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语文桥教学设计 |
范文 | 语文桥教学设计(通用9篇) 语文桥教学设计 篇1一、单元主题、引入课题 同学们,第四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感人的故事,这节课,我们走近一位普通的山村老汉,学习第3篇课文,题目是《桥》(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明白任务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清瘦、沙哑、豹子”等词语。 2、通过自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熟悉课文内容,领会老汉在危难面前表现出来的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贵品格; 3、读中思考,领悟课文表达方法的特点。 三、初步感知,掌握生词。 1、出示自学提示一: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清瘦揪出豹子沙哑 检查方式: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观察一下,看这两行词语有什么特点?嗯,细心的)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黎明,当洪水袭来时,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指挥村民们有序过桥,而他和自己唯一的儿子却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 四、细品词句、感受品格 (一)体会洪水的无情与凶猛 1、默读课文,用曲线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出示答案,学生对照: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⑤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⑥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3、播放山洪暴发的视频,指导朗读 (自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4、领会比喻、拟人的写作特点,明白这样描写洪水和雨水之大是为下文老汉出场做铺垫。 (二)体会老汉的品质和精神。 1、默读课文7—23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圈出重要词语,也可以在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体会,最后与小组同伴交流。 2、小组代表投影仪展示学习成果。 3、老师强调点拨重点,指导朗读。 【预设句子一】: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从“盯”、“一座山”等词语感受老汉的沉着、冷静。) 【预设句子二】: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站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舍己为人) (强调三个感叹号,感受当时危急情况下老汉语言的简洁、干脆,语气的坚定、有力。在读中感受老支书舍己为人的精神。) 【预设句子三】: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抓住“冲”“揪”“吼”“凶”体会老汉的大公无私、不徇私情。) 五、质疑探究、领悟写法。 1、启发学生质疑课文内容,或者谈课文在写法上值得学习的地方。 2、教师点拨。 3、小结: 比喻、拟人,描绘凶猛洪水。 运用短句,渲染紧急气氛。 设置悬念,达到震撼效果。 六、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展示韩国沉船事件中船长丢弃全船乘客争先逃生的行为。 2、为老汉写颁奖词(背景音乐《为了谁》) 3、交流展示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黎明时的一场洪水,淹没了村庄,村子里那座窄窄的木桥成了村民的生死通道,桥的一头是生,另一头是死。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是老汉舍己为人、大公无私,把生送给群众,把死留给自己,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生命之桥。(完成板书) 2、一起诵读老师送给老汉的颁奖词。 在危难到来之时,为自己,可耻!为别人,可敬!老支书,您用血肉之躯架起的生命之桥,将永永远远、世世代代矗立在我们的心中! 语文桥教学设计 篇2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 2.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狮子形状的描写。 教具准备: 1张幻灯片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介卢沟桥及“七七事变”,出示录像。 2、齐读课题,说说由题目可看出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观察图画,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 2.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教师据情况找适当时机加以解决。 三、深入阅读,学生自悟 1.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写得是什么? 2.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 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出示幻灯片和描写狮子形状的排比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它们写具体的。使学生体会到除了写看到的,还可以把想象的'也写进去。 2.教师补充“七七事变”的资料,播放录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五、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语文桥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4、领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党员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蕴含的深意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桥,比如:木桥,拱桥/石头桥……但是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座特别的桥,它是一座生命的桥。(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课题2遍。 二、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一遍,并带着一个小问题去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小村庄里,洪水来临,党支部书记——也就是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冒着生命危险组织村民有序地过桥逃离,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板书:老汉,洪水,群众 2、是的,洪水来了,我们看到大屏幕,这是洪水来临的.景象,我们可以看到,洪水汹涌澎湃,肆虐泛滥,我们再回到课文,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a、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b、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中狂奔而来,势不可挡(比喻) c、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跳舞了(拟人)(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读一读这些句子) 三、精读品味 1、洪水如猛兽,死亡在逼近,在这种情况下,你们害怕么?(生:害怕)是的,这个村的村民也害怕了,求生的本能让大家惊慌失措逃跑,辣么,他们找到逃生的路了吗?哪位同学告诉我? (北面一座窄窄的木桥) 2、大家想一想,如果村民们都自顾自往桥上走,大家能全部撤离么?(不能) 3、死亡的气息在逼近,大家都嫉妒恐慌,然而有一个人例外,那是谁?在这个生死关头他做了什么抉择?请同学们找到相关语句,你认为老汉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下句子: 老汉沙哑着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老汉:临危不惧,不徇私情,威严,冷静,党员后离开——稳人心 3、可党员也是人,随着洪水涨到腰上,这时候有一个年轻的党员按耐不住了,那老汉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找到相关句段,圈画出老汉的动作(冲上前去,揪,吼,凶得像只豹子)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读出老汉的生气愤怒 4、这个小小的木桥终于承受不住洪水的攻击了,痛苦地呻吟着,洪水已经到了胸膛,所幸的是村民们都撤离了,只剩老汉和小伙子。他们互相谦让逃生的机会,然而,来不及了,无情的洪水把他们都卷走了。 5、故事读到最后,我们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其实是什么关系?(生:父子)这个结局让我们意外,却更震撼。的确,老汉是党员,在人民群众的生死关头,老汉冷静地像一座山,而他严格要求儿子后又谦让生机,这更是父爱如山!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故事读完了,老汉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洪水退了,村民得救了,木桥塌了。但令一座桥却立了起来,这座桥就是——老汉!这更是哦像老汉这样的共产党员关心,爱护群众的生命桥! 五、课后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把想对老汉说的话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16、桥 临危不惧不徇私情无私奉献 (生命之桥) 老汉 洪水 群众 语文桥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能年明白图画的意思,并能根据说一个清楚,完整的故事。 2、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要遵守规则,善于听从别人的劝告。 3、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教学重点 能看明白图画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画说一个清楚、完整的.故事。 教学准备 投影仪、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四种小动物,你认识它们吗? (出示头饰)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不过这段故事只有图画,没有课文,你愿意当一个小作家,为每幅画下面都配上一段文字,组成一个生动的故事吗?我们来试试吧! 二、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意思。 1、仔细观察图画1,想一想,画面上都有谁?它想要干什么?它的手里拿着什么?它脸上的表情怎么样?画面上还有什么?指导学生从远到近来观察画面。再连起来说说图画的意思。 2、观察图画2,看看图画中还有谁,小猴子在干什么?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对小熊说什么?小熊听了小猴子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它的表情怎么样?它心里可能会怎么想?连起来说说图画的意思。 3、让学生自己来观察图画,说说图画的内容。 4、观察图画5,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5、小熊掉到河里了,它会怎么做?猴子、小鸟、小鱼在干什么呢?当小熊被救上岸后,它可能会对其他小动物说些什么呢? 6、5个同学一组,编排课本剧,带上头饰演一演。 将6幅图画连起来说一说,争取做到叙述完整,清楚。 语文桥教学设计 篇5【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掌握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环境描写,人物言行体会老汉(村支书)无私无畏,舍已为人的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领悟课文在结构、语言上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书写难字:哮、肆、豹、搀、祭、奠。 2、读通读顺课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的方法理解词语: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挡、跌跌撞撞、拥戴。 3、默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____的事;分段,给每段加小标题。 4、句画文中村支书的言行,思考批注,他是一个____的人。 5、句画文中对大雨和洪水描写的语句,思考批注,当时的情况____,村支书有___的品质。 6、全文在结构、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7、给文章重新命题:___桥。 二、练习提纲 1、听写生字、新词。 2、摘录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3、阅读迁移练习: 同步阅读168页《星星点灯》 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课文赞扬了盲人星星___的美德。 4、运用课文“设置悬念,结尾点题”的写法写一个人。如《晨雾中的人影》《天名英雄》《这是谁干的》等。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初理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要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行文思路: ⑴(1~4)突遇山洪 ⑵(5~16)疏导撤离 ⑶(17~27)桥塌殉职 ⑷(24~27)祭奠英灵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言行及环境描写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体会语言的精妙 1、体会人物特点、写法: 老支书言行描写: 忠于职守、铁面无私、舍己为人(短句、比喻、拟人) 大雨、洪水环境描写: 不畏牺牲舍己为人。 2、指导学生抓住环境、言行读出对老支书的崇敬、怀念之情。 三、研读课文在语言,结构上的特点 语言:言行、比喻、拟人、短句。 结构: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语文桥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抓重点语句进行多种形式朗读,运用以读促悟的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感受老共产党员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以读促悟,感受老共产党员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乐《为了谁》《神秘园》。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法、学法: 以读代讲 以读促悟课中探究 一、导入: 师:播放课文朗读片段。 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当洪水来临时,老汉指挥全村人民渡过了桥,保住了生命,最后老汉和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吞没了。 二、新授 (一)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2)画出描写老汉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二)学生汇报洪水语句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呢?谁来说一下。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课件出示5)(洪水图片6) 分析句子特点(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板书:凶猛可怕) 3、多么可怕的洪水啊!简直就是魔鬼。我们怎样才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可怕呢? 同学们看着画面,想象着洪水是魔鬼,它的肆虐,它的疯狂,当时情况的危急,读读这几个句子。 4、进行朗读:自己找感觉读句子、个人展示(评价)、小组赛读、齐读。 5、过渡: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课件7指导:读出人们的惊慌失措的感觉,齐读: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动作与神态句子 1、师:面对着肆虐的洪水,面对着乱哄哄的村民,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出示老汉图片8看,老汉是多么的沉着冷静。(板书:沉着冷静) 找出相关句子。 (课件9)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当山洪爆发时,人们的惊慌与老汉的沉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一段。 1、指名读,评价 2、教师指导并范读(分析指导:老汉先于村民来到木桥前,但他并没先跑,而是沉着的'站在木桥前,从中可看出他心系群众。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站”“盯”“乱哄哄”和“像一座山”在朗读时应重读,突出老汉的形象以及和村民的对比。语气是强烈的,震撼的。范读)(课件9重读指导) 3、学生个人展示 谁能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这段话。 4、小组赛读展示,教师评价 5、我们全班站起来,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一起读这段话。师评价很有感觉。 语言 师:此时情况危急,死亡逼近,老汉的语言是怎样的呢?找出句子。 (课件10)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指导(要读得坚定、果敢、有力量。)齐读 师: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哪一个标点引起了你们的注意?(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能体会出它的作用吗?(感叹句式语气更强烈。) 2、进一步指导朗读并范读: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却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语气要强烈,语调要激昂,语速要快。 3、让咱们铿锵有力地齐读这段话!(读得非常好) 小结:作为一名党员,老汉就像一座山,临危不乱、沉着镇定。(板书:临危不乱) 过渡;急着逃生的人们引读----“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动作、语言: 师:谁来接着汇报? (课件1112)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师:老汉揪出的是谁?此时此刻在老汉的眼里,他揪出的是谁?(是党员是儿子)此时此刻在老汉的眼里没有父亲与儿子,只有党员与村民,明知生死攸关,却依然是不徇私情。(板书:不徇私情) 2、教师指导:这里把啊老汉凶的样子比作“豹子”,“冲”“揪”“吼”几个动词极其生动的表现了老汉的愤怒与无私,应重读。语言要坚定,严厉,震撼。 3、个人展示读,齐读语言、动作 师:这个危在旦夕的时刻,老汉把他的儿子从队伍中揪出来,那是他的亲生骨肉啊!他是不是不爱他的儿子?(爱)你从哪看出老汉爱他的儿子? (课件13)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从‘推’字可以感受到,老汉此时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让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父子俩的对话。 师:水已经爬上了胸膛,老汉心急如焚,老汉吼道(引读)可是洪水无情? 板书:英勇牺牲 (钢琴曲《神秘园》)(课件14)指导朗读: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用惊讶、敬佩、悲伤的语气把课文的最后4个自然段读一遍。 语速稍慢,语调低沉。 洪水吞没了一切,却无法吞没的是什么?(父爱、光辉的党员形象)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进行了朗读,以读促悟,体会到了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正是这篇课文用《桥》做题目的原因。他的父爱和他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让我们为之动容。整篇文章朗读基调是荡气回肠的悲壮与赞叹,语气是震撼的、赞叹的、悲壮的。下面让我们带着感情朗读课文。 课外延伸 一座山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但我知道 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啊,老汉!你是一座山一座镇定的山 征服了肆虐(nüè)的洪水一座刚毅的山抵挡了可怕的灾难更是一座深情的山饱含着宽广无私的爱 啊,老汉! 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永远,永远!板书设计: 桥(赞叹悲壮赞叹) 洪水: 老汉: 凶猛 沉着冷静 临危不乱 可怕 不徇私情 英勇牺牲 人们:惊慌失措 语文桥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会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诵第二自然段。 4.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指导第二自然段的背诵,进一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还会有哪些形状的狮子。 3.把想象出的狮子的形状用通顺的语言写出来。 三、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指导学生识记重点生字。 2.指导学生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推荐作业 预习第三课。 教后记: 1、导课时,让学生说说有关卢沟桥和七七事变的'情况,谭硕同学讲得很多,由此可看出学生提前预习和查找资料的好处,今后要多鼓励学生课前拓展预习。 2、在学习赵州桥时,学生已经初步的研究认识了卢沟桥,这次学习重点抓住第二段。教学这一段时,我紧抓住形状“各不相同”一词,图文对照,让学生展开想象。首先让学生想像课文中描写的狮子的五种形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画面,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 语文桥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点】 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 突出对比,营造氛围。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聊天 1、说说表示很高兴的成语。 2、说说表示很害怕的成语。 二、营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 1、出示课件(带声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2、假如这样的情景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2、纠正读错的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 4、本文的主人翁是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五、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 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随机询问:你干吗害怕?) 点拔语(可随机改变): ⑴第一句:像泼,像倒,大雨滂沱,能读得这么轻吗? ⑵第二句:洪水已经追着你的屁股了,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 ⑶第三句:一会儿工夫,从脚,到膝盖,到大腿,洪水真是肆无忌惮,把你看到的洪水读出来。 ⑷第四句:此时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4、想象一下: 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 5、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语文桥教学设计 篇9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体会灾难面前的村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通过比较了解“桥”一课小小说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 《泪光中的感动》 齐读—师生读---男女生合作读—互换角色读—挑战背诵 二、导课,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桥》这篇小小说。齐读课题 三、研读细节,感受洪水的凶猛。 1、接下来请欣赏一个视频。 师:凶猛的洪水,能摧毁村庄,吞没农田和人们的生命,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就发生在《桥》这篇课文,请大家回想一下文中是怎样描写洪水来临时的景象。 出示课件 句子一: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句子二: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句子三: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句子四: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句子五:水渐渐地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2、出示课件对比读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老舍《骆驼祥子》 3、《桥》的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写法——单词成句,单句成段?让我们串起来读读看,边读边感受。(急迫、紧张)你看,一比较,我们就可以知道,即使同样写下雨,可以写的具体,也可以写得简洁;可以用长句,也可以用短句。 4、出示课件(这就是本文写作特点之一: 1、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2、运用简短的句、段渲染紧张的气氛。) 2、运用简短的句、段渲染紧张的气氛。 四、品读人物 1、师: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村民们慌不择途寻找逃生之路,是谁给了他们一线生机?男生:老支书是谁指引他们从死亡谷迈向生命桥呢?女生老支书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呢?请同学们看自学提示 2、出示自学提示,请用“——”划出描写老汉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描写乡民们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生汇报、评价老汉根据汇报指名读句子)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4、分享汇报。 5、师:这位老汉,这位老支书,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名他的姓,他留在我们记忆里的只是他清瘦的脸庞,还有他在这场洪水当中的语言、动作,那就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 6、出示课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是一位镇定自若的好党员,读——生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7、出示课件:师生承接读: 师:在那样的情况下老汉镇定自若地说: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在那样的情况下老汉斩钉截铁地说: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在那样的情况下老汉不容商量地喊: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在那样的情况下老汉沙哑地喊话: 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8、出示课件:情景对读 9、出示课件:重点词强调读 10、出示课件:男女生读 11、出示课件:升华读 师:普天下哪个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女?请你用朗读把小伙子推上桥读请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桥,读——请竭尽全力把小伙子推上桥,读---- 12、师:一切都晚了,儿子被洪水无情地冲走了,如果时间就此定格,老汉会对儿子喊什么? 13、出示课件:观看照片 14、师:(音乐响起)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出示课件: 总结写作特点二 巧设悬念,结尾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是小小说的又一特点。 五、读写联动 小练笔: 1、如果你就是这位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的老太太,你会对逝去的亲人说些什么呢? 提示:“老伴啊,我来看你来了,同时捎来了乡亲们对你说的话__________,你听到了吗?” “儿子啊,虽然你走了,但是_________________ ” 2、20xx年中央电视台要举办“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评选,请为老支书写一份申报材料。 六、拓展小诗 《天亮了》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