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精选草原教案模板合集 |
范文 | 精选草原教案模板合集(通用3篇) 精选草原教案模板合集 篇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那么……那……”“既……又……”造句。 3。背诵课文第一段。 4。初步掌握文章中描写事物与环境联系变化的关系。 理解课文中情景交融即事物与环境的相互联系。 录音机一架、幻灯机一台、自录配乐朗读磁带一盒、幻灯片若干。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学生自学课文,总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字词障碍。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你在图画里见到的草原是怎样的?草原上的牧民有什么风俗习惯?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者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情境之中,油然而生了特殊的感受,目睹了草原的蒙族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了,让我们一起随着录音去参观访问。 二、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课文 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四、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节写发生了什么事,同时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第一节: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绿毯 勾勒 骏马 奇丽 柔美 渲染 回味 茫茫 一碧千里 翠色流 第二节: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 疾驰 迂回 洒脱 襟飘带舞 第三节: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 第四节: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 拘束 羞涩 鄂温克 第五节:斜阳下的话别。 天涯 斜阳 五、质疑 还有什么不懂的字词? 六、作业 1。练习作业第1题。 2。熟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讲读第一、二自然段,初步了解事物与环境的联系。 一、讲读第一节 1。默读、分层次。 2。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看到的天空景色是怎样的?(板书:“那么清鲜,那么明朗”) 3。“那么……那么……”表示什么意思?谁能够用上它说一句话? 4。如果你置身于这样一种清鲜、辽阔的环境之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作者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板书:“总想高歌一曲”)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录音,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听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想象回到作者的描写,板书) 天底下 一碧千里 平地 绿 小丘 线条柔美翠欲流 羊群 白色的大花 6。出示幻灯图景。重点理解“茫茫、翠色流、渲染、勾勒”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7。如果你置身于这番美景之中,又会产生如何的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惊叹、舒服) 8。作者为什么会“惊叹”?“既……又……”表示什么意思?谁能用“既……又……”说一句话? 9。最后一句话写出谁的感受?为什么这样写?(骏马、大牛衬托景色的美丽) 10。小结:这节写作者初到草原看到的景象,从天空写到地面,置身于美丽的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作者产生了特有的感受,情景交融。祖国的草原是这么美丽,让我们看这图景,听着草原音乐,把课文内容回味一遍,争取背下来。 (学生看图听音乐,教师随着音乐指点图景,即兴诵读) 11。指名试背。 二、讲读第二节 1。作者欣赏了草原美景,随汽车继续往前走,初入草原和快到公社时,作者分别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产生了怎样不同的感受? 默读课文第二节并在练习题上填写表一,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填写。 2。“马疾驰,襟飘带舞”是何意思? 3。为什么说“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4。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了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作业: 1。背诵第一节。 2。练习作业第2题、第3题。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讲读三、四、五自然段,领会中心,点明写作特色。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词语。 2。指名背诵第一小节。 二、讲读第三、四、五小节 1。出示课后题(3) 主客是怎样见面的?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我们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围绕以上问题,默读三至五小节,找出有关动词,填写在表(2)中,(指名将找到的动词填在黑板上。) 3。主客见面,作者写出了热情洋溢的气氛,主客之间是怎样握手的?(引读)怎样笑的?(引读)怎样说的?(引读)。你体会到此时大家的心情怎样?(高兴、欢乐、热情)有感情地朗读。 4。主客之间就是这么握着、笑着、说着,不知不觉进入了蒙古包,在蒙古包里,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蒙汉人民的深厚情意? 5。饭后,在草原上又举行了联欢告别仪式,让我们一起分享这蒙汉情深的欢乐吧。 (出示幻灯图景,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 6。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7。作者的诗句充分表达了这种心情。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诗意。 8。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9。这三节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节主要是写什么的? 后面三节主要是写什么的?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略) 四、作业 课堂练习作业第4题。 附(A) 《草原》课堂练习题 表(1) 表(2)(填写有关动词) 一、抄写词语: 柔美( )( ) 奇丽( )( ) 骏马( )( ) 回味( )( ) 洒脱( )( ) 拘束( )( ) 绿毯( )( ) 斜阳( )( ) 一碧千里( )( ) 翠欲流( )( ) 二、填空: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_______,空气是_______,天空是_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表示我的_______。在天底下,_______,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_______,小丘也是_______。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_______绣上了_______。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就像只用_______,不用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三、造句: 1。那么……那么…… 2。既……又…… 四、根据理解填空: 1。课文前两小节主要赞美________________ 课文后三小节主要赞美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________________ 评:《草原》一文是作家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草原后写的一篇访问记。作者对祖国草原的美丽景色赞叹不已,同时又热情地赞颂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意。文章文句优美,语言流畅,不愧为语言大师、散文名家之大作。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事物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一段对草原美景的描述。关于这篇文章谈两点教学设计。 首先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情境教学。学生对草原没有什么直接的感受,因而对第一段的理解比较困难。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特点,我确定了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准备了自己录制的配乐朗诵磁带和幻灯图片。用表现草原风景的幻灯图片,学生所熟悉的草原音乐,教师的感情朗诵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这种形声效果,充分进行想象,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当学生所谈内容与课文描写大体相近时,说明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较好的认识,教师则在一旁稍加指点,使学生的认识与课文内容达到统一。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从情境到认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与“事物与环境”这一阅读训练重点的理解也是一致的,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美的教育。 其次,采用多种练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阅读训练。在课堂上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进行读、写、说的训练,实实在在地教给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篇课文分三教时完成。第一教时着重是预习,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质疑问难;第二教时是讲读第一、二段,体会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和草原美景;第三教时讲读后面三段,进一步掌握了物与环境的联系,体会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感情。预习、讲读和作业均在课堂内完成。 草原美景的理解光靠情境渲染是不够的,情境创设只能给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要真正理解草原的美景,还要从理解字词入手,同时加强读和写的练习。默读、听录音朗读、引读、齐读、诵读贯串在教学过程之中。讲读完了,用笔填写第一段中的重要词语,以巩固加深理解。在教学第二段的时候,根据阅读训练重点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填写。这一练习有一定难度,学生通过认真自学、填写、可以增加对事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同时让全体学生得到了一次训练。整节课应把主要时间给学生进行读、说、写的训练。 精选草原教案模板合集 篇2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谈一谈如何记住本课生字。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解答。 二、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小组讨论。 2、小结板书: 草原美景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联欢话别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结合下列词句,体会自然之美: ⑴ 那里的天……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⑵ 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 ⑶ 羊群……大白花。 ⑷ 那些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找出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四、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精选草原教案模板合集 篇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并对其产生兴趣。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让学生真正感受蒙古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音乐舞蹈。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难点 为歌曲创编不同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感受大草原 1、师:小朋友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瞧!(出示小红马画面)它来自辽阔的大草原,今天特意来请我们到它的家乡做客呢!想不想去?(想)那好,全体起立,我们拉好缰绳,摆好姿势,跟着小红马出发吧! 2、律动:随《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做骑马动作 二、走进大草原 1、欣赏草原风光 2、学跳筷子舞 师:(出示筷子)咦?这是什么?(筷子)你可别小瞧它,在蒙古人民的眼里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似乎有些怀疑,那让老师给你们跳一段吧! (1) 师示范动作 手位:简单的筷子交叉敲击动作 脚位:前蹲、后仰 (2)师:怎么样?信了吧!谁学会了? (3)指名学生上台示范动作——师指导——台上学生带领大家一起跳——全体学生跟音乐齐跳 3、变化筷子舞节奏 (1) 师:简单的筷子舞小朋友一学就会了,现在老师要给筷子舞变个魔术,你们仔细找一找,它变在哪? (2) 师示范 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的最后一小节加入 X (3)学生说——练习 X 4、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啊!(出示节奏谱)变变变,你们瞧!这个新节奏变到这儿来了,老师用红色的符号表示,还变了一个动作在这儿呢!(师示范) 5、师生合作表演节奏:我邀请你们跟老师合作一下,我来念前面的节奏,你们来念后面红色的节奏,可以吗? (1) 师念前面节奏,生念后面 (2) 念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3) 师:敲的这么好,我也想加入你们的队伍,我来敲前面的节奏吧,你们还是敲后面的部分(师敲前面节奏,生敲后面) (4) 师:用你们的节奏告诉老师它的节奏,让筷子发出声音吧!(学生完整敲击歌曲节奏) (5) 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生随音乐齐跳 (6) 师:这么厉害,看来难不倒你们,如果让你们加入脚步来跳,会吗? 6、加入脚步师生齐跳 7、师生随音乐齐跳筷子舞 三、歌唱大草原 1、师:欢快的筷子舞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草原上小牧民的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他们勤劳、勇敢、放牧、欢歌,你们听 2、聆听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 2、 随琴哼唱:你觉得小牧民在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跟着老师的琴声高兴的.唱起来吧! 4、指导缺点: “草儿青青羊儿肥”————青青的草儿跳起来了,肥壮的羊儿扭起来了!(休止符、前倚音) 5、随老师琴声再唱 6、师生用欢快的歌声对唱:听到小牧民唱的这么自豪,老师也想来当一回神气的小牧民,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唱得更神气?(师生随琴接龙唱) 7、师:唱得比老师还神气,我可有点不服气,我要拿出筷子,边唱边跳跟你们比一比。————师生接龙加入筷子舞表演唱 8、师:小朋友的表演就像草原上一个个神气的小牧民,现在就让我们唱起歌,跳起舞,做一回真正的小牧民,好吗? 9、拓展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在草原上度过了快乐的一节音乐课,我们一起骑马、唱歌,最高兴的是一起学习了筷子舞。其实呀,筷子舞只是蒙古舞蹈中的一种,聪明的蒙古人民还能用许多生活中的东西跳出一段一段好看的舞蹈呢。你瞧(出示蒙古族各种舞蹈画面) 四、告别大草原 1、师:蒙古的舞蹈多姿多彩,蒙古的人民热情好客。瞧!小红马又来了,让我们骑上小红马跟大草原告别吧! 2、播放歌曲,生随音乐唱起歌,边跳边出教室。 |
随便看 |
|
范文大全网提供教案、简历、作文、工作总结等各类优秀范文及写作素材,是综合性免费范文平台。