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
范文 |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篇1杜卫忠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包括两首抒发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古诗。一首是陆游的《示儿》,这是诗人临终前的诗,相当于遗嘱。另一首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在梓州,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下这首诗。 学情分析: 教学这两首诗,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例如《示儿》,可以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说一说,杜甫高兴的原因是什么,从哪些诗句和词语中看出杜甫的高兴。 教学目的: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3、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 前一个单元我们曾学过《七步诗》、《长歌行》、《出塞》,每一首诗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感情。诗人写的诗里表达爱国情感的不少,今天我们就学习两首。一首是陆游写的《示儿》,这是临终前写的,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另一首是杜甫写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对祖国重新获得统一的欢乐心情。 二、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三、学生自读。 四、学习第一首诗《示儿》。 1、作者简介。 2、借助注释自学这首诗。 3、检查自学的效果。 (1)说说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就什么都没有了。 (2)“但悲不见九洲同”。但,相当于“只”。九洲:指全国。同,指统一。诗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3)“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的军队。定,指平定,这里指收复的意思。中原,被金兵占领的地区。诗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 (4)“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无,这里同“勿”。乃翁,你的父亲,这里指陆游自己。诗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的感情。) (6)指导朗读。 五、巩固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并背诵。 2、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二课时 一、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作者简介。 2、借助注释自学这首诗。 3、检查自学的效果。说说这首诗每一句的意思。 (1)“剑外忽传受蓟北。”剑外,指剑门关以外。蓟北,指现在的河北省北部,是安史叛军的巢穴。这首诗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剑外传扬。 (2)“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为高兴极了而流泪。这诗句的意思是:刚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洒满衣裳。 (3)“却看妻子愁何在”。却看,是再看。妻子,这里指老婆孩子。这诗句的意思是:再看看老婆孩子,哪里还有一丝的忧伤。 (4)“漫卷诗书喜欲狂”。漫卷,指胡乱卷起。这诗句的意思是: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5)“白日放歌须纵酒”。放歌,指放声歌唱。纵酒,指纵情饮酒。这诗句的意思是:在大白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 (6)“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诗句的意思是: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7)“即从巴峡穿巫峡”。即,就。巴峡,四川境内的一段山峡。巫峡,三峡之一。这诗句的意思是: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 (8)“便下襄阳向洛阳”。襄阳,在现在的湖南省。洛阳,在现在的河南省,杜甫有田园在这里。这诗句的意思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向洛阳。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的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获得统一而欣喜若狂的思想感情,这是诗人爱国热情的自然流露。) 4、指导朗读。 二、总结课文 这两首诗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古诗。 2、练习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课文插图,录音),学生自带水彩笔,做风筝的材料(棍子、彩薄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 (指名说)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准? (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二、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4、谁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家长听听? (可多请几位学生读) 三、再读感悟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 ⑴ 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⑵ 诗中哪里讲了鸟?读给大家听听。 (处处闻啼鸟) ⑶ 同学们,瞧(师指画面:动画演示鸟飞,鸟叫),你想说什么?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⑷ 哪里讲了花? (学生读出:花落知多少?)课件演示花落地的过程。 ⑸ 学到这里,一个疑问难住了老师: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小朋友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 (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 2、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 这么美丽的画面,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笔,画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一、猜谜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霄。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栓住腰。 2、这是什么? (指名说) 3、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 (指名说) 二、揭题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 2、诗人把他们写进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 三、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5、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读诗想画画,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班级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篇3《春雨》原名为《春夜喜雨》,全诗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描绘春夜喜雨,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此雨之好,好在适时,好在润物。读这首诗,脑海里常会跳出一个词:和风细雨,一句诗:斜风细雨不须归。意境之感油然而生。倒感觉这首诗的原名比现名更为贴切,更能表达作者的心理。你看,全文不着一“喜”字,“喜”字也如这春雨,悄然无声地润人心田,多美! 教学时,紧扣诗眼“好”,可以悟出诗情“喜”。 简单构思: 一、找到形容雨的一个字:好 二、读诗品味“好”体现在几个方面 三、回到诗的原名,体味诗情:喜 四、朗读背诵本诗和其他描写春天的诗。 五、教学生字词。 紫苏: 《春雨》一诗中"好"字为诗眼,从好入手,体会春雨的"好'处教学法,在我们的语文教参书中对这一诗眼的教学设计,从"<春雨>这首诗中的"好雨"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这一问题而展开,与学生的儿童经验联系起来,把诵读积累与情意熏陶结合起来,在活泼\流畅的教学过程中传递初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彭程万里: 我在教学这首诗时,抓住“好”字,让学生从诗中找出能感受到雨“好”的词句。孩子们找的不错。 后来,通过补充后几句及题目又写做《春夜喜雨》时,抓住“喜”字,使孩子们体会到了作者的喜悦心情。感觉比较理想。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篇4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汇报学生查找的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二、朗读感悟 2.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教师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引导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篇5一、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 《咏柳》,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柳树在春天生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世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绿色的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字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扮的一样。 “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不知细叶谁裁出”:“细叶”,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裁”,裁剪。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 “二月春风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春日》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全诗讲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限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自己的哲理思考。 “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蒙山南麓,因四源并发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经曲阜,也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和死后安葬处的近旁。“滨”,水边。在泗水边“寻芳”,实际上说的是追求圣人大道。全句的意思是: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风光景色。“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一时之间。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平常、随便。识得,认识到。“东风面”,春风的面貌,因我国春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总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以上两句的意思是: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说,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这首诗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认识,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同时,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一时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气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给人以理性的思考,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生气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感情。 这两首诗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二、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学建议 1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点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情景。如果因季节观察不到,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看一看。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图片。 2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4个,会写的字有7个。可以让学生根据生字的字形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比如,可以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也可以分析字形重点识记: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要加强对字形的指导,比如,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指导写字时,注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教师重点提醒:“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3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再学习诗句。可以这样导入: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的柳树是怎样的?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在学生回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后,再提出:看看古代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这样再读课文,使学生对诗句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4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可以教师范读、音乐配读等。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达到对诗句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不必专门死抠其中的词义,在粗通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内容。最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 5指导朗读时。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可以结合看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再通过诵读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诵读时教师要做必要的技术指导,要求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比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读的时候,注意词与词之间节奏不要完全一样,有快有慢,要有变化。需强调的内容要读重音,比如“谁”“春风”“东风”“总是”“春”。 6根据诗句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理解古诗的内容,突破难点。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句,可体会到静态中柳树的色彩美、形态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春风剪开柳叶的动态景象,也就是在春风中柳叶翻飞飘动的情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可把自己当作一个游客,在晴朗的日子里,到河边去看新奇的春景,想一想,当时的景致是怎样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让学生想象在春风的吹拂下,万紫千红的景象,从而体会诗句内容。 7关于课后思考练习题。第1题是背诵课文。可以结合课文学习时进行,在熟读成诵中,让学生背诵,也可以采用互相比赛的方式记背。第2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是理解诗句内容的练习。理解不要拘泥课文内容的直译,只要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把意思说清楚即可。如,“因为有了东风,才会有万紫千红的春天。”“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景象都是由春风点染而成的。”“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花开的景象以后。”“春风徐徐吹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这几种表达都可以。 四、参考资料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公元695年擢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除本课《咏柳》外,还有《采莲诗》《回乡偶书》广为传诵。 朱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考亭。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程颐、程颢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系统,称为程朱理学。他从事教育时强调启发式。他治学态度严谨,分析问题精密,对后代的学者影响很大。他的著作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书。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篇6【学习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第一课时 学习《春晓》 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 (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二、学习古诗《春晓》 1、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⑴ 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⑵ 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⑶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不读(mín)。 闻:前鼻音(wén)。 ⑷ 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2、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⑴ 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⑵ 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① 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② 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③ 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 ④ 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⑶ 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 ⑷ 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3、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⑴ 感悟韵律: ① 齐读古诗。 ② 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③ 自由练习朗读: 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⑵ 感悟节奏: ① 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② 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③ 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⑶ 想象意境: ① 课件或挂图: 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② 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绝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⑷ 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1、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关键是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点稍微偏右一点。 处:⑴ 引导书写“夂”。 ⑵ 捺要写出小“脚丫”。 (写捺画,起笔轻,要出脚,先停停。) 2、学生练习。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篇7a级基础知识达标(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火眼金睛,辨字组词(12分) 莫( ) 军( ) 黄( ) 模( ) 浑( ) 横( ) 借( ) 酒( ) 峰( ) 腊( ) 洒( ) 锋( ) 二、吟诗园(默写古诗)(24分) 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足鸡豚。 山重水复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有一村。 三、我知道(10分) 1、《题西林壁》这首诗的作者是__朝诗人_____。 2、《游山西村》这首诗的作者是__朝诗人_____。 四、写好钢笔字(4分) b级重点难点过关(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我当解说员(20分)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缘”的意思是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疑”的意思是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会用(学习引用诗句)(20分) 1、我们走到山前,顿时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 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的吟起“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10分) 2、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用宋朝诗人苏轼的名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 人家常说的话,要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写出自己的个性。(10分) 三、我会填(课外延伸)(10分)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的作者是__朝诗人___。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首诗的作者是__朝诗人___。 附加题(10分) 读古诗,找颜色: 1、春风有(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 )在人间。 3、两个( )鹂鸣( )柳,一行( )鹭上( )天。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篇8古诗教学并不难,但要上出水平可真难。学生很快就会背了,但总是体会不了诗中的含义。丰富的想象是这两首诗明显的写法特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画面,想象人间乞巧的场面,最后请学生大胆地向织女祈愿,启发学生吟诗明志,用说来体会诗人的志趣,体验乞巧的民俗,学生自己借诗咏志,借想象抒情怀。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原本打算引导学生“读诗”、“解诗”、“品诗”,不设计过多的繁琐设问,不逐句分析,而是引导学生在读、想、议中把古诗的解读引向深入。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学生都很熟悉,交流时兴趣浓厚,但是对诗句意思的解读很少有同学能说到位,多的`是考老师的引导和启发。许多同学没有认真预习,连词语的意思都不能理解,更何况是的意思呢。 这两首古诗对于我来说也是比较陌生的,算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吧。其实这两诗的诗意不是很难理解,属于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种,在教学时我没有严抓诗意,只是让学生有个大体的理解,对这两下传说,学生都非常的熟悉,学生讲得也是津津有味,体会了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我觉得就可以了,不过我觉得默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宵”与“霄”的区分,在“穿尽红丝几万条”中“尽”写成“进”“长河渐落晓星沉”“沉”写成“辰”“晨”都是大有人在。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篇9【教学要求】 1、会认12个生字。 2、学会6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诗意,感受夏天的美景。 【重难点、关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学会6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智活泼、天真可爱。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课前准备〗看图说一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看大家的神情,老师就知道你们带来了一个精彩的故事。 2、在讲故事之前,咱们再来看一看图。 二、观察画图 1、出示教学挂图。 2、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 (提示:图中是谁,他在哪里干什么?他的心里会想什么呢?) 3、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谁能连起来说一说,那就更棒了! 三、交流故事 1、小组交流: 把你带来的精彩故事跟组员说一说。 2、各小组派代表参加全般讲故事比赛。 3、评出优秀故事员。 过度:大家的故事讲得真好,把这幅画说得好像动起来了,老师还要听一听课文读得怎么样? 四、朗读指导 1、指名朗读: 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就怎样读。 (表扬加动作朗读的同学) 2、老师范读。 3、学生自读: 如果你喜欢老师这样读,就学着读。 4、个别读、评价。 5、男女生分别读、齐读。 五、背诵诗歌 1、个别背: 谁已经会背,自豪地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2、小组背: 哪一个小组手举得最多,就请哪一小组。 3、全班背。 六、扩展 牧童会捉到树上的蝉吗? (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理由充足就行。) 七、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诗、林、童、黄、闭、立 今天,咱们要来写这几个生字。 2、你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 诗: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黄:声母是“h”,不要读成“f”,而且是后鼻韵母。 3、哪些字比较难记? 黄:中间是“由”不是“田”。 4、抽读生字(打乱顺序),并口头组词。 5、指导书写: ⑴ 小组交流哪些字需要帮助? ⑵ 反馈: 重点指导: 诗:右边的第三笔是“横”最长,右下“寸”的“横”从横中线稍下方起笔,“点”写在竖中线上。 林:左边“木”做偏旁时,第四笔“捺”改为点。 童:上下结构,“立”的第五笔“横”最长,“里”的竖要在竖中线上。 八、练习书写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音节卡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所见》。 2、你喜欢这个男孩子吗?说一说你的理由,好吗? 过渡:大家也是可爱的孩子,这一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诗。 二、揭题,读题 1、板书: 小池 chí 2、读题: 注意池的翘舌音。 读了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小池里有水,小池有花,小池有很多东西……) 三、指导看图,练习说话 1、你们真聪明!的确,小池里有很多美丽的东西。 2、出示插图。 3、大家都看到了什么? (蜻蜓、刚长出的荷叶、树阴。) 4、说话练习: 你们的眼睛真亮,看得真认真,如果能加上什么样的蜻蜓或者干什么的蜻蜓,那就太棒了,图上的其他景物也试着这样说好吗? 5、教师小结: 孩子们,你们进步了,说得太好了,老师听了好象这些景物都活了一样。 过渡: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呢? 四、学习古诗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自由读: 借助拼音把音读准。 3、同桌互读。 4、个别读: 注意纠正: 柔(róu)、阴(yīn)、露(lù) 5、跟着老师读。 6、表演读: 把你喜欢的句子带上笑容,读得更美些,能够加动作的可以加上动作。 7、背诵古诗。 8、小结: ⑴ 全班齐读。 ⑵ 诗中写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 (夏季,从小荷知道的) 五 总结全课 1、这两节课咱们又学了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看谁读得有感情。 2、认读生字(打乱顺序)。 3、完成“我会读”: ⑴ 试读,忘记的问问同桌。 ⑵ 开火车读。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 --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六、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第二课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交流) 3.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 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 朗读反馈。 6 .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巩固词语。 1. 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 去掉音节认读。 3. 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4、认读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六、.总结全文。 七、课后拓展: 和伙伴们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篇11【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 陈幼敏】 学习《宿新市徐公店》时,通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引导学生自渎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的地方,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理解和领会。在读后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激发学生根据图和诗意展开想象,编一个小故事,进一步加深了对诗的理解。 【北京市宣武区三义里小学 张 杰】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法学习古诗〗 在学习《宿新市徐公店》时,教师根据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进行板画,加深学生理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绘画法有助于理解古诗,绘画时要根据自己对每个词、每句诗的理解来画。这样为学生运用绘画法奠定了基础。在自学另一首杨万里诗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法学习,为方便学生绘画,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画板、精灵画笔等绘画软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用笔画,还是用电脑画,用电脑画,还可以选择自己拿手的软件。教师巡视,加以指导。用电脑画,学生发现理解错误的地方修改起来更加方便。在修修改改中,让学生轻松的理解古诗,激发兴趣。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沈惠勤 徐建青】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古诗阅读教学·巧妙运用“激励库”创设引发学习兴趣的意境〗 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是学习古诗的必备条件和关键所在。学生由于阅历少,不可能自觉将思维触角伸向遥远的古代和诗人同呼吸共命运。而现代化教学技术可以通过虚拟再现,从而沟通古今。 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时,教者先撇开“背景”从“现在”入手,用“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来激发学生直接进入大自然去欣赏景色的高昂情趣,而后巧妙一转,在“激励库”中调出某一季节的景色让学生在欣赏中猜测揣摩,待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欣赏自然的姿态,才将大诗人杨万里“引出”。这样学生已经穿通了时光隧道与杨万里站在了同样欣赏的位置,这时教者审时度势说:“面对如此美妙的景色,宋代诗人杨万里直抒胸臆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同学们想学这首古诗吗?”这样让学生通过真切感受春末初夏图,既对诗人产生了一种敬佩仰慕之情,又增强了渴求学诗的兴趣和欲望 。 【天津市武清区石各庄镇中学 朱殿祥】 〖我的形象教学法·形象勾勒法〗 形象勾勒法,就是学生在阅读语言材料之后,在头脑中将文字符号勾勒成一系列动静结合的形象,从而完成对语言的感悟与实践。一般要经过四步:勾靳形象,染上色彩、呈现状态,使画面动起来,让画面更鲜明、更逼真。 如学习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一诗,可先让学生在头脑中放映;篱笆,小路,树枝,树叶,树花,菜花、蝴蝶等静态形象,然后着染上色彩、呈现状态;稀疏的篱笆,伸向远方幽静的小路,树枝上绿色的枝叶,粉色的花,黄色的蝴蝶,绿色的树叶上抛散的黄花。第三,让画面动起来:树花在微风中从枝头上,从菜叶间像仙女一样飘飘然落下,儿童在小路上,于菜花间蹦蹦跳跳地追逐着飞来飞去的黄色蝴蝶。第四,放几个特写镜头:黄色蝴蝶扇动着轻盈翅膀,飞入茂密的花丛,鲜明的菜花上带着花粉的花蕊。这样学生在大脑中就构建起了农村田园色彩鲜明,情态逼真的形象系列,从而达到领悟诗句语言之目的,使学生产生对诗人所描画的农村春夏之交菜花盛开,儿童追捕黄蝶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江西省峡江县水边镇湖州小学 曾洪根】 〖导学古诗“五步”谈·第四步,画〗 画,就是学生根据诗的大意,作写意画。这一步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诗的意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完整的鲜明的图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根据自己绘画的技巧,用不同的表现手法绘出诗的意境。 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在作画时,对“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两句的处理就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说:“要画蝴蝶,不画蝴蝶怎么说明‘儿童急走追黄蝶’呢?”有的说:“不要画蝴蝶,诗中已经说了‘飞入菜花无处寻’。”有的说:“‘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因为菜花是黄的,蝴蝶也是黄的,分辨不出哪是黄蝶哪是菜花,蝴蝶还是要画的,不过要画在菜花丛中。”有的说:“蝴蝶最好被菜花遮住一部分,露出一点翅膀,就更有意思了,也才能表现‘飞入菜花’的‘入’的含义。”通过绘画,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诗意。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 李 奕】 〖精彩源于生成·生成源于自学活动〗 学生的课堂自学活动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吸纳信息并进行加工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相同的信息在不同的个体中加工的起点、方式不一样,建构的结果也自然不同,这就会有多姿多彩的生成状态: 我在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时,引导学生初读自学,可谓妙趣横生: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首有趣的故事,想读吗?(想读)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猜一猜诗的内容。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首有趣的故事,想读吗?(想读)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猜一猜诗的内容。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见解。 生:我想“宿新市”是一个城市吧,就像我们长沙市一样。 生:“篱落”是梨子落下来的意思,“篱”字诗人写错了吧。 生:“一径深”是不是说“一斤深”呢? “宿新市”是一个城市吧,就像我们长沙市一样。“篱落”是梨子落下来的意思,“篱”字诗人写错了吧。“一径深”是不是说“一斤深”呢──学生自学的成果真是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啊!这里有许多的生成点,使我课前不曾想到的,我便从这里开始重新把握、重新组织自己的教法,抓住这些生成点让学生通过看图、猜读、小组讨论来读懂诗歌。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篇12【设计理念】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语文教材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更是美的矿藏。其中,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古诗更是这矿藏中的瑰宝。读诗能使人灵秀。古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美的因素,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主动学习,品味古诗,深入其中,吸取营养,探索真谛。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充实、灵秀起来,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庐山瀑布风景课件。草堂春景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望庐山瀑布 一、谈话激趣,导入释题 1、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 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游览过庐山。结合介绍李白(你了解李白吗?你会背诵他的诗吗?) 李白游览庐山后题写了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5、读题,解题: 读题,理解“望”的意思(远看)。再一次带感情地读题。 二、初读全诗,解字词,明诗意 1、学生自能读诗,自学生字,并结合课前预习自主释疑,就有疑惑的字词质疑问难。 2、正音:(紫、岭),字形:(瀑、庐、炉) 说说自己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些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 3、交流理解部分词句的意思,初步理解诗意: 遥:远,与题目中的“望”相呼应。银河:天河。 九天:天的最高层。 三、品字词,谈感受,诵诗句 1、引导学生分组品味诗中写得好、写得美的重点字词,并指导朗读。 ⑴ 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⑵ “挂前川”的“川”指的是什么?“三千尺”是不是准确的数字“三千尺”? ⑶ “疑”字我们在李白的哪一首诗中也学到过?(疑是地上霜)背背《静夜思》结合旧知理解“疑”。 2、学生吟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赞美庐山瀑布: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象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3、扣住重点字词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展开想象,谈谈感受,体会诗歌意蕴及诗人倾注的情感。 四、返读全诗,熟读成诵 1、再次播放课件,帮助背诵全诗。 2、指名背诵全诗,直至全体熟读成诵。 五、书写生字 炉、银、烟、窗、绝。 “炉、烟”的“火”在字左边,捺变点。 “银”字有两个竖提,金字旁的竖提高,右边的竖提略向下。 “窗”字字形复杂,注意小撇不能丢。 第二课时 绝句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他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你知道本诗的作者吗?学生介绍,教师再根据学生所讲作补充。 这首诗是唐代又一位伟大诗人杜甫写的。公元759年,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这个时候,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着草堂附近生气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小诗。 4、课件展示草堂外的春景。 二、自读自悟初步感受美 1、感受节奏美: ⑴ 引导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好节奏。 ⑵ 指名读: 对有关字进行正音,识记字形后通过范读把握好诗句节奏。 2、感悟意境美: ⑴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图,边读古诗边想,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问题要和小组同学研究? ⑵ 引导交流,读懂了什么? ⑶ 引导生质疑,梳理出重点问题。例如:诗人为什么用“含”? 三、自主探究 深入体验美 1、明确方法: ⑴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⑵ 引导学生小结归纳:查资料、讨论,合作画简笔画,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词句练习写话。 (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______。柳树______。黄鹂______,白鹭______。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______。) 2、引导探究,初步体验美: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继续深入学习这首诗,把合作作画的一个小组请到黑板旁,提示小组画前商量该怎样画?为什么这样画? 3、突破难点: ⑴ 你认为他们画得怎么样? ⑵ 引导理解“西岭”。 ⑶ 理解“含”: 课件出示“雪山”图,后在此图上出现“窗框”。“窗框”逐渐变化到恰好成为“雪山图”的画框。看图,感悟雪山的壮丽。 ⑷ 理解“万里船”实际上说明什么? 生看图,感悟作者的心情。 4、自主开放,深入体验美: 补充资料:借助注释自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一步感悟杜甫回草堂时的兴奋。 引导学生为画起名,加深体验。 让学生面对图,回味古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古诗。 四、诵读古诗,活化表现美 美读古诗: 1、再现古诗,要求想象生动活泼画面,感情朗读,读出节奏美、韵律美。 2、引导背诵。 3、表演诵读: 模仿古人吟诵之势,根据自我感受看图,表演诵读。 4、补充诵读: 早发白帝城 绝句(迟日江山丽) 五、书写生字 鸣、吴、含、泊、流、柳、岭 仔细观察“鸣、吴、含”的共同部件“口”,区别它们的不同点。(“口”在左边高又小,“口”在上下小而扁。) 泊、流:三点水中三点的形态不同,但延长后相交于一点。 岭:形声字,右边表音是“令”。 柳:看字形,想象柳条下垂的样子,记住一撇别忘记。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篇13教学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悟是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具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望庐山瀑布》) 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出示课件庐山画面。)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四、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五、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两行描写看到的景物。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后两行是作者的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绝句》)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四、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五、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六、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七、推荐书目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古诗两首》《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篇14【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层含义。 4、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请学生回忆过去的古诗积累,检查古诗背诵。 师:同学们刚才朗诵的这么多古诗,有的是写朋友送别,有的是写春日胜景,有的是感叹时光易逝我们理当珍惜今朝,内容丰富,包容万千。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师:人们常说一幅精美的图画,就是一首清丽的小诗。看着这一幅幅图画,你想起了哪些古诗?(《山行》—杜牧,《赠汪伦》──李白,《回乡偶书》──贺知章,《乞巧》──林杰)。指名有感情地朗诵,要注意引导把诗的韵味读出来。生诵完后师说: “这真是画中有诗呀!”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屏幕出示:学习古诗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析诗意;想画面、入诗境;悟诗情、吟诗文) 二、学词学句,读懂诗句,想象意境 1、自读诗句,要求读准读通,读出诗的节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这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古代由于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印刻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一些名胜故意留出一块墙壁涂白,专供诗人们题诗发表。 3、再读这首诗,联系课后注释,谁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⑴ 解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谁再把前两句话的意思说说: 若学生说:横着看是连绵不断的山岭,站在侧面看就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老师在学生说时插问: 岭和峰有什么不同?你能把看到的岭和峰画出来吗?(请学生上台板画。)你能把岭和峰的不同读出来吗? 若学生说:因为站在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所站的位置不同,所以庐山的景象不同,教师引导:你用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诗的意境中。是呀,位置不同看到的景象当然不同,能把你想象到的景象向大家描述一下吗?请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随机板书:横、侧、远、近、高、低、) ⑵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庐山到底是怎样的呢?播放(或幻灯片显示)庐山不同角度的有关图片。 师:看了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什么?(带着赞美之情再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东坡又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 ⑶ 解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谈谈你的感悟。(热爱:把对庐山的热爱读出来。)(感叹: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师: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就更好了。 当受到挫折遇到失败时,我们可以不唉声叹气,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当我们苦苦思索,仍理不出头绪时,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再思考,换一个方法去做事。 三、整体诵读,品悟诗情,背诵积累 师:这短短的28个字不仅描绘了一幅迷人的图画,还说明着一个深刻的哲理,真令人赞叹,令人敬佩。我们把它背诵积累下来,好吗? 背诵,抄写,默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题西林壁》 二、诵读诗句,讨论诗意 1、指导诵读诗句: ⑴ 确定节奏: 启发学生回忆《题西林壁》的节奏,迁移确定《游山西村》的节奏: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⑵ 学生个体独立朗诵。 ⑶ 检测诵读,指名试背。 2、师生协同一起理解诗意,学生可以借助课后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的意思: 不要笑我们农家自酿的酒浑浊, 在这丰收之年招待客人是杀鸡宰猪,我们热情款待。 山一程,水一程,山山水水一程又一程,以为已走到路的尽头,没想到桃红柳绿,掩映着茅屋深深,却又是一个村庄。 也可让学生先说3、4两句,再讲农家们的热情招待,因为本首诗本身就是以倒置的写法来表达的。 三、想象诗境,编写故事 1、介绍陆游,写诗背景,及山西村的位置。 2、图片展示绍兴水乡景观,以及鉴湖的有关景致。 (山西村在鉴湖旁) 3、想象交流: 诗人为何出游,沿途景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观,及诗人的欣喜之情。 4、想象农家热情待客的所作所为,神态语言,主宾其乐融融的场景画面。尤其抓住“莫笑”、“足”,感受农人的豪爽、淳朴。 5、想象古诗意境,编写故事。交流朗读故事。 四、对比参读,提升认识 1、对比读《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交流: 两首诗的共同点。 (借景抒情) 2、领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蕴含的哲理: 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3、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教师小结】 其实,在古诗文中,看似简简单单的诗句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多诵读古诗文,多积累,一定会发现更多精彩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