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孔子游春》教学实录
范文

《孔子游春》教学实录(精选13篇)

《孔子游春》教学实录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一、二、八自然段。

  2、理解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成语的意思。

  3、体会第八节中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重难点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适时自主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水在大自然中不同的形态,使学生加深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巧借水诱导弟子,教给他们做人道理。

  一、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孔子

  师:孔子是谁?同学们课前搜集了资料,谁愿意上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师:同学们对孔子了解的还真不少!

  (看网件关于孔子的介绍)

  师:现在春暖花开,正是出游的好季节。于是孔子便带着他的弟子们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啦!

  板书完课题:孔子游春

  学生活动:

  生1: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

  生2:南京的夫子庙就是纪念孔子而建的……

  生3:……

  生n: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生读题。

  二、教学活动。

  1、学习第一段。

  (1)、(看网件上泗水图片)

  现在我们随着孔夫子的脚步来到泗水河畔,你们喜欢这儿的景色么?

  (2)看来同学们很喜欢这儿的景色,我们来读读课文是如何描写泗水河畔美景的。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朗读“大自然多象一位伟大的母亲!…”,体会排比句的用法。

  部分学生试着在有感情的基础上背诵。

  你最喜欢文中哪句对春天的描写,就先把他背下来。

  (4)同学也很喜爱春天的美景,把它带到了教室里。

  2、学习第二段。

  师:泗水河畔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可是孔子却顾不上欣赏,原来是奔腾不息的河水引起了他的思考。由这司空见惯的河水会想到什么呢?

  师: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

  师:我们来看看孔子想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哺育生灵——有德行

  流必向下——有情义

  穿石凿壁——有志向

  荡涤污垢——善施教化

  适时引导学生体会水的特点与孔子联想到水的品质之间的联系,思考孔子对学生讲这段话的原因,明白孔子是在借水教育学生要做真君子。

  指导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教学省略号。

  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你还能由这千姿百态的水想到什么呢?

  三、当堂总结课文。

  1、随孔老夫子去泗水河畔游春,大家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

  2、看来大家都觉得孔子关于水的论述很有哲理,那么我们一起来把他背诵下来,一起做真君子。

  指导背诵。

  学生活动:

  生仔细看图,说出图中描写的景物,表达自己的喜欢。

  生自读课文,体会哪些地方觉得写的美?感受到什么?

  (生从“阳光普照”、“桃红柳绿”、“习习的春风”等处体会,把大自然当作母亲来写)

  学生朗读,小组内评议再读。

  学生仿照句式“是她的”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各小组创作的春景图通过共享在班级中交流欣赏。

  生欣赏表现水不同形态的视频。

  指名说。

  生读孔子的话,思考讲了水的哪些特点?孔子由这些特点分别联想到什么?

  学生质疑。

  生再看“水”的视频。

  在小组内讨论对孔子话的理解。

  小组汇报。

  生第三次观看“水”的视频,补充省略号。

  生1:……水好象很勇敢。

  生2:……水好象很彬彬有礼。

  生3:……水好象很宽容大度。

  生4:……水好象……

  …………

  生1:他很有智慧,能够从水里看出这么多做人的道理……

  生2:他对学生和蔼可亲,有问必答……

  生3:他在讲水其实是想教育他的学生能作真君子……

  ………

  生练习配乐背诵第八自然段。

《孔子游春》教学实录 篇2

  师: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看到这么多老师,你高兴吗?现在正是春风又绿江南岸,你希望这些老师去哪儿游春?

  生:我希望去紫金山,那里的风景十分漂亮

  生:去玄武湖,风景迷人

  生:人们都说,石城大,石城好,石城满街的小吃让你挑。

  生:玄武湖的景色迷人,那里让人流连忘返。我代表玄武湖欢迎你们,welcome。

  生:我希望大家去栖霞寺游玩。我带来了词串。

  开始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孔子游春》。有许多成语,为文章增添了许多色彩。听写一下,报一遍。

  桃红柳绿、芳草如茵、司空见惯、意味深长,情不自禁,手舞足蹈,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如果有错的,请订正一遍。

  师:你能从这六个成语中选择一些来说说跟文章有关的话吗?

  生:学生发言听不见。

  师:你用四个,很好。

  生:春天到了,桃红柳绿,孔子带着大家来到芳草的泗水边,看到司空见惯的流水,意味深长地对弟子们说,禁不住手舞足蹈起来。

  师:你把六个全用上了。刚才两位同学已经把这篇文章的内容说了。谁再来说说,这篇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人类要继续生存学习,必须要从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宣言时讲的话。一起来读。

  师:孔子真是我们的骄傲。他到底有哪些智慧?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默读全文。看看你在课文的什么地方会找到孔子的智慧?

  生开始默读。

  生:我从第九自然段中很多词看出来。“惊讶”,孔子的智慧跟别人不一样,可以看出来。

  师:司空见惯是什么意思?

  生:习以为常的东西。

  师:一般人看不出来,孔子就能从这里看出深奥的道理来。孔子就有这样的智慧。看出什么道理呢?

  生:在第八自然段。读关于水的一段。孔子看出水是真君子。

  师:同学们都关注到了第八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这深奥的道理你能不能懂。

  生:我觉得孔子就是这个水平。因为孔子有德行,他教弟子怎样去观察,他还很有情义。他也善施教化,他自己就是一个真君子。

  师:你读出孔子就是一个真君子。

  生:文章中只交待真君子的理由。从省略号可以看出,还有更多的真君子特点。

  生:真君子,指一切美好品质的人。水和孔子都一样,都是具有美好品质的。

  师:孔子说的水的四个品性。有德行,读懂了吗?

  生:水像母亲一样,有德行。

  师:水是哺育一切生命的乳汁。文章有一个地方,把水的德行描绘出来。你发现了没有?

  生:我是从第二自然段发现的。(读第二自然段)从这里发现水的德行。

  师:如果没有水的滋润,泗水河边的景色会有这么美吗?你再来读这一自然段,会有不一般的感受。谁再来读。

  个别学生读。

  师:你有不一样的感受吗?

  生:我发现一切都是这么美。这一切,都是水带来的。没有水,就不会发现这么美。

  师:你不仅欣赏到了美景,还体会到了水的德行。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水的其他品行你能读懂吗?

  生:这样可以看出孔子和水一样善施教化。(听不清)

  师:你从善施教化读出来,孔子是一位善施教化的君子。

  生:以前想必也看过水,但没说出来。孔子在适当的时候教会他们适当的道理。

  师:这就是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真有智慧。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水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孔子却能从中看出深奥的道理呢?为什么呢?请浏览三到六自然段,把你发现的关键词语圈画下来。

  生:请大家看第七自然段。闭关。这个词看出来

  师:处处留心,时时留心,就能发现智慧。

  生:动情、沉思

  师:你关注了这两个词。动情是什么意思

  生:他已经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进去。

  师:还有一个词,你发现了没有?

  生:陷入了沉思。

  师:还有一个词语,你发现了吗?

  生:心情很不平静。

  生:凝望

  师:这是他的神态,你能看出什么?

  生:在思考

  生:老师定能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

  师:因为动情,凝望,所以,他有智慧。孔子的智慧都凝聚在此,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我们来关注论智的一部分,请读一读,然后说说你的看法。

  生:从所有人都享受晚年的幸福。那时,经常打仗。

  生:我从孔子和弟子的谈话中看出,不像是师徒,更像是朋友。

  生:孔子还是一个循循善诱的人。

  生:我从子路是个急性子,看出他的豪爽。孔子心怀志向,像水一样。

  师:这部分其他的内容,你关注到没有?

  生:第十八小节的孔子让弟子明白他的志向。但是我觉得孔子更满意颜回的志向。

  生:我觉得孔子很像我们的张老师。

  师:同学们,第三部分言志部分,情意浓浓。我们来再现一下。谁是急性子,请你来读子路。谁是温文尔雅的人,请你来读。再请孔子。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泗水河畔的动人场景。

  生开始分角色读。

  师:刚才从言志的部分找到了智慧,你还能从什么地方找到智慧?

  生说。

  师:再来读一读题目,你现在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一棵棵智慧的嫩芽正在茁壮成长。

  师:他还能利用游春教化弟子,有情义,有德行,善施教化。一起再来读

  生读

  师:能背下来吗?练习。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潘文彬老师的课堂,自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目前我能领悟并立即运用的就是高年级课文中的“篇章概念”。

  第一处:听写环节

  课堂的伊始,潘文彬老师要求学生听写课文中的一些成语,分别是“桃红柳绿”、“绿草如茵”、“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司空见惯”、“意味深长”。我本以为只是普通的听写,最多也就是让人感觉语文课还是上得比较扎实的,没想到潘老师下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看到这些词语,你想到文中的哪些句子?”在学生回答充分后,紧接着又提出来“那你知道《孔子游春》这篇课文说了哪些内容了吗?”这个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潘老师是为了让学生对全文进行一次记忆的唤醒才去有目的地听写词语啊!这也是更好地为下文的串讲埋下了伏笔,作出了铺垫。

  第二处:解读“有德行”环节

  孔子和学生“论水”的这部分是本文的一个重

  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也曾考虑过该如何让学生理解“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和“善施教化”,但眼光始终都是局限在这一小节中,不停地削减问题的难度来让学生理解。但是潘老师的处理方法让我眼前一亮,他并没有降低对学生的要求,而是问学生:“你能读懂有德行吗?”(生答“它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文中有一处就说了它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在哪里呢?”潘老师就这样很巧妙地把“有德行”和前文的一段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联系在了一起,轻而易举地把两大难点攻破,处理得实在是妙!

  在潘老师这节课的课堂中,很多处都体现出了那种整体把握的“篇章概念”,“赏景”、“论水”、“言志”三者之间居然也有奇妙的联系!感谢上课的潘老师和评课的高林生前辈,他们让我知道,高年级的课堂,要让学生在文字中走个来回。

《孔子游春》教学实录 篇3

  本课是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心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课文中有好几处省略号可以作为练笔的材料。

  1、 第2自然段讲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用了一组排比句,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它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这里有一处省略号,我请同学们仿写几句。同学们写得还真不错,如: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声。漫天的云雾是她洁白的裙子。茫茫的大雾是她神秘的面纱。峻峭的山峰是强劲的筋骨。不息的河流是她奔腾的血液。绮丽的鲜花是她迷人的微笑。等等。

  2、 第8自然段讲水是真君子时,也用了一组排比句:“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象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象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象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象善施教化……这里又有一处省略号,我又让学生仿写句子。有的同学是这样写的:水滔滔不绝,无穷无尽,它好象是永恒的源泉。水清澈透明,纯洁无瑕,它好象胸襟坦荡。水灌溉农田,滋润万物,它好象乐于助人。水依势而流,分成若干分支,最后留入大海,它好像目标专一。

  3、 15自然段讲道:“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这里虽然没有省略号,但是也可以进行小练笔的练习。我问:颜回的“志向”歌里唱些什么呢?请合理想象将歌词补写出来。学生边动脑边动笔。同学们这样写道:“即使我做了官,也不会忘记帮助过我的人;即使我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我也不会为自己表功。”“泗水河,泗水河,河水清澈。我不求富贵,只求平淡。我不愿为自己表功,只求生命有意义。”“我愿化成泗水河,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我愿将自己的东西分给好朋友,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等。

  经过这样的训练,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提高了同学们的习作水平。

《孔子游春》教学实录 篇4

  《孔子游春》说课稿

  吴中区木渎第三小学      陆永华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第四组中的一篇课文,课题是《孔子游春》。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孔子带领他的弟子一起到泗水河边游玩,孔子借河水来教育他的弟子们做人的道理,表达了孔子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说明了孔子是一个善于教育弟子的名师。

  学情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考虑到我们的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量比较少,对这类文章接触的不是很多,故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刻情感时有一定的困难。

  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把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能够学会并运用本课的7个生字,并能理解和运用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要认识就行,不一定要会书写。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泗水河畔景色的优美,同时也感悟一下孔子通过河水对弟子的教诲,并从其中受到深刻的教育,用与自己日后的为人处事。

  其中目标一和二是教学的重点,目标三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分两课时组织教学。下面简单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

  我将主要通过“四读”即通过引导学生自读、检查朗读、开火车读和默读分段实现让学生能够读通课文,了解字词,理清课文层次。

  首先,与学生交流有关孔子的知识,教师在学生的讲述情况下,做一个简单的总结,然后直接引入本课的学习。

  紧接着就安排四读:一读是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以扫除字词障碍。二是检查朗读,指名要求学生按照自然段和课文的具体内容来朗读课文,其间,要抓住时机来认识一些容易读错的字“眸”、“畔”;以及“茵、澜”是前鼻音;“洋”是后鼻音等。同时在检查朗读的同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的内容、查字典、同学交流等多种方法来理解“司空见惯、温文而雅、深思熟虑、侧耳倾听、推辞、深奥、意味深长……”等词语的意思。三是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分好段落,并了解每段的意思和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联系。四是让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自由的朗读,然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读一下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作适当的评讲和指导。

  最后布置作业:抄写文中的新词,并对着第二个练习题好好描一下,加强一下生字的学习效果。

  接下去我就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一课时我打算按“复习导入,自读自悟,精读感悟,拓展延伸”这四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 复习导入

  可以在上一堂课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先讨论一下自己已经了解的课文的具体内容,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发言直接揭示中心句“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让学生反复朗读一下这句话。细细体会一下。

  二 自读自悟

  我以“为什么说‘泗水河畔春意更浓了。’?”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读全文,在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仔细体会,还可以在书上具体的语句边上写写自己的体会,这样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感悟的能力。以上学习过程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可以巡视作适当的指导。

  三 精读感悟我先让学生说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然后我根据学生交流的具体情况逐步出示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理解。

  1、譬如当学生谈到春意指的是泗水河畔的景色无比美丽的时候,我就是文章的第一和第二小节。

  让学生读读课文的1和2小节,找出反映泗水河边景色美丽的句子和词语,并做好记号,然后让大家反复读这些优美的语句,说说印象中的河边美景,同时让大家思考讨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借以激发大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当学生谈到包含有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育时,我适时引导学生精读3到9 节

  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自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细细体会,尤其是要抓住第八小节中的重点句和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水的特点和做人的要求所具有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从中受到一定的教育,同时抓住第九小节弟子们的由“疑惑”到“惊讶”,即悟出道理,领会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充满了智慧,进而感知孔子的教育中的和蔼,平易近人,值得我们学习。

  3、接着当学生无法说到下面的内容的时候,我以“从哪儿可以看出孔子师生情谊深厚?”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表现孔子师生关系密切的语句好好读读,体会一下他们的师生情谊,然后抓住子路和颜回说的话让学生理解一下,同时进行一下个人的理想教育,同时还可以出示一些名人名言,让学生学一下,拓展一下课外知识。

  四、拓展延伸

  我以“今天大家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想法?”引导大家思考一下,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大家交流一下,进一步让学生从课文中接受情感的教育和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

  五、作业

  以“我的理想”为题,让学生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借物喻理      水       君子

  孔子游春   循循善诱      充满智慧

《孔子游春》教学实录 篇5

  最近,我执教了《孔子游春》一课。《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实施教育的故事。教学课文时,我发现“游赏泗水”折射着新课程精神的灿烂光芒,和当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有着惊人的“合拍”。我不由自主地认为“游赏泗水”其实就是孔子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实践)。教学这一课后,我对生活于春秋末期、距今有2500多年之遥的孔子先生深深佩服并充满感激,因为“游赏泗水”加深了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感悟:

  1、形成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学生生命负责

  孔子组织“游赏泗水”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春天到了,泗水涨春潮了。简单的答案却蕴涵着深刻的教育理念。因为时空限制,我们不可能和孔子先生进行直接对话。可是谁能说孔子不是这样想的呢?春天来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天的美景;泗水涨春潮了,我应该带弟子们去感受春潮。孔子自觉地把组织“游赏泗水”当作了义无返顾的教育使命。其间透露出孔子先生先进而明确的教育理念:为弟子们的发展服务,对弟子们的生命负责。我们再来审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因为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还不完善,执行教育评价不够严实,应试教育之风依旧强盛,所以是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如何,事实上一直没有真正纳入对学校、教师的实质性评价范畴。于是导致一些学校、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热情,是必然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说更要倡导一种为师者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孔子先生式的自觉良知和行动来认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形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对学生的生命负责”的教育理解。通过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与其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关注发现、探究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等,实现为师者责无旁贷的崇高教育使命。

  2、为了“崇高的教育使命”努力排除障碍。

  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个新事物,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特别是在课程改革的起始阶段,广大一线教师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肯定不能够妥善把握,遇到一些困难也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面对并战胜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孔子的“游赏泗水”至少给我们带来二点启示:

  (1)要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春天到了,听说泗水涨春潮了(注意“听说”一词),孔子便带领学生“游赏泗水”。可见,孔子有一颗敏感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识,特别注意课程资源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而我们许多教师,常常为不知道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而苦恼,他们苦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库,缺乏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其实,我们可以围绕三条线索进行选择和组织活动内容:“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我们应该把活动内容进行处理、整合,使之序列化,形成系列活动。除了注意收集和处理固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以外,还要注意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多种信息,使之成为即时课程资源,然后组织即时的综合实践活动,彻底解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知道做什么的烦恼。

  (2) 消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安全相矛盾的顾虑。当今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不实施或者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短斤缺两”,这都是事实。我不知道孔子组织“游赏泗水”时是否因为安全问题而“前怕狼,后怕虎”。我只知道泗水“波澜起伏”、“滚滚而来”,在泗水河畔游玩,无论对于孔子的弟子们,还是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都可以说是危险暗伏。但是孔子和弟子们都兴致盎然地去了,并且满载而归。而假如换了我们现在的学生,能有机会去吗?哪怕是保证离泗水远远地观看!“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这些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就这样悄悄地剥夺了学生应该亲历的生命成长历程。我不是说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要安全。相反,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早作细实准备,努力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但是,如果以安全为借口,总是把校门关闭得紧紧的,剥夺学生生命成长的实践需要,那至少是恶劣的“误人子弟”的行为。总之,我们不能拿表面的自然生命的存在作为挡箭牌,漠视并杜绝学生精神生命的丰厚过程。并且,这同样是恶性的教育安全事故!

《孔子游春》教学实录 篇6

  《孔子游春》一课内容比较深奥,不太易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用优美的语言贯穿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意境之美。为了与本文的古典气息相吻合,我用心参考教材,把优美的过渡语和小结语记在了脑海里,用到了课堂中,使得课堂充满了语文学科浓浓的人文气息和语感。例如:过渡语“浪漫的泗水春景让人赏心悦目,孔子的心情却不平静,浩荡的泗水撩起他飞扬的情思,在弟子们疑惑的目光里,在他们好奇的探询下,便有了孔子这一段充满智慧和灵性的宏论。他意味深长地说出来,其中的深长意味究竟何在呢?”小结语“孔子带弟子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泗水河畔,让一花一草含情,让一树一木开口,让一山一水育理,用生活这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教育弟子。孔子循循善诱,充满智慧。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八自然段。”

  2.用生动的课件展示水的各种形态,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配以舒缓动人的音乐,让学生真正有感而发。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孔子论水的深刻哲理,更为了让学生能自已有感而发,真正理解并能拓展延伸出水的其他品性,我精心设计了一组水的图片:有水平如镜的湖面,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有缓缓流淌的小溪,有正在灌溉的喷泉,有晶莹剔透的水滴,有澎湃滔天的巨浪,有蜿蜒温顺的细流,有震撼人心的瀑布。这些不同形态的水,配以古筝曲《高山流水》,让学生拓宽了思维,展开了思绪,触动了思想,终于说出了自己独特的对水的理解,让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给在场听课的各位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重点突出,教法灵活。为了避免“贪多嚼不烂”,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两个大问题,一是围绕“论水”,先理解再仿写;二是围绕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先比较再发现。这样紧紧围绕重、难点,不仅重点突出,难点得到解决,而且整节课显得紧凑而环环相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的一笔带过,较难的由小组先自行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交流解决,实在有难度的教师进行点拨讲解。这样避免了教师“一言堂”,学生每个人都得到了发言的机会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孔子游春》教学实录 篇7

  我在《孔子游春》教学中的三处补白

  《孔子游春》是一篇富有深刻哲理的文章。文中,作者用优美的语句描绘了泗水春天美丽的景色,也为孔子看水、议水埋下了伏笔。在整个议论过程中,孔子借水描述了对于真君子的理解,含义深刻。这之后,他又聆听了弟子对于自己志向的倾诉。在这样的循循善诱中,师生关系变得更为融洽,泗水河畔的春意也显得更浓了。虽然文章语句优美,含义深刻,但还是有很多的空白点值得我们去填补,去推敲。今天的语文课上,我就抓住了以下三个环节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

  1、“大自然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课文第二自然段用了“(  )是她( )” 的句式把“大自然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写具体了。初读,学生并不能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伟大的母亲?在细细研读了之后,不难发现,母亲为我们日夜操劳,从不抱怨,大自然也像母亲一样,默默为我们奉献着她的一切。当再次朗读之后,我要求学生想象一下,文中的省略号可能再有什么补充?这是我上课时的一段实录:

  师:大自然多像一位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春风是她甜蜜的絮语……读起来真是朗朗上口,意尤未尽呢!你能接着讲下去吗?

  生:粉色的桃林是她红润的脸庞

  师:春天桃花开得很旺,这个比喻很好

  一生接:嘴唇,粉色的桃林是她红润的嘴唇

  师:也不错,有想象力

  生:绽放(该生把绽读成ding )的花朵是她甜蜜的微笑

  师:这个字应该读zhan ,zhan fang ,微笑,还可以换个词。

  生:笑脸,绽开的花朵是她甜蜜的笑脸

  生:挺拔俊秀的高山是她健美的臂膀

  师:还有谁能接

  生:思考、沉默

  师: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声

  生:淅淅沥沥的春雨是她辛勤的汗水

  生:清澈的溪流是她的眼泪

  师:清澈的溪流是她——(怎样的眼泪,加个修饰词)

  生:幸福

  师:清澈的溪流是她幸福的眼泪,眼泪,能换个词

  生:泪水, 清澈的溪流是她幸福的泪水

  师:漫天的云朵是她洁白的裙裾,我向大家推荐一个新词“裙裾” ,就是裙子的花边。

  ……

  2、“水真是真君子!”

  在课文第八自然段中,孔子借水比喻真君子应该是一个有德行、有情意、有志向、善施教化的人。对于这四点,学生起初有些茫然,但细心研究之后,就发现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水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需要浇灌的生灵;它谦逊、和善,把它随便放在什么形状的东西里面,它都不计较;水滴石穿,锲而不舍;它能用自己的清流为万物洗去污垢。此时,再让学生扩展省略号还包含着哪些对真君子的理解。师:你认为真君子还应该是——

  生:真君子是和蔼可亲,彬彬有礼的人。

  真君子是品学兼优的人。

  真君子是孝亲尊长的人。

  真君子是乐于助人的人。

  真君子还应该是个有博大胸怀的人。

  真君子是忧国忧民的人

  师: 还记得范仲淹的千古名句——

  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3、“不为自己表功的志向歌。”

  文章最后只是写颜回扶着琴弦在唱一首自己谱写的志向歌,而没有写出歌词的内容。

  师:读“颜回呀,听说你把自己的志向写进了一首歌里,何不唱给老师听听?”请大家想想如果你是颜回,你会唱些啥呢?

  生:我是一个谦虚、沉稳的人,我从不向别人夸耀自己,我也不会藐视他人,我希望能为人类带来幸福。

  生:春意盎然,泗水河边学做真君子;虚心求教,乐于奉献,不为表功之人;坚持不懈,勇攀高峰,不达目的不罢休。

  生:我要像水一样,成为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能善施教化但不为自己表功的真君子。

  生:自满的人学一当十,虚心的人学十当一,我要虚心生活着。不学杨柳随风摆,要学青松立山冈,做个真君子是我的志向,无私奉献是我的做人准则。

  ……

  尽管由于时间紧,我没有给他们足够思考和整理语言的时间,学生编的志向歌显得呆板枯燥,但可以说他们基本明白其中所蕴涵的道理了!

《孔子游春》教学实录 篇8

  《孔子游春》听课随感及课堂实录

  老师陶醉于课堂之中,一层一层,由外及内,层层剖析水的品性。没有过多的叙述,由学生自己读文,自己感悟。看似平常的水在老师的引领下具有了优良的品性,并且由物及人,孔子就是具有水的品性的大圣人。进而让学生领悟到孔子在世界领域的影响,鼓励学生去走近孔子。一堂课在老师的循循善诱和学生的入境入情的学习中,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附:《孔子游春》课堂实录

  听课学校:苏州星海学校    执教老师:扬州市育才小学   姜梅红

  一.    出示一段话。

  ①  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②  找水的特点   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③  请学生自己读 ,自己谈感受。

  二.    学生谈感受。

  1有德行:“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①联系杜甫的诗,还有长江之歌谈谈“有德行”。

  ②君不见黄河之水滚滚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③齐读“有德行”的句子。

  2.有情义:“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①举例如果把水放在杯子里,它没有一定的形状。

  ②水和君子一样的温文尔雅。

  ③有情义地读这句话。

  3.有志向:“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①回忆“滴水穿石”。

  ②看录像中有志向的水,水好像是“志在千里”的君子。

  ③朗读。

  4.善施教化:“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

  ①联想到我们的老师的精神,像孔子一样。

  ②齐读。

  三.看板书总结。

  ①理解省略号的含义。

  ②让学生说说水还有其他的哪些品性。

  四、学生看图。用上水__,它好像__。自己写感受,准备交流。

  ①水满则溢,它好像知足常乐。

  ②水清澈透明,纯洁无瑕。

  五、师总结。

  1.    理解“意味深长”这个词语的意思,思考应该如何来读。

  2.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    师在板书上加感叹号!(饱含着孔子无限的深情啊!)

  六、做填空。

  1.    学生自练。

  2.    齐背。

  七、          问题:孔子仅仅是在赞水吗?

  ①孔子希望自己也能像真君子一样。

  ②出示孔子的图象以及一段话:老者安之,

  明友信之,

  少者怀之。

  ④    用文中的话来读一读。

  ④    你能结合第八自然段来说孔子的志向吗?

  ⑤    孔子就是这样一个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吗?

  八、    用笔划出孔子是怎样做的句子。

  ①  孔子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了点头。

  ②  弟子们做了什么?

  子路说 :(略)     颜回说:(略)

  ③听了颜回的志向,孔子先是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④看《颜回志向歌》

  有利剑兮匿于鞘中,有美玉兮泥上深藏。

  用之则行兮闪闪发光,舍之则藏兮不卑不亢。

  九.理解:“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句话。

  ①浓浓的师生情,大自然的美景。

  ②一群有远大志向的弟子们,善施教化的老师。

  ③  齐读“更”突出。

  ④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⑤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十.作业。

  ①摘抄孔子的名言。

  ②推荐阅读《于丹》《论语》心得。

《孔子游春》教学实录 篇9

  作者:佚名    转贴自:湖塘桥中心小学    点击数:91

  从《孔子游春》看孔子的“水情结”

  作者:壮亚芬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3-16

  从《孔子游春》看孔子的“水情结”

  《孔子游春》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反复阅读,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还可以感受到孔子浓浓的“水情结”。笔者现就后者对《孔子游春》作粗浅分析。

  一、因水游春

  春天,暖风习习,草色青青,处处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谈到游春、踏春,步出村舍,走出城廓,随时可行,随处可游。孔子完全没有必要劳心费神、兴师动众地带学生跑到泗水边去游春。这是为什么?原来是他听说“泗水正涨春潮”。那他又为什么要赶在这个时候去呢?游春与涨春潮之间并没有内在的必要的联系呀,而且河中水势大,学生的安全你负责得了吗?然而孔子就是去了。试想如果不是对水的敏感与关注,不是对水有着特殊的兴趣,孔子会这样做吗?

  二、遇水必观

  如果仅仅因孔子在泗水正涨春潮时带弟子去游春,就认定孔子对水有着特别的关注,有着特殊的情感,这显然不足以令人信服。也许有人就会说,孔子这样做可能是突发奇想,觉得在河水奔腾的泗水边游春会另有一番情趣。那好,请接着往下看。面对无边的春色,灿烂的春光,弟子们都陶醉其间,可孔子却“动情地望着泗水河,陷入了沉思”。不难看出,孔子此次来泗水河边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因而来。什么因?颜回一语道破天机:“老师遇水必观。”既然“遇水必观”,那么泗水“正涨春潮”这一景观就更令人神往。对于孔子来说,游春也许只是个幌子,观水才是目的。

  三、悟水论世

  颜回说:“老师遇水必观,其中一定有道理。”道理当然有。孔子是大思想家,对世间万物,他不会像常人一样视若无睹。对于他所关注的水,他更不会仅仅是陶醉、流连其间,只会更加深入观察和思考,从中领略人生的真谛,是既“动情”,又“沉思”。经过长期观察与思考,孔子对水产生了独到的见解。他告诉学生,“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是“真君子”。这哪里是在谈水,分明是在论世,是在由水而推衍出儒家立身处世的道理和准则。难怪孔子对水这么迷恋。。

  四、借水育人

  当弟子们听了孔子的“一番宏论”后,无不惊讶、钦佩老师的洞察力。然而在惊讶、钦佩之后是什么呢?不言而喻,孔子借着水,“顺水推舟”,在似有心若无意间,让学生得到了教益与启迪,接受了做人的道理,真是润物无声。连教育学生也像水一样,顺其自然,水到渠成,那么孔子对水的关注与思考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五、如水境界

  泗水河畔,孔子论水,让弟子如沐春风;孔子弹琴,弟子们歌唱;弟子弹琴,孔子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这浓浓的师生情谊,用什么撒来概括,依然离不开水,是“真情似水”,“深情似水”。这是多么亲切、温馨的画面,它融进了泗水河畔的春色里,使春意更浓。这种境界正是儒家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如水一样自然和谐的境界。

  翻阅孔子对水的言论,一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让我们尤为真切地感受到孔子对水的喜爱与钟情。孔子是“乐山”的仁者,更是“乐水”的智者。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孔子游春》教学实录 篇10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游记。它生动地描绘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泗水实施教育的故事。课文把孔子带弟子们游赏与他对弟子的循循善诱交融在一起作为重点进行描述。

  在教学“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春风是她甜蜜的絮语……”一段时,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句子,你有哪些发现?

  2、组织交流:

  (1)、学生发现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比作伟大的母亲。

  (2)、这段话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围绕“大自然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来展开具体叙述。

  (3)这段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教师追问:真的?说说你的理由。)因为排比的修辞手法刚刚在上一练习中出现,不妨加以巩固。(然而学生纷纷再次读这段话,说明理由:这段连用了四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教师:四个,好,排比句只要满三个就行。但结构真相似吗?说说这是怎样的结构?)它们都是:“什么的什么是她什么的什么”。

  (引领学生自己去发现句子的结构及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往往比教师直接“教”来得更有积极性,记忆也更深刻,并且为下面句式的背诵和仿写做了有力的铺垫,我们何乐而不为?)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文字,说说这段话的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像母亲的?

  (1)组织读书、交流,着力引导赏析比喻句之间的相似点(形似、情似之处)

  (如:广袤的大地——宽广的胸怀,它们都是博大的,这是形似之处;它们都包容着一切,这是神似之处。)

  (2)那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到底伟大在哪里?(感受大自然的无私奉献)

  (这一环节的教学,其实是引领学生和文本充分对话,理解文本的一个过程,只有层层深入地教,利用课堂交教给学生理解、感悟的方法,提供感悟的空间,学生的感悟能力才能真正得以训练和有效的提升。)

《孔子游春》教学实录 篇11

  《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描述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浓浓的情谊。其中,“孔子议水”和“师生论志”是课文的重点,同时也是思想教育的好载体。

  在教学“孔子议水”这部分时,我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理解“君子”这个词的,然后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了解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等都是君子的品质,让学生对“君子”这一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接着,让学生明确孔子说“水是真君子啊!”的真正用意,在学生明确孔子是在要求他的弟子做真君子后,我说:“孔子其实在要求我们每个人努力做个真君子,那么,你们愿意做真君子吗?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我愿意,因为君子志向高远,我也想做个志向高远的人。”有的说:“我也愿意,因为君子心胸宽广。”……学生们都在表达自己做君子的愿望。

  在教学“师生论水”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说说子路和颜回的志向,然后议一议:“他们的志向好吗?”引导学生明白应“志向高远”而舍“小我”,紧接着问:“你们的志向是什么呢?能具体说说吗?”在学生充分回答后,我鼓励他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希望大家牢记自己的诺言,努力实现自己的志向。”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自觉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了思想教育,圆满地完成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任务,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孔子游春》教学实录 篇1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0

  《孔子游春》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进一步探究感悟体会课文内容。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八自然段。2.体会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的情谊。 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春天到了,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让我们一起跟着孔子走进那迷人的春色吧。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 二、品读感悟课文  1.反复轻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深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一)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自由朗读。  

  (2)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3)展开想象,练习说话:这么美的春景,一定也激起了同学们对春天的美好回忆和无限向往,这位伟大的母亲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赞颂的地方。我们也能用这诗一般的语言赞美她吗?( )是她( )的( ) ( )是她( )的( )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学生读完之后,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文字中描绘的春景图。 (5)齐读这一段话。  (6)指导背诵这一段话。  (7)泗水春景这么美丽,所以孔子带弟子到河边游玩。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  (3)“善施教化”后有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水的其它特点)那你觉得能合理的补充那些特点呢?(4) 孔子教育弟子做人,却没有直接进行说教,而是用水来打比方,巧妙地暗示弟子。从中你有什么体会吗?  (5)指导朗读这一段话。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三)出示: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1)自由读。  比较子路和颜回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你能不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有福同享”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这两段话。  (3)讨论:子路和颜回的性格你欣赏谁,不欣赏谁?  (4)孔子对子路和颜回的志向持什么态度?设想一下,孔子为什么这样做?(颜回、子路的志向表明了他们是真君子,孔子很满意。)  (6)分角色朗读课文10---17自然段  (7)孔子让学生在游玩中谈志向,你对这位大教育家又有何评价? 三、小结: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1、2、8三个自然段。2、各小组整理收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故事、言论,开展《三人行——我向孔子学习》主题班会。板书设计: 12 泗水春景 孔 有德行 子 孔子论水有情义 真君子 游 有志向 春 善施教化师生论志向

  感悟三、务必建立“春意更浓”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融洽、友善的师生关系会使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满魅力。假如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和学生远而离之,不闻不问,只能使师生关系处于“游离”状态,必然降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孔子深切品尝到师生关系进入良性循环状态的“甜头”。《孔子游春》最后一句写道: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这“更浓”的“春意”,我认为完全可以理解为师生的和谐默契和教与学都达到一种人生价值高度所带来的快乐。孔子妥善处理和弟子间的关系,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呢?首先,是真诚的期待和关注。孔子希望弟子们“学有所成”,不失时机(“听说”后便去游玩)、挖空心思(遇水必观,动情地望着河水沉思)地利用课程资源教育弟子,可谓用心良苦;其次,是坦诚的对话交流。对话交流既是语言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交流和碰撞。在游玩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流动着相互吸引的“情感场”,孔子“赞许的眼光”、“看着他们”、“微微地点头”……孔子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体悟,展示自己在精神上收获,都使得师生之间情感和谐,成为知音;最后,是平等的与生同乐。孔子与弟子共同陶醉于迷人的春景中,弟子围着老师,老师弹琴,弟子唱歌;弟子弹琴,老师倾听,然后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教师和学生融洽地聚集在一起,教师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并尽情地表露自己的快乐。教师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角色的同化才能带来行为上的亲切、随和及自然,才能带来心理和情感上的零距离,才能产生“春意更浓”的共鸣。

  转载自仪征漫网

《孔子游春》教学实录 篇13

  《孔子游春》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

  2、熟读课文,能揣摩课文前后的联系,感受文中洋溢着的师生深情。

  教学重难点:

  感悟“孔子赞水”这部分内容,并以此融会贯通地理解全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教学设计及说明: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已经认真初读了全文,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泗水春景

  孔子论水     师生谈志向

  二、自主选读,感悟语言

  1、同学们已经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大家选读其中感受深的那一部分内容反复轻读,有什么感受?

  2、学生自读。

  3、交流。

  相机教学:

  a、读悟“泗水春景”。

  (1)录像(春景)。

  (2)配乐,教师范读。

  (3)学生交流感受,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齐读。

  b、读悟“孔子论水”。

  (1)小组练读。

  (2)交流读,老师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听这小组读,边听边想这部分内容,哪些词、哪些句子、哪一段落你感受最深。

  (3)交流感受,相机引导学生重点读第八自然段。

  (4)读词“凝望”、“意味深长”,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论水”这段话。

  (5)交流对这段话的感悟,感受“真君子”的形象。

  (6)欣赏“水”的动画。

  (7)结合第八自然段再交流一下感受或对水还有哪些更深入的感受。

  (8)齐读第八自然段。

  c、读悟“师生谈志向”。

  1、出示“急性子”、“温文尔雅”两个词语,练读好子路和颜回的两段谈论。

  2、指名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

  三、感悟部分间的联系

  1、同学们已经熟读了课文的三部分内容,那么这些内容是怎么联系起来融成一段美文的呢?

  2、学生先自我感悟,然后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4、教师交流,相机板书:景、理、行、情。

  四、自主设计作业

  1、同学们学完了全文,如果请你做些作业,你将会自己设计哪些作业?

  2、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五、引导课外阅读

  1、出示“子曰:君子有九思……”。

  2、初读设疑,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论语》。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1: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