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教案 |
范文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教案(精选6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教案 篇1设计说明 鉴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设计通过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复习前面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 2.培养合作意识,体会数学情感。 本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在同学交流和教师总结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到的各种美丽图案。 学生准备:花瓣图案方格纸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美。(课件出示图案)这是五环旗,由圆这个基本图形组成,再看盘子底部的花纹、摩天轮、铁栅栏、窗花,还有这个以花瓣为基本图形组成的紫荆花图案,它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们。 师:你们知道这些图案美在哪儿吗?这么美的图案,艺术家是怎样设计出来的?看到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想呢?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和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美丽的图案,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图案本身的美,还能感受到轴对称、平移或旋转在其中的应用,激起学生探究美丽图案的欲望,唤起学生制作美丽图案的兴趣。在指导学生欣赏美丽图案的同时加深对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和方法的理解,为接下来的自主设计做准备。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观察、分析图案。 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花瓣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成复杂图形的过程,明确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2.小组相互交流并汇报。 (1)教师要求学生拿出手中的花瓣图案,在自己的方格纸上动手摆一摆,并提问:图案A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得到花瓣图案的? (2)学生讨论、操作,然后请几名学生展示。 ①图形A连续旋转得到花瓣图案。 ②画出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再利用旋转或轴对称得到花瓣图案。 (利用课件展示学生总结的两种方法) (3)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变化过程) 方法一:先旋转后对称。 先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再以图形A和图形B为基本图形,以点O所在水平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A和图形B的轴对称图形,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二:先旋转后平移。 先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再将图形A向右平移3格,然后向下平移3格;最后将图形B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三:先对称后旋转。 以点O所在竖直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B;以图形A和图形B为基本图形,绕点O将图形A和图形B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四:先对称后平移。 以点O所在竖直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A的轴对称图形B;将图形A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3格;将图形B先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五:先平移后对称。 将图形A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图形C;以点O所在水平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C的轴对称图形B;以点O所在竖直直线为对称轴作图形C的轴对称图形D,得到花瓣图案。 方法六:先平移后旋转。 将图形A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图形C;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将图形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D,得到花瓣图案。 师:在经历了动脑、动手相结合的设计过程后,我们发现图案的设计其实很简单,只要掌握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方法,便可以自如运用这些知识制作出美丽的图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3、 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问: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师生一起归纳、整理本单元所学内容。 2.揭示课题。 二.展开 1.求圆面积的练习 先用小黑板出示P27练习1——2再指名板演, 然后让板演者说说计算过程。最后再次复习圆面 积在各种条件下的计算公式:S=πr2=π2 2.综合应用。 投影出示P27练习3~4题,先由4人组成小组 进行讨论,并解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 特别要说清思考过程,最后,教师讲解。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 四.作业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教案 篇3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5-6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图形旋转的牲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度。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4人或6人小组,一个风车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变换,其实,图形的变换还有许多种,比如:平移,旋转等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旋转变换。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牲与性质。 1、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含义。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①多媒体课件出示钟表,播放动画(指针从“12”指向“1”。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谁能说一说是怎样旋转的? 引导学生叙述:指针绕○顺时针旋转到30度到“1”。 板书:指针从“12”绕点○顺时针旋转30度到“1”。 师:想一想,为什么指针从12指向1就旋转了30度?指针走1个字旋转了多少度?2个字呢?你觉得怎样的'旋转是顺时针?怎样的旋转是逆时针? ②多媒体课件出示钟表,播放动画。(指针从“1”指向“3”) 师:这次指针是如何旋转的? 引导学生叙述:指针从“1”绕○顺时针旋转60度到“3”。 ③如果指针从“3”继续绕○顺时针旋转90度会指向几呢?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示钟表,播放动画给予验证。 ④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顺时针旋转180度会指向几呢?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出示钟晴,播放动画给予验证。 (2)小结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2、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牲和性质。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 ①师:这是什么图形?风车的旋转你见过吗?看!在风的吹动下,风车就要旋转起来了。 多媒体课件出示风车,播放动画。(风车旋转起来了) ②师: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旋转的? 多媒体课件出示风车,播放动画。 师:从图1到图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③师:风车从图1绕点○逆时针旋转多少度到图2呢?怎样才能知道风车旋转的角度呢? ④交流得出:风车从图1绕点○逆时旋转90度到图2。(板书)怎样才能知道风车旋转的角度呢? (2)继续观察风车的旋转。 师:如果我们将风车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绕点○逆时针旋转到图3,风车旋转了多少度? (3)揭示旋转后,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呢? 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位置变了,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点○的位置,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三、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图形旋转的全过程,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 1、出示例4方格图,与学生一起明确画图要求; 2、学生在方格纸上自主完成; 3、作品展示,交流画法; 4、小结画法。 根据旋转的性质,旋转图形对应线段的长度不变,对应线段的夹角不变,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可以首先确定对应线段,然后连线。 四、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感受旋转创造出的美。 1、师: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旋转而来的,请欣赏第5页第1题,这些图形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来的呢? 多媒体课件出示动画,演示图形的旋转。 2、利用旋转画一条小花。 学生自主画,然后交流,你是怎样画的?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布置作业:第9页第4、5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教案 篇4教学内容: 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从多种角度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3、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5、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本单元主要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参与实践活动。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主要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一个活动体现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此课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原因。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空间观念。教材还提供了若干由面旋转成体的练习。 2.重视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在本单元中,教材重视学生操作活动的安排,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如“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中,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来说明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并呈现了两种操作的`方法:一种是把圆柱形纸盒剪开,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另一种是用一张长方形纸卷成圆柱形。再如本单元的最后专门安排了一个“用长方形纸卷圆柱形”的实践活动,先让学生用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一张横着卷成一个圆柱形,另一张竖着卷成一个圆柱形,研究两个圆柱体积的大小;然后组织学生将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裁开,把变化形状后的纸再卷成圆柱形,研究圆柱体积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深化对圆柱表面积、体积的认识,并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合情推理时常用的方法。教材重视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圆柱的体积”教学时,教材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能灵活运用本单元研究得出的知识解答问题。 2.通过图形的组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 1、什么叫半径?什么叫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怎样求圆的面积? 二.展开绿色圃中 1.练习。 先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然后全体师生共同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 尤其是做在草稿纸上的同学一定要自己找出 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解答过程,小组进行练习。 2.小结。 三.巩固练习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教案 篇6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 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 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 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 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 (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 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