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月光曲的教案 |
范文 | 月光曲的教案(精选2篇) 月光曲的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像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 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预习(课前) 1.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听写词语,自由说话,引出问题。 1.学生听写词语:蜡烛、茅屋等。 2.学生自由说话:选用刚才听写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段话,教师随机点评。 3.教师引出问题: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二、进入问题,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1.贝多芬听到哪一句话起就心动了?(感情朗读) 2.贝多芬从这一句话中听出了什么? (1) 盲姑娘家境贫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境贫穷?) (2)盲姑娘热爱音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热爱音乐?) (3)师: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她依然热爱着生活,姑娘虽然家境贫困,但是她并不放弃对艺术的向往与追求。贝多芬的心被触动了。 3.贝多芬从兄妹俩的整段对话中还听出了什么? (1)妹妹的懂事、兄妹俩之间的相互关怀与体谅等。(感情朗读) (2)师:盲姑娘这么贫穷,但是这么热爱音乐,又这么懂事,他的心被深深感动了,所以走进茅屋。 语段二: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1.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一:盲姑娘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知道她是贝多芬? 预设问题二: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 预设问题三:贝多芬弹一首曲子已经满足了盲姑娘的心愿,他为什么还要再弹一首曲子? 预设问题四:贝多芬为什么称盲姑娘为您? 2.梳理问题。 3.解决问题。(感情朗读) 三、入情入景,想象写话,欣赏音乐。 1.师生共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 语段: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了琴键。 2.重新回到问题:贝多芬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 3.进一步了解贝多芬,联系上文,想像写话,体会贝多芬内心情感。 课外资源: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 4.欣赏《月光曲》片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决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美读训练。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家想不想听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妙的乐曲中吧!(播放《月光曲》片段) 2、能说说你的感受呢?(交流,对学生不同的感受都给予肯定。) 二、直奔中心段,感受月光曲美好的意境。(8-9自然段) 1、兄妹俩听着贝多芬先生再为他们弹奏的一支乐曲时,课文是怎样描述的?(打开课文,自读有关段落。) 2、同学们,课文中有一幅插图,这个情景多美: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现在就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一讲这幅图。(学生各自准备,同座两人对话。)(教师适时点拨观察图画的方法。) 3、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图画内容。(即课文第8自然段) 4、刚才我们图文结合,知道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 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有关段落,并在读课文有关段落时,要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边读边思考:在这些段落里哪些句子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句子是联想句?请用~~画出实实在在事物的语句,用画出联想的语句。 5.再读,感受音乐之美,语言之美,以及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之美。 6.请交流一下,你们刚才所画出的语句。 7、师生交流总结。(请几位学生说一说交流的结果) 8、再听录音朗读课文第8、9自然段。 9、兄妹俩听了贝多芬先生的乐曲后怎么样?(陶醉了。) 三、回读全文,探究贝多芬的创作情感。 1.学到这儿,我不禁产生了疑问:贝多芬为什么会弹出这么美妙的琴声,是什么情感促使他弹出这么美妙的乐曲呢?请大家再次把课文读读,从文中的重点词语中找寻原因。 2.创造性地阅读。(先自读感悟,再讨论合作。) 3.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调整,随机点拨。) A出于对兄妹俩的同情。 语段:兄妹俩的对话。(请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 ①重点研读:随便说说。 ②引导体味:你觉得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对话,会怎样想? B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 语段: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请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 ①多纯熟感情多深 ②贝多芬没有回答,其实他心理会怎样想呢! C是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 语段:第八自然段。(全班齐读第八自然段。) 引导感悟:披上银纱格外清幽等 4.情境朗读。 5.引读最后一段。 四、教师总结、提升。 1、贝多芬先生的这支著名乐曲的创作,得益于他的这一次散步。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音乐的执着与痴迷。 2、同学们,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向贝多芬先生有一种执着与热情,向着一定目标奋斗,勇攀高峰。 五、布置作业。 搜集和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月光曲的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券”,理解部分词语及课文第二段第一部分,回答课后第1题D小题。 2、初步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回答课后1题的第1小题。 2、感受《朋光曲》美的意境,感受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月光曲》音乐带、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听说咱们五(1)班的同学都很喜欢听音乐,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谁来告诉大家它是谁创作的?介绍一下贝多芬。 二、新授: 1、不过,今天老师不是上音乐课,而是上有关《月光曲》的课文。出题、读题:17、月光曲。 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一下音乐的意境。听《月光曲》后:在音乐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刚才,同学们都把自己感受到的描绘得如诗如画,那么,课文又是怎么来描写的呢?请找出来自己读读,仔细体会一下。(他仿佛看到了大海?) (1)你读懂了什么? “霎时”:极短的一点时间。 这部分由内容是曲子所表现出来意境,表现在音乐的旋律上该怎么去体会?(曲调是一下子转入澎湃激昂的?这中间是不是有个过程?乐曲开始是轻而舒缓,后来是澎湃激昂。) (2)师小结:边出图 (3)指名读(评议),师范读(伴音),自由读(你认为读得好的可站起来读),齐读。 (4)试说,结合出图。 3、这么优美动听的曲子,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这其中还有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 4、听录音、看课文(2——9节) 要求: (1)注意生字、多音字、注音,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思考:传说主要讲了什么?贝多芬共弹了几首曲子? 反馈: (1)正音、提出不理解的词。 (2)回答两个问题。(板书:听到琴声,看到兄妹,遇到敌意) 5、传说中,贝多芬并不认识盲姑娘,那他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曲子?你是怎么看的?(生答) 再看看课文有关段落,划上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或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找到了什么?) (1)读议:“一天夜晚......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理解“幽静”:幽雅寂静 “断断续续”:说明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但弹得不熟练。 “是他的曲子”引他靠近茅屋。 (2)读议兄妹对语。 (听了几遍,虽然家穷,买不起入场券,但谱子可以抄或习得起,假如有谱子,就会弹)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充满对贝多芬的崇拜,听曲的愿望。 重点:不过“随便说说”:与姑娘内心是矛盾的,但她怕哥哥因为家里穷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而心里难过,所以这样说,这是劝慰的话。 (穷还表现在哪儿?) 穷:茅屋、旧钢琴、歌的话。 其实她是十分渴望能听到贝多芬的演奏,说明她很懂了,体谅哥哥,同时也说明她非常喜欢音乐,特别是贝多芬的曲子。 这些对话该怎么读?(姑娘渴望而又装作毫不介意,哥哥:失望、难过) 指名读后:师引读(分角色) (3)听了盲姑娘的话,贝多芬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引读4、5节。 你读懂了什么? 读议:“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哪句话最能表达他当时的心情,产生这种心情除了由于听到说话外,还表现在贝多芬心理活动的直接表达)体现他同情穷人(劳动亿)的思想品质,读出热情诚恳、充满激情的语调。 6、学到现在,你们可知道为什么贝多芬要给盲姑娘弹曲子?(出问题) 7、再读2——5节,读出语气。(先自由准备读、后齐读) 板书设计: (好奇)听到琴声走近茅屋海上升明月轻柔、舒展。 (感动)兄妹对话进屋演奏月下海啸图急促、剧烈。 (激动)巧遇知音再弹一曲。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