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黄山奇松》教案 |
范文 | 《黄山奇松》教案(精选14篇) 《黄山奇松》教案 篇1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出示图片。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板书)。只要你来到黄山上,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那么黄山奇松“奇”在哪?(板书:“奇”下加着重号)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黄山。 (二)感受名松,学习第二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文,去寻找一个最妙的观松处,你会选择什么位置?(玉屏楼)请你用书上的句子回答。指读第二节第一句(出示句子)。 看,这就是玉屏楼,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也是大家公认的理想的观松处,你能把这种非常肯定的语气读出来吗? 2、举目四望,在玉屏楼前我们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描写顺序能不能颠倒? 4、这些松树究竟奇在哪里?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划出你觉得“奇”的地方。 (在品读语言文字时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感受特点) 5、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一个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1)姿态奇 a、相机理解“遒劲”并读好这个词。 b、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同学们起立,请伸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手臂? 你看,它好像正在热情地欢迎客人,它会怎么说? (在人们的眼里迎客松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热情好客的黄山人。) 由此可见,称它为迎客松那是名副其实的,让我们一齐来读出迎客松的热情。 (2)精神奇 a.除了这种姿态奇你们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理解“饱经风霜” b.那么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生长环境,谁能结合搜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 (要点包括: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c请大家想象迎客松在1600多米高的悬崖上生长,会遇到哪些危险呢? (暴雨如注,雷电交加的时候迎客松——;寒风呼啸,飞雪压顶的时候迎客松——) 据说它已经生长了800多年,得经历多少的风吹雨打,这不正如课文中所说——饱经风霜,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 d好,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顽强,读出它的活力! (“饱经风霜”这个词稍慢些,读出它的沧桑感) 过渡: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顽强、旺盛,姿态是那样的奇特,所以——齐读“如今,这棵——”,现在我们还明白了这棵迎客松也象征了什么?(热情好客的黄山人民) (3)正如有一首诗这样称赞它(范读、齐读) (出示)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的生动写照啊。 6、猜图品读“陪客送” (1)学到这儿,我们不妨轻松一下,来做个猜图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那棵松树?说出你的理由。 a交流“陪客松”,出示句子,奇在哪里? (把陪客松比作了绿色巨人,在你眼中,陪客松成了亲密的朋友了),齐读句子。 b“送客松” 再来看看这是什么松?(送客松) 送客松有奇在哪里?(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盆景同学们都见过,它是园丁精心制作出来的装饰品,为的是追求它姿态的优美,而制作送客松这盆“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黄山、大自然) 送客松似乎在向游客道别,它好像在说什么?谁来做一做送客松?(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 c现在,你能完成这个填空了吗? 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送客松”。 7、齐读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玉屏楼前欣赏了黄山的三大名松,现在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三大松奇特的风采! 8、争做小导游 (1)同学们,黄山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口齿清楚,表达流利,落落大方,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2)准备交流(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3)学生介绍(出示名松图)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有代表性,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松树,齐读弟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 2、你们想看看这千姿百态的奇松吗?不过看时老师还想请你们给它取个名,再用几句话把它的奇特之处介绍给游客听。 3、出示各种松树图。 4、文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5、完成填空: 想象说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6、这么多的松一棵有一棵的姿态,每一棵都不同,真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秀美。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指板书)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此时老师又不由得想起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玩黄山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可见黄山的景色确实令人着迷。今天我们感受了松之奇特,老师希望课后同学么们能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去查找、搜集、了解黄山怪石、云海、温泉这“三绝”的特点,模仿课文的写作方式去介绍。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课后做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3、收集资料,了解黄山怪石、云海、温泉这“三绝”的特点。 《黄山奇松》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品读迎客松的部分。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谁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知道“天下第一奇山”指哪一座山?(生:黄山)板 书黄山 师:黄山有四绝,以( ),( ),( ),( )闻名天下,于是古人赞美黄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人也说:“感受黄山,天下无山“然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情有独钟,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去欣赏黄山的奇松。 2、补板课题:奇松的“奇”用红色粉笔写大。 3、师:这里的“奇”你是怎样理解?(生回答) 4、师:带着你对“奇”的理解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奇” 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难读的句子和段落多读遍。 出示生字新词:誉为,陡崖,屹立,玉屏楼,宾客,卧,枝干遒劲,枝干蟠曲,郁郁苍苍(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指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请几名学生说。 三、品读探“奇” 1、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师:黄山是松的世界,松的海洋,而最妙的观松处是玉屏楼。在玉屏楼上,你会看到哪些名松?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带问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生读文,指名说。 四、品读“迎客松” 1、过渡:看来这三棵名松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墨去感受迎客松。板书:迎客松 2、师:请大家自由轻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迎客松的语句。多读几遍,把读后的感受写在书中空白处。 3、集体交流: 其一:体会迎客松的姿态优美。 a师: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在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体现迎客松的特点? b指导学生理解枝干遒劲,郁郁苍苍,重点理解饱经风霜。 c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自由练读,分男女读。 其二:体会迎客松样子的奇特。 a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你还读懂了什么? b师:假如你是这棵迎客松,会怎么介绍自己?(指名说) c正是因为我姿态优美,样子奇特,人们给我取名迎客松,来,迎客松们伸出你们的手臂,读出你们的热情。 其三:体会迎客松的象征意义。 a师:迎客松近千年如一日,如今……(师引读,生续读)板书象征。 b师介绍在中国南海大厅,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挂迎客松的挂图。 c师:在这种神圣的地方都有迎客松的倩影,这种心情无法语言表达。但我相信大家会读好这句话。(生齐读) d师:所以人们去黄山就会去看( ),想起黄山就会想起( )。 小结,对着板书理清脉络。 五、全文总结 同学们,在你们浏览黄山的途中不仅仅有让你宾至如归的迎客松,还有默默相伴的陪客松,还有恋恋不舍目送你的送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又会给你带来怎么样的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采用学习迎客松的方法学习。 《黄山奇松》教案 篇3设计理念:《黄山奇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性散文,全文紧扣"奇"来对黄山松进行描写。文字生动,意境优美,适合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 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它被誉为(跟说:“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即(跟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投影展示黄山四绝图片),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人们对它更是(跟说:“情有独钟”)。(多媒体展示黄山松)瞧!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黄山,我们齐读课题,注意老师用红笔写的字了吗,是什么呢?(奇)黄山的松奇在哪儿呢?我们一起去感受一番。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写到了哪些奇松?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松?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 1、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奇松? (指名回答,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想不想看一看? (一)、迎客松 (多媒体展示迎客松图象)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呢? 句一: ①“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 “枝干遒劲” 借助形象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③“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它的茂盛,生命力顽强。 ④“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你对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用这个词我们还能形容什么对象呢?(指名说:建筑、人物……)瞧!从老爷爷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那我告诉你,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它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练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受比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呢?(比喻、拟人)从这儿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②“热情的欢迎”体会迎客松非常热情”。是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热情好客的主人啊! ③远方的宾客慕名而来了,这位热情的主人会怎样欢迎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由一位同学主笔,帮迎客松拟一份欢迎词,并想一想,它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贵宾呢。(小组讨论交流),现在你就是迎客松,你会怎样来欢迎宾客呢?(表演) ④多么热情的迎客松呀,我们能把它读好吗?请同学们先练一练,呆会儿我们比比,哪棵迎客松最热情。练读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指名说) 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②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很高)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代表”“象征”体会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 ③你能用“不仅……而且……”把它的意思也表达出来吗。(指名说) ④这句话你理解了吗?你能把它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 迎客松小结:1、看着这棵迎客松你想说些什么呢?(迎客松你真神奇,你真美!) 2、同学们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来吗?(齐读) (二)、陪客松 过渡:你还想看看什么松?(陪客松)。(多媒体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就是陪客松了,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① “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②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三) 、送客松 过渡: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 ①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盆景”。)(出示图片比较盆景),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跟说“天然”)从这儿我们感受的它的神奇。 ②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 ③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指名说 ④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 (四)、玉屏楼 过渡:刚才同学们所见到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虽各有特点,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齐说) “奇”,这么神奇的黄山松,在哪里观看最好呢? ①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看谁先发现?(指名说)“玉屏楼” ②对!就是玉屏楼,在这里我们可尽睹三大名松的风采,所以它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也就说此处是黄山松独一无二的、最妙的观松处。 第二自然段小结:现在,我们多么想登上玉屏楼去看看黄山的三大名松啊!我请一位同学带我们去,好吗?(指名)请你为大家美美的朗读第二自然段,把我们带上美丽的黄山,老师给你配上音乐。(配乐朗诵第2自然段)点评:谢谢你把我们带到了美丽的黄山,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无穷的风采。 四、其他松 过渡: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在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1、“黄山的松千姿百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出示:(或……或……或……;或……或……或……有的……有的……有的……) 2、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 3、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欣赏图片)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指名说)? 4、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谁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呢?指名说(黄山的松有的……有的……还有的……它们真是千姿百态啊!) 5、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学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7、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 8、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齐读) 五、总结全文 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屏显黄山全景图)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 ①同学们,看了这神奇美丽的黄山奇松,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②我想,假如我是一位诗人,我会写一首感情奔放的诗来赞美黄山,那么你呢? 练说,出示:假如……我会…… 六、作业。 过渡:相信同学们看了黄山的奇松有很多体会,但却没有机会说,下面就让我们以作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吧。 1、模仿文中“迎客松”的写法,选择自己喜爱的一种松树写下来。 2、把自己喜爱的松树画下来。 附:板书 20、黄山奇松 迎 客 松 三大奇松 { 陪 客 松 奇 送 客 松 《黄山奇松》教案 篇4目标: 1、知识能力:学习黄山松的“奇”,知道人们为什么对他情有独衷。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文章第二小节。 2、过程方法:读中感悟,以读代讲,读写结合。学习文章总分总、总分构段方式,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仿写其他松。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过程: 一、导入课题,整体感受“奇”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读题 2、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更是情有独钟。黄山松为什么令人们对它情有独钟,它到底“奇”在哪儿?我们一起走近黄山松。 二、读中感悟,领略名松“奇” (一)出示要求自学 1、文章第二节就是他的自我介绍?请大家自由地读读文章第二小节,思考: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在哪里?最有名的三大名松分别是什么?用括号分别括出对这三种松描写的有关语句。 (二)交流三大名松 1、你要去黄山观赏奇松,你会去哪里? 2、交流,学生回答。 ①出示第一句 选择题: 理解选择“绝胜”( ) a 绝对胜利。 b 最(极)优美的风景。 ②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是——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 3、在玉屏楼看到的,黄山最有名的三大奇松是? 教师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①读着他们的名字,你觉得他们的名字奇吗? ②生交流 ③小结:他们是黄山的主人,会欢迎游客、会陪伴游客、会目送游客,真奇。板书:名字奇 ④他们是否名副其实呢?我们首先来看迎客松。 4、谁来读你找到的有关迎客松的语句。其他同学,思考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 (1)交流: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抓住关键字词来交流,你可以来说?也可以来读? (2)生交流(顺序随机) 姿态美 ①姿态优美 枝干遒劲 a板书:姿态美姿态美,美在它的枝干—— b遒劲换个词说,就是—— c谁读好这两个词?(读出美,读出有力)def ②这段当中,哪句话也是说他的姿态的? a交流读 b想看看它的姿态吗?出示图片。 c升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图,像不像手臂。 d热情欢迎客人的迎客松,它会说些什么呢? e作者抓住“斜伸”一词,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迎客松写成好客的主人,迎客松,读——真是名副其实呀! f让我们边想象边来齐读 迎客松的姿态长得奇美,它的奇还体现在哪里? 生命强 ①饱经风霜 a理解词义 b你来想象,迎客松曾遭遇过哪些困难呢? 交流说,引个别读,虽然如此,却—— 引个别读,虽然如此,却—— 引个别读,即便如此,却—— 不管……还是…….我们一起读。 c从饱经风霜的迎客松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精神? 板书:生命强 文化深 ①同学们,你知道这棵松多大年纪了吗? 交流 ②你还对它有什么了解?(资料拓展) 迎客松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树龄800多岁。树高10米左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6米的两大侧枝, 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 游人到此,目睹此松,游兴倍增,纷纷与它合影留念,引以为幸。 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就是根据它的形象制作的。 客松已蜚声中外,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当之无愧。 ③自然引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a如今,齐读—— b引读,迎客松热情好客,成为——乃至——,更是中华民族好客的象征。 c迎客松身上,我们感受到它的板书:文化深 5、朗读背诵 ①让我们完整地读读这处文字,感受迎客松的姿态美、生命强、文化深。 ②你能试着把这段文字背出来吗。 生自由背,1-2生背,齐背 g小结:我们从迎客松姿态美,生命强,文化深,感受到了迎客松的奇,真是名副其实的迎客松! 6、小结学法 ①刚才我们学习迎客松,是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学的:先找到这段文字,再读读感受奇特,请你用这种学习方法,选陪客、送客松中的一种自学。 ②你要与大家交流的是,来把你的学习收获读出来。 教师指导朗读,读中点评 (三)整体回顾段落 出示整分段,齐读 齐读这段文字 交流,这段先概括写三大名松,再分别具体写了三大名松。这种写法叫——总分结构 三、读写结合,总结提升“奇” 1、三大名松三种姿态,黄山奇松“千姿百态”,请你来读读! ①读中点评,“或...或...” ②这里的省略号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③出示一组图片 ④你能根据其中的一幅图片,或者自己大胆想象,学着文章写三大名松的样子,也来写一种姿态的松吗? 2-3名学生交流。 小结板书:姿态多 2板书总结: ①黄山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它们板书:数量多,这些松,长在——山顶上,陡崖边。 板书:位置奇 ②小结板书:黄山奇松,奇在——,奇在——…… ③引读——它们装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话,感受这两句话在文中写作上的结构。 分别位于开头结尾,板书:首尾呼应 具体写了三大名松,又略写了其他松,这种写法叫——板书:点面结合 全文的结构是——板书:总分总 四、作业 1、做小导游,介绍黄山玉屏楼观三大名松。 2、课外阅读一:查找资料,读读黄山其他“三绝”——怪石、云海、温泉。 课外阅读二:了解祖国的名山——“五岳” 。 五、板书设计: 黄山奇松 位置奇 名字奇 首尾呼应 姿态美 点面结合 迎客松 生命强 总分总 文化深 陪客松 送客松 姿态多 数量多 《黄山奇松》教案 篇5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难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媒体:投影、录音、录像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20、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备课日期:4月18日星期三授课日期:4月23日星期一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读第一自然段,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特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前鼻音:宾客盆景 后鼻音:玉屏楼状如黑虎 翘舌音:状如黑虎 (2)朗读下列词语: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蟠曲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 誉地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卡片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 誉:撇和捺要舒展。 遒:“西”内别忘了一横。 盆:撇和捺的位置要摆正。 屹:右边不要多横。 俯:右边“府”的一撇要到位。 状:同“壮”要区别开来。 四、作业: 1、见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状陪府盆 壮部俯贫 备课日期:4月18日 星期三 授课日期:4月24日 星期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投影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徐霞客的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备课日期:4月18日星期三授课日期:4月24日星期二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3、学习课文描写迎客松的写法,写一种植物——雪松。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描写迎客松的写法,写一种植物——雪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下列词语。(见课后习题3) 2、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提示顺序: 最妙观松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学生自由练背,同桌互背,指名背诵,小组赛背。 三、指导造句:屹立郁郁苍苍 1、读原句,理解词义及用法。 屹立:可以说山、树、人,还可以说建筑物。 郁郁苍苍:形容树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2、例句引路: 屹立——举目远眺,云中山巍然屹立,在阳光照耀下,峰顶银光闪闪。 屹立——一棵棵高大的雪松屹在道路两旁,伸出的枝叶挡住了强烈的阳光,树下一片阴凉。 郁郁苍苍——雪松的树枝横着伸展,郁郁苍苍的枝叶平铺开来,如同孔雀打开它那美丽的羽毛。 郁郁苍苍——柏树一年四季,郁郁苍苍,把我们的校园装点得更加美丽。 3、学生口头造句交流。 四、仿写片断。 例: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1、朗读、背诵。 2、观察校园内的雪松(布置预习),说说雪松的特点。 3、仿照“迎客松”的写法,把雪松的特点写下来。 把下列词语写进去: 郁郁苍苍 青翠 如同 装点 秀美 五、作业: 1、造句。 2、仿写片断。 陡崖 屹立 饱经风霜 姿态优美 盆景 宾客 情有独钟 郁郁苍苍 枝干 遵劲 枝干 蟠曲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奇松》教案 篇6一、教材简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 二、对象分析 本班为省级课题运用信息技术,构件主体性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班。学生具备上网浏览的能力、简单的文字输入、编辑能力和网上绘画能力,为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四、教学策略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五、媒体设计 在网络教室,教师设计网页放在学校服务器上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 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学生自渎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展示是最好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进入人文地理和推荐网站查阅相关资料。 《黄山奇松》教案 篇7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扫除障碍,整体感知,并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精读第二自然段,品味课文“精当”的用词,体会三送的奇特,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句子里理解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通过学习能够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黄山松的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 1、创设情境,学生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级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第一课时,我采用多媒体播放一组黄山风景图,并配以乐曲,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无形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2、由扶到放,自主合作。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3、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品读感悟”、“情感熏陶”等语文学科个性。采用“读—感—品”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了引导。 4、参与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指导背诵”的环节,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五、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引读课题后,让学生提取第一自然段的信息。 (2)完成填空,并朗读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当 2、精读课文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分别读描写三松的句子,并找出评价最高的松树。 (2)重点介绍“迎客松”,从描写迎客松“奇”的词语出发,配合资料、造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迎客松的形态的奇特,以及生命力的顽强。 (3)用填空的形式指导学生背诵。 (4)放手让学生自由解读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朗读课文时注意对重点词的分析,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5)对于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安排,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填空,感受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3、拓展延伸 (1)通过让学生介绍祖国的名胜,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作业的设置。我让学生在提供的图片中选择,仿照课文中三松的描写方式练习写话,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情感的升华。 4、板书设计 因为第二课时的重点在三松,所以我的板书也是以此为基础,直观地展示了课文的重点。 《黄山奇松》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出示“黄山全景图”课件。 同学们,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两次游完黄山之后,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出示“徐霞客诗句” 2、黄山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让古今中外的许多游人如此迷恋?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黄山奇松》,读通了课文,我们从中知道了那是因为——黄山有四绝。哪四绝呢?(学生回答) 出示“第一段”课件,齐读、理解。 3、同样是“四绝”,人们为何对黄山松树特别偏爱呢?(指名回答) 用“因为……所以……”说话 这就叫“情有独钟”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欣赏黄山奇松吧。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 出示“玉屏楼图”课件。 2、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著名的奇松呢?它们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纲,自己读读课文第2小节。 出示“学习提纲”课件。 (1)站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分别用“ 、 、 ”表示出来。 (3)这三大奇松 “奇”在哪里?在表示特点的词句下加小圆圈。 3、交流学习成果 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过度:这三棵松到底奇在哪呢?我们一一来学习 板书:奇? 学习迎客松部分 1、出示迎客松图片 瞧,迎客松已经在迫不及待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课文里是怎样来描写迎客松的呢?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呢?请一个同学找出迎客松的句子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老师的问题 (出示句子) 2、听了朗读之后,你觉得迎客松奇在哪里(指名说) (1) 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怎样的枝干才是遒劲的?结合图片说说(枝干苍劲有力) 指导朗读,读出迎客松之奇 指名读,齐读 (2) 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想象一下:迎客松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千多年里,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她的表现又怎样呢? * 请做下列的填空: 狂风来了,迎客松 暴雨来了,迎客松 电闪雷鸣,迎客松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电闪雷鸣,课文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形容?(饱经风霜) 请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 虽然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 多少风吹雨打,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 指导朗读,读出迎客松生命力之顽强 指名读,齐读 (3)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把( )比作( )。(把斜伸出去一丛青翠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 同学们可以伸出手臂,边做动作边反复读这段文字。 指名读,齐读 (学生做动作、读课文) 远远望去,斜伸出去的枝干多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生动的比喻。 是啊,其实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 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一说 想象:如果现在老师是宾客,在座的各位同学来演一演迎客松,说说在宾客到来时,迎客松会说些什么呢? 3、如今,只要人们一提到黄山就会想到迎客松 ,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4、朗读课文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让我们怀着赞叹,喜爱之情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陪客松部分 黄山松真神奇啊!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迎接到黄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陪客松) 1、出示图片,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陪客松又奇在哪呢? 2、“绿色的巨人”说明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过度:是呀,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正在陪同客人欣赏黄山风光呢!所以给它取名叫——陪客松。 3、 指名读,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棵松,介绍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齐读 学习送客松部分 当游人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谁来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送客松) 1、 指名读送客松的句子,想想送客松奇在哪里? 出示“送客松图——文”课件, (1)姿态独特,枝干蟠曲 刚才学习的迎客松,比较这两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陪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 从中不难发现作者观察非常细致,抓住枝干的特点来写,我们读读送客松的句子。 (2)理解“天然盆景” 为什么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 什么是盆景? (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 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 (3)指名回答:谁来说说为什么叫他送客松? 送客松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配乐朗读第二小节 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小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三棵奇松,好吗? 出示“描写三松的文字”课件 配乐齐读 总结:黄山松真是……很神奇!(板书:“?”改“!”) 学习课文写作方法 文中描写的三种松树,其中迎客松写得比较具体,而陪客松、送客松写得比较简单,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是不是陪客松和送客松没有迎客松长得好呢? (习作时有详有略,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我们平时写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其实黄山松数量成千上万,形态不一,用一个词那就叫——“千姿百态”。 出示“第3自然段”课件。 这样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你们喜欢吗?那就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一起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齐读 2、黄山奇松的姿态仅仅是课文里介绍的这些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黄山松都有哪些姿态? 出示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图片”课件, 3、发挥你的想象,仔细观察它们的姿态,试着给这些松树取名字,并说说理由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全文围绕一个“奇”字,为我们具体介绍了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作者用词贴切,比喻生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带着赞美之情,来赞美一下黄山奇松! 五、布置作业,总结延伸。出示“作业”课件。 1、 记一记——把奇特的黄山松记在脑海里。 2、 找一找——收集更多的关于黄山资料。 (可以是黄山的来历; 关于黄山的传说;有关黄山的诗词;有关黄山的名言;黄山风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人文景观;) 板书设计: 迎客松 16、黄山奇松 陪客松 奇?(!) 送客松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卧龙松”的腾云驾雾,有“凤凰松”的展翅高翔,有“团结松”的簇拥相抱,有“扇子松”的娇小玲珑,有“贴壁松”的攀龙附凤,有“蒲团松”的厚重稳健,有“黑虎松”的虎虎生威……它们有的倚岸而立,有的独钓寒江,有的悬空绝壁;它们有的亭亭如盖,有的尖削似剑,有的迎风展翅……它们在风雨中碧如大海,在阳光下颜如翠玉,在大雪中状若珊瑚……每一棵黄山松都是一处独立的风景,以各自独有的本色展示其个性的魅力。 《黄山奇松》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读词 陡崖潇洒屹立玉屏楼宾客蟠曲 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饱经风霜充满生机 2、安徽黄山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两次游完黄山之后,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出示“徐霞客诗句”课件 3、黄山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让古今中外的许多游人如此迷恋?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黄山奇松》,读通了课文,我们从中知道了那是因为——黄山有四绝。哪四绝呢?(学生回答)打开课本,齐读第一段、理解。 4、情有独钟什么意思?(感情专一,特别偏爱)同样是“四绝”,人们为何对黄山奇松特别偏爱呢?(指名回答) 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欣赏欣赏黄山奇松吧。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老师首先带你们来到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ppt出示图片),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生答,师板书:迎客、陪客、送客) 过渡:这些松树究竟奇在哪里?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划出你觉得“奇”的地方。 3、文中是怎么写迎客松的奇的?(ppt出示迎客松的图片和描写迎客松的句子),指读。 (1)迎客松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2)“姿态优美”,具体是怎样的?(指名回答: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同”就是“好象”,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把比作。(把斜伸出去一丛青翠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 同学们可以伸出手臂,边做动作边反复读这段文字。(学生做动作、读课文)远远望去,斜伸出去的枝干多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生动的比喻。从这句话,你还读懂了什么?是啊,其实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 (3)“枝干遒劲”就是枝干怎么样?(枝干苍劲有力) (4)“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饱经风霜”什么意思?请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郁郁苍苍”什么意思? 这么高大的迎客松,经历了多少年的烈日暴晒,风吹雨打?(800多年)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学生读)谁来读好它。 (5)如今,只要人们一提到黄山就会想到迎客松,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我们一起读好这一句话。 指导朗读: 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6)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 (ppt出示诗句: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再来读一读,赞一赞? 4、看图猜松:(ppt出示送客松图片) (1)下面我们来做个猜图游戏,请同学们猜猜,它是哪棵松树?说出你的理由。 (2)送客松奇在哪里?谁能读出对它的赞美和惊叹。 点拨:盆景同学们都见过,它是园丁精心制作出来的装饰品,而制作送客松这盆“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 [通过猜图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积极调动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5、除了这两棵奇松,作者还介绍了哪一棵奇松? 想看真的陪客松吗?(ppt出示)齐读这段话。 学生读“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结合“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6、配乐朗诵第二自然段, 7、认识了这三大名松,同学们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吗?这不,机会来了: (1)(ppt出示:争当小导游 “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出示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通过应聘导游的活动,强化学生对黄山松的认识,熟悉、背诵课文] 学生准备一分钟,可只介绍一棵松,导语也可自己设计。 (ppt设计超链接,学生介绍的同时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松树,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指名说。 2、师引读第三自然段。 3、想欣赏这些千姿百态的松树吗?(ppt出示) [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学生边欣赏,边想象,看到图,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赞叹一下你看到的景色吗? 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2、以一首歌曲结束今天的课 四、作业设计 想象写话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设计:背诵第二自然段或争当小导游 《黄山奇松》教案 篇10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陡崖屹立遒劲郁郁苍苍 宾客盆景饱经风霜情有独钟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第1自然段 A、指名读问: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四绝的绝是什么意思? B、闻名于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情有独钟”?那么黄山的奇松在哪里?(学生读)教师板书 潇洒挺秀表现在什么地方?看文中是插图你能说说黄山松的潇洒挺秀表现在哪里吗? C、齐读第1自然段。 总结:第一自然段写了黄山的四绝,突出了黄山奇松这个重点。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A、指名读 B、第一句说了什么?(板书:玉屏楼观松)教师简介徐霞客。这一句中的“绝胜”和哪一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最好),请齐读这一句 C、第二句说了什么? 迎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地位怎么样?读3~5句 陪客松的位置在哪儿?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读第6句 送客松的姿态怎么样?动势怎么样?他给人们怎样的感受?读7、8句 D、写三大名松用了两个“如同”和一个“好象”,这是为什么?点示:可以从中看出人们的想象力 小结:第二自然段写了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暗示它们得名的由来。 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要用亲切喜爱的语气。齐读第二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A A、指名读 B、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起什么作用?第2句有几个分句? 分别说了什么? 教师点示:第1个分句写了黄山送的姿势,第2句写了黄山松的动态,第3个分句写了黄山松的形状或造型。第3句话说了什么?(板书;装点黄山更神奇秀美)这句话回应了课题,点出了一个奇字 C、读这一自然段,要读出赞叹的口气,请齐读3自然 D、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重点写黄山松潇洒挺秀,形象独特,千姿百态,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秀美。 三、指导背诵。 1、听录音。 2、利用板书提示,串联背诵。 3、各自轻声试背。 4、全班齐背。 四、布置作业; 1、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默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五、板书设计: 处处都有潇洒挺秀 优美遒劲郁郁苍苍 迎客枝干斜伸如同迎接 黄山奇松玉屏楼陪客如同巨人陪同观赏 观松独特蟠曲 送客深出好象告别 屹立斜出弯曲 千姿百态仰俯卧 状如形似 《黄山奇松》教案 篇1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搜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黄山去游览一番。高兴吗?谁先说说课外搜集到的关于黄山的资料? 师结:黄山是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在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它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峨眉之秀丽于一身,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四绝中最奇的要数黄山松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黄山奇松》。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松之奇美。 1、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里哪个词最能体现人们对黄山松的喜爱?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情有独钟”的意思吗? 过渡:黄山松到底奇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登上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观赏奇松吧。 2、出示小组讨论,按要求学习。 3、交流。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出示)谁来读读写迎客松的句子?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迎客松不光美,更奇的是……(生:更奇的是“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说得真好。 (出示投影)同学们看图,你想象中的迎客松是不是这样的?(指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来,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多么热情好客啊!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生齐:迎客松)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其实,岂只是黄山的象征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里陈列着巨幅铁画《迎客松》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真是国之瑰宝啊!你能用读来表现它的奇吗? 请同学们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多练习读几遍。指名朗读,学生评价,可让同一生再读比较。 4、你把迎客松给读活了,老师觉得他好像在朝我们招手呢!迎客松的热情好客,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陪客松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读读写陪客松的句子。(出示投影) 师:同学们,当你登上黄山欣赏着这美丽的黄山风光时,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你旁边,陪伴着你,保护着你,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呢?想想这儿应该怎么读?生:(自由练读。) 师:(指一生读)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天也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这时,你会发现,还有人在送你呢!谁呀?(生答:迎客松)你能找出送客松与迎客松的不同之处吗? 生:(看书后回答)迎客松姿态优美,送客松姿态独特。 生:迎客松枝干遒劲,送客松枝干蟠曲。 生:虽然都是伸出手臂,但迎客松是欢迎游客的到来,而送客松是向游客告别。 师:你看的真细,找得多准。要想把写送客松的句子读好,就要把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词语读好,特别是把最后一句写送客松与游客依依惜别的样子读出来。 生:(练读后,指名读) 5、师: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了。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迹!读了这段文章,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下面让我们再次去黄山领略一下这“三大奇松”的风采。 生:(全神贯注地欣赏)(看录像,听老师配乐背诵)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好,老师也给他配上音乐。 6、师:黄山处处有松树,棵棵有奇态,作者不可能把每一棵松树都一一详细地描述一番。但是不写又不能体现黄山松的奇,所以,作者在最后一段概括地写出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板:千姿百态)怎样才能读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呢?自己练习读一读。(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 (指一生读) (生齐读) 四、作业设计。(投影出示) 教后记:“不读书的语文课,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我在教《黄山奇松》一课时,读书成了重头戏。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欣赏,引导学生探求美、学习美,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读,贯穿本课教学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很大,读的要求又逐渐提高,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美。以教师之情激发学生之情,以文章之情动学生之心,使学生在动情、动心、入情、入境的状态下受到感染,水到渠成的感情朗读。从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中,我再一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黄山奇松》教案 篇1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朗读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出示黄山全景图课件。 同学们,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两次游完黄山之后,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出示徐霞客诗句 2、黄山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让古今中外的许多游人如此迷恋?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黄山奇松》,读通了课文,我们从中知道了那是因为黄山有四绝。哪四绝呢?(学生回答) 出示第一段课件,齐读、理解。 3、同样是四绝,人们为何对黄山松树特别偏爱呢?(指名回答) 用因为所以说话 这就叫情有独钟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欣赏黄山奇松吧。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 出示玉屏楼图课件。 2、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著名的奇松呢?它们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纲,自己读读课文第2小节。 出示学习提纲课件。 (1)站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分别用 表示出来。 (3)这三大奇松 奇在哪里?在表示特点的词句下加小圆圈。 3、交流学习成果 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过度:这三棵松到底奇在哪呢?我们一一来学习 板书:奇? 学习迎客松部分 1、出示迎客松图片 瞧,迎客松已经在迫不及待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课文里是怎样来描写迎客松的呢?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呢?请一个同学找出迎客松的句子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老师的问题 (出示句子) 2、听了朗读之后,你觉得迎客松奇在哪里(指名说) (1)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怎样的枝干才是遒劲的?结合图片说说(枝干苍劲有力) 指导朗读,读出迎客松之奇 指名读,齐读 (2)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想象一下:迎客松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千多年里,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她的表现又怎样呢? * 请做下列的填空: 狂风来了,迎客松 暴雨来了,迎客松 电闪雷鸣,迎客松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电闪雷鸣,课文用了一个怎样的词语来形容?(饱经风霜) 请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 虽然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 多少风吹雨打,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 指导朗读,读出迎客松生命力之顽强 指名读,齐读 (3)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把比作。(把斜伸出去一丛青翠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 同学们可以伸出手臂,边做动作边反复读这段文字。 指名读,齐读 (学生做动作、读课文) 远远望去,斜伸出去的枝干多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生动的比喻。 是啊,其实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 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一说 想象:如果现在老师是宾客,在座的各位同学来演一演迎客松,说说在宾客到来时,迎客松会说些什么呢? 3、如今,只要人们一提到黄山就会想到迎客松 ,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4、朗读课文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让我们怀着赞叹,喜爱之情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陪客松部分 黄山松真神奇啊!当游客被迎客松热情地迎接到黄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陪客松) 1、出示图片,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陪客松又奇在哪呢? 2、绿色的巨人说明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过度:是呀,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正在陪同客人欣赏黄山风光呢!所以给它取名叫陪客松。 3、指名读,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棵松,介绍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齐读 学习送客松部分 当游人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谁来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送客松) 1、指名读送客松的句子,想想送客松奇在哪里? 出示送客松图文课件, (1)姿态独特,枝干蟠曲 刚才学习的迎客松,比较这两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陪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 从中不难发现作者观察非常细致,抓住枝干的特点来写,我们读读送客松的句子。 (2)理解天然盆景 为什么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 什么是盆景? (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 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 (3)指名回答:谁来说说为什么叫他送客松? 送客松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配乐朗读第二小节 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小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三棵奇松,好吗? 出示描写三松的文字课件 配乐齐读 总结:黄山松真是很神奇!(板书:?改!) 学习课文写作方法 文中描写的三种松树,其中迎客松写得比较具体,而陪客松、送客松写得比较简单,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是不是陪客松和送客松没有迎客松长得好呢? (习作时有详有略,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我们平时写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其实黄山松数量成千上万,形态不一,用一个词那就叫千姿百态。 出示第3自然段课件。 这样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你们喜欢吗?那就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一起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齐读 2、黄山奇松的姿态仅仅是课文里介绍的这些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黄山松都有哪些姿态? 出示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图片课件, 3、发挥你的想象,仔细观察它们的姿态,试着给这些松树取名字,并说说理由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全文围绕一个奇字,为我们具体介绍了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作者用词贴切,比喻生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带着赞美之情,来赞美一下黄山奇松! 五、布置作业,总结延伸。出示作业课件。 1、记一记把奇特的黄山松记在脑海里。 2、找一找收集更多的关于黄山资料。 (可以是黄山的来历; 关于黄山的传说;有关黄山的诗词;有关黄山的名言;黄山风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人文景观;) 板书设计: 迎客松 16、黄山奇松 陪客松 奇?(!) 送客松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卧龙松的腾云驾雾,有凤凰松的展翅高翔,有团结松的簇拥相抱,有扇子松的娇小玲珑,有贴壁松的攀龙附凤,有蒲团松的厚重稳健,有黑虎松的虎虎生威它们有的倚岸而立,有的独钓寒江,有的悬空绝壁;它们有的亭亭如盖,有的尖削似剑,有的迎风展翅它们在风雨中碧如大海,在阳光下颜如翠玉,在大雪中状若珊瑚每一棵黄山松都是一处独立的风景,以各自独有的本色展示其个性的魅力。 《黄山奇松》教案 篇13学 校 潍坊市育才学校 设计者 张明慧 年 级 五年级 学 科 语文 教材版本 苏教版 学 时 2 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 电脑 投影仪 软件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课文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文章语句生动,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第二自然段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优美姿态进行详细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 。教学时,我首先抓住“迎客松 ‘奇’在哪里?”这个大问题来引领全文、贯穿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习者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阅读能力,能理解课文内容,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难点以及 突破措施 重难点: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突破措施:首先,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接着,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或录像,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然后,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它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向课外。 媒体设计 阐 述 利用信息技术让教学多元化、立体化,并使教学内容图、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体现,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意识。课堂上,用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对照图像阅读课文,感受课文,理解课文,使阅读与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将阅读的触角伸向更广袤的空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媒体、教学资源、教学工具的使用及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录像请学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 2、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 3指读、质疑课题。 1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感受。 2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录像] (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 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 1提醒: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节,加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 2多媒体演示“黄山奇松”录像。 3多媒体出示迎客松的图片。 说话想象训练:假如你是迎客松,你会说些什么? 4在学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朗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加深理解这三种松树的特点。 5多媒体出示句子,小结,引导学生对迎客松有初步总体的印象。 6同法学习“陪客松、送客松”这部分语句。 1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 2观看“黄山奇松”的录象,谈谈感受。 3以黄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介绍”。 4朗读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语句。 5补充句子。 6同法学习“陪客松、送客松”这部分语句。 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在对迎客松有了生动印象的基础上,通过探究体会迎客松的特点。学生再读时,文章的内涵就都能表达在他们的表情、声音、语调之中了。这是最理想的词语学习境界。 1多媒体演示: “黄山奇松”录像。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拓展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促其思考。) 2多媒体出示迎客松的图片。 (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多媒体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 抒情表达,发挥想象,丰富情感。 1、发挥想象:黄山只有这几种松树吗?2、引导学生以松树的身份介绍其它松树的形态。 学生以松树的身份介绍其它松树的形态。 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多媒体出示千姿百态的松树的图片。 (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脑中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 拓展延伸,创造生活,积淀情感。 1、 寒假期间,潍坊春秋旅行社准备开辟“潍坊——黄山”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学生写广告词,教师巡视指点)2、引导学生交流汇报。 3我们再去欣赏一下黄山“四绝”优美的姿态,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4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的另一个风景片。) 1学生写广告词。 2交流汇报。 3欣赏黄山“四绝”的另一个风景片。 让学生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课堂充满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把学习语言文字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融为一体,使语文学习展现生命活力。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的另一个风景片。 (让学生再次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布置作业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或其它“三绝”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学案设计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黄山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 2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 二自主研读,体会奇特。 1迎客松“奇”在哪?把写迎客松“奇”的句子画出来。 (1) 解释“遒劲”、“郁郁苍苍”。 (2) 为什么说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呢? 2陪客松“奇”在哪儿?把写陪客松“奇”的句子画出来。 3送客松“奇”在哪儿?把写送客松“奇”的句子画出来。 三发挥想象,抒情表达。 1想象:黄山只有这几种松树吗?你觉得还有什么样的松树? 2尝试以松树的身份介绍其它松树的形态。 四拓展延伸,创造生活,积淀情感。 潍坊春秋旅行社准备开辟“潍坊——黄山”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巩固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韵母填入括号内。 ü——i 屹( ) 誉( ) 玉( ) 依( ) in——ing 屏( ) 宾( ) 景( ) 形( ) 二、查字典,给句子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_________ 静海寺中的钟又敲响了,它警示人们不要忘记国耻。 _________ 2.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_________ 荷花的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_________ 三、造句。 屹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郁郁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请你查找一些关于黄山松的图片,或根据上面的描写,选择一棵黄山松,仔细观察或展开想象它的样子,学习课文描述迎客松的写法,把它具体写下来。如有兴趣,你还可以给它取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献资料 老百晓网站 第一范文网 中国黄山风景名胜区网站 《黄山奇松》教案 篇14教案背景 本教案是我为评选寿光市优质课而设计的,经过我多次讲课、备课、反复修改,我校语文教研组集体多次听课、评课、议课、磨课,才最终定格,凝聚了我和同事们的心血。 教学课题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松》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集文本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人赏心悦目。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引题,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突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总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神奇、秀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饱经风霜”说句话。 3、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和欣赏图片指导学生了解会黄山三大名松的美和奇。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互助、指导点拨、感悟升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 生:去过。谁来介绍介绍你眼中的黄山?(说得真好!) 师:没去过的同学想不想去看一看?(去过的想不想再到黄山游览一番?) 生:(高兴地)想! 2、师: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到黄山去游览一番。 (播放“黄山风景”动画图片) 师:(相机配乐解说)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欣赏的就是黄山奇松——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下这四个字——(板书:黄山奇松) 过渡: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在哪里? 黄山有哪些奇松? 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黄山奇松》——打开课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好标记。 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师巡视过程中小声提醒了个别学生读书的姿势,初读给足时间。)回答刚才的问题。 3、生读完后,师问:黄山有哪些松树?(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师随机板书。 过渡:这三大名松究竟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符号标出来。 三、精读感悟 (一)品味迎客松 师: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一个呢?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代表”什么意思?给学生思考时间。师:一提到黄山的松树,人们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人们马上也会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师: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到你刚才标出的句子,再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划出你觉得奇的地方,可以找出有关的句子或词语。 1、姿态奇 生: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结合图片讲,理解“遒劲”(粗壮有力)谁来读一读? 交流:(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2、坚强不屈(生命力顽强)。 品“饱经风霜” 生: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师:点击课件( “饱经风霜”)那么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生长环境,出示搜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学生自读。 (要点包括:黄山松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师:读了刚才这段资料,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这一棵迎客松,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在1700多米高的悬崖上800多年了,你经历了哪些困难?提示春夏秋冬有哪些恶劣的天气(恶劣的天气)什么? 生:我经历了风吹日晒。 生:暴雨如注,雷电交加、寒风呼啸、飞雪压顶、…… 生:我经历了狂风与暴雪。 师:这不正如课文中所说——“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谁来说?(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 谁来完整地把这句话再读一遍?你从中体会到迎客松? 生:坚强不屈 生命力顽强 过渡:迎客松还有什么奇特之处? 5、悟“热情好客”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叫迎客松吗?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同学们请伸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图,做一做动作。这一丛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手臂? 你看,它好像正在热情地——欢迎客人,它会怎么说?你想到什么欢迎词? 生:朋友,欢迎您到黄山来!欢迎光临 生:黄山欢迎您!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可以加上动作,谁来试试? 师:这真让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啊!由此可见,称它为迎客松那是名副其实的。让我们一齐来读出迎客松的热情。 (在人们的眼里迎客松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热情好客的黄山人。) 正如有一首诗这样称赞它(范读或齐读) 出示: 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的生动写照啊。迎客松不愧为黄山第一名松,这就是它的奇特之处。 请同学们完整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二)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要求。 师:按照我们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自学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找出关键词,说说它奇在哪里? 1、交流“陪客松”,出示句子,奇在哪里? 生:把陪客松比作了绿色巨人 生:在游人眼中,陪客松成了亲密的朋友了,分行齐读两遍。 2、交流 “送客松” 师:再来看看这是什么松?(送客松) 生:送客松奇在哪里?(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姿态…枝干… 师:盆景同学们都见过,它是人们人工制作的,园丁精心制作出来的装饰品,为的是追求它姿态的优美,而制作送客松这盆“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 生:(黄山、大自然) 你来夸一夸送客松? 生:送客松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生:送客松真是“天然盆景”! 师:还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为什么叫他送客松? 生:“它向山下……” 师: 送客松似乎在向游客道别,它好像在说什么? 生:再见了,欢迎下次光临! 师:谁来做一做送客松?加上动作(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一遍。男生读 女生读 (三)角色表演,争做小导游 1、师:(幻灯出示)“黄山绝胜处”的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并提供了如下导游词:“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请任选一种你喜欢的松树向游客介绍。(老师给同学们三至五分钟的时间准备。把课文读透) 2、师:有没有勇气来当小导游?谁先来?生踊跃举手表演。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过渡:同学们,我们一起欣赏了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它们各有各的奇特之处,其实,黄山奇松的“奇”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品读最后一段 1、生配乐自读。 2、师: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余的同学一边听这位同学(配乐)朗读一边欣赏一组图片。(大屏幕出示各种松树图片。) 3、师:你想用什么词来夸一夸黄山松的奇? 生:它们千姿百态!(师趁机板书“千姿百态”) 生:神奇秀美! 生:姿态万千。 (饱经风霜 潇洒挺秀 郁郁苍苍 充满生机……) 四、迁移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想象说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它们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黄山的松树千姿百态,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千百年来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到黄山一睹奇松的风采! 六、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层次清楚,思路比较容易掌握,但是要想在35分钟内把一节课讲完,完成教学目标,必须要抓住教学重点,还要力争做到高效、实用、有魅力。为此,导入新课时,我就直奔主题引导学生抓住黄山松的“奇”这一特点先自读感悟,在教学三大名松时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让学生置身在优美的古典音乐中朗读欣赏课文、欣赏黄山奇松的风景图片,帮助学生感悟黄山松的“奇”。学生被激发起学习兴趣后,鼓励学生通过再次反复朗读、感悟,看着图片“做小导游”介绍黄山三大名松,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最后,出示一组形态各异的松树图片,在欣赏中学生受到了美育,提高了审美情趣,再次感悟到黄山松的神奇、秀美,产生无限的遐想,激发了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我认为这节课能真正称得上高效魅力课堂,但教学中仍然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一位女生在做小导游时不但语言功夫了得,而且她还加上了一些动作来模拟迎客松的姿态,我当时不禁心生赞叹,但是却没有给予足够的、恰如其分地表扬和鼓励,每每想起就觉得有些遗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须要多学习、多钻研、多磨练,争取做一个更合格的人民教师。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