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范文 |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2、抓住关键理解句子,掌握含有反义词的句子,指导个性化阅读。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悟盘古勇敢、无私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看图,用自己的话描述图上的情景。 用一个词概括你心目中的盘古形象。(勇敢、无私……) 二、引导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1、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读出了盘古的勇敢?自由读,划出有关句子。 2、同桌间相互交流。 3、指名读出所划的句子,引导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重点句指导: ①“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一片混沌,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抓住关键词,读出自己的理解。 ②“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让学生揣摩和发现句子的特点,朗读体会。 三、引导阅读和背诵第二部分。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精疲力竭”“含着微笑”“化成了万物”等词语悟出盘古的无私奉献,展开想象练读,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我想把手放在茂盛的花草上,去抚摸盘古的汗毛;我想把头枕在宽阔的平原上,去倾听……”学生模仿句式,作拓展练习。 五、作业。搜集中华民族堪称开天辟地的伟绩,准备在班内交流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了解对称句式的好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想象写话,学习作者抓住相似特征进行想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从字里行间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导入 1、师生共同叙述故事的开头 2、知道“混沌一团”在这篇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吗? 传说中,天和地搅在一起,浑然一体的状态就叫混沌一团。 就在这混沌的世界中,有个昏睡了一万八千年大神叫盘古(板书:盘古),他醒来后要——开天辟地。 3、课文直接写“开天辟地”内容的是哪一自然段? 二、学习“开天辟地”部分 1、默读课文。 师讲解:神话中总是充满着神奇而丰富的想象。读神话,就要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将故事中的画面再现在头脑中。请同学们读这段话(出示句子),在头脑中展现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 2、生读书想像。 3、你看到盘古是怎么开天辟地的? 生讲述,穿插讲解:你看见他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凿子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凿”) “凿”是干什么的? (打孔的工具) “斧”是干什么的? 做动作——用力凿和砍,学生做动作,体会开天辟地的不容易。 你们再听我读这一句话,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画面,要让画面动起来,像电影一样,有形象,有颜色,有声音。 师读: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生再度深入想象。 4、一边读一边想象,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盘古那伟岸的身躯,仿佛看到了他力劈巨石的模样,感受到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和创造崭新世界的决心,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5、评价:读书要学会透过文字,去想像出生动的画面,这样才算真正地读懂了故事,读懂了故事里的人物。 6、过渡:“大鸡蛋”破碎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投影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仔细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清——浊 轻——重 上升——下降 天——地 其实,这句话中,还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大家发现了吗? 这些意思相对的词语放在上下半句里,读起来特别有味道。 老师读上排,你们读下排,体会下这样写的好处?(师生合作对句) 这样的对称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再读体会对称句式的韵律美。 三、学习“顶天立地”部分 1、出示三至五自然段。 3、这些句子合在一块儿讲了什么? 4、自读这些句子,用刚才老师教你们的方法,边读边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读好这些句子。 5、指名读。 指导读好第四自然段: 一万八千年,他一天天长高,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长了6570000丈, 一万八千年,他只保持着一个动作,那就是头顶天,脚踏地。 一万八千年,他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 也许他很累,那沉重的天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是他—— 也许他很渴,他多么想喝口水啊,但是他—— 也许他很孤独,整个世界只有他孤军奋战,但是他—— 一万八千年,他忍受是磨难,忍受着孤独,他所做的一切就只为着一个目的——开天辟地。 指导读好第五自然段: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是何等的不易啊!,那“巍峨”仅仅是形容他那高大的身躯吗?不,那更是盘古矢志不移的精神!读第五自然段。 四、学习“改天换地”部分 出示:第六自然段。 细读,你们读懂了什么? 我改一改课文,“他终于精疲力竭,就含着微笑倒下了。”行不行? 如果天地还有可能合拢—— 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年—— 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百年—— 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万年—— 直到“天地再也不会合拢—— 这是多么伟大的心灵啊!他知道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面对死亡,他是那么坦然,那么无畏。 2、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 引读 他将整个身躯献了出来,使我们拥有了一个多么丰富而美丽的新世界啊。 请大家看着这美好的世界,再听老师读读这个自然段。师配音乐画面读。你们看到这样美好的世界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说出体会。(板书:献身精神) 让我们把对美好世界的喜爱、对盘古的崇敬与怀念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吧!自由读。 齐读。 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出示) 3、老师在读第七自然段的时候有个发现,考考你们是不是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出示:课件 你发现了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盘古的身躯还会变化成什么? 生自由完成写话练习。 指名学生交流。 五、总结 老师在词典中查到“开天辟地”的意思,是这样说的: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 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近义词:史无前例 在我们生活中刚刚出现了一些开天辟地的大事情,你知道吗? 你们看,这个神话故事演变到今天,我们又赋予了她新的内涵。 六、课外作业 1、将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找几个其它的神话故事读一读,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 板书: 盘古 开天辟地 勇于献身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6~8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内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一分钟 我们班同学平时积累了很多成语,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会说天地的成语吗? 课件出示:翻天覆地开天辟地欢天喜地 顶天立地昏天黑地改天换地 生齐读。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开天辟地》,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没有,没有我们看见的花草树木,没有山水鸟兽,甚至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 齐读题目。多么有力量的题目啊,再读。(好像没有把力量读出来)范读,再齐读(很有力量)。 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二、精读指导 (一)说清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昏天黑地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同学们,你们看,看到这四个词语,我们就像看到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能用上这四个词语用几句连贯的话来说说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学生交流) (这篇课文讲了天地还是混沌一团的时候,有个叫盘古的大神醒来,他拿起斧子和凿子开天辟地,最后他化生万物)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盘古,走进盘古开天辟地时那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 1.课件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指名读。 同学们,你们看,盘古是怎么劈的,怎么凿的?揭示猛劈猛凿。(点红两个“猛”)狠狠地劈,狠狠地凿。 指导有感情朗读。 2.从这里,你想到盘古怎么样? (1)向往光明。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崭新新世界的决心。 (2)力量大。 “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体会盘古不是一般的神,他有着无穷的力量与高大的身躯,这也是盘古能够开天辟地的条件。 他还是一个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大神,一万八千年,他该积蓄了多大的力量啊,这一刻他要爆发了,他要凿出一片新天地来,来,让我们像盘古一样爆发一次。(生齐读)(很有气势) 3.同学们,你们看天地出现了。引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读过了有什么感觉?是啊,这是一种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4.同学们,再仔细读读,你发现了什么?(对偶,许多对应的反义词,近义词) (三)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1.(课件出示顶天立地的图)天和地分开后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老师不但看到了天地出现了,还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站在中间。他就是盘古。 2.(课件出示第三~五自然段)(指读) 盘古顶天立地了多长时间(一万八千年几千万年),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你准备用什么样的词语形容他?(坚定不移) 盘古为了人们有一个光明世界,坚定不移的顶天立地了几千万年。 3.同学们,天不能再高了,地不能再厚了,而盘古也不能再长了,天地就这样形成了。而这时盘古也倒下了。(指读第六自然段) 听了朗读,有没有什么地方特别让你感动? “精疲力竭”(引导体会盘古顶天立地的艰辛) “含着微笑倒下去”(引导体会盘古高尚的思想,伟大的献身精神)他胜利了,成功地把宇宙分开了;天地再也不会合拢,他死的无怨无悔。 齐读。 指导背诵。 这是多么伟大的心灵呀!面对死亡,盘古是那么坦然,那么无畏,那么乐观。 (四)学习七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生自由朗读。 除了把天和地分开之外,盘古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尊敬?自读第七自然段,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有时候伟大是需要付出沉重代价的(盘古的身体化成了万物)。 同学们,能从这里的某一句或两句谈一谈为什么你觉得盘古伟大吗?(生答) 2.(课件播放音乐)同学们,盘古悲壮地倒下了,他死而无憾,虽然他不是真实的,但我们不得不说,他就是一个英雄,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真英雄。因为:(教师引读) 3.九个变成了,句式多整齐,想象多丰富啊,也许只有这样的句子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盘古虽然悲壮地倒下了,但世界不会忘记,天地不会忘记,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仍然活在天地当中。不信,你看,那风和云就是盘古呼出的气;你听,那轰隆的雷霆就是盘古发出的声音;你感受到了吗?那奔腾的江河就是盘古流淌的血液。 4.背诵第七自然段。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1.“就这样”,承接上文。“这样”指上文讲述的盘古所做的一切。 2.朗读体会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的作用。 3.指导背诵。 三、总结全文 1.开天辟地是个神话,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成语,为人们熟知,并赋予了他新的内涵,在这里开天辟地还是开辟天和地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2.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有信念,相信在学习中甚至是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能开辟出一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四、课外作业 回家后,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讲给身边的人听 板书设计 12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向往光明 顶天立地坚定不移 化生万物造福人类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是否曾想过,这天和地是从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已经想过了,并由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神话故事,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其中最精彩的一个。这节课我们就用各种方式来展示我们对《开天辟地》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小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 小组展示: 1组展示: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2组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3组盘古是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4组感情朗读整篇课文。 5组展示背诵第六自然段。 6、7、8组展示背诵第七自然段。 9组展示背诵第八自然段。 10组展示背诵第6、7、8自然段。 11组展示自己搜集的其他神话故事。 12组畅谈收获。 教师总结。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合肥市枞阳路小学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参加瑶海区第一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质课大赛,对我来说,我学到了很多,锻炼了很到,也得到了很多。今天我说的是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开天辟地》。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共8个自然段,脉络非常清晰,处处充满神奇的想象,语言优美,结构清楚。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围绕教学目标,制定了本课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四,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本着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主要安排了以下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愿望,使一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二环节:复习巩固,进入文本 先出示成语,让学生说说这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接着重温盘古开天辟地时那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然后找出几对反义词,体会词语表达的效果。 第三环节:研读课文,走进课文的意境 第六自然段,通过词语体会和朗读感悟感受盘古坦然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研读第七自然段通过自主学习、游戏活动、小组合作、情境想象、朗读感悟、欣赏图片、口语训练等方式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如这一环节的游戏活动,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让学生感知盘古的身躯都化成了哪些万物,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悟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来一次与盘古的心灵对话。 第四环节:知识迁移,拓展深化 1、出示练习题:连一连神话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2、出示有关奉献精神的诗句,齐读感悟。 第五环节: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1、在这堂课上,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 六、再现课堂 再现第三环节的一个小片段 1、出示盘古图片:看着盘古,咱们来做个连线小游戏,一同来体会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生对着盘古图片说) 2、前后4位同学分为一组,小组内互相说,如果再加上点动作来说就更好了。 3、出示盘古图片,没有提示,考考同学们的记忆力。 3、想一想,盘古的身躯还化成了什么?(发散学生的思维) 4、带入情境: ①、师生合作欣赏小诗。 ②、相机出示宇宙万物、美丽世界的图片。 ③、欣赏感悟:此时此刻,想对盘古说些什么呢? 5、动手写话:请在课题旁写下你最想说的话,留下闪烁智慧的文字吧! 我今天的说课到这就结束了,感谢这位评委、各位老师。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是母亲生育了我们,那你知道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么来的吗? 生摇头 师:老师告诉你,关于人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叫女娲造人,知道这个神话吗? 生:知道 师:传说在女娲造人之前,这个世界上可什么也没有,没有我们看见的花草树木,没有山水鸟兽,甚至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又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叫开天辟地。 生齐读题目 师:多么有力量的题目啊,再读 生拖着读 师:这样是读不出力量的,你听我读。范读 生齐读,很有力量。 师: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师:同学们,课文读过了吗?还想再读吗? 生:想 师:那就捧起书,自由自在,痛痛快快地放声读一读。 生巡视听学生朗读。 师:看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读书有这样认真、专注的劲,相信你一定能将这篇课文读好。谁来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生读 师:你真小心,一个很容易读错的词你都读正确了,真不错。(板书:混沌)知道在这篇课文中是什么意思吗? 生:搅在一起 师:能说得更清楚一些吗? 生:天和地搅在一起。 师:对,天和地搅在一起那种状态就叫混沌,很久很久以前,天地混沌一团。(板书:一团) 谁来接着往下读,读完开天辟地的段落。 师:同学们,你们看,天地出现,开天辟地。 再指明读,引导最后一句话的读法,遇到这样的长句子,我们就要读几遍。(板书:化生万物) 师: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到这三个词语,我们就像看到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能用上几句连贯的话,用上这三个词来说说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 生:这篇课文讲了天地还是混沌一团的时候,有个叫盘古的大神醒来,他拿起斧子和凿子开天辟地,最后他化生万物。 师:恩,说的很清楚,一听就明白了。谁再说说看。 生:这篇课文说了恨久以前,天地混沌一团,有个叫盘古的大神,他开天辟地(学生说这个词的时候觉得不太顺口) 师:开天辟地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生:开辟了天地,最后他倒下了,身躯化成了万物。 师:表达真流畅,同学们,如果你觉得上面的词语不太顺的话,你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说。 生:这篇课文说了天地还是混沌一团的时候,有个叫盘古的大神,他开辟了天地,很多年过去了,他精疲力竭,最后倒下了,倒下的时候身体化成了万物。 师:不但说的很清楚,而且还用上文章的一个成语,精疲力竭,看来你读懂了。 师:同学们,天地是这样由来的,万物是这样诞生的,你相信吗? 生:不相信 生:不相信,因为他说大神睡了一万八千年,这怎么可能呢? 师:是啊,太不可思议了。 生:我也觉得不相信,天每天升高,地在加厚,盘古在长高,什么都在变化。 师:这样的情景太神奇了,看来神话吸引着你, 生:我也不相信,最后说盘古化成了万物,这是不可能的。 师:你看,这就是想象,你看古代劳动人们的想象多丰富啊!(板书:丰富的想象) 师:同学们,这就是神话,他有丰富的想象,他有太多的不可思议,有太多的神奇,他是古代劳动人们在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想象出来的,创造出来的,看来人们探索宇宙,探索天地的脚步很早就开始了。 师:你们都不相信,那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天辟地这个神话,走进盘古,走进盘古开天辟地时那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 出示文章第二自然段。 师:自由读,去感受一下。 师:谁来把这段话读读。 师:同学们,想要把这段话读好,你只要把这段话读好(投影) 介绍凿和斧,斧子见过吗?他是用来劈的,区别字形。 凿子是古代开山的工具,师用说示意凿子的凿法,一下两下。 自由练。 师:谁来左右持凿,右手握斧,谁来用凿子凿,用斧头劈。 一生读。读的不够好 师:你的力量还不够,看来你开不了天。谁来再开一次。 又一生读(有点气势) 师:同学们,你们看,盘古是怎么凿的,怎么劈的?揭示猛劈猛凿。狠狠地劈,狠狠地凿。谁来 一生读(比较有力量) 师:恩,你自由了,你可以看到天地了。同学们,盘古是个大神,力量大不大。 生:大 师:他还是一个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大神,一万八千年,他该积蓄了多大的力量啊,这一刻他要爆发了,他要凿出一片新天地来,来,让我们像盘古一样爆发一次。 生齐读(很有气势) 师:同学们,你看,多潇洒啊。挥手之间,天地出现。引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师:读过了有什么感觉? 生:轻的东西往上飘,重的东西往下落,天地就形成了,太奇怪了。 师:是啊,这是一种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师引导学生比较。轻而清,重而浊 师:你听我读,看还能感受到什么。 师用声音和手势朗读显示区别 生:我感觉前面轻飘飘的,地好象有点重。 师:轻而清,这就是天,天的感觉,重而浊,这就是地,地的感觉,同学们,我们不但能从意思上看出天地的不同,还能从声音上,从感觉上感受天地的区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天和地的感觉来 生齐读。 师:天和地分开后(出示顶天立地的图)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天和地分开了。 生:我看到天地分开后,盘古站在天和地中间。 生:我看到盘古用手撑在天地之间。 师:老师不但看到了天地出现了,还看到了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站在天地中间,不由地使老师想起了一个成语,顶天立地。是的。(出示第三自然段) 生接着往下读。 师:天每天升高一丈,一丈多高,大概和我们这层楼差不多高,18000年升多高,用文中一个词来说就是极高,地每天加厚一丈,18000年该有多厚啊,用文中的词来说就是极厚了,盘古的身体该有多长啊,文中也有个词就是极长了,同学们,极高了,极厚了,极长了,天高的不能再高了,地不能再厚了,而盘古也不能再长了,天地就这样形成了。而经历了几千万年也倒下了。 出示第七自然段,生自由朗读 师:想说什么吗? 生:盘古太伟大了。 师:是啊,有时候伟大是需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生:盘古的身体化成了万物。 师:同学们,能从这里的某一句或两句谈一谈为什么你觉得盘古伟大吗? 生:盘古的汗水也变成了雨露甘霖,就连身上没有用的汗水也变成了滋润万物生产的雨露,所有我觉得他伟大。 生: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太阳是给人温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月亮在晚上的时候,也可以给人指路。 师:是啊,当你抬头望见月亮的时候,那是盘古的右眼在看着你呢?(音乐)同学们,盘古悲壮地倒下了,他死而无憾,虽然他不是真实的,但我们不得不说,他就是一个英雄,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真英雄。 因为: 教师引读。 师: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九个变成了,句式多整齐啊,想象多丰富啊,也许只有这样的句子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盘古虽然悲壮地倒下了,但世界不会忘记,天地不会忘记,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仍然活在天地当中。不信,你看,那风和云就是盘古呼出的气;你听,那轰隆的雷霆就是盘古发出的声音;你感受到了吗?那奔腾的江河就是盘古流淌的血液。 师:你想到了吗?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盘古的身躯还会变化成什么? 生自由完成写话练习。 师:谁来交流一下。 指明学生交流。 师:光芒万丈、皎洁明媚、奔腾这样一些词语多准确地写出了世间万物的特点啊,我们下课后将他们积累下来好吗?同学们,或许我们认为自己的想象还不能超越古代劳动人们,但只要你敢想,也许一个个神话就在你的心中、口中诞生了。 师:开天辟地是个神话,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成语,为人们熟知,并赋予了他新的内涵,在这里开天辟地还是开辟天和地的意思吗? 学生交流。 师: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有信念,相信在学习中甚至是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能开辟出一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作业。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教材简析】 本课是依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古人思考着这些问题,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巨人盘古这个英雄形象。作者将古代有关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资料搜集起来,加以综合整理,写成了这篇通俗易懂的神话故事。 学习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混沌、孕育、筋脉、甘霖”等词语。 2、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请学生搜集、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一)激趣谈话 同学们,你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牛郎织女》、《女娲造人》、《神笔马良》等。 (二)动情简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起源 神话故事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因此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把自然界拟人化,创造了神话。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板书:奇特、大胆、合理的想像)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撰写了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全书从世界是怎样开始的,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帝俊、帝喾和舜,后羿和嫦娥的故事,鲧和禹治理洪水,远国异人,夏以后的传说等几个方面对支离破碎中国神话作了最全面、完整、通俗的讲述。 (三)引出课题 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人们百思不得其解,那蓝天、大地从何而来?为什么天清澈如水?大地浑浊厚实?啊!人们开始想像了,原来是人类的祖先“盘古开天辟地”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55页,走入这神奇的故事之中,感受那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吧! 二、走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轮读课文,相机正音,互相评价. (注意:混沌hùn dùn 冉冉rǎn上升可恼nǎo) 3、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预设:学生可能对故事中的盘古印象深刻,也可能认为盘古用大板斧划分开天地印象神奇无比,还可能对盘古倒下后周身发生的变化感到惊叹┅┅总之,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感受。 三、品读神话故事,感悟想像 1、同学们初读故事后,有这么多新鲜的感受,真好!看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也用了一句话来评价“盘古”,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指名朗读——随机出示句子“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齐读)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是怎样使这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的?用波浪线将故事中自己认为具有奇特而合理的想像之处划下来,多读读! 3、交流分享读书感受 A、“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划分开了。” 感受:在远古时代的人们看来,天和地是平行的,一个在上,一在下,一个“轻而清”,自然会向上升,一个“重而浊”,自然会向下沉。混沌不分的天地原来是由盘古一个霹雳大板斧劈开的呀,难怪叫“开天辟地”!作者的想像是这么奇特! 导语设计:好一个“开天辟地”,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惊天动地”吗?(自由读——指名读) 评语设计:你的朗读铿锵有力,似乎让我们听见了那霹雳巨响,盘古的力大无穷。你的朗读舒缓有致,似乎让我们看到天地分离的神奇,感受到天的“轻而清”,地的“重而浊”。 B、“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 感受:这里的想像很奇特,天每天在升高,地每天在加厚,盘古的身子也在变长。 引导比较:你发现了吗?这段话反复出现了几个词语,找出来,作上记号。 1)老师认为,这里词语重复了,应该这样说:“天升高了,地加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增长了。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变得很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很长了。”(出示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 2)学生自主发表看法(预设:这也是一种奇特的想像,“每天”“一丈”反复出现,突出表现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三个“极”,更说明天升高到了尽头,地也达到了最厚,盘古的身子也长到了最长。) 3)指导朗读:看来,恰当地运用词语的重复,能达到增强神奇想像的效果。怎么读才能表现出 这奇特的想像呢?(自由读——指名读) 评语设计:你的朗读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天高地厚”。 C、“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终于倒下了。” 感受:从“直挺挺”、“撑”、“不让”、“孤独”、“坚持”、“实在”、“终于”可以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献身精神。 引导:同学们,读着这些句子,再看看这幅图画吧!你能从图上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就是人类的老祖宗盘古,作者用生动的笔调把他描绘得真切而神奇,人类不正是发扬着盘古的这种精神吗?与大自然的一切灾害做着不懈地斗争。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 D、“就在这时候——清露和甘霖。” 1)预设感受:盘古倒下后,全身发生了变化,使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 2)导语设计: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宇宙就这样变得迷人了。奇特的想像之所以有魅力,还因为这想像并非天马行空,也有它的“合理性”,再读读,体会一下!(作者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的。) 3)指导朗读:用你们甜美、富有变化的语调去表现这奇特的变化吧! 4)语言拓展 读读下面的文字,如果你是一名“神话家”,你会怎么写? 出示文字: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这个世界上就变得丰富而美丽。女神女娲觉得这一切都那么新奇,那么美好。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句的这个世界上缺了点什么。一天,她在黄河岸边坐下来,看见自己在水里的倒影。“哦!我知道了!世界上还缺少一种长得和我一样的东西。”女娲大声叫了起来。于是,女娲给这些小泥娃娃取名叫“人”。看着这些人这么可爱,女娲觉得很满足。她想:“我应该多造一些人出来,这样才热闹呢!”可是女娲累坏了,她想:“能不能找一个简单一点的办法,可以一下子就造出好多人来呢?”这时,她刚好看到身边有一根柳条,于是灵机一动。就这样,这个世界上又多了很多很多的人。因为女娲是用黄泥做人,所以中国人的皮肤都是黄颜色的。 四、作业设计:走进神话世界 1、回家把《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搜集阅读优秀的古代神话故事(国内、外都可),开个小小的故事会。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创世和造人》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 1、 朗读感悟课文。 2、 复述课文,指导写字。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了解了古代人民想像的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宇宙的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娃娃,这一节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巩固识字 1、同桌小伙伴互相认读课后生字。2、认读生字卡片,试着给生字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说说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盘古的勇敢、献身精神。) 2、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盘古勇敢、很伟大,愿意牺牲自己,造福人类?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次。 3、怎样读才能体现出盘古的勇敢和你对他的敬佩?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小组互读互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二、三自然段,适当评价。) 四、讲述故事 1、看课件或板书讲《开天辟地》这个故事。试着给同桌小伙伴讲一讲,哪一部分讲不好,还可以再看看书后再讲。 2、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开展“故事大王”比赛。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独体字,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2、指导书写。 (1)指导“丈”:强调撇捺要舒展开,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止”,描红,练习。 (2)指导“抓”:强调左窄右宽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停”,描红,练习。 (3)指导“突”:强调上下呼应、结构匀称等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盘”、“蛋”,描红,练习。 六、拓展延伸 1、你还听过或看过其他的神话故事吗?讲给同学们听。 2、把你搜集到宇宙诞生的其他资料讲给小伙伴听。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在《开天辟地》一课的教学中,如何让盘古这个“大神”在学生心里神奇地站起来呢?我教学这一课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讲讲故事,还孩子们一个“神” 开课伊始,抓住神话口耳相传的特点,设计了教学生讲故事、听故事的方法,从课堂教学的结构上实现了对当下课堂的颠覆和重构。而讲故事的同学,不仅把书上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充分地消化,而且把书面语言变成了口头语言,生动地讲述出来。语言的魅力、神话故事的魅力、听故事、讲故事何尝不是课堂的一种享受? 2、读读文本 感受神奇 首先,在“开辟天地”这一部分,以文本细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字词句中感受盘古的神力。“咔嚓一声”和“猛劈猛凿”两个词的着力引导,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关键词感受盘古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在盘古“顶天立地”这一部分则浓墨重彩地加以渲染:让学生用双手演示天和地的变化来直观感受盘古长高的神奇过程;在“一百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一万八千年过去了”等具体语境的导读中,盘古的身高以数字化的形式清晰呈现,学生接口读的过程,就是盘古的形象在他们心里长高的过程;直至最后“巍峨”的出现,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盘古“顶天立地”的气概与形象。这样的教学,力图体现盘古这一形象的审美价值。 接着,在“化身万物”处,教学中我首先以画面给学生的感观强烈的冲击,这部分的内容,重在“变”,因“变”而神奇。如何导好这个“变”?先看变什么——记忆文中的优美词句;再看怎么变——由此,引发对神话故事想象的思考:让人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的想象,才是最上乘的想象。 最后,设计友情卡环节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盘古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不知不觉中已进入孩子内心。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之一 佚名 教学主题:阅读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二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二、内容分析 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的盘古开天辟地孕育万物的故事。从奶奶讲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位远古英雄的神勇和伟大。重点难点:朗读课文,感悟盘古的神勇和伟大。 三、学生分析 喜欢神话,想探究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课的设置就是想通过让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这些秘密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减少繁琐的分析讲解环节,给学生充分探索、发现的机会,使其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精华,领悟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探索自然奥秘中丰富的想像和无穷的智慧。 五、教具准备 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画或动画课件;本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题 1、谈话:佳佳是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平时特别爱提问题,比如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地上为什么会有河流?有一天,她问奶奶,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从哪来的?奶奶就给她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神话故事,佳佳都听得人迷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 2、出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对照课后的生字表,把生字读准确) 2、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读一读生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并悄悄告诉同桌小伙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开天辟地”的句子。 4、指导学生从整体理解“开天辟地”的过程。 (1)故事中,天地最早什么样?(板书:大鸡蛋躺巨人) (2)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出示挂图或播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板书:开天辟地顶天立地) 5、读最后一自然段,发挥想像力,感悟神话的创作过程。 (1)奶奶最后告诉我们什么?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发挥你的想像力,说一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的哪些事物? 四、小结拓展 故事中,宇宙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诞生的,你相信这种说法吗?你还想通过什么办法知道些什么呢?让我们都为揭开宇宙的奥秘而努力探索吧! 附:板书设计 : 30开天辟地 大鸡蛋——开天辟地——创造宇宙万物 躺 巨人 顶天立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复述课文,指导写字。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了解了古代人民想像的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宇宙的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娃娃,这一节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巩固识字 1、同桌小伙伴互相认读课后生字。 2、认读生字卡片,试着给生字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说说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盘古的勇敢、献身精神。) 2、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盘古勇敢、很伟大,愿意牺牲自己,造福人类?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次。 3、怎样读才能体现出盘古的勇敢和你对他的敬佩?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小组互读互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二、三自然段,适当评价。) 四、讲述故事 1、看图或板书讲《开天辟地》这个故事。试着给同桌小伙伴讲一讲,哪一部分讲不好,还可以再看看书后再讲。 2、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开展“故事大王”比赛。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独体字,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2、指导书写。 (1)指导“丈”:强调撇捺要舒展开,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止”,描红,练习。 (2)指导“抓”:强调左窄右宽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停”,描红,练习。 (3)指导“突”:强调上下呼应、结构匀称等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盘”、“蛋”,描红,练习。 六、拓展延伸 1、你还听过或看过其他的神话故事吗?讲给同学们听。 把你搜集到宇宙诞生的其他资料讲给小伙伴听。 教学反思: 1、本课以孩子们常见的听长辈讲故事的方式导入 ,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重视自主学习,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3、做到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从生活中主动学习,主动了解传统文化。 4、不足之处,应该让孩子了解神话是人们以前无法解释宇宙形成的原理,自己想出的一些合理解释,并不事实上如此。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3 《开天辟地》这一神话故事以它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伟大的神的形象——盘古。他不光神力无比,而且在开天辟地过程中时时体现了他那可贵的品质——看到一丝微光就着力追求光明;为了不让天地重新合拢而苦苦支撑天地几千万年,是那样的执着,那样的坚韧不拔;而在精疲力竭倒下的时候,还是含着微笑,并把自己的身躯化生为世间万物,竟是如此的无私! 课文的语言文字也十分优美,十分感人,需要细细品味甚至是背诵积累。那到底怎样才能使“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有机的统一”,怎样在40分钟的课堂上得以体现?这就是本课教学目标定位的问题。人文性的教育不是贴标签式的说教,应蕴涵在语言文字之中,通过适时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去意会,达到“水到自然成”的境界。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教学更为扎实,更为有效,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努力体现“删繁就简三秋树”的风味,教学重点内容仅仅凝聚为“四个一”:读好“开天辟地”中的一句话,感受其神力;读懂“顶天立地”中的一个词语——“巍峨”,感受其品质之高大;品味一个重点段——即课文的第7自然段,进而感情诵读,升华对人物形象的情感认识,直至熟读成诵;最后再认识一下文章“对仗”的写作特色。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让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更加优化,更为有效。 在具体进行教学时,我承接上一堂课的训练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由文章的中心句“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展开教学。 在学习“开天辟地”这一部分时,就引领学生直间找出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句子加以体味,抓住重点词“猛劈猛凿”“巨石崩裂”,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想象,在头脑里浮现画面,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读好这个句子,感受盘古的神力无穷。而对同样能体现盘古神力的另一个句子“他一使劲翻身坐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则进行略处理。 在学习“顶天立地”这一部分时,则通过教师的引读渲染、画面呈现及对重点词语(如:“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三个“极”)的点拨,想象这漫长的岁月里,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从而进一步领悟“巍峨”的内在含义,在品悟重点词语的同时感悟盘古的形象之高大,受到情感的熏陶。 而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讲了盘古用自己的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这是盘古伟大精神的升华。这段话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盘古临死时所生化出的美好世间。给学生潜心感悟的时间,通过批注的形式简要写下自己的感悟,从而通过交流,引导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在发挥学生自主作用的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朗读的示范引导,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有效的提高。在如今的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只强调、只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和放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现象。其实学生自主和教师主导并不矛盾,相反是有机的统一。在十分关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今天,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我觉得该示范的就示范,该教的还是要教,该说的还是要说。 课文还要求背诵这第七自然段。我不由想到眼下,有的老师对课后作业中的背诵,只是一布置就了事,谈不上什么背诵指导,加以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段的学生,机械记忆能力较强,指定背诵的课文学生大多是靠机械记忆完成任务,容易遗忘。从长远看,这样做,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尽量创设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机会,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加深感悟,升华情感,深入体验 ;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积累内化,并通过教师对背诵方法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抓住盘古身躯的不同部分的顺序,边读边想象这些部分所化生的事物,熟读成诵。因为记忆这一段掌握这顺序是难点,通过教师这样的引导,就能有效地化解记忆的难点,在课堂上熟读成诵,从而减轻学生的课外背诵的负担。并且,现在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感情朗读和背诵相割裂,怎样让学生学会动情地背诵呢?这也许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一种情感的氛围,在这种氛围里学会用心去读,用心去背,今天在教学时就想努力达到这样的境界。 书后作业还要求学生认识“对仗”这一写作特点,这种语法知识如果只是教师给予也许显得太单调乏味,于是,在教学时,试着通过学生通过读,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会,从而初步认识这一写作手法。 让课堂更为真实,让课堂更为扎实,让课堂更为有效,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为了早日达成这个目标,我们愿意抛砖引玉,与各位同仁共同探究,共同努力! (敏思博客原创声明:未经作者同意,不得用于任何纸媒体,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日志链接地址: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开天) 此问转载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②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③品析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④分析盘古开天辟地的四个过程,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过程和方法: 以奇特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体会盘古形象的高大,气势的豪壮,威力的巨大,贡献的宏伟,从而体会古代人民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魄力。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掌握盘古开天辟地的具体细节。分析课文词语。 教学难点: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和古代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 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也许你听老祖母向你讲述过《夸父逐日》的故事,你佩服他“与日逐走”的英雄气概,也许你听父母向你讲述过《大禹治水》的故事,你被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治理好水患誓不罢休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也许你读过《嫦娥奔月》的故事,你也曾经幻想过有一天能变成白衣素袂的嫦娥,轻盈地驾着长风飞向那神奇的月宫,在清朗的月光下长舒舞袖翩翩起舞。你知道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怎样描写宇宙起源的吗?神话传说中的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让我们从这篇课文中找到答案。 深入分析 积累文学 激情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师板书课题《盘古开天辟地》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孟子和他的著作。 一、检查预习生字和生词的情况。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请同学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向老师提问。 三、回答学生问题,导入神话的概念,帮助学生复习。 四、分析课文 同学们初读课文有这么多新鲜的感受真好!看来人类的老祖先盘古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们来分析一下盘古开天辟地分为几个过程? 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1、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是什么样的? 黑暗混沌,好像一个大鸡蛋 回答老师问题例举自己读过的中国古代神话 走进故事情节之中。 多米诺骨牌式回答问题 两名学生读课文 向老师提问 复习神话的概念回忆神话的起源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展示导语,利于激情 屏幕展示题目《盘古开天辟地》和图片 展示生字和生词。 展示神话的概念和神话的产生过程。 板书四个过程 黑暗混沌 斧劈天地 撑天拄地 化生万物 教师范读课文,通过学生自己课下预习,已经圈出的生字生词与老师的标准读音再核查一遍,培养自学能力。 检查学生的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理解写作的思路。读准字音和句子停顿。 利用多媒体录音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加强断句的练习 走进课文 培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积累文言文知识积累文言文重点字词,培养学生翻译能力 教师讲解学生翻译课文 教师点评并讲解文中出现的典故 2、“在天地还没有分开的时候,宇宙的景象是黑暗混沌的一片,好像一个大鸡蛋。”这里用到了一个什么修辞? 比喻,本体:宇宙的景象 喻体:大鸡蛋 相似点:黑暗混沌 3、“我们的老祖宗盘古就孕育在这个大鸡蛋中”,这里的“孕育”一词是什么意思?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4、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找出盘古最初在宇宙中是什么状态? 在大鸡蛋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 这些都属于什么描写? 动作描写。 5、盘古醒来的感受是什么?请同学用波浪线画出来。 睁开眼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看见的只是漆黑黏糊的一片,闷得人怪心慌的。 6、说说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盘古开天辟地时最能体现出他神力无穷的句子 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面前的黑暗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听得山崩地裂似的一声:哗啦!大鸡蛋突然破裂开来。 同学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天地初开时盘古的神力吗? 你的朗读铿锵有力,似乎让我们听见了那霹雳巨响,盘古的力大无穷! 7、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宇宙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另外有些 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了地。这些词语有哪些特点 它们都是相互对应的 “冉冉上升”是什么意思?与它们意思相近的词还有哪些? 缓缓渐渐徐徐 8、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是怎样变化的呢? “天每升高一丈,地每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与这段文字比较“天生高了,地加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增长了。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也变得很厚了,盘古的身子变得很长了。”你认为哪种说法好?请说明理由。 这也是一种奇特的想像,“每天”“一丈”反复出现,突出表现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三个“极”,更说明天升高到了尽头,地也达到了最厚,盘古的身子也长到了最长。 9、盘古的身子变得极长了,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 作者神奇的想象,九万里那么长。九个长城立起来那么长,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数字,九九归一,有”九重天”,”九霄云外”之说,皇帝也是九五之尊。 10本段中有一个比喻句,请找出,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这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地的中.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盘古顶天立地的巨大形象 11、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能体现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精神?请同学在这些词语下画点。 孤独撑天拄地辛苦担心实在终于 同学们,读着这些句子,再看看这些图吧!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想对盘古说什么?前后桌讨论。 12、盘古身上的东西都变成了什么?这些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 想像 13、作者在文章最后用一句话来评价盘古,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总之一句话:这“垂死化身”的盘古,就用了他的整个身体来使这新诞生的世界变得丰富而美丽 13这句话有几层意思?赞扬了盘古的什么精神? ①盘古创造了新世界,赞美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②肯定他创造的新世界,“丰富而美丽”赞美他的创造精神。 14、盘古就是这样一个巍峨的巨人,在临死时把自己化身为万物,你想对盘古说什么?联系实际,你认为盘古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精神? 课后练习,请同学们看《上帝创造宇宙》这则材料,思考问题。 1、上帝是怎样创造世界万物的?跟盘古创世神话有什么不同? 2、你对中外两则神话有什么看法?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盘古这样一个巍峨的巨人他顶天立地地站在天地当中,他的光辉形象深入我们的内心,其实同学们所说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这些古老的神话都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与大自然抗争、艰苦劳动与自然的一切灾难做着不懈斗争的体现,盘古身上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积厚流光的写照,正是这样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地在我们民族中传承。就让我们以一首诗来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请大家高声朗诵,发自内心地赞美盘古和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听老师讲解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看教材,听录音 朗读课文 回答问题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理字音 在书上画线 找出关键句子加以分析 学生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句子 学生仔细观察 分析句子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思考交流 分析思考问题 进行比较 回答问题 记笔记 回答老师问题 思考问题 记笔记 从书中圈点词语 讨论发言 思考从书中找答案 讨论发言 学生分析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发言 听老师总结 展示老师的问题 同上 出示问题 待学生回答完毕后,出示标准答案 出示句子 学生回答完毕后出示正确答案 出示句子 出示两个不同的段落,用颜色标出区别 出示问题 出示正确答案 出示正确答案 出示问题和三张表现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片 出示答案 出示问题 出示答案 《出示民族文化千句文》 鸿蒙未辟, 宇宙洪荒。 亿万斯年, 四极不张 盘古开天, 浊沉清扬。 天高地厚, 乾坤朗朗 日月经天, 星宿列张。 江河行地, 浩浩汤汤 女娲补天, 日月重光。 夸父逐日, 血气贲张 精卫填海, 荡气回肠。 后羿射日, 功德无量 神话故事, 意味深长。 民族精神, 积厚流光 附:板书 盘古开天辟地 袁珂 过程盘古精神 黑暗混沌孕育、成长、睡觉 斧劈天地抓、挥冲破黑暗束缚、追求光明自由 撑天拄地顶、踏、孤独、辛苦艰苦劳动创造世界与自然环境做斗争 化生万物倒下来奉献创造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3一、教材简说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 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了以后所做的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二、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以“疑”促读,以“读”释疑,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阅读实践中,通过“设疑——读文——领悟——释疑——积累——运用”让学生充分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同时,学习表达方法,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2、从课文中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3.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五、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六、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开天辟地》,还记得故事的情节吗? 生:(齐)记得! 师:好,看这些成语,你能用上它们讲一段话,说说这个神话的内容吗? 出示: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大刀阔斧 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 改天换地 生:很久很久以前,整个宇宙混沌不分,昏天黑地的。火神盘古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之后,他又顶天立地几千万年,使天和地与日俱增。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变化万端,化成了万物。从此,改天换地,宇宙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 【点评:开篇用8个成语复习课文内容,既回顾了神话故事的情节,又积累了语言,收一石二鸟之效】 师:不错,成语用上了,内容也说得完整清楚。但是给你提个意见,在你这段话前面加上“传说”两个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生:知道,“传说”就是老百姓口头流传的,一代人告诉一代人的故事。 生:“传说”故事是人们想像出来的故事,不是真事情。 师:对。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想像出这么个故事,并且能世世代代流传到今天呢? 让我们走进《开天辟地》的神话世界,细细品味感悟。 【点评:适时扣住“传说”二字设疑,使文本的学习指向深邃悠远的传统文化背景】 师:瞧瞧,课文直接写“开天辟地”内容的是哪一自然段? 生:(齐)第二自然段。 师:是的。自己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情形。 (生读书想像) 师:读完了?你看到盘古是怎么开天辟地的? 生:盘古昏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一看,周围混沌一片,“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随手拿起身边的板斧和凿子,“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一阵猛劈猛凿”,大鸡蛋破碎了。 师:哦,这是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你看见他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你们知道“凿”和“斧”是什么样子的吗?谁能简单画画。 (生画“凿”和“斧”) 师:“凿”是干什么的? 生:戳穿东西,打开一个洞的。 师:“斧”是干什么的? 生:可以重重地劈,劈坚硬的东西。 师:把“持”和“握”换个位置行不行?左手握斧,右手持凿? 生:不行。“持”是拿住。要稳:“握”是紧紧地抓在手掌里面、拳头里面,斧子很重的,握住了才能有力量地劈过去。 师:很好。你们听我读这一句话,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画面,要让画面动起来,像电影一样,有形象,有颜色,有声音的。 师:(读)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师:看见什么了? 生1:我看见盘古威风凛凛,左一凿,右一劈,巨石裂了,掉下来,摔得粉碎。 生2:我看见盘古双手不停地挥舞着凿和斧,拼命地砍呀,凿呀,劈呀,好像永远都不会停下来。 师:把你们的镜头再推近一些,要特写镜头!再读读这一句。 (生再读) 生1:我看到盘古简直是一个巨人,他猛劈猛凿,用尽浑身力气,手臂上的血管几乎要爆裂了。 生2:我看到他全身大汗淋漓,头发全湿透了。 生3:我看到他的眼睛里射出坚定的光芒,好像在说:不把天地劈开我决不罢休! 生4:我看到他胸部隆起的肌肉,一鼓一鼓的。 生5:我看到他一边劈一边张开大嘴,“啊呀呀”地吼叫,像非洲狮子的吼声! 师:你们看清楚盘古勇武的形象了,你们感受到开天辟地的雄浑之势了,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读第二自然段,气势磅礴) 师:真好,读书要学会透过文字,去想像出生动的画面,这样才算真正地读懂了故事,读懂了故事里的人物。现在你认识盘古了吗?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生1:盘古是个力大无穷的神。 生2:是个勇猛的神。 生3:是个很有气魄的神。 生4:是个痛恨黑暗的神。 【点评:穿透文字,呈现画面,是读懂文章的重要方法。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了解师:盘古开天辟地,“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读读这句话,发现了吗,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1:这句话里有两对反义词,“轻”和“重”。“清”和“浊”。 生2:不止两对,还有“上升”和“下沉”,“天”和“地”,也是反义词。 师:读读这句话,把天的“轻而清”,地的“重而浊”读出来。 (生读) 师:这样的句式相反相成,很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画出来,读出来。 生1:“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生2:“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生3:“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生4:“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生5:“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 师:一齐读,感受它们的对称美。 (生齐读) 师:他们合在一块儿说的什么? 生:说的是盘古顶天立地,不让天地合拢。 师:(引读)“他知道—— 生:(齐)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 师:你读懂这句话了吗?再读读。 生1:盘古开天辟地,用尽了力气,终于精疲力竭,倒下了。 生2:盘古还在天地之间顶了几千万年,他是倒下来的,说明力气耗尽了。 师:你们只读懂了“倒下了”三个字,再读。 生l:盘古是“含着微笑”倒下的,他临死时感到很欣慰,因为他的事业完成了,人间再也不会混沌一团了。 师:好。你读懂了,“含着微笑”四个字,再读。 (学生再读,未有新发现) 师:我改一改课文,“他终于精疲力竭,就含着微笑倒下了。”行不行? 生:(恍然大悟地)不行!盘古不是因为没有了力气倒下的,而是因为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他要做的事情终于成功了,才倒下的。 师:如果天地还有可能合拢—— 生:他就会继续撑下去,即使没有什么力气了。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年。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百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百年!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万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万年! 师:直到“天地再也不会合拢—— 生:(齐)才“含着微笑倒下了”。 师:现在你对盘古有了新的认识吗? 生1:我认为他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神。 生2:他是一个造福人间的神。 生3:他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神。 生4:他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神。 【点评:对仗的六句话,主要通过诵读感受,教师只用一句话小结句式的特点,惜墨如金:蕴含人物灵魂的一句话,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挖掘浅显词语的深刻意蕴,不惜浓墨重彩。处理得重点突出,详略分明】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4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6~8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内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课前一分钟 我们班同学平时积累了很多成语,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会说天( )地( )的成语吗?(交流) 出示:翻天覆地、开天辟地、欢天喜地、顶天立地、昏天黑地,改天换地 齐读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开天辟地,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没有,没有我们看见的花草树木,没有山水鸟兽,甚至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叫开天辟地。 齐读题目。多么有力量的题目啊,再读,(好像没有把力量读出来)范读,再齐读(很有力量)。 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二、精读指导 (一)说清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昏天黑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化生万物 同学们,你们看,看到这四个词语,我们就像看到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能用上这四个词语用几句连贯的话来说说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学生交流) (这篇课文讲了天地还是混沌一团的时候,有个叫盘古的大神醒来,他拿起斧子和凿子开天辟地,最后他化生万物)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盘古,走进盘古开天辟地时那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出示文章第二自然段)(板书:开天辟地)(自由读) 2.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指读 同学们,你们看,盘古是怎么劈的,怎么凿的?揭示猛劈猛凿。(点红两个“猛”)狠狠地劈,狠狠地凿。谁再来读(比较有力量) 谁再来(恩,你自由了,你可以看到天地了。) 3.从这里,你想到盘古怎么样? (1)向往光明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崭新新世界的决心。 (2)力量大 同学们,盘古是个大神,力量大不大。(大) “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体会盘古不是一般的神,他有着无穷的力量与高大的身躯,这也是盘古能够开天辟地的条件。 他还是一个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大神,一万八千年,他该积蓄了多大的力量啊,这一刻他要爆发了,他要凿出一片新天地来,来,让我们像盘古一样爆发一次。(生齐读)(很有气势) 4.同学们,你们看天地出现了。引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读过了有什么感觉?(轻的东西往上飘,重的东西往下落,天地就形成了,太奇怪了。)是啊,这是一种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5.师引导学生比较。轻而清,重而浊 老师读上半句,请大家注意听。老师将哪些词语稍稍强调了一下,等下你读的时候,把下半句相应的词语也强调一下。(师读)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突出了“轻、清、上升、天”等词语) (指读)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将“重、浊、下降、地”等词语读重音) 6.同学们,这句话越读越有味道!为什么呢?再仔细读读,你发现了什么?对偶,许多对应的反义词,近义词) 对偶:字数相等,内容相对 你能找找其他地方有没有对偶句了?(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头顶天,脚踏地。) 反义词:你说说有哪些?(清对浊,轻对重,上升对下降,天对地) 老师读上排的词语,你们读下排与它们相反或相对应的词语。(师生合作对句) 清——浊 轻——重 上升——下降 天——地 这些意思相反的词语放在上下半句里,读起来特别有味道。来,我们有滋有味地再来读读这句话。 7.其实,这句话中,还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大家发现了吗?(缓缓和慢慢) 这两个词语什么意思? (都是速度很慢的意思) 缓缓和慢慢既然都是速度很慢的意思,那么能不能将句子这样改: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缓缓下降,变成了地。你觉得这样改好吗? (不好!感觉读起来重复了!) 是啊,重复了,读起来感觉就不好了。同学们你们再读读这两个词语,能不能从中感受到一些什么?(感受到作者写文章很注意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还感觉到天地分开真的很不容易。盘古很艰辛!我感觉到天地形成的时间太漫长了。) 是啊,大家感受得真好,这些感受我们都是从文字中来的,你看,学语文可真有意思啊。 8.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三)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1.天和地分开后(出示顶天立地的图)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老师不但看到了天地出现了,还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站在中间。他就是盘古。(出示第三~五自然段)(指读) 盘古顶天立地了多长时间(一万八千年 几千万年),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你准备用什么样的词语形容他?(坚定不移) 盘古为了人们有一个光明世界,坚定不移的顶天立地了几千万年。 2.同学们,天高的不能再高了,地不能再厚了,而盘古也不能再长了,天地就这样形成了。而这时盘古也倒下了。指读第六自然段。 听了朗读,有没有什么地方特别让你感动? “精疲力竭”(引导体会盘古顶天立地的艰辛) “含着微笑倒下去” (引导体会盘古高尚的思想,伟大的献身精神)他胜利了,成功地把宇宙分开了;天地再也不会合拢,他死的无怨无悔。 齐读。这是多么伟大的心灵呀!面对死亡,盘古是那么坦然,那么无畏,那么乐观。 (四)学习七自然段 1.出示第七自然段,生自由朗读 除了把天和地分开之外,盘古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尊敬?自读第七自然段,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那么他的身躯化成了什么?(指读)(点红9个“变成了”) 发现这句话是这一节的总起, 后面做了具体介绍。 懂得盘古全身所有的一切都化成了对人类有用的东西,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 再读想说什么?(伟大) 有时候伟大是需要付出沉重代价的(盘古的身体化成了万物) 同学们,能从这里的某一句或两句谈一谈为什么你觉得盘古伟大吗?(生答) 齐读 下面请你们根据老师提供的上句,请你回答下句。 2.同学们,盘古悲壮地倒下了,他死而无憾,虽然他不是真实的,但我们不得不说,他就是一个英雄,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真英雄。因为:(教师引读) 3.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九个变成了,句式多整齐啊,想象多丰富啊,也许只有这样的句子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盘古虽然悲壮地倒下了,但世界不会忘记,天地不会忘记,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仍然活在天地当中。不信,你看,那风和云就是盘古呼出的气;你听,那轰隆的雷霆就是盘古发出的声音;你感受到了吗?那奔腾的江河就是盘古流淌的血液。 4.背诵第七自然段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1.“就这样”,承接上文。“这样”指上文讲述的盘古所做的一切。 2.理解第八自然段照应全文。 三、总结全文 1.开天辟地是个神话,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成语,为人们熟知,并赋予了他新的内涵,在这里开天辟地还是开辟天和地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3.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有信念,相信在学习中甚至是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能开辟出一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四、课外作业 回家后,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讲给身边的人听 五、板书设计 12 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 向往光明 顶天立地 坚定不移 化生万物 造福人类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5执教:吴宁萍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开天辟地》,还记得故事的情节吗? 生:(齐)记得! 师:好,看这些成语,你能用上它们讲一段话,说说这个神话的内容吗? 出示: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大刀阔斧 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 改天换地 生:很久很久以前,整个宇宙混沌不分,昏天黑地的。火神盘古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之后,他又顶天立地几千万年,使天和地与日俱增。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变化万端,化成了万物。从此,改天换地,宇宙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 【点评:开篇用8个成语复习课文内容,既回顾了神话故事的情节,又积累了语言,收一石二鸟之效】 师:不错,成语用上了,内容也说得完整清楚。但是给你提个意见,在你这段话前面加上“传说”两个字: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知道什么是“传说”吗? 生:知道,“传说”就是老百姓口头流传的,一代人告诉一代人的故事。 生:“传说”故事是人们想像出来的故事,不是真事情。 师:对。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想像出这么个故事,并且能世世代代流传到今天呢? 让我们走进《开天辟地》的神话世界,细细品味感悟。 【点评:适时扣住“传说”二字设疑,使文本的学习指向深邃悠远的传统文化背景】 师:瞧瞧,课文直接写“开天辟地”内容的是哪一自然段? 生:(齐)第二自然段。 师:是的。自己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情形。 (生读书想像) 师:读完了?你看到盘古是怎么开天辟地的? 生:盘古昏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一看,周围混沌一片,“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随手拿起身边的板斧和凿子,“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一阵猛劈猛凿”,大鸡蛋破碎了。 师:哦,这是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你看见他左手持凿,右手握斧,你们知道“凿”和“斧”是什么样子的吗?谁能简单画画。 (生画“凿”和“斧”) 师:“凿”是干什么的? 生:戳穿东西,打开一个洞的。 师:“斧”是干什么的? 生:可以重重地劈,劈坚硬的东西。 师:把“持”和“握”换个位置行不行?左手握斧,右手持凿? 生:不行。“持”是拿住。要稳:“握”是紧紧地抓在手掌里面、拳头里面,斧子很重的,握住了才能有力量地劈过去。 师:很好。你们听我读这一句话,想像盘古开天辟地的画面,要让画面动起来,像电影一样,有形象,有颜色,有声音的。 师:(读)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师:看见什么了? 生1:我看见盘古威风凛凛,左一凿,右一劈,巨石裂了,掉下来,摔得粉碎。 生2:我看见盘古双手不停地挥舞着凿和斧,拼命地砍呀,凿呀,劈呀,好像永远都不会停下来。 师:把你们的镜头再推近一些,要特写镜头!再读读这一句。 (生再读) 生1:我看到盘古简直是一个巨人,他猛劈猛凿,用尽浑身力气,手臂上的血管几乎要爆裂了。 生2:我看到他全身大汗淋漓,头发全湿透了。 生3:我看到他的眼睛里射出坚定的光芒,好像在说:不把天地劈开我决不罢休! 生4:我看到他胸部隆起的肌肉,一鼓一鼓的。 生5:我看到他一边劈一边张开大嘴,“啊呀呀”地吼叫,像非洲狮子的吼声! 师:你们看清楚盘古勇武的形象了,你们感受到开天辟地的雄浑之势了,能把它读出来吗? (生读第二自然段,气势磅礴) 师:真好,读书要学会透过文字,去想像出生动的画面,这样才算真正地读懂了故事,读懂了故事里的人物。现在你认识盘古了吗?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生1:盘古是个力大无穷的神。 生2:是个勇猛的神。 生3:是个很有气魄的神。 生4:是个痛恨黑暗的神。 【点评:穿透文字,呈现画面,是读懂文章的重要方法。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了解开天辟地过程——看到动态画面——看到特写镜头——初步感知内在精神的几个学习阶段,层层深入,值得回味】 师:盘古开天辟地,“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读读这句话,发现了吗,这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1:这句话里有两对反义词,“轻”和“重”。“清”和“浊”。 生2:不止两对,还有“上升”和“下沉”,“天”和“地”,也是反义词。 师:读读这句话,把天的“轻而清”,地的“重而浊”读出来。 (生读) 师:这样的句式相反相成,很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画出来,读出来。 生1:“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生2:“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生3:“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生4:“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生5:“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盘古也已精疲力竭。” 师:一齐读,感受它们的对称美。 (生齐读) 师:他们合在一块儿说的什么? 生:说的是盘古顶天立地,不让天地合拢。 师:(引读)“他知道—— 生:(齐)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 师:你读懂这句话了吗?再读读。 生1:盘古开天辟地,用尽了力气,终于精疲力竭,倒下了。 生2:盘古还在天地之间顶了几千万年,他是倒下来的,说明力气耗尽了。 师:你们只读懂了“倒下了”三个字,再读。 生l:盘古是“含着微笑”倒下的,他临死时感到很欣慰,因为他的事业完成了,人间再也不会混沌一团了。 师:好。你读懂了,“含着微笑”四个字,再读。 (学生再读,未有新发现) 师:我改一改课文,“他终于精疲力竭,就含着微笑倒下了。”行不行? 生:(恍然大悟地)不行!盘古不是因为没有了力气倒下的,而是因为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他要做的事情终于成功了,才倒下的。 师:如果天地还有可能合拢—— 生:他就会继续撑下去,即使没有什么力气了。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年。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百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百年! 师:如果还需要他撑上一万年—— 生:(齐)他就会再撑一万年! 师:直到“天地再也不会合拢—— 生:(齐)才“含着微笑倒下了”。 师:现在你对盘古有了新的认识吗? 生1:我认为他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神。 生2:他是一个造福人间的神。 生3:他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神。 生4:他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神。 【点评:对仗的六句话,主要通过诵读感受,教师只用一句话小结句式的特点,惜墨如金:蕴含人物灵魂的一句话,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挖掘浅显词语的深刻意蕴,不惜浓墨重彩。处理得重点突出,详略分明】 师: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 生:(齐)风和云; 师:发出的声音变成了—— 生:(齐)轰隆的雷霆; 师:左眼变成了—— 生:(齐)光芒万丈的太阳; 师:右眼变成了—— 生:(齐)皎洁明媚的月亮; 师:隆起的肌肉变成—— 生:(齐)三山五岳; 师:流淌的血液变成了—— 生:(齐)奔腾的江河; 师:筋脉变成了—— 生:(齐)纵横交错的大道; 师:皮肤变成了—— 生:(齐)万顷良田; 师:就连流出的汗水也变成了—— 生:(齐)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师:以后你们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都可以想一想,这山,这水,这风,这云,这日月雷电,都是盘古身体的哪一部分变的,你还可能想到什么? 生:我会想盘古真是个伟大的神啊! 生:我会想盘古是个最最有奉献精神的神。 生:我想用一句诗来赞颂盘古大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齐读最后一段,记住开天辟地的大神盘古。 (齐读) 【点评:教师很自然地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复习背诵,并教会孩子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师:还记得我们开头提到的问题吗?古代劳动人民在那荒蛮的时代,为什么会想像出这样的神话呢? 生1:也许他们的日子很苦,希望有个像盘古这样的大英雄来解救他们吧。 生2:也许他们常常想,天地是怎么有的呢?就想出这么个故事来了。 生3:可能他们发现山河日月都很像我们身体的一个部分,就觉得那一定是个巨人变的。 师:你们提出了有趣的设想,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去图书馆,或者上网找找“古代神话的由来”,你会有新的发现。此外,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天地诞生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不妨找来读读,对比着研究研究。 【点评:与开头呼应,把问题的解决指向了课外,把更多的阅读放在了课外,把对比研读的方法伸向了课外】 【反思】 《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也是一个人物故事。 因为它是一个以人物(盘古)为核心的故事,所以教师把对人物的认识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来处理。其处理方法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第一个层次是想像人物形象,这是“表”,但通向“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穿透语言文字,在脑海中浮现生动画面,感知人物形象,这里在阅读实践中教给了学生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第二个层次是感悟人物精神,分三步完成:从“开天辟地”感悟盘古的勇武气魄,从“顶天立地”感悟盘古的鞠躬尽瘁精神,从“改天换地”感悟盘古的伟大奉献。如此渐进渐深,一个外有伟岸形象,内有伟大灵魂的大神盘古就从文本的阅读中呼之欲出了。一篇浅显的故事在课堂上讲得就很有分量。 同时,《开天辟地》也是一个神话故事。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神话故事的人文底蕴不适合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的开头、结尾适度地安排了设疑、猜想两个环节,达到朦胧感知,激发兴趣,开放探究空间的效果即止,“度”的把握是恰当的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6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句、重点词的品味,感受盘古的神力无比及巍峨形象。 2、通过对课文第7自然段的品析,进一步感受盘古的伟大、无私,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记成涌。 3、认识文章“对仗”的写作手法,初步感受对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开天辟地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板书:开天辟地 生齐读课题。(生如果读不到位教师范读。要求读出力量感。)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2、出示词语:混沌一团 开天辟地 化生万物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到这三个词语,我们就像看到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能用上几句连贯的话,用上以上这三个词语来说说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 (要求:简洁,明了。) 课文中,还有一句话能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你们还记得是哪一句吗?(指明回答,如果人多就齐答。) 3、过渡:这就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两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本领。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屏显:一、按照故事的先后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用文中的语句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话,让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一幕幕重现在我们眼前。 二、新授 1、第一幕:昏天黑地 a、出示课文第一小节。指名读。注意“混沌”一词的读音。 (评价语:读对了:你真小心,连特别容易读错的一个字都注意了。你能把这个词语再读一次吗?读错了:这位同学有一个词语没读准确,谁听出来了,能帮他指正吗?) 出示词语:混沌。知道在课文中什么意思吗?(天和地搅在一起。) b、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你就是天地间的第一个人——大神盘古。(师旁白:很久很久以前,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时候,天地尚未分开,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这里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没有鸟叫,没有虫鸣,没有山川,没有河流,甚至,也没有时间。四周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睁开眼睛,此时的盘古,你有什么感受? 2、第二幕:开天辟地 a、是啊,盘古也这么想。于是就发生了接下来的这一幕:开天辟地。这个叫盘古的大神,在混沌不分,昏天黑地的巨蛋里昏睡了一万八千年。引读:“一天……变成了地。” 读了这一段文字,我们的老祖总盘古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 预设:1、力大无穷。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猛劈猛凿,巨石崩裂。 2、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这一部分学生可能比较难体会出来,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一丝微光”为切入点,展开想象,对光明的迫切和无限向往,给予了他无穷的动力。(板书:追求光明) b、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指读,说说你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段话的?(急切的、敬佩的、渴望的……) c、是啊,盘古凭着一股冲破枷锁,奔向光明的意念,用他的神力大刀阔斧,开天辟地,此时,出示: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观察这两句句子,有什么特点?(字数相等,句式相近,意思相对。)轻而清对重而浊,冉冉上升对慢慢下沉,天对地,这种句子就叫作对仗句。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轻而清,这就是天,天的感觉,重而浊,这就是地,地的感觉,同学们,我们不但能从意思上看出天地的不同,还能从声音上,从感觉上感受天地的区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天和地的感觉来 3、第三幕:顶天立地 a、电光火石间,天和地分开了,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 老师不但看到了天地出现了,还看到了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站在天地中间,不由地使老师想起了一个成语,顶天立地。是的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第三幕。(板书:顶天立地)(出示三至五自然段)引读:天和地分开后,……重新合拢。 情境朗读: (1)天地开辟,盘古在其中,他头顶天,脚踏地,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几百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 (2)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几千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 (3)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一万八千年过去了,这个巍峨的巨人…… b、师生对话。万八千岁,一万八千年啊。盘古盘古,你撑在天地之间这么长时间,你不累吗?(累。)你休息一会儿行吗?(不行啊,我一休息,天地就会重新合拢。)你都撑了一万八千年了,休息一会都不行么?(不行啊,我好不容易才找到光明,才能把天地分开,万一休息,前功尽弃怎么办,我怎么都要坚持下去。) 虽然您是个巍峨的巨人,可毕竟还是血肉之躯,不是一根柱子呀,这都已经过去了一万八千年了,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你不如就放弃吧。(不行,开天辟地是多么艰难呀,即使我是巨人,一次已经使我筋疲力尽了。哪里还有力气再来一次呀。)相机板书:坚持不懈 c、出示第六小节。 齐读这一小节。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疑问么?出示词语:“精疲力竭”。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是啊,此时的盘古,经过漫长岁月的苦苦支撑,精神已经极度疲乏,力气也用尽了,他心力交瘁地倒下了。可是此刻的盘古,没有感到痛苦,反而……(含着微笑倒下了。)他为什么含笑倒下,这微笑中包含着什么?这是怎样的微笑呀? 预设:1、因为他开辟了天地,创造了光明。这是幸福的微笑。 2、因为他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他死而无憾,这是坦然无畏的笑,是英勇乐观的笑。 4、第四幕:改天换地 a、引读:盘古虽然倒下了,可他舍不得这个自己创造的世界。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 预设: 1、句子都差不多,出现了9次变成了。(很多变成了,反映出盘古把自己身体所有的部分都奉献给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2、很多形容词,准确写出了时间万物的特点。 3、左眼变成了……,右眼变成了……。等句子也是对仗句。 4、万顷良田后面变成了省略号。 b、光芒万丈、皎洁明媚、奔腾这样一些词语多准确地写出了世间万物的特点啊,盘古虽然倒下了,可他对这个新世界依然无限眷恋,于是他把自己的生命幻化成了世间万物,赋予了他们新的生命。你看,那风和云就是盘古呼出的气;你听,那轰隆的雷霆就是盘古发出的声音;你感受到了吗?那奔腾的江河就是盘古流淌的血液。发挥你的想象,照着书上的句子写一写,盘古的身躯还会变化成什么? c、齐读最后一小节。 d、这两段文字是我国典籍中对盘古开天辟地的最早记载,你能对照课文的描写读懂它吗? 三、合作探究 a、同学们,开天辟地的故事我们学完了,我们都知道这是一则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丰富的想象编造出来的。那么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会编出这样的故事呢,这个故事又表达了他们怎样的理想和追求呢? c、你看,这就是想象,古代劳动人们在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想象出来出了这一则则奇妙的故事,看来人们探索宇宙,探索天地的脚步很早就开始了。 课后,请你们完成两个作业: 1、再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对仗的句子。 2、读读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神话,并写下你的感受。 《开天辟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7一、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要学习的神话故事是—— 生(齐)开天辟地 师: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盘古怎么能睡一万八千年呢?为什么盘古睡了一万八千年呢?他会不会氧气不足? 师:恩,你们的问题很有趣。大家知道神话故事有什么特点? 生:是说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是讲神仙的故事的…… 师:是啊,所以神仙的故事允许夸张,允许虚构,甚至会有你们觉得不符合逻辑的情节。比如:孙悟空会七十二般变化,能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烧出火眼金睛。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生: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为什么还要顶天立地?盘古为什么怕天地会合起来?为什么盘古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盘古一共顶了多少年?……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有这么多问题,相信你们带着问题来读这个故事,一定会有不少收获的。 师:我们先来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在课文的第一小节中能找到答案。 生: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 (理解混沌,说说比喻句) 二、精读课文 过渡:所以,想要追求光明的盘古究竟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其实课文中已经用一句话总结了,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到以后用横线划出来。 1、出示句子: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这句话里,告诉我们两个信息,读读看,你发现了吗?(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界万物) 2、是的,就这样,那究竟是就怎样呢?(1)盘古是怎样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2)是怎样化生出世界万物的呢?(投影出示这两个问题)这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两个问题。课文2—7小节里已经告诉我们了。请大家赶快去快速地读一读,2到几小节是说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第几小节开始到7小节告诉我们盘古化生出世界万物。 3、交流(2~5)小节说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6~7)小节告诉我们盘古化生出世界万物。 (一)学习2—5小节 过渡:让我们先去研究第一个问题。盘古怎样开天辟地?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2到5小节,边读边思考,把你认为能够解决问题的句子或词语用你喜欢的阅读符号画出来,在边上写一写你的理解,并读一读。 交流: 1、随机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喀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终于,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再自己读读,看看还有什么新发现。(“一使劲”) “一使劲”说明了什么?(高大 力大) 你有这个力量吗?只有盘古才有这个神力。 板书:神力 男同学把他的神力读出来。 一丝微光,对醒来就处在黑暗之中的盘古来说,这是一丝怎样的光啊? 看到一丝微光了,如果你是盘古,你会想些什么? 盘古也是这么想的:让这个世界充满光明那该多好啊,于是,他又做了什么呢? 2、出示: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这是一个普通的鸡蛋吗?(巨石累积而成的),你怎么知道的? “巨石崩裂” 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请把这个词语放在句子里朗读,(男生读)读出开天辟地的气势 还有哪些地词语体现了他的神力?“猛劈猛凿”(具体说一说) 也把这个词语放在句子里读一读,把他的威武神勇的样子读出来。 3、大鸡蛋破碎了,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哦,多神奇呀!这句话在描绘天地变化时用词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出了天地是怎么分开的) 3对反义词形象地描绘了天地分离的情景,子数相等/琅琅上口) 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句子,在下面的学习中自己要留意。以后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这种对仗的方法,那会让文章增色不少。 齐读 经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天和地终于分开了,盘古啊,你就休息一会吧,好吗?(指名回答)为什么? 5、天和地上怎么变化的呢? 天每天升高一丈,也就是十尺,也就是约3.3米,地每天加厚一丈,也是约3.3米,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盘古每天长高多少?大约6.6米。 这样经过了——(18000年),一年365天,18000年就等于6570000天,盘古共长了约433620000米。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从这个数字中你能体会盘古是个怎样的大神吗?这是一位 的大神(意志坚定、矢志不移、有毅力、有决心……) 学生一起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 出示: 一百年过去了 ,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一万年过去了 ,盘古还是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1800万年过去了 ,盘古依旧是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齐读 巍峨的巨人)读好这个词语。 6、盘古有这种坚定的意志,为的是让天地不再合拢,真正为的就是让这个世界充满光明,这种精神是何等的可贵,我们已经不能再用言语来形容了,就让我们读出心中的这份情感吧。 齐读4、5两小节。 小结:同学们认真的读书,已经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读出了一个具有坚定意志的盘古来,你们真是会读书。 (二)学习6、7两小节 过渡: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此时的盘古怎样了呢?读读第六小节 1、你读懂了哪些句子或词语?(精疲力竭、含着微笑) (评价:一个精疲力竭的盘古,一个死而无憾的盘古。) 2、这位巍峨的巨人倒下了,为开天辟地耗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他在临死前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了世间万物,板书:身躯 化生万物 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盘古是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的呢?还像刚才一样读书,自己去找答案吧。 3、交流出示: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雨露甘霖。 根据交流投影出示:风和云 轰隆的雷霆 光芒万丈的太阳 铰接明媚的月亮 三山五岳 奔腾的江河 纵横交错的大道 万顷良田 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所有这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盘古用自己的身躯换来的。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用盘古的 变成了 这个句式同桌互相说一说,改一改。 交流 盘古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世间,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看!这就是盘古为我们开创的美丽的世界(看图,出示一些美丽的山河图片) 所以,当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时,不要忘了我们的大神——盘古,请再深情地读一读这两小节,把你要对盘古说的话简要地写在书旁。 学生读书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同学们,你们不但读得好,说得也好!各人有各人的感受。 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轻松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盘古,这是一位 大神,填空。(伟大、不会欺侮人的、创造了美丽的世界、勇于牺牲) (三)总结。 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应该这样,把你读到的内容和想到的联系起来,读出文字所要告诉我们的信息。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形成的,那么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领略一下神话的魅力所在吗? (学习盘古开天辟地的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 2、“开天辟地”既是个神话故事也是个成语,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颂扬开创伟大事业,称“开天辟地”。 如:毛泽东开天辟地,成立了新中国! 3、 再次朗读题目,祝愿同学们也学习盘古的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长大成人以后也能开天辟地,干一番大事业。 今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在我们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流传着许多这样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八仙过海》……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资料,用我们这堂课上的方法学一学,你一定会读到许多新的信息,我们再一起来交流,好吗? 摘录文中对仗的句子。 用下面的成语,说一说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 混沌不分 混天黑地 大刀阔斧 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 改天换地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