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火烧云》教学案例与评析
范文

《火烧云》教学案例与评析(通用13篇)

《火烧云》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1

  读,让孩子走进绚丽的火烧云——《火烧云》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评析

  福建省永安市西门小学

  邓燕萍

  一、走近火烧云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字。火,着了火的火;烧,燃烧的烧;云,云彩的云。(师边写边说)齐读课题:火烧云。

  师:谁来连起来说。

  生:像着了火似的燃烧着的云彩。

  师:请再读课题,读出像着了火似的、燃烧的感觉。(生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出示教学挂图)这就是像着了火似的燃烧着的火烧云。

  师:这美丽而千变万化的火烧云,作家萧红会用怎样的语言描绘?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火烧云》

  [火烧云是大自然的妙手一挥,在天边留下的鲜艳夺目的彩霞。在师生共同书写课题时,孩子心中已有了一些对火烧云的印象,再让孩子连起来说、读课题、看教学挂图,将思维、形象结合在一起,在最短的时间里激发起学生对火烧云的兴趣,点燃起学生乐读的火花。]

  二、走进火烧云

  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读完课文学生齐声鼓掌。

  师:(问一学生)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觉课文写得很美,我很想像老师那样读课文。

  师:那就拿起你的书,大声朗读课文吧。要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在老师的范读的引领下,学生感受到文章很美,迫不及待地想读课文,说明老师的范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是读书的最基本的要求,而“读出自己的感受”则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抒发内心的情感,注重了个性化的体验。]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响亮。下面老师来检查你们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学生认读生字。

  (2)出示词语:喂猪、笑盈盈、跪着、凶猛、蹲着、镇静、揉揉眼睛。学生读词,指导学生读出“笑盈盈、凶猛、镇静”的词感;做跪、蹲、揉的动作。

  (3)指导书写:盈、跪、蹲、揉、喂。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仍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不可忽略。第一环节初学生字,主要由学生教学生,共同认读生字。第二环节巩固字词,在读词语的时候,几个动作词“跪、蹲、揉”,学生边读边做动作,在做中很好地把词体验一番。在读“笑盈盈、凶猛、镇静”等词语时,让学生通过自己语言、神情、动作来展示词语的意思。第三环节强化生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练习书写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从而把字写得端正、美观。]

  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读完之后,我们要进行一个抢答活动,看谁答得多,答得好。(学生默读课文,神情专注)

  师:抢答活动现在开始,选择题:(1)《火烧云》是写(  )的文章?a.人,b.事,c.景。

  生:是c,写景的文章。

  师:(2)《火烧云》描绘的是什么情况下的云?a.悠悠白云,b.艳丽朝云,c.如火夕云。

  生:是c,如火夕云。

  师:答得好!下面是问答题:“火烧云”中的“烧”字用得好不好?文中哪一句点明看到的云叫火烧云?用横线画下来。(生浏览课文,画句子)

  生:火烧云中的“烧”字用得好。因为……(生说不出来)

  师:课文哪一句点明看到云是火烧云呢?请你把句子读出来。

  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朗读一般)

  师:谁想再读这句话?(一生读,比较有感情)

  师:谁还想读?

  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有感情,强调“烧、红、着了火”)

  师:请你说说,你为什么把“烧”字读得那么好?

  生:火烧起来是很红、很艳、很亮的,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说明火烧云很大片很多;红彤彤的,可以看出火烧云很红很美;作者还运用比喻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让我感到火烧云很红、很艳、很美。

  生:我觉得火烧云中的“烧”用得好,因为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红彤彤和艳丽。

  师:是呀,那就让火烧云烧得更红、更艳吧!

  学生齐读: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老师扣住一个字“烧”设计问答题,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找出句子,体会“烧”字的妙处。在学生说不出为什么的时候,老师没有直接“告诉”,而是暂时搁一搁,让学生读读句子,在读中感悟、体验,当学生读到一定的火候,时机成熟,在老师的一句“你为什么把烧字读得这么好?”中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师:下面是一道简答题:请快速从课文中找出两个句子来告诉大家,火烧云是怎么来?怎么去?

  生: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生: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师:晚饭过后——

  生:火烧云上来了。

  师:一会儿工夫——

  生:火烧云下去了。

  师:作者这样开头和结尾,叫首尾相互照应,我们在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种首尾相呼应的方法。

  师:最后一道是填空题:读了《火烧云》这一课你想对火烧云说什么?请你填一填:火烧云你的        和        最美。

  生:火烧云你的颜色和形状最美!

  [在走进火烧云这个环节中,设计时尚的、带有鼓动性的抢答活动,容易激起学习的兴趣,学生在默读时特别认真、仔细。在快速、欢乐、闪烁智慧的抢答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涨,在这种气氛下破解老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轻松快乐,效率高,而云之美丽也在读悟的同时映入学生的心中。]

  三、美读火烧云

  师: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多端、异常美丽,同学们,放开你的声音去朗读,用你的慧眼去寻找、去发现火烧云的美丽吧。(学生放声朗读,寻找美丽)

  师:把你感受到的美丽跟你的同学讲一讲。(学生小组合作,畅谈美丽)

  师:火烧云的美无处不在,把你感受到的美跟大家说一说。

  生:我感觉到写火烧云颜色的这一段特别美。

  师:请你读一读,读出它的美。(生读段)

  师:你觉得她读得美吗?

  生:挺美的。她把颜色的词“红彤彤、金灿灿”都读得很好,她读“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句时,我感到好像真的还有很多很多颜色。

  生:我觉得她读得是挺好的,如果她能把第一句话中的“极多”读得再重一些,再强调一下那就更好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极多”表示火烧云变化非常多,不仅仅是书上写得这些颜色,它还有许许多多的颜色,我从“极多”这个词中感受到火烧云的颜色多得不得了。

  师:你很会读书,能够从一个普通的词“极多”中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多得不得了,多到及至。真能干!把你的感受带进去读一读。(生读)

  师:你从他的朗读中还感受到什么?

  生:我还感受到火烧云的变化很快。你看书上用了四个“一会儿”,这么多“一会儿”说明变化快嘛,如果他把“一会儿”读得再快些,舌头再卷些,就更好了。

  师:那你来示范一下好吗?(生读,读好儿化音)

  师:你们想读吗?想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学生起立,放声朗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好像看到了天边的火烧云颜色的绚丽多彩、变化莫测,你看,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请你展开想象,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

  生:红艳艳、黄澄澄、紫薇薇……

  生:桃红、菊黄、玫瑰红、苹果绿……

  生:半红半紫、半粉半红、半紫半咖啡色……

  师:同学们所说的颜色,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色彩斑斓的美丽世界里。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这一段,去享受火烧云带给我们的美丽吧!(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

  [这个环节的教学,始终以“读”为载体,引导学生人人读,反复读,多层次读,给“读”以自由的天空,用“读”为学生营造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一个“极多”,引领着我们来到了绚丽多彩天边,欣赏火烧云那千变万化的颜色;四个“一会儿”,让我们的眼睛赶不上火烧云变化神速。“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不也从学生想象中展示出来了吗?教师没有进行空泛的说教,没有简单的告诉,只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赏析、感悟和运用中来解读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在积极自由的阅读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火烧云美丽。]

  总评:

  1、导课开讲具有形象性。

  上课伊始,老师在板书课题时,用简练的语言展开了一幅“像着了火一样燃烧着的云霞”的画面,再通过出示图画,让学生欣赏火烧云的美丽景象,在学生的惊叹中引导:这么美丽而千变万化的火烧云,作家萧红会用怎样的语言描绘?让我们走进课文火烧云。这样,既形象地创设了情境,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问题抢答具有实效性。

  在学生默读之后,设计四种类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能激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避免了枯燥和乏味。问题的设计并不是随意性的,而是紧跟教学进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能扎实学生的基础,提高阅读能力。如,“烧”字用得好不好?文中哪一句点明看到的云叫火烧云?这个问题就需要通过 “反复朗读——品评理解——读中感悟”的思路来指导学生读、议、评、悟来感悟“烧”字的准确和形象。问题的设计,既有效地检查了学生自己读书的情况,为后续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3、朗读指导具有适当性。

  整堂课上,书声琅琅。以读贯穿全课,语言的感知、理解、积累十分充分。读的引导得当:你觉得她读得美吗?(我觉得她读得是挺好的,如果她能把第一句话中的 “极多”读得再重一些,再强调一下那就更好了。)为什么?(因为“极多”表示火烧云变化非常多,不仅仅是书上写得这些颜色,它还有许许多多的颜色,我从 “极多”这个词中感受到火烧云的颜色多得不得了。)把你的感受带进去读一读。(生入情入境读)你从他的朗读中还感受到什么?(我还感受到火烧云的变化很快。你看书上用了四个“一会儿”,这么多“一会儿”说明变化快嘛,如果他把“一会儿”读得再快些,舌头再卷些,就更好了。)那你来示范一下好吗?(生读,读好儿化音)你们想读吗?想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这样,读与评的处理得当,总是向着更好的目标发展,一遍比一遍读得好,读得美。避免了吹毛求疵或互相揭短,避免了老师抽象的朗读技巧的说教。读的时机得当、目标明确,做到了通过读语文学习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有机结合。读,让火烧云燃烧得更美丽。

《火烧云》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六册的课文《火烧云》第二课时,学习第2至6自然段。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来体现“美”,通过质朴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优美而富有动感色彩的想象,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听觉感受,使他们感受到了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深地喜爱上这大自然的神笔之作!从而深化了主题。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和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摘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和想象作者所描绘的多彩画面,感悟火烧云的绚丽多姿和丰富多变。

  四、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二)、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五、教学过程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课,谈话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老师出示彩图,再现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复述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的变化和下去时的特点,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激起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

  (二)、合作探究,分块阅读,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采用了情感朗读法,通过精读细讲、释疑拓展、想象体会,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了解作者所描绘的充满了大胆神奇想象的火烧云景象,并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并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文段,捕捉关键词句,读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例如,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一块时,引导学生从“红通通、金灿灿……”等七个表示颜色的词,以及“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一特点;从句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中的四个“一会儿”,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快”这一特点。另外,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还不断地渗透引导学生质疑、对比,并积累品析好词佳句,并尝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来延续作者丰富而绝妙的想象,感悟作者对美丽的火烧云由衷的热爱,从而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熏陶。

  (三)、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在这一环节,我们设计了利用悠扬的钢琴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在动人的音乐旋律中放飞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力。学生出示自己收集或者画的火烧云图片,根据自己的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中美丽的火烧云。

  (四)、作业设计:

  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是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和学生学习的高度自主性。

  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所述事物的特点,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组共有四篇课文,大多写的是作者身边的人、事、景、物,使学生从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这是着重从培养观察能力和习作能力的角度提出来的。因此,指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要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留心周围的事物和积累材料的,并把学到的积累材料的方法用于自己的习作练习。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五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向我们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消失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使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掌握“霞、盈、茄、庙、揉”五个生字。

  能力目标主要是: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感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具准备:幻灯片、录音机、生字卡片、色笔。

  二、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击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句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教法:

  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与上述教法相配合,要引导学生掌握:“读→思→ 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默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使感情进一步升华,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达到提高兴趣之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以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6 个环节:

  1 、导入新课:

  在早晨或傍晚,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出现一些美丽的云霞,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自由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发言后,小结:看来同学们平时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美丽的云霞就叫火烧云,(板书课题:8 、火烧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课,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把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2 、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纠正读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 、整体感知:

  这部分可分为三个环节:①提出学习目标②带着问题听录音朗读③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及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投影思考题:

  1 、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一特点的?

  2 、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

  3 、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听录音,边听边思考,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

  4 、重点深究:

  这部分又分为两个环节:抓住特点,重点深究。

  图文结合,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因此,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先投影彩图,指导学生了解图意,再结合课文进行学习。根据学生的回答: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变”,作者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的,而颜色和形状变化都显示了共同的特点,就是变化多和变化快。于是,我紧紧抓住“变化多、变化快” 这条线索,来讲读课文的三个段,边讲边板书:变(多、快)

  第三道思考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大部分学生能够从“红通通的,金灿灿的……”等表示颜色的词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找出颜色变化“快”的特点,投影对比句子:

  a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b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

  通过比较,让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这一特点,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惊奇、高兴之情,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训练朗读:

  《火烧云》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应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文章中心和作者的情感,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

  朗读要求:

  1 、读第1 、2 自然段,可把文中“了”字的读音适当延长,读成近似“啦”的读音,感情就出来了。

  2 、第3 自然段写颜色变化又多又快,要读出急切的语气,速度可稍快些。

  3 、读第4 自然段至第7 自然段时,随着一种形状的出现到模糊、消失,要读出先惊喜、后惋惜的感情。

  以上朗读要求不是读前提出来的,而是在学生朗读过程中逐步提出,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加以贯彻: 或通过教师范读,或通过诱发想象,或通过师生共议。总之,就是要让学生读得有劲,读得投入。

  6 、总结深化:

  学完了课文,我让学生看板书,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火烧云的。之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可以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和观察方法两方面来谈。)

  结束语我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领略了火烧云这一壮观的自然景观,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遇到更神奇的自然景观,只要我们多用心观察,并将这些内容积累下来,我们的习作便会有源源的材料。

  布置作业:按描写火烧云的方法,展开合理的想象,以《雾》或《雨》为题写一片断。

  五、说板书: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能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知道选材。因此,我的板书力求体现这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可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来说课。

  一、说教材

  《火烧云》一课是训练学生认真观察,注意积累的好课例。本课训练重点确定为: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基本技能目标)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能力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感目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投影片、彩笔、教学录像带。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电教、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读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教学程序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划分成5个环节:

  1.导入新课

  在早晨或傍晚,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现一些美丽的云霞,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自由发散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发言后,小结:看来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美丽的云霞叫火烧云。(板书:火烧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火烧云》(板书: 10)看看作家萧红是怎样把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2. 检查预习

  3. 自学讨论

  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1)提供自学材料,(2)个人自学,(3)小组讨论。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难点及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自学材料:

  1.火烧云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一特点的?

  2.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请标出来。

  3.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  

  4.交流点拨

  这部分又分两个环节:交流点拨、质疑解难。交流是检验学生自学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当学生意见出现分歧和偏差时,教师要适时点拨。

  根据学生的回答:火烧云最主要的特点是“变”,作者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写,板书:

  颜色

  >变

  形状     

  第3题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这部分时,大部分学生能够从“红通通的、金灿灿的……”等表示颜色的词中体会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一句中体会出火烧云这一特点。删掉这个句子,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出这句话也能说明变化多的特点,但不一定能找出颜色变化“快”的特点,出示对比句子: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

  让学生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变化“快”这一特点。

  5.总结评价

  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可以从学习课文内容和观察方法两方面来谈)

  你认为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

  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总结和综合性评价。

  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按描写火烧云的方法,展开想象,以《云》为题写一个片断。

《火烧云》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3

  火云是一篇山水文章,描述了晚餐后火云飘落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和感受。

  在本课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自己收集的关于火云的视频和美丽的图片资料,使学生能够生动地感受到火云的美丽与壮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材料的兴趣,自然引导到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II)第一次阅读课文并澄清学习目标。

  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通过对文本的描述,想象燃烧的云彩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状。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大声朗读。

  (III)阅读中的合作探索和理解。

  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情绪化地阅读他们喜欢的文章,捕捉关键词和句子,读出燃烧的云彩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征。例如,在学习“火云变色”部分时,引导学生从“红、金、黑、黑”等代表颜色的七个字和“一些说不出来、看不见的颜色”这句话中,认识到火云变色“更多”的特点。从句“这个地方有很多火云,一时间,它是红色、金色、半紫色、半黄色的四个一时间体验火云变色快的特点。此外,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也不断渗透和引导学生o提问、比较、积累、分析好的字句,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延续作者丰富而精彩的想象力,感受作者对美丽燃烧的云彩的真挚爱,从而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影响。

  在《燃烧的云》这篇课文中,我认为有几点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

  首先,阅读关键段落的时间不够。这节课的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学生对云形状的变化了解不够。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导致学生掌握能力差。

  其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火烧云》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4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自然界有许多瑰丽的景象,有无数作家描绘过它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萧红写的一篇散文《火烧云》。

  2、启发质疑:什么叫“火烧云”?火烧云有什么变化?什么时候出现火烧云?

  3、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火烧云的资料。

  日出或日落时,云被太阳光照得像火一样红,就叫“火烧云”。透过云层的光则叫“霞光”。火烧云又称“红云”“红霞”等。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按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2、从文中找出一句句子来说明什么叫“火烧云”。

  3、用一个词语说说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印象

  三、学习课文重点内容。

  1、朗读课文,思考:什么叫“火烧云”?用文中的一句句子来回答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1)质疑:烧?红?

  烧——避免与红彤彤重复;与课题相呼应;呈现向东蔓延的状态;与着了火相呼应,突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动态

  (2)指导朗读句子

  (3)引读课文第一节

  小结:红彤彤的火烧云,把白的变成红的,红的变成金的,黑的变成紫檀色的,真是神奇而美丽的景色啊!

  2、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一个词语说说。

  板书:

  变化 颜色

  形状 多而快

  (1)颜色变化多而快。

  ①默读课文第3节,找出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

  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齐读这些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可以根据叠词、颜色互糅、以实物比拟分成三类。

  ②想象“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照样子写几个,注意火烧云的基本色彩为红色。

  ③引读句子: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一会儿——。

  这几个“一会儿”表示几种颜色交替出现,火烧云瞬息万变。

  (2)形状变化多而快。

  ①默读课文第4-6节,找出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多而快的词语。

  一会儿 马

  过了两三秒钟 大狗

  忽然 大狮子

  接着

  一转眼

  ②读第4节,思考:天空出现了什么?马的样子是如何变化的?是怎么消失的?同桌用这样的方法学习第5、6节。

  小结:作者在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时,把火烧云的形状想象成三种动物,写得栩栩如生,仿佛让人感到这三种动物接二连三地在我们面前出现——変化——消失。

  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多而快。瞬息万变、变化多端、变化无穷、变幻莫测、千变万化…

  ④齐读第4-6节。

  四、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第7节。

  2、学生质疑。

  (1)“恍恍偬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恍恍愡偬”?

  “恍恍惚偬”是指不真切,不清楚。因为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而快,让人眼花缭乱,实在无法看清楚。

  (2)“沉静”与“沉浸”的意思一样吗?区别在哪儿?

  不一样。“沉静”是指寂静或(性格、心情、神色)安静,平静;“沉浸”是指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3、总结:作者在写火烧云时,从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多而快两方面着手,把瞬息万变的火烧云写得如此美妙、壮观,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瑰丽多姿。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像火烧云这样迷人的景象,呎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验,一定能发现!

《火烧云》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5

  一、选择正确音节打“√”。

  二、比一比,再组词。

  三、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镇”、“揉”、两个字是平舌音。( )

  2.“灿”的读音应为平舌音。( )

  四、写出下面词的近义词。

  沉静——(      )     恍恍惚惚——(     )

  镇静——(      )

  五、和“笑盈盈”结构相同的词语。你知道几个,请最少写出三个来。

  笑盈盈  (      )(      )(      )

  六、给下面的字扩三个词。

  七、理解课文,填空。

  1.课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句子,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各种各样不断变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2.同样是写火烧云的某一种形状很快消失,写“马”是:我们( )寻

  八、按正确顺序排列下列句子,序号写在括号里。

  ( )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 )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红色了

  (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 )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彩霞。

  九、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红通通的(      ) 金灿灿的(      )

  弯弯的 (      ) 绿油油的(      )

  十、按要求写词语。

  (1)用叠词方式写颜色:

  (2)直接写明颜色:

  (3)描写神态的词:

  十一、读句子,哪些是写静态的,哪些是写动态的,请在括号里标明。

  (1)火烧云红通通的。( )

  (2)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 )

  (3)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

  (4)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

  (5)火烧云的样子很多。( )

《火烧云》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6

  《火烧云》一课在描绘火烧云变化的情景时,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加强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并落实单元训练重点——注意积累材料。

  一、抓住重点,创设氛围,感受美。

  《火烧云》重点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形态的变化。教学时,教师可先从整体入手,设计这样的问题:

  1.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作者这种感受的?

  然后让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课文,边看挂图思考。之后让学生谈谈(先同桌谈,后指名谈)听完老师范读后对火烧云的感受。这样学生就能掌握课文的重点部分,初步领略到火烧云变化奇妙的景象美。

  二、反复品读,突出重点,欣赏美。

  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赏析描写火烧云美丽景象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描写的意境美。

  1.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景。教师可引导学生解答:霞光照在大地上的美是通过描写哪此景物来表现的?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种变化?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感受。

  2.重点指导学生欣赏火烧云上来时的色彩美。①指导学生品读第二、三自然段,结合挂图体会“极多”和四个“一会儿”都是讲颜色多、文化快的。然后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重点句进行赏析:“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②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两个重点句,边看插图,边体会,更真切地感受火烧云色彩变化美。

  3.启发学生欣赏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指导学生品读第四、五、六自然段(先读后理解,再有感情地朗读),并结合挂图领会“一会儿”、“忽然又”、“接着又”等词语的用法,明白这都是讲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的。然后品读第四自然段:“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在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这是写火烧云变化快、开头多,突出了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形状美。接头指导学生学习第五自然段,让他们想想哪些词句表明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快。最后让学生自学第六自然段。

  4.归纳全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使学生明白这既是描写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之美,又是表达作者对美丽景色的热爱之情。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相融合,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三、训练说写,落实重点,创造美。

  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色的热爱。教师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品赏,充分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形状之美。通过落实说、写训练,使学生在说、写训练中创造美。

  1.先引导学生读课后“思考·练习”第3题的句子,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仿照着说。先同桌说,再指名说。这样就形成了信息的多向交流与反馈,使学生对火烧云颜色、形状美的认识更加深刻。

  2.指导学生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把曾看见过的美丽景色写下来,然后同桌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这样逼真,给我们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呢?通过说使学生懂得只有像本文作者那样,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善于观察,才能写出这么形象生动、语言流畅、景色优美的好文章来。

  (此文获“第二届全国小学课堂教学征文大赛”二等奖。)

《火烧云》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7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了解火烧云的样子及变化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基本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出示投影片,让大家看一看。

  二、熟悉课文内容。

  1、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1)、划出生词。

  (2)读通句子,不熟的地方多读两边。

  (3)思考:火烧云指的是什么样的云

  2、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

  (2)抢读课文,看谁读的最好,鼓励学生读好课文。

  (3)说说思考题及自己读出的知识,互相交流,提高对课文的认识。

  3、在此基础上再齐读课文,加深印象。

  三、作业:

  1、两字一词。

  2、,弄懂字、词义。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强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总结文章写了火烧云的那些知识。读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如: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课文

  “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分别讲了哪些内容呢全班分成三组,一组研究一部分内容。下面分组讨论。内容少的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讨论。各组要求:

  (一)、一组讨论火烧云上来了这部分课文。

  1、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2、课文中是写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3、文章开篇就点题写道“火烧云上来了,但紧接着写的什么(读读、划划)

  4、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要“节外生枝”地去写霞光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

  (二)、二组讨论火烧云变化着这部分课文。看不懂的问题问老师。

  1、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重点写了火烧云的什么变化(形状)

  3、火烧云的色彩有什么变化在文章中划出来。

  4、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写了那些变化(一匹马→一条大狗→一头大狮子→什么也不像)

  5、说说哪些是火烧云的静态描写哪些是火烧云的动态描写(重点分析火烧云形状变化里的动态静态描写。)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作用。

  (三)、三组讨论火烧云下去了这部分课文。

  1、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2、找出文中的拟人句、排比句,仿照原句各写一个句子。

  四、总结全文

  1、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又是怎样把这些变化写具体的呢

  2、火烧云五彩缤纷变化万千,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好吗(多找几个同学说)

  五、作业:

  1、摘抄一段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内容。

  2、课后,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话整理到笔记本上。

  课后随笔: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夕阳西下时,天空中出现了火烧云时的瑰丽景色,抒发了人们在观看火烧云时无比喜悦的心情。本课语言优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们积累一些好词好句,便于以后作文时运用。

《火烧云》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8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á      guāng    wēi     wǔ   zhèn    jìng  yì  mú  yí  yàng (      )(     )(     )(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笑盈盈地(   )  威武地(    )

  红彤彤的(   )  凶猛的(    )

《火烧云》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要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点: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导入课题

  1、齐读课题;

  2、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3、出示什么叫火烧云

  二、自由朗读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

  三、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习生字词。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哪个字难写,凶的部首是什么。出示多音字。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请用“——”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4、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了?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齐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给人一种动态变化之美。

  5、文中的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的?(夏天的傍晚)(你从哪里看出来?(晚饭过后;乘凉)

  6、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第一自然?

  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小结:这段话写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

  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的?(“笑盈盈”)

  请你们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7、作者观察火烧云时有着怎样的感受?请你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回答。

  “一时恍恍惚惚的,……什么也看不清了。”

  恍恍惚惚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火烧云在不断发生变化。

  8、小组合作探究

  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请在3至6自然段中选择你喜欢的一段,小组内齐读,然后说说你读后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1、我们小组读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我眼前仿佛看到了火烧云颜色非常(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____一样的___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2、火烧云就课文中这几种颜色吗?你从文中的哪句话看出来?(还有些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3、除了这些颜色外,还会有哪些颜色呢?

  (苹果绿、桃红、玫瑰紫、石榴红、杏黄、秋叶黄、黄瓜绿、草莓红、橘黄、橄榄绿……)

  4、四个“一会儿”构成了一个什么句?你从四个“一会儿”体会到了什么?(火烧云变化非常多,非常快。)

  5、你能用四个“一会儿”说一句话吗?

  6、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7、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你能用一个四字词来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师:你真会用词。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二)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1、读了课文4-6自然段,我们体会到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多而快。

  《火烧云》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形状多?请用标出来。变化快?用双横线画出来。

  形状(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中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小结: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3、过渡:火烧云还会有哪些形状?(动物、植物、人类等)

  4、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概括吗?

  (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三)火烧云下去了

  小结:因为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如此之多,如此之快,所以作者说“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四、回归整体,激发情感

  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能用一句话赞美火烧云吗?(火烧云真是五颜六色,变化多端啊!)

  2、你在自然中还发现了什么奇特的景物?(钱塘江大潮、雨后彩虹、海市蜃楼...)

  3、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这样逼真?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展开丰富的想像,才能把作文写得更好。

  3、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进行描述的,这个孩子就是儿时的萧红,谁知道萧红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萧红(1911~1942)〕是我国现代文学颇负盛名的女作家,原名张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1928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中读书,1933年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1935年出版代表作《生死场》,鲁迅亲自为这篇中篇小说作序。1936年去日本养病,抗战爆发后回国投入抗日战争。1942年因患肺病,在香港去世。

  五、达标测评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顺序,具体生动地描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特点,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赞美之情。

  板书:上来了(红)

  颜色——五颜六色

  火烧云形状——变化万千

  下去了(一会儿工夫)

《火烧云》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10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火烧云奇异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会写霞、紫、寿、葡、萄、茄、跪、秒、恍、惚;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霞光、紫色、高寿、葡萄‘茄子、跪着、恍恍惚惚。

  4、背诵课文。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字词教学;

  2、理解火烧云的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

  能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人类破坏环境带来危害的资料;

  2、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写作顺序。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新课。

  二、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并组词。

  2、理解词义。

  三、自由读文,思考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2、给课文分段,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四、学生读文,讨论。

  五、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1、按时间的顺序。(板书)

  2、段意。

  3、朗读。

  六、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抄写下来。

  3、有感情朗读课文。

《火烧云》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11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中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写法,展开联想,写一两个片段。

  重点:通过朗读、讨论,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难点:通过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和教师的点拨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办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关: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我来读两遍课文及生字,努力做到正确、流利,边读边图画字词词。

  2、我会读

  紫檀色笑盈盈凶猛一模一样

  恍恍惚惚

  3、补充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金半半

  半半灰等

  4、理解课题

  课文中写的是“晚饭过后”的云霞,就是“晚霞”,为什么人们又美其名曰“火烧云”呢?

  第二关: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1按照火烧云“上来----变化----下去”的顺序给文章分段。

  一、

  二、

  三、

  2、课文主要从和两个方面描写火烧云。

  3、课文写得真美啊!我要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第三关:学习颜色变化

  1、阅读第三自然段,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想象火烧云里还有些什么颜色?

  2、火烧云颜色的变化不仅多,而且快,哪个词写出了快?

  3、朗读第3自然段。

  第四关:学习形状变化

  1、阅读4---6自然段,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像,像,像,像,等词写出了形状变化之快。

  2、这么美的形状,作者用方法写的。

  3、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在作者的想象中,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请用不同的线画下来。

  4、朗读4—6自然段。

  第五关:小练笔

  想象火烧云的形状,写一写。

  检测: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师生笔记

  展示要求:

  1、展示者面向全体,自信大方。

  2、展示者要准备充分,对展示内容要熟知,突出重点。

  3、展示者声音要洪亮、语言流畅、规范。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我最精彩的表现:

《火烧云》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神奇。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做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填空。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起兴趣。

  1、关于火烧云,你知道一些什么呢?

  2、你想再从课文中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内容。

  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2、开火车读课文。

  3、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把火烧云写得很美,找出来读读看。

  三、精读,积累语言。

  (一)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我们先来看第三小节美在什么地方?

  2、读第3小节,圈出表示颜色的词。

  3、看了这么多,这么美的颜色,你想用哪些词来形容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绚烂多彩、色彩镔纷……)

  4、既然颜色这么美,我们能把它读得美吗?(小组内读,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5、这么多描写颜色的词,你已经把它记住了吗?

  (二)我们再来看4、5、6小节,它们是写火烧云的什么呢?(板书)。

  1、分组自学4、5、6节,要求:a、你认为哪一节写得好,为什么?b、你能把它读好吗?

  2、交流,小组派代表比赛谁读得好。

  3、这么多的形状,你想用哪个词来概括?

  4、这三小节写得都好,因为作者把云想象成马、狗、狮等等,把云写活了,下面教师要让大家学着作者的样子来想,看谁想得好,看谁想得有趣。

  5、学生看图想象。(先自己说,再小组说,最后比赛谁想得妙。)

  四、熟读,理清脉络。

  1、课文中除了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外,还写了什么?

  2、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下来了……

  五、想象,知识升华。

  把刚才的想象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火烧云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估生:变化多端,形状各异等。

  师总结:火烧云是那么得变化极多,那么从哪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呢?

  二、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主动参与

  1.  自由朗读2—7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变化极多是从哪两个方面看出来的?(颜色和形状)

  2. 仔细观察,说说这些颜色有什么特点?(估:是abb型abac型)

  师:这么多的颜色用了不同的这些(师引导)词语来写,前面的是事物加上后面的是颜色,对啊,我们把这样的词语类型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事物+颜色。还能说说这种类型的词语吗?(只要合理都可以采取)

  师总结:这么多的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归纳吗?

  4.  师引导:火烧云不仅颜色多,变化快,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5.  自由朗读4—6自然段,找一找写了哪些动物?(马、大狗、大狮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来读一读。(生读)

  师引:是的,这三种动物是各有姿态,多可爱啊,你们还想读一读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边读边想象一下你心目中那可爱的小动物吧(齐读)。

  师引:通过想象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师生齐说)“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师引导学生举例说说其中一种动物。

  师:接下去,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按照这个顺序来想象复述一下。

  6.  天空中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火烧云在不断地变化着,聪明的你猜想一下还会有其他的形状吗?

  7.  模仿其中的一段,(发挥想象),仿写一种其他事物形状的变化。写在练习本上。

  8.  生展示自己心目中可爱的小动物。

  三、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1.  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估生:恍恍惚惚  一会儿工夫

  2.  齐读

  四: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一定被火烧云千姿百态的变化深深吸引了吧,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五:作业

  把你想说的写在练习本上。

《火烧云》教学案例与评析 篇13

  第一课时

  一、 图片导入,激发情感

  (1) 学生在看图片时可以充分表达你们的感情,可以指手划脚,可以静静地欣赏,可以窃窃私语,也可以大声赞美。(出示火烧云的一组图片)喜欢吗?这都是给谁照的像?(火烧云)它怎么样?带着你自己的感情跟它打个招呼。(师:从你的表情中我看到了惊喜;从你的语气中我听出了赞美。)

  知道火烧云是怎么回事吗?想更多地了解它吗?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火烧云的文章。

  2、(出示课题)让我们带着你自己的感情一起呼唤它的名字:火烧云。

  3、介绍作者。这篇课文是我们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板书)的作品,萧红(1911-1942),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和柯灵是同年代的作家,她英年早逝,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火烧云》就是其中一篇美文。

  二、 初读课文。

  让我们打开课本先一睹为快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

  1、你可以大声地朗读,也可以轻轻地读,遇到难读的词、句子多读几遍(说而不出示:如果你觉得还有困难可以请同学帮忙。或者举手示意老师,老师会马上出现在你身边与你一同解决。)

  2、读懂课题:为什么叫火烧云?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用曲线划出来。

  三、认读生字词

  1出示词语

  霞光 高寿 c 笑盈盈(作表情)

  a模(mo)糊 一模(mu)一样 威武

  沉静 b 恍恍惚惚 (反)

  师:谁笑盈盈?为什么笑盈盈?是什么使小白猪娈成小金猪的?霞光只使小白猪变了颜色吗?

  师:多么美丽的霞光呀,看到这情景怪不得喂猪的老头表情是笑盈盈的,从他的笑盈盈中我们体会到了(高兴),多么神奇的霞光呀,看到这情景怪不得喂猪的老头表情是笑盈盈的,从他的笑盈盈中我们体会到了(惊奇),带着你的这个感悟读第一小节。

  生读

  师: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使地上的人和物发生了变化,从侧面渲染了火烧云的“红”,霞光这么美,火烧云就更美了,但为什么叫火烧云?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吗?。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真准确,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 “烧”(板书在题目下面)

  师:我想跟你们商量个事,想给它换个词“红”你们看行不行,(板书“红”在“烧”下面)

  为什么?

  生交流,师总结:“烧”烧出了“火烧云”名字的由来和范围广,更烧出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和它的动态(形状)的变化。板书:颜色、形状至于出现火烧云时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的变化,可以从下面的角度来理清(课件展示):

  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黄狗——红的 红公鸡——金的

  黑母鸡——紫檀色 小白猪——金的 白胡子——金的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该部分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辅垫。

  导: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火烧云。(指课题齐读)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主要抓住( )和( )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板书:颜色、形状)这变化又具有既( )又( )的特点。(板书:变化多、变化快)“变化快”主要体现在那些词语上?(板书:4个一会儿、一会儿、忽然、接着……)

  二、研究切入,自主研究。

  导:同学们上节课学得不错!

  这节课我们要重点研究“变化快”这个的特点。怎么研究呢?请看电视屏幕,读一读就知道了。

  研究专题(请自主选择一个)

  1、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你读懂了火烧云

  “颜色变化多”,用“ 划出。

  2、 读课文第四—六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你读懂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多”,用“ ”框出。

  导: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研读课文吧!

  三、交流反馈。

  A、 颜色变化多。

  1、导:好,同学们研读得如何呢?我们来交流交流。

  首先,我们来交流“颜色变化多”这一方面。从哪些词句中,你读懂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多”?

  2、指名回答。(板书:红彤彤、半紫半黄、百合色、葡萄灰……)引出: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3、请大家看我的板书,谁来说说老师为什么用了“省略号”?

  (①老师漏写了一些颜色。为什么漏写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天空中的颜色很多很多,你写也写不完。你从哪里读懂的?)

  4、补充颜色,知识训练。

  导:作者说不出的颜色,我们来帮她说说好吗?请你仿照上面几个词的构词方式来说一说。

  ABB形式的(4个) 半半( )的(4个) 色的

  (4个) ( )( )(什么,什么颜色)

  四、 小结:

  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子说了那么多颜色,想象一下,天空中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颜色,这天空还像天空吗?这天空简直成了(调色盘)了。是啊,多美的天空啊,让我们美美地读读第3自然段吧!

  1、 导:接下来我们来交流“形状变化多”这一方面。从哪些词句中,你读懂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多”?

  2、 指名回答。(板书:马、狗、狮子)

  3、 这些动物形状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4、5、6自然段。不过,读的方式是老师引读,大家

  4、 齐读。请仔细听老师的提问再读,看谁读书最用心?

  老师: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马是什么样子的?后来怎么样了?忽然,又来了什么?狗是什么样子的?后来怎么样了?接着,又来了什么?大狮子是什么样子的?后来怎么样了?

  5、学生模仿练说。

  导:同学们,这天空中的火烧云只有马、狗、狮子这些形状吗?(板书:……)

  那还会有什么?(小白兔等)你能模仿课文中,描写马、狗、狮子的段落,来描述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似的火烧云吗?(学生准备1分钟)指名口头说(4位)

  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想象一下,天空中又那么多的动物,这天空还像天空吗?这简直成了一个(动物园)了。有感情地朗读第3、4、5、6自然段。

  同学们,火烧云的变化又多又快,我们在朗读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请大家齐读第3、4、5、6自然段。

  五、欣赏图片,升华主题。

  导:同学们,火烧云的颜色是那样绚丽多彩,形状是那样变化多端,想

  不想去欣赏一番?好,请看电视画面。

  板书:美不美?(美)。

  导:同学们,在大自然当中,“美”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只要你能擦

  亮眼睛,你就能处处“发现美”。(板书:发现美);如果你能像本文作者萧红那样,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种美描述出来,那你就是在“创造美”了(板书:创造美),想不想去发现美,创造美呢?(想)好,今天的作业中就有一样特殊的作业。(出示幻灯片)。

  六、布置作业。

  自主选择作业(请选择1—2题完成)

  1、 去生活中发现一样的事物,并把它描述出来。

  2、 仿写一种小动物似的火烧云。

  3、 读背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句子。

  4、 课外阅读1—2篇写景的美文。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0: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