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 |
范文 |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通用17篇)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 篇1引言与背景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经典作品,文中表现的爱国之情是很有深度和厚度的。以往教学,每次总有不少的遗憾,总觉得学生一直在文本外打转,虽然也能说出文章的主题等等,但总觉得隔靴搔痒。似乎是由于时代关系,或者生活经历的原因,他们无法真正走进作者情感的世界。 这样一篇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相差甚远的文章,教师需不需要使用一些教学策略?该使用哪些策略呢?备课时,我反复思考,《难忘的一课》在语言文字上应该没有什么障碍,情节流畅,内容明了,情感炽烈。只要了解文章背景并有效地唤起学生的相关体验,要理解它写了什么,要表达什么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就在于怎样让学生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华民族所遭受的灾难和中国台湾历史的背景材料。我想,第一课时先介绍故事背景,并补充相近例子和学生交流,课堂一开始就营造背景气氛便于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然后让学生阅读,通过阅读再去发现。整堂课以“激情—阅读—发现”为主线,应该会取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过程 12月1日,五(1)班,上午第一节。 师生问好后,我开始做进入文本的铺垫——介绍背景、唤起体验。于是我开始谈,谈郑成功收复台湾,谈中国台湾的“光复”,然后我又满怀激情的谈起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这个民族所受到的蹂躏和屈辱,谈到南京大屠杀中的近藤支队……我觉得自己的情绪已经高涨,觉得学生也很有感触。于是我适时收口,对学生说:现在请大家静静地阅读《难忘的一课》。大约过了五分钟,我问:阅读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本来以为学生会水到渠成地说出对文章的理解和自己的感受。但让我失望的一幕出现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人说话。很多人都看着我的脸,似乎在揣摩我的心思。有几个同学在下面偷偷地交流着,有几个轻轻地说出:“感动?”另外有人连忙否定,说:肯定不对,应该是对侵略者的痛恨吧。课在尴尬中进行着,虽然主题和大意都说的不错,但我总觉得他们在猜测我的心思和理性分析中小心翼翼的阅读。没有激情,没有感觉,甚至连起码的交流感也没有。一切就像机械的操纵,一问一答,顺利得有点麻木。 这堂课学生学的被动压抑,我也懊恼不已,为什么会这样?课后,我有点烦躁。从理论上看,这一节课的安排应该没有问题。从营造背景气氛到文本阅读到探究发现,似乎很符合阅读的规律:由浅而深,由感性到理性;有学生的阅读,有教师的引导,有师生的互动;有探究也有发现。但为什么学生仍走不进文本真正的情理世界呢?是不是我的引导反而是一种束缚一个障碍?我突然有了另一个念头。我同平行班的老师商量,下午到五(3)班上一次。 12月1日,五(3)班,下午第二节。 进去的时候,里边有点吵。我走到讲台前,一反以前插浑打科式的组织方式,只是静静地站着等待,等他们静了一点下来,我说:“静一下,再静一下,让我们静静地,细细地,来阅读一篇文章。”学生被我这异常的肃穆感染了,静静地望着我,眼里写满了惊异。“让我们静一点,再静一点,静静地,细细地,阅读《难忘的一课》。”他们开始认真地阅读,教室里异乎寻常的安静,也异乎寻常的认真。五分钟过去了,没有人抬头,又五分钟过去了,没有人出声。我说:看完了吗?有几个人点点头。“那好,请你们闭上眼睛。”他们听话的合上眼睛。“现在,假设你就是作者,请你再静静地经历一次这难忘的一课。”时间过了多久,也许五分钟,也许十分钟?都无从知道。只知道他们睁开眼的时候,眼睛里装满了东西。我们对视了一会儿,开始了以下交流: 问题一:心情怎样? 他们回答:激动!难受!悲愤!……课堂里真的十分的感人。我的心也酸酸的、涩涩的。 问题二:你读到了一些什么? 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爱国的感情让每个人彼此亲近……课堂里严肃起来,似乎大家都跟着作者来到了这难忘的一课。 问题三:你想到了什么? 陈康的发言让我吃了一惊:老师,我读的时候,我想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被外国蹂躏侵占……不能学自己的语言…… 徐梦雅站起来,急急的补充:老师,听说我太公小时候在诸暨时,他们读书……要学日本话,他们就把日文书放在上面,中文书放在桌子下,日本人来了就读日文书,日本人走了,就赶快拿出自己的语文书…… 听的学生都露出愤怒的、惊异的复杂表情,大家似乎都被带到了那个动乱的屈辱的时代。 高健说:“中国台湾和东北三省都进行过长期的日式教育。”徐超补充:“所以中国台湾人很多都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还以为自己是日本人呢。”于是我和他们谈起了“南京大屠杀”,谈起杀人者中那支“近藤支队”,谈起那些沾满自己同胞的鲜血还以为在效忠“祖国”的中国台湾“日本人”,谈起小时侯看过的有关的文章…… 他们激动了,愤怒了,走进文本走进自己的心里去了。 “一个民族的毁灭,不在于生命的消失,而在于文化的灭亡。”我也谈了自己的理解。“所以,入侵者拼命地毁灭文化,而被压迫的民族呢——” 话未说完,很多学生迅速的接上:“绝不能忘记自己民族的文化。”我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像拿了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高健又谈起居里夫人在波兰沦丧时怎样一边用俄文回答侵略者的刁难一边含着泪学习波兰文,大家谈起了自己知道的中国人,谈起了令人尊敬的中国台湾师生,谈起了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精确,最明白!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这就是他们在课堂结束时的总结。 忽然,下课的铃声响了。从未有过的短暂。 反思和讨论 两节课的构成相差无几,但课堂气氛迥然不同,效果也应该是有很大的差别。五(1)班的语文阅读成绩向来优于五(3)班,但今天,阅读的效果却刚好相反。什么样的阅读是有效的阅读?我想,也许应该是自主的、完整的、真实的阅读吧。 真实的阅读应该是学生的阅读。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中的发现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发现。在第一节课中,我自以为精心设计的导入,实际上只是我体验感受的的结果,并非是学生在阅读中实际的、自主的、自然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所以反而给学生的阅读过程造成了一种被动的强制性的外在环境,给学生的阅读思维编织了一个樊笼。整堂课下来,不是教师服务于学生这个主体,而是学生围着教师的发现在不停的猜测。学生的读,是为了去附和教师设计的情境。课堂的中心和阅读的主体,已经不可逆转的由学生转向教师,这和“尊重学生主体”完全背道而驰,主体错位了,于是,一切都错位了。 真实的阅读应该是独立的阅读。反思我们自身的阅读,有多少是在别人的干预下进行的?真正意义的阅读,应该是独立自主的,是“阅读者、作品、写作者”之间的对话和思维交流。这三边构成一个相对完整与和谐的思维环境。阅读时,读者和作者的灵魂借助文字发生碰撞,产生“主体间对话”——真实的读者与完整的作品。如果太多的加入教师的干涉,学生阅读的就是教师版的作品:学生思考的就是教师指出的,学生感悟的就是教师暗示的,学生欣赏的就是教师赞美的。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恐怕要改为“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至于一千个学生吗,恐怕只有他们老师的那个哈姆雷特了。教师的好心反而在读者和作品之间造成了一条人为的鸿沟,给学生的阅读制造了障碍,这恐非教师的本意。 真实的阅读应该是完整的阅读。就像造房子要一层一层的造,真正的阅读应该遵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自表及里的规律,有一个自然流畅的完整过程。而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氛围,并不一定符合学生的阅读感受实际,这大大缩短了学生的感受过程,直接将阅读有可能得到的最深、最高的结果呈现了出来。使学生的思维被迫产生了极大的跳跃,一下子被放置到一个极高的层面上,就像一座“空中楼阁”。像第一节课,教师的导入将文章的主题一下子就呈现出来,因为缺乏基础的稳固和循序渐进的积累,所以学生在并不理解的情况下被迫猜测甚至接受,使得“空中楼阁”最终变成“海市蜃楼”,时间一过,烟消云散,什么也没留下,于是他们拼命回忆开始的导入,猜测教师的心思,将自己的阅读拼命的往印象中的教师思维靠,结果如邯郸学步,别人的没有学会,自己阅读所得也丢了。 关于课前的导入,尽管教师可能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阅读方向,可以不走歧途,但教师的启示有时反而是对学生思维的严重干扰,说的越多,学生阅读的完整性就有可能被破坏的越严重,就有可能再也没有阅读和思考的兴趣,也谈不上对文章的感悟、把握,更不必谈发现与创造了。 一直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而奇怪的现象,一篇普通文章一旦“荣升”课文,阅读者(学生)的阅读就不再自由,“读者”与课文对话的时间、方式、条件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读者”在课堂上缺少充分阅读的条件,也缺乏自由思考的空间,一句话阅读“不由自主”。这里,我无意混淆阅读教学与阅读行为的区别,更不是否认阅读教学对于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恰恰相反,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发展的引领、促进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个案例至少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这么一个事实:并不是所有的“教”都能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有些时候教师过分的、强势的“教”阻碍了学生充分的、直接的感受与思考,反而成了对阅读的一种束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教”不仅仅意味着“先声夺人”的积极介入,还意味着“欲擒故纵”的延迟介入,甚至“放虎归山”的不作介入。“发现教育”所珍视并追求的正是阅读主体经过自身亲历而获得包括体验、感受、问题、认识等在内的一切。语文阅读应当“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需要我们对教师介入的程度、方式和时机作出新的选择,我以为这是这个案例给予我们最有价值的一点启示。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 篇2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幻灯片演示稿.音乐.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情感. 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 师导入:听到这激昂的旋律,相信我们每个人黄头发黑皮肤的中国人的心中都会油然而升一股爱国之情.是啊,不管是在何时何地,都难以改变中国人的拳拳赤子之心.今天就随着张明敏的这首歌声一起开始我们的今天的课文的学习. 二板书课题,读题,质疑.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合作读书,并在同桌内交流:我读懂了什么,不懂的是什么? 五抓文章的重点:课文的哪句话最打动你的心? 六出示课件,(1 ) 练习填空:<<难忘的一课>>紧紧围绕 这句话,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 的思想感情. 七学习课文 出示课件2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了几次?请在书上划出相关的句子,并有感情的读一读. 为什么老师一笔一画,写得那么吃力?教师相机补充资料:1895年<<马关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的的签定,让清朝政府割让辽东半岛、中国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在祖国的苦难的历史上画上了最沉重的一笔.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中国台湾人民也被迫放弃自己的祖国的语言文字,逼迫学习日本国的文字,文化. 日本人不仅从领土上践踏我们还妄想从思想上奴化我们国人. 联系理解”光复”和“收复”的含义. 第二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读有关句子,读后体会.为什么要一遍一遍地读? 第二次出现是在我跟着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读的情景. 师导读.每个人读的神情都是相同的.:是那么( )有是那么( ),好象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相机理解:真挚—真诚,恳切.出示课件三:词语搭配:真挚的 ( ) ( ) ( )体会情感,让声音来自于自己的内心,那么真诚,恳切的一遍又一遍地读去读……(生再读这句话) 第三次是在哪里出现的这句话? 最后一次是在学校礼堂看到两边墙上的中国伟人挂像,十分激动,重复地说了这句话. 你知道这些伟人吗?请说一说.出示课件4:中国伟人画像:孔子,诸葛亮,孙中山,郑成功.请生简介其中的某一个民族英雄.事迹,以激发更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小结课文,激发爱国情怀. 八,拓展延伸: 读了这课,你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你在学习了这课后,还想到了什么? 诗歌欣赏: 课件5:配乐诗朗诵<<乡愁>>.] 喜爱诗歌的同学可朗诵关于中国台湾的诗歌,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中国台湾>>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 篇310月29日,我参加了“浙江新课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有幸聆听了贺诚老师执教的《难忘的一课》,贺老师精妙的教育教学艺术上我们深为叹服,尤其是他评价学生的艺术,更是耐人品味。现采撷其中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一共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三次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联系起来更能体会到那浓浓的爱国之情。 第一次:年轻的老师一笔一画、认真吃力地在黑板上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第一次出现在哪里?它是怎样出现的?你读懂了什么?你可以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 (生自读理解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我觉得他还没把那种浓浓的爱国之情读出来。谁能再读? (又一生读,前半句读得语速梢快,有力) 师:哎呀,不错!前面的“我是中国人”读得很坚定。谁再来读?(第三个学生读,比第二个稍有进步) 师:真好!(不住地含笑点头) (第四个学生读,强调“一笔一画”) 师:越读越好了!我听出来了,这么简单的字却要一笔一画写得很艰难,可见他是怀着一颗爱国之心。一个年轻老师,他从没学过汉语,现在却教汉语,所以写得很艰难。从艰难看出认真,从认真看出爱国。 第二次:他和孩子们一起,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指名一生读,“大声地”读得较重,后面的话却比较轻) 师:老师注意到她强调了三个字“大声地”,但可惜的是后面大声说的内容她却读得反而轻了。这样是“大声地读”吗?你再来一遍好吗? (该生再读时就把握得比较好) 师:进步真快!相信你再多读读,一定还会读得更好。 (再请一生读,突出“又”) 师:真好!“一遍又一遍”,从“又”字我听出你很有感触啊。那爱国之情就在大家心中一次又一次地涌动着呀。 (第三个学生读,感情平平) 师:也不错。看似平淡,但他觉得这样“一遍又一遍地读”,包含着对祖国的爱。 (举手的学生十分踊跃。第四个学生读,读得很干脆。) 师:啊,这种掷地有声的朗读被他读出来了! (学生一个个高举着手,争着朗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第五个学生读,突出最后“中国”两字。) 师:(高兴地)真好啊!像你有这样好的朗读素养,说不定今后是个朗诵家呢。(大家笑)你们不信?我们再来听一遍。(该生再次自信地朗读) 第三次:我紧紧握住那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着重复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 (几乎全体学生都举起了手,争先恐后地想朗读第三句话) 师:大家都想读呀?那就一起来读读吧。 (全体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师:你们读得真好!我被这种深厚的爱国情意深深感动了。 …… 曾在一本教学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评价,应该是一束赏识学生的灵光,充满关爱和呵护,真诚地赏识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真诚地呵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通过评价,明确前进的方向,渗透学习的策略,传递人文的关怀。评价,应该是一腔感悟学习的情怀。”今天,贺老师的课,让我领略到了“评价”的魅力。品味贺老师的评价语言,充满了对孩子的独特感悟的呵护,充满了对孩子发自内心的欣赏。贺老师的评价,不流于空洞,而是适当、具体、切实,在这样的语言激励下,孩子们敢于发言、乐于表达、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课堂真正活起来了。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 篇4教学现场:贺诚《难忘的一课》片断。 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一共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三次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联系起来更能体会到那浓浓的爱国之情。 第一次:年轻的老师一笔一画、认真吃力地在黑板上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第一次出现在哪里?它是怎样出现的?你读懂了什么?你可以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 (生自读理解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我觉得他还没把那种浓浓的爱国之情读出来。谁能再读? (又一生读,前半句读得语速梢快,有力。) 师:哎呀,不错!前面的“我是中国人”读得很坚定。谁再来读? (第三个学生读,比第二个稍有进步。) 师:真好!(不住地含笑点头) (第四个学生读,强调“一笔一画”。) 师:越读越好了!我听出来了,这么简单的字却要一笔一画写得很艰难,可见他是怀着一颗爱国之心。一个年轻老师,他从没学过汉语,现在却教汉语,所以写得很艰难。从艰难看出认真,从认真看出爱国。 第二次:他和孩子们一起,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指名一生读,“大声地”读得较重,后面的话却比较轻。) 师:老师注意到她强调了三个字“大声地”,但可惜的是后面大声说的内容她却读得反而轻了。这样是“大声地读”吗?你再来一遍好吗? (该生再读时就把握得比较好。) 师:进步真快!相信你再多读读,一定还会读得更好。 (再请一生读,突出“又”。) 师:真好!“一遍又一遍”,从“又”字我听出你很有感触啊。那爱国之情就在大家心中一次又一次地涌动着呀。 (第三个学生读,感情平平。) 师:也不错。看似平淡,但他觉得这样“一遍又一遍地读”,包含着对祖国的爱。 (举手的学生十分踊跃。第四个学生读,读得很干脆。) 师:啊,这种掷地有声的朗读被他读出来了! (学生一个个高举着手,争着朗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第五个学生读,突出最后“中国”两字。) 师:(高兴地)真好啊!像你有这样好的朗读素养,说不定今后是个朗诵家呢。(大家笑)你们不信?我们再来听一遍。(该生再次自信地朗读) 第三次:我紧紧握住那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着重复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 (几乎全体学生都举起了手,争先恐后地想朗读第三句话。) 师:大家都想读呀?那就一起来读读吧。 (全体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师:你们读得真好!我被这种深厚的爱国情意深深感动了。 (学生们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现代教育改革要求老师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只追求给学生一个结论,更不能只给学生一个等级评价并将他与其他同学比较,而是应该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注。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还要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曾在一本教学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评价,应该是一束赏识学生的灵光,充满关爱和呵护,真诚地赏识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真诚地呵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通过评价,明确前进的方向,渗透学习的策略,传递人文的关怀。评价,应该是一腔感悟学习的情怀。” 这堂课上,贺老师让我们领略到了“评价”的魅力。品味贺老师的评价语言,充满了对学生的独特感悟的呵护,充满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欣赏。“哎呀,不错!前面的‘我是中国人’读得很坚定。谁再来读?”“真好!‘一遍又一遍’,从‘又’字我听出你很有感触啊。那爱国之情就在大家心中一次又一次地涌动着呀。”……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感染?又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贺老师的评价,不流于空洞,而是适当、具体、切实,在这样的语言激励下,学生们敢于发言、乐于表达、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课堂真正活起来了。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 篇5《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设计理念】 课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短而又深刻的话贯穿全文,反复出现,每一次都伴随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它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学习课文时,紧紧围绕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联系时代背景,想象当时的动人情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其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搜集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 2、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有关中国台湾的课文吗?对中国台湾你有哪些了解? 在谈话中,让学生谈出有关中国台湾的美丽风光以及中国台湾人民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烈愿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正是发生在中国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 板书: 《难忘的一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难忘的情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闽是前鼻音,诸是翘舌音,葛读gě,不要读成第二声。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由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品读交流,探究体验 1、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为何如此让人难忘?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后思考:整篇课文最让你难忘的话语是什么?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全班交流最让人难忘的话语是什么?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同学们对这句话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 4、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勾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并想一想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学,交流体会。 (依照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 预设: ⑴课件出示: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中国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①为什么这位教师写字很吃力,国语也不太熟练呢?请用课文中语言回答。 (因为中国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②课前搜集了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中国台湾光复指的是什么? ③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不让我们中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文字? (他们企图奴化中国台湾人民,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 ④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不能,因为中国台湾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字;从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有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和真挚的心。感受到的) 请同学们也那么严肃认真,也那么富有感情,读中国台湾老师一笔一画书写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指名读,齐读。 领悟中国台湾老师书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很吃力的原因,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 ⑵课件出示: 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①为什么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并跟着教师朗读? (吸引作者走进教室的是学习的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更是他们学习这句话时的认真态度和真挚的爱国之心。) ②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③这里连用了三个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更表现出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严肃与虔诚。) ④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 (老师、孩子们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所以没感到意外反而读得更起劲了。) 请同学们也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走进这间充满着浓浓爱国情感的教师,跟中国台湾的孩子们一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引读、评读。 品读语句,培养语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到中国台湾人民浓浓的爱国情谊。 ⑶课件出示: 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①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怎样理解? (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最简单的话即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意思是说: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了。用反问句,更加强调了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最能表达作者此时的全部感情。) ②为什么我此时有如此强烈的感情?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位老师一定要带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礼堂两面墙上新画了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有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作者被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浓厚的爱国情意震撼了。) ③一定要领我去、中国人自己的伟人表达了什么? (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为祖国历史上有这么多伟人感到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 ④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我一次次被中国台湾的老师和学生所打动,请同学们一起读屏幕上的语句,引读。 四、激情朗读,感情升华 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被中国台湾老师和孩子们那真挚而火热的心打动了。请再次朗读课文,抒发我们内心那强烈的民族精神与浓厚的爱国情意。 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课件: 中国台湾风光、中国地图。 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这美丽而富饶的小岛,这游离母亲怀抱的一叶扁舟!大家展开想象,此时的中国台湾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否也在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教师没有机械的讲解,也没有琐碎的提问,只是让学生观看中国台湾的风光,感受中国台湾的美丽、富饶;再观看中国地图,感受中国台湾游离祖国怀抱的孤单,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迫切希望。 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请反复读一读当时的动人情景。把最能打动你的一个画面记录下来。 2、请给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练习设计】 1、用心读一读下边的句子,注意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⑴中国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chóngzhòng)新学习祖国的文字。 ⑵接着,他先用闽(mǐng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大熟悉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⑶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zū)葛(gég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2、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有些短语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补充完整: 地握手的敬意 地朗读的情景 的民族精神的爱国情谊 课文中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__ 3、礼堂两面墙上新画了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的画像,如果再画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你会想到谁呢? 【教学建议】 1、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台湾光复初期,对这段历史背景学生是陌生的。课文里虽然提到一些,但很有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台湾人民对祖国深厚、强烈的感情,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2、教学本文,可从实际学情出发,选择不同的教学思路。一种思路是从课题入手,先简要交流学生自己最难忘的一堂课,再简介历史背景,紧扣难忘让学生自读探究作者为什么很难忘,勾划有关语句作批注,最后全班交流研讨,指导有感情朗读重点句段。第二种思路是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让学生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想想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心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3、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中语句体会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做到学文不断情,动情不离文。在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过程中,要多让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 篇6【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方法与能力】(1)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拓展与延伸】搜集一些关于中国台湾人民爱台保台的故事。 【重、难点突破】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理解中国台湾人民的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周都要学习新课,在这么多年,这么多节的新课的学习中,你有印象最深、最令你难已忘怀的一课吗?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 板书题目:难忘的一课 二、学习课文 1、“难忘的一课”学习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一课呢?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提示:要求学生能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的情感分量。对于第二问,则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哪些地方令人难忘,这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所学内容本身,一是作者与中国台湾师生的情感令人难忘。而这就需要抓住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和所学内容负载的情感因素,师生上课时的情感,还有中国台湾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的变化来加以理解。 让学生先找出相关的内容,带着感情朗读,再说说自己的感悟。 2、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样的情感下出现的? 提示:要求学生结合这句话出现时的情境理解人物情感的变化和重点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中国台湾人民爱台保台的故事。 板书设计: “我”:吸引住——眼睛湿润——激动 难忘 强烈的民族精神 深厚的爱国情感 的 写:一笔一画 认真吃力 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读:一遍又一遍 富有感情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 篇7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能力目标;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在文中出现时作者的不同感受。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知识快餐”,介绍背景 1、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学习过一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相信“圆明园”那场空难性的烈火与洗劫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大家可曾思索过,在这个故事的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是一个多么可悲的时代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带给人民的又何止这些呢?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由于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中国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从此,中国台湾沦为殖民地,中国台湾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2、交流关于中国台湾被日本人侵占后的背景资料。 3、同学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台湾人民最盼望的是什么?理解“光复”。这一愿望中国台湾人民盼望了多少年?交流搜集到的关于“光复”的材料。 4、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故事。《难忘的一课》便是其中的一朵小浪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难忘事 1、下面,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花一分钟时间默读课文,然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谈理解,师指导。) 2、 让我们再一次看看题目吧!(读题)这一节课在作者的心里已刻上了一个极深极深的烙印。可到底让作者难忘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来说说吧? 是啊,难忘的是一颗颗深厚的爱国心,一片片对祖国无比赤诚的爱! (再读题。) 三、精读,揣摩难忘心 在令作者难忘的这堂课中,哪句话给作者的印象最深?这句话在文中出现过几次?请同学们边默读边画出来。 1、“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位教师是怎样写这句话的?(一笔一画) 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孩子们我们也拿起笔来写一写这句话。你写的时候是不是一笔一画?是不是认真?那么你吃力吗?为什么中国台湾老师写的却很吃力?50年没有写过汉字为什么刚学会就急着去教孩子? 她为什么一笔一画,非常认真的写?(是啊,这位老师不仅仅在用粉笔写这句话,更是用心去写的这句话。)(齐读) 2、“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这那位教师大声的、整齐的、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位老师和孩子们是怎样读这句话的?他们的朗读还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是那么严肃认真?这句话他们读的并不熟练,但为什么却那么富有感情呢? (是的,言为心声。正是源自他们心中对祖国的赤诚的爱,所以尽管这句话他们读的并不熟练,但是却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同学们,我们的台湾同胞们被日本侵略者欺压了整整50年啊,600多个月,1800多个日日夜夜啊!此刻他们所读着的不仅仅是祖国的语言,祖国的文字啊,他们同时也正读着作为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尊严,作为中国人久违的自豪感啊! 50年没说这样的话了—— 50年,整整50年没有这样大声地说这样的话了—— 50年的耻辱,现在终于能这样痛快地说出来了—— 50年,风雨飘摇的50年啊,中国台湾的人民过着的是怎样的日子啊,如今终于光复解放了,心情怎能不激动,神情怎能不严肃?再读——再读—— 3、“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一幕发生在哪里? 礼堂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要加上“新画”?如果去掉“自己”可以吗?为什么? 墙上挂的仅仅是画像吗? 面对画像,面对中国台湾教师这颗炽热的爱国之心,面对这份浓浓的民族之情,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是啊,此时此刻没有什么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各自的感情。 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再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再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样的一段经历,这样的一堂课我能忘吗? 指着课题读——难忘的一课。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 篇8【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了解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 2、搜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 2、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 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为什么会使作者终身难忘呢?会不会也让你难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之后同桌互查。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之后小组内交流。 3、读读想想: 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4、细读课文,用“──”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5、再读,想一想,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6、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7、全班交流、汇报、体会情感: 第一次,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写得认真吃力,说明什么?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之后练读。 第二次,一遍一遍地读,读得严肃认真,说明了什么? (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之后练读。 第三次,“我”激动地说,表明了什么? (表达了我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之后练读。 三、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你认为课文哪部分最令你感动,就练习读哪一部分。 2、指名读,全班评议,再读。 3、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表达的情感。 四、总结升华,情感延伸 1、“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不久的将来,中国台湾人民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2、课文学完了,你最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 23、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认真、严肃、有感情 大声、整齐、起劲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 篇9(纠错栏)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我能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 3、我能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 学习重点:从文中出现的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爱。 知识链接: 1、郑成功收复台湾:公元1661年3月,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福建厦门出发,经澎湖直抵中国台湾西海岸,在中国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八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荷兰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中国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完成了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民族伟业。三百多年来,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备受海峡两岸人民的称颂。 2、中国台湾“光复”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发“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而遭到失败,于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中国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侵占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他们采取军事占领、经济掠夺、奴化教育等种种手段奴役中国台湾人民,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台湾才归还中国。 预习任务: 1、从文中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并收集有关中国台湾的一些资料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从文中出现的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爱。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文中出现的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谈谈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再次朗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来闯关: a、用心读一读下边的句子,注意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用“√”表示出来。 ⑴ 中国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chóng zhòng)新学习祖国的文字。 ⑵ 接着,他先用闽(mǐng mǐn)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大熟悉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 ⑶ 我看到上面有孔子,有诸(zhū zū)葛(gé gě)亮,有郑成功,还有孙中山。 b、课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情”,有些短语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补充完整: ( )地握手 ( )的敬意 ( )地朗读 ( )的情景 ( )的民族精神 ( )的爱国情谊 课文中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比如:__________________ c、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推荐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2、听一听《鼓浪屿之歌》、《我的中国心》这些歌曲。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 篇10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难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初读课文时,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读下面词语并抄写一遍 停泊 光复 真挚 湿润 闽南 崇高 宽敞 强烈 孔子 诸葛亮 2、解释下列词语: 光复: 真挚: 3、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 )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 )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 )认真教孩子们学习( )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 )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4、老师反复领学生读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换句型。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变成带句号的句子,意思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研讨 1、交流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2、找出文中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出现了几次,想想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有感情地阅读“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礼堂”这两个场面,用心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 篇11(一)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这首歌唱的是谁回归我们祖国母亲的怀抱?(澳门) 师:还有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的又是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香港) 师: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还有哪位游子没有回家?(中国台湾) 师:今天,我们就穿过时光的隧道,回到六十二年前在中国台湾的乡村小学共同上……(板书课题: 难忘的一课) (二)介绍背景 中国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里,日本对中国台湾进行着经济侵略、文化侵略、人权侵略。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中国台湾收复后的事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试着解决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 a、 找出课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用“----”画出来。 b、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c、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详写的? (课文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出现了三次。)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引发自己深切感受的事。) (四)围绕主线,体会情感 师:课文详写了师生学习的情景以及到小礼堂参观这两部分,我们下面就重点来学习这些内容。来体会体会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的用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总共出现了三次。 师:我们一起走进文中看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部分。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师:“为什么这位老师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么吃力?”别着急回答,我们现在每个人拿起笔来,写一写这句话。 师:你写的时候是不是一笔一画写的? 是不是认真写的? 那么你吃力吗? 师:为什么中国台湾的老师却吃力呢?谁来谈谈。 (因为中国台湾老师以前是学日文的,她没有学过中文,可能刚学不久,写起字来十分吃力。不像我们写起来这么轻松,因为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字了。可中国台湾老师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所以写起字来十分的吃力,但是很认真。) 师:听了他的发言,你理解了吗?还有没有要给她讲解的?解释一下,既然这么吃力,她为什么一笔一画,非常认真的写。 (因为她写这几个字时,包含着她自己的感情,一种爱国之情,所以她要一笔一画,非常的认真。) 师:经过他的补充,相信你们对这个问题又有了一定的认识。还想说吗? (日本人统治中国台湾50年了,中国台湾人民深受日本人的压治,现在好不容易学中文了,所以刚开始学习时很吃力。回想起1937年一1945年日本人对中国人民的杀、掠、抢,尤其是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可以想象,占领中国台湾50年里,中国台湾人民的苦难之深。日本经济侵略,人权侵略,也进行文化侵略,逼着他们学日文。50年,现在终于“光复”了,他们的心里非常激动!虽然吃力,但他们是那样认真。现在明白了?) 师:写完这句话后,老师又是如何教自己的学生读的?(他先用闽南话,然后又用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样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师: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时是那么严肃认真?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中国台湾刚刚光复,而且老师也刚刚学习中文,很认真,严肃能看出她很爱自己的祖国。如果他们读的时候,不是很认真,当儿戏似的,可见他们不是发自内心的。如果他们读这句话很认真,更加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 师:而且他们是一遍一遍的读,请同学自己一遍一遍的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四遍) 师:同学们,不甘被奴役的中国台湾人,没有忘记祖国,也没有忘记祖国的语言文字,虽然写的吃力,但是他们还是一笔一画的写。虽然他们读得吃力,可是他们却读得那么一一而且又那么 好像每个字…… 这是第一次出现这句话,同学们也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之情。看看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船员和学生在教师里共同读这句话) 师:我们看到在教室里老师这样认真的,这样富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有谁能不被吸引,又有谁能不被感动,不会为中国台湾人民的这种感情而产生敬意呢?于是船员情不自禁的走进教室,跟着孩子们读这句话,可是中国台湾的老师和孩子们并不意外。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中国台湾的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爱国心,那些孩子也有一颗爱祖国的心,共同的汉民族语言就证明了我们是中国人。) 师:不用吃惊,老师,孩子以及作者都有共同的爱国之心,是共同的语言使他们彼此的心连在了一起。因而“谁也没有感到意外”而且“大家朗读得更起劲了”。 师:让我们跟着中国台湾老师,没有吃惊,没有意外,是大声的、整齐的、一遍又一遍的读,师:读到这,是不是很激动。 师:现在我们就做一个小小的表演。就演下课之后孩子们把“船员”围了起来,然后老师领着“他”到了小礼堂,在小礼堂我们又参观了中国伟人的画像这过程发生的一幕。 师:请你们反复读10—15自然段,然后小组之间合作,分工扮演老师,扮演船员,想想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会讲些什么呢? 师:下面我来当中国台湾老师,谁再当一次船员,我们再共同表演一次。其他同学当孩子并且注意体会。想一想看着中国伟人的画像,船员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船员来了,同学们跟他打声招呼。 中国台湾老师:你好,认识你很荣幸,有机会向你请教国语,在你面前,我的国语不流利,请原谅。 船员:不是,你很有感情啊! 老师:到我们的小礼堂看看去。以前,这里挂的都是日本的伟人像,现在终于挂上了我们自己伟人的像!看,这是民族英雄一一 郑成功! 郑成功是中国台湾人民心中的英雄,他率领部队赶跑了荷兰统治者,保卫了中国台湾的独立。 老师:这位是智慧的化身一一 船员:诸葛亮。 师: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刘备当年三顾茅庐请他帮助自己建功立业,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巧谋划,善人和,帮助刘备打了一个个大胜仗。 老师:这位是教育的鼻祖一一 船员:孔子, 师:孔子是大教育家,大哲学家,是"儒家"创始人。 老师:快看,这位是革命先行者一一 船员:孙中山。 老师:我们称他"国父"。我们中国台湾人民无比热爱他。其实何止是这四位伟人,还有好多伟人,我们应该记住他们。 中国台湾老师:船员呐,看着看着你为什么眼睛湿润了? 生说讨论:我为这些伟人是中国人自豪,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中国台湾老师:就要分手了,请让我代表中国台湾的同学和人民邀你一同念一首余光中的诗吧!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师:此时此刻,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心里就只会涌出一句话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这是第三次出现这句话。 师:放声朗诵,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 师:请你们再拿起你手中的笔,再写一写这句在文章中出现了3次,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的句子。(师生再次写这句话)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 师:来看看这段话!(黑板出示)请你们自己读一读! 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惟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你的祖国。也许母亲丑陋但你绝不能嫌弃,因为母亲的周身血液化作了喂养你的甘甜乳汁;祖国贫穷,儿女绝不嫌弃,因为祖国的周身细胞铸造了你做人的灵魂之躯。是呀!我们的国家并不富强,需要发展,虽然也有黑暗的存在, 但是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她,改变她,因为你是她的孩子。 师:现在出国留学已成热门,不过有一天,一旦你身在国外,请别忘了,张老师和你们上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再读这句话。 师: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知道课文为什么要详写“上课”及“参观小礼堂”的情景了? 生:这两部分最能突出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深刻。 生:这两部分详写,是课文重点内容。 师:我们在读书和写作的时候,要抓住文章详写的部分,深入体会和重点描绘,’才能更好地感受和表达出文章内涵。 师:可以说,这是一堂人生感悟课,当然可以成为—— 难忘的一课!(教师在课题后边加上叹号) 板书: 难忘的一课 !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 篇12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出示中国地图 师:同学们,1999年,我们齐唱着"你可知mach不是我真姓。" 迎接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 1997年,我们唱着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迎回了香港回到母亲的怀抱。 师: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还有哪位游子没有回家? 生:中国台湾。 出示中国台湾地图、简介 师:作为一个中国人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都是中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大家伴着歌曲进入感情的体验。 (播放《我的中国心》mtv) 听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你有什么感受。 生:(沉默)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激动时,不一定要用语言来表示。情到了心中,我已经从大家的眼神中看出来了。我们就带着这种感动,穿过时间的隧道,来到五十多年前,在中国台湾的乡村小学共同上一堂—— 生:难忘的一课。 (出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 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123页,大声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尽量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并检查生字“闽、诸”的读音) 师:请同学把思考题齐读一遍,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再把课文好好地读一读。 生读 读完后 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多少次?每一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出示该句)现在请同学们开始互相讨论(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讨论的结果? (生汇报) 师:大家再看思考题,谁来再读一下题目?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出现了多少次?每次"我"都有怎样的感受? 师:谁能再读问题的后半句? 生:"我"每一次都有怎样的感受?(学生发言略) 师:你听听刚才三位同学的发言,你满意吗? 师:题目中是"我"都有怎样的感受?听了刚才同学的发言,你觉得他们的感受说出来了吗? 生:没有。 师:满意不满意? 生:不满意。 师: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发现自己,联想自己,检查自己,升华自己,超越自己"你们想不想再把"我"新体验一次,变成自己的感受。 生:想! 师:那咱们就再来一次情感上的体验。 看谁能通过这节课的感受,真正的进行了提升。我们走进文中看文章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段。(出示课件这一句)刚才在上课前有同学提问:"为什么这位老师第一次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那么吃力?"联系自己的预习情况和课文开头部分,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写这些字时,那么吃力?别着急回答,我们现在每个人拿起笔来,写一写这句话。(师生共同写这句话)! 师:你写的时候是不是一笔一画写的? 生:是。 师:是不是认真来写的? 生:是。 生:那么你吃力吗? 生:不吃力。 师:为什么中国台湾的老师却吃力呢?谁来谈谈。 师:你们对他的发言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还有谁再来讲解一下,他为什么一笔一画,非常认真的写。(点击画线“一笔一画”、“认真”) 师:经过他的补充,相信你们对这个问题又有了一定的认识。还有谁要补充刚才他们没有提到的原因吗? 生回答 师:现在明白了? 生:明白了。 师:大家真行,解决了一个这么深奥的问题。接着这位老师又做什么? 生读出这段(出示这一段课件) 师:为什么他们读这句话是那么严肃认真?(画线“严肃认真”)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还有没有想谈的? 生:如果他们读的时候,不是很认真,当儿戏似的,那就不是出发自内心的。但是他们读这句话那么认真,更加体现出他们的爱国之心。 师:而且他们是一遍一遍的读,请同学自己一遍一遍的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共四遍) 师:停,读了四遍了,每次都是像是念经的语气那么平。人家老师领着孩子们是严肃而又那么认真,别忘了,你也是中国人,你再一遍又一遍的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大声地) 师:不一定把声音喊出来就是。再一遍一遍地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有感觉了) 师:自己读自己的,自己把感受读出来。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略) 师:这回的感受和刚才的感受是不是不一样了? 生:不一样了。 师:你的感受不用讲,你能读出来,就说明你有感受了,就像这些中国台湾的孩子们一样,他们读得—— 生: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注意"每个字,每个音"标点都变了,感受会是什么样?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我已经看出,你们读的不是船员(作者)的感受,而是自己的感受! 女男生各读一遍。 师:同学们,不甘被奴役的中国台湾人,没有忘记祖国,也没有忘记祖国的语言文字,虽然写的吃力,但是他们还是一遍一遍的,一笔一画的写。虽然他们读得吃力,可是他们却读得那么一一 生:严肃认真。 师:而且又那么—— 生:富有感情。' 师:好像每个字一一' 生: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师:我已经看到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你们真挚的心。这是第一次出现这句话,同学们也有这样的感受。看看第二次出现是在什么情况下? 我们一起来看这段内容的动画。(播放flash情景) 师:我们看到在教室里老师这样认真的、富有感情朗读这句话,有谁能不被吸引,又有谁能不会被感动,不会为中国台湾人民的这种感情而产生敬意呢?当作者情不自禁的走进教室里,有没有感到意外?为什么?谁能说说? 生:因为他们也是中国人,中国台湾人非常爱国,所以进来一位中国叔叔他们一点也不意外。 生:中国台湾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爱国心,那些孩子也一颗爱祖国的心,所以那位叔叔进来他们都不意外? 师:听了他们的发言,你们现在明白了吗? 生:教师和孩子们都感到"我"是爱国的,跟着他们一起读,他们长得也差不多,所以老师和孩子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师:船员是中国人,如果不介绍,还被认为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呢! 生:都是炎黄子孙,此时的他们都是那么的感动,那么激动,“我”也很激动,真是不用再说别的了,所以就没有感到意外。 师:不用吃惊,共同的汉民族语言,就证明了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像张明敏歌中唱的那样:“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 师:大家跟着中国台湾老师,没有吃惊,没有意外,是大声的、整齐的、一遍又一遍的读,请同学们也这样,大声的、整齐的、一遍又一遍的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读到这,是不是很激动。 生:是。 师:现在我们就做一个小节目。下课之后在上小礼堂的过程当中发生了下面的一幕。(出示下课图)孩子们把“我”围了起来,老师走过来和“我”握了手,然后领着“我”到了小礼堂,在小礼堂我们又参观了— 生:中国伟人的画像。(出示伟人画像) 师:请你们读课文最后这一部分,也就是第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学,一会儿老师要采访你们,看看同学们是否读懂了,而且是否感受到了当时的心情。自己反复读这一部分,然后小组之间合作,分工扮演老师,扮演船员。现在开始准备。 生:(开始讨论准备表演) (师生共同表演、学生自由组合表演) 中国台湾老师:参观完了小礼堂,我们就要分手了,那我们就用一首余光中的诗来表达我们上刻的心情吧!(出示《乡愁》)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生一起朗诵起了这首诗) 师:看得出,此时此刻,同学的心已经沸腾,还有什么可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心里就会涌出一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放声朗诵,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 (生读) 师:下面就请拿起你那颤抖的笔,再写一写这句话你抒写的是你的心情,这份情,这份爱,唱… 心灵中。(师生再次写这句话,教师用红笔) 师:想读就读吧! (生自由读) 师:语气不同,但感受和认识是深刻的! 所以,作者最后说了: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意思是什么?你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吗?(出示小练笔课件)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中走了一趟。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惟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你的祖国。也许母亲丑陋但你绝不能嫌弃,因为母亲的周身血液化作了喂养你的甘甜乳汁;祖国贫穷,儿女绝不嫌弃,因为祖国的周身细胞铸造了你做人的灵魂之躯。是呀!我们的国家并不富强,需要发展,虽然面临眼前腐败的现象,下岗分流。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正视它,改变她,因为你是她的孩子。现在出国留学已成热门,不过有一天,一旦你身在国外,请别忘了,窦老师和你们上的这堂课。更不能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请再读这句话。 生读该句 师:在中国台湾乡村小学的一堂课,真是一堂人生感悟课,当然可以成为—— 生:难忘的一课! 板书: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 篇13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生:62周年! 2、师:我们怎么忘记,62年前,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不仅在中国大陆横行霸道,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等无数大血案,而且侵略并血腥治中国台湾整整50周年。1945年,中国台湾光复了。1949年,我的爸爸的爸爸就是我那未谋面的爷爷,随军去了中国台湾,走时才十七八岁,至今还没有回来。五十八年来,爷爷日日思归,我们也想念爷爷。国耻难忘,亲人分离,这两者联系在一起,让我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这篇──《难忘的一课》! 二、汇报预习、整体感知 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中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着文字的背后。请大家用两只眼睛默默读全文,用心去思考昨天预习中大家提出的疑问。 2、昨天大家问得较多的有:中国台湾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深受感动的句子的理解等问题,大家各抒已见。 3、全班汇报: 生:我查看了中国的地图,知道了中国台湾在我国东南海域。 生:我查阅了有关书籍,知道了1937年7月7日,日本人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八年的抗日战争。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胜利。 生:我上网查到中日甲午战争,了解到期1895年,清朝北洋水师和日本舰队在黄海展开激战,邓世昌所率三艘军舰向日舰撞去,两百余名将士壮烈牺牲。中日签定《马关条约》,第二条内容是:中国把辽东半岛、中国台湾岛、彭湖岛等割让给日本。 生:课文主要讲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在中国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所见、所闻、所感。 生:我查了字典,明白了光复就是收复失地的意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一次比一次表达的感情强烈,第一次是“我”看见一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这句话,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第二次是“我”走进教室和师生一起读这句话,表达了“我”和师生手爱国之情;第三次是参观小礼堂后,“我”激动地说这句话,表达了全体中国台湾人民的爱国之情。 4、师小结: 同学们不仅会从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而且会用两只眼睛读书,表达得还很不错呢! 三、析词赏词、品文悟道 1、师:文中有一句话贯穿全文,并且反复出现,是哪一句?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师:第二次出现是在什么情况?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生:我走近一间教室……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 (领悟一笔一画、认真、吃力的含义。) 生:我从“一笔一画”体会到老师写得很认真。 生:为什么他写得很吃力呢? 师:我们拿起来,一笔一画,认真地写这句话。 (师生写这句话。) 师:你们觉得吃力吗?为什么中国台湾教师写得吃力? 生:中国台湾教师刚学习祖国文字,他们以前被日本奴役,不准说国语不准写汉字,所以写得很吃力! 生:日本人真是可恨!中国台湾教师没有忘记祖国,尽管写得不熟练,但他写得很认真,因为每一个写都包含了他的爱国之情。 师:祖国的文字最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写方方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请大家在本子上一笔一画,认真地写这句话,铭刻在心中。 3、师:老师和孩子们是怎样读这句话的?找出相关语句来读一读: 生: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火热的真挚的心。 (领悟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真挚的含义。) 生:我从中体会到师生对祖国深深的爱。 生:每个字每个音,都倾注了中国台湾师生的爱国情怀。 师: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一起来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再来──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第二次出现是什么情况理下?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怀着崇高的敬意……感到意外。 (领悟敬意、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意外的含义。) 生:“我”看到老师写得那么认真,那么吃力,听到师生读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师:我们是中国人,让我们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这句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遍) 师:为什么“我”走进教室,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呢? 生:大家看到“我”也是中国人,感受到“我”也是爱国的,所以对“我”表示欢迎!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更起劲地读──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5、第三次出现是在什么情况下,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我紧紧地握着……全部感情呢? (领悟紧紧、激动、最简单的话、全部感情的含义。) 师:“我”参观小礼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那样激动呢? 生:“我”听到中国台湾教师介绍,小礼堂以前画的是日本人,现在画的是中国自己的伟人。读到这儿,我感到日本人多么歹毒,他们不仅让我们当亡国奴,而且让我们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那“我”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孔子画像。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有弟子三千,最杰出的有七十二贤。我会背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生:“我”还看到了诸葛亮的画像,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知已知彼胆识过人,他是智慧的化身。关于他的故事有《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精彩极了! 生:“我”还看到了郑成功、孙中山的画像。郑成功是民族英雄,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中国台湾,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中华国民第一任总统,在中国台湾人民的心中是“国父”。 师:“我”看到这些画像,想到了什么呢? 生:“我”为中国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意又一次感动。我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最能表达“我”这时的情感只有这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师:此时此刻,没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来,我们一起激动地重复这句话──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遍)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 篇14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难忘的一课》。 一、说教材 《难忘的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这篇课文处在第七单元中。单元训练重点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习本组课文,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了解并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述内容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进一步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真挚”、“意外”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句话。 课文中反复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文,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情感的主线。所以,我把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和大纲的要求,把“学习作者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本文主线清晰,叙事生动,感情充沛,很适合感情朗读。因此,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学习祖国文字”、“参观礼堂”这两个场面和“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条主线,以读为主,运用“教——扶——放”的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朗读”这种教学手段教学本课。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理解——朗读”的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并从中领悟到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计划三个课时授完本课,并设计了下面七个教学环节: (一)简介背景,揭题入手。 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中国台湾“光复”初期,因为学生对这段历史背景是陌生的,课文里虽然提到一些,但很有限。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本文,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所以,我就以介绍背景入手,把学生引入情境。 一上课,我先板书课题,然后这样引题简介:今天,我们学习《难忘的一课》,讲的是发生在中国台湾的事。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4年发生了一场中日战争,即“甲午战争”。这是由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海陆军挑衅引起的。1895年,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中国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被日本整整统治了五十年!在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中国台湾人民连自己祖国的文字都不准学,不准画中国伟人像等,他们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妄图使中国永远受日本的统治!中国人民蒙受着种种巨大的耻辱,过的是奴隶般的生活!直到1945年抗日争胜利后中国台湾才归还中国。这篇课文就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台湾归还祖国后写的。作者是田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程序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字词,然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中国台湾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着重描写了哪两个主要场面?可分几段?只要引导学生找出“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礼堂”这两个场面,文章的层次自然就清楚了,这时我就让学生分段并说说备段大意。接着,我让学生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这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主线。因此,我紧紧抓住这条主线,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每次出现这句话,作者是怎样具体叙述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导入第四个教学步骤。 (四)抓重点词句,以读促解。 1.讲读课文第3—6节。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作者具体叙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一次出现的有关语句,然后仔细体会这些语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受。这里,我主要抓住“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等语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这里作者是抓住他在中国台湾小学里所看到的师生认真学习祖国文字这一感受最深的事来叙述,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对于难理解的重点句如“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我则利用幻灯出示,抓住关键词语“真挚”的理解,让学生边品词品句,边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理解,再把理解后的意思和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使学生在朗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并要求学生会运用“真挚”这个词。 至此,学生已理解了这部分内容,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就及时地进行小结,使学生初步掌握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我是这样说的:“这部分,作者抓住了他在中国台湾乡村小学里所看到的师生认真学习祖国文字这一使他感受最深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学习这部分时,运用了“朗读——理解——朗读”的方法。 接着,我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课文7—12节。 2.导读理解课文7—12节。 首先,老师范读、学生分组接读课文后,思考: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第二次是怎样出现的?②师生们看到作者和他们一起学习,有什么反应?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最能反映中心的一个问题:“作者是个陌生人,突然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他们却不感到‘意外’,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能体会到这是共同的爱国之心,爱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融合在一起。最后,我再让学生按作者和中国台湾师生当时教学的情景那样大声地、整齐地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把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还要求学生注意第二次出现这句话与第一次出现时的读法有何不同,使作者、编者、教者、读者之心聚在一起,并引起共鸣。 3.自读理解课文第13—16节。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所以,教学第13—16节时,我要求学生运用上面学到的方法,带着我设计的几个思考题自读理解课文: 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第三次是怎样出现的? ②看到中国伟人像,作者为什么眼睛湿润了? ③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看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没有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 然后,我逐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一个学生说不准或不全面,我再让其他同学起来纠正或补充),教师只是适时点拔。我估计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会感到比较困难,学生能够说出:因为作者很激动或感动而流泪,但为什么激动的理由不充足。于是我便引导学生读中国台湾教师所说的那段话,再启发:为什么原来画的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中国台湾人民可以干什么了呢?学生就能领会到:现在“光复”了,终于能画上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所以,作者激动得眼睛湿润了。这既是发扬教学民主,又努力面对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扎扎实实落实素质教育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对中国伟人有更深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我还出示了几个中国伟人像,指名学生向大家作介绍。(当然,课前得先布置学生看看有关的课外书。) (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和解惑的好方法,我在教学中安排这项内容,意在培养学生克服“从众心理”,养成问一问“为什么”的好习惯。 (六)总结课文。 (七)课堂练习。 读写结合,寓写作指导于阅读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成功经验。因此,结合教材,我设计了如下两个练习: 1.填空:本文作者抓住了生活中____的事进行具体叙述,表达了人物的____。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要求学生学习本课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写自己的感受,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估计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或感到范围太大,不好写。因此,我给他们设计了几点提示,让学生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下来:①中国台湾人民有诚挚的爱国热情;②日本侵略中国台湾之后,不准中国台湾人民讲国语;③中国台湾被日本统治时期,学校里画的都是日本伟人,不准中国孩子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伟人;④“光复”后,中国台湾人民认真地学习祖国文字。 写完后,全班进行交流,然后自己修改习作。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一个特色。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是文章结构的简缩,既体现文章的重点内容,又反映文章的中心。使学生能够利用板书,总结全文。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 篇15一、 创设情景,激发热爱之情 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想去看吗? 播放风景并解说:中国台湾四面海水环绕,山清水秀。大自然的神斧天工把它雕琢得多彩多姿,分外妖娆。 阿里山风光绮丽。早晨,空气清新,云蒸霞蔚。阿里山的云海瞬息万变。云雾时而升腾,似浪花飞溅,时而平静,似白云朵朵。时而聚集成团,如山间堆雾。山峰树林,时隐时现,神秘莫测。 日月潭就像一颗美丽的宝石,镶嵌于翠玉般的碧波之中。柳林成群,阳光白浪,轻风椰林,即便是日月潭同一天的早晚,景色也有不同,各具独特的风姿。 中国台湾的风景很多。别具一格的湖光山色,小桥流水。这是晚风吹拂彭湖弯,白浪逐沙滩的膨湖。到了春天,阿里山成了樱花的海洋。中国台湾有许多珍惜的动物,名贵花木。中国台湾是兰花之乡,有100多个兰花品种。中国台湾也是蝴蝶的天地。素有“蝴蝶王国”的美称。这些罕见的蝴蝶色彩斑斓,奇丽壮观。中国台湾生长着许多珍稀树木,巨大的灌木、藤蔓。 2、同学们,欣赏了中国台湾美丽的风景,你想对中国台湾说些什么?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中国台湾的风景,学生既了解了中国台湾,又产生了对中国台湾的热爱之情。) 3、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然而,中国台湾至今还是一个没有回家的孩子。中国台湾曾经饱受荷兰的侵略。后来在清政府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割让给日本。日本人占领和统治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想一想,在这50年中,日本人会对中国台湾做些什么? (让学生想象中国台湾人民遭受的苦难,为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台湾师生深厚的爱国情谊作铺垫。) 4、总结:是啊,饱受欺凌的中国台湾人民多么渴望赶走侵略者,回到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难忘的一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台湾人民的心声。 二、 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说一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谁还能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情? (带着问题去读书,在读书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较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三、品读语句,感悟深情厚谊 1、 法国小说家都德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让中国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但不甘被奴役的中国台湾人民并没有淡忘学习祖国的文字。下面请同学们到课文里去感受一下,中国台湾人民是怎样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 2、 思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 教师提示: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抓住重点词语去品味。 4、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来交流读书的体会。请看第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情形。投影出示语段: 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中国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和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1) 谁能把老师是怎样写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 你从老师的写字中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几个重点词语体会到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光复”是指什么?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为什么写字这样吃力呢?还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这位教师是初学会国语的? 3) 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为什么这样急切地把刚学来的这句话教给学生,而不是一幅画、一首歌或者别的什么? 4) 这位年轻的教师虽然是生长在中国台湾的中国人,但他从小上的是日本人的学校,日本人不允许他们讲国语,学国语。不会讲国语因而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这位中国台湾教师就把刚学会的还不太熟练的国语教给自己的学生们。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怀着多么强烈的爱国之心在教育孩子们啊。教孩子们爱祖国,教孩子们明白自己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下面请同学们举起你的右手,想象我们就是这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胸怀一股强烈的爱国心,一起在黑板上写下神圣的汉字:“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抓住重点词语品味人物的思想感情,提出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转换角色书写神圣汉字,把语言文字训练和人文熏陶结合起来了。) 5) 老师和学生是怎么读的?你又体会到什么?“真挚”是什么意思?(感情强烈而恳切)“真挚的心”指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6) 老师是一遍一遍的教,孩子们是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此时,我仿佛就是那位年轻的中国台湾教师,你们仿佛就是中国台湾的学生,我用一颗思念祖国热爱祖国的心教着,你们用一颗颗爱国心读着。让这句话的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我们火热而真挚的心。(师读三遍,学生跟读) (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中国台湾师生角色,模拟当时读的情景,在浓浓的读中共同升起热爱祖国的深情厚谊,可谓入境动情。) 5、长期漂泊在异国他乡的海员,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请同学们看第二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的情景。出示语段。 1)你体会到什么?为什么我要坐到教室的后面,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仿佛一股暖流涌进了心中,情不自禁地跟着读。传达了我与师生共同的心声,有着一样的爱国之情。) 2)如果我们的教室里,突然来了一位外国人,跟着学习,你是什么反映?为什么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好象谁也没有感到意外?(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都爱中国,学习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大家共同的心愿。作者与师生心心相通,情感共振。) 6、 请同学们看第三次出现这句话的情景。出示语段。 1)我为什么紧紧握住中国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这句话呢?中国台湾教师领我在小礼堂看到了什么?你了解孔子、郑成功、孙中山、诸葛亮吗?他们身上体现着什么样民族精神? 2)“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谊啊!”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 7、回顾三次““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的情景,你想说《难忘的一课》中,作者难忘的是什么? (回顾全文,学生对“为什么这‘一课’令作者终生难忘”的问题,可以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在知道了课文说的什么的基础上,还可以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为的是什么。) 四、 联系现实,升华爱国情感 岁月老人走过了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一周年。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小平,这位历史的伟人,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使得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台湾,这位还没有回家的孩子,相信将来也会回到祖国的怀抱。你也相信吗?为什么?(因为中华儿女同根生,炎黄子孙心连心。) 下面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读一读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中国台湾》,让我们感受中国台湾的沧桑,中国人渴望中国台湾回归的心情。 中国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中国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让学生关注中国台湾回归的话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音乐和诗歌的熏陶感染下,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峰。) 五、 激情延伸,抒写爱国豪情。 现在请我们听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此时你心中一定涌动着一种情感。请结合以下参考题课后写一写。 《读〈难忘的一课〉有感》《月是故乡明》《血浓于水》《我的中国心》《归来吧,中国台湾》 (歌曲激发了学生的情感。给学生提供参考题,可以及时把他们心中的情感疏导出来。读思结合,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 篇16【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内容中体会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词,句的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关键】 学习课文,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计划】 十五分钟。 【教具准备】 图片,文字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把握结构,初步感知 知道我今天要讲什么课吗?帮我写在黑板上。 昨天读课文了吧,一起读一读课题,我看看他写的课题。我觉得他可能想加强“难忘的”三个字,所以把这三个字突出来写,是吗?咱们也把这三个字突出来读一下。酝酿一下感情,怀着难忘的,怀念的心情,放慢速度读。再读一次,读出你自己的理解。 谁难忘?作者什么身份?哪国人?在哪听的课?知道中国台湾吗?课文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光复以后) 把刚才的话连起来简单概括一下,有条理的说出来,就是文章的什么呀?(主要内容) 这课讲什么了,那么难忘(板书)就讲了九个字,就终生难忘了。那我每天给你讲那么多字,你是不是每节课都终生难忘? 二、启发自读,读中感悟 现在你还说服不了我,想说服我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读书,用书中的事实加上你的理解来证明,这叫“摆事实以理服人”,也可以用不同的语气,节奏,速度,抓不同重点词来读,用饱含情感的朗读来感动我,这叫“抓情感以情感人”,这样你才能让我真正认为这是难忘的一课,你有信心说服或感动我吗? 开始准备吧,可以两个人讨论,也可以自己准备,搬上凳子到好朋友那去行吗?当然行,学习是自己的事,当然自己说了算。 边读课文边拿一支笔把有感想的句子画下来。(5分钟) 三、变相交流,点拨启导 都准备好了吗?谁要是能说服我或者感动我,我就给谁鞠躬,怎么样?先别急,我要先试探试探你们的水平,你们说文章字里行间包含着怎样的一种情感? 那你就重点体会这种情感,好吗? 发言的时候,你先说是要感动我还是要说服我,然后读出句子,说说为什么能让人感动,明白吗?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三次。) 第一次出现:你读这一句想说什么? “吃力地写”说明不熟,我明白了,这课之所以难忘是因为这个老师教中文的还不会写中国字,有点可笑。那他为什么“吃力”? “光复”什么意思?光复前什么样呢?(视频,图片) 你们想想,我们的中国台湾被日本人占领了,他们残酷剥削和镇压中国台湾人民,人民还能安居乐业吗?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水深火热,艰难困苦。哎,那种亡国奴的感觉是无比痛苦的,是中国人却不能说中国话写中国字,还倒成了违法的了,如今终于光复了,中国台湾人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可以骄傲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你说他心情怎么样?火热的真挚的什么心?(爱国之心)那就让我们怀着这种火热的真诚的没有半点虚假的爱国之情读一读这句话。 写的吃力与心情有关吗?谁能表演一下中国台湾老师是怎么写的。你来表演的时候要注意两点:写得认真,也很吃力。 咱们一起读,给他创设这种情境。带读两遍。(老师坐在学生后面跟着读)可以说,我已被你们感动了百分之五十。 作者在中国台湾光复这样一个特定的时期看见教师和孩子饱含深情朗读的情景,想起了沉痛的过去,被深深的吸引了,所以他难忘,是吗? 第二次出现: 你读这一句想说什么?“我”和孩子们一起读,是说“我”被感动了,我被什么感动了? (师生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感。) 听到这样的课,我的感受比孩子们深吗?是的,我是,在光复之前我的经历和遭遇要比孩子们多多了,感受也比他们深多了,所以我就从后门──(走进教室) 怎么没人回头看我呀?因为我也是一个──-(中国人)我也爱──-中国,我们的情感是一样的,大家都沉浸在相同的情感当中,心理产生了共鸣,这个时候还在乎我是谁呢? 师生们激起了“我”强烈的爱国情意,所以我难忘,是吗? 我又一次被你感动了。 《难忘的一课》教学案例 篇17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中国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每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我”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做课前预习,扫除字词障碍。通读课文。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狼牙山顶峰响起的壮烈的口号声,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寇的的凶残和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 1945年中国台湾“光复”后,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学,整体把握 1、质疑: 通过你的预习,你认为这一课要学习什么?怎么学?【--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回让作者那么激动;要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课文前引言就是自学的目标,学会自己主动按照提示进行自学。) 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解决字词障碍;找重点句子和不明白的地方和伙伴交流、查找资料学习;说出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明确语文学习的方法,) 2、导学: (1)思考文题: 看到课题你能想起什么呢?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谁上课)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 (内容)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难忘) (2)提示: 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句话是什么? (这种学习方法是刚开始,因此,提示孩子本课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 (3)读课文、交流 带着问题读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然后和小组的伙伴交流。 --阅读课文,组内交流。 (4)班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抓住多次出现的句子,理解分析 a、文中哪个句子多次出现? 出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b、每次出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引导学习:第一次出现 1.导:这句话出现的地方;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引导理解:第二次出现 1、说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找出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的感受?(感动) 5.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次出现 1.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2.“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3.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中国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三、总结升华。 1、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中国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中国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四、作业布置: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写会生字词。 五、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民族情,浓浓爱国意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