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五年级语文教案《打电话》 |
范文 | 五年级语文教案《打电话》(通用17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打电话》 篇1教学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能用自己的嗓音进行简单歌唱《打电话》,并根据图片和教师的指导,替换部分歌词。 2、能够记忆歌词,感受歌曲节奏。 3、能够大胆地歌唱,享受并乐于参加集体歌唱活动。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两个小朋友通话的音频 2、PPT图片4张,分别为幼儿园图片、动物园图片、游乐园图片、家的图片各一张 3、教师熟练唱好歌曲《打电话》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播放音频,请回答"他们在干什么?"教师提问,"你们平时经常大电话吗?,你们喜欢打电话吗?,你们打电话时都是怎么打招呼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打电话的好吗?" 2、熟悉歌曲并学唱歌曲 (1)教师有感情地配合动作表演泛唱歌曲《打电话》一遍,提问幼儿他们在哪里。 (2)验证幼儿的答案,再唱一遍,并出示幼儿园PPT图片。 (3)教师领唱,幼儿跟唱一遍后,教师带领幼儿加上动作表演,一齐歌唱一遍。 (4)把幼儿分成两个部分,"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这一部分大家一起合唱,后面一个部分部分幼儿分别唱"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后一部分唱"喂,喂,喂,我在幼儿园",然后交换进行。 3、改编歌词 (1)放映动物园PPT图片,提问幼儿,"这是哪里呀?","如果小娃娃在动物园,那他们会怎么打电话呢?","先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教师示范后,带领幼儿歌词一遍。 (2)出示游乐园和家的PPT图片,请幼儿根据图片自己改编歌词,并大声歌唱。 4、延伸活动 提问幼儿,"小娃娃还有可能在哪里呢?"请幼儿发挥想象,自由改编歌唱。 鼓励幼儿回家与家人一起歌唱。 五年级语文教案《打电话》 篇2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请求,能唱准附点音符、休止符处的歌词。 2、能力目标: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等方式大胆表现歌曲。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与同伴共同表现、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老鼠、小花猫的头饰;CD《小老鼠打电话》;图谱一幅;电话机一部。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方式引入: (2)练习有节奏地打电话和接电话。 歌曲的名字叫"小老鼠打电话"(幼儿跟念) 2、学习唱歌。 (1)老师边弹边有感情地唱歌。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谁打电话?小老鼠请了的朋友是谁?你们说小老鼠本来是像邀请猫吗?为什么它会把猫叫来呢? (2)帮幼儿理解"电话本"、"过家家"等。 (3)幼儿再次听一遍音乐,边看着图谱,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问:①小老鼠为什么会打错电话?它打的是什么号码? ②小老鼠打电话的时候它眼睛看哪儿?小老鼠打电话时是怎么样的心情? ③当它看到来的朋友是猫时,小老鼠又是怎么样的?让我们来学一学小老鼠害怕的样子吧。 ④小朋友帮小老鼠想想:怎么样打电话才能叫来自己的朋友? (4)教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重点念好对白部分。 引导幼儿唱好小老鼠和猫的音色的不同。增强趣味性。 (5)教幼儿唱一遍歌曲。 (6)看着图谱念歌词。 (7)放CD,让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来唱歌,在唱歌时,注意用诙谐的声音来唱,并唱好角色的对话。 3、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提醒幼儿注意有节奏地演唱,并在演唱时要有适当的语气、表情。 4、品德教育: 小老鼠为什么会招来猫?我们小朋友做事时能像小老鼠一样粗心吗?为什么?活动延伸: 下次音乐活动玩《小老鼠打电话》的音乐游戏。 五年级语文教案《打电话》 篇3一、教材背景 《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应用。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之后又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教材的素材是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15名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 学情分析: 本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从生活经验看,大多学生有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已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务。其次,从已有知识储备看,参与完成此任务虽涉及画图表达、计算等综合知识,但都是较简单的计算与表达。从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因此可以看出“打电话”问题适合五年级学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 理解找出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能能够运用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教学法和动手操作学习法 七、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课件、表格、画图白纸等。 八、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猜谜语:一物长得真稀奇,耳朵嘴巴在一起,两人远隔千里外,声音传递一线牵。师:打一生活用品。(电话) 【设计意图】谜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打电话”中有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打电话) 二、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1、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东风小学春季运动会在上周六举行,我们学校五(1)班15名同学很荣幸将在李老师的带领下代表学校参加长绳比赛。周六上午,李老师要打电话确认队员到位情况。 (2)师:如果你是李老师,你应该怎么通知这15名同学呢?(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 方案一:一个一个通知。(板书:一个一个通知) 师: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一个一个通知,需要多少分钟?(15分钟)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太浪费时间了。)怎样打电话更加省时呢?独立思考。 方案二:分组同时通知。 (3)师:四人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更加省时的方案。为了更加节省时间,我们可以用□表示老师,用○表示学生,第几分钟就标上数字几。 ①四人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②小组汇报成果。可能有以下几种分组方案: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 (4)师:这两种方法与方案一“一个一个通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老师和组长都不闲着。) (板书:分组同时通知) (5)师:还有没有比7分钟更省时的方案呢? 方案三:全员参与通知。引导学生用图示、列表等方法表示。 (6)师:按照这种方案打电话,通知完15人需要多少分钟?(4分钟)这种方案的优势在哪?(每个人都不闲着)还有没有比4分钟更快的方案?为什么没有?板书:全员参与通知 【设计意图】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比较方案一与方案二的区别,体会到优化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老师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引导学生得出只有老师、组长和接到通知的组员都不闲,才是最省时的方案。) 三、综合分析,优化方案 1、分析方案(回顾这3种方案)。 (1)师:在这3种方案中,哪些人最忙,哪些人闲着? (2)师:方案1和方案2中有人忙着,有人闲着。所以不是最节时方案。 2、师:而方案3中,老师没闲着,接到通知的队员也没闲着,即:一个也不闲着这种打电话的方法可以为我们节省很多时间。 3、师:对比一下这三种方案,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让学生尝试着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三种方案,经历优化的过程) 四、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1、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方案三,我们刚才用画图法知道了李老师要通知15名队员最少需要4分钟,下面我们来根据图示填写下表。 ①师生共同填表 ②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2、师: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什么?(生汇报)我们发现:老师和队员总人数分别是2 4 8 16 3、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它的特点就是每一个数×2得到下一个数列。即每增加一分钟,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前一分钟的2倍。 4、师:如果某一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64,下一分钟是多少?256呢?512呢?师:我们通过这个规律知道了老师和队员总人数,如何快速得出队员总人数呢?(在相同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1=队员总人数;) 5、师:如果某一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64,队员总人数是多少?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128呢?512呢?(当学生观察出这两个规律时,让学生反复重复,全班重复,指名重复。教师反复提问:这一列的规律是什么?这两列的关系是什么?) 6、师:按照这个规律,第5分钟时,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多少?队员总人数是多少?第6分钟呢?第9分钟呢?(要知道第九分钟的就必须先知道第八分钟的是多少) 7、对比图示法和列表法,优化方法 师:我们分别用了图示法和列表法呈现通知这些队员最短需要多长时间,这两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图示法只适合求人数比较少的情况,而对于人数比较多时,我们通常用列表法,列表法更加方便快捷)。 8、师:很显然,列表法相对来说更加快捷,我们在实际运用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如果长绳队有32人,每人每分钟通知1人,李老师要通知到所有队员,最快需要多少分钟?6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2、蚂蚁每传递一次信息需要2秒钟,经过14秒钟,总共有多少只蚂蚁知道信息? 【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亲身感受。同时,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此类规律的应用。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六、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要统筹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实际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用到类似的统筹方法呢?(生答)师:沏茶;烙饼;校讯通;移动公司或联通公司给各手机用户发的暴雨橙色预警;4月20日上午8:02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知道这个消息后,消防官兵和各界人士通过公路、水路、铁路、空中运输等多种渠道同时为灾区人们提供各种救援物资,使灾区人们生活及时得到保障。等等。生活中还有很多方面都用到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统筹思想,可见统筹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尤为重要。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统筹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学会总结。】 七、板书设计 打电话 方案1:一个一个通知15分钟 方案2:分组同时通知7分钟 方案3:全员参与通知4分钟(图示法和列表法) 教学反思 《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应用中的一个新增内容。本内容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20__年柳州市小学生运动会开始了,比赛当日老师要打电话尽快确认每位队员到位情况。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之后,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下面就如何把握目标重心、如何选择好的问题、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机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理解目标,抓住重点 理解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对于有效地开展教学无疑是非常重要。“打电话”的教学经历了从“重结论”到“重过程”、从“重知识”到“重思想方法”的思路转化。提出问题后,我让学生尝试解决“怎样打电话时间最省”,教师通过较为明确的引导,最佳方案的得出是很快的,只经历了“一个一个通知”,“分组同时通知”,“全员参与通知”三个阶段,而教学重心落在对最佳方案规律的探究和应用上。这样,从教学效果看,无疑学生对于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是深刻的,反观课堂,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体验?体会到优化的思想?能用数、式、图、表等多种模型和方法探索问题和描述结果?还将探究“怎样打电话最省时”的过程作了较大的铺陈,我不作明确引导,而是有意让学生不断经历试误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得出不同的方案,尽管此环节的教学时间大大增加,但方案更多样了,过程展开更充分了,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的思想,并体会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我在《打电话》教学中的目标定位,不是单纯追求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而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叫学生获得活动的经验,独特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积极的情感体验等等。当然这节课体现的还不够,我会在今后教学中继续努力。 二、善提问题,引起兴趣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问题是关键,对于选择什么样的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应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本节课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弹性和开放性是指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并且不同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能展示不同的个性和思考水平。如:当学生提出分组同时通知的策略时,有分3组的,有分5组的,有平均分的,有不平均分的,有先多后少的,有先少后多。另外,问题具有适应性。所谓适应性,是指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学生经验与这一任务是否相匹配、相适应。 三、充分思考,充分交流 提出问题之后,我为学生留出了较为充裕的思考与实践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多种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让学生充分发挥四人小组的力量共同设计小组认为最佳的方案,然后全班反馈评价得出最优方案。其次,充分交流,资源共享,有效互动,促进生成。从教学过程看,打电话的方案从低层次的“一个一个通知”到较为常规的“分组同时通知”,方法从低层次到最优化,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其“逐步优化”的线索是相当清晰的。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有效互动,促进生成”之目的。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有必要组织学生思考:“在这些方法中,哪些方法是对的,哪些方法是错的,哪些方法比较好,为什么?”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思维之间的碰撞,学生就有可能认识到原先自己的认识是错误的,或不完善的。这样,经过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个人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学生群体之间的讨论和思维碰撞而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关注捕捉信息、判断信息和处理信息,不断激发学生向高层次思考,从而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新方法、新观点、新创意的有效生成。 四、多种方法,逐步优化 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对于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是深刻的,反观课堂,我让学生能用数、式、图、表等多种模型和方法探索问题和描述结果,探究“怎样打电话最省时”的过程作为教学重点,教学中我不作明确引导,而是有意让学生不断经历试误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得出不同的方案,从而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的思想,并体会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本节课先让学生设计出不同的打电话通知的方案,然后再优化哪种方案最省时,最后用图示和表格两种方法呈现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问“这两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生通过对比,知道表格更具有一般性,并能让人一目了然。 纵观整节课,还暴露这很多问题,不足之处如下: 一、谜语引入,有点强加 本节课我是通过一个谜语引入,目的是为了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打电话”,纵观整节课,这个谜语与后面的教学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谜语的内容与数学也无关,纯粹是一个“电话”谜底的谜语,似乎有点牵强。 二、时间仓促,对比不够 在设计“分组同时通知”这个方案的小组中,出现了很多种分组,比如:有分3组的,有分5组的,有平均分的,有不平均分的,有先多后少的,有先少后多。方法多种多样,由于时间限制,没有办法一一对比,这是这节课的遗憾。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①“分组是个好办法,怎么分呢?” ②“分组越多越好吗?试着研究一下。” ③“让前面打完电话的同学同时打就能节省时间了,好主意!怎么分组呢?”这三次问题中,一定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从而得出各种方案,教师尽可能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多种情况,并努力搜集和捕捉学生中好的资源与好的问题,并呈现各种资源。因此才有了学生多种精彩的方案设计与层层递进的问题呈现。 五年级语文教案《打电话》 篇4活动目标: 1、知道并掌握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仪要求。 2、在活动中感受打电话的乐趣。 3、在模拟游戏、讨论、操作等活动中巩固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力和人际交往的主动性。 活动重点:知道并掌握拨打、接听、转接电话的礼仪要求。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打电话的经验。 2、视频准备:电话礼仪示范表演。 3、图片3种,电话机2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出示电话机。提问:“你给谁打过电话,是怎么打的?”请幼儿自由表达,并鼓励幼儿上前尝试和教师一起玩“打电话”游戏。 2、学习打电话的礼仪。提问“我们什么时候需要给别人打电话?”出示3张ppt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分别为:过生日打电话邀请好朋友、生病打电话向老师请假、过新年打电话给远方的爷爷奶奶。请幼儿自主选择图片情境和同伴两两合作,进行打电话练习,并请幼儿上台展示,师幼一起分析、总结三种情境下的基本电话礼仪。 3、学习接听电话、转接电话的礼仪。观看视频示范表演(内容:红红看书时电话铃响了,红红就拿起话筒:“喂,您好。请问您找谁?”“你好,我找你妈妈,她在家吗?”红红说:“请稍等,我马上让妈 妈来接。”妈妈来接电话了,说:“你好!再见。”)让幼儿回忆视频内容,并练习学说:“喂,你好”;“请稍等!”。组织幼儿与同伴讨论:“假如要找的家人不在家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选用合适的方法转告他人。最后幼儿和教师练习接电话,巩固刚才所学。 4、利用图片进行辨析和操作,巩固并拓展电话礼仪经验。 出示不同小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的小朋友接、打电话时有礼貌吗?”引导幼儿说出:“当他人休息时不要打干扰电话;当对方要找家人接电话时,一定要主动转达,而且不要随便挂断电话;特殊电话如119、110、120都不能随便打。”接着请幼儿进行操作训练:看看这些卡片上谁是有礼貌的小朋友?贴上电话礼仪之星奖花;并帮助卡片上的小朋友连上电话线。 活动延伸 1.日常生活:引导幼儿主动给生病在家的同伴打个电话,送去问候。 2.家园共育:让家长鼓励幼儿拨打好朋友电话、主动接听电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区角材料投放: 1、 语言区投放实物电话,巩固练习幼儿与亲人、同伴之间打电话。 2、 科学区投放纸杯、棉线,幼儿自制听筒电话。 五年级语文教案《打电话》 篇5[教材背景]: 《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应用。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之后又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教材的素材是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15名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的空间,学生尝试寻找“答案”时,不是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也没有可直接利用的方法、公式。尽管不是所有的学生最终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们都尽自己的思维能力“走”得足够远。很有让学生去研究的价值。 学情分析:本内容安排在五年级下学期,从生活经验看,大多学生有通知多个人的生活经历,因此,已有的生活经验足以支持完成此任务。其次,从已有知识储备看,参与完成此任务虽涉及画图表达、计算等综合知识,但都是较简单的计算与表达。从思想方法看,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已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因此可以看出“打电话”问题适合五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找出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能够运用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教学法和动手操作学习法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课件、表格、画图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 1、猜谜语:一物长得真稀奇,耳朵嘴巴在一起,两人远隔千里外,声音传递一线牵。 师:打一生活用品。(电话) 【设计意图:谜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打电话”中有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打电话) 二、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20__年柳州市春季运动会在上周六举行,我们学校五(1)班15名同学很荣幸将在李老师的带领下代表学校参加长绳比赛。周六上午,李老师要打电话确认队员到位情况。 师:如果你是李老师,你应该怎么通知这15名同学呢?(一个一个打电话通知) (1)方案一:一个一个通知。(板书:一个一个通知) 师: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一个一个通知,需要多少分钟?(15分钟)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太浪费时间了。)怎样打电话更加省时呢?独立思考。 (2)方案二:分组同时通知。 师:四人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更加省时的方案。为了更加节省时间,我们可以用□表 示老师,用“○”表示学生,第几分钟就标上数字几。 ① 四人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② 小组汇报成果。可能有以下几种分组方案: 方案2(1):5组,每组3人(要7分钟) 方案2(2):3组,每组5人(要7分钟) 师:这两种方法与方案一“一个一个通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时间会缩短?(老 师和组长都不闲着。) (板书:分组同时通知) 师:还有没有比7分钟更省时的方案呢? (3)方案三:全员参与通知。 引导学生用图示、列表等方法表示。 师:按照这种方案打电话,通知完15人需要多少分钟?(4分钟)这种方案的优势在哪?(每个人都不闲着)还有没有比4分钟更快的'方案?为什么没有? 板书:全员参与通知 (设计意图: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比较方案一与方案二的区别,体会到优化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优化是怎么一回事。让学生去比较了各种方案,学生也更容易得出各种方案优化的原因,从老师不空闲到老师、组长不空闲,引导学生得出只有老师、组长和接到通知的组员都不闲,才是最省时的方案。) 三、综合分析,优化方案 1.分析方案 回顾这3种方案。 师:在这3种方案中,哪些人最忙,哪些人闲着? 师:方案1和方案2中有人忙着,有人闲着。所以不是最节时方案。 师:而方案3中,老师没闲着,接到通知的队员也没闲着,即:一个也不闲着这种打电 话的方法可以为我们节省很多时间。 2、师:对比一下这三种方案,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让学生尝试着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比三种方案,经历优化的过程) 四、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方案三,我们刚才用画图法知道了李老师要通知15名队员最少需要4分钟,下面我们来根据图示填写下表。 1.师生共同填表 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什么? 师:我们发现:老师和队员总人数分别是 2 4 8 16 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它的特点就是每一个数×2得到下一个数列。即每增加一分钟,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前一分钟的2倍。 师:如果某一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64,下一分钟是多少?256呢?512呢? 师:我们通过这个规律知道了老师和队员总人数,如何快速得出队员总人数呢?(在相同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1=队员总人数;) 师:如果某一时间内,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64,队员总人数是多少?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128呢?512呢? (当学生观察出这两个规律时,让学生反复重复,全班重复,指名重复。教师反复提问:这一列的规律是什么?这两列的关系是什么?) 师:按照这个规律, 第5分钟时,老师和队员总人数是多少?队员总人数是多少?第6分钟呢?第9分钟呢?(要知道第九分钟的就必须先知道第八分钟的是多少) 3.对比图示法和列表法,优化方法 师:我们分别用了图示法和列表法呈现通知这些队员最短需要多长时间,这两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图示法只适合求人数比较少的情况,而对于人数比较多时,我们通常用列表法,列表法更加方便快捷。 师:很显然,列表法相对来说更加快捷,我们在实际运用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如果长绳队有32人,每人每分钟通知1人,李老师要通知到所有队员,最快需要多少分钟?6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2、蚂蚁每传递一次信息需要2秒钟,经过14秒钟,总共有多少只蚂蚁知道信息? 【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亲身感受。同时,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此类规律的应用。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六、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要统筹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实际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用到类似的统筹方法呢?(生答) 师:沏茶;烙饼;校讯通;移动公司或联通公司给各手机用户发的暴雨橙色预警;4月20日上午8:02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地震,知道这个消息后,消防官兵和各界人士通过公路、水路、铁路、空中运输等多种渠道同时为灾区人们提供各种救援物资,使灾区人们生活及时得到保障。等等。生活中还有很多方面都用到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统筹思想,可见统筹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尤为重要。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统筹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学会总结。】 板书设计: 打电话 方案1:一个一个通知 15分钟 方案2:分组同时通知 7分钟 方案3:全员参与通知 4分钟 (图示法和列表法) 五年级语文教案《打电话》 篇6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32-133页“打电话”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画图的方式,使学生找到打电话的最优方法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各个方案并从中优化出最好的方案。 教学难点:突破“知识本位”,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优化的思想。 教学准备:磁性黑板,磁性教具 教学流程: xx老师刚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帮忙想想办法吧! (教学预设:这时学生可能会说出打电话通知。) 对,打电话通知是一种快捷的方法,但是打电话也是有学问的,那么打电话里有哪些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打电话里的数学问题。(板书:打电话) 二、探索比较 1、假如通知一个队员要1分钟,每个队员都在家,那么15名队员都接到通知要多少时间?(15分钟) 2、15分钟是怎么来的`,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老师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3、总结:这种方法怎么样?为什么会慢呢?(太慢了,老师一个人在通知,其他人在听候通知,费时,板书:费时)那么有比较快的办法吗?(分组通知) 4、猜猜看,你觉得分为几组通知可能比较快?(学生可能会说三组、四组、五组等)下面大家就在小组合作完成,摆出你们认为比较快的方案。(老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5、汇报结果。 6、和逐个通知比,分组通知如何?为什么会节省时间?(组长在同时打) 7、有没有最优的方案的呢?老师、组长和组员都不闲着,应该怎样设计方案呢?小组内合作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参与讨论,了解情况。最后汇报交流。 三、探究规律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太棒了!这个同学的发现很了不起。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先出示空表,边问边填完整。) 第几分钟:1、2、3、4 接到通知人数:1、2、4、8 总人数:2、4、8、16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第几分钟通知的人数,是前一分钟通知人数的2倍。) 按照这个规律,第5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第6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 2分钟一共通知( 3 )人 3分钟一共通知( 7 )人 4分钟一共通知( 15 )人 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2分钟通知的人数=2个2相乘-1;3分钟通知的人数=3个2相乘-1;4分钟通知的人数=4个2相乘-1;)5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6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 五年级语文教案《打电话》 篇7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懂得遇到火灾拨打火警电话119。 2.拨打火警电话要讲清楚火灾详细地址,火势大小情况,报警人的姓名电话等。 3.培养幼儿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 活动准备 PPT、电话机 活动过程 1.出示PPT讲述故事引出主题,让幼儿知道遇到火灾要拨打电话119报警。 2.通过视屏加深幼儿对拨打火警电话中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 3.幼儿模拟拨打报警电话。 4.用儿歌总结整节活动。 活动反思: 1.课件与幼儿互动能大大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课件中我引入了幼儿十分喜欢的动画,让他代替教师向幼儿讲述很好地吸引了每个幼儿,让他们始终保持聆听、观看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2.本活动侧重社会性教育与安全教育,还可以渗透一些在紧急情况下保持沉着、镇静的情感教育。 3.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或互救能力也是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这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尝试协同家长一起开展此活动,如让幼儿事先记住家庭地址、家庭电话等,让幼儿进行更加真实的尝试。 五年级语文教案《打电话》 篇8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能用自己的嗓音进行简单歌唱《打电话》,并根据图片和教师的指导,替换部分歌词。 2.能够记忆歌词,感受歌曲节奏。 3能够大胆地歌唱,享受并乐于参加集体歌唱活动 二.活动准备 1.两个小朋友通话的音频 2.PPT图片4张,分别为幼儿园图片、动物园图片、游乐园图片、家的图片各一张 3.教师熟练唱好歌曲《打电话》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播放音频,请回答"他们在干什么?"教师提问,"你们平时经常大电话吗?,你们喜欢打电话吗?,你们打电话时都是怎么打招呼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打电话的好吗?" 2、熟悉歌曲并学唱歌曲 (1)教师有感情地配合动作表演泛唱歌曲《打电话》一遍,提问幼儿他们在哪里。 (2)验证幼儿的答案,再唱一遍,并出示幼儿园PPT图片。 (3)教师领唱,幼儿跟唱一遍后,教师带领幼儿加上动作表演,一齐歌唱一遍。 (4)把幼儿分成两个部分,"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这一部分大家一起合唱,后面一个部分部分幼儿分别唱"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后一部分唱"喂,喂,喂,我在幼儿园",然后交换进行。 3.改编歌词 (1)放映动物园PPT图片,提问幼儿,"这是哪里呀?","如果小娃娃在动物园,那他们会怎么打电话呢?","先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教师示范后,带领幼儿歌词一遍。 (2)出示游乐园和家的PPT图片,请幼儿根据图片自己改编歌词,并大声歌唱。 4.延伸活动提问幼儿,"小娃娃还有可能在哪里呢?"请幼儿发挥想象,自由改编歌唱。 鼓励幼儿回家与家人一起歌唱。 五年级语文教案《打电话》 篇9【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电话,了解其功能, 2、让幼儿在游戏互动中进一步感受电话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 3、通过欣赏电话家族的发展史,感受科技的进步,激发孩子的创新创作欲望。 【活动准备】 搜集各种款式的电话、手机等布置成展览。 【活动重难点】 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打电话的程序,感受电话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过程】 一、歌曲律动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 《打电话》歌曲律动入场,来,孩子们,举起你的小电话给老师、小朋友看一下,刚才你们和谁在打电话?说了什么?鼓励幼儿多说。 二、参观电话展览。 1、老师把前几天收集的各种电话布置成展览,请小朋友一起来参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款电话?并说明理由。(鼓励幼儿从款式、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讲述) 2、幼儿在讲述自己喜欢的电话的同时,引导幼儿知道电话是由听筒和话筒等部分组成。 3、说一说自己家的电话爸爸妈妈的电话是什么样子的。 三、通过游戏互动让幼儿了解打电话的基本步骤。 提供电话号码清单——拿起话筒——拨打号码——接通之后现有礼貌的打招呼——说事情——有礼貌的再见。 1、提前记录配班老师和幼儿家的电话,让老师和幼儿一起打电话来熟悉打电话的步骤。在其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总结怎样就是接通电话(对面有人应答),怎样就是没接通电话(发出“嘟、嘟”的声音,有语音提示说无法接通),让幼儿在互动游戏中体验电话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两个小朋友利用一次性纸杯制作的简易电话,玩打电话游戏。 四、了解电话、手机的功能。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电话和手机除了能通话以外,还有哪些用途?(听音乐、打游戏、发信息等)师结: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平时没有事情的时候,我们不能随便拨打电话。尤其是119、120、110等服务电话,只有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拨打,给我们解决难题,带来方便。 五、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请幼儿欣赏电话家族的发展史。 并激发幼儿设计未来电话的欲望,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五年级语文教案《打电话》 篇10教学设计思路: 这是一节由音乐切入的艺术课。 本次活动是让幼儿在学唱《打电话》的基础上,大胆的想象和创编新的歌词和表演动作,能尝试给不同的人物打电话,享受通讯手段带给人类的便捷,在快乐的气氛中,分小组进行模拟创作和表演活动,通过表演激发孩子们下意识的情感态度,发展其语言表达和即兴表演的能力。 活动建议: 1、欣赏与模唱。 2、生活练习。真电话:妈妈、朋友;假电话:圣斗士、火车侠、奥特曼。 3、音乐游戏练习。 4、创作与表演。留任务,分成三组给不同的人打电话。生活中:妈妈、朋友、119、110;假想: 5、评价与创新。提供服装、道具、化妆来激发表演欲望。 多种选择: 1、音乐。 2、VCD光盘。 3、服装与道具、化妆。 4、电话与手机。 教学目标: 1、能随音乐进行音乐游戏,大胆的改编歌词和创编动作;积极参与表演活动,活动中投入。 2、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打电话》 场地:活动室、睡眠室,与孩子们玩起来。 教学过程: ⑴欣赏与模唱 ①教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首歌曲。幼儿:什么歌曲? 教师:小朋友仔细听,就能发现。 ②放音乐《打电话》,一共三遍:妈妈、朋友、9小哪吒 ③教师:你知道歌曲的名字吗?幼儿:《打电话》。 教师:你会打电话吗?幼儿:会。 教师:打电话需要注意什么呢?幼儿:知道电话号码、有事、占线、节省时间。 ⑵学打电话 ①生活电话:打外线。 ②想象电话:打内线、园内教师配合。 ⑶音乐游戏:《打电话》 幼儿创编新歌、新动作、模仿状态。 ⑷创作与表演 ①教师:我们会打电话啦,而且将电话打给了妈妈、外星人、119,能不能表演一个打电话的节目呢? 幼儿:能。 教师:好。我请小朋友分成三组,分别表演三个不同的打电话节目,现在我们去排练,一会儿演出。 ②请幼儿分三组来练习和创作。 ③请幼儿来看节目,推荐一名节目主持人或教师主持。 ⑸评价与再创造 ①评价刚才同伴的表演,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②提供服装、道具和化妆。 ③幼儿再一次表演,幼儿欣赏。 ⑹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表演角继续排练打电话的节目,我们一起准备需要的服装和道具,好吗? 活动反思: 这节课,围绕“尽快通知到每一个人”这一核心问题,构建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1、在教材处理上,实现了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打电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评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其情境是打电话尽快通知15名学生参加演出。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把握,在尊重教材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估计到学生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15人”的方案比较困难,因此采取分层递进的方法,先让学生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7人”的方案,进而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15人”的方案。这样处理教材,分散了难点,也符合数学归纳的思想和方法。 2、“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涵决定了其过程性目标的重要地位。本节课将探究“怎样打电话最省”的过程作了较大的铺陈,教学中有意让学生不断经历试误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识设计不同的方案,于是,从方案一的“逐个通知”,方案二的分组通知,最后逐步优化到 “所有人不空闲”,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的思想。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图、式等方式来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结果,彰显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解决策略,同时也有利于符号感的培养以及建模思想的渗透。因此,尽管此环节的教学时间大大增加,但是,这一学习材料的教育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与拓展。 3、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这节课是从让学生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7人的最佳方案开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继而,教师建议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来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15人的最佳方案,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分析、归纳,从中发现规律,进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所有的人的最佳方案的形成、规律的发现,不是老师“给予”的,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现的,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主动获得的。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 当然,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就本节课而言,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还很多,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五年级语文教案《打电话》 篇11一、铺垫定向 1、听意思说词语: 极端机密的(绝密)极其巧妙(绝妙)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声艺术形式和语言特色。 2、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落色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 所受启发: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前准备】 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介绍文艺节目的种类。再介绍其中的很受大家欢迎的艺术形式:相声。 二、导学课文 1、自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听相声录音《打电话》。 3、讨论: ⑴说说自己听了相声后的感受。 ⑵说说相声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1、默读课文,画出打电话的相关句子。 2、同桌交流: 连起来读打电话的句子,交流感受。 3、小组讨论: 本相声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4、汇报: 结合相关句子来概括相声的特点。 【教学板书】 说话绕圈子 明知故说 没话找话 东拉西扯 …… 【拓展训练】 1、说说生活中说话罗嗦带来的不良后果。 2、听相声《为了孩子》。 2、揭题: 说说看,课文中的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尽量用上“绝密”“绝妙”这两个词语。(这半截蜡烛藏有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这是伯诺德夫人想出的一个绝妙主意。) 伯诺德夫人这么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在刚才说的这段话前面再加上“为了……”说说。 伯诺德夫人的这个主意就万无一失了吗?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这半截蜡烛存在着什么问题。 出示: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范读)后果不堪设想!现在,蜡烛已经被敌人点燃!(引读)只要蜡烛──这样──要保住秘密,保住情报站,保住一家三口的生命,就必须──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便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 二、研读探讨 1、听读3~7自然段: ⑴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 ⑵课文哪些地方让我们特别感到“险“呢?读读3~7自然段,把找到的内容用括号括出来,反复朗读,读出“险“。 2、交流,把握以下要点: ⑴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烛焰摇曳,烛光微弱,蜡烛越来越短了,这意味着什么? 指导读出当时的“险“。 ⑵火焰吞噬着蜡烛,也炙烤着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 选择其中的一个人,读读表现,边读边体会。 引导学生将“厄运和默默地坐待“联系起来思考体会。 ⑶同学们欣赏小女儿吗?(联系第七自然段,加深体会。) 3、引发冲突: 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里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快速读相关部分,同学间可以商量。 (注意抓住课文的有关描写。) 三、综合想象 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是该是什么? 一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想象他们当时的心理。从杰克·杰奎琳·伯诺德夫人中任选一个想象。 学生想象描述。 四、课后作业 几个同学合作,将故事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五年级语文教案《打电话》 篇12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音乐活动,熟悉歌曲旋律。 2、能和老师一起学唱歌曲,对歌曲活动感兴趣。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唱准节奏,唱清歌词。 分析:由于此首歌比较简单。因此在本次音乐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既会唱又能善于表现的能力。 活动难点 根据音乐的节奏做相应的动作 分析:小班幼儿动作学习带有较大的模仿性,音乐的表现能力尚处于贫乏时期。 活动过程: 环节一:通过情景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宝宝和贝贝老师以神秘的口吻激起幼儿的观察。如:你们看,今天谁来啦? 2、欣赏《打电话》情节 老师表演打电话时讲述的话。 此环节以吸引幼儿欣赏为主。为目标(1)“愿意参与音乐活动,熟悉歌曲旋律”服务。 环节二:通过念歌词,模仿动作初步表现歌曲。 1、运用示范法: 老师有表情清唱歌词,请幼儿欣赏。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动作,因此我采用示范法能感染幼儿参与模仿。 2、运用跟唱法: 随录音机哼唱歌曲。由于歌词比较简单,带上动作幼儿情感更投入。 3、运用集体学习法: 幼儿模仿动作,边做边念歌词。模仿学习是为后面大胆地表现歌曲服务的。因此只有在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才有能力进行自我发挥。此环节让幼儿熟悉歌词,为下一环节目标(2)“能和老师一起学唱歌词,对歌唱活动感兴趣”服务。 环节三:通过边唱歌,边做动作,进一步表现音乐。 1、幼儿和宝宝、贝贝一起唱歌,表演。 我预设宝宝、贝贝这两个娃娃(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动机) 2、幼儿听琴声进行唱歌 老师用琴声伴奏的方法,引导幼儿学唱歌曲。此环节是重点,难点的聚集之处。重点的解决主要是运用引导法及节奏动作的表现。 五年级语文教案《打电话》 篇13活动目标: 1、能记住自己家人的电话号码,知道几种常用的特殊电话号码,初步了解电话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记住一个家人的电话号码。 3、有主动与人交往的意识,愿意与更多的朋友交往。 活动准备: 1、老师的电话号码,电话。 2、电话号码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你们看到王老师了吗?有什么办法能最快找到王老师?王老师的电话号码是多少?我来打个电话!(礼貌用语、你好、再见等等)。 小结:我们给王老师打了电话,很快找到王老师,电话真方便。 二、拿出调查表,说出与家人联系的电话号码。 你知道谁的电话号码?上次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了一张电话号码调查表,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你了解的电话号码。 1、请个别小朋友上前,这是谁的电话号码?你能记住这个电话号码吗? 2、电话可以方便和别人交流,有了电话号码要怎么打电话?(拨通电话号码、你好、再见)。 3、现在,你们都知道怎么跟别人电话了吗?想不想给爸爸妈妈打电话?(随便抽取一张记录,用手机打电话给她,可抽取两次)。 4、小结:有了电话真方便,找不到人的时候可以打电话、找别人有事的时候也可以打电话,除了这些,遇到困难的时候,有危险的时候也可以打电话。 三、了解特殊电话号码。 比如:着火了,该打什么电话?(火警119、报警服务110、医疗急救120、交通事故122)。 小结:这个特殊号码可不能随便乱打,只有发生危险的时候才可以打。 五年级语文教案《打电话》 篇1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同实物一样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同时还有其独特的魅力。教师可以有条件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为他们所熟悉、所喜爱的游戏或以学生间语言交流为内容的表演、简单的对话等,也可以学生间的互助为主要内容进行表演,或根据课文内容演绎出来的情景剧等,形式可以多样,只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就行。如教学口语交际《打电话》时,我采取了课堂表演的形式:首先出示电话实物,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提出要求。然后请一位打过电话的同学拿出自己的电话,老师开始拨号,接通后与学生对话,师:“喂,你是某某吗?”生:“对,我是某某,你是哪位,请问找我有事吗?”师:“我是张老师,请你叫你妈妈明天早上到学校来一趟,我有事找她,好吗?”生:“好的,张老师再见。”师:“再见。”通完话后,学生对通话内容进行评议,使他们明白打电话一要注意礼貌,二要注意语言应简洁、易懂。这种以课堂联系生活,从生活还原到课堂的互动形式,不仅能使知识活学活用,也能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新鲜感和亲切感。 五年级语文教案《打电话》 篇15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2~13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打电话”(综合应用)的探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 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规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揭题:同学们,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需要打电话通知相关人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打电话”的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大家先看一段“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报道。在这次演习中,为了考验两国部队的临时应变能力,中俄军事演习前几分钟突然要改变作战计划,总指挥需要尽快通知7名司令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一个人,几分钟能通知完,请大家帮助设计一个“通知方案”。 二、探究方法,逐步优化 1.观察思考,示范引导。 提问:假设由总指挥打电话一个一个通知(7名司令员),同学们想一想要多少时间呢? 观察思考:老师用一个简单的图把这个通知方案表示出来了。(屏幕显示下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的示意图,说一说大、小长方形各表示什么?斜线上的数表示什么? 2.小组合作,设计方案。 师:大家都知道在战争中时间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情况十分紧急,总指挥需要尽快把改变后的作战计划通知到每位司令员,按刚才的方案,如果每分钟通知一位司令员,需要7分钟,太慢了。你能不能帮总指挥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1)独立思考。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打电话”的更优方案。 (2)小组合作探究。 要求:①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通知方案。 ②推出小组中自己认为最佳的通知方案。 ③小组合作摆出这个“最佳方案”,并用学具在斜线上标出通知时间。 ④在小黑板的右上方写出这个方案一共需要的时间。 (3)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在学具板上进行方案的交流、讨论、设计。 3.展示汇报,介绍方案。 (1)教师在巡视中了解学生设计的情况,让学生上台展示各小组的方案。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点评指导。 提问:你设计的方案需要几分钟?(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展示。) (预设)方案一:分组方案 方案二:最优方案 4.启发引导,优化方案。 思考:为什么“方案二”比“方案一”节省时间?比较步骤: ①让展示的学生先比较这两个方案有什么不同。 ②师生共同将局部优化方案完善成最优方案。 ③电脑演示最优方案的结构图。 小结:只有每个接到通知的人员都继续往后通知,直到全部通知到为止,这样的方案才是最省时的。 看图推测: 五年级语文教案《打电话》 篇16活动目标: 1、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学做游戏,并能按节奏说出打电话的对话,从中了解身边的常识。 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能和大家配合按角色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 3、初步培养幼儿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猫等动物的头饰、场景,录音机、音乐带,钢琴等。 2、幼儿会唱歌曲《小老鼠打电话》。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导入活动。 1、韵律活动入场:幼儿与老师跟着音乐学做各种小动物。 2、幼儿自然围在老师身旁,复习歌曲《小老鼠打电话》。 3、用情景"小老鼠打电话",引导幼儿安静入座聆听。 二、基本部分:学习和游戏。 1、教师学小老鼠打电话,引导幼儿按节奏打电话(可问幼儿如何接电话)。 ① 提问:知道打电话游戏要两个人。 ② 巩固:用不同形式练习对话。 1) 小老鼠打电话是怎么说的? 1) 幼儿扮演老鼠打给教师; 2) 朋友接电话又是怎么说的? 2) 幼儿之间相互打电话。 2、 听音乐学做游戏。 1)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帮助幼儿熟悉游戏规则、理解内容并做相应动作。 (按节奏打电话--跟音乐做动作等朋友--吓一跳躲起来--发现打错) 2) 游戏进行中:幼儿扮老鼠打电话巩固学习对话及歌词;在唱拨号码时教 师点"朋友"(最后被点到8的人扮"朋友");帮助幼儿明确间奏处"朋友"出现时,幼儿扮演老鼠随音乐变化做相应"吓一跳、躲起来"等情景动作;"朋友"没能做成客只好走了,老鼠们站起来发现号码打错啦。 3) 教师在幼儿拨号的时候点幼儿,强调最后被点到的人就是"朋友",并 用头饰出现,继续游戏。 3、完整游戏,提出疑问小老鼠为何总是打错号码?(粗心);引导幼儿做事 要认真,并明白号码相差一个就打到另一个人了;帮助小老鼠重新寻找号码,认真拨打朋友的电话。 三、结束部分: 快乐提升游戏。 拨打正确的号码,继续游戏,体现快乐情趣;小老鼠与朋友一起过家家。 活动延伸: 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引导幼儿想象更多的动物形象,变换更多游戏的 玩法,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发展幼儿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 附: 主题活动名称:我们身边的科学 主题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感兴趣,能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会用语言大胆表 述自己的发现。 2.通过尝试、感知和操作,积累一定的学习体验,形成有关概念。③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培养独立性和创造性。 课后反思: 这首歌曲活泼欢快,幽默诙谐,音乐情节让人始料不及,小老鼠形象活灵活现,游戏性、表演性极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激发她们大胆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歌曲本身就给幼儿带来了很强的感染力,所以我运用了前置的教学方法在带领幼儿重点学唱电话号码,学说对话,让幼儿自然的学唱歌曲,在这一环节中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又通过老师的表演,配上木琴,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的气氛和情趣,最后让幼儿参与表演,鼓励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顺利完成了重点。整节课给幼儿创设的氛围很好,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很高,通过气氛的渲染,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 五年级语文教案《打电话》 篇17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应用《打电话》(P132—P133) 教材简析: 人教版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打电话”这个综合应用就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模拟、推理等多种数学的方式探究事物隐含的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合作交流,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筹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对比,感悟数学思维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多种方案及发现最优方案的过程。 教学难点:发现并理解最省时方案的内在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直接点题:老师直接板书课题——打电话 谈话:同学们打过电话吗?有没有想过打电话中会有一些数学问题?如果没想过,现在就想一想,可能会是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让学生略微思考一下,而后请两三名同学回答。不管学生说什么,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如果刚好有学生说到了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老师顺势接上;如果没人说到,老师就自己提出。) 2、提出问题: 1)如果老师打电话给一名同学需要1分钟,那么老师打电话给2名同学需要几分钟?给3名同学呢?如果要打给1023名同学呢? (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大都会顺势答出要2分钟、3分钟和1023分钟,这正是我们期望的结果。当然,对最后一个问题,也许会有人说的不是1023分钟,没关系,只要有人说出1000多分钟,哪怕是说出几百分钟也没关系。事实上,在一个群体中,一定会有人说是1023分钟,老师也一定要让那个同学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2)如果打给1023名同学,要1023分钟,60分钟等于1小时,1023除以60,大约等于17个小时,要差不多打整整一天的电话呀!有没有想过时间会更少的可能? (此处无需学生多想,稍事停顿即可。) 3)今天我们就来解决:如果老师打电话给一名同学需要1分钟,要打给1023名同学,究竟最少要多长时间的问题。 二、探究方案 1、策略分析 启发回顾:1023是个相对比较大的数据,我们解决问题时,面对一个比较大的数据,有没有什么好的策略可以使问题变得简单些呢? (此处最多找2个同学回答,如果有学生答出可以“化繁为简”或相近的意思,老师要好好表扬;如果没有人答出,老师要自己点明并板书“化繁为简”) 2、引导过渡 “化繁为简”是解决问题时一种很好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简到什么程度好呢?2个人、3个人,数据又太小,不足以显示我们的聪明智慧,课本上刚好有个问题,数据不大也不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或者说唤醒他们解决问题时“化繁为简”的策略意识,千万不要让学生真的去说化简到哪个数合适。) 3、出示课本上的问题情境 一个合唱队有15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 4、出示自主学习提纲 1)请为老师设计几种不同的打电话方案。 (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同学商量)。 2)小组交流,并根据用时的多少整理方案。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方案用时较多,有的方案用时较少? 4)从用时最少的方案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5、学生或独立思考、或讨论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此处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老师巡视指导和参与讨论等要以不打断学生思绪为前提。时间约5到8分钟或更长些) 三、分析方案 1、最费时的方案 1)引导交流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时间最长需要多少分钟?(15分钟)如果要用15分钟,电话具体是怎样打得呢? 学生回答预案: 生1:老师打电话先通知一个学生,用了1分钟;接着老师再打电话通知第二个学生,用了2分钟;如此下去,打给第15个学生,一共用时15分钟。 老师结合学生的表述,用图式把刚才的方案表示出来。 (估计学生大都会先说出这种打电话的方案。老师肯定表扬后一定要再启发出另外一种用时15分钟的方案。) 生2:老师打电话先通知一个学生,用了1分钟,老师就不打电话了。然后由第一个接到通知的学生打电话通知第二个学生,再由第二个接到通知的学生打电话通知第三个学生,如此下去,通知到最后一个学生,一共用时也是15分钟。 老师结合学生的表述,也用图式把这种方案表示出来。 2)比较方案 把两种方案放在一起对比: 刚才两种方案,用时都是15分钟,如果你是老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 (估计有的学生会选择A方案,也有的学生会选择B方案。两种方案并无好坏之分,只是处理问题的风格不同,老师适度点评引导即可,不必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非常突出不可。但此处问和不问,体现着课堂教学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 3)拓展方案 同样是15分钟解决问题,难道打电话的方法仅此两种吗?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把A方案和B方案结合起来或者说交叉起来使用,比如:老师打给一名同学,而后由这名同学分别打给其余的14名同学,或者老师分别打给2名同学,而后由第二个接到通知的同学再依次打给其余的13名同学等等,具体的打法可以有很多种。充分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结果一致时,具体策略的多样和丰富性。) 2、比较省时的方案。 1)引导交流 刚才有的小组说时间会有更少的可能,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样设计打电话的方案的? (此处让学生尽可能地表述,老师要注意倾听,从学生的发言中提取关键词“分工或分组”等并板书。) 2)有序思考 既然同学们谈到了“分工和分组”,那我们就按照顺序,从最少的分组情况入手,分析分析时间是否真的少了? ①出示分2组的情况: 如果这样分组,你准备让两个组长分别再通知几名同学? (此处学生可能会让1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6名同学,2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7名同学。如果这样,要引导学生明白,两组是同时工作的,2号组长通知的人多一些,所以通知到后一个人要27=9分钟。如果两组人数对调一下,则刚好可以17=26=8分钟同时结束。如果一开始学生就是让1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7名学生,2号组长继续依次通知6名学生,也要引导学生明白,如果分组后人数调配不当,也会造成浪费时间的情况。) ②出示分3组的情况: 如果这样分组,你准备让三个组长分别再通知几名同学? (因为15-3=12,12÷3=4,所以学生容易想到的是让每位组长再依次通知4名同学。如果是这样,老师一定也要引导学生明白,此种方案并非时间较少的,最慢的的一组34=7分钟。此处要引导学生学会调配每一组的人数,5、4、3是最佳选择,这样15=24=33=6,刚好在6分钟之内同时结束。) ③出示分5组的情况: 如果这样分组,你准备让五个组长分别再通知几名同学? (因为15-5=10,10÷5=2,所以学生容易想到的是让每位组长再依次通知2名同学。如果是这样,老师同样一定要引导学生明白,此种方案并非时间较少的,最慢的一组52=7分钟。此处要引导学生学会调配每一组的人数,4、3、2、1、0是最佳选择,这样14=23=32=41=50=5,刚好在5分钟之内同时结束。) 3)小结反思 分两组时,最少用时有9分钟可能;分三组时,最少用时有6分钟的可能;分五组时,用时最少有5分钟的可能。照这样下去,请问是否分的组越多,用时就越少呢? (此处让同桌的同学稍事讨论一下,时间不必过长,更不必再去动手分组检验。如果有学生回答:如果分成15组,每组1名同学,通知到最后一个人要15分钟,显然并非分的组越多,用时就越少。老师要好好表扬这种“极限思维”的方式。如果没有人提到,老师不妨自己说出,引导学生感悟即可。其实,如果有学生顺着分5组的情况往下想:假如分成6组,不管每组接下来如何调配人数,仅老师通知到第6位组长就要6分钟了,显然也并非分得组越多用时就越少,也是很好的思想。总之,无论怎样,此处学生明白并非分的组越多用时就越少的道理还是比较容易的。) 3、最佳方案 1)提出问题 刚才分五组,用时最少是5分钟,如果分6组,显然时间又多了,难道5分钟就是最少的时间吗?有没有时间再少的可能呢?谁发现了?请上台展示展示。 (如果一开始自主学习的时候,有人研究出最少用时4分钟,老师就不必再像上面一样提问了,直接请4分钟的发现者上台展示就行了。如果到了这个时候还没有一个人知道,此时需要让学生再静静地想一想,实在想不出,老师再点明。) 2)学生表述 请学生用图式展示并用语言表达。 (估计让学生用图式表达,可能由于学生不清楚要用颜色或其他方式区分不同时段通知到的人而使整个图式不十分清楚,有的学生上来也可能只画图而忘了解释或者说解释不清。老师要关注的是:图画不清楚没关系,但一定要画;解释不清也没关系,但是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反复多次地表达。老师要引导其他学生从发言学生的表述中提取关键词“同时”并显要板书。) 3)展示方案 (说明用正方形和圆表示老师和学生及用颜色 区分开的好处。) 4)引导填表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