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岳阳楼记说课稿 |
范文 | 岳阳楼记说课稿(精选6篇) 岳阳楼记说课稿 篇1一、教学理念 1、倡导自主学习。 2、构建开放课堂。 3、尊重个性体验。 二、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七单元的一篇古文,是千古传颂的名篇。不仅文采斐然,而且立意高远。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体现其人格的魅力,仿佛一盏灯,至今仍给人以明示。它既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建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 三、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有了较深层次的发展。对于文学的欣赏不仅仅停留于感性体验而且具有了理性的分析与较高层次的审美。正是基于培养学生古文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提高文化品位、倡导个性分析的考虑,我选择了《岳阳楼记》这篇结构美、语言美、立意美的文章并设计了本节拓展性教学。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把握作者独辟蹊径、精心设计的巧妙;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交流、积极探究,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师生交流、相互提高,达成审美意识的共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教师疑难点拔。 (五)、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理清文章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及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和作者的志趣。第三课时,归纳文言字词句。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情境导入: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文妙句,引出文人骚客对岳阳楼的吟诵。 2、背景介绍 二、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听录音朗读。要求:(1)准音 谪(zhé) 属(同“嘱”zhǔ) 霪(yín)霏(fēi ) 樯(qiáng) 楫(jí)冥(míng ) 谗(chán) 偕(xié)(2)句读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登/斯楼也。 2学生齐读课文。 3分组合作学习。要求:(1)划出疑难语句;(2)疏通文意, 理清文章结构 4师生互动解疑 5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板书 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三、课堂小结 分组朗读2—5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品味优美的写景语句。 上一篇:《岳阳楼记》说课稿 下一篇:《岳阳楼记》说课材料 岳阳楼记说课稿 篇2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我准备从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想、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文本分析 1.分析教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古代诗文,除最后一课是五言古诗外,其余四课均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痴情。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2.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两个: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写作背景,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作特色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一个重点是疏通文义。 本文语言内涵深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领会文章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应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二、说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基础,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但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本文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法设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法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精神的发挥。而心理学研究又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所以又要不断的变换教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具体的教学手法我认为应以朗读为本。 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 四、说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质疑探究法。在疏通文义时,引导学生对照注释及借助工具书学习,采用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探究阅读法,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岳阳楼近景; 欣赏对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同学们,范希文是谁?后乐先忧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从对岳阳楼记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屏幕上古色古香的岳阳楼,典雅唯美的对联,创设出浓浓的文化氛围,从知识的角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先由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范仲淹的资料:可同桌之间交流,也可四人小组之间交流。 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呈现有关范仲淹的资料和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对作家生平的介绍、写作背景的了解,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整体感知,走进课文 1.朗读课文,初步把握从以下三个层面朗读感知文本:首先请同学们默读浏览课文,扫除阅读的文字障碍;然后听磁带中的录音朗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大致节奏和情感;最后在教师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的方法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情感”之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极其重要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要教会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2.自读课文,疏通文义 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下不能解决的问题,再交由班内讨论。 教师指导: a.用“猜”“看”“查”的手段理解词义。 猜: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根据对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测关键词的含义。 看:利用好课文下面的注释及文前文后提供的相关材料。 查:查字典,并且还要选准所需的义项文章读得多了,词语的积累越多,猜测正确率就越高,词典就会翻得越少。 b.采用卡片积累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多媒体呈现卡片) 设计意图: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师灌输。引导学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新课标提出“评价学生阅读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3.课堂检测,巩固基础 重在词义句义。 多媒体出示: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翻译的句子: 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⑥微斯人,吾谁与归?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另外,也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1.岳阳楼的美景“前人之述备矣”,作者侧重于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入手刻画描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说说三四两段所描绘的两幅画面魅力在何处? 教师指导:美读课文三四两段。先找出原文读一读,再探究思考。可以从内容感受和表达方式等多角度研究。 设计意图:这两段是全文中写景最为精彩的部分。或阴冷或晴朗的画面,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对比强烈,人生境界由此而出。这样的佳段就要引导学生品读美读,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感受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2.如此或阴或晴的画面,免不了或悲或喜的情感,但我们从文中分明读出了另外一种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古仁人之心的?请分析感受作者的理想追求。 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感受作者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理解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的理想追求。这样就突破了文章的难点。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全文对比、卒章显志的写法,从而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五)探究作品,联系实际 教师创设情境,延伸迁移:同学们,父母不理解你时痛苦过吗?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悲伤过吗?学了本文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呢?请你以“……时,我想对自己说”写一段话,要求结合本文的学习来写。 设计意图: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更准确的把握范仲淹的忧乐观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课堂小结 说说学习文章后有什么收获,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正确读原文:读出节奏,停顿正确。 2.会读文章: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读相关材料:读作者介绍,读写作背景,读文史常识。 4.疏通文义:猜看查。 5.理解文意:结合背景,原文中找依据。 (七)课外作业 1.根据本文先叙事后写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又因情生发议论的表达方式来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并与本文比较,从内容、结构、情感等角度对比阅读。 设计意图: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作业。设计第二题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写作特色,也进行能力的迁移培养。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识记;又应该是课文的线索图示,能囊括重难点知识基于此种认识,我特设计了以下板书。 以上是我就《岳阳楼记》从六个方面的说课,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岳阳楼记说课稿 篇3亲爱的老师、各位同学!上午好,我是56号,现在我来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教法的选择与运用和学法的指导与建议、教学过程的安排构想、板书的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岳阳楼记》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题展开。 《岳阳楼记》是一篇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主要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所产生的不同情感,勉励朋友不要因客观环境和个人处境的好坏而动摇自己的意志,要以忧国忧民为自己的职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2、对教材的处理:目标、重难点、课时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①掌握重要加点的字词②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③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 由于本课出现了一些新的字词,并且文章的主旨是为了表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①掌握重要的字词②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 由于初中二年级学生对于写作中的一些写法还不太熟练,对语言的运用还不够到位,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岳阳楼记》是一篇精读文章,篇幅较长,难点重点较多,所以我安排两个课时来学习。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问题讨论与讲解的教学方法,问题讨论与讲解法教师可以充分调动起课堂气氛,达到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效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师生共同讨论问题,学生具体回答问题,最后由老师做最后的讲解,让学生养成合作讨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以“讨论的方式引入我国的四大名楼的知识点”展开,消除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我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浩浩汤汤(由于表达的意思是水波浩荡的样子,因此“汤”读shang而不读tang),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借助教师的指导整体理解全文。 环节3:研读赏析 由学生阅读,教师提问,通过问题讨论讲析的方式展开对全文的研读与赏析,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并且养成自主讨论问题的学习方式。 环节4:拓展延伸 由导语中中国的四大名楼引出对中国其它三大名楼的具体介绍,丰富学生的知识。 环节5:课后作业 由于本文要求全文背诵,且文章的主旨为体现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主张,因此我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全面理解生字生词并背诵全文,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体会作者的政治主张,并写出自己对此的体会。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由于时间问题,不便在此一一列出,望各位见谅!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谢谢老师、各位同学! 岳阳楼记说课稿 篇4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叫黄晓江,湘南的东江湖是我的家乡,我来自资兴,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样一次教学盛会。我是来学习的,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次挑战。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语文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二、教法分析 1、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这篇文章较浅易。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2、语文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多媒体vcd在教学中的运用,无疑给教学注入了一股活水,使教学内容更鲜活,教学更富生机,教学过程将创生更多火花。它还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注重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熏陶。它对阅读教学有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即:“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职责是激活课程资源,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获取知识,使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情况和本文的特点,本设计拟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博大胸怀,并从中发展自己的朗读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阶段。作好课前铺垫,培养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力。 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同时,为深入学习文本奠定基础,我要学生:1、利用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课文;2、分为两组查找资料。:一组搜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并将它写成《“岳阳楼”导游词》;另一组搜集范仲淹的有关资料,并整理成《走近范仲淹》。学生要充分利用教材、图书馆、网络、多媒体vcd资源超市等。(二)、教学活动阶段。关注学生个体体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第一,主体参与,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设置情境,让学生参与,导入新课。我是这样做的:为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拉近学生与学习对象的距离,提问:我国有四大名楼,其中我们湖南就有一座,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岳阳楼)同学们想到岳阳楼一游吗?那就请xx同学作我们的导游吧!学生以导游身份利用多媒体vcd有关资源介绍岳阳楼。同学的解说,优美的背景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然后教师利用名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引出课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理解作者感情,我再次设问:范仲淹是怎样一个人,你知道有关他的故事吗?学生利用所搜集的资料及多媒体vcd的“背景资料”中的“范仲淹”及“范仲淹像”介绍作者。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重点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我点击多媒体vcd“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作者记了岳阳楼的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呢?并找出文章主旨句。声情并茂的朗读,屏幕上古色古香的岳阳楼,使学生完全置身于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中,学生能初步感受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第三,选读、美读,把握作者感情 为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先说说对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再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理解的。最后让学生美读文本,融入文本的情境之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选第三、四、五段探究朗读。选择相同段落的可组合成学习小组。通过美读探究,文本中的情景会跃出纸面,学生把自己带入“淫雨霏霏”、“春和景明”的情境中去,从而随“迁客骚人”或喜或悲,更能被作者积极向上,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所感染。同时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能力。各组代表汇报朗读(要求不看课文,情自心出),师生点评。然后点击多媒体vcd“朗读指导”中“提示”和“示范”界面供学生参照。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对比美读(探究第三段的同学读第三段,写景句男生读,抒情句女生读;探究第四段的同学读第四段,写景句女生读,抒情句男生读;第五段全体学生读,男生读问句,女生读答句)。 第一、二段的理解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问题是:1、剩下一、二段写了什么?它们与主旨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2、你认为该怎么朗读?学生分组探究朗读。学生汇报朗读,师生点评。第四,齐读、美读,读出感情 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进一步受到情感熏陶。我用抒情的语调激发学生朗读激情:同学们,想象我们登上岳阳楼,眼望浩浩汤汤的洞庭湖,一起来表达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心声吧!打开多媒体vcd“背景资料”中的“背景音乐”,学生一起配乐美读全文。第五,联系生活,畅谈忧乐观。 为了让学生实现与自我的对话,完成自我价值观的提升。于是,我说:同学们,父母不理解时你痛苦过吗?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悲伤过吗?学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请以“ 时,我想对自己说……”说一段话。第六,拓展思维,丰富知识 为了拓展学生思维,丰富知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我将学生分为四组,要求每一组都充分利用多媒体vcd资源超市、利用网络,分别探究:(1)、我国四大文化名楼特征;(2)、与四大名楼相关的诗文;(3)、二至三位名人的人生观;(4)、与岳阳楼洞庭湖名胜比较,谈谈如何开发与利用东江湖的旅游资源。然后安排学生在第二课时交流,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在探究和交流过程中,能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厚底蕴,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对东江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的探讨,开发了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树立从建设好家乡到建设好祖国的崇高理想。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使我认识到:多媒体vcd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的合理运用,能一改沉闷的课堂,使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活力四射。它能创设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生灵动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养素同时受到熏陶,使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面对教育的挑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大胆尝试利用、挖掘、拓展并整合教学资源,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包括使用简捷方便的多媒体vcd,优化教育过程,激活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爱莲说》主题之我见 下一篇:《岳阳楼记》说课稿2 岳阳楼记说课稿 篇5我说课的篇目是<<岳阳楼记>>,这是人教版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五册古文单元的精读课文. 一.说教材 (一).说课文内容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古代散文佳作.作者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此文是作者被贬于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的请求而写的一篇记.其文通过叙事引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由情入理,既墨蕴彩色,淋漓尽致的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巴陵胜状图,又随物赋感自然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但是作者真正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表现他在政治失意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其文语言上骈散句结合,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让读者在朗读的音乐美中览景悟情,爱不释手.总之,这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名篇,是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2.体会写景的形象性,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品味本文精妙的语言魅力) 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 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文中的作用 教学工具:课件 和 多媒体电教平台(电脑、录像机、电视机 )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经典的美文,其文意境博大深远,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准备借助多媒体播放课件,采用情景感染法,带学生试\'登\'岳阳楼,一览巴陵胜景.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欣赏洞庭湖的阴晴胜景,诱导学生的向往之情,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同时新课标要求中指出“不同学段都应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因此,我决定把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文意,品味文章思想内涵,陶冶情操的作用.让学生在朗读中对文中语言进行加工再造,通过想象,体会语言形象,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把优美的语言升华再现.对于文章字词句的理解和写作思路的把握,我准备用分组讨论,互相提问的方式来实现,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通过找资料,翻阅工具书、互相讨论等形式充分作好准备,再试作小老师向同学展开提问,教师适当点拨引导,把握教学航向,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另外配合一套古文比较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把握重难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导演,而真正的主角应是学生.因此我准备用情景感染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分组讨论,互问互答的方式来解决本文的教学重点,以朗读品味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具体操作如下: 1.欣赏:用四大名楼导入课题,重点欣赏岳阳楼的胜景.(多媒体播放图片) 2.朗读:播放声音图象文件,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讨论:抓重点字词句理解含义,领会文章大意. 4.提问:根据个人理解,展开互问互答活动,强化对文章思路的分析. 5.归纳:教师作总结性归纳,强化文章重难点. 6.拓展: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拓展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首先用四大名楼的图片和相关诗句,引发学生的神往之情,激发其了解岳阳楼的愿望.然后播放朗读欣赏文件,让学生初步感知本文的魅力.(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一个情景感染学生,使之主动产生学习本文的愿望.尽快进入角色,为后面教学过程作好铺垫.) (二)检查预习 !.抽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明确) 2.给加点字词注音(出示课件请学生笔答) (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课前准备情况) (三)朗读指导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停顿.语气.感情. 2.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骈句,强调骈句的读法,举例划分朗读节奏. 3.全体试着朗读课文,教师对个别朗读错误给予纠正. (说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对于美文,通过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帮助很大,胜过抽象的分析.) (四)抓重点字词,领会全文大意. 1.熟读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文章语言魅力. 2.结合注释,抓重点字词,领会全文大意. 3.抽学生说出每段应该注意的重点字词句,并翻译全段,教师给予补充. 4.采用分组挑战式提问,进一步检查掌握情况.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愉快的学习,从而有效的掌握文章学习的重点.) (五)思考讨论 对于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意图的分析,我准备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路,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共同完成.问题设计如下: 1.文章第一段写了岳阳楼的什么背景?说明了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2.第二段如何描写岳阳楼的全景的?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3.作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描绘了岳阳楼的美景?如何来表现“迁客骚人”的感情的?其目的是什么?表达方式如何运用的? 4.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引出警句的?警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5.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表明喜欢的原因所在. (说明: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全面思考问题,解决理解课文的难点) (六)归纳总结 1.学生总结本文写作方面的特点. 2.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 (说明:这一部分是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只要言之有理,抓住重点就可以视为正确,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七)巩固拓展 !.要求熟读并背诵全文. 2.完成《点拨》上的强化练习题. 3.完成比较阅读资料题. (八)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北宋) 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作记缘由 记叙 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洞庭湖全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描写 览物之情,得无乎异(过渡) 巴陵胜状,览物之情 阴天__悲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 描写.抒情 晴天___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 古仁人之心 议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主旨) 上一篇:《岳阳楼记》说课材料 下一篇:《岳阳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岳阳楼记说课稿 篇6一、【教材说明】 本节课选自“苏教课标版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0课。 二、【教学与学习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过程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本文所表达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的含义。 2、培养学生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3、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四、【本节课设计思路】 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试图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通过配乐朗读欣赏、学生自读等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本文。 3、教学时间安排三课时,其中第一课时通过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引入“洞庭湖”、“岳阳楼”地理位置以及有关资料引入本文,然后通过“配乐朗读”、学生“四读课文”等环节,了解、掌握本文的字词、中心句、课文结构以及“对偶句”、“多种写作手法综合运用的写作特点”等知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PowerPoint) (利用长江简图将“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明确显示出来,配洞庭湖、岳阳楼图片及文字资料,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解说词)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以“宜昌”为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以“湖口”为中游和下游的分解线,西起“各拉丹冬”,东入“东海”。中游有“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进入长江中游后,图中“宜昌”东侧的大红圆点处就是“洞庭湖水系”流入长江的地方,也是有“八百里洞庭”之称的“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洞庭湖”承载着长江许多支流的来水,对长江起着重要的调蓄作用。 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自古以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留下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岳阳楼耸立于“洞庭湖”畔,与“洞庭湖”相互辉映,为“洞庭”风光添上了绝妙一笔。 今天,咱们共同走进美丽的“洞庭湖光”,领略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之一岳阳楼的风采。 2、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胸襟被千古传唱。《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3、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4、岳阳楼介绍(视频) 主要介绍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历代修建史以及现在岳阳楼风貌。同时介绍了岳阳楼中历代文人墨客所留下的名句,包括本文所要学习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5、课文配乐朗读欣赏 运用Flash课文朗读课件,让学生在优雅的古筝曲中欣赏课文,初步感受本文的“美”。 6、【一读课文】——主要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7、【二读课文】——主要目标“读懂文句” 要求: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注意下列词句的读音、意思: 字音:谪(zhé)属(同“嘱”zhǔ)霪(yín) 霏(fēi)樯(qiáng)楫(jí) 冥(míng)谗(chán)偕(xié) 实词:(名词)赋、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衔、把。 虚词:以、夫、斯、其、微、则、然则、得无。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想一想】出示两个问题: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本文可以分几个部分?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作记缘起。着重说滕子京的政绩。 第二部分(第2—4段)写洞庭湖之大观及骚人迁客的“览物之情”,是全文主体。 第三部分(第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全文主旨在此提出。 通过想一想环节,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知道本文中心。 通过“想一想”环节,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知道本文中心。 8、【三读课文】——主要目标“对偶句赏析” 《岳阳楼记》词藻华丽,音韵铿锵,多用对偶句以写景状物。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对偶句”,并体会这些“对偶句”对写景状物所起的作用。 对偶句“衔远山,吞长江”赏析 这个对偶句由两个动宾语组成。动词“衔”、“吞”相对;形容词“远”、“长”相对,名词“山”、“江”相对,对仗极工。六字写洞庭湖,是粗线条的大写,极壮阔,极见气势。从修辞看,既是对偶,又是拟人。试想:湖中之山那么远大,却像把一片饼干衔在嘴里一样;万里长江却可以把它一口吞下,形象多么生动,气势多么磅礴。六字描绘“横无际涯”的洞庭,堪称绝唱。 对偶句欣赏: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本文所运用的对偶句,不仅对仗工整,含意深刻,且句法变化多样,多姿多彩。这一特色和全文其他因素共同组成这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佳作。 9、【四读课文】——主要目标“写作手法初探” 本文虽是状物抒情散文,但在写法上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顺理成章地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要求学生读课文,找出本文采用了哪几种写作手法。 本文是作者受朋友之托而写,所以文章有对朋友政绩的叙述,有对岳阳楼景观的出色描绘,有对谪居感受的抒情,更有对人生处世和政治抱负的议论。而这一切都结合得那么和谐那么自然,使记叙为描写服务,描写又为抒情服务,抒情又为议论服务,达到表白心意的目的。 10、课堂小结 《岳阳楼记》流传久远,固然是由于作者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臆历来为人们所赞颂,同时也由于作品中表现了一种非凡的辞采魅力,令人一读一叹,百读不厌,引入下一节课将继续学习的内容,结束本课的学习和教学任务。 附:【板书设计】 宋山 相关链接:说课稿九年级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说课稿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