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郭沫若诗两首
范文

郭沫若诗两首(精选17篇)

郭沫若诗两首 篇1

  教学设计示例二

  天上的街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

  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

  尝试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需熟悉诗人和时代背景,主要是诗人1921年写这首诗的经历和思想情绪。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练习,读出感情。要理解诗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并通过练习使用这两种手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难点:对联想和想象的区分。

  3.解决方法:多举例子让同学们掌握知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介绍时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3.理解联想和想象。

  4.体会诗人的感情。

  5.想象创新,续写《天上的街市》。

  七、教学步骤

  导语   “五四”高潮过后,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曾几度彷徨无定地在黄海边上踱来踱去,独自仰望常动不息的星空,从那闪闪的幽光中寻觅、追蹑始终令他醉心的理想。《天上的街市》正是展示他心目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

  (一)明确目标

  1.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远大理想。

  (二)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

  2.生字

  缥(piāo)  缈(miǎo)

  3.生词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定然:必定这样。

  珍奇:贵重稀奇。

  闲游:悠闲散步。

  陈列:把东西摆出来供人观看。

  4.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一部新诗集。它确定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史上新诗歌奠基人的地位。

  5.时代背景

  本诗作于1921年10月24日,那时作者留学日本,满怀憧憬,于春末秋初两度回国,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象使他失望了。诗人凝视“缥缈”的星空,幻想出神异的世界,诗中寄托了他美好的社会理想,抨击了黑暗、丑恶的社会现实,唤醒了人民为争取自由、幸福生活而斗争。

  6.通过朗读,理解、领悟全诗。

  这首诗意在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其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7.教师提问:全诗共四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再由星星引出了对天上街市的描写。湛蓝的夜空,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说不清哪是街灯,哪是明星。诗的开头,巧妙地从街灯和明星互喻,随着迤逦远去的灯火和繁星,把读者引入“那缥缈的空中”,顿觉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创造了一种安谧明朗的境地。

  第二节,联想到天上“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这是自然而然的。接着,进一步驰骋想像的翅膀,具体描绘天上街市的神奇景象,奇就奇在这里陈列的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然而究竟有哪些珍品和奇物呢?诗人没有—一细说,恰好留给读者去细细寻味。

  1.介绍时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第三、四节,由天上的街市想像到天上的生活。

  在一片繁华的“天街”上,诗人更关心的显然是此间人们的生活状况。因而诗的第3、4节,便借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以印证他们生活的幸福自由。谁都知道,在原来的神话中,牛郎与织女扮演的是悲剧故事,他俩一在天河之东,一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而在本诗里,这对情侣的面目已经焕然一新,他俩骑着牛儿过银河、游天街,无拘无束地共度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改动推陈出新,体现了诗人大胆的想像和对幻美的追寻,反衬出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蔑弃。发人深思的是,天上的街市本是神异的幻境,诗人却把自己的愿望当作活生生的实景来描绘,而且写得如此真切,容不得半点怀疑。诗中还反复运用肯定性的词语“定然”,更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这一切,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郭沫若独特的艺术个性。

  (三)总结、扩展

  本诗的重点是学习联想和想像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1.作者怎样展开联想和想像的?

  诗人的联想和想像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严密逻辑的。

  诗人把星空中那些看似互不相干的事情,通过连续递进的联想和想像,建立起联系,构成一个先后有序、环环相扣、和谐统一的整体。

  诗人首先平视地上,仰望星空,通过联想,很自然地把人间街市的灯与天上的明星联系起来,从而架设起一条从地上街市想像到天上街市的桥梁。接着诗人神驰星空,尽情地想像天上的街市的美景:既然有街市,那必定有许多物品;既然是天上的街市,那陈列的物品必定是人间没有的珍奇。最后,诗人由天上街市想到天上银河,并由银河想到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此时,他们不再分离,而是“骑着牛儿”过河来逛街购物,那闪亮的流星正是他们夜行时用来照明的灯笼。可见,这种联想和想像极富有推理层次:“街灯、明星  街市、物品、珍奇  天河、牛郎织女  流星、灯笼”。新颖奇特而不荒诞,合理有序而不违背生活逻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想像空间。

  2.诗中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人把传说中的人物当作自己抒发

  理想的对象,把自然当作神,把宇宙万物拟人化、诗化,从而使无生命的自然现象人格化,静止不动的星空动态化。在诗人笔下,一切都是神奇的:广袤无垠的银河变得“不甚宽广”而且“浅浅”,每年只得一夕相见的牛郎织女却能够自由来往。这种奔腾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表达了作者对人压迫人的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八、布置作业 

  1.诗中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像?

  答案:由街灯写到明星是联想。由街市写到牛郎女提着灯笼走是想像。

  2.诗人怎样由联想进入想像?想像又是怎样逐步展开的?

  答案:参见“总结、扩展”。

  3.展开丰富的想像,在原诗基础上,试续写一节。

  语文活动设计:续写《天上的街市》。

  九、板书设计

  第 1 2 3 页  

郭沫若诗两首 篇2

  二七 

  【学习目标】

  1、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3、领略这两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学习重点】讲清联想和想 象的知识,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学习难点】对联想和想象的区分。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 》等。

  2、写作 背景:《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写于19世纪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静夜》最初发表于1922年8月18日上海《时世新报• 学灯》,原题《静夜吟》。

  3、关于联想和想象:联想是根据事物互相联系这一客观规律,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 心理过程。而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文学作品中,联想可以丰富想象的内容,促进想象的发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环境场面描写更充分发挥衬托人物、烘托气氛的作用。想象则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合理的想象是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的。想象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辨别真假 、善恶、美丑,提高 鉴赏能力,丰富知识,接受美的陶冶,受到教育和启迪。

  【自主学习】

  1、指导、训练朗读,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并试着划分两首诗的节奏和重音。

  (这两首诗在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缓。)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缈(    )(    )   灯笼(    )   笼罩(    )   漏出(    )   鲛人(    )

  3、填空。

  这两首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籍贯________,是著名________、________,代表诗集有________、________等。

  4、选词填空。

  (点 闪 明 现)

  (1)远远的街灯___了,好像___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___了,好像___ _着无数的街灯。

  (2)这四个词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合作探究】

  《天上的街市》

  5、全诗共四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6、作者怎样展开联想和想像的?诗中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像?

  7、诗中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8、细读《静夜》诗文,看诗人具体写了什么。其中哪些是写实 ,哪些是想像?

  9、用优美的语言描述《静夜》全诗的意境。

  11、比较一下:这两首诗的结构有哪些异同?同是夜晚,同在天上,同条天河,可在两首诗中表达了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意境,你能说说原因吗?

  【精读精练】

  我想那缥缈 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12、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缥缈”一词换成“晴朗”不是更好吗?能不能换,请说说理由。

  13、既是想像,作者为什么又用“定然”一词来作充分肯定呢?

  14、这一小节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试结合背景分析作者这一美好想像的根源在何处?

  15、“美丽的街市”在作者心中是对什么的追求?而“世上没有的珍奇”是 作者对什么的追 求?

  【教(学)后记】

郭沫若诗两首 篇3

  教学设计

  适当介绍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诗歌艺术中的作用。

  诗人写天上美丽的街市,改造牛郎织女的故事,写跤人泣珠的传说,目的是与现实中

  不自由、黑暗的生活对照,表现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应适当介绍写作背景。

  这两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以此加强

  朗读指导。

  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还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

  说。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 

  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

  神》、《星空》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 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

  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

  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

  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明确: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在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

  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分析、解读全诗。

  (一)讲解第一节诗。

  1.教师范读第一节。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明确: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明确: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 

  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书,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

  “明星”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

  明确:“好像”后加一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

  吻。

  5.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明确:两处联想:街灯——明星

  所谓朕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讲解第二节诗。

  1.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节诗。

  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

  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有发亮相似特点。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节诗中运用了

  想象吗?

  明确: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使人由民间的

  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

  上应有珍奇的“物品”,这就是想象。

  3.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明确:诗人用“美丽的”未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

  一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

  4.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明确:极其肯定。从“定然是”一词可以看出来。

  5.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明确: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

  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学习第三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三节。

  2.如果说诗的第h节描写的是诗人想象出的静止的景物,那么,诗人运用丰富的想

  象,在第三节诗中描写了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想到了天街上应该有人,有人的活动。这

  “人”就是牛郎织女,进而描写出动态的景物。

  3.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明确: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诗人按照自己的

  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生活得自由

  幸福美满。他们骑着牛儿来来往往,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

  4.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明确: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是 

  浅浅的,也不很宽广。

  作者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

  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学习第四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节。

  2.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3.这节中的“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明确:不能。“来往”是指牛郎织女骑着牛儿雕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而在天街上悠

  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

  4.这节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朵”

  5.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明确:“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五)总结分析全诗。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明确:展开的过程是: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一生活

  2.这首诗既有写实也有想象,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体会各自在诗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节写实,后三节都是想象。写实为想象作铺垫,想象则表达了对美好的理

  想境界的向往。

  3.作者在想象的时候,多处运用了“定然有(是)”‘定能够”“不信”“是”等极其肯定的 

  词语,这表明什么?请同学们根据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格、气质、诗歌风貌的特征来思考。

  明确: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乙。

  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街灯(联想)明星(写实)街市——物品——人——生活(想象)

  静夜

  一、指导朗读。

  1.这首诗和前一首的感情基调差不多,请同学们先试读,试着划分节奏和重音。

  2.朗读这首诗时节奏也不直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直快,要做到柔和、舒缓。全诗

  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举,

  对月/流珠?

  二、分析、讲解全诗。

  1.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节写实?哪节写想象?

  明确:第一书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跤人对月流 

  珠的情形。

  2.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一下全诗的意境。

  明确: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

  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

  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一位美丽的校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却又凄清的月夜,

  伤怀流泪呢?

  3.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

  明确:流露出诗人因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无奈和惆

  怅情绪。

  4.这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以此反

  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但两首诗

  还是有些区别的,请同学们细心感受一下,两首诗中哪首流露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更为明

  朗一点?

  明确:前一首诗。这从两首诗所用的不同神话传说就可以看出来。

  教学设计(b)

  引导学生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理解诗中的思想内容及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进

  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天上的街市

  一、开门见山,直接人题。

  1.今天我们学习郭沫若写的诗《天上的街市》。(板书课文标题及作者)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齐读注释①)。

  这首诗写于1921年10月。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

  国运动在全国铺天盖地地展开,但不久却被残酷镇压下去。“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后,中国

  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了社会的黑暗,思想上

  有些伤感,但并不绝望,仍执著地寻求光明和理想。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判断下列字词的注音和书写是否正确?

  隔 )甚sheng( 缥渺( o)(缈)

  陈例( )(列)

  三、朗读全诗,注意朗读的节奏及音韵。

  1.教师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本诗朗读的节奏及押韵的字、并将押韵的字注音。

  ①按音节划分节奏,如:远远的墙灯/明了,

  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②押韵的字:一、星( )灯(d ng)二 市(sh )奇(q )

  三、广(guong)往(wong)四、游(you)走(iou)

  双句押韵。

  2.学生齐读。

  四、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联想和想象。

  (一)1.问: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明确:明星。诗人立足远处,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

  而产生联想。——远望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

  的街灯。——仰望

  这样,天上是群星闪耀,人间是万家灯火(灯火通明),人间天上交相辉映,~片光明,

  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

  2.问:在第一节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

  明确:明、闪、现、点

  “明”写出了人间万家灯火(灯火辉煌)的壮观景色。

  “闪”写出了群星闪烁的姿态。

  “现”既写出了天上的明星之多,又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

  “点”字用得奇妙,它暗示了天上有人把街灯点亮了。一字传神,意境尽出。

  想象的翅膀便由此“点”展开了。

  那么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产生了哪些无穷无尽的通想呢?

  (二)女生朗读第二节

  空中定然有街市物品定然是珍奇

  在诗人的想象中,天上的街市是美丽的,陈列的物品都是奇珍异宝,这是多么美妙的

  遐想啊!诗中用两个“定然”来加强肯定语气,强调了天上的街市的存在,也强调了天上街

  市的美好。

  那天上的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三)男生朗读第三节、第四节

  1.“天河”指“银河”,问: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是怎样的一条河?牛朗织女的生活又

  是怎样的呢?

  明确:天河:浅浅不甚宽广(甚:很)

  牛郎织女:来往闲游自由幸福快乐

  2.问:在民间传说中,天河是怎样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又是怎样?诗人为什么在诗中

  要作这些改变?

  明确:天河很宽,波浪很大,牛郎飞不过去。通过织女的努力抗争,王母娘娘才允许牛

  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织女被四天牢,牛郎带着两个孩子隔河

  相望,他们过的是那种没有自由,相望却不能相聚的痛苦生活。

  那么,在诗中,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

  无拘无束闲游,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3.问:这些改变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寄寓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总结联想和想象的区别及作用)

  五、分组朗读全诗。(分两大组,一组一句。)

  问:本诗通过诗人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理想和愿望?

  明确:通过对天上街市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

  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 

  这一理想而奋斗。

  六、自由朗读、背诵全诗

  七、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三。

  附:第二首可要求学生根据学第一有诗的经验,自学。要求模仿老师备课的形式,写出教案。

  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联想

  街灯明一一闪明星

  明星现一——点街灯

  光明

  想象

  街市美丽一物品珍奇

  天河浅浅不甚宽广

  牛郎织女来往闲游

  自由

  幸福

  美好

郭沫若诗两首 篇4

  夜空,是那样神秘,又是那样亲切。诗人以新奇的想像,融天上地下为一体,描画出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着自己的理想。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诗里的想像世界。

  二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像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任选两题)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2笼中的小鹦鹉,……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三观察夜空里的牛郎、织女星,查找有关它们的天文知识,写一篇短文。

  读一读,写一写

  缥缈 定然 珍奇 闲游 笼罩 疏星

郭沫若诗两首 篇5

  ○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 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① 有感情地朗读。

  ②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

  学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有条件的查阅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天上的街市》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

  ①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

  ② 学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

  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③ 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快老师可以明确:

  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想像过程(板书):

  街灯

  } →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明星

  探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①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这个环节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讨论时老师可以通过提示帮助学生,如讨论为什么要对传统的神话故事情节加以改动时,可让学生想,神话中的牛郎织女被分隔天河两岸不得相聚的悲剧是谁造成的?王母娘娘为什么硬要拆散他们?王母娘娘象征的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让学生了解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了。

  结合小组代表的发言,教师可以明确:

  a.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b.上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然没有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但是诗人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他改写了神话,想像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c.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另外,在讨论中也可以穿插介绍一下郭沫若的生平及1921年前后的时代背景,但是要简略,不能涉及得过多过深。

  ②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诗歌,注意声音不要太高,语气舒缓,要带出轻松神往之意。

  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

  ① 引导学生讨论:可不可以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为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联想与想像的手法。如,第一小节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基础。

  第二~四小节,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街市上陈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幸福,都是诗人想像出来的。这种想像,又是以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人间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以上内容,学生讨论时可能说不全面,教师可以提示,要帮助学生明白产生联想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有可以产生联想的那个相接点,而想像则是以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② 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哪里?

  学生可以从任意角度说,如,a.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b.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c.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d.表达信心很坚定。例“定”、“定然”。不要对学生多限制,也不要要求多么理论化,学生能结合诗歌把体会说出来就行了。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小结

  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布置作业 

  ① 背诵这首诗,会默写。

  ② 发挥想像,将这首诗改写成散文,要注意具体情节的描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静夜》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与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遨游仙境。今天,我们再面对月光淡淡的《静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产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朗读课文

  ① 教师范读,可配背景音乐:钢琴曲《星空》,并投影出示朗读节奏、重音。

  学生边听边注意老师朗读的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和语气的轻松舒缓。

  ② 学生模仿,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再集体朗读。

  探究学习

  ①讨论,理解内容与写法。

  a.这首诗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像?写实与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b.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c.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d.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

  a.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小节属想像。无论写实还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b.第二小节开头的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叫咱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像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海雾,想像着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留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像。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c.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像的。

  d.第4小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如喜欢第一小节的诗句,可扣住写景的细腻形象,像“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如喜欢第二小节的诗句“天河何处”,则可以抓住诗人跳动的思绪,由普通的乡间夜景一下子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广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但紧接的“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飞的心绪往回收拢,模糊的海雾中有什么?使人想到什么?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欢后两句的则又可以把思维转换到想像的角度,为什么流珠?喜极而泣?伤心落泪?抑或无穷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②指导学生练习,学习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

  a.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牵牛花开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这个练习很简单,是学生学习联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础性练习,学生说的答案合理即可。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轻柔地、舒缓地、带点神秘味的反复朗读最后两句,再讨论翻译“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想像世界。可让学生对鲛人做合理的推想,也可以选择《天上的街市》中的想像部分,用自己的话加以描绘。

  这个练习也属于开放性的,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说,互相补充,培养学生联想与想像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总结课文

  ① 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② 教师小结。

  “鲛人在岸,对月流珠”的故事,激发了我们多么精妙的幻想。它启示我们,多关注身边的生活,热爱生活吧,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

  布置作业 

  ① 熟练背诵两首诗,会默写。

  ② 想像练习。

  在青岛崂山海滨,有一处风光秀丽的旅游景点——石老人。这里因为湛蓝的大海中有一块状如老人的大石头而得此名。请你发挥想像。写一个有关石老人的故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家乡的某一处历史遗迹,或根据自己掌握的民间故事进行拓展写作。

  ③ 荐阅读:郭沫若诗集《女神》。

郭沫若诗两首 篇6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过程

  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  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明确: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阵列的/—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分析、解读全诗。

  (一)讲解第一节诗。

  1.教师范读第—节。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明确: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明确: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节,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

  明确:“好像”后加—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5.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明确:两处联想:街灯=明星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讲解第二节诗。

  1.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节诗。

  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有发亮相似特点。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节诗中运用了想象吗?

  明确: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使人由民间的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这就是想象。

  3.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明确:诗人用“美丽的”来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

  4.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明确:极其肯定。从“定然是”一词可以看出来。

  5,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明确: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 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学习第三节诗;

  1,请—位同学朗渎第三节。

  2,如果说诗的第二节描写的是诗人想象出的静止的景物,那么,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在第三节诗中描写了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想到了天街上应该有人,有人的活动。这“人”就是牛郎织女,进而描写出动态的景物。

  3.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明确: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他们骑着牛儿来来往往,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

  4。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明确: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浅浅的,也不很宽广。作者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学习第四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节。

  2.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3.这节中的“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明确:不能。“来往”是指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蹬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而在天街上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

  4.这节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朵”

  5.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明确:“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五)总结分析全诗: :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明确:展开的过程是:街灯(明星)一街市—物品—人一生活。

  2.这首诗既有写实也有想象,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体会各自在诗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节写实,后三节都是想象。写实为想象作铺垫,想象则表达了对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3.作者在想象的时候,多处运用了“定然有(是)”“定能够”“不信”“是”等极其肯定的词语,这表明什么?请同学们根据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格、气质、诗歌风貌的特征来思考。

  明确: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静夜

  一、指导朗读。

  1.这首诗和前—首的感情基调差不多,请同学们先试读,试着划分节奏和重音。

  2.朗读这首诗时节奏也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缓。全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静夜

  月光/淡淡天河/何处?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举,

  漏出了/几点/疏星。对月/流珠? 

  二、分析、讲解全诗。

  1.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下,哪节写实?哪节写想象?

  明确:第一节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2.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下全诗的意境。

  明确: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位美丽的鲛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3.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

  明确:流露出诗人因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无奈和惆怅情绪。

  4.这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以此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但两首诗还是有些区别的,请同学们细心感受一下,两首诗中哪首流露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更为明朗一点?

  明确:前一首诗。这从两首诗所用的不同神话传说就可以看出来。

郭沫若诗两首 篇7

  教学设计示例二

  天上的街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

  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

  尝试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需熟悉诗人和时代背景,主要是诗人1921年写这首诗的经历和思想情绪。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练习,读出感情。要理解诗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并通过练习使用这两种手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难点:对联想和想象的区分。

  3.解决方法:多举例子让同学们掌握知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介绍时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3.理解联想和想象。

  4.体会诗人的感情。

  5.想象创新,续写《天上的街市》。

  七、教学步骤

  导语   “五四”高潮过后,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曾几度彷徨无定地在黄海边上踱来踱去,独自仰望常动不息的星空,从那闪闪的幽光中寻觅、追蹑始终令他醉心的理想。《天上的街市》正是展示他心目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

  (一)明确目标

  1.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远大理想。

  (二)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

  2.生字

  缥(piāo)  缈(miǎo)

  3.生词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定然:必定这样。

  珍奇:贵重稀奇。

  闲游:悠闲散步。

  陈列:把东西摆出来供人观看。

  4.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一部新诗集。它确定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史上新诗歌奠基人的地位。

  5.时代背景

  本诗作于1921年10月24日,那时作者留学日本,满怀憧憬,于春末秋初两度回国,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象使他失望了。诗人凝视“缥缈”的星空,幻想出神异的世界,诗中寄托了他美好的社会理想,抨击了黑暗、丑恶的社会现实,唤醒了人民为争取自由、幸福生活而斗争。

  6.通过朗读,理解、领悟全诗。

  这首诗意在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其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7.教师提问:全诗共四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再由星星引出了对天上街市的描写。湛蓝的夜空,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说不清哪是街灯,哪是明星。诗的开头,巧妙地从街灯和明星互喻,随着迤逦远去的灯火和繁星,把读者引入“那缥缈的空中”,顿觉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创造了一种安谧明朗的境地。

  第二节,联想到天上“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这是自然而然的。接着,进一步驰骋想像的翅膀,具体描绘天上街市的神奇景象,奇就奇在这里陈列的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然而究竟有哪些珍品和奇物呢?诗人没有—一细说,恰好留给读者去细细寻味。

  1.介绍时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第三、四节,由天上的街市想像到天上的生活。

  在一片繁华的“天街”上,诗人更关心的显然是此间人们的生活状况。因而诗的第3、4节,便借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以印证他们生活的幸福自由。谁都知道,在原来的神话中,牛郎与织女扮演的是悲剧故事,他俩一在天河之东,一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而在本诗里,这对情侣的面目已经焕然一新,他俩骑着牛儿过银河、游天街,无拘无束地共度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改动推陈出新,体现了诗人大胆的想像和对幻美的追寻,反衬出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蔑弃。发人深思的是,天上的街市本是神异的幻境,诗人却把自己的愿望当作活生生的实景来描绘,而且写得如此真切,容不得半点怀疑。诗中还反复运用肯定性的词语“定然”,更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这一切,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郭沫若独特的艺术个性。

  (三)总结、扩展

  本诗的重点是学习联想和想像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1.作者怎样展开联想和想像的?

  诗人的联想和想像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严密逻辑的。

  诗人把星空中那些看似互不相干的事情,通过连续递进的联想和想像,建立起联系,构成一个先后有序、环环相扣、和谐统一的整体。

  诗人首先平视地上,仰望星空,通过联想,很自然地把人间街市的灯与天上的明星联系起来,从而架设起一条从地上街市想像到天上街市的桥梁。接着诗人神驰星空,尽情地想像天上的街市的美景:既然有街市,那必定有许多物品;既然是天上的街市,那陈列的物品必定是人间没有的珍奇。最后,诗人由天上街市想到天上银河,并由银河想到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此时,他们不再分离,而是“骑着牛儿”过河来逛街购物,那闪亮的流星正是他们夜行时用来照明的灯笼。可见,这种联想和想像极富有推理层次:“街灯、明星  街市、物品、珍奇  天河、牛郎织女  流星、灯笼”。新颖奇特而不荒诞,合理有序而不违背生活逻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想像空间。

  2.诗中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人把传说中的人物当作自己抒发

  理想的对象,把自然当作神,把宇宙万物拟人化、诗化,从而使无生命的自然现象人格化,静止不动的星空动态化。在诗人笔下,一切都是神奇的:广袤无垠的银河变得“不甚宽广”而且“浅浅”,每年只得一夕相见的牛郎织女却能够自由来往。这种奔腾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表达了作者对人压迫人的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八、布置作业 

  1.诗中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像?

  答案:由街灯写到明星是联想。由街市写到牛郎女提着灯笼走是想像。

  2.诗人怎样由联想进入想像?想像又是怎样逐步展开的?

  答案:参见“总结、扩展”。

  3.展开丰富的想像,在原诗基础上,试续写一节。

  语文活动设计:续写《天上的街市》。

  九、板书设计

  静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

  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

  在写作中学习作者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

  (三)德育渗透点

  珍惜热爱美好的生活。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二、学法引导

  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细细品味诗意,充分展开想象。进而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作者描绘出的奇异的世外仙境。

  2.难点:对诗后两句的理解。

  3.疑点:如何理解鲛人流珠。

  4.解决方法:讨论、辩论、各抒已见。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了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3.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全诗的意境。

  4.理解联想和想象。

  5.美文佳作赏析。(《夕暮》)

  6.写一段描写云的诗歌或文章。

  七、教学步骤

  导语     大作家总是能写出同样成熟却又风格不同的作品。《静夜》这首诗和《天上的街市》一样,一反郭沫若的雄浑、粗犷、绚丽的风格,而以清奇显示自己的特色。

  民间传说:珠生于蚌,蚌长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乃向月张开,以养其球。珠得月华,始及光莹……。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以民间传说写出“沧海月明珠有泪”的名句,以珠喻泪,脍灸人口。

  郭沫若的《静夜》匠心独运,写了“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天河”“海雾”于是作者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奇丽的迷幻模糊的美景:月也,星也,珠也,泪也,到底谁在天水之间洒成珠,请看诗歌——静夜。

  (一)明确目标

  学习作者奇妙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描绘出奇异的世外仙境。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文,勾画生字词,整体感知全诗。

  生字

  鲛jiǎo

  生词

  例:朦胧的晨雾笼罩在湖面上。月光笼罩着原野。

  2.有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感悟诗意。

  全诗联想丰富,想像奇妙,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淡淡月光,疏星点点,海

  雾模糊,对月流珠。大自然披着色彩素淡的外衣,似乎在寂静沉思,多么令人陶醉的清幽

  秀美的情景啊!

  3.细读诗文,看着诗人具体写了什么。

  月光、村外、松林、白云、疏星、天河、海雾、鲛人

  4.以上哪些是写实,哪些是想像?

  月、村、林、云、星是写实。

  “鲛人流珠”是想像。

  5.细品诗意

  在诗中奇美的情景里,诗人自己也完全陶醉了:“月光淡淡”似雪像霜“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给人以梦幻的感觉。在这梦幻般仙境的上空是“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给人以神奇的感觉。除了“漏”出的疏星里面还有些什么呢?真想掀开它的白色的似透非透的神秘的面纱看个究竟。怎么看不见天河呢?只是看见“远远的海雾模糊”,有光,有云,有星,有雾,这么神奇的地方,这么个迷幻的世界里,恐怕会有统人在岸边对着月亮流珠吧。这个极其神奇的想像,把读者引入了奇异的世外仙境,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三)总结、扩展

  提问: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联想丰富,想像奇特;

  实写和虚写相结合。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题一、二、三

  探究活动

  两首诗的比较

  这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申的人和事,以此反衬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檬拢的理想和追求;诗人面对浩翰的宇宙,敞开了自己的胸怀—此时,现实不复存在,宇宙在他心中。两诗都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就像那闪闪的星光,那淡淡的月色。但两诗比较,前一首诗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更为明朗一些,对故事喜剧化的改造使诗歌结尾略带一点亮色,读者淡淡的忧伤之余带一点淡淡的喜悦—毕竟牛郎织女有着自由美满的生活;而后一首诗是一个令人感叹的悲剧性场面,鲛人孤独地对月流珠,他何尝又不是在对月流泪?他为何那样孤独,那样无望?他的亲人、朋友、伴侣呢?他一定很想回到温暖的人间吧……诗作留下的空白尽可由读者自己填补。

  这两首诗结构严整,想像新奇,节奏徐缓,音调和谐,感情愉悦流畅。郭沫若的研究者孙党伯说这两首诗“虽不能使人激动,却令人喜爱”。

  增删词语比较不同表达效果

  《天上的街市》原稿中有这么两句诗:“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后来编入教材时删掉了“那怕”。老师指导学生品味这两句诗时,可将“那怕”重新加入诗句,进行比较,不难发现“那怕”是一种猜测的语气,而去掉“那怕”更能表现诗人大胆的肯定和浪漫的理想,诗人无限的憧憬。热切的向往便跃然纸上。  

郭沫若诗两首 篇8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过程

  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  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明确: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阵列的/—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分析、解读全诗。

  (一)讲解第一节诗。

  1.教师范读第—节。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明确: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明确: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节,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

  明确:“好像”后加—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5.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明确:两处联想:街灯=明星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讲解第二节诗。

  1.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节诗。

  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有发亮相似特点。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节诗中运用了想象吗?

  明确: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使人由民间的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这就是想象。

  3.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明确:诗人用“美丽的”来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

  4.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明确:极其肯定。从“定然是”一词可以看出来。

  5,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明确: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 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学习第三节诗;

  1,请—位同学朗渎第三节。

  2,如果说诗的第二节描写的是诗人想象出的静止的景物,那么,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在第三节诗中描写了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想到了天街上应该有人,有人的活动。这“人”就是牛郎织女,进而描写出动态的景物。

  3.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明确: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他们骑着牛儿来来往往,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

  4。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明确: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浅浅的,也不很宽广。作者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学习第四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节。

  2.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3.这节中的“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明确:不能。“来往”是指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蹬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而在天街上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

  4.这节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朵”

  5.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明确:“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五)总结分析全诗: :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明确:展开的过程是:街灯(明星)一街市—物品—人一生活。

  2.这首诗既有写实也有想象,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体会各自在诗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节写实,后三节都是想象。写实为想象作铺垫,想象则表达了对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3.作者在想象的时候,多处运用了“定然有(是)”“定能够”“不信”“是”等极其肯定的词语,这表明什么?请同学们根据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格、气质、诗歌风貌的特征来思考。

  明确: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第 1 2 页  

郭沫若诗两首 篇9

  教学设计示例二

  天上的街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

  尝试联想和想像的写作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需熟悉诗人和时代背景,主要是诗人1921年写这首诗的经历和思想情绪。这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练习,读出感情。要理解诗中所运用的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并通过练习使用这两种手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联想和想象的知识,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难点:对联想和想象的区分。

  3.解决方法:多举例子让同学们掌握知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介绍时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3.理解联想和想象。

  4.体会诗人的感情。

  5.想象创新,续写《天上的街市》。

  七、教学步骤 

  导语   “五四”高潮过后,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曾几度彷徨无定地在黄海边上踱来踱去,独自仰望常动不息的星空,从那闪闪的幽光中寻觅、追蹑始终令他醉心的理想。《天上的街市》正是展示他心目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

  (一)明确目标

  1.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远大理想。

  (二)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

  2.生字

  缥(piāo)  缈(miǎo)

  3.生词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定然:必定这样。

  珍奇:贵重稀奇。

  闲游:悠闲散步。

  陈列:把东西摆出来供人观看。

  4.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一部新诗集。它确定了郭沫若在我国现代史上新诗歌奠基人的地位。

  5.时代背景

  本诗作于1921年10月24日,那时作者留学日本,满怀憧憬,于春末秋初两度回国,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象使他失望了。诗人凝视“缥缈”的星空,幻想出神异的世界,诗中寄托了他美好的社会理想,抨击了黑暗、丑恶的社会现实,唤醒了人民为争取自由、幸福生活而斗争。

  6.通过朗读,理解、领悟全诗。

  这首诗意在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其对黑暗社会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7.教师提问:全诗共四节,每节写的是什么?

  第一节,从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的明星,再由星星引出了对天上街市的描写。湛蓝的夜空,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说不清哪是街灯,哪是明星。诗的开头,巧妙地从街灯和明星互喻,随着迤逦远去的灯火和繁星,把读者引入“那缥缈的空中”,顿觉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创造了一种安谧明朗的境地。

  第二节,联想到天上“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这是自然而然的。接着,进一步驰骋想像的翅膀,具体描绘天上街市的神奇景象,奇就奇在这里陈列的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然而究竟有哪些珍品和奇物呢?诗人没有—一细说,恰好留给读者去细细寻味。

  1.介绍时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第三、四节,由天上的街市想像到天上的生活。

  在一片繁华的“天街”上,诗人更关心的显然是此间人们的生活状况。因而诗的第3、4节,便借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以印证他们生活的幸福自由。谁都知道,在原来的神话中,牛郎与织女扮演的是悲剧故事,他俩一在天河之东,一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而在本诗里,这对情侣的面目已经焕然一新,他俩骑着牛儿过银河、游天街,无拘无束地共度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改动推陈出新,体现了诗人大胆的想像和对幻美的追寻,反衬出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蔑弃。发人深思的是,天上的街市本是神异的幻境,诗人却把自己的愿望当作活生生的实景来描绘,而且写得如此真切,容不得半点怀疑。诗中还反复运用肯定性的词语“定然”,更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这一切,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郭沫若独特的艺术个性。

  (三)总结、扩展

  本诗的重点是学习联想和想像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1.作者怎样展开联想和想像的?

  诗人的联想和想像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严密逻辑的。

  诗人把星空中那些看似互不相干的事情,通过连续递进的联想和想像,建立起联系,构成一个先后有序、环环相扣、和谐统一的整体。

  诗人首先平视地上,仰望星空,通过联想,很自然地把人间街市的灯与天上的明星联系起来,从而架设起一条从地上街市想像到天上街市的桥梁。接着诗人神驰星空,尽情地想像天上的街市的美景:既然有街市,那必定有许多物品;既然是天上的街市,那陈列的物品必定是人间没有的珍奇。最后,诗人由天上街市想到天上银河,并由银河想到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此时,他们不再分离,而是“骑着牛儿”过河来逛街购物,那闪亮的流星正是他们夜行时用来照明的灯笼。可见,这种联想和想像极富有推理层次:“街灯、明星  街市、物品、珍奇  天河、牛郎织女  流星、灯笼”。新颖奇特而不荒诞,合理有序而不违背生活逻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想像空间。

  2.诗中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命运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人把传说中的人物当作自己抒发

  理想的对象,把自然当作神,把宇宙万物拟人化、诗化,从而使无生命的自然现象人格化,静止不动的星空动态化。在诗人笔下,一切都是神奇的:广袤无垠的银河变得“不甚宽广”而且“浅浅”,每年只得一夕相见的牛郎织女却能够自由来往。这种奔腾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表达了作者对人压迫人的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八、布置作业 

  1.诗中哪些是联想,哪些是想像?

  答案:由街灯写到明星是联想。由街市写到牛郎女提着灯笼走是想像。

  2.诗人怎样由联想进入想像?想像又是怎样逐步展开的?

  答案:参见“总结、扩展”。

  3.展开丰富的想像,在原诗基础上,试续写一节。

  语文活动设计:续写《天上的街市》。

  九、板书设计 

  静夜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

  在写作中学习作者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

  (三)德育渗透点

  珍惜热爱美好的生活。

  (四)美育渗透点

  领会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和情感美。

  二、学法引导

  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细细品味诗意,充分展开想象。进而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作者描绘出的奇异的世外仙境。

  2.难点:对诗后两句的理解。

  3.疑点:如何理解鲛人流珠。

  4.解决方法:讨论、辩论、各抒已见。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了解背景。

  2.指导、训练朗读。

  3.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全诗的意境。

  4.理解联想和想象。

  5.美文佳作赏析。(《夕暮》)

  6.写一段描写云的诗歌或文章。

  七、教学步骤 

  导语     大作家总是能写出同样成熟却又风格不同的作品。《静夜》这首诗和《天上的街市》一样,一反郭沫若的雄浑、粗犷、绚丽的风格,而以清奇显示自己的特色。

  民间传说:珠生于蚌,蚌长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乃向月张开,以养其球。珠得月华,始及光莹……。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以民间传说写出“沧海月明珠有泪”的名句,以珠喻泪,脍灸人口。

  郭沫若的《静夜》匠心独运,写了“月光”“松林”“白云”“疏星”“天河”“海雾”于是作者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奇丽的迷幻模糊的美景:月也,星也,珠也,泪也,到底谁在天水之间洒成珠,请看诗歌——静夜。

  (一)明确目标

  学习作者奇妙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描绘出奇异的世外仙境。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文,勾画生字词,整体感知全诗。

  生字

  鲛jiǎo

  生词

  例:朦胧的晨雾笼罩在湖面上。月光笼罩着原野。

  2.有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感悟诗意。

  全诗联想丰富,想像奇妙,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淡淡月光,疏星点点,海

  雾模糊,对月流珠。大自然披着色彩素淡的外衣,似乎在寂静沉思,多么令人陶醉的清幽

  秀美的情景啊!

  3.细读诗文,看着诗人具体写了什么。

  月光、村外、松林、白云、疏星、天河、海雾、鲛人

  4.以上哪些是写实,哪些是想像?

  月、村、林、云、星是写实。

  “鲛人流珠”是想像。

  5.细品诗意

  在诗中奇美的情景里,诗人自己也完全陶醉了:“月光淡淡”似雪像霜“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给人以梦幻的感觉。在这梦幻般仙境的上空是“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给人以神奇的感觉。除了“漏”出的疏星里面还有些什么呢?真想掀开它的白色的似透非透的神秘的面纱看个究竟。怎么看不见天河呢?只是看见“远远的海雾模糊”,有光,有云,有星,有雾,这么神奇的地方,这么个迷幻的世界里,恐怕会有统人在岸边对着月亮流珠吧。这个极其神奇的想像,把读者引入了奇异的世外仙境,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三)总结、扩展

  提问: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联想丰富,想像奇特;

  实写和虚写相结合。

  八、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题一、二、三

  探究活动

  两首诗的比较

  这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申的人和事,以此反衬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前途的渺茫,表达诗人檬拢的理想和追求;诗人面对浩翰的宇宙,敞开了自己的胸怀—此时,现实不复存在,宇宙在他心中。两诗都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就像那闪闪的星光,那淡淡的月色。但两诗比较,前一首诗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更为明朗一些,对故事喜剧化的改造使诗歌结尾略带一点亮色,读者淡淡的忧伤之余带一点淡淡的喜悦—毕竟牛郎织女有着自由美满的生活;而后一首诗是一个令人感叹的悲剧性场面,鲛人孤独地对月流珠,他何尝又不是在对月流泪?他为何那样孤独,那样无望?他的亲人、朋友、伴侣呢?他一定很想回到温暖的人间吧……诗作留下的空白尽可由读者自己填补。

  这两首诗结构严整,想像新奇,节奏徐缓,音调和谐,感情愉悦流畅。郭沫若的研究者孙党伯说这两首诗“虽不能使人激动,却令人喜爱”。

  增删词语比较不同表达效果

  《天上的街市》原稿中有这么两句诗:“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后来编入教材时删掉了“那怕”。老师指导学生品味这两句诗时,可将“那怕”重新加入诗句,进行比较,不难发现“那怕”是一种猜测的语气,而去掉“那怕”更能表现诗人大胆的肯定和浪漫的理想,诗人无限的憧憬。热切的向往便跃然纸上。  

郭沫若诗两首 篇10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过程 

  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  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明确: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阵列的/—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分析、解读全诗。

  (一)讲解第一节诗。

  1.教师范读第—节。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明确: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明确: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节,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

  明确:“好像”后加—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5.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明确:两处联想:街灯=明星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讲解第二节诗。

  1.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节诗。

  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有发亮相似特点。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节诗中运用了想象吗?

  明确: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使人由民间的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这就是想象。

  3.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明确:诗人用“美丽的”来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

  4.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明确:极其肯定。从“定然是”一词可以看出来。

  5,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明确: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 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学习第三节诗;

  1,请—位同学朗渎第三节。

  2,如果说诗的第二节描写的是诗人想象出的静止的景物,那么,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在第三节诗中描写了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想到了天街上应该有人,有人的活动。这“人”就是牛郎织女,进而描写出动态的景物。

  3.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明确: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他们骑着牛儿来来往往,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

  4。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明确: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浅浅的,也不很宽广。作者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学习第四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节。

  2.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3.这节中的“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明确:不能。“来往”是指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蹬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而在天街上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

  4.这节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朵”

  5.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明确:“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五)总结分析全诗: :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明确:展开的过程是:街灯(明星)一街市—物品—人一生活。

  2.这首诗既有写实也有想象,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体会各自在诗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节写实,后三节都是想象。写实为想象作铺垫,想象则表达了对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3.作者在想象的时候,多处运用了“定然有(是)”“定能够”“不信”“是”等极其肯定的词语,这表明什么?请同学们根据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格、气质、诗歌风貌的特征来思考。

  明确: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静夜

  一、指导朗读。

  1.这首诗和前—首的感情基调差不多,请同学们先试读,试着划分节奏和重音。

  2.朗读这首诗时节奏也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缓。全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静夜

  月光/淡淡天河/何处?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举,

  漏出了/几点/疏星。对月/流珠? 

  二、分析、讲解全诗。

  1.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下,哪节写实?哪节写想象?

  明确:第一节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2.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下全诗的意境。

  明确: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位美丽的鲛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3.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

  明确:流露出诗人因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无奈和惆怅情绪。

  4.这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以此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但两首诗还是有些区别的,请同学们细心感受一下,两首诗中哪首流露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更为明朗一点?

  明确:前一首诗。这从两首诗所用的不同神话传说就可以看出来。

郭沫若诗两首 篇11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过程 

  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  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明确: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阵列的/—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五、分析、解读全诗。

  (一)讲解第一节诗。

  1.教师范读第—节。

  2.“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明确: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3.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明确: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节,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4.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

  明确:“好像”后加—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5.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明确:两处联想:街灯=明星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二)讲解第二节诗。

  1.请学生个别朗读第二节诗。

  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有发亮相似特点。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节诗中运用了想象吗?

  明确: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使人由民间的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这就是想象。

  3.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明确:诗人用“美丽的”来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

  4.作者极尽想象描绘这些景物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明确:极其肯定。从“定然是”一词可以看出来。

  5,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明确: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 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学习第三节诗;

  1,请—位同学朗渎第三节。

  2,如果说诗的第二节描写的是诗人想象出的静止的景物,那么,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在第三节诗中描写了什么呢?

  明确:诗人由“美丽的街市”“珍奇的物品”想到了天街上应该有人,有人的活动。这“人”就是牛郎织女,进而描写出动态的景物。

  3.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明确: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他们骑着牛儿来来往往,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

  4。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明确: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浅浅的,也不很宽广。作者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四)学习第四节诗。

  1.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节。

  2.这一节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3.这节中的“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明确:不能。“来往”是指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蹬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而在天街上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

  4.这节诗中有个量词用得很别致,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朵”

  5.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明确:“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五)总结分析全诗: :

  1.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明确:展开的过程是:街灯(明星)一街市—物品—人一生活。

  2.这首诗既有写实也有想象,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体会各自在诗中的作用?

  明确:第一节写实,后三节都是想象。写实为想象作铺垫,想象则表达了对美好的理想境界的向往。

  3.作者在想象的时候,多处运用了“定然有(是)”“定能够”“不信”“是”等极其肯定的词语,这表明什么?请同学们根据时代背景和诗人的性格、气质、诗歌风貌的特征来思考。

  明确: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静夜

  一、指导朗读。

  1.这首诗和前—首的感情基调差不多,请同学们先试读,试着划分节奏和重音。

  2.朗读这首诗时节奏也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缓。全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静夜

  月光/淡淡天河/何处?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远远的/海雾/模糊。

  白云/团团,  怕会有/鲛人在举,

  漏出了/几点/疏星。对月/流珠? 

  二、分析、讲解全诗。

  1.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下,哪节写实?哪节写想象?

  明确:第一节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河岸边鲛人对月流珠的情形。

  2.请同学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下全诗的意境。

  明确: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那—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位美丽的鲛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

  3.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

  明确:流露出诗人因对时代失望和对祖国、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淡淡的哀伤、无奈和惆怅情绪。

  4.这两首诗都是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以此反衬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但两首诗还是有些区别的,请同学们细心感受一下,两首诗中哪首流露出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更为明朗一点?

  明确:前一首诗。这从两首诗所用的不同神话传说就可以看出来。

郭沫若诗两首 篇12

  一、给下边的字注音并组词。1.陈(    )________  阵(    )________2.列(    )________  例(    )________3.鲛(    )________  蛟(    )________4.街(    )________  衔(    )________5.郎(    )________  朗(    )________二、填空。《天上的街市》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原名郭开贞,是我国杰出的________,________。代表诗集有《        》《        》等。三、选出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b.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c.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d.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四、解释下列词语。1.缥缈:2.闲游:3.陈列:4.珍奇:5.笼罩:五、下边对《天上的街市》中心意思的三种理解,你认为哪一种正确,并说明理由(    )a.作者由现实生活联想到美好的天街生活,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感情。b.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告诉读者那不过是缥缈的幻想,表达了自己郁闷的感情。c.通过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六、揣摩下边的问题。1.如果把“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改成“在那缥缈的空中”,可不可以,为什么?把“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和“定然在天街闲游”中加线的词互换,行不行,为什么?2.“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不信,请看那朵流星”,这两句若是去掉句中逗号,表达效果会变化吗?用“那朵”来修饰“流星”,恰当吗?为什么?3.“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四句是作者原诗中的句子,编入教材时做了些修改。想一想,为什么修改?七、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诗中改写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结局,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反衬了人间社会民众的痛苦与磨难。(    )2.“请看那朵流星”中“朵”作为流星的量词,会使人感觉到飞逝的流星很美丽,像天上的奇花一样。(    )3.本诗以奇妙的想像和联想编织出一幅天上的美景,把读者带入了童话的境界。(    )八、《天上的街市》中的牛郎织女生活与民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生活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改?九、阅读。(一)远远的街灯明了,                                        (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    )天上的明星现了,                                        (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    )1.在上面诗句里有两个“街灯”,两个“明星”,指出哪个是联想,哪个是写实,写在诗句后的括号中。2.对这节诗的特点和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街灯”“明星”“明星”“街灯”四个词语,使天上、地下、街灯、明星交汇在一起,渲染了一种缥缈、热闹的氛围。b.词句工整,词语重叠,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c.由现实的“街灯”、“天上的明星”两者入手,通过两者相似之处进行联想,为下文写“天上的街市”作好铺垫。d.明白如水,但却诗情画意,描写了寂静夜晚的自然景物。3.为这节诗拟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 (二)春·夜杜谷星光如此璀璨,风也如此柔媚。夜是太静谧了,旷野也太岑寂。 今晚天上想有豪华的夜宴,广庭密集着银色的灯烛。 今晚天上仿佛晶莹的花园,海上开满洁白的水仙。 我愿倦怠的人慢慢入睡,轻轻打开你梦的门扉。 愿弦月的微波流进你的梦,让困乏的心灵得到洗沐。明天阳光将要燃烧你的窗帘,你会看见原野上到处长满花的树。1.为加粗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①璀璨(    )a. cuī cán  b. cuī càn  c. cuǐ càn②柔(    )a. méi  b. měi c. mèi③静(    )a. mì  b. nì c. bì④寂(    )a. jīng b. cén  c. jīn⑤晶(    )a. yēng b. yíng  c. yīng2.与《天上的街市》相比较,这首诗也是先从________写到________,又从________写到________,着力渲染出一幅迷人的春夜图。3.联想是________________,想像是________________。说说本诗中怎样运用了联想和想像。4.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一、1.陈:chén,陈列;阵:zhèn,阵地;  2.列:liè,队列;例:lì,例如;3.鲛:jiāo,鲛人;蛟:jiāo ,蛟龙;  4.街:jiē,街市;衔:xián ,军衔;  5.郎:láng ,牛郎;朗:lǎng ,晴朗二、郭沫若选集;郭沫若;诗人;学者;女神;星空三、b  四、1.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闲游: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逛。  3.陈列:把物品摆出供人看。  4.珍奇:稀有而珍贵。  5.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五、c正确。因为作者正是由于痛恨黑暗现实,才觉得美好的世界只有在天上,才想像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美好,在这样的想像中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告诉人们理想的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其目的在于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奋斗。而a项理解没有体会到诗人对社会现实生活的不满,因而是片面的。b项理解没有体会到诗人积极的思想感情,因而也是错误的。六、1.不可以。“我想”表明下面都是自己的主观想像,改成“在”,就变为写实性的文字了。不行。“来往”是指牛郎骑着牛儿趟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不是在天河中闲游。他俩在天街无事游逛,只能说“闲游”,不能说“来往”。  2.有变化。“你看”后面的逗号如果去掉,没有停顿,就不足以引起读者特别的注意。“不信”后面的逗号如果去掉,没有停顿,后面“请看那朵流星”就作“不信”的宾语,这是说不通的,再则,诗人与读者作感情交流,如同对话的那种情态和情趣,也大为减色了。恰当。用“那朵”来修饰“流星”,会使人感觉到飞逝的流星很美丽,像天上的奇花一样。  3.“好像”后面加一个“是”字,凑足音节,节奏就舒展了,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隔”字后面加一个“着”字,不但补充了一个音节,而且牛郎织女在相会前渴望团聚的情景就更鲜明了。去掉了“那怕”,猜测的语气改变为大胆肯定的语气,形象变得鲜明实在。这里减少了两个音节,念着协调,更铿锵有力。七、1.√2.√3.×八、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饱受夫妻分离之苦,每年只有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而诗中的牛郎织女却可以自由来往,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作者这样改动的目的是要表达对黑暗社会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九、(一)1.写实  联想  写实  联想  2. a   3.迷人的夜景  (二)1. ①c②c  ③a  ④b  ⑤b.   2.人间的夜;天庭的夜;天上的夜;人间的夜  3.联想、想像(略)  这首诗把眼前实景和想像中的虚幻的景象结合起来写。从地上的夜的静谧写到天庭上华灯夜宴的喧闹,从自己内心的宁静到自我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美的享受,推而广之,希望“弦月的微波流进你的梦”,会激起你对生活的更真挚而强烈的爱,从小我推向大我,表现出人类的爱。诗人用自己的心去叩击别人的心,希望别人也能领略到春夜之美。  4.诗人通过对春夜的描写和联想,揭示了美的大自然给人们的安慰,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

郭沫若诗两首 篇13

  天上的街市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郭沫若早期的诗作,常常借用神话传说,加以再创造,从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作品中大胆的想像、奇特的构思,正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天上的街市》也具有上述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一)选取神话传说为题材。

  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但在具体运用的时候,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作了大胆的改造,扬弃了有情人被生生拆散、难以团圆的悲剧内容,换上了牛郎织女生活自由、幸福的新内容。在诗人的想像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在浅浅的天河中,骑着牛儿自由自在地来往。他们的生活是那么幸福:“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里,专制的王母娘娘不复存在,自由的生活展现在他们面前。一对恩爱夫妻,于耕织之余,手提灯笼,悠闲地在美丽的街市上闲逛,多么自由!多么舒畅!这样的改造,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二)运用联想和想像。

  诗的开头,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多么像天上的明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这种联想具体表现出来,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这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从人间转到天上,为下面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好铺垫。

  后3节中,作者运用想像,描绘天街的陈设和牛郎织女的生活,以及他们现在的活动。诗人凭想像构想出的“仙境”与客观存在的“天河”“流星”融合在一起,显得那么具体、真切:美丽的街市,街市上的珍奇物品,骑牛闲游的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提着的灯笼。在诗人的笔下,神话传说与实际景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似幻似真,引发了读者无限的遐思,追随着作者的想像一起去遨游仙境,从而感受到诗人追求理想的美好情怀。

  二、问题研究

  (一)本诗是怎样逐步展开想像的?诗人想像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逐步展开想像的过程是:

  街灯

  明星

  }→天上的街市→

  天市上陈列的物品

  →牛郎织女的自由

  (二)诗的后3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提示:“定然”“定”都表示断定的语气。所描绘的事物明明都是出自于想像的,作者却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加以肯定,这表明了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使我们读后也同样受到鼓舞和感染。

  (三)作者由人间的街市、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明星以及其他种种美好的事物,这种想像是否过于夸张?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提示:诗人由人间的街市、街灯很自然地联想到天上的街市。在晴朗的夜空里,那天河确实清浅如一湾溪水,全然不是能凶蛮地把牛郎织女阻隔在两边的模样,于是,作者就此冒出奇想──牛郎织女在天街上闲游──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应该说,诗人一系列的联想和想像,是以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作基础的,折射出作者在特定时刻的情感与思想。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天上的明星距离诗人固然遥不可及,人间街灯对于作者来说也是远景,从视觉上来看,街灯与明星连在一起,没有明显界限,这也是作者由此及彼产生联想的基础。

  静夜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静夜》一诗在写法和风格上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因此,在重点学完《天上的街市》一文后,可以指导学生用相同的方法来学习此诗。

  诗的标题是《静夜》,诗中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诗的第1小节描绘了一幅极平常的画面:月光淡淡,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云团团,星光点点,这些景致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见到的,透过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踱到屋外,随意地看那淡淡的月光、月光下朦胧的林影,抬头看那云团中漏出来 的疏星。如果顺延着这条平淡无奇的写景的思路写下去,充其量也只是一首写景的好诗罢了,但第2节一开头,诗人劈头问道:“天河何处?”这一问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那广袤的宇宙之中去了。作者似乎想引领读者的思绪去“精骛八极”、“神游万仞”,似乎想让读者的眼光透过茫茫的黑夜,看到星夜的无穷深处,但紧接着的一句“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开的心神收拢回来,模糊的海雾能阻挡住人的视线,却不能阻挡那脱缰野马似的想像。此时,放飞的心欲罢不能,已想到了很远很远──“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一句是极好的证明,证明诗人的想像的确已穿过了那茫茫的海雾,想像着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鲛人”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抑或是无穷的思念?这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诗,这就是郭沫若的诗!这就是想像,这就是郭沫若的想像!如果没有后一节的想像,前文的景是呆板的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景,有了后一节的想像,才使得司空见惯的景变得空灵、美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前后两小节诗虽有写实与想像的区别,却共同写出一个“静”字,全诗的氛围是谐调统一的。

  二、问题研究

  (一)诗的结构

  《静夜》诗的结构和《天上的街市》有极相似之处: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像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因此,教学过程 中,要求学生去发现两首诗在这方面的异同。

  (二)写景──想像的基础

  读完这两首诗就会发现,诗人的想像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的,可以设想:如果只写景不想像,就不会有画龙点睛之妙;如果没有写景就直接地想像,就会显得突兀,不自然,似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二者相互融合,才能成为一个艺术整体,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且,这也符合人的认识过程,只有对所见所闻有所触动,才能有所感想并进一步产生广泛深入的联想和想像,因此写作中总是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激活自己的想像,才能写出非凡的、美妙的文章。

  (三)“怕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和注释来理解,如有必要,可解释《博物志》的记载:“南海水有鲛人,永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练习说明

  一  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用自己的话描述两首诗里的想像世界。

  诗歌短小,上口,有韵律美,应该背下。“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首诗里的想像世界”,实际是一种改写、改述,目的是重现或再造诗中的景象与事物,加深感受,培养联想、想像能力。应该允许学生作合理的补充和发挥。

  答案不求一律,叙述最好有自己的理解和个性特点。《静夜》一诗,还可让学生就“鲛人”作合理的推想。

  二  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像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任选两题)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2.笼中的小鹦鹉,……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发挥联想、想像续写句子,目的是引导学生作联想、想像的训练。由此及彼的联想训练,应注意一定要有相似点,想像联想的事物是比喻中的喻体,所以要求学生最好不作同类事物的联想,还要要求所联想的事物应该是美的。

  答案不求唯一,可鼓励学生围绕一个联想点作多种相似联想。

  三  观察夜空里的牛郎、织女星,查找有关它们的天文知识,写一篇短文。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自觉主动地去查找材料。写成短文后,可在全班交流。

  教学建议

  一、介绍诗人和时代背景是必要的,但是,内容要精当,要有所侧重,主要介绍诗人1921年写这两首诗时的经历和思想情绪,顺带介绍一下《星空》的总体特色,帮助学生理解这两首诗的思想感情。还可组织学生课外朗诵诗集《星空》中的有关诗篇。

  二、适当介绍联想和想像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等等。所谓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人虽能想像出从未感知过的或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是想像的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 中不要向学生作这样抽象的解释,而是要结合诗中具体形象来使学生明白诗中的联想和想像是怎么回事,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运用的重要性。

  三、在熟读美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复述、扩写、改写等再加工创造,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四、这两首诗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放录音,作示范,反复朗读,最好当堂背诵。朗读总的原则是要把握这两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节奏和重音进行了划分,可供朗读时参考: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有关资料

  一、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四川乐山人。幼年受家塾教育,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小学和中学时代,通读《庄子》《楚辞》《史记》等书,并阅读了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政论、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和林纾的翻译小说,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年赴日留学,先后接触了泰戈尔、歌德、海涅、席勒、莎士比亚、雪莱、惠特曼及北欧、法国、俄国进步作家的作品,哲学上受到泛神论的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21年回国,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从事新文学活动。1924年起,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26年初南下广州,出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伐战争中,先后担任北伐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长、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等职。1927年3月写了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其阴谋。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于1928年流亡日本,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丛考》等,成为中国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史学的开拓者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只身回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皖南事变前后,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六部历史剧,很好地发挥了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1944年3月,为纪念明末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三百周年,写了长文《甲申三百年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赞扬。解放战争时期,勇敢地站在民主斗争的前列,领导了文化界同国民党统治者的斗争。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

  (选自《中国小百科全书·文学与艺术》,团结出版社1995年版)

  二、关于诗集《女神》和《星空》的比较(孙党伯)

  1.总之,《星空》中虽然有对黑暗现实的愤恨,对未来开拓者近代劳工的期望,依然闪烁着反抗的创造的火花;但就大多数诗篇来说,失望感伤的情绪却占据着主导地位。渴望祖国新生的理想,变成了忧国忧民的悲叹;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热情,变成了对缥缈的星空的探索;反抗现实的精神,变成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高蹈;消极的否定代替了积极的破坏和创造;悲观的色彩胜过了乐观的色彩,力的诗歌变为旧的诗歌了。在《女神》里,诗人歌颂“一切革命的匪徒”,如今却赞美遁世的伯夷叔齐。这一切,都是五四运动后的低潮在诗人身上的投影,从中可以窥见诗人心灵的历程;而《星空》所表现出的失望、彷徨和苦闷也是当时的一种较为普遍的情绪。

  2.从艺术形式看,《星空》的大部分诗篇都有比较完整的结构,和谐的韵调,鲜明的形象,而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恰如诗人所说,技巧确实要比《女神》的有些诗“高明一些”。

  (摘自《郭沫若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三、清朗隽美的夜歌──读《天上的街市》(林林)

  在《女神》时代那一阵强烈、亢奋的情感喷发之后,郭沫若进入了更明慧的生命沉思。这时,他对过去曾以涌溢的热情歌唱过的夜施展了更美妙的艺术诱惑。

  在当时的中国,郭沫若是宇宙意识最强烈的作者。不同于当时的一些青年作者困惑于人生究竟的奥秘,常常陷进自造的烦闷、焦虑和悲绪。郭沫若在生命沉思中调动起丰富的审美想像力,他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对应物──夜空。

  在郭沫若看来,无限的宇宙涵映在有限的个体生命之中:“我想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好像一张明镜,宇宙万物的印象都涵映着在里面;一有风的时候,便要波翻浪涌起来,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着在里面。”(《三叶集》)当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无限的宇宙生命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精神联系,郭沫若以新的灵感方式改变了自己视觉感应中的宇宙秩序。他已经大大偏离了古代作家的视觉常规。他不仅用眼睛眺望夜空,而且以自己的心灵感受夜空。夜空引诱着他的幽思遐想,使他以审美化的态度与无限的宇宙进行更直接的交流。在郭沫若的生命节奏中,既有“鼓舞调”,也有“沉静调”(《论节奏》)。他的《星空》诗,便是“鼓舞调”的夜空的巡礼。在他笔下,夜空是那样奇丽可惊,那样荡人心肺。他歌唱道:“美哉!美哉!/永恒不易的天球/竟有如许变换!/美哉!美哉!/我醉后一枕黑酣,/天机却永恒在转!”而《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则是一首“沉静调”的清朗隽美的夜歌。就在写作《天上的街市》的半个月之前,郭沫若在致郁达夫的一封信里表示自己向慕“平和洁净”的诗的世界,呈现在《天上的街市》里的,正是一幅“平和洁净”的想像世界的图画。

  地上有星一样的灯,天上有灯一样的星,诗人通过两个互换本体与喻体的比喻,将天与地连成一体。“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无数”和明亮,无数明亮的灯与星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诗的第2段至第4段描绘了诗人想像中“天上的街市”的奇景。在这十二行诗句中,诗人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其肯定的语气会使读者追随着诗人的想像,模糊着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的界限。“天上的街市”既然陈列着“世上没有的珍奇”,那里一定是比现实世界美好得多的地方。不是么?诗人仿佛看到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正在那里享受着自由而幸福的生活。

  本来,传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到天上以后是不幸福的,他们被阻隔在天河两岸,一年只得一度相会,但在《天上的街市》一诗中,天河变得“浅浅的”,不甚宽广,它不再妨碍情侣们自由往来。因而牛郎织女可以双双游逛天街,诗人甚至看到了他们手里提着的灯笼。这虚幻的景象在作者笔下竟显示出生动的真实感,作者所描绘的美丽幸福的天街向读者提供着人间情趣。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在以心灵的眼睛眺望夜空时所看到的。在诗人郭沫若的心灵视野中,天上的世界对应着地上的世界。当地上的世界给他留下“眼儿泪流”“心中作呕”的印象:“游闲的尸,/淫嚣的肉”,“满目都是骷髅,/满街都是灵柩”(《女神·上海印象》)。他借“天上的街市”抒写了自己对光明的向往。

  (选自《郭沫若诗词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四、划开暗夜的理想之光(杨宗国)

  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他们豢养的各派军阀窒息着。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浪漫气息浓郁的《天上的街市》。

  天上是引人欣羡的。诗人用“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暗示了那里的美好、富足。淡淡的点染,已经使诗人为之不平的人世黯然失色。读者谙熟的人间街市,处处都烙下统治者丑恶的印记。一面是荒淫,一面是赤贫;既有寄生的傲慢阔佬和妖艳女人,趾高气扬的外国巡捕,又有踯躅的乞丐和拉客的娼妓……人间街市是剥削阶级罪恶的温床,秽行的橱窗。诗人理想中的天上街市,如炫目的光束,划开了现实的浓重夜色。

  更令人神往的,是太空中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3、4诗节,引读者去想像两幅使人心醉的图画。一幅是牛郎织女骑着牛儿过浅浅天河自由来往的“骑牛图”;一幅是他们提着灯笼在天街的“闲游图”。前一幅图画或者有天河溅起的清冽水花,但整个氛围静谧安宁;后一幅图画则多少有些熙熙攘攘了。两幅图画,都传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透露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对神话人物的选择。牛郎是神话传说中惟一的劳动人民变作的神,诗人把他置于理想生活的中心地位,体现了关心劳动人民命运的进步思想。二是对神话的改造。传说中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并不美妙,天界统治者王母娘娘用玉簪划下的银河将他俩分隔开,每年只有一次在七夕的鹊桥上相会。诗人按照理想的逻辑,把不可逾越的天河变为“浅浅的”“不甚宽广”,把造成不幸的障碍化作美好生活的陪衬,为古老神话赋予新意,给诗中幻境着上一层更加迷人的色彩。

  “诗人转动着眼睛,眼睛里带着精妙的疯狂,从天上看到地下,地下看到天上。他的想像为从来没人知道的东西构成形体,他笔下又描出它们的状貌,使虚无杳渺的东西有了确切的寄寓和名目。”(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第五幕一场)在我国传统诗歌中,想像丰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之作并不鲜见;借幻想的光明以指斥现实的黑暗已成一切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共同笔法。但是,那些作品和本诗有着质的不同。屈原的《离骚》,糅合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种种自然现象,境界飘渺迷离,场面宏伟壮丽,达于想像的极境,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坚持理想和斗争不懈的峻洁人格。但诗人不啻神游中每感失望,篇末望见故乡、回到现实时更抒发了令他哽咽的悲愤:“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李白梦游天姥山,以仙人出游景象为高潮,倾注畅朗饱满的诗情于斑斓壮丽的诗境。但瞬息之间,即被无情的现实扫荡一空:“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无可奈何地慨然长叹。苏轼神往“天上宫阙”“琼楼玉宇”,“欲乘风归去”,又忧虑“高处不胜寒”,只好在地上“起舞弄清影”,以求“何似在人间”的自慰。凡此种种都程度不同地给人以鼓舞或陶冶,但他们又都受时代限制,看不见实现各自理想的可能,因而给想像投下阴影。五四时代崛起的大诗人郭沫若,已经看见十月革命放射的人类希望之光,深信:“最终的胜利总在吾曹!至高的理想只在农劳!”(郭沫若《巨炮之教训》)他笔下的幻景分明已带有革命浪漫主义的全新色彩,真切、新美、了无阴翳,更能有力地鞭挞现实,引人向上。正如闻一多评价《女神》时所说:“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20世纪时代的精神。”(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

  本诗的巨大艺术魅力,除上述立新意、辟新境外,还在于结构精巧浑成、匠心卓异。街灯与星星都远远地在夜色中放明,视觉感受极相近似,诗人由此落笔,把地上、天上融成一片,进而放纵想像于星空,十分自然;第2节用轻巧的笔触略加点染,幻想出天上世界美妙而朦胧的背景;第3节推出人物,想像更为具体、真切;第4节写到流星,这一飞驰苍穹的光点,使全诗境界顿显活跃。诗人像是采用了我国绘画中层层皴染的传统技法,使画面越来越清晰,幻景越来越动人。结尾一句“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给读者一幅历历可见的牛郎织女游乐图。诗收束了,但星际人物出游的景象还在继续,显得余韵悠然。

  语言平易、亲切。“好像”“我想”“你看”……如同对最亲近的朋友娓娓而谈,在不知不觉中牵动着读者的视线和思绪,使之和诗人一起去仰首星空,观赏奇景,驰骋想像。

  至于章法的精美,诗句的匀称,音律的和谐悠扬,读来更不难体味。

  (选自《中国现代诗歌名作赏析》,《名作欣赏》编辑部1985年6月)

  ※版权归本站或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学习欣赏,任何人不得私自转载!※

郭沫若诗两首 篇14

  郭沫若诗两首

  长沙市井湾子中学    陈春燕

  教学目标 :

  1.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领悟诗歌的主旨

  2.            欣赏诗歌奇妙的想象,并能在阅读诗歌时展开自己的想象

  3.            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教学理念:

  1.            加强对诵读的指导

  2.            引导学生读中悟情,抓住诗魂

  3.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1.            加强朗读指导           

  2.            领悟诗歌主旨

  3.            培养想象力

  教学方法

  朗读领悟法学习《天上的街市》,比较阅读法学习《静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学习《天上的街市》

  一、       导入  

  同学们,每当繁星闪烁或明月高挂的夜晚,我总爱仰望星空,产生无限的遐想。我多想摘一颗最美的星星送给你们。今天我终于有一件礼物可以送给大家了。(出示星空图)喜不喜欢?(喜欢)是啊,我们不能摘到星星,但我们有飞扬的思绪,有丰富的想象。大诗人郭沫若用他奇特的想象,写成了《天上的街市》,今天,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进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二、       初读 

  1.            学生小声地自读诗歌,了解作者。读准字音,用学过的方法划分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2.            听读(视频朗读)同学们通过自读,对诗歌有了初步的感受,我们再来听听专家的朗读。通过比较,进一步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要求。

  3.           归纳朗读要求

  1)            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            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三、       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 

  同学们根据刚才归纳的朗读要求再一次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美、读出悟。

  1.            再次自读 

  2.            指导朗读、并评点齐读、

  3.            师评点

  4.            师读

  四、细细地品 

  同学们在美读的过程中,是否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很美?那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为什么?小组交流后、自由发言。

  第一节:描写了美丽的夜景,

  (1)作者最先看到的是什么景物?

  明确:作者最先看到的是街灯,由街灯联想到了明星。

  (2)为什么会有这种联想?

  明确:因为它们有相似点。

  (3)街灯“点”,明星“闪”,“点”和“闪”能否互换?

  明确:不能,“点”暗示天上有人在点灯。

  第二节:由街灯联想到了街市,进一步想到街市上的物品。

  (1)你能想象出天上的街市会有哪些物品吗?或者你想到天上的街市去买些什么物品呢?

  (2)两个“定然”能否改成“是否”?为什么?

  第三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骑牛图)

  第四节: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闲游图)

  这两节描写了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指名复述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教师起头:从前,有一位勤劳能干的青年名叫牛郎,他和一位名叫织女的仙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是,好景不长、

  (1)、诗中所写的和传说中的一样吗?

  (2)、作者为什么要改写传说呢?

  明确:不一样.表达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分析这一点时,穿插介绍作者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诗人所写的天上的人及他们的生活,这些都存在吗?(不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

  明确:不存在. 想象。

  教师讲述:同样是通过想象创造的故事,结局却截然不同。

  小结:这首诗诗人通过两个神话般的意象,给我们展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诗的意境。那么作者是怎样一步步由地上想到天上的呢?

  五、归纳想象思路 

  街灯→ 明星 →  街市 → 物品 → 人 → 生活  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

  六、区别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想到与此相关或相似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七、联想和想象练习

  仿句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点者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

  2、笼中的小鹦鹉,                        。

  3、月光照在地上,                         。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

  八、比较阅读。学习《静夜》

  1、背景简介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时期,这期间他曾两次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面对茫茫的天河,诗人描绘了一个非常凄美的场面,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在对月沉思。这是诗人对时代的哀伤、无奈、惆怅和思念祖国亲人的心灵投射。

  2小组合作学习

  看看两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创作背景:都选自于《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内容: 题材: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失望和痛苦,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感情:都充满了恬静\美好,而又淡淡的忧伤.

  不同点:《天上的街市》更积极、乐观一些。

  九、朗诵比赛

  教学后记: 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精神令人赞赏。教学内容很多,程度高的班级能圆满完成任务,程度差点的宜用两课时,但都能达到当堂背诵。

郭沫若诗两首 篇15

  ○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 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① 有感情地朗读。

  ②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

  学生:了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有条件的查阅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天上的街市》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

  ①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

  ② 学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

  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③ 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快老师可以明确:

  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想像过程(板书):

  街灯

  } →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明星

  探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①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这个环节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讨论时老师可以通过提示帮助学生,如讨论为什么要对传统的神话故事情节加以改动时,可让学生想,神话中的牛郎织女被分隔天河两岸不得相聚的悲剧是谁造成的?王母娘娘为什么硬要拆散他们?王母娘娘象征的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让学生了解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了。

  结合小组代表的发言,教师可以明确:

  a.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被无情地分隔在天河两岸,而在诗歌中,他们在一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的自在、舒适、幸福;“浅浅的”说明了牛郎织女可以自由地往来,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b.上世纪初,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运动呼唤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运动结束后中国依然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然没有到来,许多人因此感到绝望无助,但是诗人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他改写了神话,想像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c.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像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另外,在讨论中也可以穿插介绍一下郭沫若的生平及1921年前后的时代背景,但是要简略,不能涉及得过多过深。

  ②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诗歌,注意声音不要太高,语气舒缓,要带出轻松神往之意。

  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

  ① 引导学生讨论:可不可以删去第一小节的街灯和明星而直接想像天上的生活?为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这首诗运用了联想与想像的手法。如,第一小节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诗人看到“远远的街灯”,星星点点,时隐时现,很像天上的星星,就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这就是联想,这种联想既描绘出迷人的夜景,又暗示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把内容由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展开想像打下了基础。

  第二~四小节,诗人描绘天上街市的美丽,街市上陈列物品的珍奇和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幸福,都是诗人想像出来的。这种想像,又是以在人间看到的街灯、明星为基础的。人间天上,亦真亦幻,折射出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与追求,体现了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

  以上内容,学生讨论时可能说不全面,教师可以提示,要帮助学生明白产生联想要有一定的基础,要有可以产生联想的那个相接点,而想像则是以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② 学生讨论:举例说说,这首诗的语言好在哪里?

  学生可以从任意角度说,如,a.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b.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c.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d.表达信心很坚定。例“定”、“定然”。不要对学生多限制,也不要要求多么理论化,学生能结合诗歌把体会说出来就行了。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小结

  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背诵一遍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布置作业 

  ① 背诵这首诗,会默写。

  ② 发挥想像,将这首诗改写成散文,要注意具体情节的描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静夜》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上节课,我们与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遨游仙境。今天,我们再面对月光淡淡的《静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产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朗读课文

  ① 教师范读,可配背景音乐:钢琴曲《星空》,并投影出示朗读节奏、重音。

  学生边听边注意老师朗读的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和语气的轻松舒缓。

  ② 学生模仿,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再集体朗读。

  探究学习

  ①讨论,理解内容与写法。

  a.这首诗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像?写实与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b.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c.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d.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

  a.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小节属想像。无论写实还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b.第二小节开头的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叫咱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像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海雾,想像着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留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像。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c.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像的。

  d.第4小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如喜欢第一小节的诗句,可扣住写景的细腻形象,像“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如喜欢第二小节的诗句“天河何处”,则可以抓住诗人跳动的思绪,由普通的乡间夜景一下子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广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但紧接的“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飞的心绪往回收拢,模糊的海雾中有什么?使人想到什么?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欢后两句的则又可以把思维转换到想像的角度,为什么流珠?喜极而泣?伤心落泪?抑或无穷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②指导学生练习,学习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

  a.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牵牛花开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这个练习很简单,是学生学习联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础性练习,学生说的答案合理即可。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轻柔地、舒缓地、带点神秘味的反复朗读最后两句,再讨论翻译“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想像世界。可让学生对鲛人做合理的推想,也可以选择《天上的街市》中的想像部分,用自己的话加以描绘。

  这个练习也属于开放性的,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说,互相补充,培养学生联想与想像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总结课文

  ① 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② 教师小结。

  “鲛人在岸,对月流珠”的故事,激发了我们多么精妙的幻想。它启示我们,多关注身边的生活,热爱生活吧,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

  布置作业 

  ① 熟练背诵两首诗,会默写。

  ② 想像练习。

  在青岛崂山海滨,有一处风光秀丽的旅游景点——石老人。这里因为湛蓝的大海中有一块状如老人的大石头而得此名。请你发挥想像。写一个有关石老人的故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家乡的某一处历史遗迹,或根据自己掌握的民间故事进行拓展写作。

  ③ 荐阅读:郭沫若诗集《女神》。

郭沫若诗两首 篇16

  四基达标

  1.《天上的街市》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是我国杰出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________,话剧________。《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________诗。诗中主要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________和对理想生活的________,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2.对下句画线部分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    ]

  a.表现诗人对天上街市陈列物品的向往

  b.天上的街市十分繁华、诱人

  c.表现诗人对人间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追求

  d.表现天上的街市确实超过人间

  3.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像和联想,续写下列的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笼中的小鹦鹉,……

  (2)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4.试给下面这节诗的朗读节奏和重音进行标注。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能力提高

  阅读下边两节诗,回答问题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pgn0120b.txt/pgn>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文中第1节的韵脚是________,第2节的韵脚是________。

  2.把“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和“定然在天街闲游”中加粗的词互换,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不信,请看那朵流星”,这两句诗都用了句中逗号,对其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你看”之后使用逗号,能引起读者的特别注意

  b.“不信”后用逗号,使得语句更通顺

  c.这两个逗号都为诗人与读者作感情交流增加了情态和情趣

  d.用了逗号,使得诗中的想像世界显得更为真实

  4.《天上的街市》一诗表现主题的方法是

  [    ]

  a.对现实生活作高度概括

  b.运用象征手法

  c.运用民间故事曲折地反映生活

  d.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运用民间故事做素材进行丰富想像

  开放探究

  阅读《鱼化石》一诗,完成习题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pgn0121a.txt/pgn>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探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天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本诗作者艾青。1957年,诗人被无端地打成“右派”,从此便被无情地埋没了20年,不仅不能发表作品,甚至连一个正常人的生活权利都被剥夺了。诗人从社会上消失了。到1978年诗人复出后,不能不对这漫长的痛苦生活做深入思考。正是在这种深入思考之下,诗人的灵感在鱼化石上找到了流溢口。在这首诗中,作者不仅对自己内心的情绪有准确把握,而且对鱼化石的形象也有准确的把握,并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pgn0121b.txt/pgn>

  1.本诗第1节中:“跳跃”与“浮沉”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的前两节通过作者的想像,写出了鱼化石的________。

  3.本诗的第1节写出了鱼儿生前的自由、活泼、快乐的生活,这对后文有何作用?作者在描写鱼儿和鱼化石时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点明中心意思的一节诗是________。

  5.第4节中的“但你是沉默的”中的“但”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作者由眼前的一块鱼化石展开想像与联想,把笔触伸向几亿年以前的远古,然后又回到现实中来。(    )

  ②本文运用了几处对比,如鱼儿生前的自由、快乐与死后的压抑、痛苦;“栩栩如生”与“不能动弹”;“绝对静止”与“运动”等。(    )

  ③本文表面是写鱼化石,深层来说又是在写人,在写诗人的不幸遭遇,这明暗两条线结合得很巧妙。

  参考答案

  [四基达标]

  1.郭沫若  郭开贞  文学  历史学  《女神》  《屈原》  抒情  否定  追求

  2.c

  3.联想想像要有相似点,因为想像联想的事物是比喻中的本体,所以要求学生最好不作同类事物的联想,联想美的事物,并且鼓励学生围绕一个联想点作多种相似联想。答案略。</pgn0151a.txt/pgn>

  4.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湖。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能力提高]

  1.广、往  游、走

  2.不能互换。因“来往”是指牛郎骑着牛儿蹚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不是在天河中闲游。而在天街只能说“游逛”,不能说“来往”。另外,诗的韵律也限制了互换。

  3.d

  4.c

  [开放探究]

  1.不能互换。①押韵的需要,“浮沉”一词放在末段更朗朗上口  ②鱼儿一般也不能在大海里“跳跃”,只能是“浮沉”。

  2.来历

  3.第1节极力渲染鱼儿在成为化石之前的快乐、自由,更能反衬出遭受灭顶之灾后的不幸,突出了中心。作者在此寄托了同情、忧伤的感情。

  4.最后一节

  5.不能去掉。因为上一节有一句“在岩层里发现了你,依然栩栩如生,本节的“沉默”、“不能动弹”与之构成了转折关系。

  6.①√②×③√

郭沫若诗两首 篇17

  天上的街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4.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点:朗读训练;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难点: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注音:

  缥缈 (piāo miǎo) 灯笼(lonɡ)笼罩(lǒng)(zhào)

  2.释义:

  (1)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也作“飘渺”。

  (2)定然:必定。

  (3)珍奇:稀有而珍贵。

  (4)甚:很、极。

  (5)闲游:闲暇时到外面随便游逛。

  注音释义:

  (6)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7)疏星(shū):稀疏的星星,形容星星很少。

  (8)鲛人(jiāo):神话传说中住在海底的神人。传说鲛人所流的泪能成为珍珠。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3 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4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习  研讨

  (一) 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指名学生概述这故事)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生活啊。同学们一定希望牛郎织女在天河中自由地骑着牛儿来往吧!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早在80多年前(1921年10月)就凭借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把这种美好愿望写进了自己美丽而迷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介绍郭沫若及时代背景

  指名说,然后出示投影。

  投影: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笔名,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等;散文《我的幼年》《创造十年》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天上的街市》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 《星空》。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一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

  (三)学习《天上的街市》

  诵读指导(一)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注意朗读的节奏,标出朗读的重音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  街灯/  明了,

  好像/  闪着/  无数的/ 明星。

  天上的/  明星/ 现了,

  好像/  点着/  无数的 / 街灯。

  我想那/  缥渺的/  空中,

  定然有/  美丽的/  街市。

  街市上/  陈列的/  一些 / 物品,

  定然是/  世上/  没有的/  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  天河,

  定然是/  不甚/  宽广。

  那/ 隔着河的/ 牛郎/ 织女,

  定能够/ 骑着牛儿/ 来往。

  我想/ 他们/ 此刻,

  定然/  在/ 天街/  闲游。

  不信,/请看/  那朵流星,

  是他们/  提着/ 灯笼/  在走。

  (二)读出诗歌的画面美。

  1.请闭上眼睛用心听,想象诗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或画面?

  2.师生研讨,形成板书。

  街灯

  天上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物品     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明星

  实景                 虚                       景

  3.理解诗中联想与想像运用的作用。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像。

  ——艾青

  理解诗中联想的作用。

  ①“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明确: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②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明确:看到了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节,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相映成趣,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诗美。

  ③那么“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明确:共同特点是“无数”和明亮。这种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为“联想”。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是联想。事物之间有某种联系就可以构成联想。

  诗作开头这种由街灯到明星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从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好铺垫。

  2. 理解诗中想像运用的作用。

  ①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那么本诗是怎样逐步展开想象的?

  提示:逐步展开想象的过程是:

  街灯→明星 →天上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物品→牛郎织女的生活

  作者运用想象,由人间有类似明星的街灯,而天上也有类似街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 又创造性地想到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

  (三)读出诗的情感美。

  1.课文中有很多词语表现出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词找出来,用“       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                 ”这一句式说一句话。

  同学们作发言的准备。

  •“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

  •“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自在、舒适、幸福。

  •“浅浅的”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自由,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

  •“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2.这首诗的语言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用“这首诗的语言好在              ”这一句式说话。

  同学们作发言的准备。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又如“明”和“点”、“闪”和“现”。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表达信心很坚定。例“定”、“定然”。

  ……

  3.小结:诗人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美丽的街市及牛郎织女幸福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背诵

  1.教师:诗人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用优美而又亲切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天街,创造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让我们有感情地来背诵这首诗,感受诗人的美好情怀吧。……

  2.学生背诵。

  三、巩固  延伸

  1.仿照示例,发挥想像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

  示例:我想那深邃的海底, 定然有美丽的龙宫。

  那龙宫里的公主,定然是世上最美丽的姑娘。

  我想那茂密的森林,定然有                   ,

  ,                         。

  我想            ,                         ,

  ,                         。

  2.仿照示例,发挥想像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①牵牛花开放了,……

  ②笼中的小鹦鹉,……

  ③月光照在地上,……

  ④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

  3.在第一节诗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

  明确: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4.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明确: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静夜》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继续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4.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点:朗读训练;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难点: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郭沫若写的另外一首诗《静夜》,也是写于1921年,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夜晚,面对朦胧的月色,引发了诗人的联想和想象,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情怀。

  二、指导学习  研讨

  (一)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教师提示:这首诗和前一首的感情基调差不多,也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朗读这首诗时节奏也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缓。

  教师和学生互动互感,明确节拍和重音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 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二)读出诗歌的画面美。

  诵读并思考:

  1.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

  明确:第一节写的是实景。淡淡的月光,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星光点点。透过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踱到屋外,眼前是淡淡的月光笼罩下的松林,何等的清幽;诗人又向天上望去,团团白云间漏出了几点星星,何等的静谧。

  2.哪些是联想或想象的诗句?诗人是怎样展开 联想与想象的?

  联想       海雾模糊

  月光  疏星      天河  鲛人在岸     想象

  对月流珠

  由月光疏星联想到天河,又由天河想象鲛人在岸边对月流珠——首先想象天河海雾模糊,再想象河岸边有鲛人,又想象鲛人在对月流珠。

  3.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读出诗歌的情感美。

  诵读并思考:

  作者通过本诗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作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的情感——流露出诗人对时代的失望和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这也是全诗抒发的感情。

  (四)小结。

  这首诗先写实景,后展开联想和想象写虚,但绝不是生硬的拼凑。诗人的联想和想象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的。如果只写景不联想想象,全诗充其量只是一首写景的好诗,不会有思想的深化;如果没有写景就直接地想象,就会显得突兀,不自然,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者相互融合,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共同营造了一曲“静夜”的乐章。

  (五)全班齐读这首诗。

  (六)试着背诵这首诗。

  三、拓展阅读。

  比较两首诗在结构及写景上的相似之处。

  1.两首诗结构上的相似之处。

  两首诗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世界,收尾都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穷的回味和神往。

  2.两首诗写景上的相似之处。

  两首诗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想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二者融为一体。

  四、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

  2. 用自己的话描述《静夜》里的想象世界。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二)2.①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②看到了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这一节,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相映成趣,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诗美。

  ③共同特点是“无数”和明亮。这种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为“联想”。

  街灯

  (三)1.例:

  •“世上没有的珍奇”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富足。

  •“闲游”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自在、舒适、幸福。

  •“浅浅的”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很自由,已经不是神话传说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见一次。

  •“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2例: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诗句押韵、和谐。例如第一小节的韵脚“星”、“灯”。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用词准确。例“珍奇”、“浅浅的”。又如“明”和“点”、“闪”和“现”。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语气亲切。例“我想”、“你看”。

  •这首诗的语言好在表达信心很坚定。例“定”、“定然”。

  ……

  3. 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4.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课时

  (二)1.第一节写的是实景。淡淡的月光,笼罩着村外那一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星光点点。透过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踱到屋外,眼前是淡淡的月光笼罩下的松林,何等的清幽;诗人又向天上望去,团团白云间漏出了几点星星,何等的静谧。

  2.

  联想       海雾模糊

  月光  疏星      天河  鲛人在岸     想象

  对月流珠

  由月光疏星联想到天河,又由天河想象鲛人在岸边对月流珠——首先想象天河海雾模糊,再想象河岸边有鲛人,又想象鲛人在对月流珠。

  (三)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联系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处境,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作者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虽然写的是鲛人在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流泪。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化作了粒粒泪珠。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自己的情感——流露出诗人对时代的失望和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思念。这也是全诗抒发的感情。

  三、1.两首诗结构上的相似之处。

  两首诗都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世界,收尾都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穷的回味和神往。

  2.两首诗写景上的相似之处。

  两首诗都是以前面的写景作为基础,想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二者融为一体。

  27.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4.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点:朗读训练;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难点: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习过程

  一、预习  导学

  1.注音:

  缥缈 (   ) 灯笼(  )笼罩(  )(  )

  2.释义:

  (1)缥缈:                    (2)定然:

  (3)珍奇:                    (4)甚:

  (5)闲游:                    (6)笼罩:

  (7)疏星(shū):               (8)鲛人(jiāo):

  ★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3 学生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下来。

  4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习  研讨

  (一) 导入

  (二)介绍郭沫若及时代背景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沫若是笔名,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者。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等;散文《我的幼年》《创造十年》等;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天上的街市》选自诗人第二部诗集 《星空》。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一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

  (三)学习《天上的街市》

  (一)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注意朗读的节奏,标出朗读的重音

  (二)读出诗歌的画面美。

  1.请闭上眼睛用心听,想象诗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或画面?

  2.师生研讨,形成板书。

  3.理解诗中联想与想像运用的作用。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像。

  ——艾青

  理解诗中联想的作用。

  ①“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②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③那么“街灯”与“明星”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

  这种自然而然地把“街灯”与“明星”联系起来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为“联想”。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是联想。事物之间有某种联系就可以构成联想。

  诗作开头这种由街灯到明星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从人间转到天上,为下文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好铺垫。

  理解诗中想像运用的作用。

  ①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那么本诗是怎样逐步展开想象的?

  (三)读出诗的情感美。

  1.课文中有很多词语表现出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词找出来,用“       表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       ”这一句式说一句话。

  2.这首诗的语言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用“这首诗的语言好在              ”这一句式说话。

  3.小结。

  (四)、背诵

  《静夜》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3.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继续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4.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重点:朗读训练;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难点:通过想象和联想去品味诗歌的意境。

  学习过程:

  一、导语:

  二、学习、研讨

  (一)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提示:这首诗和前一首的感情基调差不多,也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朗读这首诗时节奏也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缓。

  教师和学生互动互感,明确节拍和重音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 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二)读出诗歌的画面美。

  诵读并思考:

  1.哪些是写实的诗句?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

  2.哪些是联想或想象的诗句?诗人是怎样展开 联想与想象的?

  3.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读出诗歌的情感美。

  诵读并思考:

  作者通过本诗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四)小结。

  (五)全诗齐读这首诗。

  (六)试着背诵这首诗。

  三、拓展阅读。

  比较两首诗在结构及写景上的相似之处。

  1.两首诗结构上的相似之处:

  2.两首诗写景上的相似之处:

  四、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

  2. 用自己的话描述《静夜》里的想象世界。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