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
范文 |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通用16篇)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篇1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作者采用第一人称,以一个山村的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与妈妈的对话,表达了自己非常想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看看升旗仪式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 教学设想: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本课教学重在对学生进行热爱国旗,热爱北京首都的情感教育,以求达到以境唤情,以文悟情,情文相生的境界。 教学目标: 1、能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懂得热爱北京、热爱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 1、谈话: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能谈谈感受吗? 2、激情:同学们,在我们的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每天我们的国旗都同太阳 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你们想去看看吗?(生:想) 3、出示课题,请同学们带着此刻的心情读一读课题。(指读,齐读,读好题目) 4、播放升旗的录象。(观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过渡:有一位山村孩子,他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一为叔叔用了一首诗写出了他的心愿,你们想读一读吗》? (评析: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为什么要升旗,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都是那么的陌生。因此,如果没有感性的认识,是很难激起他们的情感。这里,通过结合平时的升旗活动,用谈话的方式,了解他们对升旗的感受。并用录像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让他们感受这种庄严雄伟的气氛,并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二、朗读课文,悟情。 1、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全班交流:提醒难读的音,难记的字。 (3)、分句读课文。 2、再读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 A:理解遥远。大山里的人要到北京城,需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导朗读 B:理解壮观。联系看到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北京天安门广场之大、参加升旗仪式人之多,场面之雄伟,进而体会壮观的含义。指导朗读。 C:品读第三句:教师引读第一行,学生齐读第二、三行。同桌议一议,怎样读才能表达我的强烈愿望。 (3)、对比:我多想去看看。 我想去看看。 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怎样读好书上的这句? 3、有感情的朗读。(男女生赛读,配乐朗读) (评析:在学生熟悉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乐曲声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读课文更能入情入境。) 4、指导背诵。 三、拓展延伸,延情。 1、读了这课,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说说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国旗是) 2、课外阅读补充:《国旗歌》 3、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出示课前收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一、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山村的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我播放录象升国旗的时候,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并随着国歌声的响起肃立,那种气氛,俨然自己也在其中。后来,当我问他们看完后有什么想法时,有的孩子说,我真的很想去北京看看,有的说我长大也要当升旗手等等。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多有不同。初读时,我让他们合作学习字词,然后再重点交流。品读时,我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讨论、理解,再指导朗读,最后再以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赛读,同桌读,配乐读等来领悟其中的感情。 三、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如果说这节课只停留在让学生背完课文就结束的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在课后我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国旗歌》,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并配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篇2一、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 北京的风景图,、课件、升旗仪式录像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难点是有的长句子不容易读好。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说话训练 1、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 2、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 3、导入新课:有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出示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二、初读诗歌 1、出示多媒体、课件。 2、刚才人家听得可认真了,谁听出来了诗歌中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说了些什么? 3、同桌对读,一个当"妈妈",一个当"我",读读看。等会儿我们来比一比,哪一桌读得最好。 4、朗读比赛。 三、识字 1、认读词语 在、课件中结合景物出现词语:告诉,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 2、自由练读词语。比——比。 3、认读生字 用笔在诗歌中圈出这些生字,并大声练读。 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 4、教师抽查生字卡。 5、听音找卡片。 6、全班齐读生字卡片。 四、说话训练 1、课件出示图片和句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2、个人练读,指名读、男、女同学读,全班读。 3、说话练习: ①我国的首都是___。 ②我国的国旗是___。 五、读诗歌 1、小组读一读,比比哪组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全班与老师分角色朗读。 六、写字"广、升"。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复习词语。 3、转盘游戏:这些生字又交上了新朋友,大家一起来认识认识。 出示转盘,开火车: 二、朗读、背诵诗歌 1、观看升旗录像。 2、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背诵诗歌。 三、扩展练习 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当地的风景图片。 说话训练:我多想————。 四、写字 1、观察两个字"足、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注意竖中线上的笔画及最后两笔撇、捺的位置。 2、比较字形,识记汉字。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一学生描红)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篇3一、案例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我多想去看看》。 这是一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二、案例描述: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师:看看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去看什么? 生:“我”是谁呀? 生:“我”想到哪里去看看? 生:为什么“我”很想去看看? 师:(随机板书:看什么?谁?到哪里去?为什么多想去?)孩子们真会动脑提问,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的孩子是最聪明的,他在我们学完课文后的收获也是最大的。以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会对自己提问题,都应该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师:示范读文,生标出几句话。 师生一起订正出3句话后,学生指读文,做到咬文准确,句子读通顺。同桌同学一起读文,注意同桌有错音纠正后再一起继续往后读。 各自自由地、语速稍快地读文,读完后思考:我知道了什么? 四人小组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收获。 全班汇报: 生:我读懂了“我”是写这篇课文的作者。 师:我们可以划去哪个问题了? 生:我读懂了我到北京去要走很远很远的路。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遥远的北京城…… 师:“遥远”什么意思?你能读出遥远来吗? 抽生,引导读好。全班齐读。 师: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师: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师:说说我们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吧。 生:升旗仪式时,很整齐,因为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穿校服。 生:我们都不准说话,要抬头挺胸站好。 生:手还要贴裤缝。 生:眼睛要看着国旗慢慢升起。 生:还要一起唱校歌。 生:还要严肃认真。 师:是呀,我们学校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够壮观的了,但和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相比,还不够壮观,想去看看吗? cai展示: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的录像。 师:孩子们一起来读出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的壮观吧。 生捧书齐读第二句话,师引导把“非常壮观”读重些。 师:可以划去哪些问题了? 生回答随机划去“看什么?到哪里去?为什么多想去。” 师:这么壮观的升旗仪式你们想亲自去看看吗?书中的“我”也想去看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谁愿意把他的愿望给我们读读? 抽生读第3句。 师:听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多想去看看”说了两遍。 师:你们看这两个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生都摇头。 生:不一样,第二句说明我还想去一点。 师:第二句重复后,把我很想去看看的愿望更强烈了,所以不一样。 生带体会读第3句,师指导朗读,强调“多想”读重些。 师指课题,问:谁能把你们的愿望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师:孩子们,捧起书,带着我的理解和感受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三、案例反思: 1、注重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激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带着这样的想法,我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围绕题目提问,目的是为了打开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敢于挑战的激情和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消除疑问,为了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去感悟,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让学生联系每周星期一学校举行的升旗仪式和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录像,把学生带入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的壮观场面,感受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伟大、壮观,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文学语言,再现了教材内容的相关情境,使学生对教材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使其身临其境,以至积极倾吐自己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感情。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篇4跟妈妈说,多想去看看。 一方面,现在的小孩子体会不到小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特殊心理——生活贫穷、视野闭塞、勤奋好学、懂得珍惜,特别向往外面的世界。他们没有小山沟孩子们的生活经历,他们普遍没有看到过大山,甭说弯弯的山路,充塞在他们眼前的是无数钢筋混泥土浇筑而成的房子,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来来往往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山——在小山沟男孩的眼里司空见怪,它虽然美丽但是阻隔着通往大城市的道路,而在现在的孩子们眼里,大山是一个稀罕物,能走进大山,与大自然亲近,那绝对是一种享受。这就是地域环境不同所造成的孩子们的不同心理状态,换句话言之,如果把“走出大山,去看北京”,换成“走出城市,走进大山”,估计孩子们更能读出“多想去看看”这种殷切的感情来。 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普遍比较小康,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幸福与祖国的兴衰有关系,“祖国——中国”这两个词语在他们心中没有多少概念,即使你花很多的力气跟他们解释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生活对比,他们还感受不到。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仅仅停留在一年、一月、一个星期、一天这些具象的东西上,1949年,对他们来说太遥远,57年前,他们不理解这是多长一段时间,基于这样的起点,你让学生怎么去理解祖国的一路坎坷,怎么去理解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对祖国不了解,对历史没概念?学生情有何处发?怎么能受到爱国熏陶?这就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根本就不认识,不明白,而你非得问他:你喜欢它几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喜爱之情! 其次,孩子的起点能力很低下。这里的孩子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家长很多是半文盲,甚至文盲,他们不可能成为孩子就近的教育资源,在家里,孩子们的学生普遍处于自由状态,他们不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去自觉、主动地学习,他们现阶段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学校的压力,而这一“压力”一旦被放逐,孩子们自然回归“玩”的天性了,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在这一年龄段,他们的瞬间(短时)记忆占优势,但时间一长易忘,最好的学习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篇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字和足字旁一个偏旁,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我多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偏正结构短语。 难点: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课前准备: ppt,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有特别想去的地方吗?老师相信那里一定非常美。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两个地方,课件出示北京以及新疆的风光图片。你们知道这分别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还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一位是新疆小朋友,一位是北京小朋友,他们两个人可有意思啦,北京的小朋友想去新疆看看,新疆的小朋友想去北京看看,你想知道为什么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课前都做好了预习,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老师将本课中出现的一些新词请到大屏幕上来了,这样你还认识吗? 1、带拼音认读生词(自己练读,指名拼读,) (1)自己练习拼读一下,谁想拼读?(指名读) (2)不拼读的话,谁会读?(指名读) (3)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一起读?(领读) (4)还有谁想读?这么多想读的,那就大家一起读(齐读) 2、去掉拼音认读词语 把他们头上的拼音帽子给摘掉,你还认识他们吗? (同桌合作读,提读,男女生读) 3、去熟字认生字 师:去掉他们身边的朋友,剩下的字你还认识吗? 自由读,提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 师相机指导认识足字旁 4、交流识字方法 师:大家读读的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一定有什么样的好方法让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记住这些生字。谁想把你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 适当的点拨识字方法 (1)熟字+偏旁 (2)字谜识字 (3)熟字比较 (加一加,换一换,形声字,生活识字…) 5、回顾检查认读 师:小朋友们记字的方法可真是丰富多样呀!连老师也忍不住想要考考大家了呢!大家有信心通过吗?请看大屏幕(打乱顺序出示全部生字)提读并组词 6、小朋友可真厉害,词语,生字都没有难倒你们,现在我要加大难度啦,短语你会读吗? 自己练读,不会的借助拼音读;指名读;齐读 三、初读感知 1、师:小朋友可真聪明,词语和生字还有短语你们都认识了,如果把它们放进课文中你还认识吗?现在请同学来读一读课文,读的同学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得同学要认真听,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评价你读的真准确,读的真流利。 2、读完课文了,你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吗? 3、在第一自然段中一共几句话?妈妈先告诉我什么?(出示第一句: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什么样的小路?(弯弯的)出示弯弯小路的图片 在弯弯的小路上行走,人们的行走速度是快的还是慢的?(慢)那你能读得慢一些,舒缓一些吗? 4、师:妈妈还告诉我什么?(出示第二句) (1)、借助地图理解“遥远 (a)老师这里有一张中国地图,(出示地图,了解天山和北京的距离)从地图上看,新疆和北京的距离就比较远 (b)实际上从新疆天山到北京,它们之间相隔千山万水,如果坐火车就得花上几天几夜的时间,这么远的距离,文中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遥远 (2)、借助视频,理解壮观 (a)师:同学们我们每周一早晨都会参加升旗仪式,学校举行的升旗仪式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板书:升旗仪式】可是我们的升旗仪式和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是无法比较的,你们想不想看看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看三四分钟就暂停) 看了以后,觉得广场上升旗仪式怎么样? (b)看到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观看升旗仪式,向国旗敬礼,那样的场面真的是----非常壮观【板书:壮观】 (3)那你能把这种壮观的语气读出来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师:是的,这种壮观的场面,深深的吸引着远在新疆的小朋友,他和你们一样也非常想去北京看看。于是他对他的妈妈说了什么? (第三句: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谁能读读这句话,要把自己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得情感读出来? 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6、接下来看看大屏幕,老师这里有三句话,请你来读一读,看看这三句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那你能把第三句读好吗? 7、师:是啊,大山里的小朋友和同学们一样,当他听了妈妈的讲述后,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遍一遍地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其实,想去看看的人除了你们和大山里的小朋友之外,老师也想去呀,我心中急切的情感没有语言能描述,我心中激动的情绪没有办法控制,我要读,我要把心中这份感受读给大家听,让所有的人都知道—— 师:(朗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师:怎么样,你们感受到了吗? 师:我相信,你们一定比老师读得好。谁来读一读,来表达一下自己心中的感受。 师:你读得很快,我听出了你想去看看的急切心情。 师:你读得声音大,我听出了你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师:你读得很重,我知道你想去北京看看的心情很急切,对北京的热爱更强烈。 师:你读得很慢,我听出了你对北京那份深沉的爱。 师:你的声音越来越大,我听出你对北京越来越强烈的爱,越来越想去的心情。 师:来,大家一起读(齐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你们的心情,我感受到了。 8、生活在天山的孩子想去北京看看升旗仪式,而生活在北京的孩子呢?我们接着来看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北京的小朋友为什么想要去新疆?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指名读第二句话) (2)(出示天山的图片)天山美不美?那你能美美的读一读吗?天山这么美,所以北京的小朋友对他的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3)如果是你,你想不想去看一看,请你来读一读,让我看看你到底有多想。指导朗读 10、北京的升旗仪式很壮观,新疆的天山景色很美丽,这些美景一直吸引着我们,让我们再次朗读全文,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四、书写指导 大家将课文读的真美,我相信大家也一定能将本课的生字写的很美,接下来,请同学们将书打开第20页,谁来读一读本课要写的生字? 师:本节课我们来写“会”字,请小朋友观察“会”这个字,他是什么结构的字?对于这个字的书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生:这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生:写得要紧凑一些 生:撇和捺要舒展 师:下面看老师写“会”字(边写边讲解:撇捺要舒展,云藏在下面,云的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 师:你能像书上那样把字写的正确,规范吗?写的'时候要认真观察书上的范字,看准了再下笔,争取一次写成功,中间不擦,现在请大家坐正了,拿出笔在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吧。 生描红,仿写,评价(强调坐姿) 师:老师发现咱班有个小朋友写字的时候很认真,写的也不错,大家一起看一下,请看大屏幕 师:请大家借鉴这位同学,再来写一个吧!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新疆的小朋友到北京游览了天安门,感受到了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壮观,又跟随北京的小朋友到新疆天山,看到了洁白的雪莲,中国的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每一处都是美景。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够走出家门,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看一看,真正的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篇6《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一、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山村的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城市的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播放录象“升国旗”的时候,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并随着国歌声的响起肃立,那种气氛,俨然自己也在其中。后来,当我问他们看完后有什么想法时,有的孩子说,我真的很想去北京看看,有的说我长大也要当升旗手等等。 二、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也有不同。初读时,让学生合作学习字词,然后再重点交流。品读时,我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讨论、理解,再指导朗读,最后再以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赛读,同桌读,配乐读等来领悟其中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在课后,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国旗歌》,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并配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篇7我多想去看看,是啊,多想去看看未知的世界,未知的地方,多想去看看自己向往的地方。这一课的编排满足了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想知道、想探求的心理,让学生体会到说自己想说的话,读自己想读的文章。因此,教学中,我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直观入手,以活动教学为主,从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出发,培养合作意识,注重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孩子读懂课文。 一、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点燃学生学习的思维火花。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现代化教育手段播放雄伟的万里长城、北京游乐场、颐和园、天坛、雄伟的故宫,以及天安门城楼和广场升旗仪式,并且插入了个人暑假去北京的一些照片,借助自身的经历,增加说服力。看后使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之后我又请孩子们静静地聆听《我多想去看看》这首诗歌的情境片段。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我通过图画、语言描绘等手段,强化了学生的感受,从而激起了他们热烈的情绪。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课标中强调,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意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的动力。因此,在识字方面,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去识字,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以走出弯弯的小路的游戏来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字词,一直走到广场上的升旗台旁边。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并能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 三、研读课文,进行实践 课标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根据这一理念,我让孩子读课题后,自主提出问题,通过引导,有些学生能较好的提出问题。例如,他想去哪里看?看什么?等等,这样问题由学生出发,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教”真正为“学”服务,不管问得怎样,让我感动让我欣喜的.`是——他们能尝试着问了。避免了课堂烦琐的分析,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篇8片断1: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 生:去过。 生:没去过。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播放课件“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曲,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打节奏。) 师: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又雄伟,又壮丽,有个妈妈给她的孩子讲北京的样子,她是这样说的……(播放录像片)。 评析: [从谈论,到优美的音乐,利用课件,把北京城淋漓尽致地展示在孩子们面前,同时也激发孩子的联想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片断2: 师: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想。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61页,听听老师读,看看老师读的好不好?师范读(配音乐)。 师:你们认为我读的怎么样? 生:好。 生:棒极了。 师:你想读吗?那么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习它。借助拼音读几遍。 评析: [教师用亲切动听的话语,标准的朗读,体现了老师的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朗读功底,教师的示范作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片断3: 师:你们想读课文吗?那么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吧。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习它。 师:在小组内把生字划出来,小组内多读几遍,想出好办法记住它,看谁记的最多。 生:小组内学习生字。 师:你以前认识哪些字?在哪里学的? 生:我以前认识“路”字,在幼儿园学的。 生:我还看见过“马路”。 生:还有姥姥家的“山路”。 生:我还认识“北京”两个字,妈妈教我的。 师:这些同学真了不起,老师敬佩你们。那么你们又记住了哪些字呢? 生:我记住了“想”,上边两个“水,目”,下边是“心”字,用“心”去想。 生:我记住了“升”,这样就“升旗”。(师生做升旗的动作) 评析: [学生识记生字,是这堂课的重点,为了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教师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的做法。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愿意识记的字,自主地选择不同方法记住字形,同时,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还及时地恰到好处地加以点拨。] 片断4: 师:老师想如果没有拼音,你们也能认识这些字,对吗?(逐个出示)。 生:读。 师:哪里的火车开起来。 生:这里的火车开起来。 生:读卡片。 师:双轨火车开起来。 生:呜、呜、呜(两个学生站起来读)。 师:台阶台阶走下去。 生:读(带动作,蹲一下)。 师:我的朋友在哪里?(出示卡片)我的朋友在这里。 生:读。 师:看谁能快速、准确地拿出手中的卡片。 师:我说“长城”的“城”。 生:快速找出手中卡片中的“城”字。 师:看看老师手中拿着什么?(小红旗)。 生:拿出“红旗”卡片。 师:一口咬掉中尾巴,什么字…… 评析: [生动的语言,巧妙的游戏,把孩子们带到了玩的乐园,乐的天堂,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牢牢记住了这些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位教师始终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孩子的玩的天性出发,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知识的平台。] 本节课教师的语言亲切,尤其是肢体语言,特别让我深受启发,这位教师始终面带笑容,手在不停地做出各种夸奖或鼓励的动作,走近孩子,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人为本,终身发展的师生生命力,突破了识字和朗读两大特点,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体现了教学目标 三围的整合。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篇9《我多想去看看》本课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我多想去看看,是啊,多想去看看未知的世界,未知的地方,多想去看看自己向往的地方。 一、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低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旨在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愿识字,喜欢识字,逐步形成识字的动力。根据这种教理念,首先引导学生:在文中读字音,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难记的字,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一步一步的实践,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始终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 二、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学生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因此,我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在处理“广场上升旗仪式多么壮观”这一句时,我让孩子们通过观看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录像和开国大典时的录像去感受什么是壮观,增强孩子们的自豪感,有感受才有真情的流露,孩子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好。 三、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品读时,我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讨论、理解,再指导朗读,最后再以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赛读,同桌读,配乐读等来领悟其中的感情。 我抓住了重点词,比如:“弯弯”、“壮观”、“遥远”现在的小孩子体会不到小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特殊心理——生活贫穷、视野闭塞、勤奋好学、懂得珍惜,特别向往外面的世界。 四、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课后的练习“我们爱北京”,“我们爱五星红旗”,让孩子反复读,最后我抓住“我多想去看看”中的“我”、“多想”、“看看”和学生一起读出突出重点词的三种语气。最后让学生进行句式的仿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篇10一、说教材 《我多想去看看》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首诗歌。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一个山村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依据《新课程标椎》要求,结合新教材重点,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直观入手,以活动教学为主,培养合作意识,注重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教学目标: 1、识13个生字,8个词语及1个偏旁“心”,能端正地写“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练习。 难点:读好诗中的长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法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首先通过学生喜欢的天安门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当他们知道了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和建筑,就产生了很想去看看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对课文中“我”的心情的理解。然后通过范读、自读、分角色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看升旗仪式、读句子等活动,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识字方面:主要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识字,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培养想去识字、主动识字的意识。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必须创设情境,带学生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首先出示北京天安门及其他风景的图片。讲述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小朋友是不是很想去北京看看,引发出学生的情感,激起了他们的好奇情绪,学生自然地便被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先逐句分析读.接着随课文识字。 1、检测词语:告诉、遥远、路、能、广场、壮观、升旗。(带拼音)请小老师领读,其他学生跟读,正音。 2、再次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去掉拼音)进行巩固复习。 最后,读课文,做到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三)抓壮观,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表达抒情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一旦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便会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理解“壮观”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录像,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学生来说,这一刻,他们和山里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们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升旗仪式如此壮观,难怪山里的孩子对妈妈说: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四)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目标、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安排了一个环节:看谁能把山里孩子的心愿读出来。出示:万里长城、泰山、北京大学、鸟巢.一次又一次地激情诵读,在学生的情感和课文情感多次发生共鸣之后,学生已经完全置身于情感世界,充满了对北京的向往。 (五)写字 低段书写是重点,本课在原有识字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巩固生字,学生认认真真地在田字格中写“走”。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篇11一、教材分析 《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新疆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北京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天山的雪莲,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愿。 全文共有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身处新疆的“我”从妈妈口中了解了北京,渴望去看看北京。第二自然段是身处北京的“我”从爸爸口中了解了新疆,产生了想去看看新疆的愿望。 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共有11个,集中在第1自然段。文中两个自然段都是先写了妈妈或爸爸告诉“我”的两句话,再写了对妈妈或爸爸说的愿望。段落的结构、句式、情感表达都有相同之处。文中“弯弯的小路”“遥远的北京城”等偏正短语较多,读起来朗朗上口。文中“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出现了两处,这句话既是感叹句,又具有反复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我”想去看看北京、新疆的强烈愿望。课文朗读中偏正短语和长句子较多,这些是学生朗读的难点,而读好感叹号的句子,体会反复手法所蕴含的强烈情感,亦是学生朗读的难点之一。 这一学期,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对北京和新疆并不了解,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知道北京的位置,欣赏北京的风光,让学生观看升旗仪式视频,感受祖国的伟大。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识字、朗读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也接触过一些偏正结构的短语。在这节课中,紧扣关键字词句,以读为主,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结合偏正短语训练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识字,在灵动的课堂中积累偏正结构短语,同时提升对北京的向往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字理识字、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11个生字,通过看图片、视频理解“遥远、雄伟、壮观”的意思,能发现“北”“京”字形的特点,并正确书写。 2、能正确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积累“弯弯的小路”等短语,能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3、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增进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新字,会写生字。积累偏正结构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教学难点: 抓住表达“我”美好心愿的句子,体会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欣赏图片,引入心愿 小朋友们,咱们中国地大物博,有许许多多风景优美的地方,现在老师把这些美景带进课堂大家一起来欣赏。 1、欣赏图片:播放有名的几处风景图片:(雄伟的)天安门、(美丽的.)天山、(壮观的)长城、(高高的)山、(蓝蓝的)大海…… 2、引入心愿: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想说什么?(预设:很美,我也想去看看) 二、游戏闯关 (一)读好课题,认识心愿 1、认识心愿:看到这么美的风景,我们都想去看看,今天有个小朋友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心愿,让我们一起说出他们的心愿——我多想去看看。 2、学习生字:“想”。课题中藏着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认识它?(加一加:相+心;组词:想念、想法、思想……) 3、读好课题:朗读指导轻声“看看”。 (二)初读课文,明确心愿 1、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小朋友多想去看看什么?让我们大声地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出示要求: (1)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读完标一标自然段。 2、交流反馈。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用不同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①学习后鼻韵母的字:自读、带读,读好轻声。 ②字谜认识“告”:一口咬掉牛尾巴。 “观”:又见面,看一看。 “非”:三三加两竖。 ③说话训练:请学生试着用“告诉”说一句话。 ④用比一比的方法识记:北、广、走。 ⑤理解“弯弯的小路”,拓展积累短语。 A、看,这就是妈妈说的小路,这条小路弯弯曲曲,我们就叫它“弯弯的小路”。(朗读指导,“的”字读得又轻又快) B、看图仿说短语:(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 (三)精读品味,感悟心愿 (2)长句子理解、朗读指导,积累短语。 出示: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①指导读长句。 出示: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②指名读,朗读指导。 ③借助地图、具体事例理解“遥远”的意思,朗读指导“遥远的北京城”。 ④图片认识“天安门”,直观感受“雄伟”,学习“安”,积累“雄伟的天安门”。 ⑤图片认识“广”。出示天安门广场图感受“大”:大大的场地叫“广场”;非常非常大叫“广大”。 ⑥联系生活认识“非常”。生自由拼读,指名读,说话训练:用“非常”夸一夸北京。 ⑦观看升旗仪式视频,感受“壮观”,积累“壮观的升旗仪式”。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的话,你心里会想些什么?(预设:升旗仪式太壮观了。)所以我们称它为——壮观的升旗仪式。 (3)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出示: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①自由读。 ②细心的小朋友肯定发现了——“我多想去看看”一口气说了两遍,后面还跟着一个感叹号!为什么呢?(更加强烈地表达了天山孩子迫切地想去北京看一看的心情。) ③那么你能读出这种迫切的感情吗?请你再读一读。 引读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原来天安门这么雄伟,怪不得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原来升旗仪式这么壮观,怪不得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齐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必要时范读,朗读指导,读准感叹号) 4、配乐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紧扣难点,指导书写 1、书写指导:北。 (1)出示范字,观察字形:把字写好,要学会观察,一看结构,二看位置,三看笔画。仔细观察“北”,你发现了什么?——北:左右结构,左低右高。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提示要点:注意笔顺,左竖上是横,右边先撇后竖弯钩。 六、教师小结、提升心愿 1、祝贺大家经历重重考验来到了首都北京,让我们一起去北京逛逛吧!(出示北京美景视频) 2、说一说你想去哪里看看呢?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篇12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第五单元十一课《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都向往的地方。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和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本课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这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图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感情激发。 二、说教法、学法 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首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学会质疑。然后通过自读、范读、赛读、表演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大多数学生没去过北京,但对北京有一种自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通过看升旗仪式、听歌曲等活动,点燃这种,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三、说教程 现在谈谈我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认为这篇课文的课题命得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小学生——《我多想去看看》,他会很自然地就问:“我”写的是谁呀?多想去哪儿看看?为什么想去那个地方看看呢?我紧抓这个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学习方法的契机,让学生齐读课题后就问:“多想”什么意思?那你能有感情地再读读吗?为后面情感的激发打好伏笔。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也是文章的内容所在。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呢?仔细读读课文,试试自己行不行,好吗?学生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就会兴趣盎然地去读。 2、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学生现在的拼音掌握得可以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于是我首先采用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认为难读准的字或难读通的句子标出。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再小组合作读,把你刚才还没读准的地方提出来向别人请教,或者你会读了就帮帮其它的小朋友,一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指名读、范读,跟老师比读、小组赛读,学生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感情。 3、感悟交流,探究内容: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教师提问:通过刚才朗读练习,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随机板书:北京城(遥远)、天安门、升旗仪式(壮观)。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 4、创设情境,强化感受: 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了共鸣,学生的思维冲破现有时空的束缚,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他们带到更加遥远的意境中。教学中。理解“壮观”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孩子们来说,此时,他们和山里的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们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看完录像,我借情续情,带上记者证,进行现场采访,让他们谈谈感受:你觉得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怎样?你看了之后,心情怎样?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你想对五星红旗说些什么?孩子们通过谈自己的感受,切身体会到山里孩子的心愿,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最后,利用听音乐《国旗,国旗多美丽》,当念到“敬礼、敬礼、敬礼”时,我充满地对学生说;让我们也庄严地向国旗敬礼!此时无声胜有声,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了。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篇13【导读】 1、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由三句话组成,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的美好愿望,内容生动感人。 本课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低年级阅读教学任务:“识字、学词、读通、读顺、读好课文”开展教学,创设情境,联系实际,读中感悟。 2、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首诗歌,全诗由三句话组成,押an韵。教学前,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教学中,抓住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在读中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小学生对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会有些了解。结合这一特点,教学时准备升旗仪式录像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升旗仪式的壮观,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天安门升旗的录像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心、方”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伊始,创设情境。课件依次演示:美丽的小山村,庄严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母子对话、孩子的愿望。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内容情境中,学生在感受着山村的美,天安门广场的美,感受着升旗前的隆重和山山美好的心愿,为投入地读文做好铺垫。 当学生与本文的愿望融到一起时,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指名读,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为了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针对教材对识字教学的要求,教学中,采取带拼音识字、去拼音识字、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识字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生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识字为了更好地促进阅读。为了检查识字效果,同时为了在把课文读通的基础上读顺,组织组内同学互读、评议,教师以指名读课文的方式检查朗读效果。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无论是初读感知,还是学习汉字,变换形式学习,组内同学互读课文,都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使课文读通、读顺成为可能。 3、品读感悟,熟读成诵。诗歌共三句话。品读感悟第一句时,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倾听,接着模仿读第一句。品读感悟第二句时,组织学生观看北京升旗仪式实况录像,学生在体会中练读第二句。品读感悟第三句时,让学生比较: ⑴ 我多想去看看。 ⑵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在比较中读第三句,最后熟读成涌,积累语言。 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品读感悟三句话时,学生的模仿读、体会读、比较读,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4、文中出现的四个生字,根据字形特点,“广、升”一起指导、书写。“走、足”一起指导、书写。同时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实际教学要为达成这一目标做长期的努力。 5、当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强烈共鸣时,去北京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就成了许多孩子的心愿,此时,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如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等,小组合作出一期《美丽的首都北京》小报。从而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教学实录】 1、引入: 师:创设情境,去北京看升旗仪式。演示(山村、升旗仪式,母子对话,孩子的愿望) 生:齐读课题,认识“想”字。 2、感知: 师:范读,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指读。 师:整体出示生字。 生:开火车认读,自主发现要注意字音,交流。 师:出示句子。 ⑴ 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来到美丽的北京城。 ⑵ 我多想去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呀! 生:自由读。 师:引导再读,要求流利。 生:组内互读评议。 3、感悟: 师:启发读第一句话。教师范读。 生:再读,师及时评价。 师: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去干什么呢?现在,小组合作,练读第二句话,一个小朋友读时,另一个小朋友要注意听,然后相互评议。 生:小组练读,指名读。 师:放升旗录像。启发:假设此时你就站在升旗的人群中,那么该怎么去读第二句话呢? 生:练读。 师:示范。 生再读,师生点评。 师:看到这壮观的场面,山山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自读第三句,交流感受。 出示 ⑴ 我多想去看看。 ⑵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学生比较练读、师扮演角色读。 生:试读互评。 师:启发背诵。 生自由读试背,同桌互检。 4、书写 师:你认为哪个字不好写? 生:我觉得“升”字不好写。 师:看“升”字的每一笔都在田字格什么位置? 生:观察后回答。 老师范写,学生评议后临写。 师:点评。 5、拓展 师:启发学生课后了解北京。搜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小组合作出一期《美丽的首都北京》小报。 【教学反思】 1、这首诗歌虽然只有三句话,但是因为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学生读得很投入。 2、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在模仿中、在观看录像的体会中、在比较中朗读感悟,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 3、学生的朗读因感悟而有声有色,感悟后的朗读声情并茂。 体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同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适时的示范和引导是绝不可少的。 不足:教师评价语言不够丰富,评价形式过于单一。 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我多想去看看》。 设 计:辽宁省葫芦岛市实验小学 王志丽 【点评】 新课标在阅读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我多想去看看〉一课作为一篇阅读课文,如何落实课标要求,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好课文”本节课在以下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首先,教师坚持组织、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前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拉近与文本的情感体验;课中引导学生模仿、体会、比较;课尾,鼓励学生搜集图片,合作办报,为学生拓宽了学习空间。教真正是为了学服务。 其次,教师根据诗歌三句话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考虑学生对壮观一词理解有难度,及时播放天安门实况录像──很好地说明了问题 。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篇14一、我读懂了…… 今天,我们该上新课《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以山村一个小男孩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上课了,我通过天安门和广场上升旗仪式的图片导入课题很顺利。然后我让同学们自己读文,再小组互读。几遍下来,孩子们都能正确地把课文读出来。你读懂了什么?”孩子们的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段亚楠说:我知道小男孩住在大山里。”范正秀说:我读懂了小男孩特别想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赵欣说:我读懂了小男孩家离北京城很远。”她话音刚落,嘴快的张德旭就喊:不是很远,是遥远。”听他这么一说,孩子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张德旭,眼睛里满是疑惑:很远、遥远不都是远吗?有什么不一样?”我示意张德旭接着说:小男孩住在大山里,得坐几天车才能到北京,那叫遥远。”那什么是很远?”我跟我妈坐车到葫芦岛,葫芦岛叫很远。”想不到他解释得这么明白。我刚想往下进行。忽然看到赵欣嘴动了几下,她肯定是不服气,我又加问了一句:什么地方离我们这么遥远?”谭玉莹说:我姑妈家在哈尔滨,我去过,得坐一天一夜火车,那离这儿遥远。”黄达说:我爸说咱这儿到美国要坐1天飞机,美国离这儿遥远。”这时,赵欣举起了手,她可能是想通了,站起来说:天上离我们这儿遥远。”这时我想:这就是孩子们在推敲词语,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你还读懂了什么?”刘鑫说:我还读懂了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这是一个长句,她读得不太好,我范读了两遍,孩子们都会读了。那什么叫壮观呢?”这里慢声慢语的刘西音说:当官的都很壮。”我忍俊不禁,可孩子们谁也没有笑。难道他们都这么理解?不行,这可是个误区,我得给孩子们解释清楚。我又转念一想,她这么理解是生活给她留下的印象,我还应该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这要比老师生硬的讲解好得多。你同意刘西音这么说吗?” 何思宇站起来说:我不同意。当官的‘官’我认识。不是这个‘观’。”我点点头,何思宇认识的字真多,这个‘观’确实不是当官的‘官',你看看书上升旗仪式的画面,或周一我们和全校同学一起参加升旗时的情景,那都叫壮观。”过了十几秒,祝雪松站起来说:升旗时演奏国歌声音很大,人很多。”夏克含接着说:我们升旗时,操场上全是老师和同学 ,这就是壮观。”我因势利导,那你见过的什么情景是壮观的呢?刘西音第一个站了起来说:电视里王母娘娘开的蟠桃会很壮观。”黄银说:我和妈妈参加婚礼很壮观。”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如此丰富,生活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二、我想这样读 该到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环节了。孩子们,你认为怎样能把这篇课文读好,你就怎样读。”赵振站起问:老师,加上动作可以吗?”当然可以。”教室里响起了孩子们饱含激情的声音。谁能读给大家听?”杨莹声情并茂,又加上自己的动作,特别是最后一句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读得舒缓悠扬。同学们不约而同在把掌声送给了他。我问为什么这样读,她说:小男孩看天安门图片都看呆了,他的心早飞到那儿。”邢开研站起来说:我想这样读。”他把最后一句读得快速 、急促,声音很高。同学们都笑了,他急了,解释道:小男孩多着急,他想马上到天安门广场,我着急时就这么说话!”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调,却被孩子们说得合情合理,这就是生活教给孩子们的。只有以生活为基础,孩子们语文才会学得更好。 【课后反思】 这堂课一上完,我的心情很激动。孩子们对课文的认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使我深深地意识到:新课程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们的生活。教师只是一个合作者,引导者,只要适时地把课程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课文内容,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篇15计之一 作者:高晓勤 一、教材简析: 《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课文中的“我”是一个山村的孩子。茫茫的大山隔阻了“我”的视线,却隔不断“我”对山外世界的向往,对首都北京的向往。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字字句句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首都北京有一种天然的向往之情,教学中要点燃这种激情,利用这种激情,引导学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诵中感受北京。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北京,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北京的风光,向学生讲一讲北京的风光,为情感的激发创造条件。 三、教学理念 1、从“封闭”走向“开放”。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从“多讲”走向“多读”。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 四、教学目标 巩固13个生字、8个词语及2个偏旁;会写“足、走”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流程: 我主要讲以下三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孩子们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必须创设情境,带孩子们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俗话说:情之萌生离不开“境”,要解作者之情,首先必须入文章之“境”。因此,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出示北京的图片,配以优美的语调讲解北京的各景点,并配以悠扬的乐曲,之后我又请孩子们静静地聆听《我多想去看看》这首诗歌。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我通过音乐、图画、语言描绘等手段,强化了学生的感受,从而激起了他们热烈的情绪。在热烈情绪的带动下,学生便被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获得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 (二)以情育情,引发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学时,我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表达抒情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一旦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便会形成巨大的内驱力,驱使学生冲破现有时空束缚,张开想象的翅膀,把他们带到更加遥远的意境中。在《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中,理解“壮观”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孩子们来说,此时,他们和山里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们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看完录像,我借情续情,请孩子们把刚才看到的场面读出来,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我抓住时机请大家一起体验,如果你在升旗仪式的现场,你会怎么做。活动之后,我又借势请学生再次欣赏北京的其他著名的美景,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现在,你想对北京说些什么呢?孩子们通过谈自己的感受,切身体会到山里的那个孩子和他们的心愿是一样的想去北京看看。孩子们的情感再次与课文中情感产生共鸣。最后,教师和大家一起诵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此时无声胜有声,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了。 (三)情感的升华 根据一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安排了一个环节:看谁能把山里孩子的心愿读出来,一次又一次的诵读,在孩子们的情感和课文情感多次发生共鸣之后,孩子们已经完全置身于情感世界,充满了对北京的向往。 相关链接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04 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篇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广播电视大学2004年秋季汉语言文学本科班 阎奕霖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 2、能理解课文内容,产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壮观及其意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北京天安门相关图片,国歌磁带,国旗图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指名2~4位)。 2、听了他们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引出(北京太美了!我真想去看一看……) 3、有位小朋友,他和你们一样,也有这个心愿,想到北京城去看一看,他就在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里,请齐读课题两遍,板书课题,分析生字“想”,并组词、造句。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分清字形;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课文共有几句话?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字卡:开火车读;组词造句。反馈课文内容(一个山里的孩子想到北京看升旗仪式)3句话。 3、师引:(请说说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把它读出来) “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齐读。 4、师:对呀!他为什么这么想去看看呢?请同学们看挂图。 三、学习一、二句话,出示挂图 1、观察挂图,你看到了什么?文中的小朋友“我”生活在哪?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文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图:近处的大树、房子、竹椅、石桌、一座连一座的大山,图片,妈妈和孩子 文:弯弯的小路,大山。 2、谁能想像一下,图中的妈妈在给孩子说什么?假如你是妈妈,你会拿着天安门图片对孩子说些什么?(自由说,指名说) (孩子,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到北京去。孩子,知道吗?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3、谁能用课文中的话说说?指名一、二句师生,生生互评鼓励你们读的真好,老师也忍不住想读读,可以吗?(可以)(生评) 4、齐读,突出重点词“遥远”老师不懂意思,谁来解释给大家听?(路程非常地远)评价道谢。 5、同学们,现在我要带领大家走入图中的天安门广场去看看升旗仪式,好吗?现在我们来到了遥远的北京城,回想一下,每周一校园里的升旗仪式有什么样的场面,在北京天安门升旗,你双看到了什么样的场面?(有气势、人多、场面大、庄严、壮观……)。 当五星红旗和太阳一起升起的时候,过路的学生、工人,农民,老人,小孩都停了下来,向我们的国旗致敬,这个场面非常地壮观,让我们读好这个句子吧!(自由读,指名读)。 6、个人,小组伙伴赛读,师生互评一、二句。 7、同学们,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这么壮观,此时此刻,如果我们也参加升旗,你会怎样做?我们一起做做看,播放国歌,升国旗,同学们跟着唱了国歌,行了礼,能说说你心中的感受吗? 现在,我明白了,这个山里的孩子家离北京那么遥远,从来也没去过北京城,而北京城里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又是这么壮观,怪不得这个孩子这么想去北京亲眼看看呢,让我们把这种迫切的愿望用朗读表达出来吧!(指导读第 3句)。 8、质疑,为什么要重复“我多想去看看呢?”(非常非常想去,很想很想去)。 9、谁能读好这一句,读出“我”想去的心情?(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同学们读的真精彩,让我们深深地体会想去的心情,齐读。 四、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并背诵 (个别,小组,同伴,汇报朗读,背诵情况) 五、通过听介绍,感知体会课文内容,你想对北京说些什么? 1、出示句子:“北京,我想对你说:”小组交流说一说。 2、现在老师要当一次记者,把你的话录下来,寄给北京市的,一定要把你最想说的说出来!说、读: 我还想带同学们唱一去《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给北京听,可以吗?齐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3、朗读全文,是呀!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我们爱北京,我们爱五星红旗,我们爱我们的祖国,我想同学们的愿望和这个山里小朋友的愿望通过不断努力的学习,一定都会实现的,让我们满怀着对北京无限的热爱齐读全文。 六、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祖国首都北京和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许多同学对北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都像文中小朋友一样,想到北京看看。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北京的资料,我们将召开一次“我爱北京”的主题班会。 七、下课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