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
范文 |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预案(精选15篇)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篇1《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3、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 4、理解文中的古训、俗语,积累关于礼貌的名言警句,尝试自己写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 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3、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理解古训明观点 1、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齐读 2、谁来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说古训的意思。 3、(古训,就是要求我们讲礼貌。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板书:礼貌待人 优良传统 二 精读故事,领悟礼貌待人的好处 1、浏览课文2-4小节,看看作者用了哪几个事例来谈礼貌的? 2、交流。 问路 踩裙 刮脸 板书 (历史故事)(身边的事)(名人故事) 故事一 (1)课文用3个小故事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故事。 a、默读,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b、讨论、交流 c、小结:两个人,两种态度,两种不同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照刚才的故事,你知道俗话说的:“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意思吗? (简要说说语意。) d、小结,课文的说理方式。 (先讲故事,后说理。故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写) e、过渡:第一个事例是讲古人的,一正一反,对比鲜明,给人深刻启迪,说明了讲礼貌的重要性。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代的英雄岳飞待人和气有礼貌,今天的人们呢,读第二、三两个故事。 3、举一反三,自读自悟故事二、三 (1)快速浏览课文的3、4小节,看看它们的写法是不是和第一个故事一样? (2自读故事二、三 a、选择一个故事和同桌谈论谈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文中人物讲礼貌的?故事要说明的是什么道理?可以一个说故事,一个讲道理。 (3)交流 △故事二 a、在这个故事中讲了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b、交流 c、小结:女青年下公共汽车,小学生不注意踩了一下,矛盾在“对不起”“没关系”中避免了,可见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出示“礼貌待人可以在与人之间架去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齐读。 △ 故事三 a、谁来讲一讲下一个故事?(指名读) b、朱师傅为何深感不安? c、周总理如何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说理由。 d、朱师傅从原来的身感不安到深受感动,你从这个故事中又明白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来讲吗? e、引读:可见…… 四、回归中心,明白道理 1、三个小故事学完了,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同处:谈的都是礼貌待人。不同处;岳飞是古人,小学生是今人,周总理是伟人。,他们都具代表性。) 2、想一想,这三个故事在安排上,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3、其实作者就是要我们做到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和谐,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4、总结写法,学完课文,整篇文章的写作方式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三个故事,先是讲故事,后说道理;整篇文章总说道理,故事举例,最后在强调讲礼貌的重要性,总分总的写法。) 五、自创名言,升华主题 1、除了书上这些古训、俗语外,古今中外还有许多人对礼貌有着精典的谈论,他们的精妙的语言成了名言,相信大家收集了不少,谁来交流一下? 2、谈论到现在,你肯定对礼貌有着很深的感悟,你心中肯定也有精妙的一句话,请你写出来,让它成为你的名言。 3、写名言交流。 六、作业 在你身边肯定有不少讲礼貌的故事,希望你们能举行一个“讲礼貌好处多”的主题队会,在会上交流交流身边的讲礼貌故事,在班中形成一股讲礼貌的风气。 板书: 19 谈礼貌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貌待人 问路(古人) 和气 踩裙(今人) 道歉 和谐、美好 优良传统 刮脸(名人) 宽容 总 分 总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篇2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一、直接导入 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说理的文章——19、《谈礼貌》。 2齐读课题 二、精读感悟,迁移运用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1、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几千年前古人就有讲礼貌的古训,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生答) 2、这句古训是什么意思呢?(生从文中找出,并交流、说一说意思)(课件出示)理解“君子”“色”的意思。 过渡:这一自然段先引出古训,目的是为了引出作者谈的话题。板书:话题 这个话题是什么呢?板书:礼貌待人 优良传统 3、师: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想一想这一节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庄重的严肃的语气读。) 5、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 (二)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作者提出了话题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例举了三个事例,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板书:例证 哪三个事例还记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问路 踩裙 刮脸 2、课件出示这段话: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4自然段,并选择其中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复述出来。在复述时要注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看谁能复述的有声有色,并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收获。(可以用书上的话回答) 3、学生自学准备 4、交流,课件出示:我感兴趣的是第 个小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 ,我们从中明白了 道理,下面我给大家复述。 a、生交流第一个例子:(牛皋问路岳飞问路) 牛皋怎么问路的?结果怎么样?指导朗读,理解“呔”。 岳飞怎么问路的?结果如何?指导朗读 理解“离镫”。 师:作者用哪句话来概括了这两种情况的?请大声齐读:出示句子:“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板书:人心暖讨人嫌)结合这个例子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结齐读第2自然段 b、继续交流(第2个例子) 请两位女生分角色读一读两人的对话。 是的,是两人礼貌的言语、举止才避免了一场纠纷的发生。所以——(出示引读) 随机板书:(架起理解桥梁) c、继续交流(第3个例子) 周总理是怎么说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让你体会了这些?“您”等。 的确文雅、宽容的语言,体现了总理的高尚的个人情操。引读———(板书:体现个人情操、修养) (三)小结 课文2—4自然段分别举了古人和今人,普通人和伟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回过头来看这三个故事。 (3)练习(出示填空题) 岳飞先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朋友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青年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__________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可见要写礼貌待人,就要把具体的态度和语言结合起来写,这样才能写得生动感人。这三个故事足以让你感受到讲礼貌的好处了吗? (四)拓展 指名交流在我们身边发生的讲礼貌的小事。 指名交流课前搜集的古今中外名人讲礼貌的故事。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讲礼貌有什么作用呢?作者得出什么结论?板书:结论 自己读读,交流。 板书(学会礼貌待人 使用礼貌用语) 感情朗读这一段。 (六)总结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了证实这一观点,文章举了三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三、交流收获,自悟自得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取得了哪些收获? 四、作业 1、选择一个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先说说,写下来。 2、搜集有关讲礼貌的名言及故事,课后同学间交流。 附板书: 19谈礼貌 话题 礼貌待人 优良传统 问路 人心暖讨人嫌 例证 踩裙 架起理解桥梁 刮脸 反映个人修养 结论 学会礼貌待人 使用礼貌用语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篇3语文课,应该更多的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是双向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得到教育。交流的氛围很重要,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在教学《谈礼貌》时,感觉自己是和学生交谈着、讨论着、商量着来学习的。在学习第三个故事时,我们谈到了“宽容”,正是总理的宽容才使朱师傅由“深感不安”到“深受感动”,正是总理的宽容简单化解了可能出现的矛盾。谈到宽容,我特意安排了一个学生和我表演。 师:同学们,当别人无意中伤害你的时候,你会怎样呢? 生:要对别人很宽容。 师:(笑着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当别人无意伤害你时,有三种态度,得理不饶人、沉默不语、宽容安慰。我请一个同学来配合一下。 (学生上台,假装踩老师的脚。) 生:哦,对不起,对不起。 师:(蛮不讲理*腰),对不起,对不起多少钱?这是我昨天才刷的鞋,你长眼睛了吗?给我擦干净! (学生笑,学生又假装踩老师的脚,老师白了学生一眼,扬扬手示意对方走吧。) (第三次,学生假装踩老师的脚。) 师:(搂住学生)到底是好朋友,你太了解我了,我今天正好刷鞋,踩得好! (学生大笑。) 师:老师要给大家出题了,当一个同学喝水时不小心溅到你桌子上了,你会怎么说? 生:(踊跃举手)我会说,这么巧,我的桌子脏了正要洗澡。 师:当你回到家感到很饿时,妈妈的饭还没有做好,你会怎么说? 生:妈妈我一点都不饿。 生:妈妈我正好在减肥。(学生笑) 我为什么要安排这个环节?也许有人说这岂不是上成思品课了,我认为语文学习本身就渗透着思想品德的教育,在这里多花点时间,是值得的。在和学生的交流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认为不足的地方: 1教材的把握还有很大的依赖性。 虽然课上得还不错,把握教材也可以,但是我发现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我对教学参考书有很大的依赖。有的老师说:“当然要看教参,不然,印教参干啥?”但是过于的依赖也是一种懒惰的表现,钻研能力低的表现。我在这一点上的确欠缺,需要好好改进。 2课上“灌”得多。 感觉还是牵着学生鼻子走,给学生一个陷阱让学生跳,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发挥出来,思维的训练要加强。 3学生的语言表达要努力培养。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篇4读《谈礼貌》有感 袁筱洁 俗话说的好,“礼貌虽然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 前几天,我坐公共汽车,突然一个急刹车,弄得我东倒西倒的,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位叔叔的皮鞋,我抬起脚来,看了看那叔叔的表情,看来他有点要发火的样子,我忙说道,“对不起!对不起!”,那位叔叔笑了笑,对我说:“没有关系的,不过,你做错了事要马上改正,不能看脸色的。”我听了叔叔的话,连连点头,我不由自主地轻声道:“真不可思议,我以后一定礼貌用语。” 昨天,我的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我想去买乐事薯片,刚要去问营业员阿姨,突然有一个男的问:“呔,那个毛巾在哪儿啊!”营业员阿姨生气的指了指路,我又上前去问:“阿姨,请问一下,乐事薯片在哪卖啊?”营业员阿姨耐心地给我指了路,我听完后,轻声地对她说:“谢谢你,阿姨!”阿姨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事。” 看来,礼貌用语无处不在,没有礼貌的人,就象有窗户的房屋。所以我们问、说一定要礼貌。这样的话,会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篇5《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文中通过三个生动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讲究礼貌的重要性。如何使学生明白文中所阐述的事理,又了解使事理明晰突显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呢?在教学中,我以“三个故事中哪些语句能表现人物礼貌待人”一线贯穿,让学生自读感悟、圈画批注,写出自已的感受,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表达的时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揣摩人物心理,并调用想象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正反事理的比照中,在具体词句的感悟中,既理解语言表达的妙处,又明白文中事理,水到渠成。 在这课教学中,我重点完成两个教学目标:(一)初识议论文,(二)通过理解文本,让孩子明白礼貌待人的意义,并落实到行动。 在教学第一个事例时,我通过抓描写牛皋和岳飞各自的动作、语言句子,让学生比照研读体会礼貌待人的好处,并设置了补白:假如,你就是那老人,面对他们两人的问路你会怎么想,又有什么样的反应?让学生感受到礼貌待人就体现在细节中,同时教给学生学习第二、三事例的方法,即:从人物的一言一行来感受到礼貌待人的妙用。 对于第二个事例,学生经过认真阅读课文,结合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脏后的例子,抓住“对不起”“微笑”“没关系”等词语,让学生感到女青年不但没有责怪小男孩踩脏她的裙子,反而也以礼相待,这是小男孩主动地道歉,使用礼貌用语的结果。通过让学生即兴表演不礼貌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应该用好礼貌用语,同学之间才会和睦相处。 最后一个事例在指导学生读好周总理语言的基础上补充周总理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明白周总理宽容、和气;这一句话连用了三个‘您’,可以看出周总理对朱师傅的十分尊重,他的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可见礼貌待人还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 这节课教学我主要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模式。通过:一读明理,二讨论交流,三感情朗读的三个模块对第二自然段进行学习方式的指导,并且按照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依次去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如此安排,不仅调动了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更加让学生学会了一种自学的方法,教学效果非常好,每个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初次看到这篇课文,觉得文章浅显易懂。但是,上完了这节课,我再回过头来看我当初所想的,发现自己还有很多地方认识不到位。 三个事例的写法是一样的,在教学这三个事例时,我把重点放在第一事例上。因为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这个,而这个事例也是最能讲出语文的味道来的。其他两个事例,我由“扶”到“放”,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语文课终究不是思品课,我们只能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语文课,应该更多的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是双向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得到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潜词造句的准确、传神,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实现礼貌教育。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篇6溧阳市实验小学 彭峰 设计理念:以字词教学为抓手,以读通顺读正确为手段,以初步读懂课文为方向。 教学过程和策略: 一、创设交际情境,揭示课题。 1、和3位同学进行简单交流。 师用语礼貌,与学生握手。 2、引出“礼貌”一词。 你们觉得彭老师刚才的表现怎么样? 3、教学“貌” 认读。 教学生写,师写“貌”,边写边提醒学生注意“弯钩”的写法和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4、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板书:谈)——生齐读课题。 那么,今天要学的这篇《谈礼貌》提出了哪些看法呢?又是怎么证明这些看法的呢? 二、落实字词,指导朗读。 1、请同学生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读课文。要想让人听了你的朗读觉得舒服,最起码的就是将课文读得——(生说:正确、通顺) 2、指名逐段朗读,相机教学生字。 (1)第一自然段。 a读 b找出类似句子,师再总结古训的意思。 (2)第二自然段。 a 读 b 教学“鬼”的写法,双引号的用处是什么? c “嫌”的写法,再组词。 引号的作用 d 小结(导读)这个故事,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3)第三自然段 a 指名读 b 想像与课文相反的情境并进行即兴表演,理解“纠纷”、“矛盾”。 c 导读,看来…… (4)第4自然段 a 读 b 教学“咳嗽”的“嗽”的写法。学生只看师写不要描红。 c 导读——读好对话。 d 导读最后一句。 (5)第5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再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看课文写了几个故事? 2、将你最喜欢的故事读一读。 3、指名三人读故事。 4、这三个生动故事,告诉了我们有关礼貌的一些看法,请你很快地找出来读一读。 (1)学生交流。 (2)重点讲第5自然段。 四、总结。 1、导读,这篇课文用了 证明谈礼貌的好处,这篇课文就是这样(导读课题)——谈礼貌。其实像《谈礼貌》这种说明一种道理的文章,我们上学期曾学过一篇说理的文章叫——《说勤奋》,像这样提出并证明自己看法的文章就叫议论文。 五、布置作业。 1、描红。 2、送书法作品(写的是名人名言),并建议课后能搜集一些关于礼貌的格言或名人名言。 我上了“谈礼貌”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见上面),现将我的收获和疑惑写下,请各位批判哦。 一、我的收获 1、我这样导入。这是我第一次借班上课,又面对着三位专家,心里多少有些紧张。在请同学坐下后,我请一位同学站起来,微笑着问:“请问您尊姓大名?”学生笑着回答了我。我又与他握手。这下学生更起劲了。真是小手林立哦。于是我又和两位同学相互认识了,还与所有的同学说了一句“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哦”,说完我话题一转,问学生:“彭老师刚才表现怎么样?”一个说我幽默(我没想到),我谢谢他的夸奖,又一个说我很有礼貌,我就把“礼貌”写在了黑板上,就这样开始了这节课。 2、我这样教学词语。 (1)“古训”的教学。首先我请学生说说像“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话,结果没有人会说,我就拿出两句,一句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还有一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同学读后稍解释,再作如下小结:“像这样由古代流下来的用来教导人们的话就叫——?”学生马上答到“是古训”,学生是有悟性的。 (2)“纠纷”和“矛盾”的教学。我首先请学生想象如果小朋友不向女青年道歉的话,会发生什么情况,然后我与学生表演,有一位小女孩演得很好,她一上来就瞪着我说:“你怎么这样?你知不知道?我这条裙子一千多块的呀,你把我的裙子踩成这样,你说怎么办?”学生们偷偷地笑了,因为她演得太好了,我呢,进一步“激怒”她,两个人都要吵架了,甚至要动手了呢!我们演完了,我指着那位女孩问同学:“我和这位小阿姨之间发生了——?”“纠纷”“产生了——?”“矛盾”就这样,学生们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3、我这样理清文章的层次。 我请同学浏览全文,看看有几个故事,接着请他们将自己最喜欢的那个故事读一读,等指名读了故事后,我又请他们在课文中找找故事告诉我们关于礼貌的看法有哪些?再一一读来,最后总结:“像这样,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证明自己的看法的文章叫——议论文,其实我们曾学过这样的议论文,还记得吗?”值得高兴的是同学们都记得是“说勤奋”那篇文章。 二、我的疑惑。 我这样教学,没出什么乱子,可以说很顺利,学生也活跃,学得很好,下课后,那位和我一起表演的女孩问我她今天的表现好不好,所有同学恋恋不舍,还要我以后一定要再来上课,看得出,这些孩子喜欢我。真的让我感动。但是,对于课,我还是觉得少了什么? 细细想来,指导学生朗读方面我还是欠火候,还有就是在这节课中,给学生的空间不大,因为怕学生引出一些让我措手不及的情况来,所以课堂不够开放,不够自由(我指的是自己为学生的服务很少)。这正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篇7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1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和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精读感悟,迁移运用。 (1)精读第一自然段。 自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道理? 自读,交流。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板书: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齐读。 (3)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4)谁能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分别说说“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 二、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语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选择一个故事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好。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 2、交流第一个故事 指名朗读(分角色) 点评牛皋、岳飞两个人物形象 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后面的一句话。 出示: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请同学们联系故事内容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故事 说理 3、请同学们再读第二、三个故事后面的话,再结合故事内 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法:a抓重点词语感受人物形象 b读懂故事说明的道理 完成如下板书:神态、动作、语言 4、如果我们把这三段话交换一下位置再读一读,你人什么想说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写故事的语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说理的句子,读一读,学生讨论、交流。 板书:贴切 5、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三、齐读第五自然段。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交流) 四、交流收获,自悟自得。 口语交际 与妈妈聊天 内容围绕“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取得了哪些收获?”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篇8作者:梦轩 转贴自:凤凰语文论坛 点击数:752 《谈礼貌》教学设计一 作者:梦轩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 2、板书课题:谈礼貌 齐读。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什么地方要讲礼貌?礼貌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检查: (1)读新词语: 礼貌 矛盾 咳嗽 思想 情操 粗暴 纠纷 安慰 文化 修养 (2)朗读下列古训或俗话: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3)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当众读一读,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三、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然后提出来。 (放到下节课讨论)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貌、嫌、咳、嗽、鬼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中练习。 2、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和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情趣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课文。我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解决这个问题。课文讲了好几个有关讲礼貌的故事,可教师想不通:为什么课题不用《礼貌的故事》,而要用《谈礼貌》作为课题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再讨论讨论。学生交流,适时点拨。 学生思考问题 二、精读感悟,迁移运用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道理? 2、自读,交流。(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 板书: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齐读。 3、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4、谁能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分别说说“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5、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 (二)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语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选择一个故事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好。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 练读,交流读,评点 板书:故事说理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后面的一句话。 出示: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联系故事内容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讨论、交流、评点) 完成如下板书:神态、动作、语言 3、如果我们把这三段话交换一下位置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写故事的语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说理的句子。 再读第二、三个故事后面的话,再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讨论、交流、适时评点) 板书:贴切 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4、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读一读,学生讨论、交流。 三、交流收获,自悟自得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取得了哪些收获? 齐读第五自然段。 交流。 四、练习设计 完成练习册。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复习 说说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 板书:事例动作说理神态语言贴切 三、完成课后练习 1、指名读题。 2、明确要求:根据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怎样才能把事例说好? (1)先定内容,内容要与讲礼貌有关。 (2)说的时候要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说好处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要紧密结合事例的内容来谈。) 3、练习说话。(准备、交流、评点) 4、齐读第五自然段。(交流) 四、练习设计: 课后习题4 板书设计: 24、谈礼貌 神态 故事 动作 语言 说理 贴切 凤凰语文论坛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篇9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三个生动的事例,从中明白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教学难点: 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礼貌用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板书(论点: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传统) (二)学习三个事例 1、默读2—4自然段 (1)思考:这三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能简单说说故事的情景吗? (2)同桌相互交流,反馈。 (3)根据回答,学习不同的故事。 2、学习第一个故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牛皋不懂礼貌、岳飞很懂礼貌? (2)课件出示句子:(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品词“吼,呔,老头儿,爷”,突出牛皋的态度粗暴,出言不逊,用无礼的语气感情朗读句子。 (3)引出句子(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品词“下马,施礼,请问”,突出岳飞的彬彬有礼,用和气的语气感情朗读句子。(渗透通过品词析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4)老人家对待不同的人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快速浏览第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用不同的语气朗读两个带着不同情感的句子。(总体指导一些朗读技巧:随着内容的变化而改变朗读语气,读出你的理解与感悟)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什么道理?结合回答,出示句子(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指导学生理解俗语的含义,进行礼貌教育(当自己有求于人时讲礼貌容易获得帮助,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个懂礼貌的孩子)。 (6)写法指导:在这个故事中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神态、动作、语言) (7)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二个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划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2)指名说,出示句子(女青年回过头来看了看,小朋友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从这你觉得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看出?品词“对不起,您”。读出她的彬彬有礼。 (3)出示(女青年微笑着说:“没关系。”)“微笑着”,“没关系”证明女青年是个什么样的人?这里是通过什么来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读出她的宽容。 (4)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教育?引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进行思想教育。 (5)从今往后,如果你在无意中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时,你会怎么做?同桌交流。 (6)齐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三个故事 (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周总理是个什么样的人? (2)指名回答,提问:你从哪里看出? (3)出示句子(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自己读一读,你从哪个词看出周总理很懂礼貌?(三个“您”) (4)比较句子:小朋友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 周总理安慰他说:“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两句中的您都表示对他人的尊称,但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有区别吗?) (5)读出周总理的尊重长者,平易近人。 (6)从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课件: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理解“文雅,和气”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加以理解与教育。板书刮脸(伟人)宽容 提高修养 (7)结合学生的回答问:以后当别人无意中伤害你时,你会怎么做? 5、表演课本剧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几个懂礼貌的人物,知道了礼貌待人有很多好处,你们觉得这三个故事有趣吗?想演一演课本剧吗?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表演前说清规则,提醒:要注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看哪一组同学演得? (2)小组练习后,音乐伴奏,学生表演三组,评出冠军组,给予奖励。 (三)写法指导 1、同学们演得真棒!再默读一遍2—4自然段,想想:这三个自然段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指名回答,教师点拨,启发学生可以用这种方法写自己的文章。 (2)如果调换一下故事与说理的位置(举例),你们说好不好?为什么? (3)教师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否则,将会语无伦次,表达不清。 2、孩子们,既然礼貌待人的好处那么多,那么重要,从今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同桌交流,回答。板书(结论:学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 (2)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3)本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介绍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式,指导他们在写说理性文章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及“总—分—总”的写法。 (四)拓展教学 拓展延伸:世界上礼貌待人的例子太多了,除了书上的这三个事例,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你能向同学说一说吗? (1)学习小组交流,建议采用2—4自然段的写法简单说说。 (2)反馈交流结果,学生互评,教师点拨。 (3)把你刚才所举的例子按先举事例后说理的写作方法写下来。(课后完成) (五)交流收获 1、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礼貌待人,(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 (2)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 ),减少( )矛盾。 (3)学会礼貌待人,( )使用( ),就能使( ),( )更加美好。 (4)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 ),而且反映出( ) (5)从上面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谈礼貌》这一课,希望大家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希望那些曾经不懂礼貌的同学知错就改,以后做个彬彬有礼,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希望每个同学在生活中多用礼貌用语,时时刻刻做到以礼待人。从而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快乐起来!你们能做到老师提出的三个希望吗?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三题,写下刚才你说的礼貌待人的事例。 3、完成《同步练习与测评》。 板书设计: 19 谈礼貌 话题: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传统 (1)问路(古人) 和气 得到帮助 例证 (2)踩裙(今人) 道歉 减少矛盾 (3)刮脸(伟人) 宽容 提高修养 结论:学会礼貌待人,恰当使用礼貌语言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篇10《谈礼貌》教学谈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在这课教学中,我重点完成两个教学目标——(一)初识议论文。(二)通过理解文本,让孩子明白礼貌待人的意义,并落实到行动。 为实现教学目标一,我在板书问题后,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起了哪篇与此相类似的文章。(《说勤奋》)(1)这类“谈”“说”“论”的文章有鲜明的观点,例如《说勤奋》,作者在开头说:古今中外所有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在结尾有说:要想有所作为,就要一生勤奋。(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作者往往会举例、引用名言论证,以便以理服人。《说勤奋》作者用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人的事例,还借用华罗庚的名言论证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1)找找课文《谈礼貌》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作者用哪几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学生循着刚才复习的旧知,很快找到了解决新问题的桥梁,交流时,我发现差不多每个学生都掌握了本文的提纲。 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去论证、辩驳作者的观点。我发现作者安排三个事例颇具匠心。文章开篇说:“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以都选取了中国的事例。而且这三个事例层层递进。首先用牛皋、岳飞的事例旗帜鲜明地告诉学生“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接着用小朋友无意反错立即道歉,避免了纠纷的事例告诉学生要学会主动道歉。最后用朱师傅无心犯错了,周总理却主动安慰的事例告诉学生要学会宽容别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的。 语文课终究不是思品课,我们只能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 在教学第一个事例时,我抓住牛皋和岳飞各自的动作、语言来体会,并设置了补白:假如,你就是那老人,看到岳飞彬彬有礼,你会这样想: 。 对于第二个事例,我抓住本自然段结句,也是中心句“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经过认真阅读课文,结合起来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脏后的例子,抓住“微笑”“没关系”等词语,有的感到女青年不但没有责怪小男孩踩脏她的裙子,反而也以礼相待,这是小男主动地道谦,使用礼貌用语的结果。有的学生感到女青年的“微笑”就是对小男孩冒失的谅解,理解了小男孩此时懊悔的内心。有的学生认识到,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应该用好礼貌用语,同学之间才会和睦相处。 最后一个事例听样在读好周总理语言的基础上补充理解周师傅的内心活动。 语文课,应该更多的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是双向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得到教育。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用词造句准确、传神,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实现礼貌教育。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篇11作者:佚名 转贴自:华小在线 点击数:288 《谈礼貌》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能礼待人,使用礼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让学生懂得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主要板书计划: 不失色 态度彬彬有礼 关 礼 古训 君子 不失口 说话使用礼貌语言 系 马上吼道“呔,爷问你”讨人嫌 更 貌 ① 和 下马施礼 “请问” 人心暖 谐 待 连忙抬脚 “对不起” ② 生 人 优良传统 微笑着说“没关系” 活 文雅和气 宽容 更 ③ 安慰 “不能怪你” 美 沟通心灵 反映情操和修养 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1、组词 2、补完词语 3、造句 课外: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一、揭示课题 1、板书:30、谈礼貌 2、学习“貌”,指名组词 3、指名说说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提醒学生注意:“嫌、盾、训、逊”是前鼻音; “嗽”是平舌音 “校”课文中读“jiao” 2、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古训 矛盾 咳嗽 粗暴 纠纷 安慰 情操 修养 文雅 3、指名分段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学生交流 3、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 1、指导 2、学生用钢笔描红生字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语言材料,懂得礼貌待人的好处。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由读第1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君子不失色不失口 (3)重点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彬彬有礼,粗暴,出言不逊” (4)师小结:从对古训的解释中可以知道:要做到待人彬彬有礼,就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言语。(板书:态度、言语、彬彬有礼) (5)这一自然段先引用古训,目的是要引出一个什么话题,找找课文中哪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板书:使用礼貌语言,优良传统) (6)想想这一自然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庄重的语气) (7)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4自然段 师:同学们,从学习第1自然段中知道礼貌待人包括了态度有礼貌和说话有礼貌两个方面,现在看第2—4自然段写的三个例子中,哪些语句是写人的态度,哪些语句是写人的语言的。 (1)学生自读,围绕要求同桌讨论。 (2)交流 a、生交流第一个例子:(牛皋问路岳飞问路) 根据生交流,师板书:马上施礼“呔,爷问你” 下马施礼“请问” b、师:作者用哪句话来概括了这两种情况的?请大声齐读:出示句子:“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板书:人心暖讨人嫌) c、小结并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牛皋表现,用否定语气;岳飞表现,用赞美的语气) d、齐读第2自然段 继续交流(第2个例子) a、师根据学生交流,后板书:连忙抬起脚“对不起” 微笑着说“没关系” b、齐读最后一句板书:避免纠纷 架起桥梁 c、指导朗读:(读出平和、高兴的语气) d、齐读第3自然段 交流第3个例子。 a、学生交流,师板书:文雅和气宽容 安慰,不能怪你 沟通心灵反映情操和修养 b、指导朗读 c、齐读第4自然段 (3)练习(出示填空题) 牛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飞先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朋友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青年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__________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见要写礼貌待人,就要把具体的态度和语言结合起来写,这样才能写得生动感人。 (5)小结:课文2—4自然段分别举了古人和今人,普通人和伟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每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理解“交往” (3)齐读第2句话(理解“恰当地”、“和谐”) (4)这一自然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5)指导朗读 (6)齐读第5自然段 (7)小结,板书:关系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三、作业 1、课后练习4 2、熟读课文,搜集生活中礼貌待人的事例。 华小在线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篇12一、教材解读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文章,通过三个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相待,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本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作者由古训引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文章例举了正反三个事例来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第三段(第五自然段):说明礼貌待人,恰当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严谨,说理性强。所举事例注意从不同侧面说明问题,岳飞、牛皋的例子是说当自己有求于人时讲礼貌容易获得帮助;女青年、小学生的例子是说在无意中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时学会道歉能化解矛盾,增进理解;周总理理发的例子是说别人无意中伤害自己时学会宽容别人能沟通心灵,反映思想情操,文化修养。 本文的写作特色: 1、这篇说理性文章充分体现了说理性文章的写作特点,包括:论点(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传统)——例证(三个生动事例)——结论(学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 2、三个例子的表达方法有共同点,即:举例后再说理,使文章表达整齐有序,使读者明白易懂, 3、课文从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刻画人物形象,对指导学生的写作有较大帮助。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三个生动的事例,从中明白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 教学难点: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礼貌用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板书(论点: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传统) (二)学习三个事例 1、默读2—4自然段 (1)思考:这三个故事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能简单说说故事的情景吗? (2)同桌相互交流,反馈。 (3)根据回答,学习不同的故事。 2、学习第一个故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牛皋不懂礼貌、岳飞很懂礼貌? (2)课件出示句子:(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品词“吼,呔,老头儿,爷”,突出牛皋的态度粗暴,出言不逊,用无礼的语气感情朗读句子。 (3)引出句子(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品词“下马,施礼,请问”,突出岳飞的彬彬有礼,用和气的语气感情朗读句子。(渗透通过品词析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4)老人家对待不同的人又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快速浏览第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用不同的语气朗读两个带着不同情感的句子。(总体指导一些朗读技巧:随着内容的变化而改变朗读语气,读出你的理解与感悟)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什么道理?结合回答,出示句子(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指导学生理解俗语的含义,进行礼貌教育(当自己有求于人时讲礼貌容易获得帮助,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个懂礼貌的孩子)。 (6)写法指导:在这个故事中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神态、动作、语言) (7)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二个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划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 (2)指名说,出示句子(女青年回过头来看了看,小朋友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从这你觉得小女孩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词看出?品词“对不起,您”。读出她的彬彬有礼。 (3)出示(女青年微笑着说:“没关系。”)“微笑着”,“没关系”证明女青年是个什么样的人?这里是通过什么来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读出她的宽容。 (4)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教育?引出(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进行思想教育。 (5)从今往后,如果你在无意中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时,你会怎么做?同桌交流。 (6)齐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三个故事 (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周总理是个什么样的人? (2)指名回答,提问:你从哪里看出? (3)出示句子(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自己读一读,你从哪个词看出周总理很懂礼貌?(三个“您”) (4)比较句子:小朋友连忙抬起脚说:“对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 周总理安慰他说:“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两句中的您都表示对他人的尊称,但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有区别吗?) (5)读出周总理的尊重长者,平易近人。 (6)从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课件: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理解“文雅,和气”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加以理解与教育。板书刮脸(伟人)宽容 提高修养 (7)结合学生的回答问:以后当别人无意中伤害你时,你会怎么做? 5、表演课本剧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几个懂礼貌的人物,知道了礼貌待人有很多好处,你们觉得这三个故事有趣吗?想演一演课本剧吗?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表演前说清规则,提醒:要注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看哪一组同学演得最好? (2)小组练习后,音乐伴奏,学生表演三组,评出冠军组,给予奖励。 (三)写法指导 1、同学们演得真棒!再默读一遍2—4自然段,想想:这三个自然段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指名回答,教师点拨,启发学生可以用这种方法写自己的文章。 (2)如果调换一下故事与说理的位置(举例),你们说好不好?为什么? (3)教师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否则,将会语无伦次,表达不清。 2、孩子们,既然礼貌待人的好处那么多,那么重要,从今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同桌交流,回答。板书(结论:学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 (2)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3)本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介绍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式,指导他们在写说理性文章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及“总—分—总”的写法。 (四)拓展教学 拓展延伸:世界上礼貌待人的例子太多了,除了书上的这三个事例,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你能向同学说一说吗? (1)学习小组交流,建议采用2—4自然段的写法简单说说。 (2)反馈交流结果,学生互评,教师点拨。 (3)把你刚才所举的例子按先举事例后说理的写作方法写下来。(课后完成) (五)交流收获 1、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礼貌待人,(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 (2)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 ),减少( )矛盾。 (3)学会礼貌待人,( )使用( ),就能使( ),( )更加美好。 (4)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 ),而且反映出( ) (5)从上面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谈礼貌》这一课,希望大家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希望那些曾经不懂礼貌的同学知错就改,以后做个彬彬有礼,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希望每个同学在生活中多用礼貌用语,时时刻刻做到以礼待人。从而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快乐起来!你们能做到老师提出的三个希望吗?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第三题,写下刚才你说的礼貌待人的事例。 3、完成《同步练习与测评》。 板书设计: 20 谈礼貌 话题: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传统 (1)问路(古人) 和气 得到帮助 例证:(2)踩裙(今人) 道歉 减少矛盾 (3)刮脸(伟人) 宽容 提高修养 结论:学会礼貌待人,恰当使用礼貌语言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篇13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说理性的文章《谈礼貌》。 一、说教材 《谈礼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报告我们:规矩待人,利用规矩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人来往的时间,以礼待人,适本地利用规矩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发调和,社会生活越发优美。 《新大纲》对高年级阅读讲授提出的要求是:“不该以老师的阐发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把读的主权还给学生,包管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举行思索和念书。”凭据这些要求,联合课本内容以及学生的现实环境,本节课我订定以下讲授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懂得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这一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编写特点决定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分角色朗读、齐读、个别读等。在读中体会感情,明白礼貌待人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从而养成从小学会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二、说学情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几年的语文学习中,已习惯懂得按一定的预习方法预习课文。学生预习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学生采用“圈画批注”、“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学习方法。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采取谈话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文明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提出问题,文明礼貌有什么好处?接着板书课题,走进文本。 (二)复述回顾 通过复述回顾,让学生明确本课作者的观点以及作者所举的三个事例:问路、踩裙、理发。 (三)设问导读 在本课,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读故事,学知识,明道理。请同学们默读“问路”的片断,伸出小手,动动笔杆,用“”划出岳飞和牛皋的有关态度、语言、动作的语句,用“﹏﹏”划出作者得出的结论的句子。 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既锻炼了小组之间成员的默契度,也增加了全班同学的凝聚力,也让他们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两种不同人物的言谈举止所造成的不同结果,从而感受到礼貌待人的好处。 第二个问题: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按以下学习步骤,自学“踩裙”和“理发”两个事例。 对于踩裙和理发这两个事例,学生根据问题要求进行学习,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把学习的主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能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文本,在交流展示的环节中,教师只需要予以指导、点拨。对于学生的表演,通过生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个问题:知识源于不断的积累。打开你的知识库,展示一下自己吧!请你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礼貌待人的事例,并写出有关礼貌的名言、俗语或成语。 学生各抒己见,在班上向其他同砚展示本身课下搜集的小故事,接洽生活现实,真正感觉到规矩待人的利益。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变,必要每天不停的学习和积聚,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交换古今中外一些有关规矩的名言、鄙谚和针言,让他们养成积聚名言警语、鄙谚、针言的好风俗,如许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生长。 (四)拓展训练 语文泉源于生活,更要运用到生活中去。通过拓展训练熬炼了学生的机动应用本领,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牢固。 (五)课后作业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篇14《谈礼貌》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文章,作者先引用古训引出自己所要阐明的观点,然后分别列举了三个典型的古人、普通人和伟人,以礼相待的小事例,《谈礼貌》教学反思。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与人交往时,以礼待人,恰当的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社会生活更加美好。在教学中,我重点完成这个教学目标——通过理解文本,让孩子明白礼貌待人的意义,并落实到行动。本文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准备比较充分,重点说说展示提升课。 第二节课主要围绕本课的重难点展开教学:通过理解文本,让孩子明白礼貌待人的意义,并落实到实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先扶后放”,授生以法,让学生学会自学与合作,加大了参与度。整堂课我都在引导学生读好书、写好批注、说好话、做好人。学生理解文本并不难,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揣摩人物特点,便很快明白了故事表明的道理。难得是让“礼貌”深入孩子的内心,深切的感受到礼貌待人的重要。围绕这一难点,备课时安排了三个环节:汇报“我想读,我想评,我想说”拓宽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联系实际说说身边的事,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交流积累与礼貌有关的名言、故事,教学反思《《谈礼貌》教学反思》。 正如课题中提到的“谈”,我这节课更多的是注重交流,形成对话,师生、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得到教育。总体说来,《谈礼貌》这种说理性的文章,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乏味,课堂上学生处处透着“活”字。 在这课教学中,我重点完成两个教学目标——(一)初识议论文。(二)通过理解文本,让孩子明白礼貌待人的意义,并落实到行动。 语文课终究不是思品课,我们只能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语文课,应该更多的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是双向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得到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潜词造句的准确、传神,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实现礼貌教育。以此来深化并践行主题,促使学生养成八礼四仪的好习惯,让文明礼仪之花开遍学校。 《谈礼貌》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篇15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 2、板书课题:谈礼貌 齐读。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什么地方要讲礼貌?礼貌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检查: (1)读新词语: 礼貌 矛盾 咳嗽 思想 情操 粗暴 纠纷 安慰 文化 修养 (2)朗读下列古训或俗话: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3)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当众读一读,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三、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然后提出来。 (放到下节课讨论)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貌、嫌、咳、嗽、鬼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中练习。 2、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第二课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和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情趣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课文。我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解决这个问题。课文讲了好几个有关讲礼貌的故事,可教师想不通:为什么课题不用《礼貌的故事》,而要用《谈礼貌》作为课题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再讨论讨论。学生交流,适时点拨。 学生思考问题 二、精读感悟,迁移运用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道理? 2、自读,交流。(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 板书: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齐读。 3、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4、谁能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分别说说“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5、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 (二)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语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选择一个故事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好。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 练读,交流读,评点 板书:故事说理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后面的一句话。 出示: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联系故事内容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讨论、交流、评点) 完成如下板书:神态、动作、语言 3、如果我们把这三段话交换一下位置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写故事的语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说理的句子。 再读第二、三个故事后面的话,再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讨论、交流、适时评点) 板书:贴切 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4、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读一读,学生讨论、交流。 三、交流收获,自悟自得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取得了哪些收获? 齐读第五自然段。 交流。 四、练习设计 完成练习册。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复习 说说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 板书:事例动作说理神态语言贴切 三、完成课后练习 1、指名读题。 2、明确要求:根据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怎样才能把事例说好? (1)先定内容,内容要与讲礼貌有关。 (2)说的时候要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说好处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要紧密结合事例的内容来谈。) 3、练习说话。(准备、交流、评点) 4、齐读第五自然段。(交流) 四、练习设计: 课后习题4 板书设计: 24、谈礼貌 神态 故事 动作 语言 说理 贴切 课后笔记: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