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人琴俱亡教案
范文

人琴俱亡教案(通用4篇)

人琴俱亡教案 篇1

  《人琴俱亡》教案

  海口二中 范平丽

  教学设想:此篇属《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文章简短、字词难度不大,感情却很深厚,从中我们更能读出魏晋时代独特的士人心态及其情感的个性化表达。因此,在指导学生自学文言文字词的基础上,要侧重于对文章情感内涵的理解,并通过反复诵读加深体会,力求准确把握、读出情味。

  教学目标 :1、学习基本的文言文字词

  2、体会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朗读成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还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一如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人琴俱亡》。

  二、作者、作品简介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儿,世袭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志人小说。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个门类,较为集中地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

  三、初读(读准句读、字音)

  通过朗读初步检查预习

  四、学习文言文字词

  全班分AB两组,A组针对文章第一段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B组回答;B组针对第二段中出现的疑难字词设疑提问,A组回答。教师补充指导。 第一段

  【实词】 笃:du (病)重 左右:近旁的人,近侍 / 左边和右边

  索:要 舆:车轿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虚词】俱:(副词)都、全 而:承接连词 了liao:完全 都:总、竟

  第二段

  【实词】 素:本义是“白色的生绢”,这里是一向、向来。 径:一直

  卒:zu ○1死,古指大夫死亡,后通称死亡。帝王“崩”、诸侯大官“薨”。

  ○2步兵,不费一兵一卒 ○3副词,终于,“卒用其人”

  cu 仓卒,急速

  (因)恸绝良久: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于是,就)恸,痛哭、极度悲伤;良,很; 绝,气息中止,死亡。

  【虚词】 既:已经

  翻译:

  五、再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人亡)了不悲 都不哭 (琴亡)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2`1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

  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

  ——解1:早知将不久人世,他日必将见面,故不悲,后因感慨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恸绝良久。

  ——解2:不是不悲,只是强自抑制。

  ○1知人论世: (为什么要强自抑制?这须从《世说新语》说起)

  《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

  举例: 《伤逝· 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 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

  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

  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2`2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琴不调

  2`3琴不调说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

  (板书: —— 抑制 ——喷发:手足情深)

  ○2审美:这种手足情深的悲绝,在作者看来是一种真挚的美好的情感,

  刘义庆完全是将这当作一种美好的事物记入《世说新语》中的,体现

  了魏晋时代的一种审美观:(把人的种种情感当成一种美来欣赏)人

  的种种喜怒哀乐的情感都是美的。

  ○3写作技巧: 由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种兄弟

  情谊表达更加的委婉曲致,更加的深沉,感人至深。对比西方文学直

  接对人物进行大段的心理描写的写作手法,中国古典文学这种通过环

  境或人物的言行举止侧面刻画人物内心情感的手法,人物情感的表现

  更加丰富深厚。(补充)

  六、诵 读 (把握人物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的区分)

  1、个读 2、全班读 3、教师范读

  七、背诵

  运用幻灯片填空式背诵

  八、作业 布置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故事短小、语言简洁,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许多故事成为典故经久流传,如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同学们回去阅读《世说新语》,每个人讲一个小故事。

  九、板书设计 

  人 琴 俱 亡

  了不悲

  人亡 抑制 手

  都不哭 足

  情

  琴亡 ——恸绝良久 —— 喷发 深

人琴俱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1、 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力求弄懂课文大意。

  2、 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 理解这则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

  [重点难点]

  1、重点: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难点: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刘义庆,彭城人,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袭封临川王。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刘义庆撰。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记载了自东汉末年至西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遗闻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士大夫的思想品格。

  《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书中故事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新亭对泣、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等等。

  二、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准停顿,提高文言语感。

  三、弄懂文章大意

  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弄懂大意。

  补充词语解释: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俱,副词,表范围,都。笃,(病)重。而,表承接,不译。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矣,语言助词,表肯定语气,可译为“了”。

  3、语时了不悲。

  语,动词,说话。 了,完全

  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索,要。 奔丧,这里指到王子敬家去看望丧事。

  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素,向来,一向。 琴,动词,弹琴。 径,直往。 灵床,停放尸体的床铺。

  既,已经。 掷,投掷,抛掷,扔。

  6、因恸绝良久。

  因,副词,于是,就。 恸,痛哭,极度悲哀。 良,很。 绝,死亡。

  7、月余亦卒。

  亦,副词,也。 卒,死。

  参考译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四、当堂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人琴俱亡教案 篇3

  倪明

  课 时 : 2·1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弄懂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由学过的前两篇课文导入  新课:

  父子深情→母子深情→兄弟深情。

  二、介绍作者及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三、出示小黑板,读准字音:

  猷笃了舆奔调

  掷恸

  四、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五、弄懂课文大意。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弄懂大意。

  师补充解释:

  俱:都。既:已经。笃:(病)重。

  掷:扔。何以:即以何,为什么。因:于是,就。

  索:要。而:表承接,不译。恸:痛哭,极度悲哀。

  琴:弹琴。绝:气息终止。卒:死。

  2、读懂课文,把握大意,小组互译,全班交流。

  3、教师出示译文,学生改错。

  六、指导学生:

  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正确朗读并背诵。

  七、小结:

  八、作业 :

  1、翻译句子:

  语时了不悲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2、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人有什么感受?你能说出《世说新语》中其他的故事吗?

  教学内容 : 十三、人琴俱亡

  课 时 : 2·2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在理解大意基础上理解故事表现的兄弟之情。

  教学重点 :深厚的兄弟情谊。

  教学难点  :人物形象刻画很有个情,语言简洁。

  教学准备 :

  教学过程  :

  一、朗读课文比赛:

  分三大组,指名各组推荐的学生代表朗读课文,要读出人物语言和叙事语言的不同感情。

  二、理解文章内容,深入体会“至爱亲情”:

  1、学生讨论并交流两段文字内容。

  2、探究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1)课文中哪些词语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

  (2)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特别明确“不调”既是写实际情况,也包含了“人琴俱亡”的凄凉。

  3、分析理解子猷的个性特点,从而理解本文所表现的主题。

  4、了解语言简洁的特点。

  三、拓展训练:

  1、让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的《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锄地种菜),见地有片(一块)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拾起)而掷去之。又尝同席(同坐在一张席子上。古人席地而坐)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 废(掷下)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你)非吾友也。”

  (1)下列各项中,“故”字含义不同的是

  a、依然故我b、故作镇静

  c、故态复萌d、故步自封

  (2)解释加点的词:

  a、捉刀b、异曲同工

  捉弄异想天开

  (3)翻译句子:

  a、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掷而掷去之。

  b、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4)你读了短文后,有什么感受?

  作者邮箱:

  [1]

人琴俱亡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积累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笃、索、舆、径、素、卒、而、了、既、俱等。

  2、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想:

  1、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扫除字音障碍,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课时数:一课时

  3、教法:引导、点拨,给以适时地帮助。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生活。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 导入  新课

  1、假如你最心爱的一件物品不幸遗失或损坏,你会怎样呢?假如你最喜欢的一位朋友或亲人不幸离开了你,你又会这样呢?

  2、师有感情的讲述:人类的情感很多,但最能打动人心的、传为佳话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感人肺腑,而又催人泪下的兄弟之情。

  板书:人琴俱亡

  二、落实常规 展示预习

  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2、检查朗读情况,结合朗读正音。读后由学生评议,并在评议中进一步朗读。(主要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评价。)

  三、小组合作 疏通文意

  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备小组合作讨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共性问题,在全班内交流。

  3、检查词的解释和句子的翻译的落实情况(投影)。

  4、教师指名学生复述故事或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 体会感情

  学生齐读课文,然后思考: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探究、交流,教师板书。

  五、作业 布置: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把课文编写成“课本剧”,并且表演。

  板书:

  俱病笃 子敬先亡

  人亡

  问左右 奔丧不哭

  人琴俱亡 手足情深

  取琴弹 不调掷地

  琴亡

  恸绝久 月余亦卒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9:4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