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
范文 |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6篇)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1)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云雾的奇丽风光。 (2)练习说话:庐山的云雾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原因。 (2)交流相机给“秀丽”、“尤其”换词。 (3)指导朗读。 (4)小结并板书:多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云雾地千姿百态的?(读书回答) 3、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句子写得这么优美?(体会比喻句之妙) 4、指导有感情朗读。 5、让学生画出不同位置的云雾。 6、根据板画引背。 7、小结方法。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想想读懂了什么? 2、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处还可补充些什么。 4、出示填空引背。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或背诵课文。 2、诵读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七、写字教学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2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秀丽”和“流连忘返”造句。 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小黑板、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板书课题:庐山的云雾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思考题。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纠正字音。 指名逐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并说说每段讲了什么?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四、教学生字新词 注意下列字的字形 幻添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听写生字 秀丽尤其缠绕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意词的方法)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 第二句:理解“尤其”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2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启发想象,引读。 3、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4、小结: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用~~~画出。 2、齐读,说说这段是围绕庐山云雾的哪个特点来写的?(千姿百态) 3、轻声读一读,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千姿百态”? 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5、师生共读课文。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引导背诵。 7、小结:围绕中心句写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8、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练习背诵课文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背、议,了解作者怎样写清庐山云雾特点的。)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课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 多 10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3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5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重点句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庐山云雾以其特有的奇异景象赢得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千古名句,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 2.谈话(1)初读了课文,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我们应该着重研究课文哪几个自然段?(3-5) (二)分赏课文 (1)师生共同欣赏第三自然段。 ①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美丽的庐山云雾有什么特点? ②检查交流。 A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庐山云雾变化快?▲投影重点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进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B.抓重点句深入感知神奇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雾来是怎样的景象?理解"风起浪涌",指导朗读。□哪句话写出了云雾"飘飘悠悠"的景象?哪个词与"飘飘悠悠"的含义相近?□这两个词又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③欣赏动感录像,要求:边看边用书上的语句说说画面的内容 ④指导朗读投影: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进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自由试读一抽生朗读--男女分读 B.句子比较(出示比较的两个句子),体会格式对称、节奏整齐的韵律美和恰当的比喻使句子更生动--朗读体会(齐读),背诵重点句子。 C.小结特点:(板书)变化快 (2)讨论欣赏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2.交流汇报。 ①有什么特点?板书:时间长②你从哪些词句中领悟到这个特点的?(投影首句):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云雾出现的时间很长?(解释"朝夕相处")→你能把这个特点读出来吗?(个别读)→那又是一种怎样奇妙的景象呢? 读第二句话。评价,齐读1、2两句话→而此时的山镇牯岭是一半隐进仙镜,一半留在人间。投影:牯岭图片3.学法小结:找特点、读特点。 (3)独立欣赏第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按学法自学课文第5自然段。 2.交流说特点:(板书)壮观3.找句子朗读体会。 ①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云雾壮观的?(生说句子:相机投影两段重点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两段句子中挑选其中一段句子讨论学习怎样朗读才能读出"壮观"的特点,综合本小组的意见,每一组推荐一名代表给大家示范朗读。 ③交流、指导朗读。A.抽生朗读第一组句子,评价点拨:□理解"万顷白云","青峰秀岭"怎么会变成"小岛"的呢?投影:图片感知□哪个字写出云雾的壮观?("海") ④指导个别朗读,齐读。B.哪些小组是研究第二段句子的?□抽生说:你们怎样体会到云雾壮观的?□师点拨:"银涛雪浪"真的是指大海中银白色的浪涛和雪白的浪花吗?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吗?(生想象描绘)投影:图片感知 ⑤你能读出这种壮观美吗?指导个别朗读,评价,齐读。庐山云雾是否真的像同学所理解得这样气势磅礴,绚丽多彩,我们再来看一段画面。 (播放动感录像) ⑥生配乐朗读第5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这样壮观美丽的云雾我们平时能看到吗?难怪游客初见到它感到十分的--板书:神奇 2.生联系板书,小结所学知识。 3.学到这里,同学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这样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下堂课再来学习" (四)课堂练习摘录3~5自然段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后随感: 《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作者用华丽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因此,我确定为"读中悟情,以读抒情"的散文学习策略,在萧山市第九届小语年会的观摩教学中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具体教学有两特色: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多媒体情景化教学,降低感知难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点突破,学法迁移通过抓重点,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初步形成学法,并自学课文头5自然段,巩固学法。在师生互动的生动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3.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那你都去过哪里? 生:我去过…… 2、你觉得那里的景色怎么样?(美不胜收、风景如画、山清水秀) 3、说到旅游,谢老师要给大家推荐一个好地方。它就是(点击)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边的(庐山)板书(庐加拼音)。 4、指名读。(两名)。“庐”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广加一个户。 师:庐半包围结构,广字旁的撇要写的长一点。(师描广字)。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一)第一自然段 1、庐山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那它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请小朋友自己来读一读关于庐山的这段介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 生自读。 2、师: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还有(云雾)。 (1)师:谁能来读准这些词语?指名读。评价:字音准确,声音响亮。谁再来试一试? (2)瀑是我们要学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三点水加暴。 师:从山壁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来的水,我们就叫瀑布,所以瀑是三点水旁,那它右边的暴,特别难写,谁来说一说暴怎样写? 生:暴这样写:竖提、点、提、撇、点。 师: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写一写瀑。齐书空。 (3)师:在庐山的这些景物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云雾。 师:(板书:的云雾)文中说这是怎样的云雾?(变幻无常)。 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指名两名。 师:幻生字怎样记住它? 生:幺部加横折钩 师:你能为幻找一找词语朋友么: 生:幻想、梦幻 师:这些云雾变化多,而且没有规律这就叫(生:变幻无常) 师: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受。 师:谁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指名两个,齐读。 师:读准了这些词语,你会把这段话读得更通顺。自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 庐山峰奇山秀,瀑布文明中外,但最神奇的还是(生:庐山的云雾)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庐山的云雾,去感受她的神奇魅力。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5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云雾的变幻无常,很神奇,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初步体会特点 1.请同学们拿起课文纸,轻轻地读课文,找找哪些段落描写了庐山的云雾。 2.默读2、3自然段,找出能概括庐山云雾特点的词语。 3.指名说,齐读。(板书: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能给人如此奇妙的感觉?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思考,这一段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生读,师巡)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变成红色) (板书:千姿百态) 2、“ 千姿百态”什么意思?就是有很多不同的样子 3、庐山的云雾都有哪些样子呢? 一生回答后,老师再与学生接读这几个比喻句:师说前半句,生接后半句。 4、仔细观察图片,思考:哪一幅图对应书上哪一句话,说说你的依据。 A: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①山头的云雾 ②“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③白色绒帽 B: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①半山的云雾 ② 缠绕: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 ③一条条玉带 C: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①山谷 ② 弥漫:充满,布满 ③茫茫的大海 D: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①山峰 ② 遮挡:遮蔽拦挡 ③巨大的天幕 5、齐读这一段话 师述:大家看,这一段中,作者第一句先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第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后四句再详细介绍庐山的云雾是怎样千姿百态的!这种写作方法叫做总分写法。 其次,作者在写每一种云雾又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把云雾写得既生动又具体。再看,这四句话,虽然都写云雾,但写法又是不一样的。 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中可以试着来用一用这些写作方法。 6、出示填空,试着背诵 庐山的云雾( )。 那些( )在( )的云雾,就像是( ); 那些( )在( )的云雾,又像是( )。 云雾( )山谷,它是( ); 云雾( )山峰,它又是( )。 总结:本段围绕中心句,从四个方位展示了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静态美。(板书) 过度: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而且瞬息万变。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节,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划出来。指读,齐读。 2、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瞬:一眨眼 息:一呼吸 3、理解“变化之快”,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理解“变化之多”,变成了哪些事物?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它仅仅只变了书上的这几种吗?你从哪看出来的?想象一下,庐山云雾还会有怎样的变化? 理解“变化之大”,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5、怎样才能读出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能表现云雾变化快的词句可以读得重一些,快一些。 6、指名读。评价。 7、齐读。 小结:这一段和第二小节一样,也是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这是庐山云雾的动态美。(板书)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播放画面 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深深吸引了游人,游人都不想回家了。这就是流连忘返 你曾经在哪玩得不想回家呢?用上“流连忘返”造一个句子。 同学们,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出示第一节)当你 庐山的美远不止那变幻无常的云雾,引读: 景色秀丽的庐山 同学们请看:播放画面: 六、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从古至今,有许多诗人,都被庐山的美景所深深吸引,从而留下了传世佳作。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著名的两首。 (出示、齐读古诗。) 师:你喜欢庐山吗?为什么? 其实,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到处都是美丽的风光。我们应为生在这美丽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庐山,陶醉其中吧,齐读全文。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 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3.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外扩展阅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庐山风景)教师相机介绍: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到了庐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雾。(板书课题)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二)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这课的生字新词,争取把它们都读对,争取把每一句话都能读通顺。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同学。 2.课件出示词语,先自由读,再开火读词语。 重点指导学习以下几个字: (1)弥漫:注意这个字的声母是“m”。 (2)漂:如果放在句子中还能读对吗? 在课文中还有一个“飘”字是风字部,你读读这句话。 【课件: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彩。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小结:看来,漂浮在水面要用“三点水”的漂,而“随风飘荡”就是“风字部”的飘。 3.同学互相质疑:在这些词语中,有哪个词你不太懂? 师生共同解疑。 (三)感情朗读,体会特点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学生朗读有关语句。 (2)指导朗读:能通过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入这神秘的人间仙境吗?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千姿百态”。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都描写了云雾的几种姿态。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4)全班交流。 (5)指导朗读第2句。女同学读描写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的句子,男同学读有关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的句子。 (6)云雾的位置不同,姿态不同,作者打的比方也不同。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云雾的千姿百态? (7)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领略云雾不同的姿态吧!教师来读第一句话,每一组同学读云雾的一种姿态。边读边想,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这段是按照先总起再分述的形式来写的。) (8)尝试背诵。 让我们把这美景、这优美的文字,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咱们试着背一背好不好,先回忆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雾都是什么样的?自己轻声试着背一背。 谁愿意试着背给大家听,其他的同学也可以小声的和他一起来背。 现在我把表示云雾不同位置的词语也去掉了,你还能行吗?我们一起来!没有把握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一读。 (9)总结:看来,这美丽的云雾已经常驻在你们的心间了!学习这一段时,我们通过总起句抓住了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又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用形象的比喻把这一特点写具体了,让我们领略到它神秘的色彩。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用这种先总起,再分述的方式来写的,谁找到了? (2)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3)全班交流。 (4)云雾的变化不仅姿态多,更神奇的是--它变化的速度还特别快!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特点吗?自己先试一试。 (5)快看看这云雾又变成什么了?(课件出示四幅画面。)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或你想象到的云雾的样子写在这一段的末尾。 (6)你看,眼前的云雾说变就变--(学生尝试填空) 【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转眼间就变成了】 【课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师: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可是一眨眼,它又变了: 【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她又变成了】 (6)总结:就在我们一眨眼一喘息的时间,这庐山的云雾就有这么多的变化,这就叫“瞬息万变”。你觉得“瞬”在这里表示什么? 5. 学习第4自然段 (1)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踏上回家的归程吗?来到庐山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指导朗读:读出我们对庐山云雾由衷的赞叹,读出我们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7一、说教材: (一)单元解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和《庐山的云雾》。这些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让人流连忘返,令国人引以为豪。如果让我给这个单元定个主题,我想应该是“祖国山河赞”。(加入各课侧重点。) (二)文本解读: 《庐山的云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这篇散文紧紧扣住“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这两个关键词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庐山云雾图。全文层次分明,总-分-总的叙述方式适合刚刚接触习作不久的三年级学生掌握。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自然段通过庐山山头的云雾、半山的云雾、山谷的云雾和遮挡山峰的云雾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庐山云雾写得十分形象、美丽。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又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致。前“领”后“述”的写法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这两个自然段就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即“总-分”结构。它们是课文的重点段,也是学生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和习作训练的重要凭据。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用“流连忘返”一词,表达了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文章情景交融,文质兼美。 二、说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结合第三自然段练习仿写。 4. 用“流连忘返”练习说话。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比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这也是重点中的难点;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 四、说教法、学法 篇:“导学-自学”。第二、三两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相同,都是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这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半学期要掌握的重要的构段方式。因此,我采用从扶到放、学法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段:读悟结合,“读-划-品-读”,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具体方法:对学生陌生的和词句进行点评,理解意思;学生不了解庐山云雾到底是怎样的,因此借助音、像,对抽象的文字进行直观感受,领略庐山云雾的“形态美”和“动态美”;根据学生爱动的特点,请学生作画,加深感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合理想象,拓宽文本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配乐读词造氛围。 1.认读《练习1》的8个词语,说说由这些词你想到了什么?这样设计一是为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回忆,配上音乐营造气氛;二是为课后写话提供相应词语。 (二)引读课文回顾美。 在第一课时理解的基础上,用引读的方式回顾第一自然段。具体设计:景色秀丽的庐山,有——,有——,有——,有——,那——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 (三)“形态美”中悟学法。 1.分三次读。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中心句,用“——”画出来。找出中心词,用“.”标出,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 (2)再读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 我把内容排列出来,关键词加上点。先点明“总分”结构写法。接着组织讨论: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练习词语运用(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然后用“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一个问题引出比喻。再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处比喻好在哪里,请学生到黑板上画白色绒帽和一条条玉带。(学生在画的时候,就要对云雾有充分的想象。其他看的学生也会把画出来的云雾与自己想象中的云雾进行对照,这样印象会比较深。其它两处利用“凤凰语文”资源库中丰富的图片来加深直观感受。) (3)相机逐句指导有感情朗读,再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内化积累。 2.回顾此段学习,小结方法:读——划——品——读。 (四)“动态美”中用学法。 1.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2.检查自学的情况,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要点: (1)找准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2)讨论: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 抓住关键词: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来说,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3)用朗读的方法检查学生对“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的想象是否到位。 3. 利用文中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 4.利用资源库中的视频短片来帮助理解并加深印象,深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庐山云雾的动态美。 5. 背诵。 (五)创设情境露真情。 情境1:我们这里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希望他们到哪个地方游览? 请给外地游客介绍一下。 情境2:我国的名胜数不胜数,你还去过哪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分层创设情境,给不同经历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练习用“流连忘返”说话。 配乐朗读全文。 (六)课后练写固方法。 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的写法,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六、说板书设计: 本文层次明,结构清,主要讲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形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庐山的云雾、对祖国壮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 【附:板书】 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 令人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教案: 教材分析: (一)单元解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和《庐山的云雾》。这些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让人流连忘返,令国人引以为豪。如果让我给这个单元定个主题,我想应该是“祖国山河赞”。 (二)文本解读: 《庐山的云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这篇散文紧紧扣住“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这两个关键词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庐山云雾图。全文层次分明,总-分-总的叙述方式适合刚刚接触习作不久的三年级学生掌握。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自然段通过庐山山头的云雾、半山的云雾、山谷的云雾和遮挡山峰的云雾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庐山云雾写得十分形象、美丽。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又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致。前“领”后“述”的写法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这两个自然段就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即“总-分”结构。它们是课文的重点段,也是学生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和习作训练的重要凭据。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用“流连忘返”一词,表达了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文章情景交融,文质兼美。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学习“总-分”的构段方式,结合第三自然段练习仿写。 4. 用“流连忘返”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这也是重点中的难点;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过程: 一、配乐读词造氛围。 1.认读课后练习中的8个词语。 (1)指名读正确。(2)齐读。(3)由这些词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一是为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回忆,配上音乐营造气氛;二是为课后写话提供相应词语。】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再去好好欣赏庐山的云雾。 2.板书课题:3.庐山的云雾,齐读课题。 二、引读课文回顾美。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有——,有——,有——,那——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像——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理解的基础上,用引读的方式回顾第一自然段,回顾庐山云雾的变幻无常。】 过渡:确实,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美丽而神奇。欣赏这样的美景, 我们不仅要用眼睛,更要用心去感受。 三、“形态美”中学构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找找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交流中心句。从这一段,哪个词特别能表现庐山的云雾的特点?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读句子。 3.再读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 (1)边交流边把内容排列出来,在表示位置的词语下划线。再点明“总分”结构写法。 (2)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①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比喻好在哪里。 瞧这山头,现在是有模有样啦!看它戴着“白色绒帽”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美丽、可爱、暖和、神奇等)适时理解“笼罩”。 ② 看图加深感受。 ③ 读出学生自己理解的感觉。 ④ 点回中心句:这处恰当的比喻,让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庐山云雾的姿态。庐山的云雾还会有什么姿态呢? 4.抓住 “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词语,运用图文结合,展开想象的方法感受其它几处比喻的精到。 指名读一读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它的样子吗?给你什么感觉呢?看看图,是这样吗?再读句子。 5.背诵。 (1)自己边想画面边填: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就像是戴在——;那些缠绕在——,又像是系在——。云雾弥漫——,它是——;云雾遮挡——,它又是——。 (2)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6.回顾此段学习,师生共同小结方法:读——划——品——读。 【设计意图:对学生陌生的和词句进行点评,理解意思;学生不了解庐山云雾到底是怎样的,因此借助音、像,对抽象的文字进行直观感受,领略庐山云雾的“姿态美”。读悟结合,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从学习过程中提炼学习方法,为下段的自学提供“扶手”。】 四、“动态美”中促想象。 1.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2.检查自学的情况,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要点: (1)找准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2)讨论:庐山的云雾变化很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找关键词: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②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来说,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③读好关键词,读出变化之快。 (3)讨论:庐山的云雾变化很多,你又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找出云雾由什么变成什么? ②用朗读的方法检查学生对“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的想象是否到位。 3. 利用资源库中的视频短片来帮助理解并加深印象,深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庐山云雾的`动态美。 叙述: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神秘的色彩。看,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过渡: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4. 利用文中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 (1)学生说自己的想象。(要注意开阔学生思维,使想象丰富起来。) (2)出示说话训练的句式: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3)学生写话、交流。 五、创设情境露真情。 练习用“流连忘返”说话: 情境1:我们这里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希望他们到哪个地方游览? 请给外地游客介绍一下。 情境2:我国的名胜数不胜数,你还去过哪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配乐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分层创设情境,给不同经历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引导学生找到合理的、能吸引人的内容,说规范的句。】 六、课后练写固方法。 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的写法,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例: 河边的小树林生机勃勃。…… 公园里的菊花多姿多彩。…… 美丽的街灯令人眼花缭乱。…… 习作要求: 1.可以选择提供的内容写,也可自己另外定。 2.用上“总-分”的构段方式。 3.展开合理想象,用上“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 令人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教学反思: 这课教什么?怎样教? 如何使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使学生获益更多是老师们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教学的一个关键话题。在进课堂之前,教师总是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要教给学生什么?二是怎样教?即明确教学目标与制定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否恰当地使用方法,也是让目标落到实处的一个关键。 目标一: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 凭借《庐山的云雾》这个文本,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在读教材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条理特别清晰,第二、三两个重点段都是“总——分”结构尤为突出。而这一构段方式正是三年级学生要掌握的重点构段方式,教材的课后练习中也有设计相应的训练(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我便要在这堂课上教给学生第一个本领: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 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分层递进训练。这篇文章最让我满意的是有两段同样的“总——分”构段,我可以先扶后放,逐步进行教学。围绕这点,我先指导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感悟构段方式。课上,我先请学生找中心句(总写)及句中的中心词;然后找通过哪些句子具体写(分写)的;接着点明“总——分”结构;再逐句品读,每品过一处分写,便点回中心句,强调总分;最后根据文本来总结此关系的构段方式。这样逐步明确“总”与“分”的关系,使学生在头脑里对此关系一清二楚。 学过之后,便要巩固,于是师生共同总结上段学法,再请自学下段,再一次清晰这一构段方式。在巡视的时候,我很高兴地看到几乎所有学生都找出了“总写”的句子,学生还有滋有味地品读着句子。弄懂之后,便要运用。我利用文中的“……”,指导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课后再练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这样从学到用,逐层深入,可以说学生学得明明白白,用得轻轻松松。 不过,自己认为课后习题中的提示设计还不够理想,当时着急快要派用场了怎么就没招了,一时情急反而影响正常思维。上完之后静下来再想,倒不如列出例如“公园里的菊花多姿多彩。……”这类提示,反而更有启发性,学生也更容易着手。 目标二: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 此文中的比喻句可谓精彩纷呈,令人想象无限。迷茫的云雾在作者的笔下,竟活灵活现地成了不同的景物(白色绒帽、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一缕轻烟、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一座座冰山……)。从生活的到虚构的,从天上的到海上的,如此丰富的想象,着实让人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与瞬息万变。于是,凭借这点,我便要在这堂课上教给学生第二个本领:通过对文中描绘庐山云雾的比喻的品味,学会合理想象、使用比喻修辞。 在达成这一目标的时候,主要方法之一是联系生活实际。其实,想象得再不着边际,也是离不开生活的,大凡想象之中东西都是生活的本原或再创造。文中的比喻有些跟学生生活很贴近,如“白色绒帽”,我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这处比喻的感受。有学生马上说感觉很“暖和”。这是多么生活化的感受!如果在现在这样的12月的季节里,给你一顶绒帽戴在头上,你一顶也会觉得暖和。有学生说感觉很“美丽”,确实,青山白雾,想来也美。也有学生说感觉很神奇的,这也不错,那么大的山戴着顶绒帽,能不神奇吗?学生的感受谈得多么真切。 在指导利用文中的“……”写话时,我也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开始的几个学生说像小狗,像小鸟,像老虎等等。我一听,学生都想到动物了呀,于是我引导:庐山的云雾除了像这些“动物”,还会像什么?学生很聪明,马上就更大范围地想开去了,植物也出现了,房子也出现了,汽车也出现了,还有很多(这些都来自于生活)。学生思维开阔了,想象也就丰富起来了。所以说教材来自生活,教学也应来自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来教,学生容易接受,也能生发出精彩的思维碰撞。 说到这处写话练习,在学生“写”的时候,我为学生提供了参照格式。(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这样不仅降低了写话的难度,(课堂上的写话训练目的一是要把想象到的用比喻句写下来,二是要尝试“总——分”构段,不宜太难。)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课后独立写话的时候有法可依。 “总——分”构段方式和比喻修辞手法这两点是我在这堂课上特别要教给学生。在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中还设有其他些许目标,如背诵、用“流连忘返”说话等,其实也是在这两个主要目标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可以达到的。(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几乎是每篇课文的第二课时都会训练的。这类“大众”目标应该可以不要写进“教学目标”之中了吧?) 另外,内容与方法的整合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在听课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如果一堂课的容量太多,就会处理不好细节,使训练流于形式而学生学得并不扎实。在准备说课稿的时候,我理了一下我设计的训练,就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于是,我将训练内容进行整合,将省略号的扩充练习之“说”改成了“写”,而将原本要“写”的形式移到了此处。这样一处理,将原设计中的两个“说”(还有一处是用“流连忘返”说话)改成了一“说”一“写”,并将写的要求明确化,也围绕了“总——分”这一重点展开。有机整合了修辞、构段于一处写话之中,让课堂精简了,训练也落到实处了。 课文是教学的主要凭借,谨防步入教教材的误区。明白了要教什么,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到可凭借的依据,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扶手”。明白了怎样教,才可以将文本化为学生的内涵,使之成为课文与学生之间的可行“通道”。这关键是要为具体的目标寻找与之相应的具体方法(这方法也可能是一组方法),使两者相匹配。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812庐山的云雾 教学 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重点 难点1.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2庐山的云雾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句导读:这句话是文章的总起句,总说庐山云雾变幻无常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在山上游览,似①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了什么?]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②庐山云雾整体给你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③这句话在本段起什么作用?]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④这段话连用了四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什么?] 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②。[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特点,是本段的总起句。]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③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动态之美,变化莫测。][⑤本段中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的特点。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④。[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本课的总结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和流连。 知识点详解:? ①似:在本文中“似乎”读“sì”,还有一个读音是“shì”,组词为“似的” 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庐山之高。 ②从“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这些词语,感到庐山云雾飘忽不定的神秘感。 ③“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是全段的总起句,下面的内容是分说,具体展开说明这个意思。 ④下面的句子连用四个比喻句,把“笼罩山头的云雾”,比喻成“白色绒帽”,把“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比喻成“一条条玉带”,把“山谷的云雾”比喻成“大海”,把“遮挡山峰的云雾”比喻成“巨大的天幕”。这些比喻表现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的特点。 ②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发生很多的变化。 ③缕:读“lǚ”. ⑤从“刚刚、转眼间、明明、又”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感悟到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④流连忘返:比喻喜欢、迷醉某种事物而不愿或忘记离开。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 3.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课件 一、简介导入 1.有这样一座山,它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四季风景如画,是世界级名山。历代的文人墨客歌颂她;电视纪录片中宣传她;甚至我们中的一些人还游览过她。它就是——庐山。板书:庐山指导书写“庐”,指名读。 2.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她什么样儿呢? 出示: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自由练读(注意读准字音) 请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其中生字“瀑”和“幻”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瀑:水从高山陡直地流下,远看好像一匹挂着的布,这就是瀑布。所以瀑是三点水旁,那它右边的暴,写时要注意它的笔顺。师范写。把你的小手心借给你的同桌,看看他写得对不对。 幻:生说记法。可以组什么词?“变幻无常”就是这些云雾变化多,而且没有规律。 3.渡:读着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庐山景色中最独特的是——(“更”中体会)补全板书,指名读。想不想先睹为快?【欣赏云雾图片】此刻,你想说— 二、初读课文 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向我们描绘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出示: 1.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对照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遇到难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自由读文。 三、检查预习 1.要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首先要到他的家乡江西,只要你通过了这三关就可以顺利到达了。 第一关:生字 幻览漫姿态笼罩绕茫 幽瀑驾绒缠遮瞬缕泻蹄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姿”,翘舌音“绕、罩、绒、缠、遮、瞬”。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漫姿态笼茫瀑驾绒遮瞬泻蹄”。 形近字比较:幼一幻晓一绕 组词扩展:“游览浏览幽静缠绕一缕” (3)重点指导,指导书写 “罩”,提醒学生“罒”应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写得扁扁的。 “幻”,右半部分不是“力”。 “笼”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绕”右边不要多一点。 第二关:词语 溪流游览感觉笼罩瞬息万变 缠绕遮挡天幕漂浮流连忘返 第三关:成语积累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以生动有趣的设计,对学生的预习作了了解,又给了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2.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以上这些没能难道你们,大家再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段: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第二段: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第三段:庐山云雾的瞬息变化。 第四段:庐山云雾令人流连忘返。 四、学习第一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快跟随作者去一睹为快,瞧,庐山到了! 2.放第一段文章录音 3.看书中插图,文中都描写了图中的哪些景物? 4.众多景物中,云雾印象最为深刻,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四周都是云雾,我们漫步山间,真的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5.感情朗读此段 五、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学习《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并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在小组的合作下解决生字的问题,读音、识记,书写,词语的理解和积累,不会的可以查字典。读通句子,了解自然段的意思,了解文章的脉络,理清顺序。为下一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扫清了阅读的障碍。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ú shān pù bù lǒng zhào biàn huàn wú qióng (庐山)(瀑布) (笼罩) (变幻莫测) sì hū màn bù tiān mù yì xiè qiān lǐ (似乎) (漫步) (天幕) (一泻千里) 二、写出下列各字的部首。 系( ))罩(罒)幻(幺)姿(女) 二、多音字组词。 sì (似乎) xì(关系) 似系 shì(似的) jì(系紧)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变幻无常)的云雾(神秘)的色彩 (飘飘欲仙)的感觉(随风飘荡)的轻烟 (云雾缭绕)的庐山(巨大)的天幕 (四蹄生风)的白马(茫茫)的大海 四、“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总起句)。然后,把云雾分别比喻成了(白绒帽)、(玉带)、(大海)和(天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件及课文插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庐山吗?(播放相应的图片资料)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的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尤其是因它的独特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想去看一看吗?让我们渐渐靠近…… 二、欣赏影像资料 1.欣赏影像资料,感受云雾之美。 2.提问: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庐山游览了一番,欣赏了美妙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4位同学) 3.过渡:你想再次靠近这些云雾,美美地细细地欣赏一番吗?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12.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习。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7.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11.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好吗?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4.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好吧,老师先利用这么点小小的优势先来表现一下:(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1.课文学完了,按照惯例,该布置课外作业了,今天呀,老师请你自己来布置作业,谁第一个来布置? (1)读。读是我们语文最基础、最应该掌握的,相信你一定会读得很有味道。 (2)背。把那么美的课文印到脑海里,这对你一定很有帮助。 (3)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棒! (4)去庐山看一看。只有亲身看过,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那份奇幻美丽。 (5)找一些古诗,是啊,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6)根据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7)上网看看庐山的其他风景。 2.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次的课外作业出色地完成! 总变幻无常 庐山的云雾分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总——分 总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景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在教学本课时,教师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在学法上,教师先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归纳总结学习方法,最后让他们自学。相信孩子们对于总分结构段落的学习应该会掌握方法了。 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千(姿)(百)态 千(方)百(计)千(奇)百(怪) 二、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似乎一(好像)刚刚一(刚才)瞬息万变一(变化多端) 1.庐山 庐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庐。地处江西省庐山市境内,庐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共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庐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关于庐山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水(其一)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庐山张继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庐山独夜元稹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3.总分结构 本文在写法上,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把事物特点写得非常具体。本文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 由此可以看出:要把事物写具体,同学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细心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写一种花,你首先看到的是它的颜色和形状,这时就想象一下:它的颜色怎么样?形状像什么?然后再走近去闻一闻它的气味,这样写出来,文章就比较生动了,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9教学 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重点 难点 1.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2庐山的云雾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句导读:这句话是文章的总起句,总说庐山云雾变幻无常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在山上游览,似①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了什么?]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②庐山云雾整体给你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③这句话在本段起什么作用?]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④这段话连用了四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什么?] 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②。[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特点,是本段的总起句。]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③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动态之美,变化莫测。][⑤本段中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的特点。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④。[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本课的总结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和流连。 知识点详解:? ①似:在本文中“似乎”读“sì”,还有一个读音是“shì”,组词为“似的” 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庐山之高。 ②从“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这些词语,感到庐山云雾飘忽不定的神秘感。 ③“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是全段的总起句,下面的内容是分说,具体展开说明这个意思。 ④下面的句子连用四个比喻句,把“笼罩山头的云雾”,比喻成“白色绒帽”,把“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比喻成“一条条玉带”,把“山谷的云雾”比喻成“大海”,把“遮挡山峰的云雾”比喻成“巨大的天幕”。这些比喻表现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的特点。 ②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发生很多的变化。 ③缕:读“lǚ”. ⑤从“刚刚、转眼间、明明、又”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感悟到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④流连忘返:比喻喜欢、迷醉某种事物而不愿或忘记离开。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 3.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课件 一、简介导入 1.有这样一座山,它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四季风景如画,是世界级名山。历代的文人墨客歌颂她;电视纪录片中宣传她;甚至我们中的一些人还游览过她。它就是——庐山。板书:庐山指导书写“庐”,指名读。 2.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她什么样儿呢? 出示: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自由练读(注意读准字音) 请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其中生字“瀑”和“幻”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瀑:水从高山陡直地流下,远看好像一匹挂着的布,这就是瀑布。所以瀑是三点水旁,那它右边的暴,写时要注意它的笔顺。师范写。把你的小手心借给你的同桌,看看他写得对不对。 幻:生说记法。可以组什么词?“变幻无常”就是这些云雾变化多,而且没有规律。 3.渡:读着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庐山景色中最独特的是——(“更”中体会)补全板书,指名读。想不想先睹为快?【欣赏云雾图片】此刻,你想说— 二、初读课文 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向我们描绘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出示: 1.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对照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遇到难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自由读文。 三、检查预习 1.要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首先要到他的家乡江西,只要你通过了这三关就可以顺利到达了。 第一关:生字 幻览漫姿态笼罩绕茫 幽瀑驾绒缠遮瞬缕泻蹄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姿”,翘舌音“绕、罩、绒、缠、遮、瞬”。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漫姿态笼茫瀑驾绒遮瞬泻蹄”。 形近字比较:幼一幻晓一绕 组词扩展:“游览浏览幽静缠绕一缕” (3)重点指导,指导书写 “罩”,提醒学生“罒”应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写得扁扁的。 “幻”,右半部分不是“力”。 “笼”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绕”右边不要多一点。 第二关:词语 溪流游览感觉笼罩瞬息万变 缠绕遮挡天幕漂浮流连忘返 第三关:成语积累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以生动有趣的设计,对学生的预习作了了解,又给了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2.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以上这些没能难道你们,大家再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段: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第二段: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第三段:庐山云雾的瞬息变化。 第四段:庐山云雾令人流连忘返。 四、学习第一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快跟随作者去一睹为快,瞧,庐山到了! 2.放第一段文章录音 3.看书中插图,文中都描写了图中的哪些景物? 4.众多景物中,云雾印象最为深刻,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四周都是云雾,我们漫步山间,真的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5.感情朗读此段 五、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学习《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并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在小组的合作下解决生字的问题,读音、识记,书写,词语的理解和积累,不会的可以查字典。读通句子,了解自然段的意思,了解文章的脉络,理清顺序。为下一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扫清了阅读的障碍。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ú shān pù bù lǒng zhào biàn huàn wú qióng (庐山)(瀑布) (笼罩) (变幻莫测) sì hū màn bù tiān mù yì xiè qiān lǐ (似乎) (漫步) (天幕) (一泻千里) 二、写出下列各字的部首。 系( ))罩(罒)幻(幺)姿(女) 二、多音字组词。 sì (似乎) xì(关系) 似系 shì(似的) jì(系紧)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变幻无常)的云雾(神秘)的色彩 (飘飘欲仙)的感觉(随风飘荡)的轻烟 (云雾缭绕)的庐山(巨大)的天幕 (四蹄生风)的白马(茫茫)的大海 四、“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总起句)。然后,把云雾分别比喻成了(白绒帽)、(玉带)、(大海)和(天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件及课文插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庐山吗?(播放相应的图片资料)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的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尤其是因它的独特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想去看一看吗?让我们渐渐靠近…… 二、欣赏影像资料 1.欣赏影像资料,感受云雾之美。 2.提问: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庐山游览了一番,欣赏了美妙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4位同学) 3.过渡:你想再次靠近这些云雾,美美地细细地欣赏一番吗?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12.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习。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7.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11.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好吗?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4.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好吧,老师先利用这么点小小的优势先来表现一下:(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1.课文学完了,按照惯例,该布置课外作业了,今天呀,老师请你自己来布置作业,谁第一个来布置? (1)读。读是我们语文最基础、最应该掌握的,相信你一定会读得很有味道。 (2)背。把那么美的课文印到脑海里,这对你一定很有帮助。 (3)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棒! (4)去庐山看一看。只有亲身看过,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那份奇幻美丽。 (5)找一些古诗,是啊,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6)根据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7)上网看看庐山的其他风景。 2.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次的课外作业出色地完成! 总变幻无常 庐山的云雾分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总——分 总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景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在教学本课时,教师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在学法上,教师先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归纳总结学习方法,最后让他们自学。相信孩子们对于总分结构段落的学习应该会掌握方法了。 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千(姿)(百)态 千(方)百(计)千(奇)百(怪) 二、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似乎一(好像)刚刚一(刚才)瞬息万变一(变化多端) 1.庐山 庐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庐。地处江西省庐山市境内,庐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共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庐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关于庐山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水(其一)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庐山张继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庐山独夜元稹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3.总分结构 本文在写法上,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把事物特点写得非常具体。本文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 由此可以看出:要把事物写具体,同学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细心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写一种花,你首先看到的是它的颜色和形状,这时就想象一下:它的颜色怎么样?形状像什么?然后再走近去闻一闻它的气味,这样写出来,文章就比较生动了,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0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5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重点句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庐山云雾以其特有的奇异景象赢得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千古名句,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 2.谈话(1)初读了课文,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我们应该着重研究课文哪几个自然段?(3-5) (二)分赏课文 (1)师生共同欣赏第三自然段。 ①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美丽的庐山云雾有什么特点? ②检查交流。 A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庐山云雾变化快?▲投影重点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进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B.抓重点句深入感知神奇美。□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雾来是怎样的景象?理解"风起浪涌",指导朗读。□哪句话写出了云雾"飘飘悠悠"的景象?哪个词与"飘飘悠悠"的含义相近?□这两个词又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③欣赏动感录像,要求:边看边用书上的语句说说画面的内容 ④指导朗读投影: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进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自由试读一抽生朗读--男女分读 B.句子比较(出示比较的两个句子),体会格式对称、节奏整齐的韵律美和恰当的比喻使句子更生动--朗读体会(齐读),背诵重点句子。 C.小结特点:(板书)变化快 (2)讨论欣赏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庐山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2.交流汇报。 ①有什么特点?板书:时间长②你从哪些词句中领悟到这个特点的?(投影首句):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云雾出现的时间很长?(解释"朝夕相处")→你能把这个特点读出来吗?(个别读)→那又是一种怎样奇妙的景象呢? 读第二句话。评价,齐读1、2两句话→而此时的山镇牯岭是一半隐进仙镜,一半留在人间。投影:牯岭图片3.学法小结:找特点、读特点。 (3)独立欣赏第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按学法自学课文第5自然段。 2.交流说特点:(板书)壮观3.找句子朗读体会。 ①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云雾壮观的?(生说句子:相机投影两段重点句) 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两段句子中挑选其中一段句子讨论学习怎样朗读才能读出"壮观"的特点,综合本小组的意见,每一组推荐一名代表给大家示范朗读。 ③交流、指导朗读。A.抽生朗读第一组句子,评价点拨:□理解"万顷白云","青峰秀岭"怎么会变成"小岛"的呢?投影:图片感知□哪个字写出云雾的壮观?("海") ④指导个别朗读,齐读。B.哪些小组是研究第二段句子的?□抽生说:你们怎样体会到云雾壮观的?□师点拨:"银涛雪浪"真的是指大海中银白色的浪涛和雪白的浪花吗?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吗?(生想象描绘)投影:图片感知 ⑤你能读出这种壮观美吗?指导个别朗读,评价,齐读。庐山云雾是否真的像同学所理解得这样气势磅礴,绚丽多彩,我们再来看一段画面。 (播放动感录像) ⑥生配乐朗读第5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这样壮观美丽的云雾我们平时能看到吗?难怪游客初见到它感到十分的--板书:神奇 2.生联系板书,小结所学知识。 3.学到这里,同学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这样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下堂课再来学习" (四)课堂练习摘录3~5自然段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教后随感: 《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散文,作者用华丽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因此,我确定为"读中悟情,以读抒情"的散文学习策略,在萧山市第九届小语年会的观摩教学中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具体教学有两特色: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多媒体情景化教学,降低感知难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重点突破,学法迁移通过抓重点,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初步形成学法,并自学课文头5自然段,巩固学法。在师生互动的生动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1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庐山,一同去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魅力! 1、庐山的云雾到底美在哪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景色秀丽的庐山,有…… 师:是呀,庐山的景色多么秀丽啊!庐山都有什么景色? 师:是呀,庐山有高山,幽谷,瀑布,溪流,云雾。 2、谁愿意读这句话,读出庐山的景色秀丽。 3、在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云雾。从“尤其”可以知道。(回答完整) 师:是呀,一个“尤其”写出了作者对云雾的情有独钟。同学们,从这句话中,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变幻无常、神秘 师:是呀,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谁还想来读这句话,读出作者对庐山云雾的喜爱。我们一起读。 4、同学们,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们还读出了什么? 生: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师: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是怎样的?是呀,多么神奇、多么奇妙的感觉啊,谁想读好这两个词?谁想读带着这种感觉读好这两句话的? 5、庐山的云雾举世闻名,正是有了这变幻无常的云雾,庐山才更有了神秘的色彩,这云雾多神奇美丽呀!(板书神奇美丽) 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多神奇,它有什么特点?自由地朗读课文2、3自然段。 二、整体感知“神奇”: 师:那么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多神奇,它有什么特点? 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板书)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板书) 师:你们是从哪里找到庐山云雾这两个特点的? 生: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你真有一双慧眼!像这样能够概括一个自然段意思的句子叫中心句。围绕一个中心去写,这样的构段方式就叫——总分(板书) 三、品“千姿百态”: 1、(理解千姿百态)那同学们,你喜欢千姿百态的云雾吗?那我们赶紧睁大眼睛,去欣赏那美丽的云雾吧。 预设:1欣赏了云雾,你有什么感受?云雾真美啊!姿态真多啊!各种各样,各不相同。 预设:2欣赏了云雾,你又有什么感受?云雾千姿百态。云雾姿态各种各样,各不相同,这就是千姿百态,谁想读一读这个词语?你能给它找个孪生兄弟吗?——姿态万千(同学们的词汇真丰富) 2、(借画品动词) (1)师:那么书上写了哪几种姿态的云雾呢?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喜欢哪种姿态就多读读哪种!(课件出示四座山峰) (2)师:共有哪几种?(4种)你最喜欢哪种?你呢?同学们各有所爱。老师想请四位同学上黑板画画看,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其他同学在下面自己画一画。 (3)同学们请看,台上的四位小画家已经画好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能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画吗?(师生共同评议画,学生指画说山头、山腰、山谷、山峰) (4)师:作者描写云雾由山头写到山腰再到山谷最后到山峰,可见作者的观察是有序的!那么同学们,这儿有四个词,谁来读读看?笼罩、缠绕、弥漫、遮挡,你能帮它们贴到对应的图上吗?(指名贴) (5)师:同学们贴对了吗!看来你们已经真正理解了这些词,那你能把这些词放入句中读好吗? (指名读2人,评价:云雾的姿态真多,真神奇啊!我的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云雾笼罩山头、弥漫山谷的景象。) (6)还有谁想读,举手的人一起读! 3、(品比喻) 师:同学们,庐山的云雾确实非常漂亮、神奇,但作者的语言文字更美!美在哪呢?请大家再读读这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全段】指名读——指名说(作者运用了比喻,把云雾写得更加形象更美了!) 过渡:是啊,4个比喻就将庐山的云雾写得千姿百态,让我们体会了它的美丽神奇!那你能美美的读读吗? 指名读(2人)评: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出现了一顶顶白色的小绒帽;这样的天气戴上小绒帽一定很漂亮!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真是广阔无垠的天幕! a【出示课件,已去掉了像什么这部分内容】 师: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语言,你们想把它永远记住吗?同学们,那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了,这个你会填吗?自己先试试。 b【出示课件,已去掉了方位词、动词、比喻句】 师:真厉害,现在难度提高到十级!你还敢挑战吗? 指名填(评:背得正确流畅!你真是个小小记忆王!) c【看图背,出示课件】 师:现在难度提高到五十级喽!还有谁敢挑战?哇!这么多人,我们一起背。 四、生自学“瞬息万变”: 师:刚才我们是通过“读——画——品——背”的方法领略了云雾千姿百态的神奇特点的,你能根据提示,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它的另一特点吗?同座位可以相互讨论讨论。 【出示自学小提示】: 1、读第三自然段。 2、画出中心句。 3、联系上下文理解“瞬息万变”,画出具体描写云雾瞬息万变的句子。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 【出示第3段】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师:你画的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一段的构段方式同第二段一样同样是—总分(指板书) 2、谁理解了“瞬息万变”的意思?(生说,就是指云雾变化特别快)其实瞬息万变还可以通过拆字的方式来理解:你们看这个“瞬”字是“目”字旁,跟眼睛有关,一眨眼的时间,而“息”就是喘息,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眨眼,一喘气的功夫,云雾就万变了,快不快?你能读好这个词语吗?(评:谁能读的更快点!) 3、那么文中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云雾“瞬息万变”这个特点的呢? 生: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 师:你觉得它变得——特别快,从哪些词看出?(刚刚,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是呀,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又变成…… 云雾变化得既快又多?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过得快的词?(刹那间、转瞬间、眨眼间、一转身) 你能通过朗读让我感受到云雾瞬息万变吗? 指名读2人评:你读出了一缕轻烟的缥缈;你读出了九天银河的壮观! 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云雾变化之神速!你可以被评为朗读小能手啦! 师:仅仅是文中提到的这些变化吗?你从哪儿看出来了? 生:还有很多!因为末尾还有个省略号! 师:你真会学语文,不仅关注了语言还关注了标点符号!省略了什么?你能帮作者告诉大家吗?请大家按这样的句式同座位互相练一练! (1)刚刚还是……顷刻间就变成了…… (2)明明是……转瞬间就变成了…… (3)刚才还是……刹那间就变成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课后把你们说得写下来,你们也将是一个出色的小作家! 五、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庐山的云雾(手指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 庐山的云雾真是神奇而美丽!难怪作者要发出这样的惊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板书)谁来说说看?谁能读好这个词? 生:留恋得忘记了回去;依依不舍、恋恋不舍、乐不思蜀 2、这么美的庐山,你舍得回去吗?(不舍)再读,读出你的不舍之情。 六、知识拓展 1、有了这云雾,庐山更美了,不仅作者喜欢庐山,古人也很喜欢庐山,还写了许多关于庐山的诗歌,被我们尊称为诗仙的大诗人——李白,就写了一首《望庐山瀑布》,宋代的大诗人苏轼写了一首《题西林壁》。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 七、小练笔(当堂反馈,如时间不够,可先说一两句) 八、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齐领略了庐山云雾的神奇魅力,还学会了一个新的构段方式—总分,试着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教材简析与教学思路: 《庐山的云雾》是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奇幻与神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但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感悟文章语言富于变化的特点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在读中内化语言,积累背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高理解句子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事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发现和体会“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作者抓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九、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认识庐山,感知云雾。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认读下列生词 风景秀丽 尤其 变幻无常 增添 弥漫 千姿百态 笼罩 茫茫 一匹 流连忘返 腾云驾雾 缠绕 遮挡 2、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感觉 一( )绒帽 一( )玉带 一( )轻烟 一( )白马 一( )冰山 二、交流展示: 1、这一自然段共有▁句话。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并用“▁”画出中心句。 3、庐山的美在哪里?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说明吗? 三、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lú pù huàn sì ( )山 ( )布 变( )无常 相( ) zī lǒng zhào jì 千( )百态 ( ) ( ) ( )鞋带 xiè fǎn 一( )千里 流连忘( ) 2、形近字组词。 幻( ) 罩( ) 返( ) 幼( ) 桌( ) 反( ) 第二课时 探究案 一、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了解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与瞬息万变,激发学生对庐山云雾的向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写法,练习介绍自己见过的云雾,或者画一画。 二、自主探究 1、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2、文中共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姿态呢? 3、这段话中多才处运用了( )的手法,将庐山的云雾把比作( )( )和( ),这样写的好处是( )。 4、这段话的构段方式是( )。 5、将这段话分层,用“∥”标出来。 6、感情朗读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三、合作交流 群学:交流自主学习探究中的1、2、3、4题。 展示: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四、课后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景色 ( )的色彩 ( )的山峰 ( )的云雾 ( )的大海 ( )的天幕 2、用词造句 尤其: 似乎: 像…又像… 教学反思:本篇课文用了许多优美词语,语言形象生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加强朗读指导,希望学生能把对美好事物的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3定位 ——《庐山的云雾》教学思考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7 定位 ——《庐山的云雾》教学思考 《庐山的云雾》这一课我是不怎么会上的,因为小学语文教学大师于永正先生的这节课在我的头脑印象非常深刻。多年前,我在老家就听于老师上了这节课,听了以后,我本人就被云雾之美感动了,这种感动一直到现在,我一直思考,假如我上节课,我很难达到给予学生持久的感动。于老师的教学已经在我的头脑中定位了,这种定位是一种非常美的定位。现在的我还没有到过庐山,我觉得我一定会去的,那时我一定能够诵起云雾,感受着苏教版这篇课文给予我的世界。【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因此,读这篇文章,我一直是想着“定位”这个词。我试图寻找以什么样的方式给学生定下一个永恒持久的“位”。 一是这课的几个词,是个“位”。这课有几个词怎么也得成为孩子生活的必需。比如“变幻无常”、“神秘”、“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巨大天幕”、“瞬息万变”、“云遮雾罩”等。这些非常有动感。把这种动感交到学生心中,阅读之“位”就容易定了。 二是背诵课文是一种定位。背诵不只是为了考试,不只是没有积累,如果用“定位”的思维来认识,那背诵的另一种功能就自然体现出来。在这一课中,这种功能的表现便是享受庐山之美,这种美要想成为一种永恒,那就是艺术化背诵才能够达到。 三是研究研究让这篇文章变厚成书,这是第三种定位。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学习这课都能够到庐山,但网络信息这么多,让学生利用资源研究研究,在班级成立研究小组,让更多的学生把自己的认识组合起来,也许这一课就会更久地保存在人的记忆中。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我们老师应该想办法来做的。这几天,我在读着王宏甲写的《中国新教育风暴》这本书,这本书告诫我们新课程老师,探究性学习是一条非常好的路,我们要把这条路铺在课堂中,铺在学生的心中,铺到世界里,不能仅仅地铺在试卷中。我们不可一味认为孩子太小,不适合探究,我们不能认为这一课,如果也去探究,会打破文章的美。我们应该改变思维,让学生认识的更多。要想让学生爱上庐山云雾,享受云雾世界,那就应该引导学生读超过这篇文章3至5倍量的庐山世界,这也是减轻学生负担之举。 另外,这一课用了好多“一”这个字也非常有价值,我们用这些“一”也可为学生定位。比如,“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六个“一”连接在一起,也是一片好美的云雾光景。 提供 高子阳 转载自凤凰语文网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4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篇写景课文。本文以优美明快的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二)、课时安排:全文共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导学第二、三段,体会庐山的特点,掌握运用“总——分”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目标: 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的联系,所处的 位和作用,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总——分”的段式,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五)、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图片。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易于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因为本班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我选用了幻灯机等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入情入境,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又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2、这一部分内容分别描绘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都是运用形象的修辞手法,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来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基于学生对修辞手法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导学——自主学习”的学法迁移,带着学生学习理解第二小节,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小节,这样学生不但从语言文字中得以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为了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段内容不但描绘得情境美,而且语言也美,因此,我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读,分组读等方式,入情入境地指导朗读,能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领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说一说。 【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诵读学文,体验感悟: 1、导学第二自然段: ①、自渎课文,找出中心句。 ②、齐读中心句,默读学文,这个自然段写出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 ③、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④、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⑤、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点出“总分”结构写法。 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2、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运用学法迁移自主学习本自然段。 ②、检查自学的情况,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3、过渡学习最后一段: ①、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我们置身其中感受了“美丽”吗?如果老师让你们马上离开!你们愿意吗?(教师相机引导体会“流连忘返”) ②、为什么庐山的云雾能够让人流连忘返呢?指导用“留连忘返”造句。 4、总结全文 ①、配乐朗读全文 ②、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③、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以上教学体现了教师的“导学”特点,使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又初步领会了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从中初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四、说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完成《评价手册》 五、说教学评价: 在本课的教学中,课堂遵循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和表达为主线”的原则。既展开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悟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又让学生展开了思维,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六、说板书设计: 本文的板书层次明,结构清楚,主要讲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形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庐山的云雾、对祖国壮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附:板书) 千姿百态 庐山的云雾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5教学目标 关于朗读: (1)大部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展现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瞬息万变的特点 (2)个别学生能通过朗读的语气让听者感受文字表达的意思。 关于背诵: (1)半数学生能在课堂中概括提示背诵出二、四自然段。 (2)小部分学生能在选择背诵其中的几个句子。 关于运用: (1)将学习课文积累的语言运用在其它的情境中。 (2)能够在教师提供的语境中填写书本中积累的语句。 教学重点:抓“神奇”研读全文,体味庐山云雾的神奇之美。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没有)我也没有,庐山位于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庐山观赏一下风景。 (出示课件)这里是巍峨耸立的龙首崖,这是美丽的三叠泉,秋天的植物园,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百花齐放的花茎,这里是幽静的石门涧,大天池,苍翠欲滴的山脚,……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青睐,宋代诗人苏轼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呀!我把庐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色给忘了,你们知道是什么景色吗?(庐山云雾)对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揭开庐山云雾神秘的面纱。 2、那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领略大自然赋予庐山的神奇云雾。(齐读课题)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观其概 1、朗读目标:请同学们认真的默读课文,用心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并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庐山云雾的特点。 2、学生自由朗读 3、读过课文之后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庐山云雾的特点?(生发言) 4、庐山云雾特点可真多,这些特点是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哪那一处最吸引你呢?(教师随机板书) 三、再读提出问题共解疑 过渡:作者带我们领略过了这么美的云雾,我们赶快停下脚步认真、仔细地欣赏一会儿。 1、引出研读专题:请同学们用劲地、大声地读一读课文3、4、5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你喜欢的云雾特点?为什么?遇到问题,可以互相合作、共同研究。(课件出示) 2、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文,师巡视指导。 四、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五、展读联系生活话感悟 1、明确交流要求:大胆表述,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学会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1)谁喜欢山间路上看到的云雾?为什么?(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师随机板书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了山间路上的云雾是瞬息万变的?(出示句子) 能自己读一读吗? (3)师指导朗读 (3)刚才有那么多同学喜欢山间的云雾,你们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觉得他有没有表达出你的心情?(说说理由) (4)生读, 师领读:师(雾来时),生(风起浪涌);(雾去时),生(飘飘悠悠) 师:男同学读雾来时这一句,女同学读雾去时这一句。 师:同学们,这云雾的变化简直太快了,让人有“风起浪涌”的感觉,有“飘飘悠悠”的感觉,有“像帷幕”一样的感觉,更像“轻纱”一样的感觉,现在请你自己再读一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自己看到的云雾。 3、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整理成句——雾来时,很大很大;雾去时,很轻很轻。雾浓时,什么也看不见;雾稀时,淡淡的一层。以此句与文中原句作比较——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景之奇、文之美。 4、再让个别学生带着体会读。 5、有谁喜欢山镇牯岭的云雾?说说原因。(有感情)师板书 6、生读、组读、班读。 7、指导学生尝试用 “庐山云雾变幻无穷,时而,时而。”的句式说说云雾的变化。风娃娃喜怒无常,时而___,时而___.____,时而___,时而___。 师:刚才,我们从九江出发,在山间路上领略了云雾的瞬息万变,在山镇古岭感受了云雾的悠悠之情。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通过怎样的一种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 生整理,师总结。 师: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来归纳,非常好。我们也可以这样归纳刚才的学习过程:先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找出能概括云雾特点的词;其次是划出体现云雾特点的词;再次是品读用词的准确生动,最后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这只是众多学习方法中的其中一种,如果你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那就更加好,现在请选一种适合自己的.,或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自己去读读庐山云雾中称为最壮观的云海,读完之后,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时候的云海?还等什么呢?赶快行动吧!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时候的云海?(雨过天晴之后的云海和太阳光照耀下的云海)。 师: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云海?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生读并体会 师:雨过天晴的云海别有一番味道,瞧这万倾白云转眼汇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出示课件),看上去,无边无际,简直是太壮观了,所以课文中这样说,生读“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请把这份深深的感受融入于朗读中去吧!齐读 生继续回答 生:读句子——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 师: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庐山云雾的颜色是多姿多彩的,所以作者大声的告诉我们,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板书:壮观) 师:谁知道这句在文中的作用(过渡),文中还有一句请你找一找?知道他的作用吗? 师:这一段的云海,景色美,语言更美,老师也很想来读一读好吗?(师配乐范读) 师:你们也来读一读吧,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生:配乐齐读。 师:是的,这庐山之美景,庐山之神奇真让人留连忘返,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庐山云雾吧。有个要求,请同学们把看到景用课文中的文字把它描述出来(播放课件) 学生边看课件边回答。 师:欣赏了这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你一定有不同的感受吧?此时此景,你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吧?请说一说(出示课件:望着这美丽的庐山云雾,我…… ) 师:这多变、多情、多彩的庐山云雾曾使无数游客被折服,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无不赞叹,这《情归庐山》的诗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生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同学们,当你高兴时,不要忘记来到大自然,你会更加热爱生活;当你心情烦恼时,请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你会心情舒畅、豁然开朗;当你遇到挫折时,请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你会更勇敢地面对生活,在学习生涯中、人生道路上,让我们笑对人生吧! 情归庐山 庐山,像奋蹄的白马,昂扬向上。 庐山,你吸引了李白、苏轼、陶潜, 多少文人墨客为你泼墨挥毫,抒写你不老的青春。 啊,庐山,云遮雾罩的庐山,如真似幻的庐山。 你给了我梦一样的温馨。 《庐山的云雾》三年级语文教案 篇16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积累词语。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难点: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我们中国地大物博,名山大川,不计其数,你们知道哪些名山吗? 我们中国有四大名山,你们知道是哪四大名山呀?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庐山秀”的说法,而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板书:庐山 问:有同学去过庐山吗? 2、那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有关庐山的风景吗?同学们背诵过很多古诗,有没有人是在诗中了解庐山的?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同学们,庐山在我国江西省的北部,紧靠长江边。毛主席写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写的就是庐山。庐山是世界文化名山,将来有机会你们都要去看一看。现在,我在“庐山”的后面加三个字。(师板书:的云雾)加了这三个字,课文的题目就是“庐山的云雾”。读这个题目,你看课文会重点写什么? 师:读题目要动脑筋,好多文章的题目会告诉我们要写什么。读了这个题目,我们看出作者重点要写它的云雾。现在你脑袋瓜里面还会有什么问题? 二、 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 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第二课时 一、导入: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啊,真令人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形容十分留恋,忘记了回去)是什么地方的美景,让作者忘记了回去呢? 二、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庐山都有什么景色?作者最喜欢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更、神秘) 3、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架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4、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景。 三、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出示句子: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2、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 4、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小结:这段话写了云雾有什么特点?找出中心句,画出。为了介绍云雾千姿百态,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来进行描写的?(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运用了比喻、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云雾的不同姿态)是啊,庐山云雾真美!作者为了说明庐山云雾的特点,先总写“云雾千姿百态”而后再从“山头、半山、山谷、山峰与山峰之间”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进行具体地描写,我们称这种构段方式为“总----分”关系。 四、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出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2、(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3、这一段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大家想一想,省略了什么?你能帮作者告诉大家吗? 4、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 5、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总结文章的写法 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时采用的什么结构顺序来写的。每一小节又是采用的什么结构顺序写的? 你读了这篇课文,感到庐山怎么样?为什么能感受到庐山的美呢?作者怎么会写得这么好呢?(认真的观察 丰富的联想) 六、知识拓展 出示古诗: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 苏轼 《题西林壁》 3、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 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