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续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范文

续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精选12篇)

续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1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小马还是那样傲慢,还在嘲笑骆驼。小骆驼虽然心里有点儿难过,可他还是心平气和地说:“小马弟弟,要说在大道上跑,我可真的比不上你,要是到了沙漠里,你就不如我啦。要知道,人们都说我是‘沙漠之舟’啊!”小马气得跳了起来,大声叫道:“那我们到沙漠里比一比,看看谁输谁赢!”说着,他们同时向沙漠跑去。开始时,小马把骆驼远远地甩在后面。可是渐渐地小马越跑越慢了,他的脚陷进了又松又软的沙子里,口也渴了,肚子也饿了,越来越跑不动了。而骆驼呢,他那宽大的脚掌在松软的沙子上,不会陷进去,他的骆驼峰贮存许多养料,他不渴也不饿,越走越有劲,终于赶到了小马的前面。

  这时候,小骆驼回过头来对小马说:“我的驼峰、脚掌、睫毛虽然不好看,但是在沙漠中很有用,这下你该明白了吧?”

  小马输得服服帖帖,认识到自己错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王星雨

续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骆驼吗?谁能说一说你见到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骆驼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

  3、指导读课题

  (1)假如有人问: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个词要读重音?(“我”读成重音)

  (2)假如有人问: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课题该怎么读?(“自豪”读成重音)

  (3)假如有人怀疑:我感到自豪对不对?课题又该怎么读?(“才对”读成重音)

  (4)(擦去自豪)假如不用这个词语,课题可以怎么说?(我应该感到骄傲才对。)

  (5)“骄傲”在这里就是“自豪”的意思。假如换上“自豪”的反义词,课题又可以怎么说?

  我应该感到不自卑才对。(这样说不太好,把“不”字放前面点,再说一遍。)

  我不应该感到自卑才对。

  我感到自卑是不对的。

  我不会感到自卑才对。

  师:你们这样说都是对的。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法、说法就不一样。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丰富多彩啊!看来,我们得好好学学这篇课文。

  二、教学生字、新词

  这篇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很多,比如这些词语,你们不一定会读。

  1、(课件出示第一组词语:自豪  镜子  委屈  告诉  疼爱  走一趟  松散     多亏  陷进  贮存  养料  足够  铺天盖地  闭上)

  生:(纷纷举手)我会读,我会读。

  师:(故意地)老师没有教,你们都会读啦?我不信!你来读。

  生读词语,将“贮存养料”的“贮存”读成了“储存”。

  师:老师还没有教,14个词语你已经读对13个,真了不起。哪一个没读对?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仔细听其他同学读,看能不能自己发现。

  生读词语,全部读对了。

  师:你真了不起!介绍一下,怎么会读的?

  生:我昨天预习过课文了。

  师:你已经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祝贺你!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样自觉就好了。

  师:(问刚才没有全读对的学生)你发现了吗?

  生:我把“贮存”读成了“储存”。

  师:(高兴地)你能通过倾听别人的朗读发现自己的错误,真会学习!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也是一种学习啊!

  学生齐读词语。

  2、(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和句子:茫茫的大沙漠        松散的沙子

  无边无际的沙漠      陷进沙子里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这些词语和句子,你可能会读,但不一定读得好。谁能将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1)生读词语,将“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读成“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多加了一个“地”字。

  师:(指着“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请你再读一次。

  生仍然读成“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

  师:看仔细,再读一次。

  生:(终于读对了,但很不流利。不习惯少一个“地”字的读法。)

  师:哪个读法顺一些?

  生:有个“地”字更顺一些。

  师:是吗?(生七嘴八舌地议论)

  师:自己读读看?在这里,多一个“地”字也可以,意思一样。你觉得怎么顺就怎么读吧。(生自由朗读)

  (2)师: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谁再来读读?(注意读出沙漠的气势。)

  指名读词语。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好像看到了无边无际的沙漠一样;感到沙漠很可怕。)

  师:读词语,或者读词组,或者读句子,就是要将它们的意思表现出来。(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师:谁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词语中都有一个“沙”字。

  师:你看得真仔细。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沙漠的。

  3、在你的印象中,沙漠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1)沙漠里都是沙子,没有水。

  (2)沙漠无边无际,很容易迷路。

  (3)沙漠里白天的温度很高,有时要达到60多度。晚上温度又很低,有时会达到零下十几度。(你的知识很丰富!沙漠温差大,气候恶劣。)

  (4)沙漠里只长仙人掌,不长其他植物。(所以,一般的植物不能生活在沙漠里。)

  (5)沙漠里风沙很大,会迷住人的眼睛的,沙堆也会移动的。(所以人会迷路,很危险。)

  (6)沙漠里有海市蜃楼,也有绿洲的。(沙漠也有美丽的一面啊。)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迷人的沙漠风光吧!(课件出示沙漠图片)

  三、初读课文

  沙漠环境恶劣,谁能生活在沙漠里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课文能读通吗?现在看谁读得好?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老师有个经验,在朗读的时候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像课文中的人物那样想、那样说。

  3、师示范读第一自然段(比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老师是这么想、这么读的。)

  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插话)“喷着响鼻”,你见过吗?(马在看不起别人,或者认为别的动物不如自己的时候就会发出这样的响鼻。)

  (继续往下读)你的脚掌又大又厚。(插话:看看我小红马的脚掌,轻快灵巧,跑起来“得得得”,多好听!)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插话:长几层睫毛?两层睫毛好看吗?)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插话:你们背上有个肉疙瘩,会怎么样?)生:羞死人了!

  师:这么一想,再这么一读。你是不是就好像看到小骆驼与小红马了?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

  4、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读得绘声绘色。

  5、读书就是要这样读,把自己放到课文里去!现在谁愿意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择第二自然段朗读(抓住“委屈”“疼爱”,读出妈妈温柔、关切的语气)

  第三自然段:通过骆驼妈妈和小骆驼的两次对话分别讲述了骆驼的脚掌和驼峰在沙漠中的特殊作用。(抓住“茫茫”“无边无际”“松散的沙子”读出沙漠的特点。另外,还应抓住“又大又厚”“怎么拔得出来呢”“贮存”“足够”读出脚掌与驼峰的特殊作用。)

  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了解骆驼睫毛的作用。(抓住“铺天盖地”“没进一点”读出睫毛的作用)

  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小骆驼经过沙漠旅行,悟出了被小红马认为难看的东西却是自己在沙漠中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体会小骆驼从“委屈”到“自豪”的兴奋之情。)

  6、同学们读得很好。老师还能不看书读?信不信?

  仔细听老师读。(范读课文第5自然段,故意漏掉“在沙漠里”三个字。)

  生:(纷纷举手)老师错了,错了!

  师:(故意装糊涂)没错吧!

  生:漏掉了“在沙漠里”。

  师:刚才我允许你们多加一个“地”字,现在也宽容一下,行吗?

  生:不行。因为漏掉了这几个字,意思就不一样了。

  师:怎么不一样?(①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才起作用,到了其他地方比如草原上,就没有作用了。②离开了沙漠,骆驼的这些优点都变成缺点了。)

  师:看来这几个字真的很重要!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这几个字。(生齐读)

  7、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这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那么,小骆驼明白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到底有什么用处呢?小骆驼没有说,你能把小骆驼心里的话说出来吗?自己先练习说一说。

  自己练习说话后指名回答

  (a、我明白了我们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在沙漠里行走的时候就不会陷进沙子里去;两层睫毛可以防止风沙刮进眼睛里;驼峰贮存着养料,能让我们在沙漠里维持生命。

  b、骆驼又大又厚的脚掌能防止它陷进松散的沙子里;两层浓厚的睫毛能防止风沙刮进眼睛里;两个贮存养料的驼峰能防止它饿死。)

  师:你的回答很有条理,而且句子很整齐。

  四、拓展练习

  1、现在,我们明白了小骆驼为什么感到自豪吧!其实,小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请看《沙漠之舟》这篇短文,边读边找出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并试着用“我感到自豪的是_____”的句式来练习说说。

  (1)生阅读短文,练习说话。

  (2)指名交流。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①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们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别看我们高大,其实我们很温柔。)

  ②我感到自豪的是骆驼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

  ③我感到自豪的是骆驼的寿命可达35—40岁。

  ④我感到自豪的是野生的骆驼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太珍贵了。其实都是你们人惹的祸。)

  ⑤我感到自豪的是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

  ⑥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们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远处的水源。

  ⑦我感到自豪的是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2、骆驼有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现在请你写几句话,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_________”的句式。

  ①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绘画很出色,曾经在比赛中得过好几个奖。

  (我为你——未来的画家感到自豪。)

  ②我感到自豪的是我会弹钢琴。

  ③我感到自豪的是我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最好。(希望你永远学得更好。)

  ④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有爱我的爸爸、妈妈。

  (多幸福啊!我为你的家庭感到自豪。)

  ⑤我感到自豪的是我能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

  (我为你的爸爸妈妈有你这样一个好孩子感到自豪。)

  ⑥我感到自豪的是今天能有那么多老师听我们上课。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通过沙漠之行,小骆驼为它的驼峰、脚掌和睫毛有那么多的用处而感到自豪!骆驼虽然外表难看,但唯有它才能在沙漠里行走,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所以,我们要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注意外表,还要看它好的、有用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

  1、续写故事:从沙漠回来,小骆驼又去小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

  2、搜集有关骆驼的知识。

  板书设计: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驼  峰    两个肉疙瘩    贮存养料

  脚  掌    又大又厚        陷不进沙子        自豪

  睫  毛    两层                挡住风沙

续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3

  第五单元作业设计总目标1、正确书写本单元29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用“究竟”、“渐渐”、“谈笑风生”造句。2、能复述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分角色朗读《跟踪台风的卫星》。3、学习《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和《跟踪台风的卫星》三篇童话拟人的写作手法,以及其中的对话描写。4、学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事物写具体写生动。5、结合课文学习8个成语《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了解 “沙漠之舟”(骆驼)的精神。6、口语交际说说广告。7、通过学习《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和《跟踪台风的卫星》,使学生了解一定的科普常识,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志趣。 第14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作业设计目标1、正确书写本课9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2、能复述课文。3、学习《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童话的拟人的写作手法,以及其中的对话描写。4、通过学习《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了解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中的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经典作业设计案例作业设计设计意图难易程度名称特点用处驼峰  脚掌  睫毛  考察学生是否已经掌握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中的用处。(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等在沙漠生活所发挥的作用。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自豪 自卑 自信 自强 自尊 自负 自大 自立 自满 自爱1、            他虚心好学,从不___________。2、            男儿当___________。3、            我___________能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请你不用担心。4、            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_________。5、            我很___________,总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积累运用词语。(建议第二课时使用)☆☆☆续写故事《第二次相遇》 考察学生是否已经掌握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中的用处的知识,同时学习用拟人手法、运用对话学写童话。(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仿照课文,选择下面一种动物的身体器官,写写它的作用。1、蚂蚁的触角、眼睛2、小猫的耳朵、胡须、眼睛拓展课外知识,了解不同动物的生理构造有其作用。(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以《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写一写自己。帮助学生挖掘自身优点和长处。(建议第二课时使用) ☆☆☆☆ 

续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课本剧

  时间:春天

  地点:小溪边

  人物:小骆驼、小红马、骆驼妈妈。

  第一幕

  (幕启。小骆驼吃好早饭出来散步,来到一条小溪边,就照起了“镜子”。一边照镜子一边连连点头。)

  小骆驼(满意地):瞧,我今天梳的这个发型可真适合我呀!

  (小红马一边唱着歌一边走过来)

  小红马(见小骆驼这么欣赏自己,就喷着响鼻):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要是我长得这么丑,我早就整天躲在家里不出来了。

  小骆驼(委屈地):呜——(小骆驼马上扭转头去找妈妈)

  小骆驼(伤心地):妈妈,小红马说我长得很难看!!!呜——

  骆驼妈妈(疼爱地)孩子,明天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

  第二幕

  (幕启。小骆驼跟它的妈妈来到了茫茫的沙漠。它们走了很远很远,小骆驼抬起头来,望了望无边无际的沙漠)

  小骆驼(担心地):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

  骆驼妈妈(指了指):  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又指了指脚下松散的沙子)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掌也向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忽然,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骆驼妈妈(大声地喊) : 小骆驼,快点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

  (一会儿,风沙过去了)

  小骆驼(慢慢地睁开眼睛,环视一下四周,高兴地):妈妈,妈妈,我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哦!哦!

  小骆驼(回来的路上,边走边轻轻地):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第三幕

  (幕启。小骆驼正在小溪边散步,小红马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

  小红马(着急地):小骆驼,快帮我看看,我刚才想追一只小兔,一直追到了沙漠,正好遇上了一阵大风沙,我的眼睛里迷了沙子,好痛啊!

  小骆驼(关心地):来,你站着别动,我来帮你取出来。

  (沙子取出来了)

  小骆驼  :昨天我也去了沙漠,幸好我有两层眼毛,风沙来的时候,我把鼻孔和眼毛一闭,就一点事儿也没有。

  小骆驼(低下头,吃惊地):小红马,你的脚怎么受伤了?

  小红马(生气地):都怪那该死的沙漠,我走在上面,脚经常陷进沙子里,拔也拔不出来,你看,我脚上的皮都磨破了。(看了看小骆驼的脚,惊奇地)你的脚怎么没事?

  小骆驼(高兴地):我的脚掌又大又厚,根本不会陷进沙子里。

  小红马(肚子咕咕直叫):小骆驼,我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都快饿扁了!

  小骆驼(自豪地):我们背上的驼峰可以贮存养料,几天不吃也不会饿。

  小红马(难为情地):小骆驼,我以前经常说你丑,可没想到你的脚掌、眼毛、驼峰原来有这么大的用处啊!

  小骆驼(高兴地):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后,我们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好吗?

  小红马(使劲地点头)

  小骆驼(转过头来对着小红马):走,我们去吃饭去吧。

  两个好朋友手拉着手一起去吃饭了。

续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5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案

  闽侯县实验小学   阮秀芬

  教学目标:

  1、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中的用处。

  2、能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5课,知道了小红马认为小骆驼长得难看,是因为它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还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骆峰)小骆驼觉得很委屈。

  2、读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生读题

  (1)假如有人问:谁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哪个词要读重音?

  (2)假如有人问:我应该感到怎样才对?课题该怎么读?

  (3)假如有人怀疑,我感到自豪对不对?课题又该怎么读?

  (4)插去“自豪”假如不用这个词语,课题可以怎么说?(换骄傲)

  (5)换上它的反义词,课题又可以怎么说?

  二、感受沙漠

  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法、说法,就不一样,我们祖国的语言多么丰富多彩?看来,我们还得好好学习这篇课文。

  1、出示词语,茫茫的大沙漠,无边无际的大沙漠,松散的沙子,陷进沙子里,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先看这些词语,你可能都会读了,但不一定读得好,谁能将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出来(生指名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好像看见了什么?感到怎样?

  2、读词语或者读词组,就是将词语或词组的意思表现出来,听老师读一读、齐读。

  3、请仔细观察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沙)

  出示沙漠图

  师:瞧,这就是沙漠,在你们的印象中,沙漠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三、朗读品悟,说理解的话

  1、沙漠环境恶劣,骆驼能生活在沙漠里吗?让我们自由读读课文中的3、4、5自然段,在朗读的时候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像课文中的人物那样想,那样说。

  把自己放进课文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读(指名读、齐读)

  2、同学们都读得很好,老师也想读读

  师读第5自然段,故意漏掉“在沙漠里”三个字,引导学生说出少了这个词有什么不好?

  看来这几个字真得很重要!我们一起来读读,注意这几个字。(生齐读)

  3、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有这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那么,小骆驼明白自己脚掌、驼峰、睫毛到底有什么用处呢?小骆驼没有说,你能把小骆驼心里的话说出来吗?用上“我明白了_______”的句式。(自己先准备准备)

  4、这一天,小骆驼又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又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小骆驼真难看。小骆驼会怎么说、怎么做?可以为这情景编故事,或同桌两个同学,一个演小红马,一个演小骆驼边说边演。

  四、说自己积累的话

  1、其实小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还有很多,请看《沙漠之舟》这篇短文,边读边画出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

  生读文章

  2、现在,请同学们用“我感到自豪的是_____“的句式选择短文中的内容自由地说说骆驼值得自豪的地方,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五、说自己创造的话

  骆驼有骆驼值得骄傲的地方,我们每个人也都有值得自豪的地方,现在请你也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____”句式说说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

  15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脚掌     又大又厚        陷不进沙子

  眼       两层睫毛        挡住风沙

  驼峰     两个肉疙瘩      贮存养料

  难看(委屈)      自豪

续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6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

  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一课时,要把握好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精髓,自然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首先要抓住“看不起”。小骆驼曾经委屈过,也很自卑,这种感受来自小红马对他的嘲笑,而他自由又不知道驼峰,脚掌,睫毛的特殊作用。让学生在课文中自己找小红马看不起小骆驼的证据。并让学生根据小红马的动作、神态,想象出他的心理活动。其次要抓住“委屈”。小骆驼委屈课文并没有详细地写,教师这时知道学生观察插图,让学生实话实说,畅谈感受。学生地观察是细致的,感受是具体的,抒发的感情也是真实的。一句话都觉得小骆驼确实“多难看”。把小骆驼的那种委屈暴露得一览无遗,尽在眼前。最后抓住了“疼爱”。小红马最后为什么会有了自豪的感受?是因为有了骆驼妈妈的“疼爱”。让学生想象你在委屈时候妈妈会怎样对待,学生说说。这样能充分展现骆驼妈妈丰富的内心世界。也让学生真实具体感受到,一个人要健康成长,离不开妈妈的真诚的,无私的,艺术的“疼爱”。

续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渗透正确的审美观教育。

  2、读懂课文内容,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能简要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

  二、自学

  1、出示自学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的字。

  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风沙

  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后进生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第3、4自然段)

  4、指名读自学题(2)的词语,注意3个带点字都读轻声,教师领读这3个词语。

  5、说一说自豪、委屈、足够、小溪、陷进、养料、风沙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学生说出意思后,教师要进一步追问是怎么学会的。学生说不出来要引导他们反复读课文、看课文插图来加以理解。

  6、小结自学情况,表扬学得好的,鼓励学得不够好的

  四、精读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1、2自然段写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

  3、指导朗读这一部分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

  (3)指名读,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得怎么样,提醒学生注意通过读体会小骆驼照镜子时候的心情,读准小红马批评小骆驼难看时的语气,并通过读进一步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分组齐读这一部分课文。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1)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鼻和陷的写法。

  (2)学生当堂描红,教师注意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轻音乐,以减轻学生课堂疲劳。

  (3)及时反馈,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

  2.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每个词语四遍

  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教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一说妈妈为什么要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

  二、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完成课文后第四题。

  2.教师巡视,相机辅导后进生。

  3.讨论课文后第四题的答案并板书。学生根据板书检查自己做的答案。

  4.指导朗读课文。

  (1)学生琢磨这一部分改怎么读。

  (2)指名读,引导评判是否读得有感情,提醒学生:通过读突出沙漠的广大和环境恶劣,体会妈妈的良苦用心,体会文章用词造句的精妙。妈妈的话耐人寻味,要反复读,读准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感情。

  (3)学生再练读、齐读。

  5、小结。

  (1)这一部分课文写了什么?请同学说一说。

  (2)指名同学复述这一部分课文。

  三、精读第五自然段

  1、过渡:妈妈的亲切教导,自己的亲身体验,使小骆驼明白了什么呢?

  2、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引导评判学生是否带了自豪的感情读这一部分课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1)思考:小骆驼想到了什么才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2)讨论。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4、教师小结。

  四、总结

  1.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话训练:同学们,小骆驼以后再听到小红马说它难看会怎么说呢?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续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清作者的思路,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1~2自然段,感受小骆驼内心的委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你了解骆驼吗?能介绍一下吗?

  2、小朋友了解得可真多呀!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和骆驼有关的课文,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听清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找找近义词、也可以图文对照,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②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过渡: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读课文时读得特别认真,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自读情况。

  ▲出示第一组词语:

  脚掌   眼皮   睫毛   驼峰   肉疙瘩

  (1)指名读。

  (2)这些都是关于什么的词语?(小骆驼的外形)。(都是描写骆驼的什么呢?)

  (3)想不想亲眼看一看小骆驼的脚掌、眼皮、驼峰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

  (4)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连起来用1、2句话描述一下小骆驼的外形吗?(师起头:小骆驼长着——)

  ▲出示第二组词语:

  委屈    担心    自豪

  (1)指名读。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小骆驼的什么的?(内心感受的)

  (2)“委屈”你理解吗?课文中写谁觉得委屈?请找出课文中的语句。

  a、谁觉得挺委屈?指名读句子。出示:“小骆驼觉得挺委屈,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 “委屈”是什么意思?“挺委屈”是什么意思?你能带着委屈之情读一读这句话吗?

  b、小骆驼为什么感到委屈?指名读句子。从小红马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也来像小红马一样喷着响鼻嘲笑小骆驼?指名读。是啊,谁受了别人的讥笑心里会不难过呢?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描写小骆驼感到很委屈的这句话。

  (3)结合句意理解担心、自豪。(文中谁担心?担心什么呢?请你用担心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自豪的“豪”跟哪个字相象呀?区别“豪与毫”,换词。)

  ▲出示第三组词组:

  茫茫的大沙漠(茫茫是什么意思?   无边无际的沙漠(还有哪个词意思跟它一样?)

  松散的沙子(散是多音字)     陷进沙子里(教生字,字形要写)

  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区别“捕与哺”什么叫“铺天盖地”?放图片)

  (1)指名读。正音。

  (2)读了这些词组,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对,这些词组都是写沙漠的。

  (3)沙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面积大、沙子松散、风沙猛)结合图片欣赏,练习有感情朗读。

  ▲出示第四组词组:

  课文中还有这些生字,你认识了吗?

  出示:镜子 走一趟  多亏  能够  闭上

  (1)指名读。你觉得哪个生字在字形上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重点教学“镜、趟”

  (2)齐读本课生字。

  3、多种形式检查课文朗读,并让学生概括每小节意思,把意思密切联系的或相关联的自然段意思合并。(我们可以把意思相近或相关联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看作是一个部分)(实际就是指导分段)

  4、你能用几句话连贯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其实,我们只要把刚刚说的三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接起来就行了。(先让学生练练)

  三、总结课文。

  1、学到这,看来小朋友对课文内容已经是非常熟悉了。老师这还有一个填空,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正确地填写吗?

  出示:因为小骆驼外形______,它长着_________________,所以受到了____________,对此,他觉得挺_______。后来,小骆驼跟着妈妈______________,他明白了____________,所以他感到_____自豪________。(加问号)

  2、引入下节课:小骆驼受到了小红马的嘲笑,他是多么委屈呀!可为什么最后他会感到自豪呢?是什么让他感到自豪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深入学习。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生字描红。

  板书:

  1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委屈——―――――〉自豪

  教学反思:这是篇童话故事,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他难看儿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作用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童话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题材,如何上出童话的味道?如何凭借教本落实三下的年段目标,始终是我们教学设计的总纲领。

  一、给学情把脉,生字教学有的放矢

  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由生字转向段的教学,但是我们往往发现教学稍有疏忽,学生的生字就开始回生,错别字不断增多,因此,我们必须在保障生字词教学的基础上顺利向段的教学的过渡。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认真分析了课后12个生字的音形义,针对生字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出错点设计不同的活动。如“散”加强了读音的练习,用组词的方法辨析不同的音,而“陷”字学生最容易写错,在预设中,我寻根溯源,并采用扮演的形式展现汉字的演变史,采用编儿歌、讲故事的形式把“陷”字想象成一幅有血有肉的画面,化僵死的符号位生动有形的故事,这样教学不仅能帮助孩子们牢牢地记住生字的写法,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受到中国古文字的熏陶,感受方块字的无限魅力。

  二、扣词串教学,顺句通文扎实有效

  一直以来,第一课时都只是享受关起门的精彩,如冰山一角,很少有人触及,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课时很难上出噱头,教学方式的单一使我们的第一课时遭遇了冷落。但词串教学的出现打破了僵局,更多的老师能紧紧扣住文中的关键词,(亦或是有关内容的;亦或是结构相仿的;)组成词串组织第一课时的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也效仿此法,在词串的教学中还适时地通过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认识骆驼的驼峰、睫毛、脚掌,感受风沙铺天盖地的气势,通过朴实的教学实现第一课时准字、顺句、通文的目标。

  三、抓情感变化,理清文脉

  这是一篇童话,小骆驼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一条文脉,教学中紧扣文脉辐射课文,一脉相承,顺其自然。

  当然,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不如教学委屈一段时,对这一环节的设计目标还不够清晰,因此课堂操作时就显得不够灵活,课堂的生成也没有预想的好。

  邹琳、蔡楠、王晓波等人评课:

  小骆驼正美滋滋地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一番嘲笑的话语让小骆驼陷入了委屈和苦闷之中。它开始为自己又大又厚的脚掌、两层睫毛和背上的两个肉疙瘩而苦恼。它把满腹委屈告诉了妈妈,妈妈虽然心疼孩子,却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这些部位虽丑却很有用,而是要领着小骆驼亲自到沙漠中去实践。走出沙漠的小骆驼不再委屈,心中充满自豪。由委屈到自豪就是这篇文章的情感主线,沿着这条主线,我和学生跟随小骆驼的沙漠之旅也就开始了。

  一、感受沙漠

  小骆驼的本领只有在沙漠中才能充分体现,因此,只有充分感受沙漠的气候、环境,学生才能对小骆驼产生敬佩之情,才能体会到小骆驼的自豪。于是阮老师在检查预习时把一组描写沙漠的词语出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诵读结合自己对沙漠的印象去感受沙漠干燥、缺水,环境的恶劣,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感受委屈

  小红马一番嘲笑的话让小骆驼陷入了委屈和苦闷之中,但对于小骆驼的委屈文中并没有详细描写,而是一笔带过,因此我让学生通过理解小红马“喷着响鼻”和诵读小红马的话去体验小骆驼的心情。

续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9

  根据拼音写一写。

  1.我从小到大都洋溢在母爱的怀抱里,可是有一次,妈妈的做法让我感到很wěi qū 。后来,我知道妈妈也是dān xīn 我。

  2.妹妹穿上新衣服后有zú ɡòu 的自信心,在jìnɡ zi 面前眉飞色舞,还要bì shànɡ 眼睛陶醉一下,那样子别提多开心了!

  二、照样子写词。

  例: (沙漠) (无边无际的大沙漠)

  (风沙) ( )

  (脚掌) ( )

  (花园) ( )

  三、帮骆驼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写一写。

  1.小骆驼跟着妈妈在松散( )的沙子上悠闲地散( )步。

  2.我们少( )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因此要少( )些骄气,多些勇气。

  四、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的脚掌如果不是又大又厚,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改成不带问号的句子)

  2.用“自豪”的两个不同意思各写一句话。

  五、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和情感变化历程给小标题排排队。

  ( )沙漠旅行结束,小骆驼感到很自豪。

  ( )小骆驼告诉了妈妈。

  ( )小红马对小骆驼说了一番话,小骆驼觉得很委屈。

  ( )骆驼妈妈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行走,小骆驼很担心。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骆驼在沙漠里行走有三件法宝: 、 和 。

  的脚掌能 ; 的睫毛能 ;

  的驼峰能 。如果你就是小骆驼,除了这三样东西,感到自豪的还有哪些?

  七、展开想象,续写下面一段话。

  小骆驼又在小溪边照镜子,又遇到了小红马。

  参考答案:

  一、养料 自豪 担心 镜子 足够

  二、铺天盖地 又大又厚 百花争艳

  三、

  们的脚掌如果不是又大又厚,陷进沙子里拔不出来。

  我为我们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明明成绩考一百分,他到处炫耀,非常自豪。

  五、4213

  六、驼峰 脚掌 睫毛 又大又厚的脚掌能不陷进沙子 长长的睫毛能挡住沙子 凹陷的驼峰能贮存养料

  我应该感到自豪的是有特殊的生存能力、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被人们比喻成沙漠之舟、能在二十天里不喝水、鼻孔有一层挡沙的膜。

  七、略

续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10

  教学目标:

  1、能自己读懂课文内容,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中的用处。

  2、能运用“自豪”说话。

  3、能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瞄准“自豪”

  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那小骆驼为什么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指导朗读,走进故事

  1、出示骆驼图,问:同学们见过骆驼吗?你觉得它长得怎么样?

  2、一匹小红马看见了,它是怎么认为的?

  出示这段话:

  “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哪!”

  指导朗读,读出讥讽的语气。

  3、听了这些话,小骆驼十分委屈,于是它把这些话告诉了妈妈,骆驼妈妈是怎么说的?指名读,读出疼爱的语气。

  三、师生互动,感悟“自豪”

  a) 妈妈带小骆驼去沙漠干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配乐朗读3-4节。

  b) 刚才我们一起来到了大沙漠,老师就像小骆驼一样,有许多问题不明白,你们来做骆驼妈妈告诉我,好吗?

  师:妈妈,我的背上那两个肉疙瘩,实在是太难看了,能不能动手术把它给割掉?

  生:不行,那肉疙瘩里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在沙漠里面用。

  师:我们肚子饿了,那就在沙漠里随便找点儿吃的,不就行了吗?

  生:沙漠里面没有水源,没有吃的。

  生:孩子,沙漠无边无际,一走就要好几天,加上沙漠里又没有吃的,所以,这肉疙瘩非常有用。

  师:喔!我明白了。那我的脚掌又大又厚,连鞋子都买不到穿,要它有什么用?

  生:孩子,它的作用可大了。你看,我们脚下全是松散的沙子,有了它,我们在沙漠里行走,就不会陷进沙子里去。

  师;可小红马的脚小巧玲珑,在沙漠里行走,一定会比我们跑得快。

  生:不,不,不,小红马进入沙漠,那就连脚都拔不出来了,怎么走,怎么跑呢?

  师:可我还有一点不明白,那就是我的眼毛,别人都长了一层眼毛,而我偏偏长了两层,就比戴了眼镜都难看。

  生:你可别小看它,有了两层眼毛的保护,就不会有沙子进入眼睛里了。

  师:一层眼毛不也够了吗?

  生:不,沙漠里的风沙非常大,都能把天和地给遮挡了,两层眼毛才行哪!

  师:小结。板书。

  四、迁移运用,强化“自豪”

  在生活中,你一定也有感到自豪、骄傲的地方,愿意告诉老师和同学吗?为了说的更好,先把它写下来吧。

  生:练习。

  指名朗读。

  生:我值得自豪的是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它能写字、画画、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生:我值得自豪的是我有一个很疼我的妈妈。她用无私的母爱关怀着我,使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生:------

  五、拓展思维,发展语言

  一天,小骆驼又在小溪边照镜子,又遇到了小红马,你猜猜会发生什么事吗?同桌一个演小红马,一个演小骆驼,表演他们的第二次相遇。

  同桌练习表演。

  指名上台表演。

  六、说写结合,深化认识

  续写故事《第二次相遇》

  附学生习作:

  一天,小红马和小骆驼又在小溪边相遇了,小红马傲慢地说:“你还来小溪边照镜子,真是不止羞耻!”小骆驼说:“虽然我的样子很难看,但是我那些丑陋的地方却有很大的用处。”小红马听了,哈哈大笑起来,问:“有什么用处呢?”小骆驼说:“我的脚掌又大又厚,可以在沙漠里轻松地走动,我的两层眼毛能挡住铺天盖地的风沙,不让沙子进入眼睛里,尤其是我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在沙漠里用的了。”小红马不相信,小骆驼说:“不相信的话,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小红马跟着小骆驼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小红马站在沙漠里不能动弹了,而小骆驼它却轻松地走着。忽然,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来,小红马的眼睛里全是沙子,睁都睁不开,而小骆驼的眼睛里却没进一点沙子。沙漠比赛结束了,小红马惭愧地对小骆驼说:“对不起,当初我不该那样说你。”小骆驼笑着说:“没关系!”从此,小红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呀!往往丑陋的东西也能发挥它巨大的作用。

  (刘书亮)

  评析:

  一、追求平等对话。新课程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因此,课堂应该是双主体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以教师扮演骆驼妈妈,学生扮演小骆驼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沙漠之旅这一部分,大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不再是“墙角数枝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多与学生交流,多给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努力为学生的学习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二、让学生表演。让学生展开想象,表演小骆驼与小红马的第二次相遇,不仅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经意间,课文的语言已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培养了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联系实际,用自豪说话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写的能力,更让学生从内心产生了自豪感。

续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11

  佚名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生字、词,会运用“自豪”说话。

  2、能自己读懂课文内容,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中的用处。

  3、能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而语言的发展惟有通过言语实践活动。学生在语文课上的言语活动应该是高质量的,不是在已有水平上的简单重复。任何提高学生的言语质量?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言语活动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本课的教学就是在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言语质量。

  教学过程 :

  板块一:读自己喜欢的话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读课题。重心转移:谁?应不应该?感到什么?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和生词借助课后拼音拼读。

  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朗读,直到读得自己满意为止。

  4、组织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话。教师可以插问:“你喜欢这一段话的什么呀?”

  5、教师出示部分词语,看学生是否会读。

  第一组:镜子委屈告诉疼爱走一趟

  贮存养料足够多亏

  第二组:茫茫的大沙漠无边无际的大沙漠

  松散的沙子陷进沙子里

  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板块二:说自己理解的话

  1、引导学生从第二组词句中发现:这组词句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沙漠的。)谁能根据自己对沙漠的了解,运用这些词句为大家描述一下沙漠的情景?

  2、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这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那么,小骆驼明白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到底有什么用处呢?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的3、4小节,然后试着说一说,用上“我明白了---------”的句式。

  3、这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遇到了一匹小白马。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师生合作演说故事:小骆驼向小白马解说驼峰、脚掌和眼毛的用处。

  教师就小骆驼的其他方面提出问题:(1)小骆驼,你身上披着褐色的绒毛又厚又密,多热呀!(2)小骆驼,你走路这么慢,谁会喜欢你呢?(3)小骆驼,你的鼻孔这么大,有什么用呢?(4)小骆驼,你这么高大的身体显得多么笨重啊!

  板块三:说自己积累的话

  1、教师给学生《沙漠之舟》的课外阅读材料,认真阅读,记住文中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我感到自豪的是——”或“我自豪,我是一匹骆驼。——”的句式说自己理解的话。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说一句话。可以将一组学生列成一排,轮流说话,也可以展开说话竞赛。

  板块四:说自己创造的话

  在上述说话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说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附阅读材料:

  沙漠之舟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骆驼有单峰、双峰两种。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身高2米,重约450公斤,寿命可达35—40岁。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野生骆驼在世界上几乎已绝迹,仅在我国内蒙西部、新疆戈壁和甘肃北部人迹稀少的地方还能发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应能力。它的眼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可以阻拦风沙的侵袭。它的足底有约0.5厘米厚的肉垫,可耐受沙漠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严寒,骆驼全身披有约10厘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可以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

  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骆驼的驼蜂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50公斤脂肪,约占体重的1/5。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第一个胃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因而,在一时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它可以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维持生命。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本领可谓至关重要。

  野骆驼生活于极端干旱的戈壁滩和沙漠之中,那里人迹渺无,动植物极其稀少。由于无水,天敌(狼、猞猁、豹等)也无法生存。自卫能力不强的野骆驼,为了避开天敌的侵害,凭着独特的生理机能,选择了不毛之地栖居,生息繁衍后代。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为了获取美妙的食物,野骆驼有时也悄悄来到沙漠中的绿洲,那里水草肥沃,食物丰富,但是这要冒着生命危验,因为那里也正是恶狼出没的地方。动物学家曾记录了一场野骆驼与恶狼之间的生死搏斗:

  七月份的一天,一头公驼离开了戈壁区来到水草地,被恶狼发现,狼向公驼扑去。机警的公驼顺来路向戈壁深处逃去,恶狼死追不放。追过30公里以后,野骆驼已无影无踪了。恶狼还不甘心,顺着蹄印寻找,追到40公里时才大失所望,只好垂头丧气地返回。这时,烈日当头,热风烧灼,气温高达50℃,戈壁滩连一滴水也没有,狼在返回途中干渴而死。公驼凭着善跑的本领,摆脱了天敌的追击,终于返回安全的戈壁腹地。

续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篇1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苏教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的14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理解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童话。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本课的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创设一定情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实现课文语言向学生自身语言的内化,在丰富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质量。

  这篇童话故事除了童趣横生,扣人心弦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的写作特点,它的情节发展与小骆驼的情感变化交织描写,相得益彰,更加耐人寻味。骆驼妈妈的话语含蓄有致,发生深思,是作者精当提炼而成,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立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确立的:

  ①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脚掌、驼峰、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作用。

  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③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重难点:本文文辞优美,富有情感、感悟、朗读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讲述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鉴于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选择了以训练教学法同时结合比较法、讲述法、自学法、合作探究法等教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三、说学法

  我始终认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学。因此1、我运用“两步法”突破重点,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2、我采用多各方法组织教学,通过听录音、配乐、插图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在组织形式上变单一的老师讲授为自学质疑、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通过看一看、读一读、议一议、论一论等方法,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在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之后,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始终以训练贯穿全课。利用反馈教学法进行间接反馈,培养学生概括段意、主动思考、归纳的能力。

  ①层层训练,培养能力。

  我是分三个层次训练学生的。首先我揭示课题,导入新课,看到这个题目,“我是谁?”“我”为什么应该感到自豪?是什么让“我”自豪?”引导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了解:课题中的“我”是指小骆驼,小骆驼为自己的驼峰、肢掌、睫在沙漠里有着特殊用处而感到自豪。(板书:课题)然后请同学们默读第1自然段。

  读第1自然段时(出示课文插图1),让抓住“难看”一词,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体验,读好“又大又厚”、“两层睫毛”“两个肉疙瘩”等关键词(边读边板书),接着体会小红马“喷着响鼻”说的话,此时要指导学生读出嘲笑之意。读第二自然段时,可以提出“别人这么嘲笑你,你会感觉怎么样呢?”可以想象小骆驼受到小红马奚落后心中的想法,理解“委屈”的意思,并抓住“疼爱”一词,体会骆驼妈妈决定带小骆驼到沙漠里走一趟,让小骆驼在亲身经历中悟出自己长成这样并不难看的想法,要读出温柔、关切的语气。(板书“委屈”)问题的答案就在第三、四自然段中,下面我们按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小骆驼跟妈妈去沙漠旅行的经过是课文的重点部分,要通过朗读启发学生一步步领会骆驼妈妈是怎样给小骆驼消除委屈。第三自然段通过骆驼妈妈和小骆驼的两次对话分别讲述了骆驼的脚掌和驼峰在沙漠中的特殊作用,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了解骆驼的鼻孔和睫毛的作用。练习朗读时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沙漠特点的词句。读出它们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感觉,并结合积累的知识经验,说说对沙漠的了解,以此来体会大沙漠的恶劣环境。再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读出骆驼妈妈自豪和小骆驼“担心”的语句,体会“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中的用处很大,可以贮存养料,陷不进沙子和挡住风沙等,最后一个自然,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小骆驼经过沙漠旅行,悟出了被小红马认为难看的东西却是自己在沙漠中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本句中的“呀”和感叹号充分体现了小骆驼从“委屈”到“自豪”的兴奋之情,并通过朗读表现出小骆驼此时的内心感受。还可以让学生以自述的形式,帮助小骆驼具体说出驼峰、脚掌、睫毛的重要作用,以说促读、训练思维和说话的能力。

  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树立审美观。

  本文内容构筑在一个颇具意味的童话情节上,着重通过角色的对话来告诉学生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言由情生,以言传情,学生从中能受到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的教育。根据这一特点,可将课文改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同时加入学生创编的结局,即小骆驼和那匹小红马再次见面的情景。(出示插图2)

  3、有条理讲述故事,指导复述。

  分段学习完课文后,应回到整体,通过反复诵读,将读懂的各部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进一步体会课文所包含的哲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和小骆驼的情感变化历程复述故事。小骆驼的情感变化历程是:“挺委屈”—“担心”—“自豪”。复述时要鼓励学生多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最后讲一下“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还小红马他会怎样说,怎么做?”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练讲故事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编创对话。共同构思故事结局,在练习对话表演时,组织全班学生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五、板书设计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难看                 有用

  脚掌(又大又厚)     陷不进沙子

  睫毛(两层)         挡住风沙

  驼峰(肉疙瘩)       贮存养料

  板书设计紧扣课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层次。抓住能表现中心的词,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更好地把握全文。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3: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