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范文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1

  8、将心比心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扎、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将心比心的。体会作者通过简朴的语言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的含义,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并在生活中能做到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来学习《将心比心》,谁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将心比心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旁边的同学。

  2、学生接力读课文,可以用学生指名读的形式。注意指导读准多音字“扎、禁”

  3、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说明将心比心的?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在课文旁边写一写批注。

  2、学生汇报,重点指导:

  a、“我的妈妈……也有人为她开门。”在这个事例中将心比心指的是什么?

  b、“这是我的女儿……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在这个事例中将心比心又指的是什么?

  c、体会“温暖”这个词,第二次是照应前文。

  d、中心段: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你得到哪些宽容和理解,请举例说明?

  四、回归全文,体会写法。

  齐读全文,体会作者怎样通过简朴的语言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五、交流体会。

  你想对课文中的那位阿姨和母亲说些什么?

  六、拓展阅读。

  七、板书设计:      

  将心                  比心            感受

  阿姨为奶奶开门       也有人为她开门      温暖

  护士扎针扎不进    也能得到宽容和鼓励   温暖幸福

  尊重、关爱   宽容、理解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2)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了解内容。

  (2)延伸拓展,由此及彼,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与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宽容与体谅。

  重难点、关键

  1.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准备

  预习提纲与文中人物对话名人名言等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站队打饭时,一位同学不小心碰掉了你的饭盒;当你排好路队准备回家时,你前面的或后面的同学没注意踩了你一脚……面对生活和学习中让你恼火的情形,你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最完美的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同学互相帮助来解决。

  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3文中的“我”有什么感受?

  4.出示课文情境朗读,边看边听边想想上面2、3两个问题。

  5.学生交流汇报2、3两个问题,教师相机板书:商店阿姨帮奶奶推门医院母亲鼓励护士(将这两个内容分别写进两颗交叉相套的心形内)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再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感动?

  学生边读边画出被感动的句子。

  2.汇报交流所画的句子;学生读出句子并谈谈被感动的原因。

  (1)当学生读到阿姨帮奶奶推门这件事时,交流:文中的阿姨这样做是把奶奶当成了谁?阿姨这样做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奶奶这时心里会把阿姨当她什么人呢?奶奶心里会怎么想?假如你就是文中的“奶奶”,这时你会对阿姨怎么说?(分别请几位同学当“奶奶”说说看)

  师:阿姨这样做,这样想,这样说,就是课题所说的——将心比心。

  (2)当学生读到第二件事时,问:如果是你到医院去打针连扎两针都没成功的情况下,你会有什么反映?(生自由谈谈)可是文中的母亲有什么反应?母亲为什么那么平静?当母亲看到护士额上密密的汗珠时,她心里可能怎么想?(生自由说)于是母亲就轻轻的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这是母亲对新上岗的护士的鼓励和宽慰。(请几位同学来当当文中的“母亲”说说看)

  师:母亲这样说,这样做就是对护士的——理解和宽容,也就是课题所说的——将心比心。

  是啊!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鼓励、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的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具体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这样想——(课件出示阿姨对奶奶说的话,请几位同学分别读读),文中的母亲这样想——(课件出示母亲对护士说的话,学生分别读后再齐读)。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过渡: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做,这样想,这样说,温暖着我,于是我激动的想——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再读激情:我们也应该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正因为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将心比心,歌唱家唱出了一曲《爱的奉献》请大家也来唱一唱吧(学生深情的齐唱),许多名人也写出了将心比心的名言(出示罗兰和屠格涅夫的名言,让学生读读)连《红楼梦》中都说“得饶人处且饶人”课文学到这儿,相信我课前提到的学习生活中哪些个让你烦恼的事,你一定知道该怎么去处理了。(生自由谈谈处理方法)。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多好的孩子们啊,在生活中我们要想“幸福之花处处开放,就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对人多一份(课件出示许多心套着心形里写着的——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让学生读一读。)这样我们才会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

  六、作业:

  1.孩子们,还犹豫什么呢!快拿起你们手中的笔模仿作者的写法,写出你们生活中一个个“将心比心”事例来,写出你们最美最纯最真的童心吧!(课件播放“爱的奉献“音乐伴奏,老师巡视指导。)

  2.学生自由读一读自己的练笔(生生互评)。

  3.师总结:要想把记事的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就要像文中的作者一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自己心里的感受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学习的这组教材的主题是——以诚待人。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这个主题有了一定的理解和体会。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本单元的最后略读一篇课文:将心比心

  这两个“心”,一个指的是我们自己的心,一个指的是别人的心,那么将心比心就指的是用我们自己的心比照别人的心。课文讲谁将心比心呢?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带着问题各自轻声读课文。

  ②交流:阿姨将心比心。奶奶将心比心。

  引:能说说她们的做法吗?可以简单地说一说。

  (引导简练、概括地说)

  过渡:真能干!课文就是通过这两件事写出了阿姨将心比心,奶奶将心比心。同学们可能发现了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浅显很朴素。但是,朴素中饱含着真情,朴素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老师相信,读着读着你一定会深受感动,那么就把你深受感动的地方划一划,再读一读,还可以写写批注。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①按要求自读课文。

  过渡:好,让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第一件事

  预设:

  生: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指名多人读。

  评价:阿姨和奶奶素不相识,但她却如此主动如此真诚地帮奶奶,多感人哪!在这感人的举动背后,阿姨又是怎样想的呢?。

  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指名读,你受感动了吗?

  引:于是,她就去主动为别人的妈妈开门。这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就是——将心比心哪!同学们,阿姨做的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而作为奶奶的孙女儿“我”,听了这件事,心里更是——温暖了许久。

  过渡:阿姨的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老师相信,妈妈做的这件事一定让你更加感动。我们也来交流交流。

  第二件事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读——讲——读——补充——读

  扎了两针、鼓起青包——疼

  师:针眼处都鼓起青包还不要紧吗?

  师:是呀,母亲此时想的不是自己的疼痛,而是这位护士急需要她的鼓励!同学们,这就是——将心比心哪!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指导感叹号的读法。

  师:母亲的话语虽然很轻很轻,但是这句话语中包含的情感却很深很深!再次读。

  过渡:母亲高尚的言行背后又是怎样的一颗心呢!谁来读一读下面的一句话。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指名多人读

  师:读了这一段话,你是否再次被感动了呢?

  交流,回到课题。

  指导朗读时结合课文插图。

  引读: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幸福。“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幸福”你读懂了吗?

  ③引读总结(课件随机出现):同学们,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像文中的阿姨那样做到将心比心,那么,当年迈的老奶奶进商场时,我们会为她推开沉重的大门。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像文中的妈妈那样做到将心比心,那么,当初次扎针的护士屡扎不中时,

  我们会报以她鼓励的微笑。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将心比心,那么,我们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同学们,如果在生活中我们也能做到将心比心,当同学不小心碰落了我们的铅笔盒时,我们会怎么做呢?

  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当 碰到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又会怎样做呢?请联系生活写一写。 有些同学特别会思考,特别能写,那么你也可以多写几节。

  ⑤交流。

  机动:小小组组合成一首诗歌。

  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

  我们心中将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我们人间处处将温暖如春。

  四、课外阅读。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⒊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夹叙夹议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课前准备:写有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当堂训练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⒈自学指导(一)

  ⑴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⑵思考: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5分钟后比一比谁的学习效果最好?)

  ⒉学生自学,教师巡回了解学情。

  ⒊交流自学效果:

  ⑴请学生读自己最感动的段落,检测是否读正确、读通顺。

  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⑶交流自己在自学中不懂的问题。

  四、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⒈自学指导(二)

  ⑴默读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3分钟)

  ⑵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5分钟)

  ⑶齐读第三节,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3分钟)

  ⒉交流自学效果:

  ⑴小组内交流第一节,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小组内交流第二节。

  ①班上交流读后感受。

  ②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五、回顾小结

  ⒈谈谈这堂课您有哪些收获?

  ⒉这些收获您是如何学到的?

  六、当堂训练(15分钟)

  必做题

  ⒈仿写句子:(4分钟)

  ⑴要不是……我真不敢……

  ⑵是啊,如果我们的生活中能……,就会……,就会……。

  ⒉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5分钟)

  选做题:读名言,说说自己的感受。(3分钟)

  中国台湾作家罗兰曾经这样说:“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受到“将心比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夹叙夹议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如果你遇到困难时,你最希望——如果你正看见别人遇到困难,你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就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看老师写——(板书:将心比心)

  2、谁来说说将心比心的意思?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先来看一看预习提示,看预习提示给我们提出了那些读书要求?(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画下来)

  师: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将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首先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读句并正音。

  2、读的不错,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温暖)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哪些地方使你感动?默读课文,用_______划出使你感动的词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一会我们交流。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生可能会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一直”。

  (2)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3)让我们把自己暖暖的感觉送进课文读读这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她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四、眷注文本,升华情感

  朗读品情: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

  1、文中的阿姨这样想:阿姨对奶奶的话。(男生读:“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文中的母亲这样想:妈妈对护士的话。(女生读:“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我们应该这样想着:(齐读: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五、拓展内涵,提升品味

  1.(板画出心,)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板书: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写一件“将心比心”的事情。

  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与文本人物对话的交流,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从而使表达产生感人效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提示 ,梳理本课重点。

  2.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读好难读的句子。

  4.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的故事。

  三、感悟文本,品味语言。

  1.自学第一个故事。

  2.根据自学情况,交流感到温暖的句子。

  重点品味:

  ①“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 我不禁收住涌到嘴边的话。”

  ②“不要紧,再来一次。”

  ③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理解。”

  3.引导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4.迁移学法,自学第二个故事。

  5.全班交流,检验学习情况。

  四、拓展空间,走向生活。

  学生谈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例,真正领悟其含义。

  五、回归文本,升华情感。

  以扩词的形式,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阿姨:帮助   奶奶    温暖    

  母亲:理解    护士   幸福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

  (一)谈话导入(大约2分钟)

  ⒈“同学们,你有没有遇到爸爸妈妈坚决不让你做自己喜欢的事?当时怎么想?后来怎么解决的?你满意吗?”(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让做,很烦恼……)

  ⒉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也许你的烦恼就不会这么多……(边说边板书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后,问: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约10分钟)

  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逐步展示学习目标(用放大的纸条贴到黑板一角):

  1.想想什么是将心比心?读通谁与谁将心比心?不懂的地方用“—”线标出来,自己认为好的句子用“﹏”标出来。

  2.想想课文中温暖是什么意思?你体会过这种感觉吗?并举例说明。把你感到最温暖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同桌互相说说人为什么要将心比心。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示出自己的问题和好词佳句。

  (三)阅读移情,态度培养(大约20分钟)

  ⒈课文主要讲了几个故事,给每个故事加个小标题。评议选定小标题并板书到黑板上。

  ⒉有哪些疑难问题请提出来,由其他同学解答或教师酌情灵活处理(如及时解释,悬而不解牵引学生深入阅读体会等)

  重点问题预设:课文中“温暖”是什么意思?举例说说。让我们读读课文,体会一下温暖的感觉。

  ⒊重点学习第二个故事。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同桌互说,指名说想法,怎么把你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呢?试一试。自由读,小组内互读互评,指名读同学评议,再自由练读后指名读,小组内分角色读。(层层设问参考:妈妈为什么这样说,如果是你遇到妈妈的情况将会怎么说,后果可能怎样?怎么知道的?)

  现在体会到什么是温暖了吗?为什么产生这样的感觉?

  师述小结:对,将心比心,让我们人人感到愉快,感到心窝里暖烘烘的(补充板书“温暖”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第一个故事,默读并思考阿姨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最能看出来?(重点领会“一直”)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大约8分钟)

  ⒈自由读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后谈话:现在能明白当初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让你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吗?谁来谈谈?

  谁愿意说说为什么要将心比心?说后齐读结尾段。

  ⒉举手说说学习完课文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教师酌情解答或引导学生课外自寻答案)

  巩固生字、多音字,积累好词佳句。

  ⒊布置作业:回家后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听,并向他们说一说你最想告诉他的心里话。

  自选作业:《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件将心比心或者没能够将心比心的事,交班内《语文报》评选录用,办一期“将心比心”专辑。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8

  一、设计理念:

  1、从四川地震的故事预测学情,迁移情感,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学习是一个主动习得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发现之旅,发现文中的真情,感悟真诚,尝试表达情感。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句子的研读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重点句子的研读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qing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自然灾害带给人类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但是在这次地震中却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那么你看到过这段新闻吗?(出示:警花妈妈给孤儿哺乳的新闻)

  2、你能说说警花妈妈当时的心理活动吗?(师生交流)

  3、老师每次看到这段新闻,就会留下感动的泪水。(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位伟大的母亲由自己的孩子想到了灾区这些失去母亲的孩子,将心比心地为前后为8个孩子哺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感人的课文,请看老师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齐读课题,你能说说“将心比心”的意思吗?将心比心:《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拿自己的心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插入解释)初步解题(请学生说)我们能大致理解它的意思,老师相信,学完课文后,你们对它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自由朗读全文,同桌之间进行朗读检查。

  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将心比心的事情?是哪几件?

  4、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吗?)(温暖)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2、学生自由准备

  3、交流: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两张其中一张重点词句用红字)

  ①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重点感悟:“沉重、一直”等词语。

  ②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注意提升“陌生人”。)

  ③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

  (2)句子: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学生自由谈体会,指导朗读。

  4、小结: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为老奶奶推门,然后想到自己的妈妈,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也有人会这样做。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然而想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首先自己要去关心、帮助别人,这就是将心比心。

  5、过渡:刚才同学们在学习第一件事时通过找句子,说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的方法走进了阿姨的内心世界,就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第二件事,找找哪些地方也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谈谈自己的感受,相信大家一定能有更深刻的体会。

  6、交流

  (1)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①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②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③但母亲却是那么“平静”,难道她不疼吗?你猜猜她当时会想些什么?

  ④指导朗读。

  (2)“只见……果然成功了”

  ①“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得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母亲却能忍受,还能热情地鼓励她,不简单)谁能读读这句看似简短其实不简单的句子。

  ②引读:

  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③你感受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再读读第二段,还有让你感到温暖的句子吗?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①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

  ②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一起来读一读阿姨和母亲说的话吧!

  2、再次朗读这些感人的话,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3、顺着学生的回答,学习最后一段话:“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深情地朗读)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课件出示爱心)看,这就是我们一颗颗滚烫的心,此时此刻,你觉得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呢?(老师在黑板上板画一颗爱心)

  2、学生回答,并请学生上台逐一板书。(宽容、关心、帮助、信任、理解、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同学们,让我们彼此宽容、关心、帮助、信任、理解……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最后老师把罗兰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一、揭题导入

  1、板书:心。看到这个心,你想到了那些词语?(生自由组词)

  同学们说的词语大多都围绕了一个“爱”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篇关于爱的文章

  板书:将心比心。

  2、理解课题:

  “将心比心”对于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自由说

  带着你的理解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你拿起课文,自由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个关于爱的故事?

  谢老师从课文中找出了一些能帮助你理解课文的词语,你能读读吗?

  (推开、沉重、松手、道谢、温暖 输液、扎针、平静、宽容、鼓励)

  个别读 

  2、汇报:能用上老师给你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个故事吗?

  (学生借助词语复述课文,把握课文整体结构,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阿姨帮我奶奶开门。母亲原谅实习医生的过失。

  3、这两个故事都深深的打动了作者,找找课文中反复出现让作者感动的词语。

  (板书:温暖)

  读了“温暖”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阳光的温暖、关心别人心里温暖)

  三、通过“读、悟、议、再读”,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

  (一)推门帮助

  1、读:爱可以带给我们温暖,爱更需要用心灵去感受,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便能感受到它的温度。请你用心读读课文中的第一个小故事,想想哪个画面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学生汇报:

  (课件)“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这个画面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阿姨面对素不相识的老人,却愿意为她推开大门,用手撑着,一直等到奶奶跟上来才松手。从小事可以看出阿姨是个懂得关心别人的人。

  多么热心,懂得关心别人的阿姨啊!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2)阿姨看到了老人不由的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她都愿意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去关心别人。

  3、当这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奶奶走上来的时候,她都是这么想的——“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当阿姨看到了奶奶,她不由的想到了自己年老的母亲,将心比心,因为她希望——“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当奶奶向她道谢时,她只是轻轻地说:“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5、听了这件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读到这儿,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学也有同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温暖了我们的心。

  (二)、原谅过失

  1、这只是我听奶奶说起的一个小故事,不久我自己也亲身地经历了这样一件温暖我的故事(课件)

  请你读读课文第二个,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动了?

  (1)我正要抱怨,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a  你为什么感动?母亲的平静,如果是我,我在早就抱怨了。

  如果你遇到了被扎了两针还扎不进去,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b   是的!因为疼痛,我们也许会埋怨,会责备,这都是人之常情!

  可是母亲却是怎样的表现?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你感受到了什么?(母亲的宽容、理解、关爱)

  c 当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时母亲分明已经意识到护士是个新手,第三次、第四次的失败,母亲同样鼓励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这是多么宽慰人心,饱含鼓励的话语呀!

  d  正是这饱含鼓励的话语让小护士信心倍增,第三针果然成功了,那位护士长出了一口气,她感激的说:“阿姨,真对不起。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

  课文中还有哪一处让你感动?

  (2)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a 你为什么感动?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来读读吗?

  b 母亲看着实习的小护士,不由的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将心比心,她宽容了小护士的过失。

  c 看到了母亲这样的行为,听见了母亲这样的话语,我的心再一次被温暖了。

  ______________温暖了我的心。

  3、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

  (课件)a  所以文中的阿姨是这样想的“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b  所以文中的母亲是这样说的:“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c  我们如果理解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课件,最后一段)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d生活中,你有遇到过,曾给过别人宽容或者得到别人宽容的事情吗?请你用简单的几句话说一说。

  学生结合实际说

  e  是啊!同学们都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把这句话送给自己也送给别人,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四、课外延伸,背景音乐

  爱

  要是苹果只有一个,它准装不满大家的提篮。

  要是苹果树只有一棵,挂苹果的枝桠也准遮不满果园。

  可是,要是把爱播撒给大家,那就像甜甜的果儿挂满了果园。

  人生就像短暂的旅程。生命的精彩与动人全靠你有一颗真诚的心。当你能对别人体贴关心,将心比心地生活,就会发现原来我们一直都很幸福。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10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知道孟子吗?(相传,孟子的母亲十分贤惠,辛劳地抚养他长大成人,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邻里环境,孟母曾三迁其家,最后找到一个读书人作邻居,使孟子终成大器,成为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

  2、(出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这句名言是孟子说的,谁能读一读?(指名读通顺)

  孟子的这句话讲的是:要孝敬自家的老人,也要同样地对待别的老人;爱自己的小孩,也要同样地爱护别的孩子。“尊老爱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再读这句话。(齐读)

  3、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里,有两个故事,能具体地诠释这句话,课题就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能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吗?(遇事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能换位思考)

  2、请大家读课文,放开声音读,大声地读,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读完以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说明我们这个班有非常好的读书习惯。来!说说读了一遍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

  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

  最后一段重点段(出示: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读。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将心比心是非常令人感动的事。同学们只读了一遍课文,就知道了这么多,真不简单。但是学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理解课文的内在精神。咱们还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请大家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琢磨体会,看看课文中哪些句子使你非常感动,用_______划出,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画,教师巡视)

  (画好以后,自己反复出声练读)

  2、来,读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大声读:

  句子一: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⑴ 说说这句话为什么感动了你?(这位阿姨很善良。重点词:“沉重”、“一直等到……才松开”。面对这样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⑵ 推开商店沉重的大门,阿姨看到谁?(“我”年迈的奶奶)想到了什么?(自己的母亲)所以她这样做?(一直等到我奶奶跟上来才松开手)

  ⑶ 所以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她这样说:

  (出示句子: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① 读读句子,说说令你感动的理由。(阿姨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

  ② 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吗?(学生读)

  ③ 同学们,阿姨的语气是轻轻的,但让我们感到不轻的却是什么呢?(沉甸甸的孝心)(板书:孝心)

  ⑷ 阿姨有着一颗沉甸甸的孝心,她无时不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母亲,她孝敬自己的母亲,也同样地对待别的老人,你能照样子展开想像说话吗?     (出示:是啊,阿姨无时不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母亲,她孝敬自己的母亲,也同样地对待别的老人:在商店里,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我的奶奶跟上来才松开手;在_________________,阿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是啊,阿姨是一个孝顺的人,是什么原因使阿姨拥有这样一颗美好的心呢?(将心比心)让我们一起读这一段:

  (引读:是啊,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天空更蓝,读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阳光更灿烂,读。)

  3、继续说,还有哪个句子令你感动?

  句子二: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⑴ 说,为什么令你感动?(“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说得出口的。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时说的。)(板书:宽容 理解 鼓励)

  ⑵ 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指名读)      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母亲宽慰她……(指名读)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时,她还是耐心地说……(齐读)

  ⑶ 这句话简短却不简单啊!正因为母亲的宽容和鼓励,第三针果然成功了。读到这儿,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读最后一段)

  4、继续说,还有哪个句子令你感动?

  句子三: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⑴ 说说这句话为什么令你感动?(母亲时刻想着女儿,无微不至地关爱着女儿。母亲对护士的宽容和鼓励。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也同样地关爱别的孩子。)(板书:关爱)

  ⑵ 你就是母亲,你怎么说这句话?自己读读。(学生练读)

  朴实的话语,却蕴含着博大的母爱,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一起享受这份沉沉的母爱。引读:      母亲慈祥地对护士说:……指名读。

  母亲温和地对护士说:……指名读。

  母亲平静地对护士说:……齐读。

  ⑶ 母亲的语气是平静的,但她那份博大的母爱却让我们感到不平静。这又是什么原因使母亲拥有这样一颗心呢?(将心比心)

  (引读:是呀,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多了一份关怀,读最后一段;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心胸犹如大海般无边无垠,读最后一段;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甜蜜,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人与人之间学会将心比心是多么重要啊!你能仿照这段话写一写你的感受吗?

  (出示: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__________________。)

  2、配乐写话,师巡视:

  3、交流、讲评:

  4、课文学完了,同学们一定对孟子的这句话感悟更深了吧!(出示)来,让我们记住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孩子们,就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在和谐的环境里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

  二、新授 

  1、板书课题。

  2、问:两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闻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这两件事情给作者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温暖)

  三、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温暖呢?通过“读、悟、议、再读”,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学习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

  学生自由读两个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体会阿姨和母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

  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

  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为什么不抱怨护士?”展开,让学生各抒己见,明确了母亲把护士看成女儿,宽容护士的举动。“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

  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所折服。

  5、想: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人物,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课文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作业设计

  提供两个情景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并交流。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为奶奶推门──听说 温暖

  母亲原谅护士──亲历 温暖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和结尾的重点段。

  (2 ) 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认真听别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过程与方法

  (1) 自主阅读,了解内容。

  (2) 延伸拓展,由此及彼,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与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宽容与体谅。

  重难点、关键

  1.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辛苦,但她没有一句怨言。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她的习惯,也称了这个家里一道温馨而又美丽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暖的,流下了感动的泪。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深地烙在了孩子心中。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生:……

  是啊,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课题——《将心比心》。谁来读一读?齐读课题

  这两个心的意思一样吗?课文中又是这两个心的意思一样吗?课文中又是谁将心比心,怎样对待别人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同学互相帮助来解决。

  2.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3文中的“我”有什么感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品词:沉重、一直)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说的话。”

  3、小结: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为老奶奶推门,然后想到自己的妈妈,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也有人会这样做。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然而想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首先自己要去关心、帮助别人,这就是将心比心。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2)感悟“平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

  2、“只见……果然成功了”

  (1)领悟“不要紧,再来一次”这句话的不简单。

  (2)引读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感悟第二次的“平静”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过渡: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做,这样想,这样说, 温暖着我,于是我激动的想——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再读激情:我们也应该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正因为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将心比心,歌唱家唱出了一曲《爱的奉献》请大家也来唱一唱吧,许多名人也写出了将心比心的名言,请大家也来读一读吧。

  4、小结:在生活中我们要想“幸福之花处处开放,就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对人多一份(课件出示许多心套着心形里写着的——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让学生读一读。)这样我们才会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