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实录与评议 |
范文 |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实录与评议(精选12篇)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实录与评议 篇1授课内容: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沙漠中的绿洲》,请齐读课题。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内容? 生:我了解到了阿联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花草的。 二、体会阿联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花草的 过度:在人们的印象中,沙漠中没有绿色,没有生命,很难让人联想到美,可在阿联酋却有一个美丽的城市迪拜,那里充满了生命。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6自然段。 (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说说? 生自由答 师:能通过读告诉大家吗? (生自由朗读第二节,后指名读) 过度:请自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让你深有感触。可边读边画。 出示句子:阿联酋的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棵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师:在我国农培养一个孩子至少需要两万元。照这样计算,建造一个中心公园需要多少钱?(图示) 师:请看图,你估算一下建造一个这样的中心公园需要多少钱? 生自由回答。 师:这么多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去了呢? 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以上问题,后回答:①买土;②建得漂亮。 师:那里的水是怎么样的?土是怎么样式? “纵横交错的水管”是怎样?谁能画一画? 生画(水管图) 师:真棒。读出有关句子 生读文,齐读,个读读出“纵横交错”。 生再齐读。 师:生活中何物像“纵横交错的水管”? 生:电线、立交桥----- 师:请用“纵横交错”说一句话。 生:小区里的电线纵横交错。 生:南大立交桥纵横交错。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迪拜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答。 师 :你想不想到那里看一看?师放幻灯片! : 师:练读第②,读出美! 指名读!齐读③—⑥ 师读“呼……风来了……”生当小草、小花,闭眼想象, 师:你此时最想做什么? 生:洗澡。 师:我拉出水管给你们这些小花小草洗澡了……你这时心里如何?想对园林工人说什么? 生说:谢谢你们 师:请自读课文,读出心里感受! 生自由读后指名读,再后评价,再读。 三、联系实际,谈谈体会 师:请默读全文,思考:阿联酋人民哪一点给你印象最深?生自由读全文,后自由说。 四、总结全文 师:阿联酋人民真了不起,他们用心血、智慧、勤劳培植出这样美丽的花草,让茫茫沙漠遍布绿洲,他们创造了奇迹。 评 课 夏竟文主任:先请授课教师说教学设计意图。 郑英姿老师:我的教学设计的理念是: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围绕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出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我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句子来加强训练,让学生在通过诵读体验情感,通过读让学生去感悟,懂得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另外,我还收集沙漠荒凉的图片、城市美景的图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樊丽琴老师:我先提个问题:郑老师为什么先学第③段? 郑英姿老师:我是顺着学生的思路讲下去的,我的教案不是这样设计的…… 樊丽琴老师:是随机的。 夏主任:请各位老师说说自己的看法。 傅琴老师:授课老师精心地设计了教学过程,注重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郑老师在工具性方面比较注重读、说、听的训练,如理解“纵横交错”,能结合生活,先画后说;人文性方面郑老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如教师感情朗读“漫无风沙……,园楼工人来了……”,学生闭上眼想象情景等。不足之处,不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的体验,指导朗读不到位,教师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如文中“不,不”处,老师强调读重,但我们要强调个性化阅读,理解不同,不一定重读。某教学环节为:默读——交流——图文,不太合理,是否可变为:默读——图文——交流?这样,先有图文的感悟再交流,学生情感的体验更深刻些!再如改“!”处,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教师这样做! 庄才卓教师:优点,对学生体现了人文的关怀。缺点,教态不严肃,实物投影的细节应加强,写字教学法要落实指导写字。 林志士老师:郑老师的亮点,很注重学生的互相评价。不足之处:对优生关注过重,如某个优生回答问题达6处,而某些学生却一次都不回答。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郝艳群老师: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自然、真实,教学效果比较明显。一节课要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引导学生学习?郑老师作了不少努力,感受很深。 郑老师的课强调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感悟,有所体验。比较强调学生的读,能让学生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这种做法是对的,但效果不是明显。教师的提问有些琐碎,能否构进一个中心,进而发散出去,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如“沙漠”是怎样的?学生是否有深刻的体验?“培育一棵小话小树如同培养一个孩子”,是否挖掘深透些? “培养孩子”不仅需要经费,还有精神、情感等。语文课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情感、感悟等,要找准切入点…… 林伊静老师:这节课的优点以上老师都说了,我不再重复。我提两点引起注意的问题:第一:改“!”处,为什么要改?让学生自觉接收“爱护花草”是否做到位?学生是否认识“花草树木”对改变环境的重要性?第二,教师讲课的容量太多,什么都讲,冲淡了主题。 夏竟文主任:我总的说三点感受: ①语文教学,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们授课不能面面俱到,强调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 ② 这节课的优点:第一,是生成的课,俗话说“计划快不比变化快”,依拐仗走路就走不远。授课教师基本功很扎实,很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二,把握了语文课的精随-----读,但存在问题,如何通过读让学生感悟文本呢?这是值得探究的;第三,课堂实在、实用。“学生互动”很好,积极性、主动性都很高,不是像其他的公开课那样无度“互动”。第四、每位老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有自己的教学思想。 ③第一,情境创设的问题,创设到位,事半功倍。“海南、沙漠”有天壤之别,如何让海南的孩子理解沙漠?创设到位了吗?第二,鼓励一本多解,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不要怕与教学预设不一致。对文本的理解,只要不背离文本,如何理解都行。 (六)【教例】四年级《沙漠中的绿洲》 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 生:他们挖掉沙土,填上买来的泥土,埋下自来水管。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把淡水源源不断地送到花草树木根部。 师:纵横交错是什么意思? 生:自来水管很多,像这样(该生用手比划着)。 师:你的意思,老师看懂了,就请你上台在黑板上画清楚一些吧。(该生很兴奋地上台画了一幅草图) 生:我看明白了,他的意思是横一条,竖一条,交*在一起。 师:生活中,你注意到哪些物体也像这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 生:高速公路。 生:铁路线。 生:我们新村里的小路纵横交错。 师:他说的句子非常完整。请各位同学像他一样,用纵横交错造句。 生:我家附近的高压线纵横交错,把电流送进千家万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师:他说得准确,还十分具体。 生:过年时,我和爸爸乘着大客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爸爸告诉我,祖国建设日新月异,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把人们送向四面八方。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精彩极了,略加修改,不就是一篇优秀的小作吗? 生:我们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这里的河道纵横交错,只可惜污染严重,早已没有了往日的清澈,我多么希望大家不要往河里倒垃圾。 师:这位同学的造句充满真情实感,老师很欣赏。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造出与从不同的句子。 …… 【评析】这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则片段,借助课文的原句,提供学习的范例,降低造句的难度,并引导学生先由生活中纵横交错的现象谈起,后逐步诱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说具体、说精美、说得富于真情实感,达到练习用纵横交错造出不同句子的目的。笔者在本堂课中真正确立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口、动手、动脑,适时地进行引导、激励。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兴趣、激活思维、鼓励求异,竭力体现老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造句入手,进而为作文奠定扎实的基础。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实录与评议 篇2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阿联酋人民花很大的代价种植花草及精心侍弄花草的壮举。 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阿联酋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沙漠”,导入新课 1、沙漠给你沙漠印象? 板书:环境恶劣 不毛之地 2、阿联酋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多媒体出示句子:(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 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不毛之地! 二、走入“迪拜”,感受“绿意” 1、然而,在这茫茫的沙漠中,布满了象征生命的绿洲,这些绿洲是什么 样的呢?让我们跟作者到其中的一个绿洲——迪拜去看看。 2、来到迪拜,我们看到什么? 出示:“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 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1)从这个情景你感受到什么? (环境优美: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 板书: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 珍爱花草树木、人民文明:没有 更不见) (2)发挥想象,说说“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情景。 (3)指导朗读(赞美 佩服) 三、走入文本,感受“壮举” (一)精读第3自然段 1、 迪拜的风景这么迷人,这么美丽。这么美的景色居然是在荒芜人烟的沙漠中建起来的,多神奇啊!我们一起看下文,看看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成如此良好的生存环境的。 2、自由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1)用“——”画出描写沙漠环境恶劣的词语、句子。 (2)用“~~~~”画出描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词语、句子。 (3)用( )画出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并能说出为什么。 3、交流: (1)植物生长需要怎样的条件?而阿联酋的环境是怎样的?谁给大家读一读有关的句子。(相机理解“不毛之地”) (2)面对这样的条件,阿联酋人民退缩了吗?他们是怎样做的?给大家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a、“买来、挖去、填土、埋下” 从这四个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b、理解“恶劣、适宜、纵横交错”等词语) 难怪阿联酋的朋友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3)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4)指导“有了……才……”练习说话。 4、读读这两段文字,阿联酋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精读4—7自然段 阿联酋人民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培植了这些树木、小草,那他们是怎样进行呵护的呢?我们来一起进入课文的第4——7自然段看一看。。 1、这一部分有一个中心句,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1)理解“侍弄”。 (2)你从哪里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就像爱护孩子一样呢?谁能给大家美美地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2、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而正是有这些阿联酋人民的辛勤付出和用心的呵护,才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这美丽的环境啊! 四、小结课文,升华“情感” 1、阿联酋人民为什么那么爱护花草树木? 2、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个绿洲城市吗?(星罗棋布) 3、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所以,后来,从20__年开始,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全球组织评比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这个奖项就叫“迪拜”奖,用来奖励在改善人居环境中做出杰出贡献的范例。(中国的广州、周庄也获得了此奖项) 4、学到这,你想对阿联酋人民说些什么?假如你是那里的小草、小花活小树,你会对游客说什么? 5、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些什么? 五、作业 1、分别为“植树节(3月12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写环一句环保警句。 2、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沙漠中的绿洲 环境恶劣 绿树成阴 不毛之地 鲜花遍地 像爱孩子一样 精心培育侍弄 教学反思: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记叙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草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课的教学给了我如下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导入部分,我通过出示阿联酋沙漠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沙漠,如“环境恶劣,不毛之地,寸草不生,黄沙满天……”然后我又出示文中描写的阿联酋沙漠的特点。再出示一组迪拜的风光图,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印象。学生们看着图,畅所欲言。“高楼鳞次栉比。”“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看不到一片落叶……”我抓住时机加以引导:“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将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成如此良好的生活环境的?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跟随作者去阿联酋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兴味盎然,探究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 二、充分体现学生是对话的主体。教学中腾出时间让学生以读促悟,读中感悟,读出情趣,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段、关键词、耐人寻味之句,让学生品读,细思,揣摩,体悟,实现了对文本的真诚倾听和对话。语文课是一个对话的课堂,是一个互动的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开阔了思路,激发了兴趣,锻炼了胆量,在多听,多说,多想中得到了发展。如有一学生说道自己对“绿树成阴”的理解:夏天,我们躲在樟树的绿阴下,能感觉无比的凉爽。在迪拜,路边有那么多树,树与树形成的绿阴会给人们带来多少的凉意和清新的空气啊……”在互动中,学生张扬了个性,展现了自我。 三、注意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从我的教学过程来看,我注意遵循了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教学的最后阶段,我问学生:“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假如你是那里的小草、小花活小树,你会对游客说什么?”使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注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一设计其实也是对前面教学的一个检验。从情感的角度看,这一设计还延续着课文内在情感的发展过程,熏陶着每个学生,达到了双性统一的教学效果。 遗憾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有较多的时间来进行读写结合,放在朗读的时间上偏少。如果能有更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来朗读课文,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会更到位;同样,最后的写话环节,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让多一些学生来进行交流,能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写、说结合来升华自己的情感。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实录与评议 篇3作者:金丽娜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8 谈《沙漠中的绿洲》学有所感 金丽娜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的具有高度人文性的文章。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读这篇文章后,都会被阿联酋人民那种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深深感动了,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阿联酋人民不惜任何代价在沙漠中建成了一片片的绿洲,这的确是个伟大的壮举。 怎样使学生学有所感呢?这一直是我脑海中思考的问题。其实,我认为问题的答案很简单,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感的教育,其效果胜过任何教育。 在教学中,我把主动权让给学生。学生从中感悟了许多,比如,他们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无法了解,为什么我们的家园不可以比阿联酋更美呢?甚至,他们觉得向社会中不爱护环境的人们发出呼吁是他们心中发泄不平的有效途径。总之,他们畅所欲言,他们甚至有了忧患意识,他们担心也许我们的城市有一天也会被沙漠吞噬,这也不应该是我们所该担心的吗?然而,在担心多余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孩子们也提出了好多有力的措施。在这一课中,语文与环保得到了最好的结合。正因为学了这篇课文,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正因为他们有了很强的环保意识,他们才深深地理解阿联酋的人民,佩服和学习阿联酋的人民,语文与环保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而且我的课堂上,板书大多是随机的。可单单是《沙漠中的绿洲》这个题目,我就用了白、蓝、绿三种颜色。其中“绿洲”两个字是绿色的。孩子一下子就会被吸引过去,善于思考的孩子还会因此而产生遐想:绿洲是什么样子的?一定会充满绿色吧!我的板书布局灵活而不死板。在引导学生思考“盐碱地、不毛之地”如何变成“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时就先打上了一个红色的“?”;在讲解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将红色问号解答出来,适时添上“种植花、草、树,精心侍弄”。板书要恰到好处!多一点儿则嫌多,少一点儿则嫌少,而且又是那么及时。从而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明白了生活中离不开绿化!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实录与评议 篇4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743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主要板书计划: 7、沙漠中的绿洲 恶劣 良好 咸而板结 绿树成阴 不毛之地 鲜花遍地 像爱孩子一样 花代价培植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你见过沙漠吗?了解沙漠吗? 谁能说说沙漠有哪些特点?(板书:沙漠) 2、提示课题(完成板书:沙漠中的绿洲) 3、质疑: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做上标记。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想想意思。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霎罗马劣适侍良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恶劣侍弄适宜培植纵横交错觉不毛之地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重点指导下列句子 (1)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2)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3)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按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怎样分段。 五、指导写字 1、描红 2、抄写生字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霎时恶劣 侍弄适宜良好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读后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2)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重点抓住“不是……而是……”“到处”“白茫茫”) (3)你还读懂了什么?从哪里可看出来?(抓住“白”与“绿”的对比,体会。结合理解:“星罗棋布”并指导说话) (4)指导朗读(重点词语要重读) 2、读第二自然段 (1)激疑:沙漠中的绿洲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沙漠中的绿洲又是怎么来的呢? (2)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想想你看到了什么?能介绍一下吗? (3)学生交流 (4)自由读二自然段,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的,边读边找出描写迪拜美的句子。 (5)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用赞美、佩服的语气) 3、细读第3自然段 (1)质疑:学了第三自然段后,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2)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一流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用——画出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3)分四人小组自学讨论 (4)学生交流 (5)师引读: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生长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淡水,而那里原先是——(生齐读) (6)出示沙漠图 瞧!这样的环境书上用了一个词语不毛之地(结合理解) 师:但是,这样恶劣的环境,阿联酋人民退缩了吗? 生:没有,师:他们从___________ (7)结合理解:纵横交错 (8)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6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说说读后你们感觉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2)生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细读第7自然段 (1)齐读,想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2)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要精心侍弄花草树木? (3)生交流 (4)师小结。 三、作业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二、指导造句 1、理解“纵横交错”、“适宜”的意思 2、找出课文中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读 3、补充句子 4、指名学生说说 三、布置作业 课后当小导游互相说说。 义庄中心小学语文教学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实录与评议 篇5教材解析:这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课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文的第二段是文章的重点段。 设计理念:本科的教学设计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围绕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出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我抓住了文章的重点词句来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另外,我让学生在课钱收集沙漠荒凉的图片、阿联酋以前环境的图片及现在城市美景的图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 2、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沙漠中的绿洲》,(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内容? 过渡:在浩如大海的沙漠中怎么会有绿洲的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课文。 二、体会阿联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这句话。 学生找到后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指名读。理解“侍弄”(仔细照看)齐读。 2、那么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是像爱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的呢? 3、学生默读2-6小节,然后小组讨论。 4、学生交流。 (1)细心呵护。(板书) 出示: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指导朗读(读出人们如何爱惜的感情) 师述:这也是作者初次来到迪拜时的感觉,你们有什么感受?谁来读出这种美来。 导读:“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这么美的环境是因为“这里没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2)精心种植(板书) a.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b.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c.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的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呢?(环境很恶劣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原先这里是沙漠,地上全市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一块不毛之地。(说说你印象中的沙漠)同时出示沙漠图片【文字的感悟加上图片渲染,使学生有一个更直观地感受】 过渡:可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为了美化自己的生存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为他们知道“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3)辛勤的浇灌(板书) 生:虽然有地下水管给花草浇水,但还是每天给花草浇水,为的是使花草更漂亮。 过渡:是啊,刚浇完水的花草树木更加美丽、青翠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六小节。 出示:霎时,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林得干干净净。眨眼功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 指导朗读。 (2)小结:正是由于阿联酋人民精心种植、辛勤浇灌、细心呵护,像爱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才有了今天阿联酋人民良好的生存环境。 【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段落,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的精心,在交流的过程中贯穿朗读训练的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 三、出示阿联酋环境照片 过渡:通过刚才我们体会到阿联酋人民如何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我们知道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营造良好生存环境,建设自己的'家园。有些同学在课前收集了大量阿联酋环境的照片,就请大家看一下吧!(实物投影,出示照片) 【通过观看图片,更加真切地体会阿联酋人民付出的代价,同时让学生通过在课前搜集资料的方式独立地去发现,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四、联系实际,谈谈体会 过渡:虽然阿联酋的环境不适合植物的生长,可他们却不怕困难,为了把自己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付出了很大代价。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能结合自己生活的周边环境谈谈自己的打算吗? 【设计这个环节,使学生通过学文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纠正学生的日常行为。】 五、总结 是啊,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起来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吧! 【借助课文的总结句,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进一步感受沙漠中的人们为了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顽强地与恶劣的大自然作斗争的可贵精神】 板书: 精心种植 沙漠中的绿洲辛勤浇灌改变环境 细心呵护建设家园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实录与评议 篇6佚名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主要板书计划: 7、沙漠中的绿洲 恶劣 良好 咸而板结 绿树成阴 不毛之地 鲜花遍地 像爱孩子一样 花代价培植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你见过沙漠吗?了解沙漠吗? 谁能说说沙漠有哪些特点?(板书:沙漠) 2、提示课题(完成板书:沙漠中的绿洲) 3、质疑: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做上标记。 (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想想意思。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霎罗马劣适侍良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说说下列词语意思 恶劣侍弄适宜培植纵横交错觉不毛之地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4、重点指导下列句子 (1)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2)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3)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按每一自然段的意思怎样分段。 五、指导写字 1、描红 2、抄写生字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霎时恶劣 侍弄适宜良好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读后头脑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2)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重点抓住“不是……而是……”“到处”“白茫茫”) (3)你还读懂了什么?从哪里可看出来?(抓住“白”与“绿”的对比,体会。结合理解:“星罗棋布”并指导说话) (4)指导朗读(重点词语要重读) 2、读第二自然段 (1)激疑:沙漠中的绿洲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沙漠中的绿洲又是怎么来的呢? (2)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想想你看到了什么?能介绍一下吗? (3)学生交流 (4)自由读二自然段,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的,边读边找出描写迪拜美的句子。 (5)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用赞美、佩服的语气) 3、细读第3自然段 (1)质疑:学了第三自然段后,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2)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一流自然段,边读边做上记号。 用——画出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3)分四人小组自学讨论 (4)学生交流 (5)师引读:同学们,你们知道植物生长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 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淡水,而那里原先是——(生齐读) (6)出示沙漠图 瞧!这样的环境书上用了一个词语不毛之地(结合理解) 师:但是,这样恶劣的环境,阿联酋人民退缩了吗? 生:没有,师:他们从___________ (7)结合理解:纵横交错 (8)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4、细读第4—6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说说读后你们感觉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2)生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细读第7自然段 (1)齐读,想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2)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要精心侍弄花草树木? (3)生交流 (4)师小结。 三、作业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非常精心? 他们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二、指导造句 1、理解“纵横交错”、“适宜”的意思 2、找出课文中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读读 3、补充句子 4、指名学生说说 三、布置作业 课后当小导游互相说说。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实录与评议 篇7作者:陆凤娟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5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三 第二课时 作者:陆凤娟 教学目标: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 二、说说“沙漠”、“绿洲” 1、教师:“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绿洲”在你的想象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可以用词语、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来描绘你脑海中的“沙漠”和“绿洲”,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2、自己读全文。 3、交流“沙漠”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 白茫茫一片 地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 教师相机板书:恶劣、不毛之地 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不毛之地…… 咸而板结 环境十分恶劣 (2)看图,进一步感受环境的恶劣。 教师:阿联酋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3)指导读好句子 a、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b、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4、交流说说“绿洲” 教师相机板书: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 良好的生存环境 出示图片,看图进一步感受美好。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教师: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恶劣的自然环境建设成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呢?是如何在沙漠中建设绿洲的呢? 2、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线划出他们是怎么做的句子? 3、交流出示句子。 4、再好好地读读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困难是巨大的;建设绿洲的代价是巨大的,但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决心是坚定的。 板书:花大代价培植 5、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精读4、5、6自然段。 1、自己读4、5、6自然段,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引导学生理解“侍弄”? 3、再读课文,你从哪里体会到他们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花草树木。圈圈画画词、句。 4、交流句子,指导读好句子。 五、总结课文。 1、教师:阿联酋人民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那么,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个城市绿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星罗棋布) 2、教师: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 所以,后来,XX年开始,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全球组织评比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这个奖项就叫“迪拜奖”。用来奖励在改善居住环境做出杰出贡献的范例。 (中国的广州、周庄也获得了此奖项)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实录与评议 篇8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25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设计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沙漠的图片。 哪些同学了解“沙漠”?谁能说说“沙漠”的特点? 2.板书课题:7、沙漠中的绿洲 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既然沙漠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为什么会有绿洲呢?)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听读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2.自读课文。 (1)幻灯出示自读要求。 ①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注意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 ②自由练读从课文中画出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③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可标上着重号。 ④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指读小黑板上的生字。 提醒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霎(sh) 罗(lu) 劣(li) 适(sh)侍(sh)良(ling)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抽读词语卡片。 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恶劣 侍弄 适宜 培植 纵横交错 不毛之地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要求不错字、不加字、不减字、不破词破句。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下列句子重点指导: 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地上没有—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④检查自然段段意,了解情况。 指名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指导写字 “夸、劣、宜”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长。 “价、漂、侍”是左右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宽。 “良”要居中写。 四、作业 1.描红。在习字册中描红、仿影。 2.抄写词语。(文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给带愕淖盅≡裾返亩烈簟?br> 霎(s sh)时恶劣(l li) 良(ling ning)好侍(sh s)弄适(s sh)宜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l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内容。 指名说说读了这一段后,自己头脑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 (抓住“到处、白茫茫”想象沙漠的广阔无垠和荒凉,抓住“星罗棋布”想象大沙漠中绿洲遍布的情景) (3)练习说话。 引导用“星罗棋步”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 (“到处、白茫茫、星罗棋布、绿洲、城市”等词要重读) 指名试读,全班齐读。 2.细读第2~6自然段。 (1)细读第2自然段。 过渡:在这茫茫无边的沙漠中,布满厂象征生命的绿洲。这些绿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跟随作者到其中的一个绿洲去看看。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②理解课文内容。 这一段有几句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情景吗?从哪儿看出人们很爱惜花草树木? ③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读出赞美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佩服的语气) (2)细读第3自然段。 过渡:通过第2自然段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片片绿洲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而这迷人的绿洲却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同学们不禁要问,这沙漠中的绿洲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①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做记号,用“——”画出写环境恶劣的句子,用“~~~~”画出写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句子。 ②理解同句。 a、指名说说当地的环境怎样恶劣。(相机理解:不毛之地) b、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建设绿洲的。(相机板:朽“买来、挖去、填土、埋下”等词,同时理解“恶劣、适宜、纵横交错”等词语) c、指名说说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这样做。(板书:有了……才……)引导用“有了……才……”练习说话。 ③指导朗读。 (3)细读第4—6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感觉到了什么。 ②默读课文。在能表现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的词句下画上圆圈。 ③练习感情朗读。(边读边感悟:通过“雨雾洒下来、淋得干干净净、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等词语的朗读,体会阿联酋人民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3.细读第7自然段。 齐读课文,说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渎课文。 2.比一比,再组词。 浇( ) 漂( ) 侍( ) 宜( ) 烧( ) 飘( ) 待( ) 宣( ) 3.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 ( ) ( ) ( ) 千干净净 ( ) ( ) ( ) 4.写出近义词。 培植( ) 适宜( ) 美丽( ) 侍弄( )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实录与评议 篇9作者:王芹娟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6 由《沙漠中的绿洲》谈起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有一篇课文《沙漠中的绿洲》,这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课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众所周知,阿联酋地处茫茫的沙漠地带,在我们想象中,那儿应该是无边的荒凉,很难看到绿色的,可现在,如果我们从飞机上往下看,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却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来到迪拜——这位居沙漠的城市,眼前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阿拉伯朋友的介绍足以让我们找到答案。原来,那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那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原先那里都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但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阿联酋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再把又咸又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这样淡水从总水塔输出,再通过交错纵横的地下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而每天清晨,园林工人又要用大皮管给这些花草树木“洗脸”,使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这样巨大的工程以及细致的心思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可勤劳坚强的阿联酋人民做到了!可见,阿联酋人民真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因为,他们深深知道这一切多么来之不易!他们深深知道,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正是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他们生活才更加美丽!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中有些人的所作所为,难道不该好好反思反思?素有“天堂”、“东方威尼斯”之称的水城苏州,以其小桥、流水、人家,令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倾慕不已!苏州与水有着不解之缘。可而今,再看看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具有水的灵气的苏州人民的母亲湖——太湖,也许她正在无言地呜咽,伤心地落泪!且看这两个镜头:镜头之一:围湖养殖。不知何时起,苇叶沙沙,芦絮纷飞,水鸟栖息的芦苇荡分割成了这儿一方,那儿一块的,四周围着纵横的网的养殖场!也许主儿们会说,勤劳致富嘛!镜头之二:“太湖农家饭店”的搭建。不知何时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概念已植根于太湖人民心中。“太湖农家饭店”的名声,随着环太湖旅游的开发,随着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都市人群周末休闲足迹而日益响亮。这本来无可非议,可殊不知,这农家饭馆的屋子竟越搭越靠太湖水,甚至在太湖浅水地方打几个桩,房子造到了太湖里!说是这样的饭馆生意就是好,游客能边品味太湖美味,边欣赏太湖风光,好不惬意!记者采访时,还可真有游客如此说!试想,如不及时制止,难保剩菜残羹不进入太湖!悠悠太湖水可不成了“油油太湖水”!这都是谁惹的祸?难道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真谛?这样的“发展”是硬道理?不,这样的“发展”同时是一种破坏!也许,这正应了“来得容易,也就不懂得珍惜”。与阿联酋人民相比,难道我们真是不懂珍惜?不该扪心自问?我坚信,我们充满理智的苏州人民一定会觉醒的,一定会做到保护我们的母亲湖,就如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尽心尽力。愿太湖水更绿,更清,更纯!愿生活在太湖边的苏州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王芹娟 发表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实录与评议 篇10苏教版小语第八册《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记叙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草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如何在导入时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呢?上课一开始,我便出示阿联酋风景图,让学生描述图上的景象。有的学生说:“天灰蒙蒙的,狂风卷着黄沙,太阳都被遮住了,发出了暗淡的光。”有的学生说“地面上白花花的,一片荒凉的景象,不是人居住的地方。”有的说:“到处是一片昏暗,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还有的说:“图上零零落落有几棵树,也落满了黄沙,看不出绿色,房屋也像要被泥沙掩埋了。”听着同学们的精彩发言,看着他们那副忧虑的样子,我使出了第二招,又出示了一幅阿联酋现景图,再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觉,学生们一看到这幅图,脸上马上由阴转晴,变得灿烂了。有的说:“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有的说:“这里草绿花红,天空一片纯净,碧蓝碧蓝。”还有的说:“这里有高楼大厦,而且交通发达,是个繁荣的城市。”听到这里我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你们相信吗,这两幅图画的都是阿联酋的景色。”同学们顿时瞪大了双眼,不由地一声惊叹:“啊,真令人不敢相信,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是怎么改变的?”“你们想知道吗,那就随着老师一起去学习课文,从课文中自会找到答案”……学生兴味盎然地学习,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实录与评议 篇11师:课前课文读几遍了? 生1:八遍。 师:了不起! 生2(迫不及待):十二遍! 师:真不简单!(小声地)课前,课文老师只读了一遍。(生笑)课文同学们读了那么多遍,知道的一定比老师多,这节课愿意做我的老师吗? 生(声音不太响亮):愿意。 师:不愿意就算! 生(声音响亮地):愿意! 师:做老师的老师,有信心吗? 生(声音不太响亮):有。 师:信心不足。 生(声音响亮地):有! (微笑地以“书读几遍了”一个轻松的话题,与学生拉家常似的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心理放松,为学习新知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读书成果并不只以“真不简单”一句表扬结束,而让学生做本节课的小老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主要是向老师展示自己的读书所得。这一要求激起所有学生的表现欲,激发了他们读书的兴趣。)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轻声读课文2——6节。边读边想象:像老师这样,课文只读了一遍,又没有去阿联酋旅行过的人会不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发现乔羽同学就很会读书,她一边读一边还划着什么写着什么。 (通过榜样,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既表扬了会读书的同学,又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其他学生读书方法。) (其余生有所悟,边读书边动笔。) 师:谁来说说老师会不知道些什么。 生1:老师不知道在阿联酋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师(出示“阿联酋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老师粗略地计算一下,在我们农村培养一个孩子至少需要两万元。照这样算,建造一个中心公园需要多少钱呢?(彩图出示阿联酋迪拜中心公园)下面大家一起来算一下,我数树,大家计算钱。 师:一棵。 生:两万。 师;两棵。 生:四万。 师;三棵。 生:六万。 师:四棵。 生:八万。 师:五棵。 生:十万。 …… 师;大家看,中心公园中的树还有很多。你估计一下建造这座公园需要多少钱? 生1:一百五十万! 师:才七十五棵树。 生2:二百五十万! 师:才一百二十五棵树。 生3(鼓足气):一千万! 生4:一亿美元! (引导学生通过数树算钱,将“培育一棵树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具体化,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教学富有情趣。) 师:需要这么多钱,你相信吗? 生:相信。 师:老师就不信,建造一个公园需要这么多钱,都花什么地方去了?能告诉我吗? (生再次读2节。) 生: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师:什么?泥土也要买? 生:因为土是咸的。 师:水也要买? 生:水也是咸的。 师:原来如此,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都需要花钱买来。 生: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 师:什么,挖沙石也要钱? 生:工钱。 师:老师有点相信了。 生:他们还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师:一根自来水管值不了多少钱。 生:是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 师:你来在黑板上画给老师看一看。 (生在黑板上画数不清的交错的“水管”) 师:原来那么多的水管,老师现在相信了。 (通过画画,理解“纵横交错”,加深学生对自来水管多的认识。) 师: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半信半疑。 (另一生读) 师:老师相信了。老师觉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的句号可以改一下。 (生试读后,争先恐后举起了手。) 生:句号可以改成感叹号。 师:为什么? 生1:建一个公园需要花很多钱! 生2:建造一个公园是多么得不容易! 师:读一读。 (生大声读) 师:老师知道了,你没有吹牛。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而不应枯燥乏味地讲解。) 请再把三节读一读,告诉老师,阿拉伯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热爱生命。 生2:爱护生存环境。 生3:吃苦耐劳。 师:像老师这样课文只读了一遍,又没有去过阿联酋的人还会不知道些什么? 生:不知道没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师:你想告诉老师什么? (生吱唔说不出。)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二节,谁能知道他想告诉老师什么? (生自由读二节。) 生: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 生2:迪拜很美。 师: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吗? (生自由读二节。) 生1:读2节。 师:迪拜很干净! 生2:读2节。 师:迪拜不但很干净,而且很美。 师:像老师这样还会不知道什么? 生: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很精心。 师:从哪儿看的出? (生读6节。) (师出示6节,生自由读6节。) 师;现在大家就是阿联酋迪拜中心公园中的小草、小花、小树,请你们闭上眼睛……“忽——忽——”一阵阵风刮过,沙漠中黄沙漫天飞舞,刮得人睁不开眼睛。就连中心公园中的小草呀、小花呀、小树呀的脸上、身子上都落满了一层尘土……这时,你们有何感受? 生:很沉重。 生:很不舒服。 师:你最想干什么? 生(齐答):洗澡! 师:好,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心愿……老师就是园林工人,从路边一个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哗——哗——”,霎时间,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小草呀、小树呀、小花呀(边说边指着孩子们)脸上的、身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这时,小草更绿了、小树更翠了、小花更艳了,他们在阳光下露出了笑脸……这时,你们心里有何感受? 生1:不在沉重了。 生2:很舒服。 师:想对园林工人说些什么吗? 生1:谢谢你园林工人,帮我洗干净了身上的泥土。 师: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生2:谢谢你对我们的关心。 师:我们花了这么大的代价,你们健康成长是我们的希望。 师:能通过读6节,把你们内心的感受告诉我们吗? (生自由练读。) 生1读6节。 师:老师听出来了,洗过澡后很舒服。 生2读6节。 师:刚才洗得不是很干净,坐下去再读一读。 (语言描述再现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描述的空间,充分触摸语言。通过角色情境,加深阿联酋人民像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情感体验。)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边读边体会:阿联酋人民哪一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生自由读全文。) 生:阿联酋人民热爱生活,他们不惜花很大的代价种植花草树木。 生: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 师: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我们的同学们呢? 生:也很爱护。 师:从哪儿看出的? 生:给小花浇水。 师:有没有不爱护花草树木的? 生:有。 师;从哪儿看出? 生:有的同学走草坪。 生:有的同学攀小树。 师:怎么办呢? 生:让他们的老师也给他们上《沙漠中的绿洲》这课。 师:这个办法不太可行。 生:学校用广播通知。 师:这个办法不错。 生:在花园中、草坪里竖一个个小木牌。 师:这个办法很好,可是上面写些什么呢? 生:禁止走草坪! 师:这样的话,同学们读了不舒服。 师:老师这儿征集了几句话,同学们读一读。 (出示: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草宝宝渴望回到春妈妈的怀抱。饶了我吧,请别再折腾我了!——小水杉 咦,太阳公公在哪儿,我怎么看不见——光秃秃的冬青树)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1:好痛呀,别再拽我的长发了!——垂柳姑娘 生2:请别再踩我了,再踩,我就成浆糊了!——小草 生3:我愿为你送去一片绿荫。——小梧桐 师:课后愿意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吗? 生:愿意。 师:下课!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综观这一环节的教学,“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我们的同学们呢?”使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注重了编者意图、文本的价值取向。“小木版上写些什么?”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内心需要。这一切在潜移默化中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实录与评议 篇1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阅读思考,从文章多方面、多角度寻找信息,了解阿联酋人民是怎样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创造沙漠中的绿洲这个奇迹的。 3.随文学习本课间接叙述和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读写结合,通过课堂小练笔感受本课直接描写与间接叙述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识奇迹 1.齐读课题。 2.出示词语: 迪拜 阿联酋 阿拉伯 绿树成阴 鲜花遍地 咸而板结 不毛之地 纵横交错 源源不断 指名读词语,要求读正确,齐读。 3.出示图片,理解词语: ①点击出示图片,利用图片了解第一行地名的位置关系。 ②出事视频,理解“星罗棋布”一词。 ③出示沙漠、绿洲的图片,学生可以用上读过的词语进行描述。 提问过渡:阿联酋人民是怎么让沙漠变成绿洲,创造这个奇迹的呢? 二、品读课文,感悟奇迹 (一)挖掘主线,凸现奇迹 1.默读段落,拎出主线 (1)请学生默读第七小节,找出答案。 (2)出示句子: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2.明确文体,理清板块 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所闻,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是作者亲眼目睹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哪些是作者耳闻的呢?相机板书:耳闻 目睹。 (二)紧扣主线,探究奇迹 1.指导学习“代价巨大” 提问:默读2~3小节,从哪儿看出来他们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 (1)出示句子“地上没有……行走。” 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指明读,齐读句子。 (2)出示“他们从国外……根部。” 补充课外资料,体会关键词三个“买来”;观看视频感受 “挖去”、“填上”、“埋下”辛勤劳动;出示图片理解“纵横交错”、“源源不断”,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种植代价之大。男女生合作读句子。 (3)出示句子:“这里的每一株小树……培植的。”理解“代价”一词,出示词典中的意思:①购物的钱款;②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精力或所作出的牺牲。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选一选。板书:代价巨大 (4)引出主线:难怪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5)作者通过耳闻知道了阿联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着花草树木的,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做:间接叙述(板书) 2.角色体验“精心侍弄” 提问:默读4~6小节,从哪儿看出来他们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 (1)学生交流相关句子:“霎时,一阵雨雾……鲜花更艳。” (2)角色扮演,师生合作读:师:现在大家就是阿联酋迪拜中心公园中的小草、小花、小树,请你们闭上眼睛……“忽——忽——”一阵阵风沙刮过,沙漠中黄沙漫天飞舞,刮得人睁不开眼睛。就连中心公园中的小草呀、小花呀、小树呀的脸上、身子上都落满了一层层尘土……这时,你们有何感受?相机采访学生,此时你最想干什么?预设:洗个澡。师读:“园林工人……干干净净”,生接读:“眨眼工夫……鲜花更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引出句子,齐读:难怪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4)阿联酋人民爱护花草是作者在参观时亲眼目睹的,这样的写作手法叫做:直接描写。 (5)提出疑惑:阿联酋人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引导用“有了……才……”练习说话。 (6)再次出示句子,引读:是的,所以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板书:精心侍弄 三、回顾板书,赞叹奇迹 1.回顾板书: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了 (引读课题)沙漠中的绿洲,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知道了勤劳、智慧的阿联酋人民付出巨大的代价,精心侍弄花草树木,把它们变成了具有良好生存环境的绿洲,创造了沙漠中的奇迹。还体会了本课间接叙述和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2.齐读课题:让我们带着对阿联酋人民的敬佩之情,读好课题——沙漠中的绿洲。 四、随文练笔,描绘奇迹 1.欣赏图片:迪拜街头风光。 2.小练笔。 3.学生交流。 五、作业 1.完成前置性作业中剩下的一题:推荐阅读《沙漠绿洲》。 2.试着运用今天所学的间接叙述和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一写你身边熟悉的风光,例:太仓金仓湖风光、弇山园、南园等。 六、板书 沙漠中的绿洲 耳闻 代价巨大 间接叙述 目睹 精心侍弄 直接描写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沙漠中的绿洲》一课时,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课始,积累词语——感受沙漠中的绿洲那别具风格的美;课中,通过自读感受、小组交流——体会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课终,迁移拓展——延伸奇迹。 一、对比教学,引起震撼 上课伊始,我就出示“沙漠”的图片,问学生:沙漠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让你联想到了哪些词语。然后,我又播放迪拜的街头风光,问学生:绿洲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你能用上哪些优美的词语来描绘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绿洲的风景如画、景色宜人。我考虑到学生对阿联酋这个国家较陌生,所以选了沙漠和绿洲的图片,让学生的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继而设问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这样荒凉的沙漠变成美丽的绿洲的,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本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我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为什么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1.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利用三个“买来”以及“挖去”、“填上”“埋下”等词语了解到建设绿洲的艰巨和复杂,代价之昂贵,体会到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之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坚定。 2.第四到第六自然段具体写了阿联酋人是怎样精心管理花草树木的,通过读园林工人的劳动过程,学生懂得了浇水的目的还在于把花草上的尘土清洗干净,使“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从而体会到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 三、迁移拓展,延伸奇迹 在教学最后,我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内引向课外,从书本引向生活,让他们关注自己身边的美好环境,积极渗透“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理念,通过播放图片,唤起学生对金仓湖的美好记忆,从而巩固直接描写的写作手法。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