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
范文 | 《姥姥的剪纸》说课稿(精选2篇) 《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 姥姥的剪纸>>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月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剪纸”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本篇课文安排在第四单元“民风民俗”这一组的第一篇。根据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难点) 4.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重点) 二.说教法 我的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注意“引导点拨”让学生从文字中去感悟,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我在注重教师主导地位作用的同时,也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学生是充满情感。充满灵性的人。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主的思考,畅所欲言,为他们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尽量做到让学生既学习知识又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要求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给学生介绍剪纸这种传统的民间工艺,介绍大平原的一些民俗民风,以及初步了解课文,初步认识作者的姥姥。第二课时是通过欣赏姥姥的剪纸进一步认识姥姥,感受姥姥通过剪纸对“我”的浓浓亲情以及从文字中体会“我”对姥姥的思念.感恩。还有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至于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这个要求,我让学生课后完成。在这里,我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常言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12课的生字词以及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还认识了作者的姥姥。谁能说说作者的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同学们回答后我相机板书心灵手巧.广结善缘.有求必应。紧接着再问:“姥姥的心灵手巧.广结善缘.有求必应都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回答说剪纸。我又接着说:“姥姥的剪纸到底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姥姥的剪纸以及感受作者与姥姥浓浓的亲情。”这样就导入了新课,做到温故知新。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电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材本身的素材是有限的,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从网上采集多种剪纸图片,展示我们民间工艺剪纸的风采,并利用音像效果,播放陕西民乐《绣荷包》。这种形声的渲染,激起美的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地了解我国的民俗民风,也使整个课堂轻松自如。 (三)制作幻灯帮助理解 课文中有几个重点句子需要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句子,我制作一些幻灯片。文本加上一些剪纸图片,还有动画效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过目不忘。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美读,就是设身处地的发挥学生当时的情感,激昂处还他一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一个委婉,与文中人物心灵相通。”《姥姥的剪纸》一文文字优美.情感饱满。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默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引读.配音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等。在读中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在读中加深对对课文的理解,在读中感受作者与姥姥之间浓浓的情感,在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读中播种爱的种子……充分展现了语文教学陶情养性.启智塑人的人文性。 (五)突出主体,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为了突出主体,我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仿写练习,我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说话,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在讲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时,我教学生在写文章时怎样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丰满…… (六)板书设计 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教案。我的板书概括性强,突出中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姥姥的剪纸》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全文总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2、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所定上述目标做到了对以下三个方面的有效渗透: ① 在知识能力方面,让学生能自读自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及对我的浓浓亲情和我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同时,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句子。 ②在过程方法方面,训练学生默读速度 ,初步掌握边读边想边批注自己感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能够自己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会补充完善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学会捕捉爱、学会感恩。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从文字中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及对我浓浓的亲情,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悟到作者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从而让学生能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一些重点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程理念,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以读为本的出发点及本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的特点,这节课我采用导读法、谈话法,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预习,在课上引导学生读、悟、交流、理解,从而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 在学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学会通过画、读、悟、批、谈,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的一系列方法的渗透。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及制定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两个课时: 我先简单说说第一课时的设计: 首先,对课文的导入,我以很简单、朴实语言走进课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看老师写课题。作者的名字很好听,叫做笑源。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我们一起学着笑源,来叫一声——姥姥。作者的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剪纸。 其次,抓住剪纸发出的“刷刷”声音来统领课文的生字词教学。查字典的本领,特别是对语境中字词意思的把握,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此我重点指导了“爽”的书写及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还让学生对“驮”字书写时该注意些什么,进行了指导。然后完成《补充习题》一、二两题,及时巩固生字词及查字典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做到“当堂达标”。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