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谈礼貌教学实录
范文

谈礼貌教学实录(精选3篇)

谈礼貌教学实录 篇1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礼貌”课题

  师:做手势让学生起立。

  师:做手势让学生坐下。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的这种课前问候有没有礼貌?

  师:满意吗?

  师:为什么?

  师:那我们再来互相问候一次,好不好?

  师:同学们上课。

  师:同学们好,同学们请坐(做请坐的手势)。

  师:这次老师有礼貌吗?

  师:满意吗?

  师:是啊,这就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美德。如果没有了礼貌,人与人之间会变成什么样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谈礼貌》这篇课文(板书课题:20、谈礼貌)。屏幕出示课题20、谈礼貌 

  二、通读全文,感知文章之法

  同学们,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就是向别人说清楚一个道理的文章,这类文章,大致包括三部分(板书):一,推出道理  二,举例论证  三,归结总结 

  现在,请大家打开书,把课文认认真真的读一读,弄清楚这三个问题(屏幕出示,学生齐读): 

  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完成以上三个要求,完成后请举手,开始。

  师:这篇文章作者推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你来说(指名一个举手的同学)。

  师:说的好不好啊?

  师:你是这节课中第一个让我们大家欣赏的同学,掌声送给他。

  师:谁能把这个句子缩一缩,让它更简明精炼?(板书:礼貌是优良传统)

  师:作者为了说清楚道理,他共列举几个事例?板书:故事1、故事2、故事3

  师:哪三个?谁来说第一个?表扬“聪明”。(板书:牛皋、岳飞问路)

  师:谁来说第二个?表扬“好样的”。(板书:小朋友道歉)

  师:第三个?表扬“进步很快”。(板书:周总理慰民)

  师:课文最后归纳总结的一句是……大家一起说!

  师:(板书:关系更和谐 生活更美好)

  师:(指着以上板书)以上就是《谈礼貌》这篇说理性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写法——先推出要讲的道理,然后从不同的几个角度选择恰当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三、以点盖面,理解“礼貌“之意

  师: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作者为了推出自己的道理,他引用了一句古训,是哪句?(屏幕出示: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师: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师:“色”字本来有几种意思屏幕出示,在这句古训里,它应该是哪种?

  师:对。同学们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师:大家一起来把这句古训大声的读两遍,把它记在心里。

  师: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是君子的作风,是礼貌的表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那么,礼貌,真的是好东西吗,它的作用和好处又在哪里呢?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列举了三个故事。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三个故事,看看“礼貌“是否就真的这么好。先来看第一个故事:牛皋、岳飞问路。

  四、精读故事,感受“礼貌“之好

  (一)感悟故事一:牛皋、岳飞问路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教师简介牛皋与岳飞

  3、学生自主朗读本段。要求: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读好。

  4、出示语句学生赛读: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有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5、全班齐读。

  6、出示语句学生赛读: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见岳飞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路。

  7、全班齐读。

  8、排课本剧。出示要求①学生以组为单位,分组排练;②每组选出三人分别扮演牛皋、岳飞、老人;③表演时可做适当的发挥,如牛反皋、岳飞问话后的动作、神态、语言,又如老人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等;④没参加表演的同学当评委和观众。

  9、引导学生分析对比牛、岳两人不同的表现,以及所造成不同的后果,得出结论:“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学生齐读,师板书: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二)感悟故事二:小朋友道歉

  1、小朋友为何道歉?

  2、引导分析避免纠纷的根本原因。

  3、师生配合表演,从反面假设来证明二关系。

  师:大家想象一下,假如小学生和女青年都是没礼貌的人,有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师:老师现在扮演没礼貌的女青年,请个表演能力强的同学表演小学生,来一起表演一下。

  师:你没长眼睛吗,干嘛踩到我的裙子上。

  师:我的裙子是刚刚花一千多元钱买的,你赔得起吗?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板书:减少矛盾)

  (三)感悟故事三:周总理安慰理发师

  1、指名概括故事内容。(周总理为什么事而安慰朱师傅?)

  2、周总理是怎样安慰朱师傅的?引导学生读出总理和气宽容的语气。

  3、在总理安慰朱师傅前,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总理安慰后,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4、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板书:沟通心灵  )

  6、词语练习找出反义词。现在请同学们找出以下词语的反义词:

  文雅(    )  和气(    )  宽容(    )  彬彬有礼(        )

  五、归纳总结,强调“礼貌”意义

  三个小故事,我们都学完了。通过不同的故事,说明了同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六、拓展延伸,培养“礼貌”言行举止

  师:同学们明白了礼貌的重要性,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我们应该什么样做呢?

  师:总的来说,就是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师:现在让老师看看同学们都知道了哪些礼貌用语?屏幕出示

  师:小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一首歌,叫《咱们从小讲礼貌》,大家还记得吗?它讲的就是我们少年儿童应该懂的基本礼貌,现在,让我们回到过去,放声歌唱这首歌,好不好?点击音乐伴奏,师生同唱《咱们从小讲礼貌》。

  七、回顾目标,结束本课教学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及写作方法。懂得礼貌的重要性并且学会了礼貌。回去后选择一个说明礼貌好处的事例,把它写下来。 

  附:古训、名言(看课堂剩余时间情况处理)

  (1)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2)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察尔)

  (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4)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歌德)

  (5)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板书设计   20、谈礼貌

  一、推出道理:礼貌是优良传统

  故事1:牛皋、岳飞问路 ——礼到人心暖   无礼讨人嫌

  二、举例论证: 故事2:小朋友道歉——减少矛盾

  故事3:周总理慰民——沟通心灵

  三、归纳总结: 关系更和谐     生活更美好

谈礼貌教学实录 篇2

  一、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师:(板书“礼貌”)谈谈你对“礼貌”的认识。

  师:大家谈了对礼貌的看法,我们课本上也“谈”了,(板书:谈)一起来看谈了什么,怎么谈的。

  生:(插嘴)说勤奋。

  师:(请插嘴的学生)为什么突然想起了这篇课文。

  生:我觉得题目差不多。

  二、顺藤“探”瓜,求同存异

  师:这篇课文当时是要求我们背诵的,还记得吗?

  (生接龙式地背诵)

  师:请大家大声地去读一读《谈礼貌》这篇课文,结合我们学过的《说勤奋》,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或不同点。

  生:相同的是它们都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点出的课文的中心,第二部分都是讲了几个故事,第三段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我发现在“说勤奋”和“谈礼貌”时都是先讲个硌,然后再跟我们讲道理。

  生:我还发现了课文中的故事是从不同的方面为我们讲同一个道理。师:还记得《说勤奋》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这一课呢?

  (生说出了前者,答不上后者)

  师:那你们发现什么不同了吗?

  生:我发现说勤奋说的是两个故事,而这一课是三个故事。

  师:哪三个故事?

  生:牛皋和岳飞问路、女青年的裙子被踩、周总理理发。

  生:我发现《谈礼貌》开头用了一句古训,而《说勤奋》没有。

  生:(立即表现出有不同意见)我还发现一个相同点:这两篇课文都引用了名言。

  三、顺藤“摸”瓜,巧引妙导

  师:大家有了这么多发现,在发现的同时有没有疑问呢?

  生1:为什么《说勤奋》讲了两个故事,而《谈礼貌》却有三个故事呢?(让学生把有价值的问题自己板书到黑板上)

  生2:为什么要引用“古训”或“名言”呢?

  师:再去读一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的问题产生,或许你还能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

  (生认真地读书)

  生3:为什么说“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呢?”

  生4:什么叫“出言不逊”?

  生5:《说岳全传》是一本什么书?

  师:(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大家一起来看看,读懂这两句话,你便理解了“出言不逊”。把生1和生3的问题摆到一起,(师用红线连接起来)再去读课文,便能迎刃而解。至于生2的问题,老师这也有一部分关于“礼貌”的名言,你们读一读,想一想,可以就会明白。

  师: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先去向课文请教,然后去和你的学习伙伴商量讨论,如果还不能解决,或许我能帮上你的忙。

  (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四、瓜熟蒂落,柳暗花明

  生:我们知道了“出言不逊”的意思,字典上说“逊”是谦虚的意思,这个词的意思是“说话不谦虚,没礼貌。”和“失口于人”的意思一样。

  师:“不失口”和“不能出言不逊”也就是说--

  生:我知道了,就是要“使用礼貌语言”。“不失色于人”也就是“要礼貌待人”。

  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应该掌握,理解这个词,这两句话也就不难理解了。

  (指名读)

  生:我们读了“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还有一句“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又读了丁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名言,知道了,这些句子都非常有道理,一说别人就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要用。

  师:运用“古训”和“名言”,包括像“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样的谚语(板书:谚语)都是经过人们长期验证得出的比较正确的道理,所以有很强的说服力。但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用。

  (生齐读名言)

  生:以前《说勤奋》讲了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故事,司马光是中国的古人,而童第周是中国的现代人,又到比利时去留学了,所以可以说明“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而“谈礼貌”这三个例子也代表了“古今中外”。

  生:不对,不是“古今中外”而是“古今”,也就是“中华民族”。

  师:那这两个例子,不就够了吗?周总理的例子可以省去。

  生:周总理代表伟人,其他人都是普通人,不能省。

  生:我觉得可以省,可以把第二个例子省掉,牛皋和岳飞代表古代的百姓,周总理代表现代的伟人。

  生:不行!岳飞是抗金英雄,是古代的伟人。

  师:你们是从人物的代表性来谈的,我建议你们把每个故事再读一读,想一想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再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自由交流)

  师相机引导:

  (1)在学生交流《说岳全传》故事时,引导交流:如果你是老者,听到牛皋的话,你会怎么想?看到岳飞的行为,又会怎么想?这就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并引导学生表演,组织点评。在看表演时,建议大家注意有礼貌地倾听与欣赏,在评价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礼貌地评价,并进一步朗读重点语句。

  (2)交流第二个故事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来理解“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3)在交流到周总理的故事时,抓住“深感不安”和“深受感动”来谈,朱师傅会想些什么,品读周总理的话。

  师:再来看看这个问题呢?

  生:我明白了,这了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者从三个小方面来说的,告诉我们在请人帮忙是要讲礼貌,和人发生矛盾时要主动陪礼,别人无意伤害了自己时也要宽容有礼貌。

  师:是啊,随时随地我们都要讲礼貌,因为这不但能沟通(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五、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师:我们每天都在交往,自然会发生一些矛盾与纠纷,你有没有遇到 过?

  (生自由交流)。

  师:请你们用学到的知识来劝劝他。

  (生运用文中的话,出示的名言,以及自己的理解来劝说)

  师:(出示末段,引导读课文。)学完了课文,有什么收获,谁来谈谈。

  在学生交流中结束。

谈礼貌教学实录 篇3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做手势让学生坐下。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问候的有没有礼貌?

  生生:没礼貌。

  师:满意吗。

  生:不满意。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说老师好,而老师却什么也不说。

  师:那么我们再来互相问候一次。

  师:同学们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同学们请坐(做请坐的手势)。

  师:这次老师有礼貌吗?。

  生:有礼貌。

  生:满意吗。

  生:很满意,老师还做了个彬彬有礼的动作。

  师:我们都知道有礼貌的重要,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谈礼貌》。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师:一起来读读吧。

  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3、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结构特点。

  师:达到这节课的目标有没有有信心。

  生:有。

  师:大声点。

  生:有。

  师:学习目标中第三点,是感知说理性的文章,我们在四年级上学期曾经学过一篇文章《说勤奋》,《说勤奋》这篇文章和《谈礼貌》这篇文章表达方法是一样的。

  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说勤奋》,课文开头先推出道理:

  生: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勤奋)浇灌出来的。

  师:然后举例论证:

  生:司马光“警枕”自勉。

  生:童第周勤能补拙。

  师:最后归纳总结:

  生: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

  师:温故而知新。完成《谈礼貌》这篇课文的练习。

  提出道理:

  举例论证:

  归纳总结:

  师: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完成黑板上可练习 做好的请举手。

  师:提出道理:

  生:礼貌待人,使用用礼貌用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师:举例论证:

  生:岳飞、牛皋问路 。

  生:小学生道歉。

  生:周总理慰民。

  师:归纳总结:

  生: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师:课文第一自然段推出的道理,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是那句?

  生: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师: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语句说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生: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师: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举例论证,课文用了三个故事,他们分别是:

  生:岳飞、牛皋问路。

  生:小学生道。

  生:周总理慰民。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故事 请同学们自主朗读第一个故事,注意要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读好。

  师:谁来为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读出了牛皋的无礼傲慢。

  生:读出了岳飞的彬彬有礼。

  师:牛皋、岳飞同向一位老者问路,结果完全不同。

  生:牛皋问路,老者骂他是个冒失鬼。

  生:岳飞问路,老者耐心地给他指路。

  师:这个故事生动有趣,可以排一个课本剧,接下来,老师考考同学们导演、扮演能力,自由组合,表演岳飞、牛皋问路, 注意(神态、动作、语气)。

  生:自由组合,表演岳飞、牛皋问路。

  师:哪一个小组上来表演 请同学们做评委,评价一下他们的表演。

  师:(小组上台表演)

  生:“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儿去?”

  生:“冒失鬼”

  生:“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去了?”

  生:他往前面的路去了。

  师:他们表演的怎么样?谁来说说。

  生:扮演岳飞的有礼貌。

  生:扮演牛皋的没有做动作。

  生:扮演老者的台词变了。

  师:跟下来,让他们再表演一次,还是换一组。还是换一组。

  师:如果换一组,要吸取他们的经验,表演得要更好。

  师: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动作语言语气等方面都比较到位,很好。

  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师:说说“礼到人心暖 无礼讨人嫌”的意思。

  生:礼貌待人会使人心得到温暖,没有礼貌会遭到别人的嫌弃。

  师:大家一起读读这意思。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