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 |
范文 | 《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精选14篇) 《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 篇1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 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理解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话。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风伯伯的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 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 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 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 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 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 初读指导 1. 自由读课文。 要求: (1) 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 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 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 听(动作) 摸(动作) 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 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 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 逐段指名朗读。 三、 作业 1. 认读、练写生字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松树 比多少 回答 孩子 听 低头 2. 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 精读训练1、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贴图了解它们的位置。 2、 读了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懂的? 3、谁是朗读小明星,能把小松树得意的语气读好?生评读。师颁读书小明星奖。 4、引读: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 5、 想象说话:如果你是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看不起自己的话会想些什么呢? 6、放刮风的录音,创情境:听谁来了?生答:风伯伯。风伯伯正好经过这里,他听见了小松树的话,觉得小松树太看不起别人了,这很不对。于是,他摸着小松树的头亲切地说:(放风伯伯语言录音) 7、听了风伯伯的话,你听懂了什么?从哪里听懂的?学习“比”。用“比”说句。动作理解“托”。 练习填空: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 ),而是( )。大松树看不远,不是( ),而是( )。 8、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谁是朗读小明星,能把风伯伯的话读好。生评读。师颁读书小明星奖。 9、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你能学学它的样子吗? 10、四人合作讨论:这时,小松树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小松树,让你再对大松树说,你会说些什么? 11、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小结。 三、演一演。 1、 生找合作伙伴演一演。要求:表演时大方自然,声音响亮。最好设计动作,把刚才你们合作讨论的内容添加进去。 2、 生上台表演。生评演。师颁“表演小明星”奖。。 四、 写字指导 1.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 你呢 回答 风伯伯 听 孩 比 低 2. 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五、 作业 1. 按笔顺描红。 2. 朗读课文。 《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 篇2课本剧《小松树和大松树》 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郑尧 人物表: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大山爷爷 第一幕 时间:一个阳光很好的早晨 地点:一座山的山坡。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 小松树骄傲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矮个的小朋友站在板凳上扮演小松树 ,个高的小朋友站在地面上扮演大松树。 小松树:喂,小朋友, 大松树: (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山下的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多高”、“很远很远”要读出感情) 大松树: (显得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你呢? (小松树此时非常得意。小松树说话的语气和神态要能显示出它非常骄傲) 大松树: (仍显得非常平静,仍看着小松树) 第二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和风伯伯。学生戴上的“小松树、 风伯伯”头饰。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 风伯伯: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用和蔼、慈祥的语气)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风伯伯:你能看的很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小松树: (小松树看着风伯伯,惭愧地低下了头) 第三幕 场景布置:教室中,画板上画了一座山坡,在山坡上有一棵小松树,在山坡下有一棵大松树。要画出 小松树谦虚的神情。学生戴上可爱的“小松树、大松树”头饰。 小松树:大哥哥,刚才都是我的错。 大松树: (以一种友好的神情看着小松树) 小松树:我是长在高处,我才能看到很远地方。 (小松树鼓起勇气。“高”、“很远”要读出小松树认错感情) 大松树:我们应做一个懂礼貌、谦虚好学、知错就改的孩子。 (大松树、小松树都非常开心。) 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退下,全剧终 《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 篇3教学目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学会三个生字:爷、松、呢。 一、导入: 1、课前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大小两棵松树,小松树在大山上,大松树在山下。 2、提问: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这儿有两棵松树,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小、位置不同) 师:山上的这棵小一点,我们称它为——小松树;山下的这棵大一点,我们称它为——大松树。 3、这两棵松树,一上一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好好地来学习第8棵。 4、指读、齐读课题。 (读出松树的大小之分) 二、精读体味: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话(引出第一段) 请小朋友看着黑板上的这幅图,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两棵松树分别长在什么地方? 2、指名读(读出两棵松树大小、位置的不同) 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谁愿意为我们读一下? 3、齐读 过渡:它们两个,一个长在山上,一个长在山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好动脑筋想一下: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小松树骄傲自大、自我炫耀。) 2、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自己读读,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2)指导读好词语:多高、很远很远、你呢 (3)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了,读出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4)“你呢?”是什么意思?——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5)自己带上动作、表情练读。 (6)多种形式表演读: 个别读、挑战读、男女生赛读 (7)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它的话,大松树生气了吗?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呢? 过渡: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三)第三自然段 1、自读 2、看插图: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笑眯眯、和蔼可亲) 3、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风伯伯非常和蔼可亲? (1)摸着——动作 (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为为什么呀?(孩子) 读好“孩子”,十分亲切、和蔼 (3)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笑着告诉它——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4)你是怎么理解风伯伯的话的?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出示:小松树看得远不是,而是;大松树看不远,不是,而是。 (6)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引导学生用“比”说一句话。 (7)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读出语重心肠的话、宽厚、慈爱。 (四)第四自然段 1、如果你是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这番话,你会有什么想法呢?你会感到什么? 2、小松树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3、给“惭愧”换个词,从而加以理解 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 4、小松树感到很惭愧,那会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 三、创造表演 1、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几个角色?(3个) 2、以小组为单位,一个读叙述、一个演小松树、一个演大松树、一个演风伯伯。 3、分角色表演读,选出最佳表演组。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爷、松、呢 2、齐读 3、给生字找朋友 4、选2个你喜欢的字,自学 5、指名做小老师,并说说注意点 6、师范写 7、描红,师巡视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qing;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教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询问过渡: ①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 ②在山上看到的楼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楼房有什么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这里我摒弃了以前那种追求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的“告之”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例举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 2、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 ①四人一小组讨论。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生1: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 (请生上台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看到底谁长得高。)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为此,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这是我施教的首要重点目标。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当然,这“读”也不是枯燥、刻板、一味地“念书唱山歌”,而是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这里我选准课文的空白点,以四人一小组展开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都参与学习,人人奉献思维结果。为读好下文打好语意和情感上的底色。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出示句式) 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评析:为了渗透阅读的方法和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此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 (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树树说些什么? (生1:他想我错了。)小松树知错就改,我们向他学习。 (生2: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 三、以演代读,自然内化。 小朋友说得非常好,那么,你想把课文表演出来吗?(想)请小朋友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想和谁表演就和谁组合。 1、教师指导四人一组表演如何分配角色。 2、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 3、推选一组上台表演,教师现场加以指导。 4、这一组配上音乐,再完整表演。 为了激发学生表演积极性,师当主持人报幕: 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我先来介绍介绍“演员”(介绍表演者),等表演结束,还要评选最佳演员,请观众朋友们认真欣赏! 评选最佳演员,奖励合作的小红旗。 5、配上音乐,集体表演。 评析: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为此,我竭力运用多种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语言、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完成诵读积累的任务。 总评: 一、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从情境导入到导读课文,到表演内化、拓展活动,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教师用贴图、充满激qing的话语、表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教师关注着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说、演,尽情地去体验,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积极、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以“读”为主线,落实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 朗读是本案例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重点。教学活动中将“读”的练习贯穿在整个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演一演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读好课文”,经历了“三读”的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本案例设计了多种促读的方法,如边读文边看图,分角色表演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读、师生共读等等,并在读后评议,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读”落实了语言实践过程,使整个课堂活了起来。 《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 篇4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7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思路说明 城南小学 李波涛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寓言。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高,因而看不起山下的大松树,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全文共的四个自然段。 本节课上的是第二教时,主要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是学习第一教时余下的几个生字,另一方面是在深入理解感情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就教师所提供的话题,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探究研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二者的结合点在哪里?本节课的设计,就试图用教师所提供的话题来体现二者的结合点。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话题,来引起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果让你来说一说小松树,用上“小松树--------------”的句子,你会说什么 ?为什么这样说?从课文中找出理由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一步深入自主探究课文。教师在学生已有的对课文的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以点拨,使学生通过朗读对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有进一步的体会。 在总结阶段,我让学生还用“小松树-------”的句式来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来强化对课文的认识。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本节课对风伯伯的话有意进行淡化处理。主要的原因和理由是:1、风伯伯的话可谓语重心长,完全是一个长者口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体会到这一层,我觉得实在太困难;2、风伯伯的话只要大致了解了意思,并不妨碍学生理解全文。3、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很明显是小松树。对风伯伯的话进行淡化处理所节省的时间和精力可用在反复研读体味小松树这一形象上。即所谓“宁掘一口井,不开一条沟”。这一设想和做法是否可行,还要请各位点评。 《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 篇5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 听《小松树和大松树》 一、 字词得到落实。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学之前,老师运用多中方法落实了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效果。其中的方式也是多样话的,有指名朗读,有小组齐读,有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增加了情趣的同时,增强了巩固的效果。 二、 朗读得到重视。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有童趣。教师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其间,化了许多时间与精力进行强化,达到了要求,实现了教学的目标。由此,老师也比较重视朗读形式在其间的作用里,使孩子们的朗读具有兴趣盎然的精神状态。具有一定的效果。 三、 初步接触体验。童话类的文本内容,其一大办法就是要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性感悟,对此,老师在具体的过程中也能有所体现。如,小松树的开始的没有礼貌,后来的知错就改等等,不光在文字上进行理解,而且,通过动化的让孩子表演,实现了文字理解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四、 几点想法: 1、 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是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后的演绎,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使之抑扬顿挫,那是教学语言的最高追求。 2、 评价鼓励的恰到好处。评价是对学生的肯定或指向,其间的针对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后是激励性,使之行为上表现为努力,心理上产生愉悦,从而使之产生学习的新动力。 《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 篇6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11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教学重点: 分角色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具准备: 电脑、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提题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请小朋友们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课题竖向书写,“小松树”三字在上,“大松树”三字在下。“小松树”三字偏小,“大松树”三字偏大。) 师:谁来读读课题? 生1: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把“小”字突出出来)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生2: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 师: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二者大小有别。你读得真好! 师:这节课,小松树也来到了我们班。(师边说边出示小松树彩图,模仿小松树口气)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若有发现)小松树好! 师:我是小松树,今年七岁了。(生笑)今天来到一(1)班,想和小朋友们交个朋友,小朋友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生跃跃欲试,大声说:愿意!) 师:你对小松树有哪些了解?咱们不能盲目交朋友。这节课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后,对小松树有了深刻了解后,再下定注意。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品味,指导朗读。 (师在生自由读课文期间,在黑板上画简笔画:高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我们先来读读课文一节,看看对小松树会有哪些了解? (师小黑板出示1节,生自由读后。) 生1: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生2:我知道小松树住在什么地方。 师:能通过读,把你知道的告诉老师吗? 生1:山上有一棵小松树…… 师:哪儿有一棵小松树,老师听得不太清楚。 (生1将“山上”加重语气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如果能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一边读一边做上动作,老师会知道得更明白。 生1:边读边加上动作。 师:大家能向他一样边读边做上动作告诉老师吗? 生自由练读一节。 师:小松树在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真是太美丽了! 生2:很高兴! 师: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转脸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师出示第2节)请小朋友们接着读读2节,看看能读懂什么?(生自由读第2节。) 师:能读懂什么吗? 生1:读不懂。(其他孩子也纷纷表示读不懂) 师:读不懂我们不怕,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来读懂它。谁先来把这段话读给老师听听? 生1: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师:老师觉得“喂”这个字读得还不是很有味道!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看看“喂”应该怎样读? 师(对着一个孩子):喂,把你的橡皮借给我用用!听了老师这样的口气你心里愿意借橡皮给老师用吗? 生(对着的孩子):不愿意。 师:为什么? 生:没有礼貌。 师:那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 生:没有礼貌。 师:再读一下这句话。(生读上句) 生1再读上句。 师:小松树长在大山上,能把小松树读得再高一点吗?(边说边画一个长一些的感叹号。)(生1再读上句后读完全节。) 师:小松树说这段话时,会是怎样的表情?(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了三种不同表情的简笔画:得意、后悔、高兴) 生:第一种(得意)。 师:为什么? 生1:小松树觉得自己很高,看不起大松树。 生2:小松树骄傲了。 师:此时,大松树会怎样想? 生1:生小松树的气,不理睬小松树。 生2:他觉得小松树还小,不和他计较。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2:我看彩图中的大松树还笑嘻嘻的。 师:你真善于观察。 师:读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说的话,你还愿意不愿意和小松树交朋友? 生:不愿意。 师: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是怎样和小松树说的呢? (出示第3节,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3节。 生1: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 师:谁摸过你的头? 生1:妈妈。 师:当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舒服。 师:能在舒舒服服的读读这句话吗?(生1再读。) 生1: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评:又一次联系生活的解读,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诲。) 师:究竟高多少呢?看着图想一想。 生(指着简笔画):大松树有他五个那么高! 师: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吗?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生1再读) 师:老师这次听出来了,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生继续读完第3节后,师给予具体评价。) 师: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会怎样呢? (小黑板出示4节,生自由读体会。) 师:“惭愧”是什么意思? 生1:不好意思。 生2:很难过。 师:这时候小松树心里会怎样想呢? 生1:觉得对不起大松树。 师:现在老师就是大松树,你是小松树,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 生1:对不起大松树,我刚才不应该引你生气。 师:“引”能换个词吗? 生(摸着头想一阵):对不起大松树,我刚才不该惹你生气! 师:没关系,你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希望你快快长得高大起来。 生2:小松树会想:我应该谢谢大山爷爷。 师:现在我就是大山爷爷,你是小松树,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 生2:谢谢你大山爷爷,是你把我托的这么高。 师:孩子,记住长得再高也不要骄傲。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转载自丹阳市界牌中心小学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 篇7课 题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 备课人 闫丽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今天老师把大松树和小松树带来了,(出示图片)你们看,它们很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不过老师觉得小朋友不要盲目交朋友,还是请你们先好好品读课文,对它们了解后再下定注意,好吗? 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体味: (师在生自由读课文期间,在黑板上画简笔画:一座高山) (一)第一自然段 刚才请小朋友读了课文,你知道它们长在什么地方吗?谁来帮它们找找家?(指名贴图) 从图上看,我们知道它们长什么地方了吗?谁能通过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老师听出来了,如果能看着黑板上的画,一边读一边做上动作,老师会知道得更明白。(指名读,齐读) 过渡:小松树在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转脸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读第二自然段。 (二)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动脑筋想一下: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松树骄傲自大、自我炫耀。) 2、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自己读读,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2)指导读好词语:多高、很远很远、你呢 (3)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了,读出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4)“你呢?”是什么意思?——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5)自己带上动作、表情练读。 (6)多种形式表演读:个别读、挑战读、男女生赛读 (7)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它的话,大松树说话了吗?它为什么没有回答呢?请小朋友来说说看,它会想些什么?(说话训练) 过渡: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板书)。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二)第三自然段 1、自读。 2、看插图: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笑眯眯、和蔼可亲) 3、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风伯伯非常和蔼可亲? (1)摸着——动作 (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什么呢?(孩子) 读好:孩子、十分亲切、和蔼 (3)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笑着告诉它——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4)你是怎么理解风伯伯的话的?(板书:站得高看得远托)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两棵松树进行比较一下) (6)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读出语重心肠的话、宽厚、慈爱。 (四)第四自然段 1、如果你是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这番话,你会有什么想法呢?你会感到什么?(说话训练) 2、小松树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3、给“惭愧”换个词,从而加以理解 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 4、小松树感到很惭愧,那会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 三、指导角色表演。 1、同桌练习表演,要求台词准确,尽量演好表情、动作。 2、交流。 3、同桌再练,要求展开想象,加进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说的话和风伯伯、大松树对小松树说的话。 4、交流,学生评议。 5、教师评议、小结。 四、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最想和谁交朋友呢?从小松树的身上,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站得高 看得远 没有回答 ↑托 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 篇8本堂课在扎实语言训练上有了充分的体现。注重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如一开始的比较句子,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去阅读,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当和简练。注重了联系实际去体会感悟,如课文中的有一句“你看我长得多高呀”我让学生实际去体会你爬上高山后的感觉,并且把我自己的感受和学生一起分享,这样学生得到的体验是真实的,饱满的。 教学中,我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从词、句入手,简化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难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引领他们深刻体会课文的主题,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加以鼓励,努力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 《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 篇9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字词。 2、分析课文。 3、指导朗读,熟读课文。 4、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摸、托、惭愧,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松树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歌曲《小松树》配有动作,导入新课。 二、 复习字词 先用字卡复习,方式齐读、开火车。 复习字词,方式,利用课件带拼音齐读,去拼音读(学生领读),个别读。 三、 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根据段落分析课文 2、先齐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帮助解决问题:给大松树和小松树摆位置。(师在黑板上画好大山)指名读课文,注意读的准确性。最后学生齐读。 3、由问题:大松树和小松树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设置悬念过渡到第二段。 先让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回答:你听老师读后,如果你是小松树你说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和心情呢?----骄傲、自豪...... 再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小松树为什么这么骄傲、自豪。 让学生个别读,比一比谁读的最像小松树,再让读的好的说说是怎么读的这么好的?--个别字的重读和语气。(兵教兵)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小松树这么说,大松树怎样回应的,为什么?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让学生整体齐读课文,注意语气。 4、大松树虽然没说话,但有人占出来了,是谁呢?--风伯伯 ,好,那故事有怎样发展的呢? 老师范读第三段,让学生整体感知,体会风伯伯的说话的语气。 让学生感受风伯伯的语气,并知道从哪了看出来的?找到关键词:摸。(加上动作深入理解,摸表达的爱意)再让学生个别模仿读。 深入体会风伯伯说话的意思。(小组合作讨论),思想碰撞,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理解托的意思。(动作示范) 拓展思维:听了这样的话,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想? 5、由上段结尾的问题引入第四段,让我们来看看小松树是怎样做的? 老师示范读,让学生认真的感受,说说老师哪里读的好?引出惭愧,重点讲解,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第六课我们学过的一个词和它很相近,启发学生说出难为情一次,从而轻松理解。 进而追问怎么样看出惭愧的呢?低下头?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加深感情色彩。 深入挖掘惭愧的原因? 拓展想象,假设你是小松树你会怎么想。 6、升华主题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给你了什么启迪,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7、熟读课文,加深记忆。 先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 个体分角色读课文。 背诵课文。 8、歌曲结束《小松树》 板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 惭愧 长的高 比你高 看的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 风伯伯 没有回答 《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 篇10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读后教师做相应的评价。再齐读课题。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 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一棵松树 回答 惭愧 风伯伯 大山爷爷 孩子 摸着 低下了头 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注意平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什么?(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来读)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大家看,大松树和小松树都长在哪里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小松树写在上面,写小点;大松树写在下面,写大点) 小松树 大松树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a 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b我们大家一起学刚才小朋友的样子来读。——齐读。 (3)小朋友看看图上的山,你觉得这座山怎么样? (4)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小朋友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5)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怎么样?(没有回答) 过渡:尽管大松树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 篇11学 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读好人物的对话。 2、反复朗读,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而且要具备知错就改的勇气。 学习重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风伯伯的话。 学习难点:懂得课文的深层含义。 学习进程: 一、自学质疑: 1、出示图片: 提问:它们是谁呀?长在山的什么地方,你能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吗? 2、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山上有 ,山下有 。 3、指名学生贴图 4、指名交流 5、教师介绍有关松树的一些知识。 6、练习说话:谁长在什么地方?个儿长得怎么样? 7、教师提出问题: (1)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 (2)自由读,加上动作、表情指名表演读。戴头饰读,整体品读。 二、交流展示: (1)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 (2)自由读,加上动作、表情指名表演读。戴头饰读,整体品读。 教 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第二~四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2、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而且要具备知错就改的勇气。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2、理解课文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一个人能取得成功是需要很多人的帮助的。 教学难点: 紧扣文中的词句,把观察、想象、听力、朗读等能力训练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头饰。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进程: 一、质疑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两位朋友,谁能把他们送回家? 2、教师引读: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精讲点拨: 1、出示:“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指名读)。 提出问题: (1)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你怎么知道的的?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 (2)女生读这句话。 (3)这里的“你”指谁?(大松树) 交流展示: 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心里会怎么想呢? 互动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 2、虽然大松树没有回答,但你能感觉到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大松树呀?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互动探究: 出示: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1、该怎样读好这句话呢? 2、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四、讲读第四自然段 精讲点拨: 1、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会怎样呢? 2、小松树为什么会低下了头呢? 3、小朋友,当你犯了错,你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4、小松树的心情和你一样,这种感觉叫“惭愧” 。 交流展示: 1、你最喜欢故事中谁?为什么? 2、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巩固案 迁移应用: 1、根据课文填空: (1)喂,朋友,你看我 哇!我能看到 的地方, ? (2)小松树能看得远,不是 ,而是 。大松树看不远,不是 ,而是 。 2、读读背背下面关于谦虚有礼的成语: 彬彬有礼 温文尔雅 以礼相待 虚怀若谷 3、读读背背下面关于谦虚的句子: (1)真正的谦虚,为一切美德之母. (2)知识深藏在谦虚的大海里。 (3)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4、练习写话: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松树、风伯伯说些什么呢?又会对大山爷爷说什么呢?请大家看黑板,选择其中一题写一句话。 出示句式: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它想: 。 (2)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难为情地对大松树说:“ 。” (3)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很不好意思地对风伯伯说:“ 。” (4)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满脸通红地对大山爷爷说:“ 。” 《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 篇1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为课文的动画片配音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现在老师就来弹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老师的琴一起唱,好吗?(教师电子琴弹奏歌曲〈小松树〉)刚才我们唱的歌的名字是什么 ?对,是〈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就与小松树有关系,课题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 2、检查学生自由朗读情况。指名读——指名评价 3、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三、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配乐默读课文。要求:看看文中共有几个角色。 2、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随机将“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3、“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他们的位置分别在哪儿?(指导学生读课文的第一段话) 4、学生再大声朗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这三个角色中的哪一个。 5、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喜欢小松树的同学读小松树的话,喜欢风伯伯的同学读风伯伯的话,全体同学和老师都读旁白的话) 6、在集体分角色的过程中,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并且做到声情并茂。同时师生共同解决“惭愧”一词的含义。(在朗读第三段话的时候,指导学生表演这段话) 四、配音朗读、再次激趣 1、全体通读课文。 2、让学生观看〈小松树和大松树〉动画片,仔细观察,然后给动画片配音。 五、发散思维、升华情感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为什么会惭愧的低下了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会对大松树说些什么?大松树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 2、教师送给学生一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教育学生在今后的学生和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 篇13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教“松”(song)。领读。 2.板书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指出“松”是平舌音,“树”是翘舌音。指名读课题,领读课题。 3.从“小松树和大松树”这个题目上,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在什么地方?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啊?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各段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结合实际正音,齐读生字词。 (2)课文中的词语,估计学生都能理解,可采取下列办法解决有关词语: 指名回答:低头(动作表示)听(动作)摸(动作)回答(联系课堂提问与学生的回答) 《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中,哪个词的意思和“惭愧”一样?(难为情) (3)观察生字特点,想出记住生字的方法。小组内交流。 (4)朗读课文,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A、介绍两棵松树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树对大松树夸自己长得高、看得远。 C、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D、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 (5)逐段指名朗读。 三、作业 1.认读、练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松树比多少回答孩子听低头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指名口头填空:--------有一课---------松树,--------有一棵----------松树。 2.(板书:惭愧)指名拼读后,问:“惭愧”是什么意思? 3.问:小松树为什么感到惭愧?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4.起初,小松树怎么样?(板书:长得多高看到很远) 谁能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读出它那种自以为了不起的语气来? 练习朗读,同座对读,互相学习、指正。 指名当众朗读、评议。教者示范,学生再读。 5.后来,小松树的想法怎么会发生变化的? 指名读风伯伯的话。(板书:比你高大山托) 讨论:风伯伯的话是什么意思? 6.讨论:小松树会怎么想呢? (谢谢风伯伯,不然,还真的以为自己最高呢) (刚才太不礼貌了,要向大松树说声对不起) (要是我也在山下,和大松树站在一起,他肯定比我高好多好多呢) (谢谢风伯伯,是你让我知道了,我能看得远,是大山的功劳) (如果大松树也长在山上,他会看得更远更远) 7.教者小结: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他以后一定会改正错误,变得谦虚起来。 8.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多你呢回答风伯伯听孩比低 2.自主学习,提出书写时的注意点。 根据学生发言,知道写字。 四、作业 1.按笔顺描红。 2.朗读课文。 板书: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惭愧 长得多高 比你高 看到很远 大山托 大松树(风伯伯) (没有回答) 《小松树和大松树》观摩教案--侯晓月老师 篇14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 在上完公开课《小松树和大松树》之后,我深入学生中间检查了几位成绩一般的小朋友的读书情况: 生1:山上有……(不会读) 生2: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读成w i)朋友,你看你看(重复)我长的多高哇(读成ya)!…… 生3: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轻声读不准)。 我实在是没有心情检查下去。 反思 究其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关照到每一个学生独有的个性需求,而只是为了追求课堂的花哨热闹以及听课者的好评,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和需求,最终的结果是在教师划定的这条五彩斑斓的“成功”之路上,只有少数几个小学生能够会读书,大部分学生不知怎么读书。 课程改革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作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学科,我们的小学第一范文究竟应该以什么面目呈现给孩子们,如何让每个学生都会读书?在之后不断的思考探索中,我逐渐悟出,语文教学的成功之道实际上很简单,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多给学生信心,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成功,亲自去探寻只属于他自己的快乐。 改进 生:山上有一棵…… 师:别紧张,接着读好吗?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有进步了,能再读一遍吗?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师:又进步了,能把这些字音读准了,我相信你能把这句话读得正确流利。 生: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果然如此,这位学生脸上露出了丝丝笑容,别的小朋友也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