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大松树和小松树
范文

大松树和小松树(通用3篇)

大松树和小松树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两个生字: “托”、“爷”。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续编故事结尾。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教学具准备: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的图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前在黑板上画简笔画:一座大山)

  1.它们是谁?分别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 (生上台贴图)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46页,看书中的插图,找到小松树和大松树,再看黑板,同学们一起说,贴得对不对啊?

  2请同学们看着这幅图填空:

  出示:山上有一棵( ) ,

  山下有一棵( )。

  3在这里有两组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大——小,上——下)

  指导朗读:读这句话的时候要注意这两对反义词,全班齐读这句话。

  4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要做到读懂课文,读好课文。我们一起读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第一板块  读懂课文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小松树在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远处还有连绵起伏的群山,风伯伯还经常和他聊天……她看到了其他松树看不到的景象(师边描述边点击图片)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生答。)

  2、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转脸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就得意的炫耀起自己来。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小松树的话。

  3谁找到了?

  课件出示:“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小松树说了几句话?

  指导读好第一句话

  (1)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指感叹号,这是什么符号?怎样读这句话?

  (个别读)评读:他读得好不好?突出“多”。你能读得更好些吗?评读。

  (2)指导读好“喂”这个字。

  请小朋友们看图: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这么高的一座山,说话说低了能听得到吗?谁来读读这句话?

  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看看您能从“喂”这个字体会到什么?(对着一个孩子):今天我忘记带橡皮了,我对他说:“喂,把你的橡皮借给我用用!”听了老师这样的口气你心里愿意借橡皮给老师用吗?为什么?(没有礼貌。)那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师生互动】

  (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指导读好第二句话。

  (1)比较句式:a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

  b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你喜欢哪一句?(个别读)为什么?请你来读读看!

  (2) 师范读:“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你呢?”

  “你呢”你听出了什么?(骄傲)

  (3)谁再来读读这句话?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

  把两句话连起来一起读,全体起立,带上动作、表情齐读。

  4你觉得小松树是个怎样的孩子?不讲礼貌、骄傲、得意

  5你愿意和这样的小松树做朋友吗?为什么?

  6过渡: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情?请同学看书中插图。大松树在想什么?谁来猜猜。

  没有和他计较,所以没有回答。(你是一个宽容的大松树)

  他知道小松树是大松树爷爷托起来的。(你是一个智慧的大松树)

  7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松树真的长得很高吗?我们把小松树从山上搬到山下来和大松树比一比。(课件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板书:高多了)

  你能用“比”说一句话吗?(说给同桌听)(个别答)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1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自读第三自然段   

  2、请同学们看47页上的插图,找到风伯伯,指给同桌看:风伯伯对小松树说话时做了什么动作?

  (1)摸着——什么叫摸啊?请你摸摸同桌的头。看来同学们都做对了。

  (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什么呀?(孩子)

  (3)平时谁这样轻轻摸过你的头?还叫你孩子?你感觉怎样?

  十分亲切。做好动作,读好“孩子”

  (4)引读:再看看风伯伯的表情,谁来模仿风伯伯说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出示)

  (5)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可是为什么小松树能看得远呢?

  那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6)理解“托”请你做个动作:用手托起语文书。风伯伯的话你懂了吗?

  (7)出示练习:小松树看得远不是因为(长得高),而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因为小松树站得高,所以(看得远)。

  如果小松树长在山下,他还能看得远吗?

  (8)我们一起朗读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语重心长的话。

  第二板块.读好重点段落

  一.训练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

  1 课文中有许多字读轻声,我们应该读准确。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朋友    长得    多高哇    地方    你呢 

  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读给同桌听,个别读)

  风伯伯     摸着   孩子   高多了   大山爷爷    托起来的呀

  出示句子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读给同桌听,个别读)

  二.训练重点段落二、三自然段

  连起来齐读。

  第三板块 课外延伸

  讲读第四自然段(约 5 分钟)

  ⒈提问: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怎样了呢?

  你能学学它的样子吗?

  ⒉想象说话:如果你是小松树,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呢?

  3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的心情。(板书:惭愧)

  4.这时的小松树想对大松树、大山爷爷、风伯伯说些什么呢?自己选择一条题目和同桌说说。

  a小松树想对大松树说:

  b小松树想对大松树说

  c小松树想对大山爷爷说

  小结: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了,变成了一个知错就改,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好孩子了。

  5现在你愿意和小松树做朋友吗?

  过渡:一(4)班的小朋友们表现得真好,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反义词游戏放松一下,比如说:我说大,小朋友们说:“我说小”,

  我说前——我说后,我说来——我说去,我说多——我说少,我说近——我说远,

  第四板块  学习生字

  指导学习“托”、“爷”。(10分钟)

  下面我们来学习两个生字。出示“爷”、“托”,认读

  1 “爷”结构: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新部首,谁知道怎么读?父子头

  学习偏旁,书空、范写。

  2“托”字什么偏旁?是什么结构?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8页,看好第二题中“爷”“托”的笔顺,同桌之间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注意:同桌在说的时候你要仔细听,看他有没有说错。

  3怎样把“爷”这个字写好?(父在横中线以上,撇在竖中线起笔,竖在竖中线上),描红。谁能给“爷”找好朋友?

  4怎样把“托”这个字写好?描红。再来给“托”字找好朋友。

  作业:硬笔习字册11页写好这两个字。

  课外作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共同来演一演这篇课文。

  板书:           大松树和小松树

  风伯伯贴图

  小松树贴图

  大山贴图

  大松树贴图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上得不令我满意,虽然自己认真备课以及两次试教,但由于借用一(4)班的学生上课,自己对学生不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待加强训练,导致课堂听课效率、参与度都不高。而试教时效果是很好的,也得到同年级组老师的认可,所以课堂上出现的种种状况让我始料不及。我自身也有原因,某种程度上说明自己调控能力太差,对待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不够。

  从教学设计来看,由于知识训练点抓得较多,追求面面俱到,最后反而没有将朗读训练到位,也在教学环节上打断了课堂的整体感。

  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来看,目标过于泛化,制定的三个教学目标只达到了两个。今后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更加细致,做到目标的可检测性。

  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平时对于一(3)班的学生我非常重视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读、写姿势到上课听、说习惯都抓得比较紧。可面对一(4)班学生的种种不好的习惯,因顾虑到上公开课,就没有停下来整顿纪律,这是不应该的。尤其是在学生写字时,王老师已经加以暗示,可是我却忙于个别指导,就应该整班停下进行纠正。这也说明自己还要多加锻炼,多积累经验,才会遇事不惊。

大松树和小松树 篇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学进程: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请小朋友们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课题竖向书写,“小松树”三字在上,“大松树”三字在下。“小松树”三字偏小,“大松树”三字偏大。)

  2、谁来读读课题?

  二、趣读课文,细品文本,指导朗读

  过渡:这节课,小松树也来到了我们班。(师边说边出示小松树彩图,模仿小松树口气,小朋友们好!)生打招呼。

  1、教师创设情境:我是小松树,今年七岁了。今天来到一(3)班,想和小朋友们交个朋友,小朋友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2、你对小松树有哪些了解?咱们不能盲目交朋友。这节课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后,对小松树有了深刻了解后,再下定注意。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师在生自由读课文期间,在黑板上画简笔画:高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3、我们先来读读课文一节,看看对小松树会有哪些了解?(出示第一小节,生自由读。回答。)

  (1)能通过读,把你知道的告诉老师吗?

  (2)哪儿有一棵小松树,老师听得不太清楚。( “山上”加重语气读)

  (3)老师听出来了,如果能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一边读一边做上动作,老师会知道得更明白。(生读,加上动作。)

  (4)大家能向他一样边读边做上动作告诉老师吗?(生自由练读第一节。)

  4、小松树在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5、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转脸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师出示第2节)请小朋友们接着读读2节,看看能读懂什么?(生自由读第2节。)

  (1)能读懂什么吗?(读不懂我们不怕,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来读懂它。谁先来把这段话读给老师听听?)

  (2)指导读好“喂”这个字。

  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看看“喂”应该怎样读?(对着一个孩子):喂,把你的橡皮借给我用用!听了老师这样的口气你心里愿意借橡皮给老师用吗?为什么?(没有礼貌。)那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3)再读一下这句话。体味小松树的语气。(读出小松树长在大山上,把小松树读得再高一点)

  (4)小松树说这段话时,会是怎样的表情?(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了三种不同表情的简笔画:得意、后悔、高兴。生说。)为什么?

  (5)此时,大松树会怎样想?

  (6)读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说的话,你还愿意不愿意和小松树交朋友?

  6、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是怎样和小松树说的呢?(出示第3节,生自由读。)

  (1)指名读。

  (2)谁摸过你的头?

  (3)当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4)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生再读。)

  (5)究竟高多少呢?看着图想一想。

  (6)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吗?师给予具体评价,如:老师这次听出来了,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7、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会怎样呢?(出示4节,生自由读、体会。)

  (1)“惭愧”是什么意思?

  (2)这时候小松树心里会怎样想呢?

  (3)现在老师就是大松树,你是小松树,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师:没关系,你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希望你快快长得高大起来。)

  (4)小松树还会想什么?是谁把它托起来的?(应该谢谢大山爷爷。)

  (5)现在我就是大山爷爷,你是小松树,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 (师:孩子,记住长得再高也不要骄傲。)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3、根据学生发言,指导写字。

  五、 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 松 树      大 松 树     风伯伯

  长得多高      没有回答

  看到很远                   大山托

  惭愧 

大松树和小松树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进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3)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课文中,哪个词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①、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②、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③、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④、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布置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课时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骄傲自满的道理。

  教学进程:

  一、揭题导入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请小朋友们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课题竖向书写,“小松树”三字在上,“大松树”三字在下。“小松树”三字偏小,“大松树”三字偏大。)

  2、谁来读读课题?

  二、趣读课文,细品文本,指导朗读

  过渡:这节课,小松树也来到了我们班。(师边说边出示小松树彩图,模仿小松树口气,小朋友们好!)生打招呼。

  1、教师创设情境:我是小松树,今年七岁了。今天来到一(3)班,想和小朋友们交个朋友,小朋友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2、你对小松树有哪些了解?咱们不能盲目交朋友。这节课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后,对小松树有了深刻了解后,再下定注意。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师在生自由读课文期间,在黑板上画简笔画:高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3、我们先来读读课文一节,看看对小松树会有哪些了解?(出示第一小节,生自由读。回答。)

  (1)能通过读,把你知道的告诉老师吗?

  (2)哪儿有一棵小松树,老师听得不太清楚。(“山上”加重语气读)

  (3)老师听出来了,如果能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一边读一边做上动作,老师会知道得更明白。(生读,加上动作。)

  (4)大家能向他一样边读边做上动作告诉老师吗?(生自由练读第一节。)

  4、小松树在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5、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转脸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师出示第2节)请小朋友们接着读读2节,看看能读懂什么?(生自由读第2节。)

  (1)能读懂什么吗?(读不懂我们不怕,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来读懂它。谁先来把这段话读给老师听听?)

  (2)指导读好“喂”这个字。

  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看看“喂”应该怎样读?(对着一个孩子):喂,把你的橡皮借给我用用!听了老师这样的口气你心里愿意借橡皮给老师用吗?为什么?(没有礼貌。)那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3)再读一下这句话。体味小松树的语气。(读出小松树长在大山上,把小松树读得再高一点)

  (4)小松树说这段话时,会是怎样的表情?(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了三种不同表情的简笔画:得意、后悔、高兴。生说。)为什么?

  (5)此时,大松树会怎样想?

  (6)读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说的话,你还愿意不愿意和小松树交朋友?

  6、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是怎样和小松树说的呢?(出示第3节,生自由读。)

  (1)指名读。

  (2)谁摸过你的头?

  (3)当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4)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生再读。)

  (5)究竟高多少呢?看着图想一想。

  (6)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吗?师给予具体评价,如:老师这次听出来了,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7、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会怎样呢?(出示4节,生自由读、体会。)

  (1)“惭愧”是什么意思?

  (2)这时候小松树心里会怎样想呢?

  (3)现在老师就是大松树,你是小松树,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师:没关系,你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希望你快快长得高大起来。)

  (4)小松树还会想什么?是谁把它托起来的?(应该谢谢大山爷爷。)

  (5)现在我就是大山爷爷,你是小松树,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师:孩子,记住长得再高也不要骄傲。)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3、根据学生发言,指导写字。

  五、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

  长得多高没有回答

  看到很远大山托

  惭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学方法:

  1、采用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种形式地朗读,全方位感受语言文字内涵。

  3、采用表演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4、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材料,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的道理。

  教具准备: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头饰、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随便看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

 

Copyright © 2004-2023 triyi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