也涉及了人生,认为变与不变,无论宇宙还是人生,都是相对的。) 【课外文段】 1.c 2.d 3.b 4.a ◎ 拓展提升 1.b(a粗犷guǎng c希冀 jì d. 江渚 zhǔ) 2.d(a.推心至腹一推心置腹 b.脉膊一脉搏 寒喧-寒暄 c.书藉-书籍) 3.c (a是选择问句,选项之间用逗号;b中“三四里”是概数,中间没有明显停顿,不必用顿号;d句中“说”在引语中间,“说”后应用逗号) 4.b(“窜改”只有改动之意,“篡改”是“用作伪手段对经典等进行改动或曲解”,因此①用“篡改”;“驱除”有赶走、除去之意,“祛除”只有除去之意,用于疾病、邪祟方面,一般用“祛除”,因此②用“祛除”;“相应”即互相适应,“响应”,回声相应,比喻以言行赞同、支持某种号召或行动。③是相适应之意,因此用“相应”。) 5. a(a指打开大门迎接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b强调“长期”和“受影响”,与本句“那天”语境不符,应用“耳闻目睹”。c一般用于称别人帮助自己。d比喻经过的时间很长久,与语境表达的意思不合。) 6.d(a多重否定与原意相反。b缺主语,“通过……”介词结构,不能作“使”的主语。c前后主语不同,搭配不当,应删第一个“的”。) 7. ① “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 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8. 现在许多国家都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它们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 或:有的机器人可以独立操作机床,可以在病房细心照料病人,可以在危险区域进行作业。现在许多国家都已经能够生产这样的机器人。 9、[意图]本题属情景作文,旨在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考查。 (1)招聘甲,因为他具有“发现”精神,“发现”是发明的源泉;(2)招聘乙,因为他具有实干精神,动手实践的能力是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 (3)招聘丙,因为他具有收获的才能,只知播种,不知收获的人将会一事无成;(4)破格招聘三人;(5)用“抓山羊”作招聘考题,滑稽可笑,终告失败。还可从反面思维预设出更多结果或提炼出更多的观点。 赤壁赋学案 篇2一、学习要点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六年(1061)通过制科考试后,步入仕途,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史称“乌台诗案”。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轼奉召回京,官至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又因反对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开罪旧党,先后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哲宗亲政后,新党复起,又先后被贬到惠州(广东惠州市)、儋州(今海南省)。建中靖国元年(1101)徽宗即位,内迁,病死于常州。 苏轼为人耿直敢言,才华超众,豪放旷达,随缘自适,善谐谑,极富个性。他的思想以儒家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在遭迫害后相当浓重。政治上主张“渐变”和“人治”,虽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始终关心国计民生,在各地方任上政绩斐然。 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艺术家。他的诗、文、词、书法、绘画都成就卓著,堪称名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重才气、重议论、善谐谑、善修辞,是北宋诗歌创作的高峰。他的论说文立意新颖,论证精辟,纵横驰骋,波澜层出;抒情散文如行云流水,充满诗情画意,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词开拓题材,创新风格,别开豪放旷达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 (二)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迈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题材。宋代画家李火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二、能力检测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壬戌之秋( )( ) 歌窈窕之章( )( ) 扣舷而歌之 ( ) 苏子愀然 ( )舳舻千里( )( ) 酾酒临江( ) 举匏樽以相属( )挟飞仙以遨游(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渺渺兮予怀 倚歌而和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固一世之雄也 哀吾生之须臾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相与枕藉乎舟中 山川相缪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⑴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 哀吾生之须臾 苟非吾之所有 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 ⑶而不知其所止 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方其破荆州 ⑷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糜鹿 耳得之而为声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加以解释 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⑵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⑶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⑷侣鱼虾而友糜鹿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⑵ 凌万顷之茫然 ⑶ 渺渺兮予怀 ⑷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⑸ 而今安在哉 ⑹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6.翻译下列句子 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⑵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⑷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7.默写课文 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④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三、课外拓展阅读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求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 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 顾而乐之 顾——看 c. 履巉岩 履——踏,攀 d. 攀栖鹘之危巢 危——危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不相同的一组是(4分) a.①归而谋诸妇。 ②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b. 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c.①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②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禄升斗之禄 d. ①听其所止而休 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顾安所得酒乎 (2) 归而谋诸妇。(3)如此良夜何 (4)江山不可复识矣 (5)听其所止而休矣 4.此文是作者在写了《前赤壁赋》数月以后写的。简析这两篇文章的不同(3分) 答: 四、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1)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趋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重庆卷)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釉伦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