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范文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6~8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内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一分钟

  我们班同学平时积累了很多成语,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会说天地的成语吗?

  课件出示:翻天覆地开天辟地欢天喜地

  顶天立地昏天黑地改天换地

  生齐读。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开天辟地》,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没有,没有我们看见的花草树木,没有山水鸟兽,甚至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

  齐读题目。多么有力量的题目啊,再读。(好像没有把力量读出来)范读,再齐读(很有力量)。

  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二、精读指导

  (一)说清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昏天黑地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同学们,你们看,看到这四个词语,我们就像看到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能用上这四个词语用几句连贯的话来说说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学生交流)

  (这篇课文讲了天地还是混沌一团的时候,有个叫盘古的大神醒来,他拿起斧子和凿子开天辟地,最后他化生万物)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盘古,走进盘古开天辟地时那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

  1.课件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指名读。

  同学们,你们看,盘古是怎么劈的,怎么凿的?揭示猛劈猛凿。(点红两个“猛”)狠狠地劈,狠狠地凿。

  指导有感情朗读。

  2.从这里,你想到盘古怎么样?

  (1)向往光明。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崭新新世界的决心。

  (2)力量大。

  “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体会盘古不是一般的神,他有着无穷的力量与高大的身躯,这也是盘古能够开天辟地的条件。

  他还是一个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大神,一万八千年,他该积蓄了多大的力量啊,这一刻他要爆发了,他要凿出一片新天地来,来,让我们像盘古一样爆发一次。(生齐读)(很有气势)

  3.同学们,你们看天地出现了。引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读过了有什么感觉?是啊,这是一种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4.同学们,再仔细读读,你发现了什么?(对偶,许多对应的反义词,近义词)

  (三)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1.(课件出示顶天立地的图)天和地分开后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老师不但看到了天地出现了,还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站在中间。他就是盘古。

  2.(课件出示第三~五自然段)(指读)

  盘古顶天立地了多长时间(一万八千年几千万年),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你准备用什么样的词语形容他?(坚定不移)

  盘古为了人们有一个光明世界,坚定不移的顶天立地了几千万年。

  3.同学们,天不能再高了,地不能再厚了,而盘古也不能再长了,天地就这样形成了。而这时盘古也倒下了。(指读第六自然段)

  听了朗读,有没有什么地方特别让你感动?

  “精疲力竭”(引导体会盘古顶天立地的艰辛)

  “含着微笑倒下去”(引导体会盘古高尚的思想,伟大的献身精神)他胜利了,成功地把宇宙分开了;天地再也不会合拢,他死的无怨无悔。

  齐读。

  指导背诵。

  这是多么伟大的心灵呀!面对死亡,盘古是那么坦然,那么无畏,那么乐观。

  (四)学习七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生自由朗读。

  除了把天和地分开之外,盘古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尊敬?自读第七自然段,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有时候伟大是需要付出沉重代价的(盘古的身体化成了万物)。

  同学们,能从这里的某一句或两句谈一谈为什么你觉得盘古伟大吗?(生答)

  2.(课件播放音乐)同学们,盘古悲壮地倒下了,他死而无憾,虽然他不是真实的,但我们不得不说,他就是一个英雄,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真英雄。因为:(教师引读)

  3.九个变成了,句式多整齐,想象多丰富啊,也许只有这样的句子才能让我们感受到盘古虽然悲壮地倒下了,但世界不会忘记,天地不会忘记,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仍然活在天地当中。不信,你看,那风和云就是盘古呼出的气;你听,那轰隆的雷霆就是盘古发出的声音;你感受到了吗?那奔腾的江河就是盘古流淌的血液。

  4.背诵第七自然段。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

  1.“就这样”,承接上文。“这样”指上文讲述的盘古所做的一切。

  2.朗读体会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的作用。

  3.指导背诵。

  三、总结全文

  1.开天辟地是个神话,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成语,为人们熟知,并赋予了他新的内涵,在这里开天辟地还是开辟天和地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2.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有信念,相信在学习中甚至是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能开辟出一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四、课外作业

  回家后,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讲给身边的人听

  板书设计

  12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向往光明

  顶天立地坚定不移

  化生万物造福人类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7

  江阴市实验小学 傅 红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看图猜故事”,出现四个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引导学生初步说说神话故事的特点

  3、揭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读准读通课文

  2、带领学生学习6组词语

  (1)合拢、裂开、崩裂、破碎(混沌一团、黑暗混沌)

  (2)劈、凿、撑

  (3)精疲力竭(疲惫不堪)

  (4)光芒万丈、皎洁明媚万顷良田(良田万顷)

  (5)巍峨

  三、再读课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1、分节读文,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2、指名回答,教师归纳,相机板书:黑暗混沌开辟天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3、指导学生按顺序简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在文中找出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5、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

  四、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9个生字,默记

  2、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3、校对五、布置作业用两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开天)

  此问转载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3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3

  11月6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在大众剧院举行的“江苏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听了来自盐城、扬州、镇江三位老师的课,刘俊老师在执教《开天辟地》这篇课文时,有几个方面的处理值得我借鉴: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开天)

  此问转载

  《开天辟地》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天辟地,化成世间万物的故事,歌颂了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刘老师用一课时完成了本文的教学。教学中没有多余的花里胡哨,而是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训练。

  一、导入激发兴趣。喜欢神话,想探究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伊始,刘老师抓住学生这一特点,由女娲造人的神话谈起,讲到了在这之前没有天没有地,自然导入到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在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感受中国古代民间文学的精华,领悟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探索自然奥秘中丰富的想像和无穷的智慧。

  二、重视词语教学。教学中,老师将词语的教学穿插在朗读过程中,像“浑沌、巍峨、凿子”等这样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词几乎都是随句而出,随读而出,并在读中解决。小到一个字、一个词,都落实到了实处。在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词语能概括各部分所讲内容,连起来讲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几个成语就是:混沌一团、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刘老师在板书了这几个词后请学生用几句连贯的话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文章的讲了什么。我觉得这一设计很巧妙,既理清了文章脉络,又培养了孩子的整体把握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三、.注意教学重点的突破。在这堂课中,教师比较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重视朗读的评价,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盘古的身躯化作时间万物”这部分内容要求背诵,是本堂课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段文字句式整齐,读来琅琅上口。在学习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读,谈感受,找找写了几个“化成了”,分别是什么“化成了”什么?然后让学生交流。这样,学生对其中的内容就比较深刻,更能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人类奉献一切的至高品质。

  四、读写结合,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语文学科最终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表达,在学生深深地被课文内容所吸引的同时,刘俊老师这样引导学生: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一直在与文本对话,并把自己的感受带到作品中去,不但练习了表达,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最妙的是,达到了练习的效果,却没有生硬的指导和说教。

  由于本课是一教时完成的,时间上比较紧,所以未能做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开天)

  此问转载;id=3064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开天辟地》是六年制小学苏教版义务教育国标本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中的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

  本文一共八个自然段,处处充满神话的想象,语言优美,且盘古开天辟地的全过程脉络非常清晰,使得故事显得十分生动精彩,尤其是第七自然段描写盘古身躯的变化十分传神。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此外还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3、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3.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文只是篇内容较简单,易理解的神话故事,教学时我以“读”为主,讲读结合,通过多样的读来让学生在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同时,也捕捉到课文的优美之处。尤其是第2、7自然段更是重点引导学生去体会。此外,神话的一大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我亦打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课文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题:开天辟地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引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通过昨天的初步学习,你已经了解到了什么?▲生指名说说,回忆复习课文内容。

  (板:盘古)

  3、同学们了解得还真不少!通过这些,你认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

  ▲生各抒己见。(板:伟大)

  4、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篇神话故事带给我们的这份伟大的献身精神。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生打开课文

  二、精读感悟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写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自由读第2节,边读边找划。

  2、交流:●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看看哪些词更能体现他的伟大;●读好句子。

  3、齐读第2节。

  4、盘古的伟大还表现在哪里?(按着顺序找一找)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说说为什么,体会感悟

  2、读好这一节。

  给词:顶天立地

  3、哪里还能看出?(引出第4节)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找读,谁来读出这种变化?

  2、体会“一万八千年”,感受盘古的“了不起”。

  3、还有哪里也能体现他的伟大的?(引出第5节)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一读,问:这是一句什么句?(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2、读这里,你能感受到盘古怎样的形象?(巍峨的)多么的了不起呀!

  3、再读这句。

  4、有没有了?(让学生继续找读能体现盘古伟大的句子)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

  2、生评议,说说哪些词他读好了?

  3、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体会,感悟他的伟大。

  4、给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还有更伟大的呢!谁能发现?(引出第7节)

  七、精读第七自然段。

  1、引读第7节。

  2、自由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说他更伟大?

  ▲生交流说说。(板:身躯化为万物)

  3、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呀?你想对英雄盘古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说说。

  4、让我们带上这份感情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7节

  5、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

  6、你会这样说吗?

  ▲练习说话。

  7、盘古的身躯化成了万物,世界从此变了样,这一切是那样的美好,让我们把这份美好通过朗读来传达。

  ▲生再读第7节。

  8、引读第八自然段。

  八、拓展练习。

  1、想象:世界万物除了文中写到的,你还想象到了哪些也是盘古的化生?

  2、练说:●当我看到时,觉得这可能是盘古的化成的。

  ●盘古的化成了。

  3、质疑:这一切是真的吗?(理解:神话传说)

  4、推荐:中国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嫦娥奔月》等。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5

  在《开天辟地》一课的教学中,如何让盘古这个“大神”在学生心里神奇地站起来呢?我教学这一课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讲讲故事,还孩子们一个“神”

  开课伊始,抓住神话口耳相传的特点,设计了教学生讲故事、听故事的方法,从课堂教学的结构上实现了对当下课堂的颠覆和重构。而讲故事的同学,不仅把书上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充分地消化,而且把书面语言变成了口头语言,生动地讲述出来。语言的魅力、神话故事的魅力、听故事、讲故事何尝不是课堂的一种享受?

  2、读读文本 感受神奇

  首先,在“开辟天地”这一部分,以文本细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字词句中感受盘古的神力。“咔嚓一声”和“猛劈猛凿”两个词的着力引导,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关键词感受盘古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在盘古“顶天立地”这一部分则浓墨重彩地加以渲染:让学生用双手演示天和地的变化来直观感受盘古长高的神奇过程;在“一百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一万八千年过去了”等具体语境的导读中,盘古的身高以数字化的形式清晰呈现,学生接口读的过程,就是盘古的形象在他们心里长高的过程;直至最后“巍峨”的出现,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盘古“顶天立地”的气概与形象。这样的教学,力图体现盘古这一形象的审美价值。

  接着,在“化身万物”处,教学中我首先以画面给学生的感观强烈的冲击,这部分的内容,重在“变”,因“变”而神奇。如何导好这个“变”?先看变什么——记忆文中的优美词句;再看怎么变——由此,引发对神话故事想象的思考:让人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的想象,才是最上乘的想象。

  最后,设计友情卡环节让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盘古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不知不觉中已进入孩子内心。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3

  《开天辟地》这一神话故事以它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伟大的神的形象——盘古。他不光神力无比,而且在开天辟地过程中时时体现了他那可贵的品质——看到一丝微光就着力追求光明;为了不让天地重新合拢而苦苦支撑天地几千万年,是那样的执着,那样的坚韧不拔;而在精疲力竭倒下的时候,还是含着微笑,并把自己的身躯化生为世间万物,竟是如此的无私!

  课文的语言文字也十分优美,十分感人,需要细细品味甚至是背诵积累。那到底怎样才能使“工具性与人文性达到有机的统一”,怎样在40分钟的课堂上得以体现?这就是本课教学目标定位的问题。人文性的教育不是贴标签式的说教,应蕴涵在语言文字之中,通过适时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去意会,达到“水到自然成”的境界。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教学更为扎实,更为有效,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努力体现“删繁就简三秋树”的风味,教学重点内容仅仅凝聚为“四个一”:读好“开天辟地”中的一句话,感受其神力;读懂“顶天立地”中的一个词语——“巍峨”,感受其品质之高大;品味一个重点段——即课文的第7自然段,进而感情诵读,升华对人物形象的情感认识,直至熟读成诵;最后再认识一下文章“对仗”的写作特色。想通过这样的教学,让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更加优化,更为有效。

  在具体进行教学时,我承接上一堂课的训练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由文章的中心句“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展开教学。

  在学习“开天辟地”这一部分时,就引领学生直间找出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句子加以体味,抓住重点词“猛劈猛凿”“巨石崩裂”,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想象,在头脑里浮现画面,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读好这个句子,感受盘古的神力无穷。而对同样能体现盘古神力的另一个句子“他一使劲翻身坐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则进行略处理。

  在学习“顶天立地”这一部分时,则通过教师的引读渲染、画面呈现及对重点词语(如:“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三个“极”)的点拨,想象这漫长的岁月里,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从而进一步领悟“巍峨”的内在含义,在品悟重点词语的同时感悟盘古的形象之高大,受到情感的熏陶。

  而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讲了盘古用自己的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这是盘古伟大精神的升华。这段话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盘古临死时所生化出的美好世间。给学生潜心感悟的时间,通过批注的形式简要写下自己的感悟,从而通过交流,引导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在发挥学生自主作用的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朗读的示范引导,让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有效的提高。在如今的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只强调、只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和放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现象。其实学生自主和教师主导并不矛盾,相反是有机的统一。在十分关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今天,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我觉得该示范的就示范,该教的还是要教,该说的还是要说。

  课文还要求背诵这第七自然段。我不由想到眼下,有的老师对课后作业中的背诵,只是一布置就了事,谈不上什么背诵指导,加以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段的学生,机械记忆能力较强,指定背诵的课文学生大多是靠机械记忆完成任务,容易遗忘。从长远看,这样做,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尽量创设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机会,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加深感悟,升华情感,深入体验 ;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积累内化,并通过教师对背诵方法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抓住盘古身躯的不同部分的顺序,边读边想象这些部分所化生的事物,熟读成诵。因为记忆这一段掌握这顺序是难点,通过教师这样的引导,就能有效地化解记忆的难点,在课堂上熟读成诵,从而减轻学生的课外背诵的负担。并且,现在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感情朗读和背诵相割裂,怎样让学生学会动情地背诵呢?这也许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一种情感的氛围,在这种氛围里学会用心去读,用心去背,今天在教学时就想努力达到这样的境界。

  书后作业还要求学生认识“对仗”这一写作特点,这种语法知识如果只是教师给予也许显得太单调乏味,于是,在教学时,试着通过学生通过读,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会,从而初步认识这一写作手法。

  让课堂更为真实,让课堂更为扎实,让课堂更为有效,这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为了早日达成这个目标,我们愿意抛砖引玉,与各位同仁共同探究,共同努力!

  (敏思博客原创声明:未经作者同意,不得用于任何纸媒体,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日志链接地址: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开天)

  此问转载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句、重点词的品味,感受盘古的神力无比及巍峨形象。

  2.通过对课文第7自然段的品析,进一步感受盘古的伟大、无私,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记成诵。

  3.认识文章“对偶”的写作手法,初步感受对仗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盘古的伟大、无私,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记成诵。

  2.认识文章“对偶”的写作手法,初步感受对仗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有一位神为我们开创了美好、开阔的生活空间,他就是(引读——)盘古。

  2.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课题。

  二、开天辟地。

  1.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请你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从中你可以看出盘古是个怎样的神?读得时候,划出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词句,体会体会。

  2.出示:盘古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

  3.教师巡视,指名学生回答。

  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1)出示“他一使劲……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指名读好词“一使劲翻身”等词。

  是呀,你们看,盘古只要一使劲、一翻身、一坐就能让宇宙裂开一条缝,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盘古高大、力大)你有这个力量吗?只有盘古才有这个神力。

  (男同学把他的神力读出来)。(女生读)

  这时候,盘古看到一丝微光,这一丝微光让盘古看到了什么呢?(光明、希望)盘古是多么渴望,多么向往光明呀!

  师:你还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盘古的力大无穷?

  (2)出示“大神见身边……‘大鸡蛋’破碎了。”

  盘古是怎么做的呢?读好“左手持凿”“右手握斧”此刻的盘古可是要准备开天辟地了呀!拿出你的力量来!指名读好句子。

  (其实呀,我们不光要读懂书中的文字,更重要的要学会透过这些文字来想象画面,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呢?学生说画面。)

  此时巨石飞溅、火光四射的画面让你联想想到了哪些词语?(送词)

  山崩地裂惊天动地飞沙走石火花四溅

  (看图:看,这就是盘古,相信你对盘古有了更多的了解。)

  ②原来盘古开天辟地真不简单啊,让我们身临其境再来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辛。

  (再次出示“大神见身边……‘大鸡蛋’破碎了。”)齐读。

  3.过渡:盘古就靠这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了,引读“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4.指名读读这句话,学生评价。同学们,前半句和后半句带给大家的感觉一样吗?前半句写的是__________,后半句写的是__________。想一想,这个句子该怎么读。指名读。

  你们瞧这样的句子有什么特点呢?点出对偶的句式:句式整齐、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同学们以后在写作中,也可以尝试运用对偶的方法,那会让文章更加优美。再读,读出节奏感。请你到第二自然的再找找有没有这样的对偶句了。

  三、顶天立地。

  1.引读: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他们的变化而变化。默读课文4-5自然段,想一想它们是怎么变化的?

  出示第四小节,指名读。

  想一想在盘古顶天立地的过程中你又感受到什么?(生说感受)

  2.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个词“一万八千年”。指导读出时间的漫长。(时间似乎不长,时间好久呀,时间好漫长呀)

  盘古撑了一万八千年,是什么支撑着他呢?(学生做姿势体验一分钟)。采访学生说感受。体会盘古坚定的毅力、时间的漫长、劳累。

  ②你们坚持了一分钟就觉得累了,可是盘古呢?一万八千年呀!相信你定有了新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支撑着盘古呢?(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意念等)

  盘古是多么伟大啊,他的意志力又是多么坚定啊,带着你的感受读出对盘古的敬意来!

  3.在漫长岁月中盘古意志坚定是多么不易啊,你觉得盘古又是一个怎样的神呢?(板书:意志坚定)所以文中第五小节还称盘古是个―――巍峨的巨人,让我们一起朗读第5段,把这个巍峨的巨人记在心中。

  四、改天换地。

  1.引读:“几千万年过去了,就含着微笑道下了”。在他倒向大地后,他身躯的各个部分化生出了世间万物。

  这是一种怎样的微笑呢?四人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2.盘古他倒下了,可是却把世界奉献给了我们!请同学们读读第七自然段,试着找一找,把盘古化生出的万物画上横线,身躯的个部分画上曲线。

  ①读了这一段,让我们看看他的身躯都变成了什么。(分男女生,男生读身躯的各个部分,女生读变成了什么)

  ②看大屏幕,看看他的身躯与所化生的万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相似)所以说想象不是瞎想,所想象的事物与原来的事物之间必有其相似之处,这样的想象才是合理的。

  同学们,你想过吗?盘古还会为我们奉献出什么呢?你能仿照书本上的句子说一说吗?

  出示:他的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想想看,他的头发变成了什么?眉毛呢?牙齿呢?鼻子呢?(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呀!老师真为你的回答感到惊叹!)

  3.就这样,(引读第八自然段——)。学到这,你觉得盘古他更是一个怎样的神呢?

  4.就是这样一位无私献身的大神盘古,给与我们这美好世界。让我们带着感激、赞美之情再来齐读第七自然段吧!

  五、总结全文。

  1.感谢盘古,感谢盘古给我们带来这么美好的宇宙空间;有的为盘古的无私献身而深深感动;有的为盘古就这样离去而难过,心头有着一丝悠悠的怀念。

  请同学们看着盘古的塑像,此时,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

  『盘古大神,___________

  』

  2.小结:同学们你们不但读得好,说的也好!各人有各人的感受,看!这就是盘古为我们开创的美丽的世界(看图,出示一些美丽山河的图片)

  3.根据板书总结。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第6、7、8自然段。

  2.将自已搜集到的神话故事展示给自已的小伙伴们看。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盘古是一个怎样的神”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1.课题的引出比较简洁明快,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马上引出了课题,导入新课。

  2.逐段学习课文时,我采用“启发思考—自主阅读—交流体会—适当点拨—理解想象”的方法教学。教学第二段的时候,设计这样的问题:盘古是如何用神力和身躯开天辟地的?开天辟地后的情况怎样?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读后的体会,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点拨。如:“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可以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巨石崩裂”可以感受盘古的力大无穷,“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感受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微笑地倒下”感受盘古面对死亡,坦然无畏,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无比乐观的精神,让盘古高大巍峨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

  3.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句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学生仿写“他的,变成了。”一句话做了知识的铺垫。

  4.讲完全篇课文后,乘热打铁,训练学生写话,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不过纵观整堂课,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文章的情感基调没有把握好。在教学第三节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时,尽管我请了一位学生动作演示,自己还用撼动人心的语言三次煽情,设法拨动学生心中的情感,无奈学生只游离于文字,未能走进人物心中,与之同喜、同忧!想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估计是自己在上课开始就没能好好渲染。

  2.学生读,说的机会很多,但我没能很好利用老师点评、学生点评的方法,激励手段利用不够,未能把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很好地调动起来。

  3.通过一节课的教学,盘古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够丰满,盘古能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学生认为都是因为他有无与伦比的神力,而忽视他的意志坚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4.最后安排的想象说话没有指导到位。应先指导想象的方法,让同学透彻理解书上最后一段的写法,有相似特点的两种事物方可变换,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想,也许效果会好些。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万物的神勇和伟大。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感悟盘古的神勇和伟大。

  教具准备:

  盘古开天辟地的图画或动画课件;本课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正确认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2、出示课题:开天辟地。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纠正读音。

  3、交流识字方法,认读生字。

  教师范读,边听边画出“开天辟地”的句子。

  4、指导学生从朗读中整体理解“开天辟地”的过程。

  三、作业

  熟读课文、生字。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7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桌小伙伴互相认读课后生字。

  2、认读生字卡片,试着给生字组词。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说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盘古勇敢、很伟大,愿意牺牲自己,造福人类?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次。

  3、怎样读才能体现出盘古的勇敢和你对他的敬佩?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小组互读互评。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二、三自然段,适当评价。)

  四、讲述故事

  1、看图或板书讲《开天辟地》这个故事。试着给同桌小伙伴讲一讲,哪一部分讲不好,还可以再看看书后再讲。

  2、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开展“故事大王”比赛。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1) 指导“丈”:强调撇捺要舒展开,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止”,描红,练习。

  (2) 指导“抓”:强调左窄右宽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停”,描红,练习。

  (3) 指导“突”:强调上下呼应、结构匀称等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盘”、“蛋”,描红,练习。

  六、总结课文。

  学习了课文,你从中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你还听过或看过其他的神话故事吗?讲给同学们听。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9

  1、谈话。

  师:请同学根据以前学过的预习五步法进行预习,注意用上练习三出现的预习所用的符号。

  (学生马上埋头苦干,时不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获得的新东西,很有意境)

  2、全班读课文,找到自己读的还不熟的词句,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采取自由读的形式,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学生问题千奇百怪,比如说:书上说在盘古开天辟地之间,天地万物都还没有产生,那么盘古身上怎么围着一圈树叶?盘古这么伟大,他在睡着之前干什么?……)

  4、灵机一动,与学生一起讨论神话的特点。

  师:既然大家有这么多问题,我也来提一个问题,盘古一醒来,就发现身边有一把斧子,一把凿子,这是从哪来的?(颇有和学生较劲之意,学生回答令人意外,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借此引出自我探究)

  生:也许他爸爸以前是个木匠,给他留下来的呗!

  生:他的妈妈知道他是要做大事,好心给他准备的。

  生:有位大仙路过,不小心丢下的。

  ……

  我打断他们的猜测,问他们,你们认为这样争下去会有结果吗?(不会)

  那现在我们想想,神话有哪些特点?用一个词来说说。

  5、学生经过思考,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神秘的

  生:不可思议

  生:不存在

  生:想象(将学生的想法赶快写到黑板上)

  从我们自己发现的这些来看,的确没有必要争论不休,是吗?

  学生笑了起来

  考虑一下编者的意图吧!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0

  这是一篇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的献身精神。

  一、开天辟地显“力大”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描写盘古开辟天地的句子,并反复读读体会体会。学生找到了第二自然段的倒数第二句,学生从“猛劈猛凿”这个词感受大盘古力大无穷,男同学甚至是边读边做动作,以此加深对“力大无穷”地理解。

  二、顶天立地显“坚持”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地每天加厚,盘古也跟着每天长高,而且历经一万八千年。在这个过程中,想象盘古会遇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

  学生结合原来所读过的神话故事,发挥想象,编造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由此可见盘古是多么坚持!

  三、改天换地显“奉献”

  默读第七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学生开始很认真地进行默读,一会就动笔画了起来,请了一位平时不怎么爱举手的同学在小黑板上画中心句。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画中心句还是信手拈来。全班交流,中心句是“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那么他的身躯化成了哪些事物呢?

  大概是由于这几个分句写得琅琅上口,句式一致,学生读来兴致盎然,发现这一段有九个“变成”了。我追问难道仅仅是这九样事物吗?学生一下子张开想象的翅膀:“牙齿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珠宝”,“头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汗毛变成了满天的繁星”…

  在此基础上,我出示了古文版的这一段内容,学生更加读得摇头晃脑。我相机考考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些小家伙也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课文中没有的句子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得很形象。

  这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学生结合课文马上回答:无私奉献的盘古,为他人着想的盘古。

  是呀,盘古以他的身躯和神力改变了世界,虽然这只是人们的想象,但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遐想。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 朗读感悟课文。

  2、 复述课文,指导写字。

  教学重、难点:

  朗读感悟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读了《开天辟地》这个神话故事,了解了古代人民想像的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宇宙的过程,还认识了许多生字娃娃,这一节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巩固识字

  1、同桌小伙伴互相认读课后生字。2、认读生字卡片,试着给生字组词。

  三、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说说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盘古的勇敢、献身精神。)

  2、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盘古勇敢、很伟大,愿意牺牲自己,造福人类?找出有关句子多读几次。

  3、怎样读才能体现出盘古的勇敢和你对他的敬佩?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小组互读互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二、三自然段,适当评价。)

  四、讲述故事

  1、看课件或板书讲《开天辟地》这个故事。试着给同桌小伙伴讲一讲,哪一部分讲不好,还可以再看看书后再讲。

  2、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开展“故事大王”比赛。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独体字,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2、指导书写。

  (1)指导“丈”:强调撇捺要舒展开,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止”,描红,练习。

  (2)指导“抓”:强调左窄右宽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停”,描红,练习。

  (3)指导“突”:强调上下呼应、结构匀称等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观察“盘”、“蛋”,描红,练习。

  六、拓展延伸

  1、你还听过或看过其他的神话故事吗?讲给同学们听。

  2、把你搜集到宇宙诞生的其他资料讲给小伙伴听。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2

  《开天辟地》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古代的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本来是混沌一团的,后来大神盘古凭借他的神力把天地分开,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又化出世间万物。故事赞扬了盘古开创天地的伟大功绩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课文8个自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1、概述开天辟地前宇宙的样子——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2、具体写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盘古醒来后,用板斧和凿子,猛砍猛凿,使天地分开;3、盘古开天辟地以后的情况——盘古像巨人,撑在天地间,不让天地合拢,盘古死后身躯化成世间万物,赞扬盘古一生所做的贡献。

  教学过程中,注重字、词、句推敲,语段理解以及文章的写作特色,之后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我觉得教学《开天辟地》,进行语文课外活动很有必要。我是这样进行的:首先让学生读故事、听故事,然后再把有关的故事复述给同学们听,这样做,能巧妙地运用语文课外资源,拓展了学生视野,是大语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中的反映。这样做还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把听到的故事原原本本地复述是要花一番思考和组织的功夫的。这样做也让学生再一次认识了神话的本质,并相机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懂得了要为人民造福的道理。

  课程内容学过后对课后作业中的背诵,平时只是一布置就了事,没什么背诵指导,加之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中年级学生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强,指定背诵的课文学生大多数靠机械记忆完成的。容易遗忘,从长远看,这样做对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要做对学生负责,做教学上的有心人,对学生进行背诵指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我觉得有三点可取之处:1、让学生背诵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容,指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建立记忆网络,明确四个背诵的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2、师生互动,找出8个“完成了”来帮助记忆,启发学生学会导找和建立记忆的支撑点。3、让学生尝试背诵,发现薄弱环节,以引起学生注意,这样再次背诵的时候,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总之,课堂教学除了感知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外,还要拓展学生视野,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3

  一、借助文本,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本课开始,我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师述: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讲清是什么人、什么事……教师不因问题的简单而忽略了某些细节,提醒学生注意口头表达的完整性、顺序性,可以感受到教师注重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落实语文素养培养的理念。

  二、抓住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我为本课所列的重点是:了解盘古是个怎样的神。因此我以“盘古是个(         )的神。”这样一个口头填空贯穿于理解文章的始末。围绕着这个问题,这个重点,引导学生逐段读文,并适时地出示以上的填空题,让学生口头填空。这样反复地重现课文的重点,使学生在口头练习中,逐步地把握盘古这一伟大无私的人物形象。

  三、结合想象指导朗读,注重文本内化

  先出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盘古以他的神力开天辟地,以他的身躯化身万物”作为本课教学的纲领,围绕着这句话,盘古如何开天辟地,如何化身万物的精彩章节一页页地铺展开来,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感悟。

  如第二自然段“盘古力辟浑沌”的讲读,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教育引导: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使学生深入课文,着力于想象,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之后,我示范朗读,读完以后告诉学生,老师能读出盘古力大无穷的气势,是因为一边读一边在想象当时的场面,同时,激励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来。我认为教师的这一举措,正是在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内化,也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体现在学生学完“盘古化身万物”这一段后,教师设计的一个想象口答题“头发变成了(    ),骨骼变成了(    ),牙齿变成了(    )。”不但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白了想象要合理恰当。

  四、挖掘文本内涵,回归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本课非常出色地体现了这一目标。

  在对词语的理解中,我把每个词都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理解,如“巍峨”这个词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偏旁来体会词义,并联系以前课文中“巍峨”形容的主体是山或者建筑物,现在却用来形容一个人,可见盘古有多么的高大;理解“精疲力竭”时,问:看到“精疲力竭”,你想到了哪个词?学生很自然地回答“精疲力尽”。前一个词的理解,是把形容主体进行比较来理解词义,同时理解文本意义,后者是从字面上比较理解词义。

  《开天辟地》一文在语言文字上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多处运用了象“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这样的句式。在课文学完,我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寻找类似的句式,并一组组出示,让学生朗读、欣赏、感悟。我认为这样的做法体现了教师深入挖掘文本,力求向学生展现文本深刻内涵,展现语言文字无穷韵味与魅力的教学意图,是一种语文教学的回归,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生,这种句式会深入到学生内心,逐步达到内化。理解词语不脱离语言环境,理解句式用板块呈现,遣词造句正是需要这样实实在在的积累。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4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合肥市枞阳路小学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参加瑶海区第一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质课大赛,对我来说,我学到了很多,锻炼了很到,也得到了很多。今天我说的是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开天辟地》。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共8个自然段,脉络非常清晰,处处充满神奇的想象,语言优美,结构清楚。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围绕教学目标,制定了本课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教学难点: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四,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本着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主要安排了以下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愿望,使一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二环节:复习巩固,进入文本

  先出示成语,让学生说说这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接着重温盘古开天辟地时那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然后找出几对反义词,体会词语表达的效果。

  第三环节:研读课文,走进课文的意境

  第六自然段,通过词语体会和朗读感悟感受盘古坦然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研读第七自然段通过自主学习、游戏活动、小组合作、情境想象、朗读感悟、欣赏图片、口语训练等方式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如这一环节的游戏活动,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让学生感知盘古的身躯都化成了哪些万物,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悟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来一次与盘古的心灵对话。

  第四环节:知识迁移,拓展深化

  1、出示练习题:连一连神话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2、出示有关奉献精神的诗句,齐读感悟。

  第五环节: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

  1、在这堂课上,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2、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

  六、再现课堂

  再现第三环节的一个小片段

  1、出示盘古图片:看着盘古,咱们来做个连线小游戏,一同来体会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生对着盘古图片说)

  2、前后4位同学分为一组,小组内互相说,如果再加上点动作来说就更好了。

  3、出示盘古图片,没有提示,考考同学们的记忆力。

  3、想一想,盘古的身躯还化成了什么?(发散学生的思维)

  4、带入情境:

  ①、师生合作欣赏小诗。

  ②、相机出示宇宙万物、美丽世界的图片。

  ③、欣赏感悟:此时此刻,想对盘古说些什么呢?

  5、动手写话:请在课题旁写下你最想说的话,留下闪烁智慧的文字吧!

  我今天的说课到这就结束了,感谢这位评委、各位老师。

苏教版《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篇15

  设计思路:

  《盘古开天辟地》是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人们美好的想象,读起来非常引人入胜。我们以这个故事慢慢切入“了不起的中国人”这个站点,让孩子们充分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想象和智慧。

  本节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让孩子们自由想象天和地的由来,在孩子们的猜想中引出故事;第二环节,让孩子们完整欣赏故事,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内容;第三环节,让幼儿讨论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英雄,拓展经验。让孩子们在神话故事中,对中国的文化产生进一步的认知。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安静的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传说中的天和地是怎么分开的。

  2、感受中国古典神话充满想象力的特点。

  重点:仔细观察画面,倾听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传说中的天和地是怎么分开的。

  难点:仔细观察画面,倾听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传说中的天和地是怎么分开的。

  活动准备:图书ppT

  活动过程

  一、谈天说地

  1、你知道“天和地”是怎么来的吗?

  2、太阳、山脉、河流、星星、月亮又是怎么来的呢?

  3、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盘古开天辟地》,故事里就有答案。

  二、故事欣赏《盘古开天辟地》

  1、播放ppT,幼儿完整倾听故事。

  提问:

  (1)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盘古是谁的孩子?

  (3)传说中的天和地怎么会分开的?

  2、播放ppT,幼儿分段倾听故事。

  提问:

  (1)盘古让自己呼出的气变成了什么?

  (2)盘古让自己的声音变成了什么?

  (3)太阳、月亮、星星又是他的什么变成的?

  (4)还有哪些也是盘古变的?

  3、第三次自主阅读故事

  (1)你觉得盘古是一个怎样的人?

  (2)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女娲娘娘和盘古呢?

  (3)天和地是不是真的是盘古变的呢?

  4、小结:这个故事是古代人们想象的神话故事,虽然神话故事不是真的事情,但是直到现在人们还喜爱这个神话故事,把勇敢的人称作顶天立地的英雄汉。

  三、延伸活动

  1、你还知道哪些了不起的人,哪些顶天立地的英雄汉呢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2: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