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语文说课稿《清兵卫与葫芦》 |
范文 | 高中语文说课稿《清兵卫与葫芦》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说课的篇目是《清兵卫与葫芦》,喜欢你们喜欢。 一、说教材 《清兵卫与葫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 《外国小说欣赏》这册书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基本特征。便于学生了解外国优秀小说,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在必修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全书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话题。共16篇课文,均为名家名篇。第一单元的话题为叙述,重点掌握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作品,讲述一个异国的悲剧性故事,小说情节的精彩之处在于结尾的跌宕,令小说陡增回味,是进行小说情节教学很好的范例。 二、说教学目标 关于外国小说阅读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均要求: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1、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2、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4、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把握人物性格特征,5、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6、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参考书中确定的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 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认识情节生发的途径及效果; 3、考察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理解“摇摆”“出乎意料与情节之中”等技巧队情节运行的作用; 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及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志贺直哉其人其作 2、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 2、提高学生想象和续写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别人的兴趣和个性; 教学重点: 1、了解志贺直哉其人其作 2、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 教学难点: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 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情感教学法。导入新课时,教师语言华美,撩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激发学习兴趣。探究小说情节的跌宕,把握细节中的情感。 四、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即课前阅读小说,课上合作探究小说情节的跌宕,把握细节中的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是智慧的触发器,是才能的增长点,是成功的奠基石。古今中外,很多人在兴趣的指引下走向了成功,可是,也有很多人的兴趣被家长、老师或者社会给扼杀了。今天我们学习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来品味一下这是怎样一个悲剧故事。 (二)作家作品(学生在预习基础上介绍,教师补充) 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192019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2019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白桦”派成为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 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历时2019年之久,于1937年完成。写一个孤独的知识分子在不幸的生活中与思想苦闷的道路上探索的历程。主人公时任谦作是祖父和母亲的私生子,在兄弟间一直遭受歧视,在母亲死后,他与祖父及其年轻的妾共同过着寂寞的生活。为立志从事文学事业与父亲发生冲突,婚后又发现妻子不忠,便独自流浪,最后在旅途中病倒。妻子赶到时,只见病床上的丈夫睁开柔和而充满爱情的眼睛。其余中短篇小说《到网走去》《在城崎》《和解》《学徒的菩萨》等。 (三)检查预习 ,听写字词 字音 ----茶卤 模样 似的 挟持 唠叨 槌子 字形-----热衷 葫芦 光彩奕奕 街巷 把玩 战战兢兢 乖觉 呵斥 呵叱 大抵 橘子 (四)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1、课文主要写了 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与葫芦 的故事。采用倒叙的手法,以葫芦为线索,首尾呼应,中间主要内容写: (清兵卫) 痴迷葫芦(发生) (清兵卫) 发现葫芦(发展) (教员、父亲) 没收葫芦砸碎葫芦(高潮) (校役) 卖葫芦(第二高潮) (清兵卫) 开始绘画(结局) (五)探究情节 探究1:小说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清兵卫的的爱好与父亲、老师的不理解之间的矛盾。 探究2|:父亲、老师是如何看待清兵卫痴迷葫芦的? ——父亲觉得一个小孩子却喜欢葫芦,而且都是没有开过口的带皮葫芦,葫芦形很周正的。认为小孩不懂什么。父亲对他的爱好不屑一顾,只是觉得他贪玩而已。觉得他是没出息的孩子。 老师(教员)对于清兵卫的痴迷葫芦,非常生气,认为“这种小孩将来不会有出息” 教师点拨:P69情节的摇摆 在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决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到底的,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这就是小说中情节的摇摆。 本课中情节的摇摆: ---- 1、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事件发生以后,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 此处情节的摇摆有何作用? 插叙。【作用】:宕开一笔,使时间暂停,情节的推进也被“吊”了一“吊”,使得悲剧的气氛降低,反倒多出点喜剧的意味。 ----2、教员家访(危机爆发),父亲恰好不在。 清兵卫心跳,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他葫芦。 幸亏教员只管训斥,并未注意近在咫尺的那些葫芦。 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最终注意到那些葫芦,并粗暴地将之“一个一个地砸碎”。 探究3: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清兵卫对葫芦热爱有加,他也曾几次对别人的葫芦不以为然,说明什么? --------说明清兵卫对葫芦并不盲目痴爱,而是对葫芦确实有一定的研究他对葫芦的鉴赏是有一定的眼光的” 他买这个葫芦只花了一毛钱。③、教员把葫芦当着脏东西让老年校役扔掉。校役把葫芦卖了50元。这样写与后文写商人卖了600元构成对比。 探究4:情节中的细节:.本文中作者善于用简练传神的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结合课文,体会下列句子描写的传神之处,并分别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清兵卫此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1、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有哭一声。(惊愕、害怕、欲哭无泪。(情感上反抗) 2、他脸无人色的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痛苦无奈。) 3、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作声。(心如刀绞,悲痛欲绝,不敢反抗) 探究5:葫芦的归宿对情节的发展和小说主题的揭示有什么积极作用? 这些交代看似闲笔,却使小说情节达到一个新的高潮。葫芦最终得到了专家(古董商)的认可。这份认可其实是对清兵卫的爱好的肯定,也是对他父亲和教员的无知与粗暴进行最有力的反驳和讽刺,从而进一步深化主题。 探究6|:虽然如此,清兵卫的爱好还是被无情地扼杀了,他只好改变了他的爱好。如此安排结局的用意? --------就内容、主题而言——这象征着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的曲折胜利(在压迫之下寻找新的出口)。但是,这新的爱好也仍然为压迫势力所不喜欢,这就蕴涵了新的矛盾。小说至此戛然而止,无限的后事留待读者自己去想像,可激发读者在阅读结束后对主题内容的继续思考。 就结构而言——呼应开头。 (六)人物形象 探究6:读35、36段,从中,我们看出清兵卫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如何?你觉得他的父亲爱不爱他?为什么? -----从父亲的言行中可以感受到父亲的骂、揍,是希望孩子“有出息”。但是因为粗暴、自以为是,不理解孩子的童心童趣,以为清兵卫的痴迷葫芦只是贪玩,毫无意义。他非要按自己的想法来塑造儿子,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此时,那“一个一个地”被“砸碎”的已不光是葫芦,还有清兵卫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梦想。 爱着自己的孩子,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却粗暴地扼杀了他的个性,不用说在那遥远的日本,就是今天在我们身边的父母又何其多呢! (七)小说主题 探究7:作者对清兵卫和大人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小说的主题是怎样的? ——同情清兵卫;批评父亲、教员和客人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 小说主题:呼吁人们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探究8: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与父亲沟通?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父亲,你会怎样对待孩子的喜好?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老师,你会怎么对待违反纪律的清兵卫? ——发展个性的前提:完成学习任务,不影响身心健康,不违反法律,不侵害他人利益,不违背道德;在合适的时间、场合进行。 ——老师家长和社会:提高认识,对孩子的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给予理解和支持,并正确指导、调控,给孩子以自由的空间,发展自己,健康成长。 (八)布置作业: 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合理展开想象,续写这篇小说。 以上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说课稿《清兵卫与葫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